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fenglunfmn.i.sohu.com/blog/view/264136120.htm
我覺得有三個字很能概括我對老胡的印象和評價。第一個字是「厚」——厚道、厚重、厚實,厚積。老胡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經歷,為人惇厚,辦事沉穩且持久。
我講幾個小故事:十多年前,建業有次舉辦企業十週年慶典,許多朋友都到了,大家本以為會請一些大領導來,大家吃吃喝喝,結果很出乎意料,我們這些朋友都被安排在第一排。主持人開始介紹到場嘉賓時,按以往的慣例,一般是誰官大先介紹誰,比如現任書記,然後市長等等,最後介紹朋友,而且有的介紹、有的不介紹,大多數公司的慶典都是這樣。老胡卻出乎我們所有人的意料,他首先請上來一位退休多年的處長,也是曾經鼓勵他下海他前領導,把他請上來,說沒有他的支持,那就沒有建業,非常感謝。然後又介紹了好幾位已退休領導,說因為他們見證並幫助建業的成長與發展,表示感謝;再然後他介紹了自己的母親,一般很少在這個場合把老太太請上來的,但老胡把他的母親請上台來,說要感謝母親的養育和支持;接著就開始介紹我們這些朋友,毫不含糊;最後才是介紹現任領導。這是個特別讓我感動的細節,讓我覺得老胡很厚道,做人分明輕重,在他心裡有一桿自己的秤。他看重給他鼓勵的第一個引路人、看重榮辱與共的朋友,還看重養育自己的母親,至於現在的領導,尊重但不巴結,非常有個性。還有一次,老胡女兒結婚的時候,我們也都去了,基本到場的全是朋友,沒有請一個現職領導幹部,老胡永遠把朋友、友情、親情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根據誰的職務,權力的大小來決定怎麼對待,有很多人都用結婚、節慶來做一些籠絡關係的事情,但老胡特立獨行。
只要是他認可的人,不論是在位還是不在位,對自己有沒有用、有沒有權力,當朋友遇到困難,甚至是非常走背運時候,老胡的態度從不改變,一如既往地往來並給予幫助,這一點讓人特別感動,也正是這種性格和人生態度,老胡讓大家感覺特別有信賴感。
第二個概括老胡的字,是一個「誠」字。老胡在地產界也是大哥,跟朋友之間的往來,都非常的誠實,說到的事都非常守信。比如中城聯盟在剛剛發起的時候,請老胡來做基金的董事長,當時大家共同投資聯盟新城這個項目,聯盟新城由老胡來管,約定在一個時間節點之前給大家有一些回報。但實際經營中由於其他原因導致在那個時間內項目進度並沒有達到約定的情形,但老胡到了那個承諾的時間該給基金的錢一分錢都不少,都提前給了,對大家的事非常誠實,這也是他能夠順利在香港上市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他非常注重誠實信用以及對投資者的感受,跟朋友之間的交往,也是推心置腹,而且很直率,有什麼當面講,不會在背後議論。因此,老胡的朋友遍補天下,不僅是河南的,河南以外的更多,不但是生意上中的,生意以外的朋友甚至更多。
第三形容老胡的字是一個「專」字,他做事很精專、專業。建業一直在推行「省域大發展」的戰略,就是在一個省內複製萬科。在這個戰略執行過程中內部、外部都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是老胡非常地執著,十多年來堅持執行這個戰略,現在成果喜人,在全國也是獨樹一幟。老胡就要給一億河南人造房子,建業在河南有幾十個項目,一年有將近一百億的銷售,而且有兩百萬平米的交付使用面積,這在中國也是一個奇觀。老胡一直強調堅持專業性和持久性,要往縱深發展。建業這幾年成績斐然,跟老胡的「專」息息相關,在過去幾年地產市場非常順利的時候,很多人都在嚷著跨地區擴張,動不動就要做成全國性公司,但老胡就堅持只做全省性公司,跟別人完全不一樣的思路;很多人都做多元化,比如做住宅了,還要做商用,老胡卻只做住宅,這也是一個專;還有的公司上市拿了錢又去投礦,甚至投其他產業,恨不得什麼都做,老胡還是只做房地產,只做住宅,只在河南做地產,而且他要一輩子做地產,一輩子在河南做,這就是他的專,就是因為這個專,老胡能夠把企業越來越精細化,管理越來越好,服務越來越好,客戶越來越多,信譽越來越好。
老胡發起的足球俱樂部也體現了他專注的風格,建業俱樂部十幾年來從沒有換過東家。很多足球俱樂部都換了老闆了,大家知道萬達也做過,後來賣了,賣了又回來,還有天津泰達也在做,很多企業都先後做過足球,但唯有建業是從做那天起到今天唯一一個沒有換老闆的民營足球俱樂部,而且連名字都沒改過。相信有了這種專業和專注老胡沒有做不好的事情。
老胡於我,始終有著一種持久的溫暖感,是生活中的兄長,事業上我學習的榜樣和夥伴。在建業20週年之際,我真誠地祝願建業在老胡的帶領下,能夠在未來的發展中越走越好,在新的十年裡邁上一個更大的台階。同時,也真誠地祝福已經兒孫滿堂的老胡:身體健康,生活豐富、圓滿。
-------------------------------------------------------
-----------------------------------------------
「2001年,新奧能源(2688.HK)到香港上市。一週以後,我到河北省廊坊市訪問。我興奮不已,本來是兩個小時的訪問,我跟管理層談了三個小時,並多住了一個晚上。當時,我只是感到這個生意太好了!當時這家公司的業務還很小:它是香港的一個創業板公司,市值只有10億港元左右,業務只有一個地級市(廊坊)和兩個縣級市(葫蘆島和密雲)。而且當時的股價只有1.2港元左右,10年後的今天,它的股價漲到了30多港元。」
---------------------------------------------------------
張化橋
-------------------------------------
1)其實,我們現在面對的是一個真正的互聯網應用時代開啟。即互聯網將像電的發明一樣,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對於商家而言,這個時代的特點,將是「終端為王」,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終端為王「。因為所有的互聯網應用,都要通過一個「終端」,才能進入。
2)就目前情況而言,蘋果以IOS的系統,佔據了擁有80%財富的20%(大概比例)的最富有的群體的「移動終端」市場。谷歌的Android系統,由三星和其它廠家共同佔領了其餘擁有20%財富的80%大眾群體的「移動終端」市場。這兩個陣營會長期並存,大致按8/2或7/3的比例分享「移動終端「的互聯網應用收入。
3)」移動互聯網終端」的收入,就像當年的電話公司,或當年的電力公司線路,隨著電力時代的開啟,會成為一項人人都要支付,常年不斷增長的費用。而無論多麼好的互聯網應用,都會通過這個「移動互聯網終端」獲取客戶。雖然目前看,這一項收入的數額不高,但就像一顆注定會成為參天的大樹一樣,這顆小樹其實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值得投資的標的。
4)假如,蘋果願意把這一塊分離出來,單獨上市的話,那將是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好的股票。從時間長一點看,年均增長速度和最終市值大概會超過微軟的。
5)蘋果是一家以幾十年「激光式的專注」,形成了自己的企業文化和系統。幾萬人,就專注於幾個產品。這樣的公司,從競爭的角度,在蘋果專長的領域,別的企業是無法超越的。
6)蘋果現在的市值是3700億美元。去掉1400億美元,大概是2400億美元。現在的年淨利潤大致為400億。大致是16%的收益。對於這個價錢,買蘋果這樣優秀的企業,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了。
7)人們之所以對於蘋果現在疑慮很多,其實是因為股市的存在。如果沒有股市,也就沒有了股價的波動,也就沒有了那麼多的煩惱。像蘋果這個規模的公司,如果年均有個10%以上的增長,就很不簡單了。前一兩年的增長實在是太快了。看了一下華為的下個5年計劃,好像定的是年均增長10%吧。
8)跟著段總學投資大約有3年了,思想上不知不覺地在發生了一些變化。股價的波動就像大海裡的波浪,如果下到海裡,就會感覺到危及生命。如果在岸上看,就會變為風景成為欣賞。所以做投資,不下股市,才是享受投資的快樂和大海的風景啊。
------------------------------------
--------------------------------------
--------------------------------------------
北京時間4月22日,曾因做空並揭發安然(Enron)而聞名世界的對沖基金經理人、全球最大空頭基金公司尼克斯聯合基金總裁吉姆·查諾斯(JimChanos)近年來一直唱空中國,查諾斯正在香港市場上大舉做空中國建築行業的相關股票,其中包括建築公司、房地產開發商、鋼鐵、鐵礦石和水泥生產商,礦業公司以及中國銀行業。
在4月5日舉辦的Wine Country Conference上,查諾斯用一份19頁的PPT對誘發中國金融危機的一些因素做出解釋,聲稱中國金融危機勢必發生,只是或早或晚的區別。查諾斯表示中國的金融危機已經開始,而多米諾骨牌似乎已經開始倒塌。
查諾斯觀點的主要支柱是房地產泡沫、貪污、成本攀升等。在此之前,有關中國房地產泡沫的爭論就已經不絕於耳。儘管中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改革舉措,但是房地產市場情況並無好轉。查諾斯認為,諸多重大結構性因素的存在,是導致中國房地產泡沫不斷膨脹的元兇。
由地方政府融資工具、信託產品和財富管理產品構成的影子銀行體系,正在加速一個越來越昂貴和槓桿化越來越高的房地產泡沫的膨脹。在某種程度上,這些同時也助長了貪污之風,使得一些貪污行為的參與者將資金藏在房地產市場內。
看漲者認為,在未來十年內,中國將會見證大規模的城市化浪潮,這可以支撐已經高的離譜的房價。為了實現80%至85%的城市化,6億人口需要搬遷。查諾斯預測,僅有2.5億人口有可能搬遷,這也就意味著房地產市場被過高估值。
當然,很難發現哪個買主是在真正購買房產。不過,有證據顯示,在房地產市場流動的資金中,很大一部分或許來自一小群非常富有的投機者。在闡述觀點的過程中,查諾斯特別提到了被曝光擁有192處房產的廣東陸豐「房叔」。
城市地區的增加,以及高於農業和其他區域性活動的工資,或許是導致中國金融危機出現的主要因素。2011年和2012年,中國工廠工資分別增長了20%和16%。顯然,這種成本增長水平是不可持續的,並且或將被譽為「世界工廠」的中國走向失業。毫無疑問,經濟增長減速,或將削減中國城市的吸引力,從而導致房地產市場崩潰。
中國工廠的利潤已經受到擠壓,同時一些工廠已經開始對自己的高成本狀態進行調整。中國不再是曾經的「低成本生產天堂」,而很多事情也不可能再回到「美好的舊時代」。
大眾不滿情緒正在不斷高漲,致使中國經濟可能陷入更深的混亂。據預測,2010年,中國發生了18萬至23萬起事故。查諾斯指出,中國在國內安全方面的支出超過在軍事方面的。
對於中國政府而言,民生問題,和其他經濟問題一樣重要。污染和生活質量,仍是中國城市人口的重要擔憂所在。當然,食品供應質量也是擔憂的來源。另外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貪污問題。
眾所周知,中國政府已經宣佈一系列旨在解決貪污問題的政策計劃。不過,民眾對政府反腐倡廉的能力並不是滿懷信心。
在查諾斯看來,中國已經坐在一場即將發生(或者已經發生)的房地產危機之上。此外,腐敗問題嚴重,尤其是在一些經濟發達的省份。與此同時,製造業的低成本已經被一點點吞噬。
總而言之,查諾斯認為中國很可能正在朝著一種萎縮前進,而這種萎縮或許已經開始。
毫無疑問,如果真像查諾斯所說的那樣,中國經濟的萎縮勢必會給全球經濟帶來負面影響。更為重要的是,它帶來的並不是一種細微的偏差,而是一種顯著的趨勢。中國的未來並沒有遵從市場看漲者所設定的路線,中國的問題是屬於全球的。正因為如此,希望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
據報導,查諾斯認為,儘管在過去的十年裡中國名義經濟規模翻了兩番,但是中國仍然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投資目的地,因為投資於中國股市的西方投資者卻收穫甚微。而且,中國房地產泡沫一旦破裂,這些投資者可能顆粒無收。
以下為查諾斯在Wine Country Conference演講時路演PPT全文:
----------------------------------------------
目錄[隱藏] |
詹姆斯·查諾斯(James Chanos),尼克斯聯合基金公司(KynikosAssociates)的總裁,生於1958年,畢業於耶魯,世界最大空頭對沖基金的掌門人,去年贏得了50%的豐厚回報。對這位「公司殯葬員」來說,企業倒閉是天大喜訊,破產的公司愈多,他就會變得越富有。
2000年十月份,查諾斯開始研究安然。當時他就發現,安然使用的會計方法實際上過分誇大了其營收。2001年,查諾斯開始做空安然,隨著一系列狀況的曝光,他也不斷的增加自己的空頭頭寸,最終安然倒掉,而查諾斯也功成名就。
查諾斯善於發現研究那些價值被高估的股票。查諾斯認為做空三類公司更可能獲利:那些看起來仍然生機勃勃但即將危機重重的行業(greatbooms that then go bust);新技術的犧牲者,以及那些風靡一時的時尚類產品公司。
詹姆斯·查諾斯(James Chanos)是在遠離華爾街勢力範圍的地方上成長起來的,他是三兄弟中的老大,他的父親是第二代的希臘裔美國人,在密爾沃基擁有一家乾洗連鎖店;他的母親則是一家鋼鐵廠的辦公室主任。小學五年級時,他爸爸把他領進了股票市場,他被迷住了。在耶魯求學期間,他很快就放棄了醫學預科的學業,選擇了經濟課程。儘管查諾斯身材瘦長,且高度近視,但他可不想成為一名書呆子,他競選擔任宿舍社團委員會主席之職,為他的曲棍球隊的朋友們舉辦賽季後的一醉方休晚會。「他可是少數能同時點燃蠟燭兩端而不被燒到的特殊人物之一。」他以前的室友、現在擔任耶魯曲棍球教練的凱斯•埃蘭介紹說,「當他要舉辦晚會時,他會花一星期時間準備。他還將我介紹給了鮑勃•賽格。」
畢業後,查諾斯搬到了芝加哥,加入了一家名叫蓋爾福德證券的經紀公司。在職業生涯早期,他挖掘未被發現的醜聞內幕並利用媒體去影響市場,1982年夏天,他開始跟蹤當時華爾街的寵兒Baldwin-United保險公司——它的股價一直在漲,該公司的擁有者中不乏像美林這樣的大公司。但查諾斯心存懷疑,得到了一名心懷不滿的保險分析師的暗示後,查諾斯寫了一篇研究報告,建議賣空Baldwin的股票。他的觀點讓華爾街震怒不已,Powerhouse公司的律師馬丁•立普頓甚至打電話給他的老闆,威脅要起訴他。
在紐約,《福布斯》雜誌的撰稿人迪克•斯特恩風聞了發生在查諾斯和Baldwin之間的爭鬥,斯特恩開始調查這個故事,他飛到芝加哥,在那裡,查諾斯向他解釋了他的財務分析。隨後,斯特恩在ChateauMarmont旅館的一間套房內與Baldwin的CEO會面,言辭激烈地向他提出了查諾斯建議詢問的問題。「吉姆給了我們一個概要」,斯特恩回憶道。當斯特恩繼續為那篇文章忙碌的時候,實際上,查諾斯扮演了關鍵的背景資料提供者的角色,斯特恩深夜向在芝加哥公寓內的查諾斯打電話,一邊回放他與Baldwin的CEO談話錄音,一邊加以剖析。到了12月,《福布斯》刊登了斯特恩的這篇文章,結論傾向查諾斯這一邊。幾個月後,Baldwin崩盤,不得不遞交規模達90億美元的破產申請。當時這可是歷史上最大的公司倒閉案,Baldwin一案讓查諾斯一舉成名。26歲時,查諾斯被德意志銀行紐約分行招聘,1984年春,查諾斯開始分析德崇證券(DrexelBurnham)的邁克爾·米肯斯的垃圾債券帝國,「那是我的又一次聖戰」,他說。曾經有一段時間,私家偵探都被派往第92東街,搜尋查諾斯屋外的垃圾箱。
金融危機大浪淘沙,股價跌到70年以來的最低點,幾乎所有投資者都虧得一塌糊塗,甚至血本無歸,但有人卻最善於火中取栗。查諾斯,世界最大空頭對沖基金的掌門人,去年贏得了50%的豐厚回報。對這位「公司殯葬員」來說,企業倒閉是天大喜訊,破產的公司愈多,他就會變得越富有。現在,查諾斯是華爾街最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許多明星基金經理被金融危機打擊得頭破血流,掌管SACCapital的斯蒂夫·科恩去年損失了18%,Citadel的肯·格里芬更慘,基金整整縮水44%,就連英明地預言了雷曼兄弟倒閉的大衛•恩霍也未能倖免,眼睜睜地看著他的GreenlightCapital下滑了26%,與此同時,查諾斯的空頭策略為他贏得了50%的豐厚回報。他現在管理著大約70億美元。當一眾華爾街難民為了渡過難關,忙著出售藝術收藏、把漂亮的大宅放到市場上叫賣時,查諾斯正忙著買入。去年夏天,他耗資2000萬美元,買下了位於第75大街、緊鄰第五大道的一棟三層小樓。
作為一個空頭,查諾斯主要靠借入並出售那些他認為將要遭遇麻煩的公司股票為生。當股市動盪時,他買回那些縮水的股票,還給借股給他的人,將其中差價收入囊中。換句話說,查諾斯是個企業殯葬員。當有公司死去時,他就從中贏利。如果發生了大瘟疫,企業集體倒閉,他就會更加富有。
面對70年來最悽慘的股票市場,面對對沖基金和401(K)(養老金)傷痕纍纍的賬戶,似乎沒有人還能笑得出來。賣空投資人吉姆·查諾斯(JimChanos)卻正處於職業生涯的巔峰,他管理的基金淨值上漲了50%。在這些日子裡,即使是《金融時報》的套紅版面上似乎也難以發現好消息,但是,2008年11月4日的早上,在位於第55西街上的凱尼克斯(Kynikos)聯合企業裡,世界上最大的賣空對沖基金的主席吉姆·查諾斯正懷著一種難以抑制的興奮心情閱讀著報紙上的一篇文章,這是他的一位同事用電郵告訴他的,標題是《高盛基金成立10個月損失9.9億美元》。
查諾斯這麼高興並不僅僅因為他與這次損失沒有關係,而且還另有隱情。馬克·斯派克是他在東漢普頓的鄰居,也是造成此次高盛幾十億美元損失的部門的常務董事,現在他終於得到了應有的懲罰。斯派克位於FurtherLane的住宅到海灘有一條小徑,由於路面比較狹窄,2007年6月,他決定拓寬它。一天下午,斯派克派了一名工人用推土機把他和查諾斯的房屋之間的灌木叢剷平。道路是拓寬了,但查諾斯感到受了侮辱,「我希望這不是當市場變得對我們這些賣空者而言無利可圖的時候,高盛的其他高級職員要採取某種行動的先兆。」當時他在一份寫給朋友們的電郵中如此說道。這封信不知通過何種途徑透露給了《紐約郵報》,有消息稱,在《郵報》將此事披露後幾個月,查諾斯從高盛公司的交易賬號中抽走了近30億美元,高盛公司因此少賺了5,000萬年費(高盛不認同這些數字),查諾斯還對斯派克提起了起訴。一年後的今天,當查諾斯坐在彭博終端機前,看著《金融時報》上有關斯派克的對沖基金遭遇災難的報導,一絲微笑浮現在他的臉上,他用群發的方式將這條消息推薦給了他的朋友、員工以及財經記者。
也許和查諾斯一起分享一下高盛的挫折不失為有趣的事情,但你必須意識到,他和你處在非常不同的背景中,你的401(k)賬戶的虧損率就是他基金的收益率。查諾斯現在是有爭議的華爾街最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現在所有對沖基金的當紅巨星都遭受了損失,據說SAC資本的斯蒂夫·科恩(SteveCohen)2008年損失了18%;Citadel基金的肯•格里芬(KenGriffin)損失了44%,即使是曾預見到雷曼倒閉的大衛·艾恩霍恩(DavidEinhorn),他所管理的基金——綠光資本,2008年的淨值也下滑了26%。而查諾斯的空頭頭寸則幫助他賺取了50%的回報,他現在管理的資本達到70億美元。據《交易者月刊》估計,2007年他的收入超過3億美元,到2008年12月,他也能賺取與此數額相當的收入。當許多華爾街的「遇難者」不得不忙著出售自己的藝術品收藏或把曾經作為獎勵自己的房屋又拿到市場上出售之際,查諾斯卻在買進,2008年夏天,他買下了坐落在第75街的一幢三層樓房,離第五大道不遠。
作為一名賣空者,查諾斯的謀生手段是:如果他認為一家公司將要遇到麻煩,就借入這家公司的股票,然後將其賣出;股價下跌後,他再買回這些問題股票,還給出借者,賺取其中的差價。換句話說,查諾斯有點像金融殯儀工作者——公司死亡,他就賺錢,即便是「時疫」爆發,他照樣能變得富裕。
上個月的一天下午,在8樓的會議室內,查諾斯坐在橢圓形桌旁的棕色皮革椅上,會議室裡有一塊覆蓋了整面牆的黑板,上面被他的分析師們塗滿了各種潛在的投資標的。鄰近的牆面則矗立著幾個書櫥,這些書櫥組成了一個有關金融災難的圖書館,如《泡沫:在即將來臨的房地產崩潰中如何倖免,如何謀利》,以及《戰勝崩盤》等等。查諾斯那天下午很興奮,因為他剛剛閱讀了一篇報告,報告指出,儘管中國的官方統計稱中國經濟增長了8%,但中國的耗電量卻下跌了4%。他看出其中透露的暗示,查諾斯認為中國將是全球經濟危機下一個受害者。在過去的幾個月裡,查諾斯已經積累了一些基建公司的空頭頭寸,這些公司爭相去中國建造新的高速公路、橋樑和隧道,現在他正等著這些公司的股票下跌。
觀察查諾斯過去六個月的交易記錄,彷彿是在觀看經濟崩潰的慢動作回放。自夏天以來,他已經在銀行和房地產公司上建立了空頭頭寸,因為此時次貸領域的危機已開始轉變為全方位的經濟崩潰。從2006年開始,查諾斯就在民用房屋建築商如KBHome和WCI上建立了相當大的空頭頭寸,正是這些公司將南佛羅里達和鳳凰城等地變成了城市遠郊的噩夢。夏天過後,銀行股的價格在貝爾斯登驚夢中大跌,查諾斯乘機將金融和房地產股票上的空頭頭寸(規模約佔其組合30%)一一買回。與此同時,查諾斯轉而賣空了建築和工程公司,因為他預計這場信用危機將蔓延成一場十足的全球衰退,許多地方,如中國和迪拜,那裡的過熱經濟將會降溫。此外,他還對那些對沖基金同伴所表現出的藝術品收藏的狂熱進行賣空,上個月,他做空了索斯比拍賣公司的股票,等到索斯比的股價從60元跌到了8元後,查諾斯結束了他的空頭持倉。「這不是很難」,他洋洋得意地說道。
查諾斯並不像SAC資本和復興科技公司的吉姆·西蒙斯那樣從事量化模型的計算機快速交易,他總是要求他的分析師們深入挖掘一家公司財務報告中的各種細節,找出公司用來編造經營結果和擴大利潤的財務花招(他特別質疑使用市價記賬原則的操作,因為這能讓公司誇大非流動性資產的價值)。
一旦查諾斯發現了問題,他就會全面介入,一邊建立空頭頭寸,一邊等待市場中的其他人士同意他的觀點。當然,2008年這份工作變得比較輕鬆,由於每個領域都很受傷,查諾斯那些規模相當大的賣空頭寸給他帶來了極高的成功率。由於他較早地意識到了金融危機,所挑選的賣空對象股價的跌幅都十分巨大。在提取2%的管理費後,如果基金淨值的增長超過了市場的跌幅,查諾斯就可以提成。
但如果市場不是像現在這樣跳水般地下跌,遊戲將變得微妙得多。與其他對沖基金經理不同,查諾斯長久以來一直在使用一件有威力的武器——媒體。查諾斯是一名「媒體工作者」,據紐約《時代週刊》的商業專欄作者喬•諾科略介紹,查諾斯是「一個願意與記者交談,記者也會被他吸引,希望從他那裡得到一些情報的人」。你可以認為查諾斯有點像2008年參加總統競選的約翰·麥凱恩,媒體才是關鍵。在這種信息交流的氛圍中,查諾斯和許多記者建立起了有價值的關係網,這些記者也很看重他的意見,報導他的觀點並最終幫助他致富。和華盛頓的政治一樣,華爾街的遊戲中也充滿著需要鑑別的消息,一個正確的口風通常意味著幾百萬美元的盈虧。
為了向市場透露他的想法,查諾斯經常將他的研究報告寄給他所信任的記者,或者將他發現的有趣故事用電郵的方式發給記者和其他基金經理。
2008年年初,這種關係帶來了巨大的副作用。3月,貝爾斯登倒台之後,華爾街飽受困擾的CEO們對像查諾斯這樣的賣空者發起了攻擊,控告他們操縱媒體,向記者散播具有傷害性的小道消息,以便在銀行的倒閉中獲利。查諾斯理解這種對宣佈晚會結束之人的「追逐」,「損失金錢之人總是要諉過於他人」,查諾斯說道。在過去的幾個月裡,他進行了多次反擊,7月,他向記者發了一封電郵,電郵裡有一篇文章的鏈接,內容是關於英國管理當局計劃剝奪賣空者在倫敦交易所的權利:「令人作嘔的是,儘管現代金融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信用崩潰還未結束,但各個監管當局『彼此合作』,為他們對賣空者所做出的勇敢姿態彼此間相互表揚。」
那些普通的華爾街交易員,那些曾經經歷了輝煌現在正在遭受損失的人們,他們會如何?查諾斯感到有幾分遺憾。「交易桌旁的邊緣人群,他們並沒有技巧」,他說,「如果他們不交易衍生品,我真不知道他們還能做什麼。接下來只能去開出租車了。」
查諾斯將自己視為類似講述真相的人。「我一直能理解對待賣空行為的那種幸災樂禍的神情,我也知道沒有人喜歡賣空」,查諾斯說,「我總是對我內心深處的自我勸說,賣空行為其實是對動態金融系統實施的監控,它是市場中少數監察和平衡的力量之一。」他可不是為了行善才從事這份工作的。「出於自私的啟蒙」,他說,「我不會免費做這件事。」
如果說查諾斯多少有點像華爾街的遺棄者,這種感覺也是相互的。查諾斯鄙視華爾街的精英文化,他自封為「富裕的自由主義者」,「僅僅因為事情還未出錯,人人都流露出某種權力在握的感覺,這讓我感到震驚。」他說道。2008年年初的一天下午,在位於塞德上東區的家中,查諾斯神態輕鬆地坐在客廳裡的一把乳白色的椅子上,他戲稱這間房為「單身漢的小屋」。幾年前,50歲的查諾斯和妻子分居,現在他已經成為漢普頓俱樂部的標誌。那些對沖基金競爭者背後議論說,據《郵報》報導,阿什利·鄧普勒(AshleyDupré,她就是在紐約州前州長斯皮策性醜聞中出現的那位應召女郎——譯者注)曾是查諾斯家的常客。「吉姆叔叔」,據報導她是這麼稱呼查諾斯的(「我從未將她介紹給那位官員」,查諾斯告訴我)。查諾斯剛剛從東漢普頓的辦公室驅車回來,看來就像一名他一直嚮往的SouthFork的成員——時裝設計師牛仔褲,Faconnable的紅色條紋襯衫,藏青色的運動夾克。查諾斯胸肌發達(他的訓練師告訴我,他能臥推300磅),他那飽經風霜似的臉上呈現出縱橫交錯的地貌特徵,濃密的金色頭髮波浪般垂在額前。
儘管他也在邁克爾飯店就餐,也是布朗寧學校的校董,還是主要的民主黨捐款人,但查諾斯把自己當成華爾街的局外人。「我大部分社會關係都不在商業圈內。」他說。
世界最大的空頭基金公司尼克斯聯合基金總裁、華爾街「空頭大師」查諾斯表示:「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比迪拜嚴重1000倍以上。」
對沖基金為賣空中國股票疲於奔命
儘管全球經濟陷入危機,但中國經濟2010年有可能實現近10%的高增長。因此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全世界的資金將湧入中國,中國股市和房地產將會全線飄紅。
但也有人預測這種情況可能會突然終結,憑藉「中國泡沫會破滅」的預測進行打賭。
據《紐約時報》報導,部分對沖基金為了賣空中國的股份公司,正在疲於奔命。賣空是借助某公司股票拋出後,以低價重新回購賺取差價的投資手法。
「空頭大師」查諾斯2001年因準確預測美國能源企業安然會破產而一舉進入華爾街巨富行列。他從2009年夏天開始研究賣空中國企業股票的方法。
中國不允許在股市進行賣空,並且嚴格限制外國投資者的投資。查諾斯說:「計劃賣空(與中國需求相關的)水泥、煤炭、鐵礦石、建設相關企業的股票。」
查諾斯此前因準確預測安然、泰科國際有限公司等優良企業的股價會暴跌而名聲大噪,他在接受美國經濟電視台的採訪時表示:「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比迪拜嚴重1000倍以上。」
查諾斯強調:「比起對資產價格的高估,信用的過剩供應才是製造泡沫的主要原因,目前在地球上還沒有一個地方的信用過剩供應程度能趕得上中國。」
英《經濟學家》警告中國樓市泡沫危險,信用過剩也就是流動性過剩,指有過多的貨幣投放量,這些多餘的資金需要尋找投資出路,於是就有了投資、經濟過熱現象,以及通貨膨脹的危險。
英國時事週刊《經濟學家》也警告稱,世界經濟特別是中國等新興市場的泡沫有破滅的危險。
《經濟學家》曾於2007年在美國次級債危機發生之前多次發出警告。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機終於爆發。
房地產獨立評論人牛刀接受採訪時說,「熱錢早就在樓市和股市上都有投機。迪拜的熱錢才600億美元,這幾年以來,滯留在中國的熱錢至少有6000多億美元。如果這些熱錢全部集中在一個時間出逃,產生的泡沫破滅效應會比迪拜嚴重得多。」
--------------------------------------------------
---------------------------------------------------
⊙記者 顏劍 周鵬峰
興業銀行(18.57,0.38,2.09%)此次約240億定增對象包括人保集團、人保財險[微博]和人保壽險、中國煙草及上海正陽五名投資者,其中人保系共出資約176億,此次入股後,人保系將與恆生銀行並列為興業銀行第二大股東,此次定增前,恆生銀行持有興業銀行股份比例為12.8%。
興業銀行董秘唐斌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直言,此次定向增發不只為籌措資金補充資本,另一重目的是希望借助引入的優質戰略投資者,進一步推動公司治理及業務發展。比如,通過與人保集團開展深度業務合作,打造並完善綜合化經營平台,滿足客戶日益多元化的金融產品及服務需求(此前興業銀行旗下已擁有包括金融租賃、信託等服務平台)。
唐斌說,資本市場是興業銀行得以快速成長的孵化器。2000年面向上海寶鋼、中國電子等對象定向增發,將興業銀行從一個區域性銀行真正打造成為一個全國性股份制銀行,隨後引入恆生銀行等境外戰略投資者則讓興業銀行走向了國際,此次引入人保,興業銀行亦抱有良好預期。
值得一提的是,興業銀行與人保集團兩者訴求頗為鉚合。中國人保集團董事長吳焰也曾公開表示,投資興業銀行不只是投資股票,更多的是考慮和銀行業務互動。
人保集團業務目前涵蓋保險、信託、基金和資產管理等眾多領域,分析認為,興業銀行與人保此次攜手,有利於發揮協同效應。
目前中國幾大保險集團中,中國人壽(17.22,-0.45,-2.55%)已入主廣發銀行[微博],中國平安[微博](41.95,-0.95,-2.21%)則已深度入主深發展,且在入主之後將深發展易名為平安銀行(20.23,-0.01,-0.05%)。與此同時,各大銀行目前亦介入保險領域,包括建行、交行等銀行旗下均已設有保險公司,互相滲透成為保險與銀行發展的共同趨勢。
人保系此次投資入股鎖定期至少要三年,也說明人保對興業銀行投資價值的認可。人保高層曾表示,興業銀行制定了明確的中長期現金分紅規劃,與保險資金追求長期穩定的投資特性想匹配,且通過前期調研論證,人保認為興業銀行風險控制有效,資產質量穩定,符合人保投資理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