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2年投資總結——正義雖然遲到,但她永不缺席 釋老毛

http://xueqiu.com/6146070786/22728904
「正義雖然遲到,但她永不缺席」是我今年投資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中恆、蘇寧、茅台、康美……,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金融、地產、建築、煤炭、汽車……,王者歸來。2012年壬辰年,龍年,瑪雅人預言的世界末日,在末日之中,我依然在堅持,雖然比雪球上動輒80%、100%的回報可憐得多,但自己還是比較滿意的。不能免俗,還是做個年終總結。[鼓掌]

一、基本判斷
今年對股市有兩個基本判斷:
1.今年專殺消費股http://xueqiu.com/6146070786/22027484
2.房地產王者歸來http://xueqiu.com/6146070786/21868999
可惜,基於投資理念,看空不做空,沒有做空消費股,只是金融地產不斷加倉。

今年對價值投資者的招牌蘇寧茅台有兩個具體判斷:
1.關於茅台精神文化經濟學的商榷http://xueqiu.com/6146070786/22247236
2.蘇寧是成長股投資的失敗http://xueqiu.com/6146070786/22048417

今年最得意的一筆:254的茅台換股9.6的招行
http://xueqiu.com/6146070786/22085276
http://xueqiu.com/6146070786/22104702

今年最遺憾的一筆:做了個抄底的夢,想抵押房子買招行,被領導否決
微小說:夢境http://xueqiu.com/6146070786/22106452

今年最失敗的一筆:張裕B被套
張裕B成了今年虧損最大的股票,特別是農殘事件後,含量復合國家標準,這和塑化劑事件是不同的,但股價依然慘遭腰斬,越抄底越被套,目前仍虧損6%,這極大的拖累了B股的整體業績,期待張裕的否極泰來。

二、投資業績
A股:增長35%,上證指數增長3%,超越大盤32個點
A股集中了我大部分的資金
第一重倉:招商銀行
第二重倉:中國平安
第三重倉:中國建築
其他:貴州茅台、上海醫藥、新華百貨、富安娜、冀中能源、福耀玻璃

B股:增長21%,上證指數增長3%,超越大盤18個點
張裕B、麗珠B、蘇威孚B、粵照明B
B股抓住了兩隻大牛股,麗珠、蘇威孚,可惜也踩了張裕一個地雷,2013繼續看好B股。

美股:今年新開賬戶,基本空倉,買了點伯克希爾
美股,估值不低,與A股的藍籌比存在一定程度泡沫,憑直覺擔心奧巴馬第二任期極有可能出大問題,暴跌之後買入較為理想,耐心等待機會。
中概股,看上去很便宜,是價值餡餅還是價值陷阱?

綜合:B股折合人民幣後,2012總回報33%,超越大盤30個點(+3%)

三、交易記錄
A股今年忍不住,主要的交易有三次。很悲催的是,費盡心思交易三次、配置資產,最後還不如@東博老股民 持有一支民生銀行從頭到尾42%的回報高。[汗]

第一次交易,2、3月,格力換倉中國建築。這次換股現在看不算成功也不算失敗,兩者股價都大幅上漲。格力是我最賺錢的股票之一,去年還參與了格力的增發。換股原因是2011年底家電業的四季報和市場數據都讓我對家電行業感覺寒風徹骨,預計一季報可能踩地雷,於是換了幾乎跌到淨資產的隱形地產股中國建築。沒想到在美的、海信其他家電企業過冬的同時,董姐姐竟能領導格力創造一個又一個行業奇蹟,此非我視野所能及也。君子不立於圍牆之下,退出亦無大錯!後來朱江洪隱退,國資委想下派個豬頭官僚接班,我徹底把格力從股票池刪除。高槓桿的製造業是需要特殊才能的管理層才能營運,朱董退休後格力會走向何方,格力有沒有長期投資價值,我實在沒把握。

第二次交易,6月,中信證券換倉上海醫藥。上海醫藥內訌,二級市場給的價格太有誘惑力了,玩一玩撿煙頭的遊戲!這次交易我認為非常失敗,失敗在中信證券根本就不該買。去年買了中信證券,一是價格超低,二是郭樹清主席推動的金融創新改革給了我莫大的預期,竟然真以為中信會成為中國的高盛。還好,解套之後正好上藥提供了可乘之機。現在看,券商依然是而且可能永遠是一個靠天吃飯的行業,一方面券商大裁員,一方面在二級市場上12月股價暴漲,我看不懂。我的觀點是,中國的金融業未來還會是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格局,投金融還是投銀行、保險更確定。

第三次交易,7月,貴州茅台換倉招商銀行。今年最得意的手筆,理由不解釋,見前文。7月的不對稱加息導致銀行暴跌,招行竟然險些跌破淨資產,而茅台卻高高在上不斷提價,有人喊出了市值1萬億的口號,哈哈,正好拋給他![哈哈]

B股,交易一次,江鈴B換粵照明B、張裕B,今年江鈴殺入重卡領域,莫名其妙,資本支出增加,SUV搞不過長城,對未來比較擔心。我是非常看好城鎮化進程中的汽車行業的,汽車行業處於週期底部是毫無疑問的,未來無限光明也是毫無疑問的,尋找其中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護城河的企業,絕對是一筆好生意!B股蘇威孚、A股福耀玻璃,都是汽車產業鏈的企業,出於行業配置平衡的考慮,江鈴B清倉就清倉吧!

四、2012年投資的三點體會
第一,雪球越滾越大,已經是10、11、12連續三年戰勝市場。2010年增長3%,跑贏大盤17個點(-14%);2011年虧損10%,跑贏大盤12個點(-22%);2012年增長33%,跑贏大盤30個點(+3%)。09年的股市大反彈跑輸市場,07年同樣,牛市總是跑輸指數,熊市基本跑贏指數,看來信奉價值投資之後,業績波動也開始像巴菲特了,哈哈!回首從前,不知不覺,玩的雪球已經大得有點令人吃驚,無為而治,不疾而速,複利的魅力總是那麼令人神往!

第二,交易越來越少,始終滿倉,今年主要換股三次,爭取明年儘量不交易。對老巴的話體會越來越深刻,「給你們一張印有20個細孔的票,你們有20次打孔的機會,我可以提高你們終身的金融財富——這20個孔代表你一生中所有的投資。一旦你把這張卡片上所有的孔都打遍了,就表明你的投資生涯到此為止。」。

第三,標的從集中到分散,從一開始重倉1-3支,到現在分散到8支,還開通了B股和美股,和@堅信價值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觀點有點相似,是不是膽子越來越小呢?

五、2012年的三大變化
第一,登陸雪球,在這裡滾雪球、堆雪人、打雪仗,其樂無窮。@不明真相的群眾

第二,開通美股賬戶,以後逐步學習美國股市,國際視野,全球配置。@梁劍

第三,今年投資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全程參與了@水晶皇 的茅台塑化劑事件,見證了股票和人性的複雜。

瑪雅人的世界末日過去了,新的輪迴開始了。2012,我很懷念她……祝大家新年快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122

一些人、一些情 這雙手雖然小

http://wongleona.blogspot.hk/2014/01/blog-post.html
準備每天跑步,正倜倀要添點運動衣什麼的,弟弟知道後,二話不說,把一堆衣物塞給我:

「跑鞋...你可以穿我買給媽媽那雙,大小正合適,又輕便;兩條運動褲,兩件dry-fit上衣,尺碼小,都給你吧;這是一件行山專用的風衣,嗯,袖子是有點長,但你看,喏,這裏,可以裹住手腕,還有,兩邊一索緊,就很暖和了...」弟弟一便示範,一邊解說,噼哩叭啦地,才幾分鐘,我的跑步裝備就齊全了。

抱住弟弟的一大堆衣物回房間,感覺有點夢幻,又有說不出的安慰。弟弟真的長大了。我們一天也說不了多少話,各有各忙,各有各的嗜好和生活,但當我有需要時,他半句推辭也沒有,就把自己的東西分給我。世上有弟弟真好。

***

匆匆翻了翻過去一年寫的文章,原來當中有一兩則,已預示或概括了我這一年的生活:換床單取難不取易

當我在工作上感到最大壓力時,恰恰也是心態最脆弱的時候。常常有種孤軍作戰的感覺,完全找不到可以分憂的對象,很多事也要硬著頭皮做下去,一次又一次。我自怨自艾: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我要單獨承受這一切?為什麼我要經歷徬徨無依?喂,我並不堅強,認輸了,給我過平常日子吧。

當然一切總有盡頭,所謂「苦日子」終於也都過去。有次和一個朋友聊天,他憶起十多年前金融風暴發生時的一件往事。那時他的生意差得幾乎熬不過去,而且完全沒有別人可依,無苦可訴,全靠自己一力承擔,最窮的時候,身上的連過隧道的現金都沒有(當時他要開車,自己送貨)。

他記得有天晚上,凌晨兩三點才下班回家,經過繳費站,才發現身上沒有錢,他只好向隧道員求情。也許當時經濟太低迷,人人日子都不好過,對方也沒收他的錢,讓他過。豈知第二天,他又在那個時候下班,經過繳費亭時,又發現身上一點錢都沒有!恰巧遇上同一個管理員,朋友心想,這次他不會讓我好過的了...那情景,朋友記得很清楚:

那位管理員抬頭望了他一眼,又提起手看了看錶,然後對他說:「我每天晚上從幾點到幾點上班,如果你真的有困難,以後就在這個鐘數過來,認住我負責的繳費亭,我會讓你過。」然後示意他離開。那一刻,男子漢都有哭出來的衝動。

這一件好人好事,朋友不曾忘記。金融風暴那一役終成過去,如今朋友的生意比以前更大,人生也上了另一台階。回想起來,隧道管理員做的也許只是小事,但那一份小小的幫忙,對朋友的命運卻可能舉足輕重,誰知道呢。我聽這故事的時候,心中也忽然釋懷:原來很多人都經歷過孤軍作戰、徬徨無依,我並不是唯一的。我也會記得,每一個小小的幫忙。

***

也讓我想起一位今年才認識的女孩子。我們年紀差不多,她開了一家小小公關公司約六七年,手下十多人。我們在某個場合碰頭,她替我們的活動擔任司儀,那份專業、能幹、熱誠,我一看就喜歡,決心下一個活動也要找她合作。

女友的業務已上了軌道,對內對外就她一個人,很本事。我問,你這家公司從小做起,一直都順利吧?她杏眼圓瞪:才不!

原來剛脫離大公司自己創業那段日子,她也艱苦經營,「頭兩年我蝕了幾百萬,那時我在想,若再接不到新項目,就唯有出來求職了。」零八年金融海嘯,許多客戶轉投她的小公司,朋友咬緊牙關努力撐下去,結果經濟蕭條過去,別人消聲匿跡,她卻站穩了陣腳。我更佩服她。

現在認識新朋友,幾乎帶有偏見--沒有經歷過生離死別,人生低潮的,就很難談下去,覺得人家不夠成熟,言語索然無味。其實我何必弄得這樣滄桑?

***

當然我佩服的不限於與我工作性質相似的人。另一個新朋友也很使我吃驚。

他是個自僱的App developer,寫了一個App,全球下載量達數百萬次。單是這一個項目,每個月都帶來十萬港元計的收入,養活自己綽綽有如。成績不錯,但這並不足以引起我的興趣。是他的態度使我吃驚。

我問,第一次創業,打算投入多少錢?他答,150萬。我又問,有投資者嗎?他腼腆地說,錢都是自己的。我問他怎樣籌措這筆錢,他說是以前打工儲下的,大學畢業後有份工作幹了三年多,收入全存了起來,留給自己創業用。我好奇:是什麼工作這麼好賺?

他說,你聽過「街霸」吧?就是那些在街邊拉起「易拉架」,推銷寬頻那種。他說,公司會按照推銷員的成績,把最好的員工安排在人流最多的地方,這些Top sales,幾乎不必作任何推銷,都有源源不絶的客人自己趨前要求登記,站著賺錢,每月可達六七萬元。他大學時曾做過兼職,明白這套運作,所以剛開始非常努力,結果總是被安排在最旺的地方工作,此後三年多,每個月的收入都是全公司推銷員中最高的。

我真想不到寬頻推銷員的收入可以這麼高。他說,與他收入相仿的同事,都沒有離開的打算,但他不同。從一開始,他就一心儲錢創業,所以一旦達到目標,便毫不留戀,抽身就走。

這朋友的求學路並不暢順:他初中就開始自學電腦,喜歡寫程式供同學玩,可是成績不好,考不上理科班,結果留了班,又唸了兩年副學士,好不容易才考上大學。剛才提到的那個app,他本來是寫來自己用的,因為市面上找不到合要求的,結果大受市場歡迎,奠定他創業的決心。

他說家裏是賣牛仔褲的,並不富裕,但卻使他從小就有自己創業的想法。正式開業後,他「擴張營業」,請了八個人,全速運行,但卻開始遇上管理困難,需要重整團隊。他從沒有管理的經驗,性格也內向,這一關肯定很難克服。但我很希望他能成功,憑那當寬頻推銷員的毅力,一步一步,做出成績來。我們不止需要一炮而紅的明星,更需要默默耕耘的傳奇。

***

最近很少寫文章,因為有些東西想不通,下不了筆。但過去一年來,這些朋友或多或少給了我一些啟發,務必動筆寫下,記住這份感覺。

你呢,是否也有一些人、一些情,值得記下,提醒自己:這一年過得不容易,但我全心生活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422

【斯坦福創業者】馮米:雖然那一年沒像陳歐一樣創業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13/149587.html


馮 米

 
個人檔案
馮米:突破互動創始人,斯坦福商學院博士。早年在新加坡留學,後就讀於斯坦福,並於2010年畢業;回國後曾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任MBA講師;2014年辭職創業


黑馬說:馮米和聚美優品陳歐是多年的好友,兩人經歷很相像,都曾在新加坡留學,爾後又都去了斯坦福。馮米先在斯坦福商學院攻讀博士,陳歐隨後進入斯坦福讀MBA,兩人因此得以同在2009年畢業。之後,陳歐回國創辦聚美優品,31歲便站在紐約證交所大廳里敲鐘了;那一年,馮米也回國了,他走了完全不同的路徑,站上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MBA班的講臺。
 

但四年之後的2014年,按捺不住的馮米終於還是完成了從教師到創業者的轉變。

文 | 本刊見習記者 周路平

 

按照北大的政策,馮米此時離開相當不劃算,這意味著他要放棄即將到來的分房機會,轉而在北京租房創業。他卻覺得沒什麽遺憾,“多待一天都是在浪費生命”。

 

他創業的領域又回到了老本行——教育,推出了線上一對一輔導平臺——突破互動。這並不是一個很酷的行業,不過沒有人會否認它的火爆。作為與健康醫療相匹敵的廣闊市場,在線教育引來了資本的爭相競逐。“在線學習已是不可逆的趨勢。”馮米說。

 

名師是教育的稀缺資源,不可避免地成為了在線教育平臺爭搶的焦點。馮米顯得另類,他沒有參與名師資源的爭奪,甚至有意識地將公辦教師和培訓機構教師排除在外,轉而把目光投向了名校在校生。突破互動目前入駐的教師絕大部分來自國內頂尖高校。

 

事實上,突破互動起初允許公辦教師註冊,只是隨著定位的清晰,馮米果斷去掉了這部分被別人搶破頭的資源。“在互聯網時代,學生的真正需求是什麽?”馮米做了一個簡單類比,課堂里的內容根據教案進行,每個學期教授哪些課程都有相關規定,這就類似於上菜,“不管吃與不吃,都必須端到桌面上”。而家教作為學校之外的一種知識補充,解決的是消化問題,如何讓這些“菜”更好地被消化、吸收。因此,馮米沒有一昧追逐名師,轉而挖掘另一片少有人開發的資源。

 

馮米的做法有他的考量。論能力,頂尖高校的學生幾乎無人會置疑,考入名校本身也是對其能力的一種證明;論效果,他們更願意分享,樂於將自身的學習經驗傾囊相授。不過,馮米更強調大學生的樸實和公益性,“三個小時能講清楚的課程,他們絕對不會忽悠你交30個小時的錢”,甚至在付費輔導之外,師生還能以朋友的關系繼續交流。

 

當然,大學生的這種樸實也折射出其產品化方面的短板,其中最明顯之處是缺乏產品意識。在突破互動的網站上,用戶不難發現,入駐教師往往給人留下年輕人朝氣蓬勃、陽光幹練的形象。事實上,為了實現這個效果,馮米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平臺上線初期,大學生們經常將一些以淩亂寢室為背景、穿著背心的形象發布在平臺上,有的家長甚至把一些大學生認成了保安。

 

除了在線實時交流、界面美觀等形式上的明顯改進,馮米也在努力改進細節上的用戶體驗。除視頻和語音之外,突破互動專門開發了白板,供師生在線上實時書寫;數學和物理編輯器以及建模等輔助工具也在研發階段。這些工具的好處在於:那些難以用話術來理解的概念,完全可以借助模型解決,在線上盡可能達到面對面的交流效果。

 

考慮到大學生教學方法和技巧上的不足,突破互動在大學生註冊之後都會進行相關培訓,比如如何生動地給學生講解,講授可以從哪些點切入,以及如何使用在線平臺等。而市場給予的回應是持續攀升的續費率和主動報名的學生比例。

 

2014年8月,突破互動上線之初,在線家教和上門家教同時存在。馮米經過一番考慮之後,將線下業務砍掉,盡管當時上門家教服務依然生意火爆。“線下找家教有很多方式可以滿足,一個互聯網平臺如果也提供這種服務,其實沒有多大意義。”馮米最終將焦點集中在了線上。

 

聚焦線上的好處在於:一方面讓那些沒有時間、不願意做家教的大學生能夠分享他們的學習方法;另一方面也能讓偏遠地區的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名校資源。換句話說,突破互動只需會聚名校資源,全國的學生都能共享。

 

砍掉線下業務後,突破互動的線上運營與大部分平臺型互聯網公司的免費做法並無二致:家教所得全部歸教師所有,價格也由教師根據自身能力和授課難易程度自由確定。不過作為平臺方,馮米會實時監控定價的浮動範圍,避免隨意定價導致用戶不滿。“我們很大程度上扮演了發改委的角色,會提供一個價格指導方案,規範調價的頻次,但不會在具體價格上做規定。”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周路平,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699

湯同仁手記系列最後一集:交易廣場雖然在此結束了,但精神仍在

仁者在交易廣場的資歷不算得很深,只有大約10個月,應該算是一個最資淺的作者,但這1年由於人生的很多東西也變化很大,所以特別深刻,其中一件事就是關於交易廣場專欄了。
 
想當初Eric聯絡小弟的時侯,仁者在想交易廣場應該也是一般的專欄,目的是為了推介股票,後來也正正經經寫了幾篇有心的推介。
 
但跟Eric、Ricky、Rister等人3月左右聚在一起談過一席話後,各人盡歡而散,了解到交易廣場得來不易,Eric接手後,他的目標是交易廣場確是為了良心而設的,不為強權所屈,大家也訴說了他們的理想及應該投資的股票,令仁者真的有點感動。
 
因為多謝Eric了解到良心而設之重要性,所以仁者也盡了最大努力,把自己所知道的東西全力地寫出來,包括我懂的殼股炒賣資訊,甚至將自己所熟悉的、香港最大的財技集團HEC Capital Limited ,這應該是香港股票史上,第一次以中文的方式,將這個財技集團的運作,完完全全地告知讀者,成為香港股市中獨特的風格。
 
但不幸地,由於種種因素,交易廣場的遇上種種的困難,但也盡量一一克服解決,但最終也是需要停止服務,真是有點不捨得。但是交易廣場令我得了很多東西,包括:
1. 合作夥伴:Eric、Ricky、Rister、Rico 也是對股票投資很熟悉的人,除了得到很多投資心得,也向他們學得不少人生的道理,及如何做財演的技巧(一笑!)。此外,把股壇的不平事也願意和大家討論,仁者和他們共事,也獲得很多得著。
 
2. 發表平台:仁者在Quamnet之前,也嘗試在其他報紙利用其他名稱寫過一些專欄,但有部分礙於一些因素沒有發展,今次受Eric之邀請,他對我文章的風格沒有多大的批評,甚至寫一隻或一堆股票寫了幾篇,也沒有甚麼意見,真的是很感激他。
 
3. 資料搜集:仁者在寫之前的數十篇文章之前,也曾翻過一大堆的資料,包括近十年來的公告,以及一些很舊的報紙,整理出來之後,也獲得不少的感想,並整理出一大堆的文章,這些文章可能為仁者未來之寫作計劃有一些得著。
 
交易廣場為仁者帶來了不少的希望和機會,也為投資道路上加上一些新的體驗,最後,除了謝謝Eric外,也謝謝各位讀者訂閱交易廣場,未來交易廣場將有一個更大的地盤,為客戶們提供免費的訂閱體驗,詳情會在日後公佈。雖然交易廣場在Quamnet結束了,但我們為投資者提供良心的勸導的精神是不會停止的,謝謝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47

戰略合並:我雖然恨你,但是有必要娶你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030/152572.shtml

導讀 : 只要有新的,好的,有利於消費者的模式,就可以吸引到消費者,生態運轉,口碑經營,這才是一個企業制勝的關鍵。

 

1751355-15102QF05D14

互聯網創業,真的進入冬天了嗎?

開始時58同城和趕集這兩個國內兩個著名的分類信息網站合並,標誌著互聯網時代進入了一個“我雖然恨你,但是有必要娶你”的時代。

不只是58和趕集,包括後來的嘀嘀和快嘀,美團和點評以及近期的攜程和去哪兒,紛紛聯姻,仿佛曾經的硝煙四起都沒有發生過,在資本寒冬里開始放棄開始的競爭抱團取暖,貼錢的互聯網市場逐漸平穩起來。

1+1>2的局面並沒有發生

很多人都在問,當行業巨頭合並,是否為了壟斷市場?

大家都知道,之前美團和點評,嘀嘀和快嘀在補貼的路上競爭激烈,頗有不幹掉對方誓不罷休的念頭,只可惜競爭雙方都沒有想到對方在瘋狂燒錢的情況下可以撐下去,最後只能握手言和,避免更大的損失。

所以說行業巨頭的合並有一部分原因並不是想提高收益,而是想降低損失,雖然補貼額度減少後少了一部分用戶,但是情況肯定要比瘋狂燒錢時樂觀不少,更何況基於這些軟件的功能之上還有很多忠實客戶,人的習慣很可怕,這也是許多不是最好的產品卻霸占著最好的市場的原因。

對於那些害怕巨頭聯合壟斷市場的人其實大可不必擔心太多,首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已於2007年8月30日通過,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明確表示禁止企業合並牟取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而且是否會產生行業壟斷,最基本在於消費者的需求,也就是說這件東西是否是消費者必須使用的,行業巨頭合並,優惠力度就會減小,這會造成消費者流失的現象,一旦有更加方便優惠的東西出現,消費者會立馬轉移陣地,所以說國家政策和用戶的忠誠度也是決定了行業會不會形成壟斷的重要因素。

打個比方,現在的互聯網不再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更多的像是在種花生,同一株花生,能不能長得顆粒飽滿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

不僅如此,1+1是否可以大於2,,完全基於最初的模式。

不貼錢,必定會有新模式出現

貼錢貼不下去去對他們來說是資本的寒冬,對新模式來說卻是春天。

首先產生的問題就是:這些巨頭的趨勢用戶去哪了?

所謂的趨勢性用戶,也就是那些粘性低,附著性差的用戶,當行業巨頭合並之後,沒有了優惠可圖,他們可能會轉移到下一個對他們有利的平臺,這些用戶,不是創業者要吸引的主要用戶群,但是仍然不能放棄的一部分人,也可以說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最近有很多從事互聯網的人也發現了這一點,不只是創業者還是大佬開始發散思維開始尋找新模式,例如剛剛出現的人人GO手機APP開始搭建新模式,再或者是一直使用的支付寶開始向多功能化轉型,這都預示著靠燒錢來吸引消費者的方式正在逐漸消失,新模式的春天來了。

沒有什麽是一塵不變的,只要有新的,好的,有利於消費者的模式,就可以吸引到消費者,生態運轉,口碑經營,這才是一個企業制勝的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25

馬雲,雖然你把京東甩了幾條街,但仍不能小瞧東哥!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12/152757.shtml

導讀 : 毫無疑問,雙十一這一仗,馬雲仍然是贏家。但是,明年或者之後想要超越會比較困難,大的驚喜很可能不會再有,而最後拼的無疑還是物流和流量。

i黑馬 崔婧 11月11日報道

11月10日19點點,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海藍色的水立方外墻被裝扮成了天貓紅的顏色,門口上方不停閃爍著“全球狂歡節”的字樣。

在距離門口500米的地方,《瑯琊榜》靖王扮演者王凱的粉絲們舉著熒光牌三五一隊的在寒風中等待,隔過幾百米,還有TFboys等一大波其他明星的粉絲……

同時,你還會時不時遇到黃牛,他們詢問你是否有多余的票或者是否需要手中的票,他們願意高價回收。你會有種錯覺,其實你不是來觀戰阿里雙十一的“剁手節”情況,而是真的來看一場演出。

進入水立方後,媒體的區域分成了A/B/C三個區域,500多名記者中近一半來自海外,為了熬到零點以後,咖啡和紅茶成了陪伴媒體們度寒的最佳夥伴。

8點半,天貓雙十一晚會正式開始,《五折之歌》、《紙牌屋》凱文-史派西“冒牌總統”的賀電,以及詹姆斯邦德和新晉邦女郎馬雲的現身,都把大家的註意力牢牢定格在此。11月11日零點,水立方媒體廳直播屏幕上的晚會突然停止了,隨著倒數五秒後,大屏幕出現了交易額數字滾動條,全球購物狂歡節雙十一活動正式開始。

而幾乎同一時間,京東和CCTV-3聯手的雙十一網絡購物節晚會“京喜夜”也在舉辦,這個晚會由中國好聲音的制作方燦星來操刀,請來《蒙面歌王》的班底,孫楠、齊秦、沙寶亮,演出陣容也夠豪華,樂壇明星分成“京隊”和“東隊”兩支隊伍,參與同臺競唱。

跟天貓雙十一晚會的高關註度相比,京東的晚會卻是有點冷清,很多人可能都忽視了這個晚會的存在。

不過,不論如何,兩臺購物晚會都加強了雙十一的儀式感,不管你承認不承認,雙十一已經成為購物者的狂歡節。

京東被甩了幾條街

11月11日早上,第三方收視率監測公司酷雲公布的數據顯示,同時段在央視三套播出的“京喜夜-2015”市場占有率是2.5887%,天貓雙11狂歡夜”市場占有率為28.3866%,占據全國所有同時段播出節目的榜首,換句話說,京東雙十一晚會收視率不到天貓雙十一晚會的零頭。

單從晚會的角度看,這個差距主要在於:

其一,晚會一定要選擇偏專業的娛樂電視臺。天貓雙十一晚會,主持人每30秒口播提及一次“天貓”,無論是現場布置、互動遊戲,以及每一個話題和槽點的釋放,都跟天貓雙十一促銷聯系很緊密。反觀京東雙十一晚會,節目跟促銷幾乎脫節,看像是京東贊助的一場晚會,東哥只是應景露個臉而已,感覺沒有為雙十一造多少勢。

其二,雙十一本來就是阿里的主站場,在大家心中已經有很高的認知度,即便沒有晚會,雙十一前一天晚上,在各種群里,大家互動的頻率也不會低。晚會則是把這樣小氛圍的互動變成了公開範圍的互動。

從目前的交易數據來看,阿里的交易數據公布非常及時,京東則並沒有正面給出數據。我們來一起回顧下這幾年,雙方的數據情況。

阿里:

11月11日零點1分12秒,2015天貓雙11交易額超10億元。

12分鐘28秒,交易額破100億元,其中無線交易額占比74.83%,去年交易額過100億元用了38分鐘28秒。

31分鐘,完成191億元交易額,這是3年前全天的量。

上午11時49分,2015天貓雙11交易額超571億元,打破2014年雙11全天交易額紀錄。

21時,天貓雙11交易額突破800億元。

京東:

11月11日零點2分5秒,京東訂單量突破2010年11月11日的全天紀錄,京東每分鐘成交訂單量達到前10小時最大值。

隨後相繼突破2011年與2012年,並在4小時54分超越2013雙11紀錄。

而截至17:00,京東下單量超過2000萬單,來自移動端(包括京東移動客戶端、京東微信購物和京東手機QQ購物等在內)的訂單量增長迅速,訂單占比突破70%。

毫無疑問,雙十一仍是阿里的主戰場,並且甩了京東好幾條街。目前來看,京東和阿里的體量還很有差距,整個京東和2012年的阿里差不多是一個水平。

東哥為何要“雞蛋碰石頭”

從表象來看,京東雙十一晚會明顯幹不過天貓雙十一晚會,為何京東還要“雞蛋碰石頭”?

其一,直播晚會是一場多屏互動的狂歡大趴。電視,PC,移動各個渠道都能支持同步觀看,微博,微信同步互動,看晚會的人看到屏幕里的優惠搞得風生水起,必然想去搶一搶,這會帶來訂單收入。全民互動,全民消費。而且,京東O2O到家業務,服飾箱包等非標品發力業務,在雙十一中也有所體現。

其二,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中國網購市場很註重品質,京東在3C網購領域擁有半壁江山以上的份額,正品、低價形象已建立,但京東還擴展了很多其他品類,比如服裝、O2O等品類,京東希望加強在這些品類上的品牌認知度。

其三,此次晚會,京東攜上百個品牌商而來,品牌商來晚會上亮相的邏輯很簡單,無非就是出錢出資源或者拿優惠來拓展渠道。京東自己做的晚會變成了一個平臺,一個傳播資源,然後由品牌商承擔部分成本,雙方都利好。

而從深層原因來看,明知幹不過天貓雙十一,東哥為啥還死咬著阿里不放?這還得從京東的自營模式說起。

在京東上,60%產品都是自營的。從下單,付款,打包,發貨到售後都是在京東完成。所以京東要有龐大的采購團隊、銷售團隊、客服團隊,物流團隊。所以需要不斷引入資本,最終實現上市,然後再繼續投入和擴建。

只是,上市之後,資本對一家公司的判斷除了往日的增速、用戶粘性等指標已經升級為財務數據指標。2015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京東凈虧損為5.1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率為-1.1%。在中概股里面,像京東一樣保持虧損的股票並不常見。

虧損的原因在於倉儲物流投入較大,但根源還在自營業務賺錢難上。就像亞馬遜靠雲服務和Kindle賺錢一樣,京東想靠自營業務獲得利潤很難。

因此,京東只能不斷提高第三方POP平臺在交易總額中的比重,在POP平臺上像阿里巴巴一樣通過收取扣點、廣告費來獲取高毛利。

據統計,天貓與京東平臺上的TOP品牌商家有80%的重合度,除了3C數碼、家電品類外,京東在走量上,並不比天貓多,今年天貓又提升了入住門檻和續簽條件,多少讓東哥感到不安。京東與天貓爭奪優質品牌商家的背後,雙十一“二選一”的局面也就會存在了。

京東兩個殺手鐧,馬雲怎麽看?

京東在物流和服務的好體驗是毋庸置疑的,當天下單基本明後天就能送到。比如,北京用戶在京東下訂單,貨物在北京的倉庫直接分揀,送達用戶,中間只有2個環節。這也是京東能夠快速崛起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在移動電商爆發的今天,馬雲也不得不正視物流和服務的力量。2013年,菜鳥網絡成立,用於補足阿里的供應鏈短板。

但是,菜鳥物流和京東物流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邏輯。菜鳥配送比較分散,用戶下訂單,首先需要打包,收集送到北京分揀中心,比如發到桂林,需要先送到南寧分揀,再去桂林分揀。這樣物流方式,第一時間拉長了,第二在不斷搬動的時候,會增加人工錯誤率,第三不同平臺服務標準不一樣,會給買家帶來困擾。

去年雙十一後,菜鳥也披露了物流體驗的數據,雙十一過後9天,用戶簽收率為80%,10%的貨品還沒發貨。菜鳥物流日常為3500萬單一天,雙十一訂單量會達到3-4億,超過一定負荷量,很難保證時效。雖然菜鳥在努力做好,但是今年爆倉是一定的。

所以,對於阿里而言,僅有菜鳥還是遠不能滿足眾多商家的需求,它選擇了蘇寧。只是,一方面,京東比蘇寧更理解電商的物流,另一方面,雖然阿里和蘇寧已經嫁接,但是能否發揮更多的連鎖效應還不明顯。

再來看流量方面。銷售額=流量*轉化率*客單價,每年雙十一轉化率和客單價基本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所以如果流量不能保障,那銷售額也就無從談起了。所以,阿里要和京東展開貼身戰,最主要表現在爭奪流量。

阿里大肆並購和戰略投資移動端細分領域的公司,比如微博,比如UC,比如高德,比如優酷土豆,都是為了流量。

東哥也需要引入新的模式和玩法增加流量,所以他選擇和馬化騰合作。上個月,他們聯合推出“京騰計劃”,就是在基礎設施上進行完善,吸引品牌商家,打出社交電商的牌。

而從11月1日至10日,京東和騰訊開始社交電商的嘗試,通過打通雙方的用戶屬性數據和購物行為數據,進行有效的匹配。京東自稱,已和38家品牌商家玩“朋友圈競猜”,連續10天在朋友圈掀起一場“全民大牌競猜贏取優惠券”的線上狂歡,派發高達25億元的各種優惠券。消費者如果能夠連續參加京東在社交端的猜品牌活動,還能夠獲得神秘大獎。

的確,京東獲得了騰訊不少導流。劉強東坦言,截至2015年第二季度,新增用戶中超過20%來自微信和手Q渠道,而在618當天,京東將近一半的新用戶也來自微信和手Q。

就在雙十一前一天,騰訊公布截至2015年9月30日未經審核的第三季度業績,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騰訊的收入主要靠的是廣告,電商就是廣告一個很重要的渠道來源。

所以在對等的基礎上,騰訊和京東的合作必然會進一步加深。也正如劉強東所言,京東和騰訊雙方資源還沒有完全利用起來,轉化的資源只有10%,遠遠沒有達到流量的極限。未來可以合作的一個方向就是京東主推微信支付,而不是推自家支付。

毫無疑問,雙十一這一仗,馬雲仍然是贏家。但是,今年的雙十一玩法,無論從投入,形式,還是品類,已經達到了一個頂峰,明年或者之後想要超越會比較困難,可能會出現更多的小創新,但是大的驚喜很可能不會再有,而最後拼的無疑還是物流和流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440

雖然產業還處於起步階段 二維碳素要做接地氣的石墨烯產品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3100.html

雖然產業還處於起步階段 二維碳素要做接地氣的石墨烯產品

一財網 王珍 2015-11-17 19:34:00

目前,二維碳素總部所在地常州市,已形成中國最大的石墨烯產業園,集聚了51家石墨烯企業。金虎樂觀預期,石墨烯壓力傳感器的市場,有望達到一年十億元的規模。

物聯網時代,柔性顯示、可穿戴產品將大行其道,輕薄、柔性的新材料石墨烯也將大放異彩。不過,在石墨烯的熱潮之下,常州二維碳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33608.SZ,下稱“二維碳素”)總裁金虎11月17日在深圳“高交會”期間、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冷靜地表示,中國石墨烯產業還處於起步階段,產業化的重點在於找到新應用。

“石墨烯行業剛起步,機遇無限,但需要心平氣和去做。”金虎說,石墨烯是一種新材料,如果沒說清應用方向就沒有實現產業化的可能性。金融市場對石墨烯有很高期望,但大家還是要給石墨烯企業時間,讓它們能夠靜下心來做。

再次發力移動端市場

金虎2011年創立二維碳素,2012年1月率先發布世界首款石墨烯電容式觸摸屏,確立了石墨烯薄膜的首個產業化應用方向。“我們花了三年時間,2014年才開始有銷售收入,今年銷售收入已經過千萬元。”

11月17日,二維碳素與深圳貝特萊電子公司聯合發布“石墨烯Z-Touch壓力觸控傳感器”。金虎解釋說,二維碳素這次發布的實質上是石墨烯壓力傳感器,貝萊特用它做成可讀取石墨烯壓力傳感器數據的芯片。

由於石墨烯輕薄、柔性、靈敏度高的特點,因此石墨烯壓力傳感器適用於各種智能可穿戴設備。做智能手表的深圳金康特公司,17日就與貝萊特簽訂了3D觸控芯片的采購協議。

通過壓力傳感器,同樣一個鍵,壓力不同,顯示功能也不同,這使手機、手表的觸摸屏從二維變為三維,即所謂的3D-Touch,這使交互信息量增多,從而可以獲得新的用戶體驗。金虎樂觀預期,石墨烯壓力傳感器的市場,有望達到一年十億元的規模。

不要務虛的高大上

回顧創業歷程,金虎認為,二維碳素發展得還算比較快,除了做材料制備,應用開發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他透露,二維碳素目前有40多人的應用開發團隊,覆蓋10多個專業。

石墨烯壓力傳感器,這個產品二維碳素最早想做的是“電子皮膚”,讓機器人也獲得人體的皮膚感應。“所以,我們不是追求技術最先進,而是做有市場需求的研發。”金虎說。

外界把石墨烯看得很高大上,但金虎提醒說,現在很多新聞報道的數據是來自於實驗室的理論推導,這些數據有可能會讓各界產生對石墨烯的誤解。石墨烯是有未來的新材料,但它的產業化不會一蹴而就,需要同行一起努力才能實現。

所以,二維碳素希望讓石墨烯材料進入每個人的生活。他舉例說,“蘋果6S手機應用了3D-Touch技術,我們已形成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3D-Touch解決方案,這將可以應用於多種移動智能終端產品,包括手機、手環、護腕、衣服、腰帶、鞋等。”

最大對手是三星

目前,二維碳素總部所在地常州市,已形成中國最大的石墨烯產業園,集聚了51家石墨烯企業。當地兩家石墨烯龍頭企業——二維碳素、第六元素今年先後登陸新三板。

但是,當被問及二維碳素最大的對手是誰時,金虎向本報記者坦言,“我們最關註的對手是三星”。三星曾經推出石墨烯手機,不過後來沒有獲得良好的市場反應。

金虎認為,三星有龐大的產業鏈,這是它的優勢,當然由於軀體龐大,一旦一款產品失敗,其資本市場的損失會大於那款產品的損失,所以這也使三星不敢放手去“試錯”。

二維碳素註重知識產權保護,至今已積累了200項專利,並且主要依托中國市場。

前不久,華為在英國布局了石墨烯研發項目,會不會也將是一個強大的潛在對手?金虎認為不會。因為華為想做的是石墨烯芯片,其對手是IBM,以及幾萬萬億元的矽芯片市場,華為將有更大的壓力。但如果能做起來,原來的矽芯片產業鏈將面臨何去何從的問題。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449

雖然都叫“運營”,但這18種崗位做的事全不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311/154644.shtml

導讀 : 但是,你也可能更加疑惑了——既然這麽多運營做的事情完全不同,那麽,到底運營是什麽?

註:本連載分為【認知運營】、【運營的基礎修煉和入門】、【運營的幾項核心技能】、【運營的一些宏觀規律和邏輯】、【一個運營的成長路徑】、【我作為一個運營從業者的一些思考】6大部分。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號“三節課”。

本文為【認知運營】部分的第一篇連載。

在之前的兩篇連載引言里我們就已經反複提到了,運營很複雜,首先在N多的互聯網公司內部,就存在著“內容運營”、“活動運營”、“用戶運營”、“新媒體運營”、“產品運營”等等不同崗位和職能。

而,假如產品類型和公司業務類型不一樣,你會發現運營要做的事也很可能是極不相同的。

其實,很多運營從業者之所以會迷茫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互聯網公司內的運營崗位和運營工作職責是高度不標準的。

考慮到很多人可能都只接觸過運營的某一個或某幾個分支,甚至是完全還沒有接觸過運營,所以,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建立起對“運營”這件事的全面理解,我們在“認知運營”這個部分的第一篇連載,就帶著大家一起來逐次了解一下各類五花八門的運營崗位和各種不同類型的互聯網公司內,運營崗要關註和要做的事情有些什麽不同吧。

我們分這麽三個層次來聊——

1.經典意義上的4大運營職能分支有些什麽差異和聯系?

2.一些特定的運營崗位及其工作職責;

3.不同類型的產品,運營端需要關註和要做的事,有些什麽不同。

經典意義上的4大運營模塊

就目前而言,互聯網行業內相對比較有一致共識的4大運營職能劃分,是內容運營、用戶運營、活動運營和產品運營。就這4大模塊要做的事情,我粗略解釋一下。

1.內容運營

內容運營這樣一個分支,其實核心要解決的問題是:圍繞著內容的生產和消費搭建起來一個良性循環,持續提升各類跟內容相關的數據,如:內容數量、內容瀏覽量、內容互動數、內容傳播數……等等。

因而,內容運營這個模塊下要關註和解決的問題可能包括了以下問題中的一個或多個——

我的內容基礎屬性是什麽?(文字?圖片?音頻?)需要具備何種調性?(逗比搞笑?段子八卦?深度評論?一手資訊?文藝暖心?)內容從哪里來?(UGC?PGC?)

我的內容如何組織和展現?(專題?列表?分類導航?字體?字號?行距?段距?)

如何在已有基礎上做出用戶更喜歡看的內容?(內容策劃?內容選題?內容如何借勢熱點事件和人物?)

我現有的內容如何能夠更容易、更高頻地被用戶所消費?(內容標題怎麽寫?好內容如何推送給用戶?推送頻次如何?推送手段有哪些?EDM?站內信?Push?)

我的內容生產如何可以具備持續性?(做活動?稿費?用戶激勵機制?其他利益交換?)

如何更好地引導用戶來與我的內容發生互動甚至傳播內容?(制造話題?討論氛圍引導?傳播機制設計?)

2.用戶運營

跟內容運營相似,所謂用戶運營這樣一個分支,其實核心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圍繞著用戶的新增-留存-活躍-傳播以及用戶之間的價值供給關系建立起來一個良性的循環,持續提升各類跟用戶有關的數據,如:用戶數、活躍用戶數、精英用戶數、用戶停留時間……等。

所以,用戶運營要關註的問題可能包括了以下問題中的一個或多個——

我們的用戶該從哪里來?(微博?豆瓣?廣告?BD合作?線下地推?人肉?現有用戶傳播?)如何落實?(BD?付費?渠道建設?產品機制設定?)

用戶來了之後,我們如何建立和維護我們跟用戶間的關系?(多互動?多要反饋?多送禮品?多幫用戶解決實際問題?)

如何讓願意留在這里玩的用戶更多?(分析數據?關註留存?提升留存?關註活躍?拉升活躍?用戶積分體系設計?用戶激勵體系設計?)

當用戶量慢慢多起來比如達到幾百萬的時候,如何增強我對整個用戶生態的影響力和掌控力?(如何對用戶進行分類?針對每類用戶我們應該如何服務和管理?怎樣讓不同類型的用戶之間產生價值關系?如何構建起一個良性可掌控的站內用戶模型?)

用戶如果出現流失怎麽辦?(分析流失原因?建立流失預警機制?召回?放棄?)該如何召回?(召回策略?EDM?短信?Push?)

3.活動運營

至於活動運營,核心就是圍繞著一個或一系列活動的策劃、資源確認、宣傳推廣、效果評估等一系列流程做好全流程的項目推進、進度管理和執行落地。一個活動運營,必須事先明確活動的目標,並持續跟蹤活動過程中的相關數據,做好活動效果的評估。

其實,活動是一種再常見不過的運營手段,也是一個合格的運營必須要掌握和熟練運用的一種手段。往往在我們做內容運營和用戶運營的過程中,也必不可少的會涉及到很多活動。所以其實,單獨把“活動運營”設為一個獨立崗位的互聯網公司,其實並不是特別多。

基本上,一個公司可能會專門設置出來一個“活動運營”崗的典型場景,可能僅有兩種——

該公司對“活動”的定位較高,會定期通過一些中大型的活動來拉升某些核心數據或是宣傳公司品牌,而活動的策劃設計、執行確認等也通常比較複雜,需要專門有人來主Hold和跟進(類似支付寶集五福這樣的活動,就很複雜);

該公司用戶已有一定用戶體量,為了做好用戶的維系,需要定期策劃和落地一些活動。又或該項業務本身就需要持續不斷的活動來助推(好比電商網站,淘寶天貓等各種定期購物節)。

4.產品運營

所謂產品運營,其實要做的事情,就是通過一系列各式各樣的運營手段(比如活動策劃、內外部資源拓展和對接、優化產品方案、內容組織等等),去拉升某個產品的特定數據,如:裝機量、註冊量、用戶訪問深度、用戶訪問頻次、用戶關系對數量、發帖量……等等。

所以,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產品運營”,其實是一個綜合能力比較均衡,既熟悉各類運營手段,又熟悉產品,甚至能夠自己完成一些產品方案的人。

對於一家互聯網公司,會設置一個“產品運營”崗位的場景,以下兩種情況是比較典型的——

一個比較成熟的產品新上了一個分支功能,在一段時間內需要一個人對接協調各種資源,幹好各種活,對該功能相關產品數據負責(如新浪微博上線了一個“微群組”功能);

一個中早期的互聯網公司,不需要對運營劃分得那麽複雜,就是需要有一個人啥都至少會點兒,啥都能幹,還能把產品養活起來,所以ta就成了“產品運營”……

一些特別的互聯網運營崗位

但事實上,在互聯網行業中,“運營”崗位的構成遠遠要複雜很多。有一些崗位是以上3大模塊的細分職能(如“編輯”之於內容運營),但也同時有很多崗位,可能甚至很難被歸類到上面提到的三大模塊中去。

所以在此,我們提出來一些典型比較常見的特殊崗位,對其主要工作職責進行一些解讀,以便讓你對於各種運營從業者們當前的工作內容有更直觀的了解。

1.新媒體運營

這是隨著近幾年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社會化媒體、自媒體平臺興起後逐漸熱門起來的一個崗位,它的主要工作職責包括——新媒體賬號的內容維護、粉絲關註數增長、粉絲維護、活動策劃、外部合作對接(如聯合活動、互推)等。

2.App商店運營

主要工作職責包括:跟各種應用商店間進行對接,完成APP發布、上架等的全流程,做好APP在應用商店的ASO,與各應用商店的負責人建立良好關系,對各應用商店渠道的推廣資源和推廣形式(如專題、付費推廣位、節日活動、限免、首發)熟悉,甚至是對於每個渠道的用戶構成、推廣效率等等都要做到爛熟於心,以便產品有推廣投放需求時可以更好制定推廣方案。

3.SEO/SEM運營

SEO的主要工作職責包括:研究搜索引擎(如百度、360等)的搜索結果抓取&排序規則,制定相關搜索關鍵詞匹配策略,結合目前全站內容對於網站架構、內容展現形式甚至代碼等進行優化,借此在搜索引擎搜索結果頁中獲得更高排名,從而獲得更多流量。

而SEM的主要工作職責則包括:分析產品和業務相關的搜索關鍵詞,在搜索引擎中對於相關關鍵詞進行付費廣告投放,從而獲得更多流量。此外,需要結合關鍵詞搜索熱度和投放價格等的變化持續對於投放策略進行調整和優化。

4.廣告投放運營/流量運營

主要工作職責包括:分析各廣告/流量分發平臺(如網盟、hao123、廣點通、微信朋友圈廣告等)的數據、推廣形式和ROI等,結合產品推廣需求制定推廣策略和方案,並持續調整,優化流量/用戶獲取成本。

需要提到的是,隨著今年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純粹“入口類產品”(典型如hao123)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純粹的流量分發和流量運營生存空間已經越來越小了。

5.淘寶店鋪運營

主要工作職責可能包括:店鋪的商品品類管理(如主推什麽商品,重點打造哪些爆款等等)、商品的上架和下架、商品的基礎包裝&圖片文案設計、推廣策劃的制定和執行、申請參加各類專題活動(如雙十一、聚劃算等)、在線客服。

6.編輯

主要工作職責可能包括:站內內容的篩選、審核和推薦(如什麽內容可以上推薦位),內容的編排、修改和潤色加工,重點內容的策劃和生產,相關內容專題的策劃和制作等。

7.QQ群、小組運營

主要工作職責為:某個特定QQ群或線上小組的維護,包括但不限於定期群內拋話題,組織活動,活躍氣氛等等。

8.其它運營

一些“歪門邪道”式的運營,典型如:刷量、刷榜、刷評論、各種論壇灌水牛皮癬小廣告、群發私信等,類似手段比較傷害用戶體驗和敗人品,建議慎用。

還有就是地推和客服啥的了,這個……大部分人都熟,我就不多講了。

不同業務類型的產品和公司,運營工作內容的差異

1.工具類產品

工具類產品較為註重效率和體驗,通常是產品大於運營的,因而在較長的時間里,運營端最重要的關註點就是用戶增長,主要手段可能包括渠道推廣、BD和部分活動等,運營跟數據打交道會比較多。

2.社交/社區類產品

社交/社區類產品註重社交氛圍、話題和玩法,是一種需要運營和產品並重的產品形態。

這類產品的運營,運營可能需要經常跟人打交道了,比如最初要找到一批符合產品調性的用戶過來使用產品,後續還要持續做好重點用戶的維護,甚至自己都要深入到產品當中去帶著用戶一起玩。

在這類產品氛圍的維護上,運營還需要經常制造各種話題和策劃各種活動,因為需要確保話題和活動都是目標用戶喜歡的,所以運營最好需要深度理解用戶,甚至自己本身就是產品的目標用戶。

這類產品的用戶增長除了常規的渠道、引流和跟數據打交道外,可能也需要經常通過制造一些事件、話題、傳播等等來完成拉動。

3.內容類產品

這類產品的運營核心就一個:就是要能持續做出獨特、高質量的好內容,並把這些內容包裝好,讓用戶更易於消費(比如取一個好的標題,做一個好的專題等)。

內容類產品的用戶增長往往也是依托於內容和話題的,需要定期策劃出很多有亮點的話題性內容,借助這些內容的傳播拉來更多用戶。

4.電商類產品

電商類產品的運營比較特別,它分為幾塊。

一是關於商品和品類的運營,要關註的問題包括我們選擇一些什麽樣的商品品類來進行售賣,售賣過程中要重點去推哪幾款產品,商品的定價策略如何來制定、商品的庫存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等等。

二是各種促銷活動的策劃和落地執行,比如各種6.18節、雙十一節,雙十二節之類的。

三是推廣和流量建設,這部分也會跟數據打交道比較多,需要熟悉各種推廣渠道和推廣工具。

四是一些用戶關懷和用戶維系的東西,類似傳統行業的CRM,比如什麽樣的用戶我們是不是定期送點小禮物來點代金券做點針對性活動啥的。

最後就是一些基礎的東西,比如對於商品的包裝、文案的優化,還有客服的到位等等。

5.平臺類產品

平臺類產品的運營是比較講究的,因為平臺的運營特別註重“節奏”

好比,淘寶或滴滴出行這樣的產品,一開始無論司機或商戶太多了,還是買家和乘客太多了,可能都會是問題——它會導致大量該類用戶得不到好的體驗從而離開。

所以,平臺類產品的運營會特別關註“節奏”,什麽時候要拉什麽人進來,拉多少合適,都很考究。

此外,平臺類產品會非常註重策略和用戶維系。比如淘寶商家,可能需要按地區、按售賣商品、按客單價等等各種不同維度分成很多類,然後再分別對其進行維系。尤其是在平臺發展大了以後,必須針對用戶不同特征進行精細化運營。

然後,平臺類產品在渡過了一個發展臨界點後,會非常註重品牌,所以各類活動、品牌宣傳文章、事件、內容等的策劃和落地在這之後會成為一個比較重要的點。

6.遊戲類產品

目前遊戲產品的運營,重點是兩大塊。

第一塊,還是推廣,各種對接渠道,各種看轉化率,各種盯數據。

第二塊,則是收入。比如,對於遊戲中有更大付費可能的一群人,遊戲公司可能會有一個專門的團隊來圍繞著這群人轉,通過各種策略和運營手段促進這群人的付費,最俗的手段,可能比如冒充美女在遊戲里求土豪送裝備。

最後,對於以上所有類型的產品,他們都可能會需要通過新媒體等途徑來進行品牌建設和用戶維系。

假如你認真看完了本文,你應該可以做到對於各種五花八門的“運營”有一定了解了。

但是,你也可能更加疑惑了——既然這麽多運營做的事情完全不同,那麽,到底運營是什麽?

 

標簽 運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640

晨興創投劉芹:我才剛剛理解創投行業,雖然我已入行16年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finance/2016/0606/156326.shtml

晨興創投劉芹:我才剛剛理解創投行業,雖然我已入行16年了
投資人說 投資人說

晨興創投劉芹:我才剛剛理解創投行業,雖然我已入行16年了

商業的本質就是你離消費者近,你能知道他要什麽,而且你能給他極致的體驗和極致的差異化。

黑馬說

劉芹先生算是創投圈的風雲人物了,這些年他接連投資了搜狐、攜程、第九城市、迅雷、UCWeb、YY、小米科技等被無數人津津樂道的互聯網企業,而他所在的晨興資本也成為了國內知名的投資機構。如今當他回過頭來看自己所走過的路,又會作何感悟?他又會給當下的創業者們帶來怎樣的經驗心得呢?今天的這篇文章,便是整編於劉芹先生對所投企業的內部分享,還有關於他從業16年之久的8個投資感悟。

文 | 劉芹

我需要Vision

當雷軍剛做小米的時候,有一天晚上他跟我打了一通長達12小時的電話,當我們結束完通話之後,我就很快地做出一個決定——支持雷軍,因為我覺得他10年前就一直在思考與捕捉移動互聯網的機遇。

事後我就開玩笑地和雷軍說:“我一直在等著你什麽時候給我打這個電話,我晚上睡不著覺了,現在你終於給了我這個機會了。”

其實所有趨勢性的大機遇都和時機有關系,你做的太早不行,因為這浪還沒有真正起來,做的太晚了也不行,就像我們今天再去談電商,馬雲已經是2000多億市值的公司了,你現在再談這件事就已經太晚了。所以捕捉正確的時機真的是極其關鍵。

我是做早期投資的,每天都需要去思考大勢,最好是提前半步布局市場,就像雷軍在2009年前後就開始考慮手機這件事情,他一定是當時的少數派,領先於整個市場,在我看來這就是Vision,你比別人提前捕捉到了一些蛛絲馬跡的機會。

640.webpQQ.webp

堅持戰略思考

今天在中國做投資非常的Tough,我看在中國每一個細分的創業領域,基本上現在都是紅海,如何殺出重圍做出差異化的產品,成為了每一個創業者的頭等大事。於我看來,你在創業的第一天就需要在戰略上多做思考,這是你每天都需要做的事情。

你的戰略想得越透,你對外就能描述的越清楚,對於初期搭建創業團隊而言,這是極其有幫助的,因為只有找到合適的人,才能有效地建立公司的競爭壁壘。而談到招人,我這里也有三點建議給到你。

第一,找到合適的人一定不容易,但這與你的重視程度相關

我經常提醒我們所投的創業者們,其實你對找人的重視程度充分反映在你每天花多少時間和精力以及你對這個品質的要求,這跟你自身對這個事情的重視程度是掛鉤的,我相信沒有請不來的人。

第二,你是不是盡可能發掘到了你周圍最優秀的人

我這里有一個定語,發掘身邊最優秀的人。有的人會說你講的這個經驗對我們沒用,我又不是雷軍。其實在2010年的10個月里,雷軍給我打了很多電話說他很痛苦,其中他和一個人談了5天,每一天交流10小時以上,但還是說服不了他加入。

所以我說雷軍找人也是挺難的,不是因為你是雷軍你的創業就不經歷九九八十一磨難,不是因為你是雷軍你一個人就能包打天下。找人這其實和你戰略思考的深度相關聯,它跟你是不是認同別人的價值也深度相關

第三,找人這件事情是你建立公司執行力的第一步

我今天非常認可精益創業這套邏輯。

什麽叫精益創業,我覺得有幾個特征:就是你找的人都是自驅動的人,最好的管理是不用管理,因為他比你還打了雞血要讓這件事情成功。小公司找團隊不要找需要被管理的人,要找有自驅動力,他被你的Vision所感化,他自願加入。

所以有時候團隊成員越少越好,有的可能10個人就夠了。如果你自信找來的個個都是特種部隊,那整個團隊的戰鬥力是極強的。我比較反對創業公司找一幫需要花時間培養的人

因為對於小公司而言,從頭培養是太奢侈了,而且因為有很多人,所以你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管理,這樣整個團隊的效率就降低了,這對於初創公司是一個很大的弊端。

初創公司如何從0到1

講完了找人,我再分享下自己對初創公司從0到1的一些思考。

第一,從0到1需要不斷試錯,但必須單點突破

互聯網有一句話叫世界是平的,這個意思中其實隱含著一個道理:一個極小的單點,稍微往下按一點點,這個壓強的小洞旁邊的東西全部都聚過來。壓強越強,往這邊聚過來的速度就越快越多。

對於創業而言,它的借鑒意義就表現在,你需要找到自己核心的位置,然後不斷地使自己的交易成本降低。

第二,跟用戶零距離甚至拉他們入夥,眾包式的跟他們在一起,共同定義產品

MIUI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點是首先想清楚你的產品目標人群的客戶到底是誰,描述清楚,且找到意見領袖(Key Opinion Leader)。拿小米舉例,小米的目標人群就是對性價比及其敏感的人群,當年就是叫發燒友,發燒友未見得真的是沒錢的“屌絲”,發燒友其實就是極客。這些極客在哪里,我當時記得還蠻清楚的,那時候雷軍大量的去PDA中國這樣的論壇,手機發燒友這樣的社區去交朋友,其實MUI的第一批用戶是從手機發燒友和IPAD這樣的發燒友論壇里一點一點轉換過來的。

第三,產品的核心價值提煉

其實有時候做營銷很關鍵一點就是提煉出來,你能不能把你產品最核心的價值用極簡潔的語言在2-3秒的時間里把它說明白。如果你做不到,就說明你沒有提煉清楚。還是拿小米舉例,小米手機的核心價值是什麽,就是性價比。那個時候手機老跑分,就是為了強化消費者對性能的認知。

第四,要充分利用第三方社交平臺

互聯網是平的,里面還有一個很核心的能力:第三方社交平臺。就是facebook和微博一個一個用戶的鏈接關系,其實那個鏈接很像核裂變的,一個原子撞擊另外一個原子,變成兩個原子,這兩個原子再撞擊另外兩個原子變成四個原子,這是密次效應,這就是facebook和微博的巨大的爆發力秘密之所在。初創公司可以通過利用第三方社交平臺,為自己積累第一批種子用戶、做好自己的品牌效應。

第五,一旦找準目標就全力以赴

全力以赴這個事情大家都很容易理解,但是我提醒你,當你全力以赴,勢必會帶來用戶規模的增加,但與此同時,你也要知道,公司的護城河有了什麽新變化,我最近經常提到一個詞叫“守正出奇”。

有些公司跑過來和我說我的用戶量很大,你看我特別會推廣,把各大切口位置全部拿到,我認為這叫“奇”,不叫“正”。“正”是有系統性思考之後的市場份額的增長,是跟你的護城河效應和競爭優勢壁壘的建立是有關聯的。

我的投資感悟

我至今從事投資已有十六年了,也只能說是剛剛開始理解什麽叫創業,什麽叫投資。

在我看來,這是一門值得終身奉獻時間、值得學習的職業。需要大量的數據,不斷試錯,最終總結出簡潔而優美的原則來指導投資的複雜變量:Spend your quality time in the quality vision with the quality people。只花時間在值得的方向和優秀的創業者身上,成為最理解他們的人,全力以赴地幫助他們,這是我經常告誡自己的一段話。

這些年做投資不斷地試錯,自己也總結出來了八個投資感悟,希望與大家多多交流。

互聯網技術的核心就是超級鏈接,每個鏈接之間信息的流動就是流量。有兩個關鍵點:一個是節點和連接,一個是數據信息。信息的采集和傳播發生變化,每個人都是一個信息的節點,每個人都是信息的采集器,每個人又都是信息的接收器和廣播器,而且facebook這種社交網絡,都用社交關系把信息流動變得更為有序,所以效率上帶來變化。

當信息不對稱打破,信息流動開始簡單容易,原有的暗箱消失,很多產業鏈里面的價值會消融。原本的組織行為、管理學里面,特別是在商業價值鏈上下遊的關系里面,所有依托於傳統的信息不對稱方式所存在的“合理性結構和流程”,都會面臨非常大的挑戰。所以原來利用信息不對稱來做生意的企業都可能面臨被淘汰的局面。

信息的發生和流動的方式影響了消費者的行為,從而影響了產品營銷的若幹問題,怎麽做產品,怎麽找市場需求。參與感本質上就是把營銷的事情顛覆了,以前是B2C,互聯網行業是反過來做,一般的傳統營銷方式是做不到的,因為不知道消費者在哪里,但凡離消費者太遠的行業都沒有對互聯網有更深的理解。

互聯網只是手段和工具,可以幫助你更好地了解、挖掘和認識消費者,認識你的目標人群,但商業的本質沒有變!其實真正的變化是他把很多成本結構、效率給變了。

商業的本質就是你離消費者近,0距離,你能知道他要什麽,而且你能給他極致的體驗和極致的差異化。以往你要給消費者極致的差異化意味著很貴的成本,但是互聯網是去中心化的,人人都是服務提供商,大大降低了商業成本。

前端的用戶要極致的差異化,後端的成本結構要極致的高效化。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就是利用互聯網的思維方式來管理,就算沒有互聯網,也活得會很好。

中國現在不光面臨全球化和科技互聯網化帶來的變革挑戰,我們現在還面臨著社會結構的深層次變化。消費是個很寬泛的概念,具有很寬廣的容量。每過幾年具體的投資熱點會變,但消費與科技創新的大方向還會有很長的演進路徑,也依然會有極大的投資機會。

有一些方向資本並不會有那麽大幫助,而有些行業資本會在里面起到關鍵性要素的作用。社交方向就特別符合這個趨勢,而且社交性的產品方向,我作為70後都開始面臨判斷困難,這說明資本在這里面其實很難扮演關鍵性角色,因為這個東西是你對消費者的理解,消費偏好就變成了關鍵因素,比如最近大家都知道“二次元”,二次元是年輕的消費者,90後特別敏感的一些消費行為,像這樣的東西,我覺得單純的資本很難在里面產生像剛才說的O2O那個方向上那麽大的疊加效應。

我相信單點突破,不像傳統行業需要以陣地戰擺開正面戰場。其實UC,YY都只解決了一個很小的問題,每個殺手級的產品背後,用戶對那個產品的認知是極清晰的。當你把戰略想明白,方向想明白,就忘了吧,你剩下要做的就是踏踏實實的把你所有的宏大敘事收載在一個極小的點上,單點突破。其實小米整個這麽龐大的敘事,第一個真正核心的產品就是MIUI。小米是用精益求精的聚焦,用公司最擅長的操作系統來打動目標人群,解決安卓機器里面中國人的痛點問題。

遊戲行業實際是個電影行業,做內容非常難持續,內容產業很難預測。早期我發現那時候很多人玩兒戰隊,打CS的戰隊,有公會,我意識到可能遊戲行業的價值會逐步從內容向用戶端遷移。遊戲產業一年差不多兩百億到四百億的成長,抓住用戶,就抓住了未來的價值入口。

 

創投 資本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005

雖然不是AlphaGo 看看這些機器人能和人類一戰嗎?

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舉辦的2016年中國技能大賽——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8月13日上午在滬開幕。世界技能大賽是一項世界級的重要賽事,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涉及建築與結構技術、藝術與創意、信息與通訊、制造與工程技術、個人與社會服務和交通與物流等6大領域共45個項目。

這次在上海舉辦的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不僅僅向我們描繪了人類在自己專業領域孜孜不倦的專業精神和技能水平,也向我們展示了在通往工業4.0道路上的那些“主力軍”——人工智能的風采。

現在讓我們去看一看,在上述專業領域中,人與機器人誰更強?

車身安拆修理用的保時捷

工人和機器合作處理車身

剛被美的收購的kuka機器人

排列整齊的機器“儀仗隊”,可以隨著音樂和人一起“翩翩起舞”

機器手臂可以精確地“打”網球

焊接機器人,能否在未來代替人類完成這項“危險”的工作

用巧克力做的模型,如此精巧的制作恐怕機器人很難完成

精巧的電子技術

參賽選手正在認真的制作木制模型

小女孩正在展示互動區與最新的科技“互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1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