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希望我們都能在紛紛擾擾的信息面前保持冷靜,如果非要站隊,也請做好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的信息收集吧。



今天,我們來談談在情商與智商之外的,第三種競爭力——“信商”。在解釋這個名詞之前,我們先說說做這篇文章的初衷。作為一個VC公號,我們今天確實又追熱點了,這個熱點是關於疫苗的。

 

我想,今天你的朋友圈大概和我們的一樣,經歷了“普通網民搖擺的一天”。里面大致的變化如下圖:

 


本圖引自媒體人三表

 

首先是新聞媒體的一則報道《數億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份:或影響人命》。本文的核心事實是對2015年山東一則案件的跟蹤報道,其基本進展如下:涉事疫苗2015年4月28日被警方查獲,當時山東警方向各地藥監部門發出協查通報,各地根據涉案的疫苗批號組織回收或查封。今年2月2號山東全面通報本案。隨後新聞媒體進行了跟蹤報道,於是有了前述《數億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份:或影響人命》一文。此文在公眾中廣泛傳播。

 

隨後,有多個新媒體“應景”地將財新2013年的調查報道《疫苗之殤》發出來。朋友圈理所當然地迎來了第二波恐慌的蔓延。這里面有一些公號運營人沒有有效過濾信息,簡單地把山東信息和2013年的調查巧妙地融為一體了。

 

隨後略帶辟謠性質的文章《所有的文盲都喜歡用“殤”字》、《如果你信了疫苗之殤,才真是疫苗之“傷”》出來了,這幾篇文章試圖去理清幾種疫苗和幾篇熱傳於社交網絡的報道之間的關系,但很快引起對疫苗極度關心的人的反感。於是便有了《捍衛民眾的恐慌權》這樣的文章。

 

有“信商”的人,碰巧又有時間,他們大概會做如下的信息甄別,首先,這幾篇文章,除了把《疫苗之殤》和《數億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份:或影響人命》一文所報道的歸為一件事外,其他基本上各自說的事情都沒錯。

 

可是這些看起來互相沒錯的事情,卻不能用來彼此反駁。比如《如果你信了疫苗之殤,才真是疫苗之“傷”》不能用來反駁《疫苗之殤》,因為《疫苗之殤》里面並沒有否認疫苗是偉大的發明,只是呼籲要對減毒和滅活疫苗,以及疫苗的流通儲存過程更為警惕,因為一旦出現問題,對家庭和個人來說就是百分百的傷害。畢竟,對歷史而言,個人命運可能隱藏在很小的一個小數點里,但對個人而言,卻是百分之一百的人生。

 

此外,很多人也批評昨天的新聞報道說無效疫苗威脅生命是媒體的誇大,這也不全對:因為無效疫苗確實會對生命具有威脅,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疫苗本來預防的就是高傳染的疾病,如果無效了,對患病者本身會造成傷害,也有可能會讓群體失去免疫性,而具有了大面積傳染造成傷害的可能。

 

拋開疫苗,我們會發現足夠的信息獲取和判斷是現在“hard生存模式”下的必備技能。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這個能力只會越來越重要。

 

——我是如何提高“信商”技能分割線——

 

“信息商數”,簡稱“信商“,這是我們的好朋友——令人尊敬的陽渺老師提出的理論,意指”獲取、篩選、加工、傳播信息的能力“,可以有效的用來衡量個體的信息素養。實際上,互聯網發展的過程,就是一個逐漸消除信息不對稱的過程。但冗余的信息越來越多,人們剛經過了信息缺乏的階段,又迅速面臨“信息過載”的過程。這個時候,如何掌握正確的信息渠道,並對爆炸式的信息進行排查篩選的能力就非常重要了。

 

朋友圈的“養生黨”、“雞湯黨”既有巨大的傳播,又被許多人所鄙視。這中間的原因就在於每個人的“信商”不一樣。

 

以下,我們先列舉幾種常見的“信商挑戰”給大家,難度從低到高:

 

“這日子沒法過了”系列——食物相克


“氣死單身狗”系列——愛爾蘭不允許離婚



“這個世界很危險”系列——巴黎襲擊案後,紐約再遇襲擊



“美帝亡我之心不死”系列——中國赴美十年簽證等於作廢



不敢拍著腦袋說所有聳人聽聞的都是謠言(請註意“所有“二字,送主頁君一臉“理客中”),大概假的成分只占99%吧。其余1%給這類逆天營銷點個贊。人們碎片化閱讀趨勢逐漸加強,許多營銷黨們靠著標題唬人,獲得了不少的點擊和訪問量。當然,被“騙”的群眾們只能再次帶著被扇腫的臉給你一張張冷漠的微笑。

 

回想2015年,成龍被悼念了多少次?多少個莫名其妙的皮包公司被推上神臺?日本又出現了多少變異生物?美國NASA又發現了幾只可怕的外星人?究竟為什麽這種謠言看起來如此啼笑皆非,卻依舊有人前赴後繼地相信呢?

 

為了幫你們黏好盡碎的膝蓋,我們先來看看為神馬大家會出現“信商欠費”的情況:

 

人是懶惰的

 

首先,我們要直面慘淡的人生其中一個真相就是:我們是懶惰的。這個“懶”體現在朋友圈中就變為了“不加求證”地進行轉發。每個人都在想:“多我一個不會多,萬一是真的我就能救人。”殊不知這一想法卻有著可怕的“蝴蝶效應”。我們懶得將一個“無傷大雅”的命題去證偽,反倒顯得自己斤斤計較。更何況自古有訓:“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所以,如果有人說睡覺的時候手機有輻射,我不放在頭旁邊就算了,反正並不麻煩。

 

同時出於人類本能,我們更傾向於接受較為負面的信息,這在進化中具有積極意義。我們對生活有著潛藏的“花式焦慮”,凡事都屬於“關心則亂”。而我們關註的生活、犯罪、婚戀等等命題又很難找出唯一真理,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防止出錯”,自然很難保證完全冷靜。

 

謠言“對癥下藥”

 

細細梳理各種謠言,大部分反映了當前社會生活中人們所關註的焦點:醫療、生活、犯罪、婚戀等等。謠言內容往往內容消極、傳遞焦慮,或者感嘆一下“他國美好”而我們卻只能“細數現實悲哀”。曾有一位研究都市傳說(Urban Legend,即風行在社會中的“無根妄談”)的學者布魯範德認為,傳言大多故事懸疑,可信度模糊,帶有潛藏的道德訓誡。人們津津樂道不僅因為故事曲折離奇,更因為這同我們生活中的關註點息息相關。

 

說實在的,就好像女孩子侃八卦是天性一樣。內容越勁爆,我們越容易同他人分享。有的時候只是為了對方說:“真的假的啊?!”我們神秘地回一句:“誰知道呢?這種事,總歸是小心的好。”

 

體貼的我們,再次誠意奉上“提高信商”三式:

 

第一式:不要盲信虛無的“權威”

 

很多謠言一開始的名頭都能把人嚇得虎軀一震,比如“美國環境科學研究所”,“世界水汙染調查研究中心”、“NASA未公開的絕密物質”等等,這些研究結果最後往往都是我們喝的水、吃的飯都是毒。

 

可是眾位看官,如果這些高精尖的科技研究人員都開始研究我們路邊吃的煎餅果子了,人類的未來大概也就到此為止了。更何況,以上這些機構,根本不存在。那麽,怎麽避免中招呢?

 

利用搜索引擎,將內容中這些唬人的名頭先查查,這些機構真的存在嗎?相信我們,如果NASA真的在你吃的早飯里發現了“毒死中國人”的有毒物質,媒體們一定會爭相追蹤熱點的。

 

前段時間一個“巴黎恐怖襲擊後,紐約地鐵爆炸”的小視頻在朋友圈里也引起一陣風傳,弄得人心惶惶,但最後也被證明系屬誤傳。我們核實消息的時候,最為優先的肯定是事件發生地的本地新聞網站,其次是來自各大頂尖新聞媒體以及國內的新聞門戶網站。現在科技如此發達,任何大事件想要嚴防死堵基本是不可能的。如果這件事情發酵到兩三天都無人問津,所有媒體沒有只言片語的話,只能是謠言了。

 

第二式:“煽情”消息,轉發前“控制控制再控制!”

 

大多朋友圈謠言都跟以下幾類關鍵詞密切相關,眼熟他們:意外破財、輕松賺錢、愛國熱情、孩子走失、健康養生、事故災難、疫情傷亡等等……

 

尤其是一些激發民族情緒的文章會讓人們紛紛獻出自己寶貴的轉發,仿佛真的就“不轉不是中國人”了。但是往往這種無序的民眾情緒將會是許多危險事件的溫床,而某些借機消費人們善心的無聊人士,編一些孩子走失、醫院缺血的謊言,利用人們的善良為自己謀利。面對這種人,就默默祈禱他們爆炸好了。

 

因此,任何時候,你看文章看的心中波濤洶湧,一股熱血就要噴薄而出之前,及時冷靜,不轉發絕對不代表你不“愛國”、沒“善心”、無“常識”,轉發卻有可能讓更多人受騙。

 

所以答應我,控制好自己“轉發求證”的欲望,給自己的“信商”攢點RP。

 

第三式:看全文

 

此建議來自陽渺老師。

 

以前文提到的“美帝再次欺負中國人”——《中國赴美十年簽證等於作廢》來說:

 

首先你可以用信源排除法,因為最早公布此消息的是倆營銷號,這樣的涉及到兩國外交的嚴肅事情上,不是小孩子說翻臉就翻臉的事情你怎麽又不信央視了呢。其次,如果你有耐心閱讀全文,會看到所有稿子的內容都會提及的EVUS系統,其他與美國有面前協議的國家也有,只是名字不一樣罷了。

 

這個系統的作用是“更新信息”,而不是“審核信息”,也就是說只要你每兩年在這個系統上更新美國政府需要的新信息即可。

 

說到底,標題黨也有心虛的時候,尤其是涉及到特定主體的時候(比如政府、名人、公司等),偽造生編內容,分分鐘起訴你誹謗或者讓你上央視道個歉。

 

再借用我們好朋友的一張圖——你就秒懂了。圖左是真實信息,圖右是標題黨。↓↓↓↓↓




以上,共勉。希望我們都能在紛紛擾擾的信息面前保持冷靜,如果非要站隊,也請做好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的信息收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