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星際大戰」製片一一八O億元賣掉公司 將捐出大半收入 喬治盧卡斯 從片場小助理到全球慈善家

2012-11-26 TWM
 
 

 

從「星際大戰」到「法櫃奇兵」,喬治盧卡斯的電影故事總是充滿傳奇;從廉價勞工到超級製片,他的成功過程也是傳奇。現在,甫以千億之價賣掉自家公司的他,又宣稱要把多數所得捐出,喬治盧卡斯超級製片生涯的最終曲,還是傳奇。

撰文‧乾隆來

二○一二年的十月三十日,現年六十八歲的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把他的公司作價四十億五千萬美元,約新台幣一一八○億元,全部賣給迪士尼,並宣布不再參與好萊塢電影製作、不參與公司運作,而籌畫中的第七部﹁星際大戰﹂與第五部﹁法櫃奇兵﹂,都交由迪士尼完成。

自一九七三年以﹁美國風情畫﹂(American Graffiti)一片成名,這位雄踞全球電影產業將近四十年的超級製片,寫下他的「最終曲」,正式退休了。

不論用任何標準來排名,喬治盧卡斯都堪稱是「史上最偉大」的電影製片之一。他拍攝的﹁星際大戰﹂(Star Wars)、﹁法櫃奇兵﹂(Indiana Jones),陪伴了全世界一整個世代的影迷成長,絢麗的電腦動畫,更是當今所有主流電影的始祖。實際上,喬治盧卡斯帶給七歲到七十歲老老少少的歡樂,恐怕早已遠遠超過童話大師安徒生,甚至超越了創造白雪公主的華德迪士尼。

作為最成功的電影製片家之一,盧卡斯個人累積驚人的財富。據今年九月︽富比世︾雜誌估算,盧卡斯的身價高達三十三億美元,排名全美國第一二○名富豪,與另一位大製片家史蒂芬史匹柏的三十二億美元不分軒輊。

而在盧卡斯出售自家公司數日後,據報導,他又宣稱要將本次交易的多數所得捐出,若此,︽富比世︾雜誌計算,盧卡斯將躋身「全球捐款最多者」之列,與世界首富墨西哥電信大亨史林姆及金融大鱷索羅斯並列同一等級。拍電影成為巨富,盧卡斯堪稱全球第一人,名利雙收,無人可比。

夢想賽車,卻在撞車後轉上電影跑道盧卡斯的致富祕訣,對於一心想要發展文創產業的台灣政府,以及總是在理想與商業之間掙扎的苦勞導演們,無疑是一盞在重重迷霧中照亮前途的明燈。

盧卡斯出生在二次大戰末期的一九四四年,與台灣的企業家施振榮、趙藤雄同年。盧卡斯在加州土生土長,高中就迷上賽車,他喜歡修車、改車、享受飆速的快感。不過,十八歲那年,盧卡斯在一場賽車中被撞,差點丟掉小命,他的賽車大夢就此戛然而止。

退出賽車場的盧卡斯,上了當地的社區大學之後拿起攝影機,轉而成為記錄賽車選手的攝影者,也與朋友參加十六釐米實驗電影的拍攝。另外,他學習人類學、文學、社會學,成了後來﹁法櫃奇兵﹂與﹁星際大戰﹂故事的養分。

盧卡斯後來從社區大學轉學到南加大(USC)電影系,在一九六○年代,好萊塢的電影產業主流還是師徒制,南加大是極少數開設電影系的大學,因此成為年輕電影人的聖殿。比盧卡斯小兩歲的史蒂芬史匹柏此時也在南加大念電影,兩人後來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持續了四十幾年。

雖然受的是學院教育,但包括盧卡斯在內的學生們如果要進入電影產業,還是得到片場擔任不支薪、隨叫隨到、沒有假日的實習生,一切都得從學徒做起。

年僅三十,締造一億票房的得獎電影盧卡斯很認真,他的編劇功力也進步神速。南加大電影研究所畢業沒多久,年僅二十七歲的盧卡斯就成立自己的電影公司Lucasfilm;兩年後,根據盧卡斯自傳發展出來的電影﹁美國風情畫﹂,奪得金球獎最佳電影,還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四項提名。更重要的是,這部投資金額僅七十五萬美元的片子,締造超過一億美元的票房,當時,盧卡斯才剛慶祝三十歲生日!

接下來就是一九七七年的﹁星際大戰﹂,以及隨後在一九八一年與史匹柏合作製作的﹁法櫃奇兵﹂,﹁法櫃奇兵﹂第一集製作成本一八○○萬美元,全球電影票房賣了將近四億美元;而﹁星際大戰﹂花了一一○○萬美元,卻在全球席捲七億七千五百萬美元的票房。

但是,一部電影的成功,並不代表導演或者製片就能跟著發財。盧卡斯起家的電影﹁美國風情畫﹂創造一億四千萬美元的票房,盧卡斯依據合約,其實只拿到五萬美元的編劇費與導演費(外加分紅),即使在﹁美國風情畫﹂之後身價大漲,但是﹁星際大戰﹂的導演與編劇費,合約也不過就是十五萬美元。簡單來說,身兼編導於一身的盧卡斯,當時還是個被電影公司壓搾的廉價勞工。

不是文青,懂得用成功元素締造商機不過,盧卡斯當時向電影片商二十世紀福斯要了﹁星際大戰﹂商品授權的權利,後來所有黑武士、機器人公仔娃娃、T恤、玩具、小說、電動玩具、外加電視授權金,全部進了盧卡斯的口袋。之後﹁法櫃奇兵﹂被迪士尼樂園簽去開發雲霄飛車,更為盧卡斯帶進數億美元的權利金。

在嬉皮文化中長大的盧卡斯,從來不是青澀的文藝青年,一九七三年拍攝﹁美國風情畫﹂時,盧卡斯已經成功抓到商業成功的要領。﹁美國風情畫﹂描述一群徬徨年輕人沒有目標地生活,情節根本是義大利導演費里尼一九五三年電影﹁小牛﹂的加州版。

至於一九七七年的﹁星際大戰﹂,更是世界名片一大抄,有影迷拿一九五八年日本導演黑澤明拍的﹁戰國英豪﹂比較,這部由三船敏郎主演的電影,描述十五世紀的日本,戰敗國的公主在武士與兩名小偷協助下,反攻打倒邪惡敵人。

﹁戰國英豪﹂有兩名一高一矮、引人發笑的小偷,在﹁星際大戰﹂中變成機器人C3P0與R2D2,難怪有人說盧卡斯根本是抄了二十年前黑澤明的故事架構;一九九九年上映的﹁星際大戰首部曲﹂,遊行街道的場景、故事的架構,更是一九五九年電影﹁賓漢﹂的翻版。

決勝關鍵,大量運用電腦動畫做特效盧卡斯號稱是編劇與製片大師,但是他拍攝電影的決勝點,並不在原創故事,他從來不避諱套用別人成功的老梗,盧卡斯真正的致命武器,就在電腦動畫。﹁星際大戰﹂裡最吸引觀眾的,就是在峽谷中飛得觀眾頭暈腦脹的太空戰機;﹁法櫃奇兵﹂裡大石頭緊追印第安納瓊斯的畫面,更成了名留歷史的經典。要知道,這兩部電影都是在個人電腦還沒有誕生的三十幾年前,一千多萬美元的製片費用,有大半都花在電腦動畫上。

盧卡斯很早就在他自己的電影公司下,分設專門從事電腦動畫的子公司Industrial Light & Magic (ILM),這家公司三十幾年來一直是好萊塢特效公司的龍頭,作品包括﹁阿凡達﹂、﹁鋼鐵人﹂、﹁變形金剛﹂、﹁明天過後﹂、﹁加勒比海海盜﹂、﹁珍珠港﹂,當然,還有﹁哈利波特﹂。

從盧卡斯電影公司設立的子公司,可以清楚看出盧卡斯經營電影事業的重點,帶頭的當然是ILM特效公司,然後有專門授權的Lucas Licensing、有做後製音效的天行者音效公司、有後來分拆獨立出去的戲院音響公司THX,再加上動畫公司、行銷公司,以及網路多媒體公司。

當今最有名的動畫公司皮克斯(PIXAR),也是由盧卡斯在一九七九年創立的,初期是盧卡斯電影公司的動畫部門,但是到了一九八六年,盧卡斯鬧離婚必須支付巨額贍養費,加上﹁星際大戰﹂電影剛告一段落,財務陷入低潮,只好把皮克斯賣給蘋果的賈伯斯。

如今,盧卡斯顯然沒有財務問題,但把電影事業用四十.五億美元賣給迪士尼,恐怕算是「友情價」,光以﹁星際大戰﹂與﹁法櫃奇兵﹂的授權,加上ILM等電影特效的霸主地位,迪士尼就撿了大便宜。

退出江湖,卻在電影界留下一場好戲華爾街的媒體產業分析師大多認為,盧卡斯可以高價將公司賣給福斯(FOX),他選擇迪士尼,是為了感情因素「託孤」,希望已經擁有米老鼠、白雪公主、巴斯光年、小丑魚尼莫,再加上原屬驚奇漫畫(Marvel)的鋼鐵人、雷神索爾、美國隊長,幾乎已經囊括所有動漫明星的迪士尼,能夠好好照顧﹁星際大戰﹂的黑武士,以及冒險大師印第安納瓊斯。

宣布退休之後,盧卡斯說他要重回獨立製片的陣營,拍攝他想拍的小成本電影,還要響應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與股神巴菲特的號召,將大半的財產捐出做公益。

如今,賈伯斯駕返道山,盧卡斯又宣布退隱,在他們三十多年的努力下,電腦動畫已成好萊塢主流,年輕世代的電腦高手雲集,迪士尼又收編了所有叫得出名號的動漫明星,好戲,才正要上演呢!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

出生:1944年

現職:盧卡斯電影公司董事長暨總裁

(半退休)

學歷:南加州大學電影所

家庭:離婚,領養三個孩子

得獎紀錄:

2005年:美國電影學院頒發終身成就獎、美國探索頻道選為100名最棒的美國人之一2009年:進入加州名人堂橫掃票房30年!

盧卡斯從不避諱「炒老梗」,事實上,光是靠著「星際大戰」與「法櫃奇兵」兩個系列,足以讓他橫掃全球電影業30年。

星際大戰系列

1977年 星際大戰:曙光乍現 7.7 1980年 星際大戰:帝國大反擊 5.3 1983年 星際大戰:絕地大反攻 4.7 1999年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 10.2 2002年 星際大戰二部曲:複製人全面進攻 9.2 2005年 星際大戰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復仇 8.4

法櫃奇兵系列

1981年 法櫃奇兵 3.8 1984年 魔宮傳奇 3.3 1989年 聖戰奇兵 4.7 2008年 印第安納瓊斯:水晶骷髏王國 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64

【案例】魔獸、暗黑、星際 暴雪三大IP養成記

http://www.iheima.com/thread-5008-1-1.html
2013年暴雪嘉年華(Blizzcon)現場,開幕式主舞台8塊大屏幕漸暗,一陣風沙吹過Blizzard的燙金LOGO,迷霧中走來星際系列主角吉姆雷諾。一瞬間,現場兩萬人同時歡呼、鼓掌、口哨,氣氛熱過兩年前在同一個地方公佈備受好評的《魔獸世界:熊貓人之謎》的開場CG。
  
隨後暴雪三大IP中的大Boss,暗黑的「大菠蘿」、魔獸的阿爾薩斯、星際的女王凱瑞甘悉數現身,與雷諾及其戰友諾娃、暗黑中的大天使泰瑞爾大戰。暴雪新遊戲《風暴英雄》的首個CG如是。
  
對於暴雪的粉絲來說,或許最興奮的,莫過於自己喜歡的來自不同遊戲的角色,可以在同一個遊戲中同場競技。


風暴英雄宣傳圖
當我們的業內沙龍終於開始討論IP的時候,暴雪運營自己原創IP的經驗已有多年:以產品本身的質量為基礎,暴雪為旗下產品和自己公司贏得了遍佈全球的粉絲;隨後,暴雪基於IP做衍生的周邊產品,輔以暴雪嘉年華的舉行,將粉絲們牢牢地把握在手中。
  
這一次,要推出的是集三大IP於一身的《風暴英雄》。
  
暴雪的三大IP:魔獸、暗黑、星際
  
1991年,60後Michael Morhaime,和他兩位同學Allen Adham、Frank Pearce,大學在讀期間組建了「硅與神經鍵」遊戲公司。作為《龍與地下城》、《星球大戰》、《星際迷航》的死粉,三位創始人和「生活大爆炸」裡的四位Geek一樣,對遊戲有天生的熱情,之後他們創造了遊戲史上的三大IP:魔獸、暗黑和星際


爐石以魔獸為背景
  
「魔獸系列」第一款作品,即時戰略(RTS)遊戲《魔獸爭霸:人類與獸人(Warcraft:Orcs & Humans)》誕生於94年,公司更名為「暴雪娛樂」之後。剛開始,許多人認為這只是《沙丘魔堡》的跟風之作而已;如今,20年過去,「沙丘」早已隨著時間的流逝被逐漸淡忘,而「魔獸」卻被銘記。這個IP之下,共誕生了3代RTS遊戲,1款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MMORPG)《魔獸世界》(4個資料片),和最新的策略卡牌對戰遊戲《爐石傳說》。
  
暗黑系列」,以動作角色扮演遊戲(ARPG)《暗黑破壞神(Diablo)》的姿態,於1996年登場,共有三部ARPG遊戲。2000年推出的《暗黑破壞神2》成為經典,至今仍活躍在網吧的電腦裡以及諸多懷舊黨的硬盤中。暌違12年之久的《暗黑破壞神3》,據暴雪官方公佈,全球全平台銷量在今年2月達到1500萬份,新資料片第一週銷量270萬份。國內研發商學習這款遊戲的遊戲體驗,推出了不少類「暗黑」遊戲。


大菠蘿讓暗黑玩家等了十二年
  
星際系列」是暴雪最新的IP,有兩款RTS遊戲。98年推出的第一款《星際爭霸》,公開數據顯示截止到2009年2月,銷量超過1100萬套。在《魔獸爭霸3》出現之前,《星際爭霸》幾乎就是電子競技的代名詞。該系列2代於2010年發行,可能由於是復刻初代,相比遊戲性,人類吉姆雷諾和蟲族女王凱瑞根之間的糾葛更牽動玩家的心。

運營:打動人心的好產品+高標準的運作
  
IP的打造和運營,簡單說即是用好的內容生產一個產品,通過產品本身的質量獲得一定用戶,經過宣傳擴大,生產周邊產品和續作再次擴大影響,世界上玩IP的大廠如迪斯尼,均是這種玩法。
  
這個思路落實到暴雪上,兩大方面:以高標準的運作方式,輸出打動人心的好遊戲。流程是研發出一款好玩的遊戲,抽出其中的故事、人物或者美術資源等使其能成為獨立IP的元素,產出周邊和續作。
  
而讓這一切能起效果最基礎最核心的一點,是要有一個統一有方向高品質的運作標準,管理這些所有的產品(包括遊戲、上述周邊、展會等)。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只有不斷以高品質的,能夠適配這個IP的產品疊加在一個IP上,才會有不斷擴大美譽度和知名度的品牌效應。(以變形金剛為例,汽車就與其非常適配)
  
這裡所說的打動人心的好遊戲,有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遊戲性和故事。遊戲性保證玩家願意完整體驗遊戲,而其中的故事、故事裡的角色、故事營造的世界……使其成為可以傳承的IP。
  
這一思路運用得最好最完整的,是「魔獸系列」。從RTS,到MMORPG,再到卡牌對戰,跨越三種遊戲類型。輔以輸出適配的周邊如小說、設定集、畫冊、電腦配件、服飾、手辦、公仔等,還有授權出品的集換式卡牌遊戲,和正在拍攝的電影。周邊的作用在於,增加收入的同時,提升用戶對相應IP的粘性,增加IP被新用戶認知的可能性。隨著之後電影的推出,因電影的受眾更加廣泛,魔獸世界的故事,將會被更多人知曉。


暴雪嘉年華現場
  
另外,暴雪嘉年華(Blizzcon)也是暴雪的一記妙手,通過展會把上述內容集中式體現在所有粉絲面前,實現傳播內容、用戶溝通、輸出產品、強化品牌等多個功能,在目前遊戲市場上僅此一出。騰訊嘉年華承載的內容與之相比還有些距離。
  
新的挑戰:集合三大IP的《風暴英雄》和未來其他的可能
  
現在,暴雪正對旗下IP的價值最大化,進行全新的嘗試,也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團戰遊戲《風暴英雄》。暴雪三大IP中的知名角色都有可能植入到這款產品中。


  風暴英雄原畫

植入多個IP的產品,如《拳皇》結合已有IP和原創新內容,讓新作風頭蓋過舊作的產品,其實並不多見。但2011年公佈雛形,已獲得眾多粉絲認可的《風暴英雄》,因暴雪之名值得期待。
  
不過它依然面對三個挑戰:一是暴雪新產品的品質能不能配得上堪稱三大遊戲世界最強IP;二是作為三個賣點不同的IP,雜糅進一個全新的遊戲類型裡也有一定風險,如玩「暗黑」的人未必喜歡《星際爭霸》;三是雖然暴雪強調這款遊戲的獨特性,卻依然擋不住市場靜觀它與《英雄聯盟》、《Dota2》之爭。
  
《爐石傳說》的風靡,《暗黑破壞神3》熱度持續,《魔獸世界》迎來新資料片,《星際爭霸2》第三部,這些新內容仍在不斷產生,為三大IP注入無數新的可能性。
  
暴雪自研延續IP的新品,被猜測會有三個思路,一類是正統續作,星際3,暗黑4這樣的。一類是用同一個IP但是另一個類型的遊戲,如魔獸世界和爐石,星際可以將其中的飛行器拿出來做一款「星際打飛機」。還有一類有可能是把大型遊戲中受歡迎的內容摘出來做一個獨立的遊戲。如魔獸世界中的「寵物對戰」、「競技場」、「戰場」,星際爭霸中自制地圖裡的塔防類地圖。
  
近年來,移動遊戲市場崛起,暴雪通過《爐石傳說》iPad版的試水,在逐漸試探這市場。以小團隊快速研發《爐石傳說》的開發方式,也證明暴雪完全可以適應移動市場的節奏。所以我們可以預測暴雪推出移動遊戲的可能性非常高,而「寵物對戰」和「星際打飛機」這兩種玩法目前是最適合在手機上展現的。


 魔獸世界中寵物界面
  
衍生產品方面,魔獸電影同樣讓人期待,全球兩大主題公園,迪士尼樂園和環球影院,分別植入最受歡迎電影園區,如迪士尼的「加勒比海盜」和環球影院的「變形金剛」。如果魔獸能獲得票房的認可,或許正版的可以讓人走進體驗的「魔獸世界」將成為現實。
  
本文來源:文化產業評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650

酷!波音有望擊敗SpaceX籌建“星際出租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232

boeing-x-37b-space-plane

波音可能將腳步從天空邁向太空。

據《華爾街日報》,波音有望擊敗兩個較小的競爭對手,獲得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數十億美元的“星際出租車”項目,幫助宇航員從地面往返空間站。

該項目是NASA將航空項目商業化的里程碑,將開啟商業承包商在政府監督下開發和運營航天交通工具的新時代。

如果波音最終能夠拿下訂單,將有望占據大部分航天運輸市場,獲得該行業數十年的主導地位。

之所以最終選擇波音,是因為波音提出的太空艙方案風險最小,且有望三年內實現正式運送航空員。華爾街日報援引消息源稱,最終結果最早將於周二確定,不過目前尚未最終確定。NASA 局長Charles Bolden具有最終決定權。

目前,NASA該項目的具體金額上不清楚,這主要取決於運送宇航員的次數。

消息源稱,另外兩家競標公司SpaceX和Sierra Nevada Corp可能爭奪一個較小的項目。目前前者中標的可能性更大。

目前,NASA主要依靠俄羅斯的火箭和太空艙來運送空間站的宇航員,平均運送價格為每人7000萬美元。美國議員和官員普遍擔心,隨著美國對俄制裁的加深,這個價格可能會越來越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07

《星際穿越》里的黑洞和蟲洞真的存在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7/147757.html

  美國“燒腦大片”《星際穿越》正在熱映,這部電影的情節講述的是一個瀕臨毀滅的地球,絕望中的人類派出他們最後一批宇航員,試圖通過穿越時空中的隧道(蟲洞),找到一個適合生命生存的新的家園。但在欣賞精彩的科幻鏡頭的時候,一系列專業名詞卻讓很多觀影者“跪了”。這些“傻傻分不清楚”的名詞到底是什麽意思?電影里所描述的場景是否能實現?遠在大洋彼岸的江蘇省天文學會秘書長、天體物理學家李旻,他在看完電影後表示,這只是一部電影,內容所涉及的蟲洞、高維空間等,都是物理理論,是否真的存在,目前人類還沒能證明。

  科學點贊

  有史以來最精準的黑洞模型

  可看到的人都沒法“活著回來”

  作為宇宙中最黑暗質量最密集的物質,黑洞點燃了不少人的想像力,為眾多科幻小說和電影提供了精彩的素材和設定。在這部電影里,黑洞其實是一個有史以來最精準的黑洞模型。這可是30個人,數千臺計算機用一年的時間,制造了一個有史以來對黑洞面貌的最準確的模型。

  黑洞簡單的說,就是空間一個引力非常強,強到光都無法逃出來的一個點。從廣義相對論的角度,黑洞是個時空“奇點”,你可以認為在黑洞內時空凝固了。但是,物體進入黑洞是非常複雜的一件事,因為黑洞的引力太強了,所以物體才到它附近,就被吸在了一個巨大的繞著黑洞旋轉的盤上,這個盤叫吸積盤。我們都知道物質能轉化為能量,世界上能量轉換率最高的地方就是黑洞附近的吸積盤了。它的轉換模式就是初中學過的釋放引力勢能。以0.1克的水為例子,進入黑洞放出的能量可以殺死18億人。因此吸積盤上是幾百萬高溫的等離子體,放出大量的高能射線,比如X射線,伽馬射線。天文學家發現的第一個黑洞——天鵝座X-1就是一個強烈的X射線源,這個工作獲得了2002年的諾貝爾獎。

  如果真的有黑洞,那麽人類能夠在里面存活嗎?“不能。黑洞的引力場非常劇烈並且快速變化。任何掉進黑洞的物體都會像意大利面一樣被黑洞的巨大引力拉伸,被撕扯成細細的一條物質。也就是說,任何物質或者任何人都無法在黑洞中幸存,通訊更是成為一種不可能。”天文專家說。

  不過,今年年初,著名宇宙學家霍金,曾通過論文指出在經典理論中黑洞是不存在的,他承認自己最初有關視界的認識是有缺陷的,並提出了新的“灰洞”理論,認為物質和能量在被黑洞困住一段時間以後,又會被重新釋放到宇宙中。因為對它所有的認識都只是理論,所以黑洞里面是什麽樣子,物理學上尚無說法。

  天上一小時,地上已N年

  物理學家已證明“逆生長”可能!

  影片中這樣一個情節引起大家廣泛“吐槽”:永續號先到達米勒,在米勒上每度過一小時等於地球七年。庫珀、艾美莉亞和道爾一行三人乘坐飛艇降落星球,而另外一位科學家羅米尼於永續號上留守。庫珀等人發現米勒只有一片海洋且因加間塞亞的引力牽引而經常出現巨型海潚。艾美莉亞因欲取回飛行記錄儀導致道爾未能趕及返回飛艇而被海嘯吞噬,飛艇亦因進水而需耗費約一小時排水才能起飛,眾人返回永續號後發現對羅米尼而言已渡過了超過23年,他連胡子都白了。影片的最後,當已離開地球91年、技術上而言已是124歲的庫珀出現的時候,還是當年離開的容貌。而他的女兒已經是耄耋老人。為什麽會出現天上一小時,地上已N年的情況?“去那邊簡直就是天然逆生長啊。”周圍影迷笑著說。

  專家說,其實這種現象符合愛因斯坦提出的理論。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當人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移動時,時間便會變慢。在地球上,科學家已經通過實驗證明了這種理論。這種現象已經得到驗證。根據愛因斯坦提出的狹義相對論,以不同速度移動的物體經歷的時間存在差異。例如,登上月球的宇航員移動速度超過地球上的任何人,他們的衰老速度略慢於地球上的任何人,但還沒有達到顯而易見的程度。除非,你的速度接近光速,但從這點上說很難實現。當物體快速在宇宙中移動,我們也能看到這種現象。

  “夢幻般的”高維空間

  對時空扭曲和時空隧道想象已到極致

  在電影的最高潮部分,庫珀掉進了一個夢幻般的高維空間。就像打開了高能模式,這段精彩內容也讓所有觀影者對於該片的想像力“跪拜”。

  據李旻介紹,這部分內容,已經把這麽多年來我們對時空隧道,時空扭曲的視覺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故事本身的描述,從物理上來說完全是科幻,即從一個時空向另一個時空傳遞信息。而且男主角自己所處的時空,按照劇中所述是第五維,而我們的時空結構是四維的。事實上電影在黑洞以及這個超時空的描述上,非常複雜。影片中用了一個詞Tesseract,中文翻譯為四維超正方體。從幾何的角度講,它就是三維世界中的立方體在四維世界中的表現,就像立方體相對於正方形。男主角在陷入這個時空結構的時候,他肆意地看著自己的過去,努力找到一個可以跟過去交流的方式。

  理論“挑刺”

  都快被影視片“玩壞了”

  其實蟲洞到現在仍沒被證實

  在電影中,男主人公、前NASA宇航員庫珀和他的隊友,利用土星軌道附近的一個蟲洞進入另一個行星系統。蟲洞彎曲了空間,讓超遠距離旅行可以在瞬間完成。

  而在進入蟲洞的時候,周圍五顏六色的光讓這個聽上去很酷炫的“科幻產物”,更像是個色彩斑斕的迪斯科燈。“蟲洞真的存在嗎?”在觀影的時候,記者身邊的一位女觀眾疑惑起來。

  說到“蟲洞”,相信很多女讀者都不會陌生。之前熱映的韓國電視劇《來自星星的你》中,帥到沒朋友的都教授就是利用它,來來回回地到地球與千頌伊約會。“蟲洞”就是連接宇宙遙遠區域間的時空細管。暗物質維持著蟲洞出口的敞開。

  蟲洞可以把平行宇宙和嬰兒宇宙連接起來,並提供時間旅行的可能性。蟲洞也可能是連接黑洞和白洞的時空隧道,所以也叫“灰道”。如果舉例子的話,可以將一張紙條視作通常的空間,那麽從位於紙條一端的一點到位於另一端的一點需要跨過一段距離;然而如果我們把紙條兩端接在一起,那麽兩點間的距離就很短了。蟲洞就類似這種“接起來”的兩端。

  蟲洞實際上是個很早就誕生的概念,在1916年就從愛因斯坦場方程的解中發現了它,並由美國物理學家惠勒在20世紀50年代正式提出這一概念。蟲洞的科幻意義巨大,因為,假設我們有個蟲洞,那麽星際探索就有成果了。但遺憾的是,從天文學的角度來說,至今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蟲洞的存在。

  化學推動“不夠”,離子推動太慢

  空間站燃料怎麽解決的

  不過,李旻也認為影片有不少小地方可以商榷,比如空間站為提供引力,應該轉多快?比如如此遙遠的太空飛行,空間站的燃料怎麽解決?用什麽做推動?如果化學推動,那顯然10個空間站都不一定夠,如果用離子推進器,速度又太慢。作為不同時空的“溝通”,表到底是怎麽“動”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科幻與人文巧妙的結合,借助複雜的物理學概念,完成時間交疊與倒置,能橫跨這麽多領域來拍攝這本電影,實屬傑作。”

  隱藏劇情

  “迎著太陽”飛離星球

  暗示了一個“雙星系統”

      此外,這部電影里還有很多“腦洞大開”的情節。比如,他們進入一個全是水的星球,為了逃避如山川般的巨浪,他們迎著“太陽”飛離了星球。“這段在天文上非常有意思。因為它暗示著它們搜尋的生命系統是由雙星系統所組成。其中一顆已經演化成黑洞,另一顆是矮星。雙星系統的引力要比我們太陽系太陽提供的引力巨大的多,因此才有了滔天巨浪。”李旻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514

星際穿越影評: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68g.html

星際穿越影評:Though <wbr>wise <wbr>men <wbr>at <wbr>their <wbr>end <wbr>know <wbr>dark <wbr>is&

    在我們的邏輯模型里,人口、制度、生產力是最重要的背景,這也解釋了為何我們會研究人類學、宗教、社會制度、社會行為心理學等等。

    伴隨著人口的增長,在合適的社會制度和科技發展下,一個經濟體才能夠穩定繁榮昌盛,國民富足。

    如果你熟讀歷史,你會知道人類史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伴隨著社會黑暗期的人口大損減和生產力倒退,然後又複蘇向上。

   傳統的經濟學只是解釋短時間的經濟體波動模型,只有結合哲學和人類學才能夠明白大趨勢的變化。

    昨天看了一個體制內經濟學家周先生的采訪記錄,與我們所理解的經濟邏輯有許多合拍之處,這讓我感嘆,即使是體制內也不乏有智慧的專家,並不都是諂媚無恥之徒。

    當然他所解釋的是房地產。

    正如我在過去21篇文章中所闡述的城鎮化已經結束,他提及了更深層次的原因,為何城鎮化已經無法持續。在日韓臺曾經發展超過40年的城市化進程,到了中國大陸,二十多年就戛然而止。

     不過我有點小小的異議,就是如果從1978年改革開始起,到2014年已經過了36年,城市化進程也不算短。

     我們和日韓城市化進程的巨大不同在於人口和遷徙。周先生把後者歸結為土地制度和戶口制度,我認為是一個人自由選擇的問題,這是制度的問題。

     個人選擇生育、遷徙、土地買賣是重要的命題。

      到今天,我們已經意識到中國人口的結構性問題,已經造成未來五十年的民族前途非常糟糕。如果你要是看到微觀方面,其實對房地產市場也造成了影響。另一個問題在於戶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約束農民無法獲得整體經濟騰飛的收益,並造成他們的購買力迅速塌陷在城鎮化進程中。

     這一點,對於城市化來說,周分析的人均擁有房產量,我是贊同的。從身邊一些人的房屋擁有來說,二成城市人口擁有幾套房屋,農民工中二成擁有縣鎮的房屋,其余的在老家擁有老宅。

     由於慣性的力量,中國還沒有徹底放棄計劃生育,實際上即使他們放開了二胎,想要生育的人也不多,最近的統計數據讓人們大吃一驚,只有一部分有資格的人決定生育。

     而城鎮化限制大城市的戶籍,仍舊是個絕望的命題。周六的論壇上,黑色金屬分析師小王說:造一個水泥城鎮是容易的,如何把人們留在那里是不容易的。

     因為沒有生存發展機會。

     產業的集中取決於金融、物流、人口集約化的成本、效率,人們為何要留在一個小城鎮呢?

     而農民工並無能力購買大城市的房產,土地和戶籍制度也制約了他們的消費能力,不可能基於一個表面化的數字,來考慮中國的城市化進程。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已經終止了。

     所以,我和人講起股票,我說我目前還沒精力去研究細節,但從人口的大格局來說,我願意選擇一些板塊,去看未來十年的趨勢。

      在人類史的核心發展邏輯之下,才是信貸周期和經濟周期的演變。

      對於我們個人來說,精神和靈魂是自由的,生存在哪里都沒有關系。只是考慮子女。

      昨天和妻子去看《星際穿越》,一些地方潸然淚下。主人公說的是我所想的。我們的生存欲望很強烈,傳承基因的欲望很強烈,當我們有了孩子,就只會考慮為她選擇一個安全的未來,讓她心中平靜,此時對她講宏大敘事和偉大未來,是毫無意義的。

      我對未來有些渺茫的希望,正如我一再說,朝最好的方向努力,做最壞的打算。

      因為我們處在最好的時代,也在最壞的時代。

     難以言表,一些淤積在心頭。

      讓我讀一讀狄倫托馬斯的詩句,它貫穿了整部影片: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白晝將盡,暮年仍應燃燒咆哮;
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

雖然在白晝盡頭,智者自知該踏上夜途,
因為言語未曾迸發出電光,他們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575

劉慈欣、寶樹、吳巖,這些科幻作者怎麽看 《星際穿越》 ?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3/147905.html

i黑馬:21世紀的科幻電影,最重要的是什麽?諾蘭也許會回答:參與感。

\這個導演以拍攝燒腦片著稱,“燒腦”的一個顯著特征是,觀看時“需要大量思考才能明白”。於是,對他的新片,5月便有人開始了“科普蟲洞黑洞,備戰星際穿越”。11月12日,《星際穿越》公映,當天的豆瓣評分就達到了9.2分,第二天是9.3,險勝諾蘭4年前的那部《盜夢空間》(9.2分),更遠勝於去年的《地心引力》(7.8分)。然而,在國外著名評論網站Metacritic上,《星際穿越》的評分只有74分;與之對照的,《地心引力》有90多分。《星際穿越》在中國的流行讓人有點看不懂,尤其考慮到,電影里還有堅實、嚴肅的科學內核。

 

讓人看不懂的狂熱

在那本《星際穿越中的科學》里,《星際穿越》的科學顧問、理論物理學家基普·索恩寫了電影在物理科學上的兩條原則:“這部電影中不能有任何元素違背現在的物理定律,以及我們對這個宇宙的已知認識。電影中那些關於我們目前尚不甚明白的物理定律,以及真實宇宙的大膽設想,必須有某些‘受人尊敬’的科學家曾經暗示過其可行性。”

就這樣一個故事簡單、背後的科學道理繁難無比的科幻電影,很難想象,可以在中國流行成這樣。

海量的中文影評中,有人提到,“諾蘭能為如此硬核如此嚴肅的科幻拉到這種級別的投資和制作,實乃我輩科幻迷之幸。”於是,某家媒體的報道開頭便找了個理由:《星際穿越》的上映,“最激動的卻是三體迷”——他們激動地討論這部電影,以及,這部電影展現的《三體》拍攝的可行性(某著名影評人語),全然忘記這並不是一個由知名科幻作品改編的科幻電影。根據統計,近5年來,排名前30位的科幻電影中,大部分都並非改編,而是原創電影,只有5部改編自小說。

科幻作家又會怎麽看這部電影呢?我問《三體》的作者劉慈欣,怎麽看《星際穿越》與《三體》的關系,他用慣常的那種北方人的平緩語速回答,“沒什麽關系呀。”

劉慈欣是在電影上映那周的周末晚上才看了,距首映已經過去4天,地點是在一家小影院,“沒什麽人,普通銀幕,沒有IMAX。”

而在11月初剛剛拿到了星雲獎的年輕科幻作家寶樹,則是特意趕在上映那日的晚上去了影院,人很多,“快坐滿了”。

“看之前,我以為它會是一個以星際穿越為主的,會出現外星人、外星怪獸之類的一個故事。看完之後,確實有點跟想象的不大一樣。”寶樹給這電影打了四星,算優秀,但不算完美,然後被人埋怨,“如此神作你只打了四星,豈不等於是罵。”

作為科幻作家,也是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科幻的教授,吳巖對這電影的感覺也是類似的。他說,“每個片子出來的時候都會有一些期待,創意上的超越、特效上的超越,但這個片子,我感覺創意和特效都沒有(超越)。”

問題拋給劉慈欣,他仍然是那麽漫不經心地說,“肯定是近年來比較好的一部科幻片,但不像網上說的那樣好,它是一部很優秀的科幻片,但沒覺得有接近偉大的感覺,到不了那一步。”“它的優勢在於,這是個比較純粹的科幻電影,整個內容比較集中於科幻的表現。”

同時,這讓人想起了其他好的科幻電影,比如《2001太空漫遊》,“《星際穿越》讓人確信,《2001太空漫遊》只有一個,不可超越。”劉慈欣說,近年比較好的科幻電影還有,“《盜夢空間》,也是諾蘭的,就比這個好。《地心引力》也不錯。”他認為後者“富有詩意”。

 

科幻片的追求

科幻片是電影史上出現最早的類型片。早在1902年,梅里埃那部16分鐘的科幻電影《月球旅行記》就上映了,而且取得很大成功,號稱巴黎萬人空巷。從那之後,電影人認識到科幻可以為電影提供更好地呈現特效的空間。

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科幻電影成了試驗場,不少電影人做了很多有著豐富的特技、卻不註重講故事、更談不上內涵的不入流的科幻電影。大約在1940年代之前,科幻電影被認為是非常低俗的片子。五六十年代開始,有些人開始想把科幻電影拍得好一些,開始嘗試討論一些有點深度的東西,比如《地球停轉之日》。但總體來講,當時的科幻仍然屬於B級電影,故事簡單,拍起來快,成本便宜。

這一切偏見終結於1968年。鬼才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用了4年時間拍出《2001太空漫遊》,一下把科幻電影提升了一個檔次。它展現了科幻電影可以充分表現的宏大價值觀,“不是人際關系,不是愛什麽的,而是宇宙。”吳巖說,“當時的庫布里克並沒有把《2001》當作科幻片來拍,而是希望借這樣一個片子來表現自己的價值觀,非常宏大的價值觀。”

《2001太空漫遊》之後,科幻電影變成一個可以表現得比所有的主流片更恢弘價值觀的“高級電影”。之後是1977年,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系列,“那是個讓科幻電影回歸大眾的片子”,用各種特效,展現電影人的視覺夢想。此後,《銀翼殺手》、《黑客帝國》、《阿凡達》……雖然導演們仍在努力讓科幻電影看上去更有深度,卻已經不再有電影能達到庫布里克的高度。

吳巖認為,“今天,好的科幻電影需要既能滿足人的夢,又能有點高大上的精神追求,這次的《星際穿越》就是希望做到這兩點。然而,遺憾在於,它在這兩方面都沒有什麽特別的創新。”

即使如此,在科幻電影史上,“《星際穿越》大概能排到前幾十,前五、前十肯定排不上”,嚴蓬這樣評價這部電影,他是時光網高級編輯、資深科幻評論家。在豆瓣網上,他也給《星際穿越》打了四星,雖然,“毫無疑問,《星際穿越》是近年來最具野心、視野最宏偉、涉及科學和科幻構思最深入的科幻電影。”

微博上,科幻作家韓松則感慨,“《星際穿越》這部電影,讓人感到恐怖”,西方可以拍出這樣好的科幻電影。韓松說,科幻電影中,特別要緊的是哲思,“那是一種對人類未來命運的終極關懷”——那是類似宗教的東西。

對這種哲思,寶樹表達了自己的理解,“在西方,更寬泛一點講,這是一種對終極問題的追問。宇宙的起源、時間的起源,有沒有神?這類問題。他們有這樣一個情結,去探索世界的彼岸。對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的另外一邊,他們有很強烈的探索欲望,這表現在很多方面,科幻小說、宗教、哲學很大程度上都是這類東西的表現。在中國,對這類東西的探索就要稍弱一點……”他覺得,“我們的傳統文化要更入世一點。”

同樣的問題拋給劉慈欣,他的回答是:“科幻文學的核心靈魂就是人對於宇宙、對於大自然的那種向往、敬畏感,對新世界的那種向往的感覺,這些感覺都有點類似於一種宗教感情的感覺。但它們不是宗教,是一種類似於宗教的感情吧。”他說,“科幻是需要一種科幻情懷的。我覺得,中國的科幻電影,可能最缺的就是一種科幻情懷。我覺得諾蘭就有這種‘宗教’情懷。”

\科幻作家劉慈欣

劉慈欣談 《星際穿越》

人物周刊:作為一個科幻電影,《星際穿越》在中國這麽火,你怎麽看?

劉慈欣:說明科幻電影在中國越來越受到歡迎了吧。《盜夢空間》、《變形金剛》、《地心引力》的票房都很高。

人物周刊:怎麽看《星際穿越》的故事?

劉慈欣:如果作為一部科幻電影,它的意識還是比較超前的;但如果是作為科幻小說的話,像這樣的科幻小說多的是。它里面描寫的情節、題材、科幻創意呀,在科幻小說中都很多,包括它進入黑洞的那個場景,就與我們國家70年代末的一部科幻小說《飛向人馬座》類似——那部小說是被稱為中國科幻之父的鄭文光寫的,最後的情節也是借助黑洞引力。

人物周刊:怎麽看電影里的時間?

劉慈欣:科幻中經常有這種情節呀,時間是科幻中最常見的一個題材。《星際穿越》中也一樣嘛,時間把人和人分開了。它把一部分生活和另一部分生活在時間軸上拉開了,女兒變得歲數比父親還大。如果時間再發展,再長一些、流逝速度再快一些,人和人就分開了,永遠無法再見面了。

不過,電影里面那個星球上為什麽時間流得那麽慢,我沒看明白。它是不合理的呀。電影里說,離黑洞那麽近,黑洞的引力使時間變慢,但那個星球上的引力不是跟地球上也差不多嘛。(這個問題在下一篇文章,物理學家李渺解讀《星際穿越》里會有解釋哦)

人物周刊:怎麽看電影中的人物?

劉慈欣:整個電影里,都不是什麽太鮮明的人物。我談不上喜歡哪個。這是個典型的科幻片兒,人物在里面不是太鮮明的。

人物周刊:怎麽看電影中的父女之情?

劉慈欣:作為一個父親,我完全理解他呀。為全人類做事情,一個人首先要盡的是他作為一個家庭成員的責任,他要對孩子盡責,為父母盡責,為愛人盡責。然後才談得上對全人類盡責。如果那種連自己的親人都照顧不了的人,還談得上什麽更多的東西?我一直這麽認為。

人物周刊:怎麽看電影里友好的宇宙?

劉慈欣:它畢竟是一部科幻片嘛。描寫的並非真正的太空,真正的太空比《星際穿越》要險惡得多。比如穿越黑洞,當你接近真正的黑洞時,你就完了,或者被潮汐力拉成一串分子,或者被輻射殺死。你根本不可能接近黑洞,更不可能穿越黑洞。當然,在電影里,黑洞可以是很溫和的,那麽一個飛船就可以接近甚至穿越黑洞,這在真實的宇宙中肯定是不存在的。所以,電影描寫的宇宙不完全是那種真實的宇宙。

人物周刊:怎麽看文學和電影之於科幻?

劉慈欣:文學和電影講述科幻的區別在於,電影是用畫面去表述,而畫面是文學所沒有的一種東西——科幻中的很多場景只能用電影來表現。當然,有些作家、評論家誇大文字的作用,認為文字多麽多麽了不起,多麽多麽神奇,其實,單靠文字,有些場景,特別是科幻中的場景,再高明的文字也表現不出來,只能靠畫面。所以,我覺得科幻更適合於電影和電視來表現。

留白?那是無奈之舉。留白有什麽用呀,有些東西,科幻中的畫面,用文字根本就沒法描述。就說《星級穿越》里的黑洞,對黑洞一點概念都沒有的人,單用文字,你能讓它想象出這種東西來嗎?但(電影里那個畫面),不用多看,就看一眼,勝過多少文字。而且這個跟人的欣賞能力還無關。即使對黑洞全無感覺的人,只要看一眼那個黑洞,它必然就會有震撼。

在科幻中,在圖像面前,文字是軟弱無力的。

人物周刊:怎麽看《三體》拍電影?

劉慈欣:我當然希望。每個作家都希望他的作品會拍成電影。


SENSE隨筆141215《星際啓示錄》的物理學課(上)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12/15/sense%E9%9A%A8%E7%AD%86141215%E3%80%8A%E6%98%9F%E9%9A%9B%E5%95%93%E7%A4%BA%E9%8C%84%E3%80%8B%E7%9A%84%E7%89%A9%E7%90%86%E5%AD%B8%E8%AA%B2%EF%BC%88%E4%B8%8A%EF%BC%89/

SENSE隨筆141215
《星際啓示錄》的物理學課(上)
執筆人:蟬

美國權威電影資料庫IMDB的電影評分一向是業界對電影受歡迎程度的重要指標。在IMDB的有史以來20佳電影排名中,只有6部是在2000年以後上映的。 Peter Jackson導演的魔戒系列三集均在榜內,而另外三部則是近年例無虛發的大導Christopher Nolan導演的《The Dark Knight》、《Inception》和仍然在香港上映的《Interstellar星際啓示錄》了。

《星》片並非一般的科幻電影,當中關於宇宙的各種設定與構想,均基於美國理論物理學家Kip Thorne的太空理論。 Thorne被譽為現今最頂尖的天體物理學家Astrophysicist,其最具爭議性的理論是提出「蟲洞」可用作穿越時空。***

雖然片中有意穿插一些講解理論物理學基本知識的場境,但對於從未接觸過相對論的觀眾可能會比較難於理解。 此文旨在解釋相對論最淺白的原理,以增加各位欣賞電影時的樂趣。

〈牛頓與麥士維〉
牛頓在17世紀提出「牛頓定律 Newton’s Law of Motion」, 解釋物件移動是由於「力Force」的作用。*** 牛頓以蘋果從樹上掉下來的例子, 指出「重力gravitational force」的作用,繼而提問:既然蘋果往下掉是受到地球重力牽引所致; 那麼基於相同原理, 月球又是否也會同樣地住地球掉下來呢?

正是這樣,他提出力學定律貫徹地應用於地球甚至整個宇宙的物體上面。 月球之所以圍繞地球運行是因為月球在自由落體freefall的同時, 受到地球引力的牽引,因而不能脫離軌道。 牛頓認為力的作用是 “即時性instantaneous的”,假如太陽在宇宙中消失,它原有引力的消失會在整個宇宙即時引起反應。

物件移動的速度是距離與時間的關係,故牛頓認為力學定律適於用宇宙,是建基於時間time與空間space在宇宙是不變constant和絕對absolute的*****。 火星與地球上的時鐘以同樣的速度運行,而彼此對空間的尺度亦相同。
牛頓力學主宰了物理學界二百年,直到19世紀末 麥士維James Maxwell的電磁波學說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出現才受到挑戰。

麥氏發現電和磁分別會形成「field」,並作用在場內的物體之上。如觸摸靜電球會令人頭髮竪起;鐵粉會在磁場內會按照磁極的方向排列。 但場所產生的力並非即時性的,而是需要時間去作用,而且作用所需的時間是固定constant的。麥氏最偉大的貢獻是發現電和磁能合而成為電磁波:一種由電場與磁場同相振盪synchronized oscillation所產生的能量,這種能量可以在真空中以波浪wave的形式傳播。 麥氏又發現電磁波的傳播速度為光速,而光速是一固定的速度C,即每秒30萬公里。麥氏繼而斷定電磁波實際上亦是一種〝光〞。

19世紀學界一般認為物理學的所有重大問題基本上已經解決了,剩餘的只是個別零碎的疑團而已。量子力學始創人Max Planck就高中升學向校方咨詢之時,便被勸告不要選擇物理學,因為物理學已然 “終結”。***

〈狹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便是在這樣的學術氛圍下出生。 愛氏年青的時候便對物理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他在16歲的那年開始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以光速在一束光線旁邊追趕,由於速度相同,應該可以看到靜止的光;但由於光是以波浪形態傳遞,則應該觀察到的是沒有振盪的波浪。然而根據麥氏的理論,這並不存在。

而當時的兩大理論,即牛頓力學和麥氏電磁波理論,當中也有互相矛盾的地方。牛頓認為物件移動的速度是可增可減的,由作用於物體上的力所決定;而麥氏則提出光速是固定不變的,即光的速度不受力所影響。這個矛盾讓愛氏大為頭痛,直到1905,他突然想通了:這兩大理論其中之一一定是錯的!

愛氏提出一個看似簡單卻超乎常識的答案:時間會隨著速度增加而變慢,運動軸向的長度也會因為速度的增加而收縮。*****

如果在太空不同的點放置一個鐘,例如放置在木星,則除非木星移動的速度和地球一致,否則兩地的時鐘會以不同的時間運行。***

又假設一枝火箭正以0.9的光速飛離地球,在飛行的途中向前發射一粒子彈。由於子彈的速度也是0.9光速,根據牛頓力學,此發子彈應以1.8光速的速度飛行,即比光速還要快。
愛氏透過其理論和數學模型證明,在子彈加速的同時,長度會收縮而時間會減慢,令子彈只能以0.99光速運行。無論如何努力,子彈也無法追到光速:光速是宇宙的速度極限。*****

愛氏以兩條極簡單的假設去推演他的「相對論Theory of Relativity

  1. 物理定論在相同的慣性參考系下不變 The law of physics are the same in all inertial frames
  2. 光速在任何的慣性參考系內保持不變The speed of light is a constant in all inertia frame。

假設中所謂的慣性參考系,是指描述運動時所用作對比、不變的參考框架。如牛頓運動便以空間和時間均質不變作為其參考框架。
 這便是我們今日所指的狹義相對論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然而在愛氏提出的時候,那是唯一的相對論,把它重新命名為〝狹義的〞是十年後的事。

介紹至此,似乎仍未能解釋為何在《星》片中男女主角在那個盛滿水的星球上回到太空站後,已經過了23年。狹義相對論只解釋了在速度向光速增加時時間和空間的變化,卻並未解釋重力和時間及空間有何關係。詳情請看下文《星際啓示錄》的物理課(下)。

延伸影片〈Twins Paradox〉:

參考:

《Einstein’s Cosmos: How Albert Einstein’s Vision Transformed Our Understanding of Space and Time》 (2005) MichioKaku


SENSE隨筆141222《星際啟示錄》的物理學課(下)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12/22/sense%e9%9a%a8%e7%ad%86141222%e3%80%8a%e6%98%9f%e9%9a%9b%e5%95%9f%e7%a4%ba%e9%8c%84%e3%80%8b%e7%9a%84%e7%89%a9%e7%90%86%e5%ad%b8%e8%aa%b2%ef%bc%88%e4%b8%8b%ef%bc%89/

SENSE隨筆141222
《星際啟示錄》的物理學課(下)
執筆人:蟬

〈廣義相對論〉
雖然愛氏完成了精采的「狹義相對論」,但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理論的限制。 狹義相對論只針對 “慣性活動inertial motion”,但一般能觀察到的運動都保持在加速的狀態state of constant acceleration, 故此在現實生活和自然界裡都難以應用。 此外狹義相對論並沒有把 “重力gravity”列入考慮,但重力卻是無處不在。

愛氏回憶在研究「廣義相對論」時,一天他坐在辦公室椅子上,想像突然變成自由落體,那時將感受不到自己的體重。 這個早在伽俐略便已經發現的現象,即自由落體時加速相等於重力作用,稱為「相等原則Equivalence Principle」。
愛氏基於相等原則,進一步提出 “物理定律在加速和重力作用相等的時候是不能被識別indistinguishable的。”***
舉例:一個放在地上靜止不動的蘋果,與一個正在加速的大空船內的蘋果,是受相同的物理理論所約束的。

愛氏於是提出一個例子:在一艘正在向上加速的太空船內開著手電筒,由於加速的關係,手電筒的燈光會下垂。 基於相等原則,在地面開著手電筒時,它所射出的光線也會受重力影響而彎曲。***
愛氏進一步推論若光會被重力影響而彎曲, 則太陽作為大陽系內重力最大的物體,星光在到達地球之前應該會受太陽的重力影響而扭曲。*** 儘管至此,愛氏只指出重力對物體的影響,卻欠缺用以描述重力本身的理論。

經過多年的思考,愛氏發覺如要進一步推展廣義相對論,他需要重新考量時間和空間的關係。
在相對論之前的物理學,皆以 “歐幾里德空間Euclidean Space”去進行表述。空間以點、線、面組成,而空間內任何位置皆能以座標予以表述。時間對應於歐幾里得空間是一個定量constant的參考框架,當需要將時間加入三維空間時,只需將時間設定為第四維度dimension,並加進三維空間之內。
然而歐幾里得式四維空間是人類沒法透過想像力建立的。****
當我們想像以時間維度將三維空間串連在一起的時候,腦子裡得出的依然是三維空間,但這並不代表更高維度的空間並不存在。

歐幾里得空間是由平面構成的,但愛氏卻發現空間就像光一樣,是可以被扭曲的。愛氏的好友 埃倫費斯特Paul Ehrenfest在20世紀初提出一個至今仍然廣為學術界討論的「埃倫費斯特悖論Ehrenfest Paradox」
圓形的圓周在靜止時是圓周率和直徑的積。想像一個極大的轉動中的迴旋木馬,由於它外圍旋轉的速度比中心高,根據狹義相對論,外圍的長度也就比內圈壓縮得多,因而令迴旋木馬的形狀發生改變,於是圓周等於圓周率乘以直徑便不再正確。情況就好像北極圈一樣,因為地球是圓,而不是平的。
愛氏指出這個現象之所以會成為悖論,是因為歐幾里德幾何並不適用旋轉中的物體,迴旋木馬在轉動時其空間並不是平的flat,而是曲的curved。*****

試想像將一個相當重的砝碼放在床的正中心,床的中心會因而下陷。如果一粒玻璃珠在床邊滑向中心,會看到玻璃珠以橢圓的軌跡移動。以下短片可以清楚解釋這個情況

愛氏提出地球之所以會圍繞大陽旋轉,並不是因為太陽的重力把地球“拉”過來,而是因為太陽的重量將空間—- 或更正確地說「時空Spacetime」—- 壓凹。 而地球只是在時空的彎曲表面移動。***
重力並不是牽引力(所以將gravity翻譯成 “地心吸力”可能是錯的),地球將周邊連續的時空space-time continuum扭曲warp, 我們之所以好像被“吸”在地面,實際上是被扭曲的時空壓在地面。

愛氏把 “時空”比喻成是時間和空間交織而成的編織物,時空具有彈性,是可以扭曲的。
牛頓的理論之所以具解釋力,是因為觀察範圍縮窄在一個極小的曲面上,情況就好像人在地球的曲面上行走時, 未能意識到地球並不是平面一樣道理。

這種對重力的解釋還有一個相當有趣的地方:試想像剛才砝碼的例子,如果突然將砝碼從床上拿掉,會發生甚麼事呢?
愛氏指出如果太陽突然從宇宙中消失,原本凹陷的時空將會反彈並泛出 “漣漪”:以光速移動的重力,即所謂的「重力波gravitational wave」***。

重力波在愛氏提出的前數十年一直被認為是錯誤的,直到被1993年諾貝爾物理學得獎者Hulse和Taylor於1974發現的「赫爾斯-泰勒脈衝雙星」所證實,重力波可能不只是理論上存在,而且實際上能夠在宇宙中找到。 重力波的提出對於其後關於宇宙誕生的主流理論「大爆炸The Big Bang」是極為重要的,在此不贅。

在「星」片中主角父女以重力作為溝通的橋樑在理論上是有其根據的,由於重力波以光速傳遞,理論上可以在地球看似極短的時間內從遠處傳遞,但至於片中討論關於時間是否可以“倒帶”,則要留待物理學家慢慢思量了。

參考:
《Einstein’s Cosmos: How Albert Einstein’s Vision Transformed Our Understanding of Space and Time》 (2005) MichioKaku


星際大戰牽手快時尚一部電影讓你掏九次錢



2015-09-07  TCW

迪士尼兩年一次的D23「年度傳奇人物」頒獎典禮上,今年其中一位得主是導演喬治.盧卡斯 (George Lucas)。光介紹盧卡斯上台,執行長艾格(Robert A. Iger)就花了五分鐘,因為盧卡斯影業併入迪士尼三年後,年底即將推出第一部作品《星際大戰七》。這被視為今年迪士尼獲利與鼓勵的新動能,摩根大通等外 資報告均預期:「《星際大戰七》將會是下一個如同《冰雪奇緣》,創造另一個爆炸性的奇蹟!」

艾格買下《星際大戰》版權,其前六集、近四十年吸金逾新台幣八千五百八十五億元;其中電影收入,占不到兩成,其衍生授權商品,從玩具、書籍、電玩等,占了逾八成比率(見左圖)。

從一部電影扮演的創意火車頭,衍生至小孩玩偶、書籍到公仔蒐藏,從女孩公主服裝、首飾到男孩的手遊、互動式遊戲,除了沒有《星際大戰》住宅外,就讓你從荷包掏出不止九次以上的錢!

武器一:樂園洗腦樂園化身大型廣告,控遊客荷包

以《星際大戰七》為例,上映前夕,迪士尼先利用前六集推出相關公仔,喚醒舊粉絲記憶;而為吸引數位時代年輕觀眾,則著眼於遊戲的開發。

一層層不斷加溫,鋪天蓋地衝擊著粉絲的荷包。因此電影還沒上映,周邊收入就達十億美元,這等於迪士尼三年就回收購併的四分之一成本。「我告訴影業部門的 人,我們花了四十億美元買了盧卡斯影業,因為《星際大戰》(系列)是(價值)可達四十億美元的電影,」艾格在現場信心滿滿的說。

迥異於其他片商電影拍完、票房開出,一切歸零,迪士尼獨特的事業結構群,卻能讓每一部電影產生滾雪球的加乘效應。

如《鐵達尼號》熱潮一過市場就消失,主角李奧納多沒辦法變成《星際大戰》中的絕地武士,在電影下檔後,還可出現在各類商品、電視,最後甚至到了「巨型廣告」的樂園,多次、多點、多通路鋪天蓋地,出現在你的面前。

迪士尼的競爭對手華納、二十一世紀福斯和新力影業(Sony),並沒有經營樂園,環球也僅有四座樂園,迪士尼卻有五座,六十年來這五座樂園共接待約一億五千萬名遊客。看起來好像只是一個歡樂世界的樂園,卻是一個「隱形的大型廣告」,一次次洗腦著上門遊客。

八月十六日凌晨十二點半,加州迪士尼樂園人潮摩肩擦踵,體驗完3D劇場《星際大戰》震撼效果,距離關門僅剩半小時,走到《星際大戰》專賣店依舊人滿為患,搶購著一件動輒約一、二十美元起跳相關限量版潮T。

我看到的,不是一個個的絕地武士,而是聽到,一張張嘩啦啦的鈔票聲。

武器二:通路加溫為第七集熱場,就滾出十億美元

迪士尼最重要的、也是敵手無法跨越的門檻:強勢的全球發行通路。儘管艾斯納在批評聲浪中下台,但他任內買下的ABC美國廣播電視網,卻奠定迪士尼電視和錄影帶發行通路能耐。

這也是《星際大戰七》還沒上映前,僅靠前六集內容,藉由獨特的電視通路、樂園遊樂設施和授權商品,就能先滾出十億美元原因。

先集客,再創造高回流,等到新作上映被炒成熱賣商品,再將吸睛力轉為八成的吸金力。《星際大戰七》氣勢,從三年前就慢慢加溫,等到年底上映,如果成為超熱賣商品,又反向拉抬周邊商品和樂園來客數。

武器三:授權升級跨界精品,完全顛覆迪士尼可愛風格

迪士尼強大的規模經濟也帶動授權合作空間,從可愛童裝世界跨入高階品牌,再次將周邊效益橫向拉出新客群。

走進離迪士尼總部約十分鐘車程的格倫代爾(Glendale),這裡是去年為迪士尼創造約四十億美元營收的授權事業群辦公室。可愛的授權玩具、公仔擺滿桌 面,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迪士尼與紀梵希(Givenchy)、馬克雅各布斯(Marc Jacobs)等精品品牌合作時裝秀,及項鍊、金飾等,完全顛覆過去迪士尼授權的可愛風格。

「迪士尼不再只是小孩子的『玩具』,從可愛到時尚無所不包,玩起『跨界時尚(cross fashion)』,」迪士尼全球消費品授權執行副總裁西爾弗曼(Josh Silverman)說。這些未來也會衍生到《星際大戰》系列,主攻男性時尚市場。

連「快時尚」也搶著跟迪士尼合作,早在二○○九年,迪士尼就與優衣庫(Uniqlo)合作開發單品,現在更開起概念店。

「除將上海淮海中路(店面)五樓整層改建為迪士尼主題館,今年十一月《星際大戰》上映前夕也會推出系列產品,」優衣庫美國授權商品長兼品牌行銷總監柯爾(Justin Kerr)表示。

在D23首日開幕,銷售額就達到原本預期三天銷售額,其中有些款式已經賣出超過七○%。原本一件在優衣庫販賣普通潮T,在兩個品牌加持下,價格多了一倍。

兩大品牌合作,這就是商學院中常提的「綜效(synergy)」,發揮一加一大於二效益。

當一隻牛「滾」出原有垂直整合利潤,繼而站在創意圓心、層層畫出異業合作圓餅,創造多層商機時,也將周邊回收週期拉長,創造更多現金流,能反向支持原創電影龐大製作預算,營造出一種產製良性循環,而這才是迪士尼比敵手更能「贏者全拿」的關鍵獲利術!

【延伸閱讀】迪士尼看中星際大戰什麼?

約40年星際大戰滾利效應,近八成收入來自票房外營收!

■周邊玩具:3,954億1. 肯納玩具Kenner (1978-1985) :90種人物,熱賣3億組2. 孩之寶玩具Hasbro (1995-2011): 15種系列3. 其他蒐藏系列

■全球電影票房:1,431億含6部曲與動畫《複製人之戰》

■DVD:1,233億DVD銷售與出租

■電玩遊戲:947億130款電玩遊戲

■書籍:594億76位作者,出版358本書籍

■其他:426億包含授權、電視影集及其他相關產品

資料來源:Statistic Brain、維基百科整理:吳和懋

 



AlphaGo確認將挑戰星際2 谷歌與暴雪溝通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7219.html

AlphaGo確認將挑戰星際2 谷歌與暴雪溝通中

新浪體育 2016-03-28 08:49:00

據遊戲媒體報道,日前,暴雪娛樂制作總監Tim Morten在WCS中國站決賽上表示,AlphaGo確認將挑戰《星際爭霸2》,但谷歌目前正在和暴雪溝通,具體細節還沒有確定。

據遊戲媒體報道,日前,暴雪娛樂制作總監Tim Morten在WCS中國站決賽上表示,AlphaGo確認將挑戰《星際爭霸2》,但谷歌目前正在和暴雪溝通,具體細節還沒有確定。

“AlphaGo”日前可是吸引了全世界網友的關註,甚至有不少遊戲粉絲表示戰勝圍棋不算什麽,他們希望這款人工智能下一個對手是《星際爭霸2》,畢竟這款RTS的上手難度相當困難,想要戰勝談何容易。

對此前AlphaGo將挑戰《星際爭霸2》人機大戰的傳聞,Tim做出了肯定的答複。確實有這樣的事情。谷歌和暴雪還在溝通。具體細節還沒有確定。至於哪個玩家能代表人類出戰AlphaGo,Tim表示具體人選還不確定。但我們希望是一個能代表《星際2》最高水平的冠軍選手來接受這次挑戰。

問:阿爾法狗會挑戰《星際2》是真的嗎?如果是真,您覺得哪邊會贏?

答:是真的!谷歌很有興趣下個挑戰《星際2》項目。《星際2》的特點是你無法提前看到下一步,所以我覺得人類會有優勢。

問:阿爾法狗細節有定嗎?有時間計劃了嗎?誰會代表人類出戰

答:谷歌還沒有確定但是在和暴雪保持聯絡。後續細節還都沒有確定。至於哪個玩家能代表但他希望是一個能代表星最高水平的冠軍。

《星際爭霸》(StarCraftⅡ)是由暴雪娛樂在2010年7月27日推出的一款即時戰略遊戲,是《星際爭霸》系列的第二部作品。遊戲以三部曲的形式推出,即《星際爭霸Ⅱ:自由之翼》(Wings of Liberty)、《星際爭霸Ⅱ:蟲群之心》(Heart of the Swarm)和《星際爭霸Ⅱ:虛空之遺》(Legacy of the Void)。

遊戲結構類似於《星際爭霸》,主要的遊戲技巧著重在資源上,玩家用采集的資源建造不同的建築、軍隊並進行升級。

編輯:姚逸霄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