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600萬市區上車 去年僅夠買紅磡盤

1 : GS(14)@2016-03-19 22:09:41

【越賣越平】會德豐(020)何文田新盤One Homantin可以652萬元入場,市場人士譁然之餘,亦反映出發展商散貨套現的態度明確。雖說世事無如果,但如果一年前用了600多萬買市區樓的新盤買家,相同價錢今日可買到名校網豪宅區。翻查去年開賣的幾個市區新盤,其中大賣劏房的九建(034)環海.東岸,一個362方呎的中層一房單位,9月成交時都要603.2萬元,呎價1.67萬元。區域只是舊區兼殯儀區的紅磡,差不多一年後,同一個價錢竟然可以進駐何文田34名校網,單位都是有一間房,One Homantin面積只是少了10方呎而已。




悅目兩房賣656萬

此外,同區去年另一新盤長實(1113)悅目,一伙低層E室,面積430方呎的兩房單位,3月成交時都要656.5萬元,呎價1.53萬元。若果以One Homantin的同系發展商的油塘Peninsula East作直接比較,去年4月如果手持600多萬元,可以買到一個高層547呎兩房單位,呎價1.17萬元。相較One Homantin最平的單位少了一間房,面積少了195方呎。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19/1953609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449

【專題籽】愛廟街唐樓 鬼佬夫婦上廠買紅膠燈

1 : GS(14)@2016-06-06 02:55:08

建築師夫婦Gilles與Charlotte四年多前來港,身後書櫃由二人設計,朋友製造。



【專題籽:居安思藝】比利時人Gilles Vanderstocken與法國人Charlotte Lafont-Hugo位於油麻地的家,甚有舊香港的感覺,熟悉的街市紅色燈罩、古色古香的紅色燈籠,復古傢俬放滿一室。明明造訪的是一對建築師夫婦愛巢,怎麼好像闖進了油麻地街坊屋企?這時Gilles不慌不忙端來中式茶壺,往公雞圖案茶杯倒茶,然後拿起藤扇撥涼,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樣。生活方式相當地道,想必與河國榮一樣來港多年吧?其實二人來港僅四年多,只因愛上油麻地的熱鬧與活力,決意搬進廟街一幢有六十多年歷史的唐樓。


鬼佬住唐樓算不上標奇立異,但感覺總有點格格不入。兩夫婦是建築師,兩年前在港開設建築公司Beau Architects,從事畫廊及展覽設計等,當年他們路經油麻地,即被這幢位於街角的唐樓吸引,「唐樓上居下舖的格局很有趣,街很熱鬧,但走上兩層樓梯後又自成一角。」他們以dream house來形容這單位,想當年曾四處向地產經紀打聽能否租住,可惜單位並無放租,只有輾轉入住同區大廈,後來機緣巧合下認識屋主,才順理成章搬入,不覺已有三年多。油麻地,人來人往,有香港最地道的生活方式。沒有港島的光鮮,他們覺得更真實。Gilles說朝早會見到對面公園的公公婆婆做運動,樹上的鳥兒彷彿校了鬧鐘,定時定候就會吱喳齊鳴,夜晚的廟街煞是熱鬧,上海街的舊式卡拉OK播着陳年廣東歌,為這區增添不少活力。偶爾,他們會走出弧形露台望街道風景,周圍沒有被太多高樓大廈包圍,一落街卻是柴米油鹽樣樣齊。「這區很有舊香港感覺,沒有新簇簇,周圍都是生活痕迹。」





鄰里和睦 惜物環保

當然好壞往往總相依,有活力即代表有噪音,「當每日都這麼熱熱鬧鬧時,有時也想安靜。」他們沒有抱怨,相反住得很滿意,與鄰里關係也相當不錯,樓下單位偶爾也會幫忙接收包裹。高樓大廈家門深鎖的那種老死不相往來,沒有在唐樓單位重複上演。住得久了,香港的濕熱天氣也早已習慣,還懂得用民間智慧,在風扇前放冰塊,吹來一陣涼快。天氣好時陽光會穿透一排大窗戶,毫不客氣灑進屋內,冬天時一片溫暖。他們的家,也頗有舊香港感覺,尤其那幾盞在街市豬肉檔常見的紅色塑膠燈,感覺很市井。「香港對我們來說,很多東西都很新奇,在街市見到這種燈,覺得很漂亮,心思思想買下。」他們甚至還追本溯源找上香港紅A工廠直接購買,每盞$15,絕對是價廉物美。另外兩盞燈籠狀的二手吊燈,則在深水埗購買,事實上家中多數傢俬均是二手,貫徹他們在歐洲惜物的生活態度。



屋外有弧形露台,可飽覽兩邊街道景觀。

這張長凳是朋友Patricia Choi作品,斷了的凳腳用螺絲代替,為物件帶來第二次生命。

瑞士女藝術家Meret Oppenheim設計的圓枱,購自鴨脷洲的復古店。



行跳蚤市場尋寶 拒買千篇一律傢俬

「在歐洲,大家很少盲目消費,不會經常光顧大集團,也不會常為新事物着迷,人們都很樂意為物件帶來第二生命。」經常在跳蚤市場淘寶的他們,來港後也光顧二手店,家中的木枱、木櫃等多是在復古店尋回來。家中一張長椅是Yuen Yeung(駌鴦)創辦人、香港設計師Patricia Choi的作品,Patricia Choi用長螺絲頂替其中一隻已斷了的凳腳,兩夫婦照用不誤,「它雖然維修過,但改裝後彷彿有新生命,有時我們可以選擇,不一定要買張千篇一律的凳。」他們認為,買二手事物時,物件本身已是一個故事,「或許有些許殘舊,但其實不影響用途,看起來也很漂亮。」與其總是無窮無盡地生產,讓人們無休止地購買新東西,他們思考得更多的是減少消耗及物件的可持續性。客廳一組書櫃更由他們自己設計,由朋友製造,盡量減少材料的及機器的應用。仔細環顧四周,發覺牆上放有不少裝飾品,當中許多都是他們從歐洲不遠萬里帶來港。「有些東西雖然沒有實際用途,但對我們來說卻很有意義。」他們笑說家有點像回憶博物館,有Charlotte爺爺繪畫的插畫、有她叔父贈送的攝影作品、有Gilles爸爸贈送的電影投影機及香港朋友贈送的物件,「我們喜歡收藏回憶,每個物件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或與附近的社區有關,我們的家就是回憶的集合。」Gilles說假如有日離開香港,也會把這裏的燈與凳帶走。



香港尋寶



街市豬肉檔的紅色塑膠燈,二人直接上工廠購買,亮燈後燈罩變成橙色,非常有趣,一盞$15。

這個燈籠造型的吊燈在深水埗購買,古色古香,約$25。





家中許多傢俬及用品均購自二手市集及復古店。

電箱處,有把寫有王羲之《蘭亭集序》的扇子。



歐洲帶來的畫作擺設



Charlotte爺爺在1980年代繪畫的插畫。

Charlotte叔父贈送給二人作為結婚禮物的攝影作品。





他們說親友贈送的物件很有意義,即使不遠萬里也要把這面鏡子從歐帶來香港。

Gilles喜歡音樂也會作曲,帶了大堆黑膠碟來港。



記者:劉東佩攝影:陳永威編輯:陳漢榮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603/196383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8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