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發生機率十分之一 付出成本卻是「無限大」 核災一旦發生房產歸零、股票變壁紙

2011-8-8  TWM




興建中的核四問題重重,更可怕的是,運轉中的核一、核二、核三廠隱藏殺機,使用過的燃料棒儲存密度過高,稍一不慎將引起連鎖核反應。原能會前主委歐陽敏盛主張,台灣要不要用核電,應由人民投票決定。

撰文.羅弘旭 、林瑩秋

三月十一日下午二點四十六分,日本發生一場驚天動地的大地震,引起複合式災害,殃及全球。旅日作家劉黎兒回憶逃難過程,娓娓道出觸動她最深層恐懼的,除了地震、海嘯,更可怕的是核災!

「恐怖的開始是十二日下午三點多,我與王銘琬(劉黎兒的老公,為日本圍棋王)眼睜睜在電視上看到一號爐發生爆炸、冒出白煙,但日本政府一開始不承認,直到晚上八點半,才承認一號機有『氫爆』。」燃料棒有多危險?

一旦輻射外洩 一個多小時就會致人於死日本官方這五小時的「空白」,讓劉黎兒開始無法相信任何的「官方說法」。她並從日本經產省監督核電的保安院官員、原安會、東電、學者專家的談話中,感覺到「搞核電的人其實對核電了解很少,對策也很少、很原始」。

核災第三天,福島一廠二號機、三號機都無法冷卻而開始釋放蒸汽;中午,三號機燃料棒已經露出水面許多。這個多數人看起來平淡無奇的簡單訊息,裡面卻隱含可怕、無形的殺機。用過的燃料棒暴露在空氣中,這件事到底有多危險?

根 據《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引述美國核子管理委員會(NRC)主席格雷戈里‧賈茨科的說法:「福島第一核電廠四號反應爐用來存放用過核燃料棒的水池,現在已經沒水或只剩 很少的水,導致燃料棒暴露在空氣中,將輻射釋出到大氣層中。」而且第四天,福島核電廠四號反應爐起火,又有放射性物質外洩。明明都已經是「停止運轉」的反 應爐,為什麼還會莫名著火?

曾經參與福島核電廠設計的東芝核電前工程師小倉志郎說:「問題不出在反應爐,而是在反應爐上方、儲存用過燃料棒的冷卻池。」這個冷卻池,存放著一四三○束用過的燃料棒。

一束新燃料棒放入反應爐心,使用約四年半到六年,能量大部分已被用完,才從反應爐心退出。這些用過的核燃料棒自反應爐取出後,它的反應持續進行中,會釋放出大量的熱與放射性物質,要放置在冷卻水池中充分散熱,放射性也比未使用的燃料棒強百萬倍。

一旦燃料棒外露,當下輻射外洩數量每小時可達四百毫西弗,只要曝曬七分鐘,就會達到美國核子員工每年承受的上限;超過七十五分鐘,就會導致急性放射性疾病,引起其他併發症死亡。

這個官方、電廠「不能說的祕密」,應該是這次日本福島核災帶給世人最大的警訊,看來不只是備受關注的反應爐可能引發核災,甚至是長期被忽略的燃料棒儲存、冷卻池也會出大事。

原能會核管處長陳宜彬坦承:「世界各國過去都沒注意到冷卻池防護的問題。」這是人類使用核電的重大疏漏,如何處置用過的燃料棒,已令所有核能國家都傷透腦筋。

那台灣用過的燃料棒現在存放在哪裡?安全嗎?

自一九七八年台灣啟用核能發電以來,三座核電廠用過的燃料棒,都放在反應爐附近的燃料儲存冷卻池中。目前核一廠燃料棒共有五五一四束,核二廠共有七五四四束,核三廠有二四○一束,合計一五四五九束。但可怕的是,這些燃料棒數量早已超出當初冷卻池設計的容量。

台灣的存放安全嗎?

儲 存密度超高 儲存地竟在斷層帶附近以核一廠為例,冷卻池原設計儲放量只有三千束左右,但台灣找不到最終存放場,也無法送到國外進行核燃料再處理,於是在既有空間下變更 設計,擴充一倍。核二、核三廠也是同樣狀況,就地變更設計,以容納更多用過的燃料束。陳宜彬形容,「冷卻池擁擠的程度,連要放新的進去都有困難」。

清大核工所教授李敏更說:「束與束之間,已經到達幾乎就要碰在一起的程度,」直指台灣燃料束擁擠的程度,世界數一數二。

以 台灣的核一廠燃料棒為例,放置在冷卻水槽一年之後,仍可釋放出一百八十萬瓦的熱量,等於三萬盞六十瓦燈泡同時照射的熱量。這股巨大的熱量,如果冷卻水槽水 位太低,或者沒有持續注水,熱量就會誘使燃料棒產生核反應,釋放出鍶九○、銫一三七、鈽二三九、碘一三一、鈾二三八等放射性物質。而且只要任何一束燃料棒 開始核分裂,就會引發周邊其他燃料棒連鎖反應。

除了燃料棒儲存密度太高已拉警報,台灣的核電廠蓋在斷層帶附近更是火上加油。

根據經濟部地質調查所公布的斷層報告指出,在台北盆地下方、長度超過五十公里的「山腳斷層」,屬於活動斷層,而且距離核一廠僅七公里,距離核二廠更只有五公里。此外,也是活動斷層的「恆春斷層」,距離核三廠也不到一.五公里。

所有核電廠都在活動斷層帶附近,對防震係數較差的核電廠冷卻池來說,只要地層稍有活動,就可能引發燃料棒連鎖反應,根本不需要恐怖行動或飛彈攻擊,只要有輕微的工安意外,甚至像是維修工具掉落冷卻池中,都可能導致燃料棒發生核反應,讓輻射物質溢散到水池或空氣中。

核廢料外移可能嗎?

非國際原能會成員 處境孤立無援而且,正因過去核電廠的設計沒考慮到冷卻池可能會發生核反應,因此池內並無任何中斷核反應的裝備。也就是說,如果核反應一旦發生,只能眼睜睜看著它連鎖反應。

這 是一條不歸路,只要開始使用核電,就必須面對「用過的核燃料棒」該如何處置的難題。目前,除了法、日、俄、英針對燃料棒有循環再利用的技術,世界各國都還 找不到核廢料的終點站──「永久儲放場」。原能會前主委歐陽敏盛就直言:「台灣的新生地形,根本不可能找到任何永久掩埋場。」自一九五四年蘇聯建置第一座 核電廠以來,全世界已經有七七○座核能發電廠,到目前為止,卻只有「一個正在建造中」的永久掩埋場,在芬蘭,預計二○二○年完工。丹麥籍導演麥可.麥森 (Michael Madsen)在紀錄片「核你到永遠」(Into Eternity)中,記錄這個花了十五年探勘地形、深入地下四百公尺、還在建造中的核廢料永久掩埋場「安卡羅」(Onkalo)的整個過程,這個掩埋場 希望能以十萬年時間,讓核廢料輻射強度回到正常的環境值。

要尋找十萬年地質穩定的永久掩埋場址極難,各國核電業者只好創造出另一個中繼處理辦法,也就是「乾式儲存」,把已降溫到安全程度的燃料棒,從冷卻池中取出,封固在鋼桶和混凝土中。一般而言,燃料棒要放置在冷卻水池中持續降溫五年,才能移到第二站「乾式儲存場」。

但 台灣首座乾式儲存場,就近建在燃料棒最擁擠的核一廠區內,靠近山坡地。政論家楊憲宏忍不住爆料:「台灣的乾式儲存場位在土石流的潛在危險區內」。原能會官 員也坦承:「我當初去看場址時,也覺得台電怎麼會選這麼糟糕的地方?」要建永久儲放場,台灣位處地震帶,沒有十萬年不變的地質條件;冷卻池,已經是擠無可 擠,再擠下去遲早會出事;乾式儲存場,又選在有土石流潛在風險的地方,看來台灣只有把核廢料「外移」一途可走。

不過,一九九七年台電曾委託 北韓,代處理六萬桶低放射性廢棄物,結果消息一出,就引來南韓與世界環保團體抗議,最後作罷。「江陳會」時,我方也曾想把核廢料處理列入議程談判,但中國 也不同意。再加上台灣一直都不是國際原子能委員會(IAEA)會員,處理核廢料更是孤立無援。

政府有疏散的本事?

短時間撤離一百萬人 「根本沒能力」目前台灣處理核廢料的技術並不成熟,但使用過的燃料棒已高達一五四五九束,躺在地層不穩定、又過度擁擠的核電廠冷卻池中,形同上萬顆不定時核子彈,隨時可能引爆台灣,成為下一場世紀核災。

根 據今年四月的《Nature》雜誌報導, 全球有二十一座核電廠,在半徑三十公里範圍內人口數大於一百萬人;有六座核電廠大於三百萬人,其中排名前三名的,台灣就囊括二、三名,連做出這項研究的核 能專家Ed Lyman,都對於台灣把核電廠設在首都附近大喊「Scary」(令人提心弔膽)。

日本福島算是地廣人稀的縣市,但核災發生後 疏散四十萬人,等於兩成居民被迫撤離。如果和福島同等級的核災,發生在台灣核一、核二廠附近,以大台北地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四六○五人,保守估計要疏散 一百萬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祕書長崔愫欣就批評:「政府根本沒有能力撤離這麼多人!」而且如果台灣發生核災,全民要付出多大的善後成本?政府部門欠缺危機 意識,恐怕估也估不清楚。

民進黨立委田秋堇曾在三一一後要求行政院估算,結果令她非常不滿意。以衛生署和農委會的調查為例,農委會初估農損每年一○七億元,衛生署初估醫院停診一年損失一七六四億元。但這種估法很沒有「誠意」,與日本核災發生後的慘烈情況明顯不成比例。

加上在核一廠三十公里範圍內,聚集了絕大多數的中央政府機關單位,而且還有北北基宜登記設立的二十八萬五千多家、總登記資本額超過十一兆元、占全台六成以上的企業公司行號,若真發生核災,台灣要付出的成本大到難以想像。

核災會造成多少損失?

光 北台灣房地產損失就高達三十兆元此外,根據台灣房屋保守估算,如果發生核災,核一廠三十公里內的房地產將全部歸零,估計北台灣資產損失高達三十兆元。也就 是不論你是住帝寶或者一般房子,一旦發生核災,房產將全部歸零。對於這點,劉黎兒感受最深,她有一戶房子距離福島八十公里,現在已經沒人敢住,毫無價值可 言,更遑論台北市距離核一廠僅僅三十公里,後果更不堪想像。

尤其台灣房貸放款占金融放款三成,有的銀行甚至逼近六成,如果北台灣房地產價值 歸零,大多數銀行都將倒閉,恐非台灣金融業所能承受。而企業損失嚴重,更會造成股市暴跌,甚至連投資人手中的股票,也都將變成壁紙。這些豈是區區《核子損 害賠償法》明訂的「四十二億元」賠償上限所能概括承受。

核電是攸關全民的議題,尤其核廢料的儲存,等於是把燙手山芋交給後代子孫來承擔。歐 陽敏盛就主張:「台灣核電不應該交給少數政客,也不應該交給少數專業人員來決定,應該由全台人民自決是否廢核。」他認為,如果人民認為不該使用核電,「那 就應該承認我們過去做得不對。」不過,如果人民沒有充足的資訊,也無法理性判斷台灣到底要不要用核電。根據《今周刊》與專家學者合作,遴選十題必知的「核 電常識」進行網路問卷調查,一千多份有效樣本的平均分數只有「四十分」,顯示國人對核電的正確資訊嚴重匱乏,而且光聽經濟部、台電的正面宣導,真會讓人誤 以為核電是最乾淨、便宜的能源。

台灣核災機率多高?

發生率超過九% 一旦爆發就會亡國在日本發生核災之後,和福島是同機型的台灣核電廠更應以「最高規格」面對核電安全。現在,全台人民都和核一、核二、核三廠的一五四五九束 燃料棒共存亡,形同每個人身上都綁了核子彈,稍有差池,就萬劫不復。而且只要燃料棒儲存問題一天不解決,這危機也將繼續糾纏著我們以及後代子孫,「核」我 們直到永遠。

至於核四,原能會在七月底召開安全監督委員會,核能專家林宗堯提出五千多字的「核四論」,痛陳台電興建核四的十大疏失,直指大多數問題出在台電的管理能力。在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高度質疑下,不排除年底核四可能會被政府下令停工。

主 婦聯盟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指出,全世界有一百九十幾個國家,只有三十二個國家使用核電,就有三個國家發生重大核災,約占十分之一,機率超過九%,而且出事 的是美、俄、日等高科技大國,她說:「三個比台灣科技更先進的國家發生核災,這是十分之一的機率,民眾還可以相信政府說的,核電是安全的嗎?」這十分之一 的機率有多大?以台灣「大樂透」為例,四十九個號碼中選六個,中獎機率只有一千四百萬分之一,即使是這麼低的機率,全台九成以上的人還是相信自己「有機會 中樂透」,樂此不疲排隊下注。對比之下,就知道那十分之一的機率有多大了。

如果大樂透這麼低的中獎率,你都覺得可能中獎,那就更該相信核災可能會發生在台灣了。何況發生核災,台灣要付出的成本是無限大,無限大的成本不管乘上多麼小的機率,答案都是「無限大」,是你我承受不起的代價。

以台灣的地理環境、核電人才、工程品質、管理能力,誰能保證台灣運氣比美、俄、日好?如果福島核災發生在台灣,不論經濟損失、人口遷移、國土汙染,台灣真的會亡國!

燃料棒

核能電廠發電,需要使用鈾原料製成的核燃料,這些核燃料有個專有名詞,叫做燃料棒,但可別以為這些燃料棒用完之後,會像煤炭或者天然氣一樣,就此消失,只剩下一堆灰燼或氣體。

燃料棒使用過,退出反應爐之後,外觀仍然不變,而且還會繼續散發熱量,需要放在有循環系統的冷卻水池,起碼存放五年以上,讓溫度慢慢降低。

如果沒有冷卻,累積的熱量會促使燃料棒繼續產生核反應,當溫度持續升高,燃料棒就會跟反應爐出問題一樣,散發出大量輻射物質,甚至產生氫爆,演變成無法收拾的核災。

台灣無能力解決 燃料棒儲存危機升高──燃料棒製成與處理程序

製造階段

將二氧化鈾(UO2)壓縮成橡皮擦大小的燃料丸,每380顆燃料丸裝填成一根燃料棒,每100根燃料棒排列成一個燃料束。

使用階段

數百個燃料束放入反應爐心,使用約4.5至6年後才從反應爐心退出。

冷卻階段

使用過的燃料束,退出反應爐後仍持續散發熱量,須放置在有循環系統的冷卻水池,起碼存放5年以上,讓溫度慢慢降低。

台灣目前只到此階段,可能因地震、海嘯,引發冷卻水槽漏水,使燃料棒升溫,重新產生核子反應,釋放輻射物質,甚至引發氫爆。

儲藏階段

從冷卻水池取出的燃料棒,移到由鋼桶和混凝土構成的結構體「乾式儲存」,等待日後找到永久掩埋場儲藏,或送到國外回收再利用。

如果福島核災發生在台灣

台灣挺得住嗎?

福島核災汙染

半徑達160公里

20公里出現千具輻射屍,輻射超標6600倍。

30公里海水測出輻射濃度明顯的碘131及銫137。

35公里 災民尿液含輻射元素。

40公里每小時輻射量10微西弗達撤離標準;附近海域4、50年不能抓魚。

47公里牧場牛奶的碘131含量超標3至5倍。

50~60公里兒童尿液中檢測出微量放射物。

70公里牛肉驗出銫含量501貝克,超過法定500貝克。

84~122公里菠菜的碘131含量超標3至7.5倍。

150公里超過萬名學童轉學。

160公里美軍航空母艦輻射感染。

核災造成的損失

東電賠償金額:48兆日圓美林日本證券4月11日估計,如果福島、群馬、櫪木、茨城和千葉部分地區因福島核災而蒙受損失,時間長達兩年,東電賠償金額將達到48兆日圓。

日本損失金額:366兆日圓日內瓦大學沃特.威爾第教授(曾任瑞士政府核能安全委員會主席5年)4月5日指出,這次福島核災損失額估計4兆瑞士法郎(約366兆日圓)。

台灣一旦發生核災

全國均受影響

首都台北市損失慘重

●登記在北北基宜的28萬家、總資本額超過11兆元的企業,面臨倒閉。

●30公里內房地產總值歸零,損失高達30兆元,影響所及,承辦房貸的銀行跟著倒閉。

●台灣股市暴跌,股票變壁紙。

各劑量輻射值對身體的影響

10,000

~全身被曝:死亡

7,000

1,000 全身被曝:惡心、嘔吐500全身被曝:末梢血管中的淋巴球減少200全身被曝:劑量低於這個數字,尚無臨床症狀被確認100 罹患癌症人數增加6.90胸部X光電腦斷層掃描一次劑量2.40 全球每人每年平均接受大自然放射線劑量1.00 一般民眾一年放射線劑量限值0.60 胃部X光一次劑量0.05 胸部X光一次劑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52

複興航空解散公司資遣所有員工 小股東擔心股票變壁紙

11月22日消息,據中新社援引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灣複興航空22日下午舉行重大訊息說明記者會指出,臨時董事會已通過解散公司,將交付股東會討論,並於通過後執行。複興航空也成立因應小組,處理退票事宜,所有員工比照“勞基法”資遣。

複興航空22日無預警停飛,上午臨時董事會更通過將解散公司,桃園機場複興辦公室員工聞訊傷心哽咽,久久不能言語,不能置信。

不過小股東擔心的是,複興航空股票恐怕已變壁紙,股東是否組成自救會也成為焦點。

21日上午,複興航空多條航線出現訂位鎖死情況。登錄複興航空的官網,查詢航班及機票,所有航班均有航班顯示,但機票均顯示“售完或未開放”,無法預訂機票。複興航空停航消息在網絡上大面積流傳。但複興航空對於網絡流言表示否認,回應是訂位系統出現問題,公司相關部門已立即處理,並強調公司正常運營。

11月21日下午,臺灣複興航空突然發布消息稱,複興航空將於22日全面停航一天,旅客可辦理退票全額退費。據新華社報道稱,此間業界傳複興航空將停止營業,但複興航空未加證實,只表示22日將召開臨時董事會,向社會大眾說明。複興航空21日晚上申請暫停交易,根據規定,除非申請恢複交易,否則暫停交易將持續。

複興航空為臺灣第一家民營航空業者,於1951年創立。主要經營臺灣地區內航線、兩岸航線以及區域國際航線等。樞紐機場為桃園機場及臺北松山機場,提供客運和地勤代理的服務,目前是臺灣第三大航空公司。

複興航空曾在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發生空難。2014年7月23日,複興航空從高雄飛馬公的航班GE222,當天傍晚在澎湖縣湖西鄉西溪村緊急迫降失敗墜毀,造成48人死亡的慘劇。2015年2月4日,複興航空航班GE235在松山機場附近失事,墜毀在臺北市基隆河,造成43人罹難、15人受傷。複興航空雖在空難後力圖改善飛行安全,但營運沒有起色,2016年前三季度虧損達22.1677億元新臺幣。

停航消息一傳出,複興航空股價跌停。臺灣民航管理部門表示,複興航空停航一事從未報告,還是21日上午傳出消息後,民航管理部門向複興航空詢問才獲知,複興航空以無預警方式停航,嚴重影響旅客權益,民航局會依民航法裁罰。根據臺灣相關民航法,航空公司違反規定,可罰新臺幣60萬元到300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284

推壁紙式OLED電視 創維新總裁稱智能化是方向

“嗨,來張電視。”也許將來你買電視時,不再論臺來買,而是按張來買。

在蘋果即將推出帶OLED屏的新一代手機之時,創維也給OLED電視“添了把火”。4月12日下午,創維推出壁紙式OLED電視。創維集團總裁劉棠枝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未來三五年OLED屏在手機上普及將如火如荼,下一步的普及將是OLED電視。

不過,目前壁紙式電視價格不菲。除了繼續搶占OLED電視市場,對於剛剛升任創維集團總裁的劉棠枝來說,實現創維的千億夢想他重任在肩。劉棠枝說,國際化、精細化、智能化仍將是創維未來發展方向。

OLED從一臺到一張

創維一直押註國內OLED電視推廣。作為彩電業“硬件派”的代表之一,劉棠枝認為,具有自發光、柔性等優勢的OLED是彩電業的未來,目前OLED電視普及只欠東風,這個“東風”就是價格。

今年3月,創維將OLED電視降價20%,奧維雲網(AVC)副總裁董敏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奧維的監測數據顯示,降價對OLED電視的銷量刺激作用明顯,國內OLED電視銷量降價後連續數周環比增長三四倍。

上遊OLED電視面板供應今年也在增長。2016年OLED電視面板的供應量約 85萬片,今年將達到150萬片以上。奧維的數據顯示,今年1-2月,國內OLED電視銷量翻倍增長。不過,150萬片相對全球一年2億多臺電視銷量來說,占比並不算大。

而且,液晶電視從外形、畫質等方面,都在努力縮小與OLED電視的差距。像LGD剛剛在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展出的壁紙式OLED電視面板薄至3毫米,而華星光電則同臺展出了厚度僅為3.9毫米的LCD電視面板。液晶電視引入量子點背光技術,色彩直逼OLED電視。

這促使OLED求變求新。創維此次推出壁紙式OLED電視“wallpaper”,讓電視“從一臺到一張”。記者在現場看到,電視輕薄如紙;磁性吸附的屏體,可貼在墻上苑如壁畫;機身與電源、芯片、音響等完全分離,創造了電視超薄貼墻的新形態。

“相比液晶,OLED結構更簡單,加上薄、可彎曲的特點,外形上有更大的想象空間,比如,可以做成壁紙、屏風等,從而真正形成與液晶電視的差異化競爭”。董敏說。

群智咨詢的副總裁李亞琴透露,今年LGD計劃把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部分產能,也改造為OLED電視面板產能。OLED要贏得未來,一方面需擴大產能,加快技術創新;另一方面要擴寬銷售通路。

事實上,已有越來越多廠家加入到OLED電視陣營,包括LG、創維、康佳、長虹、飛利浦、松下、索尼七家企業。

彩電升級勢在必行

劉棠枝坦言,今年彩電業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各地出臺史上最嚴的房地產限購政策;上遊面板價格持續上升,在中小尺寸電視面板漲價後,65英寸等大尺寸電視面板今年補漲;互聯網電視品牌價格戰乏力,紛紛拓展線下渠道。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只有技術升級才能帶給行業突破的新機會。他堅信,OLED必將最終實現對液晶的替代。

在把入門級55英寸OLED電視價格放低的同時,這次創維推出的OLED電視新品都是高舉高打。65英寸壁紙式OLED電視價格不菲。“彩電業只要有錢賺,才能持續投入技術研發”,劉棠枝呼籲國內彩電同行不斷推出更多創新性高端產品。

創維彩電國內營銷總經理彭勁透露,壁紙式OLED電視的銷售模式與以往不同,與家裝市場結合,提前鎖定用戶。今後,彩電也是半成品,安裝後提供全套解決方案,因為壁紙式電視要與用戶家里的裝修風格相匹配。

即使這樣,OLED今年仍然倍受量子點電視陣營的攻擊。劉棠枝回應說,雖然都是薄,OLED電視是柔性、可貼在墻上,而液晶電視因為有背光不能貼在墻上;而且液晶電視在可視角、色彩方面,與OLED電視不可同日而語。

“我呼籲,業界不能過分地把液晶特性與OLED特性等同,手機未來三五年如火如荼推OLED屏,接著OLED電視普及就會達成。不能因為中國在OLED電視面板上沒有先手,而把兩者等同,這會蒙蔽中國企業追求行業先進技術的企圖心。”劉棠枝直言。

這兩年,國內多條中小尺寸OLED面板生產線已陸續開建。劉棠枝認為,這可以看出OLED在手機上的普及速度超乎想象,OLED在電視大屏上的技術突破、成本下降的速度,可能也會出乎意料。“這關乎,我們行業未來三五年能否趕上世界先進技術,不要再走集成電路的老路。”

目前,LGD是全球唯一一家OLED電視大屏的供應商,國內京東方、華星光電在OLED電視面板上也有技術布局。劉棠枝透露,最近國家也在研究制定OLED發展戰略。創維一直與上遊進行合作開發,跟LGD、京東方均有合作,不過此次壁紙電視的合作方為LGD。

新官上任慎言“三把火”

今年3月,創維數碼(0751.HK)公告了高管層交接班的信息。創維數碼原總裁楊東文辭去總裁職務,調任創維數碼的非執行董事;原創維集團副總裁、創維彩電事業本部總裁劉棠枝,則升任創維數碼執行董事、總裁。

此次交接班是在創維業績保持平穩的背景下進行的。楊東文自2005年回歸創維,至今已12年,既穩住了創維的彩電業務,又促進了創維在白色家電等相關多元化領域的拓展。公告稱,楊東文辭去創維總裁職務將把更多時間用於私人事務。據了解,楊東文已成為市場調研公司奧維雲網的最大單一股東。

而劉棠枝自1998年加入創維以來,一直忠誠、勤勉,已是創維彩電業務多年的操盤手,身經百戰、經驗豐富,這次升任創維總裁也是實至名歸。

對於創維集團下一步的發展思路,劉棠枝表示,創維過去三十年以技術為先導、穩健發展,今後創維還是往這個方向走。國際化、精細化、智能化將是未來創維集團未來發展的大綱。“我們對技術、產品和管理,都將更精細。今天推出壁紙電視、77英寸OLED就是體現。”

目前,劉棠枝還兼創維彩電事業本部總裁。他說,“彩電為創維貢獻了70%的收入,我未來還會投入精力到彩電業務,彩電做好了、創維業績就好,彩電這根擎天柱不能倒。”

與此同時,創維的相關多元化也將穩步推進。已在國內上市的創維數字公司,在全球機頂盒行業排名前三。劉棠枝表示,汽車電子業務將是創維數字公司的一個新的支撐,不排除還會發展其它新技術和產品,包括最熱門的人工智能軟件。

而創維這次在壁紙電視中,聲稱也置入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語音喚醒、升降式陣列麥克風、無線充電等功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179

阿Sa瘀照被當壁紙用

1 : GS(14)@2015-12-29 08:46:42

Twins前晚在將軍澳為後晚在紅館舉行的跨年演唱會做綵排,綵排時男舞蹈員把蔡卓妍(阿Sa)和鍾欣潼(阿嬌)托起,阿Sa笑說:「之前排舞個地方唔夠高,搞到我成日撞瘀,我將啲相畀排舞師睇,竟然將我啲相做wallpaper,好變態。」阿Sa透露邀請嘉賓方面,因檔期撞正除夕和倒數,所以不能每晚都有嘉賓,而且嘉賓一定要是組合,兼且要是差不多同期出道而未拆夥的。問到阿Sa會否請舊愛陳偉霆的Sun Boy'z做嘉賓?阿嬌即代解圍說:「梗係唔會啦!」會否請曾跟阿Sa拍《一碌蔗》時傳緋聞的黃又南所屬的Shine?阿Sa笑說:「到時咪知囉!」採訪:馬建華攝影:陳志嵐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1229/194302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0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