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雨潤中報分析:需要很長的時間來消化祝先生留下的遺產 心燈永續William

http://xueqiu.com/9273139325/25031702
$雨潤食品(01068)$有人說我應該給雨潤的分析一個結論。好吧,我給祝先生一個結論吧---「唯利是圖」。 用朋友的話說,當雨潤沒有什麼油水時,祝先生就跑了。他說的很好,因為看到本質,出現的現象也就能懂了。

剛才看完了雨潤中報。營業收入下降,主營利潤下降,毛利率上升。毛利率上升可能是雨潤中報唯一的「好消息」吧。新的管理層可以說什麼事都沒有做,維穩是第一大事。各位看一下,投資現金流淨額,幾乎已經不對外投資了,說明企業把全部精力放在內部調整上,為什麼?祝老闆留下的問題太多太嚴重。既然沒有什麼投資行為,主要在抓在理順企業內部的事情,各項經營費用降下來也是正常的。都說它的毛利率上升了。的確是「上升」了,因為經營成本都儲存在存貨裡呢(經營成本儲存點1),2013年的存貨仍較年初上升些,達16.75億。

第二個中報重點,資產負債表的資產質量毫無改善,幾乎可以說是維持原狀。再次說明新的領導團隊,根本無心,也無力讓經營改善,全部精力投放在處理祝老闆留下的這一堆爛攤子上。理順公司用了半年,卻無任何進展和效果。下半年,我就比較擔心業績能出來多少了。看來後祝老闆時期,雨潤公司要走向正常經營非一日之功,需要很長的時間來消化祝老闆留下的遺產。

第三個重中之重,過往分析雨潤問題時常說的,在建工程轉固是雨潤最頭痛的問題,中報看來,沒有一點改善。固定資產仍然認列高達150億多,與年初比較可見在建工程估計沒有多少轉固的。企業經營的成本,又被在建工程費用資本化儲存起來了(經營成本儲存點2)。

當然,雨潤壞也壞不到哪裡去,新的管理層在經營上根本無作為,當然是「壞」不到哪裡去了。這個中報,毫無投資亮點,看起來讓人昏睡,我相信雨潤的股價也要提前進入冬眠了。雨潤的嚴冬遠沒有過去,2013年仍是公司經營的一道大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996

各國股票投資資本利得稅、股息稅、遺產稅資料一覽(2013.10.16) 摸啊摸

http://xueqiu.com/8940100817/25667134
各國資本利得稅、股息稅等稅收情況,問經紀券商一般會含糊其辭讓你自己問稅務專業人士。有時查清楚了一國情況,轉頭忘記了過段時間還要查,乾脆把資料在這裡彙總一下,非常歡迎各位補充並指出錯誤,以後不定期更正更新。(以下都是針對個人投資上市股票納稅)

1,中國大陸
外國投資者---A股買不了。這裡指B股
資本利得稅:無
股息稅:10%
遺產稅:無

中國居民---
資本利得稅:A股暫免。境外投資股票所得不確定,待專業人士解讀。
股息稅:持股超過1年的,稅負為5%;持股1個月至1年的,稅負為10%;持股1個月以內的,稅負為20%。
遺產稅:無

2,美國
外國投資者---填一份W8-BEN的表格,申報不是美國納稅人
資本利得稅:無
股息稅:30%(註:按兩國稅收協定。如果是中國大陸居民,則只需繳納10%的稅)。
遺產稅:介乎18%至35%

美國納稅人---
資本利得稅和股息稅:2013年1月1日起,針對高收入階層的最高稅率被上調三分之二,從15%調高至近25%;其餘收入階層的納稅人,資本利得和股息稅稅率在15%-約20%不等。另外也有一些稅階的納稅人仍可享受零稅率。(來源:WSJ)
遺產稅:最初的525萬美元免稅,其餘部分的稅率為40%。

3,香港
所有投資者---不愧是納稅天堂!
資本利得稅:無
股息稅:本地公司無。紅籌國企扣10%。
遺產稅:無

4,英國
外國投資者---難怪還是全球金融中心!
資本利得稅:無
股息稅:無
遺產稅:待查

英國納稅人---
資本利得稅:大概18%-28%
股息稅:10%-36.1%
遺產稅:免稅金額門檻為32.5萬英鎊至2015年4月5日止,遺產稅率為終身移轉額之20%,不動產為40%。

5,新加坡
外國投資者---難怪吉姆.羅傑斯跑去了!
資本利得稅:無
股息稅:無
遺產稅:無

新加坡納稅人---
資本利得稅:無
股息稅:納入個人所得稅
遺產稅:無

6,法國
外國投資者---
資本利得稅:無
股息稅:按協定。中法稅收協定10%。
遺產稅:待查
金融交易稅:總部在法國的徵收0.20%

法國納稅人---
資本利得稅:從2013年1月1日起,股票、債券和類似證券的偶然所得按照累進稅率徵稅。有條件享受20%-40%免稅額。
股息稅:利息收入或類似的固定收益證券收入的納稅人,可以選擇對該項收入適用19%的預提稅替代個人所得稅。
遺產稅:5%-45%
金融交易稅:總部在法國的徵收0.20%

7,加拿大
外國投資者---
資本利得稅:無
股息稅:25%。中加稅收協定15%。擁有支付股息公司至少百分之十選舉權股份的公司,不應超過該股息總額的百分之十。
遺產稅:待查

加拿大納稅人---
資本利得稅和股息稅:納入個人所得稅,計算複雜
遺產稅:以資本利得稅形式收取

8,意大利
外國投資者---
資本利得稅:個人12.5%;持有多於2%投票權或多於5%資本的"大戶",其資本收益的50.28%可免稅,但其餘49.72%的資本收益須按一般稅率27.5%繳納
股息稅:27%
金融交易稅:0.22%
遺產稅:待查

意大利納稅人---
資本利得稅:納入個人所得稅
股息稅:納入個人所得稅
金融交易稅:0.22%
遺產稅:4%,6%,8%

9,日本
證券交易稅:無
印花稅:無

外國投資者---
資本利得稅:20%
股息稅:20%,除非兩國另有協議
遺產稅:待查

日本納稅人---
資本利得稅:20%
股息稅:10%
遺產稅:累進稅制,最高70%

10,韓國-
證券交易稅:對賣方徵收0.3%
印花稅:每張單據400韓元

外國投資者---
資本利得稅:無
股息稅:按兩國協定0-20%,中國居民10%
遺產稅:累進稅制,最高50%

韓國納稅人--
資本利得稅:大公司的大股東持有不足1年的股票轉讓30%,中小型公司股票的轉讓10%,其他股票的轉讓 20%。此外對個人所得稅納稅人還應當按照其所得稅額的10%附征屬地方所得稅性質的地方居民稅(見居民稅)。
股息稅:併入個人所得稅6%-35%
遺產稅:累進稅制,最高50%

*資料來源:
德勤:經商須知、資本利得
國家稅務總局:境外投資  >  國外稅收政策管理  >
商務部:首頁 > 各國稅制
意大利對外國投資者徵收資本利得稅來源香港《蘋果日報》:買PRADA股 須繳意大利稅
日本徵稅來源:http://www.tri.org.tw/trinews/doc/1010524_4.pdf 
(免責聲明:網上收集資料可能存在錯漏,如有需要請進一步詳詢各國稅務機構。)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465

Perpetu:想幫人們管理網絡遺產

http://www.yicai.com/news/2013/12/3214190.html
生大事也。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去世,其中便有時會有我們的同學和朋友,往往當他們不在人世後,我們都會去他們的社交網絡的主頁悼念唏噓一番。然而往往在我們唏噓的適合,心中也會出現一個疑問,逝者留在網上的這些信息該由誰怎樣處理呢?事實上,這樣的問題的確引起過法律糾紛,2005 年,駐伊拉克士兵 Justin Ellsworth 的家人便一紙將 Yahoo 告上了法庭,以獲得 Ellsworth 的雅虎郵箱密碼,因為 Ellsworth 在其被害前正在郵箱裡寫回憶錄。然而 Ellsworth 的家人應該得到郵箱的密碼嗎?如果裡面有 Ellsworth 不希望家人看到的隱私信息呢?但如果其中又有許多是他希望讓家人看到而沒能來得及寄出的呢?現在Perpetu公司便站出來試圖解決這個問題。

在 Perpetu 的幫助下,你可以選擇在社交網絡上發佈的遺言,也可以選擇在去世後自動下載社交網絡上的特定的照片,留言,Timeline 然後傳給特定的人。如果你願意花 15 美元每年或一次性付 100 美元,你也還可以處理你的 Linkedin,Gmail,Dropbox,Flicker,GitHub 上的「遺產」。

通過 Perpetu,人們可以選擇把哪些信息給哪些人管理。譬如,你可以將自己的與妻子間的合影,聊天記錄發給她,把和父母相關的信息發給父母,同時不發那些無意中有可能傷害到父母的話語。你甚至可以在 GitHub 上把自己的原本私密的項目開源,或是把自己 Linkedin 上的聯繫人發給同事。

同時,Perpetu 設有嚴格的審核程序來確保用戶真的去世然後來執行其在 Perpetu 上的「遺囑」。目前 Perpetu 主要是通過電話和郵件的聯繫來確認,Perpetu 表示未來會同一些政府合作,靠得到相應的法律文件(死亡證明)來確定。

Perpetu 的兩位創建者,Ryanne Lai 和 Andrea Livotto,都是 Startup Weekend Hong Kong 的組織者。Ryanne 在創立 Perpetu 之前是一位知識產權律師,而 Andrea 則瑞信(Credit Suisse) 工作。Perpetu 在創立之初便獲得 Hong Kong Cyberport 63 萬港元的投資,並且在上線的第一個月內獲得了 1000 個用戶。

不同於死亡這個沉重的話題,Perpetu將它的頁面設計得生動有趣。以生動活潑的漫畫來解釋 Perpetu 可以做的事,同時,又以相對暗淡的色彩作為基調來保持其嚴肅色彩,避免輕浮。不知道這樣的方式,是否能更讓接受 perpetu,讓它像設立遺囑一樣流行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77

王亞麗案的遺產


2014-03-10  NCW  
 

 

沸沸揚揚的王亞麗造假騙官、侵佔他人財產案,三年前即畫上句號。但引發此案的遺產繼承官司卻一波三折,遷延數年,至今未決◎ 本刊記者 王和岩 文wangheyan.blog.caixin.com

72歲的王破盤

驟然去世,身後留下

一棟已經竣工的

價值2.6億元的

商住樓和諸多債務

2014年2月26日下午,王亞麗造假案舉報人王翠棉接到法院通知 :原定於次日在石家莊中級法院繼續開庭審理的確權官司,因對方申請舉證,延期押後審理。

王翠棉是石家莊已故商人王破盤之女,也正是她,在4年前引爆了震驚朝野的原共青團河北省石家莊市委副書記 王亞麗造假案。

2008年8月,72歲的王破盤驟然去世,身後留下一棟已經竣工的價值2.6億元的商住樓和諸多債務。它是王亞麗案曝光的導火索,也為日後遺產紛爭債務糾紛不斷埋下伏筆。

2010年初,王亞麗「造假騙官、冒充他人女兒謀取財產」 ,經王翠棉及家人數年堅持不懈的舉報,終於東窗事發。

2011年8月18日,河北衡水市中級法院對王亞麗等人職務侵佔、行賄案作出終審裁定,駁回王亞麗等人的上訴,維持判處其14年有期徒刑一審判決。

沸沸揚揚的王亞麗「騙官造假、冒充他人女兒攫取財產」事件,隨著王亞麗等一干人獲刑而塵埃落定。

由此引發的王破盤遺產紛爭遷延至今,未能平息。

之後七年,王破盤的妻子秦春花及五個親生子女,與王亞麗、王破盤的情人賈玉紅及諸多債權人,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財產爭奪大戰。

王亞麗案源流

戶籍資料顯示,王亞麗生於1969年9月1日。王案發前仕途一帆風順。據公開履歷,她「29歲」即被任命為團市委副書記,當選石家莊市「最年輕」的市政協常委,曾先後榮獲石家莊市「十佳女傑」和「十佳女鄉長」等稱號。

早年間,王亞麗以王破盤幹兒女的身份,與其一同生活。

1994年10月,王破盤以王破盤、周東風(王亞麗的姐夫) 、薛立新(王亞麗的丈夫)三人名義投資50萬元,註冊成立石家莊市金寶貿易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金寶公司) 。其中王破盤佔80% 股份,周東風、薛立新各佔10%。王破盤為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長。周、薛二人實際沒有出資,是掛名股東。

1995年12月,王破盤又以金寶公司名義投資創辦了河北金華停車綜合服務中心(下稱金華中心) ,承攬修建了市政重點工程——灣裡廟綜合服務樓。

作為王破盤的幹女兒,王亞麗自1995年至2008年,先後擔任金寶公司、金華中心會計、董事。後來,王破盤與王亞麗關係開始變得緊張。1996年王破盤解除了王亞麗的會計職務,仍保留其董事職務。王亞麗隨即離開王破盤。

2008年8月8日,王破盤心臟病突發身故,留下一棟已經竣工商住樓,樓高九層,建築面積約3萬平米,裝修豪華,主要為商舖出租,總價值號稱2.6億元。

為阻止王破盤的繼承人繼承其遺產,侵佔其巨額財產,王亞麗先以「親生女兒」的身份向石家莊警方報案,稱王破盤被原公司會計賈玉紅(王破盤的情人,幫王破盤打理兩家公司)謀殺。

之後又授意他人誣陷賈玉紅,涉嫌盜竊、職務侵佔金華中心資產3600萬元。

此外,王亞麗通過私刻金華中心公章、謊稱公司「營業執照正、副本全部丟失,營業執照複印件未留存」等一系列造假行為,讓其閨蜜王曉冬取代王破盤成為金華中心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並任命其弟丁增紅(石家莊市委宣傳部司機)為公司董事,非法取得金華中心經營控制權。

與此同時,周東風(王亞麗姐夫,農業銀行石家莊市北城支行原副行長,金寶公司掛名股東)在王亞麗的授意下提起訴訟,要求對金寶公司股東進行確權。

2009年1月7日,長安區法院判決確認周東風、肖和利(周東風好友) 、薛立新為金寶公司股東,自此徹底攫取了王破盤的股權。

王亞麗「現形」之前長達一年半的時間裡,王翠棉兄妹為保衛父親的遺產,證明自己才是王破盤的親生子女,聘請律師進行調查,很快掌握了王亞麗與王破盤不可能有血緣關係,以及王亞麗偽造身份、檔案、履歷的證據。

從2008年11月開始,王翠棉兄妹拿著上述證據材料上訪,稱王亞麗企圖「非法佔有」其父親王破盤的財產。在王翠棉兄妹堅持不懈舉報和上訪下,王亞麗通過虛假身份、偽造幹部檔案、履歷,被違規錄用為國家幹部等問題漸次曝光。

2009年5月27日,王亞麗被免職。

2010年1月7日,中組部、中央紀委專案組進駐石家莊市調查王亞麗作假案。五天後,王亞麗被「雙規」 (參見財新《新世紀》週刊2011年第16期「王亞麗官場現形記」 「王亞麗前傳」 ) 。

2010年8月23日,中央紀委、中組部發佈聯合通報披露,王亞麗通過編造虛假身份、幹部檔案、工作經歷等,被違規錄用為國家幹部併入黨。後一路陞遷至石家莊團市委副書記,直到2009年5月東窗事發。

受王亞麗案牽連,共有12名相關責 任人被給予黨紀政紀乃至刑事處罰。

遷延數年遺產案

隨著2011年8月王亞麗等一干人相繼領 刑,沸沸揚揚的王亞麗造假騙官、侵佔他人財產事件終於畫上了句號。但圍繞 王破盤遺產的繼承官司卻是一波三折,遷延數年。

2009年5月9日,王破盤的妻子秦春花與王翠棉五兄妹,將周東風、薛立新告上法庭,要求法院確認六人享有王破盤在金寶公司全部的股權。期間,因為王亞麗案爆發,這起民事訴訟暫時中止。

2011年,在此案中,王破盤情人賈玉紅也以自己與王破盤所生之女王某某的名義,將周東風、薛立新訴至公堂。

稱王破盤的遺囑顯示,已將金寶公司所有資產全部贈予王某某。

2012年8月21日,石家莊新華區法院一審判決認定:王破盤妻子秦春花和王中信、王翠棉等子女共同繼承王破盤在金寶公司的100% 股權。這意味著,價值2.6億元的河北金華停車綜合服務中心大樓(下稱金華中心大樓)繼承權也歸秦春花及五名子女。對於王某某的訴訟請求,法院以賈玉紅所持王破盤遺囑無法證明是王破盤的真實意圖為由,未予支持。

9月6日,賈玉紅與被告周東風、薛立新等不服,上訴至石家莊中院。

2012年10月至當年底,石家莊中院先後兩次開庭審理此案,但無結果。期間,王翠棉兄妹應石家莊中院要求,做DNA鑑定。

2014年2月14日 DNA 鑑定結果顯示,王翠棉五兄妹系王破盤與秦春花所生子女。就在石家莊中院決定於2月27 日繼續開庭前一日下午,法院通知王翠棉因被告申請取證暫時取消開庭。

在2008年至2010年王亞麗等人侵佔金寶公司期間,在石家莊兩級法院,先後產生了與金寶中心相關的40多份民事判決,這些判決的原告大多與金寶中心存在債務糾紛,涉及金額約1億元。

由於王亞麗被採取強制措施,金華中心的公章、財務章、王破盤的手章均被公安機關的紀檢部門查封,賬目被衡水市桃城區法院扣押,致使金華中心無法參加訴訟,導致前述案件均為缺席判決,法院也僅僅依據原告的陳述和舉證 就予以認定。這些案件因為被告金華中心的缺席,均是一審判決生效案件。鑑於此,石家莊市中院將所有案件全部歸入該院,由其統一執行。

2012年至2013年,王翠棉等家人以執行案件有重大利害關係的申請人的身份,多次向石家莊中院提出停止執行金華中心資產的申請。

2013年6月,石家莊中院作出執行裁定書,以王翠棉等人身份不適格為由駁回其申請。

9月28日,王翠棉等向河北省高院申請復議。12月19日,河北省高院裁定:撤銷石家莊中院執行裁定,發回重審。

河北高院發回重審後,石家莊中院並沒有對王翠棉等人所提執行異議重新審查並答複,而是繼續啟動對金華中心大樓的評估拍賣程序。

2014年1月23日,王翠棉拿到河北高院的裁定的當天,向石家莊中院提起申請,要求該院中止評估、拍賣程序,待股權糾紛案確權終審結束後再啟動執行程序。就在同一天,石家莊中院確定了評估機構。

王翠棉及其家人律師認為,石家莊中院對擬執行案件所依據的判決書,無論是程序還是實體均屬違法。石家莊中院擬執行的判決書,金華中心的法定代表人均為王曉冬。而王曉冬的這一身份經衡水中院刑事判決認定為非法,其顯然不能代表金華中心。

另外,拍賣金華大廈的目的是執行40多件金華中心敗訴的民事案件,而這些訟案發生時值王亞麗等人控制金華中心之時,公司處於非正常狀態,絕大多數案件是在金華中心缺席的情況下判決的。這等於變相剝奪了金華中心應訴、答辯和質證的權利。

在王翠棉等家人看來,石家莊中院作為執行依據的判決書,有些作假痕跡明顯 :如債權人韓志友訴金華中心案,原本幾百萬元的債務,在石家莊中院的判決中成了近2000萬元。

另一名自稱為債權人的當地商人郭祿江根本沒有參加金華中心大樓建設,法院判決金華中心支付郭數百萬元的建設費,與事實嚴重不符 ;河北建工集團四公司稱金華中心拖欠2000多萬元的工程款, 「但根據我們的瞭解,金華中心只欠100多萬元」 。

據王翠棉介紹,韓志友還企圖低價拍賣金華大樓。被他們操縱評估為1.6億元。

2010年1月22日,王亞麗案件專案組通過石家莊中院委託河北華宏益誠資 產評估有限公司對金華大廈進行評估,評估價格為2.6億元,並得到衡水法院刑事判決書的確認。

王翠棉說,經韓志友與石家莊中院某些人的操控,在這次執行中評估價格僅為1.6億元,與四年前相比,金華大廈不僅未增值反而縮水整整1億元。

針對上述存在問題的案件,王翠棉及家人已向石家莊中院提出申訴。該院已經受理,尚未有結果。

2011年6月9日,法警押解被告人王亞麗。當日,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人民法院對「造假騙官幹部」 、共青團石家莊市委原副書記王亞麗涉嫌職務侵佔和行賄案進行一審判決並依法公開宣判,王亞麗被判處有期徒刑14年、剝奪政治權利4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40

如果今天有100萬遺產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8/100.html
「如果今天有100萬遺產」這個標題,看到不知大家的著眼點放在哪裡,是100萬?還是遺產?這涉及親人離開,定必傷感萬分。上星期止凡竟然收到一個email被問及如何運用100萬遺產,經事主同意公開內容,讓大家也給點意見。



Olivia電郵:

你好!
 

我叫Olivia,今年二十歲,九月會升year three。看了您的blog大約一個月,學到很多東西!但因為自己沒有投資經驗,有些事很想請教您。


父親剛在五月份過身,留下大約一百萬的遺產。媽媽(四十多歲)已經將一部分(20萬)在内地作定期,但其他的不知道應該怎樣投資。

我希望這部分錢能夠應付媽媽往後年老時的醫療開支,
可以去去旅行,不用為生活擔憂。當然,我有給家用,但我想好好利用這筆遺產,讓媽媽年老時可以過得舒服。

P.S. 媽媽有工作,現時的生活開銷大部分是由她支付。

謝謝。


止凡回覆:

Olivia你好,
很感謝你的email,同時對你家父過身亦感難過,你年紀輕輕已經要安排思考這樣的問題,向好處想這可能是將來成功的基石,請不要太難過。


你拿這個操作遺產操作問題問我,其實我實在百感交集,
一來非常高興有人如此重視我的意見,但又得知blog友失去至親,這不是好事情,同時給出的意見可能對你家庭影響深遠,責任重大。
 

其實我一直認為,單看任何單一個案,都很難給出高明意見,我很不贊同什麼財務策劃師,聽到別人如何就指點路線,建議買什麼基金之類,其實要作一個有效的投資計劃,需要照顧的地方多的是,能做到最到位的始終是你本人。
 

就拿你的個案為例,家人的現金流狀況如何呢?即收入支出多少?有否其他積蓄?工作穩定嗎?有買入其他保險嗎?家人(包括你)的財商如何?有否「月光族」的性格?甚至好賭之類?有否把你想預見的保障化為一些數字?例如要多少金額你才覺得足夠?如何達成?計劃如何?
 

再者,是看看你懂什麼,能用什麼投資工具,有人精通物業買賣,有人精通股票,有人精通債券、基金、黃金、定期之類,無話那一套投資是最好的,就算我今天建議你可以把全副身家放到穩當的股票(如盈富基金),但日後的操作你還是不知如何,大市每天升跌,你可能會見跌沽、見升買,眼見股息又不及人民幣定期吸引之類,久而久之可能不行了,原因是當中財務知識及重點是需要當事人掌握的,旁人只幫得一時。
 

100萬,相對你將會作為一位大學畢業生來說,實在不是太多,假設你一生工作40年,人工就前面低後面高,平均3萬5元(這個數字對有成就者已經相對低),你一生都能賺1680萬元,所以不要想著100萬很多,要用這100萬養家母,這個思維有點局限了發展。
 

不如先增值財務知識,直到有信心能輕鬆駕馭這筆錢再操作,讀個學士都只需3、4年,要增進足夠財商去好好操作這個100萬你覺得兩年不足夠嗎?兩年的投資回報是多少呢?就算什麼也不做都未必損失很大,先把這些當成是修煉成本,要不然賺不到時,反蝕了大部份不是更不值嗎?
 

寫了一大篇,我都沒有實質操作告訴你,因為直接指指點點對你未必好的,所以能做的是盡量希望開闊你的眼界,到時出來工作不久,有足夠財商,又有這筆錢作起步,應能更事半功倍的。
 

最後想請問你,會否同意我貼出內容,讓多些blog友也能討論及給點意見。
 

想起一篇文章,不知內裡概念對你有沒有幫助:
 
遺產好安排


Olivia回覆:

止凡兄:
首先感謝你對個陌路人肯花心思為我解釋。歡迎把內容公開,讓更多人給予意見:)


目前我的主要收入是在financial printing做part time 和幫學生補習,average能賺八千多。因為工作需要,
會看很基本的財務報表,但財商知識仍是非常不足。
 

曾想過用月供股票方式購買優質藍籌股收息,以平均成本法減低因經濟周期變動帶來的風險。原屬意內銀股,但不少如939、 3988都接近升上52周高位,現在入市似乎又不是時機。
 

現在想來想去,好像兌換rmb,再於內地購買理財產品(保本)好像最好的選擇。很想請教您的意見!
 

再次感謝您無私的分享!
Olivia


止凡回覆:

Olivia,
原來你還未畢業已經每月能賺八千多元,的確厲害。

 

月供股票是不錯的方法,正如你所言,是可以以平均成本法去減低股價周期變動影響,然而,重點是所選的必須是長遠優質股,操作亦要長期進行才有威力,即持之以恆月供三五七年後,你就會發現這組合能經得起風浪了,這樣的長周期操作之下,就算在52周高位開始亦問題不大。

我所說的重點是選股,你認為內銀股是優質,你覺得如何優質呢?
多支內銀又如何選擇呢?原因何在呢?這些優質又能否保持呢?這些都是你需要問自己的問題,常說話要增進財商,回答這些問題的能力是其中之一。
 

至於兌換人民幣買內地理財產品,其實理念一樣,如果你還未能肯定自己的操作正確,還七上八落的話,不用急著一時吧。
讓我有時間分享這篇email,希望更多blog友能給意見吧。

 

謝謝
止凡


後記:

其實我收到這個email時,在想為何Olivia會發給我,是我寫blog給人一個感覺像financial planner嗎?再想深入層,這100萬遺產一定是她爸爸的畢生心血,而她還未畢業,估計財商有限,亂來給予建議絕對是危險的。因此,在我的回覆內,就只能給了一些不實在的建議。

這也一直是我所相信的,投資建議最好是來自自己的,沒有別人比自己更清楚自己及家人的狀況,自己能力如何、喜好如何、知道什麼、需要什麼,還是自己決定操作比較好。就以近日最熱的「借貸」題目,其實就算我把本身的操作經驗寫得如何仔細,blog友閱畢後還是不可能照抄算數,始終每個人對不同財務工具的理解及運用都不一樣。

所以最好運用這筆遺產的方法,就是先增進自己的財務知識,到有足夠能力駕馭這筆錢時,定立好投資計劃,才好好出擊。100萬不算多,但作為理財起步者亦是不少數目,很多人怨什麼「輸在起跑線」,這100萬就正正造成了一條很好的起跑線,好好利用,必有所成。

亦有另一個可能,Olivia有機會向不止我一個blogger發問同樣題目,可能有blogger會建議作首期上車置業放租,之後再一層變幾層,又可能有blogger會建議買內銀股、REITS、盈富基金收息,又可能有blogger會建議買金銀幣,或者買ibond、做人民幣定期、抽IPO等等。每一門派都有獨到武功,然而,把武藝指導給未有內功(財商)的朋友,受者未必能好好駕馭,後果未必會好。

今天借這個email分享到這裡,看看大家又有何意見,可能是我太過保守,大家不妨可以指教一招半式予Olivia,對她又可能會好也說不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36

因應高齡化社會 壽險可轉健康、長看險 把遺產變財產 你該活化保單嗎?

2015-01-05  TWM

 

愈來愈多壽險業者開始提供保單活化服務,你用得到嗎?專家表示,保單活化就是「把遺產變成財產」,至於如何評估,你得先問問自己三個問題。

撰文‧張譯天

「不能算業績、不能抽佣金,誰會想推這個政策啊?」一位保險業務這麼說;他所指的,是金管會在二○一四年八月推動的「保單活化」政策。

所謂保單活化,也稱為「保單轉換」,是指傳統壽險保單可轉換為健康險、長期看護險、年金險等。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在七月底公開表示,將以政策引導民眾進行保單活化,預估可轉換的保單將有三百萬張左右;但據金管會在十一月十八日公布的成效來看,三個月的努力,完成轉換的僅有七十三張。

在保險業務員的眼裡,雖然不能算業績、推動的意願不高,「但不能否認,金管會是立意良善的。」簡單地說,保單活化對於保戶的最大影響,就是「原本死後才能拿到的錢,變成在世時就能享受的錢」;在高齡化、少子化的大環境下,此一政策的確是為民眾的銀髮生活品質著想。

你希望照顧誰?

父母年長 部分保單可轉換好消息是,雖然政策推動的初期成果不算及格,但進入一四年十二月後,先是富邦人壽宣布可將終身壽險轉成「類」長期看護險,十六日,南山人壽也宣布「康樂限期繳費終身壽險」開放轉換為遞延年金或長看險;新光人壽則表態將在一五年初跟進。

換句話說,這個「業務員不推,但可能對你有幫助」的服務,已經有愈來愈多保險公司開始加入。應該如何善加運用,成了值得每一位保戶認真思考的課題。

國泰人壽經理涂薏如提醒,轉換後,新保單與舊保單的性質迥異,可能會因為生存時間長短,或理賠給付等不同,而發生轉換後「財產」低於轉換前「遺產」的情況,這是首先必須注意的。但保險的本質,在於「確保希望照顧的對象能獲得保障」,從這個角度出發,其實應該把「划算與否」的問題先暫擱置,先從「希望照顧對象」來評估,自己所繳的保費是否能夠換來最大效益。

「你希望照顧誰?」這就是評估保單轉換的第一個問題。

「回想一下,當時買壽險的目的是什麼?自己如果身故了,誰最需要照顧?要照顧多久?時間拉回到現在,答案還是一樣嗎?」宏觀財務管理顧問李鳳蘭表示,保單轉換並不是人人都需要,而是完全取決於自身需求的改變。

她舉例,一位單身族預計要扶養她六十歲的媽媽到八十五歲,每個月支出要兩萬元,當下的需求保額會等於一年二十四萬元乘上二十五年,大約需要六百萬元保額;但過了十五年後,一方面可能自己的存款有所增加,且媽媽的餘命減少,需要的保額可能只剩三百萬元,那麼,就可考慮透過保單活化,把「原本要照顧媽媽的保單,進行一部分的轉換。」國泰人壽也表示,很多父母在孩子年幼時擔心自己發生意外身故,會買壽險給家庭一個保障,而現在子女已經長大,有自己的事業與收入,已經不需要擔心子女,「與其留下『遺產』照顧子女,不如先拿到自己『財產』照顧自己。」自己需要什麼照顧?

檢視家族病史 轉換醫療險如果確定「想照顧的對象」改變了,從家人變成了自己,那麼,保單活化前要問自己的第二個問題,是「自己需要什麼樣的照顧?」涂薏如舉例,不妨想想自己的家族病史,如果年長時發生疾病的風險較高,而本身的醫療險不足,將壽險保單轉換為醫療險就是可考慮的作法。值得一提的是,中高齡買醫療險相較於年輕時貴出許多,因此金管會也規定,轉換後的新保單,要依據「舊保單當時投保的年齡」計算保費,對保戶來說是一大福音。

至於長期看護險,李鳳蘭並不建議轉換,「主要是理賠門檻太高了!」而如富邦人壽可轉換的「類長看險」,則是近兩年新推出的保單類型,與長看險以「保戶狀態」為理賠標準相較,類長看險則是以「疾病」為理賠與否的判斷,門檻相對低一些,但仍須留意保單中所規範的「疾病種類與定義」,並對照自己的家族病史,才能避免「轉錯保單」。

若考慮將壽險轉成年金險,李鳳蘭建議,這時恐怕就要開始計算「划算與否」的問題,「轉成年金險或解約,哪個划算?這是必須想清楚的問題。」她表示,要讓壽險保額從「遺產」變「財產」,除了保單活化,另外一個方法是「部分解約」,「把保單一年一年解約固定的金額,而還未解約的仍然保有一定的壽險額度,有時候未必比保單轉換差。」轉換是否划算?

部分解約仍可享有壽險保障她舉例,一位六十五歲的女性,四十五歲購買一張保額三百萬元的壽險,最近想將部分保額二三○萬元提領出來,她可以選擇把壽險「活化」成年金險,每年領五萬元,保證領三十年;另外也可以採取「每年固定解約五萬元」的作法,可在未來二十八年同樣年領五萬元,「兩相比較,年領五萬元的效果差不了多少,但部分解約的作法,讓保戶在短期內仍能保有相當額度的壽險保障。」所謂保單活化,就是讓你的保險從「對抗自己身故後家庭沒人照顧」,變成「對抗自己之前沒想過的長壽風險」。如果你已經開始擔心自己退休後的生活,那麼,從以上提出的三個問題開始,仔細思考讓保單「活起來」的必要性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642

反擊大房 跨海查帳 張國煒強打千億遺產官司

2016-03-17 TWM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兩房子女的遺產與經營權之爭,愈演愈烈。 大房張國華等三兄弟繼火速裁撤集團管理總部、廢除總裁,把二房獨子張國煒上位之路封死後;上週五更進一步發動奇襲,趁張國煒執行飛行任務赴新加坡,把他僅有的長榮航空董事長寶座,也毫不留情地拔除。

張榮發過世2個多月,大房一統長榮,一份獨厚張國煒的遺囑,竟讓他落到一無所有,令人始料未及。本刊調查,勢單力薄的張國煒,退守二線布局反擊,除了打遺產官司,要求倒戈向大房的老臣柯麗卿盡快執行遺囑,進行遺產分配,並對家族海外大金庫巴拿馬長榮國際公司查帳。這樁兄弟惡鬥,預料仍將持續。

上週五(三月十一日)清晨,張國煒來到桃園機場,換上機長制服,坐進波音客機駕駛艙,熟門熟路地檢查各項儀表及設備。擁有波音七七七機師執照的他,正準備執行定期飛航新加坡任務。

七點四十分,張國煒準時起飛。他的幕僚中午跟企業高層聚餐,忽然,電話響起,幕僚接聽後,臉色大變,隨即起身向友人道歉:「公司出大事了!抱歉,我現在要立刻趕回去處理。」

大房奇襲 董座不保

這件大事,就是張家大房趁著二房獨子張國煒開飛機前往新加坡的空檔,發動奇襲,撤換張國煒的張榮發慈善基金會法人董事代表身分。由於張國煒是以此法人代表出任長榮航董事,失了董事身分,他在長榮航的董事長一職也隨之消失。

本刊調查,由於張國煒具波音七七七機師執照,必須達到一定的飛行里程才能維持,因此他必須飛出國執行公務。怎料他前腳才剛離開台灣,大房後腳就在下午四點召開董事會,基金會改派的長榮航法人代表—大房長子張國華與專業經理人林寶水出席,拔掉張國煒長榮航董座職務,四點二十分,並推舉林寶水當長榮航董事長。人在國外的張國煒不及應變,氣得幕僚直呼:「大房簡直惡搞!」

長榮集團由元月二十日辭世的張榮發一手創立,擁有二百多艘貨船與七十架飛機,業務網絡遍布全球百國以上,總資產高達四千多億元,員工二萬多人。四十八年歷史的長榮海運是台灣最大、也是全球第四大船運業者;成軍二十五年的長榮航空則是台灣首家民營航空公司,被專業航空雜誌評為全球十大安全航空公司,海空運去年營收均破千億元。

張榮發前年底立下遺囑,指定張國煒接班,並將名下財產留給他。結果他身後不到兩個月,大房張國華、張國明、張國政三兄弟就發動政變,全面翻盤,快狠準的多招連發,殺得張國煒措手不及。

質疑砸錢不滿經營

「事先完全不知情,早知道大房會趕我走,但沒想到這 快!」面對遭掃地出門的噩運,人在新加坡的張國煒相當錯愕.稍後,長榮以安全為由,下令張國煒停飛,隔天(上週六)傍晚,張國煒僅能以乘客身分搭機返台。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由於張榮發生前規畫長榮海空分治,海運歸大房,空運歸二房,外界對大房這麼快就對張國煒趕盡殺絕,感到下解.本刊調查,其實,大房對張國煒經營長榮航早有不滿。

張榮發過世後,大房長子張國華就曾質疑張國煒,為何花大錢拍廣告、並砸二千四百億元擴張機隊?「K董(張國煒)一心要打國際盃,面對張國華的質問怨言以對。」長榮航主管表示。

張家親友則透露,張國煒堅持要依遺囑行事,大房女婿鄭深池不僅反對且怒批:「就算要接總裁也是大哥(大房長子張國華)接!輪下到你!」大房友人透露,曾任長榮航空董事長的鄭深池與張國


長榮繼承者律師戰開打 鎖定遺產分配

2016-03-21  TWM

在大房發動奇襲,撤換張國煒的長榮航空董事長職位,並由老將林寶水重登大位後,「長榮集團經營權之爭」看似暫告落幕。

但張國煒的委任律師、理律法律事務所合夥人宋耀明表示,將向集團創辦人張榮發的四位遺囑執行人提告,三月十五日更已發函給遺囑執行人之一、巴拿馬長榮國際總經理柯麗卿,要求提供巴拿馬長榮國際公司近五年財務報表,目的是清查張榮發的海外遺產。

據長榮集團內部透露,目前雙方在遺產分配部分,已經有「交給律師進行專業處理」的共識,但遺產如何分配是「家族的事」,和公司經營無關,將不再多做回應;意即「長榮兄弟之爭」 ,未來戰線將鎖定在遺產分配,並且進入律師攻防的新階段。

宋耀明也坦言,他的職責確實是以遺產分配為主,「我們(指張國煒)股權不如人,還有什麼經營權之戰好打?又不是市場派跟公司派。」有趣的是,張國煒在股權比拚上,陷入「以一打多」的劣勢,而在接下來的律師戰中,代表張國煒的宋耀明,也是處在「以一打多」的局面。

知情人士透露,大房繼承人們的律師是「各請各的」,張榮發長子張國華與次子張國明,委任宏道法律事務所律師顏鳳君;三子張國政,委任中華國際聯合法律事務所律師李文中,以及誠理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吳祝春兩位;女婿鄭深池委任律師,則為永昌律師事務所所長陳永昌。

其中,張國政所委任的律師李文中,已與宋耀明在王永慶遺產的爭產官司碰過頭,當時李文中的當事人為王永慶長子王文洋,宋耀明則代表三娘李寶珠。兩位知名律師再度於豪門遺產之爭狹路相逢,也是話題。

據了解,執業超過二十五年的李文中,目前還擔任光寶科技等多家知名企業的法律顧問。

相較於宋耀明,其經手辯護的案件更加多元,除了王文洋之外,演藝圈的知名主持人吳宗憲、利菁也曾找他處理官司,而李文中被外界討論最多的個案,則是在一四年接受殺警案凶嫌曾威豪委任。

在王永慶遺產之爭當中,李文中所代表的王文洋被趕出台塑集團,迄今還在打海外遺產官司;這一回,宋耀明拋出遺囑執行人失職之訴,並且積極清查張榮發的海外遺產,李文中與其他繼承者們的律師如何接招,還得繼續看下去。

撰文 / 鄧寧


國內遺產不到70億元 張榮發兩房PK海外大金庫

2016-04-21  TNM



據美國《富比士》(Forbes)雜誌調查,長榮集團創辦人暨總裁張榮發財產約有530億元,但本刊發現,張榮發名下的國內遺產,包括股票、現金、房地產等,還不到70億元,與富比士版本相差甚遠,應有鉅額遺產藏身海外,實際數額尚不得而知。

本刊調查,張榮發二房獨子張國煒被大房趕出長榮集團後,他棄經營之爭改打遺產官司,把矛頭轉向擁上千億元資產的家族海外大金庫—巴拿馬長榮國際公司,他不僅找來王牌律師要求查帳,也不耐大房久拖遺產分配,已委請巴拿馬當地律師協助調查,要與大房拚進度。張榮發兩房子女的遺產之爭,愈演愈烈。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元月二十日過世,其遺囑指定二房獨子張國煒接總裁,並由他繼承名下所有財產。但事與願違,張國煒因股權不敵大房三兄長,被掃地出門,無法完成父親遺囑接班的他,只好退居二線改打遺產官司。

「大房要我捐出五百多億元遺產,我自己都不曉得有多少(遺產)。」張國煒指出,遺囑總不能一直拖著,要盡快執行遺產分配。因為這筆龐大的遺產,等於是張國煒僅有的武器。

國內遺產 約七十億

根據美國《富比士》雜誌去年調查,張榮發財產約有16億美元(約新台幣530億元),但本刊調查發現,張榮發國內遺產不到台幣70億元。法界人士說,就張榮發國內遺產部分,若按照《民法》「特留分」分配,先給大房三子一女與配偶李玉美後,張國煒稅後只剩35億元,與外界五百多億遺產說法天差地遠。

熟悉張家財務人士透露,張榮發名下的國內遺產,包括長榮海運、長榮航空、長榮國際儲運及長榮國際等四家公司的股票,約63億元,另有現金6千萬元;房地產則有台中太平區的農地2萬多坪,三峽家族墓園1,800多坪,及北市民生東路自家住宅,依照公告現值與地價,約3億多元,加起來不過近68億元,「也不知富比士怎麼算的?」張榮發國內遺產不如外界預期的多,但海運起家的他,隨著長榮業務拓展全球各地,他的投資置產也遍及海外各國。本刊調查,控制張榮發海外資產的大金庫,就是巴拿馬長榮國際公司。

「總裁(張榮發)曾形容,長榮集團與巴拿馬的關係像夫妻。」長榮老臣說,巴拿馬商長榮國際由張榮發及他四個兒子各持股20%,這家公司不但是長榮海運持股10.62%的最大股東,也是長榮集團的海外控股公司。「1968年長榮海運成立,這家公司就伴隨成長,進而開枝散葉,在全球各主要國家的子公司、孫公司有上百家,多到總裁也數不清。」

海外金庫 資產驚人

巴拿馬商長榮國際的業別

包括輪船、辦公大樓、貨櫃廠、貨運物流、飯店、碼頭、住宅等諸多領域。「在巴拿馬、倫敦、紐約、東京、漢堡的長榮辦公大樓,及巴黎、曼谷、檳城的長榮桂冠酒店,都屬於該公司的資產,總計上千億元不為過。」「這家公司才是張榮發遺產的大餅,柯麗卿是巴拿馬長榮國際的董事總經理,一輩子都在弄這塊,她一手安排這些子公司的董監等人事,最清楚的就是她。」老臣說。

不過,張家友人說,受日本教育的張榮發,生前很多公司股權都已分配給大房和二房的四個兒子,連張榮發在內,都是五等分均分,包括巴拿馬長榮國際也同樣是五等分,因此大房三個兒子仍居優勢。

但法界人士表示,巴拿馬法律沒有特留分的規定,「遺囑說財產要給張國煒,那就都給張國,全以亡者遺願為王,張國煒將可全數繼承張榮發名下二成的股權。」張國焯本人持有市值逾百億元的長榮集團各上市櫃公司股票,若再取得巴拿馬公司他及父親共四十%股權,有一定的實力抗衡大房。

律師出馬 加速查賬

為此,孤軍奮戰的張國除了找宋耀明和梁懷信等擅打經營權之爭的律師進入長榮航董事會,另也要求倒戈向大房的遺囑執行人柯麗卿盡快進行遺產分配,並對家族海外大金庫巴拿馬長榮國際公司進行查帳。

三月中,張國煒委任律師宋耀明已點名柯麗卿應盡快執行遺囑,並要求柯提供巴拿馬長榮國際公司近五年財務報表。


「許多海外財產都由柯麗卿掌控,數目無法得知,她也不提供財產清冊,她若認為財產太多還要精算,可以分批給,不應該拖延。「宋躍明說,如果一直不執行,張國煒將向法院提出撤換遺囑執行人,且不排除提告。


三月下旬,兩房各自委任的律師終於會面,討論遺產清查進度,原本希望四月底能查畢,但日前大房律師又說,「張榮發境外資產實在太多,最快也要到五月底,反正申報期限是半年,即七月二十日之前。」此舉惹來二房律師不滿,批評是「以拖待變L,為了加速海外查帳進度,二房目前已委請巴拿馬當地律師協助調查。


唯一繼承 耳放盯緊


宋耀明對本刊表示,大房每次都以「財產很多,要慢慢查」的說法推拖,他們只好找巴拿馬當地的律師協助,張榮發遺囑中指定張國煒為唯一繼承人,張國煒有權了解該公司的股權現況及價值,「這是做該做的事。」法界人士指出,從股權結構來看,巴拿馬長榮國際是長榮海運的最大股東,長榮海運又持有長榮航空一六.三一%,所以掌握巴拿馬長榮國際,張國才有可能重回長榮航空。


該人士說,為防止張榮發的遺產遭動手腳,張國當然須先查明,「申報期內可以做很多事啦,雙方比賽進度是一定要的,

不然最後拿回的不是資產,而是『負債』怎麼 辦?」儘管巴拿馬長榮國際股權,張國煒加上父親的四成,仍敵不過大房的六成,但查帳足以逼柯麗卿儘快公開財產。

而在這場長榮集團的權鬥中,日前才接任台灣長榮國際董事長的柯麗卿,被外界認為是關鍵人物。


秘書出身 坐上大位


柯麗卿自基隆女中畢業後,即一路相隨張榮發超過五十年,秘書出身的她心思細膩、行事謹慎,總在關鍵時刻給予建議,深得張榮發信賴,兩人關係深厚,讓她一路從基層升至長榮集團管理總部的副總裁,地位僅次於張榮發。如今集團管理總部雖已廢,但長榮國際接續扮演管理總部的功能,柯麗卿形同登上昔日的總裁大位,成為長榮集團權勢最高位者。


柯麗卿不僅負責財務資金調度,目前還擔任集團多家公司董監事,是集團的重要幕僚及家族大掌櫃,「柯麗卿在長榮集團的權勢,無人能出其右,張榮發基金會董事由她一手安排,甚至長榮航空的獨董也都是她找來的,說她一手掌長榮集團財務和人事,並不為過。」集團老臣透露。


老臣說,柯麗卿在張榮發生前,答應盡力輔佐張國偉接班,等同顧命大臣,而今竟然翻盤,令人始料未及。


「總裁強勢霸氣領導,他生前一句話,沒人敢吭一聲,他以為留下遺囑,大家會遵從,未料搞成這樣局面。」


旁人挑撥


柯麗卿大權獨攬,張家人不是沒有警覺,「柯除了管財務,還抓到人事調度權,張榮發晚年一度察覺有異,直說:『 麗卿,妳負責財務就好乙,只是張重病後已無能為力。」親近張家的友人透露,「柯麗卿一手掌控巴拿馬長榮國際,張榮發大房長子張國華也曾覺得不妥,曾想要清算掉巴拿馬公司,把錢分一分。」


「小K《張國煒》去年初


就曾向大哥張國華表明,雖然張榮發指定他兼管海運,但他力有未逮、父親身體也不好了,力邀張國華趕緊回來接父親掛念的海運事業,沒有要整碗捧去的意思。」張家友人說,「當時張國華爽快答應,還提議換股,讓兩房從此把海、空運切乾淨,兄弟分治。從那天起,小K就只負責蓋海運的章而已。」「沒想到遺囑開封後,原本大房、二房分治的布局全被推翻,尤其張國煒宣布要當總裁那天,就屬柯麗卿最激動,直呼張國要分家,並把大房兄弟與女婿鄭深池都叫來訓斥張國。」友人說。


友人認為,張國華與張國煒原本對海、空運分治還有共識,也沒這麼對立,但是在旁人你一言我一語起鬨下,終於鬧到無法挽回的局面。「例如副總裁林榮華是張國華的母舅,只說了『 我支持總裁』,就『 被退休』了,其他下聽話的人也都被調走了。」由於柯麗卿對巴拿馬公司狀況最熟悉,且是可用來打擊二房的棋子,故在遺產未釐清前,大房也耍讓她三分。伹遺產下可能一直拖延不處理,未來大房如何面對位高權重的柯麗卿,張國 能否藉由巴拿馬公司重返長榮並取得遺產,這場家族爭產風波,恐怕還有得吵。



博富臨置業(225.HK): 龔如心遺產股另一寶藏

最近龔如心遺產股之一的丹楓控股受到市場熱捧, 今次介紹另一支龔如心遺產股.

公司簡介:

博富臨置業有限公司(#225.HK)於一九七零年八月二十一日在香港註冊成立,並於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九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

集團之主要業務為物業投資、物業發展及管理、音響視聽器材買賣及控股投資。

大股東黃達漳及家族成員持有52%股權, 龔如心女士(已逝世)遺產管理人則持有20.7%股權.

業務概況:

一. 物業投資及管理:

集團的最重要業務是持有投資物業收租. 截至2016年3月31日, 集團的投資物業帳面值42.03億元(港元, 下同), 佔集團總資產的90.82%. 2016年中期投資物業為集團貢獻租金及管理費收入5,569.6萬元, 增長11%, 表現平穩.
集團主要持有以下投資物業:

1. 薄扶林區美景台44個住宅單位, 總建築面積約8,920平方米, 以及地下舖位, 總建築面積約314平方米. 美景臺是集團在七十年代自行發展的大型屋苑, 並保留部分住宅單位作長線投資至今. 美景台座落香港島西面海岸薄扶林區。屋苑配套設施齊全,提供實用4房單位,並設有大陽台,享有南丫海峽景觀。鄰近堅尼地小學,西島中學及數碼港。往中區車程約20分鐘。美景台最近的成交價大約是15,900元平方呎(建築呎價). 以此推算, 集團所持美景台物業共值大約15.8億元.

2. 淺水灣赫蘭道3號至4號兩座獨立屋共提供12間豪華公寓, 總建築面積約3,556平方米. 赫蘭道獨立屋位於港島南區淺水灣及舂坎角之間一處寧靜的地區,該物業被南灣及淺水灣的壯觀景色所包圍。單位擁有特大陽台,俯瞰整個南灣泳灘。集團所持赫蘭道物業估計市值超過35億元. 此外, 這兩座獨立屋有不俗重建潛力, 一旦重建可提升樓面面積多達4成.

3. 堅尼地道的顯輝豪庭30個3房單位, 總建築面積約4,102平方米. 顯輝豪庭位於傳統豪宅區, 步行數分鐘可到灣仔區, 往銅鑼灣車程也只需約數分鐘。集團所持顯輝豪庭物業估計市值超過7.7億元.

4. 灣仔樓高24層的利臨大廈, 總建築面積約8,347平方米. 利臨大廈位於灣仔的商業心臟地帶,交通四通八達。物業距離灣仔地鐵站僅一分鐘步程,附近之行人天橋接駁會議展覽中心及政府大樓,徒步可達。集團所持利臨大廈估計市值大約11.7億元.

5. 葵涌偉倫中心II期13樓及14樓, 總工業樓面建築面積約4,760平方米. 偉倫中心II期於1989年落成, 毗鄰葵芳廣場,周邊食肆林立,距離葵芳港鐵站僅10分鐘步程,各項配套完善, 估計市值大約2億元.

6. 薄扶林道88號A1樓, 總建築面積約155平方米, 估計市值大約0.25億元.

7. 北京朝陽區京達花園住宅單位, 總建築面積約1,987平方米.

二. 視聽器材買賣:

集團藉附屬公司大象行從事視聽器材買賣, 2016年中期營業額1,090.8萬元, 下跌28.7%.

三. 證券投資:

1. 集團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帳面值800萬元, 是早年投資一間非上市鐘錶公司的少數股權. 雖然帳面值只有800萬元, 但近年派股息給集團卻非常豐厚, 2012年提供了850.7萬元股息收入, 2013年提供了1,402.2萬元股息收入, 2013年提供了2,305.6萬元股息收入, 2015年的股息收入更高達2,373.2萬元.

2. 持作買賣金融資產帳面值4,459.5萬元, 主要為香港上市之股本證券.

財務狀況:

集團的經營策略是專注物業投資, 靠投資物業賺取足夠之經常性租金收入以抵償包括行政費用、財務成本及股息在內之營運開支. 由於投資物業提供穩定的淨現金流, 集團的財務狀況不斷改善, 由淨負債轉為淨現金. 截至2016年3月31日, 集團持有現金1.717億元, 銀行貸款只有0.7億元, 整個集團的總負債也只有1.575億元.

以下是集團過去7年帳上現金的情況:

2009年: 淨借貸9,315.3萬元
2010年: 淨借貸5,767萬元
2011年: 淨借貸1,891.8萬元
2012年: 淨現金3,060.6萬元
2013年: 淨現金4,892.4萬元
2014年: 淨現金6,650.8萬元
2015年: 淨現金1.03533億元

未來展望與估值評價:

筆者曾經問過集團主席, 將來如果有新的投資, 集團會買地自己建樓, 還是收購現成的投資物業. 主席說現在香港建築成本高, 買地建樓時間長, 不確定性高風險大, 集團已準備就緒, 靜待時機, 會透過收購已落成物業, 進一步加強投資物業組合, 以賺取經常性租金收入.

集團大股東和管理層在薪酬方面非常節制, 主席兼董事總經理的總薪酬只有206.5萬元, 整個集團共有員工九十六名, 包括董事酬金的總薪酬支出只是一千七百一十萬元, 平均每位員工每年的薪酬不到18萬元. 顯示大股東是誠實可靠.

集團每股淨資產40.5元, 每股淨現金0.92元, 每股派息0.27元, 以現價12.26元計算, PB只有0.303倍, 股息率2.2%. 由於集團的投資物業以豪宅為主, 租金收益率較低, 但升值能力較高, 筆者估計投資物業真正市價較帳面值高超過70%. 集團股息率比較低, 成交量低, 是受市場忽略的冷門股, 但估值便宜, 集團財務狀況良好, 淨現金越來越多, 建議集團增加派息和回購股份, 必能大大刺激股價.

總結:

優點:

1. 集團資產折讓大, 以帳面資產淨值計算, PB只有0.303倍, 真實資產淨值遠超帳面資產淨值, 估計真正PB在0.2倍甚至以下.

2. 集團財務狀況越來越好, 本身銀行借貸很低, 只有0.7億元, 每年經營淨現金流入超過6千萬元, 而每年分派股息不到3千萬元, 因此, 帳上淨現金越來越多, 有能力增加股息分紅.

3. 從大股東領取薪酬之節制程度可以看出大股東是誠實可靠, 沒有佔小股東便宜.

缺點:

1. 集團的投資物業主要是豪宅, 租金收益率較低. 此外, 豪宅的租客通常是企業的外籍高級僱員. 好處是這些外籍僱員是用公司的住房津貼交租金, 出現欠繳租金的機會很低, 但壞處是這種租務很受環球經濟影響, 一旦企業住房津貼預算緊縮, 集團的高檔住宅物業出租率和租金收入便會受到不利影響.


2. 集團股票成交量低, 有流動性風險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