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頁岩革命使輕質原油風光不再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472

大宗商品高級分析師John Kemp在路透發表的文章裡表示,頁岩油的產量激增和現代煉油廠的能力大幅提高,令市場上輕質原油的價值日漸衰落,或者至少不像從前那樣珍貴了。

鑑於美國頁岩油的繁榮和亞洲煉油廠日漸增長的需求,顛覆了現貨市場的傳統供求關係; 因此期貨市場上,輕質低硫原油相比重質高硫原油,未來溢價將會變得更少。記者和分析師從前都將輕質原油看作是「高質量的」,而重油是「低質」的;而且輕質原油比重油更加稀缺和寶貴。

這種簡單的定義不再成立。市場的邊際供給來自北美頁岩油,並且是輕質低硫原油,而煉油廠的邊際需求主要來自新型的大型亞洲煉油廠。這些煉油廠配備有裂化設備、焦化設備以及脫硫設備,需求是重質高硫的原油。於是造成供求日益不匹配。

輕質原油之前的溢價是由如下特定因素導致的:1.對汽油而非柴油的強勁需求;2.煉油廠的提煉能力有限,不足以處理較重的分子;3.脫硫技術有限;4.輕質低硫原油供給相對有限,重質含硫的原油供給充足。

現在所有這些因素都已發生大幅轉變。改變傳統的不同等級原油之間定價關係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這意味著輕質原油市場——它決定著世界原油價格基準,供過於求的情況將會日趨明顯。

Kemp的同事Robert Campbell基於此寫了另一篇文章,對輕質原油油未來的高庫存表示關注。他解釋道,這代表著對休斯頓煉油廠消化能力的日趨擔心。休斯頓的煉油廠將會很快遇到如何吸收所有頁岩油產量的問題。

到目前為止,該地區的煉油廠的原油主要通過減少進口外國輕質原油和把國內輕質原油和進口重油混合,來應對這一情況。但這種解決方法可以一直持續嗎?在目前的價格下,這些煉油廠以這種方式處理輕質原油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知道極限在哪,但如果一旦到達極限,原油生產者為了能全部出售輕質原油,就會選擇降價,這將會引發原油價格下跌。現在休斯頓的輸油管道輸送能力有限,以及最近總出口石油量的禁令,這些輕質原油必須找地方提煉。

美國的頁岩油繁榮,也是尼日利亞這樣的生產輕質原油的國家,無法找到足夠的買家。

在任何情況下,這樣的數據都應該引起注意。Kemp指出,美國進口的輕質原油進口量在過去12個月已經跌了一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713

客戶流失員工離職 惠特尼風光不再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9637

曾在金融危機爆發前準確預測到花旗銀行將大幅削減股息的惠特尼(Meredith Whitney)一度成為了華爾街的焦點,但目前惠特尼正在逐漸失去華爾街和投資者們的青睞。其目前已經失去了一半的客戶,核心員工也大量離開。

華爾街日報近期報導稱,惠特尼諮詢公司已經失去了一半的客戶。此外,在過去的兩年裡,惠特尼諮詢公司的五位全職投資專家已經只剩下一位。

惠特尼公司網站也顯示,該公司自5月份以來只公佈了3份企業研究報告,而在5月23日以後便再無報告更新。此外,其聲稱自己的研究報告覆蓋15家金融服務公司,但在最近更新的一次報告中僅包括12個。

惠特尼自2010年9月以來開始唱空美國市政債券和州債券,其預計這些債券將出現一輪違約浪潮,但不幸的是,這些預言至今仍未成真。

惠特尼諮詢公司命運的改變也反映出了在華爾街保持領先地位的艱難,即使是對那些已經取得了成功且依然非常顯眼的公司也是如此。

塔布集團創始人Larry Tabb表示,除非你的公司能覆蓋很多領域,或是追隨者一個非常熱門的領域,否則將很難成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851

華電福新:中報受益火電,未來看點在風光核電 歲寒知松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e83t.html
 火電暴利與風水電略減

    華電福新在報表進行追溯調整後,中報利潤同比增長28%到8.54億元,EPS11.21分,動態PE約9倍,PB1.3倍。若扣除2012年出售可門物流公司的一次性收益1.3億元,以及CDM收益減少的1.1億元,經營利潤實際增長了1倍。

    分季度來看,1季度利潤為2.24億元,2季度6.3億元,環比增長近2倍。考慮到2季度可門二期的並表影響,追溯調整後1季度利潤可能是3.2億左右,而2季度為5.3億,環比增長6成。

    分業務來看,水電由於去年是特豐年,今年來水相對還算不錯,利潤由去年的7.3億降到5.8億,同比下降2成;風電利潤從去年的3.2億下降1成到2.9億,若扣除CDM收益影響,風電利潤同比增長40%,與裝機容量增長近4成和上網小時增加8%基本匹配;分佈式能源利潤持平,但發電量猛增了6倍到4億度。

    公司的利潤增長全部來自火電,由去年的虧損0.9億元變成盈利5億元,盈利的主要原因是煤炭價格勁挫2成。另一個原因是去年底有600MW的火電裝機並網,這與它的收入增長2成相對應。

     可門二期收回與利潤的不正常波動

    由於今年6月底公司收購了可門火電二期,故公司對去年同期的報表數據進行了追溯調整,但第3頁煤電發電量由去年的44億度增長91%到今年的84億度應該是沒有進行追溯調整的,這導致大家對報表理解產生歧義。

     2013年4月11日的關聯交易公告披露收購可門二期的對價是4.13億元,中報倒數第2頁披露的實際支付價款是6.11億元,這相差的2億元,即是今年上半年按收購合約規定應歸屬於大股東華電集團擁有的可門二期利潤。

     若以此推算,可門一二期2.4GW權益裝機合計的半年利潤約為4億元。而其它1.5GW的火電合計利潤只有1億元,盈利能力似乎太差。

     華電集團曾在2月7日的新聞簡報裡稱,今年1月份可門公司單月發電12.7億度,利潤超過1億元。從3月19日的新聞簡報看,可門公司一季度和上半年的月均發電量水平應與1月份差不多,半年發電估計為70億度,故半年利潤就可達到5億元以上。而非可門公司的1.5GW火電基本沒有貢獻利潤,發電量也只有15億度左右,僅為可門2.4GW的2成多。

    不論用哪種方式推算,非可門公司的1.5GW火電,其收入和利潤都低得有些不太正常。

     5月底公司因其有短期融資債券而發佈了一季報,利潤同比下降近半到2.24億元,扣除去年同期的一次性收益後基本持平,業績差過市場預期,完全沒有反映出今年火電的暴利。聯繫到去年4季度火電單季離奇虧損,這讓我們頗感詫異。故其火電的真實盈利情況,還需要再觀察一二期財報。

     資金緊張,將有增發需求

     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由年初的79%上升到了81%,借款由366億(追溯調整前344億)上升到388億元,手持現金僅28億元,淨債務資本率由年初的267%上升到了281%,處於明顯偏高的水平。

     公司的應收應付款同比增長了一倍以上,但中報卻沒有對這個異常的增長率進行解釋。其中,應收賬款和票據由去年的29億增長到了目前的53億,賬齡高達5個月。公司說電網給的賬期一般是發票後15-30內到期,只有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結算時期較長,但都沒有壞賬風險。

     我們知道,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是指風光電上網價與當地火電上網的價差,即只是風電和光電收入的一部分。公司上半年風電總收入為13.4億元,其它清潔能源3.3億元,故其差價補貼半年合計不到10億元,而公司又自稱正常售電金額的賬期只有15-30日,那麼高達53億元的應收賬款和票據,又是怎麼計算得來的,賬齡到底是多久呢?

     公司半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入為35億元,資本支出35.6億元,基本能持平。但由於往來佔款規模龐大,考慮到未來在風電和光電上的繼續投入,我們推測公司增發股票融資的意願會比較強烈。

     全年利潤可增長5成到15億元,明年核電可期

      由於去年下半年火電業績很不理想,其中第4季度單季還離奇虧損,而今年上半年火電的利潤明顯偏低,再聯繫到今年夏天持續的高溫天氣,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年下半年火電業績在增加了1.2GW的可門二期後,同比將錄得大幅增長。

      去年下半年風電業務的CDM收益只有0.2億元,由於今年風電裝機增長了4成,所以今年下半年風電業務的利潤同比也有望錄得增長。

      若水電和其它清潔能源業務同比基本持平,那麼全年利潤有望增長5成到15億元,EPS約為0.25港元。

      按中報展望,風電在年底將達到3400MW的控股裝機,比年初的2700MW增長700MW或20%,這將是公司明年利潤的主要增長點。

      其它清潔能源(太陽能及分佈式能源等)儘管今年發電量增長了6倍,但由於基數尚小,故短期還難以貢獻利潤。

      公司參股39%的福清核電項目,共4台各1000MW的機組,第一期1000MW有望在明年投入運營,我們預計年淨利可達3億元以上,拉動整個公司利潤增長2成,這將是公司明年和未來幾年的主要增長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232

Line來台風光娶親 背後沒說的焦慮

2013-12-23  TCW  
 

 

悶了五年,台灣行動應用程式(App)創業圈終於一吐怨氣!

十二月九日,即時通訊軟體Line母公司Naver,宣布收購台灣新創公司「走著瞧」(Gogolook),「成為Line的姊妹公司」。外界預估,這是一樁約合新台幣三億元左右的交易案,消息一出,網路創業圈人士奔相走告,慶賀台灣第一宗本土App公司被國際大廠收購案例的出現。

即時通血戰開打Line用戶破三億名列第三

對照Line全球用戶剛在十一月底突破三億大關,而走著瞧手上僅一款來電辨識軟體「WhosCall」,全球下載人次約五百萬;比收入,Line近半年營收一億五千七百萬美元,走著瞧則還在虧錢。雙方實力懸殊,不免讓人好奇,Naver為何幫Line找了這麼位「小妹妹」?

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必須先檢視全球即時通訊軟體現況。按照全球用戶數,前三大分別是來自中國的微信(WeChat)、美國的WhatsApp,再來才是日本的Line。

根據調查機構Informa Telecoms & Media統計,二○一二年全球透過通訊軟體發出的簡訊,每日發送量達一百九十億則,預估今年底,每日發送量可達到四百一十億則。

這是一個正在沸騰的市場,百家爭鳴。儘管前三強都已經站上三億用戶大關,但追兵來自四面八方。十二月十三日,已經上線三年的Kik,突然宣布用戶到達一億,可說是一匹黑馬。Kik的竄起,不啻宣告,市場排名隨時會洗牌。

搶地盤各出奇招找大明星代言或杜絕廣告

為了鞏固地位,戰場上各家今年大舉向海外擴張。老大微信挾著母公司、中國最大網路公司騰訊的奧援,七月找來西班牙足球明星梅西(Lionel Messi)擔任全球代言人,這位足球巨星同時也是三星(Samsung)手機的代言人,可見騰訊為微信不惜砸重金的決心。

巨星加持的效果,讓微信海外用戶快速突破一億,騰訊總裁劉熾平更勤跑北美各大科技論壇與大學,為微信宣傳拉票。

而老二WhatsApp,堅持不在軟體內放置廣告,而是採取下載付費模式(年費○‧九九美元),它用乾淨的使用空間收服廣大歐美用戶,並提供多平台服務;如今,它也向歐美之外市場發動攻擊,根據第三方應用追蹤公司Onavo調查,WhatsApp在印度市場的市占率居然高達七八%。

那麼老三Line的成績又如何?

根據Line於十一月底公布的數據,它全球三億用戶中,有八成是海外用戶,日本用戶超過了五千萬,而台灣用戶則有一千七百萬。

從數據來看,Line表現不俗,且緊追在WhatsApp之後。「可是,這是我們從台灣來看的『光暈效用』(編按:當某件事的某特質給人好印象,其他特質也會有好評價,易以偏概全),因它在台灣很強,你就以為它在海外也無敵嗎?其實它在美國就(表現)還好!」科技部落客鄭緯筌說。

「對Line來說,市場競爭進入短兵相接階段,它的危機四伏。」一位App開發者長期關注通訊軟體的應用,他指出,相較微信在中國已做起「支付」(payment),WhatsApp已教育出一群付費使用者,Line還在賣貼圖和遊戲,「這兩種生財之道,離開亞洲,我懷疑它是否一樣受歡迎?」

再回到這起收購案本身,它雖然被視為台灣本土創業家的勝利,但對Line來說,它揭示的是警訊,是市場血戰的開始,是它要做改變的時候到了。

搶市場決戰海外Line結合一款App改善詐騙

據了解,這起收購案早在半年前開始洽談。走著瞧小雖小,但它卻有Line所沒有的東西。

首先,是龐大的電話資料庫。「WhosCall」是一款幫助手機用戶辨識陌生來電者身分的App,發想於台灣詐騙電話太多,現在則被物流業者等拿來應用。從二○一○年原型開發至今,已經擁有一個六億筆電話號碼的資料庫,每日過濾一千萬通電話、阻擋三十萬通惡意與騷擾來電。

Inside論壇共同創辦人李致緯說,Line的語音沒有簡訊來得受歡迎,但WhosCall的結合,是可以讓Line未來在語音功能上夾帶個人訊息,鞏固社群勢力,舉例來說,WhosCall可以提醒用戶來電者也有安裝Line,並將雙方電話轉到Line的免費電話上。

其次,是市場。WhosCall在中東地區大受歡迎,五百萬次下載中,竟有近百萬來自中東,是表現最佳的海外市場。

這項成果連開發團隊都意想不到,原因在於當地特殊民情,因為女性不被鼓勵參與社交活動,也間接促使男性透過電話「騷擾」女性的電話變多,因而讓WhosCall受到中東女性用戶的青睞。

鄭緯筌指出,中東市場目前不是Line的勢力範圍,兩者的市場剛好可以互相借箭。

比起臉書(Facebook)、Google動輒數億美元的收購案,這樁「Line尋姊妹記」的收購案只是零頭,但已足以攪亂台灣創業圈一池春水,讓創業者看見機會,也讓人嗅出通訊軟體大戰的危機四伏。

【延伸閱讀】前有2強分食,後有黑馬追兵——全球前5大即時通訊軟體比較

名稱:WeChat發源地:中國全球用戶數:6億海外擴展方向:北美、南亞、東南亞

名稱:WhatsApp發源地:美國全球用戶數:3.5億海外擴展方向:亞洲

名稱:Line發源地:日本全球用戶數:3億海外擴展方向:北美、歐洲、東南亞

名稱:Kakao Talk發源地:南韓全球用戶數:1億海外擴展方向:東南亞

名稱:Kik發源地:加拿大全球用戶數:1億海外擴展方向:尚無積極行動

整理:顏瓊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079

風光到落寞:科迪湯圓去哪兒了?

http://www.iheima.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01
商場如戰場。生意成敗得失之間,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瞬息之間就足以改變全局,更何況是20年。
它和三全都誕生在河南,起步時間也差不多,登上央視做廣告的時間甚至比三全還早,現在三全已經成了速凍食品的行業龍頭,它卻在全國一二線城市的大賣場中消失了——它就是科迪湯圓。


如今,「科迪湯圓,團團圓圓」,廣告語還在耳邊迴響,科迪速凍食品卻成了很多人的回憶,不少業內人士禁不住惋惜和疑問:曾經風光的科迪去哪兒了?

PartA:故事:落寞科迪

1、從行業先驅到難覓蹤跡


「科迪湯圓,團團圓圓」、「賣湯圓,賣湯圓,科迪的湯圓是圓又圓」,相信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說,這兩句廣告語至今耳熟能詳。那時候,科迪可以稱得上行業先驅,一串數字也印證了它昔日的輝煌——1997年科迪年銷量接近200噸,1998年銷量暴增至3300噸,1999年銷量突破萬噸,銷售範圍也覆蓋了全國的大中型城市。科迪湯圓一度在全國10個省會城市消費者調查中名列榜首。

科迪速凍發展的速度有多快呢?這從與之合作的經銷商身上就可見一斑。與他合作的經銷商中,有很多人從最初的小商販變成了百萬富翁甚至千萬富翁。

科迪的快速發展甚至引起了國家領導人的注意。2003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蒞臨科迪視察,充分肯定了其發展模式,並囑託要加快發展。科迪一時風光無二。

然而,時過境遷,科迪輝煌難續。

在隨後速凍行業高速發展的時期,科迪開始掉隊,而專注主業的三全、思念等企業迅速崛起。如今,當年體量差不多的三全、思念已經佔據了行業將近60%的市場份額,而在大多數一二線城市,已難覓科迪蹤影。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從2000年到2005年左右,科迪速凍的銷量可能處於緩慢上升階段,但是之後,隨著三全、思念等企業不斷進行渠道下沉,科迪的市場份額開始萎縮,現在,科迪速凍在全國的市場份額已經縮水了三分之一,僅在魯西、皖北、豫東和東北部分地區銷量還可以,其他地區銷售情況都不樂觀。

對這一情況感受最深刻的是經銷商。周口一位經銷商告訴記者,2006年左右的時候,他僅科迪湯圓一個品類一年就能做二三百萬,但是,後來隨著三全思念渠道下沉,也推出了簡裝湯圓,科迪已經基本被擠出了當地市場,「就在逢年過節的時候賣點,銷售額已經降到幾萬元了。」

2.三全的輝煌VS科迪的沒落

科迪的發展歷程,幾乎可以稱得上改革開放後中國食品工業發展史的縮略版。1985年,科迪以900元起家,投資罐頭廠;1994年,科迪開始投資方便麵行業;1995年,科迪進入速凍食品行業;1998年,科迪進軍乳業。

科迪速凍食品公司成立於1994年,與從頭開始的三全、思念等企業不同,科迪速凍有著更高的起點,同時也更早取得了輝煌成績。然而,轉眼20年,市場形勢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科迪的輝煌也早已是明日黃花。

從銷售區域來說,與原來主要在大中型城市銷售不同,現在在我國的一二線城市中,已經很少能夠看到科迪速凍的身影,倒是在一些縣城和鄉鎮市場,科迪速凍的身影隨處可見,科迪湯圓已經從一個城裡的洋妞變成了村姑;從銷售範圍來說,也已經從當時的全國市場,縮小為了現在的東北、山東等少數市場;從銷售額來說,儘管沒有明確的數據,但是,據業內人士分析,科迪速凍近年來的增長速度非常有限。

如果說,以上信息還太籠統的話,那從它與當今行業龍頭三全比較上,可以更明顯地體現出來它的沒落。

在進軍速凍行業之前,科迪已經在方便麵行業做得風生水起。這讓科迪速凍公司在成立的第二年,工廠剛投產,就大手筆地在央視上投放了廣告,伴隨著「科迪湯圓,團團圓圓」的廣告語,科迪速凍在全國一炮而紅。相比而言,當時,三全這家速凍湯圓的發明者在這一點上卻落在了科迪的後面,儘管也在1995年在央視投放了廣告,但是,風頭卻被科迪搶佔了。而且從公司建立到開始在央視投放廣告,三全用了五年時間,科迪速凍卻第二年就做到了。

之後,三全於1998年突破億元大關,科迪速凍也在隨後的一兩年內迅速突破億元大關;在以上時段內,科迪與三全可謂各有勝負,作為一家進入稍晚的企業,科迪並沒有落於下風。但是,從2000年後,科迪速凍與三全的距離開始拉大。
2000年後,三全抓住商超崛起的機遇,銷量增長迅猛,市場份額也從最初的10%左右迅速攀升,一直到去年收購龍鳳之後,達到30%多,成為名副其實的行業老大,但是科迪速凍卻在這十年間,從最初的增速放緩變成了現在的市場萎縮。

PartB探因:眾說紛紜話科迪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科迪速凍食品恰如行業河流中一支動力不足的小船。其速凍食品的落伍,有著方方面面的因素,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與其掌門人張清海的經營思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也正是在進軍乳業之後,科迪速凍產品的發展開始停滯。
對於一家全國聞名的企業,為何會淪為現在的默默無聞,業內人士各有自己的觀點,總結起來,有以下幾種:

觀點1:乳業成發展重點,速凍被邊緣化

某業內人士認為,科迪速凍從全國知名到現在的「沒落」與其注意力的轉移有關。「科迪現在是一個集團公司,產業包括了面業、乳業、速凍等幾個產業,注意力被分散了,而不像三全那樣,只專注於速凍產業,這影響了其速凍產業的發展。」

資料顯示,科迪自1998年開始進軍奶業市場,而且走的是先建奶源基地、再建工廠、再建市場的路子,這極大地分散了其注意力。對於這種發展模式,有人用了這樣一個詞形容「巨投十年,巨虧十年」,這就涉及了這樣一個問題,在奶業巨虧的時候,是誰在支撐集團的運營?

毫無疑問,是已經逐步發展起來的速凍業和面業。因此,很多本該用於速凍產業擴大再生產的資金被用來支持奶業發展了,這對速凍板塊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張清海在2010年接受某媒體採訪時說的話隱隱證實了這一點,他說:「2007年,科迪乳業扭虧,2008年翻三番,2009年增長率300%。沒有了乳業的拖累,速凍食品和麵粉板塊也勢頭大增。」

對於多元化的發展戰略,張清海認為是很正常的,「只要企業做大了,市場份額達到它想佔有的程度了,必須要多元化。因為全國、全世界就這麼大的市場,就這麼一片天地都讓你佔了,不往其他方面發展,那是不大可能的。」

2013年全國兩會前夕,有記者採訪張清海,他表示科迪要重點做好的兩大工程:一是總投資3.2億元的黃河故道萬頭奶牛現代牧場建設,二是80萬噸液態奶項目一期工程。顯然,速凍業務並不在他的重點工程中,注意力被分散的觀點再次得到印證。

在科迪用速凍和面業來彌補乳業的時候,三全則在專注地耕耘著速凍領域,自2003年到2007年,其市場佔有率連年攀升,實現了成倍的增長。在這個
大魚吃小魚的時代,科迪選擇用速凍產業補貼乳業,錯失發展機遇,沒落也就不難理解了。

觀點2:戰略方向轉移,農村成目標銷售市場

「科迪湯圓,團團圓圓」廣告言猶在耳,產品卻已經成了很多城裡人的記憶。

對於這種情況,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科迪速凍的銷售目標發生了轉移,從城市走向了農村。」他介紹說,近些年來,國家一直在推行城鎮化改造,科迪響應號召在2009年承接了商丘地區的萬村千鄉工程,開始在這些超市中擺冷櫃,賣產品。剛開始的時候也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在做,但是後來發現效果不錯,開始在全國推廣。

張清海進一步肯定了銷售市場的轉移,「農村是一個更大的市場。」他認為,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市場得到迅速提高,農民也開始享受現代生活。不磨面、不蒸饃、不搟面條、不包餃子的人越來越多,再加上家電下鄉政策的實施,冰箱等家電在農村進一步普及,速凍食品也有了儲存條件。

基於這種現狀,2009年科迪開始在鄉鎮和農村建設連鎖超市,當年建設了3萬家,2010年和2011年又各建設了5萬家。除了農村市場城鎮化帶來的巨大機遇外,科迪從城市轉向農村,可能也與張清海的個人經歷有一定的關係。張清海出身於商丘市虞城縣張樓村,生於斯長於斯的他對農村和農民有深厚的感情。科迪集團的11000多名員工中,90%都是來自周邊村莊的村民。「我是農民,員工大部分都是農民,我們就是要圍繞著農民、農業做事。」張清海如是說。原商丘市文化局局長陳谷跟張清海有多年的交情,他曾經感慨說:「我最佩服的就是他確確實實帶動了當地農民致富。」

觀點3:定位不清,高不成低不就,缺乏拳頭產品

儘管有人認為,科迪率先走進農村市場,和當時在央視投放廣告一樣,都是搶佔市場先機的英明之舉,但是,也有人認為,科迪轉向農村市場時,定位仍不夠清晰。

河北唐山的一位經銷商認為科迪現在的位置比較「尷尬」,一方面隨著三全思念的崛起,科迪已經淪為二三線品牌了,另一方面不甘於與一般二三線品牌為伍。「它現在針對的是農村市場,但價位又比二三線品牌的價格高,這就讓它在農村市場競爭優勢不大。」

河南長垣的一位經銷商則表示,「高不成,低不就」的定價策略讓科迪生存艱難:「三全思念等近年來除了進行渠道下沉外,也在進行產品下沉。它們推出的很多中低端產品,有的價位比科迪的還低,而且牌子也大,產品質量有保證,會對科迪造成很大的衝擊。」除了價位遭詬病外,科迪缺乏拳頭產品,也是其難突圍的原因之一。

科迪速凍現在包括了湯圓系列、水餃系列、丸子系列、粽子系列、餛飩系列、面點系列、紅紅火火火鍋產品系列、烤腸系列等多個品類,但是卻沒有哪一個產品是經銷商普遍認為很好、作為主推的。

比如,河南的某經銷商就只代理了科迪的撒尿牛肉丸;河北的某經銷商卻表示,他就代理了湯圓一個產品,其他的都沒做,但是東北地區的一個經銷商卻表示,在當地,水餃的銷量非常不錯。

從丸子到湯圓,再到水餃,不同地區經銷商對不同產品給出了不同評價,而且各地的經驗似乎是不可借鑑的,曾經河南一個經銷商見湯圓水餃在外地賣得不錯,就進了一些,結果最後銷量非常差。缺乏拳頭產品,導致了科迪想要依靠一個單品打響市場困難重重。

觀點4:管理混亂,對小經銷商支持力度不夠

對於科迪沒落的原因,更多的人歸結於管理的混亂。「我們公司在招聘業務員的時候,曾經面試過成撥成撥來自科迪的業務員。」某公司負責人這樣形容科迪人員流動之快。他表示,科迪近些年來,從底層到中層再到高層,人員流動都非常快,「在現在的速凍食品行業裡面,科迪的人員流動應該是最快的了。」

經銷商對這一點也深有感受。「剛跟上一個業務員熟悉了,人家就走了,又來了新業務員,原來承諾的優惠都不算數了,需要重新開始,這很打擊經銷商積極性。」

科迪管理的混亂還體現在了其對於大小經銷商的不同政策上。河北的經銷商告訴記者,科迪對於某些大經銷商,會給出一些額外的優惠政策,增大支持力度,但是,對於佔大多數的中小型經銷商,給出的支持政策卻非常有限,「它本身產品的價位就不低,利潤空間有限。給經銷商的支持力度又不夠。很多小經銷商就會放棄科迪,轉而跟其他的二三線品牌合作,和科迪競爭。」

觀點5:創新能力不足,市場反應滯後

「科迪對市場的反應很慢。」有經銷商這樣評價科迪。

這首先表現在了其針對市場需求推出的新產品較少。據多個經銷商反映,科迪近年來,推出的新產品屈指可數。「2012年的時候推出了紅紅火火火鍋料丸子,後來,還有個鮮果莊園水果湯圓,其他的新品就很少了。而三全每年幾乎都有新品。」除此之外,反應滯後還表現在了對於投訴的反應上。2013年3月,有消費者投訴,科迪湯圓中吃出「鐵東西」,當有記者去採訪時,科迪沒有採取合適的公關策略,而是採用了恐嚇的態度。表示如果記者繼續採訪,他們就要砸毀攝像機。這讓科迪的企業形象嚴重受損。在當今這樣一個微博、微信等自媒體氾濫的時代,科迪採用這樣的手段應對消費者投訴,不能不說其企業危機公關手段太過滯後。

同時,在三全、思念、灣仔碼頭等企業積極地運用微博、微信網羅消費者及時處理投訴的時候,科迪並沒有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反而選擇了與網絡時代絕緣。

來自:快速消費品精英俱樂部 呂翠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574

特斯拉風光登頂 暗藏兩大危機


2014-04-07  TCW
 
 

 

全球電動車霸主特斯拉(Tesla)股價三月初收盤來到歷史高點二百五十四美元,市值一度超過新台幣九千億元,出貨量只有百年歷史的北美汽車霸主通用(GM)零頭,市值卻直追通用一半。

站上制高點的特斯拉,今年預估出貨量還會比去年增加五五%,在中國市場更是捷報連連,包括贏得中國商標訴訟(原本因訴訟未決,中文名稱被迫改為『拓速樂』),接著是由北京芳草地門市正式引爆開賣,包括小米科技創辦人雷軍等已成為首批車主,公司預估,今年中國市場將貢獻三分之一的營收。

由於特斯拉超紅,兩岸供應鏈爭相與特斯拉接觸,從台灣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與若干汽車電子、電池公司,到中國的雷軍、甚至上海自貿區,都希望成為特斯拉的「合夥人」,盼股價也能乘勢而起;郭台銘甚至已計畫好要在台中設立電動車中心,結合集團的竹南電池廠,供應特斯拉的亞洲所需。

然而,就在特斯拉看似氣勢如虹,聲勢大壓傳統汽車品牌的同時,陰影卻也悄悄籠罩。

危機一:豐田與本田推燃料電池車,效能多兩成

第一個危機,來自於豐田(Toyota)、本田(Honda)兩大傳統汽車廠的反撲。

豐田及本田主攻的燃料電池車(FCV),因為比汽油車效能高出四四%,以及充電時間比鋰電池電動車大幅減少等優點,被車界視為下一個將掀起車業革命的技術;集邦科技綠能事業處研究經理呂理舜認為,汽車的演進,將從油電混合車進化到純電動車,再到燃料電池車。

然而,日經新聞日前報導,豐田與本田的燃料電池車進度大幅超前,預計明年上市開賣,豐田預計產量為一千輛,不僅價格與特斯拉最暢銷的S型號車相當,一次行駛距離可達五百公里,比S型號車的能耐還要多出近二○%。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種燃料電池車加氫時間只需三分鐘,比S型號車大幅節省充電時間(目前實務是充電三十分鐘、行駛兩百多公里)。

除了豐田與本田,日產(Nissan)也預定二○一七年量產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目前全球已有三大陣營投入燃料電池車,包括BMW與豐田、戴姆勒與日產及福特,以及通用與本田,幾乎囊括所有傳統汽車大廠。

呂理舜認為,這是因為,鋰電池電動車的成本結構中,高達近五成的成本與重量都集中在鋰電池本身,但這種技術並不掌控在豐田、本田這些傳統車廠的手上,從經營角度來看,無益於生產,經營風險大增。因此即便日產推出鋰電池電動車,也是定位為使用者的「第二台車」,行駛距離較短。但反觀燃料電池,目前都是豐田等車廠內部自行開發電池技術,掌控度高。

就算氣勢鼎盛如特斯拉,內部的電池也全由日本松下(Panasonic)獨家供應,特斯拉為了綁住松下,還在二○一○年售予部分股權給松下,每股成本還不到二十二美元,現在這筆交易對松下的潛在獲利,已高達約新台幣八十五億元。在特斯拉年報中,也特別揭露已與松下確保供貨合約至二○一七年。

儘管業界對氫燃料電池車的關注度,隨著豐田、本田的原型車款一次次的展出而升高,但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卻對此技術不屑一顧,直率的批評是胡扯、垃圾(pure rubbish),只是行銷伎倆;他認為容易爆炸的氫氣,比較適合用來推進火箭。

怪的是,馬斯克在最新專訪中表示,特斯拉最後不會成功,但已證明電動車不是醜、慢、無趣的產品。

危機二:中國政府配線設充電站,協商未果

第二個危機,則來自馬斯克寄予厚望的中國市場。雖然好奇的買家不少,但特斯拉在中國政府面前,沒辦法討到太多便宜,因此不僅買主無法獲得官方補助,就連充電也成為一個大問題。

由於「電」在中國,是一種特許行業,如果中國國家電網不給力,不願意拉出超高功率的大電流專線配送到市區的充電站,特斯拉中國車主只能用家中的電網充電;也就是說,就算充電十小時,行駛距離也還不到一百公里,幾乎可說是淪落為「擺設」。

目前特斯拉已經針對此問題與中國協商,但尚未有明確的結論,車主只能自行想辦法。此外,充電站的設立也不是特斯拉單方面出錢、取得土地就能建設,同樣需要政府特許。如果充電的問題不解決,將會限制特斯拉在中國這個全球第一車市的發展空間。

不過馬斯克也不是省油的燈,特斯拉除了在明年推出售價新台幣一百餘萬元的平價E型號車,近期也正式啟動另一個殺手級計畫──無人車的開發。

根據美國矽谷公司傳回的消息,特斯拉已經號召數家矽谷公司投入此計畫,當中還包括華人創立的無線通訊公司。馬斯克的想法與Google旗下X實驗室類似,希望利用大量感測元件、衛星定位、無線通訊等現代科技,打造自動駕駛的無人車。

據瞭解,目前Google在加州、內華達州等已有二十餘台掛牌上路的無人車,還是X實驗室部分員工的主要通勤工具。

儘管無人車開發還在持續追趕進度,馬斯克清楚表示過,特斯拉是一家「更像蘋果、而非通用」的現代車廠,就算傳統車廠勢力將持續反撲,他也會以高科技為後盾,讓自己保有反擊的力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868

風光了一天 易明的生活點滴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263992
 周公子近月所「品題」的股份中,東麟農業(8120)算是最有良心的一隻了,因為此股目前仍然處於歷史性的極低水平,縱使由目前的水平再跌下去亦是齊齊輸錢,無話可說。雖然如此,對於此股,我仍然不樂觀。

  話說六月五日,周公子於《AM730》說收到風,此股「強烈建議買入」,於是他掃入了數十萬元的貨傍身,但沒有透露買入的價錢及股數,既然周公子真金白銀下了注,我自然又要密切注視了。

  原來當日東麟農業果然有消息見報,該公司斥資約七百萬元收購一家餐廳業務的權益,消息同日曝光,然而股價卻完全沒有刺激,最高只見0.159元,收市則為0.155元,只是微升了0.001元,第二天更進一步向下跌,低見0.149元之後收於0.151元,看形勢我很擔心這一回又要跌破0.146元的支持位而跌至0.12-0.125元水平了,眼見六月十日其股價已經低見0.146元心想要糟,幸而當日尾市拗腰彈至0.157元收市。

  六月十一日,周公子在《蘋果》才說出原來當日他是以0.162元買了四百萬股,並且收到風就快要炒,否則「人頭博芋頭」,於是笑言:「再等埋今個星期,如果這股票不升,我拿這些芋頭,去換這位線人的人頭回來!」 消息一見報,東麟農業果然裂口於0.166元開出,更曾抽高至0.192元,尾市仍然可以收於0.188元,難怪前天尾市此股會拗腰回升了,原來是有人「在偷步入貨」,這一回,果然是皆大歡喜,跟風者果然可以賺到一頓「魚翅撈飯」。

  只是,好景不常,東麟農業只是風光了一天,昨天又再回落,上午曾經跌至低見0.168元之後彈至0.175元收市,然而,我當時己經說一旦大戶散了貨,隨時打回原形而跌回0.15元的水平,不可不防,言猶在耳,今天其股價已經跌破了10天價的0.16元而收0.157元,低價更曾見過0.155元,只差五格就到了我所預測的價位了。若然跟風者昨天不獲利的話,今天可能已經隨時要「蝕入肉」了,只是未知道周公子那四百萬股可有散了多少嗎?

  其實,我的擔心不止於此,因為以此股的幕後人作風,隨時跌至一仆一碌之後又來個合股,會否又再供股則好難預料。下周一旦跌破0.146元的支持位,真的要見0.12-0.125元之間了,但願這一回我又錯了。因為我是看圖表預測的,而圖表一樣可以為大戶所利用而設下陷阱引人入局。

  只是圖表有時候的準確性亦頗高,且來看看本周一我對沈大師所「品題」的東方匯財(8001)的預測:「且又來看看今天沈大師再次『品題』的東方匯財,又是抽高至1.44元之後幾乎打回原形,跌至1.27元收市,若是不幸進一步跌破1.18元的話那就『該煨囉』!隨時跌至0.7元。」真不幸,周三該股真的開始跌破了1.18元的支持位,今天更曾低見0.96元,收市則為0.99元,前一半預言又中了,下一半又如何?下周自可見真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235

沒有他 就沒有iPhone、iPad、iWatch…… 蘋果新機風光亮相 幕後的設計天才(050-054)

2014-09-15   TCW
 
 

 

Apple Watch來了!等了兩年多,蘋果備受矚目的智慧手錶Apple Watch,終於在年度新品發表會登場。這個被喻為將讓瑞士人麻煩大的Apple Watch,發表前左挖豪雅錶行銷大將、右找知名澳洲工業設計師幫忙,背後的靈魂人物,正是蘋果設計總監—喬納森.義夫。

撰文‧賴筱凡

一年一度的蘋果新品發表會終於登場,累積了蘋果史上最長時間未發表新品的能量,這次消費者對蘋果新品發表會的期待,幾乎可用「望眼欲穿」形容。

然而,在新一代iPhone的消息大量曝光下,市場焦點在發表會前夕,反倒轉移至蘋果首款智慧手錶Apple Watch上,甚至在發表會前一周,蘋果設計總監喬納森.義夫(Jonathan Ive)更重炮預言:「(當Apple Watch現身)那批瑞士人的麻煩就大了!」這不是喬納森.義夫第一次針對Apple Watch發表意見,半個月前,他也不避諱地在一次專訪中,直接對外預告Apple Watch將在這次發表會現身,更令外界好奇,這個將讓瑞士人有大麻煩的智慧手錶,將是什麼樣子?

二○一二年智慧手錶Pebble在募資網站Kickstarter上颳起旋風後,市場就不停流傳蘋果將推出專屬智慧手錶Apple Watch。

流言到去年更是甚囂塵上,眾家分析師還在瑞士時尚手錶大廠Swatch法說會上詢問公司執行長海耶克(Nick Hayek),蘋果是否會跟Swatch合作?海耶克也給了一個很妙的答案:「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跟蘋果有互動,主要是在一些產品的新材料上,像是那些新能源的技術等。」海耶克的話自然引起諸多遐想,蘋果找Swatch合作開發Apple Watch的傳言自此沒有停過。

瑞士人的麻煩大了?

Swatch至少三%營收被吃掉今年六月,蘋果更是直接從瑞士挖來經典老牌錶商豪雅(TAG HEUER)行銷總監普魯尼奧克斯(Patrick Pruniaux),全面點燃蘋果與瑞士錶商們的大戰。海耶克更一反過去的曖昧說法,公開表明:「Swatch從來就沒有興趣要跟任何一家科技公司共同開發智慧手錶。」隨著發表時間越近,蘋果與瑞士錶商的口水戰也隨之增加,不只喬納森.義夫設計團隊的成員透露,Apple Watch一問世,將嚴重衝擊瑞士錶商,其中衝擊最大的,莫過於以年輕錶款著稱的Swatch,造成其股價今年以來下跌近八%。

由於Swatch營收裡約二三%來自中低階錶款的貢獻,市調機構Bernstein Research分析師就預估,Apple Watch上市後,勢必將衝擊Swatch營收向下再掉至少三%,在在都顯示出蘋果Apple Watch的現身,將對瑞士鐘錶產業造成不小的震盪。

蘋果Apple Watch遲遲無法問世,外傳就是蘋果最偉大的設計師喬納森.義夫太挑剔。其實,這已經不是喬納森.義夫首次挑戰設計PC以外的產品。去年十月,喬納森.義夫與好友、知名澳洲籍工業設計師馬克.紐森(Marc Newson)合作設計的限量徠卡相機Leica M,就是一大代表作。

背景》英國銀匠之子

從小愛設計 靠天分賺學費結果,蘋果發表會還沒登場,馬克.紐森被網羅進蘋果的新聞倒先曝了光。不意外,自然也是受到喬納森.義夫力邀,勢必將繼續為Apple Watch的時尚設計捉刀。

過去,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還在世時,就經常與喬納森.義夫討論產品設計,包括第一台Mac電腦、iPod、iPhone到iPad,幾乎都是出自喬納森.義夫之手。但誰能想到,如今站在全球工業設計頂端的喬納森.義夫,曾經是有閱讀障礙的英國少年?

今年四十七歲的喬納森.義夫,出生於英國銀匠之家,承襲了父親的手藝,喬納森.義夫從小就展現了他的繪畫與設計能力,他拆解了家裡的收音機和錄音機,了解內部的機構件設計後,再將它們重新組裝,只是並非每次都能成功。

喬納森.義夫的設計才華,很早就顯現在外,這份才華,甚至替他謀得企業獎學金的資助,不僅供他念完大學,還成了他畢業後的工作。但他的職涯也不是一路順遂,他在英國設計公司時,也經歷過做出漂亮設計、產品卻達不到客戶預期的低潮期。直到蘋果設計團隊首席設計師布倫納(Robert Brunner),將一項名為「破壞神(Juggernaut)」的專案,交給了喬納森.義夫所屬的「橘子」設計團隊。

喬納森.義夫就曾在去年出版的自傳裡提及這段故事,因為當時他與設計團隊以驚人的速度開發了二十五款模型,其中還包含了一款類似現今平板電腦的產品,稱之為Macintosh Workspace。儘管這些設計後來並未成功商品化,卻成了喬納森.義夫加入蘋果的契機。

當時的喬納森.義夫已經完成了設計師想要的夢想:自由且成功的個人事業;既不受公司制式拘束,合作的又是LG、日立這些國際大客戶。然而,蘋果的專案讓喬納森.義夫認知到一件事,「作為公司外部的設計師,很難對產品計畫產生深遠影響,也很難實現真正的創新,如果想要創造出一件史無前例的新事物,就需要從組織內部徹底地改變。」於是,喬納森.義夫離開「橘子」,加入蘋果。

難題》給我一體成型電腦!

iMac問世 獲得賈伯斯信任喬納森.義夫進入蘋果後的路途,也不是馬上就一飛沖天,最關鍵也最挑戰的一次,應屬賈伯斯重回蘋果時期,賈伯斯砍掉了喬納森.義夫負責的牛頓(Newton)掌上型電腦產品線,反而丟給團隊一個需求:「我要一款價格低廉、具有上網功能的電腦,而且是一體成型的產品。」那時,喬納森.義夫帶著團隊成員,圍著桌子坐成一圈,開始畫草圖,把他們能想到蘋果一體成型電腦的樣子,都畫了出來,再試著做出3D模型,不停地重複試驗,一毫米、一毫米地調整所有細節,直到他在一九九八年做出蘋果的第一款All in One(一體成型)桌上型電腦—iMac。

喬納森.義夫把所有的線路都收納到螢幕後方,半透明的外殼,用的是車尾燈的靈感。這樣簡潔的設計,隱含著喬納森.義夫對八○年代極簡主義的狂熱。就連命名也帶有一點喬納森.義夫的風格,這點他在自傳裡就透露,他從小就很討厭為電腦取一個類似ZX75的名字。儘管賈伯斯不太喜歡iMac這個命名,但無疑地,iMac開啟了賈伯斯與喬納森.義夫攜手合作的黃金年代。

風格》白色、崇拜水

他的堅持一點一滴滲透蘋果從iPod、iPhone到iPad,其實處處潛藏了喬納森.義夫的獨特風格。例如,他從大學時代就熱愛把產品設計成白色,白色iPod就是一項代表作。喬納森.義夫也很崇拜水,因為他認為水在未來會成為罕見資源,所以,水是必須高度榮耀的物質。

喬納森.義夫的理念,一點一滴滲透進蘋果,以iPod為例,在iPod問世之前,他對音樂播放器的想像,重新定義了iPod:它要能「裝進口袋」、只能有四個按鈕。

音樂播放器要能裝進口袋,就代表螢幕、晶片、電池必須堆疊在一起,裝在一個盒子裡;只能有四個按鈕,使用者介面要簡化再簡化,簡單到只用四個按鈕就能完成所有指令。

喬納森.義夫對設計有著獨特的堅持,像是iPhone設計初期,他就希望它的呈現方式是方形、由兩片玻璃所形成。可是,曲線形設計才能將更多線路藏在中間,不用塑膠機殼改用玻璃,就必須要有塑膠介質將兩片玻璃黏起來。這些堅持,從第一代iPhone到iPhone 4,都能看得見。

然而,喬納森.義夫也不是十足傲慢的人,在技術未能突破之時,讓設計妥協是常有的事,但他總會在技術一步步演進之時,再將自己的設計放進去,一點一點地去挑戰。

他在自傳裡曾經這麼寫道:「必須要尊重工作,這非常重要—如果你自己都不去尊重它,又如何要求別人呢?」如今,喬納森.義夫與團隊一手設計的蘋果首款Apple Watch,將重回當年第一代iMac登場的弗林特藝術表演中心(Flint Center),勢必將再度揭開蘋果新時代的來臨。

喬納森.義夫

(Jonathan Ive)

出生:1967年

現職:蘋果設計總監

經歷:橘子設計工作室

學歷:英國紐卡斯爾理工學院當Apple Watch現身智慧手錶大戰開打!

三星Galaxy S

螢幕大小:2吋

特色:首度設計可插入SIM卡,具有聲控、GPS功能,並可防水。

索尼SmartWatch 3

螢幕大小:1.6吋

特色:主打記錄生活,支援GPS定位,並可防水。

Pebble Watch

螢幕大小:1.2吋

特色:最早的智慧手錶,螢幕為電子紙,沒有觸控功能,但可擴充各種App應用。

華碩ZenWatch

螢幕大小:1.3吋

特色:可與手機ZenFone結合。外觀採皮質錶帶,較似於傳統錶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73

風光不再 “寶寶類”貨基規模首現負增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37

2014年A股飆漲52%,“寶寶類”貨基四季度首次出現負增長。 

貨幣基金整體規模增長放緩。據新京報,相比於一季度大幅上升6529.74億和二季度、三季度的1475.43億和1796.64億,四季度貨幣基金規模僅增加了554.73億。

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融360整理的數據則顯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寶寶類”理財產品數量仍為79只,規模15081.47億元,較2014年第三季度減少557.46億。這也是自2013年6月份余額寶誕生以來,“寶寶類”產品首次出現整體規模負增長。

46-1501051U959639

融360發現,從各系的規模變化來看,剔除掉重複因素,基金系和銀行系“寶寶”的規模增速在2014年第四季度開始放緩,最大漲幅不超過10%;與之相反,第三方支付系和基金代銷系的規模則在急速下降。其中第三方支付系已是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規模負增長,2014下半年規模減少約840億元,而代銷系單季的降幅也高達56.62%。

46-1501051Z01c33

最大的貨基仍然是余額寶,2014年年末余額寶規模為5789億元,占整個貨幣基金近三成,較三季末規模增長8%。但5789億的規模與二季度末的5741億元增長並不大,這意味著2014年下半年余額寶的整體規模幾乎停滯,2015年的收益率和規模增長恐不容樂觀。

股市分流?

融360認為,“寶寶類”理財產品的規模增減與其收益率呈正相關,而收益率更多的要受貨幣政策和市場貨幣供應量影響。進入2014年第四季度,央行降息、A股行情暴漲致“寶粉移情”撤資入股,加上銀行考核制度的變化,中長期理財成為銀行重點推出的產品,這些因素無不給“寶寶類”理財產品帶來巨大的收益壓力,從而使“寶寶”規模出現下降。

《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目前已推出2015年基金投資策略的機構報告中,大多主要推崇配置權益類基金,“寶寶”類產品以及主要關聯的貨幣基金均不再被提及,而分級基金將帶來分享各類市場的機會。 

例如,長城基金在2015年基金策略報告中就把大類資產配置進行了調整,增加主動均衡型組合的權益類基金比重至85%;增加穩健均衡型組合權益類基金比重至70%;保守收益型組合維持不變,同時降低固定收益類資產比重。

財新網援引融360理財分析師張懿望的觀點稱:

預計2015年,受需求下滑影響,未來“寶寶類”產品的收益率會進一步下滑,從而會導致未來“寶寶類”產品的規模繼續下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443

手搖茶當精品賣 日出茶太將風光上櫃

2015-01-05  TWM

 

食安風暴席捲台灣食品業,以「日出茶太」手搖茶品牌在海外拓點的六角國際,海外布局卻絲毫不受影響,預計一月下旬以一一○元轉上櫃,背後的祕密,就藏在十年來累積的各國食安檢驗規範經驗。

「我的珍珠奶茶也許不是市場上最好喝的,但我敢保證,原物料一定最符合國際食安標準。」六角國際業務副總經理王麗玉說,為了確保銷往國外原物料符合食安規定,每年投入上千萬元檢驗成本,也累積許多進出口設備、原物料到海外的法規經驗,包括回教國家的穆斯林認證也已通過,領先其他欲國際化業者一至二年時間。

為了在國際市場站得更穩,六角國際董事長王耀輝日前也挖角澳洲最大咖啡連鎖店Gloria Jean’s執行長Neil Gill,擔任澳洲子公司執行長。負責品牌定位的六角國際總經理張國強說,日出茶太的品牌形象還不夠國際化,包括店型、陳設與服務流程都要更考慮國際消費者習慣,未來甚至會將二代店從海外攻回台灣。

張國強表示,日出茶太一開始就走高價策略,把手搖茶做出精品的感覺。以台北一○一門市為例,客單價高達八十九元,甚至比同樣設在美食街的麥當勞八十五元客單價還高,也算是另類的台灣奇蹟。

(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6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