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香港股市:又有消息股 384 中國燃氣

http://hk.myblog.yahoo.com/yomagyomag/article?mid=4794

 

      

 

有隻股票叫做0384中國燃氣,佢地自從十二月十八日,就開始停牌。理由喺:『待發股價敏感消息』。但喺一路無消息發佈,直到今日,先至有消息:公司董事總經理及執行董事劉明輝和執行總裁黃勇在12月17日於深圳辦事處被自稱是中國深圳市公安局的人帶走。

很好,即喺公司高層惹官非;讓我地首先睇吓間公司。

公司總值:149億

業務:燃氣,和燃氣管道設施分銷

2010年高低點:$3.34/$5.03

PE:31.81

盈利:唔錯,而且升緊

派息:多少喇

公司損益表如下:

       

咁拉左邊個呢?

阿牛比較單純,睇公司董事局,唔多知道乜嘢職銜高,乜嘢職銜低,淨喺知道好似睇電影咁,邊個名行先,邊個就喺大明星。所以拉左嗰個劉明輝就喺『老三』,黃勇就連董事局都唔入,阿牛估佢就喺跟住劉明輝後面嗰個。

       

阿牛分析就咁樣:

⑴ 公司好大間,唔會冧得。

⑵ 公司正行正業,而且賺緊錢,冇欠債,財務健康嘅。

⑶ 拉嘅喺老三,正副主席都冇事。但喺必然涉及工作,否則公司早已經發通告話佢兩個涉及私人事件被捕。例如醉酒鬧事,公眾地方攪基之類……

⑷ 公司十幾日都仲扮懵,話唔知乜事,証明公司好清楚乜嘢事,而且唔支持被拉左嘅兩個高層。如果喺支持嘅,當事人已經揾左公司攞料,證明喺『一場誤會』,公司亦都保番佢兩個出嚟,有事慢慢講。天寒地凍,要兩個同事踎監,點忍心呀。

⑸ 如果冇估錯,公司有份篤佢兩個出嚟添。

⑹ 極有可能牽涉有紀律違規之類。

                                  * * * * * * * * * * * * * * * * *

....

今年五月頭,忽然間話2688新奧燃氣嘅主席王玉鎖先生俾人拉左,股價急跌。後來澄清左,原來冇嘢;咁股價又反彈,由5月9日嘅$13.92,升上21日嘅$18.82,共35%

                    

                                    * * * * * * * * * * * * * * * * *

大家知阿牛想講乜嘢喇。

留意住先,如果有得玩,用亂炒基金買番多少。

亂炒基金往績如何?

時得時唔得!

哈、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74

中国燃气两高管被带走其一曾增持自家股票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30/2177046.shtml

 每经记者 李潮文 发自深圳
总部位于深圳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中国燃气(00384,HK)从本月20日起停牌,复牌的日期未知。当日,公司在联交所发布公告称,待刊发涉及股价的敏感资料。
24日,公司公告称,公司董事总经理及执行董事刘明辉和公司的执行总裁黄勇,在12月17日,被两名自称为深圳市公安局的人士带走。值得注意的是,在公 告中公司用的是“自称为”的字眼。公司公关部门陈小姐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目前还不能确定带走两名高管的是否是深圳市公安局的人士,也没能联 系到两名被带走的高管。
记者试图就此联系深圳市公安局,但未得到回复。据媒体报道,一名接近深圳公安局高层的消息人士表示,带走中国燃气两名高管人员的消息在深圳公安局系统内没有公布,不排除事件是其他省市的公安机关负责。
据了解,就在被带走的前一天即12月16日,刘明辉刚增持100万股中国燃气的股份;但此前在10月份,即公布配股及上半年业绩前,刘明辉曾以每股4.15港元的价格卖出4000万股。
数据显示,在10月下旬以前,公司股价一直上升,而自10月公布配股消息后,股价一路下跌,自停牌前低至3.39港元。而11月29日公布的上半年业绩显示,归属上市公司纯利9300万港元,比去年同期大降78.5%。
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刘明辉此举或有套利嫌疑,但如果是因资本市场的操作涉嫌违规的话,不应当由内地警方出面,而应该是香港证监部门介入调查。
陈小姐表示,目前公司或者是子公司都没有被政府机构调查或者通知将被调查,也没有其他的管理层被查问,因此现在还不能确定事件是否与集团有关。
事件发生后,集团委任了新的执董以及成立临时管理委员会,监察集团日常的业务及执行董事会的指示。
就在昨日,中银国际发布报告称,该行今年10月首次覆盖该股并给予持有评级以来,一直对该股持负面看法。“鉴于复牌后投资者对公司治理及运营方面的担忧,该股仍将面临持续的抛售压力,建议投资者不要盲目抄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61

中石油天然气资产整合推进 昆仑燃气有望注入昆仑能源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29/2164850.shtml

 每经记者 喻春来 发自北京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00857,HK;601857,SH)(以下简称中国石油)天然气资产的整合再进一步。
昆仑能源有限公司(00135,HK)(以下简称昆仑能源)与其母公司中国石油12月27日发布联合公告称,昆仑能源将斥资188.7亿元从中国石油手中收购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公司的有关权益。这是昆仑能源今年以来的最大一笔天然气资产整合的交易。
显然,中国石油的天然气资产正在一步步地注入昆仑能源,而中国石油旗下另一家天然气业务关联公司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昆仑燃气)也在各地的燃气销售终端市场积极“跑马圈地”。
中石油集团内部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天然气业务正加速成为公司的重要利润增长点,中国石油一直在加快天然气上下游一体化整合,不排除未来将昆仑燃气注入昆仑能源的可能性,这也是大的趋势。
昆仑能源188亿再购天然气资产
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分别由中国石油和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拥有60%和40%股权,该公司主要业务为向陕西-北京1号和2号天然气管道线沿线城市燃气经销商输送天然气。
目前双方正在订立有关股权收购协议,中国石油直接持有昆仑能源25.14亿股,占已发行股本50.75%。
业内分析人士称,继中国石油去年陆续挂牌转让旗下零零散散的天然气股权后,这是昆仑能源今年以来的最大一笔天然气资产整合的交易。中国石油希望将上下游天然气资产整合到昆仑能源的意图越来越明显。
昆仑能源2010年半年报显示,其天然气业务销售收入占中国石油该业务总收入的39.88%,较去年同期增长70.02%。
今年,中国石油加快了向昆仑能源注入相关天然气资产。5月,昆仑能源从中国石油手中以5亿元收购了江苏液化天然气55%的股权;10月,再次以20.1亿元成功竞得中国石油旗下辽宁大连液化天然气业务75%的股权。
与此同时,昆仑能源也先后通过股权收购、注资、成立新的独资及合资公司等形式,组建了6家控股子公司:中石油江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昆仑能源青海有限 公司、昆仑能源(山东)有限公司、四川川港燃气有限责任公司、中石油天津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以及沧州中油燃气有限公司。
“之所以大规模整合天然气资产,主要是因为自2007年以来,天然气业务正加速成为中国石油重要利润增长点,近几年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而整合可以发挥上下游一体化的优势,更便于运营和市场拓展。”上述分析人士说道。
昆仑燃气有望注入昆仑能源
除昆仑能源外,中石油集团旗下的昆仑燃气也在各城市的燃气销售终端市场“跑马圈地”。
昆仑燃气有关人士说,为实现天然气业务上中下游一体化,该公司目前一直专注于开拓终端销售市场,沿着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沿线,大力开发城市燃气市场。
2009年,中国石油将液化气业务交由昆仑燃气统一经营,中国石油城市燃气和压缩天然气业务步入专业化经营的新时代。
卓创资讯的分析师李裬譞认为,昆仑燃气是中国石油旗下专营燃气分销的企业,自2008年该公司成立以来,就筹谋整合燃气销售业务。国内70%的天然气和近一半的液化气都是中国石油生产的,如果不控制终端就没有最终的市场控制权。
虽然与更多关注上游和中游的昆仑能源在业务上不同,但是整合方式却也相似。2009年,中国石油也曾将旗下的燃气资产大规模注入昆仑燃气中。目前,昆仑燃气进入近100座城市,供气能力达50亿方以上,拥有全资子公司、分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100多个。
昆仑能源主要业务涵盖油气田勘探开发、天然气终端销售和综合利用等,也致力于发展天然气终端销售业务,两家公司业务关联性很大。
中石油集团内部人士认为,从大的发展趋势看,两家公司合为一体的可能性很大,这符合公司打造天然气业务上下游一体化的大战略,不排除未来将昆仑燃气注入昆仑能源的可能性。
对于昆仑能源未来的战略方向,该公司半年报中表示,重点发展天然气终端销售和综合利用业务,在平稳发展CNG、城市燃气和伴生气回收业务的同时,优先发展LNG,实施“以气代油”的战略,积极拓展天然气利用的高端市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64

18 Mar 11 - 鄭州燃氣(3928) 全年業績 藍兵手記

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1/03/18-mar-11-3928.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75

華潤燃氣繼續「攻城」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17/zNMDAwMDIyNzEzNA.html

3月16日,華潤燃氣(01193.HK)公佈了2010年全年業績。碰巧,此前深陷高管被拘門的同業公司中國燃氣(00384.HK)也在同日公告稱,擬召開股東大會罷免李小云、徐鷹、劉明暉等人的董事職務。

16日,在記者會上被問及是否有趁機收購中國燃氣的計劃時,華潤燃氣董事總經理王傳棟笑稱,他也是在別人詢問時才聽聞(收購中國燃氣計劃)。

業績公告顯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華潤燃氣資產總額為191.59億港元,股東應佔溢利增長74%至7.34億港元,基本每股盈利增長七成至0.51港元。

2010年,華潤燃氣收購了21個城市燃氣項目,其中9個購自母公司華潤集團,12個購自市場。得益於此,其業績大幅增長。燃氣銷量大增1.5倍至55.77億立方米,燃氣分銷業務營業額增長1.2倍至83.27億港元。

目 前,華潤集團尚有23個城市燃氣項目未被整合入華潤燃氣,華潤燃氣主席馬國安表示,目前尚無購入的時間表。面對這些項目是否盈利性較差的質疑,王傳棟向本 報記者指出,尚未購入並不代表是項目盈利空間有限。「比如,位於福州以及南昌的項目,都是經濟較為發達的省會城市,項目有發展潛力。」王稱。

2010 年內地天然氣供應量約為1000億立方米,而公司目標是2015年供氣量達到200億立方米,其時內地市場供應量約為2500億-3000億立方米,即屆 時華潤燃氣的內地市佔率將達到6.7%-8%。要完成目標,僅靠購入集團手上餘下的項目並不足夠,從市場收購的步伐還將延續。同日,公司公告稱,將收購富 茂石油,這是一家主要於山東省及浙江省從事城市燃氣業務的公司,作價3.53億元。

華潤燃氣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官王添根表示,目前尚無具體 收購計劃,但今年用於收購的資本開支約為40億-50億港元。去年兩次配股後,公司持有的現金大幅上升,去年末銀行結餘及現金為65.12億港元,借貸總 額約56億港元。「儘管無需再融資以用於收購,但公司會利用目前淨現金的優勢提升負債率。」王添根稱。

針對目前日本的核危機,王傳棟指出, 這可能會改變市場能源的使用結構,日本以及其他國家地區可能更多使用天然氣,從而使天然氣價格有所上升。他相信這並不會過多影響天然氣的消費量,據其透 露,去年中發改委上調天然氣井口價所導致的成本增加,已有9成轉嫁到了終端用戶上,對公司利潤率並沒有構成很大的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01

再陷高層動盪 中國燃氣未了局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18/1OMDAwMDIyNzM1OQ.html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處多事之秋的中國燃氣(00384.HK)再陷高層動盪。

中國燃氣16日宣佈,公司再於3月14日舉行董事會會議,罷免董事李小云及徐鷹在公司的董事職務,而曾經的董事總經理劉明輝的董事職務也於該次會議上罷免。此次罷免,距離3月4日董事會罷免此二人在公司的主席及副主席職務僅有10天之遙。

17日,一位接近中國燃氣人士對記者透露,罷免緣於兩人與劉明輝、黃勇關於公司的戰略方向不一致有關,而這種衝突在去年年初即已在公司掀起較大波瀾,並在7月份達到高潮,從而影響中國燃氣2010年下半年的戰略決策及併購計劃。

兩位董事被正式解職背後,中國燃氣大股東的衝突或仍將持續,而各種交易亂象醜聞如何清除、海峽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峽金融)的未來態度、韓國SK集團是否會升任第一大股東則成為下一步待解的謎題。

高層動盪

與3月4日的罷免理由相同,中國燃氣對此的解釋是,李小云、徐鷹在2010年12月23日舉行的董事會會議上,沒有披露他們知道的中國燃氣兩名高管被捕事件,而彼時他們對此事已知情。

劉明輝及執行總裁黃勇於2010年12月17日被深圳公安局拘捕,但至12月24日,中國燃氣才披露此事。而直至1月中旬,深圳公安局披露逮捕原因之時,此段時間中國燃氣一直對外語焉不詳。

直到1月31日傍晚,中國燃氣方發佈公告稱,兩名高管被捕乃與一宗數年前湖北省四個城市的燃氣項目收購案有關,劉明輝及黃勇二人涉嫌職務侵佔罪。

數位中國燃氣員工向媒體證實,劉、黃二人被捕是遭人內部舉報,系公司內部利益紛爭激烈所致。在有關論壇上,有發帖者以知情人身份稱,2010年12月17日上午深圳警方實施抓捕後,中國燃氣董事局副主席徐鷹便帶人查封了劉、黃二人辦公室。

在罷免李徐兩人職務之前,中國燃氣一直對上述傳言予以否認,但3月4日、14日的兩次罷免,才在某個側面上予以佐證。

根據中國燃氣年報顯示,李小云現年54歲,現為國台辦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以下簡稱海峽中心)主任,自2001年起獲任中國燃氣的董事,2002年獲任公司主席。徐鷹,現年49歲,自2001年任中國燃氣的董事及副主席,曾任海峽中心主任助理。

值得注意的是,海峽中心下屬海峽金融是中國燃氣的主要發起人之一。中國燃氣2010年半年報顯示,徐鷹分階段擁有中國燃氣共計1.95億股購股權,佔當時中國燃氣已發行股份的5.36%,僅次於劉明輝的6.46%。

前述知情人士稱,大股東之間的利益衝突即已在2010年3、4月份於公開市場上展現,彼時,中國燃氣股東內對是否併購中裕燃氣有不同訴求。

當年的併購中,中國燃氣發佈公告稱,中裕燃氣主席王文亮向中裕燃氣管理層說明被收購的情況後,管理層要求爭取更多利益,王文亮同意派發特別花紅及送贈汽車,並似乎得到中國燃氣董事總經理劉明輝的默許。

此前,中國燃氣董事局擁具15個席位,包括7名執行董事、5名非執行董事,以及3名獨立非執行董事。此中,李小云、徐鷹及非執行董事馮卓志來自海峽金融。

如今,隨著李徐的被罷免,海峽金融在中國燃氣董事局中僅存馮卓志一人。

國企外衣和SK進退

資料顯示,國台辦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是中國燃氣的主要發起者,其餘股東還包括中石化、阿曼國家石油公司、印度燃氣公司、韓國SK集團、亞開行和阿曼政府投資基金以及荷蘭國家開發銀行。

在中國燃氣的網站上,國台辦的背景充斥其間,亦重點提及中石化為其第二大股東,加上「中國」二字,「國企」角色躍然紙間。

「從 2001年中國燃氣成立至今,海峽金融從未嘗到第一大股東的滋味,它不是國企。」前述高管解釋,2005年海峽金融曾與劉明輝簽訂分批收購中國燃氣股權協 議,有望最後以15.35%的股權登頂第一大股東,但隨後因為公司股票漲到4.3港元左右,較之當年協議收購價漲了2-3倍之多,協議隨著被撕毀。

不是國企,但儼然以國企角色出現,使得中國燃氣在國內市場中斬獲頗多。截至目前,中國燃氣已擁有200多億港幣的公司資產,並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布有121家城市管道燃氣企業,35家液化石油氣分銷儲運企業。

10年在內地市場從零到121家城市管道燃氣快速擴張的過程中,多項併購充滿瑕疵。

在鄭州標準石化、牡丹江燃氣、南寧管道燃氣的併購過程中,交易疑點層出不窮。如以後者為例,劉明輝作為中國燃氣下屬中燃實業的法定代表人,將南寧管道燃氣的部分股權轉給其也曾任法定代表人的深圳市中燃氣技術有限公司。

更為引人矚目的是,48歲的劉明輝於10月6日、12月3日及早前的2008年9月18日等均有增、減持中國燃氣超百萬股股票的舉措,均是高點賣出、低點吸入,為個人積累過千萬財富。

中國燃氣的角色變換亦到關鍵時點。

截至2010年11月30日,韓國SK集團法定代表人崔泰源已間接持有中國燃氣合共4.242億股,佔9.68%,為單一最大股東。中國石化已退居第4大股東角色,海峽金融則以4.21%的股權降至偏角位置。

從2007年3月13日與中國燃氣簽署合資合同,到迄今升任單一最大股東,韓國SK用時不過3年。

有分析人士稱,中國燃氣高管已分成三派,海峽金融、劉明輝及黃勇、韓國SK各列其一,如今韓國SK有望借助中國燃氣進入中國內地市場。

擋在韓國SK前方的限制在於,2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建立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安全審查制度的通知》,其中重要能源及資源一項,被列入併購安全審查範圍。

對於中國燃氣而言,已身陷囹圄劉明輝的8.94%則成為未來各方的利益爭奪所在,而劉明輝妻子持有7.2%的股權亦是可左右的棋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37

爭奪中國燃氣

http://stock.hexun.com.tw/2011-05-09/129418683.html

 2010年12月17日,中國燃氣控股有限公司(00384.HK,下稱中國燃氣)董事總經理及執行董事劉明輝、執行總裁黃勇被深圳公安帶走。

  這一突發事件的後續影響在2011年4月26日達到高潮。當日上午10時,中國燃氣股東特別大會在香港金鐘舉行,前正副主席李小雲、徐鷹,以及前董事總經理劉明輝的董事職務被罷免。董事會認為,前兩位董事在劉明輝被捕一事上存在不誠信行為。

  中國燃氣董事會內部的激烈鬥爭,源於該公司沒有占絕對優勢的大股東,最大單一股東持股比例也不超過10%,因此劉、黃被抓之後董事會內部分裂。這出跌宕起伏的情景劇被業界視為“國美第二季”,劇中,國內油企巨頭魅影頻現。

  中國燃氣目前已在全國27個省市投資建設136個城市燃氣項目,燃氣供應覆蓋城市人口近1億,是中國最大的跨區域城市燃氣分銷商和集管道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分銷為一體的燃氣運營商。

  截止到2010年3月31日的財政年度,中國燃氣的營業額為102.1億港元,同比增長61.5%;凈利潤為10.2 億港元,同比增長658.1%

  圍繞中國燃氣的控制權之爭,外企、民企、國企輪番登場,而這是國內城市燃氣市場激戰正酣的一個縮影。

  “國美第二季”

  4月26日,中國燃氣的股東會議現場,火藥味十足。原定投票時間一小時完成,但多名股東代表與管理層在會場內針鋒相對,令整個過程拖延逾四小 時。多名小股東質詢兩名聯席董事總經理龐英學及梁永昌,李小雲和徐鷹被罷免之後,是否會影響中國燃氣在內地的項目,龐、梁未予回應。

  劉明輝和黃勇於去年12月17日被深圳公安局拘捕,直至12月24日,中國燃氣才披露,這為董事會後來的系列衝突埋下伏筆。

  資料顯示,劉明輝曾擔任香港上市公司詠輝國際的董事,該公司後來重組成為大中華科技。 2001年,大中華科技增發吸收海峽集團為股東後,開始投資天然氣項目,並更名為中國燃氣。2002年4月29日,劉明輝也被委任為海峽集團董事,並於同 年7月被委任為中國燃氣董事總經理。在劉的帶領下,中國燃氣開始大量收購天然氣相關資產,其市值最高時達300億港元。

  截至2011年4月末,中國燃氣的單一最大股東為韓國SK集團,持股9.7%;第二大股東劉明輝持股8%。其他外資策略股東——阿曼國有石油公 司(SAOC)、印度國有天然氣企業GAIL(India)Ltd以及亞洲開發銀行分別占5.4%、4.8%及3.4%的股份,兩名國有股東中石化股份有 限公司(下稱中石化)和海峽金融控股公司(下稱海峽金融)分別持股4.8%和4.6%。

  海峽金融是中國燃氣的發起人股東,其為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的下屬公司海峽旅行社在香港設立的全資子公司,代表該中心持有中國燃氣股份。海峽經 濟科技合作中心為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下稱國臺辦)下屬的事業單位,李小雲現為該中心主任,徐鷹為其助手,兩人代表海峽金融在中國燃氣董事會任董事。 2010年9月至11月間,海峽金融四度減持中國燃氣股票,持股比例由6.75%降至4.21%,已低於5%的披露線。

  知情人透露,盡管同為公司發起人,但2010年起,劉明輝開始和海峽金融以及徐、李二人產生矛盾。在劉明輝、黃勇被捕後,變故很快降臨到徐、李二人頭上。

  3月3日,中國燃氣舉行董事會會議,李小雲與徐鷹的主席與副主席職務被罷免,理由是李、徐二人在事發之後,“沒有完全披露他們對劉明輝、黃勇被捕的了解”。

  中國燃氣還指出,罷免李小雲、徐鷹的另一個理由是,該二人在中國燃氣危機時與有關央企秘密接觸。當日,中國燃氣董事會還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黃倩如出任董事局主席並立即履職。公告發布後的第一個交易日,中國燃氣股價微跌1.79%,收於2.74港元。

  3月16日,雙方的爭鬥升級,中國燃氣發布公告說,將舉行股東特別大會,投票決定李小雲和徐鷹的董事職位。

  中國燃氣董事會再次重申,徐、李二人在劉明輝被捕時沒有完全披露他們對事件的了解。

  李、徐在董事會的地位自此岌岌可危。4月12日、4月19日,海峽金融在香港媒體刊登廣告,否認董事會對其“不誠信”的指責。兩次廣告均高調打出“政府牌”。

  “海峽金融認為中國燃氣最具價值的地方是各個城市的燃氣供應專營權。如果李先生和徐先生被徹底罷免,海峽金融將不可能再為此發揮相關作用,這可 能是中國燃氣未來發展的一個極不穩定的因素。中國燃氣董事局沒有了中資股東的代表,這可能為中國燃氣的未來發展,蒙上巨大的陰影。”

  中國燃氣迅速予以回應,指出海峽金融不過是通過打“政府牌”來虛張聲勢,李、徐去職不會影響公司未來。

  攻守之間,在李、徐去留問題上,董事會內的陣營逐漸明朗:前總經理劉明輝及其下屬與韓國、阿曼和印度等外資股東暫時結盟;國有股東海峽金融和中石化保持一致,但後一陣營持股僅約一成,未臨投票,勝負已決。

  盡管海峽金融百般造勢,但仍然未能挽回敗局。4月27日,中國燃氣公告了前一日舉行的股東特別會議結果:65.59%的票數贊成罷免李小雲、徐 鷹董事職務,68.33%的票數贊成罷免劉明輝董事職務。26日,或受本次股東會影響,市場仍存在疑慮。公司股價昨以3.42港元開盤,收於3.21港 元,全日累計重挫6.14%。

  兩大巨頭另有所圖?

  4月26日的中國燃氣股東特別大會結束後,海峽金融發表聲明,對中石化的支持表示感謝。

  耐人尋味的是股東內鬥過程中的一個小插曲。英國《金融時報》旗下的一份行業情報出版物4月7日報道稱,中石油正考慮收購近期陷入困境的中國燃 氣,並正與美銀美林洽談有關收購。消息並稱,中石油將直接或者通過旗下昆侖能源(00135.HK)收購中國燃氣。但很快,這一消息遭到雙方否認。

  盡管在股東特別會議上與持少數派立場的海峽金融站在同一條戰線,但對於是否會增持中國燃氣,5月4日,中石化人士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透露,後續不會有相應動作。

  由此,股東爭鬥期間,中石油、中石化掌控中國燃氣的傳聞均被否認,但這絲毫不改城市燃氣行業的激戰狀態。

  中石油下屬的城市燃氣企業昆侖天然氣利用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一位負責人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說,“城市燃氣的市場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不僅是二三線城市,四五線城市都在搶著進。”

  在他看來,政策層面的推動是一大動力。在李小雲、徐鷹的正副主席職務被罷免的前幾日,中國第一部城市燃氣法規《城鎮燃氣管理條例》(下稱條例) 於2011年3月1日實施。對於城市燃氣企業的準入和經營,條例提出,“政府投資建設的燃氣設施,應當通過招標投標方式選擇燃氣經營者。社會資金投資建設 的燃氣設施,投資方可以自行經營,也可以另行選擇燃氣經營者。”

  建設部2004年3月發布的《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只是提道,“通過市場競爭機制選擇市政公用事業投資者或者經營者。”前述昆侖天然氣利用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負責人表示,“相比之下,條例更加規範,更利於跨區域企業開展經營。”

  中國迅速增長的城市天然氣消費市場,則是吸引各路企業進入的根本原因。

  中石油規劃院管道所副所長楊建紅稱,預計2011年全國天然氣總需求為1350億-1400億立方米,仍然供不應求。

  楊建紅還預計,2015年中國天然氣需求將達到2000億-2400億立方米,2020年將達到3500億-4000億立方米。2015年,中國天然氣的需求結構為:城市居民燃氣占32%,工業用燃氣占31%,發電占21%,化工占16%。

  近幾年中國內地在供暖旺季屢屢爆發的“氣荒”,讓中石油感到進入城市燃氣終端的迫切。

  在去年5月的中石油年度股東大會上,中石油董事長蔣潔敏表示,天然氣已成為公司主營業務,中石油計劃在未來十年,讓天然氣產量占到油氣當量的一半。目前,中石油的天然氣管道占全國天然氣管道總長度的70%-75%,在天然氣產量中占據80%左右份額。

  中石油內部人士透露,集團天然氣資產整合正在進行,昆侖燃氣有望整體註入昆侖能源。他還透露,目前國內競爭最激烈的區域位於天然氣管道周圍。

  競爭最激烈的地區是工商業發達、能源需求旺盛的珠三角和長三角,這兩個地區正在建設多條天然氣管線,西氣東輸管線、川氣東送管線均伸入此地,城市燃氣業務的競爭異常慘烈。

  天然氣業務是中石化的短板。2011年3月28日,中石化總裁王天普表示,中石化對城市燃氣業務“有非常大的想法,公司正努力拓展這些業務。”

  當日,在香港舉行的業績發布會上,面對媒體提出的是否有意增持中國燃氣的問題,王天普未作正面回應。他表示,中石化發展城市燃氣業務,“或是選擇自己幹,或是和省一級的燃氣公司合作,要麽就是和華潤這樣的全國性公司合作。”

  2004年11月1日,中石化與中國燃氣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石化認購中國燃氣2.1億新股,成為中國燃氣當時的第二大股東。此舉被外界解讀為中石化進軍城市燃氣終端的信號,當時,城市燃氣市場行業也正迎來第一個春天。

  不過,對於中石化的城市燃氣業務,過去七年是“失去的七年”。中金公司的一份研究報告提道,“銷售量方面最大的是北京控股,其次是新奧燃氣與中國燃氣;從增長角度看,中國燃氣的增長最快,通過不斷的兼並收購,2010年之前的三年,中國燃氣的燃氣銷售量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了130%。”

  前途未蔔

  4月26日的罷免結果出來之後,海峽金融於晚間發表聲明,對當日舉行的中國燃氣特別股東大會結果“深表遺憾”,同時感謝中石化以及反對罷免公司主席、副主席李小雲、徐鷹的股東。

  海峽金融表示,對於中國燃氣董事局的部分董事,為掩蓋劉明輝、黃勇等人侵占公司利益真相,制造議題,罷免李小雲先生、徐鷹先生執行董事一職予以強烈譴責。對股東之一的韓國SK集團委派中國燃氣的董事積極支持、參與及推動各項罷免議案的做法“深感遺憾”。

  海峽金融同時譴責了不支持罷免涉嫌職務侵占罪、被內地公安機關逮捕的劉明輝執行董事資格的獨立董事毛二萬和執行董事、聯席總經理龐英學。

  海峽金融呼籲中國燃氣項目公司所在地人民政府及所有債權銀行,關註中國燃氣的現狀。作為能源企業、重要基礎設施的運營者,中國燃氣股東結構、董事局結構已不符合國務院辦公廳2011年3月3日相關通知的精神。

  海峽金融還呼籲香港監管機構、德勤及普華永道對劉明輝、黃勇及龐英學等人利用關聯公司,在中國燃氣獲取不當利益,給中國燃氣帶來經濟損失的情況進行認真審查,並向社會公告,以維護全體股東利益。

  這一聲明出爐,也表明海峽金融成為中國燃氣董事會鬥爭中最大的輸家。

  中國燃氣董事局擁有15個席位,其中4個為外資股東委任的非執行董事。在3位董事被罷免後,空缺將由中資股東還是外資股東來委任填補?中國燃氣 聯席董事總經理梁永昌表示,這要等董事會討論再作決定。公司將以利益為前提來決定戰略性合作夥伴,而非取決於央企或民企的身份。

  在發布會上,梁永昌還表示,李、徐二人被罷免不影響海峽金融的股東地位。他稱,公司在不同渠道上與國臺辦有溝通。對於海峽金融會否再委派人進入公司董事局,梁永昌稱,公司持開放態度。

  中國燃氣上演的這出“國美第二季”,讓市場人士驚訝。上海一位私人銀行業務分析師對《財經》記者表示,“我們內部已將中國燃氣的評級由之前的買 入降為賣出。”他表示,董事會的內部鬥爭超出了他們對公司財務和經營狀況的理解,盡管直接影響尚未體現,但不排除該事件對中國燃氣未來業務的影響。

  就在中國燃氣內鬥之時,其最大的對手華潤燃氣(01193.HK)公布了2010年業績公告:2010年,華潤燃氣收購了21個城市燃氣項目, 其中9個購自母公司華潤集團,12個購自市場。得益於此,其業績大幅增長。截至去年12月31日,華潤燃氣營業額為83.26億港元,增長122%,凈利 9.7億港元,增長73.8%。

  “華潤燃氣今年的動作仍然很大。”中石油內部人士透露。這對股權分散,變化尚存的中國燃氣,實在不是一個好消息。

  本刊記者張啟安、何佩欣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70

新奧能源收購中國燃氣探討 法國梧桐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ef62e010118t3.html

林SIR講過,「避開他人的婚禮」,因此這次新奧伙拍中國石化,吞併中國燃氣,其實我是不讚成的,如果不是最近兩天實在忙得不可開交,一直到今天下午才稍微清閒,今早高開後可能就會賣出了。現在講多無謂,詳細探討一下新奧收購中國燃氣背後是否值得。
  這個是今天傍晚和財兄探討中燃的觀點:
  「正如談輝先生講的,中燃利潤大部分是天然氣貢獻的,石油氣收入大但不賺錢,其實間間燃氣公司都差不多,因此新奧呢幾年都已經剝離了石油氣業務。收購其實 還是為了天然氣「插旗」,由於國內政策,一間公司可以壟斷經營30年,而30年後相信還願意競爭的不多,因此,天然氣行業是不錯的行業,只要不斷在新的城 市插旗就可以擴大發展。同時,發展的方向還有車用天然氣,最近一兩年的確是逐漸多了很多,而這個就真是長做長有的生意。我以前也關注過135,背景很牛, 中石油壟斷了國內天然氣供應(也因此,這次新奧伙拍中石化,而非其他),但是管理層能力未知,因為轉型時間尚短無法判斷,同時股本回報率偏低,不知道管理 層有沒有辦法提高,因此如果關注這個行業也應該同時關注它。
  關於新奧,關鍵是我覺得為了這個收購可能資產負債表會惡化,我在博文中探討過,新奧從08年開始出現自由現金流,網絡開始成熟可以反哺新的投資,但是中燃 就未有詳細研究,擔心會出現拖累。另外,觀察過去幾年,新奧的負債成本是不斷下降的,去年大約是3%左右的財務成本,證明公司債務結構調整不錯,今年又借 債7年期美金幾十億,但是長遠來講應該成本還不錯,現在突然間債務增加80多億,財務成本可能驟增。」
   
  那麼,新奧能源這次收購是否真的物有所值呢?
  林SIR在《投資王道》中對華能收購邯峰電廠做了詳細和具體的分析,非常值得借鑑:
  「(三)以最大型的邯峰作為例子,我們用一個企業價值/除稅、利息、折舊及攤銷前溢利(EV/EBITDA)的方法來衡量。華能收購邯峰40%權益,大約 用了人民幣16.54億元,換言之,邯峰整體的價值(100%計算)為人民幣41.35億元。企業價值是人民幣41.35億元加上邯峰的負債人民幣 46.32億元,減去其現金人民幣1.67億元,等於人民幣86億元。2003年邯峰的除稅、利息、折舊及攤銷前溢利為人民幣14.1億元。換言 之,EV/EBITDA(86億元/14.1億元)等於6.1倍,即是邯峰電廠本身所產生的EBITDA溢利,可於6年內完全抵償收購價(企業價值)。    
    (四)根據表29,2003年邯峰的現金流,足以應付資本開支及利息開支外,尚有人民幣9.65億元剩餘現金用作還債。2003年用了人民幣6.74億元償還長期債務,若以整體負債額,即人民幣46.32億元計算,邯峰本身的現金流,在5年內便可還清所有負債。    
    表29:邯峰電廠2003年的現金流    
              RMBM                    2003年    
       除稅、利息、折舊及攤銷前溢利              1,410    
       利息支出                       294    
       資本性投資                       150    
       稅項                 1    
       現金淨流入                       965    
       償還債項                       674    
       剩餘可作派息現金                        291

那麼中國燃氣的指標呢?
根據中國燃氣2010年年報以及新奧的收購報告,可以見到新奧
收購價                     16699757(千港元,以下皆同)
流動負債                   12301609
非流動負債                 8246763
現金                       -5081589
企業價值(EV)               32,166,540

除稅前利潤                 1097038
利息支出                   635029
折舊                       598992
攤銷                       48974
EBITDA                     2,380,033

EV/EBITDA                  13.51


中國燃氣現金流分析:
EBITDA                    2,380,033
利息支出                  -635,029
資本性開支               -1,780,605
稅項                      -315716
現金淨流入                 -351,317

可見,中國燃氣本身產生的EBITDA純利,需要13年多才能抵償收購價
同時,中國燃氣現在每年的現金流並不足以應付資本開支以及利息開支能,還需要新奧每年的投資。

因此,可見,這次收購不是很理想,以後可能會擇機賣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69

被忽略了的燃氣公司:新天綠色能源(956 HK)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57zn.html
2012年6月9日在深圳慢牛投資俱樂部的發言,

最近幾年,中國燃氣板塊確實為投資者賺了很多錢。而且這個板塊很抗跌。我最近研究了一家公司,現在我把初淺的認識提交給大家研究。我首先強調,這家公司的風險很大,就像其它每個上市公司一樣。

我關注這家公司的原因如下:新天綠色能源(956 

HK)的業務具有較強的防禦性,利潤成長率在30%以上,今年的市盈率5-6倍,0.7倍的市淨率,5.5%的股息率。它的股價比一年半前的IPO價格跌了一半。

新天綠色能源(965 HK)背景介紹:
它是河北省國企,由河北建投所控制。它是該省最大的天然氣分銷商,現在擁有兩條天然氣長輸管道、四條高壓分支管道、十四個城市天然氣項目、以及兩座壓縮天然氣加氣母站,管道輸氣能力達到15億立方米,2011年本集團銷售天然氣量為12.1億立方米。

另外,新天運營風電場20個,控股裝機容量1,201兆瓦,權益裝機容量1,048兆瓦。以控股裝機容量計算,該公司在中國居第十位,是河北省最大的風電運營商。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公司的兩條長輸管道為(1)涿州市至邯鄲市,和(2)高邑縣至清河縣。

它有如下優點:
(1)安全性。它是河北省國企。而且在壟斷性行業。它在河北省佔有統治地位。對於這個行業的企業來說,它的負債率也很低,淨負債相當於股本的54%。

(2)高成長性。銷售收入從2008年的10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11年的31億元。同一時期,每股盈利也從4.3分增長到13.9分。這兩項指標的複合增長率分別為45.8%和47.8%。我認為,每股盈利還可以持續高增長若干年,因為它上市融資尚未發揮效益。

(3)高回報率。2011年,EPS 每股盈利 0.17 人民幣(即0.204港元)。 2011年該公司的 股東權益回報率(ROE)只有8.5%。這當然不好,但是,這有兩個原因,一是IPO資金的流入,大大地提高了分母(即股東權益),而分子(淨利潤)還沒 有馬上顯現出來。注意:這是個公用事業公司,上市才一年多。在IPO之前,它的股東權益只有15億元。它的ROE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別高達 12.4%和18.6%。

(4)股票的估值非常有吸引力。它的IPO在2010年10月22日,價格為2.64港元,但是2012年6月1日,它的股價跌到了1.30港元,下跌了 一半。當然,這不能說明問題,也許IPO的價格太高?但是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它的2011年市盈率5-6倍(用2012年6月10日的股價1.30港 元)。市淨率為0.7倍。同行業的公司一般在16倍市盈率和2-3倍市淨率。

(5)息率高達5.5%。2011年,新天公司每股分紅高達0.058分人民幣(即,6.96港分)。息率高達5.5%(用2012年6月10日的股價1.30港元)。這種高派息率會持續嗎?我們不知道(2011年,它的派息比例為三分之一)。

三大投資風險:

這項投資的最大風險在於它是國企。對於國企的高管究竟有無動力繼續把企業做好,把股東價值最大化放在首位,我們完全沒有把握。未來,它的高管將如何更迭,我們也不知道。

我注意到,該公司的業務全部在河北省。這本身不是問題,因為河北省足夠大。但是,這是不是意味著它的運營更強調政治因素?我們不知道。

這個公司的第二個風險就是,它的風電業務目前佔用資金太多,而且回報率太差。這種狀況何時能夠改善?比如,2011年,燃氣和風電這兩個業務板塊的"分部 利潤"分別為3.5億和3.1億元,不相上下,但是風電板塊佔用的資金遠遠大於燃氣板塊。它們的資產額分別為114億元和17億元。當然,它們的負債額也 大不相 同,分別為70億元和10億元。反對我的人可能會說,風電板塊是重資產型的業務,所以,2011年它的折舊就高達3.2億元,而天然氣板塊的同期折舊只有5000萬元而已。

它的第三個風險是,它下屬單位河北省天然氣公司未來幾年將繼續跟中國石油,北控集團(三家的股比分別為20%,51%和29%)合作打造唐山市曹妃店的 LNG接收,存儲和加工設施。這個項目的總投資66億元人民幣,其中資本金26億元。首期注資10億元已經完成。第二期注資將於2012年完成。

我們認為,從中國石油的其它管道業務來看,這個LNG項目很可能將是一項有利可圖的項目。但是,建造風險尤存。而且,它會不會超過預算的成本?我們無法事先判斷。我不讚成大家盲目投資。你們可以看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31

少陽談燃氣股短評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852647

昨天,我們讀過林少陽對明年領放行業的初步分析文章,提到了一些行業板塊;今天,我們整理近來林氏對內地燃氣板塊的Q&A回應,看看這個在2012年當旺、2013年仍然值得看俏的板塊的宏觀環境變化,再看看他對板塊內部分股份的評論與建議。

天然氣作為潔淨能源之一,現時在內地僅佔一次性消費能源比重4%,與全球平均水平24%有相當大差距,可見增長空間仍然龐大。事實上,隨伴西氣東輸二綫投產,內地天然氣管道網絡逐漸完善,加上內地城鎮化步伐未停,昆侖能源(135)、華潤燃氣(1193)、中國燃氣(384)和新奧能源(2688)等下游城市燃氣分銷商將持續受惠。

新奧能源近年較少收購新的項目,因此增長會稍為慢過其他的後起之秀,不過現金流則是多間燃氣股中(除了北控)較好(但北控業務更成熟,增長潛力更小)的。新奧預測2012年市盈率約19倍,2013年假設人民幣不升值,以來年增長15%算,市盈率將回落至16.5倍,並不偏高;因此,對穩健的投資者來說,仍然有吸引力。

事實上,新奧市值夠大,很多基金經理都對管理層的往績有信心;最近收購失敗,在很多保守的基金經理眼中,反而是好事,因為收購會阻礙業務發展,他們只希望集團維持目前的增長速度,已能交差。

至於中國燃氣,其過往的營運效率較低,主要是因為其經營的項目,發展較不成熟。現時中國的沿海大城市發展已開始放緩,二三線城市相對發展速度較快,或對中國燃氣增長提速有利。預測20133月底止年度市盈率約20倍多一點,表面看稍高於新奧,但這個溢價,因為較高的增長潛力,於升市時仍為市場所接受。不過,中國燃氣過往的表現始終較差,以及其較低的市場流通性,若按慣常的看法,其較低於新奧能源的估值較為合理。因此,以兩者現價計算,林少陽相信新奧會稍為提供較高的回報。

華潤燃氣今次配股沒有具體目的,似乎不是很好的訊息--管理層似乎是在告訴投資者,現價配股的資金成本便宜,投機性起先獲得部份資金,再看看有沒有好的資金用途。 

至於港華燃氣(1083),由於上半年人民幣貶值因素,令其增長較慢,現時人民幣已重新升值,估計下半年增長將提速,雖然投資者理性計算的話,不應該將匯率因素計算在內,但增長的速度,仍然是投資大眾廣泛參考指標之一,而不是每個投資者都對數字看得很仔細,甚至可以說,市場上不求甚解的人亦不少。 林氏預計,以2013年盈利計算,股價在6.5元水平,市盈率在15倍或以下。因此,最近港華燃氣的低估值,應該會提供了一個追落後的機會。

中油燃氣(603)業務頗新,很多項目仍未進入成熟期,未來增長空間可能較大,但不確定性較高。其市值較小,亦較難吸引大型基金進行大額的投資。目前只靠較小型的基金經理,以及個別國內大中小型基金經理的買賣盤推動。從市場的技術性操作問題考慮,中油燃氣過去兩次集資,配股價分別是1.2元及1.25元,當時只是一個概念,配售價都高於現價,林氏並不認為於現價水平,大股東有任何誘因配售新股。事實上,過去兩次配股的前後,股價都升越1.5元。可以試想像一下,假如今次配股價是1.5元,則股價要升上甚麼價位,才能成功吸引投資者認購新股?因此,林少陽建議,等中油燃氣真的宣布配售新股,才考慮減持或換碼未遲。

由於進入12月後,燃氣板塊同樣面對profit-taking壓力,上述不少股份的估值已拉近,在考慮潛在的回調風險後,若投資者仍然認為在市況向好時,市場繼續對燃氣行業看法正面,要堅持現在買入燃氣股,則新奧能源會是潛在短線回落風險較低的選擇。然而,林少陽指出,新奧可以成為投資組合中內地燃氣股的核心成員,但由於已有很多基金持有,再增持的空間較小,股價短線動力不強;追求增長的投資者應率先買中油燃氣,因市值較小者在現時risk-on的市況會繼續領放,直至大市出現較大的見頂回調為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8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