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油價暴跌正在逐步扼住美股的咽喉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871

traders_faces_01

昨日,油價下跌促使能源股下跌,拉低美股,道瓊斯工業指數暴跌268點,為2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標普500指數下跌1.6%,而納斯達克指數下跌1.7%。

昨日,美國能源部宣布美國國內原油庫存增加,而OPEC預計原油需求明年將跌至十多年來的新低。受此影響,油價昨日下跌2.88美元,或4.5%,至每桶60.94美元,創下5年新低。

Fort Pitt Capital 資深股市分析師Kim Forrest向CNBC表示,

OPEC稱2015年需求將下降。人們問為什麽需求會下降,因為經濟活動可能也會走弱。所以,大家都變得更謹慎了一點。好消息是,美國正增長可以平衡全球其他地區的放緩。

OPEC下調2015年原油需求預期30萬桶,並表示油價下跌40%對供需關系的影響尚不確定。

Kingsview Asset Management副主席Paul Nolte向CNBC表示,

原油繼續是大家關註的焦點。原油可能成為領先指標,在油價下跌的背後可能不僅僅是供大於求那麽簡單。我認為,從歷史上來看,能源股往往帶領市場。能源股往往領先市場3個月至1年。目前,原油表現不及市場已經6個月了,所以,股市可能很快就會進入下跌。

QQ圖片20141211152917

昨日,能源板塊為標普500指數中表現最差的板塊。

Nolte向CNBC表示,

從估值的角度來看,至少從目前原油公司的利潤預期來看,這些股票很便宜。不過,市場從來沒有在合理價格上停止過。這就好像抓住正在下落的刀。

Wunderlich Securities首席市場策略師Art Hogan向CNBC表示,

今天,能源相關的股票再次遭到拋售,並且波及到了金融股。背後的邏輯是如果能源行業繼續表現不佳,那麽其債務違約可能會影響到金融行業。這是一個高杠桿的行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376

新天綠色(956.HK)未來盈利逐步改善,迎來價值重估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20

新天綠色(956.HK)未來盈利逐步改善,迎來價值重估
作者:楊義瓊

投資要點:

2014 年盈利3.35 億人民幣,同比下降27.1%:
2014 年收入51.49 億人民幣 同比增長10.5%,凈利潤3.35 億人民幣,同比下降27.1%,EPS 0.091 元,每股派息0.031 元。期內公司經營利潤10.92 億人民幣,同比下降10.1%。其中天然氣業務5.48 億人民幣,風電業務5.65 億人民幣。公司業績倒退一方面受天然氣需求增長較低且氣價上調影響利潤,另一方面受風電利用小時下降影響等綜合因素。

2015 年天然氣增長仍不樂觀:
2014 年公司天然氣銷量15.23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7%,預計2015 年天然氣需求不是特別樂觀,批發氣增長10%,零售氣,因為沙河整體工業不景氣,預計比2014 年略有下降,CNG 基數較低,2015 年新增7 座CNG 母站,增長較為明顯在30-40% 。2015 年氣量增長疲弱主要因為天然氣前兩次的調價,天然氣下遊用戶需要一定時間消化。2015 年增量氣下調0.44 元/立方米.存量氣增加4 分/立方米,河北存量氣占比較多,增量較少。對新增用戶利好,但對老用戶氣價還要上升一些,對需求增長的正面影響不大。

預期2014 年風電新增裝機400-500MW:
2014 年公司風電新增裝機251.5MW,公司目前開工項目548.5MW,特別是在張家口,承德,新疆地區,公司人力物力全力支持,所有項目基本都處於在建狀態。新疆項目基礎已做完,承德項目場站設備已完成,雲南、山西項目設備基礎在做。2015 年為搶電價,預計全年投產400-500MW。2015 年新增項目全部在下半年產,新疆項目在9-10 月投產,其他年底投產。2014 年風電利用小時數1996 小時,受全年風資源影響,預計2015年風電利用小時數將回升到2150-2200 小時左右。

給予強烈推薦評級,目標價2.36 港元:
2014 年影響業績的不良因素在2015 年正逐步改善,2014 年底風電新增裝機在2015 年將全年貢獻盈利,而2015 年新增的400-500MW 裝機也將在2016 年貢獻盈利。且未來隨著中石化氣源接入,公司長遠銷氣量增長仍存較大空間。我們長期看好河北環保治理給公司帶來成長性機會,給予公司目標價2.36 港元,相當於2015 年和2016 年17 和14.3 倍PE,目標價較現價存在36%上升空間,給予強烈推薦評級。


估值

投資風險

項目投產:風電項目投產延遲
氣源供應:氣量增長低預期

(來自國元證券香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683

華南城(1668):批發市場逐步增加,物流增值服務快速增長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19

華南城(1668):批發市場逐步增加,物流增值服務快速增長
作者:吳偉

事件:

我們於2015年4月15日與華南城IR副總監唐起延先生座談,就公司的發展戰略、競爭優勢以及經營近況進行交流。

我們的觀點:

公司2014年合同銷售額達到113億港元,同比下降20%,主要由於短期因素影響,一方面中小企業資金鏈緊張,購買決策延後;同時政府反腐導致舊批發市場拆遷進度放緩;最後股市分流部分商鋪投資需求。隨之市場流動性寬松和政府維持經濟增速的一樣加強,我們預計銷售會隨著回升,今年1季度公司合同銷售額24億港幣,同比增長60%,環比上升17.5%。

公司增值服務方面,物流倉儲及信息平臺業務增長快速,信息平臺推出一年,註冊重卡已經達到12萬輛,倉儲面積預計在2-3年的時間內也會增加到約70萬平米,從而為中小企業租戶提供更多的服務,且為公司增加可持續性收入。物流行業需求旺盛,而公司在線下擁有大量的中小企業租戶和倉儲、公路港等線下服務能力,有相對較強的溢價能力。

供應鏈金融尚處於規劃階段,公司在供應鏈金融領域有較強的信息優勢,目前該領域仍然處於規劃階段,未來有可能成為公司新的增值服務增長點。

公司各批發市場正在建設開發中,且廣州項目目前已在選址,未來公司計劃將項目從8個增加到15個,批發市場仍處於快速增長的軌道。

公司2014年預計動態市盈率約為8倍,由於未來公司批發市場繼續增加,銷售規模繼續有望增長,同時商鋪租金、倉儲租金、物流信息平臺收入等經常性收入占比將逐步提升,我們預計公司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仍有提升的空間,建議投資者繼續關註公司表現。

會議要點:

1.電商業務與阿里巴巴的區別

電商業務與阿里的客戶不一樣,公司的客戶以中小企業為主,需求較為一致,方便複制,目前我們電商業務仍然處於第一階段,幫助客戶拓展電子商務業務,提供商品拍照、關鍵詞優化、人員培訓等電子商業相關支持,公司與百度阿里均有合作。

2.電子商務業務的優勢

公司電商的信息來源都是一手信息,目前用戶有5萬個,主要在鄭州做試點,未來推廣以後,會增長到50萬個。推廣計劃目前沒有時間表,希望鄭州試點有成效以後再推廣。

3.電商投入

目前電商團隊有300人左右

4.主要的模式

主要模式是通過收4年費用5萬元,包括前期的上線費用和後期的運營費
5.與騰訊的合作

目前主要集中在大數據收集和電商移動化方面,目前有推出B2C端的微信奧萊購,B2B端的微信數據收集

6.物流倉儲面積為何規劃占比那麽小

主要是政府不大願意批太多的物流用地,沒有稅收,另外,物流倉儲租金回報率約為8%-10%,低於小商鋪14%。目前規劃在建的倉儲規模公司達到400萬方,能排進前五。公司與普洛斯相比,公司更多側重在內貿,而普洛斯以外貿為主。

7.物流信息交流平臺的模式

公司搭建了一個平臺,重卡司機加入平臺後可以獲得物流需求信息,與需求方洽談成功後到平臺備案,公司除了收取年費,還會收取每單10元的備案費,企業備案後可以獲得貨物安全方面的保證。目前國內有1000萬量重卡,公司期望未來能占到市場3%-5%的規模,目前運營一年,註冊數量達到12萬輛。

8.物流的競爭優勢

公司主要有大量中小企業終端用戶,同時公司有真實的物流需求信息,同時華南城有實體和道路港,可以提供更優質的線下服務,

9.未來拓展方向

未來公司會將華南城增加至15個,還是沿東西、南北主幹道布局。目前廣州項目仍在選址。

10.金融業務規劃

目前沒有規劃,但公司在供應鏈物流領域優勢很明顯。

11.銷售下滑的原因

主要是經濟下滑,企業收款困難,同時股市好分流投資性需求;另外政府反腐導致拆遷進度變慢。

12.公司與其他公司的競爭優勢

公司主要定位一二線城市,且公司開發規模較大,持有運營面積較多,與其他企業定位有差異化。


來源:興證香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862

政策補貼未來5年逐步減半 頁巖氣企業兩頭受壓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24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5-7 14:03 編輯

政策補貼未來5年逐步減半 頁巖氣企業兩頭受壓
作者:嶽琦,吳林靜


導讀:頁巖氣補貼從明年開始每立方將下降0.1元,4年以後再削減0.1元。這意味著,從2012年開始的0.4元/立方米頁巖氣補貼,將在“十三五”期末被“腰斬”。

近年來,我國頁巖氣取得了快速發展。隨著開采技術的進步,企業開采成本也在降低。近日,財政部聯合國家能源局宣布,頁巖氣開發利用補貼標準2016~2018年將降到0.3元/立方米,2019~2020年再降至0.2元/立方米。這意味著頁巖氣補貼未來5年將減半。

不過,頁巖氣開發成本很難降到理想的空間,同時很多進度緩慢的企業將錯失補貼紅利。有業內人士認為,這將影響部分頁巖氣開發企業信心,企業也要做好“零補貼”準備。

中國的頁巖氣開采企業要做好補貼減半的準備了。4月底,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宣布,頁巖氣補貼從明年開始每立方將下降0.1元,4年以後再削減0.1元。這意味著,從2012年開始的0.4元/立方米頁巖氣補貼,將在“十三五”期末被“腰斬”。

隨著補貼遞減,頁巖氣開發成本很難降到理想的空間。國際原油價格的下跌,也壓縮了頁巖氣商用的利潤空間。目前,頁巖氣補貼主要是已實現量產的“兩桶油”享受,很多進度緩慢的企業都將錯失補貼紅利。業內人士認為,此番降低補貼將影響部分頁巖氣開發企業的信心。“相比煤層氣等資源,國家已經向頁巖氣傾斜了很多。”廈門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行業發展不能依靠補貼,企業要做好未來‘零補貼’的準備。”

早期補貼多流入“兩桶油”

4月底,財政部、國家能源局發布消息稱,頁巖氣開發利用補貼標準2016~2018年將降到0.3元/立方米,2019~2020年再降至0.2元/立方米。這讓頁巖氣生產企業憂心忡忡。

2012年,國土資源部進行了頁巖氣第二輪招標。在招標結果公布前,財政部和國家能源局出臺了頁巖氣開發利用補貼政策,從2012年到2015年,按0.4元/立方米進行補貼。該補貼政策一度激發企業熱情。

實行補貼以來,我國頁巖氣產量增長迅速,從2012年的2500萬立方米增長到2014年的13億立方米。照此計算,財政補貼6.1億元。
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2013年頁巖氣補貼申請情況,四川地區主要是中石油在開采,利用量為5070萬立方米,申請財政補貼2027.81萬元;重慶地區主要是中石化在開采,開發利用量1.34億立方米,申請補貼5407萬元;中石油與殼牌合作在重慶區域內開采頁巖氣申請補貼資金320萬元。

不過,除了中石油、中石化主導的開采,其余通過第二輪招標獲得頁巖氣區塊的公司,截至目前未公開申請補貼,也還沒有一家有實際產量。目前看來,補貼大多流入了“兩桶油”的腰包。

卓創資訊天然氣分析師王曉坤此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國內的頁巖氣開發中,除了中石油與中石化,其他企業並沒有太多實質性進展。”

補貼減半影響企業信心

其實,在2012年出臺補貼政策之初就有業內人士擔憂,頁巖氣的政策規定補貼的是實現銷售的頁巖氣,很多油氣企業尚未開發完畢可能錯過補貼時間。

王曉坤亦表示,“頁巖氣的開采目前還不是特別成功,降補貼會更影響企業積極性。”

林伯強分析稱,“政府覺得再過幾年頁巖氣開采成本會大幅度下降,所以補貼也就相應往下調整。”

開采成本確有下降趨勢,2014年我國頁巖氣“井工廠”開發模式成功應用,氣田開發效率和經濟性不斷提高。去年12月,中石化宣布,涪陵頁巖氣田單井投資成本較開發初期平均下降10%。

在能源行業,補貼政策有利於彌補部分產業初創成本,盡早形成規模。但隨著技術提高,成本降低,補貼也會遞減,甚至取消。中國石油大學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認為,這是很正常的過程,“財政補貼不可能永久化。”

林伯強也表示,“美國沒有補貼,他們建立的是成熟的市場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是非常規天然氣,國家對煤層氣的補貼標準是0.2元/立方米,只有頁巖氣補貼的一半,且從未調價。

彭博新能源財經曾分析認為,中國頁巖氣井口成本價11.2美元/MMBtu(MMBtu相當於30立方米),扣除管輸費和政府補貼後的涪陵頁巖氣井口價約為8.10美元~10.00美元/MMBtu,而美國頁巖氣生產商的幹氣開采成本為3.4美元/MMBtu。如果門站價格、管輸費和用氣價格保持不變,頁巖氣開發要有利可圖,需提高補貼至0.6元~0.9元/立方米。

林伯強認為,“行業的發展不能依靠補貼來推動,補貼下降並不代表政府不支持頁巖氣產業的發展,但企業要做好‘零補貼’的心理準備。”(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641

一場大病 讓強人提前思考退居第二線 李焜耀逐步交棒 接班梯隊戰力全解析

2015-05-25  TWM

五月十一日,李焜耀宣布辭去友達董座,為面板強人時代畫下句點。病後的李焜耀,逐步淡出明基友達集團決策核心,後李焜耀時代的接班梯隊成形,彭双浪與陳其宏將如何分治共和引人注目。

撰文•林宏文、周品均

正當外界等著李焜耀露臉,親自主持友達六月二日股東會時,友達卻在五月十一日宣布李焜耀辭去董事長一職。當天他拄著枴杖現身友達總部主持董事會,會後即發布由總經理彭双浪接任董事長。

去年十月,一場突如其來的腦中風,李焜耀倒下了。傳言當時他一度沒有呼吸心跳,被中國醫藥學院急救回來。經過醫療團隊數月細心地治療調養,李焜耀恢復情況良好,也開始在二月友達董事會現身。

據一位密切陪伴李焜耀復健過程的友人表示,很幸運地,中風沒有傷到李焜耀腦部功能,要思考做決策沒有問題;但是,李焜耀的行動已經不若生病前靈活,這也讓他對人生的下一步有了新的體悟,才會辭任友達董事長。

辭董事長 李焜耀退居第二線「他透露出要退居第二線的念頭。」這位友人認為,友達只是他交棒的序曲,未來其他事業也會陸續進行。他說,六十三歲的李焜耀,生病前企圖心還非常旺盛,但病後已明顯改變。原本六十三歲就該考慮接班問題,生一場病讓他更加堅定,接班布局是他未來最重要的工作。

強人之後,這個總市值達二二○○億的集團會如何運作?誰又將接下領導重任?已成市場矚目的焦點。

可以確定的是,明基友達集團交由專業經理人管理的色彩將更為濃厚,過去像是合併西門子手機、反托辣斯案等重要決策,都由李焜耀一人主導的強人時代將逐漸步入歷史。

「未來,少了共主,明基友達集團將走向共和。」一位熟悉友達內部運作人士剖析。後李焜耀時期,明基友達集團很難產生第二位強人,而是以專業經理人分治。若李焜耀全面交棒,接下友達棒子的彭双浪,以及目前掌管佳世達與明基的陳其宏,兩人將分掌集團內兩大事業,開啟分治共和時代。

「這幾年,KY︵李焜耀︶的重心已不在友達,他偶爾才進友達辦公室。」一名面板業人士直言。與二○一○年友達深陷反托辣斯訴訟時,李焜耀強勢做出絕不認罪決策的時空環境相比,李焜耀這幾年已慢慢淡出友達的營運管理,將重心轉往生技上的布局。這就是為什麼,李焜耀選擇先卸下友達董事長交棒給彭双浪,作為他全面接班的第一步。

現年五十六歲的彭双浪,已在明基友達集團二十五年,可說是李焜耀一手栽培的專業經理人。出席公開場合總是西裝筆挺,私下更愛唐裝,是個充滿人文關懷的科技人。一九九○年進入明基任職後,隨後被外派到馬來西亞廠擔任廠長。九八年底,他被調至達碁(友達前身),不過三年,彭双浪隨即變身友達開拓中國市場的先鋒。

彭双浪先接棒 集團色彩淡化儘管彭双浪在工廠管理與業務的能力深受認可,若將時光倒回五年前,也無人預期彭双浪會成為李焜耀的友達接班人。

「如果不是反托辣斯訴訟,接下友達董事長位置的人,絕對不是彭双浪。」業內人士話說的直接。當時友達前副董陳炫彬、前執行長陳來助、前執行副總熊暉捲入反托辣斯訴訟案,不是身陷囹圄就是被限制留在美國。而彭双浪自己也很清楚,他曾說過,「接總經理,從來就不在我的人生計畫中。」然而,一二年面對公司存亡的危急時刻,當時李焜耀向彭双浪提出接任總經理那天,彭双浪只能答應,「因為你知道,你有義務要擔起這個責任,尤其公司遇到這種情況,我沒有推託理由。」即使彭双浪過去沒有管理研發單位經驗,曾受到內部質疑經歷的完整性,但在接下總經理的那一天起,他擔起帶領友達走出谷底的任務。三年來,彭双浪成功證明自己的能力。

對比友達從一一年到一二年內曾虧掉一一五八億元,去年,友達的稅後淨利是一八○億元,是○八年以後最好的成績。李焜耀讓立下戰功的彭双浪接下董事長一職,也被業界解讀是現在「最好的接班人選」。

不過,過去明基友達集團在李焜耀強人領導下,集團資源共享、高整合度的狀態,預料也會隨著彭双浪上任後而更具挑戰。一名長期觀察面板產業的分析師就說,「面板業已進入打群架時代。面對有出海口的三星、樂金以及大舉發展面板的中國,甚至比起有鴻海作為出海口的群創,友達的垂直整合度相對弱勢,對集團掌控力不比李焜耀的彭双浪,恐怕必須好好思考這項問題。」其實,李焜耀帶領的明基友達集團,面板事業可說是後來居上,如今已占集團事業大半江山。除了彭双浪之外,包括集團LED旗艦事業的隆達董事長蘇峰正、發展光電及綠能產業材料的達興材料董事長林正一,還有整合輔祥及景智的達運董事長向富棋,都是出身自友達的重要幹才。

由於彭双浪的輩分與許多枱面上董事長差不多,而且,早期友達眾多零組件公司獨立出去時,李焜耀與陳炫彬就一直提醒,友達的轉投資不能一直靠喝友達的母奶長大,一定要想辦法打進其他客戶。如今友達也都只是各事業體的客戶之一,未來彭双浪要建立他在友達面板光電事業的共主地位,恐怕也需要一點時間。

陳其宏接佳世達 拚醫療產業至於明基友達集團另一家領導的上市公司佳世達,總經理陳其宏加入明基友達集團已二十四年,他從研發工程師出身,曾擔任明基產品技術中心總經理,因此很多人都稱他是「Mr. BenQ」。

明基購併西門子手機事業歷經三百餘億元虧損後,明基的品牌事業與原來佳世達的代工事業也進行調整,除了上市公司改為佳世達外,品牌事業也進行精簡,製造與研發都移至佳世達,陳其宏也被賦予重任,一四年接下佳世達總經理一職,而原本由李文德負責的明基品牌事業,也劃入佳世達旗下。

在明基友達集團下一步重要領域|| 醫療產業,陳其宏也是重要推手。目前陳其宏身兼明基三豐董事長,明基三豐是老牌的手術台及手術燈供應商,一○年明基透過購併取得主導權,後來又購併怡安,這是一家以生產醫院點滴用的管、袋類產品,去年明基三豐又與以色列合作夥伴AB Dental Devices合資成立明基口腔醫材,推出3D植牙整合服務,進軍牙科領域。

在明基西門子合併案失敗後,陳其宏也經歷了他人生最大的考驗||罹患鼻咽癌,而他抗癌成功的歷程,也成為集團跨入醫療產業最佳見證人。

陳其宏是在○六年發現得到鼻咽癌,當時他與李焜耀一起去德國CeBIT秀參展,發現自己的痰與鼻涕中有血,原本以為只是當地比較乾燥,沒想到回台確診後,發現居然是癌症。

陳其宏說,當時他非常不能接受,但很快就決定進行治療,並以放療為主,化療為輔。結果,治療時他掉了許多頭髮,味覺也消失,只能吃流質食物,但在這種極度不舒服的情況下,他同時也決定要讓自己維持更強的戰鬥力。他回憶那段時間,自己以正面態度相信醫師與治療,連續一個半月,他每天早上治療後,下午還是戴著口罩到公司上班,不與公司的業務脫節。陳其宏與病魔纏鬥的過程,展現其驚人的意志力與正面積極的力量,也讓他獲得李焜耀的賞識,拔擢為佳世達總經理。

不過,雖然陳其宏職掌明基佳世達及集團醫療布局,但管理範圍也無法及於其他事業體,例如從面板轉型至隱形眼鏡及止血棉等醫材領域的明基材料,目前是由出身達方的陳建志擔任董事長。至於更早就從明基獨立出來的達方公司,則由老將蘇開建領軍。

目前看來,強人李焜耀逐漸交棒,明基友達集團將分別由彭双浪與陳其宏領軍,暫時還沒有誰能跳出來成為集團共主。只不過,彭双浪與陳其宏面對的都是整合問題,未來兩大事業中的各家公司,也是「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分治情況,可以想見共和的工作,恐怕是將來退居第二線的李焜耀最重要任務。

李焜耀

出生:1952年

現職:佳世達董事長、明基友達創辦人

陳其宏

出生:1961年

現職:佳世達總經理、

明基三豐董事長

經歷:明基電通產品、

技術中心總經理

學歷:美國雷鳥商學院

國際管理碩士

彭双浪

出生:1959年

現職:友達董事長兼總經理

經歷:蘇州廠總經理、

友達供應鏈副總經理

學歷:英國赫瑞瓦特大學MBA

明基友達集團

接班梯隊成形

友達董事長彭双浪

轉投資

達運董事長向富棋

隆達董事長蘇峰正

達興董事長林正一

佳世達總經理陳其宏

轉投資

明基總經理李文德

瑞鼎董事長黃裕國

達方總經理蘇開建

明基材董事長陳建志

明基三豐總經理許棠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75

阿里健康交流纪要:产业闭环正在逐步形成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303

阿里健康交流纪要:产业闭环正在逐步形成

      

平安观点:

$阿里健康(hk00241)$ 

1、近期我们邀请了阿里健康的相关专家,就当前投资者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现场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阿里健康的战略布局、处方流转情况、医保对接进展、以及如何与第三方合作等,现将纪要整理如下:

(1)战略布局。1、 阿里健康前身是中信21世纪,主要有两大业务:阿里健康APP;药品电子监管码。原先切入点是通过药品与APP的结合、电子处方的流转,线下药店竞价,患 者确定单数并配送。现在主要是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把平台做得更大,形成就医环节的闭环。3、药品电子监管码方面已与药监局达成了一些共识,阶段性地、有选择 地放开一些数据。以前只针对政府和医疗企业,未来将会向社会开放。

(2)处方流转情况。1、 与医院的合作,处方流转没有问题,但前期走了弯路,真正执行医药分开的省份不多,后期通过人海战术,患者将拿到的处方拍照上传,主攻河北石家庄。目前药品 主要选择1)医保超标药品和2)处方药。2、前期最大的问题是选择与公立医院合作,面临药品销售的阻力。后来重新认识到处方权取决于医生,故开始“抢医 生”。在医患平台方面,已有大量的先行者,阿里健康选择与这些平台合作。3、医院是否愿意让处方外流是推进的难点,解决方案是采取与医保等共同补贴医疗机 构部分药品利润的方式,目前已在石家庄和杭州的部分医疗机构里试点,具体操作由支付宝下面的云医院来推行。

(3)医保对接进展。新型医保正在制定,未来将是混合型(商业+原有医保),借助社会资本,重新制定符合各地级市的医保产品,广东已经在规划。拥有较好的地级市政府沟通能力和较低的沟通成本是关键,即承担新型医保的搭建并拿到使用权。目前阿里健康在技术手段上已实现与医保打通。

(4)如何与第三方合作。阿 里健康既做医疗,又做医药,但切入点是医药;与第三方的合作主要考虑能否将其纳入产业闭环的构建,可以看到构建的产业闭环正在逐步形成:1)咨询:与寻医 问药合作;2)预约、挂号、购药:阿里健康APP(自有业务);3)检查:与迪安诊断合作;4)治疗:云医院(目前由支付宝运营);5)慢病管理:与鱼跃 医疗合作;6)医药电商:天猫医药馆(已注入阿里健康);7)医保支付:与卫宁软件合作。

2、投资建议。 阿里健康是阿里整合医疗资源、推进大健康战略的资本平台,其产业闭环正在逐步形成,同时我们认为阿里正在打造一个完整的医疗生态系统,有望融入这个生态系 统的公司值得关注:(1)慢病管理闭环:推荐佐力药业(精神疾病管理),关注福瑞股份(慢性肝病管理O2O)、乐普医疗(心血管全产业链); (2)PBM(药品福利管理)产业链:医药流通企业和医疗信息化企业将扮演重要角色,推荐上海医药,关注瑞康医药、柳州医药、嘉事堂、海虹控股、海南海药 (重庆亚德);(3)第三方医疗服务中心:关注迪安诊断(第三方检查检验中心)、华润万东(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麦迪电气(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

3、风险因素:新业务推进低于预期,政策出台低于预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536

美國三年內逐步禁絕 衛福部卻留「O.三%空間」反式脂肪只標不禁 存在兩大漏洞

2015-06-29  TWM

撰文•陳柏樺

美國FDA認定,經過局部氫化的植物油會產生人工反式脂肪,食用並不安全,三年內必須完全停用。而台灣,七月起實行的新規定,僅為包裝食品反式脂肪含量超過○.三%必須標示;管理與限制反式脂肪,是否慢了一步?



普遍存在於油炸物、糕餅等食品中的「人工反式脂肪」,近年成各國食管單位關注項目,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今年六月宣布全面禁止食品中出現人工反式脂肪,並給予食物製造商三年過渡期。

美國頒禁令的大動作,牽動國際,我國目前並沒有進一步宣告禁用的措施。衛福部發言人王哲超說,台灣自二○○八年開始實施包裝食品標示反式脂肪含量,一四年進一步修正反式脂肪定義,將原本僅限「食用油的反式脂肪」,擴大到「食品中的反式脂肪」,意即不論天然或經過加工,只要含量達○.三%,就必須標示含量,新規定將在今年七月一日施行。

倘若業者未按規定標示,可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處罰三萬到三百萬元罰鍰,若涉及登載不實,可處四萬元到四百萬元罰鍰。

僅限包裝食品 散裝成漏洞但這項新規定存在兩大漏洞,首先,每一百克包裝食品只要所含反式脂肪不超過○.三克,也就是含少量反式脂肪,仍然可以標示成零反式脂肪。換言之,若大量食用,就有可能吃下過量的反式脂肪。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年人每天反式脂肪攝取量應低於總熱量的一%,以兩千大卡計算,一天的反式脂肪最好不要吃超過二.二克。

其次,新制僅及於巿售包裝食品,散裝食品或街頭攤販賣的鹹酥雞、甜甜圈,以及烘焙食品均不受規範,沒有成分標示,更遑論計算吃進多少反式脂肪。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舉例,油炸物或散裝的素料都會用到植物油,烘焙業者也常用酥油、人造奶油增加口感和香氣,「這些都是人工反式脂肪的來源,但都不需要標示。」「說到底,從源頭控管才能有效、完全禁止反式脂肪。」吳映蓉說。但她也直言,關鍵是國內消費者意識,即使強制標示,民眾不看標示又有什麼用?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組組長潘志寬強調,包裝食品已強制標示,但民眾選擇、行為才是均衡飲食的關鍵。

反式脂肪的負面影響,由各國相繼出手「打肪」可略見。○三年丹麥首先立法禁止銷售反式脂肪含量超過二%的食品,接著加拿大成為第一個強制標示反式脂肪含量的國家。

「精確來說,美國FDA不是禁止反式脂肪,而是從『一般認為安全』的食品名單中移除。」潘志寬解釋,FDA認定局部氫化油脂(或稱不完全氫化油脂),食用上不安全,因此從「一般認為安全」的名單中移除,局部氫化油品正是人工反式脂肪來源。

為什麼FDA不是禁止反式脂肪?原來,反式脂肪來源有兩種,一種是天然存在,一種是加工過程產生。有些食品含有天然、少量反式脂肪,例如乳製品、牛肉及羔羊肉,來源係牛、羊等反芻動物,因特殊的消化道細菌作用,將牧草發酵產生。

真正危害健康的是加工過程產生的反式脂肪,主要是來自局部氫化的植物油,油品局部氫化的過程,會改變脂肪分子結構,讓液態脂肪轉為半固態形式,可做成人造奶油及酥油,優點是讓油更耐高溫、更穩定,且增加保存期限,同時也產生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缺點。

「反式脂肪並非人體所需的營養素,應避免攝取。」吳映蓉解釋,局部氫化植物油曾被視為豬油、牛油等動物性油脂的完美替代品,因為豬油、牛油的飽和脂肪、膽固醇含量高,相比之下,植物油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較低,應用到煎炸、烘焙,看似較健康,卻也造就反式脂肪的盛行。

美可望年省四兆醫療支出

不過,人工反式脂肪會造成新陳代謝的負擔,也會增加人體內壞膽固醇的濃度(LDL-C,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同時也會降低保護心血管的好膽固醇(HDL-C,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反式脂肪比飽和脂肪對於心血管的危害可能更高。」吳映蓉說。

於是,FDA做出重大決定,宣布逐步禁絕含人工反式脂肪的食品。這項新政策的代價是美國食品業未來二十年將增加六十億美元成本,換來的是,每年可減少兩萬人心臟病發,並預防七千起心血管死亡,省下一千三百億美元(約新台幣四兆元)醫療支出。

回到台灣,目前光靠食品標示,仍無法完全反映出反式脂肪含量,國人惟有回歸自然均衡的飲食,少吃加工食品,如以蒸煮馬鈴薯代替洋芋片、炸薯條,就能防止反式脂肪入口,自己為健康把關。食品業也應秉持良心、改善製程,拒絕使用局部氫化油脂,將反式脂肪盡可能降低,除了美味、口感,更要重視消費者健康。

各國如何管制反式脂肪

國家 措施

丹麥 禁止 2003年起禁售反式脂肪含量超過2%的食品

強制

標示 含反式脂肪須強制標示,1%以下才可標示為零加拿大 禁止 卡爾加里市2008年起規定餐廳與速食店使用的油脂,反式脂肪含量不可超過2%

強制

標示 全世界第一個強制標示反式脂肪的國家,每份產品中反式脂肪含量未超過0.2克,才可標示為零美國 禁止 2015年6月FDA要求全國食品製造商,3年內從產品中移除「人工反式脂肪」主要來源的局部氫化油脂

強制

標示 總脂肪小於0.5克,或每份反式脂肪小於0.5克,才可標示為零

台灣 強制

標示 每100克食品含反式脂肪量不超過0.3克,才可標示為零

整理:陳柏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53

A股走出“非常時期” IPO及再融資有望逐步恢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6640.html

A股走出“非常時期” IPO及再融資有望逐步恢複

一財網 杜卿卿 2015-08-07 10:14:00

“市場流動性危機得到有效化解、基礎定價功能逐步恢複之後,資源配置功能的恢複也順理成章地成為市場回歸常態的必要課題。”

上海證券報7日刊文稱,“機制恢複是市場回歸常態應有之義”,並表示隨著交易量的平抑和回歸,下一階段市場各項體制、機制及基礎功能也將逐步找回其“本來面目”。

有投資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這是轉折性的,意味著監管層將要重啟市場融資功能。

上海證券報由新華通訊社主辦,是中國證監會指定信息披露媒體,也是證監會臨時、及時回應市場疑問的常用平臺。對於上述報道,業內人士解讀認為,這是監管層對當前A股所處階段的定調,同時提前為市場“打預防針”,為IPO、再融資等市場基本功能的恢複做好鋪墊,避免引起大的波動。

成交額回歸“正常”

剛剛過去的6個月,A股市場無論是市場行情,還是市場機制,都經歷了巨大的調整。7月中旬,投資者一度以為“股災”已經過去,但是緊接著幾個交易日的大跌立即發出警示——市場依舊脆弱。

那麽,A股市場目前到底處於怎樣的階段?上述報道對這一問題做出了回答:“在監管層與市場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剛走出極端’非常時期’的A股市場正沿著穩定、修複、建設相結合的路徑回歸常態。”

近五個交易日以來,市場日成交額都維持在萬億以內,對此有部分市場觀點提出,市場交易出現了嚴重萎縮。上證報道認為,前期暴漲暴跌行情中的巨額成交量才更顯得“非常”。

“4月至7月初的成交狀況’非常’,主要是受杠桿資金、短期投機交易、高頻交易等因素影響,同時,暴漲暴跌之下,盲目跟風盤也釋放了相當多的交易額。”上證報道稱,目前A股市場資金去杠桿已近尾聲,買賣雙方在交易中都更加謹慎,盲目、無序的跟風盤減少,市場成交額自然回到了“之前正常時期的水平”,這也是投資者回歸理性、市場趨向常態的客觀表現。

對此,一位資深投資人士對本報分析稱,從上述表述分析,監管層認為當前的價位是合理的,當前的成交水平才是常態。“看樣子監管層很快會重啟融資功能,此前的再融資重啟傳聞不是空穴來風。”

穩定是前提

在此前的“救市”過程中,監管層陸續做出暫停IPO、再融資等臨時性的政策措施。對此市場爭議較大。一方面觀點認為,非常時期非常之舉,這是監管層主動有所作為。另一方面觀點則認為,為市場一時穩定,做出的犧牲太大。

對此,上證報道做出了解釋。股票市場異常波動期間,流動性枯竭的局面直接引發了市場基礎定價功能的失靈,建築於定價功能之上的資源配置功能也無從發揮。因此,監管層采取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應急措施”,以穩定市場、穩定人心。

同時,上證報道稱,走出“非常時期”與恢複市場機制和功能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要尋回一個健康、健全的資本市場,在維持穩定的同時逐步恢複市場機制是題中應有之義。

“市場流動性危機得到有效化解、基礎定價功能逐步恢複之後,資源配置功能的恢複也順理成章地成為市場回歸常態的必要課題。”上證報道認為,從另一層面來說,不恢複市場機制及其基礎資源配置功能,回歸常態也就無從談起。

上證報道表示,下一階段市場各項體制、機制及基礎功能也將逐步找回其“本來面目”,不過是逐漸的過程,不會“一步到位”。而且,維護穩定是前提。

“需要明確的是,管理層對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目標是清晰、堅定的,就是把穩定市場、修複市場、建設市場有機結合起來,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逐步修複、建設市場,在修複、建設市場的過程當中確保市場穩定。”上證報道稱,穩定市場與修複市場將有機結合,兩者互為前提,既不會為了穩定市場而放棄修複市場,也不會以放棄穩定為代價使市場回到各項應急措施出臺以前的狀態。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009

A股走出“非常時期” IPO及再融資有望逐步恢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6640.html

A股走出“非常時期” IPO及再融資有望逐步恢複

一財網 杜卿卿 2015-08-07 10:14:00

“市場流動性危機得到有效化解、基礎定價功能逐步恢複之後,資源配置功能的恢複也順理成章地成為市場回歸常態的必要課題。”

上海證券報7日刊文稱,“機制恢複是市場回歸常態應有之義”,並表示隨著交易量的平抑和回歸,下一階段市場各項體制、機制及基礎功能也將逐步找回其“本來面目”。

有投資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這是轉折性的,意味著監管層將要重啟市場融資功能。

上海證券報由新華通訊社主辦,是中國證監會指定信息披露媒體,也是證監會臨時、及時回應市場疑問的常用平臺。對於上述報道,業內人士解讀認為,這是監管層對當前A股所處階段的定調,同時提前為市場“打預防針”,為IPO、再融資等市場基本功能的恢複做好鋪墊,避免引起大的波動。

成交額回歸“正常”

剛剛過去的6個月,A股市場無論是市場行情,還是市場機制,都經歷了巨大的調整。7月中旬,投資者一度以為“股災”已經過去,但是緊接著幾個交易日的大跌立即發出警示——市場依舊脆弱。

那麽,A股市場目前到底處於怎樣的階段?上述報道對這一問題做出了回答:“在監管層與市場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剛走出極端’非常時期’的A股市場正沿著穩定、修複、建設相結合的路徑回歸常態。”

近五個交易日以來,市場日成交額都維持在萬億以內,對此有部分市場觀點提出,市場交易出現了嚴重萎縮。上證報道認為,前期暴漲暴跌行情中的巨額成交量才更顯得“非常”。

“4月至7月初的成交狀況’非常’,主要是受杠桿資金、短期投機交易、高頻交易等因素影響,同時,暴漲暴跌之下,盲目跟風盤也釋放了相當多的交易額。”上證報道稱,目前A股市場資金去杠桿已近尾聲,買賣雙方在交易中都更加謹慎,盲目、無序的跟風盤減少,市場成交額自然回到了“之前正常時期的水平”,這也是投資者回歸理性、市場趨向常態的客觀表現。

對此,一位資深投資人士對本報分析稱,從上述表述分析,監管層認為當前的價位是合理的,當前的成交水平才是常態。“看樣子監管層很快會重啟融資功能,此前的再融資重啟傳聞不是空穴來風。”

穩定是前提

在此前的“救市”過程中,監管層陸續做出暫停IPO、再融資等臨時性的政策措施。對此市場爭議較大。一方面觀點認為,非常時期非常之舉,這是監管層主動有所作為。另一方面觀點則認為,為市場一時穩定,做出的犧牲太大。

對此,上證報道做出了解釋。股票市場異常波動期間,流動性枯竭的局面直接引發了市場基礎定價功能的失靈,建築於定價功能之上的資源配置功能也無從發揮。因此,監管層采取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應急措施”,以穩定市場、穩定人心。

同時,上證報道稱,走出“非常時期”與恢複市場機制和功能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要尋回一個健康、健全的資本市場,在維持穩定的同時逐步恢複市場機制是題中應有之義。

“市場流動性危機得到有效化解、基礎定價功能逐步恢複之後,資源配置功能的恢複也順理成章地成為市場回歸常態的必要課題。”上證報道認為,從另一層面來說,不恢複市場機制及其基礎資源配置功能,回歸常態也就無從談起。

上證報道表示,下一階段市場各項體制、機制及基礎功能也將逐步找回其“本來面目”,不過是逐漸的過程,不會“一步到位”。而且,維護穩定是前提。

“需要明確的是,管理層對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目標是清晰、堅定的,就是把穩定市場、修複市場、建設市場有機結合起來,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逐步修複、建設市場,在修複、建設市場的過程當中確保市場穩定。”上證報道稱,穩定市場與修複市場將有機結合,兩者互為前提,既不會為了穩定市場而放棄修複市場,也不會以放棄穩定為代價使市場回到各項應急措施出臺以前的狀態。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182

佳兆業又一項目解封 危機正逐步解除?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1490.html

佳兆業又一項目解封 危機正逐步解除?

一財網 吳斯丹 2015-10-23 12:02:00

佳兆業位於廣州的佳兆業城市廣場項目未售房源700多套已全面解除查封。不過,另一項目佳兆業天裕園的未售房源約280套仍然處於查封狀態。

佳兆業(01638.HK)距離複活再近一步:廣州佳兆業城市廣場項目正式解封,預計將於10月底重啟銷售。

10月23日,《第一財經日報》查詢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主辦的陽光家緣網發現,佳兆業位於廣州的佳兆業城市廣場項目未售房源700多套已全面解除查封。不過,另一項目佳兆業天裕園的未售房源約280套仍然處於查封狀態。

佳兆業方面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廣州公司已與佳兆業城市廣場項目的債權人達成和解,而佳兆業天裕園仍然在與債權人進行談判。

上述兩個項目是於今年1月遭遇司法查封。當時佳兆業的鎖房危機發酵,各地債權人因擔憂權益受損,陸續向法院申請對佳兆業項目進行訴前財產保全。

在被查封之前,廣州佳兆業城市廣場曾一度被市場看好,該項目所在地塊是廣州黃埔區南玻“巨無霸”宅地。2013年6月,佳兆業業聯合裕瑞房地產以總價45.6億元、配建保障房15.78萬平方米的代價拿下該地塊,佳兆業擁有51%權益。該項目整體規劃設計為二十多棟超高洋房住宅及一個大型商業綜合體,定位為黃埔區首屈一指的國際級大型複合公園社區。

此番解封之後,廣州佳兆業城市廣場預計將於10月底重啟銷售,為佳兆業帶來現金回籠。

種種跡象表明,佳兆業正逐步“起死回生”。不僅是廣州,在此之前,佳兆業位於惠州、武漢、上海等地的多個項目已重啟銷售。

其中,惠州佳兆業1號是佳兆業陷入危機後首個重啟銷售的項目。資料顯示,惠州佳兆業1號是佳兆業集團在惠州的首個純住宅精品項目,占地約7.7萬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約25.8萬平方米。該項目曾於去年8月30日首次開盤,推出的200多套房源當天售罄。但到去年12月發生的鎖盤危機以來,該項目銷售停滯。

9月12日,惠州佳兆業1號重新開盤,當天淩晨就有業主前來排隊,開盤不到2個小時,首推房源就去化八成。

到10月,佳兆業上海公司全面恢複正常,為佳兆業擺脫困境又註入了一針強心劑。

10月10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佳兆業內部人士處獲悉,其上海公司已經和中國銀行簽訂了債務重組協議,上海佳兆業城市廣場、佳兆業八號、上海浦東金融中心等項目均恢複正常。其中上海佳兆業城市廣場三期的樣板房已於10月4日正式開放。

緊接著,武漢佳兆業金域天下項目三期於10月11日重新開盤。此前該項目500多套房源在1月遭鎖定。開盤當天,武漢項目共推出270套房源,開盤後1個半小時內就已去化八成。

不難看出,佳兆業雖然深陷困境,但多地項目在重啟銷售後並未受到太大影響。

隨著現金的回籠,佳兆業或將步入“正向循環”。至少對於諸多債權人來說,項目的熱銷增添了他們對佳兆業的信心。

眼下,佳兆業最期盼的應該是其大本營深圳的幾大主力項目能夠早日解封。在深圳樓市暴漲之後,大鵬假日廣場、悅峰花園、佳兆業中央廣場、山海美域花園等項目的身價已蹭蹭上漲,一旦這幾個項目解封,佳兆業全面盤活就不在話下了。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0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