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眾集團董事長 從豪門女婿回歸農運之子 簡明仁:做自己喜歡的事比較重要

2012-11-19  TWM
 
 

 

曾經,簡明仁是眾人歆羨、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女婿,一手創辦大眾集團,股價逾百元;又曾經,他被王永慶抨擊、被小股東咒罵,因為大眾電信聲請重整,大眾集團連年虧損。如今,他選擇藏起光環,以父之名,投身精緻農業。

撰文‧翁書婷

一個人能有幾種身分?大眾集團董事長、台塑創辦人王永慶的女婿、農民革命運動家簡吉的兒子,這些都是簡明仁;最近,他又多了一個新的身分:巴西蘑菇的菇農。

台南烏山頭水庫附近,不過百戶人家的小農村,冒出了一個個的冷凍貨櫃,不時噴出攝氏二十三度的水氣,簡明仁穿著淡藍色防塵衣與鞋套,像父親呵護新生兒般小心翻動覆滿巴西蘑菇菌絲的泥炭土,這裡是簡明仁的新天堂——樂活生技植物工廠。

「我現在大多數的時間,都花在巴西蘑菇上。」這一刻的簡明仁侃侃而談的,不再是大眾集團如何從谷底奮起,也不是大眾電信要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更不是他的老丈人給他多少啟發。這三年來,簡明仁逢人就談巴西蘑菇,他的朋友都收過他送的巴西蘑菇禮盒,目前,他的大半心力,也都放在巴西蘑菇上。

終於,不用再證明給誰看在此之前,簡明仁幾乎與農業是平行線。為什麼年屆六十有五的他,選在這時解甲歸田?一切要從三年前說起。

二○○八年九月五日,一份來自大眾電信聲請重整與緊急處分的申請文件,送到了台北地方法院,因為五天前,大眾電信跳票八六○○萬元,震撼市場。

那一天是周五,時任大眾電信董事長的吳清源已經被逼到絕境,而身為大眾電信前董座的簡明仁也兩手一攤,「對當時的簡董來說,大眾電信的重整,就像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他沒辦法再背了。」熟悉簡明仁和吳清源的友人說。

二十年前,大眾電腦股價一度超過百元,然而,○四年至今,大眾電腦已連虧八年,即使其間曾經減資三六.五%,轉型控股公司,仍止不住衰敗之勢。

這樣的成績,讓王永慶相當不滿,不只一次開炮抨擊。據聞,在某次的家族聚會裡,他直指簡明仁與同樣連年虧損的威盛董事長王雪紅,「不發現金股利,辜負小股東。」此外,早在○四年《今周刊》專訪王永慶時,他也直率地說出:「若他們(指簡明仁夫婦)來看我,要修理他們。」王永慶對於大眾集團經營疲弱不甚諒解處處可見,王永慶與簡明仁在公開場合的合影,更是少之又少,面對媒體問到王永慶對他經營管理的啟發,他也是簡單回答,「影響當然有,但都是潛移默化。」雖然娶了王永慶的女兒王雪齡為妻,簡明仁與台塑家族的關係並不如外界想像中深,簡明仁的二兒子簡民智曾私下透露,平日與王家其他成員互動並不多。

因此,當○八年大眾電信跳票時,外界指責簡明仁「寧可坐視股東受傷,不願低頭向岳父求援」之際,吳清源就曾替他緩頰,「關於募資、籌錢,他其實已經做了很多。」只是,要簡明仁向王家開口要錢,他寧願接受失敗的事實,再力圖救回事業。

「他很想做給王永慶看,只是,他在經營管理上,還是缺那麼一味,他比較像學者。」熟識簡明仁的友人說,一切的束縛就在王永慶辭世的那刻開始,起了質變,簡明仁苦撐大眾集團、力圖中興的理由,似乎已經不存在,「以前,可能還想爭衣口氣,在大眾虧損了那麼多年後,隨著王永慶的辭世,(大眾集團)做不做得起來,好像也就不那麼重要了。」「現在大眾成績如何,簡明仁都放手讓簡民智去做。」簡明仁心態的轉變,從他的談話中也能略見端倪,他的友人便這麼形容,「以前他開口閉口都在談大眾集團的事,現在啊,他談巴西蘑菇比較多。」將心比心,也因此談起三個兒子來,簡明仁笑了笑說,「讓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比較重要。」掛在嘴邊的話題,從大眾變成巴西蘑菇,「主要還是受到父親的影響。」簡明仁說。

歸田,繼承革命家父親之志簡明仁四歲時,父親簡吉因農民革命運動、加入中國共產黨,被貼上政治犯標籤而遭到槍決,在他人生大多數的時間裡,並沒有「父親」這項元素,「我母親也不讓人提嘛。」簡明仁的無奈,是來自於他母親擔心全家受父親拖累,「父親」一直是他們家不能說的禁忌。

「他對農民,有一份期待與缺憾。」跟在簡明仁身邊的主管透露,不像王永慶之於他,是一種敬畏的情感;簡吉之於簡明仁,則有更多「英雄」的想像在裡頭。所以,簡明仁不斷蒐集與簡吉相關的史料,還陸續出版《簡吉獄中日記》、《簡吉傳》等書,就是基於他對父親的崇拜。

與簡明仁一同蒐集史料並出書的歷史學家蔡石山就說,簡明仁會投身農業,他一點也不意外,「對他(指簡明仁)來說,那就是一種使命,就像是完成他父親的理想一樣。」蔡石山觀察。

儘管簡明仁從未下過田,也沒務農經驗,但他對農民的關懷,沒有間斷過,「台灣的農民處境和百年前差不多,穀賤傷農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簡明仁感嘆,講起了三年前的小故事。

那是他與屏東縣長曹啟鴻義賣有機菜的故事,他手裡握著的那把有機白菜,是大眾基金會贊助偏鄉學校,希望帶動當地原住民一同種植,也讓原住民子弟學會一技之長的機會。

簡明仁苦笑回憶,「即使是屏東縣長站上去賣,那把白菜,一樣最多只有五十元。沒有高技術、高經濟價值的農作物,農民就不可能富足。」簡明仁不諱言,台灣人對高價農產品的接受度很低,「如果要改變穀賤傷農,精緻農業才有辦法。」築夢,給農民一個機會就在同一天,簡明仁遇見了屏東科技大學植物醫學系教授梁文進,聽他分享在實驗室裡培育新品種巴西蘑菇的經驗,激起了簡明仁的興趣;自此之後,為了搞懂巴西蘑菇,他開始密集南下拜訪梁文進。

巴西蘑菇多半掌握在大陸人手裡,他們大量生產後,將巴西蘑菇烘乾,有的賣到食材市場,有的轉交給生技公司提煉萃取液。而屏科大栽種的巴西蘑菇有如巴掌大,是一般品種的四至五倍,裡頭多醣體的含量也更多。「在國內一年就有五億元市場,在中國則有五十億元以上。」樂活生技董事總經理葉顯光說。

當時大眾集團事業已交棒,因此簡明仁沒有考慮太久,投資八千多萬元成立「樂活生技」,新公司的經營模式也立即成形:「做乾貨,我們比不過大陸,所以我們只生產新鮮的巴西蘑菇,而且,我們要找農民來一起種。」說這話時的簡明仁,精神奕奕,像在談論他的夢想般。

簡明仁說,他要把設備租給農民,傳授他們栽種知識,讓農民自己來種,再向農民全面收購,直接銷往通路,一改農民在銷貨過程被盤商剝削的命運。

簡明仁好幾次親自跑到台南市官田區大崎里,直接與農民面對面說明自己的計畫,就算來聽說明會的人,只有少少的七個人,他也不在乎。

然而,巴西蘑菇的生意豈是易事,「我們的巴西蘑菇,叫作香檳茸,採收後七天內,就得食用完畢,不然就會像這樣……散開了。」簡明仁手上的香檳茸,沒有外力影響,直接分離。

「所以,我們的巴西蘑菇,只賣給飯店。」跟著簡明仁從電子業跨進農業的葉顯光說,雖然簡明仁對農民有理想,但不賺錢的企業絕對做不長久,因此,樂活生技是以每公斤五百元的價格向農民收購「香檳茸」,再以每公斤兩千元的價格,銷往各家五星級飯店,「扣掉成本,毛利超過五成。」他說。

香檳茸目前在五星級飯店反應極佳,供不應求。君悅飯店主廚就說,想採購必須一個月前預訂,不然沒貨。就連微風廣場執行常務董事廖鎮漢也曾探詢,希望能在微風廣場的超市鋪貨,而鼎泰豐也想要讓香檳茸入菜。

從IT產業到投身農業,對六十五歲的簡明仁來說,看似人生轉了一八○度的大彎,他不願提起的,是過去十年大眾集團營運不振,對所有投資人的虧欠與交代;如今,他轉戰精緻農業,張著農民理想的旗幟勝於做出成績,他終歸還是那句老話:「做自己喜歡的事,最重要。」只是投資人怎麼看待,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簡明仁

出生:1947年

現職:大眾集團董事長、樂活生技董事經歷:交大電子所教授、大眾電信董事長學歷:柏克萊大學電機及計算機博士家庭:已婚,育有三子一女八年虧損107億元,簡明仁欠大眾股東一個交代自從大眾電腦轉型大眾投資控股後,並未成功扭轉大眾集團的命運,連年交出虧損成績,光是過去八年來累計虧損高達107億元,今年前三季也已累虧1.5億元。

不過,大眾控股仍在失敗中試圖找出路,如工業電腦和工業用平板等,「工業用平板還不普及,大眾在這一塊發展還有機會。」羅安棣說,為此,大眾控股三年前特別成立悠泰科技,從工業電腦大廠研華挖角不少高層主管,希望在獲利較穩定的工業電腦領域分一杯羹,而代工製造就交由三希科技。

至於大眾電信,今年甫減資六成,經營團隊等著買主上門,但因大眾電信將PHS與WiMAX執照與用戶綁著一起賣,至今未有合適買家出現。如今,簡明仁又將觸角轉往農業生技領域,在大眾還沒轉虧為盈前,真的欠所有股東一個交代。

(翁書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62

永豐金跟陸銀豪門搶先結親內幕

2013-04-15  TCW 
 

 

當全市場都在期待,四月一日金銀三會(兩岸銀行業第三次監理合作平台,簡稱金銀三會)後的兩岸金融參股行情時,永豐金控又令全市場跌破眼鏡!

繼農曆年前,中國前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來台,宣布開放三張證券全牌照讓台資證券參股,永豐金閃電宣布將與廈門市金財投資公司成立第一家兩岸合資證券,打算搶下首張福建合資全牌照,令金融市場意外。

遭外界批收購價打亂行情

這一次,永豐金又搶了個第一,短短二十四小時內,火速宣布董事會通過中國工商銀行(簡稱工行)參股永豐銀行二○%股權,創下兩岸銀行業參股首例,而且是全球市值最大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的參股案。

只是,這個驚喜,反映在永豐金的股價上只有一日行情,反而爆大量收黑。野村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王嘉樞指出,永豐金引進中國工商銀行參股金控子銀行二○%,為國內金融業開了一條新路,但永豐銀行沒上市,收購價格不夠漂亮。

工行以股價淨值比一倍、零溢價,入股永豐銀行,被同業批評打亂價格,「能成交才是行情價,」一位永豐金高層說,永豐金與工行的合作,看的不是股價,而是工行「匯通天下」的一萬七千個分行優勢。

在台灣,永豐銀行只是一家中型銀行,卻能搶在富邦、國泰等金控老大之前,奪下兩岸參股頭香,到底憑什麼能耐?

其實,這樁婚事,早在五個月前就現端倪。

去年十月三十日,中國工商銀行、永豐金控共同主辦「匯通天下──從錢莊到現代銀行」特展,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親自來台主持文物開箱儀式,時間就在中國十八大會議的前一星期。

兩家老董三年好交情奠基

身為中共金融體系的代表,姜建清在去年十一月八日舉行十八大會議前,仍願按照既定行程來台,可見他對於這項特展的看重,而牽線促成此事的,就是永豐金控董事長何壽川。

現年六十歲的姜建清,個性低調務實,是大陸前四大國有銀行當中,少數從基層出身的董事長,和傳統產業起家的何壽川在三年前開始結緣,見面不下二十次,每次見面,相談都很投契,話題並非圍繞在金融業,而是藝術文化和農業。

去年十月初,中國作家莫言甫獲諾貝爾文學獎殊榮,當時姜建清訪台,就帶了莫言親筆簽名的書,送給何壽川作伴手禮。姜建清曾是煤礦工人,何壽川也醉心有機農業,兩人聊得興起,一度還冒出到東南亞做有機農業放款的念頭。

事實上,工行早在二○○九年曾傳出有意參股國泰金控,但永豐金能以後來者之姿超車,靠的是雙方三年來互動與業務合作打下的基礎。

「談兩岸參股合作,大家都有跟工行談,但有誰真正端出實質業務來?」永豐金高層指出,過去一年,永豐金控和工行聯合推出兩岸美元匯款一日通、兩岸人民幣匯款一日通、承銷首家陸企在台發行存託憑證(TDR)等合作案,背後都有工行推一把,讓雙方越走越近,終於在去年八月,工行開始對永豐銀行進行財務查核。

當時,永豐金的參股購併小組,和工行花了八個多月進行談判,沙盤推演,備妥四種劇本:開放金控參股、銀行參股、兩者皆開放,或者什麼都不開放,就等著四月初的金銀會結果出爐,因此,能閃電端出相對應的參股方案。

這一仗,永豐金不僅取得工行在大陸一萬七千個分行的合作機會,永豐金抓住中國最大咖的國有銀行,也打亂了其他金控的參股想像空間。

根據金管會規定,陸銀來台設分行及參股仍是維持二擇一,在金銀三會進一步鬆綁下,有資格來台參股的陸銀(編按:銀行總資產必須在全球排名前兩百大)家數,將由現行五家擴大到十七家。

五大國有陸銀四家「死會」

原本的可參股的中國五家國有銀行中,工行已娶了永豐銀,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交通銀行又已選擇來台設立分行,等於「死會」,無法再參股台資銀行。換言之,國內金控能夠結親的對象所剩不多,中國五大國有銀行中,只剩下體質較弱的農業銀行。

其他符合資格參股台灣銀行業或金控的陸銀,僅十二家,其中最小一家、排名全球第兩百名的江蘇銀行,其資產規模也超過新台幣三兆元。相較之下,國內金控龍頭國泰、富邦的總資產分別是五兆三千六百億元和四兆零兩百億元,與大陸銀行門當戶對的結親對象也不多。

兩岸金融參股,背後有許多政治意涵,大陸將人民幣清算行給了中國銀行,並與中國交通銀行同時被核准成為「第一批設立台灣分行」的機構,對工行來說,成為「第一家參股台灣銀行」的國有陸銀,也算是取得一個兩岸金融合作的第一。

在工行參股永豐銀後,王嘉樞分析,另一條路則是陸銀參股國內金控一○%,「路開了,都有人走,」至於未來能有多少兩岸銀行成功結親,就要看政府開放程度。

現在中國檯面上合格可參股台灣金融業的對象,除中國農業銀行具大陸國企色彩外,其他十二家陸銀皆為商業銀行背景,誰能搶下「第一家參股台灣金控」的陸銀?仍具兩岸金融合作指標意義,大陸銀行會不會為搶這個「最後的第一」頭銜,付出相對高價參股?將是下波金融股行情的指標。

【延伸閱讀】永豐銀搶下最大咖,國銀僅剩中國農銀是自由身——中國5大國有陸銀參股與投資現況

國有陸銀:中國工商銀行現況:已參股永豐銀行

國有陸銀:中國農業銀行現況:可參股或設立分行(2選1)

國有陸銀:中國銀行現況:已來台設立分行,無法參股

國有陸銀:中國建設銀行現況:已來台設立分行,無法參股

國有陸銀:中國交通銀行現況:已來台設立分行,無法參股

——具來台參股資格其他陸銀

其他陸銀:招商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北京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北京民生銀行、福建興業銀行、北京光大銀行、北京華夏銀行、江蘇銀行以及上海銀行

資料來源:金管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37

美即控股二五○億元 嫁入歐萊雅豪門 中國面膜大王「單片行銷」打下江山

2013-09-23  TWM
 
 

 

「中國面膜大王」美即控股,八月中旬被歐萊雅以二五○億元買下,股價暴漲。這家靠著單片銷售策略,十年打下江山的企業,如何博得化妝品龍頭青睞?土洋能否整合?外界等著看!

撰文‧鄧 寧

在中國素有「面膜第一股」之稱的美即控股公司(香港交易所代號一六三三)八月十二日宣布停牌,一時間「收購傳聞」甚囂塵上,三天後答案揭曉,全球最大的化妝品企業歐萊雅(L'Oreal)以六十五.三八億港幣(約二五○億新台幣),買下美即控股一○○%的股權。

消息底定後,美即在十六日復牌的股價單日漲幅逾一九%,迄今一個多月來,美即控股股價皆在六港幣以上高檔橫盤整理,顯示市場對於美即嫁入豪門的前景頗為看好。

單片銷售 搭上屈臣氏快車事實上,美即面膜在美妝市場上出現,僅是十年前之事,當時中國消費者才剛開始認識「面膜」產品,並由寶僑(中國譯為寶潔)集團旗下的Olay品牌率先引進貼片式面膜。外資企業挾著強大的行銷力量,將中國消費者教育得十分成功,時下愛美女性甚至有「婚禮前得連敷五天面膜」的觀念,而嗅到這波美麗商機,美即控股總經理佘雨原便與幾位合夥人共同創辦了美即。

一九七二年次的佘雨原,畢業於華東理工大學食品工程系,一開始,他在保健品公司擔任重慶地區的銷售工作,兩年後即全面掌控該公司在全中國的銷售業務;九七年,他遇到當時苦於「空有配方與產品,但缺乏資金與營銷管理」的可采面膜創辦人馬俊,雙方一拍即合,決定共同經營,成功打開市場。

不過,二○○一年時,可采意外地片面宣布與佘雨原停止合作。為了與可采面膜切割,佘雨原推出許多「急就章」的保養商品,,新商品均非「護膚」之用,銷售情況也不理想,直到○三年成立美即,才重返面膜市場。

但在講究品牌認同感的美妝市場中,中國本土品牌要打贏外資品牌談何容易?美即面膜上市之初,走的是高價、專業路線,採用五片式包裝,每盒售價高達人民幣七、八十元,並選在藥店、百貨公司與超市等處販賣,銷量表現平平,收入甚至無法支撐上架成本。

如此在面膜戰場中廝殺兩年有餘,佘雨原突然意識到「面膜的主流市場不在專業通路,而在大眾消費市場,甚至可以用單片開架銷售!」這個轉念,成了美即殺出紅海的關鍵轉折,一套新的銷售模式就此拍板定案:美即面膜一方面擴大產品線,從四款增為十五款,以此盡量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另方面,則由盒裝全面改為「單片銷售」,一片定價人民幣十元,無論哪一款產品,均一價「一片十元」。

這個改變,立刻讓美即有了「你隨時都能輕鬆買到一片最適合自己面膜」的利基。當然,要讓這個利基擴大,也需要通路商的配合,佘雨原鎖定當時在中國據點還不到百家的屈臣氏,因為比起家樂福或沃爾瑪等大型連鎖賣場,屈臣氏能更有效地結合「快速消費與專業護膚」兩大訴求。

隨著屈臣氏在中國迅速展店,美即面膜形同搭上一輛快速列車,從專櫃走向開架的正確決策,讓美即面膜此後一路攻城掠地,借助著屈臣氏的通路力量,一躍成為中國的面膜大王。

土洋聯姻 整合攸關成敗據資料顯示,一二年美即在中國面膜市場的占有率達二六%,當年度營收突破十億人民幣;有趣的是,原本與佘雨原合作的可采,卻在○八年被中國首家化妝品上市公司上海家化收購,而上海家化也在一二年放棄了可采品牌。

負責歐萊雅此宗收購交易案的法國巴黎銀行指出,中國是歐萊雅集團在全球的第三大市場,加強中國業務可說是歐萊雅的首要策略考量。檢視集團目前在各種化妝品中的勢力範圍,「面膜」一類僅可稱是陪榜而已,故選擇收購在中國市占率第一的美即,亦相當合理。

對美即而言,業內人士評論這是一樁「最佳時機」的賣出,現今中國的面膜品牌超過兩百種,競爭異常激烈,美即為了維持龍頭寶座,必須投入更多行銷費用,獲利能力相對下滑,所以選在巔峰時期將營運交棒給歐萊雅集團,未嘗不是明智之舉。根據公告,佘雨原與妻子共持有美即十一.七%股權,透過這筆交易,夫妻倆應能拿到七.七億港幣(約二十九億新台幣)。

雖說歐萊雅與美即雙方目前皆頗滿意此樁收購,但歐萊雅過去十年對中國品牌的兩次收購經驗,也引發部分業內人士的質疑。

○三年與○四年,歐萊雅分別收購中國護膚品牌「小護士」和「羽西」,但這兩個品牌嫁入歐萊雅後,未如預期中風光,小護士在市場上幾乎銷聲匿跡,羽西發展趨於緩慢;歐萊雅對這兩個中國本土品牌的改造,並不成功,也讓人擔憂美即會否成為下一個小護士?

就過往案例分析,土洋品牌整合失敗,往往是肇因於原經營團隊離開,而歐萊雅在這一回的購併中明白表示,將保留美即原本的管理團隊,佘雨原並將繼續擔任美即的首席執行官,以及歐萊雅全資附屬公司美即控股董事。

根據AC尼爾森的資料,中國面膜市場零售額在今年將達七十九億人民幣,估計未來五年還可再成長一倍至一五五億人民幣。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美即面膜能否借助歐萊雅的研發管理經驗,再造下一次的美麗奇蹟?

美即控股

成立時間:2006年,2010年香港主板上市負責人:董事長鄧紹坤(右)、總經理佘雨原

資本額:1.04億港幣

主要業務:面膜銷售

旗下品牌:美即、Keep Up、ICS 獲利狀況:2012年營收15.4億港幣、獲利2.2億港幣、EPS0.219港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84

豪門「管家」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1994

隨著改革開放後第一代民營企業家開始集體交班,為先富起來的人管理家族資產,漸漸成為一樁新的熱門生意。這些資產不僅包括資金和股權,也包括人力與關係。

最新的變化是,以往富人們喜歡與「管家」討論怎樣投資賺錢,而現在更多人開始關心子女如何成器,未來如何安排,他們甚至提出要幫忙制定「家族憲法」。

隨著改革開放後第一代民營企業家開始集體交班,一樁新的生意正在中國悄然興起:幫助管理家族財富。

據南方週末記者粗略統計,僅僅在這個6月,以家族財富為主題的論壇就舉行了六場。

高皓是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家族企業課程主任,他是國內為數不多的研究家族財富的學者之一,最近為此忙得不可開交。剛結束為民生銀行私人銀行部和各地支行行長就這一話題進行的培訓,6月中旬,他又受招商銀行私人銀行部之邀為其最頂級的客戶講家族財富的傳承。

他所在的五道口金融學院,也在6月和7月分別舉辦兩場家族信託的培訓課程,六天的基礎課程收費4.8萬,三天的高級課程收費3萬。

願意為這些昂貴課程付費的,往往是陷在接班焦慮之中的民營企業。

胡潤研究院和群邑智庫聯合發佈的2013年報告顯示,資產在1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高淨值客戶平均年齡已經到了50歲,在未來5到10年內,將有三百多萬家民營企業面臨財富和企業傳承問題。

為家族管理「後花園」

他們瞄準的是能拿出1億元進行流動資產配置的家族。而能跨過這一資產門檻的,在富庶的浙江大有人在。據其估計,僅在寧波就能找出近百個滿足這一條件的家族。

2014年6月的最後一個週末,早已進入梅雨季節的浙江寧波,籠罩在濛濛細雨之中。

星期六的下午,寧波舉行了首屆家族財富管理峰會。組織者是藍源投資集團,一家當地的投資公司。

兩年前,這家公司在投資業務之餘,開闢了家族財富管理的板塊,很快就成立了12個家族辦公室,並將其作為公司的主要方向。

只有能拿出1億元進行流動資產配置的家族,才能進入藍源的視線。而能跨過這一資產門檻的,在富庶的浙江大有人在。據其估計,僅在寧波就能找出近百個滿足這一條件的家族。

藍源投資集團董事長廖文劍私下透露,這次論壇其實是專門為十幾個企業家辦的,後者是其正在發展的客戶。不久後,藍源投資還將組織他們考察香港的家族辦公室,報名的展台就立在論壇的入口。

在財富管理行業,家族辦公室被譽為「皇冠上的明珠」。在高皓看來,家族辦公室也是不少金融投資界大佬職業生涯的最後一站。

家族辦公室發源於美國。

在中國,正式的家族財富管理首先是以信託的形式出現在2012年下半年。當時,平安信託推出家族財富傳承系列信託產品——平安財富·鴻承世家系列單一資金信託。這一信託產品主要解決家族財富跨時間、在不同受益人之間分配的問題。

之後,中信信託、中融信託、上海信託都推出了家族辦公室。

在銀行業,最早提出家族辦公室的是招商銀行。目前,招商銀行的家族辦公室工作範疇已經從金融服務拓展為子女教育、家族治理、接班人培養等等。

如今,有越來越多人正在湧入這一行業淘金。

江欣榮是香港東林家族辦公室的董事總經理。2007年她離開摩根大通,與同在投資界的丈夫一起創業。到目前,東林已經成立了六個家族辦公室,其中的三個家族是從創業之初服務至今。

金融海嘯為他們帶來了難得的機會。江欣榮清晰地記得,2008年,她此前在摩根大通的客戶一筆幾千萬的交易一個星期縮水到了幾萬,客戶每天都拿著裝有股權證的牛皮紙袋在銀行樓下徘徊。

江欣榮與丈夫評估了客戶的資產,建議他購買花旗銀行的股票。一年之後,這只股票給客戶帶來了豐厚的回報。他也因此成了東林家族辦公室的首批客戶。

正是那場海嘯,讓並未經歷過多少危機的中國民營企業老闆們,開始焦慮資產管理問題,並且把安全放在了擴張的前面。

香港一家家族辦公室負責人則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家族辦公室所管理的金融資產,更像家族的後花園。放在這個口袋的資金是相對安全的,往往是最穩健的投資品種,而不是最賺錢的。

家族財富管理機構做的第一件事,通常是通過設立家族基金,在家族成員和家族企業之間建立一道防火牆。圖為家族基金通常的架構框架。 (曾子穎/圖)

爭資產怎麼辦

多位從事家族財富管理的人士都認為,在中國,老闆的財產往往和企業的財產混為一談。外腦的進入,首先要在兩者間設立一道防火牆。這也就意味著,基金成為了一道防火牆,即使家族成員之間出現糾紛,影響的只是基金,而不會直接影響企業實體。

廖文劍的工作通常由一個問題開始,他時常問企業家,你最想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正是從這個問題,讓他最終調整了公司的方向。

因為,股權的分配和高管激勵問題是他遇到最多的答案。而這些,都與家族企業的傳承息息相關。

一年前,藍源資本的一位股東也找到了廖文劍。這位股東在寧波經營一家生產嬰兒用品的企業已經三十年了。這幾年,他有意識地讓女兒參與公司事務,但女兒比企業還要年輕。

而有關的另一個問題則是高管。多年前,公司已經改成了事業部制,高管如果離開,很可能帶走部分員工,分走部分客戶。

廖文劍需要幫助自己的股東設計一套股權結構,既能夠留住高管又能讓女兒名正言順地進入公司。

他提出的方案是,把事業部改製成一個個獨立的企業,高管通過成立一家有限合夥企業入股新成立的公司。有限合夥人一般只出資和分享利潤,即便參加管理,也不能起到決策控制作用。同時,以女兒的名義成立一隻家族基金,控股這些新成立的公司。

家族辦公室也建立了起來,廖文劍的三名員工固定跟蹤這家企業,而股東的女兒則被刻意培養來直接經營這個辦公室,每一個項目都全程參與。

經過大半年的時間,廖的團隊逐步撤出。只為這個家族管理以股東女兒名義設立的私募股權基金,每年收取2%的管理費(如果需要投資併購,廖還享受淨收益20%的分紅)。

類似這種基金,被幫助做這樁生意的人認為是一道必需的防火牆。

多位從事家族財富管理的人士都認為,在中國,老闆的財產往往和企業的財產混為一談。外腦的進入,首先要在兩者間設立一道防火牆。

中國民營企業在資產管理方面依然處在最為初級的階段。一位在香港從事家族財富管理的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最驚訝的是,一些家族企業不但沒有董事會和股東會,所有重大事項都是以家庭會議方式決策,而且把所有的資產和業務放在一個籃子裡,沒有兩層以上的母公司和子公司。

為了把人和公司分開來,家族辦公室往往通過IPO、併購等方式引入投資者賣掉一部分公司股份,套現出來的資金作為企業家個人的資產。之後,家族辦公室會為這些個人資產和公司重新設計一套股權結構,避免家族成員的紛爭,影響到公司的實際運營。

常常被他們引用的一個案例是龍湖地產。

2008年6月龍湖地產公司上市之前,公司創始人吳亞軍與其丈夫蔡奎通過匯豐國際信託,各自設立了一個家族信託,將所持公司股權分別轉移其中。信託成立之後,吳亞軍和蔡奎都不再直接控制龍湖集團的股權, 而成為各自信託的受益人。

四年後,吳亞軍與蔡奎離婚,涉及577億港元的財產分割。但因為上市前的信託安排,平穩過渡,龍湖地產股價在這場離婚案中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

事實上,家族成員爭財產,在富人家族中極為普遍,也往往對公司帶來巨大傷害,類似案例不勝枚舉。

王光明是大成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的高級合夥人,前不久,他服務了近二十年的老客戶就提出了這個問題,希望能在上市前做一些股權上的安排,避免子女在未來爭搶資產。

王光明的方案是通過由家族成員控制的家族基金持有家族企業,企業的股東不再是一個個自然人——妻子、子女等。而家族成員持有家族基金的股份,只能在家族內部流轉。

這也就意味著,基金成為了一道防火牆,即使家族成員之間出現糾紛,影響的只是基金,而不會直接影響企業實體。

中國有多少富人? (李伯根/圖)

制定「家族憲法」

富裕家庭裡,往往因為利益分配而生出許多豪門恩怨。家族辦公室往往扮演著協調人的角色,在家族成員之間斡旋。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新富起來的人們,開始想要制定「家族規矩」。

王光明的客戶就找到他,希望能幫忙制定一套家族憲法,涉及福利政策、家族調解、人才培養、行為準則等。

事實上,富裕家庭裡,往往因為利益分配而生出許多豪門恩怨。

家族辦公室往往扮演著協調人的角色,在家族成員之間斡旋。

江欣榮就曾處理過一起較為複雜的家族遺產分配,客戶把大致的思路告訴了江欣榮,希望由家族辦公室出面與他的四位太太協商,而不是他本人。

「我只是一個傳達人,即便跟客戶的關係再好,也不會發表有傾向性的意見。而是會把每位家庭成員的意見彙總,形成報告,再與家族的創始人溝通。」江欣榮說。

廖文劍也曾面對過同樣的問題。他更傾向與企業家的子女溝通,企業家夫婦之間的問題則由老闆自己來解決。

有的時候,甚至會出現更為複雜的情況。一位家族財富管理者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其曾遇到過的極端情況是,一家企業老闆想要幫忙做好未來資產的分配,卻始終對方案不滿意,最後才發現原因是他除了婚姻內子女外,還有私生子,需要隱秘而安全地騰挪出一些資產來。

可以想見,這些家族「管家」們有多深地參與了家族事務。這也意味著,只有取得了家族核心人士的信任,他們才能真正展開生意。

正是基於這種信任,家族辦公室會在資產配置、遺產分配,乃至子女教育等多維度地與家族產生粘合,並且深深捆綁在一起。

最近兩年,江欣榮感到一個明顯的變化,以往內地的家族找到她,更多的是投資的需要,希望江所在的家族辦公室能夠把一部分資產部署到海外,在一些避稅的地區建立離岸控股公司,或者投資離岸基金以及直接投資海外項目。

2013年以來,更多家族傾向於就子女的問題來徵求江的意見,例如移民到哪裡,國籍如何選擇,能否通過海外信託設置子女繼承等。

如果這些「豪門管家」跟老闆們理念發生衝突怎麼辦?廖文劍回答說:「中國的家族財富管理市場太大了,客戶都是排著隊找我們。遇到理念不合的客戶,與其改變他,不如直接放棄。」

兒女如何成器

對一個家族來說,金融資本管理其實相對容易。能不能做好人力資本、社會資本的傳承,更為重要。

子女教育,越來越成為民營企業家族關心的問題,這是多位家族財富管理者向南方週末記者講述的共同感覺。

在為事業打拚多年並且積累了一定財富之後,許多民營企業家為子女感到深深擔憂。

早在2004年,正泰電器的董事長南存輝就提議,若是兒女不成器,將由原始股東出資成立「敗家子」基金。

正泰電器有100多個原始股東,其中9位是高管。南存輝擔心,高管子女將來接替父輩經營企業時,按股份多少而不是按能力高低來排座次,由此導致父輩一手打拚出來的成果在兒孫手中敗落。

南也將三個兒子送往美國深造,每年假期回到溫州,要求他們隱姓埋名,換上工作服到車間和工人同吃同住。畢業後也不能直接進入自家企業,而是要在外面打拚,考察合格後,由董事會聘請進入公司團隊。

事實上,家族成員的培養和教育正是家族辦公室的工作重點之一,這對於家族辦公室來說,更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

東林家族辦公室就曾遇到過這種要求。一個香港的家族希望培養下一代,提出先讓子女打理家族的慈善基金「鍛鍊一下」。他們要求子女自己去找項目,把慈善基金投出去,每年還需要一定的回報率。慈善基金的運作規則,則是由家族辦公室設計的。

後來,家族的兒子找到了羌族手繡的項目,慈善基金投資100萬,開闢一條生產線。

滿18歲後,這個家族每年給每個子女1000萬的創業基金,同樣要求回報率。家族辦公室則要求家族成員每個季度提交投資報告,監控整個基金的投放。

高皓則認為,對一個家族來說,金融資本相對容易管理。能否長期保有財富是要看家族資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的傳承,家族辦公室對上述三項資本提供怎樣的服務,是評價家族辦公室管理水平更為重要的要素。

高皓曾研究和考察過包括戴爾、三星、皮特卡恩等多個知名的家族辦公室,在他看來,國內的家族辦公室還處在雛形和較為初級的階段。真正意義上的家族辦公室要跟家族的利益綁在一起,這就要求家族辦公室不應該從任何的第三方收取代銷的服務費或是代銷的佣金。因為這種盈利模式,只會讓家族辦公室拚命推銷金融產品。

鏈接

家族辦公室發源於美國。

擁有梅隆銀行的托馬斯·梅隆(Thomas Mellon)在1868年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家族辦公室。到現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估計,在美國活躍著2500到3000家單一家族辦公室, 管理著約1.2萬億美元的資產。

單一家族辦公室要管理的不僅是家族的財產,就連安保、廚師、司機也要管,甚至要幫年輕的家族成員安排實習工作。

不過,設立單一家族辦公室,是件極為奢侈的事情。

通常來說,在一個家族設立專門為其服務的單一家族辦公室,要求家族可投資資產規模至少達到5億美元。

為了降低門檻,便出現了一個辦公室同時管理多個家族的聯合家族辦公室。

2012年全球規模最大的聯合家族辦公室為總部設立在瑞士的HSBC Private Wealth Solutions,管理著297個家族約1236億美元的資產(平均每個家族4.2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012

爭奪保時捷經銷 義美的豪門人脈學



2015-08-03  TCW


令人熱血澎湃的精品跑車,是許多愛車人畢生努力一圓的大夢,但對實力雄厚的財團來說,則是接班的王子和公主們,最夢幻的投資事業之一。

老實做餅起家的義美食品,日前傳出由董事長高志尚之女高易誼,掛名擔任尚騰汽車的董事長,搶下德國精品跑車品牌保時捷(Porsche),新北地區首家經銷權資格,從食品跨足奢侈品,成為網路上鄉民瘋轉熱議的話題。

不過,正當外界把目光聚焦在六十六年次,今年不到四十歲的義美公主之際,卻忽略了同在尚騰汽車董監名單上,擁有三成股份的另一位董事—優步(Uber)台灣總經理顧立楷,他是家族實力不見得輸義美的老牌紡織大廠,勤益集團的王子。

新莊3,000坪地成勝出關鍵勤益顧家,扮演地主、金主

顧立楷這回是以上市公司勤益投資控股公司代表人身分,出任尚騰汽車董事。勤益投控前身是從紡織轉型的勤益電子,祖籍江蘇的顧家財力雄厚,經營紡織染整逾半世紀,因早年在新莊取得萬坪紡織廠用地,目前是新北Ikea超大賣場的收租大地主。

據知,這回義美團隊角逐保時捷經銷權,最主要的競爭優勢之一,就是高志尚透過個人人脈,取得新莊三千坪勤益紡織舊廠區,成為保時捷全功能新據點,為總代理永業集團所肯定,也是最後能以汽車業素人之姿,在超過十組人馬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

也就是說,勤益顧家不只扮地主,更進一步浮上檯面成為金主;出手投資精品跑車經銷業務,無非也是看好國內高級車市場,平均每年近兩成,優於總市場一倍以上的成長力道。

據了解,這回保時捷開放新北經銷權,儘管投資金額高達五億元,幾乎是國產車品牌單一經銷商的五倍以上,卻吸引超過十組人馬領表,不只汽車業界幾乎全數動 員,包括港商太古集團、裕隆轉投資誠隆汽車、寶馬(BMW)北部經銷商依德,以及和泰汽車前總經理張重彥等,業界土洋資深團隊,都出馬領表,卯足全力爭 取。保時捷台灣總代理永業總經理李智龍即證實,「背後投資者(金主),幾乎各行各業都有。」

賣車還能累積人脈汎德唐家,縱橫兩岸政商

由於銷售單價動輒兩、三百萬元起跳的高級進口車,獲利優於殺價見骨的國產車款;藉由銷售到售後服務,更有機會深耕金字塔頂端車主的政商人脈,一如已故汎德 集團創辦人唐誠,因早年取得BMW代理權,累積的人脈資產,讓唐家三代人迄今仍縱橫兩岸政商圈,是經營高級進口車品牌,賺得的無形附加價值。

愛喝牛奶乾脆養牛少東們打造家族投資亮點

有意思的是,回顧近年來,從義大利超跑法拉利(Ferrari)、英國超奢華品牌勞斯萊斯(Rolls-Royce)與賓利(Bentley)等高檔名車 代理權,以及這回保時捷經銷權,國內取得高級車品牌經營權的財團,主事者或出面掌舵新事業的王子公主,清一色是超跑一族。基於「愛喝牛奶乾脆也養頭牛」出 發點跨入汽車業,成為家族投資事業的新亮點,是其共同特色。

尚騰汽車總經理,本身也是董事之一的達勝整合行銷執行長吳睿弘表示,拿下保時捷經銷權,與其說看好高級車市場的商機,不如說是包括在國外賽車學校受過專業訓練的高易誼等,一群愛車同好們基於興趣投入的新事業。

因為熱愛超跑,從本業跨入汽車銷售領域的,還有直銷大王的克緹集團總裁陳武剛,找來好友普立爾前董事長,也是台灣蒐藏最多法拉利的車主黃震智合資,成立台灣蒙地拿公司,親赴義大利原廠搶下代理權。

所見略同的,亦有金融海嘯後,相繼拿下賓利、奧斯頓馬丁、麥拉倫(McLaren)等超跑品牌在台代理權的彰化銀行前董事長張伯欣;以及由寒舍餐飲集團出面拿下的勞斯萊斯代理權。和義美高家一樣,這幾個品牌代理業務的公司董事長,皆是由其家族接班成員扛下。

正所謂「富過三代,才知吃穿」。高級車銷售成為家族型財團,有志一同的轉型新事業,除展現豪門王子公主們,因出身背景,養成對汽車高檔品牌的不凡品味;也顯示台灣消費市場底蘊益深,高階精品銷售已然是財團名門,爭相投入的下一階段熱門產業。

【延伸閱讀】財團名門王子公主,愛車更跨行賣車—精品跑車在台經銷團隊

●原屬行業別與跨足品牌:食品業、紡織業/賣保時捷●經營團隊核心人物(取得經銷年份):義美董事長之女、尚騰汽車董事長高易誼、勤益投控董事長顧肇基之子顧立楷(2015年起)

●原屬行業別與跨足品牌:飯店業/賣勞斯萊斯●經營團隊核心人物(取得經銷年份):寒舍集團創辦人蔡辰洋之子、盛惟公司董事長蔡伯府 (2011年起)

●原屬行業別與跨足品牌:銀行業/賣賓利、奧斯頓.馬丁等●經營團隊核心人物(取得經銷年份):前彰銀董事長張伯欣之子、永三企業執行長張定民(2009年起)

●原屬行業別與跨足品牌:直銷業/賣法拉利●經營團隊核心人物(取得經銷年份):克緹集團總裁陳武剛之子、台灣蒙地拿董事長陳樂維(2005年起)

資料來源:上述品牌整理:尤子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80

福布斯發布亞洲富豪家族排行榜 中國內地豪門集體缺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5122.html

福布斯發布亞洲富豪家族排行榜 中國內地豪門集體缺席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5-10-10 11:56:00

躋身《福布斯》亞洲50大富豪家族首位是韓國最大財閥、掌控三星電子的李秉喆,其家族資產達266億美元(約2074億港元),3代家族成員參與營運超過50家企業,整個集團2014年的收入相當於韓國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22%。

近日,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首度公布亞洲50大富豪家族排行榜,中國香港共有八大家族上榜,當中包括“香港四大家族”的李兆基、郭氏兄弟及鄭裕彤,但長和系主席李嘉誠家族未有入選,因其家族不符合上榜條件。

《福布斯》規定,入選的亞洲家族,其財富必須橫跨家族三代,而且家族第三代成員於家族企業出任要職,但李嘉誠家族的第三代成員暫未參與家族生意。

躋身《福布斯》亞洲50大富豪家族首位是韓國最大財閥、掌控三星電子的李秉喆,其家族資產達266億美元(約2074億港元),3代家族成員參與營運超過50家企業,整個集團2014年的收入相當於韓國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22%。

恒基創辦人“四叔”李兆基家族排第2,家族資產241億美元(約1879億港元);經營石油、紡織和電訊等業務的印度Reliance集團安巴尼家族排第3,資產達215億美元(約1677億港元);泰國的謝國民家族排第4,資產199億美元(約1552億港元),其掌控的正大集團是全球最大動物飼料商之一。

50大富豪家族榜之中有14個來自印度,當中包括安巴尼家族以第7位有“印度IT大王”稱號的普雷姆吉家族;其次有8個業務紮根香港的家族,包括排第5位的新地郭氏兄弟、第16位周大福集團鄭裕彤家族、第20位已故船王包玉剛家族及第21位的嘉道理家族等。

《福布斯》指出,除了李嘉誠家族不在榜內之外,內地富豪多是年輕創業致富,亦未有任何家族上榜。鄰近地區之中,臺灣國泰金控蔡萬才家族及旺旺集團蔡衍明家族分別排第8及第24。

三星電子業績見起色李氏家族財富猛增幾十億

亞洲最富有的家族剛剛又添了幾十億美元財富。三星集團(Samsung Group)今日的輝煌由韓國李氏家族一手造就,得益於第三季度營業利潤同比增長80%的業績預測,該集團旗下子公司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Group)的股價在10月7日猛漲9%。受此消息推動,該家族目前坐擁超過280億美元的財富。李氏家族在福布斯首度發布的亞洲富豪家族榜中高居榜首。

三星電子目前的市值高達2,000億美元,是全球市值第二高的科技公司,僅次於蘋果(Apple)。該公司的員工總數超過20萬人。即便如此,三星電子也還只是三星集團的一部分,這個集團的產業和利益還廣泛分布在從零售到酒店在內的眾多行業內。總的來說,三星集團是韓國最大的集團公司,其2014年營收共達3,050億美元。

三星集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8年,作為一位有錢地主的兒子,李秉喆(Lee Byung-Chull)在大邱成立了一家規模不大的貿易公司,向中國部分地區出售魚類制品和蔬菜。該公司迅速發展起來,並開始涉足食品制造和紡織業,這成為韓國財閥模式的縮影。財閥即韓國知名家族企業,因對韓國經濟產生重要影響而聞名。

三星集團創始人李秉喆於1987年逝世,短短幾年後,原來的三星帝國拆分為四個實體:三星集團、希傑集團(CJ Group)、新世界集團(Shinsegae Group)和韓松集團(Hansol Group)。從那以後,在該家族內圍繞著帝國控制權的爭奪就一直硝煙不斷。

自從這位創始人的兒子之一、該集團的董事長李健熙(Lee Kun-Hee)在2014年5月突發心臟病之後,在過去的一年,接班人計劃就一直是李氏家族的頭等大事。此後,李健熙的獨子、法定繼承人李在镕(Jay Y. Lee)一直在負責集團的運營。1991年,李在镕開始了自己在三星電子的職業生涯,並於2013年被任命為副董事長。

李在镕的兩個妹妹都在三星電子關聯公司第一毛織(Cheil Industries)擔任總裁。李敘顯(Lee Seo-Hyun)負責該公司的時裝部門,而李富真(Lee Boo-Jin)則負責度假酒店、主題公園和工程建設活動。李在镕的妻子洪羅喜(Hong Ra-Hee)是三星美術館(Leeum Samsung Museum)的館長,眾所周知,她購買了相當多的藝術品。

盤點亞洲富豪家族最出名的豪門恩怨

1938年,三星(Samsung)創始人李秉喆(Lee Byung-Chull)在大邱開辦了一家貿易公司。很快,他就將一家不起眼的出口商打造成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涉足食品、紡織和電子產品等各個領域。1987年,在這位創始人去世兩周之後,他排行老三的兒子李健熙(Lee Kun-Hee)接過帥印,並將該集團推向巔峰;在他的領導下,銷售額從240億美元猛增至令人咋舌的3,050億美元,也證明了李秉喆挑選李健熙作為繼任者的先見之明。

李健熙

但在這位創始人去世25年後,他的長子李孟熙(Lee Maeng-Hee)可能仍然對弟弟繼承家業耿耿於懷,因為若李家遵循亞洲人的傳統,這個位子本該是他的囊中之物。2012年,繼承人內訌開始,大哥李孟熙(Lee Maeng-Hee)、二姐李淑熙(Lee Sook-Hee)和另一個親戚將這位董事長告上法庭,要求取得父親給予他們的三星旗下兩家公司的股份。

據報道,當時的李健熙表示“一分錢”都不會給,並稱繼承事宜早已塵埃落定。第二年,李健熙勝訴;而他的哥哥姐姐輸掉了這場37億美元的官司。

在亞洲最富有的家族中,白手起家致富的故事非常普遍。今天的繼承人已成為各自行業中一支重要力量。毫不奇怪,這些權勢往往醞釀出嫉妒和貪婪,造成同胞反目、兄弟姐妹形同陌路。下文概述了該地區最富氏族中一些最令人驚嘆的豪門恩怨:

曉星(Hyosung)家族:準繼承人轉身離開

2013年,工業企業集團曉星公司董事長趙錫來(Cho Seok-Rae)次子趙顯文(Cho Hyun-Moon)辭任副董事長一職,並將所持股份賣給外部投資者,趙氏家族的麻煩由此開始接踵而至。此舉令內部人士大感震驚,此前大家都視他為準繼承人。在公司成功經營14年之後,這位哈佛法學院畢業生表示想試手法律行業。

趙錫來

但也有報道稱,他是被兩個兄弟排擠出去的。一年之後,他向首爾檢方提出申訴,指控他的另一個兄弟、曉星公司社長趙顯俊(Cho Hyun-Joon)挪用公款及玩忽職守。就其社長所受指控一事,曉星公司代表在致福布斯的聲明中稱,他們“不認可他的指控,因其與事實相差甚遠。”

現代(Hyundai)家族:繼承者的悲劇結局

在不久於人世的日子里,現代公司創始人鄭周永(Chung Ju-Yung)拖著病軀,親眼目睹了次子鄭夢九(Chung Mong-Koo)和五子鄭夢憲(Chung Mong-Hun)之間的激烈爭執。

2000年,兩兄弟擔任現代集團聯席董事長。當時,現代集團是韓國第二大企業集團,涉足建築、化工、電子、造船等各個領域。鄭周永選擇了鄭夢憲作為繼任者,但在1997-98年亞洲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困局中,韓國政府將現代汽車的財政困境歸咎於裙帶關系,迫使鄭周永要求兩個兒子同時放棄職位。

韓國商界人士參加鄭夢憲的葬禮

鄭夢憲遵從了父親的意願,然而,因最初的失敗而感到恥辱的鄭夢九拒絕拱手讓出職位,並在董事會的支持下,保留了自己的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董事長一職,並至今仍然擔任該職。

不到三年後,鄭夢憲因非法向朝鮮提供數億美元以確保一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朝韓首腦會晤順利舉行而受到指控,並因此跳樓自殺。之後的2010年,規模縮減後的現代集團的董事長、鄭夢憲遺孀玄貞恩(Hyun Jeong-Eun)與鄭夢九展開爭奪戰,圍繞的是已故創始人最珍貴的遺產、部分由債權人所有的現代建設(Hyundai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的收購。2011年,她競購失敗。該公司現由現代汽車運營。

郭氏兄弟:現實生活中的肥皂劇

在密切共事18年之後,在2008年,郭炳江、郭炳聯(Thomas & Raymond Kwok)將哥哥郭炳湘(Walter Kwok)踢出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Sun Hung Kai Properties,SHKP)。這家香港房地產巨頭由他們的父親在1972年創辦而成。

兩人控訴郭炳湘雖然已婚,但與一位紅顏知己往來,且這位紅顏知己還對公司施加不當影響;他們還指控郭炳湘患有躁郁癥,不適合領導公司。

郭氏兄弟

1997年時,郭炳湘遭遇綁架,被剝去衣服毆打,並關在一個木箱中,直到七天之後家人支付贖金才得到釋放。自此之後,他的精神健康就一直備受揣測。郭炳湘本人一再否認存在心理障礙,曾發起反擊,告兩個弟弟誹謗,但後來撤訴。

去年1月,在母親撮合的“友好協議”下(她將公司股份在三個兒子之間均分),郭炳湘辭去在SHKP的非執行董事職位,這場持續五年的家族恩怨也算是告一段落。

安巴尼兄弟(Ambani Brothers):媽媽最清楚

這個印度最富有家族持續八年的恩怨始於2002年德魯拜·安巴尼(Dhirubhai Ambani)去世之後。德魯拜是印度最大企業集團信實工業(Reliance Industries)的創始人。

由於他沒有留下遺囑,穆克什(Mukesh)和阿尼爾(Anil)兩兄弟就這個龐大帝國的控制權展開了公開爭奪,主要是圍繞一份天然氣供應協議。

2009年,這場紛爭鬧上法庭,由於實在太過激烈,就連印度財長都出面請求,稱他們的和解關乎“國家利益”。2010年,印度最高法院做出了有利於穆克什的判決,並下令兩兄弟就天然氣供應合同展開重新談判。於是,他們取消了這份源自2005年的備受爭議的非競爭協議,取而代之以一份相對更為簡單的協議。

他們的母親考吉拉本(Kokilaben)出面調停,促成和平協議,引導他們邁出了走向和解的第一步。2013年,兩兄弟再次在商界聯手,這是他們當初翻臉後的第一筆交易。

巴賈傑家族(Bajaj Family):第四代家族成員引發的攤牌

當年,24歲的庫沙格拉(Kushagra)懷揣著MBA學位和自己的創業願景從美國回到印度,執意要拆分這個擁有75年歷史、以汽車業務著稱的家族帝國。那是緊密凝聚在一起的巴賈傑氏族首次產生沖突。庫沙格拉稱,通過拆分,他可以自由運營該集團旗下的某些業務。

因此在2001年,他和父親西什爾(Shishir)要求將集團的兩個業務部門轉交給他們——制糖和消費類產品業務。但西什爾的堂兄弟和兄弟拉胡爾(Rahul)一心想把業務維持在同一個屋檐下。為此,他們展開了七年的公開爭奪,直到2008年,在律師的幫助下,該家族簽訂協議,對財產進行了分割。

 

完整榜單:

 

(綜合福布斯中文網、廣州日報、中國新聞網、東方財富網等報道)

編輯:朱逸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882

與歐洲豪門球隊身價一比 恒大球員就是“屌絲”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2-19/971628.html

恒大是有錢,恒大的大手筆投入,天價外援一次次的刷新著中國球迷乃至世界球迷的價值觀。但是,如果把恒大放在歐洲五大聯賽中,和那些五大聯賽的球隊作比較,他們還算不算有錢呢?

恒大是有錢,恒大的大手筆投入,天價外援一次次的刷新著中國球迷乃至世界球迷的價值觀。但是,如果把恒大放在歐洲五大聯賽中,和那些五大聯賽的球隊作比較,他們還算不算有錢呢?

英超

看了結果我想很多球迷都驚呆了,球員身價刷新一次又一次亞洲記錄的恒大,放在英超賽場,球員身價居然排到倒數第一,而且落後了倒數第二的伯恩茅斯足足1600萬歐元。英超賽場20支球隊,加上傳統六強在內,足足有16支球隊身價過了1億歐元。讓人不禁感嘆,英超就是橫啊!

很多人說了,英超是世界第一聯賽,球隊身價自然水漲船高。那放在別的聯賽呢?

德甲

放到德甲賽場我們來看,恒大4330萬歐元的身價也只比達姆施塔特和因戈爾施塔特兩支升班馬多,位列倒數第三。相對於英超來講,德甲似乎沒那麽土豪,拜仁各項指標一騎絕塵,而也只有拜仁,多特,勒沃庫森,沃爾夫斯堡,沙爾克04,門興六支歐冠級別的球隊身價超過了一億歐元。德甲賽場告訴我們,花錢和成績,那是完全正比啊。

西甲

西甲賽場三級分化嚴重,皇馬巴薩馬競三支球隊獨占鰲頭,而瓦倫西亞,塞維利亞,畢爾巴鄂競技,比利亞雷亞爾等球隊牢牢占據中遊。其他球隊則差距不大。恒大在西甲賽場的身價處於中下遊位置,位列倒數第六。

另外,恒大在意甲賽場身價位列倒數第五。在相對平庸的法甲賽場,則達到了倒數第十,穩穩位於中遊位置。(編輯 柴剛 審核 趙慶 終審 塗勁軍)

  • 今日頭條
  • 柴剛
  • 黃健翔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820

把一家台南小公司 推向國際的幕後英雄 靈魂人物》豪門兩大將 一個技術強、一個善溝通

2016-03-14  TWM


簡廷在一手打造的豪門國際,在樂園雕塑界闖出名號,其背後的關鍵人物,一是李玉山,另一則是蘇建州。 因為他們的超高工藝水平與鍥而不捨的完善溝通,讓迪士尼也稱讚。

漢高祖劉邦靠「漢初三傑」(張良、韓信、蕭何)打下一片江山,豪門國際開發創辦人簡廷在也靠兩位大將,撐起一座全球最高的童話城堡,奠定豪門在樂園雕塑界的國際級地位。

「他是我的左右手!」簡廷在這樣形容總經理李玉山。

接觸國際大案

產品策畫到生產 李玉山一手包辦要談簡廷在的國際樂園輝煌史,不能不談十八年前作為起始點的「花蓮遠雄海洋公園」。李玉山從產品策畫到生產一手包辦,更親自到廣州美術學院找雕塑師,稱得上幕後最大功臣。如果沒有花蓮遠雄海洋公園的好評,可能就沒有後來一系列的國際大案,更別提今年的上海迪士尼工程。

時間快轉到三年前的廣東珠海豪門工廠,上海迪士尼的案子正式啟動,李玉山一下檢視工程部副理王強的立體結構圖,一會兒又去關心雕塑師雕塑狀況,四千多件藝術品,從結構繪圖、雕刻到開模生產,全都在他掌控下完工,麾下最高有六百名員工,全靠他hold住。

接到上海迪士尼的案子,李玉山做的第一件事,是帶著十二名豪門雕刻師,到上海迪士尼工地受訓兩周,他戲稱「是長達兩周的考試」,這些雕刻師,必須把硬邦邦的水泥形塑出木頭質感,澳門威尼斯人酒店最有名的景點 ||河道上停的木船,就是他們用水泥「做」出來的。能有這樣的工藝水平,背後的總指導就是李玉山。

出身於國立藝專(現為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雕塑組的李玉山,二十五年前進入豪門,很快被派去深圳,負責普威娛樂城的裝飾工程。他同時也負責早期豪門接的一些花器外銷訂單,開始接觸西方人的特殊上色工法,像是仿舊、仿木等。

李玉山說:「以仿白樺木效果為例,雖然所有上色師傅都能做,但品質不一致,為了確保一批貨上千件成品的品質一致,我讓每個師傅都只負責一道程序。」以白樺木效果為例,他就拆成五道工序,第一位師傅為所有產品上咖啡底色、第二位師傅上白色、第三位師傅負責用砂紙拍打,做出色彩層次感……。在他的有效管理下,豪門才能在迪士尼嚴格的要求下達到標準。

「比威尼斯人還嚴格、還累!」雖然李玉山已是超過二十年資歷的老手,對於要求幾乎零誤差的美方迪士尼團隊,仍然相當欽佩。從尺寸造形、藝術效果到肌理,都被經過迪士尼雇用的世界級專家嚴格驗收,李玉山算是通過「迪士尼認證」的「一把手」了,但是這四千件產品只是通過第一階段考驗,等它們上了貨船前往上海,故事的下半截才剛剛開始。

三方溝通要角

營造友好印象 蘇建州是關鍵人物上海迪士尼辦公室,一位工作帽上貼著醒目英文字「JOE」的工頭,操著一口流利英語的他,正在和老外熱切交談,手上還拿著工程安裝圖與量尺比畫著,旁邊幾名講上海話的工人互相凝視,很努力想搞清楚眼前的對話內容。這位就是豪門在上海迪士尼工程部總經理蘇建州,是上海迪士尼工地現場唯一的台灣人,因為這號人物,簡廷在於上海迪士尼工程進行的兩年之中,放心到未曾踏進工地。

「會參與這個案子,第一是因為這是國際超級大案,第二是因為自己曾留學美國,先前卻都沒什麼機會用英語,很可惜!」蘇建州強調,「上海迪士尼」對自己的職涯歷練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里程碑。

豪門之前接的香港、加州迪士尼案只需要負責生產部分,這一次還包辦安裝工程,沒有營造背景的簡廷在,請來多年前結識的蘇建州。蘇建州曾任和旺建設總經理(編按:現更名為和旺聯合實業),也是前董事長蘇勝明的兒子。「他英文很好,又有建築工程背景,我很早就邀他來豪門,等了多年他才來!」簡廷在說。

在工程現場,豪門的角色相當尷尬,夾在美方迪士尼團隊和負責城堡主體建造的上海營造商之間,前期因三方的溝通不良,原本應兩個月完工的Mockup(城堡的局部試作品),卻花了一年才完工。「我告訴自己,不能再這樣了!」蘇建州表示,剛開始豪門未直接與迪士尼溝通,中間還要隔一層營造商,三方溝通不順,導致工程進度延宕。

為了扭轉情勢,讓工程順利推進,蘇建州在城堡正式開工前,迪士尼總部最上層領導、現場監工的迪士尼團隊和上海營造商都在場時,丟出一份報告書,列出城堡營造主體的三十多個問題,讓美方發現問題所在,逼營造商必須處理問題,也讓現場監工團隊了解,豪門最清楚狀況所在。蘇建州說:「我試著去解決團隊間溝通困難……,後來美方都直接追著我,要我告訴他工程遇到什麼問題。」此後,美方對豪門信任度大增。「還好美方都挺我們!」豪門中國籍的資深工程師黃聯祥操著一口福建腔,坦承早期的工程並不順利,靠著美方撐腰,工程才得以順利展開。

期待再次合作

前鋒搭配後衛 李、蘇是最佳拍檔蘇建州也努力拉近與上海營造商的關係。當得知位於新竹的一座銅像「唐高義士」,是上海營造商部門總經理的舅公,蘇建州趁著回台時,特別跑到新竹找到銅像,並拍照送給對方留念,讓對方相當感激,和他成了好友。

蘇建州為了和業主兩方博感情,工程帽的內側貼上「國民黨黨徽」,用政治拉近與上海人的距離,外側則貼上大大的「JOE」,讓老外記住他,極力營造友好印象。由蘇建州溝通協調,豪門負責的工程,成了城堡工程裡進度最能按部就班、最順利的一環。

無論如何,簡廷在的「上海迪士尼工程之旅」已近尾聲,熱愛攝影的蘇建州立刻給自己放了大假,背起相機遨遊雲南;當簡廷在接到下一份世界級的標的,兩位大將也許再度聯手,以前鋒搭配後衛的組合,進攻下一座國際級新標的。

撰文 / 黃家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370

莆田系資本運作圖譜:借力PE攀附豪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9452.html

從最初“江湖遊醫”,到控制多家上市公司,並與資本豪門結盟,神秘而低調的“莆田系”,而今儼然已經成為資本高手。

卷入“魏則西事件”漩渦的中源協和,並不是莆田系第一次在資本市場亮相。鮮為人知的是,早在2002年,“莆田系”就已悄然進入資本市場,至今已經潛行14年之久。在此過程中,PE機構扮演了重要的推手角色。

盡管刻意保持低調地,但梳理“莆田系”擴張軌跡便不難發現,從最初借助PE坐大,進化到如今的資本豪門聯姻,在過去的十多年里,,其擴張之路呈現出清晰的“借力打力”的痕跡。

在進入資本市場的過程中,“莆田系”的運作手法,也日漸成熟、隱蔽。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實現自身的擴張,部分莆田系企業還以股權為紐帶,與一些金融機構實現深度捆綁,助力其進入資本市場。

潛行股市14年

5月3日,因卷入大學生魏則西之死風波,A股上市公司中源協和緊急停牌,對相關事項進行核查。而隨著“魏則西事件”愈演愈烈,“莆田系”相關公司名單也越發詳盡,並引發資本市場上的強烈反響。

然而,這並不是莆田系第一次在資本市場亮相。迥異於外界的印象,向來行事隱秘的莆田系,早在十多年前就已進入資本市場。除了A股,莆田系概念股還有香港上市的和美醫療以及華夏醫療、萬嘉股份。此外,2013年在新三板掛牌的華韓整形,也屬於莆田系。

在莆田系上述三家港股上市公司中,華夏醫療、萬嘉集團均為莆田人翁國亮控制和美醫療則由莆田系四大家族之一林氏旗下林玉明所創建。而新三板掛牌的華韓整形,則由莆田系代表人物林國良一手創立。根據公開信息,林國良曾擔任莆田(中國)健康產業總會執行會長,華韓整形在新三板掛牌時,林國良正是該公司兼董事長。

莆田系民營醫院進入資本市場,最早要追溯到14年前,第一家上市的則是華夏醫療。而罕為人知的是,在莆田民營醫院“四大家族”中並不突出的翁國亮,卻是莆田系資本運作的鼻祖,一手運作了兩家企業上市。

《第一財經日報》查閱資料發現,華夏醫療成立於2001年,但僅僅一年之,就於2002年5月10日在香港聯交所創業板上市。由於時間久遠,已無法得知華夏醫療當年上市的細節。

不過,在華夏醫療上市之後,莆田系的資本運作,十多年間一直處於沈寂狀態。到了2013年,再次出現高峰。2013年10月,原本隸屬於華夏醫療的萬嘉集團,經過拆分後,以每股0.01港元的面值,在香港聯交所發行6.48億股。

緊隨萬嘉集團之後,華韓整形、和美醫療也陸續進入進入資本市場。2013年11月6日,華韓整形在新三板掛牌,當時總股本為7020.5萬股,可轉換股份為1841.83萬股。隨後,和美醫療也在2015年7月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在資本市場潛行多年,不甘寂寞的莆田系,資本運作也漸趨成熟、隱蔽,手段也漸趨多元化。2015年12月2日,華夏醫療公布,以12億港元的預期代價,向賣方港峰企業收購兩家公司全部股權簽訂諒解備忘錄。華夏醫療的目標是,對兩家公司進行重組。

此外,2015年12月10日,和美醫療也在2015年12月公布,與三家公司組成策略聯盟,在中國推進試管嬰兒、遺傳基因檢測、建設智慧醫院等合作。

PE推手

2015年11月,華韓整形進行定增,而8名認購對象,全部來自機構投資者。其中,東方證券作為領投方,認購了其中2500萬元。鼎峰明道新三板匯聯基金、深圳前海豐疇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分別認購160萬元到1000萬元不等。

實際上,在莆田系逐步坐大、並染指資本市場的過程中,VC/PE等投資機構,扮演了重要推手的角色,不少知名PE先後與其聯姻。

最早與莆田系聯姻的PE,是國內老牌PE機構鼎暉投資。早在2008年,鼎暉投資就通過兩只人民幣基金,投資了和美醫療。和美醫療招股書顯示,2008年10月,和美醫療控股股東博生醫療與鼎暉一期、鼎暉元博兩只有限合夥基金簽訂協議,後兩者分別以人民幣2.2億元、6204萬元的代價,分別認購博生醫療1226萬股、346萬股,分別持有11.7%、3.3%的股份。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5年7月上市,鼎暉投資、建銀國際醫療分別持有和美醫療10.25%、6%的股份。

示範效應是無窮的。緊隨和美醫療,更多的莆田系民營醫院,開始先後進入與資本聯手,而和美醫療也非鼎暉投資介入的唯一莆田系民營醫院。2010年9月,鼎暉資本再次出手,向主打婦產醫療的安琪兒進行1億元A輪投資。而這家位於成都的婦產醫院,其實也屬於莆田系。

與莆田系聯姻的VC/PE機構,並不止於鼎暉投資一家。公開信息顯示,2013年12月,安琪兒同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簽署增資協議,完成B輪融資,增資金額達數億元人民幣。而在A輪融資時,安琪兒還引進了清科創投。

隨著莆田系的逐漸壯大,其合作的對象,也不僅僅限於VC/PE等創投機構。據媒體報道,2014年,翁國亮還聯手萬通投資控股董事長馮侖、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共同成立中國醫療健康產業發展聯盟,並吸引了陳東升攜泰康人壽等金融大鱷加入聯盟。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中國醫療健康產業發展聯盟有15名會員,控制著上千億資產,覆蓋金融、地產、保險、科研及醫療服務。與萬通、新希望這樣的豪門的結盟,帶來的是真金白銀。據媒體報道,該聯盟成立後,獲得兩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超百億授信。

結盟豪門

從最初借助VC/PE做大,到利用其作為套現、資本運作工具,經過多年的發展,莆田系對VC/PE的運用已經爛熟於胸。

中源協和與柯萊遜這宗引起軒然大波的交易中,PE機構的身影若影若現。公開信息顯示,2015年12月8日,柯萊遜原控股股東陳新喜、武寧,已將其所持98%、2%股權,轉讓給已經名為湖州融源瑞康股權投資合夥企業。

這不過是近年來莆田系的資本運作的一個縮影。在此之前,莆田系與PE聯手上演了“租殼”好戲。2015年5月,林國良將其所持2250萬股的投票權,授權給一家名為凱輝投資咨詢(上海)有限公司的公司。同時,林國良還將其持有2106萬股華韓整形限售股股份質押給凱輝咨詢,後者持有的2250萬股,占華韓整形總股本的32.05%。獲得該部分股權的投票權後,凱輝咨詢實質實現了對華韓整形的相對控股。

工商登記資料顯示,凱輝咨詢法人代表為蔡明潑。而蔡明潑的另外一個身份,是法國凱輝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董事長,於2008年4月,凱輝基金完成首期7000萬歐元資金募集。

在走向資本市場的過程中,“莆田系”還以股權為紐帶,與一些金融機構實現深度捆綁。2015年7月,和美醫療在香港上市,由摩根士丹利、建銀國際金融公司擔任保薦人。而在此之前的5年,建銀國際旗下的參股子公司,就已入股和美醫療控股股東博生醫療。

而建銀國際醫療成立於2009年,成立時共有6家股東。其中,第一股東建銀國際財富管理(天津)有限公司(下稱“建銀國際財富”)持股41.6%,第二大股東持股30.5%。

實際上,無論是建銀國際金融,還是建銀國際財富,均為建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建銀國際的主營業務為投行,建銀國際財富則是建銀國際的國內全資子公司,從事人民幣股權投資基金業務。

如今,以翁國亮為代表的部分“莆田系”,已經進入了資本運作的新軌道,開始全面與資本豪門結盟。中國醫療健康產業發展聯盟成立後,新希望集團已經成為華夏醫療的重要股東。該公司今年2月披露的信息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新希望集團持其20.2%%的好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032

民生银行派系战:四大豪门股东 20年权力游戏与投资账

http://www.xcf.cn/newfortune/fmgs/201609/t20160922_776767.htm

  原载于《新财富》杂志2016年9月刊 

  继万科、康达尔之后,民生银行的股权争夺又硝烟四起。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民生银行过往的三大豪门股东—希望系、泛海系、东方系所持股权全数出现异动。这背后,是民生银行新一届董事会与监事会换届前夕,股东博弈日趋白热化。 

  在安邦系强势晋级民生第一大股东之下,原三大豪门的话语权势必相对削弱,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损兵折将的输家。新财富逐笔细究了希望系、泛海系、东方系各自在民生银行的初始投入、增持以及套现与分红详情,得出了其各自的成本收益明细。 

  其中,希望系对民生银行的总投资为39.89亿元,累计总收益为273.14亿元,回报6.85倍;泛海系的 总投资85.92亿元,累计总收益为221.42亿元,回报2.58倍;东方系的总投资为2.23亿元,累计总收益为115.79亿元,回报高达 51.92倍。 

  三大派系横向对比,东方系入股民生银行的时间较希望系及泛海系都要晚,但回报之所以大大高于后两者,其一在于,东方系初始入股之后从未参与之后的定增及二级市场增持,避免了持股成本被拉高;其二是其中途基本未减持套现,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的收益越来越高。 

  安邦系兵分两路增持民生银行股份,在A股市场耗资超过600亿元,在港股市场耗资超过33亿港元。然而,即便加上持股期间获得的现金分红,安邦系的投资也仅有不超过8%的浮盈。只要民生银行股价稍有下跌,安邦的投资即会陷入浮亏。 

  安邦系的强势进入,打破了原有股东之间经多年磨合而成的均势格局。从新的股权结构看,股东们在民生银行新一届 董事会的权力格局将可能是:安邦系获得2-3个董事席位,泛海系+船东互保协会获得2个董事席位,东方系+华夏人寿也获得2个董事席位,而希望系则保有1 个董事席位。 

  原标题:民生银行派系战:四大豪门股东,20年权力游戏与投资账 

  作者:苏龙飞

  2016年上半年,A股市场围绕上市公司控制权爆发的争夺战,可谓此起彼伏,万科(000002)、康达尔(000048)、*ST新梅(600732)皆为引发大范围关注的个案。 

  迈入下半年,围绕着中国首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600016)的权力争夺,又硝烟渐起。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民生银行连续发布了6份与股东动态有关的公告,该等公告全数涉及了该行历史上的三大豪门股东—刘永好 的希望系、张宏伟的东方系、卢志强 的泛海系。 

  2016年6月30日,民生银行发布公告称,东方集团与华夏人寿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二者将在股东大会上行使表决权时保持一致,并将共同向民生银行董事会提名新一届董事会成员。 

  7月21日,民生银行发布公告,7月11-15日,泛海控股通过二级市场增持8.44亿股。5天之后,民生银行又公告称,7月18-22日,南方希望通过二级市场减持6523.43万股。 

  8月1日,民生银行再发布公告称,7月25-29日,华夏人寿通过二级市场增持9279.44万股;而在同一时段,南方希望则继续减持了1488.05万股。 

  近期的股权异动,是民生银行新一届董事会与监事会“难产”下,股东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的体现。 

  延期的换届选举 

  按照民生银行的公司章程,其董事会与监事会通常是三年一换届,当前的第六届董事会与监事会诞生于2012年4月,按正常程序应该是在2015年4月换届,但却在换届的当口因股权结构的剧烈变化及人事地震而延期。 

  众所周知的是,从2014年年底至2015年年初,安邦保险集团于二级市场集中增持民生银行。到2015年一季度末,民生银行A股的前三大股东 全是安邦系成员—安邦人寿、安邦财险、安邦集团,三者合计持股高达16.57%;此外,安邦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在港股市场同步增持至民生银行H股总 股本的5.18%(占A+H总股本的1.043%)。 

  根据民生银行2015年年报,整个安邦系合计持有其64.858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7.78%),其中A股61.269亿股(占总股本的 16.79%),H股3.589亿股(占总股本的0.98%)。而在安邦系晋级第一大股东之前,原第一大股东希望系持股不过6.5%左右。 

  安邦系的强势增持,无疑使得民生银行的股权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前股东之间均势的格局被打破了。 

  作为股权结构分散的首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自诞生之日起即处于无实际控制人状态,刘永好、张宏伟、卢志强、郭广昌 、史玉柱、冯仑、黄晞等等这 些股东代表,都是民营企业家中的非等闲之辈。因而,他们在民生银行的话语权分配上,都是经历了长时间的磨合与博弈,方才在该行的公司治理框架下形成相对均 衡的势力格局。 

  股东层面的均衡格局打破之后,势必要在董事会和监事会层面重新分配话语权,背后的博弈在所难免。而恰在2015年初又发生时任行长的毛晓峰被调查事件,再加上举足轻重的原董事长董文标于稍早前辞任,民生银行内部也处于人事上的大动荡期。 

  2015年3月5日,民生银行发布公告称,因第七届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候选人酝酿工作尚未完成,相关换届选举工作将延期。第六届董事会及监事会的期限,将顺延至选举产生新一届董事会与监事会为止。 

  截至目前,民生银行第六届董事会与监事会已经“超期服役”一年半,换届选举似乎已经拖无可拖了。于是,在换届前夕,各方股东未雨绸缪,开始了各种不同的筹划。 

  身为三大副董事长股东单位之一的东方集团最先行动。2016年6月29日,东方集团与华夏人寿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并将共同向民生银行董事会提 名新一届董事会成员。二者分别是民生银行第九大与第十大股东,各持股2.92%及2.56%。根据民生银行的章程,持股3%以上的股东才有董事提名权,按 此规定,二者将无资格提名董事。此前,东方集团实际控制人张宏伟一直担任民生银行的副董事长,其持股比例被稀释至3%以下之后,将可能失去董事会席位。与 华夏人寿结成一致行动人之后,将得以确保其董事提名权。 

  与此同时,身为另一副董事长股东单位的泛海控股也未闲着,其于7月11-14日豪掷75.25亿元,在二级市场增持了8.44亿股,使得其持股比例一举从2.3%增加至4.61%,从而也确保了董事提名权。 

  与泛海系及东方系不同的是,同为副董事长股东单位的希望系,不但没有强化话语权的意向,反而还持续减持民生银行。希望系旗下的南方希望,于7月 18-29日共计减持了2.14亿股,减持之后持股数仅剩8500余万股,占比0.23%。不过,希望系旗下的新希望投资在民生银行的持股比例依然有 4.18%,一名董事的提名权应无忧。

郭广昌 

  面对安邦系的进入,除了希望系选择减持之外,郭广昌的复星系也选择了减持,而且是清空了民生银行A股,仅保留了H股的持股。 

  经过多年博弈,民生银行在股东层面形成了相对拥有较大话语权的三大派系—希望系、东方系、泛海系。他们将如何与新进入的第一大股东安邦系进行互动与博弈,乃至达成新的平衡,无疑是接下来的新看点。 

  历史上的三大派系 

  希望系、东方系、泛海系,被称为民生银行董事会上的“三驾马车”,因为其实际控制人刘永好、张宏伟、卢志强长期身居民生银行副董事长大位,而其他股东单位则未有此待遇。这三大派系的均衡局面,也是经历了长期博弈而逐渐固化的。 

  三足鼎立格局初成 

  众所周知,创办于1996年的民生银行,是在时任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的主持与奔走之下得以成立的。当时的民营企业家群体有两大圈子,一个是官 方性质的全国工商联,另一个是民间性质的“泰山会”。发起设立民生银行的59家股东中,这两派力量皆有参与。而其中希望系的刘永好属于全国工商联阵营,泛 海系的卢志强则属于泰山会阵营。

刘永好 

  民生银行发起设立之时,希望集团出资5080万元,持有5080万股,占比3.68%;泛海控股出资9000万元,持有9000万股,占比6.52%(表1)。

  当时希望集团并不是持股比例靠前的股东(排序第13位),但刘永好因深得董事长经叔平的信任而出任了民生银行的副董事长,也是当时董事会的唯一一位副董事长。 

  民生银行2000年A股上市前夕,其股东结构发生了第一次大范围的重组,部分股东则借机大举收购第三方的持股。 

  先说说希望系刘永好的情况。早在民生银行发起设立时,刘永好是代表希望集团出资的,当时希望集团的刘氏四兄弟还未分家,所以其出资实际是四兄弟共有的。之后,四兄弟分家,刘永好另行成立了新希望集团。 

  从1999年5月至2000年5月期间,刘永好控制的新希望从第三方受让了1.38亿股,一举成为民生银行最大单一股东,占比9.9998%。 此外,原先刘氏四兄弟共有的希望集团所持有的5080万股民生银行股份,其中1800万股因分家而交割由刘永好控制的另一家公司南方希望持有。之后,南方 希望又另行从第三方受让了4698万股,合计持股达到6498万股,成为民生银行第十大股东,占比4.7%。 

  面对刘永好的强势收集筹码,泛海系的卢志强也不甘落后,在其原本持有9000万股的基础上,于2000年3月从第三方受让了4000万股,总股份数达到1.3亿股,仅次于新希望,位居民生银行第二大股东,占比9.42%。 

  在此期间,并未参与发起设立民生银行的东方集团张宏伟横杀出来,于1999年12月至2000年5月集中扫筹1.3亿股,一举成为与泛海系并列的第二大股东,占比9.42%。 

  至此,希望系、东方系、泛海系位居前三大股东,民生银行三驾马车的格局初成(表2)。

  话语权博弈 

  三驾马车在民生银行话语权上的体现,最直接的就是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席位分配了。民生银行自上市以来,一共经历了从第二届至第六届共计5届董事会与监事会,每届董事会与监事会可谓折射了三驾马车不同时期的博弈状况。

卢志强 

  民生银行上市前的第一届董事会,只有希望系刘永好一位副董事长;上市时的第二届董事会,增加了一名副董事长,由东方系张宏伟出任;第三届董事会 与监事会,泛海系卢志强由董事改任监事长;第四届董事会,刘永好出局董事会,副董事长职位由卢志强接替;到第五届董事会,再增加一个副董事长名额,刘永好 强势回归出任;之后,第六届董事会格局未再有变化(图1)。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具体来看看民生银行上市后三驾马车在该行的话语权变迁详情。 

  第二届董事会与监事会,于2000年4月29日召开的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希望系除了刘永好继续出任副董事长之外,南方希望以第十大股东身份提名 的董事候选人李晓东成功当选董事,因而希望系在董事会获得2个席位;新进入的东方系因成为第二大股东,张宏伟以黑马姿态出现,并当选为副董事长;而同为并 列第二大股东的泛海系,其实际控制人卢志强则仅延续第一届董事会普通董事的身份。 

  2003年6月16日,民生银行召开股东大会选举了第三届董事会与监事会。与上届董事会与监事会相比,希望系的话语权稍稍有所弱化,其获得一个 董事席位(副董事长刘永好)与一个监事席位(来自南方希望的尉安宁);东方系维持原样,依然由张宏伟出任副董事长;泛海系卢志强则由此前的董事改任监事 长。

张宏伟 

  2006年7月16日经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第四届董事会,被称之为“刘永好的滑铁卢”,因为此次选举他从董事会出局了。 

  该次选举董事会的规模从上届的15名增加至18名,不过依然按照惯例采取差额选举的方式,从24位候选人中选出18人(股东董事9名、独立董事6名、执行董事3名)。其中,持股3%以上的股东共计提名了12位股东董事候选人,差额选举9人。 

  此次选举中,刘永好意外落选,而南方希望提名的另一名代表王航则当选。与刘永好一同落选的股东董事代表,还包括北京国华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提名的赵立华,以及北京新世界置业有限公司提名的杨凤军。 

  与刘永好落选形成反差的是,泛海系卢志强成功当选为副董事长,填补了刘永好留下的职位空缺。东方系张宏伟则维持不变,继续出任副董事长,此外东方系提名的一位独董王联章也成功当选。 

  此次选举遭致刘永好的质疑,认为背后有人操纵了股东大会的投票。围绕此次选举,有两个相关的背景事件。 

  其一是,原董事长经叔平当时已是88岁高龄,由于身体原因已无法再主持民生银行的事务,因而改由原行长董文标出任董事长。外界因此认为,刘永好在民生银行失去了最大的支持者。 

  其二是,刘永好对民生银行某些股东在该行进行大量的关联贷款持有异议。根据民生银行的披露,新财富统计了三大派系在民生银行的关联贷款占股东总 贷款的比例。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以前,泛海系的关联贷款占比一直居高不下,且远高于东方系及希望系,特别是2005及2006年,泛海系的关联贷款 占比高达77.29%及79.9%(图2)。

  相比之下,希望系于2004年起才开始有关联贷款,且占比低得多。而且,在统计口径上,刘永好四兄弟中的其他三人 (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所控制的公司,在民生的贷款也计入了刘永好的关联贷款范畴。而实际上,希望集团1996年分家之后,其他兄弟三人的经济利益与 刘永好已基本无关联。 

  如果把希望系在民生银行的关联贷款,分拆到刘氏四兄弟各自名下的话,则可以发现,与刘永行有关的贷款实际占了大比例,而刘永好除了个别年份有占比极少的关联贷款(最多也不超过股东贷款总额的2%),其他年份从未在民生银行贷款(图3)。

  假如进行同口径比较,将泛海系在民生银行的盟友股东—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的关联贷款与泛海系合并计算的话,那其在股东贷款中的占比将更加惊人。如此,就不难理解刘永好为什么在2006年前后会对部分股东发生大量关联贷款提出异议了。 

  据称,卢志强与民生银行当时的管理层私交甚好,但这是否与泛海系在民生银行的关联贷款有关,外人不得而知。不过意味深长的是,在2006年的第四届董事会选举中,卢志强升任副董事长,而刘永好出局董事会。 

  2006年7月董事会换届的异动,直接引发了同期监事会换届的延期,直到2007年1月,第四届监事会方才完成换届。 

  刘永好出局董事会之后,在延后进行的监事会选举中,新希望提名的另一位股东监事候选人李宇,最终高票当选。同时,东方系提名的股东监事鲁钟男也成功入选。 

  如此,民生银行第四届董事会与监事会换届下来,希望系获得1个董事席位、1个监事席位,特别是刘永好出局董事会,话语权较前一届弱化不少;东方 系同样获得1个董事席位、1个监事席位,同时还较希望系多提名了1位独立董事并入选,因而东方系的话语权得到较大强化;泛海系的席位数虽然没有变化,但是 卢志强获得了副董事长的职务,地位稍有提升。 

  2007年6月,民生银行实施上市以来的首次定向增发,希望系旗下的新希望与南方希望携手参与认购。其中,新希望出资9.99亿元认购1.31亿股,南方希望更是大手笔掏出27.24亿元认购了3.57亿股,使得希望系的持股进一步强化。 

  东方系放弃了此次增发认购,而泛海系虽然掏了9.08亿元认购了1.19亿股,但却在之后的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间,累计抛售3.51亿股,套现高达52亿元,其持股数不增反降。 

  2009年3月23日,民生银行召开股东大会进行第五届董事会与监事会的换届选举。由于上一届选举出现波折,这次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换届选举,一 改之前的差额选举传统,而采取等额选举的方式(即提名数量与席位数保持一致),即被提名者只要获得股东大会过半票数支持即可当选。 

  在此次换届中,刘永好强势回归、高票当选,并重新出任副董事长。从第五届董事会与监事会开始,至今两届董事会与监事会长达七年半的时间里,“三 驾马车”的话语权基本稳固下来:希望系拥有2个董事席位;东方系拥有1个董事席位+1个监事席位;泛海系拥有1个董事席位;且三大派系实际控制人皆出任副 董事长。 

  表面看,三系中泛海系处于最弱势地位,但其实不然。泛海系的盟友中国船东互保协会,长期以来作为民生银行的前十大股东之一,在董事会一直都有获 得1个席位。因而,泛海系加上盟友实际上也拥有2个席位(关于泛海系与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的关系,详见《新财富》2010年1月号《泛海金融局》一文)。 

  细算“三驾马车”收益账 

  在安邦系强势晋身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的背景之下,原有股东开始出现分化,有人选择继续坚守,有人选择套现退出。那么,作为持股时间最长、在民生银行影响力最大的“三驾马车”,各自获得多少股本收益呢? 

  为此,新财富逐笔细扒了一下希望系、泛海系、东方系各自在民生银行的初始投入、增持以及套现与分红详情,得出了其各自的成本收益明细。 

  希望系:投资39.89亿元,套现93.6亿元,分红29.27亿元,剩余市值150.27亿元,回报6.85倍 

  此处关于希望系在民生银行的投入及收益,仅仅是计算了刘永好控制下的新希望及南方希望的情况,刘氏兄弟分家之前希望集团的持股情况并不在此计算之内。 

  先来看新希望的成本收益情况。 

  1999年5月21日,新希望从宁波经济建设投资公司受让了7500万股民生银行股份,总代价为9800万元,折合1.31元/股;1999年 10月22日,新希望从哈尔滨亚麻厂受让了4800万股民生银行股份,总代价6081.12万元,折合1.27元/股;2000年5月17日,新希望从湛 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受让了1502万股民生银行股份,总代价2733.64万元,折合1.82元/股。此三次股份受让,总耗资约1.86亿元,共计获得 1.3802亿股股份,这便是新希望在民生银行IPO之前获得9.99%股份的全部来源。 

  2007年6月22日,新希望参与民生银行的定向增发,出资9.99亿元认购了1.309亿股股份。此后新希望再未对民生银行进行股权投资。如此算下来,新希望在民生银行的总投资额为11.85亿元。 

  新希望持股至今,仅于2015年7月8日做过唯一一笔7669.8万股的减持,价格为10.44元/股,套现约8.01亿元。 

  该笔持股,经过历年多次的转增股本,目前已增加至15.24亿股,按照2016年8月19日的收盘价9.34元/股计算,该等持股的市值为142.3亿元。另外,民生银行还进行了多次现金分红,新财富的统计显示,新希望累计获得分红数额高达21.19亿元。 

  综上,新希望的投资成本为11.85亿元,套现8.01亿元,获得现金分红21.19亿元,当前剩余持股市值142.3亿元,总收益171.47亿元,回报14.47倍(表3)。

  再来看南方希望的成本收益情况。 

  如前文所述,1995年末希望集团出资5080万元参与发起设立民生银行,获得5080万股。1996年,希望集团刘氏四兄弟分家。1999年 10月22日,希望集团将其中的1800万股划拨给刘永好麾下的南方希望。同日,南方希望从哈尔滨亚麻厂受让4200万股民生银行股份,总代价 5320.98万元,折合1.27元/股。2000年5月17日,南方希望从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受让了498万股民生银行股份,总代价906.36万元, 折合1.82元/股。 

  经过这三批的股份继承及受让,南方希望在民生银行IPO之前共计获得6498万股股份,总耗资为8027.34万元。当时位列民生银行第十大股东,占比4.7%。 

  2007年6月22日,南方希望参与民生银行的定向增发,豪掷27.24亿元认购了3.57亿股股份,此后再无对民生银行增持。南方希望的累计投资额为28.04亿元,是新希望投资额的2.37倍。 

  不过,南方希望自2008年二季度开始陆续减持民生银行。新财富的逐笔追溯统计显示,南方希望2008年套现约12亿元,2009年套现约 14.4亿元,2014年套现约20亿元,2015年套现约19.3亿元。2016年7月18日至29日,南方希望更是连续进行了10笔大额减持,共计套 现19.8亿元。截至当前,南方希望的累计套现额高达85.59亿元,剩余持股数仅为8523.32万股,按当前9.34元/股股价计,持股市值仅 7.97亿元。此外,新财富的进一步统计显示,南方希望在持股期间累计获得民生银行现金分红8.08亿元。 

  综上,南方希望的投资成本为28.04亿元,累计套现85.59亿元,获得现金分红8.08亿元,当前剩余持股市值7.97亿元,总收益101.64亿元,回报3.62倍(表4)。

  相较而言,南方希望的收益率不及新希望,主要原因在于,其2007年出资超过27亿元认购民生银行的定增股票,大幅拉高了其平均持股成本。 

  将新希望与南方希望合并计算,希望系在民生银行的总投资为39.89亿元,累计套现93.6亿元,累计现金分红29.27亿元,剩余持股市值150.27亿元,收益总额为273.14亿元,整体回报6.85倍。 

  泛海系:投资85.92亿元,套现53.06亿元,分红11.2亿元,剩余市值157.16亿元,回报2.58倍 

  民生银行发起设立时,泛海系出资9000万元获得9000万股股份。此外,民生银行招股书还披露,其向中国人民银行递交了《关于恳请中国人银行 依法解决昆明市中级人法院违法查封我行股权的函》。之后,被查封的昆明建华企业集团所持有的4000万股民生银行股份,以每股1.7375元的价格转让给 山东泛海集团公司,总价共计约6950万元,于2000年3月7日完成股权交割。 

  至此,泛海系在民生银行IPO之前获得1.3亿股股份,成为持股9.42%的第二大股东。 

  2007年6月22日,泛海系参与民生银行的定向增发,出资9.08亿元认购了1.19亿股。不过,泛海系在参与定增之后不到5个月,即开始大手笔减持套现,而且减持的股票数量远远大于定增的认购数量。 

  新财富的统计显示,从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间的5个月内,泛海系累计减持了超过3.51亿股,平均成交价介于13.3元/股至15.56元/股之间,套现总额高达52.9亿元。 

  这可谓是一次高水平的股票置换财技操作。因为2007年6月民生银行根据当时的市场行情确定的增发价仅为7.63元/股,泛海系参与定向增发时 虽然掏了超过9亿元,但是几个月之后随着大盘攀上6128点的历史高位,民生银行的股价也上涨至16元/股以上的高位,于是泛海系果断在高位减持部分股 票,套现超过50亿元,不仅把之前参与定增的现金支出收了回来,还赚了一笔可观的收益。 

  这就相当于是数月前以7.63元/股的价格大手笔买进,数个月之后以翻倍的价格卖出。由此看来,泛海系不仅是长线投资高手,也是短线操盘强者。之后,泛海系除了在2008年6月减持了约200万股,就再未做过减持。 

  进入2016年7月,民生银行董事会换届临近之时,泛海系突然间在二级市场大手笔增持。从7月11日至14日,短短数天累计增持8.44亿股,总耗资75.25亿元,使得其持股数实现翻番,达到16.83亿股。 

  汇总计算,泛海系在民生银行的总投资85.92亿元,中途套现53.06亿元,历年累计获得现金分红11.2亿元,目前持股市值157.16亿元,总收益221.42亿元,回报2.58倍(表5)。

  看上去,泛海系的整体回报似乎不高,这主要跟其2016年7月份耗资75亿元大手笔增持有关,使得其整体持股成本大 幅提升。假如扣除这次增持支出及增持持股数,则其之前的成本投入是10.67亿元,套现+分红+持股市值之和为142.6亿元,回报13.36倍,与希望 系旗下新希望的14.47倍回报大体相当。 

  东方系:投资2.23亿元,套现1.91亿元,分红14.24亿元,剩余市值99.64亿元,回报51.92倍 

  东方系并未参与民生银行的发起设立,而是在该行成立数年之后,从第三方受让获得的民生银行股份。 

  1999年12月28日,东方集团通过司法竞拍的方式获得深圳前进开发公司持有的6000万股民生银行股份;2000年3月29日,东方集团从 广州益通集团公司受让5000万股民生银行股份;2000年5月18日,东方集团从中国旅游国际信托受让了2000万股民生银行股份。以上受让共计1.3 亿股,使得东方系成为与泛海系并列的第二大股东,当时占股9.42%。东方集团2000年年报显示,受让这1.3亿股的总代价为2.228亿元,折合 1.714元/股。 

  这1.3亿股股份,经过2001-2004年的派送红股、转增股本之后,增加至3.411亿股。随即,在2004年7月2日,东方系将其中的 5604.39万股,转让给了外资的国际金融公司(IFC),价格为3.411元/股。东方系因此获得1.91亿元的套现,这也是东方系在民生银行持股历 史上的唯一一次套现。 

  虽然东方系之后再也没有增持过民生银行,但经过多年的转增股本之后,其持股数目前已经达到10.67亿股(不过持股比例降低至了2.92%)。该等股份按照2016年8月19日收盘价9.34元/股计算,市值为99.64亿元。 

  此外,新财富的统计显示,东方系在持股民生银行期间,历年累计获得现金分红达到14.24亿元。 

  综上,东方系在民生银行的总投资为2.23亿元,减持套现1.91亿元,现金分红14.24亿元,剩余市值99.64亿元,总收益为115.79亿元,回报高达51.92倍(表6)。

  三大派系横向对比,东方系入股民生银行的时间较希望系及泛海系都要晚,但回报水平却大大高于后两者。之所以如此,其 一,东方系之后从未参与民生银行的定向增发以及进行二级市场的增持,避免了持股成本的被拉高;其二,由于基本未做减持套现,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的收 益越来越高。 

  安邦增持耗资几何? 

  作为新晋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的安邦系,其持股成本又是多少,目前收益几何呢? 

  整个安邦系至少通过五个持股主体—安邦集团、安邦人寿、安邦财险、和谐健康保险、安邦资管(香港)携手买入民生银行股份,其中前四者在A股市场 买入,后者在港股市场买入。截至目前,整个安邦系合计持有民生银行64.858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7.78%),其中A股61.269亿股(占总股本 的16.79%),H股3.589亿股(占总股本的0.98%)。新财富结合港交所的权益披露信息,对安邦系入股民生银行的成本收益详情进行了详实统 计。 

  先来看安邦系买入民生银行A股的详情(表7)。

  安邦系持有的民生银行A股,除了少量是因持有其可转债而转换成的股份(转股价为8.105元/股),其余绝大部分都是通过二级市场增持的。 

  安邦系首次进入民生银行前十大股东之列,是在2013年第一季度,持股数为8.54亿股。假设该等持股全部是在该季度买入的,按照该时段的平均 股价8.81元/股计算,增持金额约为75.25亿元。2013年第二季度,安邦系继续增持了5.328亿股,按照该季度平均股价9.13元/股计算,增 持金额约为48.64亿元。 

  因此,在2013年第二季度末之时,安邦系以13.87亿股的持股量,占比4.89%,超越新希望的4.7%,位居民生银行单一第一大股东。不 过,在2013年第四季度,安邦系随即又减持了5.41亿股,套现约48.12亿元。2014年第一季度,安邦系继续减持了829.17万股(减持之后剩 余7.635亿股),按该季度平均股价7.7元/股计,套现额约为6.33亿元。 

  此后,安邦系未再套现,而是通过多个主体一路增持下去。 

  2014年11月28日,港交所首次披露安邦系持有的民生银行A股时,其持股数已经达到了16.985亿股,去除因当年6月24日每10股转增 2股而获得的1.527亿股,说明期间安邦系增持了高达7.823亿股,按照该时间段平均股价6.5元/股计,其增持额超过50亿元。 

  之后,安邦系增持民生银行的情况,港交所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披露。新财富所统计的表7中,安邦系2014年11月28日起的增持数据,基本来自港 交所披露。不过,由于港交所披露的数据,有少数时间点出现了持股数据前后衔接不上的情况,因而新财富对前后相差的数据进行了补全(表7中时间为空缺的各栏 数据),再根据差额时间段的平均股价计算其增持额。 

  统计数据显示,安邦系在A股市场一路增持民生银行至61.269亿股,累计增持额高达605.75亿元。该等持股按照2016年8月19日收盘 价9.34元/股计算,市值为572.25亿元。看上去,安邦系似乎产生了本金亏损,其实不然。如前文所述,期间安邦系减持套现了约54.45亿元,再加 上持股期间累计获得29.66亿元现金分红,因而其套现+分红+持股市值的总收益约656.37亿元,相较于605.75亿元的成本,收益率略高于 8%。 

  再来看安邦系买入民生银行H股的详情。 

  根据港交所的权益披露数据,2015年1月26日,安邦资管(香港)在港股市场买入1290.85万股民生银行H股,价格为10.185港元/ 股,耗资约1.31亿港元。此次增持之后,其持有的民生银行H股达到3.589亿股,占其H股总股本的5.18%,因而港交所进行了首次披露。而此前的 3.46亿股H股的持股成本详情,由于未达到5%的比例,港交所并未予以披露。 

  如果假设安邦系在H股的增持,与其在A股的大幅增持同步启动于2014年11月28日,并在2015年1月25日买入累计达到了3.46亿股,则按照该时间段的平均股价9.38港元/股计算,其增持额约为32.45亿港元。 

  据此计算,安邦系增持民生银行H股的累计耗资约33.77亿港元,而该等持股按照2016年8月19日的收盘价8.36港元/股计算,市值为 30亿港元,相较其买入成本产生了本金浮亏(表8)。即便其持股期间累计获得了约1.24亿元(折合1.5亿港元)现金分红,但依然不能覆盖本金的亏损。

  综合而言,安邦系兵分两路增持民生银行股份,在A股市场耗资超过600亿元,在港股市场耗资超过33亿港元,但基本处于保本状态,整体盈利不超过8%。只要股价稍有下跌,安邦在民生银行的投资即会陷入整体浮亏境地。 

  当然,既然安邦系能大手笔掏出600多亿元入主民生银行成为第一大股东,想必其也不会在乎一时之盈亏。 

  未来分权格局 

  民生银行董事会换届已渐行渐近,股东们围绕话语权的博弈已然硝烟四起。 

  截至目前,去除整体代表H股的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之外,最新的民生银行前十大股东中,安邦系已经占据三席,分列第一、三、四位;泛海系由于 2016年7月的大手笔增持,已经位居第二大单一股东;原先的第一大单一股东新希望已经被挤至第五大股东位置;位居第九大股东的东方系,由于跟华夏人寿结 成一致行动人,其实际持股比例已经超过泛海系,成为事实上的第二大股东(表9)。

  那么,民生银行即将进行的第七届董事会换届选举,席位将如何在这些股东之中分配呢? 

  按照前两届的惯例,民生银行新一届董事会可能维持18人的规模,其中股东董事9人、独立董事6人、执行董事3人,选举方式也将会是等额选举。换 句话说,9名股东董事的选举中,只要相关股东获得提名权,所提名的人基本就能当选。按照公司法及民生银行章程约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3%以上的股东,有权 向股东大会提名董事人选。 

  为了分析当前股东可能如何角逐这9个股东董事席位,不妨先来看一下现任的9名股东董事的分配情况(表10)。

  现任的9名股东董事,除了来自安邦保险的姚大锋之外,其余8位皆为民生银行第六届董事会换届时所当选,而且当选之时全数在前十大股东之列。 

  表面看,郭广昌麾下的复星系从未出现在民生银行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但他却当选了第六届董事会董事。实际上,复星系是通过A股和H股两个渠道持 有民生银行的。新财富查询到的港交所权益披露数据显示,2012年郭广昌入选董事时,复星系持有民生银行4.762亿股H股(占总股本的1.78%)、 3.08亿股A股(占总股本的1.085%),二者合计占总股本的2.865%,按持股比例已经位居前十大股东之列。 

  另外,从第六届股东董事的持股情况来看,似乎并非3%以上的股东才能入选董事。比如,当时泛海系仅持股2.62%,但卢志强依然成功当选;当时 的南方希望持股仅2.09%,但其派出的代表也依然当选。二者能当选,或许跟其各自的盟友有关。当时泛海系+船东互保协会的持股合计为6.01%,因而拿 下两个席位(卢志强+王玉贵);而新希望+南方希望的持股合计为7.08%,因而也拿下两个席位(刘永好+王航)。 

  但福信集团当时以2.06%的持股比例,依然获得一个董事席位,另外持股未达3%的复星系也获得董事席位,说明3%的持股比例并不是入选董事的 硬门槛,只是根据民生银行的章程,持股未达3%者并不能自行向股东大会提名董事候选人,但如果获得董事会的认可的话,可以由董事会来提名该人选,交由股东 大会表决。 

  安邦系的姚大锋,则是中途替补进入民生银行董事会的。2014年12月,因原股东董事史玉柱提出辞去董事职务,而当时安邦系已经增持民生银行至12.6%,因而提名了姚大锋接替史玉柱辞任后的董事空缺,并获股东大会通过。 

  我们再回到表10,看看根据当前的持股情况,现任董事续任的可能性。 

  安邦系的姚大锋、希望系的刘永好、泛海系的卢志强,由于持股比例依然较高,续任董事应无问题。东方系因为与华夏人寿结成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 例接近6%,张宏伟续任也应该没有悬念。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目前持股2.98%,虽然略低于3%,但其盟友泛海系拥有4.61%的持股比例,二者合计 7.59%,王玉贵也有可能续任。此外,复星系虽然清空了民生银行A股,但依然持有8.09亿股H股,占总股本的2.22%,考虑到郭广昌的影响力,他有 可能继续被提名并当选。 

  剩下三位现任董事王航、王军辉、吴迪,则大概率难以续任。南方希望由于大幅减持,目前仅持股0.23%,因而其董事代表王航退出也是情理之中。 中国人寿同样进行了大幅减持,目前已经不在十大股东之列,而且其董事代表王军辉也仅仅担任了一届董事,届满可能也将退出。至于福信集团,虽然是发起人股东 之一,而且在民生银行董事会长期拥有1个席位,但考虑到其股份被大幅稀释,乃至于跌出十大股东之列,目前持股低于1.76%,其坚持要求一个董事会席位的 理由不是那么充分,因而其董事代表吴迪也有可能退出董事会。 

  假如这三名董事退出,留下的三个空缺将由谁来替补呢? 

  考虑到安邦系目前持股已经高达17.78%,而其目前在董事会仅有1个席位,应该有望至少再增补1个席位,甚至增补2个席位也不是不可能。 

  剩下还有1个席位,有可能由与东方系结成一致行动人的华夏人寿获得,毕竟其单独持股也高达2.82%,谋求一个席位也算合理。 

  假如安邦系不谋求3个席位,而仅谋求2席,则剩下的1个席位,有可能由目前位居前十大股东之列的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94%)或 者上海健特生命科技有限公司(3.15%)提名董事来填补。虽然上海特健的史玉柱之前主动辞去了董事职务,但并不代表他不能另行提名人选。 

  综上,股东们在民生银行新一届董事会的权力格局将可能是:安邦系获得2-3个董事席位,泛海系+船东互保协会获得2个董事席位,东方系+华夏人寿也获得2个董事席位,而希望系则仅有1个董事席位,复星系获得1个席位,史玉柱的巨人系1个或者没有席位。 

  不管董事会席位最终如何分配,民生银行的股东权力都将进行一次再平衡过程。http://www.xcf.cn/newfortune/fmgs/201609/t20160922_776767.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4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