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增發電視牌照不容再拖 林本利


2012-6-21  NM




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討論免費電視牌照,議員指斥政府遲遲不肯批出三個新免費電視牌照,是否受到政治干預。問責官員蘇錦樑因未能交代牌照審批進度,被議員斥為「廢到極端」。

香港一直自詡為亞洲通訊中心,資訊暢通無阻,但觀乎政府過往的電訊及廣播政策,便知道資訊流通並不自由。政府的有形之手不時藉着發牌制度,阻礙市民傳送和接收資訊。

在電訊市場,英資的香港電訊一直操控本地及國際電訊市場,妨礙香港的資訊科技發展。到1998年,特區政府與香港電訊達成賠償協議,提早七年結束國際電訊專營權,之後本地電訊市場才真正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

在廣播市場,政府同樣採取保護政策,以大氣電波屬有限資源為由,限制免費電視和電台的發牌數目,局限市民的選擇。

過去二十年傳送技術急速發展,互聯網及數碼科技變得普及,政府限制發牌的理據再難以站得住腳。於是政府官員便嘗試找其他藉口,例如市場可否容納多間電視台或電台,公眾關注電視台或電台的財政狀況和節目內容等,企圖繼續保護現有經營者。

不 錯,過去確曾出現過免費電視台倒閉的事例。香港首家免費電視台是無綫電視,成立於1967年。至於亞視,前身是麗的呼聲,在1957年啟播,以有線頻道提 供收費電視服務,到1973年因應市場環境轉變,才改以無線頻道提供免費電視服務,並改名麗的電視。到1982年,麗的電視改名亞洲電視。1975年,佳 視成為第三間免費商營電視台。幾個主要股東投入資金,製作大量經典歷史及武俠小說劇集,當中包括《隋唐風雲》、《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等。佳視成為 全球第一間改編華文武俠小說成為電視劇的電視台,開業期間培訓大量新人,亦讓一些幕前幕後的員工有更佳的發揮機會。只可惜到1978年,佳視因財政出現問 題而倒閉,自此之後便逐漸出現無綫一台獨大的壟斷局面。事實上,佳視營運的幾年(1975年至1978年),正是香港電視發展的黃金時期,無綫和麗的多套 傳誦至今的電視劇集(包括《狂潮》、《家變》、《十大奇案》、《鱷魚淚》),都是在這個時期製作。不少紅極一時的歌星和影星,都是在這段時間憑着電視劇集 而被捧紅。

自從無綫壟斷免費電視市場後,本地電視節目的製作水準便有倒退迹象。免費電視台的製作傾向滿足大眾口味,觀眾的 選擇變得愈來愈少。即使過去十多年,多了幾間收費電視台投入服務,但由於觀眾始終要繳付月費,收費電視的滲透率仍然遠遠不及免費電視。過去幾年,難得有投 資者願意投資,開辦數碼電台和提供免費電視服務,增加聽眾和觀眾的選擇。由於市場競爭變得激烈,這自然會促使現有公司努力提升節目質素,以免流失聽眾和觀 眾,令廣告收入受損。但政府在發牌方面卻一拖再拖,不單損害投資者的利益,亦令市民失去選擇更多服務的機會。

其實,特區政 府早於1998年已就未來電視政策進行過公眾諮詢。當時政府表明會採取開放政策,不會限制電視牌照數目。現在有意見認為政府要重新諮詢市民,實在不知道還 要諮詢什麼。有投資者肯投資和承擔虧損風險,又是免費服務,市民又怎會反對增加發牌呢?至於市場可以容納多少經營者,就應由市場決定,政府無須為此操心。 因此,政府不宜再拖延,應速速發出三個新免費電視牌照,以免損害廣大市民的利益。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94

西沙開發不能“再拖”了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205

西沙趙述島的村民正在晾曬魚幹。(查春明/圖)

“隨著開發力度加大,我認為多元力量可以包括民間資本,甚至是外資。這也是一種應對國際質疑的姿態。說得多不如做得多,說得好不如做得好。”

“這個是永興島嗎?七連嶼在它北邊還是南邊?”

“你搞錯了,永興島在這里。”來自北京的遊客楊向東(化名)有些著急,不斷用手戳地圖:“從這兒,到這兒,都是我們(國家)的。”

這一幅A3紙大小的南海地圖,貼在“椰香公主號”甲板大廳墻上,五天四夜的航程中,只要有時間,楊向東就會和一群素不相識的遊客聚在這兒聊天,累了就走出甲板,看看摸得到的西沙。

“西沙群島是南海上的一群島嶼,是我國的海防前哨。那里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楊向東以及此後幾輩中國人,都不會忘記小學課本第五冊上那篇《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很長一段時間,這代表了絕大多數國人對南海島礁們的唯一印象。

2013年,西沙旅遊線路開始對公眾開放,五天的旅程中,他們有機會乘坐指定郵輪,在“管家”帶領下登陸鴨公、全富、銀峪島。迄今為止,已有一萬多名中國遊客來到西沙,楊向東也有機會登上西沙島礁,如今外界對於進一步開發、開放西沙的呼聲越來越高。

“航站樓已經建好了,空管工作已經完成了,基本上是海南航空在飛這條航線,下一步什麽時候飛到首都那是我們的夢想,一定會實現的。”2016年3月7日上午,“兩會”海南代表團團組開放日上,全國人大代表、三沙市委書記、市長肖傑對媒體表示,直通西沙群島的航班已經提上計劃議程,目前七連嶼正在進行碼頭建設和北島島礁修複的工作。

“人們普遍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麽美麗的島嶼。”馬宏傑說,無論是軍人、科考隊員還是普通遊客,來西沙的第一個感受都是“震驚”。

西沙群島的開發,讓人們遐想聯翩。

西沙有多美你知道嗎?

2009年,《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做了一期關於“中國海洋”的專題,馬宏傑是圖片編輯,這期雜誌也促使他開始長期觀察、拍攝中國南海群島。不過,對普通人來說,像馬宏傑這樣近距離擁抱南海島礁,仍然遙遠。

日前,全國政協委員韓方明提出,要把面積不足一平方英里的西沙永興島打造成中國版的維京群島,引發國內外關註。此建議是將南海軍事化的外媒炒作轉向經濟話題的成功嘗試。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教授的目光看得更遠:“如果中國能在南海擁有自己的金融離岸中心將強化南海島礁的政治功能。”

另一個可以被預見的好處,是幫助解決主權爭端。“永興島作為三沙市的所在地,面積小,人口少,基礎設施也沒跟上,等這些島礁的基礎設施形成配套,會更有利於捍衛我們的主權。”王義桅說。

作為旅遊愛好者,年屆五十的楊向東將到西沙旅遊當作了一件大事來規劃,他提早三個月預訂了“椰香公主號”最豪華的套房,花費上萬——迄今為止,乘指定郵輪遊西沙是唯一為官方所認可的途徑。

“在中國大陸,沒有一個郵輪的服務能比得上我們。”“椰香公主號”管家“魔鬼魚”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在船上,所有管家都選擇一種海洋生物,作為自己的外號。“魔鬼魚”是海南人,跟隨“椰香公主號”出航已近兩年。每個管家負責8-10名遊客,進行24小時貼身照顧。

登上郵輪後,“魔鬼魚”很少和遊客推薦任何自費項目:“他們自己會比較,因為西沙完全未經開發的海島與珊瑚,比馬爾代夫美十倍。”

不過,在楊向東看來,“好服務”對應的是“不自由”。

郵輪的航線中,並不包括他期待已久的永興島和七連嶼,郵輪穿過上述區域,駛向位於西沙南部的鴨公島、全富島一帶。幾個島上並無可見的軍事措施,只有在鴨公島上,能看到零星漁民住的棚屋。

出發前,楊向東從家里帶了潛水鏡、腳蹼,背到船上才發現,幾乎完全用不上——五天四晚的西沙旅程中,只有一個小時的免費下水時間,範圍是一個不到籃球場大小的水域。

“這些做法都是為了保護西沙的環境和乘客安全。”魔鬼魚說。

那些受到政府或軍方邀請的專家和官員也能登陸西沙。一般的考察團隊必須乘坐“瓊海三號”往返永興島。要上船,你必須持有中國身份、正式邀請函、200元人民幣的船票並算好來回程時間——一般情況下,“瓊海三號”每兩個月只往返海南島和永興島三次。

滿打滿算,一年之中,能踏上西沙島礁的不會超過兩萬人。

而在2014、2015年的全國兩會上,開發西沙的議題也被不斷提出。2015年,海南省政府確定的七項重點工作之一就是西沙郵輪旅遊。

構想之外,並非沒有行動。

2015年6月25日,三沙市永興島北京路一號,三沙市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這是一家被期待許久的國有獨資企業。肖傑曾放話稱,將通過公司運作引進更多大型旅遊企業來經營旅遊,或進行工商註冊。

但近一年過去,人們並沒看到新的旅遊航線。2016年初,“椰香公主”號郵輪已正式退役,接替她的是另一艘載客能力在300人左右的郵輪“北部灣之星”。

這和此前“魔鬼魚”向客人們承諾的“最新豪華大郵輪”相去甚遠。對此,官方給出的理由是:國內航運管理環境發生較大變化,原本將投入使用的“海絲號”改造審批遇到困難。

對於詢問新航線的旅客,張韜只能不斷解釋:等有新的航線,我一定通知。“我這樣說已經有很多年了。”

南方周末記者采訪多位專家均表示,西沙開發,確實不能一拖再拖了。

2016年,中國計劃在西沙七連嶼填海造陸。陸域面積將從1.32平方公里擴建逾十倍,達到15平方公里。並計劃建設機場和跨海大橋連接永興島。目前,七連嶼中的北島與中島之間已有人工陸地連接。(查春明/圖)

西沙,要成為國人向往之地

與中國相比,馬來西亞對其侵占的南海島礁的旅遊開發,時間早,速度快,也更“放得開”。

“最開始想去旅遊的時候,我用中文的彈丸礁做關鍵詞,搜索出來的東西特別少,大部分是有關政治。”張大偉(化名)說。來自廣州的他2012年乘小飛機上彈丸礁的時候,發現同機旅伴中,只有自己是中國人。

“所謂彈丸礁,本來就是彈丸之地的意思,馬來西亞在侵占後的管理方式,就是填海造陸,然後一半用作海軍基地,一半用作旅遊點。”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教授李金明說。

自1979年侵占彈丸礁以來,馬來西亞政府將原來不足0.1平方公里的礁盤,擴大至0.35平方公里,還給它取了一個新名字:拉央拉央島。張大偉用英文搜索“LAYANGLAYANG”,才找到島上旅行服務中心網站。

他打電話到服務中心,發現接線小姐能用英文、普通話、粵語回答任何問題。正式登島後,迎接他的是一杯冰爽的飲料和潛水教練的介紹。張大偉住的房間,有大大的落地窗,室內標配冰箱、彩電、空調等。進門之後,他看到服務員將毛巾疊成風箏魚和海豚的樣子,整齊地放在床上。

張大偉說,這些都讓人感受到了“馬爾代夫式的熱情”。

現在,彈丸礁上不僅有海軍軍事基地,還有機場、高級酒店,被譽為世界頂級的潛水中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在西沙的幾個島礁上,可以分別建一些高級、中型和大眾可消費的酒店,做不同檔次的開發,這樣就可以吸引不同層次的遊客。”馬宏傑說。

對於如何進行旅遊開發,我國缺少的並不是點子和經驗。更多人擔心,過快開發會破壞人們心中“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

“西沙航拍第一人”查春明已經記不清自己去過幾次西沙了,1989年第一次登上西沙島礁後,他曾於1991年在永興島住過整整一個月。查春明說,西沙開發的底線是“必須重視環保”:“越是沒人的島保護得越好,有人的島環境就遭到了一些破壞,環境就會越來越差。”

“保護西沙環境”,是南方周末記者采訪多個經營西沙旅遊線路商人的心聲。張韜記得,自己曾看見偷渡漁船將遊客吃飯用的塑料碗筷,直接傾倒入海。

但保護環境和開發建設旅遊資源,並不矛盾。

從官方網站上的資料中,張大偉得知,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彈丸礁只在每年3-10月份對外界開放。上島後,張大偉看到成千上萬的候鳥在彈丸礁的人工島上棲息,成為島礁吸引遊客的又一賣點:“這里的鳥類大都不怎麽怕人,也許是因為人們對它們很友好吧。”

遊客楊向東看到,每次登島前,管家們都會拿上幾個垃圾袋,遊客們也會自動自覺撿起在他們身邊的垃圾——讓楊向東奇怪的是,盡管每次都撿,但在島上仍舊總是能看到遺留下的垃圾。

“說得多不如做得多”

關註西沙幾十年,馬宏傑和同事們采訪了數十個漁民。在西沙的漁民大多來自潭門鎮和瓊海,數量在幾千人左右。

西沙島礁附近經濟價值高的珍品魚群比較少,漁民多要等著從南沙捕魚漁船上“收貨”。永興島上的漁民,則成為了南海漁業經濟鏈條中的“中轉工”。他們將收來的海產品分門別類制作成各類魚幹,賣給來島上探親的家屬。

而在更靠南的鴨公島上,漁民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向郵輪上登島的遊客推銷海鮮。

“其實漁民真正希望的是,能夠像在馬來西亞越南一樣,帶遊客出海打魚、浮潛。”馬宏傑說。對漁民來說,開發旅遊業不僅增加收入,還能夠保護環境——與過度捕撈相比,允許限定數量的遊客來旅遊,性價比更高。

在李金明看來,在南海諸島中,首先開發西沙,對中國來說是有利的。

越南對於島礁的開發和管理與中國類似,但比中國“更進一步”。

據越南官方媒體曾報道,早在2001年2月,越共中央委員會就通過決議,將在南海群島上建立地方政府機構,以“解決該地區人民生活及行政管理問題”。

“2009年以後,越南就開始對這些被占領的島礁進行開發旅遊。”李金明說。

在李金明看來,越南引進國外的資金,“很有一套”。李金明說,來自印度、美國、英國的公司,獲得越南政府授權後在南海島礁開采石油、天然氣資源:“到2012年,越南在南沙開采的石油就占它國民經濟總產值34%,越南也因為這個成為了石油輸出國。”中國社科院邊疆研究所副所長李國強認為,三沙市的建設需要中央和海南省政府的支持,但也需要“多元力量”。

“隨著開發力度加大,我認為多元力量可以包括民間資本,甚至是外資。這也是一種應對國際輿論的姿態。”李國強說,“就像我一直說的,說得多不如做得多,說得好不如做得好。”

馬宏傑說,我國在開發這個方面相對滯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各個銜接部門之間關系過於複雜。

“部隊覺得,這里是軍事基地不能開發;海監覺得,這里是漁業保護區不能開發;三沙市政府則希望主要開發旅遊設施。”馬宏傑說,對小小島礁的利用,部門之間常存在三種或以上的意見。

“規劃早就應該出來了。”他說。但依據目前海洋局勢的複雜程度,規劃能不能馬上成為現實,將是另一個問題。

現在,在三沙市市政府所在地永興島上,除軍營之外,你能夠看到的還有郵局、醫院。三沙市政府辦公樓是一座三層小樓,位於主幹道“北京路”上,因為形態酷似白宮,被稱作“小白宮”,與正牌白宮最大的區別,在於樓前飄揚的五星紅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254

台新金彰銀爭議 重回政治解決 法院「有判無解」 歹戲恐再拖一年

2015-06-09  TWM

眾所矚目的彰銀經營權爭議案,在五二○新政府上台前夕宣判, 但結果似乎還是回到原點,這樁走了十一年的金融聯姻,還有哪些關卡需要克服?

延宕十一年的彰銀經營權爭議案,訴訟結果日前出爐,台北地院判決台新金與財政部間「契約關係存在」,但駁回台新金提出改派彰銀董事為台新金代表與損害賠償要求;外界解讀,法院給予台新金與財政部各打五十大板的判決結果,讓這齣金融圈史上最長壽的連續劇依舊無法落幕,最後鹿死誰手,還得比拚誰的氣長。

這裡所謂的「契約關係」,指的是「財政部在台新金仍屬彰化銀行最大股東之期間內,不得妨礙台新金指派之代表人當選彰銀全體董事席次過半數之董事席次」;對此,台新金發言人林維俊表示,這證明台新金依據二○○五年公告及公函,來主張與財政部間具有民事契約關係,是成立的。

「公民併」 將是觀察指標林維俊拿出當年的公告指出,「財政部同意支持所引進之金融機構取得彰化銀行經營權」,○五年公函並載有「增資完成後,經營管理權移由該策略投資人主導」、「本部(財政部)持股在未出售前,如得標投資人仍為最大股東者,本部將不改變由得標投資人主導該行經營權之政策」。

彰銀方面,則認為判決結果不會影響目前董事會結構,由於法院已判定財政部對台新金所負起的契約義務僅屬一次,且財政部早於彰銀○五年股東臨時會董監事改選已完全履行,所以駁回台新金控有關「移轉彰銀經營權予台新金控」的請求。

至於另一主角財政部,雖負有「不能以所持股權妨礙台新金控經營權主導地位」之約,但法院認定財政部於彰銀一四年股東臨時會董事改選時並無任何違約情事,而本刊致電財政部次長吳當傑,對於判決結果看法,他也僅表示,尊重法院判決結果。

目前看來,「一個判決,各自解讀」的結果,似乎無法幫台新金立刻拿回經營權,因此,翻轉這場延長賽結局的關鍵,很可能落在明年六月登場的彰銀董監改選,不過,這段期間仍有幾個指標可供觀察。

首先是準行政院長、○五年台新金取得彰銀股權時擔任財政部長的林全態度。一位美系外資分析師指出,任何財經政策一定是「由上而下」推動,相對於財政部或彰銀的意向,林全的態度更是關鍵,而新政府是否會推動「公民併」則是觀察指標。

如果新政府有相關動作,在法院已判定台新金與財政部存在契約關係之下,台新金取得彰銀經營權自然更有水到渠成的氛圍加持。

新政府傾向「去家族化」

往下一層看,是明年彰銀董監改選時,財政部在「徵求委託書」上的態度。儘管這次判決中,法官認定財政部在本屆彰銀改選時大張旗鼓、以小博大徵求委託書的方式「並未違約」,但事實上當時財部此舉招致許多公司治理專家的批評聲浪,新政府上台後將如何面對這個棘手問題,將是關鍵指標。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將就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的施俊吉曾對外表示,民營金融機構購併公股行庫並非不可以,但有意購併泛公股的民營銀行,必須「去家族化」,包括增資、引進大眾資本,政府才可能考慮。這個說法,似乎直指台新金。

同一時間,台新金在四月二十八日宣布發戊種特別股、己種特別股,目的除了因應丁種特別股贖回,強化資本適足率,呼應主管機關打亞洲盃政策充實銀彈,台新金表示,其中的己種特別股,的確會有稀釋原股東持股的效果。

此舉是否剛好「吻合」新政府期待,其實頗耐人尋味。

除此之外,龍巖董事長李世聰未來向哪邊靠攏?則是另一個變數。

目前台新金持有二二.五%彰銀股權,預期未來不排除向金管會申請提高增加股權投資,或與目前持有彰銀約九%股權的龍巖集團董事長李世聰合作。不過,外界相信李世聰還是會觀察新政府態度,以決定要將手中的票投下哪一方。

然而在不少外資眼中,真正對台新金股東最好的結果,反倒是將彰銀股權全部出售。瑞信證券台灣金融產業分析師許忠維表示,台新金若能成功出售彰銀持股(預估價值逾三二○億元),將從「資本不足」變成「資本充足」,更重要的是,自此甩掉這個具有高度政治挑戰性的燙手山芋。

當然,還有一種最壞的情況就是維持現狀,不僅台新金的資金依舊進退兩難,在面對同業紛紛大手筆展開亞洲盃海外購併的此時,從○五年撐到現在的台新金還可以再拖多久?都是外界最關心的焦點。

○五年,台新金以三六五億元併彰銀,一度被視為「台灣金融史上最大豪賭」,這個豪賭將如何演下去,皆考驗著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的智慧。

撰文 / 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22

香港高鐵為何一拖再拖 官方報告指港鐵蓄意隱瞞工程延誤

對於工期一再延誤的天價鐵路——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追責的腳步還未停下。

香港特區立法會調查高鐵延誤專責委員會(下稱“專責委員會”)經過一年多調查後,周三發布調查報告,承建高鐵工程的港鐵公司(0066.HK)前工程總監周大滄及前行政總裁韋達誠蓄意隱瞞高鐵工程的延誤,港鐵公司須為其高層管理人員蓄意隱瞞的行為負責。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全長26公里,由香港特區政府委托港鐵公司以服務經營權模式承建,2010年1月底正式開工,原定於2015年8月4日完工。但2014年4月,港鐵公司意外宣布, 高鐵工程的完工日期將延遲至2016年,高鐵香港段要到2017年才能正式投入使用,到了去年11月,通車時間則再度延後到2018年第三季度。

由於工程進度延誤,高鐵項目的造價也不斷飆升,由2010年時定下的650億港元,增加到2014年時的715億港元,去年這個數字再度增加至844億港元,令高鐵香港段成為名副其實的“最貴鐵路”。

香港立法會的調查報告雖指出港鐵應承擔蓄意隱瞞的責任,但並未指明相關個人或港鐵是否要面對任何懲罰或具體責任。對於負責監督高鐵項目的政府部門,調查報告認為,參與高鐵項目的香港特區運輸及房屋局、路政署或其任何人員都沒有蓄意隱瞞工程延誤的信息。

“政府已外聘法律團隊跟進港鐵公司的責任問題,包括港鐵公司作為’項目管理人’的表現。”香港特區運輸及房屋局發言人周三表示,對於港鐵公司作為項目管理人的表現,特區政府與港鐵公司之間還存在分歧,政府保留向港鐵公司追究責任的全部權利,不排除最後要經法律程序解決,如根據委托協議選擇仲裁。但為不影響施工,雙方將於2018年完工通車後再啟動相關的程序。

工程進度怎能僅靠一人把關?

高鐵工程曾被定為香港十大基建項目工程之一,建成後將是全球首個全地下高鐵項目,然而工程進度卻一再延誤,港鐵公司此前給出的原因包括隧道鉆挖機在暴雨中嚴重損壞、西九龍總站工地地質情況極端困難以及跨境段隧道穿越受保護濕地涉及複雜地質問題,但工地出現無法預見的情況是否足以解釋工期的延誤?

專責委員會在對港鐵公司、承建商、政府相關部門進行調查後指出,工地出現無法預見的情況確實是造成工期延誤的一個主要原因,但從前期勘探安排來看,港鐵公司的安排存在不足,有大面積地塊在初期勘探時因尚未交付而延遲勘探,沒有在較早階段發現西九龍總站地底有大量基巖石,結果沒能及時采取適當措施。

而另一個出乎意料的調查結果是,整個工程進度幾乎由時任港鐵工程總監的周大滄一人把握。調查報告指出,早在2013年4月港鐵項目團隊與承建商的會議上,承建商就曾提出將完工日期修訂為2016年6月,但周大滄要求承建商想辦法確保工程按原定時間完工。

在幾天後的董事局會議上,周大滄並未提及承建商的意見,而是在報告中表示盡管計劃的工程略有滯後,但整體依然符合預定時間。 直到同年12月,周大滄仍表示項目可如期在預算內完工。已經迫於壓力辭任港鐵公司行政總裁一職的韋達誠,則聲稱他主要依賴周大滄提供的資料和意見作出判斷。

“在現實中,該工程項目的重要決定似乎實際上都是由一個人作出,至少在施工時間及成本方面。”專責委員會指出,港鐵公司在推進高鐵這類大規模項目時竟然只依賴行政總裁和執行委員會,而二者過去多年來似乎又僅僅依賴於周大滄一人提供的意見,實在難以置信。

根據港鐵提供的文件,直到2014年4月的董事會特別會議上,港鐵董事會才第一次知道高鐵工程的完工日期將推遲到2017年以及推遲的具體原因,盡管早在2013年5月就已經有媒體報道稱項目可能延誤並超支,也是在這次會議上,董事會第一次知道了局部通車方案。

委托模式有待調整

除了有關個人和港鐵公司應承擔蓄意隱瞞延誤信息的責任,專責委員會還認為,政府與港鐵公司之間現有的委托模式也有待改進。

與香港過去的鐵路項目不同,高鐵香港段采取了服務經營權模式,也就是政府負擔項目費用和承擔建造風險,建成之後,鐵路所有權收歸政府。雖然在設計上,現有的服務經營權模式已經在項目實施和進展的各個階段安排監督點,但專責委員會指出,政府可能對港鐵能夠如期完工的能力過於信賴,而港鐵公司方面可能只認為需要盡最大努力完成工程項目,並不要對工程延誤和超支風險承擔責任。

而港鐵公司自身,在項目管理方面卻存在不足。在香港建築業,對於大規模的複雜基建工程,一般須制定綜合工程總綱計劃,用來反映整個工程完工的關鍵節點。但對於高鐵香港段,專責委員會稱,無法找到證據顯示港鐵公司有這樣一份計劃,“由於欠缺綜合工程總綱計劃,導致港鐵公司遲遲未能確認和預測個別合約的延誤,以及有關的延誤對整體目標完工日期的影響。 ”

調查報告認為,路政署在監督工程進度期間,應當更加主動和積極,政府在日後采取服務經營權模式時,有必要做出調整,在專業和獨立意見的幫助下,更密切地監督整個項目的進展情況。專責委員會表示,一些可以考慮的改進措施包括為進行有效監察和核證設立相關架構安排、清晰界定相關各方的角色與責任、制訂衡量表現的客觀標準和替代辦法等,例如,應具備包含重要節點的綜合工程總綱計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380

一個月五度出包 桃機轉型不能再拖了

2016-07-11 TWM

今年六月,是桃

園機場三十七

年來最黑暗的一個

月,連五次出包,

上演「水上機場」

的戲碼,接著又停水、停電,國門顏面掃地。

桃園國際機場公司雖澄

清,除了第一次淹水,連番出包都有搶救管路、堆沙包等對策,但這樣如同補破網的作法,顯然效果有限,畢竟這已非單一事件或是一小部分問題。

立委鄭運鵬批評,五二0前桃機歷次出事,居然沒有人遭懲處,顯示雖已公司化,但公務人員心態難改,反而不如民間公司可開除,落得進退失據的窘境,新團隊上任一定要有新思惟。

「桃機應該要轉型、調

整。」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副教授李克聰也如是說。桃機因業務廣泛,從工程、安全到招商等,處理常規性事務的公務員無法面對多元經營模式,應該效法新加坡和香港,機場雖屬國有,但引進民間的資金與人才,並做好風險控管。

此外,由於機場航警、防疫、海關等單位林立,李克聰建議,應成立協調各部門的整合委員會指揮,才能使機場運作更順暢。

(林思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51

時間一拖再拖:英國啟動脫歐可能要等到2019年底了

由於英國政府尚未準備好,英國退出歐盟的時間很可能推遲到2019年年底,而非此前預計的2019年年初。

據《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雖然英國在6月23日的公投中決定退出歐盟,但由於英國負責外交和脫歐事務的政府部門仍在人員招募之中,英國在明年年底前可能都無法啟動第50項條款。此外有消息人士透露,首相特雷莎·梅也表示英國需要更多時間為談判做準備,因此她今年不會啟動退歐條款。

該報稱,脫歐事務大臣戴維·戴維斯需要的250名工作人員名額目前連一半都沒有招到,而國際貿易大臣福克斯的1000個招聘名額更是只完成了不到100人。7月時,福克斯曾表示,明年初可能是英國啟動脫歐條款的最佳時間。

根據這兩位政府大臣的說法,他們連征聘人手的基礎框架都沒有,而且連屆時與歐盟談判中該談什麽也沒有頭緒。

另據該報分析,2017年5月和9月法國和德國將分別舉行大選,這也可能使英國推遲啟動脫歐條款的時間。

根據歐盟規則,英國將在觸發第50項條款之後兩年正式退出歐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449

“特朗普逆襲”的反思:歐美貨幣政策受限,改革再拖無益

北京時間11月9日,特朗普以278張選舉人票戰勝希拉里218張選舉人票,當選新一任美國總統,參眾兩院均花落共和黨。這一事件令人始料未及,可謂英國脫歐後的又一項“黑天鵝事件”。

然而,對於很多華爾街人士和美國民眾而言,所謂的“黑天鵝”其實只是“白天鵝”,因為不少選民從去年開始便支持特朗普當選。這也從大選當天的資本市場中充分體現——盡管股指期貨一度在投票間跌停,但北京時間11月10日淩晨,美國市場迎來特朗普當選後的首個交易日,與所有人的預期均不同,風險資產暴漲,避險資產暴跌:美股大漲超過1%,美元指數暴漲近3%,黃金暴跌、回吐大部分漲幅,美債收益率創1年新高。

“市場之所以快速切換了模式,是因為特朗普給了美國一個機會,給了市場一個想象空間。無論是奧巴馬執政還是希拉里執政,都是以‘貨幣政策’為核心,財政政策較為保守,而特朗普則效仿中國2014-2016年,將重心由貨幣政策切換到財政政策。特朗普不一定會成功,但一方面至少短期不會被證偽,另一方面相比奧巴馬和希拉里還是更有可能成功。”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表示。

其實,特朗普的逆襲折射出的是各地民粹主義、反全球化浪潮的進一步加劇,在這背後實則是歐美國家貨幣政策過度負重、改革不作為所導致的“長期低增速並發癥”。

央行舉步維艱

“全球可能在2-3年內走到‘T字的分岔點’(T-Junction),此後不是向左走——采取正確的政策行動而使經濟重現生機,就是向右走——迎來另一場危機。” 安聯環球投資首席經濟學家Mohamed A. El-Erian在今年10月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El-Erian則劍指問題核心——市場現在像是“溫水煮青蛙”,這是一個非常明顯地人為制造的市場,市場一直還在期待央行以越來越快地步伐購買資產,但央行的政策已經失靈了。

放眼全球,央行是各國唯一的“鬥士”。日本央行自2012年末並啟動了QQE政策(量化和質化寬松),持續購入政府債券和ETF,且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眾多上市公司大股東,然而其年初祭出的負利率政策卻已經產生了負作用——銀行利差收窄、日元不降反升。如今,日本央行可能發現寬松再也無濟於事,於是轉而將中心放到了盯住長端收益率曲線上。

歐洲央行在2015年3月突破了法律的重重阻礙,大力推行QE政策,至今歐元區核心通脹率仍然與2%的目標相差十萬八千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英國脫歐產生的一系列不確定性、歐洲移民問題滋生的社會動蕩等等都是整個歐洲的嚴峻挑戰。

轉視最早啟動非常規政策的美聯儲,占盡先機者也必定複蘇最快,然而美聯儲也意識到了貨幣政策的極限與局限,因此其在2015年12月毅然啟動了危機後的首次加息,邁出了正常化進程的第一步,如今第二次加息也已經箭在弦上。但由於財政赤字攀升,美國的財政中始終無法發力。

然而,特朗普的勝利演講中直指問題核心,不論其能否最終落實承諾,市場的反應說明了各界對於“不作為”的厭惡。

鄧海清認為,對於特朗普的“治國”思路,從勝選演講出發,預計有以下幾點:

第一,以美國GDP增速翻倍為主要目標。在勝選演講中,特朗普明確表示“我們能夠讓經濟增長率提升一倍,並成為全球最強勁的經濟體”,這將成為特朗普一切政策的核心。再強調一遍,特朗普是一個商人,“政治正確”根本不重要,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寬財政”成為唯一確定性的政策。從特朗普競選時的言論來看,市場認為最確定的的是兩點:一是“寬財政”,二是“貿易保護”。到了特朗普的勝選演講,則只剩下了“寬財政”。“寬財政”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擴大基建支出,二是減稅,三是擴大軍事支出。毫無疑問,這三點都將執行下去。

第三,“反全球化”可能只是一個幌子,或者是利益交換的工具。在特朗普勝選演講中,找不到任何“反全球化”的蛛絲馬跡。對於墨西哥、移民問題,特朗普或許會堅持其強硬態度,但對於中國以及其他重要經濟體,特朗普或許會爭取美國更大的利益,但絕不會采用“零和”的方式。

改革和創新重於重於央行協調

盡管特朗普的部分思想頗為理想主義,例如如果制造業回歸本土,這很有可能降低美國的企業利潤,但他的逆襲隱含著市場對於“變革”的期待。

主流觀點認為,這種變革的真正途徑並不在於所謂的全球央行政策協調,更不是競爭性貶值,而是在於創新和結構改革,並以此提高潛在經濟增長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曾多次提出,致力於提高全球潛在經濟增速已刻不容緩。

根據IMF報告,如果將增長要素做一個分解,不難看到,2000年的大穩健以來,全球經濟增長的驅動因素主要有三個,勞動的貢獻略有上升,資本明顯上升,而全要素增長率(TFP)的貢獻則明顯下降。

早在中國主辦的G20峰會舉辦前,《第一財經日報》此前便聯合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撰文指出,中國主辦的G20峰會議題應明確提出,只有創新和結構改革,才能提高潛在經濟增長速度。

其也具體細化為4個支柱:一是通過創新和結構改革提升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增長潛力,重在TFP;二是通過政策協調增強全球金融穩定機制,完善全球金融治理,推進金融監管改革;三是促進國際貿易,通過互聯互通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四是實現包容性發展,改善收入分配,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值得註意的是,危機以來,全球的潛在經濟增速減少了1.25個百分點,各國經濟增長軌道下移後從未恢複到之前的曲線,產生了潛在缺口,上述情況的結果體現為全球投資下降(美國投資占GDP的比重較金融危機前下降了1.5個百分點),出口下降(目前出口為2007年前平均水平的一半)。

IMF副總裁朱民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潛在增速在下降,這緣於結構性問題和周期性波動。“最新研究表明,危機對於全球經濟造成很大影響。新興市場、發達國家和低收入國家的潛在增速都在下降,未來全球增速將維持中速水平。”

經合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凱瑟琳•曼恩表示,“全球經濟在低速增長的陷阱中掙紮的時間越久,各國政府實現經濟增長的承諾就越難以兌現。如果政府不作為,對於年輕人來說,其職業前景明顯將變得更為黯淡,而未來的年金領取者的收入也將大受影響。”這也將直接導致民粹主義升溫,而歐美的動蕩不安正式伴隨著持續的低增速。

IMF也始終呼籲,采用包括財政和貨幣政策以及結構性改革等在內的多種政策來促使經濟步入更高增速軌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463

評論:完善退市制度不應一拖再拖

2017年“退市第一股”誕生。近日,深交所宣布對*ST新都(新都酒店)做出股票終止上市決定,由此*ST新都將進入退市程序。

這是繼去年7月欣泰電氣因涉嫌欺詐發行被責令退市後又一退市案例,有評論認為這意味著A股機制日漸常態化。實則不然,最近幾年每年1~2家公司退市的速度,恰恰證明A股退市機制十分不完善,任重而道遠。

就*ST新都而言,也曾使出渾身解數逃避退市,百般“折騰”後方才退市。*ST新都1994年1月在深交所掛牌,因違規為關聯方提供擔保等事項,*ST新都在2013年、2014年連續兩個會計年度,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2015年5月21日起*ST新都被深交所暫停上市。當年9月15日*ST新都於進入破產重整,解決因違規擔保引發的巨額債務問題;2016年5月*ST新都向深交所提出恢複上市申請及全部材料;今年4月25日,在恢複上市的道路上蹣跚了近一年的*ST新都,因會計師事務所的函件走到了懸崖邊: “調整後的2015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1039942.22元”,這意味著*ST新都無法達到恢複上市的條件。

事實上,作為公司退市與否發主要考量——是否具備持續盈利能力,在A股市場一直很難真正執行。一般而言,一家公司上市一段時間後,因行業環境或自身經營等問題,喪失了持續盈利能力,不具備繼續上市條件,理應退出資本市場。但在A股市場,大部分瀕臨退市的公司,都以借殼、重組等途徑臨門一腳“恢複”持續盈利能力,部分常年未恢複持續盈利能力者,亦可通過財務手段規避退市政策,繼續留在A股市場。於是在A股形成了炒作“殼”資源的惡習,許多人樂此不疲,甚至出現了因專門炒作“ST”股而獲利匪淺的“牛散”。

根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目前,A股因為業績連續虧損而被退市的公司數量僅五十余只,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甚至欺詐上市而被勒令退市的也只有個位數。而市場成熟年均退市率在8%左右,如美國從1998年到2012年即有7769家上市公司退市,這其中約一半為達不到上市要求而退市。

以2012年出臺“新老劃斷”退市制度為例,當時限期18家暫停上市公司在當年底恢複持續盈利能力,但最終這18家公司僅兩家退市,其余均通過各類手段恢複交易,且引發爆炒,此事一度引發廣泛質疑。2014年,證監會正式發布《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幹意見》,號稱“史上最嚴”退市制度,不過實施近2年以來,效果遠不如預期,甚至在當年年底,身兼欺詐上市和財務造假的萬福生科逃出生天,並在複牌交易半年內被爆炒6倍,影響頗為惡劣。

炒“殼”雖備受詬病而屢禁不絕,其根源即在於A股退市制度一直以來的“雷聲大雨點小”,震懾力太弱令僥幸行險者獲利。2015年4月*ST新都暫停上市前曾連續15個交易日漲停,上演末日狂歡,就緣於不少投機者認為其將鹹魚翻生。

除了政治亂象、徹底根治炒“殼”需要完善退市制度外,今年以來IPO加速發行,市場不斷擴容,也倒閉退市制度常態化。因為通過新股發行來改善股市生態、優化股市結構、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推動股市朝著價值投資的目標發展,只是一個方面。要想使新股發行真正成為改善股市生態的重要手段,就必須先對股市進行清淤,把影響股市健康發展的淤泥、汙水清理掉,畢竟“有進有退”才是成熟市場應有的狀態。

劉士余主政證監會以來,一面打擊市場亂象,一面加速新股發行。今年僅僅過去4個多月時間,A股即有200余家新股上市,這樣的發行速度確實給市場帶來了壓力,但資本市場的主要功能就在於為企業融資,所以也無可厚非,不過在不斷擴容的A股市場面前,形同虛設的退市制度改革就顯得越來越迫切。

更有人批評,A股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退市制度,退市比例極低,上市速度全球第一,這是因為上市皆大歡喜,退市得罪人,而且地方政府也參與遊說,股市應該是一池活水,有流進,也有流出,A股只有流進、很少流出的狀況亟待改進。這樣的批評不無道理,監管層不能再坐視不理。

換言之,退市制度常態化,既能徹底根除A股由來已久的炒“殼”等亂象,也能讓IPO發行常態化更顯有理有據,不致受人詬病。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016

ATV末日擬辦亞姐司榮彬挽狂瀾 官准再拖兩日

1 : GS(14)@2016-03-02 14:55:51

【亞視永恒】【本報訊】亞視永恒,再拖兩日。獲法庭委任為亞視臨時清盤人的德勤,日前打算解僱全體員工並停播。以新投資者內地商人司榮彬為首的管理層力挽狂瀾,其代表昨向法庭陳情,直指不想亞視一夜間消失,甚至決定在最後一夜辦亞姐選舉,留下美好結局。法官下令德勤暫緩「熄大掣」,直至明日早上10時,屆時會再開庭。記者:楊家樂


■亞視昨日仍有員工上下班。


聆訊昨在高等法院進行,亞視股東代表何子慧與毛義德等員工亦有列席。臨時清盤人德勤的代表律師陳向榮指,亞視的銀行戶口只剩20萬元現金,但廣告收入欠奉,甚至連每月110萬元的電費及寬頻上網等日常開支亦未能支付,更欠交保險費,員工上班保障成疑。陳又指亞視現時欠債高達20億元,其中18億元來自債權人王征,估計債務重組的成功機會甚微。法官得悉亞視未交電費後,質疑假若亞視在下月1日免費電視牌照到期前已遭截電,屆時如何處置。亞視一方表明已繳交電費,惟德勤一方稱亞視只交了部份,又謂要發生的終會發生。德勤估計若亞視打算繼續運作至牌照到期,需要支付資金及債項至少2,500萬元,假若司能承擔,可暫緩停播行動;清盤呈請人王征的代表律師黃錦華對此表示中立。



望撤換臨時清盤人

司榮彬持有的中國文化傳媒國際控股,派出代表律師岑君毅陳詞,坦言並未正式成為股東,僅為債權人。司一方起初表示原則上同意負擔,但及後又稱不同意德勤的計算結果,提出先支付300萬元作為員工3月份薪金。司一方續指自去年已一直注資維持亞視營運,並將聯同上市公司協盛協豐向亞視貸款4.5億元,只為挽救如此一間老牌電視台,但德勤的做法令亞視員工不滿,亦違背香港人的期望,希望撤換臨時清盤人。法庭對此未處理。案件編號:HCCW39/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02/195128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535

談判策略未達共識 恐再拖半年內閣分裂 英無脫歐藍圖

1 : GS(14)@2016-11-16 05:47:05

【英國脫歐】英國首相文翠珊承諾在明年3月底前啟動脫歐程序,但似乎難以如願。《泰晤士報》昨披露一份給政府的備忘,顯示內閣嚴重分裂,政府仍未能制訂全盤計劃,連與歐盟談判的策略都恐怕要多花半年才可取得共識,或一再拖慢脫歐進度。曝光文件日期是本月7日,題為《脫歐最新動態》,據指是顧問公司主動為內閣辦公室撰寫的評估報告。內容指出,政府不同部門各自制訂的應對脫歐方案多逾500個,數量多且方向各異,目前的公務員人手根本不足以在限時內整理所有方案,並綜合成一個「政府方案」,因此需增聘30,000名公務員。


文翠珊被指獨行獨斷

再者,各個部門制訂的脫歐方案都集中處理脫歐後可能出現的最壞局面,而忽略脫歐進程,如英國爭取條件的優先次序及談判技巧,「儘管高官之間的討論有所擴大,但仍未能就策略達成共識」。報告又批評文翠珊獨行獨斷,傾向「擅自作決定和處理細節」,這種處事作風恐怕不能持久。脫歐方案遲遲未能敲定,跟內閣成員對立有一定關係。文件指出,屬脫歐陣營的外相約翰遜、脫歐事務大臣戴德偉和國際貿易大臣霍理林,跟留歐陣營的財相夏文達和商務大臣祈國光,在脫歐策略上爭持不斷。財政部甚至刻意刁難,夏文達下周三公佈的秋季財政預算案,預計不會增加各部門招聘人手的預算開支,任由他們以現行預算完成脫歐程序。此外,鑑於日產汽車透露考慮在英國脫歐後將廠房撤出,而獲提出優厚條件挽留。報告預期各大企業未來亦會「用槍指向政府的頭」,以同類方式迫使英國政府保證企業業務不受脫歐不利因素影響,包括承諾在脫歐後尋求英國貨品繼續自由進出歐盟市場。首相府回應指對評估報告的內容不知情,又指備忘由個別人士為德勤會計師樓所做,非官方文件,稱「正集中處理脫歐工作,以達致成功」。《泰晤士報》確認報告由作者撰寫,未有受政府委託。運輸大臣紀嘉林亦指,見不到內閣有如報告所言般分裂。


明年啟動脫歐難度高

文翠珊上月宣佈在明年3月結束前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條約一旦啟動,英國就要正式就脫歐與歐盟談判。然而,英國高等法院早前裁定,政府須經國會通過才可啟動有關程序,而由於國會以留歐派議員佔多,政府如今又被揭未有脫歐藍圖,要趕及在來年啟動脫歐程序,似乎難度甚高。英國《泰晤士報》/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6/198352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7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