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政策補貼未來5年逐步減半 頁巖氣企業兩頭受壓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24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5-7 14:03 編輯

政策補貼未來5年逐步減半 頁巖氣企業兩頭受壓
作者:嶽琦,吳林靜


導讀:頁巖氣補貼從明年開始每立方將下降0.1元,4年以後再削減0.1元。這意味著,從2012年開始的0.4元/立方米頁巖氣補貼,將在“十三五”期末被“腰斬”。

近年來,我國頁巖氣取得了快速發展。隨著開采技術的進步,企業開采成本也在降低。近日,財政部聯合國家能源局宣布,頁巖氣開發利用補貼標準2016~2018年將降到0.3元/立方米,2019~2020年再降至0.2元/立方米。這意味著頁巖氣補貼未來5年將減半。

不過,頁巖氣開發成本很難降到理想的空間,同時很多進度緩慢的企業將錯失補貼紅利。有業內人士認為,這將影響部分頁巖氣開發企業信心,企業也要做好“零補貼”準備。

中國的頁巖氣開采企業要做好補貼減半的準備了。4月底,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宣布,頁巖氣補貼從明年開始每立方將下降0.1元,4年以後再削減0.1元。這意味著,從2012年開始的0.4元/立方米頁巖氣補貼,將在“十三五”期末被“腰斬”。

隨著補貼遞減,頁巖氣開發成本很難降到理想的空間。國際原油價格的下跌,也壓縮了頁巖氣商用的利潤空間。目前,頁巖氣補貼主要是已實現量產的“兩桶油”享受,很多進度緩慢的企業都將錯失補貼紅利。業內人士認為,此番降低補貼將影響部分頁巖氣開發企業的信心。“相比煤層氣等資源,國家已經向頁巖氣傾斜了很多。”廈門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行業發展不能依靠補貼,企業要做好未來‘零補貼’的準備。”

早期補貼多流入“兩桶油”

4月底,財政部、國家能源局發布消息稱,頁巖氣開發利用補貼標準2016~2018年將降到0.3元/立方米,2019~2020年再降至0.2元/立方米。這讓頁巖氣生產企業憂心忡忡。

2012年,國土資源部進行了頁巖氣第二輪招標。在招標結果公布前,財政部和國家能源局出臺了頁巖氣開發利用補貼政策,從2012年到2015年,按0.4元/立方米進行補貼。該補貼政策一度激發企業熱情。

實行補貼以來,我國頁巖氣產量增長迅速,從2012年的2500萬立方米增長到2014年的13億立方米。照此計算,財政補貼6.1億元。
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2013年頁巖氣補貼申請情況,四川地區主要是中石油在開采,利用量為5070萬立方米,申請財政補貼2027.81萬元;重慶地區主要是中石化在開采,開發利用量1.34億立方米,申請補貼5407萬元;中石油與殼牌合作在重慶區域內開采頁巖氣申請補貼資金320萬元。

不過,除了中石油、中石化主導的開采,其余通過第二輪招標獲得頁巖氣區塊的公司,截至目前未公開申請補貼,也還沒有一家有實際產量。目前看來,補貼大多流入了“兩桶油”的腰包。

卓創資訊天然氣分析師王曉坤此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國內的頁巖氣開發中,除了中石油與中石化,其他企業並沒有太多實質性進展。”

補貼減半影響企業信心

其實,在2012年出臺補貼政策之初就有業內人士擔憂,頁巖氣的政策規定補貼的是實現銷售的頁巖氣,很多油氣企業尚未開發完畢可能錯過補貼時間。

王曉坤亦表示,“頁巖氣的開采目前還不是特別成功,降補貼會更影響企業積極性。”

林伯強分析稱,“政府覺得再過幾年頁巖氣開采成本會大幅度下降,所以補貼也就相應往下調整。”

開采成本確有下降趨勢,2014年我國頁巖氣“井工廠”開發模式成功應用,氣田開發效率和經濟性不斷提高。去年12月,中石化宣布,涪陵頁巖氣田單井投資成本較開發初期平均下降10%。

在能源行業,補貼政策有利於彌補部分產業初創成本,盡早形成規模。但隨著技術提高,成本降低,補貼也會遞減,甚至取消。中國石油大學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認為,這是很正常的過程,“財政補貼不可能永久化。”

林伯強也表示,“美國沒有補貼,他們建立的是成熟的市場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是非常規天然氣,國家對煤層氣的補貼標準是0.2元/立方米,只有頁巖氣補貼的一半,且從未調價。

彭博新能源財經曾分析認為,中國頁巖氣井口成本價11.2美元/MMBtu(MMBtu相當於30立方米),扣除管輸費和政府補貼後的涪陵頁巖氣井口價約為8.10美元~10.00美元/MMBtu,而美國頁巖氣生產商的幹氣開采成本為3.4美元/MMBtu。如果門站價格、管輸費和用氣價格保持不變,頁巖氣開發要有利可圖,需提高補貼至0.6元~0.9元/立方米。

林伯強認為,“行業的發展不能依靠補貼來推動,補貼下降並不代表政府不支持頁巖氣產業的發展,但企業要做好‘零補貼’的心理準備。”(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6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