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磚國家風光不再 巴西消費者信心創歷史新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601

巴西消費者信心創下歷史新低,中國和俄羅斯的消費者信心也於近月跳水。金磚國家風光不再。

巴西經濟研究機構——瓦加斯基金會(FGV)公布的數據顯示,在1月大降6.7%後,巴西2月消費者信心環比大幅下滑4.9%,創下2005年9月數據公布以來的最低水平。此外,巴西的消費者信心較2012年4月的峰值下滑了34%,比過去5年的平均值低26%。

20150225_brazil1

巴西消費者信心現況指數2月下滑7%(該指數1月下滑了8.6%)。巴西消費者信心預期指數2月下滑4.2%(該指數1月下滑了6.2%)。這兩個分項指數已經低於2008-2009年金融危機時的水平。

20150225_brazil2

此外,巴西建築業企業信心2月環比下滑6.9%,同比下降27.3%。該指數於1月下滑6.2%。 建築業企業信心現況指數2月環比大降9.7%,同比大降32.1%。建築業企業預期指數2月環比下降4.6%,同比下滑23.3%。

工業企業信心2月環比下降3.1%,較2013年1月的峰值下滑22%。工業企業信心現況指數2月環比下降1.7%。工業企業信心預期指數2月環比下滑4.8%。

貨幣政策收緊、通脹上升、增稅加息、能源和交通關稅上升、勞動力市場惡化等原因打壓了巴西的消費者和企業信心。這將打壓未來數月巴西的私人消費和經濟活動。

除了巴西,中國和俄羅斯這兩個金磚國家的情況也不容樂觀。中俄兩國的消費者信心均在近期跳水。

20150225_conf_0

20150225_conf1_0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542

購物天堂香港風光難續 周大福關兩家銅鑼灣金店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14/929951.html

香港零售業在今年1月同比下降14.6%,創下自2003年“非典”以來單月最大跌幅。

從6月底開始,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18周年,全港各區工商聯按照傳統主辦為期一個月的“全港購物節”,連同全港3000余間商戶推出一系列優惠活動。這次購物節打出了“撐經濟、撐民生、撐商戶”的口號,現場參與宣傳的全港各區工商聯會會董陳俊達表示,自去年“占中”活動結束以來,香港零售市場一直未能恢複到原有水平,此次購物節希望能夠成功帶動香港和內地遊客消費,改善香港零售業近月來大幅滑落的局面。

就在活動開始後,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公布了今年5月香港零售業銷貨額臨時統計數字,5月銷售總額同比下跌0.1%,這一數字已連續第三個月下跌。雖然此次下跌幅度比起前兩個月有所改善,但是自2014年下半年開始,香港零售業銷售總額一路滑落,在今年1月更是同比下降14.6%,創下自2003年“非典”以來單月最大跌幅。

香港零售業如今正在遭受一場寒冬的考驗。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也在日前表示,如果零售業持續低迷,可能會給香港經濟帶來不良影響。

酷暑當頭,香港鬧市區店鋪過冬

7月流火,對於香港零售商鋪來說,本是打折促銷、生意成交的旺季。在香港銅鑼灣、尖沙咀、旺角等繁華地段,隔三差五就有店鋪拉出“執笠(關門)大平賣”的橫幅,更有幾家店鋪鐵門緊鎖,門上掛出了“租約期滿,結業清貨”的標誌。

近年來,隨著自由行的放開,街道上的平價老店、茶餐廳慢慢消失,大量的金鋪、藥房湧入繁華街道。在號稱藥房最多的油尖旺,平均每600名人口就擁有一間藥房。但是今年以來,關門結業的店鋪卻越來越多。半年里,僅銅鑼灣崇光百貨周圍不到百米的距離里,已經有三間藥房關門,有的甚至是在租約未到期的情況下提前退租。就連知名品牌周大福近日也宣布接連關閉了兩家位於銅鑼灣的金店。

據《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 “結業清貨”的店鋪大多因為生意冷清而無法堅持。旺角的一家藥房老板更是直言,如今的生意比起去年跌了八九成,店鋪內大多藥品都在低於成本售賣,目的是清貨止蝕。“如今賺到的錢連每個月的租金都不夠,不早點清貨,租金到期都變成了垃圾。”

生意冷清的不僅是藥房。過去人頭攢動的金店、化妝品店都遇到了同樣的難題。知名化妝品連鎖零售商“莎莎”的一名店員表示,雖然不至於“門可羅雀”,但是人流量明顯減少。“過去我們開三個收銀櫃,隊伍都能排到門口去,現在基本上一到兩個就足夠了。”

數據顯示,2012年香港銅鑼灣曾以每平方英尺3000美元的租金超越紐約第五大道一舉成為全球租金最高的商業街,而中環和尖沙咀緊跟其後位列第四、第五。但是今年以來,香港商鋪開始大幅度降租。

銅鑼灣街道上一家地產中介公司的職員表示,上個月剛剛成交的位於駱克道的一家約185平方米的店鋪,房租由之前每月88萬港幣減至55萬港幣,跌幅多達40%。

國際房地產顧問公司戴德梁行5月23日發表報告指出,香港核心零售區2015年上半年店鋪租金下跌約20%至30%。去年中至今,銅鑼灣羅素街鋪位的租金累計下跌43%,尖沙咀廣東道和中環皇後大道中分別下跌33%和10%,以上街道店鋪租金目前基本已回落到2011年至2012年的水平。

放低身段,國際大牌紛紛打折

遭遇寒冬的不僅僅是街頭店鋪,就連商場里的奢侈品巨頭如今也發覺“年關難過”。

不同於內地大多奢侈品店鋪的清靜少人,以往香港的名店往往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店內櫃臺前堵著十幾名顧客高舉手指喊著“這個、那個”,店外街道上排起數十米長龍的場面曾不斷見諸媒體。但今年以來,沖進店里的顧客不再隨意挑選,而是奔著那些直降數千乃至上萬元的款式,而那些還沒降價的包袋則無人問津。

時代廣場連卡佛的一位櫃員已經數不清有多少從來不降價的名品店在今年打折促銷了,但她表示,肯定比過去5年來加起來的還要多。她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往年從來不打折,VIP也僅僅是9折。但是今年最低的折扣一路降到了5折。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營業額變少。打折以後看起來好像生意還不錯,但比起往年來差遠了。”

與奢侈品一樣遭遇此次寒潮的還有珠寶類商品。香港市值最大的珠寶公司周大福主席鄭家純此前表示,今年港澳地區市場的消費意願已轉趨疲弱,在2015財政年度,港澳地區的銷售額相比上一財政年度下跌32.8%。

跌勢難止,訪港旅客消費放緩成為主要原因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瓊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內地訪港旅客增速放緩成為影響香港零售業業績的主要原因。

作為“購物天堂”,香港一直以來都以“購物”作為吸引遊客的賣點。在過去10年里,旅遊業占香港GDP比重約為4.7%,特首梁振英近日公開表示,不能忽視旅遊業對香港經濟所做的貢獻。

而在每年訪港的近6000萬遊客中,內地訪港遊客數量在過去10年中以20%的年均速度快速增長,至2014年已經上升到75%。其中,持“一簽多行”簽證的遊客由2009年的150萬人次增長到約1200萬人次,占據全部內地訪港遊客的一半左右。

但是,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先是“占中”活動造成的混亂,“水客”問題造成的矛盾及今年4月份開始收緊的簽證政策都對赴港內地遊客的數量產生了影響。香港特區政府提供的數據表示,2015年以來,赴港內地遊客僅增長6%,遠遠比前5年的平均增長值21%要低得多。香港入境接待協會董事長梁耀琳表示,之前香港每日接待大約400至500個內地赴港旅遊團,但是今年春節過後,這個數字已經降到了100個。旅行社反映的情況顯示,內地遊客對赴港旅遊持謹慎態度。對此,香港旅遊業協會主席胡兆英坦言,香港“已經迎來旅遊業寒冬”。

“水客”的減少也被認為是此次零售“結業潮”的導火索之一。據元朗泰豐中西大藥房的老板稱,之前每日藥房中售出的奶粉數量約為400~500罐,而自從“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如今的奶粉日銷量連百罐都難以維持。

雖然缺乏準確的數據表明“水客”所購買的零售總額,但是“水客”的減少對香港零售業的影響並不是造成香港零售業減緩的主要原因。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今年1—5月訪港旅客人數較去年同期上升3.9%,但是過夜旅客卻同比減少3.1%,不僅拉低了酒店收入,與此同時,香港的珠寶首飾、鐘表、奢侈品銷售額跌幅也很明顯。

 

  • 中國經濟周刊
  • 李怡
  • 張燕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585

人頭馬風光不再 英媒:中國反腐重創洋酒銷售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22/932403.html

人頭馬君度是中國政府打擊官員炫耀性消費行為的最大受害者之一。該公司把銷售額下跌的部分原因歸於“大中華區批發商的持續謹慎”,盡管它也指出,第一財季歷來是銷售較為疲軟的一個財季。

英媒稱,中國市場仍令巴黎烈酒生產商人頭馬君度感到頭疼。該公司的產品包括人頭馬幹邑和凱珊朗姆酒。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7月21日報道,2015年第一財季,人頭馬君度的有機銷售額——剔除匯率波動效應後的衡量指標,受到分析師的密切關註——為2.223億歐元,同比下降9%,降幅比分析師之前預期的約5%高出不少。

人頭馬君度是中國政府打擊官員炫耀性消費行為的最大受害者之一。該公司把銷售額下跌的部分原因歸於“大中華區批發商的持續謹慎”,盡管它也指出,第一財季歷來是銷售較為疲軟的一個財季。

在中國發起反腐行動後,幹邑等頗受歡迎的西方烈酒的銷售受到重創。這類酒曾是流行的禮物,或是宴會上的熱門酒。

遜於預期的銷售額將令人頭馬君度的股東感到失望。他們曾為2015年6月發布的全年業績中的積極跡象而舉杯歡慶,這些跡象顯示,該公司開始從中國反腐導致的一段時期的困境中複蘇。

盡管第一財季銷售額下滑,但人頭馬君度仍對全年前景感到樂觀,並重申了對全年業績的信心。

  • 參考消息網
  • 趙慶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04

發改委劃定風光發電收購底線 電站運營商早盤高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1600.html

今天早盤,國內光伏和風電上市公司股價大幅高開,主因是受昨日發改委及能源局一則有關風光最低保障收購利用小時的通知有關。該文件恰為解決西部地區棄光棄風愈發嚴重的問題而來,其中專門要求各地區必須達到保障小時要求,否則不得新建風電、光伏項目。

最低保障收購政策到來

截至第一財經記者發稿時,曠達科技(002516.SZ)、愛康科技(002610.SZ)、彩虹精化(002256.SZ)、協鑫集成(002506.SZ)、太陽能(000591.SZ)及天順風能(002531.SZ)、金風科技(002202.SZ)等都紛紛位於上漲排行榜前列。而在香港市場,龍源電力(00916.HK)、順風清潔能源(01165.HK)以及華能新能源(00958.HK)等也領銜H股,分別漲10.49%、8.4%和7.63%。

橫盤許久的光伏及風電企業,之所以受到資本市場的短期追捧,源於5月31日國家發改委及能源局發出的一則通知。文件首次公布了風電和光伏的最低保障收購利用小時數,從而希望借助各方力量力推風電上網,減少棄光棄風現象的發生。

這份文件名為《國家發展改革委及國家能源局關於做好風電、光伏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稱“文件”),已下發至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內蒙古電力及多個電力巨頭(如華能、大唐、華電、國電投等)。文件重點提及,光伏發電重點地區的最低保障收購年利用小時數在1300小時至1500小時之間,風電則位於1800小時至2000小時之間。

同時發改委及能源局強調,各地要嚴格落實規劃內的風電及光伏保障收購電量,確保這些電量以最高優先等級優先發電,嚴禁對保障範圍內的電量采取由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向煤電等其他電源支付費用的方式來獲取發電權。

此外,保障性收購電量應由電網企業按標桿上網電價和最低保障收購年利用小時數全額結算,超出最低保障收購年利用小時數的部分應通過市場交易方式消納,由風電、光伏發電企業與售電企業或電力用戶通過市場化的方式進行交易,並按新能源標桿上網電價與當地煤電標桿上網電價(含脫硫、脫硝、除塵)的差額享受可再生能源補貼。

文件要求,各電網於今年6月底前與風電、光伏企業簽訂2016 年度優先發電合同,保障政策可以在今年正式執行,對於未滿足最低保障發電小時要求的地區要按照《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辦法》進行補償。

運營商獲利好

中泰證券新能源的一位分析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文件提及,鼓勵各地提高保障目標,未達到最低保障要求的省市也不得再新開工建設新的風光項目,“該文件可看作是對可再生能源優先上網和保障性收購的定量性約束文件,具體保障力度大幅超出預期。新能源企業自2015年中限電問題開始暴露並愈發嚴重,同時2016年因為國內風電、光伏行業均開始由高速增長期走向平穩成熟發展期,市場對於風光板塊預期較低,此次能源局和發改委重拳出擊保障較好的上網小時數,對於限電問題或有較大改善,未來隨著政策的執行將影響風光運營的盈利。”

長江證券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電站分布於新疆、甘肅、寧夏、青海及內蒙古較多的上市公司有曠達科技、天順風能以及林洋能源、金風科技、京運通、中利科技及東方能源等,“文件出臺後西部電站運營企業直接受益,尤其在甘肅、新疆等地區電站占比相對較高的企業。以2015年甘肅地區風電、光伏發電小時數為例,分別是1184、1061小時,與保障性收購發電小時數分別相差620、400-450小時左右,發電小時數提升空間明顯。 2015年,新疆地區風電、光伏發電小時數分別為1571、1107小時,與保障性收購發電小時數分別相差250-350、250-400小時左右。據我們的測算數據,在70%杠桿下,對於新疆、甘肅等三類風資源的風電場,發電小時數每提高100小時,電站IRR可提高1.5%左右,每百MW電站可提升利潤水平約500萬元。”

近年來,光伏和風電裝機在不斷提升,加之電力輸送通道正在建設、火電裝機仍在新增等多重原因影響,導致棄風棄光現象也越來越嚴重。

國家能源局消息稱,一季度全國風電累計並網容量達到1.34億千瓦,同比增長33%;同期全國風電上網電量55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平均利用小時數422小時,同比則下降61小時;風電棄風電量192億千瓦時,平均棄風率26%,同比上升7個百分點。“三北”地區平均棄風率逼近40%,內蒙古棄風率為35%,甘肅為48%,吉林為53%,寧夏為35%,新疆為49%。

在今年一季度同期,全國累計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5031萬千瓦,同比增加52%。一季度光伏發電量118億千瓦時,同比增加48%。然而,全國棄光限電約19億千瓦時,主要發生在甘肅、新疆和寧夏,其中甘肅棄光限電8.4億千瓦時,棄光率39%;新疆(含兵團)棄光限電7.6億千瓦時,棄光率52%;寧夏棄光限電2.1億千瓦時,棄光率20%。

多重因素影響風光消納

國家發改委及能源局的上述新文件,就是為了解決棄光棄風更加嚴重的這一問題而來。

就在今年5月25日-26日,國家能源局西北能源監管局相關領導帶隊前往榆林,開展了新能源並網運行情況調研。其間發現,當地並網的小火電裝機為523萬千瓦,而國網陜西公司榆林地區接入的新能源裝機預計年底可達453萬千瓦,地電榆林電網接入的新能源裝機在年底可達153萬千瓦,然而榆林地區的電力最大負荷只有600萬千瓦,因此當地的棄光棄風現象可能會加劇。

新能源裝機規模快速增長,電網建設滯後、用電負荷大幅下降等都使新能源的消納空間受限,榆林電網的主網架薄弱,並網小火電容量大,電網調峰能力有限等是當地存在的主要問題。調研後有關領導也提出,電網企業盡最大能力做好新能源全額保障性收購工作,新能源企業要適應棄風棄光的新常態,而有關各方也要加快推進榆林小火電關停力度,挖掘電網調峰能力,提高電網消納新能源水平。

事實上,風光裝機提升的同時,火電的新增裝機沒有停步,這也是影響整個新能源消納的掣肘之一。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就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如今,全社會每年的用電量都在5.5萬億千瓦時左右,目前也沒有出現電荒等拉閘限電的情況。因而目前的15億千瓦總裝機已可滿足未來幾年的電力市場需要,甚至可能會過剩。但“十三五”期間每年還會新增的1億多千瓦裝機發電,這部分新增裝機的發電該去向何方?更遺憾的是,我國每年的新增裝機中火電仍然占比過高:2015年,新增火電裝機超過6000萬千瓦,而光伏、風電、水電各不到2000萬千瓦,預計“十三五”期間,火電還將至少增加2億千瓦裝機。他說道,節能減排目標和生態環境的壓力也需各方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上繼續大幅提升,我國已向全世界承諾了具有挑戰性的減排目標,應加大可再生能源的投資開發力度,確保未來的新增裝機以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313

炸雞啤酒風光不減,然而韓國養雞業已被 “玩壞”

據新華社報道,當全球養禽人都想從韓國的炸雞啤酒熱中撈一筆時,韓國本地的雞肉市場卻陷入價格走低、利潤縮水的境地。

2014年熱播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引發韓國人對炸雞啤酒的狂熱追捧。此後,出售炸雞啤酒的連鎖店在韓國猶如雨後春筍。

據韓國農林畜產檢疫本部2014年11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受啤酒配炸雞人氣持續火爆等因素影響,當年1月至10月,韓國雞肉進口量超過10.7萬噸,超過2013年全年的10.3萬多噸。兩年過去,這一風潮並未消退。外賣炸雞啤酒的服務可謂無處不在,可以把最新鮮的炸雞啤酒——現在韓國簡稱“炸啤(Chimaek)”——送達至家門口、辦公室和野餐現場。

美國的肯德基也未能免俗,已在韓國開設“肯德基‘炸啤’”店面。

在首爾一家烤肉連鎖店,現年24歲的金倉厚(音譯)說,他和同事本計劃前往一家壽司店用餐,但最終決定去吃“炸啤”。路透社16日援引金倉厚的話說:“我情不自禁地想吃雞,即使我在吃壽司的時候也是。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是這樣,但我總能想起雞,而且雞肉總是好吃。”

而為爭奪雞肉市場份額,韓國本土養雞商競爭日益白熱化,已形成供應過剩和價格下跌的情況。

韓國雞肉市場現在由哈里姆、同宇和馬尼克三家供應商形成分庭抗禮之勢。哈里姆董事總經理樸朱諾(音譯)承認,雞肉商正在進行“懦夫博弈”,都在寄望自己的競爭對手先舉白旗。

樸朱諾認為,隨著遭到宰殺的雞數量今年夏季減少,市場失衡狀態今年下半年有望緩解,但隨著美國和泰國的雞肉再度出口到韓國,明年市場將再次供應過量。

韓國今年7月取消從美國進口雞肉的禁令,可能今年11月恢複從泰國進口雞肉。韓國政府當時下達禁令的原因都是禽流感。

不過,美國對韓國雞肉市場的現狀並不悲觀。美國農業部預期,受“炸啤”風潮影響,韓國雞肉市場今年將增長5%至101萬噸,2017年將繼續增長3%。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數據顯示,韓國人2015年人均食用雞肉14.2千克,是1990年時的近3倍,但仍僅為全球人均食用量28.6千克的一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28

歐央行釋放積極信號:強美元風光不再,歐元為王?

周四(4月27日)歐洲央行維持三大利率不變,購債規模如期降至600億歐元,符合預期。行長德拉吉表示,歐元區周期性複蘇不斷確立、下行風險下降。這無疑是在向市場釋放積極的信號。

此前,政治風險由於法國中間派獨立候選人馬克龍在首輪投票中獲勝而進一步降溫,這也令市場預期歐洲央行將在6月例會中改變前瞻性指引,並釋放於2018年初開始削減購債規模的清晰信號,引發歐元跳漲。德拉吉發言期間,歐元/美元大幅跳升。不過,德拉吉稱,歐洲央行尚未討論6月份的選項以及修改前瞻指引,因此至21:00左右發稿時,歐元在跳升後短線跳水。

眾多交易員都對第一財經表示,對歐元的長期趨勢看好。“歐元進一步改善其短期前景,歐元沖高,兌美元突破盤整多個月的1.270整數位置,匯價持續震蕩整理也增加了長線築底反彈的概率。歐元長期走勢主要取決於歐美政策背離,隨著歐洲政治風險的下降,政策背離將再次受到關註。”FXTM富拓中國市場分析師鐘越告訴記者。

歐元區前景樂觀

德拉吉表示,歐洲央行利率料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維持在當前或更低水平,一直到QE(量化寬松)結束後,600億歐元的月度購債規模將至少持續到12月,直至歐洲央行看到出現可持續的通脹回升,其通脹目標是核心通脹接近2%。

盡管歐元區整體通脹已經在2月觸及了2%的水平,但剔除能源等易於波動因素的核心通脹率,2月仍維持在0.9%,這已是連續3個月保持在此水平。德拉吉表示,還沒有看到歐元區通脹出現令人信服的上行趨勢。

不過,整體而言,德拉吉肯定了歐元區近半年來的強勢複蘇勢頭。“經濟擴張會不斷持續,投資複蘇,企業從有利的融資環境中受益,歐元區就業率和薪資增速提升。此外,全球經濟強勢複蘇、貿易活動強化將會有利於歐元區經濟擴張。”他稱。

歐洲央行早在3月就已經提升了對2017年和2018年的經濟增速、通脹預期,經濟數據顯示歐元區仍具韌性。私營部門動能回升至6年來高點,法國超過了德國,這也顯示複蘇是全面的。各界預計3月核心通脹率將上升到1%。德國央行行長魏瑪(Jens Weidmann)認為,貨幣政策會趨於收緊,因為經濟複蘇勢頭較好。

彭博調查顯示,眾多經濟學家認為,歐洲央行會在6月議息會議上改變前瞻指引;在9月會議上宣布延長QE至2018年,但會表明將削減月度購債規模;2018年開始,將在6個月中逐步退出QE;2018年三季度會宣布提升如今低至-0.4%的存款利率。

中長期看多歐元

目前,歐洲央行和美聯儲方面均沒有更新的信號參考,由於歐元區核心通脹率依然偏低,歐央行將保持鴿派立場,其收緊政策預期對歐元的支撐有限。總體上,交易員認為,歐元技術上有向上反彈的潛力,但是消息上還沒有明朗,法國大選還沒有理由足夠支持歐元大幅上漲。

不過,不少交易員都對記者表示,最近看到了交叉貨幣對的極佳機遇。“看好歐元兌日元和商品新興市場貨幣的做多機遇,近期趨勢愈發明顯。”敦和資產海外投資主管李夢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交叉貨幣對即是指不包含美元的貨幣對。

“其他非美貨幣中,加元表現最弱,美國宣布對加拿大進口木材征收24%重稅且油價持續下跌,美國WTI原油跌破50美元關口加劇加元的拋售,使得加元表現繼續弱於其他貨幣。走軟依然是商品貨幣澳元、加元和紐元的一大軟肋,抑制商品貨幣上行,短期風險也偏於下行。歐系貨幣兌商品貨幣目前中期仍有上漲空間,顯然歐元和英鎊的沖高均打破了兌商品貨幣的盤整格局,勢必開啟新一波交叉盤上漲趨勢。”鐘越稱。

此外,英鎊也是關註的焦點,自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宣布提前大選開始英鎊狂飆後,英鎊一直在日線頭部1/3以上位置做橫盤整理,這種走勢成為中繼形態繼續向上的概率很大。

3月內,英鎊/美元匯價大漲2.5%,名列G10貨幣之首;不少機構都在提醒,3月以來英鎊空頭倉位一直處於歷史高位。平倉會令英鎊進一步走高,英鎊強勢上漲還未完結。

美元上行動能不足

近幾周來,由於歐洲政治風險釋放、歐元區經濟複蘇,歐元強勢反彈,外加其他新興市場貨幣由跌轉穩,美國刺激政策撲朔迷離,美元的上行動能明顯不足。

美國總統特朗普團隊周三宣布了自1986年以來最大規模的稅改計劃,但該計劃被指缺乏細節且難以在國會獲批而引發美元指數的拋盤。特朗普稅改計劃將收入稅的最高稅率從39.6%下調至35%,將聯邦企業所得稅稅率從35%下調至15%。

特朗普提議將個人所得稅稅率由七檔縮至三檔:10%、25%和35%;建議將個人所得稅的返稅額度翻倍;已婚夫婦收入不足24000美元時不用繳稅,並建議對有孩家庭減稅。與此同時,特朗普還將逐步廢除房地產遺產稅。

“美元跌,美股稍稍回落。這主要還是因為該稅改計劃已經得到市場預期,利多出盡。同時,激進的稅改會造成更大的政府預算赤字,效果還難說。而且稅改計劃還需要國會的進一步認可,其中諸多細節可能會遇到挑戰。所以該計劃並未造成市場的過度樂觀反應。美元指數在98.8,也就是自2016年年底開始的美元高位下降調整走勢的底部,尋求可能的支撐反彈。而美元要確認反撲開始,向上要先過了99.5的位置。”KVB昆侖國際首席分析師魏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對於市場擔憂的該稅改計劃是否會導致美國預算赤字增加,美國財長努欽未做出回應,但他表示稅改計劃將通過經濟擴張的方式實現“自我融資(Self-financing)”。該計劃基本符合市場廣泛預期,令市場質疑的依然是美國政府能否承受稅收收入驟減、債務劇增的壓力,對減稅實現“自我融資”存在疑問。

美國稅收政策中心(Tax Policy Center)預計特朗普政府的減稅提案將導致稅收收入在未來10年下降6.2萬億美元,大概占到美國當前GDP的32%左右,考慮到利率成本和宏觀經濟效應,稅收減少規模將高達7萬億美元。而與此同時,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預估,美國聯邦債務/GDP的比例已經達到77%,為二戰以來的最高水平。有機構預計,到2047年該比例將攀升至150%,令美國面臨巨大的債務負擔。因此該計劃很可能會遭致共和黨內部財政保守派的強烈反對,很可能難以在國會獲得通過。

“特朗普團隊堅持認為減稅將通過刺激美國經濟擴張的方式實現自我融資,但債務急劇增加甚至可能威脅美國經濟穩定,不利於美元匯率長期前景。”鐘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不過,他也認為:“由於特朗普稅改計劃直到年底才有望提交國會表決,因此對美元短期影響應是有限的。但減稅有望提升美國企業海外盈利(2.6萬億美元)回流美國的預期,這一點如果做實,可能將利好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160

三只松鼠“風光”沖刺IPO:低毛利產品貢獻最大營收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8-18/1139536.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815

山東地煉整合:風光時賣油給中石油、中石化,現一半幾近虧損

在新舊動能切換的背景之下,山東地方性煉油廠(下稱“地煉”)正經歷著一場大變局。

山東地煉,也曾有過一段相當輝煌的過往。作為我國地煉企業最為集中的地區,山東在北方具有國內規模最大的煉化企業集團,隨著山東大煉化的發展,它們逐漸擺脫了對原先“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依靠,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時代:在那個年代,山東地煉煉能增速保持著高速增長,一直是全國煉油產能擴張的主要貢獻者。

2016年前後,山東的地煉企業賺得盆滿缽滿。有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當時“兩桶油”(中油化、中石油)自己煉油賣,虧錢;從山東地煉買油賣,卻是穩穩地賺錢。而外省“兩桶油”的銷售部門也曾紛紛到山東來取經,看看山東的地煉企業是怎麽賺錢的。

然而,到2018年初,十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對煉油領域嚴重違法違規和失信行為開展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集中整治地煉行業。至此,山東地煉行業的變局正式拉開。

山東地煉起落

今年7月20日,曾入選《山東民企百強榜》排名第二位的山東晨曦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山東晨曦”)已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按照《民事裁定書(2018)魯1122破申2號》,山東莒縣人民法院稱,“山東晨曦成立於1999年12月1日,現已資不抵債,不能清償到期債務。”

此前,第一財經針對山東晨曦的破產做過詳細調查報道,其資不抵債主要是因為山東晨曦過度運用金融把戲,利用信用證的時間差將獲得的資金用於其他行業的投資或借貸賺取高額的回報和利息,從而將自己送上了“斷頭臺”。

不過,山東晨曦的興衰卻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地煉這一行業的變遷。作為當地的知名地煉企業之一,山東晨曦的石化產業已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共擁有350萬噸/年重交瀝青、140萬噸/年催裂化、100萬噸/年延遲焦化、25萬噸/年氣分等20套化工及精細化工生產裝置。

地煉,是相對於主營煉廠而言,其發展起源於1998年我國石油石化行業的宏觀調整——1998年政府對石油行業進行了結構性調整,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兩大公司業務重組,小煉廠區別性關停並轉。整頓結束後,加工能力在100萬噸/年以上的煉廠大多劃歸兩大國有石油公司,而100萬噸/年以下的小煉油企業選擇保留了82家,成為地煉;瀝青廠、溶劑油廠和潤滑油廠交由地方政府管理;其余則予以關閉。

2015年2月9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進口原油使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首次出臺了較為詳細的進口原油使用資質的申請條件。自該通知發布後,各個符合條件的地煉企業開始加足馬力、躍躍欲試。

而山東則成為了地煉行業中發展最為迅猛的地區。第一財經記者查詢發現,2014年,山東地煉平均開工率只有37%,其間甚至一度跌至20%。而隨著2015年相關通知的出臺,山東地煉搖身一變,迅速發展壯大。

記者不完全梳理發現,2016年,山東省地煉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925億元、利稅318億元、利潤138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了21.7%、79.1%、60%。2017年底,以勝利油田所在地東營為圓心,整個齊魯大地分布著超過40家的地煉企業,總煉油能力在12410萬噸,占到全國地煉總產能的70%,地煉企業的原油加工量占到全國的8%。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憑借此前積累的優勢,以及之後的大發展,山東地煉長久以來都占據著全國地煉半壁江山,以至於業內連“地煉”這個專有名詞,也成了“山東地煉”的代稱。

山東地煉行業的勃興往往也帶動了一座城市的經濟發展,以地處菏澤東明縣、國內煉油規模最大的地方民營煉油企業——東明石化為例,2016年,東明石化入庫稅金32.24億元,穩居菏澤第一位,占全市納稅百強企業納稅總額的33.5%。同時,該企業還擁有正式員工7000人。從這個角度來看,地煉企業對於東明縣的稅收和就業方面的拉動作用巨大。

“東明石化每年有過千萬噸的加工量、近千億元的收入額、過2000億元的現金流、過2000萬噸的物流,近萬人的就業,對區域經濟社會和相關產業發展起到了巨大帶動作用。”東明石化董事局主席、總裁、黨委書記李湘平對記者表示。

分化嚴重

彼時的山東地煉足夠強大,且以民企為主。在2017年的山東民企100強中,主營地煉或以地煉起家的企業,就有26家,占比達到26%。排名前十的民企中,地煉企業占到4家,分別是東明石化、萬達控股(非大連萬達)、利華益集團、京博控股,地煉在整個山東民企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曾經來山東學習地煉企業的“兩桶油”銷售考察一遍之後得出了山東擁有有全國最大的地方煉油企業群體的結論,並認為這是山東地煉行業不斷賺錢的原因所在。

山東省經信委相關人士也向第一財經記者證實了這一點。他認為,“山東地煉作為獨立煉廠,其市場化程度要高於國字號油企。在2016年,國際原油價格一直在低位徘徊情況下,地煉企業靈活的價格政策使其充分提高了在成品油市場上的競爭力。”

不過,一方面民營企業的身份賦予了這些山東地煉企業足夠的市場活力;另一方面,在大型國企唱主角的能源行業中,民企的市場競爭力明顯相對處於弱勢,不足以支撐其抵禦行業的周期性波動。加之稅費改革、銀行信貸等原因,山東地煉行業的分化程度也水漲船高。

隨著行業周期的不斷波動,很大一部分的山東地煉企業沒有穩定的原油供應,不得不轉向價格更高的國產與進口燃料油,這樣一來,成本便“呼呼”地上去了,產品競爭力岌岌可危。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想要分得一杯羹,難上加難。

東營當地一位煉化企業廠商告訴記者,前兩年,地煉總體盈利狀況還是相當好的。但是分化也很明顯,“那些拿到原油進口配額的,開工率基本接近滿負荷,盈利水平高。相反,200萬噸加工規模以下的,沒有原油進口配額的,大部分處於半停工狀態,開工率不足30%,原料成本偏高,受消費稅收緊影響大,已處於虧損狀態。”

第一財經記者走訪發現,2017年,整個地煉行業分化十分明顯,那些可以拿到原油進口配額的,開工率基本接近滿負荷,盈利水平高。相反,200萬噸加工規模以下以及沒有原油進口配額的,大部分都處於半停工狀態,開工率不足30%,受消費稅收緊影響大,大多已處於虧損狀態。

民生證券研究團隊認為,造成地煉經營業績出現分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國家成品油消費稅制度的不斷完善。在地煉和主營煉廠公平市場競爭的情況下由於缺少穩定的原料供應和產品銷售渠道,使地煉的競爭力大幅減弱,最終走向淘汰的結局,而之前被地煉侵蝕的成品油銷售市場有望重回到中石油和中石化手中。

據石化行業咨詢機構隆眾石化統計,山東地煉一共80多家,其中40家左右一次加工能力在200萬噸以上的基本都有原油進口配額;而余下40多家就是規模在200萬噸以下、沒有原油進口配額,開工率極低的。這也就意味著在山東,整個地煉行業有50%左右的企業處於虧損的邊緣。

整合啟幕

“大,但不強。”山東省經信委副主任王萬良在2017年12月28日山東省煉化行業新舊動能轉換推進會上強調,山東迫切需要加快推進省內石化產業轉型升級,拉長產業鏈,生產石化下遊產品,提高國產比例,實現進口替代。

記者了解到,山東省幾十家地煉企業在原料采購、物流運輸、成品銷售市場上長期“單兵作戰”,影響力小、話語權弱,至今無一家主營業務為煉油的企業在國內外證券市場上市,“茶壺煉廠”的稱號由此而來。

“地煉若不能及時轉型,必將會有一批被淘汰出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今年3月份,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成品油消費稅征收管理有關問題的公告》實施,成品油消費稅監管全面收緊,通過“變票”逃避生產環節消費稅被完全封堵——地煉獲取利潤最主要的途徑消失了。

天風證券研究團隊稱,一直以來,地煉和經銷商避稅的三個關鍵漏洞:1)原料環節變票——以前存在進口輕循環油等變票成燃料油,因為輕循環油不應稅,燃料油是應稅品;2)出廠環節虛開發票——煉廠超額開具銷售發票,以及貿易公司虛假開具銷售發票;3)加油站終端不開票——民營加油站向地煉采購成品油也傾向於采購不帶增值稅票的。

在2017年12月初舉行的第十屆中國能源環境高峰論壇上,中國石油流通協會副會長董秀成公開表示:“未來國家政策對於原油進口使用配額和成品油出口配額這兩個配額的大趨勢都是收緊的。兩個配額的控制是為了避免原油和成品油的大進大出,而把碳排放和汙染留在國內。嚴格控制成品油出口配額,讓煉油企業在國內市場競爭,通過市場化的手段來控制國內煉油產能擴張,最終優勝劣汰,實現市場出清。”

無論是系列政策的推動,還是政策與市場倒逼下的選擇,都對山東地煉的整合發揮著作用。山東地煉一直以來因為平均規模較小、一體化水平偏低,已然落後於行業的發展大趨勢。吳琦告訴記者,“抱團取暖是化解風險的最佳選擇。面對種種風險,深化合作、抱團取暖似是較為合理的選擇。”

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山東地煉行業的整合正在多方力量助推之下拉開大幕。

對於地煉企業而言,不斷被壓縮的利潤空間導致其開始“投奔”國企,民企和國企融合重組成為行業大趨勢,越來越多的地煉企業擁有了國企背景。如中海油並購了東營石化、中海瀝青以及海化石化;中國化工集團旗下也擁有包括華星、正和、昌邑、安邦、藍星濟南、濟南石化及長城煉廠等地煉企業。

2017年9月1日,山東省經信委下發《關於加快全省地煉企業轉型發展組建山東煉化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的複函》,提出山東煉化要著眼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綜合競爭力,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為行業進一步聯合重組、集團化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從中國(獨立煉廠)石油采購聯盟到山東煉化能源集團,16家地煉企業的合作也從以往的進口原油采購擴展到了統一儲運和零售終端領域。

從山東省的角度來看,也在積極幫助地煉企業找尋到曾經束縛日久的油品短缺問題。7月22日,青島港對外宣布,為推動山東省新舊動能轉化,董家口港—濰坊—魯中、魯北輸油管道(二期)經過16個月的緊張施工,投產試運行。記者從青島港方面了解到,輸油管道將服務於山東濰坊、東營、濱州地區的主要煉化企業,結束了部分地煉企業過去沒有管道輸油,只能靠油罐車運輸油品的歷史,還把青島港董家口港區的30萬噸級兼顧45萬噸級原油碼頭、200多萬立方米的油罐群與山東地煉企業群連為一體。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胡軍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331

女人仔看 Tec: Motorola曾經風光過

1 : GS(14)@2011-08-20 22:53:0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5407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813

胡孟青:金融過客最風光

1 : GS(14)@2012-03-02 22:39:47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15307/20120302/61549
投行揀蟀,不成文規定,男要身家女要樣,最完美係得天獨厚樣樣齊。有大型投行更要在新人入職時填表申報家庭資產規模,博乜?心照啦!以前做銀行何須企出門口街邊拉客申請信用卡,或者凍打Cold Call三唔識七問對方要唔要清卡數或者攞現金,曾幾何時,阿媽話畀人知仔女做銀行好風光,o依家連佢都擔心你份工隨時凍過水,唔敢買樓,費事突然失業被迫斷供;唔敢去旅行,免得回來冇咗個位。
行家有層樓在堅尼地道,上一輪金融海嘯,撞到正租客係雷曼員工,今次以為租畀一個宇宙最強投行做了十幾年嘅賓架,誰知都要起埋身,還想提早中斷租約,行家話今次又中伏。外資大行中坐得最穩應該係班富二、富三代,因為佢哋擺明係入嚟過一過場,將來美其名又係投行出身,有幾多個真係成功學滿師?好成疑問。
回港做Intern建立關係

況且由第一天起,銀行都已有齊心理準備佢哋唔會做得長。反正過門都係客,隨時更要係大客,對方父母肯安排喺你銀行學嘢,係睇得起你,由其暑假回港做Intern開始建立關係,分派到各部門,醒唔醒目還是其次,部門主管反而會先行起底,費事一個唔覺意,開罪「金菠蘿」得失人家成個家族就無謂,所以會特別客氣,給予難度最低、最難出錯兼最冇殺傷力的工作,但又唔可以畀影印佢做,怕對方知你睇佢唔起,當然亦要趁機會為其洗腦,讓佢覺得這家銀行天下無敵,將來叫伯爺將副身家搬過來;剩下來要做的,就是要Keep Fingers Crossed、望暑假快快過完,一切回復正常。「En唔Enjoy」呢種生活無所謂,有時發現要見嘅客原來係世叔伯,對方也許會畀番多少面,生意做唔做得成還是其次。
話說幾年前,港股熱炒直通車之際,美資大行就曾經以幾位氣質美女,齊齊向一位城中富豪兜售,在小島酒店一邊享用法國菜,富豪一於猶如老竇教女,其中一個真係世姪女,全程有佢講冇你「搭嗲」,食完飯吩咐你們把資料放下,待回去後再看清楚才決定買唔買,文件拿回公司給旗下相關部門員工研究,結果公司內部一班會計師員工,好坦白告訴富豪老闆睇極睇唔明,既然如此,結果好彩無累世伯老闆中伏。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0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