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
||||||
剩下的樓盤地皮位置太爛了。如何快周轉?位置還是位置!
恆大地產上月銷售出乎市場預期錄得逾140億元(人民幣.下同),刷新單月銷售紀錄,是源自「薄利多銷」策略。主席許家印本週二罕有地來港與數家基金高層會面時透露,10月份開始在全國168個項目降價最多15%,以加快完成銷售目標;他又承認,三四線城市營運環境困難,未來將逐步加大二線城市的買地及銷售比重。
有與會者透露,許家印是次清楚地表明,財政狀況及銷售成績是首要改善重點,他又明白庫存水平續升,將對業績帶來負面影響,故9月開始已積極加快去庫存力度,上月在全國168個項目減價10%至15%不等,務求「要錢不要貨」,刺激合約銷售按月急升逾7成。
許家印指出,11月份起,集團已把均價輕微上調約3%,但相信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升幅已有限,預期11月份的合約銷售能維持在100億元水平。以此計算,恆大首11個月累計銷售將達820億元,完成全年800億元目標。
不過,銷售額再創新高的同時,10月份的均價卻僅每方米5590元,是接近三年以來的單月新低。有分析員估計,恆大今年全年銷售均價約5900元,相當於淨利潤率只有9%至10%。
暫停買地改善財務
由於調控政策冷卻三四線城市樓市成交,恆大自去年11月至今年3月期間五個月只錄得120億元的銷售額,集團不得不改變策略,轉戰二線城市,迄今二線城市銷售佔整體達50%;然而,二線城市土儲比例不大,故許家印表示,未來將積極補充土儲,如之前已在無錫、福州及寧波等地作收購。
有內房分析員指出,恆大於2011年期間急速擴張,且重量不重質,以低價買下多幅質量一般的地皮,是拖累今年銷售的關鍵。雖然近期已收購較優質地皮,惟有關土儲只有約1700萬方米,相對整體1.5億方米的比例非常有限。
為了確實改善財務狀況,恆大近期亦已暫停買地,同時表明不會發行高息債券,以免進一步拉高負債比率。
集團正考慮向高息債券持有人回購債券,並已經償還一筆海外信託貸款,務求年底前降低負債水平。截至6月底止,恆大的負債率躍升至96%。
儘管集團還未釐定2013年的銷售目標,但許家印預期,明年內地樓市將好過今年,集團已準備50個新項目於明年推出,令總可供銷售項目增至最多240個,較2012年增長逾30%。
他是「根正苗紅」的革命後代、他也曾是個不到1歲就失去了母親的不幸男孩;他沒有資本「拼爹」,靠自己白手起家,也毫無意外地吃過很多苦。人們熟悉他的名字是因為恆大和足球,但在這個傳奇開始之前,還有另一個更貼近現實生活的許家印。
他幼年喪母
奶奶一手把他帶大
許家印的父親是老革命,16歲就參軍入黨,參加過八年抗戰,做過抗日部隊騎兵連的連長,負傷後復員回老家在村子裡當倉庫保管員,負責拿鑰匙、記工分等事務。「他父親是個很細心的人,對這些工作很負責。」許家印的表叔評價說,許的父親正義、耿直、認真,對年幼的許家印有不小的影響。
還不到1歲,一個對許家印影響巨大的事件遽然而至———母親得了敗血症,因家貧無錢就醫,匆匆撒手而去,許家印從此成了「半個孤兒」。一個私下場合,許家印曾坦言,自己的性格獨立和倔強,可能與從小就缺少母愛有關。「你們這些從小有母親看著長大的人,多幸福呵!」很多次,望著年輕的下屬,許家印都這樣感嘆。
許家印母親去世後,奶奶承擔起照看他的任務。許家已是連續多代單傳,奶奶非常疼愛幼年喪母的許家印。她之於許家印,就如同一位老母親。奶奶脾氣也很大,如果小家印不聽話,她生氣了也會「動粗」打人。四五歲的小家印很倔,挨打時會坐在地上哭一天,拉都拉不起來。
「以前家門口有塊石頭,奶奶就坐在石頭上等我放學回家。」多年之後,許家印仍能清晰回憶起這樣的場景:上小學的第一天,當他把剛學會的那句「我愛北京天安門」唸給奶奶聽時,年邁的奶奶興奮得忘乎所以。
許家正房的北面牆壁上,至今仍掛著一幅老太太的素描畫。在農村掛著這種畫作,著實有點兀然。這幅畫出自少年許家印之手,畫中的老太太正是他的奶奶。村子裡的幼年夥伴說,許家印不僅給奶奶畫過像,還畫過下山虎、老公雞。據說,沒看過美術教材的許家印無師自通,用的是很規整的「方格法」:把一張白紙打上格,按照比例一格格地畫出來。
他當過保安
所以恆大的保安待遇很高
這個泥地裡滾打長大的孩子,還有個愛好是倒騰「科技」。小學時,他用塊鐵片做開關,把破電線、鐵絲連成一起,連到被丟棄的手電筒電池上,就能製作出一個照明的「小家電」。
許家印曾和比他大幾歲的本家親戚許家讓一起嘗試做生意賺錢。那時,販賣是當時農村比較通行的「打工」方式,比如把石灰、煤炭、大米、稻草等物資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賺取其中的差價。這種 「打工」的方式不需要很多成本,但需要體力。拉一趟,僅能賺幾塊錢。
看到很多人都去,高中剛畢業的許家印也動了心思。奶奶不同意,他還是去了。他用的是單人在前面拉的兩軲轆拖車,下山的時候,這種拖車要使勁往後壓才能控制速度,因為沒經驗,下坡的時候只會拚命往下跑……結果人倒車翻,販賣的石灰撒了一地。許家印坐在路邊,既無助又心酸。
這是1974年,許家印人生中的第一單生意。
與他交往頗多的老同學高正富透露:許家印上大學後,因為家庭依然困難,他還曾跟幾個同學合夥,計劃運一車家鄉的蘋果到武漢賣。當時都是用袋子裝,而不是現在的紙箱。還是因為缺乏經驗,蘋果還沒運到武漢,就已經腐壞了。可想而知,「做本錢的錢都是借的,全賠了!」
許家印有個鄰居的舅舅,在周口市公安局工作,這人當時是他心目中的偶像:「公安局裡工作,那應該是多大的官啊!」許家印大著膽子給他寫了封信,信中大意是,想請您幫幫忙,在城裡給自己找臨時工。在那個年代,臨時工一個月能掙10到15塊錢,是個讓人豔羨的差事。但此信寄出之後就石沉大海。
「那時候還是太單純了啊。一個農村孩子隨便給人寫封信,怎麼就可能找到城裡的工作?」許多年後,許家印如此感慨。
許家印做過農村裡的保安,那時候叫「大隊自保員」。幾十個人,住在大隊部的房子裡,在地上鋪上草,弄個通鋪,就在那睡。平時負責維護村裡的治安,誰家的豬羊把別人的田地搞壞了,就要抓回去。
直到現在,許家印看到公司裡的保安,就如同看到當年的自己。「農村孩子在城裡打工,不容易。」恆大的很多保安都是退伍軍人出身,每年到「八一」建軍節公司都會慰問,這已是慣例。一位公司高層對記者說,在地產圈裡,恆大保安的待遇是最高的。
他崇拜「鐵鎯頭」
於是有了「恆大女排」
1976年,許家印聽到恢復高考的消息,馬上興奮地報了名。不過,因為時間倉促,準備不充分,第一次他沒有考上。
第二年,許家印花了近半年時間準備,回到高中的學校複習補課。因為回校複習的學生太多,學校沒有住宿的地方,許家印就通過個人關係在學校附近的拖拉機站找到了一間破房子,拿了一床打滿補丁的被子住了進去。
零下15度的冬天,北風從早已破碎的窗子灌進去,凍得人瑟瑟發抖,他用紙糊了糊,硬是挺了過去。
吃得更差。許家印記憶裡最深刻的一個場景,是自己帶到學校的饅頭和地瓜餅,過了3天就變黴長毛了,也舍不得扔,洗掉黴菌以後繼續吃。因為營養不良,高中畢業一米七六的許家印,體重僅90斤。
1978年,許家印終於如願考入大學,在人口達1000萬的周口市,他的成績位列前三。他也收到了父親允諾的一份珍貴禮物———梅花表。十年前的一個晚上,還在讀小學的許家印突然對父親說,如果自己能考上大學,能不能送他一塊當時很時興的梅花表?為了激勵兒子,父親咬牙應允。
在武漢鋼鐵學院(現武漢科技大學),許家印曾住到學生會的辦公室去看管公共財物,其中最重要的「寶貝」是一台14吋的黑白電視機。當時,學生們看電視需要統一組織,時間一般是星期六,如果有其他「重要事情」需要收看,就要向系裡申請。這類「重要事情」,就包括收看「鐵鎯頭」郎平率領的中國女排比賽。
與女排有關的,不僅是比賽。許家印的大學同學俞斌回憶說,當時學校一個月會安排一場露天電影,放的比較多的電影是《閃閃紅星》、《歸心似箭》等。「《排球女將》就是那個時候看的,許家印很崇拜鐵鎯頭嘛!」
多年之後,一支名為「恆大女排」的排球新軍,在2009年度叱咤於中國排球職業賽,以12戰全勝的戰績提前衝入甲A,其主教練正是鼎鼎大名的「鐵鎯頭」郎平。
這支投資2000萬成立的恆大女排,也為恆大地產做了一系列效果極佳的品牌廣告。僅以簽約郎平、吸引全國數百家媒體到場的那次發佈會為例,曾有人測算,如果單以廣告版面計,恆大地產要達到同樣的宣傳效果,花費至少以數億計。
如此性價比,可見許家印的營銷策略之一斑。這當然沒有錯,但他內心深處對「鐵鎯頭」的私人情感和汪洋恣肆的青春回憶,恐怕就很少有人能聆聽得到。
他的「三級跳」
從深圳到廣州
1982年,從冶金系的「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畢業的許家印被分配到河南舞陽鋼鐵廠,對這個結果,他很不情願。在他的眼裡,上大學是為了離開農村,而舞陽不過是另一個「小山溝「罷了。
在家裡磨蹭了一個月後,他還是去報到了。連他自己也沒想到,短短幾年裡,他成就了舞鋼最有活力的車間,自己也獲得了一個外號「小皇帝」。這個外號,包含著許家印在這個300多人大車間中的權威:技術上過硬,管理上言出必行,又善於處理跟下屬的關係。
1992年,許家印放棄舞鋼的處級幹部職位,選擇下海。除了與當時的大環境有關外,許家印後來對身邊人還透露了一個個人原因:在他的潛意識裡,一直覺得舞鋼不過是自己走出了小山溝以後,又走入的另一個大山溝罷了,「四面都是山,一直有離開闖蕩的想法。」
許家印揣著一份三十幾頁紙的簡歷,在深圳的各個招聘市場奔波。半個月後,依然找不到一家願意接受他的單位。那時候的許家印好似虎落平川,難掩心裡的巨大失落:在舞鋼也算是處級幹部了,在這裡竟然「混」到沒有工作,甚至連住的地方都難尋覓。
後來,一位好友向他指點迷津:你把原來厚厚得那疊簡歷,變得簡單點試試吧!許家印隨後就做了只有兩頁的新簡歷,很快,有3家公司願意聘任他。
他選擇了其中一家貿易公司,名叫中達。「從第一眼我就覺得遇上了好老闆,我從他身上學到了很多管理公司的經驗,非常非常感謝他。」若干年後回憶起第一個老闆,許家印仍是充滿感激。
到深圳後的第3個年頭,也就是1994年的國慶節,許家印終於寫下了他人生轉折前的重要伏筆———來到廣州,涉水剛剛興起的房地產業。他帶著一部標緻車,車上除了司機和他,還有一個出納和一個業務人員,總共4個人,躊躇滿志地來到了廣州,成立了一家名為鵬達的房地產公司。
公司生意興旺發達,到了1997年,許家印就自己創業了。他的人生,從此與這家名為「恆大」的公司牢牢捆綁在一起。
他有愧妻子
但兩人感情是「模範夫妻」
許家印與太太是在舞鋼工作期間認識的,兩人感情篤定,是恆大集團的「模範夫妻」。
他們也是對標準的、共患難過的夫妻。許家印在深圳打工期間,岳父高血壓住院,傳來病危消息,他立刻坐火車回到河南漯河,夜裡沒有車了,又坐了好長時間的三輪車。回到家,岳父對他說的最後一個願望是「從河南舞鋼回安徽老家」。沒辦法,他又找了輛貨車,在寒風刺骨的冬天,他抱著岳父的頭,坐了12個小時的車才趕到安徽。到家的時候,他一動沒敢動的手徹底僵掉了,岳父也只剩下最後一口氣。
妻子抱著6個月兒子,看到丈夫凍僵的樣子,愴然大哭。
「她有學歷,有自己的事業,但是為了照顧我,都放棄了。」許家印一直記得,1995年,太太因為宮外孕被送進了急救室,生命危險。「為了不打擾我工作,她硬是沒讓醫生給我打電話。我是第二天才從朋友口中得知的。」
在深圳那段時間,作為一個男人和丈夫,許家印並沒有驕傲的資本。初做業務員的時候,他在朋友家的走廊住了3個月。後來當了辦公室負責人,條件有所改善,公司裡一間不用的廚房成了他的臥室。不過房間太小,床放好後,門就再也閉不上了。一年四季,許家印就住在這間敞開門的「臥室」裡。
直到1993年,許家印已是深圳中達的老總,他還被迫跟妻子兩地分居。後來看不過的中達老闆說,一直分居怎麼行,公司出錢,你去租套房吧。
於是,許家印就跟人合租了個兩室兩廳。合租的人住一間,許家印和太太以及2個兒子,還有岳母、父親、朋友,一共7口人住在剩下的廳室。房子裡只有合租人的那間臥室有空調,許家印的兒子怕熱,夏天就躺在合租人門口的地上「沾沾冷氣」,口裡嚷著「這裡涼快」。
這些經歷,許家印並不願對外人多提起。
「我欠她太多,婚後這麼多年,我們有吵架但從沒真正翻過臉。別的我不敢說是公司第一,但我們夫妻的感情,不自誇的說,一直是恆大人學習的榜樣。」
多年之後,許家印在香港打工的大兒子在市中心租了個房子,2萬港幣一個月,這在香港CBD已屬低廉價位。但許家印的太太知道後,嫌太貴,斥責兒子立即退掉,轉而給兒子租了個更便宜的房子。
他打電話
響3聲還沒接就罰款2萬
在工作方面,許家印是地道的「工作狂」。他通常是凌晨三四點鐘回家睡覺,睡一會就起床去公司,由此,集團一大批高層也成了工作狂。不單單是在恆大的廣州總部,到全國任何一個分公司去看,越是公司的高層中層,加班時間越多,人人都是「拚命三郎」。
恆大現任總裁夏海鈞第一天上班,許家印對他說:夏總,晚上我們一起開個會。兩人坐在餐桌前的時候,夏海鈞看了看表,六點鐘。他心裡說,吃了飯,再研究半個小時差不多了吧。結果直到十一點半,這個「晚餐」才結束。
夏海鈞心想「那晚的十一點半,可能只是偶然一次吧。」後來他才知道自己徹底錯了———十一點多結束開會確實是偶然———因為常態下,恆大的會經常要開到次日凌晨兩三點才會結束。
當時夏海鈞的太太在加拿大,每天晚上打電話問,你在做什麼?夏海鈞回答,在開會。她不相信,都晚上十一二點了,還開什麼會?他解釋半天,太太還是不信。後來在加拿大真的待不住了,就飛到廣州看,住了幾天,才知道丈夫真的「在開會」。
在嚴格管理上,恆大各項制度可稱作嚴苛。恆大有規定:許家印的電話要是響了三聲還沒人接,直接罰款2萬元!可能你上個月薪水10萬,但由於犯了錯,這個月便被腰斬,只剩5萬元。五六十歲的副總裁當著集團幾千人痛哭流涕作檢討的事情,在其他企業怕是聞所未聞。據說有某副總裁洗澡時候,不得不讓夫人在邊上拿著電話「待命」,生怕不能及時接到許家印的電話。
他最愛的夜宵:一碗熱乾麵
2009年,恆大上市當天,許家印以422億元的身價,超過當天公佈的福布斯富豪榜的首富王傳福,首次問鼎中國內地的首富寶座。
然而這一「盛名」帶給許家印的,只有惶恐,他甚至為此取消了原定於當天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不想引起更多關注。
當然,有了足球後,他想低調也難了。
徐家印最愛的夜宵是熱乾麵。他在武漢上大學時,唯一奢侈的消費,就是吃學校旁邊一毛錢一碗的熱乾麵。為了這一毛錢,他還挨過老師的批評:「你是吃助學金的人,還吃一毛錢這麼貴的東西!」
直到他成為中國最富有的人,他最喜歡的夜宵,10頓裡有5頓都是熱乾麵。
許家印過去四年點球成金,恆大不僅成為中超、亞冠雙冠王,還是中超球隊中賺錢的兩支球隊之一。但砸了20億之後,又逢主業萎靡,許家印不願繼續燒錢。而從未觸球的馬云,在阿里巴巴赴美上市之際,正需要給投資者更多想像空間。
紅色與橙色幾乎淹沒了整個會場。紅色是恆大隊服的顏色,橙色則是阿里巴巴的主打色。
2014年6月5日上午11時11分,阿里巴巴入股恆大足球俱樂部的新聞發佈會在廣州恆大御景半島酒店舉行。在恆大官方稱為「俱樂部增資擴股」的動作中,阿里巴巴出資12億,在恆大足球俱樂部中佔股50%,成為第一個被引入的投資者。
台上許馬二人言笑晏晏。許家印回憶在酒桌上給馬云「下藥」的過程,稱第二天清醒後,兩人15分鐘便談定了合作。
新聞發佈會的當晚,淘寶手機客戶端已經應景地跳出了「恆大阿里在一起啦」的卡通畫。不斷說自己「不懂足球」的馬云,還在會上確立了球隊的目標——「儘管我不知道亞冠有多麼難踢,但是我認為一次亞冠(冠軍)是不夠的」。此時,恆大正以32分領跑中超積分榜,同時等待著8月份才進行的亞冠淘汰賽。
過去四年多,許家印為恆大球隊砸下巨資,獲得了中超和亞冠雙冠王的回報,此時為何將這支前途無量的球隊半數股權拱手奉人?而馬云在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前夕,雖早已在各相關領域展開大手筆系列收購,但進軍與電商扯不上關係的足球卻是第一次,這12億的投資會給馬云換來什麼?
「若以後具備條件,恆大足球將會申請上市」。
從2010年以1億人民幣全資收購廣州足球隊起,許家印在足球上的動作就一次又一次讓業界感受到了「金元足球」的瘋狂,以至於恆大在亞冠賽場和日本的球隊交手後,有日本球迷將恆大稱為「巨款請來的僱傭兵球隊」。
4年多里恆大究竟燒了多少錢?南方週末記者依據公開資料進行了大致估算。
在2012年香櫞報告做空恆大時,董事長許家印曾對媒體解答在足球上的投入:2010年支出1.7億,盈利幾十萬;2011年支出5.3億,虧損8000萬。
2012年,據《21世紀經濟報導》稱,恆大集團董事副主席、總裁夏海鈞透露,2011年賽季,恆大在足球訓練基地、球賽獎金、團隊成員組建等方面總投入達6億元,並預計2012全年投資約3.7億元。
但2012年的實際投入可能遠超預計。簽下世界盃金牌教頭裡皮,國內外瘋狂引援,轉會費、球員薪金、教練團隊薪金加上恆大特色的比賽獎金,就達4.4億元。加上運營、稅務等費用,分析人士估算,全年投入在7億元左右。《足球》報恆大跟隊記者白國華在其記錄恆大足球發展歷程的《單刀》一書中,亦採信了相同的數字。
2013年,作為中超球隊,恆大史無前例地獲得了亞冠冠軍,引爆球市。儘管總投資額尚無官方數據,但根據網易發佈的《2013中超商業價值報告》數據顯示,恆大2013年的總收入超過5億元,盈利超8000萬,據此可推算其投入在4億至5億元。儘管中超球隊並不公佈財務情況,報告可能存在誤差,但恆大俱樂部總經理康冰曾對媒體表示,「這份數據基本屬實。」白國華則採用了7億元的數字,並認為俱樂部可能略有虧損。
即便完全拋開球員和資產的溢價,按照保守估計,以上投入總和約為19億元,若再加上已經過去的2014年前五個月的球隊工資等各項支出,恆大曆年投入足球俱樂部的總金額沒有懸念地超過了20億元。
「成本價」20多億,而根據2014年4月發佈的《福布斯》2014最具價值足球俱樂部排行榜,恆大以3.84億美元(約為人民幣24億元)的價值躋身全球20強。這個基於資產核算,為全球豪門球隊排定座次的榜單,與許家印、馬云對球隊價值的估算一致。
「(12億買50%股份)我也不知道是貴了還是便宜了,反正我覺得是便宜了。」馬云在上述發佈會上說。
「許馬會」一天之後,恆大發出的新聞素材對發佈會現場的信息進行了補充,其官方稿強調,「阿里巴巴的12億元資金不是給恆大,而是注入恆大足球俱樂部」,「恆大集團不拿阿里巴巴集團入股恆大足球俱樂部12億元資金的一分錢」。
如果按照恆大所言,錢並不付給恆大集團,恆大足球俱樂部的總資產就將達到36億。馬云僅出資12億,就以平價甚至是折價抄底的方式拿下了許家印手中中超最好球隊的一半股份,似乎是撿了便宜。
許家印還準備將「球」傳給更多人。他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公司計劃再引進20個投資者,一家佔2%。這樣來使足球俱樂部有強大的資本實力,「若以後具備上市條件,恆大足球將會申請上市。」
可資對比的是,2013年,同樣是「增資擴股」的方式,印尼財團以3.5億歐元控制國際米蘭70%股份,結束長達18年的莫拉蒂時代。歐洲大型現代化足球俱樂部的運營,多以現代公司的股份製為制度基礎,深圳紅鑽俱樂部副董事長王奇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許家印想模仿的,就是這種制度。」
增資擴股讓俱樂部得以進一步獨立運營,意味著恆大集團的主營業務在努力甩掉「為足球輸血」的包袱。
在足球上,許家印的「高舉高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敢砸錢,什麼都要最好的。不是什麼人都能做到像我們老闆這麼有魄力。」恆大一位內部人員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但如果僅15分鐘就改變了「高舉高打」的戰略,決定了數十億的資本走向,「一定是有商業上面的需求,而不是所謂『為了提高中國足球水平』。」深圳紅鑽俱樂部副董事長王奇說。
欲將俱樂部從集團主業中解放,早已在許家印的計劃中。新聞發佈會上他也提到,幾年前就有這樣的想法,只是時機未到。
增資擴股讓俱樂部得以進一步獨立運營,這意味著恆大集團的主營業務在逐步甩掉「為足球輸血」的包袱。若如許家印所言,足球俱樂部吸引來「足夠優秀的投資者」,乃至最終完成獨立上市,則有希望徹底不再佔用恆大的現金流。
但多位業內人士均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由於體制環境和盈利狀況,中國的足球俱樂部極難滿足上市條件,獨立上市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馬云入手恆大足球之前,恆大已經開始放緩對足球的「燒錢式」投資。一位俱樂部內部人士及多位熟悉恆大足球的內部員工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尤其在奪冠之後,「砸錢的日子」過去了。合作夥伴的廣告投入、俱樂部的贊助、門票收入等逐漸成為球隊更重要的資金來源。
此外,恆大將資金專注於主業,旨在獲得更多投資者的信心。
稍有資歷的恆大員工都不會忘記2012年香櫞做空恆大時的場景。香櫞研究公佈的恆大「罪狀」之一,就是對於足球的投資,而後許家印專門進行了澄清。「作為上市公司來說,把大量的錢砸到非相關主業去,股東會認為這是不負責任的事情」,一名熟悉恆大足球的內部員工說,「所以股價上不去,和足球也有關係。」
儘管12億甚至數十億的資金,在地產巨頭的超大體量中難起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對於投資者信心的刺激與股價的推升,有積極的影響。這顯然是許家印希望看到的。
2014年國內足球俱樂部球員二次轉會窗口將於7月7日至31日開啟。在這之前,十多億現金流入恆大足球的賬面,對於俱樂部也是及時的利好消息。
為了避免外界將此次交易解讀為「恆大缺錢」,恆大官方新聞稿中反覆強調「並非出售股權」、「恆大集團不會拿12億裡的一分錢」。
「現金流即便真的緊張了,這12個億也很難起到什麼幫助。」一名恆大員工說。按照恆大發佈的2013年業績報告,其淨利潤增五成至137.1億元;現金餘額上升113%至536.5億元。
但關注港股的一位業內分析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房地產企業的一些指標是可能具有滯後性的。據他觀察,「恆大下半年可能會比較難過」。
在阿里巴巴入股恆大足球俱樂部消息發佈後,恆大當日股價應聲上漲,最高幅達5%。但出於對現金流偏緊等情況的預測,美銀美林、巴克萊等投行都調低了恆大地產的評級。來自國泰君安(香港)對恆大港股的研報稱,高淨負債率下的恆大實行高派息,令人疑惑。該報告並指出,恆大未來三年的流動性值得擔憂。前述分析人士解釋,這是因為預見到了資金緊張,為提振投資者信心而採取的措施。
2014年6月5日,恆大足球俱樂部宣佈引入戰略投資者阿里巴巴。圖為發佈會現場。 (CFP/圖)
「聽裡皮的」,「不進更衣室」。
無論在外界還是內部看來,阿里與恆大合作的消息都令人措手不及。「好事兒,就速度快,避免雙方後悔,長考出臭棋。」馬云在發佈會上笑言。
《足球》報記者白國華長期隨恆大足球隊採訪寫作,但說起此次合作,「不論財經界、還是體育界,真的全是『兩眼一抹黑』。之前要是有徵兆,肯定之前就報出來了。」阿里某戰略部門一名內部人士也說,「這屬於『突發事件』,至少原來是不在我們的戰略版圖內。」
恆大足球俱樂部保持著平靜。聯賽間歇期,大多隊員正在休假,只有幾名國腳在隊裡進行恢復訓練。一名內部工作人員亦表示,事先毫不知情,「雖然也不會給我發雙份工資,但是干勁是有的,又多了一個金主」。
最措手不及的是綠城。彼時,阿里與綠城的緋聞已經甚囂塵上,綠城足球的掌門人宋衛平甚至親自放出消息,稱馬云將入股杭州綠城俱樂部,但只佔有49%的股份。
結果,馬云突然調轉方向入股恆大,成為綠城在中超賽場的對手。宋衛平一時氣憤,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要率兩萬浙江球迷聲討他」。宋甚至一度將馬云的行為稱為是「重利忘義,嫌貧愛富」。不過後來他刪掉了表達憤慨的微博。
在與綠城可能的合作中,49%的控股權顯然不能滿足馬云。王奇說,「宋衛平又想讓馬云的資金進來,又不想讓人說了算。但是馬云的心態是要當老大的。」
作為一個愛球、強勢且在足球圈飽經世事的老闆,宋衛平曾親赴更衣室,結果被主帥霍頓當即要求離開。據杭州當地媒體《今日早報》的報導,宋衛平甚至定出每場中超必須上4個「93後」年輕球員的硬性規定。這與「許馬會」上定下的「聽裡皮的」、不進更衣室的原則截然不同。
入股恆大足球後,馬云仍然對綠城的足球學校和醫院保持著合作興趣。綠城的青訓系統在業內亦頗受好評。2013年全運會上,綠城青年梯隊代表浙江出戰,在U18和U20年齡組別分別獲得了亞軍和季軍。
不過,按照中國足協的規定,一家企業不能同時與兩家足球俱樂部發生關係,所以此次馬云對恆大足球的投資,使得綠城足球學校的青訓系統與恆大最好的一線隊之間擁有了足夠的想像空間,亦留下了不小的尷尬。
馬云在前述發佈會上說,宋衛平曾對他說,「足球你別碰,你不懂,水太深」。馬云說自己想了想,覺得像之前取得過成功的許多行業一樣,「中國足球可能也得有個不懂的人來搞才行」。
南方週末記者詢問宋衛平,是否會在恆大與綠城再次交手時邀馬云一起看球,宋衛平回覆說,「據說他不看球。」
恆大俱樂部的價值。 (CFP/圖)
許家印將足球帶來的巨大的注意力效應釋放了出來,馬云則或許看中了繼續釋放這種效應的可能。況且,投資體育還能拉近與政界的距離。
相比綠城,恆大的確有著令阿里與之「閃婚」的理由。
奪得亞冠帶來的火爆球市,以及推廣恆大冰泉時造出的推廣效應,讓人印象深刻。白國華說,「有活生生的例子讓人意識到其中還待開發的價值,不是虛的。」他推測,恆大也不太可能只盯著阿里一家,能夠迅速行動,還是雙方都看到了價值。
對於雙方來說,這都是筆值得的生意。深圳紅鑽俱樂部副董事長王奇分析,2010年許家印僅用一個億就收購了廣州足球隊,幾年間的增值不僅僅體現在最後這個二十多億的估價上,還有整個恆大集團因此獲得的無形價值。恆大樓盤因為知名度提高而受追捧,恆大冰泉因為球隊奪冠而「一夜成名」,若換算成相對應的廣告費和市場推廣費用,將是一筆不菲的金額。
許家印將足球帶來的巨大的注意力效應釋放了出來,馬云則或許看中了繼續釋放這種效應的可能。
許家印的朋友們中,馬云還不是第一個被「忽悠」進入足球圈的。富力集團董事長張力也曾經被許家印「忽悠」進了足球圈。有趣的是,2013賽季廣州富力成為中超的第一虧損大戶,其超過1.5億元的虧損數目佔據所有俱樂部虧損總額的60%左右,其絕大部分支出用於球員及教練員薪資。
阿里巴巴儘管誕生於杭州,但是其業務佈局顯然並不具有區域性。瞄準風頭正勁的恆大,提升全國範圍的影響力,拉高品牌價值,都是合乎邏輯的舉動。
況且,投資體育還能拉近與政界的距離。
(張育群對本文亦有貢獻)
| ||||||
曾傳過被大陸限制出境嘅恒大地產(3333)主席許家印,上星期現身恒大業績發布會,話除咗搞地產、足球、礦泉水外,未來仲要搞糧油、乳業同畜牧業,明年仲要躋身世界五百強!係咪齋吹水?小宗真係要放長雙眼睇,但佢一向「估你唔到」就好可以肯定。 小宗睇過土地註冊處記錄,許家印喺香港留低嘅第一條腳毛,係九九年响佐敦買咗層樓。呢層位於柯士甸道嘅單幢樓祥景樓,對正佐敦木球會,景觀唔錯,但建築面積只有五百呎,實用面積更加只有三百幾呎,同大家住緊嘅蝸居一樣。當時買入價一百七十五萬,現市值五百萬唔夠,許家印至今仲揸喺手。佢最神乎其技係,跟住十年無買過嘢,○九年就向新世界買入山頂布力徑十號其中一間獨立屋,市傳成交價達四億半!今年只有五十六歲嘅許家印,家鄉喺河南,曾經同阿嫲住農村,做過擔屎工。佢九六年喺內地成立恒大地產,之後來香港,攞香港身份證,喺香港上市,再住埋香港頂級豪宅;咁神乎其技,點到你唔服? 中環寸嘴:食住個好位 我識食兼「惜」食,喺酒樓餐廳食剩餸菜一定打包,湯渣照打包,加水煲多次仲有味,留番星期六、日屋企食,好過叫賓妹買餸打斧頭。咁唔係孤寒,係我工廈小王子深明好多嘢得來不易,要有衣食。有時食,都唔係為填飽個肚,而係想坐喺風水靚位,吸收吓旺氣、財氣。聽人講四季酒店間中菜——龍景軒的VIP房是全酒店最佳風水之處,今個禮拜搞搞新意思,請咗位風水阿姐——七仙羽食飯,睇吓佢有冇料到,有冇火花擦得出。 呢間VIP房最低消費一皮嘢,所以唔柯打兩支酒唔得,再整隻燒豬、必食嘅鮑魚酥,呢期子薑靚,整味子薑爆田雞……今鋪食係次要,先考吓呢位七姐有冇料到先。 呢位七姐話四季酒店屬土,所以裝修好多灰灰黑黑嘅用料,夠晒多水局,風水好好。佢仲話四叔(李兆基)迷信,酒店風水局實好。咁咪露底囉,四叔只管apartment同商場,係國金軒嗰邊o架,餐廳及酒店歸新地管噃!咁點先知間餐廳夾唔夾我呢?七姐話睇命格。我就話,好簡單,入到間餐廳,收嘅電話報喜定報憂多啲先,咁就知夾唔夾。唔係我朝朝早去四季間coffee shop食早餐囉喎,梗係索吓啲旺氣,頭腦醒扒啲。 咁又坐邊個位好?呢位七姐話搵個背山位坐,有靠山。我就話最緊要坐正,唔坐歪,做阿二咩!仲有,食飯好、揼骨好,唔好去啲暗暗黑黑嘅地方,尤其係地庫嗰啲,走勢向下。塵歸塵、土歸土咩!七姐無乜精警嘢講到,雖然佢話唔收費,不過我楊公子老豆教落,便宜莫貪,係咁意都封番封利是。富豪飯局完結,離開四季酒店上車之際,眼眉「戚」咗十幾下,財運到也,喺股市執咗幾廿個咁啦,呢餐飯食得過! 許浩明壯年早逝 同許家印一樣五十六歲嘅許浩明(Herbert),就無咁好彩。許浩明於上週六突然逝世,外界只知死因與肺功能問題有關。小宗聽Herbert老友講係肺癌,雖然肺癌同吸煙幾乎畫上等號,但據講Herbert並無吸煙壞習慣,相當不幸。Herbert擁美國哈姆斯頓大學哲學榮譽博士及香港大學法律學士,曾任職聯交所,離開後先後出任粵海投資(270)、新意網(8008)及海域集團(1220,現稱志道國際)等高層,佢曾講過海域資金不翼而飛面臨清盤,多名股東遭起訴,係佢人生「最黑暗的日子」。Herbert對上一次公開露面,已係四月出席中信21世紀(241)股東會,五月辭職。他生前熱愛賽馬,旗下七馬匹,六匹都係「甜」字開頭,包括「甜少」、「甜甜蜜蜜」、「甜絲絲」、「甜蜜至至上」、「甜情蜜意」,以及仍然服役的「甜城效應」,願Herbert一路好走。 兄弟同「錢」有緣 上星期一,華僑同永亨一齊賣咗個全版廣告,提醒大家下個月開始,永亨銀行就正式改名為華僑永亨銀行。當日廣告下款,星洲華僑銀行集團嘅行政總裁錢乃驥,有份簽名。錢乃驥幫坡佬做嘢,佢阿哥錢乃駿亦唔少嘢;兩兄弟同樣有來頭,一門雙傑。來自上海嘅錢乃驥(Samuel),七十年代於九龍華仁畢業,跟手到美國洛杉磯讀經濟,回港加入美銀由行政人員見習生做起,九十年代中期已係美銀亞洲CEO。錢乃駿(James)仲巴閉,當年留港攻讀浸會書院工管系,之後加入銀行界,九十年代在花旗紐約總行任高職,九四年轉投誠哥麾下,出任香港國際貨櫃碼頭(HIT)財務總經理,如今已是HIT控股公司和記黃埔港口集團執董兼財務總監,仲睇埋集團旗下所有中國企業。當年James的同期校友,仲有樓神趙國雄,同新鴻基金融CEO梁永祥。回首那個年代,香港人才濟濟,仲對外輸出,不用外求! 金牙大狀講嘢 讓亞視永成追憶通訊局行將發落無綫、亞視有冇得續牌。亞視發聲明話香港不能冇亞視,其執行董事葉家寶則話亞視係香港人嘅「集體回憶」,而未來六年亞視將落重本投資二十七億元,一兩年內有望收支平衡云云。香港不能冇亞視?做過公投,問過香港人咩?就算唔使公投,香港人早已㩒掣表態,收視率顯示冇亞視絕對冇問題噃。再者,即使亞視真係「集體回憶」嘅一部分,但咁就可以留低啦咩?契媽英女皇何嘗唔係香港人嘅「集體回憶」,又唔見佢留得低?今時今日搞鋪公投吖,絕大多數香港人肯定覺得完全絕對唔可以冇咗契媽。亞視一兩年間收支平衡?講吖?除咗邱德根,試問乜誰有呢個本事先?古往今來,世間上只有一個邱德根。除非佢老人家肯出山,否則乜都假。舊的不走、新的不來,就讓亞視永成追憶吧! |
17年前,許家印一手創建恒大地產集團,之所以將企業命名為恒大,許家印解釋為,“恒大者,古往今來連綿不絕,曰恒;天地萬物增益發展,曰大。”
而在房地產步入“白銀時代”的當下,想要企業既恒且大,只靠房地產這“一條腿”,顯然很快就會觸及行業的天花板,難以繼續高速擴張。因此,多元化發展也就成了許家印把企業繼續做大的唯一出路。
當2010年許家印以約1億元的代價收購當時降級的廣東廣藥隊時,或許沒有人會想到恒大僅用了3年時間就將這支球隊從低谷帶到亞洲足壇頂峰,在全國甚至全亞洲都建立起極強的影響力。從球隊價值的角度計算,在引入阿里巴巴的戰略投資時,廣州恒大隊的估值已經達到24億元。從1億元到24億元,恒大只用了短短4年。
堅持多元化布局
許家印表示,在美國最大的5000家工業企業中,有94%的企業從事企業多元化戰略,通用、三星、西門子、杜邦、長江實業等世界500強企業,都是多元化戰略的成功實施者。他還舉例稱,“美國通用公司,1878年成立,距今已有近140年的歷史,最開始是做電力設備,20年後進人醫療行業,30年後開始做家用電器和工業設備,後來還涉及金融和電子商務領域等,目前通用總資產6000多億美元,年銷售額1500多億美元;再比如韓國三星,創立於1938年,剛開始做貿易出口,六十年代末開始制造黑白電視等家用電器,接下來又進人了重工業、石化、能源、交通、航天等諸多領域,目前三星總資產5000多億美元。”
而相比於萬科、萬達這些在房地產主業的基礎上,向房地產相關產業鏈延伸的發展方式,恒大多元化的觸角伸的更遠更大。
除地產業務外,恒大首先進入的是文體產業。2009年,恒大出資2000萬元,註冊成立了中國首家真正職業化女排排球俱樂部,並高薪請來了郎平及多位國手加盟,品牌影響力開始擴散到地產圈以外,隨後的2010年,在許家印的拍板下,恒大又以1億元接手了跌入谷底的廣州足球隊。而正是這一決定,帶給了恒大及許家印本人難以估量的回報。可以說,恒大能有今天的影響力,與恒大足球隊取得的成功密不可分。
尤其是今年,恒大以足球這一平臺,成功聯姻馬雲的阿里巴巴集團,不但成功解決了球隊今後的投入問題,恒大旗下越來越多產品的銷售顯然也可以搭上這家電商巨頭的順風車,目前包括恒大冰泉等業務線已經實現與阿里旗下天貓打通運營。而據許家印透露,下一步恒大一方面將為足球俱樂部引入20家合作夥伴,每家占股2%,投資8000萬元,總計可以引入16億元資金,加上此前擁有的14億元資金,俱樂部可以動用投資資金達到30億元。未來將通過這30億元的多渠道投資,為俱樂部積累可以持續的運營資本,目前合作夥伴的引入已經正式進入篩選階段。
同時,在去年亞冠決賽登頂之際,恒大順勢推出了品牌礦泉水,正式進軍快消行業。目前,恒大冰泉位位居全國包裝水銷售增長率第一,鋪貨增長率第一。
此外,2010年恒大還先後進入了音樂和影視領域,其中恒大音樂更是請來了業內頂尖操盤手宋柯擔任董事長,著名音樂人高曉松擔任董事音樂總監。截至2013年底,恒大音樂已擁有2.2萬首歌曲、錄音以及MV、演唱會的版權,是國內最大的音樂版權公司。
實際上,無論是恒大糧油、恒大乳業還是上述企業,都是許家印正在打造的民生產業鏈中的一環。而這也和恒大地產一直堅持的民生地產遙相呼應。另一方面,恒大進入的農業、乳業、畜牧業生產的產品,基本上都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其潛在購買力巨大,同時還可以產生巨額的現金流,反哺恒大的主業房地產。
許家印創業史:從打工仔到2009年中國首富
2009年11月5日,港交所,意氣風發的許家印敲響了上市銅鑼。他一手創立的恒大地產歷盡幾次波折,終於正式登陸H股市場。
這一天也是2009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發布的日子。在這個榜單上,比亞迪的王傳福以396億元的身家排名第一。然而幾個小時後,許家印就以422億元的紙面資產,成了中國內地的新首富。
幫許家印登上寶座的是上市首日猛漲的恒大股價。按照上市首日收盤價計算,恒大總市值達到705億港元,超過碧桂園,成為在香港上市的最大內地民營地產企業,掌握恒大68.01%股權的許家印自然也水漲船高。
許家印創業之路
從車間主任到業務員
許家印說,他「個人經歷很簡單,但過程很艱難」。作為恢復高考後第二屆大學生,許家印走了一條大多數知識分子當年所走的路:畢業分配,滿懷抱負地在一線工作崗位埋頭苦幹N年,此後適逢改革開發潮湧,終於按耐不住一顆驛動的心,放棄原有的鐵飯碗,從內陸的河南直奔深圳,開始了商海浮沉。
在恢復高考的第二年,年輕的許家印「非常開心地」考上了武漢鋼鐵學院,學習四年鋼鐵專業,然後被分配到河南省的舞陽鋼鐵公司,在這裡一呆就是10年。
「舞鋼是大型國企,我一去就主動申請到了第一線——熱處理車間,當時學鋼鐵的大學生比較少,所以受到重視,幫忙協助車間主任,一年後升為車間副主任,再後來做了車間主任。」許家印說自己當時是工作狂人,在做車間主任的7年裡,他沒有休息過一天,年三十都會跑去車間。
這種工作習氣許家印後來也帶到了恆大。廣州的地產圈都知道,恆大永遠有開不完的會,碰到年末,集團會議經常從白天開到深夜,再從深夜開到天亮。當然,這是後話。
1992年初,許家印破例休假了,他南下深圳找工作去了。他沒料到是23天過去,投出的簡歷都撞了白板。後來經別人提醒才知道原來是簡歷做的太厚了,50頁,根本不會有人去看。於是許就把簡歷改短,從50頁改到了10頁還是沒用,再改,三、四次易稿後,只剩了2頁,這時效果也立竿見影——有了5個候選單位。
精挑細選之後,許家印選擇了一家剛成立不過一年、只有幾個連鎖店的規模的小企業,許選擇它的原因很簡單——是覺得這個企業有前景,最主要的是它有一個好老闆。
他的新職業是業務員。曾做過車間主任、管理300多號人的他開始一切重新來過。那時許家印就連見到公司裡20歲的小女生,都會喊「師傅」。三個月後,許家印做成第一個單子,為公司帶來10萬元的業務額,這讓老闆對他另眼相看,他也從此不用再東奔西跑,當上了辦公室的負責人。
1993年,這個企業又註冊了一個貿易公司,要和舞鋼合作,許家印於是很自然地兼任了這個新公司的老總,不過這個「老總」只是個虛職,公司註冊完以後老闆再沒投進去一分錢,無奈之下,許家印只能東挪西湊借了10萬元,開始了第一次創業。不過這次折騰一年,也無起色。
珠島花園 許家印第一次飛躍
1994年,老闆本要派許家印去長春分公司做老總,但許家印卻選擇了去廣州——這個當時還是公司市場空白地打天下。這年的國慶節,許家印帶著一個司機,一個出納,還有兩個員工,總共5個人,從深圳來到廣州,開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創業。
就像眾多剛來廣州打拚的異鄉人一樣,許家印在廣州的第一個落腳點是價廉物美的城中村。城中村裡的這間不見陽光的房子,白天是辦公室,晚上就是5人的住處。人生地不熟,再加上辦公環境實在難登大雅之堂,這家位於城中村的微型小公司,生意自然好不到哪裡。
不過,幸運之神似乎對許家印總能眷顧,每每在他陷入低潮之時,總會有奇蹟助他度過難關,後來的恆大上市波折、資金困難之時,也屢次出現。
當時,許家印的5人團隊,通過相關渠道收購了一家公司,取得了一個名為珠島花園的地產項目,這個對許家印乃至恆大開發、營銷風格影響深遠的項目,可謂許家印創業路上的第一次飛躍。
當時廣州樓市盛行的是大戶型之風,一棟樓都是三房,只有拐角的地方才會做小面積。許家印卻反其道而行之,1995年珠島花園第一期的幾百套房子全做小戶型,效果出奇的好,房子全部熱銷,在廣州樓市轟動一時。
不過,當1997年5月珠島花園二期銷售了一半的時候,許家印選擇了離開。
臨走時,許家印向老闆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一個人的價值,應該體現出他的能力水平與貢獻。許家印離開深圳老闆的時候,項目通過審計,價值2個多億,也就是說許家印花了2年半的時間,從零開始,為公司創造了2個多億的現金流,而在當時,許的工資是每月3000多元。
許的個性和價值觀,在他人生第一次跳槽中已經略有體現:「我這個人要強,該我做的事我會做好,沒做好是一回事,但做好了就要有體現。舞鋼十年當了七年車間主任,總是不提拔,我肯定要走。」許家印說,他的出走與現在70後、80後的頻繁跳槽不同,「他們跳得太多,已經沒有了意義」。
第一槍要打響
1996年,許家印在廣州註冊了恆大地產,開始了第三次創業。許家印認為「用最少的錢拿更多的地,發展的時間持續更長」,所以他把恆大的第一個項目鎖定在海珠區廣州工業大道的原廣州農藥廠地塊上。
現在的工業大道板塊已是小區云集,房價過萬,而在當時這裡還是工廠林立、污染嚴重、市政配套都滯後的遠郊區。不過,即便這個地塊,首期也需500萬元的地價款,恆大最多只能從銀行貸到300萬,而且一窮二白的恆大還未必拿得到。
為了獲得這個項目,許家印又再一次發揮了他的商務談判技能,既描繪了個恆大的宏偉藍圖,也詳細描述怎麼付款方便。憑著三寸不爛之舌,300萬終於到手,於是許家印立即開發,並複製珠島花園的模式——小戶型,薄利多銷,快速回籠資金。
1996年6月8日,金碧花園破土動工,8月8日正式公開發售,開盤價定為2800元/平方米,這個價位對於屬於廣州老城區的海珠樓盤而言,十分具有誘惑力。當天上午首期的323套住宅就全部賣完,一共回款8000多萬元。第二期開發的時候,有了現金流的恆大開始注重環境和配套,環境好了,售價自然也就高了,於是第二期的售價漲到了3500元/平方米。
作為新公司恆大的首個樓盤,金碧花園創造了廣州乃至中國地產史上一個奇蹟:當年徵地、當年報建、當年動工、當年竣工、當年售罄、當年轟動、當年入住、當年受益。兩年前,還在給別人打工的許家印操作的第一個樓盤,珠島花園就創造過當年蓋完108枚公章、辦齊所有報建手續等「六個當年」記錄。珠島花園是今日許家印和恆大地產的起點和老師,並不為過,事實上,金碧花園之後的諸多樓盤,至今仍有著當日珠島花園的營銷、設計痕跡。
1998年6月23日,在廣州市首次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拍賣會上,恆大集團以1.34億元的價格一舉投得位於原農藥廠周邊的5.3萬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在此之前還進行過幾次徵地。至此,5次擴地,實現了金碧花園佔地52萬平方米的發展目標。
金碧花園首期銷售額8000多萬,一下子就徹底解決了恆大現金流的問題。金碧花園的成功是恆大發展關鍵的一步。
多年後,許家印話當年,說金碧花園的實踐讓他明白:無論何時,企業運作最重要的問題都是現金流,尤其是剛起步階段。或許這個信念,是許家印在恆大此後的幾次資金危機中得以脫身的根基。例如,大刀闊斧降價、敢於引進戰略合作者;2006年A股高潮伊始出讓綠景地產,而後又籌劃香港上市,均是此哲學的繼續。
許家印只想一點:機會不抓住,過去了就過去了。
意識的轉變
接下來恆大的運轉就自然而然轉入了高速奔跑階段。當時廣州有1600多家房地產公司。而恆大成立的時候,絕大部分公司都是在1990年代初成立,比恆大要早5、6年。恆大採取的是在廣州快馬圈地的策略。到了1999年,僅僅用3年時間,恆大就進入了30強的第7位,到了2004年,恆大進入中國百強房企前10,並於2004、2005、2006年,連續三年時間蟬聯前十強。
瞭解恆大的人都知道,2004年對恆大而言是個分水嶺:在此之前,恆大是以規模取勝,之後度過資本原始積累的初創階段後,恆大開始走「規模+品牌」路線。
2004年後,恆大逐漸開始從產品上進行改革:金碧花園四期設計完後,他把全體員工拉到現場開會,許家印高呼「從今以後,公司都要宣傳打造精品,創立品牌的口號」。
許家印首先動刀的是樣板房,裝修標準從最初金碧花園的每平方米400元一直提高到今天的2000元、3000元。
許稱之為「意識的轉變」,不管是中端還是高端產品,只要樓盤素質好,投入產出比就會高。於是再後來就有了如今媒體圈熟知的恆大精品戰略:恆大在全國中高端產品有恆大城、恆大綠洲,高端產品有恆大華府,旅遊地產則有恆大金碧天下。目前,在恆大5000多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中,中端產品佔到60%,中高端佔25%左右,高端佔10%左右。
危機之下應變術
當然,恆大也無法逃避2008年金融危機的第一個寒冬。
當時恆大全國有32個樓盤、906萬平方米在建,加上大規模拿地,100多億的缺口對企業而言影響非常大。
地產圈有時是充滿戲劇性的。每一個潮流過去,有人說最艱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有人說最艱難的時候才剛剛開始。許家印卻說「我的理念就是要員工艱苦創業,當然這個條件也不艱苦。我的面子不值錢,別人說你好又怎麼樣,不好又怎麼樣?別人說恆大都沒有自己的寫字樓,沒有就沒有吧。」追求實惠是許家印的生存之道。
在07、08年最難熬的那段時間內,許家印一方面重拾薄利多銷的發家之本,全國幾十個樓盤搞聯動促銷,快速回籠了海量資金,一方面與國際投行、香港富豪秘簽融資協議,儘管條件苛刻甚至凶險,但畢竟幫助恆大熬過一個最艱難的地產寒冬。
「市場永遠是正確的,行情不好,你想賣高,人家也不買,蕭條的時候,只能便宜賣,我們去年賣的房,到現在我都心痛。不過沒辦法,賣房要根據當時的市場情況。」
而回顧近幾年的發展史,我們又不難發現一個新的規律:從2007年開始,恆大對外的合作夥伴必然是名牌企業與行業龍頭企業,而高速發展的規模不變之下,恆大的資金流產生了很微妙的變化,可以說是裂變:2006-2007年,恆大引進淡馬錫基金、德意志銀行和美林銀行作為戰略股東,同時引進4億美元,並在當年美國的次貸危機半個月後還發了5億美元債券。可以說,恆大的發展關鍵時期一個是借助於這兩年的資本運作,一個是恆大全國規劃戰略,按部就班地實施,並在2007年顯現效果。也難怪許家印說,目前恆大的優勢不在於嚴格的管理體系,不在於獨裁,而在於資源整合。
當下恆大已經走到第四個發展目標:走向國際,跨越發展。這個公司從2006年開始用一年半的時間,從一個廣州走向了全國23個城市,而萬科用了10年時間擴展了29個城市。
許家印:地產大亨的足球投資路 4年時間從1億到24億
這些投資為恆大產生了多少收益,形成了多大的價值?
從球隊影響力和知名度來看,恆大顯然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從2011年升入中超聯賽開始,廣州恆大已經連續3年以絕對優勢奪得國內冠軍,在國際賽場上,也於去年戰勝多支亞洲強隊,奪得亞洲冠軍聯賽的冠軍。
根據國際足球數據與歷史統計協會(IFFHS)公佈的世界足球俱樂部排名,廣州恆大長期穩居亞洲第一,甚至超過了意大利的AC米蘭等世界豪門球隊。
張慶認為,從品牌美譽度的無形價值計算,如果把「恆大足球」這個品牌換算成廣告價值,會是很大的一個數字。「從曝光率的角度來說,比如說以球隊比賽的轉播次數,國際國內媒體的報導次數,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成廣告費,以恆大目前的影響力就是很大的一筆價值。」張慶稱。
「恆大足球」的品牌價值在球票收入上已經有所體現。根據中超聯賽官網公佈的數據顯示,廣州恆大主場上座率連續多年排名中超第一,上座人數場均超過4萬人。2013年,廣州恆大球迷套票價格已從2012年的780元漲至1380元,而僅11月9日亞冠決賽單場的門票收入便超過了5500萬元,創下中國足壇的紀錄。
對於恆大集團來說,「恆大足球」的品牌顯然還有更大的價值,最直接的便是對恆大集團的廣告效應。「恆大每年6億元花費在足球俱樂部上,無論是曝光率和社會認知角度,效果都比單純投廣告要好很多。」張慶認為。
從2010年介入足球投資開始,恆大集團的銷售額從2009年的303億元飆升至504億元,2011年又達到803.9億元,同比增長59.4%。根據最新公佈的數據,恆大集團2013年整體銷售額已經達到1004億元。
對於「恆大足球」品牌的變現利用,最經典的案例莫過於恆大冰泉。在2013年亞冠第二回合決賽上,恆大球衣的胸前廣告突然換上了 「恆大冰泉」四個字。在成功捧得亞冠獎盃之後,恆大集團便專門召開發布會,並邀請教練裡皮坐台,高調宣佈進軍礦泉水產業。
根據恆大集團公佈的數據,在發佈會之後的3個月時間內,恆大冰泉接到的經銷商訂單已經達到57億元。許家印的計劃是,3年內突破300億。
張慶認為,「恆大冰泉的案例已經證明恆大足球品牌的變現能力,馬云進來之後,這張牌阿里巴巴也可以打,未來還會有很多變現的途徑。」
許家印:人脈的真相
不少朋友問人脈的事情,最簡單的問題,我家庭一般,也沒有顯赫的朋友,我如何提高我的人脈。這個問題也困擾過我多年,我樸實的父母對我的教導是說,對於「有用」的朋友要主動聯繫。這個回答看似沒有問題,大家相信也聽過不少類似的回答。所以,今天我就從這個答案開始討論下人脈的真相。
首先這個答案正確的部分是主動聯繫四個字,這非常重要。所有的朋友或人脈關係都是靠時間來灌溉的,而這些都是以自己的精力感情為代價的。不主動聯繫的結果只有一個,你會失去你的朋友。這個道理很簡單,但對於天生內向不喜歡交際的我花了很大代價才最終明白的,也與一些本來不錯的朋友疏遠了。人脈就像花草樹木,是需要主動澆水呵護才能健康成長的。
下面我想分享幾點,我認為重要且容易被誤解的:
誤區一:人脈一定要「有用」。
這裡的有用往往有些標籤,不是有權有勢,就是有某種顯性的資源。但真相是,每個人身上都有你可以學習的地方,對你有益的朋友都是好的人脈。如何分辨有益?我們說益友有三,交流思想幫助成長,彼此扶持鼓勵事業,溝通情感分享生命。能起到這三方面作用的朋友,應該都是我們生命中應該珍惜的寶貝,這與他現時的地位身份或是財富聲名都沒有關係。
有人說過,每個在你生命中出現的人都有他存在的理由。而我認為其實每次相遇都是成長的機會,所以我們要珍惜每次上天給我們的因緣際會。破除「勢利眼」,珍惜眼前人,在人脈中非常重要。
人生最難得的珍寶是老友,你們彼此相識多年,理解彼此,一個微笑就能懂對方,這是可遇不可求。很多事業成功人士年老時才發現他在追逐人生競賽的過程丟失了最重要的東西—老友。
誤區二:要發展人脈,要千方百計認識更多人。
這在各種「大師」的演講中屢見不鮮,比如要多參加各種聚會,比如要多打電話,比如參加一次聚會一定要交換多少張名片等等。
多認識一些人,並無可厚非。但發展人脈的核心絕不在於認識更多人,而在於首先發展自己。舉一個例子,你現在有李嘉誠先生的名片,可以用郵件、電話、手機隨時聯繫到他,他是你的人脈嗎?人脈更多是一種對等的交流與互助。所以有人說你的成就是你最要好三個朋友的平均值,這句話是對的,但不應該反過來理解為我要去提高我最要好三個朋友的檔次,摒棄現在那些「不上檔次」的朋友。而應該正過來理解為,我應該提高我自己的修養,做好我自己的事業,並幫助身邊的好朋友更加成功。
我們認為多認識新朋友無可厚非,但不要成為社交動物,要留一部分時間給自己學習成長,留給自己看書、提升與思考的時間。這樣隨著時間推移,我們自身會更加優秀,而自然可以吸引到與我們自己同樣優秀的朋友。吸引力法則在人脈中的體現是,你是怎樣的人就會吸引到怎麼樣的朋友。
而只有你找到你自己,做到最好的自己時,世界才會找到你。
誤區三:人脈是為了幫助自己成功。
要做生意,靠朋友呀。要解決問題,找人脈呀。人脈的傳統概念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人。但真相是,我們得到的首先是我們付出的。即你需要得到別人的幫助,首先要做到幫助別人。
真正的人脈高手不是費盡心力讓別人幫助自己的借力者,而是真心實意的一直在想著不求回報的幫助別人的人。世界是公平的,當你可以做到不求回報的幫助別人,當你需要時,世界也會幫助你。
有同學說,我沒資源怎麼幫助別人。新東方的俞敏洪說過他大學時因為出自農村,各方面都不如北大的同學,但他堅持做了一件事情,打了五年的水,做了五年的宿舍清潔員。多年後,他說,王強徐小平願意與他一起共創事業的很大一個原因是當年的這五年清潔員工作。這說明如果你願意,總有你可以幫助別人的地方。
最後用一句話結束這篇文章:所謂人脈密訣就是,做好自己,無私助人,時間灌溉,真心真意。
許家印如何走出3大困境
許家印現在有3大困境,一是房地產步入衰退,是不可避免的,如何轉型獲得成功呢?筆者在今年上半年就告訴王石,蓋樓賣樓模式已經過時,蓋樓不賣樓模式並且成功才是轉型出路。二是恆大礦泉水,涉及恆大高新商標侵權,如此讓恆大15億元以上的廣告費付之東流,怎麼辦?有沒有辦法來化解這個困境呢?筆者認為,辦法還是有的,關鍵看恆大是中美操盤的。三是恆大奶粉銷售面臨困境,因為國內奶粉過剩,同質化發展很厲害。許家印如何走出3大困境呢?
許家印雖然在房地產、足球領域春風得意,但是在礦泉水領域馬失前蹄,在奶粉領域將面臨無力可使的症狀,在房地產領域也大抵是無力可使的症狀。
第一,許家印只有把恆大冰泉商標侵權壞事轉變成塞翁失馬式好事的戰略,才是力挽狂瀾,筆者已經有這方面的戰略,筆者看許家印如何出牌。
第二,許家印只有把恆大地產蓋樓賣樓轉變成蓋樓不賣樓而且效益不錯,這才是轉型成功,筆者今年上半年給王石提出這種轉型才是真轉型,才是成功轉型。王石也認可這種觀點,在媒體上披露過,但是,他進入寺廟去尋找這種轉型戰略,但是,至今沒有結果,所以沒辦法出來。筆者早就有這種轉型戰略了,看看許家印如何出牌。
第三,許家印引進新西蘭嬰兒奶粉,通過持股對方40%來獲得奶粉技術,運用於恆大畜牧業奶製品的使用。但是,第一關是如何銷售,用恆大冰泉方法打造嬰兒奶粉是無效的,因為冰泉礦泉水高端領域是空白,而現在的嬰兒高端奶粉是同質化發展。筆者認為通過綜合創新就能讓恆大奶粉銷售火爆,現在筆者看許家印如何出牌。
第四,許家印的恆大即沒有自己的銷售渠道,沒有有機農產品的門檻,沒有農產品的科技含量。許家印沒有把房地產、有機農產品、奶粉、足球、礦泉水進行有機整合,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一盤散沙。許家印到底如何整合汽車產品呢?
綜上所述,現在許家印面臨的困難重重,如何賣動產品,如何把恆大礦泉水轉變成好事,如何化解房地產的中長期負面?如何讓農產品形成一定的技術門檻。筆者均一一擁有化解這些難題的戰略,就看許家印如何走出3大困境了。
綜合南都週刊、CEO智庫、投資界等綜合報導
每經記者 區家彥 發自香港
近年來多元化步伐不斷加速的恒大再有大動作。
恒大地產(03333.hk)於2月27日晚上發布公告,公司完成收購新傳媒(00708.HK)74.99%的股份,成為該公司的控股股東,接下來將啟動強制要約收購程序,並擬將新傳媒更名為恒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
公告顯示,去年12月24日,新傳媒控股股東楊受成落實向恒大地產出售其74.99%持股,總代價9.5億港元,相當於每股約1.466元,上述股權已經於2月27日完成。此外,根據雙方協定,新傳媒向英皇國際(00163.HK)出售位於香港九龍觀塘鴻圖道82號一幢樓高十層之工業大廈,代價約4.15億港元;同時,新傳媒向楊受成產業控股出售New Media Group 9.99%股本,代價約1030萬港元。
恒大地產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對楊受成這位香港娛樂大亨並不陌生。在恒大地產上市之前,由於旗下樓盤常常請英皇旗下的明星代言,許家印就已經結識楊受成。據香港媒體報道,2008年恒大陷入危機之際,正是楊受成將許家印引薦給新世界集團創始人鄭裕彤,最終恒大獲得後者以1.5億美元入股,並度過危機。恒大於2009年赴港上市時,楊受成也曾參與認購入股。
據悉,由於恒大持有新傳媒股權超過30%,根據香港證券與期貨實務監察委員會頒布的《公司收購、合並及股份購回守則》規定,恒大將需要啟動強制要約收購程序,公司已經委聘新百利融資有限公司作為本次要約收購的財務顧問。
值得關註的是,公告顯示,為了在收購完成後更好地反映新的商業策略,恒大地產建議將新傳媒更名為恒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
《東方早報》於去年9月份報道,恒大並購了韓國最大的醫療整形機構原辰,該公司成立於1999年,是韓國最大的綜合整形外科醫院,共有34名專業的整形醫師,韓國很多當紅明星都在此做過整容手術。
該報道稱,恒大健康產業集團為恒大集團全資下屬集團公司,負責運營管理全國各地的健康產業項目。運營項目類型涵蓋整形美容、抗衰老、健康體檢、中醫養生、產品研發等五大產業體系。預計到2015年,在中國至少6個一二線城市設立分支機構,年營業收入超過160億元,服務人群超過5000萬人。
成功拿下新傳媒後,是否意味著許家印將發力整容業?這值得拭目以待。
http://www.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4137
继阿里巴巴来港连扫三壳股后,劲敌腾讯(00700)终于出手买壳。联交所权益披露显示,腾讯及恒大(03333)前后脚入股曾是‘华汇系’的马斯葛(00136)预料成两大股东,每股场外均价0.6分,共涉资7.38亿元。 联盟队伍变阵!
马化腾与许家印鲜有合作,反而马云曾入股恒大足球队,今次入股价折让高达98%,更胜马云早前以78%折让入股瑞东(00376)。分析员直言,腾讯入股马斯葛或成瑞东翻版,复牌后股价飞升,腾讯买壳动作陆续有来。
大平卖折让98%
腾
讯于上周一(15日)场外买入328.17亿股马斯葛,持股量达91.25%,涉资1.97亿元。恒大则在上周四(18日)场外买入902.48亿股股
份,持好仓达250.93%,涉资5.41亿元,由于持股量仅以已发行股本计算,加上可能涉及未行使可换股债券,故持股百分比以倍数计。腾讯及恒大入股均
价同为0.6分,较马斯葛本月8日停牌前收市价0.285元大平卖,折让98%。
马云旗下的云锋基金于上月7日入主瑞东,斥26.86亿元认购81%股本,表明向互联网金融进发。腾讯发言人不愿评论今次买壳是否有意‘照板煮碗’发展互联网金融,只确认腾讯入股消息。恒大则指待马斯葛发公告后再作回应,至截稿前马斯葛仍未刊登公告。
马斯葛股东皆大有来头?
今
次被腾讯(00700)及恒大(03333)相中的马斯葛(00136)背后股东大有来头,除了是人称‘细价股王’庄友坚【图】旗下壳股,还有‘三马’众
安保险董事长欧亚平,以及‘彤叔御用经纪’VMS的创办人麦少娴,其中欧亚平与马化腾早结缘,二人连同太太口服液创办人朱保国、TCL集团主席李东生等被
称为‘深圳帮’。
民丰(00279)及HEC Capital Limited(中南融资)分别持有马斯葛13.09%及12.14%股权,由于庄友坚同时持有中南融资及民丰股份,因此间接持有马斯葛25.23%股权。
另外,欧亚平同为民丰、马斯葛及深圳百仕达(01168)股东,早前他更曾联同同为‘深圳帮’的马化腾入股太太口服液生产商健康元,被指是为了与‘浙江帮’马云、银泰(01833)沈国军等抗衡。
马斯葛的另一位股东麦少娴,亦是首长四方(00730)大股东及VMS创办人。各人关系千丝万缕,至于恒大主席许家印的角色,则仍有待揭晓。
君
阳太阳能(00397)旗下君阳证券董事兼行政总裁邓声兴直言,马化腾今次入主马斯葛犹如马云入主瑞东翻版,相信马斯葛复牌后股价势将大升。他又预期马斯
葛将进行大规模配股,腾讯及恒大注入资产,来稀释现有股东权益。由于腾讯知道自己拥有巨大集资能力,相信买壳动作会陆续有来。
内房分析员认为,恒大近年的大动作均出人意表,对今次买壳并不感到惊讶,估计恒大影院可能是注入马斯葛的资产之一。
马斯葛早于1997年上市,是一间投资控股公司,主要在台湾从事生产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其他业务包括投资及证券买卖、贷款融资和摄影器材配件制造。
该公司2007年股价曾高见30.552元,但配股后股价大幅插水。马斯葛自4月起见异动,股价至今累升1.69倍,上月8日曾高见0.425元。马斯葛曾是华汇系其中一员,即一群以北角华汇中心为总部的上市公司,由‘细价股王’庄友坚掌旗,华汇系内公司之间交易频繁。
马斯葛有何特别?
一个市值仅百亿,连续数年亏损,名字都显拗口的公司如何同时被腾讯和恒大看上入股的呢?仔细一看,两者认购的股数已是原股本的约三倍,入股价才0.006港元,比停牌前的股价折让约98%。应该是以认购新股的方式入股,简单来说就是借壳,腾笼换鸟,详情可能要等公告了。
忽
然惊觉,不对啊,腾讯不是老和万达结盟,而恒大的好友不是阿里吗?去年马云“醉酒买球队”事后也被人揣测为将势力渗透到珠三角,进而切入腾讯腹地。转念一
想,大家也都是利益联盟,偶尔换下排列组合一下也未尝不可。有啥火花值得期待?腾讯与恒大,根基都在南中国,地缘天然接近。随着业务多元化发展,原本风马
牛不相及的两间公司,也有了不少并行的轨迹。让我们猜想下,两者在一起能擦出什么火花?1纯财务投资?对各自公司发展均充满信心,与其炒高其它公司,还不
如回购自家股票呢。2互联网+地产?两者的本业各自有上市公司,市值分别各1.5万亿和724亿,用个百亿公司搞主业合作,机会不大。3恒大影视+腾讯视
频?恒大早已显示出对文化产业的兴趣,旗下设有音乐公司、电影公司还有歌舞团,而腾讯视频自然更不用多说,只是庙小恐怕请不了大菩萨。4恒大医院+腾讯医
疗?今年恒大已经在港买了一家公司新传媒,已改名为恒大健康(00708),挟互联网医疗概念在市场表现有声有色。额外再搞个平台,自己打自己似乎也不可
能。
5太阳能?由于马斯葛原先的主要业务之一为制造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故市场也有传言,恒大入股马斯葛是为发展太阳能。
猜来算去,貌似没一样靠谱,惟一几乎肯定的是,复牌后股票会热翻天,还是一起等看公告吧。(综合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