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C觀點 - 施永青 訂預算案要跟民意嗎? (2012年02月07日)

1 : GS(14)@2012-02-07 21:29:08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91346&d=168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594

轉角 - 陳雲 「佔中」騙取民意授權 (2013年07月22日)

1 : GS(14)@2013-07-23 00:41:47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64436&d=2110
香港的在野大黨都在殖民地時期形成,有離地性質,由境外政權操縱。判斷香港政黨的行為,有兩大法寶。其一是金錢供養路線(money line)。其二是政治支援路線(power line)。金錢供養,不便明說,但政治支援,則好明顯:民主黨的原動力(powerhouse)在美國。缺乏這種外交官級別的分析方法,你不會理解香港政治。
二〇一〇年港府推出政制改革方案,民主黨與中聯辦密談之後,向政府妥協,贊成政府的方案,在立法會設立區議員功能組別。民間輿論譁然,但美國駐港總領事出言力撐。第二次關於雙普選的政制改革,港府仍未出諮詢文件,民主派就在去年作狀要佔領中環。佔中行動龜速前進,今年七月十八日,卸任在即的美國駐港總領事楊甦棣揚言,支持二〇一七年普選特首,並希望泛民可以入閘選舉。
我一早講過,佔領中環是不道德的政治交易。該運動一開始,就強調不干預公共秩序,不打算用行動威逼政府接受普選,卻用親民主派的報章以鋪天蓋地的宣傳手法,合謀製造政治議題,用超過一年的不合理的籌備時間,以商討日的方式反覆討論何謂普選,意圖令到佔中成為市民爭取普選的唯一寄託,騙取代理香港民意的政治名義,不合法地代表香港市民與北京談判。期間,全港市民被混騙了,特區政府被架空了。民主派的行為,比二〇一〇年的政改,更為離譜,因為政府還未提出諮詢文件!
這種政治欺詐行徑,有兩大惡果。首先,令民主派騙取到市民的授權,與北京談判,而期間的談判人的合法性、道德信任,完全沒經過市民授權,市民的利益隨時被民主派出賣。真普選聯盟將以賣港的普選方案,與北京做不道德的政治談判,以偷襲(pre-emptive strike)的方式,預先代表香港人向中共投降,瓦解香港人日後反對政改方案的鬥志。
第二,架空特區政府在政制改革的合法角色,破壞一國兩制。佔中之後,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出席立法會宴會,泛民表示樂意應邀上京面談。今後中港的重大政治事務,都由親美的民主派和中聯辦直接談判,民建聯及其他在野黨派的民意代理權也被架空。這是假扮群眾行動來取得獨家代理權的詭計,也是中美雙方在香港政治勾結,架空本土政治,意圖令香港無法形成本土勢力,任由中美雙方在香港瓜分利益,香港低下階層市民的利益被出賣。
「佔中」騙取民意代理權的把戲,昭然若揭,參加佔中的人,是綁架民意的幫兇。中共繞過特區政府,直接與民主派為首的立法會在野黨會談,更是敗壞朝綱,喪權辱國:香港是無政府狀態的、中美共管的淪陷區嗎?

周一刊登/文化評論人,德國哥廷根大學民俗學博士,《中文解毒》系列作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568

C觀點 - 施永青 民意常為短痛不理長痛 2013年10月28日

1 : GS(14)@2013-10-29 00:56:19

http://www.am730.com.hk/column-178559

奧巴馬把政府被迫局部關門的責任歸咎於共和黨,指共和黨刁難他的醫療改革方案,以至他的預算案沒法在國會通過。現實是共和黨曾多次提出妥協方案,只是他堅持寸步不讓,才導致政府關門,真正不惜以政府關門去逼使對方讓步的人是奧巴馬自己。
奧巴馬之所以能成功這樣做,就是因為善於討好民意,遷就了一般人只顧眼前利益,不理將來後果的短視。
金融海嘯後,奧巴馬為美國開出的藥方,是凱恩斯式的—以量化寬鬆刺激私人投資與消費;以向高收入者加稅令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社會福利,增加基建,與援助困難行業。
這套方案只宜用來急救,因為裡面有太多的嗎啡與類固醇,只能止一時之痛,長服可能上癮,並對身體造成無法修復的損害。然而,奧巴馬在連任後,事隔五年依然用救急藥。
國家設債務上限,目的就在於限制政府不要再胡亂開支,但奧巴馬卻成功引導輿論,令不許政府亂花錢的人變成了美國的罪人。為了令政府可以繼續花錢,他告訴美國人,政府如果花少一點錢,經濟就會下滑,失業率就會上升。所以大家一定要支持放寬國債上限,好讓政府借住先,花住先。至於將來怎麼還,打富人主意,收他們重一點稅就是了。

民意對這一套很容易受落,有錢人那麼富有,過著那麼窮奢極侈的生活,活該向他們抽重稅,以劫富濟貧。然而,有錢人之所以有錢,是因為他們善於創造財富,他們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增加向他們徵稅,不但會破壞他們創造財富的積極性,而且還會破壞他們再投資的能力,對推動經濟發展沒有好處。
政府在打擊有本事的人的同時,更在各方面資助沒有本事的人,這一樣有民意支持。經營有困難,面臨破產的企業,政府會加以資助,以讓他們可以用高消耗低產出的方式,繼續生存下去,並搶佔做得好的企業的市場份額。這實際上只會令整個社會的生產力沒法提升。
近年美國經濟發展緩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政府順從民意去花錢。這些錢大都用得不夠聰明,不夠有效,而且搶走了私人企業的機會(crowding out effect)。
經濟發展緩慢,政府提供福利的承擔能力自然難以提升,但奧巴馬卻在這個時候提出全民醫療保障,要政府增加承擔。現實是政府早已債台高築,原有承擔也應減少,何來能力作新的承擔?難道真可以長借長有,不會有後遺症?
其實,日本自九十年代卻已開始量寬,希望透過政府增加開支來帶動經濟,但效果不彰,反令日本經濟長期沒法復甦。美國的有識之士很擔心美國會落入日本一樣的困局,可惜民意都只顧眼前,而現有的政制卻鼓勵政客順從民意。代議政制的原意是選有識之士為民代議公共事務,但選舉制度卻令政客傾向遷就民意。結果可能是要全民共嘗苦果後,才願意對現有的選舉制度進行檢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024

民意收集日 凝聚留守者共識

1 : GS(14)@2014-11-13 23:08:46



【本報訊】過去46日的佔領,衝與不衝?撤或不撤?留守者意見紛陳,惟缺乏溝通渠道,爭論不休令人憂慮內部撕裂。有人聯合金鐘大部份物資站,發起大型民意收集日,冀通過理性討論凝聚留守者共識,共同研究運動下一步對策。發起「雨傘民意日」的港大法律系學生鄭諾銘(Jason)表示,一直有熱心人收集各種意見,但規模較小,接觸的人有限,容易分散焦點。經過多日游說,他成功聯合金鐘佔領區26個物資站,協助舉辦民意收集活動,希望所有支持佔領行動的人,可集中討論未來運動方向。



問題圍繞四大主題


民意日在周五起一連三日舉行,意見書問題圍繞四大主題,包括進一步升級行動、退場條件、第二輪對話及佔領者身份認同問題,例如留守原因等,全部設開放式選項供寫下不同意見,預計最少收集1,000份意見書,亦會在銅鑼灣及旺角佔領區同時進行。
Jason強調民意日不是要作任何決定,而是要激發起市民討論及思考,故會設立討論區,豎起白板自由發表意見,建議先討論再填寫意見書。所有意見書會先由義工拍攝記錄,再放在收集區供現場人士翻閱,全面公開透明,「睇吓唔同人嘅諗法,了解多啲,縮窄分歧」。
Jason不認同民意日會淪為「左膠式小組討論」,認為每個人的意見都應得到尊重,「呢個運動冇大會,靠討論去傾下一步係必須嘅,唔同意佢意見你咪提出嚟囉」,未來將繼續舉行多次民意日。清場消息越吹越烈,Jason稱若佔領區不復存在,實體民意收集行動勢必夭折,或會轉為網上形式,但認為這樣的討論是勢在必行,「政府對民意視而不見,即使你用行動清場,呢個問題始終存在,隨時會再佔多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113/189335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455

支持政改民意 下跌機率高

1 : GS(14)@2015-04-29 08:53:46

【拆局】根據三間電視台委託大學及研究機構所做民調,政改方案支持度與政府宣稱六成民意支持,固然相差一截,當中有兩次民調支持度,更不足五成。雖有政府中人對民意戰仍然樂觀,指支持民意仍領先反對10個百分點,但也有官場中人憂慮,未來兩個月,支持政改民意下跌機會肯定大過上升,「萬一反對民意領先,泛民可以將否決責任推晒畀政府」。有官場中人坦言,個別官員已不再講「六成民意支持政改」,改為「大多數民意支持政改」,「但大家都明,大多數民意支持政改都有啲夾硬」,但他對民意戰仍傾向樂觀,相信支持政府民意「可以企穩五成」,「應該最高可以有五成五,特別係越近表決,支持袋住先民意應該越高」。



泛民可將責任推給政府

他更稱現時支持政改民意,仍領先反對10個百分點,「冇理由呢10個百分點會突然走去反對,我哋相信支持政改市民同反對一樣,唔會輕易轉軚」。不過,也有官場中人認為,對目前形勢不應過份樂觀,憂慮未來兩個月支持政改民意會下跌,「按過去經驗,不論特首、官員民望、施政報告定預算案民調,都係第一次民調支持度最高,之後就一直跌,所以支持政改民意下跌機會,肯定大過上升」,他更直言,萬一反對政改民意領先,到時泛民必咬住政府不放,「問政府會唔會按民意收回方案」,泛民可以將否決政改責任,推到政府身上。■記者莫劍弦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29/191295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048

兩會後港府處事手法突變 林鄭反常順泛民意 迅速押後拆焚化爐撥款

1 : GS(14)@2016-03-19 22:06:23

■何秀蘭(中)於會面後稱,泛民向林鄭反映一地兩檢、全民退保和標準工時三大港人關注的問題。


【本報訊】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與泛民主派議員會面,商討調動立會和財委會各法案和撥款申請先後次序問題,泛民除提出一地兩檢、全民退保等問題外,又要求林鄭將堅尼地城焚化爐用地除污工程撥款押後,豈料港府一反常態,迅速按泛民要求押後。有泛民議員形容北京兩會後,港府處事手法有明顯改變,「好似換咗個政府」。記者:呂浩然泛民不同黨派11名議員昨晨早與林鄭會面,討論立法會修訂法例和審批撥款民生先行的次序,特首辦主任邱騰華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也有出席。泛民會議召集人何秀蘭於會面後稱,泛民向林鄭反映一地兩檢、全民退保和標準工時三大港人關注的問題,建議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出席內務委員會特別會議,交代當局對一地兩檢的想法,不過林鄭未有正面回應。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則指,經歷《版權條例》爭議後林鄭應「上咗一課」,日後不要再在港府「水浸眼眉」時才提出討論民生先後,應採取互相尊重的態度。




否認調動議程是跪低

林鄭又向泛民提供文件,詳列當局心目中對各項法例修訂、撥款申請的先後次序。何秀蘭指,她與民主黨單仲偕對排在財委會議程第五項、有關前堅尼地城焚化爐、屠房及毗鄰用地土地除污工程有意見,因不少當區居民擔心工程引致地下污染,冀當局將項撥排到最後。豈料下午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即去信財委會,同意在議程次序上採取先易後難,把撥款100億元予醫管局、司法人員薪酬調整、沙田和荃灣的重點項目計劃調前,同時分別將原本排第三及第五的警務處更換姓名索引電腦系統、前堅尼地城撥款押到最後,迅速回應泛民訴求。有份與林鄭會面的單仲偕覺得,今次當局的做法極為罕見,估不到昨上午8時半提出意見、下午2時半港府就調動了議程,相信與兩會期間,北京「吹和(諧)風」有關,形容「兩個禮拜已經過咗個政府」。單相信林鄭是實用主義的人,她亦希望不同部門積壓已久的撥款「過得就過」,故今次肯聽取泛民意見。林鄭月娥下午見記者,否認今次調動議程是跪低,指若議員對個別議案有極大意見,在時間緊迫下應採取務實方法,但今日同泛民議員會面時,也有議員表明會對部份項目拉布。對於泛民要政府在立會交代標準工時,退保及一地兩檢,林鄭指不應與議程問題混為一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19/195362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443

團體促扶委會正視民意撐全民退保 1.5萬信交林鄭

1 : GS(14)@2016-06-21 07:22:49

【本報訊】為期6個月的退休保障諮詢今天結束,不同團體趕在諮詢期完結前最後衝刺。全民撐退保社福聯盟共收到超過1.5萬封支持意見書,今天將交給扶貧委員會主席林鄭月娥,促扶委會正視民意,真正落實全民退保。記者:王家文 袁楚雙



聯盟今年4月中至6月中透過街站及社福機構服務單位收集市民對退保的意見,至今收到逾1.5萬份意見書,均認為退保是安老政策非扶貧措施,支持全民退保及落實學者提出的全民養老金方案,即由官商民三方供款,政府注資1,000億元作種子基金,並將現時社會保障開支如綜援及生果金等開支,及強積金一半供款比率2.5%改供退保;盈利超過1,000萬元的企業額外增加1.9%利得稅投入計劃,年滿65歲長者每月可獲發3,500元養老金。不少市民在意見書中列出支持理據,包括反對資產審查,認為有損長者尊嚴;及表明願意盡公民責任多繳稅承擔全民退保,有年輕人亦稱願承擔開支。政府指,至今收到約千份意見書。聯盟今天則會將1.5萬份支持全民退保的意見書交給扶委會,稍後也會把意見書交給區議會及立法會議員,今年9月會轉交新一屆立法會議員跟進,並會要求下屆特首候選人就全民退保表態。而在昨天立法會的退休保障事宜小組公聽會上,多個團體派代表出席發言撐退保,其中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服務總監林錦利質疑,若市民要經濟審查後才取得應有的生活費,「要佢哋舉手喊窮先施捨畀佢哋?係咪有負佢哋?」向來反對全民退保的自由黨,副主席邵家輝於公聽會上指,不想見到富人如李嘉誠等都可以享受退保,「如果所有嘢都冇審查,係咪一件好事?」



張建宗:明年6月有方向

勞福局局長張建宗稱,過去半年聽到不同意見,收逾千份意見書,希望年底前向扶委會提交報告,明年6月底有方向。人民力量陳志全質疑明年3月已選特首,「到時都冇人理啦!方向變方案到落實,幾時先落實到?」社民連梁國雄批評,退保方向由最初梁振英競選政綱指幫人儲錢,到現時無寸進;有與會長者批評政府口講無憑,梁國雄之後將一個印有狼狽為奸的抗議紙牌遞交張建宗,張接過後轉交在場職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621/196627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316

4屆民意基礎懸殊 立會主席兩人選今受質詢 0票梁君彥 vs 65萬票涂謹申

1 : GS(14)@2016-10-11 08:05:44

【本報訊】新一屆立法會周三復會後,會在議員宣誓後選出主席。兩名參選人經民聯梁君彥與民主黨涂謹申今天出席選舉論壇接受議員質詢,非建制派議員料針對梁君彥的強硬作風出擊,要求交代「剪布」及「趕人」準則。梁君彥強調會公平執行《議事規則》,重申有主持內會的經驗;涂謹申則強調較梁更能與不同派別議員溝通。記者:呂浩然 陳雪玲



上屆議會出任內務委員會主席、今屆續循工業界自動當選的梁君彥成為建制派唯一參選人。65歲的他今早將與53歲的涂謹申同場辯論。涂過去四屆分別循九龍西及超級區議會合共取得65萬票,與過去四屆「零票」自動當選的成強烈對比。選舉論壇為時約兩小時,由資歷最深的議員主持,由於現屆最資深的涂是候選人,故此會由街工梁耀忠主持。兩候選人會先作5分鐘發言,然後由議員質詢。梁耀忠說會盡量讓議員發言,若出現過於混亂場面才考慮休會,但暫時聽不到議員有特別行動。



建制佔多數 梁勢當選


由於建制佔多數,料梁君彥幾可篤定在周三投票時當選,因此非建制議員今日主要針對梁對「剪布」立場、主持會議方式以及會否落場投票等重點提問;專業議政莫乃光說,梁過去擔任大會代主席、主持會議令不少議員有意見,故此會追問他「剪布」、「趕人」的準則等。人民力量陳志全擬質問梁君彥的國籍問題,「梁天琦簽了確認書,選舉主任也可以不信他真心放棄護照,大家點解要信他(梁)真心放棄英籍?」青年新政游蕙禎日前發文指「吾與老賊誓不兩立」,反對無經過選民投票洗禮的梁君彥出任主席;青政另一議員梁頌恆稱,今天會上他們會「隨機發揮」,但因梁始終未做主席,「我哋冇理由衝秘書處、衝梁耀忠」,故未有計劃行動,但會明確向梁表明,由他出任主席將難令下屆立法會運用順暢。



涂:我準確知道主席權限


梁君彥重申,會利用多年來在議會及內會的經驗服務700萬港人,承諾讓所有議員暢所欲言並聽取意見,以改善行政立法關係及提升議會監察政府的力量。對於常被詬病「零票當選」,他形容這只是選舉方式不同,正如每個人都有優、缺點,最重要是整個議會如何為港人做事。涂謹申則強調過往出任多個法案委員會及事務委員會主席,公正性有目共睹;加上是民選議員具一定認受性、律師的背景又令他更熟悉《議事規則》和案例,「我會更加準確知道一個主席嘅權限係乜嘢,應該點樣平衡、應該點樣執法」。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011/197973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476

新特首黑馬變大熱 財爺民意拋離689「我會繼續努力」

1 : GS(14)@2016-10-13 08:02:44

■曾俊華(左)與紐約市副市長格蘭會晤,他指今次訪美非特別高調。政府新聞處圖片



【特首跑馬仔】【本報訊】由黑馬變大熱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先後在多個特首選舉民意調查領先,最新民調再以逾3成支持度居榜首,特首梁振英僅列尾二。曾俊華前日在紐約受訪時表示有留意相關民調,「我會繼續努力」,並指此時外訪正值是香港今後發展「一個很重要的時間」。學者和時事評論員均指,預計曾俊華會在選特首部署上更進取,但仍要待北京「開綠燈」才宣佈去馬。美國蘋果日報記者繼在《明報》委託香港大學進行的民調中獲60%支持度後,曾俊華再下一城。《端傳媒》昨公佈委託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於本月3至5日進行特首選舉民調,521名受訪市民中,曾俊華以32.4%支持度排首位,其次是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14.1%)、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11.8%)及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11.6%)。特首梁振英則以10.5%排尾二,僅高過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5.1%)。曾俊華本月初出訪美國前被問到會否辭職參選特首,或不參選特首,他均稱「冇咁嘅計劃」。但隨訪美之行漸改口風,日前公開表示特首選舉過程「將會十分有趣」,他於紐約時間本周二(11日)出席當地華美協進社(China Institute)演講後,再被問到於港大民調中獲六成民意支持出任下屆特首,他坦言有留意相關民調,「我會繼續努力,做好我嘅工作」。被問到這次高調訪美是否會認真考慮參選特首,曾指這次訪美活動跟以往相若,非特別高調,主要是推廣香港優勢,「以及為何香港現在是我們以後的發展是一個很重要的時間」。


劉銳紹:曾正部署參選


理大社會研究政策中心主任鍾劍華認為,曾近日的言行均顯示他有參選意願,加上在美國的言論,料他會更加進取,「擺到明就係如果你畀個機會我,就會令香港有新開始,有咁嘅意味」。但未到北京有個清楚訊號之前,都不會表態。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若北京未有明示或暗示時,有人顯示有意參選或做準備,犯了中國政治文化禁忌,故此有意參選者都會用不同方法試探北京的反應,「曾俊華而家咁嘅狀態,恰恰說明咗呢種政治文化籠罩住所有建制候選人」。他不諱言曾俊華現正部署參選的系統工程,「種種顯示佢做緊準備,只係等待適當時候先至有所行動」。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013/1979953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773

內地加徵個稅 傳引民意反彈

1 : GS(14)@2016-10-30 11:09:43

【明報專訊】個人所得稅(相當於香港的薪俸稅,下稱個稅)在內地並非主體稅種。經多項扣除後,其稅收收入多是來自企業高管等高薪酬者。儘管如此,內地尤其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的白領近日對此不斷吐苦水。

事情緣起於國務院21日公布《關於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表示,「進一步發揮稅收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適當加大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力度」。加之,內地規定年所得12萬元(人民幣‧下同)者需向稅務機關申報納稅。據此,有內地媒體報道說,「年所得12萬元是高收入者」、「要對年薪12萬元的納稅人加稅」。

年入12萬傳定義高收入群

此言一出,立即引發內地一線城市白領們的不滿。雖然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先後出面闢謠,稱上述傳言只是個別媒體的推演和誤傳,國家從未把年入12萬元者定義為高收入群體。

但白領們依舊吐糟不斷。「莫非北京遍地都是高收入者了?」之類的質疑,接踵而來。有好事者甚至將2016年和1980年的衣食住行價格,按照其設置的模型進行比對後,得出結論:今天的12萬元,只是相當於1980年的657元。但1980年個稅的起徵點是月入800元,今天的起徵點是月入3500元。個人所得稅是在打劫窮人。

根據內地稅法,入息超過一定數額的居民需繳個稅。目前,居民每月的薪酬扣除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等後,超出3500元的部分按照3%到45%的超額累進稅率繳稅。

內地個稅佔總稅收僅6.3%

除了工資薪酬,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企業單位承包與承租經營所得、紅利、財產轉讓所得等也需繳納個稅。

近年來,隨着內地居民收入尤其是名義收入的增長,個稅收入不斷攀高,2015年已達到8616億元,是繼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之後的第四大稅種。但個稅佔稅收收入的比重只有6.3%,離主體稅種的地位相距甚遠。

實際操作過程中,僱主發放薪酬時通過代扣代繳為僱員繳納個稅,薪酬所得逃稅、漏稅較難。但私營企業主的獲利、投資者在房地產和股票市場上的獲益等資本所得、財產所得卻繳稅較少。個人所得稅淪為「工薪稅」之說,流傳已久。此時傳出「要對年薪12萬元的納稅人加稅」,更易引發民意反彈。

應搞好公共服務 疏導民怨

除了抱怨不公,怨言的背後更多的還是擔心——不斷上漲的生活成本會超過支付能力。最近幾年,內地居民收入不斷增長,但教育、醫療、養老尤其是住房負擔上漲得更快。房價有增無減,住房租金、銀行按揭讓許多人百上加斤。

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與其擔心民怨,莫若增加對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開支、提高公共服務品質,調控好房地產市場,令民眾安居樂業。

[馮其十 神州新形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504&issue=201610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0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