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沒錢了 希臘面臨最難熬的夏天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1448.html
快沒錢了 希臘面臨最難熬的夏天
一財網錢克錦 2015-06-12 09:52:00
對於希臘來說,2015年的夏天將是非常非常漫長的煎熬——這一切,還是因為債務!
對於希臘來說,2015年的夏天將是非常非常漫長的煎熬——還是因為債務!
“希臘快沒錢了”“希臘又想‘賴賬’了”,這幾乎成為定期發作的新聞,或者說已經不是新聞。最新的這一輪,就從2015年6月開始。
自從希臘在5年前深陷主權債務危機以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歐洲央行和其他歐洲國家,一共給它2400億歐元貸款。希臘人口1079萬,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是1820.5億歐元,把這幾個數字結合看,就知道希臘的形勢多麽嚴峻。

這2400億歐元貸款,不是直接給希臘政府,而是有條件分批地給。這個條件就是希臘要進行相應地改革。債權人(即IMF、歐洲央行和其他借錢的國家)和希臘政府不斷談判,對希臘的改革進行評估,希臘政府要及時還債,這樣才能把錢一批一批地續上。按照規定,希臘這個月應該還的債,單是IMF就有16億歐元。如果這筆錢準時還了,債權人將發放2400億貸款中最後一筆72億歐元。
假如希臘得到這72億歐元的話,還能堅持多久呢?根據規定,到2015年7月,它要還債權人的錢是60億歐元,到8月份,要還歐洲央行30億歐元——可見這個夏天對希臘來說是多麽漫長!而整個2015年,希臘應該償還的債務是300億歐元,到目前為止,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已經償還。唯一的“好消息”是,根據規定,2015年事希臘應還債務最多的一年,過了這一關,雖然未必是好日子,但可能也不會這麽煎熬。
那麽,現在希臘和債權人的扯皮,主要集中在哪里呢?
國際債權人方面認為,希臘的改革沒有達到要求,還有很大的空間;希臘應該更加努力,讓債權人們看到切實可靠的方案。用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的話說,“很簡單,希臘需要錢,債權人需要保證。”
債權人認為希臘還可以做的包括:進一步削減養老金;進一步限制工資,提高稅收。
但對於希臘來說,卻有不小的困難。危機以來,希臘已經進行了很多改革:削減政府開支,削減福利,加強私有化,限制工會權力,提高稅收… 一系列的緊縮政策,導致希臘民怨沸騰。養老金、工資的削減,對工會勢力的限制,尤其讓普通人日子難過。
不少人認為,希臘危機的原因有好幾個:當年財政狀況不達標,在高盛等國際公司的操作下,“巧妙”地顯示達標加入歐元區,埋下隱患;政府低效和腐敗;稅收漏洞大;過度“寅吃卯糧”搞福利…如今陷入危機,怎麽能讓普通人來承擔最大的痛苦呢?而且,希臘的困境已經導致人才外逃,有統計說危機以來,有兩萬多具有博士學位的希臘人移居他國。
希臘的處境引起一些人的同情,比如奧巴馬就表示“從一個深陷衰退的國家身上擠壓金錢似乎不那麽好”的意思。希臘國內更是怨聲載道,這也是為什麽齊普拉斯領導的激進左翼聯盟,能夠以“受夠了”“重新界定債務”等口號贏得今年初選舉的重要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希臘政府一來有困難,二來照顧民意,能躲就躲,能賴就賴,但是對削減工資福利和提高稅收卻不敢輕易承諾,因為削減福利和工資,大部分選民不答應,提高稅收,用希臘政府的話說,會導致消費下降,而且酒店、飲食等與旅遊相關的價格都會上漲——希臘還指望旅遊能掙點錢,補貼一下財政呢。話說到最後,希臘更激進的勢力就說:退出歐元區就退出!
但債權人這方面,如果不能把錢收回,如果把錢向扔進黑洞一樣投到希臘,怎麽向自己的國會自己的選民和自己的機構解釋!而且,如果削減債務,那麽那些同樣面臨危機但依靠自己改革走出危機的國家如西班牙愛爾蘭,就不會答應!但是如果把希臘逼急了,真被迫退出歐元區,那不僅使金融市場動蕩,而且是歐盟政治的一大失敗了。
所以,現在希臘和債權人之間,用一些輿論的話說,就是在玩一個“大膽對視,看誰先眨眼”的遊戲。債權人先眨眼,那就削減債務,希臘賴債成功;希臘先眨眼,那就繼續改革,國內繼續怨聲載道。都眨眼,那就繼續談判,繼續把這個遊戲玩下去。
編輯:孫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670億美元購EMC:沒錢任性的戴爾究竟在賭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13/152327.shtml

該來的遲早要來,盡管背負著120億美元左右的負債,戴爾還是舉債並最終以670億美元這個創造了全球科技市場最大規模的並購交易將EMC收於髦下,讓傳聞變成了現實。那麽為何沒錢的戴爾會如此任性?難道僅僅是為了一個全球科技市場最大規模並購的頭條嗎?當然不是。當業內諸多分析認為戴爾這場並購是豪賭,且不被看好之時,戴爾究竟在賭什麽?
就在戴爾宣布並購EMC之時,《連線》雜誌(Wired)網絡版借此次並購撰文,將惠普、思科、戴爾、EMC、IBM和甲骨文等傳統科技巨頭形容為“行屍走肉”。我們不知道該文的作者為何如何輕視這些傳統科技巨頭,我們只想說一句:如果沒有這些傳統科技巨頭,世界將會怎樣?所謂的大數據、雲計算等這些所謂的未來趨勢將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當然這些傳統科技巨頭也在順應產業的發展趨勢在進行不同的轉型,但這需要時間,而在這過渡期的現階段無疑生存是第一位的,而決定生存惟一可以依靠的就是規模。
提及規模,就說到了戴爾並購EMC對於戴爾的現實價值和意義。眾所周知,盡管傳統科技企業都在進行轉型,但支撐其營收和利潤的核心仍是傳統業務,具體到戴爾和EMC,與具有對標性質的企業,例如惠普、IBM等相比,其體量確實過小。例如從營收角度看,EMC去年的營收為244.4億美元,戴爾的估值營收為560億美元左右,與惠普、IBM等接近千億美元的營收相比,確實不是一個級別,尤其是與惠普相比(由於IBM已經沒有PC業務,且偏重於軟件,所以戴爾更直接對標的企業應是惠普),戴爾和EMC在由服務器和存儲為主要構成的企業級業務上均存在明顯的短板。
例如EMC在存儲上雖然領先,但在服務器業務上幾乎是空白,戴爾雖然均有存儲和服務器業務,但與惠普相比均處在下風。例如在服務器市場,據Gartner的統計,今年第二季度惠普無論是在營收還是市場份額上,均領先於戴爾,其中市場份額上,惠普為21.7%,戴爾為18%;營收上,惠普為25.2%,戴爾為17.4%,而IDC的統計,在存儲市場的營收份額上,惠普也以16.2%領先於戴爾的10.1%,與排名第一專攻存儲的EMC的差距僅為3個百分點,即2.62億美元。更為關鍵的是,在存儲營收上,惠普同比增長8.7%,而EMC和戴爾則同比下滑了4.0%和2.9%。從這個對比和趨勢可以看出,無論是戴爾還是EMC,在服務器與存儲市場的單打獨鬥均無明顯優勢,尤其是戴爾,在上述兩個市場與惠普均存在差距,而在並購EMC之後,至少讓戴爾在存儲市場(例如營收上)遠遠超過了惠普,並以此在服務器與存儲市場和惠普的角逐中找到了平衡。
更為重要的是,從整體營收的角度,戴爾並購EMC之後,其年營收有可能達到800億美元,與之前各自獨立的戴爾與EMC相比,其體量上已經與惠普、IBM處在了同一陣營。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戴爾並購EMC之後,還會在存儲市場拉開與IBM的差距,這對於此前將x86服務器賣給聯想之後,一直有傳聞稱IBM下一步可能會將其存儲業務出售的IBM在存儲市場的信心是一個打擊,如果未來IBM真的因此而如傳聞般將其存儲業務出售的話,在存儲市場,戴爾無疑又少了個競爭對手。而另據分析稱,由於戴爾並購EMC,另外一家存儲廠商NetApp也有可能被思科或者甲骨文並購,屆時存儲市場對手的不斷減少,將會更有利於戴爾。
如果說上述是戴爾在傳統科技巨頭轉型過渡期利用並購做大規模而與惠普、IBM等等量競爭而讓自己被淘汰的風險大大降低的話,那麽此次並購EMC對於戴爾立足和把握未來產業趨勢也無不裨益。眾所周知,EMC目前采用EMC聯邦(EMC Federation)的運營模式,包括EMC II,VMware、RSA和Pivotal四家公司。其中VMware,Pivotal和RSA代表的虛擬化、雲存儲和大數據平臺才是未來存儲的發展方向。這也是為何VMware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態勢(其去年營收已超60億美元,同比增長16%),且市值已占EMC總市值的近75%的主要原因。
可以說,戴爾並購EMC的近一半的錢是花在了VMware上,聯想到2014 年 EMC 進行包含拆分、售出等多個選項的評估,EMC股東對沖基金 Elliott Management Corp一直敦促 EMC 分拆擁有80% 股權、市值高達 340 億美元的 VMware 以提升股東價值也彰顯出VMware未來的價值。另外,在Gartner Symposium對於未來三年相關企業對於產業發展加速性和抑制性的可視化分析中,雖然戴爾、EMC、惠普、IBM等多數傳統科技企業均集中在抑制性範圍內,但VMware卻在加速性範圍內,且名列前茅。這似乎再次驗證了戴爾並購EMC(包括了VMware)對於其未來的價值。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此次戴爾沒錢任性的並購豪賭仍具備較清晰的戰略思維和作用,即在傳統科技企業轉型之際,首先改變自身規模不大而有可能被進一步邊緣化,甚至被先期淘汰的風險,在立足生存的基礎上,又在未來產業的發展趨勢中找到基點。當然能否最終如願,還要看戴爾的整合能力,畢竟與之前戴爾並購的企業相比,EMC過於龐大且之前聯邦間的關系複雜與相應股東的矛盾也是不斷。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孫永傑(微信公眾號hiphone2020),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第三方治理最大風險:工業企業沒錢治汙環保產業:二十年了,仍小而多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283

駱建華 (受訪者供圖/圖)
對於中國的環境汙染,一種觀點認為形勢樂觀,或者穩中趨好;另一種則認為中國已經進入了環境危機時期。我持後一種觀點。因為無論哪種汙染物的排放量,中國都已全球領先,甚至第一。
有汙染就有產業,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的二十余年歷程和環境汙染是同步的。1994年,淮河汙染導致下遊地區飲水困難,打響了“三河三湖”(指流經我國人口稠密聚集地的淮河、海河、遼河和太湖、巢湖、滇池)的治理。這也是環保產業的第一個節點,賣設備、搞工程的環保公司都在此時紛紛成立。
第二個節點則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雖然環保作為基本國策已提出了多年,那時候國內還少有汙水處理廠。亞洲金融危機後,我國發行的國債中有五六百億元用於環保建設,一批汙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建成,在這個階段,政府才開始拿出真金白銀來治理汙染。
此後的環保設施建設進度緩慢,政府沒錢,東部沿海地區政府有錢也不願意投入環保。2002年,公共設施市場化改革推動了環保設施運營的市場化,隨著BOT模式(建設-經營-轉讓)的引入,全國出現了汙水處理廠建設高潮。
到2005年“十五”規劃結束時,政府忽然發現環保指標不但沒有完成,反而上升了。那時候還沒說治理霧霾,酸雨也非常嚴重。國家下決心要治理二氧化硫,出臺了脫硫電價補貼政策,一夜之間,冒出了兩三百家脫硫公司。“十一五”規劃中,COD(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一樣,成為約束性指標,也帶動了城鎮汙水處理廠的大規模建設。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又一次給環保產業發展帶來了契機,我國的四萬億投資中,有2100億元用於“節能減排和生態工程”,汙水處理廠、垃圾焚燒廠的建設進度加快,也開始往小城鎮甚至農村延伸。
2010年之後,節能環保產業被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年營業收入約三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一度達到30%。不過,這些企業中,僅有一萬億元是汙水處理設施等狹義概念里的環保產業,還有兩萬億是歷史產品,例如節能冰箱、電動汽車等。
經過了20年的發展,我國環保產業依然面臨著小而多的局面。
六千萬人口的法國只有兩家環保企業,13億人口的中國卻有2.4萬家,其中兩千多個企業運行著三千多個汙水處理廠。上市企業也有七十多家,但無論國企和民企,都沒有規模達到百億的企業。
產業做大必須先把企業做大,從春秋戰國走向秦漢一統是我國當下環保產業的一大趨勢。2015年清華啟迪對於桑德環境的收購就是近年來最大的並購案。我國環保產業並購也已走向國際市場,首創就耗資51億元收購了新西蘭全部的垃圾處理企業。
從市政往工業汙染治理轉移是另一個重要的趨勢。根據統計數據,我國市政汙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已達80%以上。工業汙染治理是一塊新的大市場,我個人認為也是中國環境汙染久治不愈的癥結。
工業汙染治理和現在呼聲很高的第三方治理密切相關,環保企業從早期的賣設備、做工程轉向環境服務。但現在第三方治理面臨的最大風險是工業企業沒錢治汙,甚至還可能倒閉。例如一噸鋼材的利潤只有40元,而環保成本則要120-150元。
我們回看經濟發展與環保的關系,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對環境發生了三次大的沖擊,第一次是1980年代的鄉村企業,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第二次是1992年鄧小平南巡以後,中國重化工業第一次大擴張;第三次是2003年以後,住房和汽車為代表的消費拉動了中間產品包括鋼鐵水泥等重工業又一次擴張。
“十三五”期間,經濟開始下行,重工業擴張停止,也意味著我國汙染排放的拐點將要來臨。
在這個大背景下,環保產業又一次面臨著機會,日本的經驗值得參照。1973年,日本經濟下行甚至負增長,汙染和對公眾的健康損害也達到了高峰。政府立法、立標準,環保投入進入了高增長期,企業成功轉型。
其實,中國在環保上的投資機會已被各界看好,“氣十條”和“水十條”的投資需求被稱高達兩萬億元,但是政府一年只能拿出兩千億元。現在找環保的基金很多,真正投入的還太少,根本原因還是環保產業收益率太低。
對於“十三五”的環保產業發展,有幾點建議。首先是大力發展綠色金融。例如設立國家環保基金,企業在汙染治理的時候,也可以拿到低利息的長周期貸款。第二個是價格調控,這些年脫硫脫硝做得不錯,關鍵就是電價補貼。對於鋼鐵水泥這類市場定價的商品,無法如水和電那樣由政府定價,就可采取一些“胡蘿蔔”政策。所以第三個建議是稅收優惠政策。例如汙染治理好的鋼鐵、水泥企業可以享受某些稅收優惠。當下的“大棒”政策太多,誰搞環保誰就倒閉是不行的。
中國的環境汙染五年之內解決不了,環保產業就會進一步發展。期望中國再用10到15年的時間解決環境問題,抵達環境質量的拐點。
(專家發言內容均由南方周末記者汪韜整理)
FIFA快沒錢了?下任主席很著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2355.html
FIFA快沒錢了?下任主席很著急
一財網 潘寅茹 2016-02-22 15:32:00
FIFA的主要資金來源在於每4年一次的世界杯舉辦。期間,大大小小的贊助商會爭相在這項世界足球的頂級賽事中露臉。據悉,2010年南非世界杯後的4年間,FIFA約有57億美元的收入,外加3.38億美元的盈余。2015~2018年間,FIFA的收入預計為50億美元。但是,如今,FIFA的賬面上只留下了15億美元,與設想的50億美元相去甚遠。
盡管國際足聯(FIFA)尚未從一堆醜聞中緩過神來,但這一機構的正常運作還需繼續。接替前主席布拉特的人選將在本周出爐。
瑞士當地時間本周五(26日),FIFA將在總部蘇黎世進行下一屆主席的競選。盡管這個醜聞纏身的國際足球界的最高組織去年出現了1億多美元的赤字,但現金賬戶上仍有15億美元,使得FIFA主席一職依舊成為“香餑餑”。

本次競選將在5位頗有財力與影響力的候選人間展開角逐,包括,現年50歲,現任亞足聯主席的巴林人薩爾曼(H.E.SheikhSalmanbinEbrahimAlKhalifa);現年57歲,曾在1999~2010年間任職FIFA的法國人尚帕涅(JeromeChampagne);現年45歲,現任歐足聯秘書長的瑞士人因凡蒂諾(GianniInfantino);現年40歲,約旦國王侯賽因的第三個兒子阿里王子(HRHPrinceAliBinAlHussein),以及現年62歲的南非政治家兼商人塞克斯維爾(TokyoSexwale)。
此前,這份候選人名單上還包括法國傳奇球星、歐足聯主席普拉蒂尼。此前,他被視為布拉特的“頭號接班人”,但被曝出醜聞後,被國際足聯一紙勒令,禁止“參與與足球相關活動8年”。顯然,競選FIFA主席一職也化為泡影。
吵成一鍋粥
對於上述5位候選人而言,競選FIFA主席已進入最後的沖刺階段。每位候選人也抓緊時間,使出最後的“殺手鐧”,在FIFA內部,爭取更多的選票。當然,還少不了彼此之間的炮轟與抹黑。比如,對於這位新主席而言,FIFA賬面上的15億美元如何利用才事半功倍。
薩爾曼就毫不留情地警告道,他聽聞有些候選人為了拉票,許諾給某些FIFA成員更多的資金,這無疑會在2018年前掏空FIFA這個足球王國。尚帕涅也表示,FIFA正面臨嚴酷的財政危機。他認為,此前的醜聞已導致FIFA赤字高企,因此,再許諾給成員更多的資金,對FIFA的財政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尚帕涅指出,某些候選人打算在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前,達成秘密交易,條件就是助其登上這個足球王國的寶座。尚帕涅與薩爾曼所謂的交易,其實把矛頭指向了瑞士人因凡蒂諾。後者曾表態,一旦成功競選FIFA主席,每4年將給予每個FIFA成員的足球協會500萬美元,以及向六大洲的足協撥款4000萬美元,用以資助足球事業的發展。
尚帕涅表示,“這是多麽可笑的承諾,尤其是布拉特的醜聞影響尚未遠去。”他擔心,如果,瑞士當局或美國政府再因為此前的醜聞再加大對FIFA的罰款力度,那麽FIFA的財力將受打擊。
面對來自競爭對手的指責,因凡蒂諾並沒有氣急敗壞。他的團隊回應道,這筆資金可以通過FIFA在銀行的存款發放,而且他堅信這一辦法會加大FIFA在贊助商中的影響力。
此外,來自約旦的候選人侯賽因則呼籲要加大209個成員的回報。南非人塞克斯維爾沒有給出具體的盤活賬面資金的方案,只是表示各國應該將FIFA贊助商的Logo置於球衫的顯著位置。
FIFA資金要枯竭?
FIFA的主要資金來源在於每4年一次的世界杯舉辦。其間,大大小小的贊助商會爭相在這項世界足球的頂級賽事中露臉。據悉,2010年南非世界杯後的4年間,FIFA約有57億美元的收入,外加3.38億美元的盈余。2015~2018年間,FIFA的收入預計為50億美元。但是,如今,FIFA的賬面上只留下了15億美元,與設想的50億美元相去甚遠。
薩爾曼強調,如果任其競爭對手的財政方案執行,FIFA的資金庫恐怕還撐不到2018年就要枯竭了。“現實就是這麽殘酷,”薩爾曼說道,“如果不加大對電視轉播與贊助商這塊的收入,FIFA到時候面臨無錢可用的窘境。”
不過,有專家表示,如果采取正確的方式,FIFA的日子還不至於那麽難過,完全可以從此前的貪腐風暴中走出來。
2014年,當FIFA官員卷入貪腐醜聞一事不斷被坐實後,就有不少贊助商選擇了退出,比如阿聯酋航空、索尼等。當這波贊助商退出風潮過後,盡管近來事態頗為平穩,但諸如可口可樂、麥當勞等贊助商就表態強硬,要求在FIFA的這波改革中有更多獨立的話語權。
一位市場營銷專家表示,“借助2018與2022年的贊助商合同,FIFA的財政狀況不會那麽糟。”畢竟,那些傳統贊助商不希望有後來者攪局,蠶食它們的利潤空間。不過,營銷專家麥克·拉福林(MikeLaflin)表示,重建信譽,卻是FIFA的當務之急。
編輯:仇芳芳
沒錢拍電影 怎麽進入火熱的電影市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05/154561.shtml
導讀 : 只眼熱《美人魚》的票房神話,卻沒錢拍自己的電影。
建設文化強國已經成為各界共識。電影以及電視劇的火爆更是讓我們看到了文化產業發展的巨大潛力,電影票房的不斷沖高,電視收視率的輪番上漲都在表明人們對於文化的需求不斷增加。
春節期間,《美人魚》、《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澳門風雲3》的火爆就驗證了這一點。而以互聯網為媒介的網絡大電影、網絡視頻、網絡遊戲等全新的文化模式則正在成為年輕人日益青睞的文化消遣方式。《太子妃升職記》、《君臨天下》、《監靈神探》、《靈魂罪男女》引爆的普通投資者熱潮則讓我們看到了網絡大電影巨大的發展潛力。
民眾文化需求的增加、網絡大電影的火爆、IP積聚效應的持續升溫讓更多的人看到了文化投資蘊藏著的巨大發展潛力,更讓人們看到了文化產業投資背後巨大的收益。於是,文化投資牽動出了一個巨大的產業,這個產業涉及到的範圍之廣,規模之大讓眾多企業躍躍欲試,希望從文化投資中獲得一杯羹。
隨著供給側改革正式被提上議事日程,文化產業的供給側改革在未來一個時期將會被逐步引向深入。加快文化內容生產,增加文化投入,拓寬民眾的文化獲取渠道將會成為未來文化產業供給側改革的關鍵。這些文化產業供給側改革的需求無疑需要大規模的文化投資才能完成。因此,文化產業的供給側改革必將催生一系列產業的發展。
文化投資冷熱不均,亟需新的投資模式
文化內容制作的增長、文化投放渠道的拓展、文化場館建設的加快、文化演藝演出的增加……這些文化產業供給側改革的增加都將會催生眾多產業投資的發展,並由此延伸出更大的投資前景。同文化市場強大的市場投資需求相比,國內的文化投資卻始終都處於四平八穩的平靜狀態。
這里所說的平靜並不是整個大市場或者大機構的平靜,而是文化市場中占據最大份額的普通投資者的平靜。以時下比較火爆的影視市場為例,不斷攀升的票房說明我國影視市場的巨大潛力以及國內民眾對於影視需求的不斷增加。
投資高票房的影視劇作品能夠獲得穩健的收益,這是當下國內的文化投資環境中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然而,真正能夠參與到這些高票房投資的普通投資者卻很少,一些較大的公司或投資機構才有機會涉足這些投入巨大的影視劇作品的投資。從這個角度來講,普通投資者的投資熱情並沒有被完全激發出來。所以,國內普通投資者對於文化產業的投資依然處於一種休眠的狀態,亟待需要喚醒。
同普通投資者缺少對於文化產業的投資機會相比,文化產業內的融資卻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狀態。對於一些相對較為熱門的項目而言,國內比較知名的文化投資商都會爭相進行投資,並不斷加碼投資的額度,很多影視投資公司會以各種形式進行投資。
以時下熱映的周星馳的新電影《美人魚》為例,據有關資料顯示,這部影片的制作成本高達3億元,而在這部電影上映之前,就已經有和和影業、光線傳媒和龍騰藝都(北京)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為《美人魚》承擔保底發行,保底金額在16億-18億。
這些國內知名的影視投資公司不僅在前期給影片的拍攝提供了較為充足的資金支持,即便是電影上映之後,這些公司依然對這部電影的票房進行了保底擔保,這說明他們在電影上映後還會利用自身的媒介、投放、發行等方面的資源對這部電影進行推廣,並促進這部電影保底票房收入的實現,從這個方面來看這部影片的高票房則顯得有些理所當然。
與《美人魚》的火爆相比,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影視項目卻苦於找不到投資方而面臨擱淺的困境。據第52屆金馬最佳新導演獎獲得者畢贛透露,他在剛開始拍攝影片的時候就曾經因為資金問題一度想去當爆破演員,等到湊夠資金時再進行拍攝。後來通過老師的幫助,他才解決了資金問題。畢贛並不是一個特例,他面臨的資金困境在很多國內影視項目當中一樣都會出現。這些面臨資金困境的影視項目主要是以不知名或規模不大的影視項目為主,而他們面臨的一個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啟動資金的缺失。
以供給側改革為緣起的新一輪改革將會讓文化產業供給端的要素越來越多。這些要素並不是像知名導演或知名公司一樣可以輕松獲得投資,他們更多地會面臨像畢贛這樣會遇到的資金困境。盡管如周星馳一樣的知名導演們具有很強的票房號召力,但是他們的號召力相對於規模龐大的文化產業市場來講可謂是九牛一毛。
隨著供給側改革的逐步深入,可以預見未來國內的文化產業市場將會出現更多項目缺少投資的現象。如果資金端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的話,勢必會對我國文化產業供給側改革造成影響。創造全新的投資模式,吸引更多的投資人參與,在激發普通投資者投資熱情的同時,發揮大型投資機構的帶動性作用,積聚各方力量破解文化產業投資難題將會是文化產業供給側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
互聯網金融助力供給側改革,文化投資難題有望破解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特別是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催生出的P2P、眾籌、P2C、P2B等平臺在讓普通投資者的投資熱情得到釋放的同時,更是讓目前正在面臨融資困境的名不見經傳的融資項目看到了一絲曙光。文化投資面臨的融資難題有望得到破解,而由供給側改革創新而來的項目有望成為未來一支成就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力量。
互聯網金融有望成為供給側改革的“加油站”。以往我國改革的諸多方面主要側重的是需求側的改革,如:利用銀行利率的調整刺激消費者進行消費;利用政策法規的調整來促進投資者進行投資;利用提供各種補貼或獎勵來刺激消費者進行購買……
互聯網金融作為互聯網與傳統金融融合的產物,它不但具有傳統金融資金充足、資金來源廣的特點,而且具有很多互聯網特性。如:用戶來源更廣、資金募集快速、資金回籠速度快、資金使用透明等。互聯網金融的這些特性對於涉及範圍廣、改造難度大的供給側來講卻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互聯網金融用戶來源廣的特點便於為供給側的項目解決前期用戶開拓困難的現狀,在項目啟動前期便能夠獲得足夠多的關註,便於為項目後期的開拓蓄力。以文化端的影視投資為例,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就更加明顯。
樂視影業的《太子妃升職記》的成功便是一個非常有利的證明,因為它的成功恰恰說明了互聯網用戶來源廣的特點。這部劇的制作並不精良,就連拍攝的場景都是租賃的《瑯琊榜》的場地。然而,正是這部戲卻在短短時間內便成為一部網絡神劇,點擊率屢創新高。互聯網用戶來源廣的特點顯露無疑。
互聯網金融得天獨厚的優勢無疑讓它有望成為文化產業供給側改革的“加油站”。而樂視影業例子則證明了這一點,讓我們對未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充滿了想象空間,以互聯網金融為動力的文化產業供給側改革則充滿了無盡的後勁。
互聯網金融將會極大豐富文化投資類型。傳統的文化投資基本上是以政府或機構主導為主,投資的類型主要是以參股或控股的形式來實現。這種投資類型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發揮大型機構的規模效應,項目推進過程中容易與相關部門達成協議。單一、直接是傳統文化投資的特點。然而,這種文化類似類型卻很難發揮普通用戶的積極性,投資項目更是無法得到市場的真實檢驗,很多投資項目由於缺少用戶基礎而不幸“爛尾”。
互聯網金融的開放性讓互聯網的觸角觸及到的每一個人都能夠獲得參與文化項目的投資。以P2P、眾籌、P2C、P2B等形式讓人們開始能夠近距離地感受到互聯網金融的“魔力”,即使再微弱的力量都能夠參與到文化項目的投資當中。
以與文化創意項目結合較為緊密的文化眾籌為例,這種互聯網金融樣式更是以一種更加直接的方式參與文化投資過程當中,用戶直接能夠與項目對接,不僅能夠有機會參與文化投資,而且還有可能近距離接觸明星,甚至可能體驗一把做演員的感覺。
《大聖歸來》的眾籌成功就是這樣。它通過文化眾籌的形式不僅讓89位投資人參與到了項目投資之中,而且真正讓這89人利用這部影片也火了一把。因為細心的人會發現在影片結尾,這89位普通投資人的名字被打了出來。
而以阿里娛樂寶、京東眾籌等文化眾籌類的平臺無疑是聚合這些投資用戶的窗口,由此延伸而來的較為豐富的文化投資類型無疑將會為未來文化產業發展汲取更多力量。
平臺決定走向,互聯網金融成敗看平臺
文化投資牽動的是一個萬億級的大產業,涉及的範圍更是達到了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那麽,既然文化投資牽扯到如此大的產業,文化投資涉及到如此多的投資者,互聯網金融作為一個全新的突破口,能否以此來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呢?個人認為,平臺決定走向,互聯網金融的成敗還是要看平臺。
平臺類型決定平臺走向,專業比多元更重要。互聯網金融的直接、快速、起投額低等特點讓眾多企業參與其中,無論是傳統的銀行機構還是新型的互聯網公司都在將用戶朝著互聯網金融方向引流。以文化投資為主文化眾籌也不例外。阿里娛樂寶、京東眾籌等眾籌平臺的成功讓人似乎看到了以文化眾籌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方向,然而認真研究這些平臺,我們不難發現,專業化的平臺類型對於他們快速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有些平臺為了聚攏人氣盲目多上項目,大幹快上的做法則無異於飲鴆止渴。從長遠的發展以及文化產業本身的特征來看,較為專業而又穩健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特別是文化眾籌平臺無疑將會在未來互聯網金融的調整期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
收益是第一的,明星效應也不可少。同所有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一樣,文化眾籌類的平臺依然追求的是高收益,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時,參與眾籌的投資者們又或多或少地有一些“小心思”,這個“小心思”就是他們對於某個影視劇的推崇,甚至是對某個明星的崇拜。因此,以文化眾籌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在保證投資者獲得高收益的同時,一樣要照顧到投資者的這些“小心思”。
收益是直觀感受,明星效應則是下單初衷。只有保證了收益,才能讓下單初衷得到兌現,而只有較具吸引力的下單初衷才能優化投資者的收益體驗。因此,未來以文化眾籌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必須兼顧收益和明星效應才能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俘獲用戶的心,也只有這樣的平臺才能成為未來文化眾籌平臺發展的方向。
文化產業的發展帶動了文化投資需求的增加,互聯網金融的出現讓普通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得到了釋放。以文化眾籌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成為文化投資發展的絕佳方向,窗口已經打開,用戶已經到來,未來以文化眾籌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能否成功還是要看平臺。阿里娛樂寶、京東眾籌等文化眾籌類平臺的成功無疑為下個階段以文化眾籌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發展指明了方向。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孟永輝,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臺軍中將:買美淘汰軍艦不丟人 我們不會造又沒錢
近期美軍舉行了2016環太平洋軍演,17日美軍安排退役的佩里級護衛艦作為靶船,並公布了導彈攻擊靶艦畫面。其中,一艘作為靶船作用的船艦十分“眼熟”,臺媒發現這艘靶船與臺灣最新購買的2艘“佩里”級護衛艦屬同級,這讓臺灣處境瞬時有些尷尬。

美軍發布的打靶畫面,佩里級塔奇號船身遭幾枚魚叉導彈、魚雷擊中炸開沈沒。
臺灣聯合新聞網19日報道稱,臺灣投入近56億元新臺幣(約1.75億美元)向美方購買2艘“佩里”級護衛艦,據報道是美軍在2016環太軍演中使用的靶船,美軍還公布打靶畫面,這讓外界質疑臺灣當了冤大頭,買船讓美軍當靶子炸,對此臺灣海軍和美方學者都急忙出來澄清。
臺灣海軍前情報處長、退役海軍中將蘭寧利撰文大罵持此論者無知。蘭寧利表示,買二手船艦並不丟人,因為臺灣既不會造,也沒有錢造,是沒有挑剔資格的。別人吃牛排大餐,那是他們家有錢;我們窮,只能吃殘羹、空心菜,如果還嫌棄,那只有喝西北風了。所以以不到六分之一的價錢可以再用20年是可以接受的。
蘭寧利說,美海軍目前經費極度困窘之下,已經不再如冷戰時期大量封存,像反潛戰力極強的31艘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DD-963)退役後除保留一艘當靶船外, 其余多以擊沈訓練處理,這種船才是解決臺灣海軍反潛作戰需要的目標艦,但是美軍寧可擊沈也不外流。佩里級在美國海軍屬於低配軍艦,即使有防空導彈也沒有編入航母戰鬥群的資格,只能護航後勤船隊和商船隊。在臺灣既無錢、又無能力造、甚至還不想搞海軍的情況下,除了買二手艦外還能作什麽?劃著舢板到南海?
報道稱,臺灣為提升反潛戰力,向美國購入2艘“佩里”級,6月中旬已派人赴美接艦。據東森新聞網報道,這2艘護衛艦和今年美軍在環太軍演里當靶船的艦艇同級。針對臺灣買船讓美軍當靶船炸的質疑聲浪,美國戰略國際研究中心主任葛羅斯曼反駁說,“我們為什麽要賣垃圾給你們,讓你們更弱?”葛羅斯曼進一步指出,美國利益牽涉其中,賣爛武器一點也說不通。
臺灣“海軍司令部”政戰主任蔡鴻圖也駁斥稱,美軍炸的是報廢船,臺灣購買的船只是型號相同,“怎麽可能買船讓人家打?”軍事專家施孝瑋指出,環太平洋軍演需要拿“佩里”級這種軍艦來做擊沈演練,這樣可以從攻擊效果上來評估。“佩里”級是戰力非常均衡的艦艇,不少海軍都想要這樣的軍艦,但美國不是每個都願意給。
(綜合觀察者網、環球網報道)
棗莊保障房難題: 沒錢的買不起,有錢的不願買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575

青檀安慧家園一期,空蕩蕩的小區中央廣場正對著空空的幼兒園。(南方周末記者 黃金萍/圖)
至2015年底,全國共有19萬套保障性住房因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等不能及時交付使用,耗費了國家、地方財政大量支出的保障性住房,為什麽會大量無法交付使用或空置?
“我們宣傳也挺到位的,廣播電視都上了,價格也比商品房便宜一半還多呢,但市民還是不積極、不感冒,覺得那是窮人住的地方。”
2016年7月20日,新華社報道,山東省審計廳廳長馬青山近日披露,由於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山東有4023套保障性住房已建成1年以上但無法交付使用。
7月24日,四川省審計廳披露,截至2015年底,有1.37萬套保障性住房因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選址和戶型設計不合理、審核分配不及時等原因,不能及時交付使用或空置超過1年。
在此之前,2016年6月29日,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2015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情況》,至2015年底,全國共有19萬套保障性住房因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等不能及時交付使用,還有6544套住房被違規銷售或出租經營等。同期,各級財政對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比上年增長17%。
耗費了國家、地方財政大量支出的保障性住房,為什麽會大量無法交付使用或空置呢?
300戶棄購
“我們宣傳也挺到位的,廣播電視都上了,價格也比商品房便宜一半還多呢,但市民還是不積極、不感冒。”
“申請經濟適用房啊?不在這,在龍頭市場里面呢!”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南方周末記者終於找到了棗莊市市中區住建局住房辦公室,它既不在棗莊市市中區房地產交易中心,也不在棗莊市市中區住建局辦公大樓里,而在振興中路龍頭市場里。從位於振興路的西門進,往東80米,依次經過裁縫店、開鎖店、水果店、菜店、茶葉店、老面饅頭、冷凍食品批發中心,一棟淺粉色外墻的兩層小樓就是了。
2016年7月26日上午,南方周末記者見到棗莊市市中區住建局住房辦主任祝寶峰時,他正在辦公室里向電話那頭訴苦,“到現在只有420多戶申請,怎麽辦呢?”
棗莊是山東省南部的一個地級市,常住人口394萬,為中國76個四線城市之一。
今年7月11日起,棗莊市市中區住建局開始了年內第二輪經濟適用房申請,半個月過去,申請人數還未達到1100多套房源數量的一半。
三個月前,市中區其實已經有過一輪經適房申請,一共有847戶家庭符合條件,當時放出了1660套房源。在沒有新增房源的情況下,這意味著上一輪申購只賣掉了500多套房子,約有300戶符合條件的家庭棄購了。
“去年我就申請到了,沒買,今天過來看看有沒有新房子,這還是跟去年一樣的嘛!”穿著白色上衣、藍色褲子的退休老人張青,看過了房源信息之後,正準備戴上白色編織草帽離開,這次他都不打算領申請表了。
貼著申購通知、房源信息的墻壁上,還有一張紅底黑字的“領表須知”,內文中特別用了兩行加大加粗字體“請仔細閱讀本條並判斷自己是否基本符合申請條件再做出領表決定”,不同於以往,這次要求繳納100元押金後方可領取申請表,放棄申購的也需將表格退回,方可退還押金。
其原因是,在往年度申請中,出現了大量代他人領取、多領、“湊熱鬧”領取後棄置申請表的現象,導致申請表加印後仍不夠,最終提交申請表格的卻遠遠少於發放數量。祝寶峰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去年印發了3000多份,只收到1000來份申請。
2015年的申請表中有張青的一份。他自稱住在榮華里小區,這是一個相對高端的社區,目前二手房均價都在4千元左右,這在三線城市已經算高價。
張青幾年前已經把房子過戶了兩個女兒名下,一是避免遺產稅,二是避免兩個女兒將來為爭財產而翻臉。兩個女兒都有房子,他並不愁地方住。但去年還是試著申請經濟適用房,沒想到中了。
在張青看來,經適房房子小不說,還沒有暖氣,冬天怎麽住?他有些羨慕那些申購了市中區第一批經濟適用房西昌小區、和諧家園的人,那時候還有八十多平方的戶型,很多人還不知道經適房怎麽回事,申請的人少,幾乎沒什麽門檻,最先申購的人已經先得了。
祝寶峰可以一口氣說出一連串經濟適用房不受歡迎的原因:地理位置太偏僻,交通不便利,配套不完善,暖氣供不上,造成很多人棄選,“人家寧願加錢去買商品房,”他向南方周末記者感嘆,“我們宣傳也挺到位的,廣播電視都上了,價格也比商品房便宜一半還多呢,但市民還是不積極、不感冒,覺得那是窮人住的地方”
被點名的保障房小區
運河人家的均價約為市場價的一半,房屋建造成本也不便宜,“這價格都沒有人買,說明不是價格問題,而是需求問題”。
據新華社報道,山東省審計廳廳長馬青山在山東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點名了3個市5個縣區市,分別是棗莊、德州、濱州;海陽、龍口、棲霞、棗莊市中區和棗莊臺兒莊區。
安慧家園是讓棗莊市中區被點名的一個重要原因。祝寶峰介紹,市中區一共推出了包括經適房和廉租房在內的5000-6000套保障性住房,位於青檀路的安慧家園,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小區。
安慧家園一期800套、二期441套,一共1241套。一期、二期工程分別在2013年11月、2015年5月竣工,約有一半的房子還空著。
安慧家園所在地塊原本是煉鐵廠,屬於棗莊市的老工業區,叫做市南工業園,原本聚集於此的山東魯南瓷廠、棗莊市煉鐵廠、化工廠、水泥廠、化肥廠、地毯廠、肉聯廠等停工破產。
安慧家園門口周圍是近十家汽車美容店,再遠一點是二手車交易市場,和一個正在建設中的主題樂園,雖然只有一趟36路公交車通往中心城區,生活不是很方便,在這個冬天最冷時候零下10度的城市,沒有集中供暖,確實是一大硬傷。
來自德州的出租車司機老謝,相信未來這一帶還是有發展前景的。老謝一家三口就住在這個小區,2013年他提交了申請,2014年6月參加搖號,2014年7月拿到了鑰匙,兩室一廳,68平米,2350元/平方的價格,五層樓高、一梯兩戶,讓他覺得很滿意,成為這里第一批入住的家庭。
像老謝這樣的人還是少數。2016年7月25日傍晚6點半,除了大門口坐著三個閑聊的老太太和一對抱著嬰兒的年輕夫婦,安慧家園里難覓人影。門口保安人員估計,“一期實際入住率不到一半,二期入住率為零。”
在祝寶峰看來,2010年第一批經濟適用房西昌小區、和諧家園出來的時候,全部賣掉了,第二批廣濟小區、青檀安慧、東方嘉苑就分不出去、分不了那麽多了。“實際上,我感覺住房很多,算是飽和了,一個家庭手里攥著好幾套回遷房。”他說。
在距離市中區四十多公里外的臺兒莊區,是棗莊市另一個被山東省審計廳點名的區。
臺兒莊保障性住房的總量其實不大,主要是以金緣家園為主的560套廉租房,已經建成330套,其余正在建設中;以運河人家為主的315套經適房,已經建成210套。
位於廣進路旁的金緣家園,是臺兒莊區最主要的廉租房,一期工程180套,始建於2011年9月、次年竣工,三棟紅橙相間外墻的房子很是醒目。小區公告信息欄的白板上,貼著一張催繳水電費的通知,還有用黑色簽字筆寫著“請到物業辦公室交納水電費,不交住戶將被停電”。
一墻之隔,二期工程外墻顏色稍淺,不遠處是三期、四期工程正在建設中,整個項目沒有任何標識。
建築物外墻上的信息顯示,金緣家園二期工程的開工日期為2012年9月,竣工日期為2013年11月,可是兩年多過去,這4棟總數約為150套的房屋無一人居住,建築前後長滿一米多高的野蒿和芒草。
臺兒莊住建局住房辦主任徐鳳川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二期基本達到入住條件,主要因為供電單位和建設單位意見不統一,尚未通電。不過,對此他不願意多談,稱自己對“電”的問題並不專業,主要由建設單位來協調。他們最近得到的消息是,電的問題已經協調得差不多了,住房辦能做的,就是約100份租賃申請也同時在推進中,待通電之後,就可以入住了,“只是時間問題”。
臺兒莊住建局副局長孫華慶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我們已經多次書面告知建設單位,要完善配套。”
運河人家經濟適用房,距離臺兒莊運河古城東門約3公里路程,在臺兒莊出租車司機口中,“如果沒有運河古城,這里很偏,有了古城,也還是偏。”
當地居民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所謂“在建”的運河人家三期工程,“不知道已經停工多久了”。記者看到,該項目門口的鐵門已經生銹,門上掛了一把鎖,大門左手邊的保安亭緊閉,門上貼著一張“回收移動板房”的廣告,雜草瘋長,幾乎遮蔽了項目介紹的牌匾,塔吊、推車靜止不動,灰色建築主體已建成,儼然一副“爛尾”的模樣。
臺兒莊全區常住人口約為31萬人,城區人口僅7萬多,外來人口不到2萬。徐鳳川認為,嚴格說來,很多保障房相應的租賃手續、人員信息都可以上報,正在民政部門走程序,談不上閑置,他認為真正閑置的是60套經適房。運河人家小區建成的210套經適房,2011年至今還有60套沒賣掉。
盡管采取了“隨時申請、隨時入住、隨時出售”的辦法,前來申請的人數卻相當有限,臺兒莊每月公示的保障性住房申請名單,數量都在10人左右。徐鳳川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2016年1月以來收到的經適房申請,一共才4份,中間也有另外5、6個人前來領表,但是領表之後一直沒有再回來。
運河人家的均價為2000元/平方,部分樓層還有差價、單價甚至不到2000元,約為市場價的一半,房屋建造成本也不便宜,孫華慶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這價格都沒有人買,說明不是價格問題,而是需求問題”。
孫華慶舉了自己的例子,他目前的月工資為3700多元,最近一次漲工資之後能領到4500多,在當地算是中等以上的收入,在一個月均收入約等於一平米房價的地方,願意申請經適房的人不多。
配套比建房貴得多
保障房建成之後,由於地處偏遠,市政配套所涉及的財政投入還遠高於房屋建設投資,並且需要協調多個政府部門和國企,難度極大。
棗莊曾被稱為“煤城”,在20世紀末開始陷入資源枯竭,隨著在煤炭化工企業關停倒閉之後,房地產儼然成為這個城市的重要產業。市中區是棗莊市的老城區,城區內可見到不少建到一半的爛尾樓,其中包括市中區的第一個棚改項目“錦繡花城”,停工三年之後,終於在2015年底將回遷房部分蓋好。
眼下,這個城市更是為商品房庫存而困擾,2016年6月,《棗莊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有序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除了引導農民進城購房,還準備“打通保障房和商品房通道”,化解這一難題。
“不是我不賣,是沒人買。大家不買,沒辦法。好多事,都沒法說。”祝寶峰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保障房的需求還是在公租房這一塊。因為弱勢群體、困難家庭還是買不起房子,你便宜、他還是買不起,他寧願去租也不願意掏十幾萬買這個房子。”
2013年8月4日,山東省審計廳曾經發布,山東省9個市、40個縣的1.29萬套保障性住房處於閑置狀態,其中,有4870套空置6個月以上。而空置的原因,一是配套基礎設施或公共服務設施不完善,二是當地住房保障待遇準入門檻過高。
隨後,各地陸續開始放寬了保障性住房的申請條件。2015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棗莊市城鎮住房保障管理辦法》,買房人不一定要求“無住房”,人均居住建築面積低於20平方米也可以。這一管理辦法同時明確,“經濟適用住房單套建築面積控制在60平方米以內”。
孫華慶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2011年臺兒莊古城拆遷的時候,很多人有買房需求,考慮到本地困難家庭、外來人的購房需求,保障他們的基本住房需求,按照這一思路,臺兒莊擬定了經適房、公租房數據。情況也在發展變化之中,比如,原本一些困難家庭,家里有孩子在外地打工,回來借錢都要買個好的、大的,一家人一起居住。“畢竟還有部分低收入人群需要保障性住房,收入相對高的商品房,外來人群公租房,應該說我們整個住房體系還是完善的、正確的。只是各個地區情況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還要有一個發展過程。”他說。
隨著新的保障性住房即將建成,空置壓力也越來越大。眼下,要解決空置他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除了去鄉鎮、酒店發發傳單。2016年開始,臺兒莊住建局已經不再上報新的保障性住房建設計劃了,徐鳳川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要把存量盡量消化掉”。
不僅是山東棗莊,近年來,保障房過剩和空置的現象在全國多地出現。
中國自2011年開始大建保障房,當時的提法是5年內建設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2011年建1000萬套,2012年建1000萬套,之後三年1600萬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蓋率達到20%。這一目標被層層分解,各級政府都領到了保障房建設的任務指標。
自2013年,保障房過剩的問題開始暴露。2013年8月,新華社引用審計部門數據,山東、海南、廣東、雲南四省有5.64萬套保障房閑置。2014年8月,貴州當地媒體也披露,上一年該省有1.48萬套保障房閑置。國家審計署公布的數據顯示,至2015年9月,全國5個省的5個市縣已建成的5.75萬套保障性住房,因基礎設施不完善、申請入住戶數不足等,形成閑置。其中貴陽一個市的數字是30855套。
在解釋為何一個城市會出現數萬套之多保障房閑置時,西部某省會城市相關官員曾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一是建設量太大,該市當年領到的任務是建設3.3萬套,這幾乎是過去幾年該市保障房總數的數十倍;其次保障房的選址大多偏遠,因為黃金地段是土地財政的財源,政府不舍得用來建保障房。但保障房建成之後,由於地處偏遠,市政配套所涉及的財政投入還遠高於房屋建設投資,並且需要協調多個政府部門和國企,難度極大。因此,選址偏遠與配套跟不上形成了一組惡性循環。
“房子好建,但市政道路的花費要遠高於房子的建設,一條路一動就是一百多個億,一個保障房項目,房屋主體投資僅十多億。”他說。
(應采訪對象要求,張青為化名,王維凱對本文亦有貢獻)
這麽窮?韓媒曝朝鮮外交官國外生活:申請低保沒錢體檢
據韓聯社19日報道,韓國政府一位消息人士表示,日前投奔韓國的朝鮮駐英國大使館公使太永浩於7月中旬親自向韓國政府表明歸順意願,並於7月下旬從英國直飛韓國。
據多位消息人士透露,太永浩子女中有一人沒有同家人一起赴韓,而是留在了第三國。太永浩入境後,韓國政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其歸順保密。韓國政府一位高官表示,政府內部知道太永浩歸順的人很少。太永浩及家人根據韓國政府周密的“歸順作戰”迅速抵達韓國。有觀點認為,太永浩未經由第三國,能從英國直接飛赴韓國,是因為英國政府積極提供了配合。

圖為朝鮮駐英國大使館公使太永浩
據熟悉朝鮮內情的消息人士19日透露,朝鮮外交官在派駐國普遍陷入經濟困難,駐歐洲某國的朝鮮使領館人員甚至申請低保,在駐在國參加醫保接受免費醫療服務。
該消息人士稱,駐美洲的朝鮮外交官還請求僑民社團提供流感疫苗接種、牙科治療等服務,並接受醫藥品援助,駐東南亞和非洲的外交官即使感染瘧疾、登革熱等也無法接受像樣的治療,還有人因健康惡化回國。
報道分析認為,平壤當局陷入財政困境,減少了對駐外外交官的補貼。特別是年初進行第四次核試驗並發射遠程導彈招致 國際社會史無前例的強力制裁,可能導致朝鮮外交官的生活狀況每況愈下。
突發急病又沒錢咋辦?深圳一男子獲疾病應急救助基金50萬
突發急病、沒錢治療怎麽辦? “三無人員”需要緊急救治怎麽辦?是否意味著走投無路?
3月30日,深圳市衛計委發布通報稱,2016年深圳市疾病應急救助基金已撥付約1300萬元。其中,一名全身多處骨折以及腸道穿孔的28歲男子接受了一筆最高金額的救助——50萬元。
不過需要註意的是,深圳市疾病應急救助基金只能由醫療機構就已發生的醫療費用進行申報,不能由患者個人提出申請。
52歲倒地男子緊急截肢獲基金“埋單”
深圳市從2015年起正式設立疾病應急救助基金。該基金是通過財政投入和社會各界捐助等渠道籌集,救助對象包括在深圳市境內發生急重危傷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確或無力支付相應費用的患者,以及捐款人指定要求給予資助的患者。該基金還可統籌用於支付重大傳染病、自然災害或重大事故造成的急危重傷病患者。
此外,該基金面向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無論是公立醫療機構還是社會舉辦的醫療機構,經審核符合條件和規定的都可以申請基金支付。
52歲的阿東(化名)是湖北麻城人,來深圳漂泊已經有20多年,一直沒有固定的工作,也沒有和家人聯系過。
2015年9月13日,他突然暈倒在深圳鹽田的沙頭角口岸,海關工作人員馬上撥打120,將其送入鹽田區人民醫院,結果診斷為糖尿病足,長期的糖尿病讓他的左小腿、左腳、左手食指都受到感染,有壞死跡象,同時他還伴有膿毒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貧血等。由於病情急危,醫院經其同意,為他進行了手術,將左大腿截肢。
住院80天後,他順利康複出院,期間共產生醫藥費用5.2萬元,由於阿東住院後就失去了收入來源,也沒有親朋支持,他根本無力支付這筆費用。最終,鹽田區人民醫院向深圳市疾病應急救助基金提出申報,經過嚴格審核,該基金向醫院全額補助了這筆費用。
2015年7月1日-2016年6月30日的一年間,鹽田區人民醫院一共向深圳市疾病應急救助基金申報緊急救助對象6人,獲基金撥付6.8萬元。
最高一筆50萬元
上述數字在所有申報的醫院中並不算高。同一時期,龍崗區中心醫院獲基金撥付了84.9萬元,羅湖區人民醫院獲得約70.7萬元,龍華新區人民醫院獲得57.7萬元,社會辦的恒生醫院也獲得了18.5萬。
深圳市衛計委通報,2016年以來,全市已完成各級各類醫院申報2013、2014、2015和2016年上半年期間的疾病應急救助基金申報工作,初審通過4600余例,為上千例病人償付了疾病應急救助基金。
2016年,該基金共向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撥付約1300余萬,包括市屬醫療機構8家,共撥付救助基金486余萬;區屬醫療機構18家,共撥付救助基金763余萬;社會辦醫療機構8家,共撥付救助基金64余萬。
其中最高的一筆來自羅湖區人民醫院,為一名全身多處骨折以及腸道穿孔的28歲男子救助了50.6萬元,最低一筆來自社會辦的萬豐醫院,為90.44元。
“巴菲特的老師”:只招聘沒錢、聰明、有野心的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04/163929.shtml
“巴菲特的老師”:只招聘沒錢、聰明、有野心的人
紅杉匯
精髓的東西永遠都是簡單的,但總有人能把簡單的東西發揮到極致,於是他們成功地改變了世界。
來源 | 紅杉匯(ID:Sequoiacap)
編輯 | 洪杉
作為 CEO,你或許也希望公司變成這個樣子 —— 員工具有主人翁意識,深深認同公司的價值觀,願為公司的偉大願景不斷努力;公司充滿活力、充滿野心,員工朝氣蓬勃地上班,奉獻自己的創造力……
3G 資本或許就是這樣一家公司。被巴菲特尊稱為老師的創始人 Jorge Paulo Lemann(下稱“雷曼”)現年已 76 歲,從 1971 年創辦有“巴西高盛”之稱的 Garantia 至今,一直用他獨特的管理方式打造這家巴西歷史上最傳奇的企業。本文詳細介紹了雷曼在管理上的獨門秘訣,或能讓你在選用人才方面得到一些啟發。以下是部分要點摘錄:
3G 資本的精英體制包含 5 個核心要素:優秀的人才、遠大的夢想、可變的薪酬制度、成本控制和開放式的工作環境;
懂得讓位,是精英體制的精髓,位居高位的人不應該阻止雄心勃勃的年輕人往上爬;
共享,是把企業做大的核心。把賺來的錢分享給最優秀的員工,這才是最好的公司模式;
讓所有人,哪怕是公司那些處在最底層的員工,都能感受到自己是企業的主人,是讓他們為企業的成長付出全部精力和智慧的唯一途徑。

你可能不知道,股神沃倫・巴菲特、管理大師吉姆・柯林斯都對 3G 資本贊譽有加,並與雷曼相交莫逆。
巴菲特曾這樣評價 3G 資本創始人雷曼:“我第一次見到雷曼是在吉利的董事會上,我開始註意他是因為他在會上說了一些很有道理的話。他實事求是,不裝腔作勢;也從不搞一言堂,而總是集思廣益。他對商業的講解很獨到,發言擲地有聲,不是所有的董事都能有他這樣的造詣。”
雷曼與另外兩位合夥人泰列斯(Marcel Telles)和斯庫彼拉(Beto Sicupira)被稱為“巴西三劍客”,他們在不到 20 年的時間里,把一家只在當地小有名氣的啤酒制造商博浪啤酒打造成了全世界啤酒行業里最大的企業。3G 資本一步步收購博浪啤酒、南極洲啤酒、百威啤酒、南非啤酒,成為世界啤酒霸主,同時收購漢堡王、亨氏,成為世界食品飲料之王。
據估算,從 1971 年加蘭蒂亞銀行(3G 資本前身)創立至今,已有 200 多人在三位創始人麾下共事,平均每個人賺了超過 1000 萬美元,而巴西三劍客同時躋身“巴西最富有的 10 人”之列。

這樣的一家企業在管理上有什麽獨門秘訣呢?答案是 —— 精英體制。3G 資本的精英體制包含 5 個核心要素:優秀的人才、遠大的夢想、可變的薪酬制度、成本控制和開放式的工作環境。
這都是一些我們老生常談的理念,但優秀的企業總能把簡單的理念落實成偉大。
優秀的人才:尋找PSDs
早在社交網絡興盛之前,雷曼就明白維持好的人際關系網絡至關重要,因為與正確的人共事能給自己帶來的巨大優勢。
在人才招聘上,雷曼有著自己獨特的指標,他一直專註於尋找這樣的人:PSDs,即出身貧寒(Poor)、聰明(Smart)、有強烈的致富野心(Deep Desire to Get Rich)。
在這樣的原則下,天分和汗水至關重要,而友誼和親情變得不再有價值。衡量升職加薪的唯一標準是業績,從不考慮工作年限,他們還給最優秀的員工提供成為合夥人的機會。同時,公司會保持公司總人數穩定在 200 人,每年通過“煙霧彈會議”淘汰 10% 。
每半年員工都要接受一次考核,其結論會充分考慮上級、同事甚至下級的意見。如果那段時間該員工的業績低於預期,這個人的提成比例就會減少。真正優秀的人會殺出重圍,而那些並不優秀的人則會成為公司合夥人年會上的討論對象。這個年會被稱為“煙霧彈”,它決定了誰會被炒魷魚。
這個體制每年會讓 10% 左右的人出局。在十余年的時間里,加蘭蒂亞的團隊始終保持在 200 人的水平。雷曼定下的這個規矩讓公司避免了過度擴張,讓那些業績最差的人出局,才能為新的、有才能的年輕人騰出空間。在加蘭蒂亞的詞典里,“舒適區”這個詞根本就不存在。
“煙霧彈會議”不僅存於員工中,在合夥人中也不例外。因為雷曼和其合夥人的思維方式是:懂得讓位才是精英體制的精髓,位居高位的人不應該阻止雄心勃勃的年輕人往上爬。如果年輕人不能往上走就完全違背了他們推崇的精英體制的信條。這一規則同樣適用於他們自己。
遠大的夢想
雷曼和莫逆之交巴菲特都討厭排場,穿著簡單,說話直截了當。致力於構建一個持久的、偉大的公司,是兩個人的誌向。

巴菲特(左)與雷曼(右)
巴菲特喜歡把伯克希爾・哈撒韋看成是自己的一幅偉大的畫作。對他而言,這幅畫作是一個永遠不會被稱為完美的作品,因為它每過一年,都會比上一年變得更好。
雷曼的夢想則是建立一套可以成為 21 世紀標桿的企業管理模式。財富的積累對於二人而言只是附加收益,從來不是兩人的終極理想。
所以雷曼曾經說過:“做夢,無論大小都需要消耗同樣的能量,那我們為什麽不做一個偉大的夢呢?”
有這樣一個夢想遠大的老板,加上 3G 資本招聘的都是誌存高遠之人,所以,個人野心加高額回報點燃了 3G 資本員工身上的全部能量。員工十分熱愛自己的工作,對業績的追求達到了瘋狂的水平。對公司充滿認同感,願意為公司去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相信自己付出的一定能得到回報。
可變的薪酬制度
雷曼有一個理念:共享,是把企業做大的核心。把賺來的錢分享給最優秀的員工,這才是最好的公司模式。
20 世紀 70 年代,巴西人最夢寐以求的事情就是為跨國公司工作。當時,畢業生和企業管理人員都夢想著能加入殼牌公司、IBM 或者大眾汽車這樣的企業。大型的巴西本土企業集團那時還十分稀有,且多為家族掌控,下層員工基本沒有當上高管的上升通道。在這些公司中,“所有者”和“其他人”之間有著明顯的區分。當然,無論跨國公司還是本土企業,那時都還沒有可變的薪酬制度。
雷曼很好地吸收了高盛的經驗,在公司去掉階梯式等級,每一位新加入的員工都有拿到獎金的資格,且高一層級的員工拿到的提成,不會是幾倍於工資的獎金,而是直接按一個小比例與其他人分享公司的總盈利。公司也沒有規定拿獎金的員工晉升為拿提成的員工最短需要幾年,一切都靠業績說話。
雷曼從高盛複制的這套模式成為他事業的轉折點。加蘭蒂亞的工資低於行業的平均水準,但是獎金可以達到工資的四五倍,這在當時可是很大的一筆錢。當然,這也是有條件的,員工必須完成業績目標才能拿到這筆優厚的獎金。這條規矩清楚簡單,對於在公司的勤雜工也同樣適用:幹得好就有錢拿。
雷曼認為,讓所有人,哪怕是公司那些處在最底層的員工,都能感受到自己是企業的主人,是讓他們為企業的成長付出全部精力和智慧的唯一途徑。
成本控制
這里舉一個收購前的安海斯-布希(百威母公司)和英博(3G 資本管理公司)對比的例子。
在收購前,安海斯-布希的繼承者和高管繼續著往日揮金如土的生活。布希家族和公司高管擁有一個私家機群,包含 6 架私人飛機和 2 架私人直升機,為此他們雇用了 20 名飛行員。他們永遠只住五星級酒店,一頓正常的工作餐可以花掉 1000 美元。
安海斯-布希就像一個溺愛孩子的母親,任由“小皇帝”們想買什麽就買什麽,比如布希花園、佛羅里達的海洋世界遊樂園。但過山車和受過訓練的海豚對一家啤酒公司的發展究竟有何益處?安海斯-布希的老板花錢買這些東西都非常理直氣壯,絲毫不認為有任何的問題。
而在英博,這些毫無意義的收購和開支沒有絲毫存在的可能性,對公司發展沒有幫助的高消費會被視為犯罪。公司的管理層只坐經濟艙,住三星級酒店,有時候還會與同事合住一個房間。在餐館吃飯只點最普通的飯菜,最多加一瓶啤酒。
開放式的工作區域
在雷曼創業生涯的早期,盡管那時通信並不發達,但雷曼要求在公司內部不應該有任何阻隔。
讓專業人員在各自的小隔間里工作而互不通氣,對雷曼而言顯然毫無意義。因此,他很快采納了一種在當時的巴西還算很前衛的工作模式。
辦公室采取了一種大開間的設計,員工和老板之間也不分開。雖說沒有墻壁的設計無法提供個人的隱私空間,但這讓團隊的工作更加靈活,且避免了明顯的等級區分。
雷曼絕大多數時間就在這個大開間的一張桌子上辦公。合夥人只有在討論機密事宜時才會到私人辦公間去。這種設計的另一個好處是,任何人都可以與老板近距離接觸,找老板談話也不需要大費周章。
同時,為了創造一種寬松的辦公氛圍,加蘭蒂亞的員工們大多數時間都穿著隨意,而彼時許多金融機構都要求員工西裝革履。休閑褲和卷起袖管的襯衫逐漸成為日常的標準裝扮。員工們看上去更像是大學校園里的學生,而不是股票經紀人。
精髓的東西永遠都是簡單的,但總有人能把簡單的東西發揮到極致,於是他們成功地改變了世界。
[本文系紅杉匯(ID:Sequoiacap)授權i黑馬發布,編輯洪杉。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獲取授權,推薦關註(ID:iheima)]
巴菲特
雷曼
管理
成本
贊(...)
分享到: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