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鞍钢股份紧急使用承兑汇票结算应付资金链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081103/07165459769.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5

南钢紧急减产10%:每月亏损2000万死保大客户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1103/07215459814.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8

山推股份潍柴动力因重组传闻紧急停牌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312/14235967797.shtml


 【《财经网》专稿/实习记者 李慎】因重组传闻,山推股份(11.01,0.00,0.00%)、潍柴动力A股和H股今早紧急停牌,有关各方目前均未对此发表评论。

  3月12日一早,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交易所代码:000680,下称山推股份)和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交易所代 码:000338,香港交易所代码:02338,下称潍柴动力)分别宣布,因《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了山东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山工集团)和潍柴 控股集团(下称潍柴控股)将进行重组的消息,A股于开市起双双临时停牌。而潍柴动力H股今早中途停牌,停牌前报14.5港元,升0.8%,成交2.2万 股。

  山工集团和潍柴控股分别是山推股份和潍柴动力的控股股东,而这两家集团均由山东省国资委全资拥有。

  此前有消息称,今年3月4日,山东省发布了《山东省汽车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出,重点支持潍柴动力、山东省汽车集团和山工集团的联合重组,培育八家至十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其中营业收入过1000亿元的两家。

  目前,山推股份、潍柴动力以及山东省国资委均未对此事发表评论。

  据相关报道,山东省国资委内部人士表示:“推进这一重组的背景是山东省加快重点扶持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及钢铁等几大行业的兼并重组,从而推动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优化升级。”

  山推股份近期股价震荡下跌,11日收于11.01元,跌幅0.63%;潍柴动力A股11日高开后震荡下行,收于27.46元,跌幅1.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38

中国概念股失宠? 新交所紧急辟谣


http://www.21cbh.com/HTML/2010-4-2/xNMDAwMDE3MTMxNQ.html


最近,新加坡交易所不少中国概念股品感到丝丝“苦涩”。

嵘燊集团债券违约、中国印染退市、仁恒置地被剔除出 Straits Times指数……新交所一度备受追捧的中国概念股,似乎“失宠”。

“要说没有负面影响,我肯定说假话。但总体而言,中国 概念股在新交所依然受到欢迎。”新加坡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罗怡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表示,中国概念股热力不减,比如,近期一家市值达5-6亿新 元的福建食品制造企业、一家市值达15-20亿新元的国内造船企业即将登陆新交所,上半年至少还会有2-3家市值在10亿新元以上的国内企业在新交所挂 牌。

平均市盈率12-14倍

2月底,在新加坡上市的嵘燊集团宣布,其2012年到期的、在新加 坡交易所销售的1.46亿美元债券将“无法按时偿还”,理由竟是中国外汇管理局(SAFE)拒绝批准将公司资金汇往国外偿还债务。

数日后, 中国印染黯然退市,主要原因是其国内的母公司浙江江龙控股集团已在当地绍兴县政府的推动下,开始破产重组。

3月17日,新加坡证券交易所表 示,基于市值跌幅过大,中国房地产企业仁恒置地将被从Straits Times指数中除名。另一只硕果仅存的Straits Times指数中国概念股中国远洋(新加坡)似乎面临被剔除的风险,近期其市值在Straits Times指数30家成分股中排名倒数第一。

“每 个交易所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罗怡德对此解释说。他不认为这将引发中国概念股在新交所的集体“沉沦”。

不过,新加坡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财 务问题的担忧依旧深重。自2008年11月起,富时海峡中国指数的跌幅整整高出新加坡海峡指数近30%。新交所中国概念股总体成交量偏低,市盈率不高的情 况突出。

淡马锡集团全资控股的祥峰投资管理集团中国首席代表郑俊聪对此解释说:“每家交易所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新加坡,造船、水处理、先进 制造业等行业市盈率并不低于其他证券交易所。”

罗怡德相信“中资概念股在新交所失宠是资本市场的误解”。此前新加坡交易所专门做过一次调 查,发现市值在2亿新元以上的中国概念股,其成交量与市盈率并不比港交所等亚洲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资股低。“当前在新交所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平均市盈率在 12-14倍之间,年换手率基本在150%左右。次贷危机后,能有这样的表现,说明新加坡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还是相当认可的。”

在罗怡德 看来,误解的部分原因在于新加坡偏高的汇率。目前新元汇率大约是港币的5倍,导致在同等市场估值下,新加坡上市公司对应的股价要比港交所低80%左右,容 易出现1新元以下的“仙股”,而按照国际投资惯例,股价1元以下、规模偏小的上市公司往往存在成交不活跃、市盈率偏低的困境。

信心重振进行时

中国概念股面临“失宠”,负面效应不容忽视。仅去年下半年,3家在 新交所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纷纷选择两地挂牌。

转变始于中国旺旺的“转会”。一位新加坡投资基金负责人透露,中国旺旺转投港交所的原因,是因为 中国旺旺虽然每年净利率达16%,但在新交所只能拿到15倍的市盈率,而业绩相差几无的康师傅在港交所的市盈率却高达约40倍。

“我们通过 调查却发现,一些转到其他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只有在上市初期股价和市盈率超过在新交所上市,后来它们股价与市盈率将与新交所相当接近。”罗怡德强调说。3 月初,中国心连心化肥公司在新交所的股价甚至比港交所的略高。去年12月,这家公司以介绍形式登陆港交所。

去年,新交所上市公司再融资额度 达到约160亿美元,在亚州证券交易所排名前列。“新交所再融资能力的增强,意味着上市公司更倾向通过在新交所增发股票再融资,而不是依赖两地上市。毕竟 后者要准备两份财务报表,并遵守不同交易所的监管规则,财务风险控制成本会提高。”上述新加坡投资基金负责人表示。

3月初,有消息称新加坡 证交所计划未来几个月引进亚洲公司的美国存托凭证(ADR)交易。首批引入交易的将包括网易、盛大网络和百度等公司的ADR,无锡尚德、携程、中国铝业和 如家也在准备开放交易之列。

罗怡德对此表示:“这将由基金管理公司牵头引进相关金融投资品种,只要符合新交所的监管规则,新交所不会刻意阻 止金融创新品种登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43

广州卫生部门未查出问题 真功夫紧急加购国产排骨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720/1150133.shtml


每经记者 刘丹 发自北京
“我们希望有证据的知情人能提供相关证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了解到,为尽快查清“问题 排骨”,监管部门希望知情人士提供相关材料;广州卫生部门近日对真功夫20家门店的调查也没有发现问题,但无从知晓排骨是否来自美国或丹麦。知情人士黄俊 (化名)建议监管部门调查总部的台账。
排骨产地存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广东检疫部门分别从真功夫和 “问题排骨”供应商佛山俭美方面获取了相关资料。但排骨来源目前调查难获新进展,两地的检疫部门均表示希望最初曝料的黄俊提供相关证据。当记者向黄俊转述 这一想法时,黄俊表示目前在外地出差,暂时无法配合调查。他建议监管部门调查真功夫总部的台账。
广州当地卫生部门也开始行动起来。真功夫公关 部经理郭帆昨日(7月19日)告诉记者,广州市越秀区卫生局针对近期曝光的 “问题排骨”,于7月15、16日出动卫生所监督员对辖内20家餐厅进行监督检查。“在现场我们监督了排骨从解冻到出品以及查验配送等环节,没有发现问题 和异常。”广州市越秀区卫生监督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监督部门此次另一大重点检查项目则是排骨的 “台账”单。供货商提供了合法营业执照和批次排骨的检验报告,相关材料比较齐全。但有媒体报道称,由于供货配送都是“真功夫”总公司统一操作,所以查店铺账面时无从知晓排骨是否来自美国或丹麦。
“出口商提供的肋排价格在20元/公斤,国内肉商的价格在30/公斤左右,真功夫每天最多能进8万斤(4吨)以上的排骨,这里面的差价非常大。”黄俊补充表示,国内的供应商肉价还会随着市场变化。
对此,真功夫此前曾公开声明,供应商检验检疫证明并非作假,而是在文件传递过程中未及时提供正式的检验检疫证。记者就此事向真功夫方面求证,截至发稿前并未得到回复。
“问题”排骨供应商之一苏州虹信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高小方在日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透露,公司与真功夫合作时间1年半,媒体报道中的问题排骨,是他们提供原料中的2吨肉出现了问题,这些肉都是在广州市场购买的,均为同一张检疫证明,已经提供给了真功夫。
紧急购国内排骨补充
外界的另一个疑问是,真功夫是否与两家问题供应商停止合作?
相关人士表示,之前采访中真功夫副总裁兰刚所表达的意思是指去年出现问题排骨事情后,真功夫暂停了与两家供应商的合作,问题原料已经销毁,不能销毁的退给了供应商,之后虽然重新恢复了合作关系,但是到2010年1月双方已正式终止了合同。
对于排骨的采购来源,真功夫给记者的书面回复称在国内外有多个供应商,当中80%都是国内采购,其中长期与雨润、双汇、金锣签订合作合同,中粮、吴东、 新尚食等也有合作。兰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新增了国内的供应商,花高价采购了国内的排骨,进口排骨的量少了一些。”
但是,黄俊昨日透露,真功夫确实与双汇等大型肉企有合作关系,但是购买数量很低。
广东双汇食品有限公司采购部相关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两家确有合作,当天上午真功夫还向该企业紧急订购了50吨肋排。
“我们跟真功夫合作几年了,猪前排和精排价格为15、16元/公斤,27元/公斤。”广州双汇相关人士介绍,真功夫此前进的猪排主要是后者。不过,因竞标等原因,此前双方的部分合作曾一度中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41

展讯反攻联发科 蔡明介紧急“复出”救火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23/3NMDAwMDE5MzQ3Ng.html

向来低调的“山寨机教父”之称的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发科”)创始人兼董事长蔡明介再一次走向前台。但这次“出山”,他扮演的却是“救火”的角色。

“蔡董(指蔡明介)近年都不太管具体业务,但近期联发科业绩下滑,蔡董开始抓具体工作了,尤其是手机芯片业务。”8月20日,联发科中国区一高层告诉本报记者。

此前不久,联发科刚刚发布一份堪称“黯淡”的二季度财报——期内净利为新台币90.3亿元(折合美金2.827亿),较前季及去年同期分别下滑18.9%以及1.4%。

更为严峻的是,联发科还对三季度营收作了“悲观”的预警——预计三季度营收将减少8%到15%,毛利率降至52%。

“联发科遭遇了进入大陆市场以来最严峻的时刻。”iSuppli中国研究总监王阳分析,蔡明介“救火的首要重任,即是阻击展讯对市场的进一步反噬。

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作为联发科最大的竞争对手,展讯在大陆GSM手机芯片市场开始了绝地反击,并一步步侵蚀联发科几乎垄断的市场。来自iSuppli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展讯市场份额已从2009年初的5%攀升至15%。

此消彼长。8月12日展讯发布了“史上最好”季报——今年二季度销售收入7140万美元,同比暴增340%;实现净利润1110万美元,同比增幅高达68%。

季报发布当天,展讯CEO李力游——这位反击联发科的核心人物,正式出任董事长,成为展讯新的领军人——展讯彻底作别“武平时代”。

蔡明介和李力游这两位大陆通信芯片市场上的实力派悍将,将首度走向PK擂台。

“最后的坚守者”

鲜为人知的是,蔡明介是展讯早期的投资人之一。但恐怕连蔡明介本人,也未能预料到,多年之后,展讯会成为联发科在大陆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

2004年前后,凭借创造性的“Turn key模式”,即一站式解决方案,联发科涉足大陆市场之初便一路攻城略地。一时间,TI、ADI、英飞凌等通信芯片厂商纷纷淡出国内市场。

“最早展讯的TD业务不能量产,只能依靠GSM芯片维持收入。”王阳分析,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展讯都成了对抗联发科阵营中“最后的坚守者”。

事 实上,由海归派武平创立的展讯,在研发上能力不俗。2003年4月,展讯研发成功世界首颗GSM/GPRS (2.5G)多媒体基带一体化单芯片。“但技术上的优势,并没有转换成商业上的推动力。”一展讯在职老员工对此仍耿耿于怀。相比之下,来自台湾的联发科, 似乎更适应大陆市场。

“联发科是以一种开拓者的心态进入大陆的,其前期客户开拓工作极有韧性,加上产品优势,市场上升很快。”一山寨机行业资深人士回忆。来自sino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三季度,联发科占据中国GSM手机芯片市场份额45%,展讯12%。

展讯并非没有“翻盘”的机会。2008年,展讯在中国市场率先发明并量产了单芯片双卡双待技术——“当双卡双待机型日趋主流之际,这一技术极大的迎合了市场需求。”王阳评价。

但展讯双卡双待单芯片应用到多个主板上,却相继爆发了质量问题,最终让寄望中的“明星产品”市场折戟。“性能不稳定一度是困扰展讯产品的首要问题。”上述展讯内部员工告诉记者:“那个时候武平经常是疲于应付客户投诉,拆东墙补西墙。”

在质量问题分散太多精力的同时,早期的展讯在市场开拓上显得主动性不足。“很少见到武平会去主动拜访中小客户。”展讯市场部一位人士告诉记者。王阳则评价:“武平是一个不错的技术创业者,却不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2007年初,联发科MT6225正式大规模上市,这款高度集成多媒体功能的芯片,以极高的性价比优势,将联发科推至近乎垄断的市场地位。来自iSuppli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联发科占据约85%的市场份额。

在联发科获得看似不可动摇的市场地位后,2009年开始,蔡明介渐渐淡出具体业务的关系,而把精力放在公司战略层面。与此形成鲜明对照,2009年2月,李力游取代武平CEO一职,成为展讯新的舵手。

展讯反击

李力游接棒的展讯,并没有太多让人乐观的理由。

2008年四季度,展讯营收仅1020万美元,同比下滑79%,净亏损达5230万美元。与此呼应的是,展讯的股价也从上市时最高16.25美元,跌至2008年11月最低 0.67美元。

提升产品质量,是李力游履新CEO的第一步。2009年初,展讯开始从研发部门各个团队中挑选技术骨干,组成产品质量攻关小组,采用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限期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但要想在联发科近乎垄断的市场撕开一条隙缝,展讯还需一款革命性的产品。2009年5月,6600L正式批 量上市。“6600L主要针对联发科经典的MT6225,相似的性能,前者的价格比后者便宜约1个美金。”王阳分析,在山寨手机市场,不到10元人民币的 微利下,1美金意味着较大的成本优势。

不止于此,相比较“武平时代”,曾任Broadcom的高级商务拓展总监的李力游,在市场开拓上,更为积极主动。记者从深圳中小型手机厂商和设计公司人士处了解到,李力游经常亲自登门游说,让其转投展讯。

王阳则认为:“面对联发科已然垄断的市场,要想反噬,展讯还需要等待对手犯错的机会。”

2009年下半年开始,展讯6600L在市场的开始给联发科形成压力。包括龙旗控股、天宇朗通等联发科的“铁杆”客户,开始尝试使用展讯方案。

“联发科需要一款性价比更高的芯片,来阻击展讯的6600L。”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产业调研组长潘九堂分析。这亦是今年上半年,联发科寄望极高的新品——MT6253的研发背景。

为了提升性价比,MT6253采用了全新的单芯片设计,并运用最先进的aQFN封装技术。但在大陆的众多贴片代工厂,针对aQFN封装技术的贴片工艺,在技术储备上严重不足,导致MT6253一度性能不稳定。

“急于降低产品成本的联发科,犯了一个冒进的错误。”潘九堂评价说,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因为计划今年上半年由MT6253替换MT6225,使得联发科的经典产品MT6225去年年底一度减产。

“这让联发科陷入了困局。MT6253的推广未能达到预期,而MT6225又面临缺货。”一联发科内部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联发科在上半年遭遇了一个市场的断层。”

对于展讯,这正是一个“对手犯错的机会”。一位联发科的合作伙伴告诉记者:“正是今年4月、5月,不少联发科的客户转投展讯平台。”此消彼长之间,iSuppli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联发科市场份额滑落到80%以下。

蔡明介救火

多位深圳手机厂商人士对本报记者证实,最近几个月,向来低调的蔡明介,频繁的造访深圳。

“主要是听取客户的反馈,可以感到蔡董对市场下滑,有一定担忧。”一位近期见过蔡明介的深圳手机商告诉记者。

面对利润竞争日趋激烈的国产手机市场,降价成了蔡明介“救火”的第一招。

“由于联发科过往是近乎垄断的市场地位,因此对下游客户有着将强的议价能力。”王阳分析,除了正常的产品替换调价外,联发科近年罕有“主动”降价。

但 面对业绩的下滑,蔡明介也不得不采取降价策略。本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自8月上旬开始,联发科旗下的各款通信芯片产品线,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下调。8月20 日,联发科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区业务发展总监徐茂容对本报记者证实,近期联发科产品确实开始降价,但他并未透露降价幅度。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联发科降价空间有限。事实上,联发科近年业绩攀升,也让其股价一度问鼎“台湾股王”。“为了维持其高股价背后的业绩增长,联发科毛利率下调的空间并不大。”潘九堂分析,在价格策略上,相比展讯,联发科弹性较小。

此外,蔡明介也一直没有放弃针对主力产品MT6253的“补救”措施。据龙旗控股的一位高层透露,联发科已加强对MT6253贴片工厂的技术支持,使产品良率得以提升。此外,联发科也在积极跟各闪存供应商沟通,以保证MT6253配套闪存的产能。

多重“补救”努力之下,金立和天语等国产厂商,在近期也开始启用MT6253芯片。

“低端GSM手机芯片市场,价格搏杀已经白热化。崛起于此的联发科需要寻找新的市场热点。”王阳分析。

本报记者获得的最新消息显示,联发科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机芯片,已经出货给下游手机集成商,不久将会面市。“智能机芯片将是联发科下一个市场重点,其GSM芯片市场后续投入力度,则有待观望。”王阳分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16

两高管被带走 中国燃气紧急临管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28/wMMDAwMDIxMzEwMw.html

12月27日,深圳福田滨河大道5022号联合广场内,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00384.HK)(以下简称中国燃气)的深圳总部一切 如常,各个楼层的办公室都摆上了圣诞树。

但这样平静的氛围下却潜藏暗流:中国燃气12月24日晚间发公告表示,公司董事总经理及执行董事刘 明辉和执行总裁黄勇在12月17日于公司深圳办事处被自称是中国深圳市公安局的人带走。

中国燃气表示,事件发生后一直未能与这两名管理人士 联络,现在正试图通过这两人的家属和有关的中国政府机构获得更多有关事件的资料。

本报记者在一份中国燃气12月20日公司会议纪录中看到, 当日召开的深圳总部会议已无刘明辉、黄勇两人的影子,代之以总经理助理等人出席。12月23日,中国燃气紧急委任公司首席财务长梁永昌和执行董事朱 伟伟为公司代理联席董事总经理。

另外,自获知刘明辉和黄勇被“带走”后,中国燃气已经从12月20日开始停牌。

中国 燃气法务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正在与香港总部负责人沟通,但由于香港总部人员或在休假中,故无法对刘明辉和黄勇的具体情况发表评论。

而 中国燃气新闻发言人则表示,由于事件敏感,没有最新的情况可以透露。

中国燃气在联合广场拥有6、13、15、18四个层的办公区域。记者在 现场看到,黄勇与各地嘉宾握手的照片依然挂在15楼的墙上,而在疑被带走的前一天,刘明辉于12月16日刚增持100万股中国燃气的股份。

资 料显示,国台办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是中国燃气的主要发起者,其余股东还包括中石化、阿曼国家石油公司、印度燃气公司、韩国SK集团、亚开行和阿曼政府投 资基金以及荷兰国家开发银行。

截至目前,中国燃气已拥具200多亿港币的公司资产,并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布有121家城市管道燃气企 业,35家液化石油气分销储运企业,拥有国内第二大近海LPG运输公司——上海华辰船务公司以及多家天然气长输管道公司和资源开采公司,初步形成了以城市 燃气项目为主业的上中下游一体化战略格局。

48岁的刘明辉于2002年4月担任中国燃气集团董事,并于同年7月委任为董事总经理,刘明辉于 10月6日、12月3日及早前的2008年9月18日等均有增、减持中国燃气超百万股股票的举措;47岁的黄勇已担任中国燃气执行总裁多年,并于今年9月 15日任命为该公司执行董事。

目前中国燃气仍在停牌中,该公司称,将就该事件专门公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38

加多寶緊急30天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695
在6月1日之前,所有一二線城市裡出現「王老吉」字樣的海報、店舖招牌、廣告牌等都要撤換掉,還要銷毀庫存的物料。5月16日,加多寶在廣東一個地級市的市場推廣人員陳一航收到了鴻道集團加多寶事業部市場推廣中心的通知。這是死命令。


  就這樣,加多寶要與它已經使用了17年的「王老吉」品牌說再見了。它曾通過租賃商標協議經營紅色罐裝的王老吉—一個在過去默默無名的小品牌,去年,這瓶飲料已經可以創造160億元的收入,銷量早已超越罐裝可口可樂。


  但也正是這個品牌,讓加多寶母公司鴻道集團的老闆、溫州商人陳鴻道走上了逃亡之路。法院認為,他通過行賄廣藥集團原總經理李益民,讓鴻道集團以每年500萬元的價格,續訂了紅罐王老吉從2010年至2020年的商標使用權。


  隨後雙方陷入了爭議,廣藥認定續訂協議無效,想要收回商標使用權。5月9日,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對雙方的爭議做出裁決,加多寶敗訴。這意味著,它需要迅速切換自己的品牌,從「王老吉」變身為「加多寶」。


  5月28日,在經曆命運突轉的20天之後,加多寶公司在一場新聞發佈會上推出了全新的加多寶品牌涼茶。這場發佈會被一種既悲壯又激昂的情緒所渲染,攝 像機在台前擠成長長的一排,閃光燈不停閃爍。這場發佈會意在傳達兩個重要的信息:加多寶擁有眾多堅定的支持者,加多寶才是正宗涼?茶。


  對於這家在過去數年中一直高速發展的公司來說,這是一種從未經歷過的時刻。12天之前,它剛剛舉辦過一次發佈會,對那場判決的結果表示遺憾,「我們力量微薄,無法如願。」


  同時它要做的是,在十多天的時間內,加多寶要讓 「王老吉」三個字從自己掌控的巨大網絡內消失,終端的畫面形象物料變更為新的加多寶的物料。陳一航的工作郵件簽名,也要改成「加多寶」品牌標識。


  在對外宣傳方面,加多寶極力想讓人們相信,它所經營的飲料只是品牌名稱發生了變化,其他什麼都不會改變。接受《第一財經週刊》採訪時,加多寶品牌管理 部副總經理王月貴說,企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次的商標案只是企業經營的一部分,其個人的工作狀態也一切照舊。不久前,加多寶贊助倫敦奧運會的品牌 活動剛剛啟動。


  但很難一切照舊了。廣藥集團在6月3日—仲裁結果發佈的26天之後—正式推出了王老吉全新的罐裝產品,並把發佈儀式搬上了長城。這家國有企業打出「涼 茶始祖王老吉」的口號,它的計劃是在5年之內把王老吉的銷售額做到300億元。在那之前,互聯網上甚至已經傳出巴菲特要大量收購廣藥股份的消息。


  加多寶在同一天的回應異常激烈,它在聲明中使用了「公然違法」、「廣藥集團之羞」這樣的詞句。在前一天,加多寶曾召集一些媒體進行了溝通會,董事長辦 公室總監馮志敏強調說,仲裁的效力還有待重新確認,在那之前如果其他企業在這段時間內生產這個(王老吉)產品,從法律上說是侵權的。


  加多寶公司網站上貼出的一份聲明顯示,在5月17日,它已向法院遞交了撤銷裁決的申請並被受理。岳成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部律師吳亮在接受《第一財經週 刊》採訪時說,法院一般會在兩個月內作出撤銷裁決或駁回申請的裁定。廣藥一方的回答是,此次仲裁結果是終審結果,在法院做出撤銷裁決之前,該結果的法律效 力不受影響。


  無論結果如何,這樣的決策至少可以為加多寶爭取更多的一些時間。在這場重塑品牌的戰爭當中,時間是至關重要的。

  一切都在緊急進行當中。


  陳一航所在的城市去年賣出了180萬箱王老吉涼茶,而原先定的年度指標是120萬箱,為此已經從加多寶內部標準的四級城市上升到三級城市。


  這樣的城市係數調整通知在5月29日下發到加多寶各個駐外營銷機構,深圳、廣州升級到一級城市,溫州、廈門、西藏升到二級城市,無錫、珠海、大連、福州等17個城市成為三級城市。


  對陳一航和他的同事來說,係數調整之後,他們的薪資就從原先的90%調整到100%。加多寶在全國實行統一的薪酬標準,只以城市係數來區別不同地區的水平。


  這已經不是今年的第一次加薪舉措。2月公司統一加薪,管理人員工資上浮3%至8%,基層員工上調8%至20%。4月,又上調了所有駐外員工的交通補貼標準。


  「廣藥還沒有大規模來挖人,即使挖也很少人會過去,薪酬水平差太多。」陳一航說,他所在的銷售大區一共管轄6個城市,每個城市有兩個市場推廣人員,「其中有6個人是從可口可樂跳槽來的。」


  這家公司不缺錢,一瓶神奇飲料不斷為它創造收入和利潤。如果一切都沒有改變,今年將成為加多寶又一個輝煌頂點。


  一位接近加多寶管理層的廣告人士告訴《第一財經週刊》,今年第一季度,加多寶已經完成全年銷售指標的40%。對此,加多寶公司的回覆是,飲料市場一季度整體有10%以上增長,而春節促銷和瓶裝產品的推出幫助了業績成?長。


  陳一航的說法是,到5月,大多數城市已經能夠完成全年銷量指標的70%,而旺季只是剛剛開始。


  珠海冠星貿易行的李星從1997年開始成為加多寶公司的經銷商。他參加了5月28日的新聞發佈會,他告訴《第一財經週刊》:「加多寶的產品我們很輕鬆 就能賣掉,去年賣了120萬箱,每箱能有4塊錢的毛利。」但他也有些擔憂,「會有些影響,但肯定會繼續跟加多寶合作,它們的銷售團隊執行力特別強。」


  加多寶在全國擁有約8000人的銷售隊伍,王月貴說,「我們可以做到一夜之間在全國貼上一模一樣的海報,讓所有業務員跟所有終端講同一句話。」


  這種執行力的另一層意思是,加多寶對網絡有著很強的掌控能力,這已經成為它最重要的優勢。在每個區域城市的辦事處,以陳一航所在的地方為例,加多寶會 配備40多人的銷售團隊,這些業務員幫助經銷商和批發商開發終端渠道,有時甚至某個經銷商90%的業務都是由加多寶為它帶來?的。


  這種緊密的聯繫意味著,當公司推出新產品時,在渠道上的迅速切換並不困難,重要的反而是維護好自己的營銷團?隊。


  一位加多寶前員工說,在一些重要區域比如北京、溫州、廣州,公司的經銷商都是陳鴻道當年一起創業的夥伴或者老鄉—在中國民營企業中,這是一種鮮明的特色。


  但陳一航還是有了離開的打算,「許多同事都挺鬱悶的」。他的煩惱倒不是覺得前途未卜,而是在公司重大變動之下,許多事情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這讓他幾個月來都忙碌不堪。


  對飲料行業來說,3月是傳統的淡季,因此加多寶公司一直規定3月實行雙休。但今年情況不同,3月的雙休被取消了,消費者活動從那時候開始就變得越來越 多,而整個4月陳都在不停地加班—這樣的消費者活動包括小型的買贈,中型的迷你秀會到人口密集的社區或廣場執行,而最大型的是路演,往往是選擇節假日。


  「今年的推廣活動是往年的3倍,執行標準也提高了,比如以前小型買贈是一個促銷員一張促銷台,現在是兩個促銷員兩張促銷台。」


  在廣州黃浦區的批發市場,加多寶涼茶的促銷也正在進行當中。林姓老闆經營一個小型門店,以往每月他可以賣出1萬箱的紅罐王老吉。現在,購買4500元的飲料就會贈送一台立式冰櫃,「這是最近才有的優惠」。


  在聽說了從6月開始都要全部更換為新的加多寶品牌產品之後,他還是不太在意,覺得不會有太大變化。跟大多數經銷商和批發商一樣,他的倉庫裡還有一個月的庫存,這批紅色罐裝涼茶一面印著王老吉、一面印著加多寶,這樣的過渡包裝是從今年年初開始的。


  更早之前,加多寶在廣告中強調紅罐王老吉由加多寶出品,這可以被看作是公司在預見到官司影響時所做出的最初反應。


  5月10日,陳一航所在城市的一位經銷商已經開始主動尋求方式來消除商標案帶來的影響,他宴請了批發商,也請到加多寶的銷售負責人參加。陳一航說,公司當時還沒有公佈正式的應對方案。


  加多寶公司接受《第一財經週刊》採訪時稱,在拿到仲裁結果之後,公司發了告知函和相關聲明,跟客戶做了充分的解釋工作,客戶表示了理解和支持。


  而另一個方面,加多寶也在抓緊一切機會向消費者推薦新品牌,最大程度地趕在競爭對手之前獲得消費者認可。加多寶就是原來的王老吉—這是公司努力傳達的信息,電視廣告上「怕上火喝王老吉」被改變為「怕上火喝正宗涼茶」、「正宗涼茶加多寶」。


  根據CTR(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給《第一財經週刊》的廣告監測數據,今年1月到4月,加多寶公司一共向電視、報刊、戶外等媒體投放了 11.74億元的廣告(金額以媒體刊例價計算),同比增長了52.6%。而儘管廣藥的廣告投放增長達到200%以上,但金額只有700萬元。CTR副總裁 田濤表示:「品牌歸屬之爭引發了廣告大戰。」其中4月加多寶的廣告投放增幅是127%,主要集中在電視、報紙和地鐵媒?體。


  據負責加多寶電視廣告投放的廣告代理公司透露,去年加多寶在8個衛視頻道投放廣告,今年範圍擴大到18個頻?道。


  加多寶試圖通過強調「正宗涼茶」來反擊對手—這可能是目前最直接的手段。這種正宗的解讀是它儘管在裁決中失去了商標使用權,但仍然保有王氏的獨家涼茶配方。上一次,憑藉著「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廣告詞,加多寶創造了一個經典的營銷案例。


  「以前就是因為把王老吉定位於飲料,所以才能那麼成功,現在又跳回到涼茶的圈子裡,有點不太明白。」陳一航?說。


  他比較贊同互聯網上一篇文章所表述的觀點:正宗涼茶的訴求意味著加多寶不是與可口可樂相對抗的飲料;在涼茶的發源地廣東,許多品牌都可以稱之為正宗涼茶,這樣的定位顯得沒有說服力。加多寶另一競爭對手和其正一直將自己定位於「中國涼茶」。


  但從現在來看,加多寶公司心意已決,「弘揚涼茶文化」是一直被負責品牌整體定位的王月貴掛在嘴邊的。他說,未來還會有整體的營銷方案出台,目前最緊要的任務就是推廣全新的加多寶品牌,提高它的知名度。


  為此,一些細節性的VI(視覺識別系統)工作也在不斷調整中。在5月9日之後,紅色罐身上的「加多寶出品」中「出品」二字先是被改小了尺寸,過了一週,顏色從黃色被調整成棕色,又過幾天,「出品」被直接去掉了。


  這讓陳一航損失了一些時間,一些海報要重新製作,好的廣告位置也會被競爭對手搶走。「現在市場推廣的壓力不小,一旦消費者的認知度跟不上,就會影響銷量,這時候經銷商也就有可能發生動搖。」


  現在,加多寶在全國設立5大營銷分公司,下一級是大區,然後是分佈在城市中的辦事處。這張網絡的優勢是在餐飲渠道擁有強大的滲透能力,大約60%的營 收額來自於此。這種強大還表現在,加多寶的所有經銷商都要遵守「款到發貨」的制度,在快速消費品領域,只有極少數公司能夠做到這一點。


  加多寶一位離職員工說:「假如廣藥把給經銷商的利潤提高,那麼加多寶非常有可能進一步提高返利標準。」據悉,加多寶給經銷商的返利時間都在次年的3月。


  李星說:「廣藥也來找我們,但我們不會與他們合作,以前做過綠盒裝的王老吉,利潤不高,要求壓很多貨,團隊執行能力也不行。」


  從制定目標來看,加多寶並不是一家激進型公司,這保證了與渠道之間良性的合作關係。基本上每年的銷售目標是在上一年度基礎上提高10%,然後再設定挑戰目標—再提高20%。


  此前有媒體報導,加多寶已經將今年的銷售目標下調到90億元,但據《第一財經週刊》求證,目標並沒有下調一說,而是對挑戰目標已沒有要求。


  但加多寶現在要做的就是挑戰自己,在極短時間內,做出正確判斷和決策,然後快速執行。


  同時,法律層面的自我保護手段也被使用,比如強調對紅色罐裝的包裝具有專利權。據《第一財經週刊》從國家知識產權網站上搜索到的信息來看,陳鴻道名下有40項包裝設計專利,其中紅色罐裝王老吉的瓶貼專利申請日是在1996年。


  吳亮說:「外觀設計專利的有效期一般為10年,但如果公司專利是最近才申請,知識產權網站上可能不能立即更新。」廣藥稱對最近推出的王老吉涼茶外觀已申請專利並被受理。


  兩家公司還在相互尋求賠償。廣藥先是提出將向加多寶追討此前兩年後者經營王老吉所獲得的利潤75億元,而加多寶後來又公開回應表示將考慮反訴,向對方追討品牌投入的補償費用—從幾年前的一次評估開始,王老吉一直被冠以一個千億價值品牌的頭銜。


  (應被訪者要求,文中陳一航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29

鴻海‧夏普 緊急時刻

2012-9-10  TWM




一場戀愛談了156天,卻在最後一刻變了調。

郭台銘旋風訪日96小時,一通電話、一頓晚餐、一個技術性缺席的重要會議,最後在一場沒有主角的記者會中,震撼台、日。

所有的人都在問,到底鴻海、夏普談判怎麼了?

透過專訪夏普社長奧田隆司,還原96小時談判觸礁的真相,揭開郭台銘刻意爽約背後的謀略。

撰文‧賴筱凡 譯者.孫蓉萍 研究員.楊政諭八月三十日,這天日本大阪?市的天氣炎熱,但在夏普十代線面板廠外,台灣與日本媒體記者已經來了一一○人,所有人都在期待。當天,來自台灣 的鴻海將與夏普發表聯合聲明,在場大半的日本記者幾乎都從東京趕來,甚至東京電視台新聞節目主播也親自前來連線採訪,縱使?工廠(夏普十代線面板廠)外搭 起了帳棚,讓記者們乘涼,但仍擋不住現場高度期待的熱烈氛圍。

搭著接駁車進入?工廠,會場擺滿了桌椅,空間不小,但攝影記者多到連站的地方都難找。於是,下午一點半、兩點半,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直到三點,鴻海一位 女性員工抓起麥克風,說了一段話,讓台灣記者們都跳腳,連日本口譯都大吃一驚,我們急著要翻譯,這時才知道,原來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不來了。

這對身為日本記者的我來說,是前所未有的經驗,根本就是不可思議,鴻海、夏普談判破裂的負面解讀聲音,傳了開來……。

緊急九十六小時

台日投資史上規模最大的投資案生變?

這是《東洋經濟週刊》記者前野裕香筆下的採訪日記。打從三月二十七日鴻海、夏普宣布合作起,台日媒體對於「鴻夏戀」的關心,就沒有少過。不僅這是台日投資 史上規模最大的投資案,對於要將源自本土、神聖的一流國際品牌股權出售給台灣人,由台灣人出手援助百年企業夏普,這對日本人是再大不過的新聞了。

就在郭台銘訪日第四天,台日媒體關注度被炒到最熱的時候,大家都在期待,懸宕一個多月的投資案,就要有答案了。然而,郭台銘選擇用缺席、取消記者會,留下滿場疑問。所有的人都在問,到底鴻海、夏普之間發生了什麼事?

答案,就在鴻海、夏普合作關係拉警報的緊急九十六小時裡。

把時間倒回八月二十七日,郭台銘的私人專機緩緩降落東京羽田機場,從鴻海宣布入股夏普以來的一五六天裡,這已數不清是第幾次,郭台銘又因夏普踏上日本。

技術性不見奧田

郭台銘有意?還是無心?

只是,這天與先前的保密行程大為不同,還沒完成入境審查,已經有一群日本媒體守候在外,就為了能採訪這個有「成吉思汗」之稱的科技霸主,入境手續才剛結 束,郭台銘已經被大批媒體包圍到動彈不得。勉強擠出笑容,耐著性子以禮相待,面對大批媒體不斷詢問入股夏普價格,郭台銘笑著對媒體說:「我要的不只是單純 投資。」接下的情況如何?︽東洋經濟週刊︾專訪夏普社長奧田隆司,幫我們還原了當時的狀況(詳見一二○頁)。

由於郭台銘行程滿檔,遠在大阪總部的夏普社長奧田隆司,當下只能先給郭台銘打了電話,「電話裡頭,我們說好,對外發言、媒體報導,要遵守紳士協定。」奧田 隆司接受專訪時透露,那通電話裡,對於投資金額、合作方式,什麼都沒談,只相約遵守基本禮儀,簡短對話後,結束了通話。

當時奧田隆司以為,一切都按照計畫走,「(郭台銘訪日)大約一周前,鴻海的負責人來日本時,就傳達了八月底雙方能發表聯合聲明的期待。」那是八月五日,蘇 拉颱風剛離開台灣,郭台銘大動作地找上媒體人陳文茜做專訪,釋出入股夏普價格重議的消息,震撼市場,也才有了這次八月底的會晤。

八月二十九日晚上八點,大阪的某家餐廳裡,奧田隆司默默現身,這晚,他要宴客,座上賓是剛從東京來到大阪的鴻海副總裁戴正吳,奧田隆司劈頭就問:「郭董事 長呢?」只見戴著招牌眼鏡的戴正吳,笑了笑,淡然地說:「他在東京很慘。」戴正吳向奧田社長轉述了台日媒體連日來對郭台銘的追逐,幾近瘋狂,「他被三輛摩 托車、兩部汽車追,郭台銘說:『他們簡直是狗仔。』」而媒體不斷提出的問題都在投資價格繞,「這些問題,他(指郭台銘)已經聽膩了。」郭台銘走不出下榻飯 店?

合作協議談判暫緩,記者會中途喊卡儘管如此,鴻海、夏普的正式磋商隔日就要上場,直到這一刻,奧田隆司連郭台銘的面,都還沒正式見過,除了幾次視訊會議,與兩天前的那通紳士約定的通話,說穿了,奧田隆司根本還隔著一層面紗在與郭台銘談事情。

當晚,奧田隆司簡單與戴正吳就隔日會談議題交換意見後,這場晚宴就結束了。那一晚,其實郭台銘已經來到?市,雙方距離近在咫尺,但奧田隆司仍沒能見到他。

八月三十日,明明日本迎接初秋的「納涼祭」已落幕,溽暑卻沒有要結束的意思,一早就是三十度以上的高溫,將人曬得浮躁不安。早上九點一到,會議室內,夏普 的人已經坐定,夏普前會長、也是與郭台銘簽署合作協議的町田勝彥列席,奧田隆司與負責鴻海聯絡窗口的夏普常務執行董事經理本部長大西徹夫,內心各自盤算著 待會兒要談的合作條件。

然而,電話突然響起,那是郭台銘打來的,「我沒辦法從(投宿的)?市麗嘉皇家飯店走出去。」郭台銘已經沒有時間了,他還得與?市市長會面,中午還要接待前副總統蕭萬長領軍的參訪團。

就這樣一句話,郭台銘技術性地婉拒出席這場被視為訪日四天最高潮的會議。奧田隆司沒有太多時間錯愕,他必須把握機會,抓著代替郭台銘出席的戴正吳,就先前討論過的內容,希望能談出雙方合作的結論。

後續發生的事情,如同外界看到的,一場主角缺席的記者會中途喊卡,結果很明顯:鴻海、夏普談判失敗。

那天早上,不到三小時的會談裡,戴正吳只傳達了一件事,「鴻海要先談合作,看如何把夏普轉虧為盈,讓夏普股價上揚,再談出資的事。」奧田隆司不諱言,雙方的會談始終沒有交集。

「光談調整鴻海入股條件,提出有關出資的股票收購金額,時間就不夠了。」因為郭台銘決定不出席記者會,戴正吳必須代打上陣,鴻海、夏普的談判戛然而止。只 是甫回到夏普總部的奧田隆司,就接到郭台銘已離日的消息,又是一陣錯愕;即使馬上提出要與戴正吳見面的要求,卻得到了「沒辦法」的答案。

夏普只要金援

鴻海卻想先合作、再出資

在這連續四天、九十六小時裡,從機場不斷強調雙方合作密切,到刻意缺席與奧田隆司的會議,劇情高潮迭起。看在業內人士眼裡,直言:「奧田從頭到尾都沒搞清 楚,老郭要的是什麼。」其實早在六月鴻海股東會,郭台銘興匆匆地展示夏普大尺寸面板,甚至毫不遮掩地公開喊話,希望可以增加夏普持股,並爭取董事席次。

但是,夏普始終立場都很堅定,不論是六月二十六日公開在夏普股東會拒絕郭台銘的要求,近兩個月更不斷地對外重申「鴻海入股比率九.九八%不會變」。「你看看老郭在機場是怎麼說的,他要的不只是單純投資,他講得很明白,可是日本人聽進去了嗎?」業內人士說。

過去,鴻海是一家靠著不斷購併坐大的公司,尤其鴻海對於投資入股的公司,多半都希望能有一定主導權,即使主要經理人不由鴻海派任,董事會裡也一定要有鴻海 法人代表。「奇美電血淋淋的例子不就還在眼前!為了主導權的問題,郭台銘還打壞與許文龍(奇美實業創辦人)的關係,空耗了兩年。這次再投資夏普,他當然會 記取教訓。」鴻海內部人士說,三家面板廠合併至今,磨合都尚未結束,更何況鴻海投資夏普是跨國大案,不只投資金額高,規模、文化差異更大。

「這對兩家國際大公司合作來說,本來就需要更多的時間,不是三、五個月就能談成。」巴克萊資本證券下游硬體產業首席分析師楊應超幫忙緩頰,在他看來,「三 月二十七日簽約,只是初步的投資約定,後面怎麼合作,再慢慢談嘛。」然而,這件事站在奧田隆司的立場,卻全然緩慢不得。夏普一年內到期的債務,在短短三個 月裡,從五九七九億日圓暴增至七一八八億日圓,想要及時償債,就必須借新還舊。但日本銀行團清一色都開出條件,如果夏普想再融資,必須建立在與鴻海合作的 前提上,縱使日本銀行團已經提供給夏普短期融資,但夏普資金周轉的壓力也更大。

難道鴻海、夏普不先合作的話,鴻海就不金援夏普了嗎?「兩者是必須同時並行的,這不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奧田隆司說。

只是,鴻海、夏普多方合作固然重要,但奧田隆司眼前更急的是金援。因為八月三日夏普公布了最新一季財報,二○一二會計年度虧損黑洞將擴大到二五○○億日圓,夏普營收不斷縮減,虧損卻持續擴大,奧田隆司要有更深的口袋,才能繼續撐下去。

郭台銘為何非拿下夏普不可?

有面板技術,就能抓住人們眼球檢視郭台銘進行購併時,都會使用三套手法拿下主導權,從一開始的以禮相待,到誘之以利,最後更以退為進,在與奇美電及夏普的 購併案上都能看到。「他一開始來談,一定會釋出最大善意,當然也會給你畫大餅,有些小廠在這時就會買帳,但奇美電、夏普這種大公司,問題龐雜,談判不順 利,最後再善用財務壓力、以退為進,來逼獵物就範。」曾與鴻海談過購併的一位總經理透露,郭台銘在談判桌上,有其一套哲學。

郭台銘明明與奧田約好三十日上午要舉行會談,卻臨時以「出不了飯店」為由,對奧田等人爽約,明眼人都看得出他的謀略。試想,被喻為「成吉思汗」的郭台銘, 怎麼可能會出不了飯店大門?事實是,郭台銘一早便搭車離開飯店。郭台銘想要「娶美嬌娘」,卻刻意爽約不到,讓奧田隆司急著說,他可以到台灣談,顯見郭台銘 以退為進策略奏效。

回歸到原點,究竟鴻海為何非拿下夏普不可?「這與他當初為什麼買奇美電的道理一樣,就是面板。可是,夏普與奇美電很大不同的一點是,奇美電後來在 iPhone、iPad的關鍵技術,遲遲達不到蘋果的要求,最後失掉訂單;但夏普手上的技術,卻比奇美電領先很多。」面板業內人士說。

其實,郭台銘也曾多次對外表示,夏普的技術、產品很好,就是不懂行銷、不會賣東西;加上夏普生產成本相對高,面對韓廠搶單,競爭力自然不如人。一名面板廠 主管就曾說過,「夏普的面板廠,如果沒有鴻海進去,生產成本怎麼可能贏台灣。」掌握面板就抓住未來科技戰爭的利器,已是無庸置疑的趨勢,不管是五九九美元 的New iPad,抑或是一九九美元的Google平板,都有近四○%成本用在採購面板上,「想要在下一輪科技新品卡位的品牌廠,無不積極耕耘與面板廠的合作關 係。」一位面板廠副總說。

占盡優勢 擺弄謀略

一切都會在郭台銘掌握之中?

然而,原本一場台日都給予高度祝福的「鴻夏戀」,才剛要牽手,就開始鬧彆扭,郭台銘突然缺席記者會,更已在日本媒體留下負面印象。然而楊應超認為,「鴻夏戀」之於郭台銘,一點也不急,就算「鴻夏戀」告吹,對鴻海影響也很有限。

購併案成功要素有四:縝密計畫、專家參與、絕對保密、強大執行力,檢視這一五六天以來,郭台銘不僅頻頻對外放話,動輒找單一媒體放消息,先是說第二季不須認列投資虧損,後又發布重大訊息解釋,認列之虧損將回沖,儼然整份合約已經不存在。

倘若鴻海、夏普合作案要能談下去,郭台銘勢必要重新省思這一五六天的操盤與布局,否則就會如同日本媒體眼中看到的,前野裕香這麼寫著,「在新幹線月台看到 他時,就好像散發著光芒,結果卻讓上百名記者等了好幾個小時後,取消記者會,這真的相當令人難以置信。」在鴻夏戀過程中,郭台銘放話、擺姿態、最後怪罪媒 體,郭台銘占盡一切優勢,謀略很深,最終會如何?大家都等著看。

完美互補,也是極端差異在郭台銘的眼中,鴻海與夏普或許具備完美的互補性;但國內不少業界人士指出,完美互補的反面,也就意味著雙方存在本質上、文化上的極端差異,而這才是鴻夏案能否成局的關鍵。

對比近日郭台銘與夏普社長奧田隆司的對外發言,不難體會鴻、夏之間的巨大鴻溝。「介入經營,夏普股價上看2000日圓!」這是郭台銘的喊話,霸氣十足;而奧田在回應各方媒體質問時,則一律謹守「不出惡言」、「迂迴保留」的基本原則。

郭台銘是「黑手」出身,慣於追求極致效率,其發言或許只是符合效率原則,不惜以衝撞的姿態達成目標;然而,日本人的民族性通常拘謹而尚禮,即使是在遭遇三一一世紀震災後,民眾不願、也不會輕易失態。

當拘謹的日本商人遇到敢衝敢撞的台灣黑手富豪,是會接受、猶疑,或者從骨子裡覺得反感呢?

(楊紹華)

談判觸礁! 小時還原現場

雄心 8月27日

飛抵東京羽田機場,面對守候的日媒,郭台銘說:「我要的不只是單純投資!」

得意 8月28日

郭台銘意外現身NEC總部,得意地說:「鴻海將斥資購買NEC的面板專利。」

變局8月29日

鴻夏會談前夕,奧田隆司與戴正吳晚宴期間,談話內容仍不離出資價格,未能深入談及經營層面,為隔日郭台銘的技術性缺席,埋下伏筆。

作態 8月30日

早上:原訂九點郭台銘將與奧田隆司進行合作磋商,郭台銘卻以「無法出飯店」為由拒見。

下午:逾百名記者在?工廠等候,卻不見郭台銘出現,中外媒體嘩然,郭台銘匆匆返台。

反擊 8月31日

郭台銘主動找上晚報對外放話,更連續三日抨擊夏普只要錢。

整理:賴筱凡

156天 郭台銘對夏普使三手段,就為取得主導權!

手段1 雪中送炭

3月27日,鴻海宣布以每股550日圓,取得夏普9.98%股權,並買下夏普虧損主因的十代線?工廠,助其解困。

手段2 誘之以利

6月18日,鴻海股東會展示夏普面板電視牆,宣稱若由鴻海組裝,夏普提供面板,將可用超低價搶市,並希望能增加持股,以爭取董事席次。

手段3 以退為進

6月26日,夏普股東會明確婉拒鴻海增持股權,不讓鴻海進入董事會,兩個月談判原地踏步。於是,郭台銘讓奧田碰軟釘子,夏普股價大跌,奧田大為緊張。

郭台銘的盤算:

就是非拿下夏普不可!

目標1:取得關鍵面板技術,目標2:夏普產品組裝訂單。

目標3:聯合日廠,制衡三星。

不論三套劇本怎麼演,鴻海都有利!

鴻夏戀3套劇本推演

劇本1.鴻海投資夏普的價格進一步調低,但鴻海仍維持9.98%的夏普股權;雙方並取得更進一層合作,包括收購更多夏普工廠。

對鴻海影響

1. 取得夏普先進面板技術,鞏固蘋果iPhone、iPad訂單。

2. 收購夏普工廠,取得手機、電視等代工訂單。

對夏普影響

1. 組裝生產委外鴻海,大幅提高夏普生產效率及競爭力。

2. 以速度著稱的鴻海執行力,將進一步帶動夏普內部的變革。

劇本2.鴻海不投資夏普,但與其保持合作夥伴關係,包括產品外包(像電視、白色家電、電腦、手機等),甚至是技術移轉。

對鴻海影響

1. 將夏普先進面板技術移轉至鴻海旗下面板廠。

2. 為夏普代工組裝手機、電視等產品。

對夏普影響

1. 技術移轉將縮小其他競爭者與夏普的技術差距。

2. 代工訂單委外,有助於夏普生產成本降低。

劇本3.鴻夏戀談判破裂,雙方從此結束合作,可能性極小且不合理,但仍有可能發生。

對鴻海影響

1. 沒有實質衝擊,鴻海須另行扶植面板廠。

2. 嚴重打擊鴻海國際形象。

對夏普影響

1. 面臨銀行團抽銀根壓力,資金周轉有疑慮。

2. 夏普虧損情況,可能難以改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373

史上最大天然氣供需矛盾將至 中石油多次召開緊急會議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1778

據《證券日報》記者報導,安迅思諮詢從多個國產天然氣液化項目獲悉,近期管道氣資源供應開始緊張,中石油及相關單位在西南和陝西等地召開有關天然氣供應的緊急會議。

在大氣治理以及「煤改氣」的背景下,作為我國天然氣最大的供應商,中石油麵對史上最嚴重的天然氣供需矛盾,可謂「壓力山大」。一月內多次召開會議商討如何應對。

有分析師認為,隨著天然氣需求的增加,增加供給才是解決問題的王道。由於進口氣價格倒掛,導致中石油進口氣積極性不高。加快天然氣價格改革,理順天然氣價格是解決矛盾的關鍵因素。

中石油「壓力山大」

多次召開緊急會議

在大氣治理「國十條」的推動下,沿海及北方地區燃煤鍋爐、燃煤電廠的天然氣改造任務加快,然而在資源供應有限的情況下,今冬明春中國天然氣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升級,無論是供應還是管道輸氣能力都將面臨很大的挑戰。

10月14日,發改委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各省市部門發佈通知預測稱,今冬明春天然氣供需矛盾較往年將更為突出,如遭遇持續低溫等極端天氣,保供形勢將更加嚴峻。為此,要求三大石油巨頭保持現有氣田高負荷生產,確保新增產能按期投產,並多渠道增加進口。

此前,中石油相關部門分別於9月27日和10月11日召開有關冬季供氣情況的會議,根據會上的內容顯示,今年用氣高峰期間,中國天然氣資源供應不容樂觀,且管道的輸氣能力有限,缺口或在80億立方米左右。

有中石油人士表示:「今冬明春國內天然氣缺口非常大,供需矛盾為歷年來最為嚴重的一次。因此,在此期間,天然氣液化原料氣供應勢必會減少,在供應緊張情況下,LNG價格也會不斷走高,甚至高於去年同期,對於加氣站來說成本勢必增加。」

有四川液化天然氣(LNG)工廠人士透露,四川地區已經召開了相關會議,據悉,今年冬天中衛--貴陽聯絡線給西南地區供應的天然氣資源或將減少1000萬方/天,屆時會出現供應緊缺情況。目前液廠需要積攢一定的液位以保證給客戶供氣。

與此同時,安迅思諮詢從北方液廠人士獲悉,昨日上午,中石油長慶油田緊急通知其主要的天然氣用戶,將於今天上午召開會議,商談冬季供氣一事。

此外,10月28日,中石油集團總經理、黨組成員廖永遠也專門主持召開了天然氣保供專題匯報會。

據中石油預計,2013年,中國石油供氣範圍內有效需求將繼續保持「十一五」期間和「十二五」前兩年20%左右的年均增速。在供需矛盾突出的嚴峻形勢下,中國石油全力保供,預計全年供應1115億立方米天然氣,同比增幅14.6%。

此外,中石油預計今冬明春供應天然氣57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3.1%。

安迅思分析師王瑞琦表示,從整體來看,不少地區的液廠原料氣供應已經出現小幅下降,其中包括設計產能均為100萬方/天的華油安塞、華氣霸州及華油廣安等項目。

她還稱,鑑於冬季用氣高峰期已經臨近,不少已投加氣站人士對於冬季資源供應及價格都存在一定的擔憂。

儘管天然氣供應在不斷增加,但是供不應求,是導致天然氣供需矛盾不斷加大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中石油昨日發佈的三季報,2013年前三季度公司天然氣與管道板塊實現經營利潤234.38億元,比上年同期8.85億元增長225.53 億元,主要由於集團以部分管道淨資產及其業務出資確認收入248.22億元,銷售進口氣淨虧損316.90億元以及天然氣價格調整方案出台等因素影響。

不難發現,受益於天然氣價格調整,中石油天然氣業務前三季度的業績大增25倍。但是,由於進口氣價格倒掛,中石油進口氣業務仍舊虧損嚴重。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石油進口天然氣的積極性。

有分析師認為,隨著天然氣需求的增加,增加供給才是解決問題的王道。因此,加快天然氣價格改革,理順天然氣價格是解決矛盾的關鍵因素。

有中石油人士表示,今冬明春國內天然氣缺口非常大,供需矛盾為歷年來最為嚴重的一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3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