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晨鸣纸业与外资巨头对簿公堂造纸业“达娃争端”或升级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304/20100304044250353.html



        至今,阿尔诺维根斯晨鸣特种纸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合资公司”)副总经理徐新建仍然没办法回到工厂,只能栖身于公司后面的一幢办公楼办公。

        “2月10日,春节之前,公司的法人代表、高管去公司,晨鸣的人还是阻拦我们不让我们进工厂。当时我们打了110报警。”徐新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显然,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结果并没有能够解决合资双方的争端。

        徐新建表示:“判决书只判决晨鸣侵权,但是对于我们要求赔偿侵权损失的请求没有支持,我们已经上诉到山东省高院,要求让晨鸣承担侵权造成的损失。”

外方高管仍然无法进厂

        日 前,备受关注的造纸业“达娃”合资争端,阿尔诺维根斯晨鸣特种纸有限公司起诉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晨鸣纸业”)侵权案终于有了一审判 决结果。本报记者拿到的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书显示,法院判决“晨鸣纸业撤出保安人员,停止侵权,判决生效后10日内履行完毕,但驳回了原告的其他诉讼 请求。”

        不过,3月3日,现任合资公司副总经理徐新建向记者表示,虽然拿到法院的判决书已有1个多月,他们仍然受到阻挠,无法进入厂区。

        徐新建告诉记者,由于对外方转让合资公司控股公司的股权不满,2009年7月9日,晨鸣派保安把工厂给封了,阻扰公司管理人员进入,相当于接管了合资公司。

从握手到堵门

        这场闹剧缘于由合资而引起的恩怨。

        阿尔诺维根斯公司总部设在法国,是世界最大的技术用纸生产商之一。晨鸣纸业则是国内造纸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目前我国唯一同时发行上市A、B、H股的公司,并进入全球造纸行业50强。

        2005 年10月,两家公司约定成立合资企业阿尔诺维根斯晨鸣特种纸有限公司。根据合资协议,阿尔诺维根斯在香港成立一家称作阿尔诺维根斯HKK2的投资公司作为 法方出资的母公司,与晨鸣纸业在合资公司中分别占股70%和30%,注册资金2亿元,特种纸项目分两期建设,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完成年销售收入12.8亿 元,实现利税2.7亿元。

        这一被看好的  “握手”,没想到,在一年里,就发生堵门事件,直至合资双方对簿公堂。

        《每日经济新闻》获悉,晨鸣在向法院的答辩中表示,外方股东对合资公司的经营管理不善,造成合资公司累计亏损约1.4亿元。

        晨鸣方面还指出,在没有经过合资公司董事会讨论和决议,外方股东2008年10月16日单方将合资公司停产,停产后对合资公司更疏于管理,及近失控状态,甚至保安人员都监守自盗。

        据称,停产期间,外方股东违反双方达成了处置合资公司股权的协议,单方转让合资公司的股权,严重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晨鸣想低价抄底?

        徐新建介绍,晨鸣纸业以亏损为由迫使外方接受由中方委派总经理,但按照合作协议,应该由外方委派董事长和总经理。

        后 来外方作出了让步,晨鸣纸业委派了总经理。但是晨鸣纸业委派的总经理不顾公司实际情况,盲目生产,合资公司库存由3000吨增加到10000吨,占用了公 司的流动资金,造成很大损失。在合资公司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按照合作合同约定,合资公司的贷款应该由股东双方按融资比例进行担保,但是晨鸣纸业却拒绝给合 资公司承担担保。由于资金紧张,外方股东决定先暂缓支付晨鸣纸业1300万的电力款和蒸汽款,晨鸣纸业就以合资公司没有及时支付蒸汽款为由将合资公司告上 法庭,并查封了银行账户。

        这一事件引起了外方股东的强烈不满,双方矛盾随之加剧。

        2009年2月,外方和晨鸣纸业在上海召开会议,晨鸣提出来要全面接管合资公司。外方也觉得无法继续合作,提出撤资出售股权。徐新建说,当时国内除了晨鸣之外,有三家公司对合资公司感兴趣,但是考虑到与晨鸣的关系,都知难而退。

        外 方认为,晨鸣一步步逼合资公司停产,目的就是想挤走外方股东,低价收购合资公司。2009年7月,外方法国阿尔诺维根斯集团单方面宣布,把合资公司的控股 公司香港HKK2的股权转让于法国另外一家基金公司,退出了合资公司。徐新建认为,合约上的优先购买权指的是合资公司,现在转让的是合资公司母公司的股 权,并没有违反合约,无需得到晨鸣的同意。

        3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晨鸣纸业,希望就上述徐新建所表达观点进行求证,而相关人员表示,负责该案的人外出不在办公室,要求留下联系电话,但截至收稿,晨鸣纸业仍未与记者联系。

商务部门调解未果

        2010年1月28日起,山东省商务厅对双方的纠纷进行了三次调解。徐新建表示:“协调中,晨鸣提出出售他们持有的30%股权,我们也很想买。但是晨鸣在合资公司只有30%的股权,股东权益3000多万,却要价1.6亿。”

        山东省商务厅最终的协调意见认为,鉴于双方对股权价格差距这么大,建议找世界顶级评估机构评估,以评估价作为交易基础。“但到现在为止,晨鸣还没有接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4

创维、天盛对簿公堂 “付费英超”三权质疑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25/wMMDAwMDE4MzcwMg.html


“创维与天盛当初签定的合作协议根本就是无效的。”创维数字技术的代理律师刘春雷6月24日如是表示。

作为“付 费英超”先驱的天盛(上海)数字电视发展有限公司2009年11月24日将自己昔日的合作伙伴——创维数字技术公司告上法庭,并索赔2350万元。6月 18日,受理此案的上海市二中院公开审理了这一案件。

合作始末

对于2007年以5000万美元 的天价获得英超转播权的天盛来说,在最初自己强硬的“付费英超”推广遇阻后,2008年开始与地方电视台、数字电视运营商、机顶盒厂家、网络运营商、手机 运营商等背景的多家公司合作来推广“付费英超”,而国内最大的机顶盒制造商创维数字技术就是其中的一家。

根据2008年6月签署的合作协 议,双方约定在厦门、广东省网、太原、重庆、南京等8个城市来通过国美苏宁等电器连锁的彩电零售渠道,以及代理商和广电营业厅等多种渠道进行捆绑销售。

所 有由创维公司提供的数字机顶盒副机和有线电视一体机都应捆绑天盛公司提供的包括英超、意甲等节目的“电子体育”付费节目包,天盛以140元每台的价格向创 维提供节目包,而购买机顶盒的用户可以免费收看一年的“电子体育”频道,而创维在8个区域销售机顶盒的保底数量为10万台,第二年用户续订节目包时,天盛 可以拿出节目包实际销售价格的10%来作为甲方销售的返利。

创维数字技术法务部马勇表示,“之前媒体对于天盛的欧洲足球频道进行了很多宣 传,天盛也表示其频道在很多地方广电网络实现落地,所以我们创维数字技术公司在签署协议时并没有意识到风险,而作为合并报表的创维集团审批时却发现天盛存 在了问题。”

天盛公司则表示,上述协议签订后,创维公司并未依约捆绑天盛公司的付费节目包,而且在2009年6月9日通知不再续约,由于英 超联赛转播权属于时效性非常强的体育赛事转播权,而由于排他条款的限制,天盛公司在合同期内,又不能同创维公司以外的任何第二家机顶盒和有线电视一体机生 产商进行合作,因此天盛遭受了很大损失。

根据天盛的起诉书,经初步估计,创维公司在协议约定的8个区域机顶盒副机和一体机销售至少达15万 台,这给公司造成了超过2100万元的损失。

有无付费电视运营权?

刘春雷表示,“签署协议后我们索要由广电总局发放的这一运 营资质证书,但是到庭审时天盛依然拿不出这一证书,这是双方合作终止的主要原因。”

创维方面的代理律师刘春雷在6月18日的庭审中表示, “经我方调查及向相关部门的咨询,天盛公司假如要将涵盖有英超联赛、意甲联赛传输到终端客服,必须经过四个步骤,即将英超联赛、意甲联赛通过卫星接收并解 码;将解码后的信息集成并再次加密;落地;终端客户申请并付费时通过各地的电视台为其开通即解码。作为天盛公司,是外商独资企业,任何一个步骤都不可操 作。”

他还告诉记者,“根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外商投资目录、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外资企业不能开办从事传输、接入、经营等业务, 天盛公司作为外商独资企业不能经营电子体育频道。即使原告在举证中辽宁电视台的授权也是违法的。”

公开资料显示,天盛公司是 EOROSOCCER DIGITAL TV HOLDINGSLIMITED(欧洲足球数字电视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称欧洲足球公司)全资子公司,注册在上海市虹口区,法定代表人宋政。而欧洲足球公司 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法定代表人也是宋政。

对于天盛的律师在庭审中表示,“天盛公司与创维公司签署的《合作营销协议》是合法有效的,广东 电视台是欧洲足球频道的开办方,广东电视台将这样的体育频道授权给广东南广传媒负责全权经营,通过证明南广传媒向原告出具的授权书,可以证明广东南广传媒 授权原告全权负责欧洲足球频道的管理与运营,原告可以在国内独家销售代理。”

此外,辽宁电视台向天盛出具的授权书,可以证明辽宁电视台将作 为电子体育频道的开办方将电子体育频道的市场运营全部授权给原告进行实施,授权日期也涵盖了原、被告合作的期间。

而天盛方面还表示,“没 有任何法律或行政法规有禁止外资企业经营、销售付费频道的强制性规定。电子体育频道是辽宁电视台申办的,电子体育播出、集成、传输都是辽宁电视台旗下公司 鼎视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天盛公司只负责市场营销,没有违反相应的规定。”

转播权和落地权质疑

除 了付费电视运营权外,创维对天盛是否真正获得了英超独家转播权也表示了怀疑,马勇表示,“之前没有人怀疑这一点,但在合作以及后来的庭审中天盛却拿不出证 据。”

在庭审中,天盛的代理律师表示,英超联赛足球协会有限公司是向全球竞拍的方式拍卖的,竞拍的价格属于双方必须要保密的内容,根 据天盛和全国各省市有线电视付费频道的合作协议,协议可以证明天盛已经取得了授权。

刘春雷告诉记者,“原告必须得到英超、意甲官方授权,审 理至今原告并没提供这方面的授权,只提供了欧洲足球数字电视控股有限公司的授权书即原告的证据,这个证据的提供人是欧洲足球数字电视控股有限公司,其实就 是原告的母公司,原告自己证明自己,是没有证明力的。”

对此天盛传媒公关部毛小姐告诉记者,“目前我们不清楚这一案件的具体进展,但可以肯 定的是我们获得了转播权。”

此外,创维方面还指出,《合作经营协议》需落地,但是在协议执行过程中天盛的电子体育频道在8个区域都没有落 地。八大区域内的广电部门要同意播放电子体育频道——这是天盛公司的义务。

在法庭上,天盛公司以鼎视公司的《情况说明》证明已经落地,而且 创维在7个城市已经卖出了大量机顶盒和一体机。






廖氏成員未對簿公堂阻撓民豐成功買入創銀股權爭奪反高潮 李華華




2011-1-19  AD


 

雷聲大通常都雨點小,結局,更加係反高潮居多!好似民豐企業(279)舊年年尾興致勃勃向廖家大哥廖烈文買創興銀行(1111)股權,點知特別股東大會(EGM)前夕,中途殺出話廖氏家族其他成員唔「like」,仲話想狀告上法庭,所以,大家都諗住噚日有大龍鳳睇!

「a deal good for company」

不 過,出奇地,呢個守衞森嚴嘅EGM,場面異常平靜,把守門外嘅公關話,廖烈文大仔、民豐大股東兼非執董廖駿倫無嚟,華華眼睇亦唔覺有其他廖氏人蒲頭。最 後,「保險教父」民豐主席楊梵城,喺無驚無險無人阻頭阻勢之下,「教父」揸住廖企同創銀分別增加到10.8%同6.57%,成功踏出轉型「銀行教父」第一 步!

咁高興,「教父」當然要同大家講兩句喇!佢話個會議好成功,呢個交易對公司嚟講係好好,而且呢單係正常嘅業務交易,之後仲轉埋 channel話:「It is a deal good for company.(這是對公司好的交易)!」之但係有人問佢作價合唔合理、有冇涉及法律行動嘅時候,「教父」就突然失聰夾即閃番入會場,之後冇再出過嚟, 仲喺秘道鬆咗人o忝。

無咗個「教父」,華華惟有即刻執番個「教徒」─民豐小股東TOLAN i.GJ,佢同「教父」一樣咁開心,仲話「Very happy! A beautiful deal!」但係佢好似唔知有姓廖嘅想狀告呢單嘢喎。

咁點解「教父」可以毫無難度就得手呢?下次見到廖氏一族,一定要問清楚!

李華華



iPad大陸商標權之爭首度對簿公堂 深圳唯冠:蘋果「找錯了賣家」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225/2207579.shtml

  在蘋果iPad掀起搶購狂潮之時,iPad商標所有權的歸屬卻遲遲沒有定論。就在深圳唯冠欲以「欺詐罪」將蘋果公司告上美國法庭之際,未料蘋果公司也「反戈一擊」,一紙訴狀宣告對iPad商標權的爭奪由「口水戰」轉入正面交鋒。
首度對簿公堂
2月23日,蘋果公司與深圳唯冠關於iPad商標權之爭一案在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開庭。
此次訴訟的原告系蘋果公司和英國IP申請發展有限公司 (以下稱英國IP公司),被告為深圳唯冠。兩原告請求法院判令註冊號為1530557的「iPad」商標的專用權歸原告所有,同時判令被告賠償原告因商標 權歸屬調查費、律師費所損失的人民幣200萬元,且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
蘋果一方訴稱,2009年12月23日,唯冠國際主席兼CEO楊榮山 授權麥世宏簽署了相關協議,將10個商標的全部權益轉讓給英國IP公司,其中包括大陸的商標轉讓協議。協議簽署之後,英國IP公司向唯冠台北公司支付了 3.5萬英鎊購買其所有的iPad商標,然後英國IP公司以10英鎊的象徵性價格將iPad商標的所有權益轉讓給蘋果公司。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目前深圳中院的庭審已經完成法庭調解和法庭辯論環節,案件還在進一步審理。
所有權爭奪由來已久
資料顯示,唯冠科技集團於1989年在台北創立,於1997年以唯冠國際(00334,HK)的名義在香港上市,深圳唯冠為其在深圳的全資子公司。
此前的公告顯示,唯冠科技流動負債淨額28.7億港元,並有38億港元貸款逾期未還,對中國銀行、民生銀行的欠款也高達1.8億美元。據悉,去年民生銀行委託了和君創業擔任唯冠科技的債務重組顧問。
去年10月,和君創業宣稱取得唯冠科技的授權,聯合唯冠科技的8家債權銀行,向蘋果公司索賠100億元人民幣,針對蘋果購得的「iPad」商標所有權問題,以「欺詐罪」向美國法庭提起訴訟。
庭審的兩大爭議
根據庭審的情況,雙方關注的焦點主要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深圳唯冠與台北唯冠的關係存在爭議。在簽署轉讓協議的同時,台北唯冠以10英鎊的象徵性價格將iPad的大陸商標權轉讓給英國IP公司。但深圳 唯冠的代理律師肖才元表示,台北唯冠無權處置深圳唯冠對於「iPad」商標在大陸的所有權。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肖才元說,雖然深圳唯冠為 唯冠國際在深圳的全資子公司,但深圳唯冠與台北唯冠是獨立的企業法人關係,相互不存在投資關係,從股東結構及工商註冊等角度看,兩者是不同的主體。
另一方面,「iPad」在大陸的商標權歸誰所有?蘋果一方認為,由於深圳唯冠和台北唯冠的法人代表都是唯冠國際的主席兼CEO楊榮山,所有其與麥世宏簽 署的相關轉讓協議對深圳唯冠也同樣具有法律約束力。深圳唯冠一方則表示,蘋果公司只能證明英國IP公司與台北唯冠簽約,但「iPad」在大陸的商標權並不 歸台北唯冠所有。肖才元還表示,蘋果出示的證據中涉及的當事人都是台北唯冠的員工,與深圳唯冠並無關聯。
肖才元向記者表示,在購買「iPad」在大陸的商標所有權時,蘋果公司誤把台北唯冠當作是其所有者,是「找錯了賣家,做了一件愚蠢的事」。他認為蘋果這種「先侵權再談判」的做法實是「對中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嚴重侵害」。
而蘋果代理律師楊浩也向記者表示,從目前的庭審情況和前方證據來看,結果應該對蘋果更有利。


广药与加多宝对簿公堂 王老吉品类延伸至药品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21/3MNDE4XzM3MzQ3Mg.html

广药收回加多宝红罐王老吉经营权主意已定,将加强王老吉品牌自主经营,合资公司王老吉药业旗下药品明年全部换装启用王老吉商标。近期,作为“红绿之争”双方的广药和加多宝有可能为争夺王老吉而对簿公堂。

沉 寂了近两个月的广州医药集团内部近日还突然传来消息,广药与香港同兴药业的合资公司王老吉药业正式启动“食品+药品”战略,宣布明年旗下药品全部换上“王 老吉”品牌。从王老吉药业获悉,由公司研发的王老吉龟苓膏、王老吉固体饮料预计将在明年推向市场,药品方面也有两种新药已经拿到批文,正在准备生产上市。

昨日,王老吉药业的一位高管告诉记者,广药内部已定位王老吉药业实施“食品+药品”的大健康战略布局,今年前三季度,王老吉药业已经完成的21亿元销售收入中,15亿元都来自以绿盒王老吉凉茶为核心的食品业务,药品业务部分仅有5.9亿元。

据本报记者了解,王老吉药业现一共拥有61个药品批文,但其旗下药品除了“保济丸”外,销售规模都不大。

为解决药品销售的短板问题,王老吉药业决定内部统一品牌,统一打上“王老吉”商标,而该公司药品板块目前除了广东凉茶颗粒已启用王老吉品牌外,其余药品均未真正启用王老吉商标。

为使品牌转换工作成功实施,王老吉药业将于下个月召开全国经销商大会,届时将会把王老吉系列药品正式推向经销商,以期为明年的铺货作准备。

目前“王老吉”品牌价值上千亿,是中国价值最大的品牌。王老吉药业方面预测,公司药品板块一旦冠以王老吉品牌后,省外市场明年的增速将有望达到30%~40%之间,全年药品业务整体增速将至少达到25%。

为推进“食品+药品”战略,本月15日,王老吉药业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2010年股东分红方案,决定每股分红0.3元,将更多的资金预留作为扩大生产投资的储备金。

实际上,今年以来,王老吉品牌的品类已经不断被扩容。今年广药先是授权广粮集团30个非凉茶品类,继而再度出手,授权珍奇味集团生产经营王老吉健康饮品。

记者日前从沈阳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了解到,由广药授权使用“王老吉”商标的广粮饮料也正加紧推出新产品。

而此番王老吉药业启用“食品+药品”战略,一统“王老吉”品牌,显然印证广药在大健康产业运作上确实商标授权与自主经营“双管齐下”,市场认为此举亦释放出广药加大自主经营的讯号。

对于广药王老吉的新策略,北京圣雄品牌营销机构总经理邹文武认为,王老吉商标品类被不断延伸,广药的策略可能是用大健康概念和产品群,来逐步覆盖王老吉的凉茶品牌资产和形象。

长期来看,无论是商标授权还是自主经营,广药在王老吉品牌运作上越是精选产品组合,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广药如果成功,红罐王老吉就沦为附属。”邹文武说。

这 即意味着,实际上多年来在凉茶市场上的“红绿之争”,到今天已经彻底演变为商标归属之争,商标所有人广药收回商标之意已决。而一手做大红罐王老吉的加多宝 当然不愿意。5月份,获得授权十多年后加多宝公司终于在河南等地推出瓶装王老吉,试图在凉茶市场增加竞争筹码。另一方面,在公共场合,加多宝方亦频频声称 反对王老吉品类的多元化。

不过,在王老吉商标归属上,加多宝到底只是个租赁者,并且双方在租赁到期日期上存在分歧:广药方认为双方的合约已于2010年5月到期,而加多宝则坚持2020年到期的说法。

近日有媒体称,双方已在租约到期日期等问题上谈判破裂,为了争夺王老吉双方即将对簿公堂。为此,本报记者昨日向广药集团内部一位负责品牌运营的中层求证,该中层没有否认这一说法。

而加多宝公关部负责人则未对本报记者的电话及手机短信作出任何回应。

 

 


股權信託治理不良,澳大利亞首富家族對簿公堂

http://www.xcf.cn/newfortune/gongsi/201209/t20120920_354853.htm
於創辦人和第二代對信託治理和家族治理兩方面的疏失,澳大利亞萊恩哈特家族圍繞家族股權信託發生內鬥。考慮以家族信託傳承家業的中國企業家要避免重蹈覆轍,一方面要謹慎選擇信託受託人或管理人,制定一套信託控制權的傳承機制,並成立信託管理委員會;另一方面,家族治理也必須同時進行,以傳遞家族價值觀與維繫良好的家族成員關係。

  近日,澳大利亞採礦業巨頭吉娜·萊恩哈特(Gina Rinehart)家族的兩代人圍繞家族股權信託發生內鬥。無獨有偶,香港新鴻基集團郭氏三兄弟均為其父所成立股權信託的受益人,亦爭鬥興訟,如今三人均捲入貪腐官司,家族名譽受損。
  不少中外企業創辦人在退休前不直接將股權交給子女,而採用信託的方式傳承企業股權。這一做法的初衷都是希望自己辛苦創建的企業與積累的財富能造福子孫,並在後代手中發揚光大。然而我們研究發現,信託並非家族企業傳承的萬靈丹,反而有許多為華人家族忽略的副作用(詳見2010年6月本專欄文章)。特別是華人企業創辦人,他們雖然引進了西方的信託,卻忽略了必要的信託治理和家族治理,結果不但未能令家族與企業常青,反而埋下了許多隱患。因此,我們有必要就此問題多做一些案例解剖。

  萊恩哈特家族:因爭奪信託管理權發生內鬥
  2011年9月6日,澳大利亞首富、女強人吉娜·萊恩哈特歡歡喜喜為幼女吉妮亞(Ginia)慶祝25歲生日。不過就在不久之後,吉娜卻有件不愉快的事情,她突然多了一個身份─被告!原告竟是她的另外三位子女,賀普、畢安卡和約翰(Hope,Bianca,John)。起因是三名子女不滿母親對家族信託的處理,發起訴訟。一場醞釀多時、錯綜複雜的家族內鬥由此展開。
  吉娜·萊恩哈特其實是個「富二代」,其父朗·漢考克(Lang Hancock)於1955年成立了漢考克鑽探公司(HancockProspecting Pty Limited ,簡稱HPPL)的前身,並一路發展採礦業。作為漢考克的獨生女,在接手父親的採礦王國後,吉娜通過長期經營,令集團業務更上一層樓,如今HPPL的價值已逾1萬億美元,吉娜亦借此成為澳大利亞首富。如今,其坐擁180億美元的財富,位列福布斯排行榜第29位。吉娜育有四名子女,吉娜的父親於1992年去世之前,就為他的四名孫輩成立了一個信託,四人均是信託受益人,信託更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為Hope Margaret Hancock Trust,信託受託人(trustee)為他們的母親吉娜。該信託擁有HPPL約23%的股份,資產價值約為40億美元。這筆資產由該信託擁有,直至吉娜的小女兒吉妮亞年滿25歲。
  本來,吉妮亞25歲生日的那一天(2011年9月6日)就是該信託的到期日,但是就在前一天,吉娜的子女準備從母親手中接管信託時,吉娜卻要求子女簽下一份同意書,讓她繼續做信託的受託人,即不把信託管理權交還給子女。吉娜認為子女對於打理企業完全缺乏能力和經驗,她提到:「子女都明顯沒有足夠和必要的能力、技術、知識、經驗、判斷力或負責的工作態度和良好的道德去管理這麼一個龐大的信託,尤其是該信託乃HPPL集團的大股東之一。」
  原來,吉娜的子女們多為紈褲子弟,一向只顧享受奢華的生活。他們身著名牌,度假頻繁,享用著價值數百萬美元的豪宅。吉娜認為,現在並不適合把信託交給他們管理,最應該做的是逼他們上班,讓他們好好體會到以往休閒度假般的生活模式和生活態度遠不足以承擔企業大任。同時吉娜還提醒子女,若他們現在接手該筆財產,將會面臨1.42億美元的資本利得稅,這必然令他們破產。因為他們不可以出售信託裡的資產,或是向信託借錢,所以得自掏腰包來繳稅,如此巨大的數額他們是拿不出來的。因此,吉娜要求子女交出信託管理權,以免家族企業因為他們缺乏責任感、缺乏企業和信託經營管理經驗而受到牽連。
  吉娜不顧父親遺囑,擬定了一份同意書要「富三代」們簽署,意圖繼續擔任信託受託人。同意書中還包含了一項不起訴協議,以及子女不會要求查閱信託的財務數據和營運狀況。但子女並不接受,沒有簽署同意書。然而,吉娜卻已於9月4日(信託到期日前兩天)自行以信託受託人的權力,延長信託的期限直至2068年。屆時,吉娜如果還活著,將是個114歲的人瑞,而子女中的三名原告最年輕的也已經83歲。後代當然不願意80多歲才接班,家族爭鬥隨即爆發。
  吉娜的三名年長子女賀普、畢安卡和約翰在法院對母親提出控告,要求罷免吉娜的信託受託人職位。他們提出多項指控,包括吉娜只給他們不足一個工作日的時間去考慮是否簽署同意書,認為吉娜有意逼迫他們就範。又指控吉娜威脅他們,「不一定以受益人(子女們)的最大利益為大前提,除非受益人(子女們)簽下同意書」。加上吉娜擅自延長了信託的期限,並在隱瞞此事的情況下,要求子女簽下同意書,她的行為被三名子女認為極具欺詐性,充滿虛偽和不誠實。
  吉娜的獨子約翰的律師控訴,約翰雖身為受益人,但無法得到任何有關信託的財務資料,甚至有時竟然收不到信託理應定期發放的紅利。約翰的律師認為,吉娜要求兒子約翰聽從她一些與信託無關的指示才發放紅利是很不合理的,不再適合擔任信託受託人。
  此外,吉娜也被指意圖向子女提供額外利益,作為讓他們撤銷法律控訴的交換條件。2006年,吉娜曾透過一個約定(Hope Downs Arrangement)答應將於2011年9月6日(信託的原到期日)後,把鐵礦項目稅後盈利的1/4分給她的三名女兒。她的兒子約翰之前試圖要求吉娜不再擔任信託受託人,但於2007年最終放棄。此後吉娜也把他包括在此約定之內。
  雖然吉娜的三名年長子女都「造反」了,不過幼女,也就是剛滿25歲的吉妮亞,一直和母親保持同一陣線,並認同其哥哥姐姐都不適合掌管信託。吉妮亞指稱,兄姐們的所作所為對事情全無好處,反倒是暴露了他們的貪婪、嫉妒和自私。她提出:「這根本就是一個屬於家庭內的私人事務,他們實在不應該把它弄得如此街知巷聞。」
  這次吉娜家族內鬥鬧上法庭,不但使家庭成員間的關係受損,家族也成為了澳大利亞人茶餘飯後的話題。幸好四位孫兒女的信託只佔家族企業23%的股份,吉娜個人持有51%股份,事件對公司控制權影響不大。不過家族和諧及企業名譽受損已成事實,這些傷害在短期內確實是難以彌補。

  信託治理:信託結構的設計
  其實,當年漢考克所設立的信託結構極其簡單,只是把一筆預留給四位孫輩的企業股份交由信託保管並由女兒管理,在孫輩全都年滿25歲之後就交給他們。漢考克沒有考慮未來會發生什麼,例如家族與企業會如何變化,所以對未來的可能變化沒有預留任何相應措施。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隱患開始浮現。假如當時信託成立人能未雨綢繆,為信託結構作較完整的設計,提前為信託的管理制定好長遠規劃,也許今天家族後代所面臨的問題不會發生。
  有些家族信託的受託人是銀行,但是銀行只能執行公式化的信託規定,如收益分配。銀行顯然不能執行複雜的決策,例如行使企業投票權,甚至經營企業。因此,信託成立人常在信託之外成立信託管理公司,並將信託資產的決策權交到該公司,並由家族成員擔任該公司的管理人,做企業決策。反觀吉娜,被身為家族信託成立人的父親漢考克指定為信託受託人,意味著其有全權直接管理信託下資產、進行股息分配等,可謂大權在握。因此,受託人或管理人的角色至關重要。若其能力有限,或讓私心左右其決策,家族與企業就可能面臨危機。例如吉娜以受託人的身份,更改信託期限,又要求兒子約翰服從一些與信託無關的指示才可獲得信託理應定期發放的紅利等。企業家選定信託受託人或信託公司管理人時必須深思熟慮,除了要有能力外,還要特別注重其人品,以免所托非人。吉娜是漢考克唯一的女兒,信託交由她管理雖是合情,但是觀察其後她對子女的極度強勢與缺乏誠信,我們也應思考是否有更合理的方法。
  與其將家族與企業命運押在一名信託管理人身上,不如成立一個信託管理委員會,其優勢在於對信託下資產進行決策時,可吸納集體意見,集思廣益而作出最有利的決策,更可防止單一管理人權力過於集中,避免其為一己私利而作出對家族或對信託不利的事情。委員會可以包括家族每個分支的受益人代表,透過彼此約束,遏止對家族不利甚至是不合法的決策。委員會更可邀請非家族成員的中立人士,提供專業、公平、公正的意見,目標就是要做好對信託有效的管理,平衡家族內各  成員的權力與利益。
  雖然上述兩項措施可以解決「一人獨大」和「青黃不接」的問題,但吉娜延長信託期限的舉動又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吉娜延長信託的年期至2068年,屆時吉娜已114歲,且不論她是否戀權,或子女未成才也好,都意味著吉娜有意續當信託受託人直至魂歸天國。但總有一天她會離開的,那麼屆時信託的控制權又交予何人呢?現在吉娜的幼女和其他三名子女已經出現不和,很難想像他們將如何一同和諧地接手信託。吉娜並沒有設立一套信託的傳承機制,假如她辭世,那接下來是誰說了算呢?
  一些大家族成員在家族重心或長輩還健在的時候已經開始鬧不和了,如新鴻基地產的郭氏三兄弟,要母親出手調停。郭老太年過八旬,隨時都可能無力繼續管理信託,屆時又由誰說了算呢?群龍無首,或是多人覬覦權力,都不是好事情。應在信託條款中預先將決策權交接方式規劃好,例如前述的成立管理委員會集體決策。

  家族治理:家族人才培育與和諧
  吉娜繼承了父親的企業,成為了信託受託人,眼裡就只有信託和企業,忽略了對基業長青更為重要的家族治理。吉娜的子女從小生活奢華、揮霍無度,如今更是不知悔改,這顯然是吉娜專注於事業卻疏於教養子女的後果。
  在給子女的一封郵件中,吉娜以譏諷的語氣指出,子女訴訟毫無必要,因為從2012年1月起,子女獲得的分紅將比之前更多,足以維持他們的豪宅及無止境的度假。以物質為誘餌期望子女放棄對更多物質的追求也算無奈之舉。紈褲子弟或許對企業經營缺乏追求,但對物質的追求卻是無止境的。歸根到底,這是「富二代」沒有把「富三代」教育好。家族信託只能鎖定有形資產,無形財富則需通過家族治理傳承。家族信託這個法律工具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族治理的優劣。由于吉娜家族治理不善,「未來接班人」如此不堪,即便有上述信託委員會和其他良好的機制,將來他們又如何有能力去接手企業呢?

  給中國企業家的啟示
  考慮以家族信託傳承家業的中國企業家應以萊恩哈特家族的教訓為鑑。萊恩哈特家族的危機,歸根結底源於創辦人漢考克和第二代獨生女吉娜對信託治理和家族治理兩方面的疏失。要避免重蹈覆轍,成立家族信託的企業家要謹慎選擇信託管理人,宜訂立一套信託控制權的傳承機制,並考慮成立信託管理委員會以集思廣益,互相監察。此外,家族治理也必須同時進行,以傳遞家族價值觀與維繫良好的家族成員關係。否則將來家族內鬥可能性增加,更因為家族受益人被信託綁定,內訌爭鬥在信託期滿之前將持續存在,最終家族和企業都嚴重受損。這可不是家族信託成立人的初衷。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