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壹錢包推首張“互聯網+信用卡” 預計年底完成平安集團內部支付搭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0091.html

壹錢包推首張“互聯網+信用卡” 預計年底完成平安集團內部支付搭建

一財網 王瑩 2015-09-23 16:14:00

當支付、消費、理財都“捆綁”在一起時,消費場景的“多與寡”直接決定了這些功能能否在最大程度上整合。

突出各自優勢才能在聯合後發揮1+1>2的功效。

9月22日,平安壹錢包攜手平安信用卡推出史上首張“互聯網+信用卡”,稱為平安壹錢包花漾信用卡。

該信用卡充分發揮了平安壹錢包獲客、理財、支付的線上功能以及平安信用卡線下推廣、多維場景支付的地面功能,從而實現互聯網金融領域的O2O。

花錢的同時還在賺錢

相比普通信用卡,此次壹錢包與平安銀行共同孕育出的花漾卡在兩方面存在最大的不同。

一方面,花漾卡的消費額度由用戶存入壹錢包的活期資產和購買的定期理財共同構成。“壹錢包花漾卡可以通過壹錢包綁定的銀行卡、銀行櫃面、ATM機、網上銀行等渠道轉入資金,形成壹錢包花漾卡的額度。”平安付聯席總經理諸寅嘉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由此,壹錢包花漾卡的消費額度完全由用戶自己掌控。

另一方面,用戶消費的金額在還款日之前,仍然可以享受原額度對應的理財收益。諸寅嘉解釋道,使用傳統信用卡,花掉的消費金額即時在總額度中扣除,余額享受銀行活期存款收益。但用花漾卡,用戶資金在存入的第一時間即享受壹錢包賬戶對接的貨幣基金收益,同時,花掉的金額在賬單日之前,都還可以享受原額度對應的理財產品收益。“使壹錢包同時具備存款理財和消費信貸功能,突破了線上和線下的消費場景,實現了互聯網金融產品的O2O。”諸寅嘉表示,壹錢包花漾卡搭配壹錢包賬戶,將實體卡與虛擬賬戶結合,一站式滿足了用戶理財、消費、取現、收款等各種資金使用需求。

當支付、消費、理財都“捆綁”在一起時,消費場景的“多與寡”直接決定了這些功能能否在最大程度上整合。

對此,平安付表示,在壹錢包中也有購物板塊,現在已經接入了1號店、國美商城、諾心蛋糕、1健康等電商平臺。“壹錢包花漾卡可以在線上電商商城,通過綁定卡片隨意消費。線下支持所有銀聯卡的地方消費。”諸寅嘉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未來還會拓展更多的消費場景,為用戶提供更多的生活金融服務。

諸寅嘉透露,目前壹錢包用戶已經突破3000萬,交易額達到8700多億元,截至目前,已經在推出市場的660多天中,叠代了21個版本。

預計年底完成平安集團內部支付功能鋪建

壹錢包在聯通了消費、理財、取現、收款等多種功能之後,再“回頭”來看其本質功能:支付。

“按照平安付目前的進度,希望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集團內部能全部使用平安付支付服務。”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諸寅嘉明確表示,在基礎功能搭建之後,希望能夠在平安付上產生更多的交易量,最終希望同兄弟公司的金融能力結合在一起,服務外部客戶。“這個服務就不再是簡單的支付,而是要具備金融支付能力,這才是關鍵。”諸寅嘉說。

平安集團總經理任匯川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進一步闡釋道,平安付在平安集團內部提供支付服務的同時,其支付產品也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

舉例看來,在同iloan貸款合作時,通過支付這個底板功能,將其變成插件,輸出給其他有需求的客戶,這樣其他平安子公司就可以通過這個插件完成借貸功能。

同樣的邏輯也發生在保險產品上,當子公司需要為客戶提供保險功能時,通過支付功能就可以傳遞保險產品,這是在保險場景下插入支付,反過來,也可以在支付場景下插入保險功能。例如壹錢包上的航班延誤險“飛常準點”就是將保險功能插在壹錢包的場景下。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764

光明欲搭建全球食品集成分銷平臺 已收購8家海外企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4405.html

光明欲搭建全球食品集成分銷平臺 已收購8家海外企業

一財網 胥會雲 2015-10-29 16:24:00

近年來,光明集團的海外並購舉動頻繁,截至目前一共在海外收購了8家企業,目前對外直接投資160億元左右,海外營業收入占集團總營收的20%左右。

光明食品集團副總裁葛俊傑表示,光明集團將會在3-5年的時間內,完成全球區域性食品集成分銷平臺的搭建。

10月29日舉行的“‘一帶一路’與國企走出去實務研討會”上,葛俊傑稱,接下來會在德國、英國、奧地利、美國、東南亞等地區,搭建全球食品集成分銷平臺網絡,實現全球食品對接中國市場,同時為中國品牌走向全球打造通路。

9月30日,光明食品集團對西班牙米蓋爾公司的股權並購正式完成交割,這也是今年以來中國食品行業在西班牙規模最大的一次海外並購。

米蓋爾公司是西班牙僅次於麥德龍的第二大食品分銷商,創立於1925年,旗下擁有63家付現自提門店、6個物流配送中心,擁有產品種類超過14000種,銷售範圍覆蓋33個國家和地區。

葛俊傑稱,米蓋爾公司的股權並購價格非常劃算。米蓋爾的年銷售收入大約為70億人民幣,而光明集團則用7900萬歐元獲得了72%的股權,同時聯合建投投資和民企東華通一起完成收購,葛俊傑說,此舉就實現了國企增量資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收購項目的同時,光明集團同步啟動了中國市場的協同,“所以下個月西班牙的紅酒火腿調味品飲料,都會進入中國。今年可以做大概9000萬元的中國市場業務。”

此前,光明集團已經並購了澳大利亞的食品分銷企業瑪納森食品集團,以及法國波爾多地區領先的葡萄酒經營商DIVA,目前在全球食品集成分銷平臺的布局上,已經形成了3家海外企業的格局。

近年來,光明集團的海外並購舉動頻繁,截至目前一共在海外收購了8家企業,目前對外直接投資160億元左右,海外營業收入占集團總營收的20%左右。“通過國際化,確實對集團公司的轉型升級,集成更多資源對接中國市場,形成了很大貢獻。”

在光明集團的走出去戰略中,主要聚焦在三大類型,除了全球品牌食品集成分銷平臺之外,還包括了資源類、品牌食品制造商。

對於這8家企業,葛俊傑表示,總體而言,目前這8家企業的經營性現金流都不錯,公司治理體系和團隊磨合總體可以,董事會每年下達的財務預算也能夠完成,與中國市場的協調都在形成。“相對還是比較平穩的。”

光明食品集團為上海國企中集現代農業、食品加工制造、食品分銷為一體,具有完整食品產業鏈的綜合食品集團,2014年營業收入超過1200億元人民幣,旗下擁有光明乳業、海博股份、金楓酒業和上海梅林四家上市公司。

編輯:楊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94

阿里雲搭建Ali Launch 目標吸引50家外資SaaS

七夕節這天,成立7年的阿里雲啟用了全新Logo,搭建了一個幫助海外SaaS應用進入中國的平臺Ali Launch。

此前在湖南衛視《我是歌手》決賽上成功預測李玟奪冠的人工智能小Ai也改名叫ET。除了預測、速記外,它現在還學會了與人對話、理解圖片,並通過機器學習模仿馬雲口音說話。此番熱鬧背後是全球雲計算市場競爭的一次升級。

這個夏天,雲計算成為全球IT業的高光焦點之一。微軟最新財報(截至今年6月30日的2016財年第四季財報)交待了一個對比鮮明的削漲關系,硬件營收下滑的同時,Azure雲服務獲得102%同比增速。另一邊的亞馬遜AWS剛剛與A股公司光環新網達成合作,由後者代運營國內的公有雲業務。更早之前,微軟已經把Azure中國業務委托給世紀互聯運營。

“今年10月杭州有一場雲棲大會,300家-400家海內外合作夥伴將參會,你到時候可以問問那些海外廠商,他們對進入中國市場有多渴望。”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中國初級的企業級市場,讓外資青睞。

除了AWS、Azure幾大底層公有雲廠商外,國外SaaS層的軟件公司對中國這波“上雲熱”也虎視眈眈。國內企業逐步將業務部署在分布式計算架構上的過程中,對軟件兼容性也提出了要求。SAP、埃森哲這些軟件公司早期的交付形式是將軟件光盤賣給企業客戶,本地安裝後再使用。它們現在發現,自己的中國老客戶們上雲後又會問,有沒有適配的雲端軟件可以用?

據第一財經記者從阿里雲內部了解,Ali Launch是以阿里雲新加坡分公司的身份向海外市場發布的一個平臺,便於更順暢地開展海外業務,首批有11家外資SaaS公司入駐。除了做企業ERP系統的軟件巨頭SAP外,還包括地圖服務商Here、日立數據管理系統Hitachi Data System等。一個明顯的受益是,阿里雲在客戶資源、政策合規等方面的積累,可以讓這些外資在進入中國時搭上便車。在盈利模式上,這些SaaS企業將和阿里雲進行收入分成。

對於中小創業者所熟悉的,阿里雲官網上有一個“雲市場”,這就像是雲計算領域的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目前上面大多數是國內SaaS公司為適配阿里雲打造的各種軟件服務,使用者付費後選擇單買或套餐形式獲取這些雲端應用。像最典型的是軟件商用友在阿里雲平臺上為客戶提供的服務。現在,這個“雲計算版App Store”開始加入更多外資SaaS角色,阿里雲目標是一年內拉50家進駐。

“引進來”的同時,搭這個平臺也是為了讓中國軟件企業走出去。盡管胡曉明信心十足地對記者說,未來要幫助不低於100家中國SaaS軟件公司出海,軟實力輸出將取代硬件出海成為新風向。但眼下的現實情況是,全球前20大軟件公司中,沒有一家中國公司,美國幾乎壟斷了這個市場。

另外一個問題是,這些中國軟件公司一般采用中文語境,拿到國際市場上天然沒有優勢。它們的現實目標,仍是那些在海外開展業務的中國公司。好在,中國公司去海外做生意的趨勢愈發明顯。

以阿里雲為例,一家在美國開展業務的深圳物聯網雲服務公司“大拿”(Danale),使用了阿里雲北美數據中心提供的雲服務。它與硬件廠商合作,生產安防監控設備,美國沃爾瑪超市里可以買到這些產品,用以遠程監控家里小孩和老人的動態。監控產生的大量數據需要雲存儲。阿里雲的海外客戶目前仍以中國出海企業為主。

打個比喻,阿里雲現在正在用兩條腿走路,一條是中小企業客戶,為廣大中小創業者和開發者解決計算資源的性價比問題;另一條是大公司客戶(12306、中石油、國家電網、國稅總局等),這是利潤保障與品牌溢價。“七夕節”的這次雲棲大會上,阿里雲牽手了德勤、神州數碼,以及一系列外資SaaS等大公司合作夥伴,對雲計算生態內大企業的吸納程度,背後是這個平臺生態搭建能力的映射。

在雲計算領域,爭相發布新產品屬於第一級硬件層的競爭;比拼客戶資源屬於第二級用戶層的爭奪;聚攏產業鏈上下遊角色屬於生態層的布局競賽。阿里雲現在三級跳,已經進入生態層的爭奪。據其透露,今年年底,阿里雲將新開日本(與軟銀合作)、歐洲(德國)、迪拜和澳洲4個數據中心。實際上是將這種生態拓展到全球。未來,阿里雲與AWS、Azure等巨頭的競爭也將主要在生態層面上展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353

上海聯交所總裁:搭建PPP交易平臺讓項目流轉起來

8月15日,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總裁錢琎在上海舉辦的第二屆中國PPP融資論壇上呼籲,建立PPP交易平臺。

錢琎表示,PPP交易平臺的建立,能夠為PPP項目中的社會資本提供進入、退出或流轉的可能,也為新的社會資本進入存量項目提供了通道,從而保持社會資本積極參與PPP項目的動力和活力,是對PPP項目從發起、融資、建設、運營到退出整個生態鏈的充實和完善,有助於構建PPP事業的長效發展機制,也符合中央關於“供給側改革”、“盤活存量”的政策導向。

他透露,目前,上海聯交所計劃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立足上海,面向全國及國際,在財政部PPP中心的指導下,搭建PPP項目交易流轉平臺。通過此平臺為PPP項目落地實施一站式服務,包括交易信息發布、尋找社會資本、融資配套服務以及社會資本流轉等,配合政府相關部門的管理職能,在政府和市場之間形成紐帶與對接。

錢琎稱,聯交所的其他幾個業務板塊,包括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跨境並購等,都能和PPP交易產生協同效應,從而促進PPP交易市場的活躍度,為資本退出和流轉提供高效而又合規的服務。

他對加快PPP項目交易流轉提出五點建議。

首先,在PPP制度的頂層設計時將PPP交易相關內容納入,以健全完善PPP項目發展的長效機制。

其次,在項目設計階段,就要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在部分PPP立項合同中進行專業化設計,突出項目的金融屬性和資本屬性,提高資本進出的流動性。

第三,應該鼓勵PPP項目產品創新,在PPP項目不同時期通過增資、股權轉讓等方式,引入更為匹配適合的社會資本方和財務投資人,擴大參與方範圍,進行風險、權責和利益的再次分配,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

第四,充分發揮交易平臺的市場化服務功能,做好交易服務的集成商,擴大項目信息發布與服務的範圍和渠道。我們聯交所願意做365天永不落幕的展示平臺。

第五,待交易數據有一定的積累的條件下,可推出PPP行業景氣指數,PPP資產證券化指數等,既有利於監管機構實時監測市場動態,做出系統性風險預警,也有利於金融產品的創新,為產品設計和定價提供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414

中羽協聯手阿里巴巴 搭建羽絨行業品質聯盟

為開展中國羽絨行業質量承諾活動,9月20日,中國羽絨工業協會聯合阿里巴巴在北京召開了“2016中國羽絨行業品質聯盟誓師大會”。

當日,40多家羽絨制品、原料企業在會上承諾:誠信經營,公平競爭,保障品質,永不涉假;推廣《羽絨分級標準》,提升羽絨制品的檔次和品質;力推中國原產地羽絨,打造“中國制造”高品質形象;如出現質量與承諾不符,甘願接受“假一賠二”的處罰,兩次抽檢不合格將停止市場銷售。

中羽協相關負責人表示,當下,中國羽絨市場假冒偽劣現象嚴重,“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效應給行業帶來陰霾。弄虛作假大行其道,而恪守品質則舉步維艱,行業發展陷入惡性循環。

“缺乏監管的網絡市場為假冒偽劣發展提供了溫床,而消費者對羽絨及制品的不了解則給弄虛作假創造了條件。當前羽絨市場,企業生產的高品質產品不但難以顯現高價值,甚至被迫與低劣產品走向價格戰。良心企業要麽背負巨大壓力堅守品質,要麽承受不住市場壓力而被迫降低品質。競爭的最終結果,就是價格低廉的劣質產品逐漸占領市場。”上述負責人稱。

在這種背景下,此次在國家工商部門、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商業聯合會等單位的見證下,由優秀羽絨制品及原料企業、主要銷售平臺和中國羽絨工業協會組成的中國羽絨行業品質聯盟正式宣布成立。

中羽協理事長姚小蔓表示,品質聯盟以打擊假冒偽劣、推廣正品行貨、提升產品品質、維護市場秩序、打造羽絨業高品質品牌群為目的,為消費者營造“閉著眼睛買好貨”的安心無憂購物環境。品質聯盟的成立,將改變協會、平臺、品牌企業目前分開抗衡假冒偽劣、各自為戰的局面,將行業力量團結起來聯合打假,有效推動中國羽絨行業市場凈化的進程。

品質聯盟還將推廣施行《羽絨分級標準》,在“合格”的基礎上提升檔次,為消費者提供高檔的羽絨制品。據悉,該標準於2016年9月1日正式實施。在現行標準的基礎上,依據蓬松度將羽絨劃分為“A”-“AAAAA”五個等級。蓬松度是衡量羽絨性能的關鍵指標,《分級標準》的實施,把羽絨及制品的品質和價值掛鉤,體現了優質優價的原則,為消費者選購不同檔次的羽絨制品提供依據,推動了羽絨及制品檔次的提升。

為了更好配合《分級標準》的實施,方便消費者選購,中羽協將羽絨制品信譽保證標誌與《分級標準》直接掛鉤,按照《分級標準》印制了五種不同顏色的等級標誌,並配備了防偽二維碼,方便消費者安心選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718

從蔬果殺菌切入智能家居市場,Phresh想用物聯網搭建中以科技橋梁 | 每日黑馬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04/159615.shtml

從蔬果殺菌切入智能家居市場,Phresh想用物聯網搭建中以科技橋梁 | 每日黑馬
邱昭昀 邱昭昀

從蔬果殺菌切入智能家居市場,Phresh想用物聯網搭建中以科技橋梁 | 每日黑馬

當品質生活成為大眾化追求,Admit想把以色列智能家居帶入中國。

“選擇Phresh,一是情懷,二是機遇。”Amit Gal-Or這樣陳述他最初創立Phresh的理由。

Amit Gal-Or 是來自以色列的天才創業家,他的父親Amir Gal-Or是著名投資集團英飛尼迪的創始人。從小跟在父親身邊學習,使Amit早早地接觸了世界各地的投資和商業活動。在大學期間,Amit曾創立WeStart跨境創業者平臺。現在,他選擇與中國清華、北大等名校的精英團隊聯手,一起打造將以色列最前沿生物科技與健康家居生活結合的Phresh。

果伴是Phresh開發的一款食品級除菌保鮮劑,簡單可愛的外形,內部包含的卻是以色列科學家潛心研究十五年的精華。它利用以色列的尖端微納米技術,從植物中提煉有殺菌作用的純天然精油,通過空氣揮發有機物質,來延長果蔬、鮮花等的保質時間,並殺死空氣中大部分的有害細菌。

現在食物浪費正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嚴重阻礙,而食物變質、腐敗則是導致食物浪費的主要原因。在Amit看來,果伴的價值在於消滅空氣中的細菌,延長食物保質期從而減少浪費,進而幫助人們培養健康、環保、有品質的生活方式。

“人們或許覺得可持續發展這個詞離生活很遙遠,其實不然。節約資源,減少浪費,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而果伴正是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在打造健康家居生態的同時,還能對環保起正面作用,這是我一直想做的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Amit說。

Amit將果伴設定為Phresh的第一個發展階段,這款最小可行的產品目標是以較輕的方式切入中國市場,獲取穩定的現金流,來達到收支平衡。而後Phresh的設想是建立新型物聯網平臺,搭建以色列高新技術與中國市場的橋梁。

“以色列擁有諸多先進知識和技術,而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我希望Phresh能搭建二者溝通的橋梁,達成雙贏。”Amit說。

1073997228

Phresh創始人Amit Gal-Or

所以,在第二階段,Phresh將推出果伴的升級產品——物聯網硬件平臺,它的做法是結合現有的物聯網技術,創建硬件設備,可以更智能地進行空氣中細菌含量分析和數據分析,讓消費者們直觀感受到果伴給他們帶來的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物聯網硬件兼容性高,稍微調整就可應用於各種以色列工業科技,因此Amit還計劃研發花卉保鮮劑和化妝品防腐劑兩款新產品,以拓展更多的應用場景。

而Amit的最終目標是為每一個以色列公司開放Phresh物聯網平臺和經銷網,為以色列公司提供在中國拓展產品市場的機會。具體來說,就是所有產品都可以在物聯網平臺上進行控制,用戶根據他們的興趣構建自動化家居系統。

自動化是家居中的一個新興領域,目前自動化可控制的包括電源、房門、供暖等方面,無疑,Phresh進入智能家居領域之後,將會結合以色列的新興技術,進一步延伸中國在這塊的發展空間。

目前,Phresh還處在起步階段,團隊共12人,在北京設有總控制中心,科技實驗室則設在以色列。此前,Phresh已通過京東眾籌獲得了部分發展資金,目前正在啟動下一輪融資,融資將主要用於團隊拓展與產品研發等方面。

如今,一股創業熱潮正在向以色列和中國襲來。以色列雖然人口不足800萬,卻是聞名世界的創業國度。以色列擁有近6000家創新科技公司,初創企業總數僅次於美國矽谷,人均創業密集度全球第一。每年都有新的企業創立,將以色列的領先技術和產品輸出到國外市場。

相比之下,中國雖然也有雨後春筍般冒頭的初創企業,但很多初創企業囿於國內市場,對外輸出的能力稍顯不足,也有很多初創企業在短短一兩年中在激烈的競爭中黯然退場。

為此,我們也請Admit分享了他對中國和以色列創業熱潮的看法。

以下是對話實錄:

i黑馬:在您看來中國和以色列的創業環境有什麽特點?

Admit:中國和以色列的政府都非常支持創業。因為以色列資源缺乏,政府和民眾清楚發展創新型高科技產業對於以色列經濟增長的重要性,因此以色列的創新企業都聚焦於高科技。中國和以色列不同,中國市場更大,機會更多,同樣挑戰更大。創業者太多,競爭激烈,產生了很多失敗者。

i黑馬:您怎麽看待中國的創業熱潮?

Admit:我認為創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積極的教育意義。過去中國人民害怕失敗,不敢冒險,不敢面對新的挑戰。但是現在,創業熱潮讓人們了解到失敗是一件好事,它能讓人們反思不足,然後不斷進步。中國的產品也從過去的引進國外科技漸漸轉變為自己創造新科技。創業改變了年輕一代對事物的看法,讓中國煥發生機。

i黑馬:以色列有很多走向國際的創業公司,中國卻很少。您認為中國在這方面能借鑒以色列什麽經驗?

Admit:國際化需要一個過程,我認為中國的大公司應該起領頭作用。現在國外存在對中國的誤解,他們對中國的認識還停留在十年前,認為中國只會複制他國技術、制造廉價產品。中國的大公司的產品可以先走出去,與國際上其他公司競爭,讓外國人民看到中國的科技不遜色於其他國家,漸漸改變外國人民的看法。這樣,初創公司的產品就更容易被國際市場接納了。

智能家居 蔬果殺菌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099

德國,“一帶一路” 為茅臺搭建廣闊舞臺

12月6日,“與德國幹杯——中國茅臺‘一帶一路’行品牌推介活動”在德國漢堡愛麗舍酒店舉行。開放、合作、共贏。融入“一帶一路”戰略,依托中國文化“走出去”,加速推進茅臺國際化進程、著力提升茅臺全球影響力,這是國酒茅臺世界之路的動力與期許。漢堡,作為歐洲重要的國際港,正為中國茅臺的到來,做著緊張的準備。可能歐洲人很好奇,在世界上最著名的啤酒產地,貴州茅臺的到來,會釋放什麽樣的信號?下面是第一財經特派記者從德國漢堡發回的報道。

德國人把茅臺玩瘋了

12月6日傍晚,德國漢堡愛麗舍酒店。有著經典傳統設計風格的大堂內,一座橢圓形的吧臺前,人們時不時地發出一陣陣的歡呼:好樣的!第一財經記者湊上前去。好家夥,只見吧臺中,四位德國調酒師手勢靈敏地忙著調制飲品,手中一起一落的不是英格蘭的金酒,不是古巴的朗姆酒,不是蘇格蘭的威士忌,也不是德國的科恩酒——竟然是白瓶紅字紅飄帶的貴州茅臺。其中一位興奮不已的調酒師,更是將茅臺酒瓶舉過頭頂,放置在一個長長的錐形的玻璃器皿上,玩起各種“雜耍頂技”來,將現場的氣氛渲染得頗為熱烈。

茅臺雞尾酒受寵

“這款雞尾酒中有巧克力伏特加、高果糖漿、青檸、新鮮薄荷葉,當然還有茅臺。” 設計出首個茅臺“爆款”雞尾酒的調酒師向記者細數配方。“德國人喜好烈酒,不過德國產的類似茅臺這樣的蒸餾酒,含酒精量大概在40%~45%,沒有超過50%的。以茅臺調制雞尾酒,可能是讓德國人了解、熟悉和接受中國烈酒最好,也最快捷的方法。”

在吧臺前暢飲的兩位德國人臉上已泛出粉粉的紅光,“去中國的時候就多次被客人以茅臺盛情款待,茅臺飲後酣暢淋漓的感覺記憶非常深刻。”他們大笑著說,“我們不想告訴你,我們那時有多麽貪杯。”

還有一位在中國工作了9年的空中客車德國生產和銷售總負責人麥克和記者聊起他的“茅臺”經歷時,滿臉美好還帶有一些羞澀的樣子回憶道:“我當時有一個女朋友,去她家總有茅臺喝,勸酒時,她父親還會一個勁地對她說,這是好酒,活血得很,對身體好,不用擔心。所以後來我就可以喝不少。現在還挺念著的。”麥克還說,時間久了,飯局多了,他甚至開始了解有沒有茅臺上餐桌,是宴請規格的一種標誌。

兩位在漢堡某大學工作的女士,專門負責與中國各大學的合作聯系。一人一杯果紅色茅臺雞尾酒在手,笑盈盈地對記者說:“好喝,好喝,很濃烈的感覺,就像中國紅。現在我們要慢慢習慣來自中國的品牌,而不僅僅是中國制造的產品。”

確實,中國經濟正在走入另一個發展階段,中國的傳統品牌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在全球發散魅力的風頭席卷。“與德國幹杯”——作為世界蒸餾酒第一品牌,作為中國國家原產地保護產品,具有古老歷史的茅臺,選擇如此時機,來到漢堡開啟“一帶一路”征程,真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德國外交家30年茅臺緣

在“與德國幹杯——中國茅臺‘一帶一路’行品牌推介”活動”上,一位一頭銀發的長者特別引人註目,他在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的陪同下,參觀在愛麗舍酒店內布置的“茅臺輝煌歷史展”,他一邊認真聽著講解,一邊還不時提出一些問題。他就是德國前總理和外交部長約瑟夫·馬丁·菲舍爾(Joseph Martin Fischer)。

德國前副總理、外交部長約瑟夫.菲舍爾在袁仁國陪伴下,饒有興趣地品嘗茅臺雞尾酒

“我1985年第一次接觸到茅臺。當年我還很年輕,只是個議員。我下榻在北京飯店,在那里我第一次品嘗到了中國的國酒茅臺。”菲舍爾告訴遠道而來的袁仁國他與茅臺的“初遇”。

“歐洲人喜歡有傳統的東西,喜歡帶有某一地區文化特質的產品,我認為,德國人對茅臺的認同和接受度會很高。就像法國的科涅克白蘭地、意大利的葡萄燒酒或者是德國東部地區用水果釀制的燒酒、德國北部的威士忌、中部的伏特加等等,我們以開放的心態,接納和享用來自各國各地的美酒,所以,我們一定會歡迎茅臺,來自一個文明古國,具有悠久文化歷史的佳釀。相信我們之間相互的認同感,會搭起彼此溝通交流的友誼平臺。”

菲舍爾是德國政壇上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曾是一位高中輟學生,當過出租車司機,參加過激烈的左翼學生運動,他曾對警察扔過石子,也曾穿著運動鞋去參加自己的就職典禮;19歲就走進婚禮殿堂的他,經歷了4次失敗的婚姻,長期以來,菲舍爾輝煌的政治生涯和奇特的個人經歷一直留在很多德國人的記憶中。

近些年,不再擔任政府職務的菲舍爾與中國的商業往來沒有停歇過,他每年都會到中國訪問,受邀參加一些與中德商務相關的活動,成為中國和德國之間商務合作的友好使者。在上月舉行的2016年漢堡中歐峰會上,菲舍爾作為峰會重要嘉賓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的采訪,他對德國政府最近對中國投資的阻撓表示出非常的氣憤,認為是無理取鬧。他善意而理性的親華行為,給很多華人企業家、商務人士以深刻的印象。

“目前,中德之間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技術和工業制造等方面,這很重要。但是要促進雙方相互更深的了解,那就離不開彼此的文化交流,這種交流有不同的層次,有政府方面的,也有普通民眾之間的,比如人們的飲食習慣、風俗人情、節慶禮節等等,這些都需要了解。歸根結底,人和人之間的接觸才是最重要的,歡迎你們的到來,並祝在德國生意興隆。”

菲舍爾在愛麗舍酒店推廣活動舉行的晚宴上作演講時表示,中國“一帶一路”的倡議,拉近人們的距離,創造更好的聯系,是很有意義的。“要打破陌生的就是危險的這樣的陳舊觀念,人性是消除隔膜的紐帶。”

如今,因為健康原因已不沾一滴烈酒的菲舍爾,卻興致勃勃地來到茅臺漢堡推廣活動現場,非常認真地欣賞一張張有關茅臺歷史文化、釀造技術的展覽圖,還時不時地發問,了解茅臺地方的山水、氣候、生態環境等等,甚至還非常關心茅臺的冒牌問題,關心茅臺集團如何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獲得政府和國家法律的保護等等。

他大大贊賞茅臺走上“一帶一路”,首先選擇了漢堡。“漢堡具有經商傳統,選擇漢堡很重要。漢堡是通向世界的大門。我不是漢堡人,我來自德國南部。但是我了解漢堡,漢堡是一個港口城市,開放、重商、善於經商這一點和中國有共同之處。所以,選擇漢堡絕對是選對了。不要以為德國北部的人比較嚴肅呆板,其實在飲酒狂歡時,他們一樣很放得開。”

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向菲舍爾贈送一瓶簽有他名字的茅臺酒

菲舍爾還笑說,德國的很多城市一定會很羨慕漢堡,可以首先得到茅臺的眷顧。“漢堡人很會做生意,他們追求利潤。相信茅臺在漢堡一定會在生意上獲得很大成功。”

事實上,不僅僅是菲舍爾,在中德外交歷史上,茅臺一直是兩國友誼的使者。

袁仁國介紹說:“1972年,中國同德國正式建交,兩國關系開啟新篇章,茅臺酒也開始它的德國之旅。時任聯邦德國外交委員會主席的施羅德先生,在訪華期間品嘗茅臺酒,對之贊不絕口,稱為 ‘醇香的好酒’。回國後30多家西德媒體對茅臺酒進行了大量報道,讓德國人從媒體中知道了茅臺酒的魅力。同年,德方外交部代表謝爾先生、史塔登先生等人也陸續訪華,每次訪問結束,必然帶上幾瓶茅臺歸鄉。”

德國,“一帶一路”為茅臺搭建廣闊舞臺

正如菲舍爾所說,漢堡是開放的,具有悠久的經商傳統的城市。事實上,德國是整個歐洲響應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最為積極和有效的地方。

第一財經記者2015年6月曾經報道過德國和漢堡在“一帶一路”上的戰略地位和實際意義。

“使者相望於道,商旅不絕於途”,作為“一帶一路”沿線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德國是中國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和樞紐。目前8條從中國出發的國際貨運班列中的5條分別將漢堡、杜伊斯堡和萊比錫作為終點站。而5條中,從鄭州和哈爾濱出發的兩列終點站則都在漢堡。與此同時,漢堡還是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明星,作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歐洲終點之一,德國漢堡港的地位與歐洲最大港荷蘭的鹿特丹不分伯仲。漢堡港船運業務中,每年1000萬集裝箱的吞吐量,其中三分之一的業務與中國相關。

德國經濟目前來說情況平穩,國民生產總值增長2%,歐元貶值,促進了德國相對比較依賴的出口。德國的經濟結構目前來說也比較合理,在非常強勁的制造業的基礎上,配合很好的服務業,這使得德國成為了歐洲經濟的“動力機”,歐盟經濟很大程度上依賴德國的經濟表現。德國的投資環境也相對成熟和良好,而且經濟互補和穩定,給包括中國人在內的海外投資者以機會和保障。而且對於“一帶一路”,德國各界反響還是非常積極。早在2014年11月發布的中德合作行動綱領中,已經提到了要支持和加入中國的絲綢之路的倡議,可見政府方面的重視程度。

2015年6月,亞投行在北京舉行協議簽署儀式,德國成為中國、印度、俄羅斯之後的第四大股東。德國將在2016~2019年向亞投行投入9億美元的資金,16年以後要投入36億美元的擔保,德國在亞投行的投票權占4.1%,是亞洲國家以外最大的股東。

另外,漢堡目前已經有大約550家中資企業駐紮。因此,無論從國家政府層面,還是城市和企業層面,漢堡,作為德國重要的商業貿易城市,給茅臺這樣的中國傳統名牌以強有力和具有文化契合的支撐點。

袁仁國對漢堡也是高度贊賞,他在晚會上的演講,情理有致。他說,“位於北海之濱的漢堡作為‘德國通往世界的大門’,也是中德合作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橋頭堡。作為德國最重要的海港及貿易中心,其‘開放、自由’的理念吸引了全世界的關註,也吸引了茅臺的關註。德國有一句諺語: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今天,茅臺造訪漢堡,正是為了加強與德國的對接,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深度擁抱全球市場,為世界經濟的複蘇做進一步的努力。”

國際市場是中國白酒未來的新增長點,基於這樣的研判,茅臺一直在研究和探索。

基於發展需要,也基於責任義務,作為中國傳統民族產業、白酒領域的標桿,茅臺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袁仁國在不同場合多次表示,2000年前,中國的名片是絲綢;1000年前,中國的名片是陶瓷;500年前,中國的名片是茶葉;而今天,中國的名片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品牌,我們將借中國改革開放的東風,搶抓“一帶一路”的機遇,讓茅臺闊步“走出去”。袁仁國相信,擴大“朋友圈”才能畫出同心圓。茅臺將進一步加大對海外新興市場的開發力度,優先發展‘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經銷商。

茅臺集團黨委書記李保芳也表示,在“一帶一路”戰略機遇下,了解沿線國家和地區消費習慣、經濟現狀和消費能力,逐步甄別和填補空白,茅臺會在海外市場註入更多精力。規劃顯示,未來五年內,茅臺海外市場要力爭實現年均增長率15%以上。到2020年,茅臺酒海外銷量要占茅臺酒總銷量的10%~15%以上,消費群體結構從華人市場為主轉向西方主流市場為。

憑借一系列涉及企業治理提升和戰略調整的制度安排,一個雄心勃勃的茅臺正在走向世界。茅臺的身影已經頻繁出現在世界各大國際機場、各大中心城市;茅臺的廣告正覆蓋《紐約時報》、英國《金融時報》等西方主流媒體。

第一財經記者也清晰地記得,2015年夏,為了制作“一帶一路”專題電視片,在土耳其進行采訪。到達土耳其的那個晚上,接受采訪的是土耳其民主黨的一位副主席,也是伊斯坦布爾市內行政區的一位長官。讓記者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結束采訪時,這位副主席竟然從自己的辦公室里拿出一瓶茅臺,說要和記者好好喝一喝。可想而知,茅臺酒已經成為世界各國人民認知中國的美物。

千年不變之神秘茅臺

“作為東方文化的神秘載體,茅臺酒是中國釀酒文化中的一個奇跡。與德國啤酒在釀造過程中刻度分明、程序嚴謹、重視精準可量化進程的西方工業模式不同,茅臺‘精益求精、精耕細作、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蘊含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神秘與質樸——端午踩曲、重陽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勾兌、存放五年後出廠等傳統工藝,讓整個釀酒過程與本土氣候、環境、人文高度融合,充滿神奇的東方氣息。一瓶茅臺酒,從發酵到出廠,至少歷經5個過程、30道工序、165個工藝環節。並以大數據為手段,管理著146棟制酒生產房、35棟制曲生產房、187棟酒庫,以及全球市場上下遊數千個供應商、經銷商和每年上億瓶茅臺酒的走向。”袁仁國向德國來賓們詳細介紹了那麽多年來茅臺不變的釀制過程。

“神秘的天、神秘的地、神秘的水、神秘的微生物環境,以及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釀造技術,賜予了茅臺喝了不傷肝、不傷胃、不刺喉、不口幹、不誤事的神奇特質,成為了白酒行業唯一集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於一體的健康白酒品牌,在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各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被國人譽為‘國酒’。”

在“與德國幹杯”的啟動宴會上,一位和記者同桌的德國商人克里斯托沒等上菜,就三五杯茅臺下了肚,還像中國人那樣每幹完一杯,都要張大嘴巴“嗨”一聲,以表示滿足感。

“口感很好,”他瞇著眼睛,有點陶醉回味地對記者描述說,“烈烈地穿腸下肚,口中卻留有香甜滋味。”很顯然,克里斯托是烈酒的常客,“我們常常是餐後喝一些烈酒,我自認為酒量是很不錯的。但是50度以上的酒,對我來說,還是很刺激的。”當克里斯托得知,一瓶茅臺售價不菲時,對茅臺酒歷史和釀制過程起了很大的興趣。“我剛剛在展示廳里看到了茅臺的釀造過程,這麽多道釀造程序,難道都是目前遵從的嗎?”

記者搬出之前剛從茅臺員工那里討教來的“茅臺秘籍”,“現學現賣”給了他。

按照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王莉的說法,將100多種基酒調在一起,猶如一個交響樂隊,指揮必須對每一種樂器的特點和所奏樂段非常了解,這樣才能和諧。因此調酒師對每一種基酒都要品嘗和了解。

據介紹,茅臺調制的酒有著嚴格的理化標準,每一批酒大概使用100多種樣品基酒勾兌。面對不同的酒齡、不同的香型、不同的輪次(一年有7個輪次),還有不同的酒度、不同口味的基酒,茅臺的誕生,完全是一種藝術品的再造。

茅臺,香飄五洲的中國名片

第一財經記者從茅臺集團了解到,茅臺的世界之路,是向跨國酒類企業看齊,創新驅動打造一個在全球市場有競爭力的酒業航母艦隊。

茅臺的遠見抓住中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機遇,把市場空間和企業影響向沿線國家深入推進。

圍繞產品、品牌、文化和市場進一步推動茅臺酒國際化,茅臺借助海外系列活動,趁熱打鐵,廣泛推介,深耕市場,在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的同時,海外市場銷售也直線上揚。

來自貴州茅臺進出口公司的數據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共有1418噸茅臺酒及系列酒進入國際市場,比去年同期增長48%,占中國白酒出口總量的12%,實現出口創匯2.5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9%,占中國白酒出口創匯的74%。

在國內市場,貴州茅臺創造的利潤,占了中國白酒行業利潤總額的47%,貴州茅臺股票的市值突破600億美元,占中國白酒上市企業總市值的45%。

在國際市場,作為與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科涅克白蘭地並稱世界三大知名蒸餾酒,貴州茅臺酒創造了全球最高的單品收入紀錄。

目前,茅臺已與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90家代理商合作,直接發貨地區和國家達63個,產品分布全球重要免稅口岸,海外市場的營銷網絡布局日趨完善,引領中國酒業走向世界。

“未來5年,茅臺立誌打造世界知名的酒類控股企業集團。在走向世界的道路中,德國是茅臺重視的市場與朋友。”袁仁國說,茅臺願意與德國啤酒一道,成為中德人民進一步了解、交往的美好介質,不斷為雙方友誼的升溫提供美好記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670

招行零售變法:破冰智能投顧 搭建金融自場景

冷眼旁觀許久之後,商業銀行智能投顧終於開始破冰。

招商銀行12月6日宣布推出智能投顧產品摩羯智投,以公募基金為基礎資產配置,采用FOF模式進行自動的資產組合配置,通過運用模型加機器學習算法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智能理財服務。而按照定位,摩羯智投並非單一產品,而是一個綜合服務的過程。

智能投顧喧囂一時,商業銀行、券商等正規金融機構,卻一直沈默以對,而招商銀行是第一家進入這一領域的商業銀行。招行零售業務總裁劉加隆表示,希望通過手機銀行、智能投顧等平臺,形成起金融服務的深度金融服務自場景平臺,從而實現零售業務的轉型,並搶占市場先機。

銀行智能投顧破冰

招行於2016年12月初推出手機銀行5.0版本,以及摩羯智能投顧兩個產品。手機銀行5.0新增了生物識別、360°全視角收支記錄、語音智能搜索引擎三項技術,並推出收支記錄、收益報告、在線理財顧問、銀行卡及支付管理等功能。

而作為智能投顧產品的摩羯智投,雖然只是手機銀行新增的一個功能模塊,卻是招行此次主推的產品。據該行介紹,通過運用機器學習算法提供智能理財服務,依據客戶的投資偏好、風險偏好和理財期限等要素,自動篩選並組合成一攬子基金,客戶可以實現一鍵購買。   

實際上,對於近期成為金融領域最大熱門的智能投顧,持牌金融機構鮮有動作,而是面臨監管壓力的互聯網金融成為主力。在資產配置方向上,最早應用智能投顧的國外市場,主要被動型的ETF基金為主,而在國內,股票、基金、債權、網貸等各類產品,都被囊括在內,且投資方向也極為龐雜。

作為正規金融機構智能投顧破冰之作,招行的摩羯智投有明確的發展方向。根據該行財富管理部總經理邊琳介紹,摩羯智投主推資產配置服務,參與門檻2萬元,針對標準化程度較高的資產,目前只對公募基金產品開放。

在配置模式上,摩羯智投先行設定大類資產配置邏輯,對全市場資產進行分類優化和指數化編制;而後再對市場上的基金進行遴選;最後多象限對市場進行跟蹤和監控,發現組合偏離最優狀態則發出優化預警。

招商銀行財富管理部總經理助理王洪棟稱,客戶從線下網點的理財經理端、線上客戶手機銀行端均可參與“摩羯智投”的服務。據其介紹,摩羯智投的模擬組合中,從6月1日至10月25日,不同組合的區間回報在3.57%-10.56%,符合預期設定。

模型+算法

智能投顧資產配置之所以選擇公募基金,既有產品方面的考慮,更有對招行自身優勢的定位。該行認為,在國內,要做好智能投顧,既要發揮數據處理、模型進化的優勢,又要處理好及其與人深度融合。

王洪棟稱,首先,公募基金涵蓋境內外股票、債券、商品、黃金等全部大類基礎資產,覆蓋範圍廣,並有很好的穿透性,而保險、信托、銀行理財均不具備這一優點。其次,公募基金標準化程度高,有完善的披露機制。再次,公募基金認購起點低,申購起點10-1000元起之間,適合大部分客戶,並具有良好的流動性,而保險、信托等產品無法滿足這一需求。

按照招行的思路,摩羯智投並非單一產品,而是一個綜合服務的過程,即投資者設定收益目標、風險最大容忍度等指標後,系統根據客戶要求計算投資組合,管理上采用FOF式的模式,這就對數據的采集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目前,該行已與基金公司合作,申報了FOF產品。

招行在公募代銷領域的地位,恰好可以發揮作用。根據了解,招行目前是國內最大的基金代銷機構、第二大資產托管機構,銷售的各類基金產品達到2400只以上。無論是與基金公司的議價能力,還是數據獲取方面,都有更多的主動權。

“基金公司選擇合作方的時候,也要看對方實力,如果規模很小,很難得到獲得基金公司數據。現在做FOF型投資管理,公認只有銀行這類大平臺才可能做好。”王洪棟說,作為最大的代銷機構,每次去基金公司調研,都會受到極高重視,而到該行路演的基金公司也很多,對基金經理的個人風格、業績表現、公司治理等非常熟悉,多年積累下來,已經形成了豐富有效的數據庫,而這些優勢是其他機構所不具備的。

“我們的智能投顧新產品,並不是依靠一個靜態模型,而是通過算法。”招行零售業務總裁劉加隆說,問世要從可量化的目標開始,通過算法為個人提供定制化理財服務,分散投資風險、避免情緒化操作。目前,該行代銷的產品日均計算量高達107萬次,據此才得出最適合不同客戶的風險收益曲線,並且制定其投資組合策略。

搭建金融自場景

在手機銀行5.0版、摩羯智投發布會上,招行IT、 財富管理、零售網絡銀行等多個部門負責人悉數登場。而在以往,這樣的情況並不多見。

出現這種不同於往常的局面,與該行上述產品的推出過程有關。根據招行介紹,為了推動這一項目,該行成立了專門的項目組,團隊300多名人員中,IT部門、業務部門各占50%,形成跨部門聯動的協作模式。

對於招行來說,手機銀行、摩羯智投並非線下網點的輔助工具,而是承擔了招行零售轉型的重任。劉加隆說,雖然線下網點也可參與手機銀行、摩羯智投的服務,但該行的思路是手機優先,相關業務、應用先行在手機端開展。

對於這樣的思路,還有著招行搭建金融自場景平臺的思考。該行希望,手機銀行、智能投顧等移動端平臺,能形成串聯起金融服務的金融服務自場景平臺,從而實現零售業務的轉型,並搶占市場先機。

“我們非常焦慮,沒有什麽安全感,金融自場景就是我們兩年來思索的結果。”劉加隆說,“未來十年、二十年,最大的機會可能就在金融自場景,這是銀行的優勢。”劉加隆說,對於深耕金融自場景的戰略,招行內部想了“很久很久”,才確定了這一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116

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貫通越來越近 為粵港澳大灣區搭建重要骨架

5月2日,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迎來重大節點,海底隧道的最終接頭安裝到位,標誌著全長22.9公里的主體工程全部完工。5月3日,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旅檢大樓合龍。一橋連通三地氣勢如虹。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有望在6月底實現橋島隧工程暨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這個投資金額龐大、關系粵港澳三地和珠江兩岸未來經濟發展格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備受關註。當地區域經濟觀察人士稱,港珠澳大橋的建成及通車對於緩解珠江口兩岸的交通壓力、增強兩岸之間的聯系將起到重大的作用。與此同時,未來通車後車流量及其背後的經濟效益也將成為關註的焦點。

搭建珠江口東西兩岸的橋梁

港珠澳大橋的主體工程完工意味著大橋正式投入使用的日子不遠了,這對於緩解珠江口東西岸的交通壓力意義重大。

近年來,珠江口東岸地區,包括香港、深圳、東莞等地的發展實力和進程都遠遠高於珠江口西岸地區,包括澳門、珠海、中山等地。原來虎門大橋是珠江口東西岸唯一的過江通道,而隨著近幾年整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以及兩岸聯系的不斷增強,虎門大橋經常車滿為患,在當地的論壇上經常見到居民吐槽虎門大橋嚴重堵塞的情況。

此外,香港、澳門和珠海城市建立起直接相連的通道,對於推進珠江口西岸地區和東岸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也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深圳市委黨校副校長譚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說:“港珠澳大橋的貫通將香港與珠江口西岸地區城市聯系起來了。香港可以更加方便地與粵西地區搭建聯系通道,經濟活動和經濟力量也能夠更順暢地輻射過來。”

譚剛也認為,港珠澳大橋將會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群之間的經濟聯系、交通聯系、人員往來,使得大灣區的建設搭建起最重要的骨架。“交通設施是大灣區建設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只有當交通設施越來越多、大灣區的東西部兩地之間的交通更加通暢之後,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才能更加順利。”

車流量是衡量大橋經濟效益的重要指標

港珠澳大橋是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技術難點很多。此前就有報道稱,港珠澳大橋是世界最長跨海大橋,鋼結構制造難度堪稱中國第一。

這些技術難點既有當年的規劃設計領域,更有施工和各種技術方案的解決。不過,在區域觀察者看來,技術不足為懼,通車之後的經濟效益才是即將要面對的問題。

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曲建對第一財經記者說,技術方案大家都覺得問題不大,因為中國建築力量強大,無論是建橋、建隧道還是地表上的大樓,所有的建設技術和各種難關都不是太大的問題,中國都已經掌握了。隨著港珠澳大橋技術問題的解決,需要進一步解決成本回收和經濟效益上的挑戰。

曲建認為,通車後的車流量是衡量經濟效益最重要的指標,也將是影響港珠澳三地經濟最核心的問題。如果通車量增長比較快,通車量比較大,這個橋建設的經濟價值也會發揮出來,與此同時也會帶動三地的經濟發展。“只有物流動起來,資金流才能動得起來。如果通車量比較大,顯然這個項目建設得很成功;如果車流量沒有達到預期或者比較少,那麽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改進,方案要再次評估,進行一系列相應項目的改善。”

期盼大橋延伸範圍更廣

港珠澳大橋通車之後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大橋本身,還在於大珠三角區域內的各城市之間利益關系的重新梳理。

譚剛仍期待,通過制度上的改進、交通管制的調整、政府之間的創新,把港珠澳大橋的作用進一步延伸到深圳、中山等城市,使得它的作用能夠更大範圍、更大限度地發揮出大橋應當承擔起的作用。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如果大橋能夠向東延伸到深圳來,那麽深圳到珠江口西岸的大量車流能夠借助於大橋向西輻射。當然,這些交通、幹線怎麽規劃和連接,需要進一步思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763

成都搭建縣級電商產業園 掀起返鄉創業、外來投資風潮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23/1109504.html

每經記者 余蕊均 每經編輯 楊  軍  

水果物流中心

5月,進入獼猴桃的“收尾”階段,在成都蒲江一家水果物流中心,只有少數工人仍在進行更換統一果袋的工作,但完整的全自動產品分選線、80間冷庫都似在證明著這里前些日子的忙碌。

作為這家物流中心的負責人,從北京來蒲江創業的張瑜華對這些設備的“待機”時間早已了然。“本地獼猴桃、柑橘的銷售期都非常長,這段時間剛好是淡季,但大家也沒閑著,好多人都在從外地進貨,大家做電商是越來越有經驗了。”

張瑜華所說的,正是蒲江農村電商的現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日前走訪蒲江發現,這里既有從北京、浙江趕來的投資人、創業者,也有以鄰里村民為核心的電商合作社,更不乏返鄉創業的大學生。

蒲江,這座位於成都西南方向的縣城,去年獲批成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正在借助電商之力突破地理限制,將特色農產品送往更遠的地方。更為重要的是,不只是蒲江,包括簡陽、金堂、新都等多個成都區(市)縣均在積極布局農業農村電商,探索城鄉統籌發展新方式。

事實上,成都作為首批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電商發展迅速,去年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1萬億元。今年1月,成都明確將按照“三次產業,全域成都”全面電商化的思路,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而被視為電商最後一片“藍海”的農村電商自然被寄予厚望。

成都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成都已經初步建成了現代農業農村電子商務流通服務網絡,電商在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流通中的比重明顯上升,據統計,2016年,成都全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絡零售額超過53億元。

記者註意到,不久前發布的《成都市服務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城鄉商貿流通一體化進程,夯實農村消費市場發展基礎,暢通消費品、農資產品下鄉渠道,激發農村消費潛力”。無疑,接軌互聯網加速電商應用與普及,將為成都農業農村發展註入新的活力。

●探索產品標準化 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一直以來,農產品的“非標”問題都是困擾許多農村電商企業的痛點。

在張瑜華負責的水果物流中心,“標準化”探索已然啟動。“比如一盒里面有12個獼猴桃,它們的大小誤差不能超過多少、酸甜度必須維持在哪個區間,我們都有規定,可以通過設備檢測。”

她表示,公司希望建立產前、產中、產後的工業化標準體系,提升原產地水果的品質和價值,以帶動產業鏈各個環節增收。

記者註意到,基於這種標準化生產,一套產品溯源體系也隨之誕生。消費者通過手機掃描產品終點的二維碼,便可獲悉購買的水果在哪種植、由誰種植、產品等級等信息。

掃描二維碼,便可獲悉購買的水果信息

現場技術人員向記者表示,目前二維碼溯源體系主要應用於包裝盒上,“從後臺統計來看,一盒水果如果是通過B端銷售,掃碼率只有10%左右,如果通過電商平臺直達C端,掃碼率可以達到60%。”

盡管物流中心投入運營還不到一年,但實力已經凸顯。蒲江縣商務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該物流中心農產品覆蓋北京新發地市場、廣州江南市場、上海輝展市場、沈陽八家子市場、浙江嘉興市場等全國多個大型水果批發市場,共計銷售蒲江獼猴桃400萬公斤、蒲江醜柑100萬公斤,實際交易額6000余萬元。

“現在只是項目1期,預計2018年底項目全部建成後,年周轉量將達到80000噸,到時候我們將成為國內最大最專業的原產地水果現代物流中心。”張瑜華說。

值得一提的是,獼猴桃、醜柑正在加速與蒲江的黏合,烙上蒲江印記。

蒲江縣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蒲江主要集中發展三大產業——茶葉、柑橘、獼猴桃,種植面積分別達到20萬畝、20萬畝、10萬畝。同時,為了更好地規模化發展,蒲江還制定了28個地方特色農業標準,加強標準化建設,提升品種、品質和品牌。

目前,蒲江已成功申報“蒲江雀舌”“蒲江獼猴桃”“蒲江醜柑”“蒲江米花糖”4個地理標誌保護品牌,獲評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示範區,品牌價值合計達196.88億元。

當然,如此成績也並非輕而易舉。回憶起蒲江農村電商的成長之路,趙興麗記憶猶新。

這位蒲江縣大興鎮水口村的黨總支書記向記者表示,2000年左右她剛到水口村時,農作物品種“很雜”,西瓜、蜜桔、玉米都種過,多是自產自銷。到了2010年,村里開始“調結構”,主要種植獼猴桃和醜柑。“2013年我們成立了成都水口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註冊‘水口紅’商標,開始做電商,到前年可以說漸成氣候。”趙興麗說。

成都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像蒲江這樣立足特色農產品,加強電商與農業產業的良性互動,不僅有效地打通了農產品對接大市場的渠道,同時也是在倒逼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搭建產業園 重點培育基層電商人才  

電商帶來的利好,趙興麗深有感觸。“2011年,我們村是市級貧困村,那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550元,但去年這個數字是30000元。”

這背後,是電商帶動“水口紅”品牌在全國走紅,走向歐洲、東南亞市場,同時也讓水口村的日子變得紅火。截至目前,全村電商數量已達到60家,以水口紅為代表的電商企業2016年線上銷售量達300萬斤以上,年銷售額達到1500萬元。

有意思的是,去年9月,趙興麗曾在成都本地媒體上為農村發展“吆喝”——“在外打拼太累?夢想太貴?不如先定一個小目標,比如說,回屋種它一山的獼猴桃樹。”雖然這是一則廣告,“一山獼猴桃樹”卻透露了趙興麗對更多青年回鄉創業的期待。

“80後”的王卓是最早一批投身返鄉創業浪潮中的一員。從2013年秋回老家開網店做電商至今,他最大的感受是“回家創業一點兒不比在城里上班差。”去年,王卓的合作社實現電商銷售額200多萬元。

回憶起創業契機,這位蒲江縣複興鄉陳壩村土生土長的小夥表示,“之前在外地工作的時候,家里經常給寄一些獼猴桃讓我解饞,同事們吃了覺得不錯,紛紛讓我幫忙買。”同事們的青睞讓王卓萌生了開網店賣獼猴桃的念頭。

從公司辭職後,王卓回鄉成立了專業合作社,讓周圍的村民按照高標準去種植、管理,以比市場價每斤貴0.5元到1元的價格收購他們的水果,同時鼓勵村民到合作社來幫忙進行采摘、分選、打包發貨等工作,“這樣一來,不但他們的果子售賣有保障,價格也不錯,而且他們自己也能在農閑時多一份收入來源。”他說。

記者在蒲江走訪發現,像王卓這樣的個體電商不在少數,同時,政府搭建的電商產業園也逐具規模。據介紹,2015年底才投入使用的蒲江縣電子商務產業園,目前已有113家電商主體入駐,2016年園區農產品線上銷售額達3億元。

多位創業者表示,在這里做農產品電商,“什麽都不用愁,只需要把產品賣出去就行了”“蒲江幾乎能滿足電商發展的一切需求”……

盡管備受肯定,但蒲江的電商之路仍有瓶頸需要突破。此前,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巡視員聶林海曾公開表示,蒲江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在全國來看都做得很好,“它的品牌、商品、網絡、物流都解決了,現在就是人才沒有解決。”

為此,產業園也在積極增強人才培訓功能,加大對大學生村官、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培訓電商營銷、產品包裝設計等知識的力度,以壯大農村基層電商使用人才。

事實上,人才是成都農業農村電商發展共同面臨的難題,成都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希望通過試點示範,在各區(市)縣建成10個以上縣級電子商務產業園(孵化基地),依托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和服務體系完善,加大人才培訓培養,內育外引,吸附大批專業人才和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年投身到互聯網創業。”

●互聯網應用深入 促進農村服務提檔  

盡管真正推動“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並非用一臺電腦或一部手機接入互聯網這麽簡單,但不可否認,借助電商之力,農業發展方式在轉變、農民收入在增加、農村與城市的時空距離也在縮短。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電商的應用與普及有效推動了成都農村服務的提檔升級。

在邛崍市桑園鎮黑虎村,村民們通過電子商務便民服務站就能完成水、電繳費,車票代購,手機充值,代繳交通違法罰款等服務,實現了小區農戶日常生活基本消費網絡化;在蒲江縣大興鎮水口村,“一站式”綜合服務站點整合了“電子商務服務站、日用品超市(含疊加服務)、農資超市、金融服務”,通過疊加這些便民功能實現惠民目的。

趙興麗告訴記者,水口村引進了成都本地的一家銀行,在綜合服務站點安裝了“農貸通”金融設備,可以進行提款、轉賬、小額貸款、便民繳費等。“以前外面的人來村里面買水果,總要帶幾大袋現金,數錢不僅費事還要擔心假鈔,現在在這個服務站點,一張卡就搞定了,對大家來說都方便了很多。”

成都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透露,早在2015年,成都在進行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建設之初,就定位在功能標準化、運營連鎖化、服務多元化上,並制定了36項疊加服務功能指導標準,引導農業農村電商龍頭企業服務農村市場,推動建立可持續、高粘性、服務高效的線下服務平臺。

據了解,目前成都已建成集商務服務、代理服務、政務服務為一體的農業農村電商綜合服務站點近1000個、示範服務站點100余個,“形成了縱向服務與橫向覆蓋一體的多元化農業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極大地方便了農村居民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農業農村電商的迅速發展也推動了農村物流體系的進一步完善。“針對農村流通傳導環節多、效率低、成本高的問題,我們利用社會快遞資源,加速構建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共同配送體系,積極推進社區和農村末端物流服務網點建設,把農業農村電商發展的基礎支撐打得更牢,讓農村享受與城市一致的流通順暢、服務便捷的發展成果。”上述負責人說。

記者註意到,日前發布的《成都市服務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城鄉商貿流通一體化進程,夯實農村消費市場發展基礎,暢通消費品、農資產品下鄉渠道,激發農村消費潛力。”

可以預見,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普及與深入,不只流通領域,城鄉一體化進程將全方位提速,農業農村發展將邁入全新階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2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