| ||||||
溫故知新,翻開《壹計就明》的文章,記起以板塊形式分析上市公司的第一次,是去年中的零售股分析:《零售股的困苦已來了》。往事如煙,當日恒生指數是27,424點,上週收市22,954點,跌了16%;當日分析的I.T(999)及百麗(1880),股價分別是3.04港元及9.9港元,上週收市股價分別是2.94港元及4.65港元,前者跌了3%,後者跌了53%。恰巧上週六間公布中期業績的公司有五間是零售股,就嘗試再看零售股,看看業績當中又可帶來哪些啟示。困苦之兆 上週公布中期業績的零售百貨股,除I.T及百麗外,還有先施(244)、謝瑞麟(417)及萊爾斯丹(La Saunda,738)。若對比去年同期的收入及盈利,I.T及先施的收入增長了7%及5%,增幅較去年同期優勝;同時,先施的虧損大幅收窄四成,I.T更轉虧為盈。然而,單憑一兩季的表現,就論定困苦已過,似乎仍言之尚早;更何況,不單先施仍保持中期虧損,而謝瑞麟、萊爾斯丹及百麗的中期業績,亦顯示困苦之兆。對比去年同期,謝瑞麟及萊爾斯丹剛好與先施及I.T相反,收入分別跌了14%及12%;百麗的收入雖沒有下跌,但也只能保持不足1%的增長,同時毛利率也在收窄。更嚴重的是,謝瑞麟、萊爾斯丹及百麗的溢利不只下跌,溢利率也在輕微收縮。百麗上週一收市後公布中期業績,市場彷彿才醒覺百麗的增長不符預期,股價翌日跌了9%,一週累計跌了17%。事實是《壹計就明》去年的分析,已清楚指出:「百麗的困苦或只在怎樣找回更多的增長,溫和增長或有,驚喜增長就沒有了。」 貨並未如輪轉 分析零售股,不能不做亦不能不看的分析是存貨周轉率。有趣而耐人尋味的發現是,無論五間零售股公司的收入是增長還是下跌,五間零售股公司的存貨周轉率都上升。以存貨周轉日作比較(見附表),先施的存貨周轉日升幅最多;而謝瑞麟及萊爾斯丹的存貨周轉日卻最長,都超過一年。俗語說「貨如輪轉」,存貨周轉日增加代表貨物積存的日子增加;在銷售收縮中,「貨並未如輪轉」,貨物積存加大,究竟是管理層計算出問題,銷售不如預期?還是其他原因?一年前製成的金銀首飾或許仍有價值,但一年前製成的皮鞋時裝還算是fashion(時尚)嗎? 林智遠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 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