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打深一口井,是進入職場修煉的第一堂課,那麼,進階下一關要累積的實力,則是在一方池塘裡,什麼魚都要能撈進網的本事。 能不能通過這一關考驗,決定你的職場生涯是在基層主管位階就打住,抱著「萬年科長」獎牌退休養老;還是具備將才基因,朝獨當一面的高階領導人下一站邁進。 房仲業資歷二十年的台灣房屋青埔領航店副總范瑀芳,專科夜校學歷的她,二度就業進入這一行。七年前,她就跨越擔任店長的門檻,但去年,她填的卻是比月薪近五十萬元的馬總統,金額還要高的「元首級」個人所得稅扣繳憑單,原因即是,她撈到了游進池塘裡的特大魚。
攤開去年戰績表,排在最前頭兩筆,分別是成交金額四億元、三億元,比台北市仁愛路帝寶豪宅還高價的土地,交易對象分別是桃園建商和新加坡外資。對房仲店頭
來說,這樣總價億元級的成交物件,在北部地區一百件占不到一件;房地價遠低於台北的中南部,一千件也不一定找得到一件。 瓶頸:小池塘釣不到大魚菜市場肉販,連五千元也要殺價
就算天生好手遇到吉星高照,也擒不來迎面而來的兩條大魚,更何況大魚不是天天有。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小說《老人與海》,老人與大魚搏鬥的關鍵時刻之前,整整八十四天沒捕到任何一條魚,但老人總說,「走運當然是好,不過我情願做到分毫
不差,這樣,運氣來的時候,你就有所準備了。」 小說描寫,老人指的分毫不差,指的是他把掛著魚餌的釣索,垂得比任何人更直,這樣,在灣流深處的不同深度,都會有一個魚餌剛好在他指望的地方,等著游動的魚群來吃。而別的漁夫則讓釣索隨海流漂去,有時釣索只垂到海平面下一百尺,自己卻以為在兩百尺深處。 和這位老人一樣,范瑀芳也在桃園中壢這一帶的房地產市場池塘裡,有步驟的在各角落布下魚餌。
一開始,她的獵物是買一百多萬元房子、連五千元也要殺價的中壢菜市場肉販,成交三筆物件,也抵不過同行在台北做一個案子的績效,小池撈不到大魚,因此,頭
三年摸熟中古屋交易流程之後,她一度曾轉戰土地開發公司,學人家怎麼交易農地、建地。然而,小公司雖靈活,但缺乏教育訓練和可長可久的團隊戰力。
兩年後,她再回原店復職,大家仍原地踏步搶中古屋物件,范瑀芳卻是店裡第一個能賣千萬農地、替客戶規畫節稅的業務員。五年前,公司到高鐵桃園青埔站開分
店,她主動舉手去墾荒,開始接觸到指名重劃區億元土地的大咖投資客,前年,經過十八載努力,終於結出億元級成交物件的美好果實。
如今,有近二十家房仲店頭進駐的青埔特區,已是大桃園房仲業一級戰區,「剛來的時候,標示地籍的界牌,散落在舉目看不到一片圍牆的雜草堆,」「開車繞三
圈,常常還找不到地主的那塊地,光公司印的地籍圖,就畫爛十多張。」帶著墨鏡,開車熟練的再來個大迴轉的范瑀芳,如數家珍指著特區內土地,哪一塊上個月成
交,哪一塊又是創了當地最高價行情。 改變:墊高專業門檻熟記各土地法令,什麼物件都能賣 《商業周刊》二○一二「王者大獎」決審面試現場,評審們最好奇的,也是聽她談經手過的物件,從中古屋、店面、農地、工業用地、重劃區,甚至高鐵特區,什麼物件都能賣。
這個本事,就連一位來自房地產同行的評審也半信半疑。因為以農地為例,要有處理家族共同持有的協調能力;投資客偏好的商業用地,必須具備對投報率變動和政
策走向的敏感嗅覺;工業用地除要搞懂土地分區,以及各別工業區還有不同的限建高度等規範,甚至牽涉公司債務設定抵押等法院流程。因此,如百貨公司般賣房地
產物件,並不是每一個資深業務員都辦得到。 評審抽考她,高鐵特區容積率和建蔽率的規範各是如何?「住宅區是(建蔽率)五○%、(容積率)二○○%,今年七月,政府對大面積開發提供獎勵,兩千平方公尺、五千平方公尺、一萬平方公尺都不同,還有綠建築獎勵……,」她不假思索的對答如流。 顯然,范瑀芳的基本動作到位,也才能布餌布得準,沒有因為經手大案或自認見多識廣,顯露出職場老鳥常現的流氣,因為,這些像是毛線團,與時俱改的土地法條和建築規範,她不但每週追蹤,並備份在大腦這顆硬碟裡,還現場實地演練。 行動:專挑難的任務做花九個月跑公文,只賺六萬仲介費
她曾經手中壢市中心一塊處理起來極為費事的畸零地:二十六坪土地委售總價才一百六十八萬元,位處路沖不打緊,空地被搭棚占用,地上有電線杆、台電電箱、電
信設備和路燈,還有誤占私有地的排水溝。這樣的物件,已是熟手的她看一眼便知,一個地上物就是一個主管機關,得先一一行文跑公文,把地上物處理乾淨,才會
有買方願意接手;而且像管水溝的市公所工務課等機關,又是她從沒接觸過的,絕大多數業務老鳥,是不會花時間在這種沒有營養的小案上。
不過,她肯耐煩,前後跑了十幾份公文、前去縣府調地籍圖,光處理水溝就鑑界兩次、會勘三回,每次都花去大半天時間,九個月之後終於成交結案,「仲介費用一
共才六萬六千元!」她指著影印留存的發票上金額,工務課、台電等承辦人員,以及當地兩位里長的行動電話,也都還保留在這份資料匣上。 她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也沒有白繳的學費,接同事不玩的案子,正是最佳練功的機會,「就像買房子幾千元都要計較的肉販,這種客戶難搞定,但卻也讓我學到最多。」揚起爽朗的歐巴桑笑容,她感謝曾讓她吃盡苦頭的客戶。 范瑀芳所在店的店長王桂圓觀察,許多職場老鳥後來戰力無法持續,就是因為自滿於小有局面的現況,逐漸失去對市場的敏感度,以及和顧客之間的熱度;基本功生疏不自知,出手失準頭卻歸咎手氣背,但市場景氣一定是上上下下,幾波循環之後,最先淘汰的就是這批人。 至於范瑀芳則是難得在歷經長期景氣循環,最後仍能生存下來,還越來越拔尖,這除了和她習慣接受挑戰有關,也具有一種級數到這裡的頂尖業務,那種拿掉上下班界線、把客戶當朋友、從替朋友著想角度出發的態度,因為感受到「被朋友需要」,能量便源源不絕。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是形容高手過招,第一時間勝敗已決。要在職場的池塘釣到大魚,除了餌要布得準,魚上鉤、浮筒下沉一瞬間,也要抓準時機適時抽竿,太快,會把魚兒給嚇跑;太慢,魚餌就被吃光光。 用這樣比喻,范瑀芳絕對是釣魚高手。二○○八年金融海嘯,房地產市場交易近乎停擺,范瑀芳利用這段交易清淡的空檔,上婦產科診所進行例行檢查,不過二十分鐘問診時間、一百五十元的健保掛號費,卻換來六千萬元成交大案,羨煞所有業績抱蛋的同事。 成就:精準看出客戶需求二十分鐘接觸,十天後成交六千萬 成交過程是這樣的,這位第一次打照面的婦產科醫師,隔週看到馬路邊范瑀芳掛的農地出售看板,自動打電話給她,詢問這塊地狀況,從看診到結案,前後十天結案收佣。
這樣的銷售本事,外人看起來很「神」,但范瑀芳分享,她只是更願意傾聽、觀察。由於當天她是穿著印有公司品牌的制服就診,醫生問完診,順口提到先前在青
埔、中壢買的幾塊農地,「這幾塊地你覺得該不該繼續抱?附近最近行情怎麼樣?」「是有想把農地變更蓋安養院啦,也在看市中心有沒有適合開醫院的
地⋯⋯。」
「他有沒有可能變成你的客戶,關鍵在於你怎麼接他的話?」范瑀芳說,一樣的情境,資淺的業務員可能只是「喔、喔」兩聲,就接不了話,因為他可能根本不清楚
對方說的那幾塊地,確切的位置在哪裡?最新的成交行情如何?接下來當地有沒有大型公共建設要動工?但是這一點都難不倒她,只見那位醫生一面聽,一面點頭如
搗蒜,「醫生這樣高資產的客戶,接觸過的業務員太多了,他為什麼要找你,除非他服你。」
她分享,事實上,像這樣的場合,不可能拿出商品目錄談業務,最重要的是聆聽,聽出對方問題背後的需求。例如,醫生買農地,當然不是拿來種菜,那如果也不是
炒地皮,會是什麼?從這個問題點切入、接話,「你若能聽出他沒說出來的需求,對方便會認同你。」這樣行銷於無形的火候,是經過無數次挫折,范瑀芳領悟出的
心得。
《老人與海》中的老人,在沒有捕到魚的日子,面對一望無際、寂靜無聊的大海時,心裡想的是:「一個人在海上絕對不會孤單的。」因為老人認為身邊遇到的一切
事物,像是大海、魚群、飛鳥、風等,都是他的朋友,他都以親切的態度來接受,隨時保持開放的心態,是讓大魚願意上鉤,必要的修為。 【延伸閱讀】范瑀芳的精密碼過去10年轉戰3家分店,開疆闢土掌握新竹以北20處工業區和重劃地交易動向20分鐘開發出6,000萬元土地的買方客戶 【延伸閱讀】「精準力」養成三心法 關卡:為什麼我總是賺辛苦錢? 心法:你沒看到的,是頂尖工作者的基本功。 關卡:為什麼同事隨便聊個天就有好績效? 心法:既不聽對方說,也不懂得接球,當然常落空。 關卡:為什麼做不贏人而且還先喊累? 心法:只顧解決眼前問題,會缺乏宏觀角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