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知識付費時代來臨 | 百佳講壇

關於“內容”的話題,最近有兩個事情火了。

一個是神秘的 UC “震驚部”。從《震驚!99.99%的人都不知道的死法!》到《震驚!男人看了會沈默,女人看了會流淚!不轉不是中國人!》再到《震驚!美國總統看到後都驚呆了!》,有網友調侃,自從看了之後,一天要被震驚50次,感動到流淚60次,要發現10多個驚天秘密,美國被嚇得一天出幾十次冷汗,頭皮要被嚇麻幾十次。震驚的標題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

另一個火了的,是內容付費。從騰訊CEO馬化騰在朋友圈下留言“等微信公眾號付費閱讀”,再到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關於內容付費行業的15條最新思考。業界隱約感到:內容付費的“風口”要吹過來了。

這兩件事情聯系起來看,背後反映的話題其實是內容價值的兩個層面:流量經濟和知識經濟。看上去,前者解決的是新聞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依賴的是點擊量和影響力,從而實現商業價值,但內容本身的直接價值並沒有被體現出來;後者解決的是知識和經驗、技能不對稱的問題,核心是通過知識類的產品和服務來實現變現。

早年間,門戶時代曾創造了一種“新聞超市”式的流量經濟,靠的是廉價甚至免費地獲得新聞內容供應,再將海量的內容免費提供給讀者,吸引大量點擊,最終通過廣告獲利。在移動互聯網的更新與叠代之下,門戶的流量經濟碰觸到天花板,逐漸走向式微。

 

到了資訊內容分發時代,基於海量數據的機器學習算法令分發效率顯著提高,不過,由於讀者獵奇心甚至是出於心理最微妙的興趣使然,追求槽點和趣點的聲音占據了大多數。“震驚黨”狂歡的背後,隨之而來的可能是標題黨、涉黃新聞、無營養的雞湯文大、聳人聽聞的低劣內容等大行其道。

而當人們早已習慣了互聯網“免費”模式,要想讓內容從免費跨越到變現,這件事在以前看上去太難了。

掌閱科技CEO成湘均曾告訴我,幾年前他找了同做數字閱讀的3G門戶和91熊貓,大家商量一起“收費”建立國內電子書的正版付費市場,對方的回複大多是“好啊我們早想付費了”,可一談到具體的時間表,對方的回複就變成了“那不行我們還沒準備好”。這之後,掌閱嘗試起了“內容付費模式”,它的用戶一度少了90%。

類似的情形不只發生在數字出版領域。過去幾年里,國內外媒體平臺不少探路內容收費化的嘗試,但大多走得磕磕絆絆。

現在看來,內容付費的春天是不是真的到了?

免費的東西,其實最貴。曾經人們在互聯網上是用時間成本獲得免費的信息,但是隨著消費環境的變化和付費知識產品形態的快速叠代,知識變現已經展現出不少新趨勢。

業界把2016年稱作是“知識變現的元年”,這一年,以知乎為代表的在線知識型社區經過多年的運營沈澱推出了知乎的值乎、知乎Live等付費知識產品,分答付費問答平臺爆紅,背後正是抓住了分享經濟時代的特點,解決了人們在移動社交體驗中知識和經驗不對稱的問題。

比如,分答創始人姬十三就曾提到,分答有大量的免費內容,但免費內容太糟糕了,或者說免費但有用的內容大量被埋藏在比較垃圾的內容當中,使得在挑選有價值的內容時無法精選,所以整體中文互聯網內容的糞坑化帶來人們有意識的對精品內容付費意願的增強。

到了2017年,36氪、微信開始探索起內容付費模式,豆瓣推出付費內容產品“豆瓣時間”,《羅輯思維》也改版將播出平臺只限於羅輯思維旗下的知識服務付費應用“得到”App,這一應用最新的數據是日活45萬,訂閱總份數144萬,專欄周打開率63.1%,日打開率29.3%,總營收近1.6億。

可以說,知識付費的變量,既有來自中產階層對於增量知識的不安全感和焦慮,也有人們消費觀念的升級和轉變,版權意識的增強以及移動支付的便捷做支撐。

第三方機構易觀公布的《2016中國知識付費行業發展白皮書》也顯示,用戶對於“內容”和“知識”的付費意願和消費觀正在發生轉變,從不願付費變得對於顯著高質量、服務更好的類似產品願意付費;用戶信息獲取的方式也在發生變化,從漫無目的地接受信息變為主動獲取知識,信息的選擇行為更為成熟,從而推動了知識付費行業的爆發。

不過,盡管知識付費可行,但付費沒那麽簡單。此前有報告顯示,74.2%的人為內容付費的原因是想“獲得有針對性的專業知識或見解”,50.8%的人為內容付費的原因是想“節省時間和成本”。

而在羅振宇看來,能把握住這輪內容付費市場機會的人,不見得是傳統意義上的大V,而是有能力把知識轉化成好產品的人,即“知識產品家”。

想要讓用戶心甘情願付費,內容產品和服務的品質以及用戶體驗才是核心。一方面,需要有足夠的專業性和壁壘,比如《李翔商業內參》的目標受眾是創業家和企業家,李笑來是教人“通往財富自由之路”,馬東的《好好說話》則是提升口才技能的培訓;另一方面,則是優質內容是否能夠系統化、持續地進行輸出。

易觀也在報告中指出,產品格調和用戶基數是知識付費業務開展的前提,知識付費的平臺營收取決於用戶基數及付費用戶的轉化率。

今天知識付費究竟是一個多大的市場規模和容量?或許還很難判斷,甚至羅振宇也只說“能看到風口的潛質”,但至少,它讓我們多了一條用碎片化時間探知未知世界的新路徑。至於“風口”會不會成了“泡沫”,做了才知道,如果沒人做,它一定是條死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875

百佳冷凍食品扮街市舖 街坊誓抵制

1 : GS(14)@2011-11-24 22:40:0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830345

【本報訊】經營多個超市品牌的百佳超市集團,在「超市霸權」鬧得熱烘烘下,空降到基層聚集的深水埗區,開設新品牌「百佳冷凍食品」,以平民化包裝擴大版圖。凍肉零售業界憂慮,百佳三至五年內可趕絕街市凍肉舖。但區內老街坊坦言,見盡超市以平價搶客趕絕小商戶,然後抬價魚肉市民的手段,為免歷史重演,決定絕不幫襯,抵制超市霸權。
記者:鄭啟源、謝明明
2 : GS(14)@2011-11-24 22:40:37

百佳未必贏小舖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830346

價格非唯一因素

高登討論區有網民批評百佳超市在基層地區開設百佳冷凍食品是踩過界,「超市雄霸所有住宅區後,就同你玩超市霸權,消費者無得選擇,亦不能不買,瘋狂加價托價,消費者都無議價餘地」。
不過,中文大學巿場學系教授冼日明卻不認同,指市場提供更多選擇及價格便宜的貨品,對消費者來說,短期內是有得益。長遠來說,就要視乎政府的監管及競爭法,「若法例指明市場佔有率到某個百分比,就會被視為壟斷,影響消費者利益,咁政府就要監管」。冼指出,在競爭過程中,價格並非唯一關鍵因素,服務亦是重要因素之一,「街市檔口要增值,可以同街坊建立長遠關係」。
3 : lam(884)@2011-11-25 00:07:39

smileysmiley
4 : GS(14)@2011-11-25 09:14:39

佳寶幾時上市?
5 : idsdown(1658)@2011-11-25 09:31:45

4樓提及
佳寶幾時上市?


蝕到阿媽都唔認得時
6 : GS(14)@2011-11-25 10:13:52

5樓提及
4樓提及
佳寶幾時上市?


蝕到阿媽都唔認得時


蝕就無可能上啦,近排賣兩個鋪都成億,唔通真是給我講中?
7 : 龍生(798)@2011-11-25 13:33:40

價格當然是唯一因素...

的師奶把口話抵制佢....到人地有大特價時咪又衝埋去排隊.....
8 : idsdown(1658)@2011-11-25 21:09:01

7樓提及
價格當然是唯一因素...

的師奶把口話抵制佢....到人地有大特價時咪又衝埋去排隊.....


師奶都唔係吹水佬, 係計數精呢, 大特價時點會唔衝埋去排隊
9 : GS(14)@2011-11-26 11:12:47

8樓提及
7樓提及
價格當然是唯一因素...

的師奶把口話抵制佢....到人地有大特價時咪又衝埋去排隊.....


師奶都唔係吹水佬, 係計數精呢, 大特價時點會唔衝埋去排隊


有時太多人真是見到佢地買一大車就唔想買野
10 : KENLIN(17685)@2011-11-26 23:01:18

6樓提及
5樓提及
4樓提及
佳寶幾時上市?


蝕到阿媽都唔認得時


蝕就無可能上啦,近排賣兩個鋪都成億,唔通真是給我講中?


湯SIR, 有冇CHECK下佳寶盤數, 睇下佢夠唔夠上市?
11 : KENLIN(17685)@2011-11-26 23:05:17

2樓提及
百佳未必贏小舖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830346

價格非唯一因素

高登討論區有網民批評百佳超市在基層地區開設百佳冷凍食品是踩過界,「超市雄霸所有住宅區後,就同你玩超市霸權,消費者無得選擇,亦不能不買,瘋狂加價托價,消費者都無議價餘地」。
不過,中文大學巿場學系教授冼日明卻不認同,指市場提供更多選擇及價格便宜的貨品,對消費者來說,短期內是有得益。長遠來說,就要視乎政府的監管及競爭法,「若法例指明市場佔有率到某個百分比,就會被視為壟斷,影響消費者利益,咁政府就要監管」。冼指出,在競爭過程中,價格並非唯一關鍵因素,服務亦是重要因素之一,「街市檔口要增值,可以同街坊建立長遠關係」。



呢D所謂教授真係讀屎片, 食黃泥! 百佳又好, 惠康又好, 多幾間落黎爭飯食咪D嘢賣平D羅, 使唔使又要政府管呀? 又唔叫政府管下佢個屎眼要定期俾人通下!
12 : GS(14)@2011-11-27 14:09:19

10樓提及
6樓提及
5樓提及
4樓提及
佳寶幾時上市?


蝕到阿媽都唔認得時


蝕就無可能上啦,近排賣兩個鋪都成億,唔通真是給我講中?


湯SIR, 有冇CHECK下佳寶盤數, 睇下佢夠唔夠上市?


公司註冊處看看有沒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703

最新:百佳 惠康賣農藥菜

1 : GS(14)@2012-01-17 00:26:30

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4104&category=daily
【本報訊】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在港粵兩地超級巿場,發現超過90%蔬果樣本被驗出含一種或以上的殘餘農藥,其中3個於本港超市抽驗的樣本,更驗出同時被歐盟及中國禁用的農藥,進食這些蔬果有可能引致急性中毒。該會要求兩地政府加強合作,從源頭規管減少使用農藥。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連佩怡指出,進食含有農藥殘留的蔬果,有可能引致急性中毒。梁鑑章攝


綠色和平於去年11月至12月間,抽查香港、廣州、東莞及深圳的12家超級市場,抽驗的51個新鮮蔬果樣本包括菜心、芥蘭、唐生菜,及農曆年的熱門水果沙糖桔及士多啤梨等。經獨立化驗室化驗後,發現47個樣本含有殘餘農藥,其中37個樣本更含多達4種或以上的農藥。

在本港超市抽驗的樣本中,在新葵興廣場惠康的小棠菜及節瓜,分別驗出含有克百威及氧樂果;厚德百佳的沙糖桔,也同樣驗出含有克百威。

厚德百佳的沙糖桔,驗出含有克百威。

新葵興廣場惠康的小棠菜及節瓜,分別驗出含有克百威及氧樂果。

驗出中國禁用農藥
克百威、氧樂果早在2002年被中國禁止使用。至於內地超市抽驗的菜心及沙糖桔等樣本,也分別發現禁的不同農藥。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連佩怡指出,進食含有這兩種農藥殘留的蔬果,有可能引致急性中毒,嚴重的更會出現昏迷、抽搐、呼吸困難等徵狀。克百威及氧樂果在中國已被禁用10年以上,仍在7個樣本中發現,顯示兩地政府於執行農藥政策上的不力,粵港兩地的蔬果可能來自同一源頭,超市未有監管蔬果供應商,為市民健康把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306

百佳收銀員夥假顧客偷貨

1 : GS(14)@2012-01-21 17:17:0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002047

辯方求情指,患有抑鬱症的黎婦已婚,但丈夫有外遇甚少回家,她要獨力照顧 10歲兒子。她本來在案發的深水埗白田商場百佳超級市場任職收銀員,月入約 5,000元,但去年中新經理到任後,縮減她的工時,令她只得 2,000元月薪,故財困下犯案。
求情續稱楊失業兩年,每月領 8,000元綜援金,要供養母親、妻子及一對年幼子女,希望念在他是家庭唯一經濟支柱而輕判。惟此語即遭裁判官揶揄。
裁判官認為案情嚴重,尤其黎負責替公司把關,卻邀請楊扮顧客付款偷竊,故將二人還柙,等候感化官等報告,下月 2日判刑。

案情指,今年 1月 4日,該百佳超市的經理發現楊到店內將涉案貨物放入購物車,然後到由黎負責的收銀處掃描貨物條碼,跟着以八達通卡付款。惟經理認為楊沒可能用八達通繳付大額貨款,遂在店外截停楊。楊只能出示兩張分別購買兩元蘿蔔及一張三百多元的單據,但他根本沒付款,經理遂報警揭發事件。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002047

該名 41歲謝姓男經理於去年 7月到任,年底時發現存貨數目與銷售紀錄不符,加上在閉路電視片段發現黎姓被告工作期間形迹可疑,先後出現幾個「問題顧客」,遂暗中監察。職員又指經黎處理的銷售記錄有不少奇怪之處,懷疑她已「做手腳」多時。
對於黎於庭上指自己被刻扣工時,形同減薪,職員指根本是黎經常請病假,上班又不時早退,並非公司刻意扣薪。黎求情時又指案發後等待警員到場時,曾要求上廁所,但經理卻派兩名同事監視她如廁,令她甚為尷尬。職員解釋黎當時自稱不適,故找同事相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374

爽爆(一):百佳惠康整容牛扒 瀉壞人

1 : GS(14)@2012-02-25 14:54:21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4104/20120224/58300

「這類牛扒價錢較一般牛扒平一半,而且味道不俗!」愛吃扒的阿Joe直言,經常到超市買「大件夾抵食」的廉價扒回家享用,近日惠康更半價推廣,迅即清貨。但Joe在網上看到網民討論,才發現這類廉價牛扒竟包含不同成份,「如果好哋哋一嚿牛扒,點解會有成份?」他表示,牛扒好多時半生熟食,擔心食用這類加工牛扒好似「食緊半生熟香腸咁危險」,會危害健康。他表示妻子最近懷孕,為免未煮熟而有細菌,已即時停食。

含菌高食後致屙嘔

原來,這類經過加工的「整容牛扒」,並不罕見。本報在超市發現至少有兩個品牌的急凍牛扒,都有添加成份,兩款牛扒同是澳洲生產,其一是惠康旗下品牌First Choice,另一款是牛扒宮房,在百佳出售。記者將兩款First Choice雪花西冷牛扒及雪花肉眼牛扒,與牛扒宮房的雪花牛柳扒,及一款普通的冰鮮西冷牛扒交化驗所化驗。
本港雖未有生肉的菌落含量標準,但結果顯示,First Choice的雪花肉眼牛扒的「需氧菌落計數」最高,每克達98萬個菌落總數,其餘三個樣本則介乎2,600至24萬。至於大腸桿菌及金黃葡萄球菌含量,則全部低於每克有10個菌落總數。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相信,「需氧菌落計數」較高,是因為其儲存時間較長,若未徹底煮熟,抵抗力較弱的長期病患者有機會致屙嘔。
對於「整容牛扒」的潛在風險,消委會總幹事劉燕卿表示關注,其一是衞生安全問題,因為一般消費者吃高檔牛肉時,未必會徹底煮熟,令肉質更嫩滑,但若牛扒是經其他處理或添加額外成份,中間過程或較易受污染;其二則是產品描述應清晰交代,若寫成是雪花牛扒,亦應有註腳,讓消費者清楚知道產品經過處理。
人手操作易受污染

劉燕卿說:「好似啲玉咁,你本來都唔係咁綠,你染咗色,就話我聽先得㗎。」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則提醒市民,組合牛扒有兩大風險,一是經人手操作,容易受環境污染;二是較易受牛的腸道污染,亦即牛糞內的大腸桿菌等,可致腸出血、腎炎等症狀,故食用組合牛扒時,必須完全煮熟,才可進食。
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回覆時表示,過去一年未有收過市民就懷疑食物是重組牛扒或合成牛扒的相關查詢或投訴;如任何食物經評估後認為會危害健康,中心會積極跟進,包括研究進行測試,以確保食物安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930

滬百佳全線結業 否認撤出

1 : GS(14)@2012-05-16 23:07:2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516/News/eb_eba1.htm
百佳:因租約到期 正尋地方重開

百佳早於1994年便進軍上海,是當地首個外資零售商,高峰期曾擁有21間門店,當時家樂福和沃爾瑪等競爭對手還未進入中國,但近20年過去,其於上海的發展一直不順利。2000年,百佳僅以1元代價出售,把當時上海14間分店賣給荷蘭阿霍德公司旗下的頂頂鮮超市,只留下一間梅龍鎮分店,頗有撤出上海的意思。當時百佳解釋為內地政策不允許外資企業增加註冊資本金,導致公司難以擴充才決定賣店。

直到2006年,只保留一間分店的百佳再欲試水市場,且仿效沃爾瑪及家樂福,以大賣場形式開新店,但經營才2年便低調關店;接著又於2011年初開「TASTE品味超市」,專走高檔路線,可惜今次亦難逃快速關店命運。

沃爾瑪家樂福上海銷售 遠勝百佳

有熟悉內地零售業的分析員指出,百佳於上海失利,因其過去的市場策略變化太多,舉棋不定。「最早期未有家樂福等競爭對手時,百佳可以很好地佔領市場,但自己在2000年放棄了,之後又想學人家搞大賣場重回上海,卻已錯失時機。」


分析員續指出,大賣場做不成,百佳又改為發展高檔超市,市場定位顯得混亂,加上門店數量實在太少,可能比次一級的連鎖超市都不如,令其更難於上海繼續立足。

諷刺的是,作為香港超市龍頭,百佳曾經令沃爾瑪以及家樂福失意於香港,但去到上海,乃至全國,這間香港超市品牌卻被兩個競爭對手大為拋離,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最新公布數據,去年百佳於內地的銷售額只有約43億元(人民幣.下同),排名第20,比起家樂福的452億元及沃爾瑪的430億元實在差天共地,亦落後於永旺(0984)旗下的吉之島及新世界百貨(0825)。

2 : 雪貓(1200)@2012-05-16 23:09:04

哈哈!百佳唔可以好似喺香港咁壓供應商,合謀定價,咁又點做得住呀
3 : GS(14)@2012-05-16 23:09:5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516/News/eb_eba2.htm





吉之島只計廣州,另外一檔在北方
4 : GS(14)@2012-05-16 23:10:31

沃爾瑪中國總部公關部負責人鄭重昨天接受查詢時表示,不同消費群需要不同經營模式,沃爾瑪除了大賣場外,於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另有開設「商務會員店」,主要服務高消費力兼有車之士,方便他們一次過購買大量日用品。

但百佳早期於上海的經營思路沿用香港標準,門店規模細,有進口貨但價格偏貴。另外,百佳全國46間分店大多數集中於廣東省,令華東區的採購能力較低,門店數量太少也難以吸引經銷商駐貨,影響其貨物種類,在華東的倉儲和物流成本亦不划算。

分店主要位於廣東

反觀其他對手,像台資高鑫(6808)專營的大潤發,也是以大賣場模式於內地零售搶佔龍頭地位,去年銷售額更達到約616億元(人民幣‧下同)。

而在經歷大賣場的失敗後,百佳改走高檔超市路線同樣失敗。永旺(0984)旗下吉之島在中國市場也以銷售進口高檔貨為主,且部份日本產品只在吉之島有售,加上其門店選址在高檔住宅區、黃金地段商業廣場等高消費力群眾集中的地區,如深圳中信廣場,顧客群有了保證;去年吉之島於中國的營業額便達到36億元,純利更增三成至2億元(表)。

百佳在上海開設的「Taste」,卻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如前述門店不多,採購及物流困難下,「Taste」的進口貨種類及存量都不足,高檔貨品匱乏平白流失高端消費客,同時非高檔客又寧可考慮其他大賣場,最終還是不能取得成功。

5 : GS(14)@2012-05-16 23:13:02

http://www.ccfa.org.cn/pages/upl ... Yc1337150531888.pdf

連鎖百強
6 : GS(14)@2012-05-24 00:34:13

http://finance.17ok.com/news/4/2012/0515/2141878.html
 陸續關閉在滬兩家超市百佳「三進三出」折戟上海灘

  與和記黃埔的嫡親關係一方面成為百佳超市內地拓展的推動力,但另一方面卻變成了掣肘。

  南都記者獲悉,隸屬於香港富豪李嘉誠旗下屈臣氏集團的百佳超市近日將關閉旗下2家位於上海的門店。其中一家是位於梅龍鎮廣場的百佳超市,另一家則是去年1月才剛投入運營的上海首家TATSE高端超市。據悉,這兩家超市是百佳公司目前在上海的全部門店,至此,百佳在上海市場的第三輪攻勢宣告失敗。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上述消息南都昨日已從百佳有關渠道獲得證實,由於租約期滿,位於梅龍鎮廣場的百佳超市已於5月13日結束營業,而古北紅寶石路TASTE高端超市則將於5月21日歇業,目前兩家公司已貼出關店告示。

  「我們已選好接替者,這是整個商場戰略佈局和品牌的調整,除百佳外,與其比鄰而居的大食代廣場也已從梅龍鎮負一層撤出。」梅龍鎮廣場有關人士向記者透露。有消息稱,取代百佳的有可能是日本永旺株式會社旗下超市。

  儘管背景實力雄厚,百佳在全國的擴張卻一直乏力,尤其在上海市場。百佳原內部人士透露,1984年以「售賣進口乾貨商品」為特徵的百佳「鄰居超市」曾以第一家外資超市的名義最先進入上海、廣東市場,並開出數十家分店。但2000年,受國家政策對外資超市經營的限制,百佳難以增資擴張業務,隨後以「一元錢」的象徵性價格,將14家門店轉讓給荷蘭阿霍德公司投資的頂頂鮮超市,從而撤出上海,僅留上海梅龍鎮廣場店一家門店繼續經營。

  此後選址困難讓百佳重返上海的步伐一拖再拖。直到2006年底,才得以8000萬港幣的投資在五角場開出上海第一家大賣場百佳國和店。然而運作兩年,由於一直沒有拓展新網絡,該店孤軍奮戰最終於2008年停業。2011年,百佳再次捲土重來,在古北御翠豪庭再開第一家TASTE高端超市。

  對於第三次關店,百佳有關人士回應,這並不意味著百佳超市退出上海市場,相反他們今後還會繼續選址開設新店。同時,該公司今年9月還將在成都來福士開設首家TASTE高端超市。

  與和黃聯動:推動力與掣肘

  不過記者留意到,此次關閉的百佳上海門店雖號稱租約到期,但其背後物業均由李嘉誠旗下開發商持有。其中,上海梅龍鎮廣場是由香港和記黃埔地產有限公司、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上海梅龍鎮(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發展的綜合性商業樓宇。而TASTE落戶的御翠豪庭,也是和記黃埔開發的被稱作古北新區內最後的豪華住宅項目,如果續約並非難事。

  「雖然在2011年中國連鎖百強中位列76位,但百佳發展策略一直相對特殊。」和記黃埔內部人士吳鳴(化名)表示,與其它超市相比,百佳的拓展自2006年後變得相對保守,除自身發展外,很大程度上在為和黃地產項目做商業配套,這一點可從其目前網點分佈窺見一斑。

  據悉,百佳目前有298家門店,其中香港250家、廣東42家,其餘成都、上海各有2家,武漢、昆明各1家。仔細留意不難發現,這些地方都有和黃項目,其中不少門店物業就由和黃持有的,百佳跟隨拓展的軌跡相當明顯。「這一方面給百佳提供了拓展機會,也為其雙方爭奪了更多的與地方政府談判的籌碼。」吳鳴透露。

  但其副作用卻使百佳佈局相對跳躍,同時選址並不臻至完美「百佳梅龍鎮店是盈利的,但該廣場目前整體轉租給了伊勢丹百貨,由其統一運營。百佳超市1000平方米,前期租金相對較低,但合同到期後如何消化翻番的租金應該有相當挑戰。」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TASTE所在的御翠豪庭,雖然周邊全是高端樓盤且已經售出,但目前入住率在20%左右,客流量有限。「和黃正考慮可能將該樓盤配套商舖悉數賣掉。」

  「正如屈臣氏集團在整個和黃公司中扮演的現金流角色,百佳超市的發展策略也不能獨立割裂來分析其運營狀況。」吳鳴表示,雖然該公司去年內地銷售43億元銷售,個別門店虧損關閉,但對於整個和黃集團來說卻是盈利的。
7 : greatsoup38(830)@2012-10-28 11:55:30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0-25/0NNDE5XzU0Nzc0NA.html
「本店將於10月31日晚上21:00結業」百佳中旅店突然掛出結業告示,讓經營長達13年的百佳廣州首店即將成為歷史。記者昨日在現場看到,場內不少貨架都已空置,據瞭解,該店撤出是由於中旅商城的新任業主與百佳在新合約上談不攏所致,雖然百佳已在名盛廣場選址重開一店,但有業內人士坦言,由於顧客群更換、交通等問題,未來新店業績恐不及老店。有消息稱,百佳撤出後,北京華聯將進駐。

全場9折不少貨架已空置

自1999年11月17日進駐中旅商城,百佳位於廣州的首家門店終難避免結業的命運。百佳貼出告示稱,中旅門店「將於10月31日晚上21:00結業」,並以「全場9折」及延長營業時間至晚上12:00促銷清貨。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顧客駐足看百佳的結業通知,家住附近的黃太太對記者表示,消息有點突然,今後到超市購物就沒有以往方便了。

在中旅店內,全場均貼滿9折告示,雖然未見有顧客瘋搶的狀況,但工作人員已經在收拾不參與打折的酒類,速食麵、飲料等貨架也已有部分空置。

事實上,早在今年4月,就傳出百佳將要撤出中旅商城的消息,百佳物業及發展部總監林惠貞5月接受採訪時曾坦言,由於該店舖經歷多次轉讓,在租金方面與現任業主談不攏,當時該門店就已經在交臨租,面臨續約問題。

記者瞭解到,如果以10年前的租金水平相比,廣州目前超市租賃金額漲幅度最低1倍,最高可達3-4倍,以至於一旦租約到期,市中心的大賣場難再招架新租金水平,撤場搬遷與削減面積轉型成為應對的常見手法。

不過百佳並未對租金問題作出回應,只表示,中旅店將搬遷到北京路名盛廣場,約在今年12月中旬開業,另外本週百佳西城都薈分店也將開業,未來黃埔區星薈城也將新添一店。消息稱,百佳撤出後,北京華聯將進駐成為新的租戶,並開設BHG超市,目前北京華聯的「BHG時尚百貨」也已正在中旅商城1-4樓運營。

新店業績恐不及老店

林惠貞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經營13年,但最終都被迫關停,對於百佳而言,不能說不是一個損失,因為此店不僅是百佳廣州首店,且開業之初,其在新鮮食品方面的運營也讓同行紛紛跟進,首日開業便創下了140萬元的營運業績。

雖然百佳已在附近另覓新址,但未來是否能趕超中旅店的營運業績卻仍是未知之數,有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百佳選址在名盛廣場店雖然與中旅店距離不遠,但在中山五路、中山六路居民區的消費者可能就會因而轉向選擇在距離更近的樂購或家樂福購物了,未來百佳還需培育新客群,且名盛廣場店並不是地鐵交匯、道路交通也不及中旅店方便。

事實上,超市因業主更換被迫撤場百佳並不是首家,再此之前,吉之島也曾因海印股份進駐而被迫撤出中華廣場店,雖然其後吉之島進駐廣百東山店重回東山區,「但該店的營運業績、人流量都都難以與中華廣場店相媲美了。」上述業內人士分析。

除了業主更換面臨被迫撤場外,目前大型超市選址也面臨複雜的產權問題。「因為產權不明晰會影響辦理營業執照,但現在不少地段好的商舖都存在小產權問題,與多個業主談價錢的可操作性不大。」林惠貞透露,百佳就有一家門店有7個業主,「談判續約都很麻煩。」因此為加快拓展,不少超市都開始縮小規模經營或選擇在花都、增城等郊區落戶。

鏈接

赴滬開店屢屢折戟

在廣州擁有超過20家分店,百佳在上海卻經歷了「三進三出」的曲折命運,今年百佳在上海關閉了兩家超市,再次折戟上海灘,事實上,儘管背景實力雄厚,且為第一家以外資超市的名義進入上海、廣東市場,並開出數十家分店,但百佳一直被業內認為在全國擴張乏力。

但在2000年,受國家政策對外資超市經營的限制,百佳難以增資擴張業務,隨後以「一元錢」的象徵性價格,將14家門店轉讓給荷蘭阿霍德公司投資的頂頂鮮超市,從而撤出上海,僅留上海梅龍鎮廣場店一家門店繼續經營。直到2006年才在上海開了第一家大賣場,但該店最終也於2008年停業。2011年,百佳在古北御翠豪庭再開第一家TASTE高端超市,最終仍以結業告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396

領匯陰招盡出逼走小商戶 恭迎百佳被「放飛機」

1 : GS(14)@2012-08-02 13:34:3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802/16568498

葵興邨街市小商戶被領匯逼遷後,整個街市十室九空,猶如死城。金文攝

租舖給百佳的家興超市老闆王重家坦言:「百佳開嘅租金仲多過我賺嘅錢。」
葵盛東邨街市一名廖姓童裝女東主,上月中因租金與場內經營童裝生意問題,一時情緒激動跳樓尋死,幸好其九歲大囝囝死命抱實勸阻,始打消死念。廖小姐啜泣道:「原先口頭承諾話畀我做獨市童裝生意,點知7月頭竟然引入一間三日童裝『散貨場』,搞到我真係一件衫都賣唔出,根本想逼死我!」
領匯偏幫大集團,欺壓小商戶,一直遭人詬病。數月前開始,百佳計劃在葵興邨街市開分店,領匯為遷就百佳進駐,於是用陰招將面向葵涌道大街的小租戶趕走。
[租舖給百佳的家興超市老闆王重家坦言:「百佳開嘅租金仲多過我賺嘅錢。」] 租舖給百佳的家興超市老闆王重家坦言:「百佳開嘅租金仲多過我賺嘅錢。」
百佳另覓舖位
負責葵興邨街市的梁家濂經理辯稱因商戶違規在先,所以終止合約,記者問他是否趁機逼走小租戶,以方便百佳進駐,他馬上否認:「唔知道呢件事喎!咁多個街市,我邊記得咁多,係好似有個大商戶會入嚟,其他就唔知喇。」
《爽報》記者從商戶口中得知領匯用了三招逼小商戶就範,一是加租,二是要求讓出原位搬去暗角位經營,最後一招就是以違規為由趕走他們。
領匯做足多重工夫迎接百佳,但在利字當頭下,卻慘被「起飛腳」。原來百佳直接向對面街最受街坊歡迎的家興超市講數,計劃租用其自置舖位,實行一石二鳥。結果傳聞以比領匯更平的20萬元租金租用之餘,更同時結束邨內原本經營的超市。《爽報》記者訪問過家興超市老闆王重家,他承認9月將會遷出,租給百佳。
百佳決定租用家興超市舖位,而遭百佳放飛機的領匯,只好厚着面皮去求已遷出的小商戶回巢,但反應冷淡。整件事在邨內廣泛流傳,頓成街坊們茶餘飯後的笑話,反映惡人自有惡人磨。
2 : Sunny^_^(11601)@2012-08-02 14:31:25

家興之前唔係話主要既目的係益街坊咩...而家租比PK
3 : drbull(3010)@2012-08-02 14:34:20

昨天的敵人是今天的朋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671

為何出售百佳? (時事評論員 黃世澤)

1 : GS(14)@2013-07-22 23:52:2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722/18344030
李嘉誠在毫無先兆下,將百佳超級市場業務由屈臣氏集團旗下割開,並且打算出售。以李嘉誠在政商兩界舉足輕重的地位,難免引起各方諸多揣測。
一向堅定支持梁振英的媒體,就乘機借李嘉誠出售百佳一事,在報道中把這事的責任推到碼頭工人工潮上。但李嘉誠近年大舉投資歐洲,歐洲國家的工會勢力,以至法律對工會保障都遠比香港為強,難道李嘉誠由一個火坑跳到另一個更大的火坑乎?這種報道是一種缺乏常識挺梁的手段。比起其他缺乏歐美業務,只在香港和中國炒賣地產的香港財閥,在歐盟國家征戰多年,甚至曾一度擁有美國其中一個主要GSM營運商VoiceStream(亦即今天德國電訊在美國業務前身)的李嘉誠,更知道民主、法治等核心價值對他商業帝國的重要性。
反之,李嘉誠這次出售百佳,以筆者營商的經驗和認知來看,既有商業的考慮,亦有宏觀政治的考量。這次李嘉誠的商業決定,對香港人不無啟示。
這次出售百佳在兩大宏觀環境下出現,首先中國經濟烏雲密佈,自上月上海銀行同業拆息(SHIBOR)暴升後,中國銀根並無顯著鬆動,西方國家傳媒普遍猜測中國經濟硬着陸。依賴中國遊客支撐的香港零售業,一定受到嚴重衝擊。李嘉誠部署將百佳和屈臣氏兩大零售旗艦脫手,以免當中風險影響其他的帝國成員是很聰明的做法。屈臣氏由於業務不只在香港,在大馬、台灣、新加坡都有分店,因此可以不用一次割售,用類似針對香港和鹽田碼頭的做法,將之注入一個信託基金再公開上市就可以。但百佳業務只局限在香港,公開標售無可厚非。
此外,759阿信屋的出現亦為百佳王國敲響警號,759阿信屋打破以往平行進口商只將貨品售予百佳、惠康或city'super等大型超市的慣例,以極其靈活的手段薄利多銷,在香港租金升到不合理水平下仍然可以擴展和生存,在市場缺口打破後,百佳越來越難控縱供應商。反之,近日百佳內部管理問題不少,廉署曾經大舉拘捕百佳內部與水貨客勾結的員工,反映內部架構臃腫,樹大有枯枝的問題。要對百佳內部架構大動手術極為費時,既然如此,不如還有出售價值時售予有興趣接火棒的人換取現金。相信中資有不少大國企有興趣做冤大頭,如果北京願意提供資金的話。

黃世澤
時事評論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543

蘋論: 從怡和遷冊到超人賣百佳 盧峯

1 : GS(14)@2013-07-23 00:04:4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722/18343806

                李嘉誠先生旗下的和黃集團一聲研究出售百佳超市業務即時引起大量遐想及議論,其中一個最流行的說法是李超人對梁振英政府不滿。有意以撤資行動教訓教訓他,並展示自己的超人政經實力。政界及公眾有這樣的聯想一點也不奇怪,大財團運用自己手上的資本向政府或政治領袖示威是常有的事,香港也不乏類似的例子。其中最矚目的要數中英談判期間老牌英資財團怡和集團的遷冊決定。那個時候中英剛開始商討九七後香港的安排,聯合聲明未簽署,怡和集團突然在八三年三月宣佈把公司註冊由香港遷往百慕達。這個決定立時震散港股,令恒指一天大跌近百分之六;香港商界及國際普遍把怡和遷冊視為向北京及香港未來投下不信任一票。事實上,北京政府對怡和的做法震怒非常,認為她在搞小動作製造信心危機,藉以增加英國政府的談判籌碼。
李超人賣百佳的重要性及震撼性當然不能跟怡和遷冊相比,但李超人跟梁振英不友好是鐵的事實,從特首選舉開始李超人已高調支持梁的對手唐英年先生,到梁上任後雙方關係仍然冷淡,絲毫看不到修好的迹象。在這樣的情況下,政界及市民把出售百佳聯想為李超人的政治動作也一點也不奇怪。

                不過,李超人對有關猜測看來有點在意,自消息傳出後便一再公開強調出售百佳完全是正常商業活動,不涉及政治,呼籲外界不要反應過敏及胡亂猜測。究竟李超人計劃出售百佳是不是有政治目的,有甚麼政治盤算大概只有他自己及他的「近臣」最清楚。只是,「百佳」在他的商業王國中重要性甚低,對整體營業額及盈利貢獻有限,即使出售對公司、企業以至香港整體影響不大。說得坦白點,百佳作為向北京或梁振英示威的注碼未免太少,太缺乏殺傷力;弄的不好還可以成為內地財團進駐香港零售業的好機會。以李超人這樣在中外政圈打滾多年的老手,沒有理由出手如此欠缺份量吧!
此外,梁振英上台一年早已弄得天怒人怨,敵人遍全港。即使李超人不出手,他已是處境艱難,命懸一線,隨時要腳痛下台。李超人大概不必冒開罪北京政府或至少是挺梁官員的風險主動出擊,令自己在內地的商業王國受到影響。
假若李超人真的決心倒梁,出售百佳只能是「前菜」或第一着,往下來他必須要祭出更凌厲的殺着,例如撤出電訊、地產市場,把投資大部份轉到其他地區,只有這樣有力的行動才有可能震動北京及香港,達到心目中的政治後果。
撇開陰謀論不說,李超人計劃出售百佳對香港日用食品市場以至整體商業環境未必是壞事,甚至利大於弊。外國投資者以及本地消費者對香港市場的其中一個主要投訴就是大部份行業由少數財團壟斷,特別是以地產為本業的財團。單是李超人的財團已是讓地產到電訊到物業管理到超市到電器等無所不包的超級企業,左右萬千市民的日常生活,限制了市場的競爭。李超人放售百佳的話,至少可以令市場重新洗牌,有機會引入新的經營者,打破兩大超市集團支配市場的局面。到時候不管是供貨商、中小型超市及消費者都會受益,地產霸權的霸氣也可以稍稍淡化一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548

沙膽虹手記: 百佳的魅力 沙膽虹

1 : GS(14)@2013-07-23 00:13:3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722/18343803

                  李嘉誠旗下和黃放售百佳,初步作價78到156億之間。截至2012年底年度,百佳營業額217億,純利估計10億,賣價上限市盈率約15倍。
經營超級市場需要龐大資本,薄利多銷,分店數量和規模不夠大,絕對難以有利可圖。表面上,雖然217億元營業額只賺10億並不吸引,但百佳可為和黃帶來非常強勁的現金流。超市向供應商大手入貨,數量越大,入貨價越低,分分鐘還收上架費,最重要是找數期長,一般都是60天、90天以上,為集團提供充沛現金流的同時,在利息高企的年代,這筆現金更可賺取非常可觀利息收入。近年,香港利率低企,拆息接近零,百佳的現金流就未能為和黃提供甚麼利息收入,但可以肯定,過去40年來,百佳的現金流和利息收入,對和黃非常重要,特別是經濟低迷和高息的年代,百佳的作用尤為顯著。
百佳的最大吸引,就是其現金流。

沙膽虹
twitter賬號:khcheung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5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