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李志成:環球放水 港樓價量齊升

1 : GS(14)@2016-08-09 06:43:05

【明報專訊】上星期颱風「妮妲」襲港,股市休市一天,然而卻未減市民的置業意欲,部分買家甚至追價入市,不少屋苑錄得價量齊升,一手亦同樣大收旺場,其中有新盤錄得近9倍入票率,反映樓市回穩,第三季表現預料可看高一線。

太古城成交價 創歷來第二高

近日樓市氣氛轉佳,向來有「樓市探熱針」之稱的藍籌屋苑鰂魚涌的太古城率先表現出來,月初本行促成該屋苑首宗巨額成交,位於銀柏閣的複式戶以高達2800萬元易手,銀碼創下歷史紀錄第二高,與最高位僅差約5萬元。至於其他屋苑亦不時錄得買家追價入市個案。

據本行分行所錄得的數字顯示,7月25日至31日的一周,全港20大主要屋苑二手買賣錄約53宗成交,與7月18日至24日的一周約52宗比較,按周升約2%,不僅已連續兩周錄高逾50宗水平,更創自去年4月底以來新高。

一手交投亦同收旺場,尤其以中細價單位最為熾熱,舉例以筍價作招徠的屯門新盤,折實入場費低於200萬元,迅即成為樓市焦點,曾錄得逾3600票,超額認購率接近9倍,吸引一眾年輕上車客,反應相當理想。

一二手情况好轉,與環球經濟轉變不無關係,自英國公投脫歐之後,不少國家放水、減息刺激經濟,在資金寬鬆的環境下,部分熱錢轉而流向黃金或物業等實物。再者,美國延遲加息,低息環境亦有利買家入市,從而帶動樓市反彈,刺激成交量上升。

樓市回穩,就連發展商對投地意欲由審慎趨向樂觀,以油塘一幅臨海住宅地皮為例,上星期由中資財團以40億元高價投得,反映內房看好本港後市,積極進軍香港。由於該地皮樓面地價已高逾7000元,預計每呎價成本亦不菲,預料會進一步刺激樓市價量齊升,相信為第三季樓市增添動力。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719&issue=201608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898

李志成:樓價反彈 走出負資產陰霾

1 : GS(14)@2016-08-15 05:26:23

【明報專訊】手機遊戲《Pokémon GO》風靡全球,甫登陸香港已掀起捕捉小精靈熱潮,大批玩家化身小精靈訓練員,於各大熱點追蹤小精靈足迹,情况媲美近日本港樓市。多項指標反映樓市回暖,當中被視為不利因素的負資產個案亦大幅回落。近日不少觀望已久的買家終按捺不住主動出擊尋寶,焦點新盤及筍盤集中的二手屋苑人流絡繹不絕,睇樓量顯著回升,為第3季樓市注入動力。

事實上,反映樓市實况的指標不外乎樓價走勢、息口走勢及負資產宗數。下半年各國央行持續「放水」,大印銀紙救市,增添環球股匯市場波動性,避險資金出現大遷移,有部分流入本港物業市場,促使樓價連跌兩季後,終在今年次季回升0.4%,期間銀行不斷改善按揭計劃及以具競爭力的按息吸客,樓市進一步回勇,連向來被視為不利因素的負資產個案亦隨著樓價回升呈減少迹象,逐步走出負資產陰霾,樓市沉寂多時後,終在次季撥開雲霧見青天。

新增負資產按揭佔比小 影響微

根據金管局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第2季錄得1307宗新增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個案,按季減少近8.7%,而涉及金額達44.52億元,按季跌幅約9.5%。雖然數字僅涉及銀行提供並已知為負資產的一按貸款,並未包括二按,暫時無法估計整個市場的實際負資產貸款宗數,不過以上述數字作評估,新增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個案僅佔整體住宅按揭宗數的0.3%,筆者認為不足以對市場構成嚴重影響,若與2003年高峰期所佔的22%相比,更加相距甚遠。

現時本港銀行體系結餘高企逾2800億元水平,資金相當充裕,相信年內加息機會有限,預期低息年代勢將延續至明年,有助支持樓市向上。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888&issue=201608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844

李志成:將軍澳新盤火熱顯需求

1 : GS(14)@2016-09-06 04:29:42

【明報專訊】踏入9月份,一手市場烽煙四起,首周末即有3大新盤登場,逾千伙同場對壘,加上仍有多個新盤排隊出籠,預計本月一手成交量可望達3000宗,創2013年4月一手新例生效後的單月新高。上一期提到啟德發展區的首個「港人港地」項目銷情具指標作用,另一邊廂將軍澳新盤需求熾熱,銷售表現亦不容小覷。

兩年間去貨比率達九成半

將軍澳區向來是主要住宅供應庫,每有新盤登場,必掀一陣搶購熱潮,加上該區一手新盤的去貨速度快,故屢次成為市場焦點。根據一手住宅物業銷售資訊網顯示,過去2年,將軍澳區已售出約6800伙新盤單位,現時貨尾僅剩餘約340伙,佔總銷售單位數目約5%,換言之,兩年間的去貨比率高達九成半,反映該區一手需求強勁。

將軍澳區屋苑承接力亦向來甚有保證,近年不少屋苑升勢不俗,潛力絕對不容小覷。根據香港置業資料研究部資料顯示,過去4個月,將軍澳區23大屋苑的註冊量維持約150宗水平以上,而7月平均實用呎價約10,821元,較5月份低位的約10,416元,反彈約3.9%。

個別屋苑的樓價與上半年低位相比,更錄得雙位數升幅,當中東港城及南豐廣場同步上升約12%,其次為君傲灣,升幅亦達約10%。

新盤推售浪接浪,將軍澳區內亦潛在不少實力買家,未來發展前景看俏。從政府統計處數據可見,該區的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約3.3萬港元,買家實力可見一斑。

將軍澳區置業剛性需求殷切,再加上發展商定價克制,首張價單折實後平均呎價約1.1萬元,最低折實價約300萬元便可上車,較部分同區二手屋苑還要低,故該盤一出備受市場關注,超額認購逾16倍,令新盤銷售戰進入白熱化階段。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765&issue=201609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515

李志成﹕樓市逆轉 港人悲觀轉積極

1 : GS(14)@2016-09-13 00:07:51

【明報專訊】今年上半年樓市成交均陷於超低水平,下半年市况逆轉,價量同步由谷底反彈,市民對後市取態亦出現戲劇性變化。香港置業於第三季進行大型「置業意向調查」,調查發現,預期本港樓價上升的市民,比例按季增加23個百分點,對後市態度由悲觀轉趨積極,為樓市注入強心針。

香港置業日前透過問卷形式進行第三季「置業意向調查」,成功收回718份問卷。結果發現,有42%受訪市民預期全年樓價上升,佔最多數,對比第二季同類型調查,當時預期樓價上升的受訪者佔比不足兩成,只有19%,兩者差距23個百分點,形成強烈對比,當時普遍受訪者均預期樓價下跌,佔比高達58%,對後市持消極態度。現時市民普遍預期樓價有上升空間,當中有23%認為樓價上升5%以內,至於認為上升5%至10%的佔15%,其餘5%則預期樓價上升10%以上,態度積極。

筆者認為,6月份英國宣布脫歐是一個轉捩點,憧憬各國「放水」救市,全球資金大挪移,不但令美國加息步伐受阻,更促使資金回流磚頭,成為推動下半年樓市回升的重要動力。

今年成交量料升一成 樓價持平

與此同時,買家入市意欲有增加趨勢,約50%受訪者表示正在考慮入市,與上次調查結果比較,上升4個百分點,當中約67%擬購一手樓,比例按季增加7.3個百分點,最主要原因是按揭優惠及新盤定價吸引。至於二手樓表現較為遜色,僅約33%受訪者選擇購入二手樓,最主要考慮價錢及可供實地視察,分別佔約31%及20%。

預計未來各區多個新盤魚貫登場,料市場購買力將持續偏向一手市場,筆者展望全年樓市,成交表現雖不及去年,但一、二手註冊量較原先預測可望增加近一成,至於樓價方面,跌幅將持續收窄,料全年走勢持平。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387&issue=201609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683

李志成:樓市供不應求 粒粒皆辛苦

1 : GS(14)@2016-09-27 07:03:05

【明報專訊】近日橫洲發展引起全城關注,特首更為事件特別召開記者會解釋始末,會上總結時更以「粒粒皆辛苦」形容政府拓地建屋的困境。的確,香港土地有限,人口卻持續上升,房屋供應速度追不上市民需要,住屋問題持續困擾不少港人。由於「安居樂業」並不容易,同時要面對生活及經濟等壓力,日積月累逐步誘發,甚至加深社會不同層次的矛盾,欲改變這種狀態,致力解決住屋難題成為政府多年來的施政重點。

近年除了推出一系列的樓市「辣招」壓抑炒風之外,持續增加房屋供應和土地儲備,亦屬政府解決房屋問題的主要策略。今年初政府公佈了未來5年計劃,由香港房屋委員會及香港房屋協會興建的公營房屋單位預計約9.71萬個單位,當中公屋單位約7.67萬個,資助出售單位約2.04萬個。至於私樓方面,預計未來3至4年一手住宅市場的供應量約9.3萬個單位,是自2004年9月起政府按季度公佈供應數字以來的新高。

辣招壓抑業主換樓 鎖死二手盤

從數字上看,政府增加房屋供應決心可見一斑,亦見政府積極搭建置業階層,透過推行不同房屋供應助市民置業。以「辣招稅」壓抑業主換樓行為,鎖死二手盤源供應和流轉。事實上,以目前低空置率、高租金回報、低利率情況下,大部分有財政實力的業主寧願傾向囤積不賣。近月樓市在市場的需求帶動下再度回暖,反映連串辣招僅治標而未能治本,政府有必要適時檢討措施成效,以免市民上車置業「位位皆辛苦」。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157&issue=201609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047

李志成:年輕人上車的困擾

1 : GS(14)@2016-10-11 07:51:27

【明報專訊】早前新生代候任立法會議員游蕙禎,在一個論壇上以大膽言論談及年輕人的生存空間,措辭用字即時引起社會廣泛討論,姑勿論是否過度露骨,背後所涉及的是不容忽視的議題,政府針對年輕人提供的住屋支援措施有限,社會新鮮人難以置業,某程度削弱他們對香港歸屬感,部分甚至選擇移居海外,導致人才流失,長遠或許降低香港的競爭力。

月入萬三青年 僅能負擔150萬樓

以現今大部分青年人收入較難負擔私樓樓價,據早前政府發表的《2016年半年經濟報告》,發現90後大學生投身社會的起薪點月入約1.49萬元,較70後大學生當年約1.7萬元,減少約12.4%;專上學歷的90後青年約1.11萬元,亦較20年前的畢業生下跌17%。至於政府統計處資料亦顯示,2015年的20歲至29歲組別中,男和女的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分別約1.3萬元及1.17萬元。

假設月入1.3萬元的青年想入市,他選擇以九成按揭、利率2.15厘、供款年期30年期申請樓按的話,根據金管局指引,銀行為他計算過供款與入息比率及壓力測試後,他們僅能選擇負擔約150萬元的物業。若然找到願意一起供樓的伴侶,可選的樓價當然可提高許多,但這又牽涉到另一個問題,究竟是有樓才結婚,還是結婚後才一起儲錢買樓呢?

房屋一直是市民關注的重要民生問題,政府理應重視年輕人,以及社會各個階層市民的住屋需要,幫助不同負擔能力的市民上樓上車,以達到安居樂業,提升社會的和諧和穩定性。 對於年輕人的住屋政策,政府必需多花心思,如提供首次置業優惠、寬減首期等,助他們覓得理想居所。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048&issue=201610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459

李志成:藏富於樓 老有所依

1 : GS(14)@2016-10-17 08:00:34

【明報專訊】俗稱「逆按揭」的安老按揭計劃,在香港推行近5年,過往只接受私樓業主申請,但近期該計劃擴展至未補地價的資助房屋,包括居屋、夾屋及公屋等,預計增加逾百萬位市民受惠。計劃讓長者業主將自住物業作為抵押品按給銀行,並繼續居住於原有物業直至百年歸老,同時每月領取一筆款項作為生活費。對於存款有限,或大部分資產鎖死在物業的長者業主來說,該計劃不失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另類方法。

不少長者一生埋頭工作,將大部分積蓄投放於撫養子女及供樓上,到年老時已無多少生活費。加上香港生活逼人,就算要求不高,支出也不少。若然子女有獨立成家的想法,平日已事事「慳到盡」的方法儲錢上車,更可能減少家用金額。而逆按揭就正可將長者的資產釋放出來,應付退休生活所需。

表面來看,對於完全擁有業權的長者業主來說,承做逆按揭期間,仍保有業主身份,繼續安居於物業,同時申請人可按年支或按月支取款項作生活費用。

逆按揭擴至資助房屋 更多長者受惠

買磚頭「藏富於樓」向來是華人傳統投資智慧,因為紜紜投資中,買樓可說是比較長遠及穩定的投資,其最大優點不僅是提供有瓦遮頭的住所,過程中更可透過樓換樓,以改善環境居所,及增加個人資產總值。「老有所養」是人生理想,每個人也追求安享晚年、生活無憂。縱使老來未能靠子女生活,手握物業亦能令人老有所依,逆按揭讓長者可繼續享有穩定的生活居所,相信計劃擴展至資助房屋,令更多長者受惠,亦給人多一個退休生活選擇。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374&issue=201610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340

李志成:過度加辣 扭曲樓市

1 : GS(14)@2016-11-08 05:35:43

【明報專訊】上星期樓市大事連連,先有中資發展商以高價88億元投得啟德地,每方呎樓面地價約1.35萬元,是九龍東歷來呎價最貴地皮。其後,政府突然加辣,全面提高買賣住宅物業印花稅稅率,將買入第二層住宅所繳付的雙重印花稅,劃一上調徵收15%稅項,措施第二天起即時生效,殺個措手不及。今次政府再出手干預,嚴重打擊樓市,料交投量將大幅下跌逾半,樓價更將下跌5%。

今次政府再加辣,料對樓市帶來多重負面影響。首先,措施壓抑投資客入市意欲,對於有意購入中小型物業的投資者來說,新稅率足令他們卻步。以400萬元的住宅物業為例,舊稅項DSD稅項為4.5%,但新例後即增至15%,即是由原先的18萬元,急升至60萬元,升幅達2.3倍。

另一方面,新辣招亦令換樓鏈進一步斷裂,因換樓業主未賣出自住單位前,需先繳付高昂的稅率以購買第二物業,所以會降低換樓需求。同時,以目前低空置率、高租金回報、低利率的情況下,持貨能力高的二手業主賣樓意欲亦會急降,因為將來買回物業的交易成本大增,故措施將鎖死二手盤源供應和流轉,預期二手交投量將因此大幅下跌逾半,並處於低水平徘徊。

業主賣樓意欲降 二手再冰封

觀乎今年年初樓市陷入冰封,1月份一、二手住宅註冊共錄約2109宗,二手住宅註冊量僅錄約1658宗,是有紀錄以來新低。經歷一段時間調整後,樓市才漸漸回暖,加上年中英國脫歐、人民幣貶值效應下,吸引資金流入本港樓市,8至10月二手註冊量平穩維持約4000宗水平以上,原本有望樓市可繼續平穩發展。惟政府突然出招干預,有礙樓市健康發展,打擊買家入市信心,只會令樓市雪上加霜。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175&issue=201611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339

李志成:特朗普影響遠不及辣招

1 : GS(14)@2016-11-15 07:58:32

【明報專訊】最近全球焦點落在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狂人」特朗普當選成為美國第48屆總統,令市場大感意料,更有聲音指將會是世紀「黑天鵝」,恆生指數曾大幅下跌,股市波動不穩,令後市增添不明朗因素。股樓向來唇齒相依,假若股市持續出現深度調整,港樓亦難獨善其身,預料短期內買賣氣氛轉淡。

事實上,特朗普自宣佈參選以來,多次發表針對中美經貿關係的言論,或將引起國際間貿易摩擦,然而中國以至全球經濟會否被他搞垮呢?仍是未知之數,畢竟參選口號與上場執政是兩碼子的事,首當其衝的中國亦似乎未見有過多憂慮,上星期五知名網銷平台推「雙11購物狂歡節」,半天銷售額已超過去年的全日總銷售。全國零售消費氣氛火熱,整體市場情緒向好,甚有「馬照跑、舞照跳」的氣氛。

美國與香港雖然相隔半個地球之遙,但美國政策足以左右全球經濟發展,聯儲局會否於年底加息,亦將影響本港銀行利率走勢,本港樓市多少亦受美國大選影響。然而打擊港樓最深的,也莫過於政府突然宣佈加辣,把雙倍印花稅劃一調升至15%,新措施打擊買家置業信心,預計即使樓價出現調整,亦未必有太多準買家會下定決心入市,預料交投量挫近半。

再者,新措施令投資者及換樓客買賣成本上升,預料買賣雙方會暫時按兵不動觀望後市,故二手交投明顯回落。資料顯示,受新辣招所拖累,二手交投顯著回落。以港、九、新界三區劃分上周之二手成交,三區當中以九龍區跌幅最凌厲,按周跌約50%,新界區則按周跌36%,至於港島區跌11%。 究竟本港購買力及剛性需求能否持續?樓市將何去何從?或可從下一個大型新盤銷售表現中得到啟示。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291&issue=201611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436

李志成:港難跟加息 影響樓巿有限

1 : GS(14)@2016-11-21 04:56:03

【明報專訊】特朗普當選總統後,市場聚焦美國加息幅度和速度。上周聯儲局主席耶倫暗示不想延遲加息,以免引發風險,刺激市場過度冒險,削弱金融體系的穩定性。故此,市場普遍預期美國12月加息機會高。雖然加息呼聲高漲,但按照現時港美息差及銀行結餘來看,本港短時間內跟隨加息的機會不高,料對樓市影響有限。

政策利好上車客 保用家需求

香港利率已維持長時間低息環境,自2008年起至今,香港住宅的最優惠利率按揭(P按)一直處於約3厘或以下水平,與2000年高位的約8厘相比,相差約5厘。於這段期間入市的買家,已經節省大筆利息,加上樓價持續上升,大部分業主都屬贏家。

再者,低息環境之下,業主供樓負擔相對較輕,「供平過租」已成常態,加上租金屬於純支出,並無任何投資或儲蓄成分,更變相幫業主供樓,業主於租約期滿後更有權加租、收樓,對安定生活帶來影響;相反,買樓不但可以作為安樂居所,完成供款年期後更可擁有全部業權,有積聚財富的價值,業主更可透過買賣物業從中獲利,讓資產得以增值。

展望來年,相信息口持續低企、社會置業需求依然強烈,加上政策利好上車客,可吸引不少用家入市。倘美國年底加息,2017年會否繼續推動加息步伐,仍存有相當多的變數。加上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上場後,金融市場或更加波動不穩,故吸引投資者將目光轉移在相較穩定的物業資產,預料樓市仍有龐大的承接力,購買力將集中於中上價或豪宅物業等。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432&issue=201611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4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