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承受屈辱 建立經營門檻

2011-3-7  TCW




Q:定價九十元的連鎖小火鍋店, 走低價路線,利潤有限,還常遇到貪小便宜的客人;曾有兩位顧客點了餐,共一百八十元,又加點五百元配菜,吃到一半反映有蒼蠅在店裡飛,雖已表示部分餐點可 免費,但顧客卻堅持不付錢轉身就走。遇到顧客抱怨,試圖化解,對方卻不接受,該如何是好?(老上海火鍋蔡店長提問)

A:餐飲業稱吃霸王餐為「跑單」,但以台灣目前的消費者水平,跑單情況可說少之又少,王品集團一個月在兩岸做一百零一萬客生意,跑單件數是零,並非每個客人都滿意我們的服務,而是遇到這樣的客人,機率真的很低。

你的情況有兩種可能,剛好遇到「奧客」;但比較大的機率是,客人用餐過程很不愉快、不斷被得罪,或問題出在環境不夠清潔。這時,店長該做的是深切自我檢討。

顧客會抱怨,是表達他的不滿情緒,只是常常都會發作過頭,但,我還是認為,就算錯在客人,客人終究是客人,要當作自己接受磨練的機會。

有「日本第一女將」之稱的加賀屋老闆娘小田真弓,頂著大學畢業學歷進入旅館業,就從站在飯店大廳被各種客人罵了八小時開始。

國內美麗信花園酒店總經理朱榮佩,還遇過被日本客人當眾呼巴掌;我也曾經親眼看過身懷六甲的店長,跪著被客人責罵兩小時。

你也許會問,開店營生,有必要忍受顧客如此不堪的屈辱嗎?我的答案是,這就是做服務業的必要修養,除非遇到性騷擾或恐嚇勒索。

因為,吞忍下來,不只修煉,更攸關領導力。

你能承受別人無法忍受的屈辱,店內同仁也會從這一刻起,就開始知道什麼是服務,風行草偃變成企業文化,建立好口碑後換來經營門檻;你柔軟的身段與平日帶給大家的權威感,所形成的反差,日後也會成為同仁尊重你的原因。

不過,承受屈辱以建立經營門檻,前提是先要有對的營運策略。以每客九十元小火鍋的價位,等於兩杯成本不到二十元的平價咖啡,光食材成本就超過五十元,產品和售價不成比例,縱使不會賠錢,但,再怎麼努力,就算生意再好,可能還是很難獲利。

最後,為了要賺錢,只好開始偷料、減料,老闆自認沒賺到錢,當然很難給顧客好臉色看,顧客也就當然不爽,陷入策略錯誤的惡性循環。因此與其失血不如止血,朝合理的營運模式調整,改做兩百元價位的小火鍋。

店長學堂歡迎讀者提問:[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23

地方政府債務吃緊 建商現金流飽受考驗 資金斷鏈 中國房市承受三大衝擊

2011-10-10  TWM




溫州的高利貸風暴,凸顯中國資金 斷鏈的影響層面廣泛,其實在房市,官方調控的力道已迫使整體景氣下滑,甚至跌破雷曼兄弟倒閉時的低點。這對地方政府、建商與房屋買方而言,都是不利的修正 訊號。

撰文‧周岐原

令人震驚的溫州老闆「跑路」潮,僅是中國資金「斷鏈」的副作用之一;相較之下,二年多來瘋 狂上漲的中國房市降溫,造成的震撼更大。其實,房市的調整風已經緩緩吹起,在官方連番推出緊縮政策後,中國房市回檔跡象越來越顯著;這波修正不僅讓房市進 入冷卻期,對水泥、地產開發與金融等行業的衝擊,更是後續觀察的重點。

中國房市的官方數據五花八門,光是依照區位劃分,就可分成一、二、三 等多線城市,再加上銷售面積增速、開發資金變化等指標,很難用單一訊號斷言整體走向。不過,在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中,全國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簡稱 房開指數)卻是一項相當有參考價值的指標;該指標由房地產開發投資金額、土地開發面積、房屋空置面積、商品房平均售價等六項分類指數合計而成,是最全面的 統計數據。

今年九月的房開指數,便透露一個令人高度警戒的訊號:中國房市正在快速緊縮,而且進入三年來最冷清的市況!九月分房開指數是一○ 一.一二,儘管仍位在區分多空的一百以上,但由逐月走勢來看,自從去年三月景氣見頂後,中國房地產業景氣便逐月下滑。更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只比持平稍高的 數字,其實已低過○八年九月金融海嘯發生時的水準;這意味著,無論哪一座城市,當前房價很可能不是波段低點,而是另一波修正的起點。

房 市確定緩慢降溫

回顧二○○八年初,房開指數先是連跌九個月,到雷曼兄弟倒閉時的一○一.一五;隨後因金融海嘯,又繼續下滑六個月,直到隔年 中才反彈。前車之鑑如此,近期亮出的調整訊號更不只一個,中國七十座中、大型城市裡,今年八月已有四十六座房價停止上漲,「高檔量縮價跌」的訊號出現,後 勢如何不言而喻。由指數轉折和國內外經濟局勢來看,即使這次經濟不會像三年前快速收縮,但中國房市還有一段修正尚未完成,應該毋庸置疑。

中 國房市緩慢「變盤」,可能造成哪些影響?

首當其衝的是地方政府。北京當局重拳調控房市,讓建商投標土地意願大減,高度仰賴賣地收入的地方政 府,自然苦不堪言。因為從水利、交通建設到保障住房,既定政策還是要照常開辦,施政起來格外吃力;累計達十.七兆元人民幣的地方債務,也成了一顆巨大的不 定時炸彈。

為了開源,不少地方政府陽奉陰違,當中央要求執行「限購」(限制購買房屋數量)政策,地方政府就推出「限價」(房價設定上限)措 施。字面上看,房市交易確實被「限制」,但比起交易停擺的限購令,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的限價模式,仍然對房屋買賣放行,只是成交價不再創新高而已。

建 商經營壓力倍增

值得一提的是,自從賣地收入銳減,部分地方政府為了籌措財源,打起「拋股還債」的算盤。據估計,由地方政府持有的A股市值超 過四千億元人民幣,若財務壓力進一步升溫,其中至少有一半的股權將被迫出售。這也將形成陸股另一股賣壓。

第二個受影響的是建商。房市降溫, 房屋供應量與存貨卻節節上升,對建商的經營造成直接壓力。今年六月中,標準普爾(S&P)便將中國房地產業的評等降為負面,理由是整體行業負債攀升、現金 流量逐漸收縮,形成對建商不利的警訊。

標普並指出,若中國平均房價下跌三成,預期將有許多建商出現短期償債困難。正因為前景看壞,許多在港 上市的內地房產股,今年第三季股價紛紛大跌,雅居樂、華潤置地、遠洋地產等特定公司的股價淨值比(P/B Ratio),更回到金融海嘯期間低點。

買 方不甘心買貴衍生社會事件此外,中國房市的消費者,也是受房價反轉傷害的「重災區」。這次中國各地房價連綿不斷的漲勢,對買方無疑是很大的煎熬,越是等待 越買不起;好不容易痛下決心,卻發現後來的房價竟然比自己的買價低,自然造成買家嚴重不平衡的心理,進而衍生社會事件。

例如在北京近郊的通 州,就有數個建案的買方發現,建商在交屋後大幅降價,雙方因此發生衝突。這對強調「堅持不懈搞好房產調控」的國家主席胡錦濤,形成一大諷刺。

中 國房市的多頭格局,為地方政府與建商帶來享之不盡的好處;進入空頭修正期後,政府、建商與消費者反而成了無法擺脫的「受害三角形」,看起來,無論什麼時 候,中國房市的買方似乎都是最弱勢的一群人!

中國房市修正未完!

根據金融海嘯時的經驗,中國全國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跌破前波 低點後,有可能因為政策調控、經濟風險增加,導致房價持續修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18

Android商店:不能承受之亂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7/zONDE1XzM5NDAzOQ.html

你經常在哪裡下Android軟件?答案可能五花八門。

第九城市副總裁沈國定不久前剛剛拿到一部HTC水貨手機,裡面居然被刷進超過10個軟件商店,谷歌官方的Android Market、安智市場、安卓市場、機鋒市場等等,一大堆市場讓消費者眼花繚亂。

各大Android手機廠商都在推自己的應用商店,三大運營商也推出了自己的應用市場,擺在開發者和消費者們面前的Android市場已經超過了50家。

開發者們在抱怨,伺候這麼多渠道太麻煩,而消費者們則被這些混亂的市場搞的眼花繚亂。這種格局,極大地阻礙了整個Android生態鏈的發展。從投資界傳來的消息則顯示,近期Android第三方應用商店的估值開始大幅下降。

太多、太亂

1月5日消息,索尼愛立信正式將其智能手機中的應用商店Playnow交給網絡遊戲第九城市運營,這表明,此前運營不佳的Playnow商店,需要尋找新的出路。

沈國定告訴記者,當時索愛找了好幾家互聯網公司來競標Playnow軟件商店的運營,最終第九城市勝出。眼下,他正忙著拿出方案來重振這一商店的輝煌,包括從索尼母公司拿來一些優質的遊戲、影視、音樂資源,或者從外面引入大批好的手機遊戲……

沈國定表示,Playnow商店的整個界面將完全重新設計,並將著力搞好與開發者之間的關係。

和索愛一樣,幾乎所有的Android手機廠商都希望效仿蘋果,搭建起一套完整的生態系統。

三星推出了自己的應用商店「Samsung Apps」,摩托羅拉運營著自己的應用商店「智件園」,華為推出了自己的「智匯云」商店。

為推廣自己的應用商店,在中國手機廠商出廠時大都把谷歌自帶的Android Market商店拿掉,給自己的商店讓路。但Android市場一盤散沙,這些手機廠商自己的商店並無太大起色。

「現 在Android的發行渠道太亂了。」一位Android開發者向記者形容道,每家Android手機廠商都有自己的應用商店,三大移動運營商也都推出了 自己的商店,現在市面上又有91、機鋒、安智等大批第三方商店,Android開發者們普遍抱怨,「需要伺候的渠道太多了」。

上海一家手機應用開發商告訴記者,每當他們開發一款新的軟件,就需要在這些不同渠道上推廣,很消耗精力。

這家廠商在三星、聯想、華為等手機廠商自己的應用商店中都上傳了App,但是發現下載量很小,「所以我們不太可能在裡面投入太多的精力去推廣。」

而在大多數用戶看來,應用商店和超市的情況非常像,能否獲得用戶滿意的最關鍵因素是看裡面的貨品全不全。目前各大手機廠商的軟件商店在軟件數量上依舊偏少。

目前三星的軟件商店被認為是增長比較快的,但其應用數量也僅1.3萬個左右,和蘋果的App Store及谷歌官方的Android Market相去甚遠。

艾媒諮詢CEO張毅表示,這些手機廠商的應用商店最大問題在於它們都想去照搬蘋果的模式,結果效果不佳,因為蘋果的App Store是真實存在的一個生態系統,而Android廠商非常分散,沒有哪個廠商有足夠的號召力形成一個蘋果那樣的生態系統。

估值驟降

在手機廠商自己的軟件商店發力之前,中國的民間第三方Android應用商店就已經遍地開花,這些多由論壇發展而來的軟件商店一度活得不錯。

這些第三方應用商店主要依靠廣告排名來賺錢,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市場存在大量希望快速擴大用戶規模的應用,他們非常依賴這些發行渠道的推廣,因此花錢買位置,花錢買推薦早已成為市場的規則。

幾乎每個應用市場都有自己的排行榜,有自己的推薦應用,近期越來越多的市場開始打造「裝機必備」軟件板塊,這些都是其掘金的來源。

一位開發者向記者提供了安智網、安卓網、UC、威鋒網的廣告刊例揭示出裡面的遊戲規則。

以91下屬的安卓市場為例,其首頁的優質推薦位置在去年年中就已經漲到了每天12000元。該市場共有十個分類,每個大類每天推薦一個應用,其收費也達到了5000元每天。

一般一個應用商店背後會有一個軟件測評論壇,比較典型的有安智、機鋒、威鋒等,這些論壇在發佈軟件測評的同時也會提供該軟件的Android APK文件下載,這些論壇的收費同樣不低。

以安智網為例,2011年年初「貼內站長推薦」的收費在6000元左右,首頁中部的Banner廣告每週報價在6000到8000元左右。

安智網副總龔萍表示,這些推薦位置基本上每個季度都會漲價,「這是整個行業的規則」。她表示,安智網僅僅依靠這些推薦收費就可以保持盈利。像安智一樣,用戶數排名比較靠前的幾家應用商店都依靠廣告收費不錯。

由於這些軟件商店掌握著Android軟件的發行渠道,盈利模式也比較清晰,因此曾經受到資本的大力追捧,當時盛大接連投資了安智和N多市場、威鋒網等幾個發行渠道,被視為資本進入這一領域的一個標誌。

此後,市面上一夜之間冒出了幾十家類似市場,投資商對此類市場的態度迅速轉冷。

艾媒諮詢CEO張毅向記者表示,近期第三方應用商店的估值開始出現明顯下降。去年年初,風投評估一個應用商店的估值一般是按照一個日活躍用戶100美元的價格,而一年之後,這一價格已經跌到了100塊人民幣左右。

他認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於騰訊等巨頭進入這一領域後,對其它軟件商店造成了嚴重威脅。騰訊於去年9月推出了「騰訊應用中心」,依託騰訊龐大的用戶資源,這被認為是對其它第三方軟件商店的巨大威脅。

對於大部分投資者來說,之所以投資第三方軟件商店是希望其能夠成長為一個大平台,在騰訊等巨頭進來之後,這種可能性大大降低。

聯想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副總裁靳文戟指出,在騰訊進入這一領域之前,國內的這些應用商店已經發展了好幾年,但是並沒有看到有哪一家真正有希望做成一個大平台,因此最近第三方軟件商店的估值都在下降。

「同質化競爭太厲害。」 靳文戟分析,由於Android發行渠道太多,並沒有形成軟件開發商一邊倒地求著軟件商店的局面,「反而有些軟件商店,求著一些好的軟件到他們那裡去優先上線。」

換句話說,這些應用市場的狀況大都停留在「小富即安」的階段,但是分散的市場局面讓每一家都無法形成一個強勢的渠道,從而無法獲得渠道的高額溢價。

對此安智網的龔萍表示,排名比較靠前的第三方軟件商店並不擔心騰訊的進入,她表示騰訊在去年上半年就進入了,但是這麼久過去了,騰訊對大家的實質衝擊有限,相比之下,那些還沒拿到融資的中小軟件商店,今後的日子會更加難過。

「沒有開發者願意伺候這麼多商店。」張毅指出,因此開發者今後必然會把主要精力放在少數商店內。一些小的應用商店,將會面臨比較大的困境。

深層次的生態系統

在軟件商店發展的過程中,手機廠商的態度至關重要。

在這一市場發展早期,水貨手機的刷機市場成為最重要的競爭領域。這些第三方軟件市場為了搶佔市場,都會花錢買下刷機位置,因此消費者買到水貨手機時裡面都會裝好安智、安卓等軟件商店。

在此之後,隨著國內正規渠道銷售的Android手機出貨量暴增,如何和正規手機廠商合作,成為決定各大軟件商店生死的重要分界點。

龔萍表示,安智網現在正在和60多家手機廠商合作,將安智市場預裝到新出廠的行貨手機中去。她稱,安智市場的用戶已經有90%以上來自行貨手機。

不過,手機廠商對第三方應用市場的態度相當曖昧,為了推廣自己的應用商店,手機廠商在一些高端機型中不允許預裝任何其它應用市場,而在一些低端手機上,為了吸引用戶,手機廠商在出廠時預裝了一些第三方應用商店。

Android商店:不能承受之亂

例 如在華為的千元智能機C8650中,就既預裝了華為自己的「智匯云」商店,又預裝了安智市場,這反映出手機廠商的矛盾態度:一方面希望推廣自己的商店,一 方面又需要裝一個應用程序更加豐富的第三方軟件商店來拉動硬件的銷售。這種狀況造成Android軟件商店的情況更加分散。

一些接受本報採訪的人士表示,這一行業要想向更深層次發展,需要提供更加深層次的服務。

隨著移動互聯網往縱深發展,Android的遊戲規則已經越來越清晰:依靠軟件內置收費或者廣告盈利,成為大家普遍的共識。

因此應用商店需要在一些基礎服務上加強,許多應用商店開始提出為開發者們提供很多相關服務,比如數據統計、行業分析、分銷渠道和廣告平台等等。

「一個商店如何能在消費者的手機裡最終留下來,這個就和商店本身品質、穩定性以及付費是否方便,都有很大的關係。」第九城市副總裁沈國定指出。

他舉例談到,Android的手機遊戲大都依靠免費下載道具收費賺錢,因此一個應用商店能否提供良好的收費通道,就非常重要。

是否能搭建深層次的生態系統,將決定一個應用商店是否能最終發展成為一個平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70

地推捲土重來成創業公司新寵:難承受流量之貴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10/27/234308.html

地推捲土重來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場景: 20歲左右的打工仔張三(化名)從東莞某電子廠下班走出車間,辛苦了一天之後,想要找點娛樂。

他從兜裡掏出華為的安卓手機,來到工廠門口那家面積不大的電信營業廳。營業廳裡已經擠滿了十幾個像他一樣的人,許多工人在挑選新款手機,或者就手機上的一些小毛病和營業廳扯皮,營業員滿臉不耐煩地打發著他們。

這時候,營業廳門口一個負責推銷手機軟件的人和張三聊了起來,張三得知,他可以免費通過營業廳門口那台雙屏互動機器下載到他想要的所有娛樂:最新的 香港電影、鳳凰傳奇的歌還有一些新潮的遊戲,或者其他一些好玩的手機軟件……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往手機裡裝滿內容,直到內存卡已經容納不下。

當然,張三所玩的一切都被一套幕後體系掌控著,只要張三在手機上玩遊戲、買東西消費,背後就可能有人參與分成。

「只有10%左右的人會在店裡自己選來選去,大部分人都會不加思索地按照我們默認推薦的軟件一鍵安裝進去。」專門從事手機應用推廣的指點傳媒執行董 事林超告訴記者,幾個月前,指點開始在珠三角的一些工廠門口實驗這項業務,結果發現效果出奇地好,毫不誇張地說,他們直接控制著相當一部分打工族的手機, 他們既可以推薦A遊戲,也可以推薦B遊戲,這取決於哪家遊戲廠商給的錢更多。

互聯網推廣的方式已經貴到讓人難以承受,地面推廣開始重新成為許多創業公司的新寵。尤其是在中國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快速向三、四線城市及農村推進的過程中,地推這種最土最原始的方式更有效。

「三低」人群最適合地推

給林超創業帶來啟發的一件事情是,不久之前,他退休在家的老爸有了自己第一部智能手機,那是一部中國電信定製的499元的華為智能機,但很長一段時間根本不會用。

林超手把手教會老爸如何在手機上用京東商城買東西。沒想到,老爸竟然在上面買上了癮,一發不可收拾,他用手機在京東先後購買了聯想的樂pad、愛國 者的電腦音響、飛利浦的電動剃鬚刀,甚至包括液晶電視這樣數千元的大傢伙。林超老爸嘗到網上購物的甜頭後,還教會了身邊大批老年朋友如何在京東上買東西。

林超開玩笑地說,教老爸用手機購物少說幫京東一年帶來10萬的銷售額,如果當時他推薦的是蘇寧易購,說不定這10萬塊銷售額就歸蘇寧了。

「如果有個商業模式,我幫它發展一個用戶,它按照銷售額和我分成,這將是多大的一個量?」林超說,這便是他創辦指點傳媒的靈感。

指點傳媒最初在湖北等省份的運營商營業廳試點,在當地僱傭了一些地推人員,在營業廳門口幫助用戶安裝手機軟件,並和應用開發商分成。

林超告訴記者,指點傳媒目前已經跟三個省份的其中五家運營商達成了戰略合作。以湖北電信為例,湖北電信年出貨3G智能定製集170萬部以上,客戶服務300萬次以上,這是一個龐大的用戶群體。

不過,指點遇到了所有嘗試地推的公司遇到的同樣的問題:可複製性差。因為各省運營商都是獨立管理,在這個省打開了局面,在另外一個省則可能根本無法切入。

後來,指點想到了在珠三角那些工人云集的工廠門口突破——工人們常常被稱作「三低」人群(年齡小、收入低、工作年限短),但實際上,這些用戶在手機上的花費,可一點都不比城市白領低。

「我們到珠三角許多工廠去調研時發現,許多工人手上都拿著iPhone。」林超告訴記者,這超出了他們的想像。由於大部分工人在出租屋、集體宿舍內 既沒有電腦,也沒有WIFI,手機是他們唯一的娛樂方式,因此這一群體每月在手機娛樂上的消費相當可觀,這些打工仔的智能手機缺少一個下載、安裝軟件的地 方。

「工人們對智能手機的熟悉程度,也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林超指出,珠三角許多電子工廠的工人,對這些手機瞭如指掌,他們能很自如地把手機拆了又裝,玩起上面的軟件來,更是不在話下。

指點傳媒開始在珠三角的一些工廠門口的運營商代理營業廳發展手機軟件地推業務。

這種合作模式受到了一些運營商代理營業廳以及手機商店的歡迎,因為這些營業廳往往要應付用戶要求幫忙裝軟件的需求,他們往往把這當作一種負擔,巴不得有人能把這件事情接下來,因此以很低的年租金讓指點進駐。

指點傳媒的盈利模式是,通過向手機用戶推廣應用,和手機遊戲、電子商務公司盈利分成。林超告訴記者,現在遊戲產生營收的速度非常快,地推進去的遊戲比預裝在手機中的遊戲激活率更高,而手機購物相對來錢慢一些,但市場潛力更大。

在推廣過程中,林超們發現,中國的「三低」手機用戶是最理想的推廣對象,他們沒有城市白領那麼挑剔,基本上推薦什麼就用什麼,懶得花時間去挑選。

和指點類似商業模式的還有尼彩手機,尼彩過去一年在全國開設了4000多家手機工廠店,大部分位於城鄉結合部、工廠門口以及鄉鎮地區,尼彩正在嘗試 將這4000家店進行轉型,由賣手機為主轉向賣服務為主,即幫「三低」用戶裝手機應用,直接形成一張龐大的實體手機應用地推發行網絡。

另類地推

對於數以萬計的手機APP公司來說,如何吸引用戶使用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對於蘋果iOS應用來說,刷榜曾經是最有效的方式,但如今App Store刷榜橫行,蘋果已經開始嚴加管控。

通過出廠預裝和水貨刷機將APP植入手機也是一個重要渠道,單個預裝客戶的價格通常高達1-2元。但預裝市場效果越做越差,市場很混亂,根本沒有人 知道預裝的軟件最後能否到達消費者手上,因為中間可能已經被刷了好幾道機了。而且預裝在手機上的應用,許多用戶可能根本不用,有的則被繁瑣的註冊、登陸拒 之門外,不會深度去使用。

在日本,電信運營商強大的營業廳網絡承擔起了地推的功能,營業人員將各種應用面對面推薦給消費者。而在中國,電信運營商的網點服務意識還很弱,現階段運營商的網點依舊以賣手機和充話費為主,對推廣手機應用重視不足。

正因為如此,才給指點這種傳統的地推方式留下了生存空間。

事實上,國內許多大型互聯網企業早期發家史中,地推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攜程用戶數量的擴大很大程度上來自攜程在機場、火車站有效的地推,攜程的業務人員會在人們候機時耐心地解釋攜程會員的好處,如何使用攜程訂酒店,這在本世紀初互聯網還不夠發達的時候,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而盛大早期崛起的過程中也同樣有地推的身影。陳天橋以網吧為中心在全國建設起了強大的遊戲推廣渠道,在現實的利益誘惑下,有超過10萬家網吧參與到盛大旗下遊戲的推廣,這是《熱血傳奇》紅遍全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不過,地推是成本非常高昂的一種推廣方式,「如果你有渠道能夠在網上獲取低價的流量,你肯定不會去線下走地推。」天使投資人丁辰靈表示,通常來說,地推的成本要比網上獲取用戶高。

丁辰靈表示,通常只有單個用戶價值大的細分領域,地推才是有效率的。例如攜程單個用戶的平均消費金額超過4000塊錢,通過地推拉到一個用戶,就能產生這麼大的流水,因此成本高一些也可以覆蓋掉。

相比起互聯網推廣,地推是很「重」的一種商業模式,需要養一批龐大的推廣團隊,導致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在市場增長放緩的時候,會直接影響公司盈利。例如攜程就被一些投資者詬病養著龐大的呼叫中心和地推團隊,提升了公司的成本。

主打指紋支付的指付通市場經理楊怡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上海的地鐵站設立一個5到10平米的小型體驗站,月租金在1.5萬到3萬之間,負責推廣的 工作人員主要拿佣金提成,月收入在幾千到一萬不等,一個月下來,一個地鐵站可以發展幾百到1000個用戶。除了在地鐵站發展用戶,指付通還選擇在一些合作 商戶那裡做駐場營銷,即現場給人們辦理指紋支付,告訴他們辦理後馬上可以在商戶打折。

「我們算下來,這種地推方式發展一個用戶的成本在50塊錢左右。」 楊怡君表示。

為了提升推廣效果,指付通可謂絞盡腦汁。不久前,指付通在上海虹橋地區的繁華寫字樓當中開設了一家日式拉麵店,一碗原價20塊錢的拉麵,如果是指付 通用戶,用指紋支付只要10塊錢,這樣的優惠使得每天中午都有大批白領排隊來吃拉麵,在白領們排隊的過程中,指付通的工作人員又可以向他們推銷新業務,而 且這些用戶辦理後馬上就可以在店裡現場使用。

靠地推方式起家的還有上海訂餐網站「餓了嗎」,餓了嗎的CEO張旭豪幾年前從上海交大休學創辦了這家網站,最初就是靠在上海高校一個一個宿舍的推廣打響了知名度,現在公司正考慮向寫字樓的白領推廣其網上訂餐業務。

張旭豪說,包括他這個CEO在內,公司的每一個高管都到寫字樓裡面親自發過傳單,地推是個體力活,「沒有什麼花頭。」 當時「餓了嗎」之所以選擇地推,是因為網上缺乏一個好的渠道,能直接到達其目標消費者。

張旭豪說,通過地推來獲取用戶的好處是,顧客轉化率更高,目標人群更加精準,用戶對產品的認識也會更加深刻。在上海的各大高校到處可見「餓了嗎」的廣告傳單,許多不願走出去吃飯的學生在宿舍上網訂餐,這構成了餓了嗎最早的一批用戶。

「地推有利有弊,最大的問題在於管理成本較高。」張旭豪告訴記者,地推能夠成功首先取決於執行力、數據化、制度化三個指標,在此基礎上,要保證公司內部有一套體系監測地推的效果,並保證可複製性。如果做不到以上幾點,地推的成本將非常高昂,且效果不如人意。

除了地推,餓了嗎也通過百度關鍵詞優化、投放放量廣告等方式獲取用戶。不過,網絡推廣就像「吸毒」,一旦上癮,欲罷不能,百度關鍵字被炒熱後,價格不斷上升,效果卻不見得一直很好。

「相比之下,通過網絡推廣比較省心。」張旭豪指出,如果網絡推廣和地推的成本差不多,他寧願選擇網絡推廣,因為管理起來容易——現在餓了嗎通過網絡渠道獲取一個用戶的成本大概在20到30塊錢。但事實是,許多時候網絡推廣無法達到地推的效果。

「地推能否成功,取決於你是否長期堅持做下去。」張旭豪指出,以其訂餐網站為例,他認為只要堅持發好傳單,就一定會有效果。

但張旭豪指出,要想建立起好的地推體系,必須要有一套數據化的方案,即有效統計地推的成本和產出,算出推廣一個用戶的成本有多少,他稱餓了嗎自己發明了一套可以計算地推到達率、轉化率的方式。

地推對公司內部管理的要求非常高。假如一家公司想做一場大型地推活動,為每個在網上下單的客戶送上一份20元左右的小禮品,這就涉及到一系列問題, 比如參與地推的人員到底真正發出多少禮品?他們是否把其中許多禮品貪污掉了?為解決這個問題,公司必須設置一套嚴格的財務審核制度,需要增加財務管理人 員,還需要增加監督人員的人手。

此外,地推的瓶頸還在於其商業模式是否可以複製,即在某地區成功之後,能否有效複製到其他地區。

「建立可複製地推渠道的最有效方式是保證參與方的利益。」張旭豪指出,任何地推模式只要讓參與推廣的人員看到利益,很快就能在全國推起來,例如在學校裡面,假如有那種地推方法讓學生代理一個月賺到二三千塊錢,很快就會有大把學生不分日夜地加入進來。

例如凡客就在發展初期招募了大量校園代理,給出20%的銷售分成,一件79元的襯衣就能拿到15元。在2010年,很多校園代理月收入都能輕鬆達到三四千元,在這樣的誘惑下,許多高校的學生趨之若鶩。

網絡之貴與地推崛起

地推開始重新的流行的一個大背景是,近年來,在網上購買流量的費用已經高到許多創業者無法承受。

近幾年來,不管是電子商務、團購、網頁遊戲,幾乎互聯網上所做的一起都繞不開百度、騰訊這幾家大的流量入口。

獨立電子商務行業分析師李成東指出,這幾年流量費用之所以越來越貴,是因為整個互聯網行業新增的流量渠道很有限,而湧進來想購買流量的人越來越多,大家拿著風投的錢燒,把價格抬得越來越高。

李成東舉例,在電商行業,現在獲取一個新用戶的成本高達100塊錢左右,而且每年都以30%左右的水平上漲。像京東、蘇寧這樣的大的電商企業,每年都會投入十幾億來投放廣告,成為拉高流量價格的重要推手。

一家大型電子商務網站的數據分析部門負責人抱怨:「百度、淘寶這樣的流量入口總是在你剛好要賺錢的時候,就開始漲價。」儘管這家公司每年投入大量人 力物力來做流量的購買優化,但是一年還是要投入好幾億元用於購買流量。其結果是,通過網絡做推廣的公司大都活得很辛苦,最後都變成了給百度們打工。

天使投資人丁辰靈向記者分析道,以上海某知名紅酒網站為例,它通過自己官方網站、淘寶、電話直銷三個渠道來獲取用戶,結果發現,自己官方網站是虧錢,因為流量需要到渠道去買,買流量的費用過高。電話直銷是賺錢的,而在淘寶平台上,是既不賺錢也不虧錢的。

這家紅酒網站的遭遇說明了許多公司面臨的情況:你到網上買流量,最後就難以盈利。反倒是電話銷售這樣自己可以掌控的方式是可以賺到錢的。

以百度競價排名為例,大多數互聯網公司通過它來提升流量的效果非常之好,但久而久之,人們對百度的依賴越來越嚴重,一旦在百度做推廣上癮,就像吸毒,欲罷不能,一旦停止砸錢投放,流量馬上開始下滑。

此外,地推開始流行的另一個大背景是,中國的互聯網開始由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鄉村地區縱深發展。進入到移動互聯網時代,許多人接觸互聯網的第一渠道是手機而不是PC,因此對移動互聯網產品的地推開始崛起。

許多過去不上網的用戶開始接觸網絡,對於這些人群,傳統的互聯網推廣方式很難對他們進行有效覆蓋,而面對面的地推則非常有效。

這是一片新的藍海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72

銀行面對壞帳的承受能力—周玉龍 世路勞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1m6h3.html
銀行股低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們擔心信貸資產的安全,換一句話說就是預期銀行的不良貸款未來將大幅產生,銀行虧損或者說淨資產損失。所以,銀行股哪怕是以淨資產為交易價格也覺得並不便宜。

  擔心銀行壞帳風險,導致銀行股特別低估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由於美國金融風暴太殘酷,造成預期太悲觀。二是很多人不知道美國金融風暴產生的基礎是由銀行的衍生品交易導致,而我國的銀行以傳統業務為主,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業務概念。三是大多數人並不瞭解不良貸款的發生與壞帳撥備之間的關係,認為只要出現不良貸款銀行就會虧損。導致出現了很多似是而非看空的理由,致使認為銀行股在淨資產附近交易還覺得不便宜。

  今天,作為投資銀行股已有8年之久,與銀行打了30年交道的老股民和大家說說銀行的不良貸款即壞帳風險問題。我們先瞭解一下什麼是銀行的不良貸款吧:1998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參照國際慣例,結合中國國情,制定了《貸款分類指導原則》,要求商業銀行依據借款人的實際還款能力進行貸款質量的五級分類,即按風險程度將貸款劃分為五類: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後三種即為不良貸款或者說將產生壞帳風險的貸款。(具體分類指標見附件)

  一般來說,按實踐看,考慮到抵押物的客觀存在,銀行的不良貸款回收率在30%-40%左右,拖延時間越長回收越困難。所以,按國際慣例,在準確分類的情況下,銀行對於不良貸款的撥備覆蓋率達到75%就可以算足額撥備,就可以覆蓋不良貸款的或有損失。

  壞帳撥備計提或者說資產減值損失,就是銀行為了應對貸款未來或有損失而每年從營業收入中計提的壞帳撥備,屬於營業支出。理論上說,撥備覆蓋率75%以上的部分,屬於銀行的隱蔽資產。撥備覆蓋率是指撥備計提餘額相對於不良貸款餘額的一個指標,撥備覆蓋率計算公式=撥備計提餘額/不良貸款餘額*100%,目前的股份制銀行基本上在300%以上。

  說起銀行的不良貸款,就必須看未來不良貸款的趨勢變化,不良貸款的趨勢變化,取決於宏觀經濟的發展趨勢,所以說,銀行的不良貸款趨勢與宏觀經濟的發展趨勢有著高度相關性。比如說明年及未來的經濟繼續低迷,GDP增長持續下降,那麼銀行的不良貸款將持續提高。所以,與其說投資於銀行股,還不如說是投資於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否則,銀行股不值得投資。

  目前來看,按四季度的情況看,多個指標顯示出實體經濟的經營逐漸企穩好轉,企業去庫存逐漸完成,經濟增速下行的趨勢有逆轉跡象。我個人判斷,假如不出意外,明年一季度就可形成向上趨勢,進入健康發展軌道。

  一般情況下,銀行不良貸款的生成有著滯後於實體經濟的特性,同時,各銀行也受到信貸期限結構的不同而不同。一般來說,股份制銀行的信貸期限比較短,不良貸款的產生也比較快。國有銀行的信貸期限比較長,不良貸款的生成也慢一點。

  同樣的道理,按我個人判斷,股份制銀行今年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不良貸款、不良率將繼續雙升,明年年中將形成不良率趨勢停止雙升的拐點,在不考慮核銷的情況下,不良貸款絕對值將繼續小幅增加。國有銀行不良率趨勢將有可能在明年三季度出現拐點。但是,在這裡有必要說一下的是,目前我國銀行的不良率太低,這不符常態,難以持續,未來的不良貸款有繼續增加的可能性。

  按我手頭的統計資料,按發達國家的銀行歷史來看,在正常情況下,銀行的不良貸款年生成率大概在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之間(民生銀行(7.30,-0.13,-1.75%)近十年的不良貸款生成率為千分之二),累積的不良貸款大概在1%-2%之間。在金融危機或者說經濟危機的環境下,銀行的不良貸款會快速增加,甚至一夜之間達到5%左右,快速到頂。所以說,我國的不良貸款生成屬於偏低。當然,這也與近十年我國的經濟發展吻合。

  為了從某種角度來說的以正視聽,我在這裡模擬兩種情景,第一種情景,未來我國經濟繼續低迷,連續三年增速下降一個百分點,DGP增長從今年的8%,至2015年的GDP增長為5%。銀行的不良貸款每年生成一個百分點,連續三年。第二種情景,我國在明年發生經濟危機,經濟增長停滯或負增長,銀行的不良貸款快速提高至5%。看看我們的銀行是否可以承受?

  我們就以民生銀行為例計算一下這兩種情景下的結果。在第一種情景下,假設民生的信貸規模年增長15%,其他條件不變,撥備前利潤同步增長15%,考慮到不良貸款的或有損失在65%左右,模擬信用成本即撥備計提為貸款餘額的0.75%,以覆蓋不良貸款的或有損失。通過建立計算模型顯示:

  信貸資產從2012年的14000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21300億元,年均增長15%。

  不良貸款從2012年的110億元,增加至2015年的669億元,平均每年增加不良貸款186億元,年均增長83%。夠恐怖了吧?

  不良貸款率2012年的0.79%,提高至2015年的3.14%,提高2.35個百分點。

  每年撥備計提從2012年的85億元,提高至2015年的160億元,年均增長23%。

  壞帳撥備餘額從2012年的340億元,提高至2015年的759億元,年均增長31%。

  撥備覆蓋率從2012年的309%,下降至2015年的113%,撥備覆蓋率依然超過100%,保持全覆蓋狀態。

  撥備前利潤從2012年的600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913億元,年均增長15%。

  淨利潤從2012年的385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565億元,年均增長14%。

  如此,我們可以看見,就算是未來三年的GDP增速持續下降,民生銀行的不良貸款每年增加一個百分點,但民生銀行的實現淨利潤依然可以年均增長14%,2015年每股淨利潤依然可以達到2元左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來自於目前民生超高的信用成本。

  在最為悲觀的第二種情景下,我國在明年發生經濟危機,經濟增長停滯或大幅負增長,民生銀行的不良貸款快速提高至5%或以上。計算結果如下:

  A,明年不良貸款5%,達到805億元,為了達到75%的撥備覆蓋率,需要壞帳撥備餘額604個億,今年壞帳撥備餘額為340億元,意味著明年的撥備計提需要264億元,考慮到明年的撥備前利潤將達到690億元,意味著仍然還有稅前利潤426億元,淨利潤320億元,每股淨利潤1.12元左右。

  B,就算是保持100%的撥備覆蓋率,考慮到340億元的壞帳撥備餘額,考慮到690億元的撥備前利潤,在滿足不虧損的情況下,可以滿足1030億元的不良貸款,即可以全面覆蓋6.40%的不良貸款率。

  C,假如按75%的撥備覆蓋率計算,在保證不虧損的前提下,可以滿足1370億元的不良貸款或8.50%的不良貸款率。如此,大家可以想一想,夠了沒?

  其實,假如真的出現此類情況,那麼我國經濟將一地雞毛,生靈塗炭,任何行業不能倖免,你手中的人民幣也將面臨大幅貶值,而不僅僅是銀行業。

  何況,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在一年以後的民生,依然可以實現1.50元以上的每股淨利潤。這就是銀行的特徵,在經濟危機打擊下不良貸款影響的經營業績往往是一次性的,只要不倒閉,只要不虧損導致資本金不足,未來依然可以正常賺錢。這就是銀行。

  好了,不多說了。總而言之,面對著未來淨資產收益率不低於20%,在淨資產附近交易的銀行股,是市場種種最壞最悲觀預期的結果,更多的是人云亦云,不知所云。而這最壞預期已經維持整整四年,至今仍沒出現預期或有可能兌現的跡象,反而是銀行利潤依然穩步增長。

  潛在的銀行股多頭們,現在你們需要考慮的是:這些悲觀預期真的會出現嗎?我國的銀行真的會崩潰嗎?先知先覺的人們已經用自己的人民幣做出回答:不!

  附件:現行貸款五級分類

  1998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參照國際慣例,結合中國國情,制定了《貸款分類指導原則》,要求商業銀行依據借款人的實際還款能力進行貸款質量的五級分類,即按風險程度將貸款劃分為五類: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後三種為不良貸款。

  現行貸款五級分類

  正常類貸款,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還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響貸款本息及時全額償還的消極因素,銀行對借款人按時足額償還貸款本息有充分把握。貸款損失的概率為0。

  關注類貸款,儘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對償還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如這些因素繼續下去,借款人的償還能力受到影響,貸款損失的概率不會超過5%。

  次級類貸款,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出現明顯問題,完全依靠其正常營業收入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需要通過處分資產或對外融資乃至執行抵押擔保來還款付息。貸款損失的概率在30%-50%。

  可疑類貸款,借款人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抵押或擔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損失,只是因為存在借款人重組、兼併、合併、抵押物處理和未決訴訟等待定因素,損失金額的多少還不能確定,貸款損失的概率在50%-75%之間。

  損失類貸款,指借款人已無償還本息的可能,無論採取什麼措施和履行什麼程序,貸款都注定要損失了,或者雖然能收回極少部分,但其價值也是微乎其微,從銀行的角度看,也沒有意義和必要再將其作為銀行資產在賬目上保留下來,對於這類貸款在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後應立即予以註銷,其貸款損失的概率在75%-1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81

不敢承受下跌就可能錯過上漲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zkl.html

在長期基本面不變和估值不高的前提下,承受下跌是價值投資者的必修課,當然長期基本面變壞或估值太高另論。

 

梁軍儒:身邊一位朋友從三千點開始一直看空,屢次創新低都忍住空倉,而每次市場似乎都在驗證他的正確,他也因此常洋洋得意。最近大漲剛開始他也不以為然,新年後才慌了手腳,趕緊翻下看好的一些股票,發現不少已經創了幾年的新高,其他股票也已上漲一大截,進退維谷。不敢承受下跌,常常也會錯過上漲。11608:45 

詩有秀財:這個例子說明應該關注自己看好的公司股票,而不是去關注大盤點位,世道早就變了,他還是老思路。現在買不買在於他看好的公司市場價格到底高不高估,和已經漲了多少關係不大,唯一要面對的他自己的心理問題,而這恰恰是投資者成敗的關鍵。(1月16日 09:10)

Hit_Girl:我感覺任何時點都可以reset了從當前開始規劃。不過這很難,可是長期投資就是不容易的事,我相信這個是必須的,每個投資人未來都可能面臨類似的境地。投資最大的問題還是關乎自己,如果他無法克服某些心理上的偏差,那還是需要繼續修為的問題吧。(1月16日 09:05)

行者阿農微博:閃電打下來的時候,你必須在場。如果不是整體高估,找不到可投資對象。那長期,正確的做法,就是持有股票,耐心等待。 (1月19日 11:14)

xhtt:也有這毛病。也許是通病,心理慣性,跌多了不買,漲的多了不肯賣。不過要分清背後的原因,究竟是恐懼與貪婪的非理性行為導致,還是經驗和判斷分析有問題。 (1月16日 12:12)

果凍-2007:這個朋友應該有自己投資的策略,依照自己的操作策略進行,也許可以亡羊補牢。就怕自己的投資策略左右搖擺。(1月16日11:37)

piaojuren: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同一種方法,不同的時期錯誤與正確的結果截然不同,終歸於大道(1月16日 12:03)

-郭建江:心理切換很難。(1月16日 11:29)

悅隨身:不能承受深套的孤獨那也吃不到大漲獲利的碩果。 (1月16日11:22)

黃賽旗:躲過大跌的人,一定會躲過大漲,只有神才可以都不拉下,所以我們不要做神(1月16日 11:10)

2003hunter:對於真正的好股票,長期做多的風險低於做空的風險。(1月16日 11:05)

梁軍儒:回覆@瀟湘居士的圍脖:這個不一定,很多醫藥消費比三千點漲了不止一倍。三千點不買沒有太大問題,但已經出現很明顯的低估時還不買就是大錯了。買入應以價值為標準,他錯在以趨勢為依據,總希望抓住真正的拐點,買在最低點。(1月16日 10:20)

螺絲鎖:其實左側右側都可以,各有優缺點,關鍵是要找到合適自己的操作模式。如果左側既不能承受下跌,右側又不趕追漲,那就別做了。(1月16日 10:15)

瀟湘居士的圍脖:以偏概全,再追高,成本也比3000點便宜。 (1月16日10:14)

Personalhistory:回覆@梁軍儒:錯過的就讓它錯過,現在該建倉的就需要建倉,這只和未來有關,和過去實際上沒有關係。 (1月16日10:07)

jszhangsz:老巴早就說過閃電打下來時你必須在場(1月16日 09:19)

@梁軍儒:回覆@Hit_Girl:問題是現在怎麼辦,未來的收益才是大頭,也許是以數倍計算。//@Hit_Girl:如果他這3年一直投資債券,其實落後也未見得多。只是大家習慣會拿自己可能錯過的股票中最好的機會來比。(1月16日 09:11)

laozhuyk:這也說明我們不要重指數,而是要重個股,要做絕對收益者,不要做相對投資者,要做價值投資,不要做趨勢投資,只要價格要了你設定的範圍就可以果斷買入了。(1月16日 09:06)

悠俠03:只在非常明顯的高峰空倉 (1月16日 09: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304

美國財政緊縮不可承受之重:200萬失業者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593

如果美國沒有進行財政緊縮政策,那麼至少有200萬的失業人士現在已經找到工作了。」這是Brookings Institution經濟學家Michael Greenstone和Adam Looney的最新研究結論。

在經濟衰退結束後的的46個月裡,美國各級政府削減了大約50萬個工作崗位。然而自1970以來,每出現一次經濟危機,美國政府平均會增加大約170萬個就業崗位。這意味著美國政府製造了至少220萬個工作崗位的就業缺口。

增加220萬個工作崗位就意味著美國的失業率將會降到6.1%,而不是現在的7.5%,這已經達到了美聯儲通過多次QE政策,努力尋求的6.5%的目標失業率。220萬工作崗位還將使美國就業市場重回到頂峰時代,回到經濟衰退前的水平。

現在美國就業市場距離回到頂峰時期還需要260萬個工作崗位,這是二戰以後,就業市場恢復最慢的一次。美國政府不但沒有起到任何幫助作用反而還拖了後腿。不但沒有增加就業人數,反而不斷裁員。

220萬個工作崗位很大程度上將解決就業市場的一大背離:雖然僱主們已經沒有解僱員工了,但也幾乎沒有新招聘員工。從現階段的失業津貼來看,美國就業崗位遠比應有的少了400萬個。過半的就業缺口是由於政府的財政緊縮政策造成的。

但許多緊縮狂熱者仍然覺得美國的緊縮幅度不夠大。事實上,美國政府削減支出的速度已經是自越南戰爭結束以來最快的。以前所說的還不包括自動減支機制帶來的大部分影響,已經觸發的自動減支機制將會失去額外75萬個工作崗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03

不可承受之輕----無退市機制,任何改革都是迴避核心問題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iom9.html

體態臃腫的股堅強臥在病榻上,向新晉的主治醫師肖主任問道:主任,我的排泄問題.......,肖主任舉起手,做了一個打住的手勢,輕撫股堅強的臉頰說:堅強,我給你的營養餐已經做了重大改革,過去的多種肆無忌憚已經被遏制了,你一定會好起來的!

 

股堅強原本閃過一絲亮光的眼神即刻又變的渾濁起來,那因浮腫而幾乎快看不見的喉結上下游動了一下,便又懨懨的不再有說話的意願了,二十多年以來,這個「人」幾乎沒有排泄過,過去負荷量不大的時候,尚能承擔,而今如此大的體量,他再無能力消化了,他臭氣熏天,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倒下倒下再倒下。

 

偉大勤勞的中國人,自古以來,就信奉天道,懂得循環往復,知道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但凡一件活物,或者是一種機製程序,都必須有進出,有代謝,此為王道!但是在建立了自己的資本市場後,卻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逆天創造了一件驚天地泣鬼神的東西,就是一個公司可以在資本市場永生不死,它的設計師很天真,要求凡來上市的企業必須具有三年良好的盈利記錄,而這個美好的初衷實際上是給市場輸送了大量在生命的巔峰期上市套現的企業,同時,在這個市場,它還執行了一種類似藏傳佛教裡那種轉世靈童的制度,公司經營隨便做,做爛掉不要緊,因為永遠可以金玉其外,撤掉敗絮,再添新絮,製造一個又一個暴富運動,而置真正的資本意志於不顧,長期堅定的讓劣幣驅逐良幣。

 

二十多年來,這些市場根本機制上的重大缺陷,從來都是被視而不見的,與之相比,今天所謂的新股IPO發行制度改革,根本就是抓小放大,漠視市場機制中最關鍵的環節,給一個將死之人做保健性治療,因此不管IPO制度如何改,或者什麼優先股新政如何有效激勵企業發展,抑制套現衝動,都不是從根本上能徹底解決市場最致命病根的良藥。

 

離開複雜的資本市場,僅僅用常識來判斷,在這個世界上,宇宙裡,有沒有在相對時間裡只生不死的物事,或者沒有新陳代謝能活的非常健康的體系?

 

如果沒有,中國資本市場憑什麼能夠這樣活?

 

實際上想穿了,中國股市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歸結在是否建立和貫徹退市制度上,建立資本市場,根本目的是什麼,是為社會發展服務,還是為企業集團獲得股權保值服務,如果為前者,那麼尊重資本意志,資本聰明的很,自然知道哪裡去得,哪裡去不得,他將像一條歡唱流動的河流,不斷展現其勃勃生機;而為後者,那就扭曲的很,它將會被斷流成一灘一灘的小水渠,絕無有靈動的浪花閃現,而今天的中國股市,正是這樣的一種狀態,在這個狀態下談什麼新股IPO改革,根本上就是迴避最核心的問題。

 

退市機制一旦被貫徹和執行起來,新股IPO就成為市場的新鮮活力之源,不管你多大市值的企業,生命週期到了就退出,生老病死最正常不過,對企業和公司尤其如此,人的平均壽命可以到七十八十,而公司的平均壽命要低得多,美國《財富》雜誌統計,美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到7年,大企業平均壽命不足40年;而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年,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僅7-8年,在這個數字面前,中國上市公司基本上一直活的依據在哪裡?上市要求三年連續盈利並要承諾繼續保持的依據又在哪裡?

 

按照企業的平均壽命,每年退市企業和上市企業長期以來是可以保持出一個平衡狀態的,只要符合條件就退市,和只要符合條件就上市一樣,完全可以在一定的量化標準下相對精確的把握,這是我個人理解下,中國股市最迫切要做的事情,單向的在所謂IPO改革上下再多的功夫,也是沒用的,說的難聽點,要想股市有井噴,先讓他屎噴,指望一個沒有代謝和排泄系統的活物蓬勃昂揚,簡直痴人說夢,創業板能跳起來,和它的身材小巧精瘦有關,和它的業務新型有關,更和它最可能率先執行退市制度有關,至少在體制上,創業板是最接近成熟股市的板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1261

一張圖詮釋美國納稅人「不可承受之重」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2573

過去四十年間,美國聯邦支出一直在不斷攀升,漲幅甚至達到288%。

但與此同時,美國家庭收入的增長卻顯得異常緩慢,家庭收入中位值在過去四十年僅增長24%。

顯然,在美國政府支出增速遠遠大於家庭收入增速的背景下,美國納稅人承受著越來越沉重的負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07

攜程不能承受之「重」

http://www.eeo.com.cn/2013/1121/252266.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昊 每週一早上是攜程無線事業部的例會,自從今年2月重任CEO之後,梁建章就很少缺席它。不同於之後他還會參加的另外十幾個事業部的會,他會非常認真地去聽工程師們討論一個APP頁面的細節,或是某種功能的小bug,很多時候他都會提出自己的想法。

老闆的這個態度甚至讓無線事業部總經理江浩有些惶恐。自從4月攜程公佈了「拇指+水泥」戰略,全面轉向移動互聯網開始,梁就在很多場合給他「加任務」:「未來的攜程至少有一半的收入會來自於APP。」「他的要求是比例,而不是一個具體的量,別的業務也都在快速地漲,我們只能漲得更快。」江浩稱。

於是,即便梁建章不要求,江浩也會主動地去參加其他事業部的例會,畢竟他們之前只是橫向地把各事業部串起來了,但具體的業務越來越複雜,他必須面面俱到。而梁建章剛回來,就把辦公室從6樓搬到了4樓,緊鄰著無線事業部的那些工程師們,這很難說不是一個有意的行為。

梁建章開始像一個瘋狂的創業者那樣,早上七八點就開始工作,凌晨還在發郵件。「我現在的工作強度比最初創業時還要大。」梁建章說,他曾經向經濟觀察報記者坦陳,「這兩年整個公司確實有惰性,而這種惰性使得我們在技術、業務以及營銷策略上的創新速度都變慢了。」

但最真實的改變就是攜程內部的士氣一下子上來了,不僅僅是因為股價的強勢反彈,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老闆強硬得有些可怕,即便是和他共事過的老員工們也沒有見過這樣的他。

「50%」生死線

實際上,在重任CEO之前的2012年,梁建章已經基本開始了工作。因為攜程在2011年經歷了最大幅度的下滑,它在整個OTA(在線旅行社)行業所佔的市場份額此前一直都在50%以上,而那一年的跌幅竟然高達10%。一個更不好的信號就是,不僅僅是藝龍、去哪兒等老對手在瓜分攜程失掉的市場份額,今夜特價酒店、螞蜂窩等APP迅猛的增勢看上去才更像是攜程的「顛覆者」。

而當時攜程的定位是「一站式旅遊服務供應商」。攜程原來有四個事業部,除去酒店和機票相對成熟的業務之外,攜程正在著力培育旅遊和商旅業務。在外界看來,攜程越來越「重」,正在變得不合時宜,它密集地投資線下資源,收購旅行社、開闢旅遊線路……而無線業務則一直是個虛擬的部門,並沒有配備專職的人員。

梁建章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但他並不是沒有準備。從2011年起,他就有意識地在內部組織大量的溝通。他當時的觀點非常大膽:移動端終歸會超過PC端和呼叫中心,這與攜程主流的觀點並不相符。他們認同不做移動,攜程會死,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預見到接下來兩年將要發生的事情。

他們先是見識了螞蜂窩的瘋狂,在2011年上線APP之前,這個原來的旅遊社區在5年間才積累了不到10萬的用戶。而其首款APP——旅行翻譯官在3個月內,便獲得了50萬的下載量,旅遊攻略和嗡嗡等APP的下載量更是很快便超過了1000萬。

更大的震撼來自於OTA自身的變化,美國最大的OTA Priceline下屬的訂房網站Booking,來自移動端的訂單已經增長了2倍,從2011年的10億美元增長到2012年的30多億美元。另一家OTA Expedia在去年第三季度,就已經有兩成的酒店訂單來自於移動設備。

2012年上半年,在梁建章力主成立無線事業部時,關於公司未來走向的討論已經基本定型:攜程要往移動端上轉。「只是大家還不清楚該投入多少資源做這個事。」江浩稱。

但沒過多久,梁便給了他一個「不可思議」的指示,「有一天,他突然問我什麼時候能做到50%(移動端業務佔比),而此前我們定的一直都是30%。」從此,兩人再見面,梁的話題就繞不開「50%」了,「他就是這樣一個雷厲風行的人。」

梁建章的算盤是這樣打的:「我們做過測算,5到10年以後,至少70%的預訂都將是在PC和移動端進行的,呼叫中心會佔到1/5。而我們的機會是,能否在這70%裡面佔到10%到20%。如果能做到,保持在第一陣營應該不是太大的問題。」

而他沒有明說的是,「50%」才是移動端的生死線,如果做不到,攜程依然會在長時間內受到那些垂直細分領域APP的衝擊。

改造

方向明確之後,對於攜程的改造便開始了。他們首要的任務是要把更多的業務從呼叫中心轉移到互聯網上,包括梁建章在內的攜程高管並沒有選擇直接過渡到移動端,因為現實問題存在著,無論是技術能力,還是市場環境都不足以讓他們做出這個決定。

轉向互聯網會很大程度地改造攜程的用戶結構,互聯網用戶肯定更接近移動端。而直到2012年底,通過呼叫中心下的訂單仍然超過一半,這意味著攜程的核心用戶還是10年前的那群人!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攜程開始大量地購買百度關鍵字、360網址導航,目的不言而喻。梁建章在幕後直接推動了7月的那次著名的「價格戰」:攜程預備投入5億美元,發起一輪長達一年的促銷。

他非常看重這次行動,在很多次內部溝通會中,他都提到如果不參與價格戰,肯定無法保證足夠的市場份額,「攜程的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在30%左右,遠高於行業的8%,我們為什麼不去打呢?」

但之前攜程的態度截然相反,它沒有主動發起過價格戰,而面對去哪兒和藝龍的攻勢,它也顯得過於保守。

於是,攜程內部開始嚴格要求比價,在一些星級較高的酒店和熱門線路上,它和去哪兒基本保持了同價,而對於暫時無法同價的產品,相關負責人也被要求差價控制在5%以內。價格戰很快便有了成效,在當年第四季度的財報中,雖然利潤受損,但市場份額還是有了大幅的反彈。

一個更重要的收穫便是到了2013年初,來自呼叫中心的訂單比例已經下降到了1/3。攜程的各個業務部門開始被要求用投入產出比來重新規劃,這就包括呼叫中心。「它畢竟有那麼大的業務貢獻度,我們不可能裁撤。只是在未來,它的員工數比例會降低,絕對人數不會有變化,因為我們其他的業務會有更多的人加入。」梁建章稱。

在這樣的邏輯下,線下的地推團隊逐漸被裁撤,雖然他們仍在貢獻收入和利潤,但攜程的判斷是線下用戶滲透率已趨近飽和,增長空間非常小。

而這並不意味著攜程在摒棄「重業務」,它還在瘋狂地積累旅遊資源。比如新成立的目的地營銷部,他們劃了一條線,全國4A級景區以及某些相對熱門的旅遊城市的旅遊局,結果發現有1000多個。這個部門的任務就是挨個拜訪,促成與景點門票和當地旅遊資源的合作。

從某種角度上講,梁建章為移動業務備足了彈藥,只等著一個合適的節點。

反攻的時機

而江浩這邊也逐漸找到了感覺。當他接手無線事業部時,梁建章對他的要求就是把所有的業務「全上」。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梁自己也說,「把我們海量的信息放在無線端上,流程就要做得非常精簡,最要緊的信息要以最好的方式展示出來,這很困難。」

「這不像在互聯網端,我只要做出一個頻道或者一個頁面就足夠了,它在後台有很多技術問題存在,我們之前會挑選移動場景強的業務先上。」據江浩透露,梁建章甚至會要求他對每個業務都有個明確的上線排期,「PC上線多久之後,我們移動端就要上。」

這使得他在2012年一整年疲於奔命,即便是在「酒店短名」這一個項目上都要耗費大量的資源。一些酒店的名字很長,無法在手機上很好地顯示,而攜程的簽約酒店有4萬家,很多家都存在這個問題。

實際上,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攜程的策略。去年9月,攜程一口氣發佈了一個「APP群」,包括攜程無線、攜程特價酒店等在內的5款APP。江浩當時的概念是:「無線產品不可能做得太龐雜,一定是越專業和細分越好,每一個產品解決一個具體的問題。」范敏在台上賣力地講解著各個使用場景所對應的APP,那是攜程第一次正式地對外公佈它的移動戰略。「我們分析了市面上所有流行的APP,得到一個結論:它們正在分割用戶群體。」江浩稱。但很快,他們便意識到了趨勢的轉移,推廣一個APP的成本已經上升到千萬元級別,APP群很顯然造成了營銷資源的分散。

此後的一段時間,梁建章多次和他開會商量對策,直到2013年的春節前夕,他們才決定放棄「APP群」,改為單個客戶端的戰略。

緊接著是一段馬不停蹄的研發和測試,4月25日,梁建章親自發佈了春季版攜程無線客戶端,這是他第一次為一個產品站台。「我們當時都驚呆了,大家都沒想到他會這樣做。」江浩稱。

在梁建章看來,他等待的反攻時機到了。去年9月的那一輪價格戰,移動業務並沒有參與。而在上線了新的APP之後,有一次吃午飯,梁建章和江浩商量APP訂單的促銷方案。「本來我們定的是比PC端多返現2元到5元,結果James(梁建章英文名)大手一揮,『直接上5元』。」一些業務部門的領導開玩笑地問江浩要這筆費用,「結果都是James擋在前面,他非常積極地在推這個事兒。」

6月,攜程無線更名為攜程旅遊;8月,攜程宣佈其移動客戶端的下載安裝量已經突破了5000萬;9月,攜程上線了新版APP「攜程旅行5.0」。江浩的部門在2012年全年總共更新迭代了7個版本,而今年上半年就已經達到了去年的水平。

攜程今年第二季度的財報披露,移動端的交易量達到去年同期的3倍,對酒店預訂的貢獻率超過了20%,單日交易額峰值超過5000萬元。而在剛剛公佈的第三季度財報中,單日交易額峰值又被刷新到了1億元。「實際上,James現在已經不需要給我傾斜什麼資源,因為業務部門都在逼著我們去做,他們都想在APP上有露臉的機會。」江浩稱。

雖然成績亮眼,但攜程內部則認為剛剛嗅到了戰爭的氣息。去哪兒在9月初,對外高調宣佈了其國內直銷酒店的簽約數達到5萬家,超過攜程的4萬家。緊接著它又推出了往返程機票搜索預訂產品,而且大部分產品都是與航空公司直接簽約。去哪兒正在「異化」成一個OTA,而在他們的招股說明書中,也明確提出了向移動轉型的目標。

攜程剛剛發行了規模為8億美元的可轉債,在梁建章看來,移動端需要更加紮實的後方資源去支撐,而相比於機票和酒店,規模更大的旅遊市場互聯網化的程度都很低,但這會是移動端業務的主戰場。「在一些不那麼落後的地區,酒店前台裡都完全是人工處理訂單。」據攜程內部人士透露。

於是,表面上的攜程看上去越來越輕,而背後的攜程則應該越來越重,從某種程度上講,攜程的「轉基因工程」才剛剛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7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