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王勤松是地道的紹興人,卻有北方人惇厚的長相。他說話聲音低沉、語速緩慢,極有條理。從他的分享中可以總結出如下7點:
1、精心選址降低關店風險
2、核心:高性價比吸引大量客流
3、連鎖商戶:巧用互聯網工具為開拓新市場測溫
4、口碑管理造就品牌效應
5、大數據分析改進營銷手段
6、小細節提升顧客體驗:叫號系統的學問
7、定位準確抓住餐飲業「黃金十年」
接下來,看小鷗一條一條慢慢展開。
精心選址降低關店風險
綠茶餐廳龍井店單日客流超過1500人次,北京綠茶餐飲的客流也不少於1000人次。能有這樣的客流量,選址功不可沒。
在餐飲行業中,麥當勞、肯德基的選址有嚴密的選址流程和規劃,這樣可以大大提高由於選址問題造成的風險。
綠茶餐廳已經開了30家分店,所有分店全部盈利,迄今保持著未關店的「戰績」。經過多次嘗試,王勤松對選址已經有一定的心得。「近期的幾個商戶的選址已經做到了基本可以預測營業額,根據前期調研的結果,實際營業額的誤差已經保持在10%以內。」
目前,綠茶選址的經驗是與國內大型連鎖商業地產公司進行聯動,確保能與商業地產一起享受客流福利。「我們與國內大型商業連鎖地產都有戰略上德合作。」王勤松說。在選擇O2O合作平台也是一樣的道理,綠茶的品牌效應帶動的客流可以與商業地產、O2O平台線上客流形成有效的互動。
換句話說,連鎖商業地產可以提供穩定的平台、被它品牌吸引的消費人群,和良好的基礎設施建設,而綠茶餐廳的品牌效應也可以給商場帶動消費人群。此外,綠茶餐廳還與商場內的服裝品牌進行異業合作,就餐用戶可以去某個服裝品牌取得折扣。盤活了傳統商業地產的經營模式。
核心:高性價比吸引大量客流
客流只是基礎保證,而真正能保證持續的日1500人次的客流,舒適的就餐環境、性價比高的產品、貼心的服務都是要素,其中性價比是王勤松認為的核心。
除了別緻的裝修風格之外,為了保證菜品相對標準化的口味和質量,綠茶餐廳是較早建立中央廚房的中餐品牌。通過中央廚房統一採購、加工一些菜品,再向分店進行統一配送。
王勤松表示,綠茶的中央廚房的直接目的不是為了通過規模降低成本,而是為了「穩定」。目前中央廚房最大的作用是儘可能標準化,這樣即使一個粵菜廚師請假,另外一個川菜的廚師也可以保證菜品供應,而不至於影響用戶口感。而相對標準的口化感則是中餐品牌規模化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此外,保持菜品質量的同時,還需依照本地人的口味進行調整,綠茶餐廳還會通過用戶點評信息進行分析,例如重慶的用戶喜歡哪些風格的菜品,並會針對本地人的餐飲喜好對菜品的口味進行微調,比如上海可能需要微甜,而重慶需要加辣。
另外,綠茶在食客中最被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好吃不貴」,因此在定價上,王勤松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論。他的方法是:通過門店所在城市大眾點評TOP10最受歡迎商戶的人均消費價格,綠茶餐廳參考這個價格範圍進行最終的定價,一般人均消費價格不會超過這個價格範圍的15%。
連鎖商戶:巧用互聯網工具為開拓新市場測溫
選址只是去新城市拓展開店的第一步,每次去一個新的城市,綠茶餐飲還會進行大量的細緻調研。除了派駐員工去實地考察之外,在網上搜尋本地資料之外,綠茶有專門的數據分析人員仔細研究網上的數據,比如,綠茶在去重慶開店之前,會在大眾點評上搜索適合重慶的大眾化消費水平的價格範圍。
調研之後,在開新店之前,綠茶就會在大眾點評上增加新店的基本信息,查看用戶的反應。臨近新店開業的時候,綠茶餐廳還會跟大眾點評合作團購、特價菜、優惠券等各種合作方式進行推廣。王勤松表示,這種新店推廣就是一種「測溫計」,可以知道綠茶品牌在當地的反響。
比如,綠茶餐廳剛進駐上海的時候,點評的團購券第一天內就銷售一空,售賣超過1萬份,綠茶餐廳趕快與所在商場聯繫,在開業當天準備好接待大量用戶的準備,並且做好安保工作,另外,還與部分用戶協調,延長了可以提供服務的時間以分散客流。
這樣的嘗試之後,綠茶餐廳確定綠茶在上海的品牌接受度比較高,近期內不需要做大量的推廣工作,而更需要做好到店客服工作。而在淡季,綠茶餐廳也會選擇加大優惠券銷售的推廣力度,以確保店面營收。
而另外一個城市,深圳的預售優惠券就遠遠沒有上海這麼火爆,只有不到一千份。因此,在開店之後,綠茶餐廳還需要輔以本地推廣等手段,來提高本地客戶的活躍度。
口碑管理造就品牌效應
綠茶餐廳非常在意用戶的評價和體驗,會有專門的客戶採集用戶評價信息並確保及時反饋到店長甚至更高層的管理人員那邊。王勤松說,點評是一個非常好的窗口,對一個品牌的認知度,對產品(菜品)的關注度和反饋,可以不斷地從線上的消費者評價瞭解到,這是我們一個參考。
大數據分析改進營銷手段
在O2O平台的合作上,綠茶餐廳目前唯一的合作平台是大眾點評,綠茶通過大眾點評來推廣綠茶餐廳的品牌、團購和優惠,吸引線上客流,而綠茶本身的品牌也能幫助大眾點評增加用戶關注度。
一位互聯網人士道出了客流的本質,其實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無非就是花錢買客流,線下用店面租金,線上用推廣買客流。當然,二者結合是最好的方式。商戶要根據自己的產品來購買合適的客流。
可以看出來,綠茶餐廳顯然對客流有很深刻的理解,立足線下商圈保證客流,並結合O2O平台進行線上客流導入和調整。
王勤松認為,互聯網數據可以幫助餐飲企業精細化運營。例如,一家餐廳是兩人位需求多?四人位需求多還是六人位需求多,一開始不知道,但經過三個月,從互聯網數據中可以看到二人位的需求最高,大桌需求最少,那麼餐廳就會根據數據定期調整,提高餐廳的空間利用率。
小細節提升顧客體驗:叫號系統的學問
交流中,小鷗發現,綠茶餐廳不跟風,上線的產品優先選擇跟用戶服務相關的。比如綠茶迄今未建立會員系統。因為綠茶本身性價比很高,很多用戶需要排隊等位才能就餐。
而針對等位這樣的用戶痛點,綠茶餐廳則很早就上線了叫號系統和就餐提醒短信(微信),人們在等位的時候拿了排號後,不用坐著乾等,可以走開逛逛商場,快到就餐的時候,餐廳給顧客發短信(微信)提示「您前面還有2桌,可以過來等待就餐」等。這種小細節可以「召回」部分因等位而流失的客戶,也會讓用戶感覺更加方便,提升顧客就餐的體驗。
定位準確抓住餐飲業「黃金十年」
據瞭解,去年政府取消了「三公消費」,萬億級別的餐飲消費中少了3000億的消費份額,很多中高端餐飲受到了影響。但王勤松認為,「三公」消費只是對中高端餐飲有一定的影響,而隨著老百姓收入的提高,年輕人外出就餐習慣的培養,未來將是大眾化餐飲的品牌「黃金十年」。
但是,在這個「黃金十年」中,王勤松認為,餐飲沒有小輸小贏,輸就輸了,贏肯定也不是一點點贏,贏就贏定了。「現在的餐飲行業像5年前的服裝行業,面臨著用戶的極大需求。而性價比高的品牌產品會更快圈住用戶。」王勤松這樣預計。
綠茶餐廳的定位是做一家時尚化、個性化的大眾化中餐連鎖品牌。而向用戶提供好的就餐環境、性價比高的美食以及服務成為綠茶餐廳迎接「黃金十年」的重要舉措。
王勤松說,做餐飲眼光需要遠大一些。綠茶第一家店在杭州開,但是要做連鎖就在北京,很多人覺得杭州好,杭州起家,應該接著在杭州開更多的連鎖,但是我們覺得杭州畢竟城市的規模有限,也不是最大的省會,做量一定是至少全省,乃至面對全國,全世界,這是江浙人的做法,要做大,有量才有大,有大才有力量。北京綠茶餐廳已經驗證了我們的做法。現在我們可以跟顧客誇讚說,在北京的浙江餐飲企業中,綠茶是最大的。
綜述,綠茶餐廳迎接餐飲「黃金十年」的秘訣是,好的店面位置保證基本客流、性價比高的菜品保證用戶體驗、O2O營銷方式輔助,並通過O2O平台進行數據採集和管理來提高日常管理服務水平。而數據的利用給綠茶餐廳起到了很好的「錦上添花」的作用。
文/小鷗,微信公號:O2O最前線(o2oresearcher)
彭博援引知情人士表示,阿里巴巴擬將IPO定價區間上調,最高區間或將在70美元以上。阿里巴巴此前給出的定價區間是60-66美元。據稱阿里巴巴最早將在今日公布這一新的定價區間。
計劃於美國時間9月19日在紐交所正式掛牌交易阿里巴巴,目前正著手在歐洲及亞洲開展第二周的全球路演,試圖吸引更多資金來參與這場史上最大的IPO。不過由於認購火爆,已有知情人士表示,阿里巴巴計劃提前一天停止接受對該集團股票的認購。
據紐約時報報道,承銷商周五告訴銷售人員,阿里巴巴的股票已獲超額認購,而且認購者對目前的價格區間“不敏感”。這表明,承銷投行或許會樂於提高發行價,與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和Facebook等其他一些大宗IPO一樣。
若按此前定價區間上沿66美元計算,阿里巴巴市值為1627億美元,若提升至70美元則阿里巴巴市值將再增100億美元。
如果按照阿里巴巴IPO承銷商向投資者的推介,該公司對應2015年預期收益的市盈率約為24倍,低於騰訊當前的29倍,更低於Facebook的35倍多。很多投資者認為,一旦阿里巴巴股票開始交易,其估值將達到業界同行的同等水平。這樣看來,本次有合理的財務基礎提高發行價。
若不計入一次性收益,阿里巴巴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為23億美元。分析師預計,阿里巴巴凈利潤到2015年將增加至近70億美元。此外,阿里巴巴營收將繼續維持快速增長,增速超過30%。這意味著,到2016年時,阿里巴巴的營收或將達到200億美元。
據悉,阿里巴巴的承銷商告訴各自的銷售人員,他們將於周二下午4點結束美國的認購活動。亞洲投資者必須在香港時間周三下午4點之前認購,而歐洲的基金經理則必須在周三倫敦交易時段結束之前提交認購訂單。
(本文來自點拾的原創分析,歡迎添加微信號: deepinsightapp 或者搜索微信公眾平臺“點拾”。)
今年全球最大的IPO無疑是阿里巴巴。然而有一家公司在阿里上市的同一天也在香港上市,認購超過200倍,火爆程度一點不輸給阿里。這家公司就是神州租車。為什麽普普通通的租車公司能獲得如此火爆的認購,而這家互聯網模式的租車公司未來會在哪里?本文和您分享一些筆者的思考。
先看行業,目前中國有四大類租車公司:以AVIS,Hertz領銜的全球租賃公司,以北京新月,上海強生為代表的傳統租賃公司,以大眾,奔馳為首的廠商租賃公司,以及以神州租車,一嗨租車的連鎖租賃公司。筆者也曾經和其中的三類打過交道。像AVIS,Hertz這種主要是B2B模式,大部分依靠外資企業生存。許多全球的外資企業和他們簽署全球服務鏈協議,所以國內租車必須用他們,雖然價格非常貴。而北京新月,上海強生更多是當地B2B的模式。他們的司機比較專業,很多高層領導人會議的租車都會用他們,避免對於道路的不熟悉。而神州租車更多是B2C的模式,受益於普通老百姓租車的需求。而且他們的服務以車為主,很多用戶不需要司機,不像前面兩者更多都是需要其專業司機的附加值服務。
從滲透率的角度看,國內租車行業滲透率還很低,在2012年僅僅有0.4%,而同期日本是2.5%,美國是1.6%,韓國是1.4%,巴西是1.3%。此外,中國市場的集中度也很低,美國前五名租車公司壟斷了95%的租車市場,德國有90%,中國租車市場前五名的占有率僅僅為14%。這背後的問題是B2B和B2C市場是完全割裂的。B2B的租車公司更多要麽有全球品牌(AVIS,Hertz)這種,要麽能搞定政府或者國企(上海強生這種)。而神州租車對應的細分市場是B2C的老百姓,他們更在乎的是價格。你讓GE,中石化,美國領事館等這些大企業去租用神州租車的服務目前看還不太可能。不過可喜的是,未來B2C這一塊才是發展的主流,這點和海外市場是一致的。
而對於神州租車來說,這其實並不是第一次提交IPO申請。早在2012年公司就在納斯達克提交上市申請,但他們這種重資產擴張的模式並不被投資者所認可。於是撤回上市申請,轉而在今年於香港上市。在上市之前,全球租車老大Hertz還入股公司20%股權,並獲得了一個董事會席位。
從商業模式看,租車毫無疑問是其最大收入來源。在2014年一季度收入中占比高達85.6%。然而另一塊二手車銷售的占比過去幾年在慢慢崛起,從2011年的5.3%上升到了2014年一季度的14.4%。筆者認為二手車的銷售是其擺脫被人詬病“重資產”模式的好方法。不同於傳統行業,神州租車的重資產擴張後,這些資產還是能夠變現,甚至取得收益的。而不是傳統企業中,購買的設備(資產)最後必須完全折舊。公司目前有三個渠道來出售二手車:自由招標及拍賣,第三方拍賣公司,其他線下銷售。目前公司的車輛總規模為52,498輛。其中35,602輛投入短租,5,946輛用於長租,4,475輛為金融租賃,退役待售及因違章停運約有6500輛。
神州租車的目前在短租市場的份額有31%,為行業絕對龍頭,大大領先一嗨租車的8.1%。而此次上市後,筆者認為神州租車的護城河會更深。短租行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麽?資本開支和品牌。而神州租車通過上市後,這兩塊的護城河都會更加鞏固。可以說如果之後其競爭對手無法融資的話,那幾乎沒有機會和神州租車拉近差距。
對於公司的未來,筆者相對比較樂觀。從中美行業對比發現,在美國租車是旅遊中非常自然的一部分,AVIS,Hertz很大一塊業務也來自於旅行租車。最近國慶長假臨近,筆者也看到許多朋友去了美國,租車在一號公路上享受美麗的自然風光。在美國像Priceline這樣的大型OTA都提供租車服務。而中國旅行中的租車服務才剛剛開始。未來的旅行一定是越來越個性化,而不是跟隨旅行團的大巴走馬觀花。所以租車會成為自助旅行中非常重要的一條龍服務。另一塊,隨著上海,北京等地的牌照限購和擁堵,未來可能會有一些用戶放棄買車,轉而開始租車(比如偶爾周末出遊租車)。這點和許多居住紐約曼哈頓,面臨高昂停車費的用戶是一樣的。所以,從行業增長看,租車還在快速增長階段。此外,筆者認為神州租車過去幾年的“燒錢”打造了非常強的比例(賬面價值超過40億的車隊,遍及全國的網點和5000人的團隊)。這點和京東十分類似。所以長期看,神州租車將在一個高增長行業中保持非常高的市場份額和必然,前景依然誘人。
(點拾由金融從業人員創立,專註於互聯網、消費、科技和醫藥等領域的原創研究。)
2014年10月12日晚上7點,北京耀萊成龍電影院里人頭攢動。在5樓的電梯口,十幾臺取票機像被檢閱的士兵一樣呈L狀排開。在這些標識有美團貓眼、時光網、摳電影、百度糯米等字樣的機器前面,為數眾多的觀眾正在排隊取票,場面堪比春運。
盡管第二天還要上班,但這絲毫不影響觀眾的熱情。大家或許已經猜到了,被眾人追捧的就是時下極度火爆的美國好萊塢科幻巨制——《銀河護衛隊》。
根據後來的數據顯示,這部電影在10月12日中國內地的單日票房達到了8000萬人民幣。然而真正凸顯這部電影火爆態勢的還是在社交網絡。百度風雲榜顯示,“銀河護衛隊”單日搜索量達到30萬次,而與此同時“鹿晗”、“莽荒紀”、“QQ”等熱門詞匯的搜索量也不過十幾萬;新浪微博上“銀河護衛隊”的討論也超過40萬,閱讀量超過5億........
說到這里問題就來了:為什麽這部沒有大牌導演(導演是一個70後的小夥子,此前沒拍過任何大片),沒有大牌演員(男一號在好萊塢此前也是二流的喜劇演員),沒有深入人心的故事背景(樹人格魯特、小浣熊、星爵此前不為中國人所知)的電影,在中國會如此火爆?
互聯網渠道的力量
我記得多年前,很多人已經開始通過電腦免費觀看電影。於是乎電影人甚至包括網友自身都驚呼:“任由中國互聯網發展下去,通過電腦就可以看免費電影,沒人去電影院看電影,那中國電影不是死了嗎?”然而,十多年過去了,之前的擔心都是杞人憂天。我們很詫異地發現,中國電影票房十年來從10億增加到200多億。也就是說互聯網這個看似毀滅電影產業的新事物不但沒有毀滅電影,反而造就了中國電影十年的繁榮。
《銀河護衛隊》上映之際,很好地利用了中國互聯網的渠道。這里的渠道主要是指信息渠道和買票渠道。信息渠道指豆瓣和時光網這樣的電影網站和微博這樣的社交媒體。大家提前通過這些網站對電影了解後,增加看對這邊電影觀看的欲望。買票渠道指美團、淘寶、糯米、摳電影等線上渠道。據悉最近上映的幾部大片,互聯網渠道占據的票房基本都超過50%,北京等城市比例會更高。
國人的從眾心理
中國人是一個喜歡從眾的民族,所以我們看到某手機廠商花錢雇人排隊搶購手機,造成人氣火爆的錯覺,最終帶來很多真實的顧客。電影行業和互聯網行業也是如此,道理都是相通。
我們發現在美國排名前十名的電影,如果拿到中國上映,這個排名也基本上和美國的排名一致。《銀河護衛隊》在中國上映前,北美票房超過了3.2億美元,位列今年票房榜首。這樣的票房成績,足以成為吸引中國觀眾走進影院的理由,即使觀眾對此一無所知。
漫威(Marvel)的金字招牌
10月12日晚上8點,一個龍標的片頭過後,《銀河護衛隊》正式開始。當我在耀萊影城的13號廳看到屏幕上不斷翻頁的漫畫(漫威電影經典片頭),隨後出來一個大大的“Marvel”後,不禁又一次激動的差點淚流滿面。正如遊戲行業有一句話叫做“暴雪出品,必屬精品”一樣,在電影行業則是“漫威出品,必屬精品”。
或許你沒有聽過漫威,但你總聽過漫威以前的名字驚奇漫畫吧?什麽,你連驚奇漫畫也沒聽過!好吧,我想說的是《鋼鐵俠》系列、《蜘蛛俠》系列、《X戰警》系列、《金剛狼》系列、《雷神》系列、《綠巨人》系列、《美國隊長》系列、《複仇者聯盟》系列、《神奇四俠》系列以及《神盾局特工》等影視劇,這些都是屬於漫威出品或者漫威授權出品,甚至連凱奇大叔主演的《靈魂戰車》系列也是漫威的作品。毫不誇張地說,近10年來活躍於銀幕的有一定知名度的超級英雄除了超人和蝙蝠俠,都是漫威的。而且最近幾年,北美的票房年度冠軍也基本被漫威電影霸占(分別是2012年的《複仇者聯盟》、2013年的《鋼鐵俠3》、2014年的《銀河護衛隊》這幾部)。一家出過如此多經典電影的公司,口碑當然早已經深入人心。
屌絲的逆襲
縱觀超級英雄電影幾十年的發展史,主人公基本都是外表陽光帥氣,內心一派正氣,除了酗酒好色以外,基本上沒啥缺點。這其中的代表有美國隊長、蜘蛛俠、超人等等。這些英雄早就成為了正義的化身。換句話說,大家都已經看膩了。不光是北美的觀眾,內地的觀眾也早看膩了。現在的觀眾需要看到的是“反英雄”的超級英雄電影,或者情感更真實的超級英雄電影。
所以,《銀河護衛隊》便應運而生。這部電影的幾個主角不是小偷就是殺人狂,基本上沒一個稱得上“好人”的,而且男一號居然是克里斯·帕拉特出演,電影中的打扮也一點都不酷,發型更是屌絲專屬。然而,最終這支“二貨”組成的團隊,還是通過非常“二貨”的方式,成功地拯救了人類。
總結: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銀河護衛隊》的成功極大的利用了互聯網思維---真正知道用戶想要什麽,然後推出適合用戶的產品。【本文作者系速途研究院院長丁道師
微博:丁道師 微信公眾:【dingdaoshi123】
近日“呷哺呷哺”向港交所主板市場遞交了IPO申請。公司將成“快速休閑火鍋第一股”。您是否也和財說一樣經常光顧呷哺呷哺,面對熙熙囔囔的人流,在享用熱氣騰騰的單人小火鍋時您是否考慮過公司的投資價值?今天財說就為您全方位解讀這家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公司。@今日話題
公司簡介
1998年,來自臺灣的賀光啟在北京創立了呷哺呷哺。之前從事過珠寶生意的賀光啟將珠寶業的標準化生產程序嫁接到了火鍋的整個采購、配送、制作流程,在中國開創了吧臺式火鍋餐飲模式。公司名稱含義是——呷的閩南語含義是一口一口吃;哺則有進補的含義。目前在北京、上海、天津、遼寧、河北、山東、江蘇7省21個城市市已直營開店408家,其中北京占比高達57.8%。最新餐廳數量分布圖如下:
(北京236家,上海53家、天津36家、石家莊14家、沈陽12家、其他城市總計57家)
下圖是公司成立以來的大事記,公司作為一家餐飲企業伴隨著其成長和發展的是公司的開店步伐和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的入股。
2008年11月英聯資本成為公司控股股東,並極力促進公司的上市步伐(預計2012年上市)。無奈2012年英聯和創始人矛盾爆發,將所持股份全部出售給美國泛大西洋資本集團(General Atlantic)旗下的GASF,此後東博資本也入股公司。截至當前公司的股本結構如下圖。
簡單的業務模式,獨特的核心競爭力
說起公司的業務模式想必財說不用多介紹。一人一鍋、U型吧臺、橙色風格;還有很多人趨之若鶩的呷哺呷哺招牌湯底和調料;物超所值的肥牛肥羊套餐等等,正是因為公司的獨特之處使得呷哺呷哺總是人流湧動,生意也像店鋪氛圍一樣紅紅火火。看一下以下店鋪的主要經營數據您就會有感覺了。所以正是這種看起來簡單的業務模式卻蘊藏著巨大競爭力。
1. 獨特的裝修設計不僅裝修成本低,而且員工顧客比率、翻座率高
橙色裝修風格顯得異常溫暖,吸引工薪階層。可以最大程度節省空間,每家店面雖然建築面積僅為200-300平米,但可容納100名顧客同時就餐。店面一般每五年裝修一次,裝修費用僅為70萬元。U型吧臺也便於接待單獨用餐者,擴大了呷哺呷哺的目標市場,進一步與傳統火鍋用餐模式區分開。員工顧客比率和翻桌率也隨之提高,平均每個員工可服務10-12名顧客,翻座率高達4倍左右。
2.火鍋自助不需廚師,各種套餐物超所值提高人均消費
火鍋菜肴自助,店內不需廚師,餐廳僅有很少的食品配置空間及員工。更重要的是食品配置過程的簡化可以使餐廳多數員工可以專註於向顧客提供高品質服務,如每個服務員都攜帶鏈接中央IT系統用於處理訂單的手持點餐終端;點餐信息可自動傳輸至餐廳廚房及收銀員,減少出錯幾率並確保了服務的速度。肥牛羊等套餐的推出讓顧客覺得物有所值, 有助於提高人均消費和利潤率。
3.食材集中采購,較強的采購成本控制能力
從下圖可以看到公司集中采購占比近年來基本維持在90%。集中采購的好處在保證食品質量的同時也有利於提供采購成本控制能力,降低采購成本。
公司通過訂立框架協議、與多家供應商合作、大規模采購等方式控制成本。從下圖可以看到,過去三年公司主要食材的采購成本漲幅僅為市場價格漲幅的一半左右。
4.特制調料湯底統一生產加工,保護公司專有配方
下面再說說讓多少食客趨之若鶩的呷哺呷哺調料和湯底,公司為了保護其專有配方及其的一致性,調料和湯底全部由位於北京的中央食品加工廠生產。另外還在北京、上海的兩家第三方食品加工廠進行調配和包裝。
從下圖可以看到2011年產能利用率較低,之後餐廳不斷擴張,產能利用率不斷提升,在2013年5月公司還投入了一批新的設備。公司計劃進一步擴建北京和上海的食品加工廠,到2017年北京產能將達7000噸鍋底和1萬噸調料可供應500家新餐廳;到2019年上海產能將達4000頓鍋底和6000頓調料,可供應500家新餐廳。
5.完善的物流體系保障食材新鮮供應
公司物流體系如下圖,各物流設施服務範圍為400公里。目前除中央配送中心其余全是租賃的,租期為1-2年。且未來公司還投入分別投資180萬用於擴充北京和上海的物流和生產中心。
投資亮點:
1.今年上半年凈利潤0.82億,同比增速達41.4%,具有較強盈利能力
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出現大幅下滑,但凈利潤卻同比增速出現增加。說明公司的盈利能力在持續增強。
2.公司所處的快速休閑火鍋行業增長率高達23.5%,遠高於快餐業整體增速
中國快速休閑火鍋市場,其作為餐飲界一新興的細分市場雖規模較小,但過去五年增速迅猛,從2008年的13億元增長至2013年的3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23.4%。占中國快速休閑市場的30.7%,占中國快餐市場的0.7%。預計未來預計未來五年年複合增長率為25.5%,到2018年將達120億元。從下表可以看到該行業增速遠高於快餐業整體增速。
(數據來源:Frost&Sullivan)
那麽到底何為快速休閑火鍋?為何增速如此之快?通過與傳統火鍋店和普通快餐店的快比我們就可以一目了然。其實快速休閑火鍋作為一種快速休閑餐廳與普通快餐廳最大的不同在於現點現做、食材更為新鮮健康。與傳統火鍋的眾多不同歸根到底就是投入成本低、人均消費低、翻臺率高。
3.公司在快速休閑火鍋行業市場份額占有率達51.9%,位居第一
公司是第三大亞洲風格的快餐品牌(僅次於真功夫和味千),在中國快速休閑餐飲市場以15.8%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在中國快速休閑火鍋市場位居第一,所占市場份額高達51.9%。
中國快速休閑餐飲市場競爭格局圖 (數據來源:Frost&Sullivan)
4.複制性強,平均開店成本僅為120萬,全國大範圍擴張可期
因為公司業務模式簡單,且標準化程度高,所以複制性很強,鑒於目前北京餐廳數量占比近六成,隨著公司向全國擴張,增長空間巨大。
從下圖可以看到過去公司開店數量不斷增加。公司最快的開店速度達到每四天新開一家店。北京以外的新開餐廳在3個月內即可實現收支平衡,北京以外的新開餐廳則在2個半月就可實現收支平衡。大部分餐廳14個月就可收購所有現金投資。每家餐廳的平均資本成本為120萬元。
過去公司在北京地區的餐廳數量占比已出現大幅下降,從2011年的73.7%下降至了2014年上半年的58.7%。
從公司未來開店計劃可以看到公司正在不斷加大北京、上海、天津以外的城市的開店進程。主要側重省份有河北、遼寧、江蘇、山東、河南、山西、浙江、陜西、吉林、廣東等。且預期每家餐廳的平均資本開支為130萬元。
(註:2014年新開85家,已新開43家,剩余時間再新開42家,其中已有40家完成租約簽訂)
5.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在收入中占比逐年下降
公司通過成本控制、優化菜品、提高客單價等方式極大地避免了因食品價格的不斷上升而擠壓公司利潤的狀況。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在收入中占比逐年下降,從2011年的45.5%下降至2014年上半年的38.8%。顯而易見,未來食材價格還會進一步上升,公司能否繼續通過采購成本控制、調整菜單、提供新穎菜品及套餐組合的方式繼續抵消通貨膨脹和食品價格的上漲影響,就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6.租金開支在收入中占比控制在12-13%,租金成本控制能力較強
從過往業績來看公司租金開支在收入中占比控制良好多穩定在12-13%之間。未來商業地產租金上漲可謂是大概率事件,公司正通過和萬達、恒大等知名業務建立戰略聯盟、優化選址方法等方式控制租金開支。
因公司餐廳選址位置往往較好,租金價格變化不大,近兩年多維持在每月每平米220-230之間。
截至2013年6月30日,平均租期為6年。租約多為6-8年。其中有9.3%(按數量)、8.6%(按建築面積)的餐廳將於一年內租約到期。租約一般有1個半月的免租期以便裝修或翻新,大多數餐廳為浮動租金合約,所付租金為約定的最低租金、根據銷售額而定的或然租金中的較高者。從以下兩張圖可以看到最低租金在總租金中占比較大近90%且不斷提升,其中浮動租金安排也占到近五成。
(註:這里的最低租金包括固定租金和根據浮動租金安排支付的最低租金)
投資風險:
1.對單一供應商依賴程度較大,最大供應商采購占比高達24.6%
從供應商采購占比方面可以看到,公司對單一及個別供應商依賴程度在不斷加大。更有甚者餐廳供應的蘇打水也是完全采購於一家生產商。
公司也意識到此種風險,開始選擇更多經認可的供應商。如羊肉也選擇了兩家國內供應商進口。截至2014年6月30日,公司共有130家食材及其他耗材供應商。
2.員工工資水平三年漲幅達41%,員工成本在收入占比達22.8%。
從人員結構來看,公司目前擁有員工1.115萬人,86.3%為餐廳服務員工。受餐飲服務行業人員工資普遍上漲影響,公司員工成本與日俱增漲幅巨大。如下圖所示,公司近幾年員工人數不斷增加,基本上相當於3年多前的一倍,與此同時普通員工月平均工資(不包括高管)也從2011年的2199元上漲至2014年上半年的3111元,漲幅達41%左右。
(註:為增加計算的準確性,特扣除了董事薪酬及退休福利,用員工成本中的薪金及津貼除以員工人數計算而得普通員工月平均工資,因高管人數占比較少因此忽略不計)
此外,過去幾年員工成本在公司收入中的占比不斷提升,從2011年的18.3%提升至目前的22.8%。因此員工工資水平不斷提升對公司影響較大。
3.七成收入來自北京,同店銷售額增長率從2011年的10.5%大幅下降至目前的0.3%
正如文中之前提到的公司正在不斷加大北京以外的開店進度,不過從以下兩圖的對比會發現目前北京的營業收入占比下降幅度遠小於數量占比下降幅度,也就是短時間內仍依賴北京,七成收入來自北京地區無疑加大了經營風險。
作為餐飲企業營業收入的增長不僅依賴於新店的擴張,更依賴於同店的銷售增長情況。所謂同店就是在可比期間持續營業的餐廳,2013年的同店數量為328家,而2011年僅為206家。全國同店銷售額增長率由2011年10.5%大幅下降至2014年上半年的0.3%,這其中不排除隨著店鋪數量的增加,其下店鋪之間的相互競爭也日益激烈的可能。
閱讀財說更多精華文章歡迎一下目錄鏈接: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2370964
主題投資、新股解讀、熱門個股剖析、投資知識補習等等一網打盡,為您開啟海外投資之路
上財說,給您一張財富綠卡,讓您暢享財務自由!
隨著“滬港通”首日鳴鑼開市,全球投資者爭先湧向大陸股市。
全球投資者們在開盤前便搶購了106.03億元人民幣的A股股票,用掉了日內130億額度的54%,開盤45分鐘後限額使用度升至67%。截至午盤休市,“滬股通”每日額度只剩23.79億,已經用掉了超過80%的額度。截至14:00,當日130億元額度已用盡,港股投資者參與踴躍。港交所稱,新的買盤將會暫停接受,賣盤則不限。
從外部流向大陸的資金火爆,但大陸投資者對香港股市的熱情要冷淡的多。截止中午休市,“港股通”每日105億元人民幣的額度還剩94.47億,所用額度不到10%。而截至港股收盤,港股通當日105億限額還有余額87億元,僅耗18億,只用了16.8%。照此推算,凈買入A股資金是凈買港股的7.35倍。
恒生資產管理公司駐上海基金經理Dai Ming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貌似海外投資者熱衷未在香港上市的大陸股票,但香港股市中就沒那麽多激情了,問題在於本地投資者對交易規則還不熟悉。”
瑞銀證券證券總監夏陽對騰訊財經表示,投資額度消耗速度超出預期,不過投資額度的消耗並不代表成交金額,只要“掛買單,均算作額度消耗”。開盤後,從盤面上看,市場有序熱絡,說明投資者的行為很理性。投資額度在開閘首日會消耗到什麽程度,還要再觀察。
受滬港通今日正式開閘消息影響兩市雙雙高開,滬指漲1.13%,再次站上2500點。盤中兩市受金融、煤炭等權重股的影響跳水,尾盤窄幅收陰,創業板與主板走出相反行情。截至收盤,滬指報2474.01點,下跌4.82點,跌幅0.19%,成交1993億元;深成指報8283.8點,下跌43.09點,跌幅0.52%,成交1550億元;創業板指數報1471.69點,上漲30.47點,漲幅2.11%,成交295.3億元。 港股則高開低走,恒指指數收跌1.21%報23797點;國企指數跌1.91%報10555點。
卿雲投資創始人楊振寧表示,股市既不會因為“滬港通”的暫停就大跌,而如今開通了,自然也不會因此就大漲。他認為“滬港通”開通的積極影響是長遠的,但短期成為部分資金獲利了結的良機。
國外投資者鐘情於上海股市中分紅高、體量大、流動性好的股票,如上汽集團(600104)、貴州茅臺(600519)等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漲幅。
港股AH價差股下跌,其中浙江世寶收跌14%,山東墨龍收跌9.5%,東北電氣收跌13%,大連港收跌12%,第一拖拉機收跌9.2%。
第一上海投資(First Shanghai)公司發展與市場部總監Eliot Li表示,多數對上海股市的買單來自於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正在觀察滬港通運行情況,可能在接下來幾周內入場。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隨著市場的火爆,監管層意欲借此行情提速IPO發行。”《21世紀經濟報道》引述一位接近監管層的消息人士稱。
報道提到,12月5日下午,A股創紀錄地達到萬億交易量,數家擬IPO已過會企業臨時接到來自監管層的緊急通知,要求其立即按照有關發行的要求申報相關補充材料,盡快完成IPO發行封卷,以做好隨時領取發行批文的準備。
其援引上海一家私募公司負責人士表示,
目前股市的連番火爆已經到了幾乎瘋狂的局面,監管層在此時提速IPO發行可以說是順利成章,一來可以暫時緩解目前的非理性暴漲,二來則可以解決IPO發行之困擾。
在11月21日央行降息後的兩周,滬深股指累計漲幅分別達到18.13%和20.82%。本周一A股再度暴漲,滬指漲逾2%上破3000點高位。
此前針對年底前新股將集中發行的市場擔憂,證監會曾表示不會在年底前集中發行新股,明年1月發行的企業也將計算在此前規劃的100家左右的範圍內。按照原計劃,從從6月到年底擬發行100家左右,截至11月21日,已有66家公司發行新股。
上述報道稱,與之前市場中對於IPO提速的預測不同的是,此次IPO批文下發雖然可能提前,但單次發行的數量卻並不會出現大規模的增加。此次第七批批文的家數應該還是控制在10-12家左右。截至12月5日,共有39家已經獲得發審會通過但尚待批文的準IPO企業。
至於何時下發,知情人士提到,“如果不出意外,新的一批IPO批文或將在近期下發。”而《21世紀經濟報道》根據IPO重啟以外的時間慣例認為,最新的一批新股發行批文則將在本月中才可能按慣例發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黑馬哥:想法大膽、敢於實踐,會講故事、懂營銷,這讓90後創業者在風口上頗為得意。不過,吹上風口的他們如何不被拍到地面上,這其中的學問可就多了,最要緊的,無疑是補充管理知識,了解公司運營指標,以讓自己後勁十足。
前不久,90後“霸道總裁”余佳文在公眾前的一番豪言壯語讓更多人認識到新一代的創業者,風頭甚至蓋過“國民老公”。他的大膽言論也點燃了公眾對於90後創業者的討論,有人力挺,也有人提出質疑。
無論在何種年代,新一代的創業者總是以果敢的形象出現。而這兩年隨著互聯網高速發展,創業者不僅在數目比以往要增多,對比其他時代創業者也更有年輕化趨勢。
與其他年齡層的創業者不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在90後中體現得更加淋漓。敢想敢做、特立獨行是他們身上特有的特質,這種特質也吸引著越來越多天使投資人的垂青。
無疑,他們生在最好的年代。
在這個時代,創業的苦楚被弱化,創業者不需要為資金殫精竭慮,茶飯不思,一大波的投資人、眾籌平臺排著隊為他們大膽前衛的想法買單,而他們需要做的是提供創意、了解需求。
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因為過於註重營銷而忽略了產品的體驗。
對於90後創業者,要學習的不再是在資本面前說故事的能力,而是踏實落實到改進產品中。
資本為創意埋單
無論在哪個年代,膽量以及果敢的決斷力都是創業者必備素質。這些對於這群剛踏入社會的90後來說更是與生俱來的特質。
而與其他年代創業者不同的是,身為互聯網原住民,90後身上攜帶的互聯網基因是其他時代的人所難以企及的。他們對互聯網有更深的理解。
很多創業項目都是植根於這批90後日常生活所創造出來的。
像易題庫與其他校園類的APP,最基礎的驅使原因是在生活中碰到一個麻煩,而網站或者應用本身就是通過一系列的代碼演算去解決這個麻煩。這樣的軟件不用宣傳也能很快這個群體中得到相當的傳播率。
新時代帶給90後創業者的除了獨特的接受、認識、分析能力之外,在生活態度上也不拘一格,不願意委屈自己,環境的寬松使他們活得相對自由。很多天使投資人在剛接觸時也被他們身上與眾不同的個性所吸引,許多投資實例也證明很多時候天使人投資的是創業者,而不僅僅是項目。
在溝通交流上,即便年代不盡相同,大部分天使人與這些創業者都不會有障礙。“我們對於這個團體非常理解,沒有一定的理解沒辦法完成投資。”一名投資人這樣說道。
大部分天使投資人對於新生代創業者的個性也很贊同,這些創新的項目雖然處處透著對“權威”的藐視,但是在投資洽談中,作為創業者與投資人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其中,基本的尊重、認同與理解是必須的。
這種理解與認同往往產生在創業者做到了投資人不敢做甚至是不能想象的事情上。這點有點類似於“粉絲經濟”,而天使投資人本身就是創業者的第一個“粉絲”
五嶽天下合夥人張誌勇在接受理財周報記者采訪時,不無羨慕地表示:“互聯網時代需要創業者既要有較強的執行力還要有豐富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是90後創業者特別難能可貴的地方,時代激發出這種想象力,他們做到了我們這代人無法做到、無法想象的事。這是新生代創業者最大價值。”
重營銷不重體驗流失粉絲
在這個時代,利用互聯網創業成功有兩種模板:第一種是選定一個領域,靠業績引起大家關註,這種方式過程非常慢且成功率不高;而第二種則是給自己包裝一個類似“互聯網思維”的概念,做個看起來或者包裝起來小而美的生意或者產品,加大公關宣傳的力度,創業者分享成功經驗,做行業導師,語言越犀利越能得到大眾關註。
相較於第一種,聰明的創業者往往選擇更容易達成的後者。於是,出現了一個個“馬佳佳”和“余佳文”。
“粉絲經濟”首先要給自己的品牌或者產品定位,而這些定位往往是大膽但又是貼近需求的。馬佳佳最初的定位是“賣情趣用品的學霸”、余佳文則是“學渣逆襲成總裁”,而胡振宇是“火箭私有化第一人”。
單單是給他們貼的標簽就足以為他們捧來一大票粉絲,無可否認這些創業者在公關方面的出眾能力,然而在伶俐的公關手段背後也不乏一些對事實本身的扭曲。
在最火的那一陣,貼在馬佳佳身上的標簽不下十個。不論其中真假,這些標簽確實為其帶來了不少生意。泡否最火的時候在北京有兩家分店,天使投資人楊寧一通電話就決定投資這個個頭嬌小的女生。
然而,無法理解的是,泡否並沒有公布最後融資金額,這顯然違背馬佳佳的個性。在楊寧的樂博資本之後,今年4月,泡否再度引入新的投資機構——杭州君匯創投,但是其名聲卻沒有樂博大,甚至搜不到公司相關主頁。
這時,靠著標簽樹立,馬佳佳這個名字打響後,她乘勝追擊,四處傳授營銷學。與此同時,泡否的線上線下的生意卻不容樂觀。在其他互聯網企業大肆擴張之時,泡否在北京的實體店只剩下位於三里屯SOHO一家,而網上的銷售也未見起色。
隨後,馬佳佳加入時尚雜誌任編輯,之前的種種仿佛是給其個人造勢。無可否認,馬佳佳擁有強大領導力以及營銷能力,才能立足於這個圈子並混得風生水起,而其他天使投資人對其能力也是十分肯定。
但或許她的目標並不是在創業上,作為一個企業的管理者,在企業最需要發展的時候,其強調的是以個人形象為主導的品牌營銷,將自身打造成女性代言人,將泡否打造成顛覆傳統的女性意識崛起的工具。
而實際上,購買產品的很大一部分還是男性消費者。在這個過程中,馬佳佳忽略了線下消費者的切身體驗。
產品商業價值大於用戶價值,線上營銷與線下體驗脫節很容易讓消費者群體產生心理落差,這樣線上喊得越賣力,線下用戶也不一定增多。
依賴這種營銷手段建立起來的品牌也不僅僅是90後才有,與馬佳佳同一期中歐創業營的赫暢,其創辦的黃太吉也是這種打法。
黃太吉的煎餅對於消費者吸引力並不大,分店雖越開越多,但是顧客流量卻沒有增加,很多顧客在體驗過後發現產品並沒有預期效果,就不會再進行二次消費。而沒有二次消費的企業是撐不長久的,就如上述投資者所言,“是璞玉才值得雕琢。不是璞玉磨得再光,遲早在大潮褪去之後肯定會裸露底褲,最後打敗你的不是競爭者,而是消費者本身。”
張誌勇也說道:“在互聯網時代,眼球、粉絲經濟確實很重要,一個再好的產品,不懂得自我營銷,在拓展過程中會吃虧。如果塑造起來一個很有影響力的個人品牌,創業者還要思考這個個人品牌能給目標消費者帶來什麽樣的價值。新經濟時代,消費者忠誠度很低,他們不能通過名氣感知到你提供給他的服務,時間一長,就會淡忘。”
投資金額水分大,風險早有預料
在投資者紛紛為好故事埋單的同時,創業者相比的是誰能融到更多的資金。互聯網行業看漲,除了降低了創業的門檻,還為互聯網企業帶來一定潛在風險。
首先,社會輿論環境普遍看好互聯網企業,為創業者營造了過於寬松的氛圍。在這其中,誇大所融資金已經被默認為一種競爭手段,投資人由於希望企業得到宣傳,報一個比較高的數目可以獲得業界關註,從而融到更多資金,因此,他們對這種行為也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市場看好,使本身互聯網企業行情只漲不跌,一輪輪的加價下,互聯網單個企業的融資最少都有上百萬,一些比較火的項目甚至能拿到上億的投資額。
融資泡沫加上利用工具很容易改動用戶數據使真實的情況被掩蓋。投資機構很難從創業者提供的數據中獲得實際的經營情況,從而加大了投資所承擔的風險。風險投資人在評判一家企業是否值得投資時,只能依賴其他標準。
中國電子商務高級分析師張周平解釋:“一個企業能夠拿到投資,證明在投資人看來是有價值的。泡沫多少存在,特別是在火爆的領域里。大量風投進去,一是看好行業價值,其次看好團隊與創業方向。”
有經驗的風險投資人也表示,初步投資很難遇到各方面都完美的項目,進行投資基本就是看團隊以及創業者個人來判斷事情靠不靠譜。
因此,投資者更青睞一些有主見的創業者。一個被投資人主導的創業者的創業項目成功率是極低。“投資是做選擇題,在其中找到最優秀的,並不是做填空題,不是告訴創業者怎麽樣才是最好的。”張誌勇說道。
無疑上市圈錢對於風險投資來說是獲利最大的回報,但是目前很多的互聯網企業其實並不能走到上市這一步,風險投資人只能通過買賣股權變現,如果不幸企業倒閉那就只能變賣固定資產。
而風險投資就是賭博,只要有一家成功就能夠賺錢。因此許多投資人並不在乎其中失敗了多少家,在企業的管控中,他們也更傾向於聽從創業者安排。
“創業者最前線,對於產品與客戶群體理解比我更深刻,而且他是CEO他必須做決策,我投你就是信任你,相信你能把事情做好。這是風險投資必須承擔的風險。”張誌勇表示。
在迷茫中重新出發
相比於失敗,創業過程中的迷茫也許更加難熬。創業過程不是點狀結構,而應該是面狀結構,單個產品的火爆維持不了整個公司的運營。許多新生代創業者在經歷了單個產品獲得成功後,企業的發展模式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需要尋找其他的出路。
無論是依靠“臉萌”火起來還是靠著“超級課程表”為人熟知的余佳文,在產品效應消退之前,也必須思考好未來的發展模式與出路。
創業過程比較考驗一個人的綜合素質,這種素質大部分是由人生閱歷所塑造的,因此在迷茫與失敗後,創業者對於企業以及管理會有更深層的認識。
張誌勇在接受采訪時講述了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我早期投過一個企業,年輕的創業者很自信。但是發展過程中擴張和花錢速度都有點快,當時我告訴他,在快速發展過程中過快,整個商業模式以及盈利模式沒有快速增長趨勢,在融資中假設其他投資人對你模式不足夠有信心或者沒有足夠深刻認識,在下一輪融資資金鏈上可能會有壓力,所以我建議他控制一下擴張節奏,稍微控制成本。
這種邏輯是對的,但是創業者也有自己考慮,他想要拉大與競爭者差距,快速占領市場。但是後一輪融資沒有創業者預期樂觀,企業資金不夠。最後創業者必須學會自己解決,與核心團隊去溝通,控制整體成本。對於企業管理者來說,了解了公司運營指標。知道運營上的困難,下次就會避免犯錯。”
而有經驗的創業者也表示,在互聯網圈子里,各個年齡層的人對於新一代創業者認可度都比較高。因此在90後的創業團隊中最好吸納各個年齡層的人來平衡,互相彌補不足,這樣企業能夠更平穩長久地發展。
未來趨勢是90後,而這新的一代註定要從創業大潮中學會成長。他們並不缺乏展示自己並與資本談判的能力,但是對比花錢買計劃書來讓資本眷戀,這些創業者下一步應該是更踏實地做產品,思考怎麽把其做到極致、做到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