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10月17日)有報道稱數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已收到央行通知,將通過常備借貸便利工具(SLF)獲得流動性支持,共計金額約2000億元左右。但中金報告預計央行實際投放的流動性可能高於2000億元,達到3000-4000億元。截至昨日發稿時,這一傳聞並未得到央行和商業銀行的證實。
中金認為,此舉再次釋放了流動性寬松的信號,尤其是在實際M2增長明顯低於政策目標的情況下。
中金報告透露,央行此次投放方式不是此前所傳的SLF,而是需銀行提供債券質押的PSL;周五央行只是通知,下周才實際投放。
但與中金不同,上證報和第一財經最新的報道中仍稱本次“放水”形式為SLF。上證報在本周一的報道中稱,針對數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已接獲央行通知,將通過常備借貸便利工具(SLF)獲得流動性支持的消息,某股份行高層回應稱“都在積極申請”,但目前仍在“過程中”,暫未落地。
據《第一財經日報》周一報道,某股份制銀行人士19日晚間透露,近期央行向商業銀行發放SLF,期限為3個月,利率為3.5%左右。一家股份制銀行獲得SLF流動性支持為300億元人民幣,這是比較小的規模,每家銀行獲得的規模不一定相同。獲SLF流動性支持的銀行應小於20家,共計金額2000億元左右。
就在今年9月,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對新華社證實,央行已向五大行投放5000億元SLF。根據新浪財經的報道,利率為3.7%。不過有市場人士認為,相較於五大行,中小銀行更缺資金。
據央行數據,到9月末我國人民幣存款余額112.66萬億元,據此測算,若央行此次通過PSL釋放最高4000億元的流動性,已接近一次性調降0.5個百分點存款準備金率所能釋放的資金量。
解決“融資貴”一直是今年央行貨幣政策調控的主旋律之一,“雖然銀行資金面寬松,但在經濟下行周期下,企業主動壓縮生產,銀行的風險偏好也在下降,以致雖然信貸擴張並不少,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卻並不明顯。”上述銀行人士認為,正因為融資的問題不在數量而在價格,今年以來“降息”的呼聲一直沒有停息過。
上周四,央行將14天期正回購中標利率下調10個基點。巴克萊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常健認為,降低融資成本仍是政策工作重點,央行9月以4.0%~4.5%的利率釋放的5000億元人民幣SLF旨在引導貸款利率降低。她並預測,央行將從第四季度開始將利率下調25個基點。
即使全球債市規模達到100萬億美元,有意願的投資人一直遇到的困境就是債券供給不足。
據摩根大通匯整的資料,過去七年來債券需求已經超過發行量的五倍。債券供給不足的情況料持續到2015年,而摩根大通預估全球的債券需求將超出供給4000億美元。目前日本和歐洲央行準備擴大收購債券。
債券供需失衡有助於解釋全球債券10月份的收益率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下跌逾一半至紀錄低點1.51%的原因。這段期間,政府、企業、消費者在債市增加了30萬億美元的債券。如今全球經濟增長趨緩,恐威脅到美國的經 濟複蘇,而且發達國家的通脹不見回升跡象。在這種情況下,債券供給不 足或緩和預測者對明年收益率上升的預估。
“這會壓低全球債券收益率,”FTN Financial駐紐約首席經濟學家Chris Low 11月19日接受彭博電話訪問時說。”債券的需求反映全球經濟增長令人失望,市場持續圍繞這個主題運行。”
摩根大通預估,潛在的債券投資人明年料凈買超2.4萬億美元的債券,而債 券發行人預計發行2萬億美元的債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21世紀經濟報道援引中國社科院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表示,2015年“金融藍皮書”很快就將出爐,預測明年上證綜指可能會漲至4000點到5000點。
尹中立指出,2014年的股票市場與1999年有不少相似之處。
從中國國內情況看,經濟處於不景氣時期。從國際金融環境看,處在美元上升周期,國內的銀行信用擴張受到制約,政府必須倚重資本市場融資。
從政治周期看,都是在領導人換屆的第二年。一般而言,換屆第一年的主要任務是人事調整,新領導人在三中全會上提出治國施政綱領,而第二年則進入實施階段。在國內外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為了維持經濟增長,各種政策工具勢必會輪番使用,股市作為政策工具之一,自然也會得到關註。
尹中立認為,股市背後的推動力量是政府,因為,從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資本市場改革的論述看,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尹中立說,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資本市場的改革思路是 “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發展並規範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其目標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關鍵是“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
此前,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在其分報告《2013年的中國股票市場》中曾預測,2014年的中國股市,可能會再次出現1999年5月開始的“5·19”行情。
現如今,2014年僅剩一個月時間,而自今年7月下旬以來,上證綜指飆升700點,漲幅約35%,離“5.19”行情50%的漲幅已漸行漸近。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指出,股市5000點不是夢。
任澤平在題為“論對熊市的最後一戰”報告中稱,中央打虎歸來之後,出手打熊。“降低無風險利率,提升風險偏好,將開啟一輪波瀾壯闊的大牛市,5000點不是夢。”
這份報告用詞特別,“文學”氣息濃厚,研報觀點與詩句“交相輝映”,在提到上述論斷時,他說:黨給我智慧給我膽,千難萬險只等閑。
一年前的2013年11月2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發布2014年金融“藍皮書”,其分報告《2013年的中國股票市場》曾預測,2014年的中國股市,可能會再次出現1999年5月開始的“5·19”行情。
現如今,2014年僅剩一個月時間,而自今年7月下旬以來,上證綜指飆升700點,漲幅約35%,離“5.19”行情50%的漲幅已漸行漸近。
那麽,當初究竟是基於什麽理由作出的這一看多的預判,對現下投資是否能夠提供借鑒?即將啟幕的2015年,A股市場又會是怎樣的一番光景?
“之所以在2013年底做出那樣的預測,是基於歷史經驗,以及對當時現狀的分析預判,是有章可循的。”上述分報告的主筆、中國社科院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政策、資金雙輪驅動
1999年5月,中國股市突現“牛市”,上證綜指自當年5月19日的1047點發起進攻,短短一個半月時間,便躍上1700點,上漲近70%。這就是中國證券史上著名的“5·19”行情。
在尹中立看來,2014年的股票市場與1999年有不少相似之處。
首先,從中國國內情況看,經濟都處於不景氣時期。從國際金融環境看,都處在美元上升周期,國內的銀行信用擴張受到制約,政府必須倚重資本市場融資。
其次,從政治周期看,都是在領導人換屆的第二年。一般而言,換屆第一年的主要任務是人事調整,新領導人在三中全會上提出治國施政綱領,而第二年則進入實施階段。在國內外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為了維持經濟增長,各種政策工具勢必會輪番使用,股市作為政策工具之一,自然也會得到關註。
1999年就曾推出諸多刺激政策,最典型的標誌是當年的6月底《人民日報》發表一篇社論,力挺股票市場。2014年也存在這種預判。2013年年底,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新一屆領導人提出一攬子治國理政方略,今年已開始落實,但外圍出口情況不好,內外經濟增長乏力,基於歷史經驗,股票市場作為一種刺激經濟發展的政策工具,應該是會啟動的。
“‘5·19’是一個代名詞,是政府有組織地刺激股市,掀起股市上漲的代名詞。”尹中立認為,今年7月22日以來A股市場走出的這輪上漲行情,既存在市場本身的內在邏輯,也有政策的驅動因素。
從市場本身的邏輯看,今年初以來,由於擔憂影子銀行風險,有關部門開始控制信托等資產的擴張,信托違約事件不斷出現,市場開始關註這些高收益產品的風險,導致銀行理財產品、信托產品等發行量大幅減少。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信托發行規模環比減少四成;今年10月,信托市場融資規模更是跌至“冰點”,發行和成立規模雙雙再創年內新低。
“這部分資金很大一部分被分流到股市,使得股市保證金、融資融券規模迅速增加,實現了此消彼長的流動。截至目前,滬深兩市的融資融券余額已突破8000億元。”尹中立說。
從政策層面看,今年年中新華社曾經對股票市場連發八篇評論,再次力挺股市,這與1999年6月份的《人民日報》社論有相同的涵義。
主力或是新銳國家隊
需要指出的是,在尹中立看來,今年的股市背景,與以往牛市的背景有很多不同。如經濟環境不佳。同時,在參與交易的證券賬戶方面也存異常。
一般來說,當股市活躍時,持倉賬戶及其占有效賬戶的比例都會上升,反之,股市下跌則持倉賬戶及其占比會下降。自2011年中登公司公布持倉數據以來,這一“規律”一直有效。但進入2014年後卻不再適用。
2014年前6個月股市一直在2000點至2100點附近徘徊,而進入第三季度後股價強勁回升,但持倉賬戶及其占比卻持續減少。
股市交易的“異常”還表現在新股發行期間。按照2014年新股發行實行市值配售,即投資者若要參與新股配售,必須事先在二級市場買入股票,否則無法進行新股申購。
根據此規則,新股發行開始後,持股賬戶的比例應該增加,而事實情況卻並非如此。新股申購從7月底開始,而統計數據顯示,持倉賬戶仍然持續減少。
更令人費解的是,每當新股發行期間,大量資金被凍結期間股指卻屢創新高。今年7月底開始的新股發行,每個月末進行密集發行一次,而二級市場卻總是不跌反漲。
“這說明有場外資金對二級市場覬覦已久,且是有組織的行為,專門選擇二級市場資金缺少時進場。”尹中立認為,這一力量背後或存在兩種可能性。
一種是一個或幾個民間財團的集體行動。不過,若是如此,他們動員的資金要在1萬億元以上,這不是一般機構可以達到的條件。保險資金有此實力,但從今年前三季度的財務報告看,保險機構的股票倉位一直在10%左右,整體倉位依然很低,並未出現明顯的加倉行為。
而第二種可能性就是政府資金入市,若是這樣,則很多疑問都可以解釋。不過,這類政府資金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國家隊”。現在來看,匯金公司持倉情況尚不知曉,但社保和保險資金均未出現明顯加倉。
拉動股市意在深遠
之所以認為背後的推動力量是政府,因為,從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資本市場改革的論述看,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尹中立說,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資本市場的改革思路是 “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發展並規範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其目標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關鍵是“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
三中全會的所有改革思路都是問題導向的,資本市場的改革思路同樣如此。自2009年以來,我國非金融類企業的負債率大幅上升,隱含著較大的金融風險隱患,只有大力發展股票市場,讓企業大量發行股票來補充資本金,才能有效化解該風險。
而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就是要開辟多渠道把資金引入股市,而沒有大量資金進入股市自然也就無法實現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目標。
尹中立說,去年11月21日,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公開發表署名文章《改革完善企業股本補充機制促進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就透露出了未來資本市場改革的一些脈絡。而文中提到一種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的創新模式引起了他的關註。
其模式為,由政府設立股權引導基金(母基金),撬動國有資本、保險資金、社保資金、銀行資金、私募股權基金、外資私募基金等各路資金參與,從而形成持續不斷的企業股本市場化補充機制。
尹中立表示,上述模式已展現了“藍圖”,而從現在的具體舉措上,包括已經開始的滬港通、讓券商補充資本金並增加券商的資金杠桿、發展私募基金等,也都是有意在有效增加股市的資金來源。不過,吸引資金最關鍵的舉措,就是股市要形成牛市的賺錢效應。
可見,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是國家的金融大戰略,而目前來看,最直接的受益者將是券商行業。
看好明年A股市場
日前,港交所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摩根大通於11月20日起全方位減持中國銀行等70余只港股,涉及領域包括銀行、保險、券商、地產、建材、鋼鐵、能源、消費等。
與此同時,該行的證券分析師近期發表研報看空2015年的中國經濟增長,不過卻看好中國股市明年的表現。
尹中立也不反對“經濟繼續下行”的說法,不過,他認為明年資金分流到股市的情況將依然存在,不出意外,央行還會降息並降準,2015年無風險收益率還會下降,股市將有更多資金湧入。
盡管2015年經濟增長速度依然疲軟,但很多行業的上市公司盈利增長有望提速,例如,受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影響,電力、航空、鋼鐵等行業的盈利出現逆市反轉,水利、基建等行業也將因政府投資的擴大而出現盈利回升。
“包括國企改革在內的一攬子改革措施的推進與實施,將有效激活上市公司的盈利預期。另外,‘一路一帶’戰略也描繪了一幅宏偉的經濟與外交藍圖,可以有效降低股票市場的整體風險溢價,增加投資者信心。”尹中立認為,從技術分析上看,現在已經形成牛市氛圍。
他透露說,2015年“金融藍皮書”很快就將出爐,其中提到了對明年股市行情的一些預測,具體點位上,該報告的測算是,明年上證綜指可能會漲至4000點到5000點。
其理由在於,一方面市場已形成牛市氛圍,吸引更多資金入市;另一方面,藍籌股相對仍然便宜,尤其是銀行股的估值只有5倍PE,只要市場信心恢複,市場對銀行股的風險溢價會降低,當藍籌股的估值與國際市場的平均水平接軌,勢必會帶動大盤指數上漲。
“藍籌股是未來的主要上漲方向。從歷史經驗看,如2007年上證綜指從3000點漲到6000點,大量資金入市,它們買的是藍籌股而不是小盤股,這樣形成良性循環,即形成‘二八現象’,預計未來這種狀況還會愈演愈烈。”尹中立認為。
他提出,從股價結構看A股市場是個雙軌制市場,即小盤股的估值遠遠高於大盤藍籌股,目前中小市值股票已經存在很大泡沫,但藍籌股比國際市場的平均水平又低了很多。
這是因為A股市場始終存在兩大問題:一是退市制度沒有嚴格執行;二是借殼重組行為泛濫。這兩者嚴重扭曲了中國股市的估值體系,而只有解決這兩大問題修正估值體系,目前市場熱議的註冊制才具備實施條件,否則強行推進很可能會以失敗告終。
尹中立總結說,此輪上漲的主力資金意圖在於改變中國的金融結構,誌存高遠,因此,投資者應該拋棄以往的短線操作思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今日中國A股高開低走後再反彈,延續震蕩較大的行情。上證綜指一度下跌1.7%後,最終收盤大漲2.9%,逾200只個股漲停,上漲個股數量達到下跌個股的30倍。
今日滬指漲2.93%至2940點,成交5350億元,深成指漲4.24%至10545.52點,成交3262億元。
版塊方面輪動速度明顯加快,傳媒、環保、遊戲等版塊領漲,前期熱門的券商、銀行版塊領跌,但午後發力翻紅。不少中小盤股表現活躍,創業板出現了明顯反彈,漲幅近5%。
不少中小盤股表現活躍,創業板指出現了明顯反彈:
傳媒板塊成為支撐創業板大漲的功臣,鳳凰傳媒、光線傳媒成為上漲主力,均封死漲停板。一帶一路概念利好雲集,中國交建今日強勢漲停,帶領整個板塊集體上漲。此外環保工程、網絡遊戲、手機遊戲等創業板板塊均有較好表現。
傳媒板塊:
近期火熱的福建自貿板塊今日再有優異表現,廈工股份一字板開盤,廈門港務一度封死漲停板:
環保版塊爆發,集體奔向漲停:
早盤證券,銀行等權重股雖高開低走,但午後出現資金瘋狂湧入,其中龍頭股招商銀行沖擊漲停引爆藍籌,帶動滬指大幅上漲。券商版塊最終呈現漲跌互現局面,銀行板塊則全部翻紅:
國元證券策略師蔡峰今日接受彭博電話采訪時說,市場傳聞政府今天通過國開行向銀行間市場註資4000億元人民幣。
在前期連續上漲站上3000點後,昨日A股市場出現劇烈回調:滬綜指大跌164點,跌幅5.43%,收盤於2856.27點,一天之中失守3000點、2900點兩大關口,盤中振幅逾8%;深證綜合指數也下跌4.3%,至1403.39點。更讓人關註的是,當日兩市總成交額激增29%至人民幣1.243萬億元,單日成交金額再創歷史新高。
今日消息面關註:
通縮陰影:11月中國CPI創5年新低 PPI連續33個月下滑
11月中國CPI同比增長1.4%,創5年新低,預期增長1.6%,上月增長1.6%。中國11月PPI下降2.7%,連續33個月下滑,預期下降2.4%,前值下降2.2%。受油價下跌影響,11月,車用燃料及零配件價格環比下跌4.7%,同比下跌8.3%,為跌幅最大的項目。
上證報消息稱管理層正在考慮將兩融受益權產品定為非標,意味著券商不能輕易從銀行借錢。中金預計該部分資金規模約為“小幾千億”。瑞銀指出在高杠桿催生本輪牛市的背景下,監管機構若出手幹預市場將大幅波動。
繼本周一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大幅下跌225點後,昨日人民幣即期匯率盤中再次暴跌逾300點。對於人民幣暴跌,分析人士指出,可能受到市場普遍預計中國央行將繼續推出更多寬松貨幣政策的影響。市場預計,中國央行或將最早於本周宣布調降存款準備金率,進一步放寬流動性。
據路透,今日開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一些有影響力的顧問已建議將明年GDP增長目標由今年的7.5%降至7%。一社科院經濟學家稱,習主席談到7%是全球最高增長率時已暗示目標是7%,不可能低於7%,否則會有就業和債務違約問題。
中國結算相關負責人今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於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相對隔離,市場屬性、投資者結構、資金偏好等相關方面有較大差異,股票市場應不會因為《關於加強企業債券回購風險管理相關措施的通知》的下發受到重大影響。滬指今日暴跌逾5%,創五年多來最大單日跌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稱,中國央行向銀行系統註入了約4000億元流動性。彭博社也報道了該消息。
這與放寬存貸比限制成為中國央行為提高中國銀行業貸款能力以幫助刺激經濟采取的最新舉動。
上述知情人士稱,中國央行通過政策銀行國家開發銀行進行註資,國開行之後以短期貸款形式向銀行間市場的其他銀行借出資金。中國銀行間市場是各銀行相互拆借資金的場所。
中國央行於今年9月向五大國有銀行發放的約5,000億元貸款將於本月到期。該知情人士稱,央行未公開披露此次於周三開始的註資行動,因擔心這會向市場釋放出央行全面放松貨幣政策的過強信號。
本周一,中證登發布新規,進一步收緊交易所信用債質押門檻。分析人士預計短期內新規可能明顯打擊低評級的城投債等地方債券的估值,且不排除未來銀行間市場也會出臺相關債券監管規定。
A股周二劇烈震蕩,滬指漲幅一度超過2%,並創下3091點的四年新高,但隨後大幅跳水,收跌逾5%,創五年多來最大單日跌幅。
本周三,A股盤中大幅震蕩,最終收漲2.9%,逾200只個股漲停,上漲個股數量達到下跌個股的30倍。 國元證券策略師蔡峰接受彭博電話采訪時表示,市場傳聞政府通過國開行向銀行間市場註資4000億元人民幣。
刺激放貸
銀行存款的罕見下降正迫使中資銀行減少放貸,或尋求更加昂貴的融資方式,繼而影響銀行利潤。 《華爾街日報》本周一援引中資銀行管理人士稱,中國大型銀行正在施壓中國人民銀行進行全面降準。一位四大銀行的高管表示,“在和央行交流之後,我們感覺降準勢在必行。”
過去中國經濟出現放緩時,央行曾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以刺激信貸。但今年央行始終沒有下調存款準備金率,而是在上個月下調了基準貸款和存款利率。該報援引中國政府官員及央行顧問稱,央行擔心降準可能會導致過多信貸湧入那些產能已過剩的行業,例如鋼鐵和房地產業。
此外,中國監管當局將放松銀行的存貸比限制以刺激銀行業的放貸能力。路透社今日報道稱,中國已經要求銀行在2014年最後幾個月發行更多的貸款,同時放松存貸比限制,以幫助達到創紀錄的全年新增貸款目標。
該報道引述兩位消息人士稱,中國央行現在允許銀行在今年放款10萬億元,高於此前媒體說的9.5萬億元的目標。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為了爭奪玩具反鬥城IPO業務,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家和股票分析師違反了彼此之間的“中國墻”。
包括巴克萊和高盛在內的10家美國投行被美國金融業監管局罰款。罰款原因為“提供有利的研究報告,以換取玩具反鬥城的IPO業務。”
最終,玩具反鬥城決定不進行IPO。
高盛一名銀行家在公司內部郵件中表示,他希望高盛投資銀行團隊和分析師之間的信息“前後一致”,希望雙方“緊密合作”。
一名富國銀行的分析師向自己的同事發送了郵件,稱一家PE公司告訴他,玩具反鬥城及其支持者已經對分析師進行了面試,將會在今晚就各位分析師的長處進行匯報。在接下來的周末,他們計劃就各投行進行多方面(承諾資本、公司管理平臺和分析師等)的評估。
美國金融業監管局的首席執法官Brad Bennett表示,
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交易環境。私人股本投資者非常激進,他們想要研究能與他們的利益一致。
玩具反鬥城共邀請了10家投行競標其IPO業務。
玩具反鬥城並沒有要求這些投行發布利好自己的報告,提高自己的估值,然而,每家投行都選擇讓分析師加入競標的隊伍,許多投行的分析師會見了玩具反鬥城的高管,並進行了演講。
雖說股票分析師理應發布客觀、公正的研究報告,但類似這種為IPO而粉飾報告的行為並非沒有先例。
2003年,高盛和摩根大通分別因類似的原因被罰款1.1億美元和0.8億美元。這次,它們因玩具反鬥城的研究報告被罰款了500萬美元。
美國金融業監管局一共因玩具反鬥城事件從投行收取了4350萬美元的罰款。被罰款的投行包括巴克萊、花旗、瑞信、德意誌銀行、美銀美林以及富國銀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編者按
時間經不起計算。自《南方周末》創設元月評論——讀者也許更容易記住的是“開年十大猜”,2015年已是第八年。八年來,我們共提出78個問題,其中有很多重複。心急,總是期待中國的進步能更快。以往,我們專門邀請過人大代表、公務員、大學生……一起猜。這次我們邀請了醫生,準確地說是醫務工作者。作為公認的高知群體,他們對於國家、社會的動向或許會有更準確的把握吧。
由於參與者比較多,我們會力爭多發表一些意見,但計票將以以下十位的意見為準。他們是:薛恒鋼(解放軍總醫院職員)、郭平(陜西誌丹縣人民醫院書記)、蔡建春(廈門中山醫院院長)、朱傳槱(北京協和醫院兒科醫生)、裴建(上海龍華醫院針灸科主任)、夏凱莉(和睦家廣州診所醫療總監)、唐朝暉(武漢同濟醫院創傷外科醫生)、劉俊寧(南京市第一醫院職員)、孔清泉(華西醫院骨科醫生)、孔巧如(邯鄲市中心醫院皮膚科醫生)。
◆蔡建春:暫時還不能,因為老百姓和各種基金還缺乏信心。
◆薛恒鋼:會!資金就像江水,多了就會自己找出路。房市低迷、利率下調,股市會充當起“泄洪區”的角色。
◆朱傳槱:不懂股市,所以根本不知其跌漲。
◆唐朝暉:一切皆有可能。非常規理論或分析可以預測。
◆郭平:能。相信李克強經濟學!
◆劉俊寧:不能,藍籌上升空間已不大。
◆孔清泉:短期內看不清,人為影響因素太多;遠期看,沒問題。
◆裴建:機構每年都蒙不對。胡亂猜猜應該能上,現在每日成交量都上萬億,錢能說話。
◆孔巧如:能。但是還會下跌,中國的股市就像過山車。
◆夏凱莉:自然是期待啊,求手中N多年前湊熱鬧買的的小小股票也能解套……
◇黎暉(廣州中醫藥大學研究員):很難。經濟不是人想它好它就能好起來,有點任性的。
鄭瑩
參與股市最重要的是尋找獲利機會。機會較多的市場,稱為“贏利市”:獲利機會多,且存在持續單方向波動的投資品種。2015年股市是否仍是“贏利市”?
有兩個影響股市的重大因素。首先是貨幣政策。寬松剛開始,降息對全社會資金成本下降的影響還不顯著。鑒於GDP增速才7%,企業普遍感覺資金不夠寬裕,而除原材料外的其他各項成本都在不斷提高,企業還需降低資金成本,解決融資難。貨幣政策會持續寬松,沒必要過分擔心股市全面下跌的風險。
其次,中國居民財富配置中房地產是絕對大頭,再加上少部分的信托類固定收益類型金融資產,股票基金的比率不高。房地產價格上漲空間有限,投資類資產的價值降低,新增資金流向股市的潛力很大。2015年仍會是“贏利市”,獲利機會豐富。
為了給企業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政策層面對金融管制松綁是大勢所趨。金融行業未來會加強直接融資,促進兩個方面的資產證券化。一是股票資產證券化,還會有大量公司上市,無論通過註冊制直接上市,還是通過收購兼並間接上市,必經通道是證券公司。另一個是信貸資產打包成債券,把銀行資產盤活。這部分是銀行和券商一起合作,整個金融板塊機會不少。
有的行業正從邊緣變得越來越重要。如空氣、水質量、食品安全已成為全社會關註的焦點問題。環保是個政策行業,只有政策過硬,環保產業才有出路。2014年以來,環保的處罰手段越來越強硬。這個行業很可能到了大發展的關口,預期機會較大。
總之,2015年作為“贏利市”,機會很多,隨著各種贏利機會的湧現,股指站上4000點也是可以預期的。作為股民,贏利永遠比單純關註股指更重要。願大家在2015年,捕獲大牛股。
(作者為上海從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本文根據江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副首席投資官江誌明接受香港電臺訪談整理所得。訪談主持人為香港電臺《e線金融網》記者劉羽葳、吳若琳。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江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2008年成立於紐約,迄今為止年平均回報率高達25%,位居Bloomberg同類型基金回報排名前十。江誌明,曾為塞克資本管理公司(SAC)高級交易員,花旗集團香港全球信用衍生品交易部門副總裁。
A股被高估 上漲空間或不大
問:去年年底,A股方面已經經歷了一波瘋牛的行情。您認為今後A股的走向會怎樣?
答:我認為今年A股會處於一個區間震蕩的格局。我個人用港股歷史區間來預測A股價格區間,估計A股未來區間波動在2600點到4000點。現在A股已接近3500點,所以我認為上升空間並不大。最近,我們把註意力也從中國的股市轉向其他新興市場,因為相比其他新興市場國家中國的股票估值已經過高。如今,中國政府希望開放金融市場,內地實行滬港通,深港通以及引入QEII和QFII。這些舉措都表明今後A股市場走向無法忽視海外市場表現,A股市場和海外市場的相關系數會越來越大。所以A股極有可能跟港股一樣波動,而港股的海外市場是跟隨美國和歐洲。美國股票現在漲幅在5%-10%,因此A股可能也會有小漲的趨勢。
問:您認為中國方面投資的核心風險是什麽?
答:中國現在經濟增長放緩。如果企業利潤持續下降,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總有一天基本面會反映在股市上。A股市場存在下行風險,但是下行壓力不大,因為2015年中國央行會繼續支持市場,維持經濟增長和改革的平衡性。
歐元區資本外流壓力很大
問:最近從資本市場表現來看,各個央行都打響了貨幣戰爭。歐央行宣布將實行量化寬松,您認為歐版QE對實體經濟有多大作用?
答:短期內,此次QE對實體經濟的作用可能不大。就像美國推出QE之後也是資本市場先有大規模的改善,美國的國債以及股市都快速恢複。歐洲央行決策者認為QE只是暫時有利於資本市場,可能會影響實體經濟。大家都在進行量化寬松是為了貶值本幣以幫助出口到美國。歐洲QE對於改善歐盟內部經濟的效果可能不大。
問:現在基本上全球除了美國以外的央行都在實行貨幣寬松政策。大家比較擔心新興市場資本會外流,您認為今年新興市場資本外流壓力大嗎?
答:我覺得今年的壓力應該會很大。因為美國實際上還沒有加息,只是大家對美國加息有一個預期,而且美國加息可能會拖延至明年下半年。現在其他國家債券收益率非常低,比如歐洲10年期債券收益率只有0.5%,還有一些國家的債券收益率是負的,比如瑞士。如果美國單獨加息會愈發引起資金流入美國,促使美元升值,打擊美國經濟和出口。
油價會起來 但沒那麽快
問:美元升值對全球很多資產都有很大影響,包括大宗商品。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原因,今年原油價格已經跌至40美元左右,您認為這種跌勢還會持續嗎?原油價格降低對世界經濟會產生什麽影響?
答:在短期內,跌勢是會持續的。我認為原油低位停留將持續一年左右。原油有必要停留在低位以打擊那些生產成本比較高的生產商,促使他們降低生產或者破產。一些小的能源公司會因為原油低位收入減少債務過多而倒閉。還有一些小公司會被一些大的公司兼並,大公司以低價把油田買下來,然後用原油期貨對沖,以鎖定利潤。經濟方面,對於一些石油消費國,如中國,韓國,日本,都有很大的好處,低油價會降低這些國家農業和工業的生產成本,控制通貨膨脹,增強購買力,還可以改善國家的經常性項目的收支平衡。
問:對於現在各個市場突然出現的劇烈波動,您認為最為根本的原因是什麽?
答:根本原因在於低利率環境。如果利息為零,我們無法對資產定價,無法折現未來現金流。低回報的環境加上全球資本市場很大的流動性,各國央行放松銀根,必然導致資本市場劇烈波動。此次波動是由許多資金聚集在金融倉位驅動的,而不是由價值驅動的。
新興市場可抄底
問:您掌舵的基金現在資產的投資組合是怎樣分配的?從現在市場環境來看,您在比例方面調整最大的是哪一塊資產?
答:我們的基金以債券為主,港股和美股,以及少量巴西和俄羅斯的股票。比例上,在我們從價值方面考慮後,基本清空美國股票轉向投資新興市場股票。比如現在投資者想抄底原油,不如抄底俄羅斯股票。因為原油價格低位還要持續一段時間,而俄羅斯股票有收益和紅利。
問:對於投資俄羅斯的股票,您不擔心盧布匯率方面的問題嗎?
答:沒有。我們主要投資價值高、硬資產類股票。比如俄羅斯石油庫存都是美元標的資產,這跟俄羅斯自身匯率沒有很大關聯性。而且我們註重長線投資,而這類高價資產持有5年以上,收益率是非常可觀的。
問:長線方面您看好哪些市場?
答:長線方面我們配置了一些新興市場的債券,比如我們配置了一些阿根廷的國債。也許你知道去年阿根廷債券違約,但是這次違約的性質不同。事實上阿根廷國債違約是由於美國限制導致的,並不是因為政府無力償還。阿根廷在十多年以前違約並且重組債券,其中有一部分美國基金不願意接受當時重組條件並且限制阿根廷償付其他債券所有者。所以從償還能力方面來說,阿根廷的債券是相對安全的。
問:阿根廷作為一個新興市場,您擔心資本外流問題導致的國債拋售嗎?
答:我認為不會。參考新興國家,阿根廷,俄羅斯,基本面, 他們的確存在資本外逃的可能性,但是政府違約的可能性很小,這些國家是相對安全的。
華爾街見聞見習編輯張韜,實習生樂晗羽對此文亦有貢獻。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