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幫完小小超再去赫斯基肥馬又幫超人家族打工 李華華

2010-7-29  AD






 

和黃(013)旗下嘅赫斯基能源(Husky),招攬咗3名新董事入局。超人李嘉誠請得嘅,當然係猛人!其中大家最熟悉嘅,應該係之前話自己身體唔好、搞到要辭職走人嘅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前局長馬時亨嘞。

華華真係想識吓肥馬位醫生,醫術高明到令肥馬近一年鬼咁精神爽利,做咗中策(235)主席冇耐,o依家又話幫埋誠哥打工。其實肥馬做官之前已經同小小超李澤楷結緣,做過幾年「8號仔」電盈嘅財務總監。肥馬今次撈埋石油,唔知係有小小超推薦吖?定只係同李家特別有緣呢?

另一位新董事係誠哥愛將,現年74歲、曾經喺長實(001)做咗廿年副主席嘅麥理思(George Magnus)。麥理思80年代就幫誠哥打工,o依家仲喺長和做緊非執董。

最後一位就係闊別兩年嘅英國駐港前總領事柏聖文(Stephen Bradley),華華最有印象就係佢成日大鬧港府冇搞好文化保育,又自爆皇后碼頭要拆嗰陣,嬲到想揸架插米字旗嘅遊艇去抗議。咁多意見,做公司董事真係啱晒佢。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60

马明哲启动“超人”计划 “摩天楼”揭秘平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khha.html

    2014年,一座高达588米、造价90亿元的亚洲新地标将在深圳诞生。

  建在深圳中心区的这座摩天大厦是中国平安国际金融中心。与在建的总部大厦形成平行线的,还有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董事长马明哲“金融帝国”狂飙突进的雄心。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本报记者获悉,中国平安目前已在内部悄然启动“超人计划”———产险超人保、寿险超人寿。任汇川、李源祥分别是“超人计划”的实施者。两年前,任汇川就制订了平安产险的“超越市场”计划,而李源祥也向平安寿险各分公司负责人密授了“超人计划”。

  排兵布阵已在展开。短时间内组建47万人的平安寿险团队,平安产险上半年高达60%的超常增长,显示平安已经发起登顶之战。2010年中,随着收购深发展(000001.SZ)的完成,刚刚考察归国的马明哲又在内部提出了银行板块超越计划。

  然而,面对平安的咄咄逼人,人保、国寿乃至太保岂肯袖手旁观?

  2014平安产险超人保?

  截至7月1日,平安产险累计实现报表保费收入302.72亿元,同比增长60%。而这一业绩是在2009年年度保费刚突破300亿元、2008年年度保费刚突破200亿元的基础上达成的。

  据保监会统计数据,以产险三巨头来看,人保、平安、太保截至6月底的原保费收入分别为814.06亿元、299.75亿元、270.42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1.73%、61.1%、45.2%。而市场平均增幅为33.47%。

  “今年上半年的超量增长,是基于2009年的超太保之战。”一位平安产险的人士称,与人保、太保原来基础厚不同,平安产险在2009年之前始终处于产险三强末位。2008年,平安产险市场占有率为10.9%,2009年的超太保之战将市场占有率上升到12.9%。

  “要想超人保,必先超太保。超了太保,增加了底气,去年底定下了今年约460亿元的目标,上半年计划达成65.8%。”该平安产险人士称,起初大家也觉得目标太高,现在来看,完成全年目标甚至冲500亿都有可能。

  虽然试图打翻身仗的太保以45.2%的增幅可谓表现不俗,但从持续增势来看,太保翻盘有难度。近年增幅一般、市场份额不断被稀释的人保才是平安产险超越的目标。

  

  如果上半年双方增幅能持续下去(事实上,平安产险已经持续了两年半时间),平安产险在2014年有可能超人保,正是马明哲的摩天大厦竣工时间。

  事实上,因全国网点远不及人保,平安产险目前采取的战略是城市包围农村,也就是说,平安产险试图先拿下若干核心城市市场份额的头把交椅。

  从全国原保费收入最高的广东、江苏,以及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城市来看,人保产险与平安产险上半年原保费收入在上述地区的同比增幅差距较大(数据见表1),双方差距进一步缩小。

  其中,平安广东产险上半年原保费收入为35.97亿元(不含深圳),落后人保17.61亿元。平安广东产险日前制订的内部目标是超人保之战在2到4年内完成。

  而在上海,平安产险上半年以76.72%的超级增幅(市场平均增幅28.88%)已经追平人保、太保,人保只剩下了0.03%的市场份额优势。如果不考虑近1.6亿元世博保险的保费进账,人保上海第一的位置已然不保。

  而就深圳市场而言,平安产险上半年增幅41.15%,原保费收入超人保1.31亿元、超太保4.01亿元。

  城市战略的背后,47万平安寿险人员的交叉销售可谓助推平安产险连年跃升的人海背景。深圳某平安寿险员工称,“我们销售产险,可以直接获得不菲的佣金 收入,而在车险电销完成后,集团也会直接把车险客户交给我们维护,我们进而从这些车险客户那里获得其他业务。”而对刚刚履新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兼首席保险业 务执行官的任汇川而言,其在掌舵平安产险的数年时间里,更是完成了关乎未来的若干改革。平安产险总部权威人士称,“2007年改革项目17个,明确了超越 市场的短期手段和中长期规划;2008年主要是制度建设、预算改革、渠道为主的三大改革;2009年到2010年主要是优化组织架构,充实三、四级资源配 备等。”事实上,平安产险超越计划也有不少困难,关键是大跃进后的偿付能力。为此,2010年5月,平安产险在2009年发行20亿次级债基础上,再次发 行25亿次级债,资本金提升至85亿元。

  寿险“超人”折戟新准则

  与平安产险的“超越市场”计划相比,平安寿险更是在内部秘密喊出了“5年超人寿”口号。2008年底,在平安大学召开的深圳寿险主管大会上,平安寿险董事长兼CEO李源祥提出了“5年超人寿”计划。

  一位与会的平安寿险人士称,李源祥后来还到全国各地分公司巡讲。为达成目标,寿险代理员团队加速扩容。“就平安深圳寿险而言,当时约有8000多人, 现在是1.7万人,扩容1倍。”2009年底,任过马明哲秘书的饶劲松升任平安寿险深圳分公司总经理,饶随即提出2010年的高增幅计划。据深圳保监局统 计数据显示,上半年的深圳寿险市场,平安、国寿、太保的保费收入分别为41亿元、21.35亿元、13.11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31.96%、 -10%、215.63%。而在2009年,平安深圳寿险的保费收入仅比国寿多8亿元,而现在差距则扩大到近1倍。

  平安深圳寿险的一位销售员称,“我们现在做销售,不仅在深圳市场上没有区域限制,还可以做到周边城市,市场上基本是平安寿险内部的人在争夺客户。”除 深圳外,在上海寿险市场上,平安寿险也雄踞第一,其上半年保费收入为73.54亿元,远超国寿、太保、人保寿险。而上海是太保的总部所在地。在国寿、人保 的总部北京,平安寿险上半年也以74.67亿元的原保费收入,远超国寿、太保、人保寿险。

  当然,平安寿险和国寿的大数差距仍大。据保监会统计数据,截至6月末,国寿、平安原保费收入分别为1929.99亿元、904.96亿元。“其实,我 们的首年新保单在5月份已经首次超过了国寿,超过58亿元。”平安寿险总部某部门人士称,“这已是不俗的业绩。而面对新会计准则下的寿险规模缩水,我们也 渐渐提得少了。”该人士所言的新会计准则是指财政部在2009年12月22日发布的《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的规定》。按照新准则,万能险和投连险不计入保 费收入。这意味着万能险和投连险占比较高的平安寿险受影响最大。而平安寿险2008年开始大推的万能险,就有扩大市场份额之意。

  据平安财报显示,平安寿险2008年及2009年全年,投连险和万能险保费收入合计分别为410.42亿元、622.09亿元,分别占当年所有产品保 费收入的49%和54%。其中,万能险保费占比分别为40.1%和49.6%。而国寿则以分红险为主,受新准则影响不大。2008年、2009年,国寿投 连险和万能险保费收入合计分别为121.57亿元、83.08亿元,仅分别占当年所有产品保费收入的4.4%和3%。

  然而,当2010年投连险和万能险不再计入保费收入时,平安寿险已经无法突然刹住持续两年的市场快车。2010年前两个月,平安寿险的投连险和万能险保费收入分别为9亿元、128亿元,这意味着在新会计准则下保费收入缩水四成。

  国寿日前披露的财报显示,旧准则下上半年保费收入的1930亿元,换算为新准则下则为1836亿元,累计寿险保费确认率达到95.1%。同样,在旧准 则下,国寿市场份额降至36%,在新准则下份额则高于40%。虽然保监会对6月时限已经延期,但平安寿险尚未对外公布在新准则下的保费收入,但其相应的保 费收入大幅缩水,保费市场份额大幅下降势在必然。

  银行板块押宝深发展

  寿险版图的因保费统计政策变动失利,让马明哲加速了对银行版图的预期。在马氏看来,未来的业务板块要实现保险、银行、投资的均衡发展。

  平安集团的一位权威人士称,年中,因收购深发展业已完成,刚从国外考察归来的马明哲在内部提出了银行5年超越计划,这让平安银行代理行长叶望春等人很 是惶恐。6月底,刚任深发展代理行长不久的理查德根据马明哲的预期,制定深发展规模扩张时间表。深发展某内部人士称,这份时间表就是深发展资产规模排名5 年内进入同业前十名,8年内进入前八名。“如果将即将整合的平安银行计算在内,深发展的超越计划未必不可行。平安已经给了我们40%的年规模增长计划。” 两个细节可以看到平安集团在超越计划中试图孕育的能量。一是通过平安寿险员工对平安银行信用卡的交叉销售,截至7月中旬,平安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已经突破 500万张,这意味着平安银行用3年时间就步入中等发卡银行行列。二是从7月起,平安集团启动了个推银俱乐部会员制度。在全国寿险团队中按4%比例选拔出 近2万名人员成为个推银俱乐部会员。

  某平安寿险人士称,所谓个推银,就是寿险员工个人助推银行业务。此举相当于让平安的银行板块一下子增加了2万名兼职员工。“我们通过挖掘我们的客户资 源,协助银行人员办理各类银行业务。”从更大的战略布局来看,此番由中信证券、麦肯锡参与的深发展、平安银行整合方案迟迟未出笼,恐怕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 平安银行如何计价并入深发展的问题。

  早在2009年末,美国新桥投资和平安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不久,时为深发展董事长的纽曼就对外称,“深发展欲反收购平安银行”,后来,此般言论再未提及。而纽曼放言的背后,则是获知了平安对日后整合的战略谋划。

  深圳某金融人士称,从商业角度来看,平安以2.99亿H股从新桥那里获取了对深发展的控制权,而转通过平安银行并入深发展,平安则可获得100亿元至200亿元不等的真金白银收益。这意味着平安通过左右手倒换,极有可能在最后获得对深发展超低价格收购。

  该人士续称,“正因为此,平安银行的计价是个关键。如此一来,平安有了进一步做强的新的资金基础。两三年后,深发展再更名为平安银行,更是顺理成章的 事。”而有了深发展的平安,其银保合作有了更广泛的全国平台,产险、寿险、银行互用平台、网点、员工实现交叉销售的格局即可实现升级,并助推产险、寿险、 银行各板块超越计划的早日达成。

    2014年,马明哲构想中的金融帝国能交出怎样的答卷? 诸多竞争对手同样关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05

中環在線:大凌張做超人債主 李華華

2010-10-28  AD





 

人稱「大凌張」嘅股壇中人張志誠,佢做大股東嘅大凌集團(211),唔經唔覺都已經停咗牌成六年半,但咪以為咁就一沉不起,查實仲有新嘅搞作,仲有繼續投資,買吓嘢o架!

話說近排唔少公司發債集資,超人李嘉誠旗下和黃(013)都跟風,發行咗一批總值20億美金嘅永久資本證券,票面年息都有成6厘,咁好息,連大凌集團都落叠,認購咗些少。

而 大凌噚晚就特登出咗通告,話自己做咗超人嘅債主,之但係睇真啲,集團只係買咗130萬美金,即約1014萬元港紙,佔成批債都唔夠0.07%,真係雞膆咁 多!集團喺通告度又話,呢批債券票面息率高過本港大銀行嘅定期存款利率,係投資嘅良機,仲話買咗可以改善集團營運資金,但要留意,其實和黃都未正式公佈呢 次發債詳情,大凌爆響口,唔知有冇咩唔妥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93

死線前兩日長和放榜中環在線:業績會日期超人算到盡!? 李華華

2010-12-31  AD




 

聖公會大主教鄺 保羅上星期叫商人賺錢唔好「算到盡、食到底」,但商家佬做嘢,點都鍾意算到盡,就連揀日子都係咁!噚日,李超人旗下長實(001)同埋和黃(013)提早 發出溫馨提示,話出年公佈2010年度全年業績嘅日期,揀咗喺deadline前兩日,即係3月29號星期二。

點解拖到咁「抿」派成績表呢?和黃發言人話唔會評論。不過有人話,長和系董事會個個都係大忙人,要夾開會時間都唔易,而且集團業務遍及全球,埋數都有排埋咁話。

8月較早公佈中期業績

先睇返超人過往做法,對上一次長和系公佈2009年度業績,係今年3月30號星期二,但係當時仲行緊舊例,4月底至係公佈全年業績嘅期限,後嚟新例執行,公佈業績期限縮短1個月,咁佢兩間公司公佈今年中期業績期限係8月底,兩間公司都可以喺8月5號公佈到。

咁「缸」湖中人就永遠鍾意諗多啲!佢哋估超人可能想喺2月尾前繼續增持長實,所以咪喺禁售期1個月後至公佈業績囉!亦有講法話,長實諗住出年首季分拆旗下內地收租物業以REITS形式,做本港上市嘅人民幣股票頭炮,由於籌備需時,所以要遲些少公佈業績。

連續14個交易日買長實

不過,據華華揣測,個原因係……嗰日宜會友!睇返月曆係咁寫o架!

well,講開增持,單係呢個月,由11月29號去到今個月16號,超人連續14個交易日買長實,可以話創咗今年佢連續每日增持最長嘅紀錄,每股買入價介乎113.8至116.9蚊,噚日長實收121蚊,若然跟住超人呢口「莊」,大家應該可以執番啲使用o架!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11

超人高息借據曝光甘泉航空執笠黑幕

2008-4-17  NM




經營短短十八個月的香港首家廉價航空公司甘泉航空,於上週二向法庭申請清盤。公司管理層將死因歸咎油價高企及同業競爭激烈。

事 實上,身兼牧師的創辦人李卓民,財政實力欠佳才是主因。李卓民兩夫婦十年前從美國回港,以香港富商之後及虔誠基督徒形象,從教會中網羅商界人士,夾份辦甘 泉;然而以一個門外漢沾手航空這高危行業,非有大財團做後盾來燒銀紙不可,李卓民與一眾小股東根本無能為力。最後李卓民走上絕路,向長實李嘉誠伸手借錢, 而小股東卻蒙在鼓裡,甘泉的失敗正正撕破了這個牧師的假面目。

上週二,香港唯一的廉價航空公司甘泉,突然申請清盤,航班翌日更即時開始停飛,但當日早上甘泉仍然在網上賣機票,不少甘泉乘客中招。

雖 然乘客一直蒙在鼓裡,但原來航空業界早已聽聞甘泉財困,一直與甘泉有生意往來的供應商,包括油公司、東涌的Novotel酒店、飛機餐供應商、香港空運貨 站,甚至機管局等,亦被甘泉拖欠一大筆款項。一名被甘泉欠款的航空公司高層表示:「大家都知道佢(甘泉)吊緊鹽水,所以數期都唔敢俾得長,驚渣都蝕埋!」

該名人士續說,甘泉為平息各路債主的「奪命追銀call」,三月底開始放風,表示海南航空快將入股,屆時便有錢可還。

海南航空的確曾與甘泉傾談入股事宜,皆因海南航空在本港,已入股香港快運及香港航空兩間公司,惟兩者只飛往內地及亞洲鄰近的國家,一直未能衝出亞洲。如能收購甘泉,便可將版圖一下子擴大到英國及加拿大,有助海南航空對抗來勢洶洶的三大國內航空集團。

據知情人士表示,海南航空與甘泉談婚論嫁,本應已去到直路,但中途殺出程咬金,海南發現甘泉大股東李卓民的股份,原來早已抵押予長實。

甘泉乾塘四出班水

早於一月份,李卓民夫婦已四出撲水;李嘉誠的馬仔陳國強, 亦曾考慮過向李卓民夫婦借出四千萬美元(約三億一千萬港元),並以對方手頭甘泉股權作抵押,「甘泉旗下的飛機資產都值八千萬美金(約六億二千萬港元),即 係四千萬買到八千萬嘅嘢,有得諗。不過甘泉提供資料,話未計供飛機的開支,公司是收支平衡,咁即係蝕緊錢啦,唔敢掂。」一投資銀行家說。甘泉方面非常着 急,需要陳國強在兩日內回覆,陳國強未肯答應。

原來甘泉成立沒多久已陷入財困,李卓民要求所有股東注資,然而在小股東黃子欣及李國源等注資後,李卓民卻沒有按股份比例注資,「佢一直話好快就有,但每次都無下文。」知情人士說。李卓民個人加上家庭成員,佔去甘泉超過六成股份,拖欠公司的注資金額數以億計。

至 今年一月二十三日開董事會議,一直忍無可忍的小股東要求李卓民即時交代何時注資,「但李卓民只說了一句:『做唔到』,黃子欣與李國源遂憤而辭職。」知情人 士說。兩名董事黃子欣及李國源於當日即辭去購入飛機的公司——Oasis Growth & Income Investments Ltd.董事職務。

甘泉航空死亡之旅

4/04

在電影《受難曲》首映禮上,李卓民認識前港龍總裁苗禮士(Stephen Miller),此後,苗極力游說李開辦長途廉價航空。

2/05

李卓民宣布在香港成立甘泉航空,並擔任主席,佔46%股份,偉易達主席黃子欣佔17%及上海紡織世家、萬邦實業創辦人李國源佔5%,苗禮士任行政總裁。

6/05

甘泉向空運牌照局(ATLA)申辦六個歐美航點的航空經營許可證(AOC),但遭中富航空和鷹揚航空反對。由於未能如期取得營運許可證,甘泉原定計劃在2005年11月1日的首航被迫推遲至2006年。

 

10/05

聲稱已安排租用五架波音客機,但由於申請牌照遇上阻撓,因而押後簽約日期。

12/05

李卓民誇下海口,計劃在07年公開招股集資約$100億,作購買飛機之用,並指甘泉可於五年內,開辦五十至六十個直航航點。

3/06

行政總裁苗禮士承認,由於申請AOC的程序被同業質疑而要以聆訊解決,令原本租賃客機計劃告吹。甘泉要斥資$1億美元,購入新加坡航空兩架二手波音客機。

8/06

甘泉在未獲民航處簽發AOC的情況下,開始接受市民訂購來回倫敦的機票。國泰、英航、澳航、維珍及新航隨即時加入劈價戰,推出低至$2,950的來回倫敦機票。

 

9/06

李卓民向傳媒透露,正與海南航空商談入股事宜。

25/10/06

首班由香港前往倫敦的航機,因俄羅斯擱置其飛越領空的許可證,延誤六小時仍未能起飛,俄羅斯航空當局指其申請不合規格,甘泉最終宣布首航失敗。

1/07

李卓民宣布甘泉的上市計劃要延至2009年底,並稱會在上市前積極物色策略投資者入股。

3/07

宣布開辦溫哥華航線,並從日本全日空航空購入三架二手波音飛機,機隊規模增至五架。同期又推出買一送一機票優惠,藉此增加公司現金流。

5/07

推出單程 收費低至$1,990的溫哥華至香港機票,遠低於其他航空公司。

 

8/07

李卓民指稱,甘泉自06年10月至07年7月底已售出25萬張機票,倫敦航線更於07年3月取得除稅 息折舊攤銷(EBITDA)前正現金流。

9/07

李卓民向傳媒透露,正與海南航空商談入股 事宜。

10/07

引入惠理基金作為甘泉的策略投 資者。

1/08

甘泉債台高築,入不敷支,李卓民四出尋找商家籌錢,商人陳國強考慮向李卓民借貸$4,000萬美元,並須以甘泉約$8,000萬美元的資產作抵押,但最後未能成事。

 

23/1/08

甘泉股東黃子欣及李國源辭去公司董事職務。

6/2/08

李卓民以美國物業及手上甘泉航空股份作抵押,向長實借$1,000萬美元。

31/3/08

李卓民夫婦辭去持有甘泉航空飛機資產的Oasis Growth & Income & Investments Ltd的董事職務。

5/4/08

甘泉高層通知政府,正與一名策略投資者洽談注資,以解決公司的周轉困難,並稱談判取得進展,甘泉仍有營運資金。

8/4/08

甘泉召開董事局會議,決定向法庭申請臨時清盤。惟甘泉未有停止在網上及透過旅行社售賣機票。

9/4/08

行政總裁苗禮士召開記者會,宣布成立僅三年的甘泉航空已向法院申請臨時清盤令。

走投無路捱貴息

李 卓民不想放棄公司,遂在今年二月六日,找來長實作私人貸款,商借一千萬元美金(七千八百萬港元)。「李卓民以自己在美國的物業及甘泉的股份作抵押借錢,一 年年息達二十釐,若default(不履行合約)則加至四十釐。」不過,最攞命的還是附加協議,長實有權委派董事入董事局。於三月三十一日,李卓民兩夫婦 已辭去涉及向長實借款的公司Oasis Growth Income Investments Ltd.的董事職務,兩夫婦在這間公司已喪失話事權。

借 貸條款還訂明,找新股東加入甘泉,長實更有否決權(Right of first refusal)。所以甘泉與海南航空協商入股一事不能成事,皆因對方得悉該條文,怕麻煩而打退堂鼓。「而新地的郭炳湘亦有興趣,不過只傾到好初步,而且 長實早已點名唔想新地入股。」消息人士說。

小股東啞忍

海南航空有意入股,黃子欣及李國源等小股東亦有積極參與「幫手」,但對方突然打退堂鼓,小股東才知借貸一事。甘泉同時亦因無能力支付供應商賬款,要交清盤人處理。

而放數者長實,現時則大有機會「冷手執個熱煎堆」,「o趙」起甘泉。這份借貸協議,條款十分苛刻;而李卓民為一千萬美元(七千八百萬港元)而要押上美國物業及甘泉股份,反映他其實十分莫財。

二月初時,美國次按風暴橫掃金融業,各金融機構皆收縮信貸,能夠把握最佳時機的長實,遂以廿釐息向李卓民貸款,而且還有權安排董事入局,對甘泉將來賣盤或拆骨有話事權。

李卓民簽下這協議,難怪令小股東不滿。記者曾致電其中一名小股東李國源,代表他的公關雖表示李國源不便接受訪問,但她也不禁表示李國源對甘泉感到失望,「甘泉搞成咁,總有啲失望。」

縱橫商界擅長包裝

據 知,有甘泉小股東認為錯誤的經營模式和高油價等,是甘泉死亡的遠因,令甘泉急轉直下而「猝死」的,正是口口聲聲表示不捨得甘泉的大股東李卓民,知情人士 說:「其實李卓民、黃子欣同李國源三個識咗好耐,大家都因為係教友而認識。兩位小股東都無話同佢反面嘅,只係佢在甘泉申請清盤後,已cut咗手提電話,大 家都搵佢唔到。」而李卓民在甘泉出事後,亦沒有出席記者會向公眾交代。

甘泉出事,不單止小股東對李卓民失望,從他經營甘泉短短十八個月間的手法,亦令人質疑這位牧師的誠信。在這個凶險的商場,李卓民頭上裝上一道光環,以基督徒身份縱橫商界,容易取信於別人甚至吸引投資者落疊。

李 卓民於一九九八年從美國回港發展後,以牧師兼商人的形象穿梭於本地商界,選擇在香港仔國際學校South Island School的Faith Community Church當義務牧師,廣結教會內商家,每逢週日在教會講道之外,他又會主動與商界合作傳揚福音,在教會聚會上講述自己的營商見證。

 

憑着李卓民(左一)牧師身份,成功邀得同是基督徒的黃子欣(中)、李國源(右二)出錢做股東,據知甘泉出現財困,李卓民亦有邀請其他有錢教友入股,右一及左二分別為陳智思及馮國經。(黃偉傑攝)

教會講道廣結富商

藉 着這些大大小小的教會活動,李卓民得到不少商界基督徒的認同,又經教友介紹下,認識了一班商界基督徒朋友,如新地副主席郭炳江、立法會議員陳智思、商務及 經濟局局長馬時亨夫婦等。到後來籌辦甘泉時,李卓民這位口才了得,精通講道的牧師,成功找來同是基督徒的偉易達主席黃子欣及來自上海紡織世家、萬邦實業創 辦人李國源,合作開甘泉航空公司。

○五年,李卓民與一眾股東原定計劃投資二億來承辦甘泉,後來加碼至八億元,但仍不足以應付不斷「燒銀紙」 的航空業。當時李卓民接受本刊訪問時曾表示甘泉有足夠「彈藥」,「我都知做航空唔容易,好似美國西北航空當年開辦都用上幾億美金,我哋都預咗,絕對有晒準 備。」即使說到油價飛漲,李依然氣定神閒,「油最重要,我哋已經有足夠資金做對沖。」

甘泉月蝕五千萬

*以五成按揭,利率為2.5%,分七年攤還計算

#以上收入數據假設每甘泉航班的載貨及客量,分別為五及九成

未開戰先受敵

有 見新公司加入爭食,各大航空公司嚴陣以待;甘泉亦低估對手的競爭力,開辦初期被多間航空公司如國泰和WOW!Macau母公司鷹揚航空等入稟質疑甘泉在未 取得民航處的經營許可證(AOC)前申請空運牌照(ATLA),有違一貫程序要求,澳航、國泰等在甘泉開航前,又推出低至二千九百五十元來回倫敦機票搶 客,結果使甘泉申請ATLA牌照的時間延長了六個月,而原先李卓民與租賃飛機公司又一直沒有簽約落實,結果飛機被其他航空公司租去。

市場上 租機,特別是波音七四七客機,一向難求,結果原只計劃租機的甘泉須以七點八億元買下兩部十七年機齡的飛機,而隨後為了開辦溫哥華航線,甘泉再買入三架總值 三億美金,七年機齡的波音七四七客機,估計單是花在供飛機上的金額,一個月便要逾二千萬港元,令甘泉財政狀況十分緊絀。李卓民以前提及過單靠開辦倫敦航 線,根本無利可圖,「得兩班機,享受唔到economies of scale(規模經濟),唔係好賺到錢,至少要開四個航點先至有錢賺。」在經營初期錯失先機,由租機變成買機,注定了甘泉後來的敗局。

油價急漲水浸眼眉

由 甘泉○六年底開業至今這段期間,原油價格一直像火箭狂升,由當時每桶約五十六美元,升至今年初超過一百美元。航空公司為控制成本,普遍會以期油來對沖油價 上漲的風險。即假設航空公司於交易所購入八十美元的期油合約,當油價升至一百一十美元一桶,航空公司將賺取三十美元的收益,藉此彌補到期時燃油開支增加的 損失。而另一方面,航空公司亦可向供油商定下類似期貨合約的合同,藉此鎖定航油的售價。

「油至少佔航空公司營運成本三成,做油對沖當然最有效控制成本,不過一程長途機至少要一百五十噸油,要做呢樣對沖,真係億億聲咁計,小型航空公司恐怕無能力應付。」一名機組人員透露。

反傳統惹禍

廉 價航空公司如以載客人數計,全球最大的美國Southwest、內地之春秋航空、Air Asia、Ryanair及EasyJet等,專飛短途航線,主力是三至四個小時航程之內的短程航線,因為可以「密食當三番」,盡量降低成本及增加載客量 來獲利。而甘泉以廉價經濟客位做招牌,卻行走歐美長途航線的經營模式,即使全機爆滿,都未必能收回成本,更不要說有盈利。而甘泉首航因未有申請俄羅斯的飛 越領空許可證而失敗,亦證明管理層出現問題。「苗禮士以前喺港龍做開短途航班,甘泉首航就蝦碌,反映管理層缺乏經驗。」港龍前機師說。

「廉 航有得做,就係同時間鬥快,飛機在空中時間越長,成本就會越「低」。飛短途,降落後停泊等都唔使太多時間,但甘泉飛長途,由東半球飛西半球,差唔多環繞半 個地球,飛機耗油量極大,佢哋每廿四小時先降落、起飛一次,都載唔到幾多客,風險相對大。」中大航空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羅祥國說。

甘泉四架飛機,一來全部飛長途,二來又未能與旅行社建立關係,穩定客源,只靠網上旅客,而且亦未能孖住其他航空公司,以共享形式善用資源,增加靈活性。而本刊估計,甘泉每月最少虧蝕逾五千萬元。

在錯誤的經營策略下,甘泉早已出現資金短缺,但李卓民利用其牧師本性,四出做「騷」,吸引投資者落疊。

航空推銷員苗禮士

甘泉清盤,主席李卓民固然是大輸家,而行政總裁苗禮士卻無甚損傷,難怪記者於上週六說起甘泉虧蝕十億時,他依然輕鬆道:「十億、廿億……其實都不是太多,辦航空公司就是要大量投資,當年港龍都要四,五年才歸本。」

來 自英國的苗禮士一九七二年來港出任貨運航空公司Cargolux亞洲太平洋區總裁,八三年他轉投愛爾蘭飛機租賃公司Guinness Peat Aviation (GPA 集團),出任亞洲總裁一職,八五年他游說商人曹光彪出錢開辦港龍,而他則不費分毫順理成章坐上港龍行政總裁一位,三年後即離任。九三至九七年間,他又出任 越南航空之署理機票業務總代理,負責管理與星晨旅遊開辦的合資公司。今次甘泉根本是港龍的翻版,同樣由苗禮士發起,不同的是當年港龍有實力十足的船王包玉 剛、霍英東及招商局作後盾,而甘泉的大股東李卓民的財政實力與這批大孖沙卻是蚊髀同牛髀。

另外,苗對基督教同樣狂熱,除了熱衷出席基督教的 大型聚會,他與第二任中國籍太太解哈拿(Hannah Miller),九九年成立有基督教背景的香港啟發課程(Alpha Course),並由解哈拿出任總幹事。曾經參加此課程不乏名人,包括新地副主席郭炳江及張堅庭等,上週五,苗禮士與太太在堅道佑寧堂舉行聚會,記者當日 追訪苗禮士,其妻仍不忘傳教,手持多份單張,「我哋下星期三都有聚會,你哋都嚟聽吓。」

部署骨水大計

雖然甘泉的經營環境惡劣,但去年中仍向外死撐,「記得有次開會,甘泉的營運經理John Wright已經同大家講佢哋還未成立溫哥華線,已經收支平衡。」一名民航處官員說。

為了鞏固賺錢形象,李卓民還到商會演講,經常大事宣傳何時增加航線,並快將上市,說到興起之際,更表示有意收購一兩間短程廉航公司來壯大規模,「佢做得牧師,說話技巧真係好得,若果唔係定神諗清楚,真係好容易俾佢迷惑到。」一名曾與李卓民接觸的商界人士說。

李卓民明知倫敦線「飛一班,蝕一班」,但仍勇往直前開辦溫哥華航線,甚至已獲澳洲及德國航權,無非為了虛張聲勢,部署日後上市骨水套現。

據 羅祥國稱,甘泉最初只有一個目的地,未能做到成本效益,若能增加多些航線,才有籌碼與其他航空公司結盟,「你越多機飛,就算買油都有折扣,成本效益大好 多。」李卓民不時公開說有意集資一百億上市,又聲稱公司已收支平衡,亦正與海南航空商談入股事宜,於是去年十月成功引來惠理基金落疊,向甘泉投入三千萬美 元(約二億三千四百萬)購入甘泉的可換股債券。

據其所屬教會人士透露,李卓民還向教友兜售手頭甘泉股份。本刊找到李卓民的叔公,他也是甘泉的小股東,並說:「我日日都有同Raymond(李卓民英文名)聯絡,傾吓點樣追討啲錢。」

李卓民叔父李德義在甘泉申請清盤後,立即登報發表聲明,與甘泉及李卓民劃清界線。

叔父登報劃清界線

而李卓民的叔父李德義,恒豐企業公司董事,似乎早已洞悉姪兒的底蘊,以往每次有關李卓民的報導,提及其家族,李德義都會登報或發律師信與姪兒劃清界線。李卓民以往多次接受傳媒訪問時,總會有意無意提到創辦恒豐酒店的祖父李文華,凸顯其地產世家的背景。

然而,甘泉航空於上週宣布申請臨時清盤後,恒豐酒店、恒豐商場有限公司及李氏家族隨即在報章發表聲明,澄清李德義及其家人,與甘泉航空並無任何關係。事實上,李卓民父親李德仁與李德義是兄弟,「仁、義」兩兄弟早年因繼承遺產問題而對簿公堂,展開長達六年的爭產訴訟。

李卓民的祖父李文華、祖母伍振華均為基督徒,兩人於一九五四年創辦基督教中華宣道會九龍塘教會,李家自此成為華人基督教會的核心人物。李文華於五十年代與堂兄李齊長合組恒豐企業,後來又創辦恒豐酒店。

李氏家族圖

1. 於上世紀二十年代發迹,生前是跑馬地藍塘道業主。

2. 佐敦恒豐中心和基督教中華宣道會九龍塘教會的創辦人,曾經是播道醫院對面「孔雀屋」業主。

3. 李文華長子,早年到波士頓從事地產發展生意。

4. 現年六十八歲老牌地產商恒豐企業有限公司董事,近年發展項目有跑馬地服務式住宅The Ellipsis。

5. 現年五十二歲,哈佛神學系碩士。

6. 祖父黃詩田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成立基督教禮賢會大埔堂,父親黃志昭曾在中大任講師。

爭奪遺產對簿公堂

李 文華於一九七九年去世後,恒豐業務便交予長子德仁及幼子德義打理。李妻伍振華則於一九九一年離世,李德仁與女兒李穎劍稱按亡母遺願,向法庭申請作遺產執行 人,但李德義指胞姊李穎劍並非遺產執行人的合適人選,自一九九七年起,家族成員開始為爭奪遺產及家族公司股份,互相入稟控告。經過長達六年多次對簿公堂 後,李氏後人終達成和解,惟德仁、德義兩兄弟的家族成員自此不相往來。

李卓民雖擁有地產家族的基因,其父李德仁早年亦曾赴美從事地產生 意,但李卓民並無興趣繼承父業或者從商,反而選擇做牧師,傳揚基督教義。他在大學時主修宗教及歷史,並結識現任妻子黃慧恂,其後又到哈佛大學攻讀神學及教 育學碩士,畢業後夫婦二人更一起前往印度和美國波士頓傳教達十七年之久。

首次創業蝕清光

一九八七年,三十二歲的李卓民首次踏足商界,在美國開設專門協助青少年申請獎學金的中介公司,不過公司經營兩年之後便結業收場,他所投資的兩萬多美元也幾乎蝕清光。

創業失敗並沒有嚇怕李卓民,反而喚起了他那地產世家的基因,一九九五年,他決定與妻子在美國成立Oasis Development Enterprises,經營房地產生意,主要買入商廈翻新及重建後出租圖利。

碰巧當年波斯灣戰爭之後,美國正值地產低潮,李卓民便以人棄我取方式,開始在波士頓以低價買入物業,之後再聘請當地的柬埔寨難民及失業青年協助樓宇翻新工作,成功為公司帶來每年兩至三成回報率。

變賣美國老本

不 過甘泉航空出事,李卓民也要放售美國的物業救亡,原來Oasis Development Enterprises已開始放售位於麻省省會波士頓金融區Franklin街一百號乙級寫字樓,該幢物業曾經是波士頓股票交易所,於○四年以一千九百五 十萬美元購入,目前則以高於買入價一倍的四千萬美元放售;又計劃於下月放售同樣位於波士頓市中心的Milk街十號寫字樓,可見李卓民急於套現。

Oasis Development Enterprises目前在美國擁有或管理二十多項物業,涉及樓面面積達一百六十九萬平方呎,大部分物業均位於波士頓市及市郊新城區,屬收租寫字樓物 業;美國地產在去年第四季開始受到次按問題影響,樓價大跌,Oasis Development Enterprises的物業出租率為百分之九十一點二,較去年跌百分之四點二,個別物業跌幅更大,最多達百分之十三點二。而李卓民已把部分美國物業抵押 予長實,以借得貸款拯救已負債纍纍的甘泉航空,簡直就是抱薪救火。

納米比亞賣豬仔

甘泉倒閉,有空姐流落海外。本刊記者於本週日仍跟一位身處非洲的甘泉空姐聯絡,當時她與另外十四名機組人員滯留南非。

原 來甘泉自上月廿一日起,將一架波音七四七客機租予納米比亞航空,為期三個月,機組人員飛抵倫敦後,就要載納航乘客往返納米比亞首都溫得和克,及德國城市法 蘭克福。本刊於甘泉宣布停航當日,即致電納米比亞首都溫得和克的三星酒店Safari Hotel,發現有兩組、合共三十人的甘泉職員住宿,其中一位空姐接受訪問時說:「我呢team今日落機,陸續收到香港send來的SMS,先知公司話執 笠,而家唔知點算好,要等公司安排點走。」甘泉停業,卻沒有人通知這班在非洲的機組人員去留,恍如任由他們自生自滅。

按原定計劃,這位空姐 須於兩天後往法蘭克福:「但而家公司執笠,Air Namibia唔知仲用唔用我哋,而家的酒店係佢哋俾,我哋可以隨時冇得住。」她說大家不曉得上網和電話費用可否報銷,現金不夠的人又無法提款,唯有盡量 用信用卡:「但唔通去supermarket買支水都用credit卡咩,都唔知啲cash要捱幾多日,咪盡量唔用囉。」

甘泉申請清盤,惟 納航即停用甘泉服務,遂不再向滯留南非的甘泉空姐提供住宿,上週五她以短訊表示:「而家公司安排我哋去約翰尼斯堡再轉機返香港。」不過到底坐哪班機、機票 由誰支付、四月的薪金會否發放,她全組同事都無法得悉,反而不斷向記者打探甘泉最新消息。至本週二她仍未返抵香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13

超人師爺.阿董智囊 李業廣

2003-11-20  NM




香港交易所主席李業廣當上藝術節主席,有人質疑,他懂藝術麼?六十七歲的李業廣笑着招認:「我不懂藝術,藝術由發燒友許仕仁(前強積金行政總裁)負責。我只管錢。」結果,他上場只兩個月,已籌足藝術節一年的贊助費。搵錢,是李業廣的強項。七二年幫李嘉誠的長實上市,奠定「長江一號」地位。不收錢做公職,令李業廣自豪。他本週一赴京主持港交所北京辦事處開幕,吸引國企來港上市, 履行他「股壇教父」的神聖任務。去年才卸任平機會委員的李業廣,主動提及黯然下台的王見秋說:「一受薪,便不那麼瀟灑了。」李業廣以「由三歲到八十歲都不 會得罪」的好好先生形象,行走江湖三十五年。連他自己也皺着眉笑說:「係呀,啲職員有困難都會同我講㗎。」在財金界,他是由大富豪到小經紀都俾面的大哥 大。

說四種方言,左右逢源上海出生的李業廣,三歲前有口難言,因為母親講廣東話,父親講潮汕話,奶媽講上海話,幼稚園裡講國語!直到某天, 舌頭像按鈕一樣,一切方言都通了。「朱鎔基一見我,就說上海話。」李業廣說。同大客仔李嘉誠,可以講潮汕話,和董特首就上海話對答。嘴巴僅是溝通的一半, 另一半是耳朵。「公職王」李業廣自認過去兩大挑戰之一,就是憑溝通打勝仗。「九九年,曾蔭權定下聯合交易所和期貨交易所合併,並要由會員制,走向股份 化。」李業廣形容曾蔭權親臨灣仔會展,主持武林大會,誰知經紀會員群起反對。「曾蔭權面都黑晒,諗住再傾唔掂,就行Plan B,即是強行立法。曾蔭權同我講:『你一定要同我搞掂。』」當時,李業廣只有兩、三個月時間。「聯交所五百個會員、期交所一百二十個會員,我幾十人逐批 見。我發現他們一半是憂慮,一半才是問題,問題之中有很多是細微嘢,改改就可以。剩下的原則性問題,是會員擔心股票不值錢,於是我大膽建議,可以用現金同 你買番。結果,曾蔭權都好支持我這個建議。」經他兩邊奔走,到九月開會員大會時,「期交所百分百贊成晒,聯交所百分之九十八都贊成。」

令李業廣最感辛苦的是,同一時間他又要籌備積金局的成立,這是第二大挑戰。「一切由零開始,但政府只借得十來人給我。由機構有幾多人、工作範圍、薪金都要 決定。最重要十個職位,每組五、六個應徵者,連續幾個禮拜全部由我見,因為這是影響三百幾萬人的福利。」他現時藝術節的拍檔許仕仁,早在積金局成立時,已 一齊共事,許仕仁當上行政總裁。問李業廣,董特首可有找他出任問責局長?他略一遲疑說:「他不會找我,因為有人工的我不做。一受薪就冇咁瀟灑。」記者再 問:「你怎樣看董特首常常受市民批評?」李業廣呼了一口氣:「這要留待歷史來評定。」可會是溝通的問題?「所謂listening without hearing.」(聽不入耳),但李業廣不願深談。

李業廣小檔案●年齡●67歲1936:上海出生,父親李湘祿經營船隊做貨運1949:來港定居,就讀九龍華仁書院1968:倫敦經濟政治學院法律碩士1968-73:香港公司法 檢討委員會秘書1970:孖士打律師行律師1973:胡關李羅律師行創始人之一1988-91:聯交所理事1992-94:聯交所主席1995-96:公 益金籌款委員會主席1996-02:平機會委員1997-02:行政會議成員1998:強積金管理局主席2000:香港交易所主席2003:藝術節主席

大客不喜歡我做公職年輕時已獲得會計師牌照的他,何以再赴英讀法律呢?「我好難想像自己做會計做一世。」他說。六八年,卅二歲的李業廣從倫敦大學修畢法律回港,以政府律師身份入註冊總署,當公司法修訂委員會的秘書,結識從膠花轉戰地產的李嘉誠。「七○年第一份公司法修訂報告出爐時,我已離開政府,但我唔怕艱難,繼續免費幫佢哋,做埋七二年出嘅第二份報告。」這份「義工」,令兼具會計師資歷的李業廣,成為香港公司法專家,最擅長和李嘉誠等華資企業家「講錢」。「當年同銀行借兩三年錢,係好大件事。如果起樓收租,可以考慮上市集資。上市的資金不用還,洹俾股東又不用扣稅,發展可以好快。相反,放喺銀行的錢就要俾稅。」七二年,李業廣助長實上市,獲李嘉誠邀請進入長實董事局,綽號「長江一號」。其他華資企業家,如新地等也紛紛邀他入董事局。李業廣說:「他們搵我坐喺度,因為我會提醒他們,不要行差踏錯。」李業廣和胡寶星等七三年創立的胡關李羅律師行,三十年來一直是長實、新地的御用律師行。

早十年李業廣已懂得利用背靠大陸,開拓「水源」。「九二年做聯交所主席時,我看到在香港上市公司局面好窄,來來去去都係地產,工業股佔總市值好細。再不向外走,死路一條。由九三年至今,香港為內地企業籌集了七千五百億資金。內地公司的成交量,佔香港股市比例超過四成。」他說:「透過上市過程與市場監管,迫使國企提升管理與訊息披露水平。十年來,在港上市的二百幾間內地公司,種類很多元化。香港匯集大批專業人員,如基金管理人員、分析員,保持做國際金融中心,是互惠雙贏。」自此,李業廣贏得「股壇教父」的威名,亦令他在中港的政經界同樣吃得開。九七年,他獲委為行政會議成員,為此他一口氣辭去廿幾家上市公司董事職務,包括做了廿六年的長實董事、胡關李羅律師行高級合夥人的職位,幾乎和商界一刀兩斷。他笑着搖頭說:「大客唔鍾意我做公職,話搵唔到我。做公職要脫離商業行為,避開利益衝突。」他現在唯一受薪的公職是聯交所主席,一年董事袍金十萬元。「連這十萬元我也捐了給公益金。」李業廣說。

講 完錢,才講藝術今年「沙士」肆虐、馬會資助減少,令藝術節籌款分外艱難。「我哋唔係維港巨星匯,冇政府包底!」李業廣邊說邊笑:「五千八百萬經費支付三、 四十個節目,政府僅資助一千七百萬元,其餘四千一百萬元要自負盈虧。」他娓娓道來,像個持家的小媳婦:「其中二千五百萬靠賣票,一千六百萬靠贊助。」但政 經界人人俾面的李業廣,上場才兩個月,已經交足一千六百多萬元的「功課」。他卻把功勞留給藝術節同人:「都係節目好!」「我們會花多些時間去大陸宣傳,叫 珠江三角洲有興趣的人,自由行來港看藝術節。我們請藝團又希望同北京、上海連線。就算你是響噹噹的倫敦交響樂團,價錢可以壓低些,而我要你彈乜嘢就乜 嘢!」李業廣愈說愈興奮。

李業廣(右一)陪五個寶貝外孫,在溫哥華滑雪聖地Whistler踩單車:「幾乎踩死我呀!兩個幾鐘頭攀山越嶺。(指着最左的第五外孫)呢個小豆丁真厲害。」第六外孫僅三歲多,騎不上單車。長孫(右二)已十六歲,六個寶貝都是長女Mona所出。

後 記血腥的笑話李業廣說話圓融,幾乎沒有稜角。提及維港巨星匯有包底而藝術節冇,他不忘為巨星匯辯護:「他們時間急。」想向政府爭取取消藝術節上繳盈餘時, 他委婉地解釋:「好多贊助商有意見,話早知俾少啲錢咪仲好。」訪問中,唯一血腥的是笑話。熱愛潛水的李業廣,在水底的經歷,與股壇一樣,兇險無比,「兇猛 的大白鯊我倒見過一次,在夏威夷。記住,鯊魚嗜血。」他說時閃出頑皮的目光問:「可知道潛水時為何帶刀?」「當身體被水草纏着時,斬掉脫身囉。」記者說。 他陰陰笑說:「當鯊魚逼近,你用刀插同伴至出血,便可脫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80

奇招撼中電 揭超人潘國濂秘密關係

2005-4-7  NM




電力市場未來發展的第一階段諮詢將於本月底完結,一直是中電及港燈護身符的利潤管制協議,會否於○八年結束,是兩電最關心的課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突然殺出一個程咬金!市值原來只有七千萬的創業板公司慧 峯集團,其主席潘國濂,與國務院前總理李鵬的女兒李小琳任副總經理的中國電力投資(中電投)合作,宣布進軍香港電力市場。潘國濂與電力業務甚有淵源,他是 電力工程的專才,曾是中電首位華人總經理,九二年離開中電後,就替大財團擔任電力顧問工作,與李嘉誠的長和系關係尤其密切。雙方不但合作在珠海興建發電 廠,潘國濂所住的壽山村道大宅物業,都是向長實以優惠價購入。今次潘國濂殺入香港電力市場,目標客戶並非李嘉誠旗下的港燈,而是要挑戰他曾侍候廿六年的大 老闆,去年賺八十多億的中華電力。忽然拋出國內輸電供港概念的潘國濂,從未正式召開過記者會解釋計劃內容,只是上週三看見有傳媒在其辦公室守候才匆匆會見 記者。他揚言手上已有多名潛在客戶,只待確定電源落腳點、購買變壓器及鋪設電纜,「最早是今年內可以將電力接駁到客戶,唔係問題!」他表示,與中國電力投 資(中電投)傾了約三個多月,於今年一月,當政府正式推出電力市場發展諮詢文件時,計劃就正式拍板。中電投是國家五大電廠之一,但慧峯集團的業務只是出版 《新聞周刊》,《ESPN》中文版雜誌的蚊型公司,市值只有七千萬。公司自○二年在創業板上市以來年年虧蝕,三年累計虧損八千六百萬。上週公布的○四年業績,更出現股東資金虧絀一千一百三十萬元,是一間負資產公司。不過這間負資產公司的老闆潘國濂,在復活節假期,就獲得與署理行政長官曾蔭權會面,商討大陸供電到港的大計;就連經濟及勞工局局長葉澍堃,其後也表示歡迎潘國濂的建議。

身家水漲船高泊到好碼頭的慧峯,趕忙於上週二晚發出通告,證實與中電投的合作計劃,雙方合組的「中港電力發展有限公司」(中港電力),資本只有二千萬元,由慧峯佔三成權益,中電投佔七成。消息一出,市場嘩然,慧峯股價自然被炒上,潘國濂身家亦水漲船高。慧峯股價由公布通告當日收市時只有一毫四仙八,至翌日急升至最高位五角,上週四股價更如坐直升機般,升至上市以 來的高位九角九仙,市值由七千萬勁升至四億九千萬,翻了幾番。手持六成一股份的潘國濂,賬面身家已值二億三千萬。然而,整個供電概念至今都未有實際內容, 而中電投的發電廠全部設在中國北方,如何向香港輸電,佔大股的中電投副總經理李小琳,也從未親自現身解話,實在摸不着頭腦。難免令人聯想到突然拉攏中方殺 入本地電力市場的潘國濂,背後另有動機。潘國濂並沒有披露,早於十多年前,他在接近香港的珠海與和黃合作搞珠海發電廠,當中潘國濂亦佔部分權益。潘國濂一 直協助和黃構思及策劃珠海發電廠,至九六年長江基建分拆上市,和黃便將港燈及所有內地發電廠的權益撥入長建旗下。現時長江基建佔有珠海發電廠百分之四十五權益,其他股東包括廣東省粵電集團及珠海電力。

珠海發電廠是長江基建在內地最大的能源基建投資,該電廠是燃煤發電,共分三期發展。第一期兩台發電機組於○○年完工,○二年開始投產。現時,該廠總發電量 達一千四百兆瓦。臨海的珠海發電廠規模龐大,在已投產的一期的鍋爐及變壓站旁,正是堆積了大量黑糊糊的燃煤。旁邊是興建中的二期,據工地的守衞表示,地盤 正在趕工,預期年底便可落成。第三期尚未動工,不過若珠海電廠全部完工投產,總發電量將達三千八百兆瓦,比現時港燈的三千四百餘兆瓦還要高。由於國內對電 費實行管制,在煤價不斷攀升的影響下,若然珠海電廠能向本港輸電,將大大提升其利潤。本週一潘國濂上班時,本刊向他查詢珠海電廠一事,他面帶笑容地說: 「我唔會再講嘢,暫時有好多嘢要處理,又寫緊啲文章俾政府,好忙。」當問到他與長和系的關係時,他即道:「我無乜嘢可以講,多謝你!」便立刻走進辦公室。 其實,中港電力的目標,是盤踞九龍及新界電力市場百年,由嘉道理家族控制的中華電力客戶。若政府決定於○八年開放電力市場,大搞聯網,中電即將腹背受敵, 嘉道理家族的電王地位岌岌可危。現時港燈客戶只有香港島及南丫島,去年發電量為三千四百二十兆瓦;相反中電雄踞九龍、新界及大嶼山的市場,未來多項大型基 建亦是中電的大客仔,如物流園、港珠澳大橋等,去年中電發電量達六千二百多兆瓦,差不多是港燈的兩倍,去年度售電利潤達八十九億元。中電正正是潘國濂有意 瓜分的肥豬肉。

港燈覬覦中電客仔潘國濂輸電供港這個概念,對中電來說可謂四面受敵。首先,正如中電將香港的剩餘電力售回內地一樣,供電輸港在技術上完全可行。現階段只要有一名大客戶,例如潘國濂用以舉例的迪士尼樂園,答應由中港電力發展供電,公司即可鋪設海底電纜或架空電纜,直接接駁內地電廠輸電到港;又或者任何一間在廣東省內的電廠,透過付上網費連接內地電網,透過電纜供電給香港客戶。按此道理,最具成本效益的潛在客戶群,就是位處邊境的機構,例如位於大嶼山的機場貨運站、迪士尼樂園,及新界的九廣鐵路等。這些公司用 電需求量大,電費平少少對減低經營成本絕對有幫助。而這些目標客戶,全部都是中電的大客仔!第二,目前港燈的總發電量遠較中電的少,不過,未來形勢可能有 變。港燈在○六年將有兩個項目投產,包括發電量三百兆瓦的第九台新機組、機組容量為八百千瓦的風力發電站,加上已與天然氣公司簽訂長期供電合約,明年中開始供氣。然而港燈在港島及南丫島的客仔有限,若○八年後開放電網,有大量剩餘電力的港燈,又豈不會對中電在九龍及新界區這塊肥豬肉打主意。

公共事業續染紅第三,國家五大電力公司之一的中電投要南下找商機,背後的政治動機,更值得關注。熟知政情的人士估計,中方已逐步將本港公共事業「染紅」,這也是中國政府的戰略性考慮。中國網通集團剛完成認購電盈兩成股權,控制本地電話市場;本地大型航空公司國泰及港龍航空,分別有兩成半及三成的股權屬於中信泰富。而與中電共同持有電廠的,偏偏是美資企業埃克森美孚,佔合營公司股權六成。去年在電力市場所分得的利潤逾二十一億元。一旦本港電力市場開放,中國政府插手電力事業,埃克森美孚難長享利潤,公司的 發言人說:「整個計劃至今未有具體內容,我們未能作出回應,我哋唔擔心有什麼政治目的,投資係商業決定。」最後,今次進軍本港的中電投,手持廣東核電一成 權益,廣東核電旗下的大亞灣核電廠與中電的供電合約,在二○一四年便到期,中電能否順利向大亞灣買電,中電投有一定影響力。四面受敵的中電,顯然被今次事 件殺個措手不及,高層人員每天密密開會商討對策,對記者的查詢只以「沒有足夠資料,不便評論」回應。而持有港燈的李嘉誠在上週四長和系業績會上,被問到中 港電力向港輸電的問題時,李嘉誠便以不想評論來回應。當記者提到潘國濂名字時,更立即打斷記者:「總之今日所有有關電力問題,我都不想回應。」他特別強調 自己不想評論,而非不作評論。

超人馬仔身份曝光李嘉誠如此避忌,事緣他跟潘國濂的關係非比尋常。潘國濂於九一年離開中電後,開設了私人公司津 世企業,專門提供電力顧問服務,辦公室就在當年的華人行九樓,即是當時李嘉誠的大本營。潘國濂早於七八年代表中電與內地電力高層官員打交道,有份參與大亞 灣核電廠的洽談及興建,潘國濂亦自信地說:「內地做電的高層,都無邊個唔識得潘國濂。」憑藉他在電力行業的地位,潘國濂得到李嘉誠賞識,替長實和黃進軍當 時仍未開發的內地電力市場,最大的投資項目,就是位於珠海市高欄島的二百多億元珠海發電廠計劃。當年這項投資,潘國濂亦有份出資參與,不過與李嘉誠合作, 就惹上牽連大波。事關在九二年,潘國濂亦被委任為土地發展公司主席,任內批出了九龍城衙前圍村重建項目予長實,同時被揭發沒有將珠海電廠的投資利益申報,但他卻堅持無做錯,強調項目不是他批出的,只是執行上屆董事會的決定。事件被揭發後,土發亦有請孖士打律師行作研究,但事件後來不了了之。

住 長實豪宅九三年十月,他又被踢爆入住長實旗下壽山村道豪宅怡禮苑,但在入住逾半年後土地註冊記錄的持有者仍為長實。當年他稱九二年初已買入單位,但本刊翻 查土地註冊記錄,看不到有九二年的買賣登記,記錄顯示的買賣日期,是九三年八月,售價為七百九十萬,單位面積約二千呎,折合平均呎價約四千元。而與潘國濂 單位為鄰同一層數的一手買家,呎價則要六千二百元。怡禮苑一共有十八個單位,其中,另一個複式單位由一直支持李嘉誠的前滙豐大班沈弼,於九三年以五百九十 萬元向長實購入,同一日再以八百九十萬元即時摸出,沈弼即賺三百萬元。對長實特別捧場的潘國濂,其太太汪慧平亦於九二年三月,以三百六十多萬向長實買入海 怡半島千呎海景樓花,年半後以四百九十萬元賣出,賺一百三十六萬。近年潘國濂的負面新聞仍不絕。○○年潘氏與兒子潘樹人,向科技大學轄下科大研究開發有限公司資助的MPAS公司, 購入全數股份,改名為SAR1.COM,由科大副校長兼科大研究開發的總監林垂宙出任董事一職,當時身為科大校董會副主席的潘國濂與林垂宙被質疑私相授 受。及至○三年,弄得滿城風雨的維港巨星匯,籌辦機構耀亞國際的大股東,就是潘國濂父子。先後與兒子搞網絡通訊科技,又開設網上電台,其後又把慧峯上市;不過成績慘淡。靠電力行業發圍的潘國濂,始終最愛做電。今次搵到中方大靠山,重返香港電力市場,難怪他有吐氣揚眉感覺。他自己亦承認,今次回來,「心情好興奮」。事實上,潘國濂與電力亦有不解之緣。

中 電華人一哥潘國濂在台灣國立大學修讀電機工程系,六五年起加入中電,初時任職電腦部,在台灣讀書的他,說得一口流利國語,又是華人,正好為七、八十年代進 入大陸市場的中電所重用。一名曾與潘國濂共事的前中電工程師指:「潘是很有信心的人,工作表現出色,早已與國內電力高官混熟,幫中電打入大陸市場的主力是 他,所以佢同中方的高層好熟,如李鵬、榮智健等人。」潘國濂多年來獲中電栽培,扶搖直上,至八八年已升任為中電總經理,成為首位華人在中電擔任此職位,經 常陪同老電王羅蘭士嘉道理返大陸與領導人見面,他亦有份參與大亞灣核電廠的建設。八十年代,他在中電搶盡風頭,令當時任董事總經理的上司石威廉 (William Stones)甚為無癮。「中電與分析員的會議,多數由潘國濂當講者,走勻全場,但較他高級的石威廉就無乜出聲。」有出席過中電會議的前分析員表示。亦有 曾經是潘氏同僚的中電工程師,聽聞他們不咬弦。

飛哥引路從政及至九一年底,潘國濂被當時港督宪奕信委任為立法局議員,當時四十八歲的他以私 人理由辭任中電,只給三個月通知就辭退所有職務,只保留非執行董事一職。結束雙方廿六年賓主關係,他開始涉足政壇。一加入立法局,就被當時的立法局首席議 員李鵬飛羅致,加入啟聯資源中心。啟聯資源中心由李鵬飛和劉華森成立,在九十年代招攬了一群商界專業人士入會,是自由黨的前身。與李嘉誠關係友好的李鵬飛 表示:「早於八十年代,已認識當時在中電任職的潘國濂。」九六年潘國濂擔正做自由黨副主席,至九八年潘氏與李鵬飛全退議員職務後,合組了「華經顧問公司」, 為大財團做顧問。「那時又有啲電力諮詢,我哋替港燈做啲政治顧問啫,都有同中電做㗎,你唔好淨係寫港燈呀!」李鵬飛對記者說。而李鵬飛亦替潘國濂的慧峯擔 任非執行董事,並持有百分之二股權,不過李鵬飛於上週五辭職,他解釋,事前董事會不知道慧峯與中電投合作的事,潘國濂亦沒有跟他提過。他說:「如果我知我 即刻唔做非執董啦,會有利益衝突㗎。」潘國濂今次打正旗號在香港搞電力事業,直接跟舊老闆中華電力爭生意,可謂倒戈相向。然而慧峯與中電投合作的中港電力 所佔的三成股份,已公布正有第三者洽談收購,最後與國家電力公司合作的供電計劃可能另有高人,潘國濂只是代理人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06

超人論市 陸羽仁

http://blogcity.me/blog/reply_blog_express.asp?f=5YTPBH5B812303&id=294025&catID=&keyword=&searchtype=

   美股走勢一如所料,破位後反覆再上。美國數據乏善足陳,但美股上日回一回氣後,昨日再上,大市朝早向下,但標普500指數跌穿50天線的1306點,就即時有買盤追入,大市見底回升,顯示好強的支持力。美股最近大漲小回,升三日跌一日。杜指漲81點,報12279點;標普500指數升9點,收1319點。杜指期貨最新報12215點,較現貨低水64點。

 

港股美國預託證券靠穩,ADR港比指數報23082點,比香港收市高21點。匯控及中移偏軟,匯控收81.45元,比香港低5仙,中移動收71.45元,比香港低0.2%

 

美國3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由上月高位回落,跌幅創了三個月的低位。這好容理解,同生活息息相關的油價高企,汽油費佔去開支一大截,打開電視所見的都是負面消息:日本核危機、美國又參與到利比亞打仗,歐洲又出現債務危機,美國消費者對前景又點會有信心?

 

另外,標普公司發布房價調查報告,1月份美國大城市房價下跌3.1%,係連續第7個月下跌。當中有四個城市:亞特蘭大、拉斯維加斯、底特律和克利夫蘭創下了11年新低。反映美國房地産市場的衰退尚未完全過去,唯一令市場安慰的是整體跌幅比市場預期的下跌3.2%略為好一點。

 

經濟數據欠佳,全球股市表現麻麻,但美股照升。大市漲勢主要由電信類股驅動,市場對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 提出收購T-Mobile USA,持樂觀情緒,整個行業造好。上日杜指中表現最好的AT&TVerizon Communications昨日再領風騷。分別升2.4%1.4%,係杜指升幅榜的第二及第五位。排第一的是上日表現最差的杜指成份股家得寶(Home Depot),公司昨日宣佈計畫發行20億美元債券回購10億美元的公司股票,股價漲2.9%。能源類股亦走強,沙特表示需要增加鑽探工程大約三成,以提高石油生產。有分析員預計實質的增加要到今年下半年及明年才能體現。不過已有資金流入相關的石油設備股,其中哈裡伯頓公司(Halliburton)2.3%Schlumberger 4.4%

 

匯價方面,歐洲七國昨日表示會再度聯手幹預日圓漲勢。日圓繼續回落。兌美元跌穿82日圓水平,最新報82.4日圓。

 

講番香港,長和系公布業績,主席李嘉誠評論樓市,睇電視引述佢話「通脹會持續,市民若有足夠首期,買樓來自住仍是對的。」身邊朋友話李超人又唱好樓市,我又唔係咁睇,認為佢對樓市的睇法頂多只能說是中性,以一個發展商計,不能說是睇好。

 

     先睇纒李超人點講,佢主要是談通脹對樓市影響,話「美國應該不會於未來一年內加息, 通脹一定來,今日已經來,但不算嚴重。只要有足夠三至四成首期,買樓來自住都是對的,因為繼續會有通脹。無論政府如何控制樓市,仍然會有需求。過去幾個月二手市場好活躍,香港一直有需求,土地有它的價值;過去幾十年,就算最高價時候買,十幾年後仍然覺得便宜」。

 

    可以逐點解讀。第一李超人估不會在一年內加息。我聽過金融界高人講估計年底會加息,李超人估得更遲,若他這個估計為真,就真是通脹而家未算嚴重,將來會更嚴重,在這個前題下,當然不能排除樓價再升。

 

    第二,李超人叫人買樓之餘,主要係話自住,而且有三至四成首期,一般銀行要求三成首期,佢講到四成,即係俾得愈多愈好,能夠俾多鱓首期,即係話你防守力強,樓價跌到四成,從銀行借六成俾你的話,都未算負資產,咁樓價跌起來壓力無咁大,你受得起,只要有錢供,銀行不會收樓。

 

    第三,李超人仲要加一句,「過去幾十年,就算最高價時買,十幾年後仍然覺得便宜」。即係話你就算高位入市,跌完過十年八年都會追番,十幾年後開始有賺。呢句我要加個註腳,買樓要睇地區,以97高峰買樓者為例,買中香港樓如今計有賺啦,買九龍樓剛到家鄉,買新界樓仲要輸喎。所以而家買70008000元一呎的上水、粉嶺,「只會買貴,唔會買錯」的邏輯不一定得。

 

    總 括而言,發展商不會唱淡樓市,所以李超人唔會話樓市前景差,但佢評論得咁平衡,都可以話佢都覺得樓價貴,暗示你量力而為,因為樓價貴唔代表樓價會跌,或馬 上會跌,利息持續低,通脹繼續上,短線再升唔奇。而長實相對於其他發展商而言,都係薄利多銷,開價比較貼市,去唔到會減價,用一個貨如輪轉的策略,在這種 地價高樓價貴的市況,長實這種賣樓策略,比唔惜貨如金的發展商高明。

 

陸羽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01

超人李密密套現

2011-4-7 NM




繼分拆和記港口信託到新加坡上市,超人李旗下之長實又分拆匯賢房託上市;前者形同出售香港同大陸之碼頭業務,後者則係沽出北京之商場、酒店及寫字樓物業。皆為套現之舉也。

套現並不一定係睇淡香港同內地之前景,而可能係另有部署。不過即使係未公布分拆匯賢之先,超人李上個禮拜已經講到出口:「香港變得政治化,對於香港現在面臨嘅問題,我係欲語而無言。」各位,咁嘅口脗,你話係睇好定係睇淡啦!

當然,以長實之規模(總市值超過三千億港紙,多過政府全年開支),冇可能一話擸起就擸得起者。始終要一步步嚟。其他唔好講,長江基建年來就喺加拿大、英國、法國……全方位出擊收購電廠。密密套現,又點會冇後着呢?不過可以肯定唔會喺香港買嘢。

李家有子初出道

中環寫字樓供不應求,因為國金一二期之後,再無乜新寫字樓面世矣。今年第一個項目,係樂聲置業嘅干諾道中50號,但都要將近下半年先至入到伙。

干諾道中50號,前身既係鱷魚恤大廈。幾年前俾專起豪宅獨立屋嘅樂聲置業同外國房產基金Apollo買咗,搵嚟耶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Robert Stern做首席建築師設計呢幢大廈。樂聲置業董事總經理Loewe‧李本智猛讚設計正斗,佢最欣賞整幢寫字樓室內完全冇柱,樓底起碼三米以上,空間感十 足。

講開Loewe,雖然佢只得三十歲,哈佛畢業之後喺紐約JP Morgan做賓架,學滿師至返屋企幫手。干諾道中50號係第一砲而已,跟手應該陸續有料到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24

中環在線:超人夜帶Victor巡地盤 李華華

2011-8-5  AD




 

每逢長實 (001)同和黃(013)派成績表,又係超人首富李嘉誠向香港人發表「國情咨文」嘅時候!噚日都唔例外,除咗叫大家繼續跟佢買長和,佢又驚爆2017香 港有普選外,當然唔少得,就係叫買唔起樓嘅大家買樓嗰陣小心小心!講開樓市,咪又係帶大家回到過去,講番佢老人家「一生中最愛」、幾十年前嘅代表作──賽 西湖大廈囉!

鍾意同記者傾偈

超人話,賽西湖呢個project佢樣樣都記得嘅,尤其係當年,佢仲夜麻麻帶住仲係豆丁嘅小超人 李澤鉅Victor去巡地盤……(唔知關個樓市咩事),佢又話,當年賽西湖大廈平均呎價係330蚊一呎,今日建築費都要每呎3000蚊以上喇,咁今日都值 一萬兩萬蚊一呎,絕對抵到爛……之不過現場好多人應該都唔係咁諗,幾十年前嘅人工物價生活指數點同o依家比啫,點樣計得出抵到爛呢?超人個算盤,果然係零 舍唔同!

姑勿論你喜歡或唔喜歡超人,若然佢話同你傾偈,相信無人會say no,但超人若真係開talk,又值幾多呢?乜都俾人問comment嘅超人話,講自己嘅嘢係無問題嘅,仲可以由佢十幾歲(即係戰前!)講起,如果佢搞個 午餐會,佢相信就算要收錢都會有人捧場嘅,佢又話自己其實好鍾意同記者(應該唔計華華)傾偈,只不過一年唔多過四次,兩次業績同一次股東會,如果大家應承 唔寫任何嘢嘅話,佢會諗諗搵個機會同大家傾吓偈,咁應該收幾多錢?無人肯答佢老人家。

梗係喇,講錢就失感情,好似超人份人工咁,咁多年嚟都 得嗰5000大元,以workload計,佢應該第一個上街fight最低工資o架!超人話,其實佢收5億都唔過份,因為佢身邊嗰兩位(即係佢大仔 Victor同埋頭馬霍建寧)都貴過佢,but too late to change!所以佢無諗過加人工……君子一言出,記住咪下次話never too late就得囉!

歷年展望

每次長實業績都會有一個主題,而呢六字或四字「對聯」,就係下個年度嘅前景所在,雖然每次 唔同,但細心睇真啲,其實來來去去都係嗰幾句,甚至乎畀人有少少「詞窮」嘅感覺!之不過「詞窮」又點都好過「技窮」,其實小股東話之你寫乜,總之有息派有 增長唔使靠賣嘢食老本就得喇,係咪?

2011年中:潛力雄厚商機無限

2010年末:基礎穩固前景秀麗

2010年中:發展蓬勃前景秀麗

2009年末:穩健開拓潛力龐大

2009年中:穩步開拓強化發展

2008年末:鞏固根基穩健邁進

2008年中:基礎穩固潛力更晉

2007年末:創新發展理念延展業務增長

2007年中:穩健增長潛力更晉

2006年末:開拓新機遇啟動新增長

2006年中:穩健部署開建未來

2005年末:優化資產強化實力

2005年中:動力充盈穩步擴張

2004年末:根基穩固發展無限

2004年中:強化核心業務推進全球擴張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