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記憶碎片分享9):52週新高/新低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1t6.html
我相信大部分價值投資者看見這個標題都會直接跳過!52週新高,呸,這不就是技術分析的活嗎?呵呵。我喜歡討論,但是不喜歡爭論,因為我知道這種偏見永遠不會消除的。52週新高也還可以是優秀而且低估的煙頭,52週新低也還可以是嚴重泡沫的股票。這個問題我寫過進來看看「胸大屁股翹」(附圖),不解釋了。

其實無論是追蹤52週新高/新低,都可以與技術分析一點關係也沒有,它們不過是一種工具,讓我們可以更容易發現有價值的股票罷了,偏偏有人喜歡拿這個說事。

追蹤52週新低大家對這個比較容易接受,不就是看看市場有沒有因為過度恐慌而錯判某隻股票,好理解。

追蹤52週新高則不被大多數價值投資者認同。但是如果我說巴菲特、段永平都試過買入創下剛剛創下52週新高的股票,大家信麼?52週新高真的真不一定代表泡沫,它也還可以是一根很長煙頭股,甚至是一隻復甦中的再度成長股!

追蹤52週新低和52週新高其實都是相信市場並非有效的。關注52週新低股,是因為我們相信自己有能力獲得比市場更多的信息,相信市場先生無效。關注52週新高股,其實道理也差不多,也是相信市場先生無效。但是原理的出發點不一樣,這一次我們是相信市場上有少部分行業專業人仕,他們率先發現了某隻股票的有利因素,甚至是內部關連人員。

這聽起來有點象追漲殺跌的投機取巧,但是實際上沒有人可以同時關注所有資訊的變化。內幕的春江水暖鴨先知就不多說了。過去一段時間的棉花、糖價、玉米、銅價、木板材、運費的價格變化你知道嗎?公司的渠道改革大家能夠瞭解情況嗎?一定會有人比你先知道的!

追蹤52週新高的股票可以更容易發現業務顯著轉好的股票,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特別是那些業務發展低迷多年的股票,創下52週新高後,當你細心留給他們的基本因素變化,你往往會發現它們現在好轉中……

我可以在股票創下52週新高後買入,也可以在創下52週新高後賣出,一切都只看基本因素變化和實際估值情況。

今天新華文軒創下52週新高後有感而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780

改變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27g.html#comment2
香港恆生指數剛剛突破了今年三月初的高位,創下了今年的新高。但是自己的股票組合市值卻比三月初的高位下跌了超過10%,落後恆生指數1%,我的心裡很不是味兒。即使在去年九月底港股一度浮虧30%時,也未曾有過這種不爽的感覺。

過去因為工作忙碌,選股沒有現在般嚴謹,但是多年來全年投資表現都沒有試過落後給指數。後來生意閒下來了,每天花十個小時以上閱讀股票相關資料和文章,對手中持股也從來沒有像現在般瞭解過,但是相對收益反而遠不如以前了。最近一直都在想著這個問題,昨天看完博友一隻花蛤的博文價值、成長與不可知之後,突然間找到了答案。我,不幸地愛上了自己手中的股票,竟然想去賺企業成長的錢了。

對於評估公司的發展前景,一直都不是我最擅長的活。記得07年底的時候,自己的公司業務還是紅紅火火的,對於公司前景我也高度看好,結果是兩年後迎來了八位數的虧損。經歷了三年的連續虧損後,自己對公司前景已經完全死心,開始把工廠的大部分加工工序「送」給了員工自行經營,又把三成的股份以紅股的方式給了員工。今年初還是繼續虧損,自己甚至連關閉公司的最後準備都想好了。今年八九月份時突然被告知公司盈利了,雖然只是區區的一百多萬元,但是已經徹底暴露了自己對企業前景的判斷能力。就是這樣子的一個人,竟然想去賺企業成長的錢,不死才怪!

按照我的投資理念中的模式,股票組合長期滿倉著的我,應該不斷尋找並換入相對更低估的股票。「尋找」這一個過程我是做了,但是並沒有換入。我口裡沒有說出,但是心裡卻不自覺地給予了持有中的股票一定的相對溢價,這個相對溢價變相令自己失去了一些機會成本。

買股票應該等到股價打四折、五折的時候才買入,簡單易懂。那麼打六折七折的時候該不該賣出呢?
如果市面上還有我能夠確實的四、五折股票,我就該賣出進行換馬!這才符合利益最大化的原則。一旦股市突然逆轉,也只有這個才能夠將損失減至最小。
 
對我來說,股票市場最賺錢的部分肯定是去賺估值與估值之間差距的錢,AH同股之間互換算是一種最容易理解的方式。這個過程有點看美國小伙子用萬字夾逐漸換取小屋的故事,是一個不斷將內在價值最大化的一個過程。在於股票市場中,我希望能夠用一個萍果從別人手中換取三個梨,然後再用三個梨換成兩個萍果。兩者的原理應該是一樣的。
 
前輩教下來的一套靠判斷股票估值差距之間投資方式,是長期行之有效的。這套方式能夠在熊市中帶來更多的防禦性,在牛市中也有攻擊性。但是我卻不自覺地想去改變,改變的結果是這兩年連資金機會成本都沒能賺回來。這種改變對於現階段的我來說,很顯然是錯誤的。深入研究並沒有什麼錯,但我並不應該因此給予持股相對溢價。找到更低估的目標,該放棄時就應該放棄,做自己最擅長的事,也許這才是最適合我的投資方式。
 
又想賺市場的錢,又想賺企業成長的錢,結果投資方式變得不三不四、不倫不類。今天開始還原基本步,該做什麼做什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16

第一次買B股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2h6.html
今天買入長安B,第一次買B股,希望能夠有好的開始吧!懶得搬錢,經香港券商買入算了。和我買的其他汽車股一樣,長安B我也不太懂,只是衝著它合資的福特汽車下手,現價相對於資產值打了個七五折,看PE不算低。我在汽車網上看了它最近推出的幾款車型:長安CS35、福特翼虎、福特翼博、陸風X5,感覺關注度都很高,現價應該沒有反映新車的潛力,僅此而已。長安馬自達和福達分開能夠鼓勵福特投放更多的車款到中國市場。

沽清億和、新天綠色。億和怎麼算都只值每股淨資產值1.3元左右,就已經把它小日本客戶忠誠度給算進去了。當時買它就是看中日本鬼子訂單的穩定性,現價不算超值了,而且成交額也偏高,有點熱門。

新天綠色現價已經沒有之前超值了,它將來會以風電發展為主,但是風電的新增投資回報率偏低,不是長期持有的好對象。

還會打算繼續買入國內股票,民生銀行會調一半到A股,這樣子無論那一邊出現15%的溢價,我也可以穩賺7.5%的額外股票。招行上一次AH同價沒有調一半到H股,我一直都很後悔。A股的大藍籌真的很便宜,我一直相信同一個市場能夠走出兩個行情,所以別跟我說小盤股多貴多貴。2000年美國科網股泡沫夠大了吧?巴菲特也在買入美股。

今天看到惠理在香港的經濟日報投放頭版全版廣告,上一次看到在今年的農曆年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73

王老吉的困境(原創冷笑話)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2na.html
斌旦很久沒有提廣藥了,不會是學了董建華,不提就是不存在了吧?

最近股市有點冷,創作一段冷笑話讓大家輕鬆一下吧!

一燒烤攤老闆重倉了廣藥,於是決定只賣廣藥的王老吉。

來了一桌客人,"老闆,來兩罐加多寶。"心想,加多寶與王老吉還不是一樣,送上來兩罐王老吉。"不好意思,我們不支持卑鄙的國企",說罷轉身向隔壁燒烤攤要了兩罐加多寶。

又來了一桌客人,"老闆,來三罐王老吉。"老闆心裡想,識貨!
送上來了。"不好意思,叫習慣了,我們想要加多寶。""......$&€£@"

斌旦來了。"斌旦斌旦,你終於來了。(感動中)"說罷老闆立馬送上王老吉。
"最近喝太多正宗涼茶了,有點涼。還是來一罐假的吧!"".....$&@€£!!!!"

操!叫加多寶的不要王老吉也就罷了,叫王老吉的也不要王老吉,現在連斌旦也不要王老吉了。這貨還怎麼賣呀?

這裡面包含了廣藥王老吉的三大難題。
這一段是廣藥王老吉體制上的弱點。
第二段是品牌的認可度太差(不是認知度了),兩面針認知度夠也高了吧?
第三段是廣藥真把王老吉當中藥了,藥效太歷害,連我南方人都受不了,更別說北方人了。不適合作為常規快消飲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68

投資記憶碎片分享:低市盈率投資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2kn.html

格雷歷姆和約翰聶夫都採用低市盈率投資法獲得了超越市場的長期投資收益。我就和一般的投資者一樣,視此為通向成功的法則。一直以來,我都以為令他們通向成功大門的源自於採用了低市盈率的投資方法,但最近我有了新的感悟。


最近通過觀察一些其他博友們的操作,我發現絕大多數的博友們即使採用了低市盈率投資法,卻沒能夠獲得優於大市的投資表現。對於我進行了深思,慢慢明白低市盈率並不是重點。


一直以來我都不理解為什麼大師們都喜歡用往績市盈率而不是更有代表性的預測市盈率,想著想著明白了。低的往績市盈率只有在集體厭惡的情況下才會出現,更能夠代表逆向投資,而預測市盈率並不能夠。大師有沒有買入預測市盈率很高甚至預測盈利虧損的股票?我沒有查過,但直覺告訴我肯定有的,只是它們往績市盈率都很低。


但是這個還沒能解釋為什麼學習低市盈率投資法的博友們未能夠取得優於大市的投資表現。我想真正原因應該在於沒能真正做到逆人性,大家都只想買一些業績預計不會太爛的股票。早已經有了主觀判斷,顯然這不是真正的逆向,沒有帶來超額收益也就很合情理了。所謂的逆向投資,精華之處應該在於逆人性,而不是選擇性地,有集體共識下的逆向。


回頭看,這兩年漲幅比較好的逆向投資標的都是徹底地逆人性的。比如擔心火電廠永遠不會獲得比較好的盈利(包括我),擔心地產股破產倒閉……反而有集體共識的低市盈率的逆向表現相當一般。


開始理解為什麼逆向大師們都喜歡只對著報表、數字,也許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到平常心,逆人性而為。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自己這兩年對股票研究多了,表現反而更差。我幾乎失去了對真正逆向的觸角,在不知不覺中尋求了所謂的集體共識。投資要學習的地方太多了,是時候找回當年生意忙碌時對逆向判斷的觸角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76

恆大超過百個樓盤降價 主席許家印承認營運困難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2ry.html

剩下的樓盤地皮位置太爛了。如何快周轉?位置還是位置!

恆大地產上月銷售出乎市場預期錄得逾140億元(人民幣.下同),刷新單月銷售紀錄,是源自「薄利多銷」策略。主席許家印本週二罕有地來港與數家基金高層會面時透露,10月份開始在全國168個項目降價最多15%,以加快完成銷售目標;他又承認,三四線城市營運環境困難,未來將逐步加大二線城市的買地及銷售比重。

  有與會者透露,許家印是次清楚地表明,財政狀況及銷售成績是首要改善重點,他又明白庫存水平續升,將對業績帶來負面影響,故9月開始已積極加快去庫存力度,上月在全國168個項目減價10%至15%不等,務求「要錢不要貨」,刺激合約銷售按月急升逾7成。

  許家印指出,11月份起,集團已把均價輕微上調約3%,但相信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升幅已有限,預期11月份的合約銷售能維持在100億元水平。以此計算,恆大首11個月累計銷售將達820億元,完成全年800億元目標。

  不過,銷售額再創新高的同時,10月份的均價卻僅每方米5590元,是接近三年以來的單月新低。有分析員估計,恆大今年全年銷售均價約5900元,相當於淨利潤率只有9%至10%。

  暫停買地改善財務

  由於調控政策冷卻三四線城市樓市成交,恆大自去年11月至今年3月期間五個月只錄得120億元的銷售額,集團不得不改變策略,轉戰二線城市,迄今二線城市銷售佔整體達50%;然而,二線城市土儲比例不大,故許家印表示,未來將積極補充土儲,如之前已在無錫、福州及寧波等地作收購。

  有內房分析員指出,恆大於2011年期間急速擴張,且重量不重質,以低價買下多幅質量一般的地皮,是拖累今年銷售的關鍵。雖然近期已收購較優質地皮,惟有關土儲只有約1700萬方米,相對整體1.5億方米的比例非常有限。

  為了確實改善財務狀況,恆大近期亦已暫停買地,同時表明不會發行高息債券,以免進一步拉高負債比率。

  集團正考慮向高息債券持有人回購債券,並已經償還一筆海外信託貸款,務求年底前降低負債水平。截至6月底止,恆大的負債率躍升至96%。

  儘管集團還未釐定2013年的銷售目標,但許家印預期,明年內地樓市將好過今年,集團已準備50個新項目於明年推出,令總可供銷售項目增至最多240個,較2012年增長逾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77

但願茅台股價能夠漲到天上去!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2u7.html
如果純粹按照茅台的報表分析,它的股票確定性可以稱得上完美!如果茅台股價能夠漲到天上去,這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這味著共黨將會繼續允許搜刮民脂民膏,供應少數人用於揮霍的三公消費;官商勾結的貪污腐敗將會繼續下去,無效益基建投資繼續不斷,中國將永無清廉,民眾行賄受賄繼續無日無之。中國將繼續以往十年的大量印鈔,通脹不斷,購買力貶值,資產價值飛漲,貧富差距繼續擴大。中國永不會控制白酒消費量,讓慢性肝硬化、腦中風成為中國醫保的沉重負擔,讓本已經倒金字塔的年輕人背負高稅負。

習近平:近年來,一些國家因長期積累的矛盾導致民怨載道、社會動盪、政權垮台,其中貪污腐敗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我們要警醒啊! 

你不會這麼天真地認為共黨會讓自己就這麼倒台吧?

想得美呀你!但愿茅台股价能够涨到天上去!但愿茅台股价能够涨到天上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100

有些行業股票不能碰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2z6.html
很多博友不明白為什麼我只熱衷於撿煙頭股,其實尋找好股我不是不懂,而是太難了。我用了兩年時間才弄明白為什麼同仁堂是一隻好股,不是從報表上理解過來的,而是有一天……我路過藥店,看到百年宮廷古方「同仁堂」競然以超過原材料成本的100倍的價格出售破壁靈芝胞子粉!這個時候,我才明白它的品牌可以忽悠出一個暴利來!因為我知道破壁靈芝胞子粉是什麼玩意。不管什麼忽悠的保健品,同仁堂都可以賣,而且賣價還能夠比任何其他品牌更高!

說回正題,有些行業的股票是注定沒有將來的,特別是一些同質化的加工企業。讀書時,教授告訴我,大企業是能夠透過不斷做大從而享有規模優勢的,這個理論放在西方國家是沒有錯的。小企業無論招聘員工還是原材料採購,都會面對更高的成本。

但是在神國,這一切大不同。

大企業可以透過更好的管理、快捷和產能優勢享有更高的定價權,但這一切優勢都被神國的小企業成本優勢給拿下了。在神國,有著大量的小企業,這些小企業有著不一般的成本優勢。它們不會交納五險一金,生產時不用考慮社會成本,不用考慮稅收雜費。有定單的時候急招人,沒定單滾回家。這些小企業可以不擇手段,而且數量非常多,分佈在沿海地區。材料電鍍含鎳超標麼?不打緊,無鎳電鍍成本高呀!產品表面噴噴透明光油就能夠過測試了。排毒排污更是常見。它們也有著它們的小供應商,以更低廉的價格為它們提供配套。面對這種競爭對手,神國正規大企業處於完全不公平的競爭環境中,這類上市公司如果不採取同樣的手段,很難競爭。

在神國的港資廠,一般情況下都會比內資的工廠營運成本高出15%,有規模的工廠成本又可比小作坊高出20%,而一般上市公司成本又要加上5%!剩下的少數加工企業因為擁有技術、大量的模具優勢或者巨額的投資門檻才能夠倖存下來。朋友間流傳著一句話:工廠做大就挨打。這是港商真實的寫照。

別以為只有出口加工企業才有這個問題,無論養殖廠、仿製藥廠還是家具廠……,這些問題都是真實存在的。這種怪現象一日不除,這些行業都只會繼續著劣幣驅逐良幣的遊戲。這些股票真不能投。

在神國,良心,無(0)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326

多買高增長國家的股票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2y3.html
多買高增長國家的股票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吳海珊 伴隨著歐元區崩潰的風險、美國「財政懸崖」的威脅以及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擔憂,國際金融市場經歷了動盪的一年。時近年底,這些不確定性正在慢慢消除,未來一年裡,投資者將如何正確把握風險?對此,本報記者專訪了摩根大通(J.P. Morgan)全球資產配置主管Jan G. Loeys。

經濟觀察報:2013年金融市場將主要面臨哪些風險?

Jan G. Loeys:我認為有兩大主要風險。第一個風險是政府削減財政支出過快。太多政治家認為政府開支過多,因而必須削減,我們稱之為「歐洲緊縮」。歐洲,包括英國和歐元區的緊縮措施過於嚴厲,造成了當前經濟處於衰退中。因此,歐洲需要緩慢推進緊縮,如果歐洲政治家繼續固執下去,經濟將會因此下滑。第二個風險來自企業的資本開支。經濟需要依賴企業創造就業機會,依賴企業進行投資。目前的形勢有利於企業去投資,但企業很擔心,因為他們看到太多不確定性。於是企業降低資本開支,經濟走軟隨之而來,對此政府無能為力。

經濟觀察報:您之前指出「市場風險溢價正在回歸」,您具體看好哪些風險資產?

Jan G. Loeys:相對於政府債務我們更看好信貸資產,而相對於現金和政府債務我們總體上看好股票,爭論主要集中於風險資產相對於安全資產的高風險溢價。作為投資者,你必須做出決定,是維持防禦型安全資產,還是選擇風險資產。我會告訴投資者多買高增長國家的股票。我認為當前投資者過於恐慌,他們擔心中國經濟硬著陸、中東問題等很多事情。我們要告訴投資者明年經濟不會陷入衰退,會溫和增長。

我認為沒必要停留在低收益的固定收益產品上。如果你看年初以來的回報,在底部的是現金和大宗商品,幾乎沒有什麼回報。只要能產生正的收益的投資品都要好過現金,所以我一直堅持不要持有現金。原因有兩點:第一,各國央行會印製越來越多的鈔票,這些鈔票將導致「資產通脹」,將增加所有資產的風險。所以要避開現金,應該將現金用於投資;第二,在未來3年至4年內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通脹,這是各國央行有意為之。因為這是擺脫高負債的唯一出路,所以應該增加我們所謂的「實體資產」,包括股票、房地產、大宗商品(很大程度上是黃金)等。我們不推薦固定收益。

經濟觀察報:您怎麼預期黃金的未來走勢?

Jan G. Loeys:黃金的表現難以預測,但黃金對於量化寬鬆政策總是有積極回應。我認為美聯儲將會有更多作為。現在我們都看著日本,日本年底的大選自民黨有可能獲勝。自民黨總裁安倍晉三表示他將促使日本央行改革並使通脹目標提高至2%~3%,而且他呼籲實施所謂的「超寬鬆政策」。這會增加政府支出,以某種形式導致通脹。如果這樣,其他國家央行也可能效仿。這將導致黃金應聲而動,黃金對通脹預期會做出積極反應。這也是我們建議在投資組合中加入黃金的原因。

經濟觀察報:奧巴馬獲得了連任,但美國股市貌似對此並不歡迎。

Jan G. Loeys:美國大選前股市出現下跌,原因是人們有兩個選擇:羅姆尼和奧巴馬。股市更歡迎羅姆尼,因為他曾是投資公司的創始人。奧巴馬獲勝後,這一選擇被迫出局,股市應聲下跌。但我們面對的其他經濟條件仍然一樣。奧巴馬會對金融市場採取更嚴厲的政策,換作羅姆尼也會做同樣的事。對銀行執行的監管措施很多,可能對銀行股而言不利,會減少金融業的就業機會。對於股市和債市而言,總體上更為重要的是整體經濟形勢。

我建議買入股票。雖然目前減持美股,但從全年來看,股票擁有較高的上行空間,因此看起來好於低收益的債券,也好於現金。現在許多人持幣觀望,這樣得不到任何回報。他們擔心美國會因「財政懸崖」而步入衰退。但這個問題不是會不會發生,而是在多大範圍內發生。「財政懸崖」包括多項增稅和削減開支措施,總計佔GDP的3%。「財政懸崖」單獨為3%,加上其他方面,對總體財政的拖累約佔GDP的4%。這意味著如果什麼都不發生,那麼GDP將下滑約4%,那麼對美國來說就是衰退。因此政府會採取一部分措施,問題是下滑多少。如果是2%,那麼經濟只是小幅放緩,不至於陷入衰退。

經濟觀察報:對於談及的第一個風險「歐洲緊縮」,您認為未來歐洲是否面臨更嚴重的狀況?

Jan G. Loeys:最差的光景是2012年夏天。我傾向於認為歐洲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但危機仍存在。他們仍需要制定重要的決策相互支持。歐洲央行的流動性贏得了時間,減小了壓力。現在他們需要時間建立財政控制的機制,西班牙的房地產業是個難題,所以說,西班牙的問題大於法國。歐洲需要為南歐,尤其是西班牙和希臘的增長提供支持。希臘的經濟正在消失,人們紛紛逃離希臘。如果你在希臘,你正年輕,你只能離開到別的地方找工作。必須制止這種情況蔓延,因此,希臘需要外國投資。最危急和最困難的階段已經過去,但他們仍需重建制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539

安全邊際與投資結果【轉載滴水穿石】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329.html

安全邊際終究是一個量化的概念。無論投資標的是股票、企業還是債券、優先股、套利項目,其核心邏輯均涉及到對概率的研判。

就企業/股票而言,多數情形下企業的未來是不可預知的,最多算是「有限可知」。企業的未來發展可以粗分為:差、中、好這3種情形,安全邊際的量化其實就是針對「正常情形」與「極差情形」的研判,絕對不是針對「最樂觀情形下」的研判,按最樂觀的情形來評估不太可能有真正的安全空間。格老在《證券分析》中指出:一筆可靠的投資,需要經受逆境和蕭條的檢驗,而絕不僅僅是看它在繁榮時能賺多少錢。

顯然,「企業價值」就是指「長期價值」,涉及到各種可能的情形下企業的長期收益曲線會如何演變,這顯然不是一個短期的概念,如未來1年、2年以後的EPS是多少,目標價又是多少。真正的便宜貨並不會太多,市場沒有那麼笨;「遍地便宜貨」的大機會更是罕見。

如果具有「真正的安全邊際」,按投資結果來劃分,有3種情形:

1、極端惡劣的情形出現時,這筆投資不至於有嚴重的資本損失,甚至還能有所盈利(某些投資項目就單筆投資而言,是有可能發生虧損的;但組合投資之後,作為整體不太可能有嚴重的資本損失);

2、正常情形出現時,這筆投資有豐厚的盈利,比如說絕對回報的CAGR在20%以上,相對回報的CAGR足以超越同期指數10-15個點;

3、樂觀情形出現時,這筆投資的結果極為理想。不過安全性與吸引力必須在事前進行研判,在事前是不能進行樂觀的估計的。

如果數年後某筆投資的結果始終不理想,則很可能是自己的估計過於樂觀了,或者忽視了關鍵的細節,或者邏輯推理的本身有嚴重錯誤,未必就是市場錯了。事前自己認定「有安全邊際」其實並沒有真正的安全邊際。如果某筆投資具有真正的安全邊際,就一定能經受意外事件的衝擊,這甚至涉及到個人的認知、對自己個人素質的研判。

與安全邊際有關的一個概念是「多樣化與對沖」,這是一種整體策略的考慮,能力圈、安全邊際與多樣化組合、對沖一起,將發生永久性資本損失的概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文章來源:網易滴水穿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7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