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蒙牛問題乳品生產源頭調查:牧場無駐站員監督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9/3ONDIwXzM5NDI3OA.html

元旦已過,蒙牛「問題奶」事件漸淡出公眾視線,然而,蒙牛仍欠消費者一個明確的答案。

雖在2011年12月26日,蒙牛集團稱事件已有調查結果,然至今仍未對外公佈問題奶源何在。

依照蒙牛的解釋,飼料發霉導致乳品黃曲黴毒素M1超標。然而,飼料發霉或許是肇事源頭之一,但「問題奶」的關鍵究竟在於蒙牛內部監測缺失,還是生產環節存在紕漏?

新快報記者日前深入蒙牛「問題奶」生產源頭——四川眉山市追根溯源,試圖探求「問題奶」真相。

溯源第一站

蒙牛乳業(眉山)有限公司

國家質檢總局2011年12月24日公告顯示,蒙牛乳業(眉山)有限公司2011年10月18日生產的250ML/盒包裝的純牛奶產品被檢出黃曲黴毒素M1超標140%。

事情曝光後的第三天,蒙牛集團稱,產生問題產品的原因在於,一批飼料因天氣潮濕髮生黴變,奶牛在食用這些飼料後,原奶中黃曲黴毒素M1超標,原奶質檢疏忽導致了問題發生。但對於這批飼料及奶源來源,蒙牛稱暫時無法追查。

潮濕本是四川氣候的特點,飼料是否極易黴變?蒙牛對奶源的監管如何?其內部質檢流程又如何?為求答案,新快報記者將調查第一站鎖定生產方蒙牛乳業(眉山)有限公司(下稱蒙牛眉山生產基地)。

眉山生產基地是蒙牛的第24個基地,也是蒙牛在西南地區的首個生產基地,設計日處理鮮奶800噸。

蒙牛工作人員:生產基地不接受採訪

2011年12月28日,新快報記者來到蒙牛眉山生產基地。基地入口附近,豎立著一塊令人玩味的告示牌——「要贏得好聲譽需要20年,而要毀掉它,5分鐘已足夠,如果明白了這一點,你做起來就會不同了」。

基地主要有四棟建築物,分別為蒙牛原奶存放處、主生產車間、飼料存放處及蒙牛餐廳。在原奶存放處的屋頂上,「建設世界乳都,打造國際品牌」的口號十分醒目。

在 向門衛通報記者身份後,蒙牛公司便出來了一位自稱姓呂的辦公室接待員。新快報記者提出採訪要求,欲進工廠內參觀該公司乳品生產流程。呂小姐告知記者,公司 任何對外溝通以新聞發言人為主,若進入參觀需經上級同意。等待數小時後,新快報記者仍未被獲准進廠參觀。據悉,不少同行也在蒙牛眉山生產基地吃了閉門羹。

而此前,蒙牛對外態度並非如此。早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後,蒙牛曾於2008年8月、10月兩度主動邀請媒體團對其生產過程和奶源基地參觀,考察其安全生產狀況。

如今,「問題奶」事件再度爆發,蒙牛大門卻不再敞開。

溯源第二站

現代牧業洪雅牧場

生產基地採訪遇阻,新快報記者欲從奶源處尋找原因。

在全國範圍內,蒙牛奶源的供給構成是80%是牧場,20%來自農戶奶站。

眉山市奶辦負責人蘇學文告訴新快報記者,蒙牛在眉山的生產基地並未收散戶原奶,與蒙牛眉山生產基地建立收奶關係的牧場有22個,其中眉山12個、成都3個,其餘分佈在樂山、遂寧、貴陽等地。

記者瞭解到,蒙牛眉山生產基地的原奶過半為香港上市公司現代牧業(01117.HK)位於洪雅縣的洪雅牧場(下簡稱現代牧場)所提供,兩家企業於2008年相伴而生,在眉山,所有養奶農戶、政府機構均將現代牧場稱之為「蒙牛的牧場」。

蒙牛「問題奶」事件發生後,現代牧場也被業內視為「問題奶」最可疑的來源之一。

現代牧場負責人:「黴變飼料我們不敢喂牛」

洪雅縣是眉山市的奶牛養殖大縣,這座偏遠小縣城近期卻因蒙牛「問題奶」事件而聲名大噪,各路媒體蜂擁而至。

2011年12月29日,記者從眉山市來到位於洪雅縣東嶽鎮千秋村的現代牧場。幾經周折後,新快報記者獲准進入現代牧場辦公室採訪。

現代牧業(洪雅)有限公司是現代牧業集團投資3億元建設的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奶牛養殖、銷售、飼草加工、種植、收購以及有機肥的生產銷售。

「到目前,我們沒有發現牧場有過任何問題,我也是事件曝光後才知道此事。」現代牧場負責人劉長軍告訴記者,蒙牛「問題奶」事件對該牧場暫無影響。據其稱,該牧場日產原奶約100噸,其中70噸~90噸送往蒙牛眉山加工廠,佔後者原奶產量的60%~70%。

然而,在「問題奶」事件爆發後,蒙牛卻未曾到最大的原奶供應商查因。「我們與蒙牛的合作還和之前一樣,生產照常,牛奶照送,蒙牛也沒為這事找過我們」。劉長軍強調:「蒙牛對外稱已有結果,但沒來我們牧場調查過,這也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我們牧場不存在問題。」

劉長軍稱,喂牛的牧草都是周邊農戶現割的新鮮牧草。外購飼料均有檢測,出廠也有相應的資格證書。「飼料的保存標準是離牆離地,周轉週期非常短,最多十來天」。

儲 存十餘天飼料會否易受潮發霉?劉長軍回應稱:「不好說,環境複雜才會意外黴變。家裡的饅頭放陽台上,有的可能放十天八天還是好的,只是變幹了,換個地方不 到一天就可能會發霉。」他稱:「沒有發霉的(飼料),以前沒聽說過,現在也沒聽說過。黴變飼料我們不敢喂牛,牛吃了黴變飼料就會流產。你覺得是牛流產的損 失大,還是飼料的價值大?」

不過,記者未獲准去飼養房參觀。

現代牧場負責人:蒙牛駐站員已撤離該牧場

蒙牛與牧場究竟是怎樣的合作方式呢?

劉長軍告訴新快報記者,在2008年公司剛成立時,蒙牛曾派人駐場。據稱,蒙牛對牧場整個生產流程均有一定標準,且會監管。「從擠奶,到收集至緩衝罐,到進入製冷設備降溫,再到奶倉收儲,全過程都會查看。」

此 外,蒙牛的駐站員還會查看管路、奶倉等原奶的收集設備和運輸設備的衛生情況,檢測空氣淨度、奶牛乳房潔淨度和管路微生物殘留等。「比如管路微生物殘留,牛 奶會有一定量殘留在管道壁上,滋生一定微生物,工作人員會拿測試紙在管道上擦一下,再放到器皿中培育,檢測微生物情況是否達標。」劉解釋稱。

在問及飼料環節是否被監控時,劉長軍回答稱具體不知情:「不知從何時起,蒙牛已開始撤離駐場員。」

對蒙牛駐場員撤離一事,劉長軍認為,「這是蒙牛對現代牧業規範化養殖的認可與信任」。「我們這種養殖場操作規範,能完全達到蒙牛的標準,甚至超標準。蒙牛會覺得他們的駐場員起不到作用,沒有必要再派人駐場」。

「問題奶」事件曝光後,蒙牛集團新聞發言人盧建軍對媒體表示,原奶供方和公司有一個誠信合約,公司有一個管理機制在約束,目前已經管控到牛的嘴和獸藥的問題上。

有 消息稱,在三聚氰胺事件後,蒙牛集團已投入30億元進行奶源建設,並表示從奶源到成品嚴格把關,確保「批批檢驗、批批合格」。為此,蒙牛為奶站安裝了攝像 頭,為奶牛建立譜系檔案;運奶車都是恆溫儲運,並安裝了GPS以確保24小時可監控。蒙牛集團副總裁姚海濤曾表示,將對更多奶站進行託管,對不具備託管條 件的,會派人監管。

然而事實是,蒙牛在現代牧場的駐站員早已撤離,蒙牛的其他合作牧場是否亦如此,尚未證實。

溯源第三站

小區牧場和奶站

飼料黴變已被公眾接受為是此次事件的主因。而在四川眉山,究竟飼料是否極易黴變?在探訪過現代牧場後,記者又來到了現代牧場附近東嶽鎮的一家小區牧場。所謂的小區牧場,即是由幾十家農戶共同組建而成的牧場,每家農戶將自有三五頭奶牛集中飼養,飼料、擠奶等均進行統一管理。

據瞭解,除現代牧場等規模化養殖場提供大部分原奶外,蒙牛其餘補充原奶則由這類小區牧場提供。

業內人士:飼料存放不當易黴變

在探訪過現代牧場後,記者又來到了現代牧場附近東嶽鎮的一家小區牧場。除現代牧場這類規模化養殖牧場和奶農散戶養殖外,小區牧場是奶牛養殖的第三種方式。

記者在上述小區牧場看到,飼養員正用搭配好的飼料喂養奶牛,現場可聞到一種帶汁乾草狀的飼料發出一股發酵酸味。洪雅縣規模奶牛動物衛生監督員熊勝遠告訴新快報記者,這種發酵飼料名為青貯飼料,是由代苞玉米發酵而成,目的在於促進消化吸收。

據瞭解,若製作方法不當,如水分過高、密封不嚴、踩壓不實等,青貯飼料有可能腐爛、發霉和變質等。同時,已開窖的青貯飼料也易變質,尤其是取料後,與空氣接觸面大,不及時利用其質量易變差。

此外,小區奶場喂養奶牛的飼料還有青牧草、干牧草、紅薯等粗飼料及玉米、豆粕等精飼料。牧場的飼養員告訴新快報記者,一頭奶牛一天至少要吃八九十斤各類飼料。據介紹,青草是牧場附近的田地裡每天現割的新鮮牧草,玉米豆粕類成品飼料則由兩層塑料袋封裝。不過記者看到,這裡干

草的儲存是直接堆放在倉庫,並未做到離牆離地。記者還走訪了數家奶農看到,乾草的儲存亦是如此,且部分倉庫地面還有水跡。

如此儲存是否會產生黃曲黴毒素?奶農們表示並不知情。

業內人士表示,干牧草飼料極易因運輸、存放不當黴變,產生黃曲黴菌類等,而國內奶牛養殖對飼料質量缺乏足夠的重視,對於黴變部分,大多數牧場也只是簡單挑揀一下然後混入到飼料中。

中 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宋亮表示,目前奶牛養殖基本上是由20%精飼料和80%粗飼料組成,其中精飼料主要是玉米、豆粕構成,而四川氣候濕熱,飼料保 存過程中容易出現黴變,尤其是玉米特別容易受到黃曲黴毒素的感染。而奶牛長期吃這種黴變的飼料後,加上黃曲黴毒素並不能通過代謝消滅,其後原奶就會受到污 染。

四川眉川:8分鐘檢測黃曲黴毒素M1

蘇學文表示,小區牧場的投資少、缺設備,無法做到對原奶中的黃曲黴毒素M1進行檢測。同時,記者在當地菊樂和新希望兩家乳企位於東嶽鎮收奶站也瞭解到,其奶站也無法做到對黃曲黴毒素M1的檢測。

菊樂奶站每天天剛放亮就開始收奶,攪拌牛奶、取樣、進行感官評定、比重實驗、酒精實驗、玫瑰紅酸實驗、乳成分分析、採集奶樣、過濾……每家奶農送來的奶都要進行上述步驟的檢測。

其 中,感官評定是目視觀察牛奶的顏色、稠度,聞氣味、品滋味;比重實驗為檢測牛奶的稠度;酒精實現則檢測牛奶的新鮮度;玫瑰紅酸實驗是檢測牛奶中有無鹼性物 質;乳成分分析即檢測牛奶的理化指標,包括檢測脂肪、蛋白、非脂肪乳固體;此外,還有駐站員監督收奶的全過程,並每週一次檢測三聚氰胺。

上述流程中,均未涉及到黃曲黴毒素M1的檢測。

中國奶業協會理事陳渝表示,產品批批檢測費用是個天文數字,抽檢方式則便宜些。一個中型企業,三聚氰胺一項檢測費一年需要1000萬元,乳品屬於微利,企業難以做到批批都要自檢。

不過,在元旦期間,四川省眉山市等地推出一款黃曲黴毒素M1快速檢測卡,只需將原奶滴入快速檢測卡內,等8分鐘就可得知原奶中的黃曲黴毒素M1是否超標。

溯源第四站

洪雅縣畜牧局

蒙牛「問題奶」曝光後,洪雅縣畜牧局一直繃緊神經,兵分兩路對奶源進行檢查。12月27日起,洪雅縣各部門分兩個工作組,對全縣28個收奶站展開抽樣檢查。

根據其提供的檢測報告,包括現代牧場在內的各牧場和奶站檢測的所有項目均在國家規定的限定值內,黃曲黴毒素M1均小於0.5微克/公斤。

文件顯示:加工企業無檢測報告

「包括黃曲黴毒素在內的其他有害物質事故,在洪雅奶牛養殖史上都沒有發生過。」2011年12月29日下午,在洪雅縣縣政府,洪雅縣奶牛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負責人張德祥對記者如是說。

另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洪雅的產量遠遠不夠蒙牛的需求,蒙牛的問題奶源到底在哪,我們也不知道。」

不 過,在洪雅縣縣政府,新快報記者看到一份未公開的官方文件,內容是縣畜牧局關於蒙牛乳製品黃曲黴毒素M1檢查的情況匯報。文件在對現代牧場的調查結果中有 一行文字如此描述,縣畜牧局要求現代牧場提供近期的檢測報告清單和蒙牛眉山生產基地檢測報告單,「從提供的部分檢測單看,鮮奶質量合格,但無加工企業檢測 報告單。」該「加工企業」即指蒙牛眉山生產基地。

為何「無加工企業檢測報告單」,其中玄機不得而知。但是,現代牧業與蒙牛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現代牧業成立於2005年9月,公司絕大部分股東是由蒙牛集團中層以上管理人員組成,公司成立的宗旨就是按照蒙牛集團的要求:哪裡有廠,哪裡缺奶,就到哪裡建牧場。按照現代牧業與蒙牛簽署的戰略合作合同規定優先為蒙牛提供90%的奶源。

現代牧業也跟隨蒙牛的發展而大舉擴張——由2009年-2010年度11個牧場、7.2萬頭乳牛的規模,擴大到2010年-2011年度的17個牧場、11萬頭乳牛,營收在2010年-2011年度達11.134億元,同比增88%,淨利潤增100%。

行業標準:「必檢項」卻未驗出問題奶

「我們主要檢驗原奶的理化指標,包括蛋白、脂肪、微生物等。因為原奶收購是以質定價的,我們的指標均高於國標。」現代牧場負責人劉長軍表示。對是否有檢測黃曲黴毒素M1一項,他稱,黃曲黴毒素M1不是常規檢測項目,只是一種抽檢項目。

蘇學文對新快報記者表示,在乳品生產加工企業有兩個環節可檢測出黃曲黴毒素M1。「乳品進場之前要進行檢測。正常情況下,檢測合格後會有一個報告告知牧場。如有異常,還要向奶辦報告,否則屬企業違規。除收奶之前檢測外,加工成品後應還有一次黃曲黴素M1的檢測。」

據《企業生產乳製品許可條件審查細則(2010版)》規定,乳製品生產企業需要檢測項共有37項,其中黃曲黴毒素M1是明確要求為「必檢項」。

在三聚氰胺事件後,蒙牛對外宣稱,除了就國家規定的項目進行檢測之外,蒙牛還增加了對幾十種有害物質的檢測;在產品出廠之前,自檢合格的產品還必須通過中國檢驗檢疫科學院進行第三方獨立複檢合格後才能進入市場。

公司宣傳資料顯示,蒙牛高科技乳品研究院的分析中心配置了近3000萬元的先進儀器和設備,擁有碩士以上學歷人員27人,定期對公司的原料和成品進行農藥殘留、獸藥殘留、致病菌鑑定、營養成分、維生素、添加劑、重金屬、微量元素等共367項食品安全項目檢測。

在如此嚴格的檢測程序後,蒙牛仍有黃曲黴毒素M1超標的成品牛奶,令人匪夷所思。而為何洪雅縣畜牧局在檢查後得出「無加工企業檢測報告單」的結論,更是一個未解之謎。

記者手記

散戶奶亦可溯源 蒙牛至今無結果

關 於「問題奶」蒙牛至今仍稱無法溯源,或未對外公佈調查結果。目前,未有任何一家奶源承認自家飼料、原奶有問題。而加工企業將問題推給奶源,奶源又將問題推 給加工企業。值得注意的是,對「問題奶」的溯源並非一件極為複雜的事,散戶奶農都可做到追溯至每家每戶,甚至每頭奶牛身上。

在奶站,收奶 時均有採集奶樣的留樣過程,各家奶農均有唯一編號。蘇學文表示,正常情況下奶樣留10天。「如果早上收了25戶原奶,留樣並進行初步檢測,合格後再送往加 工企業。企業再檢測,若合格表示這25戶原奶全部合格。若檢測有問題,企業退回。此次將留樣進行再檢測,得知具體哪家不合格,不合格一方將賠償其餘24戶 奶農的損失。」

蘇學文還稱,原奶的保鮮十分關鍵,從擠出到上交奶站不會超過24小時。原奶收集後,生產企業也會盡快把原奶加工成成品。即 如果是2011年10月18日生產的產品,一般來說是17日收入的原奶。蒙牛在10月19日被檢測出存在問題,奶樣保存期約10天。由此可見,若蒙牛檢測 出問題後及時溯源,將不難查出問題奶源所在。

有業內人士表示:「若原奶果真有問題,企業在收奶時檢測出問題,可以處理掉,問題奶也不會流向市場。」

蒙牛產品出現問題,當地奶農也受牽連。奶農胡學容就因此愁容滿面——2011年12月24日剛公佈質檢結果,25日原奶收購價即從3.05元/公斤降至2.8元/公斤。

據悉,今年散戶標準奶收購價從最高3.5元/公斤跌至3元/公斤左右,如今再跌至2.8元/公斤。「4頭奶牛,每天擠奶幾十斤,跌價後,每個月收入要少好幾百元,已經在虧損邊緣。再撐三個月,不漲回原價,我們就不養奶牛了。」胡學容無奈表示。

恰在此時,蒙牛等乳企以原料漲價為名,開啟一波集體漲價潮。

在 「問題奶」事件中,多路媒體赴川探求真相,希望蒙牛還消費者一個信任。然而,在眉山市各級政府、專家、牧場奶農們都在努力時,唯獨蒙牛對此事「羞羞答 答」,秘而不宣。「我們找蒙牛要資料,他們也要拖很久才給到我們。」眉山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員對新快報記者稱:「我也認為他們對待此事態度欠妥。」

與三聚氰胺事件不同,黃曲黴毒素超標事件,或許只是一件非人為的偶發性事件,蒙牛若能敞開大門坦誠應對,或許更能顯示企業責任意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