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談業績先想玩 賣出百萬暢銷書

2010-8-9 TCm




禮拜五下午一點鐘,對上班族來說,是一週的最後衝刺,甚至還得準備傍晚開始的加班工作。

不過,圓神出版經理吳幸芳這個時間正打算先趕場電影,然後赴好友的午茶約會;不止她一個人,公司大半同事也已一身輕便,準備前往瑜伽教室或游泳池畔報到。

一 週工作四天半,是旗下有七家出版社的圓神出版事業機構,過去十年的常態工時。這家公司比公務員少上半天班,但業績卻嚇嚇叫。高居近年暢銷新書排行榜,動輒 以十萬本為銷售單位的《龍紋身的女孩》、《最後的演講》、《佐賀的超級阿嬤》、《我愛故我在》等,以及二十年前曾寫下再版一百六十五刷紀錄的《野火集》、 作家林清玄的有聲書,皆是出自於這家出版集團,闡述吸引力法則的《秘密》一書,過去三年來更是已經暢銷近百萬本,改寫台灣出版業紀錄。

頑童 的大膽決策 週休兩天半,績效不輸大集團 眾所皆知,台灣出版業是一個過度擁擠的市場,全台超過三千家出版社,新書出版密度在全世界排名第三,面對的又是閱讀風氣始終有待提升的消費群,圓神出版事 業機構負責人簡志忠,卻大膽實施全員週休兩天半;不僅如此,他的同事除可領十四個月起跳的年薪,每年還加薪三%至五%,並享有免費的國內外旅遊,經營績效 絲毫不輸皇冠、城邦等大型出版集團。

「這樣不是很爽嗎?禮拜五中午就下班,週末你可以去香港一趟,出發去日本也還行。」年過半百已見稀疏白髮的簡志忠,一副頑童天真性格的說。

其實,在實施全員週休兩天半之前,圓神早在二十年前,禮拜三下午就提早在四點下班,「小學不是星期三下午都有課外活動課嗎,我最喜歡了,但到了初中就拿去上英文、數學,我就很挫敗。」簡志忠說,那時的想法很簡單,如果能提早下班,大家去看電影就可以不必買黃牛票了。

「大概是我在學校待的時間不長,受一般制式思考的影響少。」身為國內前三大出版集團發行人的簡志忠,只有高中文憑,因為曠課時數過多,他還差點畢不了業,「吳祥輝是拒絕聯考的小子,我則是被聯考拒絕。」簡志忠笑著說,在他畢業之前,他讀的那所高中,從來沒有人考上大學過。

服完兵役出社會,簡志忠曾在報關行、貿易公司當小弟,挨家挨戶賣百科全書,開出版社只因為上班的百科全書出版社倒閉,對方應付的百萬業績獎金換回一堆庫存書,「他只給我一到七冊,但一套百科全書有二十一本,只好把其他的買回來,然後登記公司開始賣書。」簡志忠說。

因為學歷不高,為改善生活,簡志忠當時應徵工作,經常是靠給對方免費試用,「讓老闆知道我有多好用!」才爭取到工作機會。

簡志忠說,也許是很能體會謀職者的心情,他開公司對待同事,一向秉持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態度,「我去找同事,怕他在電腦上做和公司無關的事,遠遠就跟他哈囉,問說我可以過去一下嗎?」他描述在圓神辦公室和同事的互動。

他只要求公司同事一件事,就是早上八點五十分之前,一定要準時打卡上班,逾時罰錢當作公積金,「總要有紀律,才能有效率彼此溝通,不然你不尊重別人。」除此之外,他不談管理,也從不看績效砍人。

和簡志忠一起創業,共事長達二十八年的圓神副總經理林永傑說,簡志忠常說自己「不是一個勤奮的人,」週休兩天半覺得不過癮,多年前還提出週休三日的想法,最後是被他和其他主管擋下來。

簡志忠約談同事講話,多半是問對方為何不提早做好工作計畫,以致無法參加員工旅遊;他也不喜歡人家叫他董事長、執行長,稱他「簡先生」就好,他認為圓神沒有「員工」只有「同事」,因對大家是同樣在做事的一群人。

簡志忠認為,人應該是為生活而工作,而不是為工作而生活,很多企業家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努力工作,然後被報導為眾人眼中的成功人物,「我一點都不嚮往,覺得那是很苦的人生。」

他嚮往的是回到當一個小孩子的自在生活,甚至還主張,白天有陽光最精華,應該拿來穿短褲玩耍,而不是躲在辦公室上班。

不止自己愛玩樂,簡志忠也要求圓神這家公司七十位同事,同樣把玩樂擺第一。

因此,圓神出版社在春天就開始票選秋天的同仁旅遊地點,夏天就訂好尾牙開派對的場地;出國旅遊搭郵輪。簡志忠一定囑咐船公司幫每個人的房間都準備一瓶紅酒,晚上大廳舞會結束後還要為圓神同事們單獨加映一場。

平常上班,傍晚六點還不離開辦公室,簡志忠就出來趕同事下班,恐嚇單身女編輯「再加班就嫁不掉!」他認為,一個人除是職場工作者,還同時扮演人夫、人父、人子或人妻、人母角色,而非只是賺錢工具。

自創的大賓士理論 靠玩樂豐富視野,提升工作力 縮短上班時間,鼓勵同事們無樂不作,如何還能創造出令人羨慕的長紅業績?簡志忠有一套獨特的「大賓士理論」。

他比喻,一個人每天的時間就像賓士汽車的三星標誌一樣,工作、睡覺、休閒各占三分之一,但多數老闆希望的是,能否從睡覺、休閒各擠出一點時間給工作,或給更多加班費,讓員工更投入工作。

但他的想法是,如果能讓一個人的產出效益擴大,也就是這個賓士圖案的面積能夠變大,例如擴大三、五倍,如此一來,哪怕工作少半天、一天,也比只靠加班成長業績的對手強許多。

簡志忠說,把小賓士變大賓士,靠的槓桿就是透過表面上玩樂,實際上卻是充分感知環境,同事們因此不斷被豐富他們的視野和格局,以及對趨勢變化的敏感度。對的計畫,讓至少十二個月之後的未來讀者,願意埋單新書議題的出版業來說,是絕對必要的功課。

這也是簡志忠如此重視一年兩次同仁國內外旅遊的緣故。

十 八年前,他就帶同事們遠征剛掀開鐵幕的捷克、布達佩斯;赴奧地利、乘美國銀髮族夢想之旅的愛之船,讓大家穿燕尾服禮服參加舞會;登愛琴海和希臘小島,今年 秋天則是前進土耳其,「讓大家體會另一種生活滋味,看事情也會有不同角度,最重要是恢弘自己的氣概,賓士就可以變大了。」他強調。

童年的樂 觀體悟 貧窮依然歌唱,永遠都像貴族 出版業高度競爭流動率更高,但在圓神,半數以上都是一待就是八年、十年的資深同事,在資深同事們的眼中,就算早年圓神獲利能力不如現在,簡志忠還是如此慷 慨對人、帶頭玩樂,「簡先生從不苛責業績沒達成,他認為身、心獲得安頓,有幸福感才有工作動力。」和簡志忠共事八年的吳幸芳說。

簡志忠的大方,甚至金融海嘯期間也不見他為業績愁容,讓許多朋友以為他是世家子弟,靠吃不完的老本開出版社。

「從我懂事開始算,到離開家出外工作之前,我們家搬家二十三次,看得出我是窮人家的小孩嗎?」簡志忠談起他的兒時歲月。

出 生彰化田中小鎮的簡志忠,祖父曾是鎮上最有錢的人家,含金湯匙出生的父親琴棋書畫無一不精通,認為「謀生」是全天下最不重要的事情,因此,在遭遇二二八事 件,家產一夕幾乎全數充公的變故之後,簡志忠一家六口面對的,就是天天上門的債務和不斷搬遷,「因此,從小我就告訴自己,長大以後不要被金錢所困。」簡志 忠多次重複這句話。

豐富搬家的經驗告訴他,房子大小和一家人幸福不幸福是沒有關係的。

他形容,那時住的經常是人家房子後面搭 出來違建,搭起木板棉被鋪一鋪,就是全家睡覺的統鋪,屋外有一個煮飯的爐子,遇雨就像露營一樣,「真的,搬家一點都不麻煩,書包背著就走。」簡志忠說,媽 媽最苦,因為上門討債都是同學的爸媽們,但媽媽總帶他們小孩唱歌作樂,兄弟每個人都很樂觀,「再怎麼窮,我們怎麼看都像是貴族,因為,我們的心始終不曾被 金錢所壓抑。」

因為不想被金錢所困,就算創業有成,簡志忠也不願靠追逐業績,累積更多個人財富。「業績沒有成長,但同事們的身、心如果能得到安頓,也很有價值。」他認為。

「很多人賺到錢之後,還是被錢所困,窮困時是被沒錢所困,現在是被有錢所困,一輩子當錢奴才。」在簡志忠的價值觀裡,金錢可以買到的東西很少,更買不到幸福感,年紀越長越相信,錢能買到的東西基本上對健康都有害,就算留給小孩也是有害的。

他認為,很多人賺了錢還是被金錢所困,歸根究柢就是「恐懼」兩個字。例如,恐懼公司沒有跟上這個社會,為生存就一定得競爭、不斷成長的價值觀期待;對物質的依賴也是一種恐懼來源。

簡志忠比喻,就像一個人從小就被告誡,如果不努力認真好好念書,就考不上中學、大學,然後嫁不掉、娶不到老婆,下場是找不到工作、買不起房子,一開始,恐懼只是一株芽,最後卻長成枝葉繁盛的大樹,但從此卻忘了回頭看身邊隨手可得的幸福感。

「我朋友說要報名上月球旅遊,我說他平常都不看月亮了,上月球有什麼意思?前兩天台北上空月亮少見的朦朧,有誰注意到?」他舉例說明他所嚮往的幸福。

暢銷書的終極秘密 讓員工對工作有感情,不瞎忙 問簡志忠,圓神一年出版的新書不到兩百本,台灣書市每年出版四萬多本新書,為何圓神新書總能擠進暢銷書排行榜,別家出版社不看好的《秘密》翻譯書,竟可以暢銷近百萬本,他的秘密又是什麼?

簡志忠說,「不瞎忙。」一本書從簽作者、談版權,到校對、發行、行銷,至少有九道關卡,其實同事們也常檢討,很多環節可以做得更好為何沒有。

他 認為,每個環節圓神的同事,做事都很精準、不瞎忙,但能這樣,必須這來自每個人內心對工作都充滿感情,所以他們閉上眼睛就能看得讀者的面孔,了解人群期待 的是什麼,選書嗅覺自然敏銳;常常想怎樣能排除讀者的閱讀障礙,如何能帶給愛書人更多的幸福感,自然就會盡力把事情做到最好,而不是靠老闆天天談業績成 長,因為,「談成長,就充滿壓力、充滿不安定感。」

簡志忠相信,如果可以因為提早下班,讓同事們身、心獲得平衡,人生豐富,他就會希望明天 快快來,因為可能有什麼好事要發生,這才是每個人都嚮往的真正富裕。「我看我同事一本書還沒上市,就已經快要忍不住(昭告天下)的樣子,因為他知道這本書 又要暢銷了,而不是靠你逼他要成長、要成長。」這就是簡志忠和他的出版社的終極秘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97

想成功 先想怎麼搞砸


2011-5-2  TCW




二○○七年,暮春溫暖的一天,南加州大學(USC)的校友公園,蒙格向剛獲得學位的一百九十四名法學博士、八十九名法學碩士,以及三名比較法碩士發表演說。

他告訴大家如何獲得成功,成為世界級大富豪。他指出,獲得智慧是一種道德責任,並強調雖然他讀的是法學院,但若要在生活中和學習上取得成功,最好的辦法 是:掌握跨領域的知識。聽眾對這次演講的回響十分熱烈,之後南加大法學院院長愛德華.麥卡弗(Edward J. McCaffery)授予蒙格白帽協會(The Order of the Coif)榮譽會員的稱號。以下是演講內容摘要:

你們當中一定有許多人覺得奇怪:這麼老還能來演講啊! (聽眾大笑)嗯,答案很明顯:他還沒有死。(聽眾大笑)為什麼要請這個人來演講呢?我也不知道。

我看到後面有一排年級較大,沒有穿學位禮服的(家長)聽眾。我自己有許多子女,知道父母真的比坐在前面的學生更加光榮。父母為子女做出許多犧牲,把智慧和價值觀傳授給子女,我還很高興看到左邊有許多亞洲人面孔。

我這輩子一直很崇拜孔子,很喜歡孔子關於「孝道」(filial piety)的思想,他認為,孝道既是天生的,也需要教育,應該代代相傳。你們大家可別小看這些思想,請留意在美國社會中,亞洲人的地位上升得有多快。我認為這些思想很重要。

好了,我已經把今天演講的幾個重點寫下來,這其中有許多具有普世價值,也有許多是顛撲不破的道理。是哪些核心的觀念幫助我呢?我非常幸運,在很小時就明白 這樣一個道理:「要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自己有資格擁有它。」這是個十分簡單的道理,這是黃金法則。

要做學習機器 只靠既有知識,人生路走不遠

有時候,你會發現,有些徹頭徹尾的惡棍,死的時候卻能享有財富和名望,但是周圍的絕大多數人都知道,他死有餘辜。這讓我想起一個故事。有個像這樣的混蛋死 掉了,神父說:「有人願意站出來,對死者說點好話嗎?」沒有人站出來,還是沒有人站出來,依然沒有人站出來。最後有個人站出來了,他說:「好吧,他的兄弟 更糟糕。」(聽眾大笑)這不會是你想要的下場。以這樣的葬禮告終,不是你想要的人生。

我很小就明白的第二個道理是,正確的愛,應該以仰慕為基礎。而且我們應該去愛對我們有教育意義的先賢。不知道怎麼的,我懂得這個道理,並且一輩子都在實 踐。薩默塞特.毛姆(Somerset Maugham)在他的小說《人性的枷鎖》(Of Human Bondage)中描繪的愛,是一種病態的愛。那是一種病,如果你發現自己有那種病,應該趕快治好。

另外一個道理可能也會讓你想起孔子,獲得智慧是一種道德責任,不僅是為了讓生活更美好,而且有一個相關的道理非常重要,那就是必須堅持終身學習,光靠已有的知識,在人生中走不了多遠;離開這裡以後,你們還要繼續學習,這樣才能走得更遠。

巴菲特醒著時,一半時間在看書

就拿波克夏公司來說,波克夏長期而大規模的投資績效,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出色的。讓波克夏在這個十年賺大錢的方法,在下一個十年未必那麼管用。因此,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不得不成為不斷學習的機器。

我不斷的看到,有些人的生活越來越好,他們不是最聰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奮的,但他們是學習機器。他們每天夜裡睡覺時,都比那天早晨聰明一點點。孩子們,這種習慣對你們是很有幫助的,特別是在你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時。

這漫長的一生當中,沒有什麼比持續學習對我的幫助更大。再拿巴菲特來說,如果你們拿著計時器觀察他,會發現他醒著時,有一半時間是在看書。他把剩下的時 間,大部分用來跟一些非常有才華的人進行一對一的交談,有時候是打電話,有時候是面對面,仔細觀察,華倫很像個學究,雖然他在世俗生活中非常成功。

另外一個我非常受用的道理,是當年在法學院學到的。那時有個愛開玩笑的教授說:「什麼是法律頭腦?如果有兩件事交織在一起,彼此關聯影響,你只考慮其中一件,而完全不顧另外一件,以為這種思考方式既實用又可行的頭腦,就是法律頭腦。」

我知道他是在說反話,他說的那種「法律」方法,是很荒唐的。這給我很大的啟發,促使我去學習所有重要領域的所有重要觀念,因為真正重要的大道理,占了每個領域的九五%內容,所以,對我而言,從每個領域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九五%知識,變成思維習慣的一部分。

這種習慣幫了我很多忙,讓生活更有樂趣,讓自己變得更有建設性、對別人更有幫助,也讓我變得非常富有,而這不能只用天分來解釋。只要適當練習,這種思維習慣真的很有用。

但如果你對知識只是死記硬背,以便能夠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那麼這種知識不會有太大幫助。你必須掌握許多知識,在腦中形成一個思維框架,在往後的日子裡能夠自動的應用。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鄭重向你們保證,總有一天,你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現,自己已經成為同齡中最有效率的人之一。反之,如果不努力實踐這種跨領域的方法,你們當中許多最聰明的人,將只會取得平庸的成就,甚至生活在陰影之中。

採用逆向思考 把問題反過來想,答案更清楚

我發現的另外一個道理,蘊含在麥卡弗院長剛才講過的故事中,故事裡的鄉巴佬說:「要是知道我會死在哪裡就好啦,那我將永遠不去那個地方。」這句話雖然聽起來很荒唐,但卻蘊含著深奧的真理。

對於複雜的適應系統以及人類大腦而言,如果採用逆向思考,問題往往更容易解決。如果把問題反過來思考,通常能夠想得更清楚。例如,如果你想要幫助印度,應該考慮的問題不是:「我要怎樣才能幫助印度?」相反的,應該問:「我要怎樣才能傷害印度?」

讓我現在就來使用一點逆向思考。

什麼會讓我們一生失敗呢?我們應該避免什麼呢?有些答案很簡單。例如,懶惰和言而無信會讓我們人生失敗。如果言而無信,就算你優點再多,也無法避免悲慘的下場。因此,應該養成言出必行的習慣,避免懶惰和言而無信。

避免意識形態,小心腦袋壞掉

另外一個要避免的是極端的意識形態,因為會讓人們喪失理智。

你在電視上可以看到最糟糕的宗教布道者,他們只專注在神學中的枝微末節,常常有前後矛盾的觀點,他們當中,有許多人的腦袋已經萎縮成捲心菜了。(聽眾大 笑)政治意識形態的情況也一樣。年輕人特別容易陷入強烈而愚蠢的政治意識形態當中,而且永遠走不出來。如此一來,你們的頭腦就會壞掉,而且有時候是以驚人 的速度壞掉。因此,要非常小心提防強烈的意識形態,這對你們寶貴的頭腦具有高度危險性。

另一種叫「自我服務偏好」(self-serving bias)的心理因素,也經常讓人做出傻事;它往往是潛意識的,所有人都難免受其影響。「自我」認為有資格去做想做的事,例如,透支來滿足需求,有什麼不 對嗎?嗯,從前有一個人,他是全世界最著名的作曲家,可是他大部分時間過得非常悲慘。原因之一就是他總是入不敷出。那位作曲家就是莫札特。連莫札特都無法 擺脫這種愚蠢行為的毒害,我覺得你們就更不應該去嘗試啦。

一般而言,妒忌、怨憎、仇恨和自憐,都是災難性的思想狀態。過度自憐,可以讓人近乎偏執,偏執是最難逆轉的東西之一,千萬不要陷入自憐的情緒中。

你當然也要在思維習慣中,消除自我中心的偏好。別以為對個人有利的,就是對整個社會有利,別根據這種自我中心的潛意識傾向,來為自己愚蠢或邪惡的行為辯解,那是一種可怕的思考方式。

另外一件應該避免的,是受到「不當誘因」(perverse incentives)的驅動。不要陷入一個表現得越愚蠢或越糟糕,就提供越多回饋的「不當誘因」系統當中。

「不當誘因」具有控制人類認知和行為的強大力量,應該避免受其影響。你我在某種程度上,都受到權威人士的控制。在我年輕時,我的辦法是,找出我尊敬的人,然後想辦法調到他手下,但是別批評任何人,這樣我就可以在好的上司手下工作。

不平等最大化 讓最好的球員,獨享比賽時間

此外,我認為很重要的道理就是,將不平等最大化,通常能夠收到奇效。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約翰.伍登(John Wooden)提供一個典型的例子。伍登曾經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籃球教練,他有一次對五個水準最差的球員說:「你們得不到上場的機會,你們只是陪練。」比賽 幾乎都是水準較高的七個球員在打。

結果,這七個水準高的球員學到了更多。

別學「司機知識」,那只是鸚鵡學舌

別忘了學習機器的重要性,因為他們獨享所有的比賽時間。在他採用不平等主義的方法時,伍登比從前贏得更多的比賽。我認為,生活就像比賽,也充滿競爭,我們要讓最有能力、和最願意成為學習機器的人,發揮最大功效。如果想要獲得很高的成就,就必須成為那樣的人。

你總不希望在五十個輪流動手術的醫生中,用抽籤的方式決定誰來為你的孩子動腦外科手術;你總不希望搭的飛機,是以一種太過平等主義的方式設計出來的;你也不會希望波克夏採用這種方式經營。你們想要讓最好的球員,長時間在場上比賽。

我經常講一個有關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的笑話。我講這個故事,並不是為表揚主角很機靈。我認為,世界上的知識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普朗克知識」,屬於真正懂的人,他們付出努 力,擁有那種能力。另外一種是「司機知識」,掌握鸚鵡學舌的技巧,他們可能有漂亮的髮型,聲音很動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其實他們擁有的,是偽裝成 真實知識的司機知識。我想我剛才形容的其實是美國所有的政客。(聽眾鼓掌)你必須努力成為擁有「普朗克知識」的人,避免成為擁有「司機知識」的人。

另外一件我發現的事情是,如果你真的想在某個領域出人頭地,那麼必須擁有強烈的興趣。我可以強迫自己把許多事情做得相當好,但我無法將沒有強烈興趣的事情做到非常出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你們也跟我差不多。因此,如果有機會,要想辦法去做你們有強烈興趣的事情。

還有就是你們一定要非常勤奮才行。我非常喜歡勤奮的人,我這輩子遇到的合夥人都極其勤奮。

我早期曾有兩位合夥人,他們說:「一切平分。如果我們沒有完成對客戶的承諾,我們就要每天工作十四個小時,每星期工作七天,直到趕上進度為止。」這家公司 經營得很成功,我那兩位合夥人備受尊崇。他們這種簡單的老派觀念,幾乎保證能得到很好的結果。另一個要應付的問題是,人生可能遇到沉重、不公平的打擊。有 些人能挺過去,有些則不能。每一次不幸,都是汲取教訓的良機。不應在自憐中沉淪,而應該利用每次打擊來自我提升。

養成節儉習慣,以防麻煩找上門

我還有個道理,想簡單的說說。我的爺爺蒙格曾是他所在城市唯一的聯邦法官,他擔任這個職位長達四十年之久,我很崇拜他。他的價值觀之一是,節儉是責任的僕人。

蒙格爺爺擔任聯邦法官時,聯邦法官的遺孀是得不到撫恤金的。因此,如果他不存錢,我奶奶將變成淒涼的寡婦,所以爺爺終生量入為出,為遺孀留下舒適的生活環境。

但他的節儉還有別的功勞。我爺爺還在世時,那是三十年代的事了,我叔叔的小銀行倒閉,如果沒有外力的援助,將無法重新開業。爺爺用他三分之一的優質資產,去交換那家銀行的劣質資產,進而拯救了它。我隨時期待麻煩的到來,準備好麻煩來臨時,如何對付。

在你們將要從事的行業中,有大量的程序和繁文縟節,我想要告訴你們的最後一個道理是,複雜的官僚制度,並非文明社會的最佳制度。更好的制度是一張無縫的、非官僚的信任之網。

沒有太多稀奇古怪的程序,只有一群可靠的人,他們彼此之間有正確的信任。如果你們擬定的婚前協議書長達四十七頁,那麼我建議你們這婚不結也罷。(聽眾大 笑)好了,我希望這些老人的廢話對你們有用,最後,我想用《天路歷程》中,那位真理劍客年老之後的話,來結束這次演講:「我的劍留給能夠揮舞的人。」 (本文摘自《窮查理的普通知識》第三章第十講)

【延伸閱讀】吃下四帖藥,包準你搞砸人生「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是蒙格對自己及給別人的人生忠告,這個邏輯也常常出現在他的演講中。一九八六年,蒙 格在洛杉磯的哈佛學校(現更名為哈佛西湖學校),發表生平第一場畢業演說,一般講者都會以如何成就人生的角度給畢業生建言,蒙格偏偏喜歡反過來,告訴這群 高中畢業生,如何悲慘過一生。唯有及早消弭可能造成悲慘人生的因子,生命才能步上坦途。 他認為按時服用下列四帖藥,就能搞砸人生: 第一帖藥:要反覆無常。只要養成這個習慣,就能抵消所有優點帶來的效應。「如果你喜歡不受信任,並且不打算成為對人類最有貢獻的一群人,那麼這帖藥最適 合。養成這個習慣,你將永遠扮演寓言裡的那隻兔子,只不過跑得比你快的不再只是一隻優秀的烏龜,而是一群又一群平庸,甚至拄枴杖的平庸烏龜。」 第二帖藥:當個井底之蛙。千萬別從他人成功或失敗的經驗中,汲取教訓,也不用學習別人的長處,蒙格說:「這帖藥肯定能保證你過悲慘的生活,取得二流的成 就。」 第三帖藥:成為失敗的俘虜。蒙格說:「當你在人生戰場上遭遇挫折時,就請從此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吧。因為即使是最幸運、最聰明的人,也會遇到許許多多失 敗,這帖藥必定能保證你永遠深陷痛苦的泥淖中。」 第四帖藥:自以為是,永遠不要保持客觀。他說,「因為客觀態度並不只對偉大的物理學家和生物學家有效,連對管路維修工的工作都有幫助!」永遠認為自己才是 對的,如此,將一路「踏上極端無知的道路」。

1.如果想變得聰明,你必須不停追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2.核心價值 如果要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最可靠的辦法,就是讓自己有資格擁有它。3.勤奮不倦:蒙格鼓勵年輕人要像巴菲特,成為「學習機器」,每天早上都要比昨天聰明一 點。4.正視你的大麻煩,不要把它掃到地毯下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05

九○%時間先想失敗

2007-12-17  TCW




十一月二十一日,《商業週刊》編輯團隊一行六人,抵達位於香港中環的長江集團中心。在警衛團的森嚴戒備下,我們踏入直抵頂層的電梯。

這棟以藍綠色玻璃帷幕包裹的七十層大樓,與中國銀行新、舊大樓,豐銀行等地標大樓比鄰。這裡,是香港的鑽石地段。

長江大廈七十樓,居高臨下俯瞰「世界三大天然良港」維多利亞港,除非警衛用特殊磁卡解碼,否則任憑外人怎麼按電梯鈕,都無法抵達。它,正是長江實業主席李嘉誠遙控五十五國企業的跨國指揮總部。十一月二十一日,《商業週刊》第一○四七期編輯會議在此召開,由李嘉誠擔任客座總編輯,主持會議。

為安排這次會議,我們與李嘉誠幕僚郵件往來,超過一百五十封,越洋電話更難以計數。其幕僚作業高度縝密,因為極度重視風險控管的李嘉誠,不喜歡意外。

李嘉誠在一九五○年創業,五十七年來,他從未遇過一年虧損,歷經兩次石油危機、文化大革命、亞洲金融風暴,他的企業卻能橫跨五十五個國家,走向日不落。由「塑膠花大王」李嘉誠走向「地產大王」李嘉誠,未來更可能變成「石油巨擘」李嘉誠,每跨入新產業,他雖不一定是產業的先行者,卻總能先馳得點。

十二月,《商業週刊》邀請李嘉誠擔任客座總編輯,談成功四講。

談風險,他花了九○%的時間在想壞情況下會出現的問題;他說「審慎」是一種藝術,必須拿捏風險和投資的腳步;談投資,五十多年來,他的個人資產每年都成長;談管理,他指出要當領袖而不是老闆。

最後,他總結談到留給孫子一句很重要的資產:「做人如果可以做到『仁慈的獅子』,就成功了。」一個有能力的森林之王,卻能心存慈悲。

請就坐,五十七年的日不落經營哲學,即將開始……。

《商業週刊》問(以下簡稱問):大家都很好奇,你從二十二歲開始創業做生意,超過五十年,從來沒有一年虧損,而且還一步步成為華人首富。如何在大膽擴張中,不翻船?

李嘉誠答 (以下簡稱答):想想你在風和日麗的時候,假設你駕駛著以風推動的遠洋船,在離開港口時,你要先想到萬一懸掛十號風球(編按:香港以風球代表颱風強烈程 度,十號相當於強烈颱風),你怎麼應付。雖然天氣滿好,但是你還是要估計,若有颱風來襲,在風暴還沒有離開之前,你怎麼辦?

我會不停研究每 個項目要面對可能發生的壞情況下出現的問題,所以往往花九○%考慮失敗。就是因為這樣,這麼多年來,自從一九五○年到今天,長江(實業)並沒有碰到貸款緊 張,從來沒有。長江(實業)上市到今天,假設股東拿了股息再買長實,(現在)賺錢兩千多倍。就是拿了(股息),不再買入長實,股票也超越一千倍。

問:九○%考量失敗?很有趣,一般人滿腦子都想怎麼成功,為何你花這麼多時間想失敗?

答: 你一定要先想到失敗,從前我們中國人有句做生意的話:「未買先想賣」,你還沒有買進來,你就先想怎麼賣出去,你應該先想失敗會怎麼樣。因為成功的效果是一 ○○%或五○%之差別根本不是太重要,但是如果一小漏洞不及早修補,可能帶給企業極大損害,所以當一個項目發生虧蝕問題時,即使所涉金額不大,我也會和有 關部門商量解決問題,所付出的時間和以倍數計的精神都是遠遠超乎比例的。

我常常講,一個機械手錶,只要其中一個齒輪有一點毛病,你這個表就會停頓。一家公司也是,一個機構只要有一個弱點,就可能失敗。瞭解細節,經常能在事前防禦危機的發生。 問:哪些細節你一定會緊盯觀察?

答:現金流、公司負債的百分比是我一貫最注重的環節,是任何公司的重要健康指標。任何發展中的業務,一定要讓業績達致正數的現金流。

問:九○%考量失敗,可以說是,全方位預測風險的能力嗎?為什麼這件事比思考成功關鍵來得重要?

答:可以這樣說,就像是軍隊的「統帥」必須考慮退路。例如一個小國的統帥,本身擁有兩萬精兵,當計畫攻佔其他城池時,他必須多準備兩倍的精兵,就是六萬,因戰爭啟動後,可能會出現很多意料不到的變化;一旦戰敗退守,國家也有超過正常時期一倍以上的兵力防禦外敵。

任何事業均要考量自己的能力才能平衡風險,一帆風順是不可能的,過去我在經營事業上曾遇到不少政治、經濟方面的起伏。我常常記著世上並無常勝將軍,所以在風平浪靜之時,好好計畫未來,仔細研究可能出現的意外及解決辦法。

問:你相當強調風險,不過外人注意到的卻是長江集團五十年來,屢屢在危機入市,包含一九六○年代後期掌握時機從塑膠跨到地產,天安門事件後投資上海、深圳港口生意,甚至在印尼排華運動時投資印尼港口等,你的大膽之舉為何都未招來致命風險?

答: 這其實是掌握市場週期起伏的時機,並還有顧及與國際經濟、政治、民生一些有關的各種因素,如地產的興旺供求週期已達到頂峰時,幾乎無可避免可能會下跌;又 因為工業的基地轉移、必須思考要增加的投資、對什麼技術需求最大等等的決定,因應不同的項目找出最快達到商業目標的途徑,事前都需要經過精細嚴謹的研究調 查。

能在不景氣的時候大力發展,就是在市場旺盛的時候要看到潛伏的危機,以及當它來臨時如何應對,這是需要具備若干條件的。

問:你所謂的具備若干條件……?

答:關鍵在於要做足準備工夫、量力而為、平衡風險。我常說「審慎」也是一門藝術,是能夠把握適當的時間做出迅速的決定,但是這不是議而不決、停滯不前的藉口。

經營一間較大的企業,一定要意識到很多民生條件都與其業務息息相關,因此審慎經營的態度非常重要,比如說當有個收購案,所需的全部現金要預先準備。

我是比較小心,曾經經過貧窮,怎麼樣會去冒險?你看到很多人一時春風得意,一下子就變為窮光蛋,我絕對不會這樣做事,都是步步為營。

有一句話,我牢牢記住:「窮人易過,窮生意難過」,你再窮,你不能吃好的白米,你可以買最便宜的米,還是可以過,人家吃肉,你可以吃菜,最便宜的菜;但是窮生意很難,非常難。所以小心翼翼,可以講,如履薄冰。

問: 你剛才提到,在不景氣時候能大力發展,關鍵在於要「做足準備工夫、量力而為、平衡風險」。機會來臨時,能夠把握適當的時間做出迅速的決定。一九七七年,你 迅雷不及掩耳的收購香港希爾頓酒店就很經典……(編按:長實以港幣二億三千萬元收購希爾頓酒店所屬的永高公司,整項交易用不到一週。這是長實上市第一次重 大收購案)。

答:最重要是事前要吸取經營行業最新、最準確的技術、知識和一切與行業有關的市場動態及訊息,才有深思熟慮的計畫,讓自己能輕而易舉在競爭市場上處於有利位置。你掌握了消息,機會來的時候,你就可以馬上有動作。

能 買下希爾頓是因為有一天我去酒會,後面有兩個外國人在講,一個說中區有一個酒店要賣,對方就問他賣家在哪裡?他們知道酒會太多人知道不好,他就說,在 Texas(德州),我聽到後立即便知道他們所說的是希爾頓酒店。酒會還沒結束,我已經跑到那個賣家的會計師行(賣方代表)那裡,找他的 auditor(稽核)馬上講,我要買這個酒店。他說奇怪,我們兩個小時之前才決定要賣的,你怎麼知道?當然我笑而不答心自閒,我只說:如果你有這件事, 我就要買。

我當時估計,全香港的酒店,在兩、三年內租金會直線上揚。(賣家)是一間上市公司,在香港擁有希爾頓,在峇里島是Hyatt Hotel(凱悅飯店),但是我只算它香港希爾頓的資產,就已經值得我跟它買。這就是決定性的資料,讓這間公司在我手裡。

問:這起生意難道沒有別的競爭者?

答:一、因為沒有人知道,二、我出手非常快。其他人沒這麼快。因為我在酒會聽到了,就馬上打電話給我一個董事,他是稽核那一行的,我一問,他和賣家的稽核是好朋友,馬上到他辦公室談。

你今天坐的地方(手指地上),就是希爾頓一部分地址。那筆交易我買過來後,公司的資產一年增值一倍。

問:你最近看哪些新的產業?

答:今天啊?很多新的東西,我昨天開會,講到facebook(編按:由兩位哈佛生創立,較特別的是使用者大多會留下真實姓名和資料,供交友或尋人之用)。

從最初的幾家大學開始,有人說二○一一年還是二○一二年才達到四千八百萬名用戶,其實這公司上個月已達四千五百多萬用戶,但是如果你沒有這個information的話,要分析facebook,你的資料就不足夠。

所以呢,做哪一行都是,最要緊的就是要追求最新的information(資訊),做哪行都是一樣(強調語氣)。

問:在事業上追求最新的資訊,在個人理財上呢?

答: 這麼多年來,一九五○年到今天,個人(資產)來講,從來沒有一年比去年少。要做到這樣,第一原則就是不要有負債。我在一九五六、五七年以後,個人沒有欠過 一個債,我的負債是這個(邊桌上有兩隻金屬做大、小北極熊雕像,指著小北極熊說),我的現金是這樣大(指著大北極熊),這個是我今天才運用的(比喻)啊 (笑)!

問:個人理財第一個原則不能負債,那投資呢?

答:投資時我就是先設想,投資失敗可以到什麼程度?成功的多幾倍都沒關係,我也曾有投資賺十多倍都有,有的生意也做得非常好,虧本的非常少,因為我不貪心。公司是從來沒虧過,個人的賺錢、財產,也是一直增加。但我並沒有賺快錢的機會,因為我比較小心。

問:個人投資有沒有哪個時間碰到的挑戰最大?

答:沒有,因為我不是只投資一種行業,我是分散投資的,所以無論如何都有回報,我比較小心。而且我個人(資產),很多是一個禮拜便可以拿得到現金。

問:一週能拿到現金佔你的投資比例有多少?

答:不少於三分之一。例如政府債券、股票,一個禮拜都能拿到。我當然還有其他的投資,例如地產,這不是馬上可以兌換為現金。

問:李先生你說成功沒有方程式,但如果一定要你說成功的三項原則,會是什麼?

答: 第一個,你做那個行業,一定要追求那個行業最好的知識、information,最好的技術是什麼,且必須處於最佳的狀態。這是第一。第二,努力、毅力 (幕僚補充:李先生說努力、毅力的意思不是傳統字面上那個意思,是best effort,做到極致)。不過,很重要的是,如果一個機構,沒有掌握跟這個行業有關的知識,如果你判斷錯誤,就算你再努力、再有毅力,你失敗的代價太 大。第三就是建立好的制度與人才。

問:你剛剛提過必須有最新的資訊,除此之外還要有制度,但是你管的事業從零售業、港口運輸一直到石油產業,種類包羅萬象,如何用制度管理?

答:現在是一個多元的年代,四方八面的挑戰很多。我們業務遍佈五十五個國家,公司的架構及企業文化,必須兼顧來自不同地方同事的期望與顧慮。

所 以靈活的架構可以為集團輸送生命動力,還可以給不同業務的管理層自我發展的生命力, 甚至讓他們互相競爭,不斷尋找最佳發展機會,帶給公司最大利益。公司一定要有完善的治理守則和清晰的指引,才可以確保創意空間。例如長實,長實在過去十年 有很多不同的創意組織和管理人員,他們的表現都很出色,所有項目不分大小,全部都是很有潛力和有不俗的利潤。

大家一定要知道,企業越大,單一的指令與行為是不可行的,因為這會限制不同的管理階層,發揮他的專業和經驗。

我舉一個例子。一九九九年我決定把Orange(編按:指原本和記黃埔集團旗下的一家英國電訊業務公司,後高價賣出)出售,賣出前兩個月,管理層建議我不要賣,甚至去收購另一家公司。我給他們列了四個條件:如果他們辦得到,便按他們的方法去做。

一、收購對象必須有足夠流動現金;二、完成收購後,負債比率不能增高;三、Orange發行新股去進行收購之後,和黃仍然要保持三五%的股權,我跟他們說,三五%股權不但保護和黃利益,更重要是保護Orange全體股東的利益; 四、對收購的公司有絕對控制權。

他們聽完後很高興,而且也同意這四點原則,認為守在這四點範圍內,他們就可以去進行收購。結果他們辦不到,這個提議當然就無法實行。

我建立了四個座標給Orange管理人員,讓他們清楚知道這個座標,這是公司的原則,然後他到那邊發展時,在這四個原則發揮才幹。但是不能超越我這個四個coordinates(在空中比出四個座標)。

這只是眾多例子中的一個,其實在長實、和黃集團裡面,我們有很多子公司,我都會因應每家公司經營的業務、商業環境、財政狀況、市場前景等,給他們訂出不同的座標,讓管理層在座標範圍內靈活發揮。

問:你提到經營企業成功的第三的原則是人才,威爾許說他花六成到七成時間在人才身上,你如何定義優秀人才的準則是什麼?

答:成功的管理者都應是伯樂,不斷在甄選、延攬比他更聰明的人才,不過有些人卻一定要避免。絕對不能挑選名氣大卻妄自標榜的「企業明星」。企業也無法負擔那些濫竽充數、唯唯諾諾或者灰心喪志的員工,更無法容忍以自我表演為一切出發點的企業明星。

我的經驗是,挑選團隊,忠誠心是基本,但更重要的是要謹記,光有忠誠但能力低的人或道德水平低下的人遲早累垮團隊、拖垮企業,是最不可靠的人。

因此,要建立同心協力的團隊。第一條法則就是能聆聽得到沉默的聲音,你要問自己團隊和你相處有無樂趣可言,你可不可以做到開明公平、寬宏大量,而且承認每一個人的尊嚴和創造的能力,不過我要提醒,有原則和座標,而不是要你當個費時矯枉過正的執著的人。

可能是我少年憂患的背景,可以讓我在短時間內較易判斷一個人才的優點和短處,從旁引導,發揮其所長。

問:當了五十多年的老闆,對於管理、領導,你有很深切的體悟,也曾經以「管理的藝術」發表演說,能否分析老闆與領袖的差異?

答:我不敢和那些管理學大師相比,我沒有上學的機會,一輩子都努力自修,苦苦追求新知識和學問,管理有沒有藝術可言?我有自己的心得和經驗。

我 常常問我自己,你是想當團隊的老闆,還是一個團隊的領袖?一般而言,做老闆簡單得多,你的權力主要來自你地位,這可能是上天的緣分或憑著你的努力和專業的 知識。做領袖就比較複雜,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號召力。做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態度與能力一樣重要。領袖領導眾人,促動別人自覺甘心賣力;老闆只懂支配 眾人,讓別人感到渺小。

問:今天的對談,你談到許多從經商之道,是否呼應你在一次演講中所說的「好謀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無為而治」,你說若能「拈出這四句話的精髓,生命是可以如此的好」。尤其,「不疾而速」這句話特別有意思,不快而快……?

答:對於我來說,一場最漂亮的仗,其實是一場事前清楚計算得失的仗。以上四句話是環環相扣、互為因果的。

「好 謀而成」是凡事深思熟慮,謀定而後動。「分段治事」是洞悉事物的條理,按部就班的進行。「不疾而速」,你靠著老早有這個很多資料,很多困難你老早已經知 道,就是你沒做這個事之前,你老早想到假如碰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怎麼辦?由於已有充足的準備,故能胸有成竹,當機會來臨時自能迅速把握,一擊即中。如果 你沒有主意,怎麼樣「不疾而速」?

「無為而治」則要有好的制度、好的管治系統來管理。我們現在大概有二十五萬個員工,分佈在五十五個國家,而我們員工大部分在西方國家,如果你沒有良好制度,你沒有足夠時間去管理。

兼具以上四種因素(好謀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無為而治),成功的藍圖自然展現。

問:所以你能做到「不疾而速」,其實是在風險管理、資訊收集、財務準備齊備了,遇到機會,才能「一擊即中」。你如何把這樣的成功心法,傳授給你的後代?

答: 我告訴我的孫兒,做人如果可以做到「仁慈的獅子」,你就成功了!仁慈是本性,你平常仁慈,但單單仁慈,業務不能成功,你除了在合法之外,更要合理去賺錢。 但如果人家不好,獅子是有能力去反抗的,我自己想做人應該是這樣。very kind,非常好的一個人,但如果人家欺負到你頭上,你不能畏縮,要有能力反抗。 *給年輕人:讓你的敵人都相信你 有人問我做人成功的要訣為何?我認為做人成功重要條件:讓你的敵人都相信你。要做到這樣,第一是誠信。我答應的事,明明吃虧都會做,這樣一來,很多商業的 事,人家說我答應的事,比簽合約還有用。

曾經,我有個對手,人家問他,李嘉誠可靠嗎?他說:他講過的話,就算對自己不利,他還是按諾言照做,這點是他的優點。答應人家的事,錯的還是照做。讓敵人都相信你,你就成功了。

舉個例子,有次,我們和一家擁有大幅土地的公司將進行合作,他們公司有個董事跟其他的同業是好朋友,有利益的關係,就說為什麼要跟長江集團合作,不考慮其他的公司?他們主席(指董事長)說,跟李嘉誠合作,合約簽好以後你就高枕無憂,麻煩就沒有,跟其他的人,合約簽好後,麻煩才開始。

這是家大公司,公司全部的人包含高級主管都知道,結果沒有人敢講話,所以一次會議就通過。這個案子,長江集團賺了很多錢,對方也賺了很多錢,是雙贏。

敵人相信你不單只是誠信,敵人相信你是因為相信你不會傷害他。例如我是他的競爭者,但他相信我不會傷害他,不會用不恰當的手段來得到任何東西,或是傷害任何一個人。除了誠信,第二是自強不息,第三是真的要追求知識、準確的訊息。 (口述●李嘉誠 整理●曾如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12

連六年虧損 行銷與員工旅費卻增加向民眾拔毛之前 台電應先想辦法節流

2012-4-2  TWM



 

這一波電價調漲 的過程中,台電除了透過調漲電價「開源」外,更應當制定出更多「節流」政策與民「共體時艱」,漲價的合理性與必要性,最終還是必須禁得起社會的檢驗。

撰 文‧張瀞文

新內閣二月上任後,攸關民生經濟的油電價傳出要開始恢復正常調漲機制。根據經濟部初步規畫,電價今年將分兩次調漲,時間預計在五 二○前後及十月份,估計首波漲幅將達到二成以上。

根據經濟部的說法,近四年國際燃煤和天然氣等發電燃料價格持續上漲,而這四年台電並沒有調 漲電價,在不能充分反映成本前提下,台電虧損越來越大,因此經濟部研擬分二階段調漲電價,填補台電龐大的虧損。

換句話說,台電的生產成本持 續增加而電價維持不變,是造成這幾年持續虧損的主因之一。

一般民間企業,如果公司已虧損或是即將面臨虧損,首先一定要做的就是「節流」措 施。

看看龍頭企業

訂定節流措施因應不景氣

比如處理不賺錢甚至龐雜的轉投資、精簡 人力、降低出差費、減少行銷、廣告、甚至公關費等等,以二○○八年金融海嘯來看,當時國內外企業都做了不少節流措施,其中跨國企業如Google、花旗、 DHL,都盡量減少主管出差次數,或是調降飛機艙等。

國內企業如科技業的台積電、傳產業的台塑、金融業的國泰金等也都力行節約,不僅減少主 管出國,業務人員高峰會也都改在國內,機票錢都省了下來。當時最有名的就是國內塑化龍頭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親自以身作則,他及公司主管中短程出差一律改搭 經濟艙。而IC設計龍頭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甚至帶頭宣布,包括自己在內的公司所有主管全面減薪一成。

反觀台電,從○六年開始虧損以來,今年 邁入第七個年頭,虧損金額卻是越來越大,但台電的營運虧損卻不影響台電員工的績效獎金及考績獎金。

我們從二○一一、一二年台電送交立法院審 查的預算報告發現,台電內部在「節流」方面,其實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反觀台電

以浮濫預算應對 連年虧損

其中在二○一一年台電營業預算評估報告書當中,立法院預算中心就洋洋灑灑列出一大串台電有待改進的地方,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台電 在過去幾年連續虧損後,公關費、員工旅費以及行銷費用都不見減少。

從最讓外界詬病的人事費用來看,一一年台電編列了三二三億五○八一萬元的 「用人費用」,而這些用人費用包括正式員工薪資、超時工作、津貼、獎金、退休、卹賞金、資遣費、福利費等八項,除了「福利費」外,全數歸為「固定費用」。

預 算中心在評估報告中就明確點出,台電將「加班、獎金、津貼、資遣費」等不固定的費用全數列為「固定費用」這樣的作法,將難以顯現人員調度、管理失當或無效 率等問題,不利台電的成本控管。

其次,一一年台電已面臨連續第六年虧損,不過當年還是編列了三○六六萬元的公共關係費,這一點也遭預算中心 糾正。

因為依照行政院有關預算編列規定,公關費應不超過最近三年度平均數,如果年度預算為虧損者,更應檢討酌予降低,但是過去幾年來,台電 公關費用不僅沒有因為連年虧損而降低,反而與虧損金額一樣「與日遽增」。

另外,在服務費用部分,預算中心認為,台電是獨占的國營事業,廣告 行銷需求應當較低,不過過去幾年行銷費用卻居高不下,甚至年年成長,不曾因為營運虧損而降低。

另外,在台電送立法院的二○一二年預算報告書 當中,則有一筆一.六九億元的兼任司機加給預算遭到預算中心糾正。

根據預算中心評估報告顯示,這項司機加給是從一九八九年開始適用,到現在 已達二十三年。由於當時擁有駕照者少,才會讓工作人員兼公務車駕駛領兼任加給。

不過現在有駕照者已經很普遍,且兼任駕駛多是前往辦理本職業 務所需,加上台電公務車才二千多輛,平均每月支領加給的人卻多達四千多人,且年支付總額達一.五億元,預算中心認為有浮濫之嫌,應當重新檢討。

針 對預算中心指出台電多項缺失,台電表示,經營績效持續成長並無浪費缺失情事,其中關於司機加給問題,台電表示,車輛設置為穩定供電所需,司機兼任節省十倍 費用,公司經營績效持續成長,虧損實乃非戰之罪。

顯然在這一波醞釀漲價過程中,政府及台電除了透過漲價開源外,更應當制定出更多節流政策來 與民「共體時艱」,因為「虧損過巨」,並不代表「漲價有理」,電價上漲的合理性與必要性,必須禁得起專業與社會檢驗。台電只想從民眾身上「拔毛」彌補虧 損,民眾真的很難心服口服!

台電的九大浪費!

——立法院預算中心針對台電近兩年度預算編列提出的質疑1. 調派人力支援經濟部等機關不減反增,徒增公司用人成本2. 依規定提撥職工福利金,員工用電優惠另由營業收入抵減,涉有雙重福利之嫌3. 公益支出用於弱勢團體的補助比率偏低,且部分補助活動性質與公司業務無關4. 各項用人費用除「福利費」外,全數歸為固定費用,不利人事成本控減5. 公共關係費較最近3年平均數超出536萬餘元,有違預算編製規定6. 持續虧損,「行銷費用」卻較上年度增加7. 持續虧損,國內外員工旅費卻較上年度成長8. 連年大幅分攤能源研究發展基金支出,最終仍由全民電費負擔,顯欠妥當9. 編列兼任司機加給1.69億餘元為數頗巨,合理性有待商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48

迅雷鄒勝龍發話:中概股退市必須先想清楚這兩個問題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624/150072.html

黑馬說:中概股接二連三退市,迅雷創始人鄒勝龍有話要說。他給了中概股們哪些忠告?
在鄒勝龍看來,一家中概股到底要不要私有化,只要想清楚了兩個問題就可以做決策。一,如果回歸A股,能得到什麽?二,如果不回歸A股,可能失去什麽?這聽起來像個哲學問題,但“既要順應大勢,又不能盲目跟風”卻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文 | 迅雷CEO  鄒勝龍

 

今天是迅雷成功IPO一周年的日子,結合最近一段時間中概股們爭前恐後的宣布私有化,我想談談這個與IPO一周年很不相稱的話題——私有化。

對每一家中概股來說,是否要私有化,各有各的情況,各有各的考慮,不能一概而論,由於這個話題太熱門,我從個人角度談談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一家中概股到底要不要私有化?我認為,站在企業業務發展的角度,只要想清楚了兩個問題就可以做決策。一,如果回歸A股,能得到什麽?二,如果不回歸A股,可能失去什麽?

對於前一個問題,我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高估值,如果對比中美兩個資本市場,這個問題幾乎是顯而易見的,那麽,高估值能給企業帶來什麽?牛市下的高估值又能持續多久?

其實,受限於多種因素,高估值在短期內並不能給企業帶來巨大現金。而當牛市轉為熊市,能否享受到高估值的溢價,最根本的,還是要取決於企業經營。

必須要冷靜認識的是,企業在享受到一定溢價的同時,必須付出的成本和代價也是不菲的。首先是財務成本,一家公司退市以及拆VIE結構的財務成本不低於當時IPO的成本;其次是時間成本,即使一家公司成功退市,能否在A股上市,以及何時上市都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此外還包括退市以及重新上市過程中,無窮盡的股東溝通、利益分配和一關又一關的流程。

因此我認為,一定要站在企業業務發展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如果一家公司的主要產品面向國內市場,主要用戶都在國內,那麽讓用戶同時成為投資人並分享企業成長的紅利所帶來的能量是巨大的;此外我相信,不同市值的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度也是不同的,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人才是最寶貴的資產,也是決定未來勝負的關鍵。

對於第二個問題,放在不同的企業身上更是千差萬別。從一個角度來說,回歸A股能得到的,就是不回歸A股可能失去的,但又不限於此。

此輪中概股回歸的一個重大時代背景是在中國經濟轉型中,政府對於互聯網+的殷切期望和重大扶植,資本市場已經成為重要推手。

當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緊密集合,並開始重構中國的產業格局,成為一家“中國”企業,而非VIE結構下的“外資”企業,也成為某類與中國經濟緊密相關企業的不二之選。比如,涉及到政府和企業安全的行業,再比如受到政府大力鼓勵的電商行業等等。

只有考慮清楚了以上兩個問題,才能對“私有化”做出正確決策,既要順應大勢,又不能盲目跟風,其他都只是操作層面的問題而已。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鄒勝龍,文章來源於鄒勝龍微博,原標題為《讓我們來談談“私有化”》,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今天有個朋友專程從山東來到武漢和我討論一些關於互聯網營銷的話題,我們談到了很多如何在互聯網上找到客戶和成交客戶以及如何去運營項目的話題,其中我們談到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就是最新的自媒體相關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產生了很激烈的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我們得到了一致性的看法,那麽我今天就跟大家來聊一下這個話題----企業如何開展自媒體以及如何開展微信公眾賬號運營。

我相信通過今天的分享,一定能夠幫助你在互聯網上面很好的運營好自媒體和微信公眾賬號。

你知道,在互聯網上面很多的企業遇到了問題,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很多PC端的企業在運營互聯網生意的過程中流量極具下降,而且流量的質量也變得越來越差,隨著微商的崛起,2015年上半年的微商風生水起,但是到了下半年微商很艱難了,因為方法很單一,在推廣過程中有很好的產品,也有很差的產品,不斷地推送,很多客戶在看到這些廣告信息的時候就會選擇性的略過,所以這種市場會遇到很多的問題。

那麽自媒體能夠很好地解決掉兩大問題,第一能夠通過自媒體信息的傳播很好地找到目標客戶,第二能夠解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信任”,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信任才是需要解決的重中之重的問題,最後我們提出,如果企業按照下面的5種方法去運營自媒體或者公眾號,那麽你的自媒體或公眾號一定會運營的非常好。

大多數人在運營自己的公眾號過程中是為了做而去做,看到有意思的內容,也效仿去做,然後找一些很有意思的內容推送給客戶,這種方法有效,但是呢,僅僅在初期會有效,因為這種方法很簡單,不斷地抓到客戶推送有趣的內容,之後把產品給推送出去,這種方式很簡單,你的競爭對手肯定也會看得到,當你運營兩個月效果好的時候,你的競爭對手肯定會去模仿,這種方式是不可能持續的。

所以,第一,如果你要認認真真地去經營一個自媒體或者公眾號,首先需要解決的是,在經營過程中你要提出一個非常明確的主張,這個主張是什麽呢?不管你的自媒體是視頻、音頻或是公眾號,你要提出,你的自媒體能夠幫助你的目標客戶解決什麽問題?這樣才有意義,不然你的目標客戶為什麽關註你呢?

大家知道,人的大腦記憶是有限的,當它不斷地接受這些信息的時候,它能記住你是誰嗎?所以我們必須搶占我們目標客戶的大腦、心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提出我們的自媒體的核心主張,比如說我自己的“財富沖擊播”就是幫助人們利用互聯網直效營銷做生意,這就是我的主張。

第二,就是我們在做自媒體過程中,一定要提出犀利的觀點,這種犀利的觀點一定是獨到的、與眾不同的,讓客戶覺得在其它地方是聽不到的,只有我們能提出來的,使用這種方式客戶才能接收我們的信息,在互聯網有太多的人想出名,想發出聲音的人非常多,內容也是非常多,在微博、微信,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但是有些人的信息是可以主動略過的,如果我們沒有犀利的觀點,獨到的見解的話,我們的客戶是沒有興趣去關註的。

第三,就是要有一個清晰的盈利模式,也就是我們不是靠自媒體而生存的,如果靠這個生存的話,有很多的做法,這不是一個互聯網企業或是做生意的人研究的範疇,這種範疇就是把人聚集起來,然後產生一些盈利點,這種盈利模式很遙遠,很難想象這種方式能夠賺到錢或者是多久能夠賺錢,很難去衡量,而作為一個企業來說,作為一個做生意的人來說,我們做自媒體一定要把客戶抓過來解決“信任”問題,然後把產品推動給我們的客戶。

但是大多數的傳統企業沒有經過清晰的盈利模式的設計,僅僅就是把產品信息推送出去,然後期待著別人買我們的產品,很多傳統企業在pc端時代就開始利用這種方式,我們稱之為“期望營銷”,就是把信息放在互聯網上面,然後找到客戶,然後期望客戶買我們的東西,像這種方式,沒有主動權,怎麽能把生意做得好呢,一般來說,自己的盈利模式要經過精心設計,每一步都是需要可衡量、可明確的,也就是說,我們每推出一個信息,到底能吸引多少人過來,過來的話,有什麽方式快速地成交,快速把轉化率提升起來,然後,還有產品不斷地跟進,這種盈利模式的設計一定要經過精心地策劃和長時間的測試。

第四,我們要讓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主體運營自媒體,就算你在運營一個純文字的公眾號,最好也要一個主體來運營,而這個主體要精準到人,這樣的話就可以把這個人的性格、喜怒哀樂都呈現出來,這樣一來就是一個真正的活人在跟我們的客戶打交道,當我們的客戶知道正在和他打交道的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活人的時候,信賴感是極具上升的,而且如果這個人很有人格魅力的話,他可以迅速聚集一大批粉絲來不斷地關註,這個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作為一個傳統企業來說,可能還需要去慢慢適應,這個畢竟是一種趨勢。

第五,我們在做自媒體的時候一定要堅持,我們的內容要定期的不斷的推送,比如一周一期的頻率,如果說你做了幾期之後沒效果就停掉了,那就太可惜了,因為做自媒體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做自媒體不僅是內容,還需要發行、推廣、營銷、客服等多部門的配合,我認為自媒體應該上升到企業的戰略層面,所以自媒體的定期發布是至關重要的。

所以,我們要開展自媒體一定要從5個方面入手,第一,清晰的主張;第二,犀利的觀點、獨到的見解;第三,設計好盈利模式;第四,一定要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主體來運營自媒體;第五,持之以恒,定期發布。

這樣的話,一定能夠把自媒體的效果做出來,做好這5點,你的企業,你的生意一定可以紅火起來。

相信聊到這里你一定有自己的見解,接下來,你可以登錄我的博客(徐劍波博客),在這篇文章的下方留下你的寶貴的意見,我們一起來互動。

來源:徐劍波博客,微信號:481014, 公眾號chongjiboTV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15

退休理財 先想自己、再想孩子

2016-05-23  TCW

留給子女的財富越多越好,或許是許多父母愛孩子的表現,但理財專家說,認真工作累積財富,不是為了賺給孩子的遺產!

說到「遺產」,很多人會聯想到麻煩、兄弟爭產,甚至子孫不孝等負面新聞。還有,又要繳很多稅給政府。

我曾處理過幾次遺產問題的經驗,來找我商議的往往是「繼承人」,就是繼承遺產的那一方。至於留下遺產的「被繼承人」很少會來,所以我大多不太知道被繼承人的想法。

「令尊(令堂)的意思如何?」即使這麼問,來找我的繼承人常常也無法明確回答,而是含糊其辭帶過,這種例子不勝枚舉。

省贈與稅,反而撕裂家庭有一次,我擔任某研討會講師,聽眾中有一位三十來歲的男性,研討會後,他提到:「家父正值退休年紀,領了退休金,在東京有一間獨棟的房子。雖然家父還很硬朗,但想到之後會有一大筆遺產稅,我就很擔心。但是詢問家父資產狀況,卻總是得不到答案。」聽了他的牢騷,我覺得他很自私任性,只想到自己。父親明明還很硬朗,兒子想的卻是父親「死後」的事。對於父親努力工作累積的財產,兒子只想著「自己能拿到多少」。這樣父親當然不會想告訴兒子自己有多少財產。

父母認真工作累積的財產,是屬於父母自己的。然而,隨著年齡增長,這些「財產」卻變成「要留給小孩的遺產」,不覺得很奇怪嗎?

也有家長是因為擔心孩子的未來,所以盡可能想為他們多做些什麼,但是孩子已經到了可以獨立生活的年紀,放手或許會比較好,父母不該為了孩子犧牲「自己的未來」。

現代是個超高齡化的社會。

即使六十歲退休了,可能還可以活到八十歲,甚至一百歲。

這麼長的歲月,不是別人的,是你自己的。你現在擁有的金錢,也是你自己的。

想一想,為了自己去享受、學習、遊玩、飽餐美食,會不會覺得「不要留遺產給孩子,也不錯」了?

D先生的故事,便是因為生前為了節稅投機取巧,才讓住在一起、照顧自己的孩子受到傷害的真實案例。

D先生夫婦有兩個孩子,一男一女。兒子一家和D先生同住,經營一間小公司;女兒也結婚了,住在隔壁的城鎮。然而,兄妹感情並不好,因為兒子認為爸爸太寵妹妹了。

例如女兒和女婿蓋了一間超出他們能力範圍的房子,D先生卻幫他們扛下貸款,替他們償還。後來,女兒撒嬌要生活費,D先生又為了不留下紀錄、避免女兒要繳贈與稅,所以選擇親手把現金交給女兒。

為了平息兒子的憤怒,D先生便以「房子和土地都會留給你」來安撫兒子,就這樣過了十年。誰知道,D先生某天竟因意外事故突然過世。

D先生留下的不動產共值

一千零三十七萬元,而存款只有一百四十八萬元。換算成現金,合計一千一百八十五萬元的資產,一半歸妻子所有,剩下的五百九十三萬元,兒子和女兒各分得一半。

不過,由於兒子的工作場所和住家連在一塊,房子不能賣。對此,女兒主張「既然哥哥分到房子,那我要分到錢」。

兒子抗議:「每個月都給妳錢了,現在還要拿!」但卻很難讓抗議有效。因為爸爸是親手給女兒錢,沒有匯款紀錄,也就是沒有贈與的證據。兒子只好拿出自己的存款給妹妹。

此外,由於D先生是突然過世,所以沒有留下遺囑,也沒有留下什麼金融資產。否則若至少有保險,並且以兒子為受益人的話,兒子可能就不至於還要動用到自己的存款了。

在贈與稅對策上,「親手給」不算是個好方法,女兒的房子也應該是女兒與女婿的責任,即使想幫忙,切忌不能變成溺愛縱容。

在運用自己的金錢時,不能不考慮可能會有的後果。依自己的意思自由運用金錢固然沒錯,但如果後果是會傷害到其他人、尤其是照顧自己的親人,那麼保持冷靜與有智慧做出正確判斷相當重要。

退休理財,別以孩子為重聽過許多遺產繼承糾紛的例子,很多人都想知道:「究竟該怎麼做才好?」或是「運用財產的關鍵是什麼?」因此,我們來比較一下,「錯誤運用財產」與「正確運用財產」兩者著眼點的不同。

首先,「錯誤運用財產」的

人有下列特徵:

一、希望留給孩子的遺產越多越好,對孩子有求必應。

二、因為資產很多,所以很熱中於節稅。

三、很重視孩子和孫子,會將自己的事擱在一旁。

相對於此,「正確運用財產」

的人掌握了以下重點:

一、自己掌握全部的資產,自己決定如何使用。

二、比起把資產留給孩子,更以自己為優先。

三、當喪失行為能力,都不會對他人造成困擾。

不好的模式是凡事以孩子為中心,正確的模式則是以自己為重。後者是以自己為主來安排優先順序,其中與「遺產繼承」有關的,只有第三點。

規畫遺產前,先顧好自己最基本的,就是自己的錢要用在自己身上,然後才是輪到照顧孩子。這時候,還是有必要知道遺產繼承的知識。

既然呼籲不可以只處理繼承人的問題,所以遺產規畫一定也要有被繼承人參與協商。不過,與其說「被繼承人」,不如說是「進入成為被繼承人階段、面臨退休的所有人」。

遺產規畫內容,不會只有「遺產繼承」問題,而會包括鼓勵面臨退休者思考之後的人生計畫。

比如退休後還能活幾年?家人在幾歲、什麼時候、需要用到什麼錢?如果自己會需要照顧,要花多少錢?請預先想好種種風險,算出必備的金額。

不過,如果只是想風險,當然會感到鬱悶,所以也要多想想快樂的計畫。例如空閒的時間要做什麼?想去什麼地方走走?想嘗試做什麼事?

然後,思考伴隨這些人生計畫而來的花費該怎麼賺?或是該怎麼守住都必須好好思考。

思考如何過退休後的嶄新人生,與如何運用攢下來的資產密切相關。

比起贈與給其他人,不如先「贈與給自己」,也就是送給長年工作、為家庭付出的自己,至今累積的全部財產。這是一直很努力的自己應得的。

這麼想就能好好在心裡銘記「這些錢是我的」,然後安心用在充實度過今後的人生。

雖然都是贈與,但與給孩子的生前贈與截然不同。給自己的贈與是為了解放自己、讓自己過得更自由快樂。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麼一來,不就是盡情奢侈浪費錢嗎?」這是誤解。

「退休後的人生有三十

年。」說是這麼說,但正確是二十五年、三十五年?根本不得而知。如果痛快浪費錢後還繼續活著,那麼一直到人生的盡頭,都會過著貧困的生活。

因此,必須要有適切的計畫。首先,是訂出運用金錢的優先順序。

今後人生必須用到錢的目

的,可以分為三方面,由高到

低依序為:

一、為了個人的樂趣。

二、為了確保安全。

三、留給孩子。

這個順序千萬不能弄錯。留給孩子(即和贈與、遺產繼承相關)的金錢分配,必須擺在最後順位。

切記,最重要的是自己。

想想自己辛苦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終於有錢有閒,接下來,你該為了自己而活,好好思考如何規畫與享受退休後的幸福人生吧!

你工作到現在積累的資產,絕對不是為了要留作遺產,而是為了你自己。

迎接高齡期的人,對於財產要有自己的想法,與正視自己「剩餘的人生」有關。

書名:不要留遺產給孩子

作者:山田美智子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16年5月26日

山田美智子簡介

遺產繼承師、理財規畫師。曾任職於醫藥品綜合商務公司,負責銷售醫療設備。1991年進入大型保險公司,接觸以金融機構為主的人身保險、產物保險及社會照顧險等業務長達18年。2010年自立門戶擔任理財規畫師,後來在致力於生涯規畫的IT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擔任遺產繼承暨個人理財規畫師,同時亦擔任NPO法人日本遺產繼承師協會的宣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53

新華社評論: 地方政府要借錢得先想好怎麽還

國務院辦公廳14日發布《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預案》,明確將對地方政府性債務高風險地區實行分級應急處置,必要時將依法實施地方政府財政重整計劃。在反複強調中央不給地方政府舉債兜底的基礎上,這一預案無疑對地方政府舉債發出更為明確的警示信號:今後不管以何種方式舉債,都必須在心中高懸風險利劍,先想好怎麽還債,否則將因債務“亮紅燈”而被追責。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日前在部署近期經濟工作時強調,要註重抑制資產泡沫和防範經濟金融風險。預案的出臺,意味著我國政府債務管理形成了“閉環”,在此前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實施債務限額管理、納入預算管理等舉措基礎上,從風險預警和應急處置環節加大了剛性約束。

根據預案,一旦啟動財政重整計劃,地方政府必須實施清繳欠稅、壓減支出、處置政府資產等一系列措施,直至債務規模和償債能力相一致,恢複財政收支平衡狀態,這無疑為地方政府收支行為劃出了“紅線”。

更值得關註的是,繼2014年國務院43號文之後,預案再度強調地方政府對其舉借的債務負有償還責任,中央實行不救助原則,而且強調地方政府的違規擔保承諾無效。地方政府對此必須有清醒認識,不要再對中央兜底還債抱有幻想,要堅決杜絕違法違規擔保融資行為等。

防控好地方債風險至關重要。從中央到地方人大部門必須加強對政府債務的監管,確保政府債務全部分類納入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重點加大對違規擔保融資等隱性債務的監管,不讓風險隱患遊離於監管之外。

過去一些地方無序舉債、違規融資現象屢禁不止,重要原因在於追責不到位。預案對如何追責規定得明確而清晰,只要發生四級以上的地方債風險事件,就要適時啟動債務風險責任追究機制,不僅依法追究本屆政府任內相關責任人的行政責任,還明確規定政府主要領導同誌不得重用或提拔,對屬於離任領導責任的也要依法追究。落實好這些嚴格規定,無疑會給地方政府違規舉債帶來強大震懾,倒逼地方規範舉債,守牢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對地方政府而言,要把這些剛性約束時刻裝在心里,舉債前務必要想好怎麽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4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