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消息,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2016年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在全國範圍內組織抽檢了25.7萬批次食品樣品,總體抽檢合格率為96.8%,與2015年持平,比2014年提高2.1個百分點。
一是大宗日常消費品抽檢合格率總體保持較高水平,糧食加工品為98.2%,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為97.8%,肉、蛋、蔬、果等食用農產品為98.0%,乳制品為99.5%。二是社會關註度較高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共抽檢2532批次,其中有0.9%的樣品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0.4%的樣品符合國家標準但不符合產品包裝標簽明示值。三是1299家大型生產企業的18030批次樣品和19家大型經營企業集團2949個門店的30599批次樣品的合格率分別為99.0%和98.1%,比總體合格率分別高出2.2和1.3個百分點。
特別是從2014至2016年的抽檢情況看,調味品、飲料、水果制品、蛋制品、水產制品、澱粉及澱粉制品、豆制品、保健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等9類的抽檢合格率逐年升高。一些社會關註度較高的品種和指標,如乳制品和嬰幼兒配方食品中的三聚氰胺、小麥粉中的黃曲黴毒素B1、蛋制品中的蘇丹紅等,三年抽檢樣品均全部合格;花生油中的黃曲黴毒素B1、水果幹制品中的菌落總數、餐飲自制發酵面制品中的甜蜜素等抽檢合格率逐年提高。
2016年抽檢中,不合格產品中主要問題有:一是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占不合格樣品的33.6%;二是微生物汙染,占不合格樣品的30.7%,其中因致病性微生物導致的不合格樣品占此類不合格的25.6%;三是質量指標不符合標準,占不合格樣品的17.5%;四是重金屬等元素汙染,占不合格樣品的8.2%;五是農藥獸藥殘留不符合標準,占不合格樣品的5.5%;六是生物毒素汙染,占不合格樣品的1.1%;七是檢出非食用物質,占不合格樣品的0.7%;八是其他問題,占不合格樣品的2.7%。
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源頭汙染,包括土壤、水源等環境汙染導致重金屬和有機物在動植物體內蓄積,農藥獸藥、農業投入品的違規使用導致農藥獸藥殘留等超標;二是生產經營過程管理不當,比如生產、運輸、貯存等環節的環境或衛生條件控制不到位,生產工藝不合理,出廠檢驗未落實等;三是當前基層監管人員總體能力水平與監管任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適應。
針對抽檢發現的問題,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組織各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不合格食品及其生產經營單位及時采取處置措施,2016年共處置生產經營單位9264件次,罰沒總額達1.2億元,下架封存不合格食品428.2噸、召回326.9噸。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和處置信息由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按照規定向社會公布。
2017年總局將繼續組織全國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全面推進抽檢工作。一是堅持靶向性原則,以重點區域、重點品種、重點項目和大型企業為核心目標,國家、省、市、縣四級靶向重點各有側重,特別是加大對農藥獸藥殘留、重金屬及環境汙染等因素引起的食品安全問題和與人民群眾緊密相關的餐飲食品的抽檢力度和頻次。二是堅持全覆蓋原則,點面兼顧,逐步實現區域、企業、品種、項目、環節及業態的全覆蓋。三是堅持計劃性抽檢與專項抽檢相結合原則,根據社會反映較為突出、節令性和突發性等需要,及時有效組織專項抽檢。四是堅持抽檢效能與質量並重原則,針對抽檢工作質量、專項整治工作效果和區域食品安全狀況等,探索組織開展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工作。同時,加強經營環節食用農產品監督抽檢工作,通過建立集中交易市場檔案,明確轄區風險品種和風險項目清單,及時通報、公布抽檢結果,追溯不合格產品的來源和流向等舉措,進一步促進食用農產品安全。
全國食品抽檢已經連續進行了三年,一些社會關註度較高的食品品種和指標抽檢合格率逐年提高。
2016年,國家食藥監總局在全國範圍內組織抽檢了25.7萬批次食品樣品,總體抽檢合格率為96.8%,與2015年持平,比2014年提高2.1個百分點。2017年的食品抽檢將更有靶向性,使經費更有的放矢。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郭文奇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 2016年基本實現了食品種類、獲證企業、檢驗項目、經營業態、行政區域五個全覆蓋; 風險分級原則得到更好實現,安全項目、高風險品種、市場份額較大企業作為抽樣重點; 四級布局分工更為合理,總局和省、市、縣抽檢的企業、項目各有側重,實現了各級監管力量的優勢互補。
據郭文奇介紹,2016年抽檢發現的不合格產品中,主要問題有:一是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占不合格樣品的33.6%。二是微生物汙染,占不合格樣品的30.7%,其中因致病性微生物導致的不合格樣品占此類不合格的25.6%。三是質量指標不符合標準,占不合格樣品的17.5%。四是重金屬等元素汙染,占不合格樣品的8.2%。五是農藥獸藥殘留不符合標準,占不合格樣品的5.5%。六是生物毒素汙染,占不合格樣品的1.1%。七是檢出非食用物質,占不合格樣品的0.7%。八是其他問題,占不合格樣品的2.7%。
國家食藥監總局食品監管一司司長張靖表示,對於一些企業,總是大錯誤不犯,小錯誤不斷,過去沒有辦法處理,現在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有了一條收底條款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一年內累計三次因為違反本法規定受到責令停業、吊銷許可證以外處罰的,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
針對2017年的食品抽檢,郭文奇表示,要更加聚焦靶向。從檢驗項目看,更突出系統性、區域性風險抽檢,如蔬菜、茶葉中的農藥殘留,畜禽肉及肉制品、水產品和雞蛋中的獸藥殘留等,而近三年未檢出不合格樣品的部分項目暫不列入抽檢計劃;對日常檢查發現或投訴舉報的問題及時安排抽檢。
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穎廉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後續抽檢要更有代表性和針對性,更多抽檢風險集中的環節和領域;要在強調千人抽檢批次的基礎上提升靶向性和捕獲率;處理好快檢和抽檢的關系。
國家食藥監總局食品監管三司司長王紅表示:“我們強調“四級”都有靶向,並不是總局集中實施。”
據王紅介紹,總局的五個靶向是: 一是時間上,分季度對應季的食用農產品,主要是鮮活的。二是地域上,前幾年大數據分析以後很多問題有高度的集中區域,所以對既往抽檢發現問題比較集中的區域進行專項食品的抽檢。三是對重點企業進行抽檢,總局主要是對市場占比比較高的大型企業進行抽檢。四是總局側重對檢驗方法比較新的、社會敏感度、關註度比較高的項目進行抽檢。五是對輿情及社會反映的熱點問題安排專項抽檢。
此外,王紅還表示,對省一級主要是三個靶向:一是從規模上主要對本省的大型企業以及大型批發市場、連鎖超市和大型餐飲企業進行抽檢。二是從風險程度上加強對本省本地區多發性的風險較高的食品品種和項目進行抽檢。內部信息系統是互聯共享的,並且省里重點組織對中小學、幼兒園食堂、學校周邊、城鄉接合部這些重點場所進行抽檢。三是對問題集中度上加強對既往檢出發現過甚至兩批次或者多批次的企業進行跟蹤性抽檢。市里的重點也比較明確:一是對本地區市場銷售的蔬菜、水果的農獸藥殘留,畜禽肉水產品的獸藥殘留進行抽檢。二是對市縣餐飲食品特別是小餐飲的抽檢力度。三是對小作坊、小攤販抽檢力度。
“我們以前監管的時候經常發現一家企業,它的問題都不是大問題,但是老是有問題,大錯誤不犯、小錯誤不斷。像這種情況,相應規定中沒有詳細規定,對它也沒有辦法,只能批評教育。在這次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中,這一條就是對這樣的情況的一個收底條款規定。剛才說的企業老出問題,又不是什麽大問題,怎麽辦?就適用這一條。”
1月16日,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食品監管一司司長張靖在回應如何處理年年抽檢都有問題的企業時說道。
張靖答記者問(圖:中國經濟網)
張靖指出,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一年內累計三次因為違反本法規定受到責令停業、吊銷許可證以外處罰的,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所以在食品安全抽檢中,包括監管中,如果發現食品生產者生產的食品在一年內累計3次不合格的都可以適用這樣的規定,應當依法實施處罰。
張靖還表示,在食品中違法添加了非食用物質或是食品標簽標識不符合標準規定等問題的危害和風險程度是不一樣的。我們要科學的看待食品抽檢中發現的這些不合格現象,對於這些現象要區分不同的情況來依法管理,同時也需要媒體註意區分這些情況,不要恐慌。
以下為問答實錄:
記者提問:參加好幾年的發布會,我發現有些企業在抽檢過程中,年年都有問題。我想問這些企業,咱們是怎麽處理的。年年都有問題,我們就這樣放任嗎?
食品監管一司司長張靖:這個事情從幾個方面來看:第一,監督抽檢食品不合格,我們要先分析一下大概有哪幾種情況,對於企業來說,我們看到企業可能有企業自身問題和原因。如果找不到這些原因、分析不了這些問題,就沒有辦法幫助它改正。對於監督抽檢的情況,我們分析有幾種情況:一是監督抽檢的食品不合格,其不合格項目涉及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剛才王紅司長發布了去年一年的抽檢情況,反映了不少關於添加劑使用方面的問題。這個問題希望媒體朋友們註意,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和使用非法添加物質要區分開來,不能一並來說。二是在食品中違法添加了非食用物質。三是涉及一些食品安全指標不符合強制性標準。很多食品執行的食品安全標準都是國家強制性標準,所以必須符合。指標不符合強制性標準也是不行的。四是食品標簽標識不符合標準規定的。大概是這樣幾種情況。
從這幾種情況來看,危害和風險程度是不一樣的。所以要求我們要科學的看待食品抽檢中發現的這些不合格現象。對於這些現象要區分不同的情況來依法管理,同時也需要媒體朋友們註意區分這些情況,不要恐慌。
第二,我國現有法律法規對這些情況都有明確規定,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一年內累計三次因為違反本法規定受到責令停業、吊銷許可證以外處罰的,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我們以前監管的時候經常發現一家企業,它的問題都不是大問題,但是老是有問題,大錯誤不犯、小錯誤不斷。像這種情況,相應規定中沒有詳細規定,對它也沒有辦法,只能批評教育。在這次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中,這一條就是對這樣的情況的一個收底條款規定。剛才說的企業老出問題,又不是什麽大問題,怎麽辦?就適用這一條。所以在我們食品安全抽檢中,包括監管中如果發現食品生產者生產的食品在一年內累計3次不合格的都可以適用這樣的規定,應當依法實施處罰,這個規定很明確。
第三,為了確保產品質量控制到位、整改複查到位、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責任落實到位和一些違法行為處罰到位,總局先後根據食安法的規定制定了幾個規範性文件。其中一個是《關於進一步加強抽檢監測不合格(問題)食品核查處置工作的通知》、《關於印發食品安全抽檢檢測不合格(問題)食品核查處置工作督辦辦法(試行)的通知》等文件,來嚴格和規範抽檢不合格食品的核查處置工作,要求各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以控制產品安全風險為首要任務,以查清原因、消除隱患、倒逼生產企業切實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為根本目的,對食品生產者要依法處罰到位,對同一生產企業多批次不合格,同一問題反複發生的,要從嚴、從重處罰,並可由上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實施督辦。所以這個要求還是比較嚴的,措施也是很具體的。
第四,為了強化食品生產經營的風險管理。督促食品生產者保持良好的生產條件,持續生產合格的產品,要求基層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認真履行總局制定的《食品生產經營日常監督檢查管理辦法》來監督和督促食品生產者依法依規生產,通過實施食品生產日常監督檢查、飛行檢查等監督檢查的方式,在全面覆蓋的基礎上,采取隨機抽查、隨機選派監督檢查人員、異地檢查、交叉互查這樣的形式。總之,要通過這些方式和方法來嚴格和規範監管措施,依法依規加大懲處力度,形成有效震懾,來增強市場主體守法的自覺性。
食品監管三司司長王紅:我覺得這個問題提的也比較好,一方面是對我們工作有效性的質疑,另一方面也是對企業的一個監督。去年新聞宣傳周的時候,我們公布了一批連續兩批次以上不合格的情況,確實有些企業大錯不犯,小錯不斷,小錯對食品安全也是一個影響,從抽檢的角度,我們將連續發現不合格的企業加大了抽檢頻次,我們也發了不合格企業名單,會對他們進行更嚴格的管理。當然了,在監管過程中也會分原因有的放矢地去管,謝謝。
20日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2016年第四季度,全國共完成並公布738972批次食品(含保健食品和食品添加劑)樣品監督抽檢結果,檢驗項目合格的樣品722483批次,不合格樣品16489批次,樣品總體合格率為97.8%,與2016年前三季度基本持平。
其中,糧、油、肉、蛋、乳等大宗日常消費品的樣品合格率均接近或高於平均水平。而食品中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問題占不合格總數的32.5%,比三季度高2.4個百分點。
抽檢發現的主要問題有:
一是食品中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問題占不合格總數的32.5%,比三季度高2.4個百分點;
二是食品中微生物汙染問題占不合格總數的27.4%,比三季度低8.2個百分點;
三是食品中農藥獸藥殘留不符合標準問題占不合格總數的14.7%,比三季度高5.4個百分點;
四是食品中質量指標不符合標準問題占不合格總數的11.7%,比三季度低0.9個百分點;
五是食品中重金屬等元素汙染問題占不合格總數的3.7%,比三季度低0.2個百分點;
六是食品中檢出非食用物質問題占不合格總數的2.1%,比三季度高0.6個百分點;
七是食品中真菌毒素汙染問題占不合格總數的1.0%,比三季度高0.3個百分點。
每經記者 李彪
鋼管新國標實施一年,但是,新國標推進仍舊面臨重重困難。
5月26日,在中國鋼結構協會鋼管分會、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聯合主辦的“鋼管標準推進委員會”成立大會上,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院長王麗娟表示,當前中國焊接鋼管產能約9000萬噸,最為量大面廣的品種是GB/T3091-2015生產的低壓流體輸送用鋼管,但是,該行業的面臨的問題是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市場無序競爭、標準執行不統一等。
2016年6月1日,鋼管行業開始執行GB/T3091-2015《低壓流體輸送用焊接鋼管》國家標準,也被稱為我國鋼管行業的新國標。新國標實施近一周年,但是,落實過程中仍面臨諸多阻礙。
一位鋼管行業專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新國標中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提出了鋅量300g/㎡的硬性要求,但是,也帶來了生產產品成本的普漲的現象,一些企業為規避成本上漲,拖延落實新國標的情況仍較為普遍。
為了對新國標的實施情況進行摸底,今年3月,由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工程物資設備工作委員會、中國建築業協會材料分會聯合參與的“尋找中國好鋼管,新國標中國落地核查行動”啟動,以鄭州、長沙、南京和杭州四個城市為調查樣本,所選取的樣本鋼管品牌均為當地市場的主流銷售品牌,在當地市場占有率和鋼管社會庫存方面均在90%以上。
調研結果顯示,抽樣品牌在鋼管行業貫標執行方面,鄭州抽檢的5個品牌,僅2家合格;長沙抽檢的4個品牌,僅有1家合格;南京抽檢的6個品牌,4家合格;杭州抽檢的6個品牌,4家合格。
王麗娟介紹,低壓流體輸送用焊接鋼管的行業特點是生產廠家多,主要以民營企業為主,企業之間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產品消費者是涉及、施工、建築安裝和直接使用者,用戶較分散,缺乏對產品質量的直接檢驗和驗收能力;市場無序競爭,標準執行不統一等。
標準化的落實難的問題也是市場上的共性。以天津為例,天津市場監管委一位負責人介紹,2016年天津市標準化工作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但是,標準化工作還存在著一定差距和問題,譬如:標準化工作改革推動進度不夠均衡、標準化助力質量提升和引領產業新動能的作用發揮不夠充分、企業標準化的意識和能力還沒有廣泛普及和提升,團體標準市場認可度和影響力還不高等。
為此,與會各方對於鋼管標準推進委員會在推進新國標等標準落實方面給予厚望。
王麗娟介紹,鋼管標準推進委員會的成立是鋼管行業標準引領質量的重要一步,同時也是鋼管行業加強行業自律、維護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行動。後期委員會將開展企業執行標準檢查,推進鋼管行業質量水平提升和品牌形象的重塑和建設。
同時,作為鋼管標準推進委員會牽頭企業,鋼管標準推進委員會組長、友發集團董事長李茂津在致辭中表示標準不是兒戲。在他看來,標推委的成立是全國鋼標委和中國鋼結構協會鋼管分會在職能上的一次突破和創新,也是具有強烈責任感企業“引領精神”的一次體現。標推委的成立有助推進鋼管行業規範化經營,加快行業洗牌,使得執行新國標的企業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