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爭取郭台銘設廠 奉上黃金商用地

2010-02-08  商業周刊





中國地方政府招商,土地優惠、租稅減免等獎勵政策已屬稀鬆平常,更大的誘因是蓋廠就批商業用地。鴻海集團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效法其他陸、港財團「地王曬太陽」的養地模式,先取得商業用地之後等個幾年,地皮價值馬上以倍數成長,獲利比製造代工業還豐厚。

去年夏天,被大陸地方官場尊稱為「富士康市長」的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數度低調造訪大陸西部城市,並在全球金融海嘯衝擊稍歇之際,決定大手筆在重慶、成都各投資十億美元,分別建造惠普(HP)筆記型電腦代工基地與光電產業園區。同時,廈門市政府也表示,富士康在海滄的光電產業投資,將在今年春節後重新啟動。

重慶、成都、廈門這三座城市近幾年爭取富士康進駐的激烈角力戰,早已不是秘密,全派出地方負責經貿事務的二把手,包括重慶市市代理市長(現己真除)黃奇帆、四川省副省長黃小祥等人,親自拜會郭台銘,爭取富士康落戶。

但二把手出面還不夠,他們不只是檯面上給足郭台銘誠意與面子,檯面下的裡子給得更是實在。這三座城市不約而同在工業用地之外,還批給郭台銘市中心黃金地段的商業用地,無論是重慶解放碑、成都跳傘塔,還是廈門湖濱南路,都是各大地產商搶破頭的核心商業區。

這三塊商業區,對台灣而言雖然相當陌生,但若將之比喻成台北市的「信義計畫區」,就可想而知其「含金」程度了。

成 都出招:批准六百坪精華地 成都市政府早在六年前就有引進富士康的計畫,也多次派遣經貿官員前往深圳拜訪富士康總部,但都不得其門而入,一直到二○○八年黃小祥親自出馬,才順利見到 郭台銘本人。隨後,郭台銘也在成都市市委書記李春城邀請下,在當年五月份考察成都,並於二○○九年六月談定了十億美元光電與電子資訊產品投資案。

投 資案成局的背後,成都市政府還同時批給郭台銘跳傘塔附近二十公畝土地(約合六百坪),據當地官員表示,未來將做為興建賽博數碼廣場用途。跳傘塔是成都市政 府積極推動的新興商業區,兩年後,成都最新兩條地鐵將會在此交會,不僅已吸引到新加坡來福士廣場將在此興建成都第一大商業大樓外,當地政府也積極與台灣新 光集團洽談,希望引進新光天地百貨經驗。

成都開出好條件搶郭台銘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其不只是要和重慶競爭富士康在西部地區的第一樁投資,更擔心富士康的光電項目被廈門海滄排擠。然而,四川汶川大地震和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卻打亂了成都和郭台銘合作的腳步,同時也給了重慶後發先至的契機。

重慶加碼:端出三個黃金地段 怎麼說?二○○八年底,全球最大電腦業者惠普決定在重慶建立兩千萬台筆記型電腦外銷基地,為了替惠普尋找台灣代工廠商,重慶市政府去年春節後特地來台拜會企業主,並順利爭取到富士康、廣達、英業達等大廠進駐。

當中,重慶對富士康的態度最豪爽,除了工業用地之外,還一口氣批給了郭台銘包括解放碑、觀音橋和石橋鋪等三個黃金地段的商業用地。

解放碑商業用地的稀有性與開發潛力,最讓台商驚豔。解放碑位在重慶傳統商業中心,數十家大型百貨公司和商辦大樓全擠在不到五百公尺長的解放碑步行街周邊,過去五年,土地價格翻漲逾六倍,從每平方公尺人民幣一千一百元,飆升到八千元(約合每坪新台幣十二萬元),卻有一塊空地閒置未開發。

為何會有一塊黃金地遭空置?原來,這塊地本由國美電器前主席黃光裕取得,但因為冠名權糾紛和黃光裕賄賂被捕,始終未開發。當地地產界人士指出,其實這塊地的詢問度相當高,香港、新加坡等地產商都有興趣,但因開發限制過多,讓大家都打了退堂鼓。如今,重慶市政府則將這塊地批給了郭台銘。

廈 門不甘示弱:湖濱南路地王示好 面對重慶和成都的挑戰,沿海的廈門也不甘示弱,同樣以商業地產來加碼招商。二○○七年郭台銘前往廈門考察時,就有意在與台灣有地緣優勢的廈門投資多個光電 項目,並在前年與廈門市政府簽署合作協議。而廈門市政府怕這個計畫見光死,內部還特別以「T計畫」來稱呼。

郭台銘計畫在廈門海滄打造面積達 到六平方公里的光電產業園區,預估投資金額超過人民幣三百億元,是當地最大的台商投資案。當然,廈門也附帶批准了郭台銘的商業投資案,地點就在廈門租金最 高、每平方公尺售價達人民幣一萬二千元(約合每坪新台幣十八萬元),相當於台北市信義計畫區的湖濱南路上。

儘管富士康進駐廈門的腳步因金融海嘯衝擊而暫停,但廈門市政府官員表示,雙方會在今年農曆年之後繼續溝通推動,整個計畫並未停滯。該位官員也表示,廈門賽博數碼在湖濱南路上的建案正在進行當中,很快會有結果。

鴻 海算盤:加速取得通路據點 這種以商業用地來吸引製造業投資的模式,並非從現在才開始,上海在九○年代發展初期,也曾以出售國有土地的方式來籌措政府建設財源,並藉此吸引產業進駐投 資,而今處在發展期的二線城市,則大舉學習這種包裹招商的成功經驗,以吸引資金雄厚的企業進駐開發。

而對鴻海而言,西進設廠有助舒緩沿海地區水漲船高的人工成本,加上郭台銘積極布局的賽博數碼廣場,正需要精華商業地段,才有利與市場先行者國美電器、蘇寧電器等一較高下。重慶、成都與廈門政府的新招商手段,蓋廠就批商業用地可說正中郭台銘的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00

紫金礦業低賣國大黃金?-佳訊控股(30)、駿科網絡訊息(8081)(少許補充,更新@13-2-2010)





(註: 請留意,該股票是屬於一位股壇聞人劉夢熊先生為主席的股票,故這只僅作研究用途,並不是建議買入的股票,況且在劉先生作為主席,已經提出沽售建議,敬請留意。如有買入此股輸錢後,恕不負責。)



由於我很快要睡覺,現在只簡單說幾點。


(1)


今日,佳訊宣佈已在2009年10月12日購入向陳錫榮先生購入金廣控股有限公司的黃金冶煉業務,作價3.8億,其中1.8億以現金支付,剩下2億以每股4元發行5,000萬股支付。


金廣控股有限公司透過Marigold Time International Limited (金盞時代國際)接持有中國黃金開發集團 (香港) 有限公司,該公司持有國大黃金50.05%股權,主要從事黃金冶煉業務。


 


http://www.sdguoda.com/newEbiz1/EbizPortalFG/portal/html/index.html


其中有三年盈利保證,分別為5,000萬、8,000萬及1億元,不足數以現金支付,並附有另外盈利保證,若三年平均盈利不足76,666,667元,不足數即以5倍補足,惟以3.8億為限。


另外,陳錫榮授予佳訊認購權,以5億元購入山東礦權,全以換股價4元不計息可換股債支付,可換1.25億股,亦授予礦源80噸,及兩年分別1億及2億的盈利保證,不足數(包括虧損)以現金補償,並以1.7億及3.3億的可換股債券作押,賠償亦以5億為限。


(2)


根據香港查冊資料,中國黃金開發集團 (香港) 有限公司前身如下圖,奇怪的事,竟然前身可能是賣紅酒的。





(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0621/LTN20060621136_C.pdf


2006年6月,紫金礦業以2,000萬美元(1.56億港元)向4家離岸公司購入該公司70%股權,據稱其持有國大黃金股份50.05%股權。


(4)


在收購後,國大黃金股份有限公司盈利持續增加。




公告稱:

(a) 於二零零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國大黃金之資產總值及資產淨值分別約為人民幣849,000,000元(965,000,000港元)及約人民幣376,000,000元(427,000,000港元)





(b) 截至二零零七年及二零零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兩個財政年度,國大黃金錄得除稅前純利分別約人民幣63,000,000 元(72,000,000 港元)及約人民幣103,000,000 元(117,000,000 港元);







(c) 截至二零零七年及二零零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兩個財政年度,國大黃金錄得除稅後純利分別約人民幣52,000,000 元(59,000,000 港元)及約人民幣85,000,000 元(97,000,000 港元)。


(5)



 網友hierro的三文魚財記稱,這單收購也許和駿科網絡訊息(8081)的一單已取消的收購有關。 
據之前和三文魚財記溝通後,其稱有一位網友告知,這單收購約在2009年6-7月開始進行,為一單大型注資,那為何紫金礦業在9月才公佈事件,這是否有披露訊息上的問題?


現在更補上駿科網絡訊息的公告。



(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915/GLN20090915026_C.pdf

2009年9月15日,駿科網絡訊息大股東宣佈配股。配股分為兩部分:


(1) 第一批為36球,配股價為$0.65-0.85。


(2)第二批為15球,配股價$0.49333(咁多個3,有咩意思呢?係唔係一早已經傾掂數?)。


第一批配售代理為供股代理Convoy。同時,另一名前大股東調任為非執董,現在他只持貨9.35%,即1,475.6萬股。

(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917/GLN20090917021_C.pdf

兩日(即17日)後駿科網絡訊息配股完成,德銀同埋Galaxy Fund(專炒垃圾股那隻基金)各持股1,200萬(即7.6%),Galaxy申報的成本為每股$0.7;另有不知名人物陳漢平以每股$0.8買入1,500萬,即9.5%。



(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20/LTN20090920016_C.pdf


2009年9月20日,佳訊介入,宣佈配售1.5億元不計息可換股債券,換股價為2元,共可換7,500萬股,佔已擴大股本約13.84%。


(9)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1007/GLN20091007066_C.pdf

2009年9月23日,駿科網絡訊息提供1,500萬貸款予購入標的賣方,次日改為提供2,250萬按金。


該購入標的和紫金礦業在1日後售出的標的非常相似,公告稱:



目標公司為一家於英屬處女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即Marigold Time International Limited (金盞時代國際)),主要從事投資控股。目標公司已與另一名獨立第三方訂立一份協議,待完成後,目標公司將間接持有一家於中國成立之共同控制實體(即國大黃金)之主要權益,該實體主要在中國從事黃金冶煉業務。


(10)


據(1)段佳訊收購公告稱:


賣方及Marigold Time 之代表夏先生乃由中國律師郭先生於二零零九年九月下旬介紹予本公司執行董事陳家松先生認識。郭先生為陳先生之私友,過往從未出任陳先生或本公司之法律顧問。據董事作出一切合理查詢後所深知,郭先生及夏先生為獨立於本公司及其關連人士之第三方。


(1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25/LTN20090925720_C.pdf


2009 年9月25日,紫金礦業離奇以1.925億人民幣(約2.1875億港元)代價,向域佳出售中國黃金開發集團 (香港) 有限公司100%股權,即以約6.24億港元(2.1875/0.7/0.5005)的作價出售國大黃金所有股權,折約6.46倍市盈率,無論如何看,作 價都較紫金礦業估值低。




賣出的原因語焉不詳:







本公司的主要業務在中國境內經營勘探,採礦,生產,冶煉及銷售黃金及其它礦產資源。此項交易令本公司有機會出售非受控制的冶煉業務(持有50.05%稱非受控制?)及得到該投資的合理利潤(6.46倍P/E,簡直低估,何稱合理利潤?)


作價支付方法:

根據買賣協議,金盞時代國際同意以人民幣192,500,000元的總代價(「代價」)分期付款如下;





1.於協議簽訂日付款其中的人民幣20,000,000元作為定金予域佳集團,不予退還;及







2.於交易完成日或之前(任何情況下不遲於2009年12月30日)以現金支付域佳集團人民幣172,500,000元之餘款及不超逾人民幣100,000,000元之仍未解除的或然負債。




請留意,佳訊在9月20日開始配售1.5億可換股債券,駿科網絡訊息在9月23日及9月24日和是案賣方達成協議,提供2,250萬資金予公司投資,和紫金礦業的2,000萬人民幣(約2,280萬港幣)非常配合,這是否巧合?也許不必。

(12)




如(10)段附公告,9月28日,駿科網絡宣佈配售計劃,對此次收購提供資金。



(1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005/LTN200910051155_C.pdf


10月5日,佳訊宣佈以13億向金廣控股有限公司向佳訊附屬Global Force,出售目標公司全部已發行股本及全部股東貸款,總代價不超過1,300,000,000港元,目前預期將由佳訊以現金以及發行代價股份及可換股債券支付。

購入標的:





(a) 中國黃金開發集團 (香港) 有限公司之70%股權。







(b) 持有覆蓋面積合共約5.09平方公里之開採許可證,及覆蓋面積合共約69.69平方公里之勘探許可證,全部均位於中國貴州省(「貴州礦場」)。


(14)

如(10)段公告,107日,因佳訊截糊,駿科網絡宣佈收購失敗,訂金亦已退回,並取消配售計劃。


(15)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012/LTN20091012236_C.PDF


應佳訊自二零零九年十月十二日暫停買賣,以待有關屬價格敏感之須予披露交易公告刊發。



(1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021/LTN20091021507_C.pdf


10月21日,佳訊公告稱:


於 二零零九年十月十二日早上交易時段結束後,本公司就建議收購事項訂立正式買賣協議。董事會預期建議收購事項將構成本公司之須予公佈交易,屬股價敏感資料。 本公司會致力取得更多有關目標集團及相關業務之詳情,並將於取得有關詳情時隨即另行刊發公佈。本公司股份將繼續暫停買賣,以待有關公佈刊發。



(1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202/LTN20091202847_C.pdf


紫金礦業更改收款方法。

交易對價(「對價」)為人民幣192,500,000元(或等值之外幣),其中人民幣20,000,000元已於簽署第一協議時,由金盞時代國際支付域佳集團,餘款按下列方式支付:


於2009年12月15日前,金盞時代國際支付域佳集團現金人民幣50,000,000元(或等值之外幣)及金額為人民幣30,000,000元(或等值之外幣)的到期日為2009年12月31日之前的銀行匯票。





對 價之餘款人民幣92,500,000元(或等值之外幣),於2009月12月31日之前,由金盞時代國際將用域佳集團絕對酌情權並以書面確定認可的足額面 值之債券質押給域佳集團作為支付的保證;域佳集團有權要求金盞時代國際在2010年2月25日前以人民幣92,500,000元(或等值之外幣)加該等金 額自債券質押之日起至贖回之日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計算的利息總和之現金贖回此筆債券,超過此期限,於無損域佳集團的其他權益下,則域佳集團將 完全享有此筆債券之本金及全部收益。







根據補充協議,金盞時代國際已承諾於2010年2月25日前必須無條件解除由本公司為國大黃金所作的全部貸款擔保,總額不超過人民幣100,000,000元。



(1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209/LTN20091209217_C.pdf


佳訊宣佈可換股債券配售完成,成功籌集資金作收購之用。



(19)


很多對數藝術及財技,幾日內使人變成10億富翁,稍後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58

紫金礦業低賣國大黃金(2)-佳訊控股(30)、駿科網絡訊息(8081)


前文: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4258

很簡單談一談這件事的評論,鱷兄細心翻閱公告後稱,和紫金礦業的出售完全未完成,只在走過程。

(1)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4017

「據此,Global Force 將向賣方收購目標公司於完成時之全部已發行股本及所有股東貸款(不包括除外資產),總代價為380,000,000 港元,」

(p.3),「目標公司為於英屬處女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根據賣方提供的資料,目標公司擁有Marigold Time 100%股本權益。

根據中國黃金收購事項,Marigold Time 現正:?向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之全資附屬公司域佳集團有限公司收購中國黃金之70%股本權益。中國黃金之唯一資產為共同控制實體國大黃金之50.05%股本權益,國大黃金主要在中國山東省從事黃金冶煉及精煉業務。」

(p.8 ),「董事注意到Marigold Time 正在:?向域佳集團有限公司收購中國黃金之股本權益70%。董事特別注意到Marigold Time承擔中國黃金收購事項之總代價為(其中包括)


....

(p.9),先決條件包括「賣方或Marigold Time 確認及承諾妥善並及時進行中國黃金收購事項o.O,而中國黃金收購事項並不需要任何第三方同意;」

(2)

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次收購。

向紫金礦業的收購的賣方是Marigold Time(金盞時代),據佳訊公告稱代表是一位夏先生,但最終賣方是陳錫榮先生控制金廣控股有限公司。我們幻想過程如下:

最初,在9月23日,駿科網絡訊息提供2,250萬予夏先生作付出2,000萬人民幣按金之用,但是其後因佳訊的介入,這筆按金已在10月7日退回駿科網絡訊息。

是誰代他付回對駿科網絡訊息的款項?因為陳先生的身份成疑。


雖然有介紹他是大商人,但是也許只是收購的人頭,據佳訊收購公告稱:

夏先生乃由中國律師郭先生於二零零九年九月下旬介紹予本公司執行董事陳家松先生認識。郭先生為陳先生之私友,過往從未出任陳先生或本公司之法律顧問。據董事作出一切合理查詢後所深知,郭先生及夏先生為獨立於本公司及其關連人士之第三方。

很顯然地,律師郭先生是撮合這次的交易的人,陳先生只是出現作收購之用,又或是他才是真正向紫金收購的買方,但後者應可以排除可能性,因為他們兩者估計應是互不相識,如果相識,又何須經介紹?


況且,因為夏先生完全可以賣給駿科網絡訊息,但他沒這樣做,卻賣給了佳訊,肯定條款上更有利於他才這樣做,但是公司公告中,卻完全沒有披露這次向夏先生收購的費用,甚有可能是平價轉移,但陳先生變成一個完全受益人,道理上說不過去。

但為何陳先生作為受益人?也許他有提供部分資金作向收購之用吧。


(3)

另外,除此外,鱷兄亦質疑作價:

付出總代價380,000,000 港元,得到了甚麼?

山東採礦權不買,貴州採礦權又不買,得到的原來只有國大黃金旗下的冶煉及精煉業務,以及認購期權,認購期權給它權利十二個月期間內用500,000,000 港元收購山東採礦權。

重提一下,目標公司承擔中國黃金收購事項之總代價為人民幣192,500,000元(218,181,818港元),中國黃金就只擁有50.05%的國大 黃金,而佳訊付出380,000,000 港元,就只得到50.05%的國大黃金當中的冶煉及精煉業務,並不包括任何採礦權。


在 現金上,他們在現金上只付出2.18億加上承擔1億人民幣的債權,就向紫金購入部分股權,但佳訊卻支付1.8億給他們,中間的3,800萬,應是金主支付 了,雖取得5,000萬股,現值1.395億的佳訊股票,但是他們或有機會要支付盈利保證代價最多3.8億,但是首年業績應可達到,但未來兩年或成疑,加 上承擔1億人民幣負債,故可能面對大量資金壓力,如再售出礦權,或許能獲得2億可換股債,扳回損失,但只剩下一個未開發的金礦,利益成疑。


所以這也是場危險的賭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59

大鱷愛黃金 左丁山

2010-03-08  AD





 

二 月二十七日本欄寫「勿買利物浦」,有幾位讀者來郵話左丁山唔識嘢,賓尼迪斯同杜格利殊有乜關係呀?於是細讀原文,唉吔,原來內有「自賓尼迪斯接杜格利殊 手,出任利物浦領隊後,一直衰到o依家!」一句唉吔,大鑊,賓尼迪斯與杜格利殊相隔十三年,何來有關係,翻查原來手稿,應係「Souness(桑尼士)接 杜格利殊手」,事實上,當晚稅務K亦係咁講。但點解印咗出嚟,桑尼士會變成賓尼迪斯呢?難以明白,唯有向利物浦球迷及讀者鞠躬講鎖你、鎖你。亦向稅務K講 聲對唔住,因有人鬧佢枉為利物浦擁躉也。

利物浦之無力挑戰曼聯、車路士與阿仙奴,原因有一疋布咁長,稅務K講咗成十幾分鐘,無謂再在此寫一千字了,利物浦球迷應知之甚詳。

講 及美國三大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用通脹方法解決巨大負債問題,每年通脹六厘就夠晒數,而且要連續數年。呢三位經濟學者,克魯明、Mankiw、Rogoff都 係鹹水學派,克魯明在普林斯頓,其他兩位在哈佛,按淡水學派經濟學家嘅講法,狂印銀紙、催谷貨幣供應,一定會製造通脹,現在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有個外號,叫 做「直升機伯」,因為伯南克曾講過,打擊通縮最容易,坐直升機丟銀紙落街就得,佢目前就係咁樣做緊啦!

天真許話對付通脹要買黃金,賣債券。 目前三十年美國國庫債券嘅孳息率係4.56%,若通脹升至6%,債券價格必然大跌,美國政府就可以施施然回購,搵晒長期持有債券人笨,大炒家索羅斯最近猛 話黃金有泡沫,遲早爆煲,但佢嘅Soros Fund Management LLC (管理資產二百五十億美元)在○九年第四季就增持咗SPDR黃金信託達152%,呢個SPDR係世界上最大嘅黃金ETF。喂,一面唱黃金有泡沫,一面大舉 入市,為咗乜?顯然索羅斯認為黃金爆破之前,佢仲有機會炒金賺一大筆啦。除咗索羅斯,對冲基金之王保爾森(John Paulson)已持有SPDR三千一百五十萬股,相等於九十五噸黃金,滙控環球資產管理之「絕對回報基金」經理Charles Morris預測金價將於五年內上升到五千美元一安士,故此該基金嘅資產有11%係黃金!

(編按:桑尼士錯改為賓尼迪斯乃編者之誤,謹此致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24

2.56亿美元! PE热捧垃圾变黄金


http://www.21cbh.com/HTML/2010-4-12/2OMDAwMDE3MjI2OA.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65

中国车市:黄金十年面临成色不足尴尬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4/342044.html

2
009年的逆势上扬,中 国车市攀上了全球车市的顶峰,也同时将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推入了车市增长第二个高峰期——中国真正进入汽车的普及阶段。今年年初时业界慨叹,车市的 “黄金十年”正在开启,但话音未落,中国车市恐又重新陷入增长乏力的恶性循环,作为“黄金十年”的第一年正在陷入“成色”不足的尴尬。

面对全球经济的波动式复苏以及中国经济形势的微妙变化,2010年中国车市将呈现怎样的走势,似乎没有人能够给出准确的答案。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中 国将继续扮演全球汽车制造商拯救者的角色。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中国车市无疑将继续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车市火爆存疑

转入今年一季度,中国车市的火热程度突然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国内一些品牌经销商陆续感受到市场退烧的迹象。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政策效应开始递减,汽车消费也进入间歇期,而且汽车消费的负面影响在加大,比如道路堵塞、养车费用增加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二三 月份销量下滑和库存积累。

从企业自身情况分析,2009年,大部分汽车制造商对于2008年的保守计划后悔不已,迅速加大排产计划并且大幅扩充产能成为每一家汽车企业的当务 之急,有数据显示,如果把这些厂家的产能叠加,中国汽车的年产能已经达到2000万辆。而即便是最为乐观的预计,今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也仅为1700万辆左 右,这也为今年一季度市场供过于求埋下了伏笔。

与此同时,丰田汽车召回事件也为车市转冷注入了催化剂。随着丰田汽车的产品价格整体下移,开始激发车市的连锁反应,几乎所有的终端渠道都感受到了销 售压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发布数据显示,3月份国内汽车价格已经出现小幅下降。更有业内人士明确指出,价格战下半年可能打响。

另一方面,中西部以及三线城市今年以来的表现乏力。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地区的购买力没有提升,作为生产工具的微型客车的销售也过度饱和;另外,今年政 策面没有出台进一步的刺激举措,也制约了小排量经济型汽车的销售。

由于去年已经提前透支了国内消费者部分购买能力,因此,与2009年不同,2010年车市“暗藏杀机”。

但是,仍有分析人士对今年车市唱多,依然看好中国汽车市场。

一方面,“底气”来源于经济发展这条主线。近日国家权威部门联合发布的《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10年春季报告》显示:今年我国汽车工业运行的趋势良 好。今年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9.3%左右,这必然提高老百姓口袋里的收入。

另一方面,按实际情况来看,各项车市消费的政策,目前仍对终端市场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而这种推动作用还没有明显的衰退迹象。这就表明,政策的利 好,仍然会在一定时期内推动车市继续向前。

目前即使出现库存,也不过是从去年的井喷状态回归正常而已。从长远来看,中国车市仍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产能过剩只是阶段性的。

对此,长安汽车副总裁朱华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的汽车产业今年应该说回归到一种正常、理性的发展或者是增长,不会像去年下半年那样的爆发式增 长。

“我们对于未来还是充满信心,中国无论是五年还是更长时间的汽车市场都会是不断增长的过程,我们之前有过一个分析,2009年,中国的千人汽车拥有 量达到47辆,这个数字在当前的世界汽车主要国家是非常低的,美国2009年是800多辆,日本是600多辆,韩国和台湾也是200到300辆,而大陆只 有47辆,所以我们有很大的空间。”朱华荣如是说。

国内外不少汽车界人士均表示:2010年将是中国车市又一个“黄金十年”的开启之年,中国车市将迎来又一个十年的黄金旺季。

新能源车:“玩概念”还是“来真的”?

随着今年“两 会”时“一号提案”的提出,一时间,低碳经济成为时下最流行的词语。新能源汽车自然成为汽车行业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之一。

无论是从全球市场,还是中国政府,今年各界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追捧均超出以往。今年是新能源汽车普及元年的声音更是不绝于耳。

中国各级政府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方面给予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除了今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将由13个扩大到20个,选择5个城市试 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之外,更有迹象表明,7月份国家将公布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标准。

中央政府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同时,地方政府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一时间,新能源汽车的星星之火正在成为燎原之势。

在油价只会越来越高的今天,新能源汽车当然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在具体量产化的道路上,新能源汽车从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成为身边真正能驾乘的车 辆,恐怕并不那么顺利。技术瓶颈仍然是包括中国汽车企业在内的全球汽车制造商们亟待解决的难题,降低成本和初期市场的培养也是真正束缚新能源汽车大规模量 产的瓶颈。

目前,只有丰田的普锐斯和本田的混合动力思域是量产车型,但是无论在全球还是中国市场,近年来的销售都是不温不火,本田在中国只控制在每年200辆 的进口量。“如果没有政策补贴,就算进口的混合动力思域已经有了近5万元的优惠,真正购买者也很少,每家店每年能卖出10辆就不错了。”一家东风本田的经 销商这样对记者说。

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项目课题负责人林程也认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国新能源汽车研发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也要看到,虽然我国在新能源汽车 领域跟国际上的差距不是很大,但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要有一个过渡阶段,这需要政府支持和老百姓提高意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52

利字當頭:黃金屋 利世民

2010-04-21  AD






 

雖然近來美國經 濟看似有點復蘇迹象,但時至今日,失業率仍高達9.7%。畢竟,樓市爆破的創傷,並非一時三刻可復元。記得香港當年,經歷過90年代樓市泡沫,以及之後千 禧科網潮的興奮劑,復蘇也得經歷3年多時間。

高等教育增長強勁

偏偏在這完全失去方向的兩年,卻有一個行業,每年都錄得兩成增 長。專家預測,未來10年,這行業在美國將有近8倍增長。那就是高等教育。

有兩件事,無論任何人、任何時候,世民是從心底支持:不斷學習和 創業致富。記得施永青講過,年輕時曾試過辭職一年在家讀書。世民認識的老闆,也是書不離手。學習,就好像健康和運動一樣,是一種習慣。成功的人,對這種習 慣的堅持更徹底。

愛跑馬拉松的人,不會說跑過一次,便一世打跛腳不會走路。愛學習的人,也不會說完成學位便收工不再學習。教育產品,本質上 似修身產品。當然,不可以排除有人可在修身後,健康好,更得到其他好處。只是,要分清楚修身和運動是兩回事,更要明白,學習和教育,雖然有時是一個銅板的 兩面,但更多時候,是兩件風馬牛不相及的事。

私營牟利學府大賺

高等教育本來就不是要來謀求高薪厚職。君不見大學教授都是清風 兩袖?不過,有些精英既可在高等教育界表現自己,又會將智慧發揮在創富上,令人有錯覺,以為沙紙多便可搵更多。情況就如見到籃球員都長得高,便以為打籃球 可增高。

在美國,自從97年起,扣除通脹,家庭收入中位數下跌4%,但套用社會運動家的詞彙,就是貧富懸殊加劇,類似情況也出現在香港。知 識型經濟冒起是原因之一,另一就是僱主將「強迫金」成本轉嫁,壓制了薪金增長。打工仔都自發找出路,進修更加是簡單直接的途徑。

政府推出資 助計劃,更加催谷了一個行業的出現。NASDAQ上市的Apollo,持有美國最大私營牟利學府University of Phoenix,其收入86%是政府向學生批出的貸款。拿取一個高等學位,成本最少十數萬港元,回本期快者也要4、5年,是否化算見仁見智。肯定是,像 Apollo這種教育機構,必定賺個盤滿缽滿。

利世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87

也談黃金與歐羅 麥博 Mak Blog


http://makblogg.wordpress.com/2010/05/14/%E9%BB%83%E9%87%91%E6%AD%90%E7%BE%85%E8%83%A1%E4%BA%82%E5%90%B9/#comments


定義:

熊市:好消息當壞消息,壞消息是壞消息
牛市:壞消息當好消息,好消息是好消息
轉角:所有人往同一方向走,則市況將會向另一方向走

觀察:


歐洲的QE
看好: liquidity將無限量供應 看淡: 連這一招都出了,還有其他可用的招數嗎? 市場只升一天,典型熊市反應
推想1:歐元創新低的原因:
歐豬債持有人,必然大手向ECB沽 PIIGS 債券 套出來的歐羅,會買歐洲的資產嗎?我不確定,但: 歐洲走Fiscal tightenting, 幾個中小國重傷,不利經濟復甦,股是跌了,但經濟深層問題未解決,亦未必會升。 ECB 吸納大量死亡債券,Balance sheet 變得難睇,國債的吸引力亦減 評級機構只會不停Downgrade。 所以,假如我是歐債持有人,沽貨套現所得的歐羅,應該會馬上換成美元或其他別國貨幣,或者黃金/樓等實物資產,又或者回流自己國 家買股票。 穩定歐債市的代價,就是歐羅繼續貶值,所以歐羅創新低非常合理。 看看往後幾個月的歐洲樓價走向,就知推斷有冇錯。
推想2)  黃金續創新高
看好黃金是市場上比較主流的意見,但很多人不信,信而不行者,更多 即是未到轉角市 即是要繼續升 今次因為是破雙頂,應該會快而急
好戲要來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37

利字當頭:現金勝黃金 利世民



2010-5-25  AD





 

「除非怕天下大 亂,走佬時要有嘢揸手傍下身,先至會買些少金條。否則,好難想像有人會買黃金做保本投資。畢竟,黃金買賣交易成本大,又無利息收。」獅子山學會的王弼,是 我們這些30世代中,少數明白舊日情懷的一個。

黃金交易成本大又無息

世民:「歐元又唔得,美國經濟又開始出事,你真係唔揸多 些少黃金?我見呢排多咗人講金。好似Tigris Financial個Thomas Kaplan,手上有成廿億美金等值嘅黃金position,真係講到好得人驚。」

王弼:「如果個世界咁灰,我諗你揸幾多金都死。以前,元 朝蒙古統治者為咗逼人用朝延發行嘅鈔票,私藏黃金係死罪。就算美國喺1933年都試過禁止私藏黃金。如果世界真係無咗自由,唔尊重私產,你識乜嘢投資策略 其實都係假。」

世民:「咁又唔使去到世界末日咁遙遠。可以捱過呢一浪,再諗之後點啦。

上個星期,商品價錢都掟散晒,歐元又反 彈,走勢好飄忽。4月,標普500成份股,大多數喺50日平均線以上,到咗5月,情況相反。似乎美股都有好大壓力。」

王弼:「又一次應驗咗 Sell in May嘅傳統智慧。揸現金又唔會咬人,呢啲環境唔蝕就已經當賺。況且,全世界都唔似有通脹,真係見到有通脹,先至去買金都未遲啦!

不 過,講到尾,長遠我都係睇好美國。始終佢個底厚,成百年嘅基業,唔係一個金融海嘯冲得走。所以,港元掛美金,始終都係保持香港存戶資產最大保證。」

利 世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79

黄金牛熊历史 钱在谁的口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jz0a.html


美国发展历史:
1932-1966 牛市:黄金投资30年,战后婴儿潮繁荣期
1966-1982 熊市:衰退期(美股熊市.美国衰退期.1981CPI年中涨幅达14.5%,美元泛滥)-----不 过商品是牛市
1982-2000 牛市:大牛市(1987:格林斯潘上台,2006下台,所制造的泡沫,历史最大。这期间,实际经济也发达,美国只消费,少生产)
2000-2020 熊市?:(科网泡沫破裂,2003年底利率刺激,反弹到07年10月....继续破裂,03--07的上升由低利率刺激的,正在偿还中...这其中1998---2007商品牛市

可以看到一个周期大概为18年左右,而美国这次的衰退已经由2000年开始----??,但03-06年使用了货币政策,使得本该衰退的周期出现了变 态...次贷危机爆发后,开始偿还以前的泡沫...从03-07年10月...的4年大反弹!不过应该清楚的是...即使是在大熊市中,也会有那么几年的 反弹...具体周期我再看看)


零散的背景:1979.:雪茄伏,由发债改替印钞
美股大牛市:1982年8月—2007年10月;美债大牛1981年中—2008年12月…

---------------还会补充...!

黄金牛熊历史...
1967年11月18日,英镑在战后第二次贬值;1968年3月17日,“黄金总汇”解体;1969年8月8日,法郎贬值11.11%。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电视讲话,关闭黄金窗口,停止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持有美元前来兑换黄金。美元挣脱黄金的牢狱,自由浮动于外汇市 场。

1972年这一年,伦敦市场的金价从1盎司46美元涨到64美元。

1973年,金价冲破100美元。

1974年到1977年,金价在130美元到180美元之间波动。

1978年,原油飙涨达一桶30美元,金价涨到244美元。

1979年,金价涨到500美元。10月,美国通胀率冲破12%。

1980 年元月的头两个交易日,金价达到634美元,美国财长米勒宣布财政部不再出售黄金,之后不到30分钟金价大涨30美元达715美元,元月21日创850美 元新高。美国总统卡特不得不出来打压金市,表示一定会不惜任何代价来维护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当天收盘时金价下跌了50美元。

1980年2月22日,金价重挫145美元。

当代首次黄金大牛市宣告结束,时间长达12年。金价从1968年的35美元涨到1980年的850美元的12年间,每年有30%的获利率。 1980年黄金投资额达1兆六千亿美元,已超出只有1兆四千亿美元的美国股票市值。而在1959年,黄金的投资额仅是美国股票市值的五分之一。

1981年,金价每盎司的盘势峰顶是599美元。到了1985年,盘势降到300美元左右。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后,黄金价格触及486美元的峰顶后 便一路下滑。

1981---2000熊
曹仁超告诉记者,金价牛市由2001年12月开始,最大升幅早在2008年3月前完成,当时金价由271美元/盎斯升至1032美元/盎斯。

2008年3月开始,即进入黄金牛市第一期调整期;在2008年11月见670美元完成,然后进入牛市第二期即慢牛期。“牛市二期金价升幅小且十分 慢,因此只宜长期持有、不宜短期炒卖。”

至于黄金到底能涨到何种水平,曹仁超也坦承只有事后才能知道。“一个黄金牛市通常可长达15年到20年,即2016年后黄金才可能结束整个牛市。由 2009年起黄金进入慢牛,短期而言,金价在1000美元之上吸引力十分有限。”
http://finance.ce.cn/rolling/200910/14/t20091014_15047776.shtml

1988年至1999年的有关黄金市场的评论:

1988年2月8日:上周五每盎司金价以439美元收市,令黄金好友捏一把冷汗,因为金价支持点正好在此水平,技术分析告诉我们,此水平一旦跌破,金价就 如入无支持之境,要跌至什么价位才能企稳,技术派已不敢肯定,艾略特理论的指示是180美元。

1988年8月20日:既然投资者忧虑经济衰退迟早来临,那么黄金是不应忽略的投资工具。在30年代股市大崩溃时,最有代表性的金矿股Homestake 的股价从1929年的7美元上升至1932年的46美元(期间道指跌幅达90%)。



1989 年2月1日:金价从1980年1月20日的历史高位850美元计,到1988年年底,美元金价已跌去52%。在这十年内,美国的通胀率升幅 共达 90%,以低通胀率见称的日本也在20%的水平,而黄金的这段走势说明它没有抗拒通胀的能力,黄金应从“保值商品”上除名(有意思的是,若以日元计,这十 年的金价跌幅最历害,达75%。)。
在80年代,黄金无息成本的弱势凸现。因为在70年代,债券及银行利息都低于通胀率,也就是“负利率”,这时黄金无息可以忽略不计,到了80年代,债券和 其他固定利息的投资工具所提供的收益高于通胀率,令黄金的魅力骤然失色。

1989年2月13日:名画和古董与金银一样是无息产品,为什么前者在80年代的价格大涨?原因是物以稀为贵。名画和古董往往是独一无二的,而金银能不断 生产。

1989年11月15日:金价从9月中旬的350美元回升至11月14日的391.5美元收市,两个月升幅达11%,令“金甲虫”兴奋不已,但往上已难有 作为。

1989年12月9日:金价在11月27日见427美元之后,市上传出苏联大量抛售黄金的消息,令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事实上,在过去十多年中,作为世界第 二大黄金出产国的“苏联卖金”传闻,对下降的金价发挥了巨大作用。

金价确实与通胀率无关。1981年,美国通胀率上升8.9%,当年金价却大跌32%;1986年通胀率跌至1.1%,但当年金价上升19%。

1990年5月24日:市场出现18.7吨(每吨为二万七千盎司)黄金的沽盘,是美国清盘官将最近申请破产的储贷银行及财务公司所持黄金集中推出套现,金 价大跌,推低至360美元。

1990年7月12日:1989年新产黄金加上旧金翻碎金整合(铸成金条)等来源,黄金总供应量为二千七百二十三吨。在需求方面,首饰用去一百三十八吨、 电子业用了一百三十八吨,金币消耗量一百二十三吨,其他(主要为实金持有者)购进了六百五十一吨。

首饰金的需求占了黄金总供应量的67%,而且1989年的首饰用黄金较1988年的约一千五百吨增长了23%。尽管如此,金价仍是不振。1988年,各国 央行买卖黄金出现净购额285吨,1989年则为净卖额二百五十五吨。

由于冷战式微,黄金作为政治保险效用也消失了,无利息还得付仓租的黄金恐非精明的投资人所选。
1990 年9月5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金价从370美元反弹至417美元,又往下打回383美元。由于美国财赤日趋严重,美元汇价摇摇欲坠和全球信贷危机呼之欲 出,金价长期看有向500美元的“颈线”靠拢的趋势,一旦升至500美元,最低升幅可令金价见700美元,中间数为850美元,最高可见 1000美元。

1991年1月12日:现在是“现金为王”,这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现金是垃圾”,简直天壤之别,黄金已成为“一沉百踩”的商品。但金价仍有可能凌 厉反弹。

1991 年6月13日:金银一齐上升,却有不同的理由。盎司白银价在3月曾跌至4美元以下,不及其最高价的十分之一,原因是大家以为白银供过于 求。但5 月中旬,美国一家机构认为白银恰恰是求过于供,1991年白银产量为四亿八千一百万盎司,需求则达五亿九千万盎司。于是白银大幅上扬,最高见4.64美 元。走势派指出,白银好淡的分水岭在4.22美元,已进入上升轨道。

至于黄金,则是穷极思变。大部份机构投资者组合已没有黄金,美国大规模互惠基金Kemper上月解散属下的黄金基金。买卖黄金矿股票的华盛顿 Spokane证券交易所宣布暂时停业,等等。人们终于开始反向操作,令金价反弹。

还有一个“恐惧指数”也有意思。美国的一位投资顾问根据美联储存金时价与美元(M3)供应量的关系,制成一项恐惧指数。五月底盎司金价 360.75美元,美联储存金二亿六千一百九十万盎司,M3发行量为四十亿七千六百万,等于每百美元含金值226美元,这便是恐惧指数2.26,它已接近 尼克松在 1971年宣布取消金本位创下的恐惧指数2点的纪录。美元含金量2.26%,意味着其余97.7%美元都是无中生有靠美国政府信用支持,而美国政府负债累 累,这97.74美元全是借贷而来。于是,人们抛美元买黄金。恐惧指数的最高点是10点,正在1980年黄金历史天价时。

1994年10月8日:英国著名的裁缝街的西装,数百年来的价格都是五、六盎司黄金的水准,是黄金购买力历久不变的明证。盎司金价若突破396美元,下一 个目标是406美元,此关一破,黄金牛市便告诞生,可看1200美元。

1996年2月5日:上周五盎司金价一度升达418.5美元,打破了1993年高价409美元,技术专家认为,此关一破,金价有机会破445美元。
各国央行不但卖金,而且租金。卖金方面,最高的是1992年卖了六百吨,1995估计为三千吨。金商看淡未来金价,因此设法向储存大量黄金的中央银行租 金,租期三年至五年不等,然后在市场沽出。对金矿主而言,这不过是把三五年后的产金以当前价格卖出,等于把未来利润先行兑现,而央行则“盘活”了资产。据 英伦银行12 月上旬公布的数据,仅伦敦金商就向央行租借一千五百吨。

若不算央行和售金,其它早已供不应求。1995年和1994年其金产量差不多,同为二千七百八十七吨,而消耗量在四万吨水平,黄金赤字在一千一百吨至一千 二百吨之间。

1997 年7月8日:西方各中央银行有秩序地消减黄金储备。资料显示,荷兰央行直接沽金,比利时铸造金币变相售金,瑞士央行计划分期出售约值五十亿美元黄金,建立 “大屠杀黄金”,以示该国二次大战期间大做纳粹生意的悔意。上周四,澳洲公布今年上半年陆续卖出约值十七亿美元的黄金,虽然售金量不大,却占该国黄金储备 的三分之二,说明不再把黄金视为主要货币和储备。澳洲居南非、美国之后,是世界第三大产金国。

结果,盎司黄金美元价在370至400美元之间徘徊约两年之久,上周四突然在纽约市场急挫,周五伦敦跌至324.75美元,为198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1998 年3月24日:每盎司金价在1月9日跌至278.7美元的最低价,昨在294美元水平徘徊。黄金盛极而衰,现在其市价已低于平均生产成 本每盎司 315美元,世界有一半金矿亏本,相继停工势所难免,这令过去二年出现新出土黄金供不应求,所提炼的黄金供应比需求少约一千吨,只是由于央行抛金及民间藏 金在金价前景看淡之下纷纷沽出,以致金价下挫之势未能扭转。

加拿大巴烈克金矿计划大规模铸造“创世纪金币”,计划用一千吨至二千五百吨黄金造此币。如果计划落实,将是耗金量最大的金币铸造,因为以往南非克鲁格兰金 币一共耗金一千四百吨,1986年日本裕仁金币用金量一百八十二吨,1991年明仁金币用金六十吨。对黄金市场而言,这是一大利好。去年各国央行售金量是 八百二十五吨,“创世纪金币”将可完全消化。

1999年 7月6日:英伦银行周二以每盎司261.2美元售出二十五吨黄金,筹集得二亿九百八十万美元,这是英伦银行近二十年的首次拍卖,也是该行五次拍卖的第一 次。自英国公布计划在未来三至五年出售其七百十五吨黄金储备的四百十五吨以来,金价已跌逾一成。消息宣布后金价随即跌破260美元水平,达256.4美 元,创下20年新低。
黄金不会人间蒸发、磨损的“永恒价值”,为市场留下祸根。因为数千年来存世的黄金估计达十二万五千吨,其中约三分之一在各国央行的金库里,其余为私人藏金 和首饰物。

一边是央行大肆抛售(瑞士央行也计划估售一千三百吨左右黄金),另一方面金矿主开采数量有增无减。原因有二:第一是黄金单位生产成本下 降,1998年跌 20%,每盎司平均美元生产成本只有206美元;第二是矿务公司已发展出“产铜为主产金为副”的生产模式,估计副产的黄金1995年占黄金总产量的 9%,2005年将增至17%。黄金随黄铜而来,意味矿场愈来愈不会把黄金产量与价格挂构。

有人已预估下世纪初金价见150美元,目前金价真的不知伊于胡底了。作为贷币商品甚至纯粹商品,黄金已失去“长期持有”的价值,这是投资者不得不承认和留 意的。

市场的供求与市场价格相互作用。

从实际需求看,黄金是供不应求的,每年大约有一千吨的缺口。但各国央行的储备买卖却是追涨杀跌,让黄金市场变得求不应供。“黄金跌得愈低,官金出售的可能 性愈大”的规律。随着黄金价格的上扬,从1982年的375美元涨到1987年股市崩盘后的500美元左右,就少有中央银行出售黄金。之后,黄金再次转 势,到1992年时降到350美元左右,这段期间各央行总共兑清了五百吨黄金。从1992年到1999年,黄金跌到300美元以下,各国央行总共出售了三 千吨左右黄金,一年约四百吨。各国央行最后发现敌人就是它们自己。只要中央银行持有的官金过剩,每次官金出售就会成为头条新闻,金价就会下跌,出售所得相 应减少。

下跌的金价可能刺激了它的实际需求。1990年,用于首饰和电子工业的黄金比1980年高出50%以上,比1994年高出三分之一左右。单单用于首饰生产 的黄金就比1850年高出一百倍,由于人口在此期间只成长了五倍,因此,平均每人的金饰消费增加了二十倍。

1999年8月26日,每盎司金价跌至251.9美元,创下二十年来低位,在底部横盘两年后,于2001年再次发力上攻,到2003年年底为414美元, 涨幅达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