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華碩內憂外患 施崇棠留校察看沈振來

2010-7-8  TNM





6月24日重新掛牌上市的華碩, 出師不利,先是上週一(6月28日)無預警更換會計師,2天後又傳出撤換執行長沈振來;雖然華碩啟動庫藏股,又出面闢謠,但股價還是跌破重新掛牌價225 元。

據本刊調查,施崇棠對外要處理歐債引發的庫存問題,內部又爆發離職潮,近3個月有十多位中高階層主管離職,華碩內外交迫,讓施崇棠不得 不留校察看沈振來。

上週二,華碩董事長施崇棠與提出「破壞式創新」理論的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進行對談,這是雙碩分家重新掛牌後,施崇棠首次露臉。會中克里斯汀生高分貝讚美華碩從主機板、電腦組裝到建立ASUS品牌,甚至 推出易PC(Eee PC)掀起全球小筆電風潮。

施崇棠小檔案

現職:華碩董事長

年齡:58歲

學 歷:台大電機系、交大管理科學研究所

經歷:宏碁電腦事業群總經理、華碩電腦總經理

內外交逼 跌破掛牌價

克 里斯汀生的美言,聽在施崇棠耳裡,但臉上卻無太多笑容,之後他在主辦單位層層保護下,鐵青著臉離開,留下錯愕的媒體。

施崇棠快閃,是因雙碩 好不容易分家,重新掛牌,卻面臨撤換會計師與庫存過高的負面新聞,拖累華碩股價,即使祭出庫藏股,股價還是欲振乏力。

上週一,華碩主動公告 更換簽證會計師事務所安侯建業,這是一年內第二次更換會計師;華碩還發重大訊息說明,自曝內幕說安侯建業受到「某大客戶」施壓,才請辭華碩業務。

對 一家上市公司而言,連續更換會計師,容易被誤解與帳目有關,這也讓法人心生疑慮。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事隔二天(週四),華碩又主動公告,嚴 詞否認執行長沈振來將辭職的傳言,強調董事會力挺沈振來。

華碩此舉,不但沒安定投資人信心,更因歐元匯損及歐洲、中國庫存過高的傳言,讓股 價打到跌停,一舉跌破重新掛牌價二二五元,讓投資人不禁搖頭直嘆:「華碩怎麼了?」

沈振來小檔案

現職:華碩執行長 暨總經理

年齡:50歲

學歷:台北工專(現台北科技大學)電機科、台大電機系碩士

經歷:宏碁工程師;華碩研發 協理、研發副總、主機板事業副總經理、AOOP(最佳開放平台事業群)總經理

歐債風暴 重襲沈振來

根據本刊了解,華 碩今年力拚全球NB第五名,但外在全球景氣不明,與內部人才出走,將是施崇棠分家後的大考驗。表面上雖然施崇棠力挺沈振來,但其實是將他留校察看,希望他 能戴罪立功。

沈振來是施崇棠愛徒,二○○一年華碩碰上精英、鴻海等對手以低價策略競爭,在沈振來建議下,施崇棠展開巨獅計畫反擊,成立華擎 搶攻中低階主機板,發揮量與市占率的優勢,擊敗眾多對手,讓華碩穩居主機板龍頭。「Jerry(沈振來)的能力,就在當時被Johnny(施崇棠)肯 定。」知情人士透露。

二○○八年,施崇棠力挺沈振來接下執行長大位,他領軍的團隊以設計主機板的模式,重新設計小筆電,一改主流筆電的競爭 模式,讓華碩在逐漸飽和的NB市場殺出一條新路,也掀起全球小筆電旋風。

沈振來立下主機板龍頭與小筆電的戰功,卻難逃今年上半年的歐債風 暴。

由於華碩遠不如對手宏碁的反應速度,讓施崇棠多次出面提點,要沈振來在三個月內,提升整體戰力。

「Johnny雖沒說重 話,但Jerry已經感受到不能再錯的壓力。」知情人士透露。

其實,沈振來為避免重蹈金融風暴覆轍,去年開始一手掌控採購權,另一方面也管 轄業務,緊盯庫存與應收帳款。

但工程師出身的沈振來,自己都承認對業務、財務的熟悉度不夠,加上生性樂觀,讓華碩再度陷入庫存偏高的風險。

今 年第一季華碩業績一路向上,業務單位回報第二季仍將持續向上;為了穩固零組件供應,沈振來拚命在市場上搶零件,四月希臘債信危機擴大,宏碁、惠普等大廠都 開始踩煞車,但華碩五月才開始降低零件庫存。「跟宏碁比起來,華碩清庫存的動作慢了至少一個月。」通路商說。

「業務單位連續二個月調降出貨 預估,比預期少了二成,讓Jerry很緊張,上個月一直想盡辦法出清多餘的零件庫存。」知情人士透露。

重押中國 業績青筍筍

一 位主機板同業也指出,「今年第一季中國主機板的銷量遠不如去年,華碩卻重押中國市場,恐怕要花不少時間消化。」

就連華碩自己也承認,第二季 的主機板銷售不如預期,比第一季衰退一○%到一五%,必須要等第三季才能恢復成長動力。

至於NB方面,歐元貶值確實打擊歐洲買氣,市場反轉 的速度太快,讓華碩根本來不及反應,雖然六月的銷售已比五月回溫,「但包括東歐以及部分西歐市場,庫存天數仍偏高。」華碩人透露。

華碩集團版圖

集團資產規模:3,738億元(2010年第1季)

集團營收規模:1,245億元(2010年1~5月)

註:* 為2010年第一季每股稅後盈餘;資產規模及營收規模皆採用華碩合併報表數字。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華碩高層 多次更迭

1990 童子賢、廖敏雄、謝偉琦、徐世昌離開宏碁,設立華碩;4人在宏碁的主管施崇棠贊助60%資金。

1992 施崇棠受邀至華碩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1997 施崇棠大舅子曾鏘聲進入華碩,負責業務部。

2002 頭號行銷業務戰將李聰榮離職。

2003 華碩創辦人之一謝偉琦因理念不合求去,並在辭職信嚴詞批評華碩高層管理人治色彩太濃。

2007 華碩宣布品牌、代工分家。施崇棠、曾鏘聲、沈振來取得華碩主導權,負責品牌經營;創辦人童子賢、徐世昌掌管和碩,負責代工。

2008 沈振來接任華碩總經理兼執行長,曾鏘聲接任副董事長,與董事長施崇棠形成華碩最高決策者。

2009 華碩與和碩正式切割。

2010 華碩營運長陳志雄離職投效和碩,資訊長李中能等十多位中高階主管也請辭。

不滿管理 爆發離職潮

由於市場不如預期, 引發華碩內部員工壓力,不少海外業務主管擔心達不到目標,五月開始,包括澳洲、香港等地的業務主管紛紛提出辭呈。

本刊調查,雖然華碩董事會 力挺沈振來,但近三個月來,華碩內部因不滿沈振來的管理風格,引發一波離職潮,包括營運長陳志雄、NB事業群總經理王炳欽、資訊長李中能等十多位中高階主 管先後離職。

被視為華碩接班人的沈振來,曾被施崇棠稱讚是「最忙碌的CEO」,正因為沈忙於處理、關心各項事務,內部抱怨聲四起:「大小事 都要管,跟軍隊裡的班長有何兩樣?」「只要有時間,沈振來都要參與設計案,就連一個零件、電路設計都要插手。那要中階主管做甚麼?」

加上沈 振來是主機板出身,華碩的NB事業則是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留下來的人馬,雙方曾因爭奪研發資源有嫌隙。前年金融風暴後,施崇棠改組華碩,沈振來兼管易PC與 NB二大事業群,前NB事業群總經理王炳欽多次嗆聲要沈振來別管太多。「Jerry喜歡用管主機板的那套,來管NB部門,引發反彈。」知情人士說。

原 NB部門總經理陳志雄是童子賢的愛將之一,雖然升任營運長卻被架空,無力干涉NB業務,鬱鬱不得志的他五月向施崇棠請辭獲准。據了解,陳志雄將在近日轉戰 和碩,重新替童子賢效命。

廣達助陣 力拚下一季

一連串內鬥,加上營運不善,華碩內部傳言四起,甚至傳出沈振來在宏碁 時期的主管,被施崇棠從宏碁禮聘而來的策略長林紹章,有可能會接替沈振來的位子。

「在Johnny不願復出的情況下,要能壓住第二代的山 頭,以林紹章的輩分與資歷,確實是個好人選。」知情人士觀察。

雖被留校察看,沈振來為挽回頹勢,在施崇棠支持下,六月起進行一連串組織調 整,還把原先在和碩的心腹申龍華調回擔任採購長,並積極尋求和碩、鴻海之外,第三家的代工夥伴。

據本刊調查,仁寶與鴻海分別在宏碁與惠普的 施壓之下,不願承接華碩的NB訂單,反倒是過去相當排斥華碩的廣達,近幾個月來,已與沈振來建立默契,預估第四季就會開始幫華碩組裝易PC。

「預 估明年廣達應可拿下華碩三成代工訂單。」外資圈人士透露。

由於華碩第二季業績、獲利都不如第一季,手中又有一堆庫存,讓沈振來只好全力押寶 第三季。但面對歐洲、中國,甚至全球經濟瞬息萬變,華碩第三季的業績將關係沈振來的未來。

回應

華碩:沈振來有進步

華 碩發言人張偉民表示,沈執行長處理歐債風暴,比上次金融風暴進步很多,施董事長除對外宣示力挺之外,近日會在內部重申支持態度。NB庫存在第二季初確實偏 高,經過沈執行長的努力緊盯,6月底已經趨近正常狀態。至於近期人事組織調整,都以績效導向,引發部分同仁不滿,屬人之常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57

富士康走出陰霾 奇美電留校察看 郭台銘一好一壞的機會與挑戰

2012-4-9  TWM



揮別去年的沉悶,鴻海第四季財報一出,四十萬名小股東終於可以笑逐顏開。

從員工跳樓到搬廠大遷移,過去兩年的鴻海,可說是時運不濟。但隨著入股夏普讓外資看好今年營收成長一五%,一好、一壞的機會與挑戰,端看郭台銘如何將鴻海再次推上高峰。

撰文‧林宏文、翁書婷

「今年鴻海營收要成長一五%,已經沒問題了!」這是上個月發布「鴻海聖經」、研究鴻海多年的巴克萊資本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楊應超,在鴻海宣布入股夏普之後的第一手評論。

他的理由很簡單,在鴻海成功調漲iPhone、iPad代工費用後,富士康也轉虧為盈,加上鴻海做過最好的投資——夏普,可望帶來的電視組裝訂單,在在都讓楊應超可以喊出一聲:「穩啦!」確實,去年第四季,鴻海公布了令人驚豔的業績,稅後純益達三五○.二九億元,與營收均雙雙刷新歷史紀錄,全年每股稅後純益(EPS)達七.六五元,顯示鴻海在歷經二○一○年的生產基地大遷移、員工跳樓,以及工資調漲等考驗後,如今又已重回成長軌道。

觀察鴻海這個大集團,過去兩年,富士康與奇美電兩家公司都歷經重大虧損,如今兩家公司已逐漸走出陰霾,可以說最壞的情況都已過去,但富士康去年轉虧為盈,在非蘋陣營的智慧型手機頗有斬獲,今年的業績與獲利基本面都較奇美電更明確。

富士康走出陰霾

找到新客戶華為 轉向深耕中國內需攤開富士康的年報,去年下半年稅後淨利九千萬美元,全年盈餘終於由負轉正,稅後淨利達七千二百萬美元。富士康由虧轉盈主因是賣掉山西太原廠區給鴻海,認列了七千三百萬美元的獲利,但手機代工本業仍然不賺錢,還是虧損三千七百萬美元。

至於今年,大部分外資都非常看好富士康今年的成長性。「富士康將是中國平價智慧型手機熱潮的主要受惠者。」外資直接點出對富士康信心滿滿的原因,因為富士康已成功轉變客戶結構,第一大客戶不再是諾基亞(Nokia),而是平價智慧型手機大廠華為。

很多人可能對華為這個品牌不熟悉,但在中國,華為是知名手機品牌,根據顧能(Gartner)統計,光是去年華為智慧型手機的銷量就高達一千六百萬支,雖比不上蘋果與三星的八、九千萬支,但已正式躋身全球前九大智慧型手機品牌之列。

「華為的目標是三年內成為全球前五大智慧型手機品牌,五年之內挑戰前三大。」華為手機部門行銷長徐昕泉這麼說。而在今年西班牙巴塞隆納行動通訊世界大會(MWC),華為的智慧型手機更讓眾多分析師大吃一驚,「進步神速,軟硬體性能和宏達電、三星等大廠差距越來越小。」顧能資深分析師呂俊寬說。

據了解,去年華為可能已是富士康最大客戶,占富士康代工比重約二四%,超過占二一%的諾基亞,而且此消彼長日益明顯,「這個現象也符合全球手機趨勢,諾基亞競爭力逐漸下滑,而中低階手機將成主流。」一位觀察手機產業很久的資深法人說。

攤開地圖一看,富士康和華為正巧都在河北廊坊擁有廠區,地理上相近透露著雙方密切合作的可能。過去富士康服務諾基亞這位大客戶時,派了相當多主管幹部進駐芬蘭,前任執行長陳偉良甚至還住在諾基亞總部附近,而去年底程天縱接掌富士康執行長,以程天縱過去在惠普中國總經理及德儀亞洲總裁的經歷,與中國企業有深入經營的關係來看,執行長的更換,也顯示富士康接下來將轉向以深耕中國客戶為主。

富士康爭取非蘋代工

擺脫生產低毛利手機地位 外資一致看好雖然華為智慧型手機相當平價,富士康代工的毛利不高,但富士康的遷廠效益也正在浮現,從一○年下半年開始,受到深圳工資高漲的影響,郭台銘開始將富士康從深圳往北遷,河北廊坊、天津、北京成為手機代工業務新重鎮,河北、天津的工資比深圳便宜二○%以上,勞工成本大減。

此外,去年下半年,富士康智慧型手機的出貨比率已經正式超過功能性手機,也象徵富士康已擺脫過去只能生產低毛利的功能性手機角色。相較於蘋果陣營訂單交給鴻海,未來,富士康將爭取更多非蘋陣營的智慧型手機訂單,也成為外資一致看好富士康的主因。

至於鴻海集團中的奇美電,未來方向則不如富士康那麼明確。事實上,此次郭台銘與夏普洽談入股事宜,奇美電完全不知情,三月二十六日及二十七日,鴻海在日本大阪與夏普進行最後磋商並宣布入股消息時,當時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正在台灣與供應商會面,供應商問段行建知不知道鴻海要投資夏普時,段行建相當驚訝地回答,「我不知道。」一位熟悉業界的人士指出,郭台銘對奇美電早有不滿,最主要是奇美電的技術已經落後,而且在鴻海替蘋果代工iPhone及iPad過程中,原本鴻海冀望奇美電的面板能夠獲得蘋果青睞,一起打入蘋果供應鏈,但沒想到奇美電屢次掉單,沒有跟上腳步,讓蘋果大量採用日系及韓系的面板。

因此,郭台銘先前便主張,既然奇美電不行,乾脆就把奇美電分拆,因為分拆可能只需要再拿出一百億元增資就行了,但若要繼續投資下世代廠房,可能還要再花上千億元蓋八.五代線或十代廠,而且分拆奇美電後,不僅有改造奇美電的可能,還能獲取承銷利益,對一直需要資金的兩大股東也都有助益。

奇美電留校察看

技術落後又掉單 未來恐被夏普取代郭台銘對奇美電的不滿,也表現在此次鴻海對外宣布的訊息上。鴻海在決定以四七三億元入股夏普時,同時也公告未來三年將參與奇美電的現金增資,而且還特別強調,「會依持股比例參與出資」,由於鴻海持股奇美電比例很低,因此計算出來的金額僅不到二十七億元,相較於大規模投資夏普的四七三億元,二十七億元根本微不足道,也代表了奇美電在郭台銘心中的分量。

也因為奇美電一直沒有做出讓郭台銘滿意的成績,與奇美實業對分拆奇美電的溝通沒有結果,加上奇美電又被美國司法部判定違反價格聯合壟斷的反托辣斯案件,因此,郭台銘便積極進行「聯日抗韓」的動作,洽談一年才敲定入股夏普。

郭台銘的布局,未來對奇美電的影響到底如何,目前來說還是未知數,不過由於是鴻海投資奇美電與夏普,而非奇美電投資夏普,因此,未來鴻海才是整合的中心,以鴻海掌握了蘋果這家關鍵客戶,未來很可能將扮演從下游整合到上游的角色,因此,不僅夏普未來需要與鴻海大力配合,奇美電更只能看郭台銘的臉色。

其實,奇美電最早的技術來源就是日本大廠,從最初建立第一條生產線時,是與富士通合作,雙方以技術及產能做交換,後來奇美電的廠房愈蓋愈多,也有過日立及夏普等公司的技術授權。

因此,一位業界人士就說,目前郭台銘的作法,有點像是讓奇美電「留校察看」,未來如果奇美電技術還是跟不上,鴻海很可能將高、中階面板都交給夏普來負責,奇美電的龐大產能,恐怕只能更加倚賴中國電視品牌的客戶,奇美電必須自立自強,才能擺脫被邊緣化的宿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