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惶恐.面子.自殺 左丁山

2009-01-09  AppleDaily
 


 

昨 日講到賓架C一位二十年前朋友因受馬多夫之害,在紐約自殺,其實呢位自殺嘅法國經紀投資顧問未必係為錢,而係為咗面子。有頭有面之貴族,重面子多於重視金 錢,尋死往往係向所有老友講一聲「對唔住」而已。

金融海嘯發生之後,歐美自殺之金融界高層不只一個,去年九月廿五日(雷曼於九月十五日破產)有一位 Kirk Stephenson,係一個對沖基金Olivant嘅營運總裁,因為雷曼就係呢個基金嘅主要經紀,基金嘅股票存放在雷曼,呢位先生受壓力太大,就揸車到 西倫敦白金漢火車站,等到火車到站,佢就跳落車軌自殺死咗。上一個月,瑞士著名私人銀行Julius Baer嘅行政總裁Alex Widmer自殺,銀行拚命解釋佢哋嘅CEO自殺與銀行業務無關。紐約與倫敦嘅銀行界不停裁員,已留意到員工嘅情緒問題,大銀行嘅人力資源部發現,男職員 受不住壓力,比女職員更具尋死傾向。

原因簡單不過,銀行界男士往往視自己為精英、叻仔、搵錢天才,特別係嗰啲坐在交易室嘅dealers或 traders(交易員),佢哋每日工作緊張,一兩秒之間就要決定追揸沽,而呢個決定可以影響銀行利潤,所以在好時年,佢哋覺得自己得到巨額花紅,為老婆 買靚鑽石,為自己買多架靚跑車,為家庭買多第二間、第三間住宅就係自己「才能」嘅證據。點知海嘯沖起千層浪,佢哋嚐到炒魷滋味,焗住要賣樓賣車,證明自己 係失敗者,面子非常非常難受。於是銀行在辦公室設立「Health Care Centre」,其實係心理治療中心,為職員服務,但好多男僱員唔肯入去,因為去咗就被其他人視為弱者,有見及此,銀行將「保健中心」搬到其他地方,但一 樣好難有男僱員預約服務。一啲職員話:「最大心理壓力唔係來自炒魷,而係唔知聽日、後日自己會唔會被炒?」等候裁員消息之時,心情往往最為複雜、惶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147

年輕人不要為面子買樓 拉利Larry 的投資日記


http://stock-challenge.blogspot.com/2010/04/blog-post_1058.html


身邊不少師兄、師姐早已畢業,他們一般已有穩定的工作,願望就是盡快買樓。尤其是男仔,好多師兄都覺得如果自己買到間樓,可以顯示為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 讓女朋友或者他們家人均顯得有「Face」,求婚都會變相容易一點。況且,倘若計畫結婚的話,遲早都會想有自己的安樂窩,所以點都會想買左樓先。


但是,如果想有自己的安樂窩,並不代表一定要買樓做業主,租樓也未嘗不是一個好選擇。我一直認為,買樓絕對是一般人最好的投資方法之一,但是買樓跟買股票 一樣,除左受本身投資項目的質素影響外,時機也是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如果你碰巧在高位買樓,跟在股市高位摸頂買股毫無分別,好彩的話都起碼等3、5年先 回到買入價,不好彩的話可能等足10年都見不到「家鄉」。我依稀記得97年時,嘉湖山莊賣到5千多元一呎,到了今天2010年,樓價距離當時高位依然有5 成,當日於高位買樓的投資者真的欲哭無淚。因此,年輕人絕對不應該單憑「Face」、結婚等考慮而盲目不理市場環境去買樓。

不過,如果一般長輩如果聽到你選擇租樓而不買樓,他們通常第一個反應都是:「吓? 傻仔,租樓係等於幫人供樓,梗係買樓好過供樓啦!」實際上,他們這樣說也不無道理,倘若如果你選擇長租一世,租樓的確不化算,因為你30年不選擇買樓,你 所付出的租金應該差不多等同一間樓。但是,如果你只是選擇短租3年左右,租樓又可能有「著數」,因為如果樓市跟股市一樣,都存在着周期性,假如現時價格太 高,不妨等多一等,將買樓的時間放長一點,耐心等待調整才買。

總的來說,我並不是阻止各位年輕朋友上車置業,我只是希望提出買樓也是一種投資,耐心是投資市場裡最重要的東西,千萬不要盲目地入市。不過,如果你真是堅 決要先買樓、後結婚,不妨先選擇買入一些較為平價的二手樓,因為現時差不多全部新樓均「豪宅化」,元朗新盤都要賣到成7、8千元一呎,千萬不要因為一個 「新」字而買貴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44

面子害人 黎智英

2011-5-19  NM




面子是沒有成本的,最少對我而言 是這樣。小時候在中國大陸,三反五反也好,大鳴大放也好,我們這些黑五類人民公敵家庭成員總是批鬥清算的對象。一搞什麼「運動」,我和妹妹姐姐便會被揪出 來,要我們站在人群中,看着不是被迫下跪,便是被按下脖子彎低頭俯身在地的媽媽,看着她被積極、家庭成分「進步」的人碰撞、撩鬥、辱罵、恥笑和嘲諷。第一 次站在那裡,我飽受驚嚇,只曉得發抖,下顎震顫,上下牙齒互撞碰得嗒嗒作響,垂低頭羞愧得望也不敢望母親;淚水滾滾而下,沾濕胸前的衫襟卻絲毫都不敢動, 那一刻我只感到羞恥在五內燃燒。

經過第一次,到第二次,我開始站穩腳跟。我感覺到背後腰下盤骨有一股熱力湧上胸膛,繼而散發全身,我挺直腰、抬起頭,一道人性的微光像屏障把我包圍起來, 身邊喧嘩人群的面目模糊了起來,他們已再不是人而是一群呼呼作叫的蝗蟲。在我而言,他們都變得再沒有意義,再也侮辱不到我們了。那一刻,我眼中只有在身邊 的妹妹和姐姐及在我們前面的媽媽。媽媽跪在那裡被批鬥,我望着她的眼睛,她柔和堅毅的眼神跟我心靈相通。從那一刻開始我明白面子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面子是 追求虛榮而帶來的恐懼。這個恐懼迫使你面對別人的眼光,及眼光背後的審判。每個人追求的其實不是虛榮而是自愛,自愛的背後是人性的正氣,一股讓你充滿尊嚴 地昂然屹立的力量。人畢竟是要向自己負責的,也只有透過「自己」我們才能與神和天地靈性連接上。人與神的關係賦予我們靈性和直覺,建立了人的尊嚴。別人的 眼光,及眼光背後的審判僅是我們自我反省的折射,那絕非做人的目標,很多時候那更甚至是我們要克服的心理障礙,因為這些眼光和審判往往只反映別人扭曲了的 私利、妒忌和狹隘的成見。這些眼光非但扭曲,更甚至邪惡。我們在世上昂然屹立,靠的不是別人扭曲了的眼光,而是神賜予我們的靈性和直覺,那是自愛的源泉。 小時候在工廠做童工,有些人本來可以簡簡單單的吩咐你做某一件事,他們卻選擇對我呼呼喝喝。我並不介意他們這樣做,只顧從容地做我要做的事情。見到我不慌 不忙從容以對他們的呼喝,這些人更覺不爽。要是嚇怕了你,他們尚可以藉此建立威嚴。可是我卻不為所動,他們便變本加厲大聲呼斥,但我總是不反抗,依舊從容 地按他們的吩咐做事,哪怕他們的要求是極其荒唐。見到我從容以對,這些人反而怕了我。雖然他們依舊野蠻地對待別的童工,但對我則客客氣氣。小孩子被叱喝, 驚慌起來喪失自主能力,進而喪失尊嚴,沒有人吩咐他便什麼都不敢做,甚至不會做。沒有人叱喝我,做起事來空間變得大了。我往往不用別人吩咐便曉得找急切的 事去做。這既可以不為人騷擾,更有空間做更多的事情,亦因而贏得了別人的尊重。若然我是像別的童工那樣,一被叱喝便嚇怕了,覺得沒面子,變得畏縮怯懦不知 所措,那麼這些人便連我的尊嚴也一併剝奪掉。我不容許別人的叱喝動搖我的自愛,自愛蘊含無窮無盡的人性精神力量,有這股力量的支撐,一切外間的騷擾都渺小 得毫不足道。愛面子的人都是一些缺乏自信,相信別人而不相信自己的人。在掙扎求存的搏鬥中,缺乏自信的人永遠都找不到讓他們昂然屹立的精神支柱,以致他們 永遠都在命運的波濤中飄浮,這又怎不可悲?面子固然脆弱,而愛面子的人同樣脆弱,別人一個眼神便足以令這樣的人恐懼起來甚至崩潰。

面子是追求虛榮而帶來的恐懼,愛面子的人不僅介意別人的審判眼光,他們同樣介意別人羨慕的眼光。年輕時在紐約為一間時裝入口公司做事,老闆是個很有本事的 猶太裔美國人。他既友善又慷慨,是個好老闆,他可就是缺乏安全感,因而非常愛面子。做成了一宗大生意,他便會捉住我來問:我是否很聰明?我做生意的手法是 否很高明?行內是否有人有我般的斤兩?要是為了討好他,跟他說行內沒有人可以跟他匹比,他便會高興得整天纏着我,好讓我找別的角度重複又重複讚美他。他賺 到錢,公司的裝潢金碧輝煌美輪美奐,他的辦公室更是超豪華兼有無敵海景。他衣著珠光寶氣,有幾部名貴房車天天不同款,更有個非常漂亮的模特兒女朋友。但我 看得出他是個愛家庭的男人,他最開心的時刻是當他老婆帶兒女來公司探望他。那個時候他會放下手上一切工作,即使是在跟下屬或客戶開會,也擱下來好招呼妻子 兒女。可是他就是覺得要有個漂亮的女朋友才真的覺夠威風,令別人看得起他。在公司內大家都知道為了女朋友他經常跟老婆大吵大鬧,老婆要跟他離婚令家庭陷於 崩潰。他被這些事情弄得非常苦惱,卻又不能抗拒有個漂亮女朋友好讓人羨慕的誘惑,因為他實在太貪慕虛榮、太愛面子了。到人多的地方,他一定攬實女友,像是 慌怕別人不知他有個漂亮女友那樣。最搞笑的是,如果到熟人多的地方而碰巧女友不跟他在一起,他會馬上叫司機接她來讓他攬實以威風一番。後來他老婆終於忍無 可忍跟他離了婚,帶孩子跟另一個男人搬到西岸定居。他為此嬲怒驚慌得幾乎瘋了,整天只曉得發脾氣,最後連女朋友也跑掉了。他意志消沉,整天吸毒來麻醉自 己。家庭破碎,老婆有了新歡那本來已經夠慘了,後來連生意也垮了,聽說他企圖自殺但被救了回來後,不過從此銷聲匿跡。一年後我再到紐約做生意,試圖透過朋 友找他但找不到。他是我親身目睹為了面子而摧毀大好事業和家庭的活生生例子,面子害人是一點兒也沒有說錯的!「對不起,我錯了!」創業者都應該有不怕說這 句話的謙卑。不過,實在太多人為了面子而沒法說出這句話來,而這些人當然都不適宜創業。創業是創造一個不可預知的未來,那是個不斷從錯誤中找出辦法解決困 難的過程。例如我要創造麵食連鎖店,便先得要研究為什麼市場還未有麵食連鎖店,問題出在哪裡?現存的麵店仍未發現或解決哪些顧客的需要或可能有的需要?找 出問題逐一加以解決是創業的基本原則。創業面對的是從來未被人發現或解決過的難題,因此前人的經驗不足為訓。真正的創業之道是從無知中發掘解決問題的方 法。既然要從無知中發掘答案,這些答案也就只能透過trial-and-error的過程去探索。這也就是說我們只能從嘗試與犯錯的過程中找答案。例如, 這樣做是錯了,錯在哪裡?找到錯誤所在,也就是為問題找到答案。既然要犯錯才能找到對答案,死要面子,不肯承認錯誤,死也不肯說「對不起,我錯了」的人, 又怎有希望成功創業?面子真是門昂貴的玩意!

廣告時段

我的新書《樂觀是我最大的本錢》新鮮出爐。各方友好請多多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91

圈子、面子和赌性——晋江富豪扎堆上市的文化基因

http://www.infzm.com/content/37914

短短几年间,福建晋江市已有19家公司相继上市。资本市场的放大效应,使人们对于晋江这个仅有百万余人口却品牌林立的弹丸之地兴趣陡增。但走上资本市场,不仅仅意味着财务透明,还使企业不得不加速扩张步伐,对于富于赌性的晋江企业家来说,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豪赌。 

“谁阻碍上市谁下台”

王良星夹起一块鱼肉,刚要放到嘴里,转身问司机:现在股价多少?“三块六毛五。”

在今年10月份,这种几乎程式化的一问一答,每天至少进行两到三次。一个多月前,利郎和同城的匹克先后登陆香港股市,加上此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 喜德龙,福建晋江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已增至19家,这个数字在中国几千个县及县级市中排名第二。隔着台湾海峡,晋江距离金门仅有5.6海里,是一个有百万余 人口的县级市。

也许是因为利郎上市后股价即跌破了发行价,也许是对于资本市场的新鲜感,王良星近乎偏执地关心着自己公司的股价。以至于他“现在和朋友们打牌、喝茶的机会少多了”。

他是一位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身材保持得不错的中年男人。草根出身,但总是一身时尚装扮。你若问他,将来如果有一天卖掉了家族企业,会不会移居像巴黎等时尚之都时,他会连忙摇头:“不可能的啦……充其量到香港或澳门!”

企业上市,这是王良星20年前所无法想象的事。1988年,26岁的小伙儿王良星到北京捞世界,在一家四合院遇到比他还要小8岁的同乡、后来的安踏董事长丁志忠。20年后,安踏和利郎的年销售额分别为46亿元和11亿元,前者俨然成为晋江运动品牌企业的一介标杆。

安踏于2007年7月在香港成功挂牌后,丁志忠鼓动王良星也加入到资本阵营中来,并把曾在安踏任CFO、后帮自己做财务顾问的倪忠森介绍给了王良星。

事实上,此前一年王良星已在酝酿上市,同时也聘请了一家机构做顾问,当丁志忠推荐倪忠森时,他不假思索地请原先的机构出局,然后把倪的恒润国际视为座上宾。“王、丁二人的关系密切和信任程度可见一斑。”倪忠森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这也是晋江富豪们圈子文化的一处注脚。事实上,除了王良星与丁志忠这种“故交”之外,一些在产品线上存有竞争的企业老板们,同样在私底下谈笑风生——譬如丁志忠发起,在晋江紫帽山圈下几十亩地建造的一座农场,股东就有特步、利郎、九牧王、七匹狼等企业的掌门人或少帅。

晋江企业家喜欢抱团的特点,早就体现在他们过去相互模仿营销手段、集体创牌的行动中,而现在,在企业上市的问题上,他们也有着同样的热情。

安踏当初上市时,丁志忠就曾在内部高层会议上说,上市是“绿色工程”,谁阻碍上市谁下台!

在这种上市冲动的驱使下,晋江企业选择的上市地可谓五花八门,譬如今年除了361度、利郎和匹克在香港上市外,还有鸿星沃登卡在韩国挂牌,至和织造在新加坡挂牌,星泉鞋业甚至选择了马来西亚!

“要么当领头羊,要么做乞丐”

当蜂拥上市与“绿色工程”联系到一起的时候,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考量,这个隐喻似乎都不失精辟。

“上市可以使企业运转更规范、更透明,也算兑现了对高管的激励。”王良星说。

前半句是“普适句式”,而后半句就未必可嫁接到所有的上市公司了。王良星的戏剧性风格再一次显现——他的太太经常抱怨他给的“零花钱”太少,而对利 郎高管却分外慷慨。比如利郎副总裁潘荣彬,当年是一家年利润二十多万元的利郎专卖店老板,如今持有3%的公司股份,市值约1.4亿元。

“我在一个类似‘移民城市’的组织里,尝到了‘高薪养人’的甜头。”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不过,拼命三郎的代价是不菲的。在潘接受亿元市值的股票之前,他的妻子由于无法忍受其不分日夜的工作方式,一怒之下选择了离婚。

而“绿色工程”同样也可隐喻为,在合适的时机上市,不但可以在资本市场圈钱,还可以获得政府的“红包”,更重要的是,可将自己过去不太拿得出手的历史“洗白”。

“这其实涉及到晋江民企的原罪话题,”倪忠森说,“这一群体要么是遇到资金困难后试图豪赌解困,要么希望结束过去游走在混沌的游戏规则边缘的日子。”

豪赌几乎是晋江商人的天性。不但是上市,惯常的商业决策也无处不见豪赌的影子。丁志忠当年请孔令辉做代言人,“机”从“危”中来,最后赌了个咸鱼翻生。

王良星同样曾是一位“赌徒”。创业14年后,王良星于2002年遇到了一道几乎迈不过去的坎儿,几乎弹尽粮绝,刚提出不久、日后成为其立足之本的“商务休闲男装”概念就要成镜花水月。王良星决定孤注一掷,到这一年3月28日的北京服装展会上做最后一搏。

这一天,利郎企业史上“最真实的荒诞”一幕出现了,在北京昆仑饭店百平方米的豪华展位,代言人陈道明走秀轰动全场。“整个服装界的感觉是一匹黑马出现了,我们的加盟商一下子从80多个增加到120多个。”利郎副总裁胡诚初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道。

彼时利郎欠债已超过3000万元。展位又要耗费近200万元,签下陈道明数百万元。钱从何来呢?

“请陈道明的钱是我到上海借的。”胡诚初说。其他的资金渠道,则是王良星向朋友举债,甚至通过地下钱庄融资。

“要么做领头羊,要么做乞丐。”这些细节如今王良星已能坦然面对。但于当时命悬一线时,他亦是一度灰心到极点的。只是最后他成了赢家。

有趣的是,当年王良星并不寂寞,兄弟企业劲霸也同时遭遇危机,最后通过柒牌向银行担保借贷6000万元,才躲过一劫。

2004年,利郎销售额突破亿元。一年后,王良星的腰板硬朗多了,他也不再忌讳告诉陈道明当初“六个锅盖十个锅”的有惊无险。彼时陈道明买了辆奔驰车,后又不太喜欢,对王良星开玩笑说,我把车卖给你吧。王良星爽快地答应了,后来他把这辆车送给了父亲,自己又买了一辆。

事后的侥幸成功掩盖了豪赌的风险,人们后来只看到那些幸存的公司,却忽略了晋江也有大批企业倒闭的现实。当地一位投资界人士表示,晋江老板远没有外界传说中那么光鲜。“许多晋江企业的现金流非常糟糕,又不懂得变通,有的就通过借高利贷发工资”。

上市又何尝不是一次豪赌?不过,从商业史上看,豪赌上市比赌一场秀摔跤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了。

“红包”的哲学

站在被称为世界第一座“开”字形斜拉桥晋江大桥上,你可以看见桥头两侧的“风景”——一边是桥侧宽阔的草地上低头吃草的牛群,一边是名为“易建联” 运动品牌的巨幅广告。 而在晋江市区,“香港姚明有限责任公司”就在贵人鸟隔壁。20分钟路程,你还可以去到“奥巴马餐厅”……

如果将桥头的老黄牛视为晋江或整个泉州企业主们埋头苦干的写照的话,“易建联”“姚明”“奥巴马”尽管有山寨之嫌,但从一定程度上亦可视为民间智慧的缩影了。

“其实一直以来我们时常感到自卑,觉得我们的地理位置不好,学历和见识不如别人,所以只好加倍努力去创造。”王良星说。他去读EMBA,除了吸收知识和结交朋友,他还把自己最欣赏的老师,请到自己旗下做独立董事。

在一个充分竞争的领域,民间力量的自由选择,一直是闽粤、江浙和重庆一带制造财富奇迹的永动机。不过,近几年,包括晋江在内的许多地方政府更希冀“有形之手”能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利郎、匹克等企业今年均获得了超过300万元的资金奖励,民间称之为“红包”。这源于晋江市政府于2007年制定的“对企业上市的扶持措施”,即对当地上市企业奖励330万元。

利郎们所获奖金来自于2009年约3000万元的政策资金预算,而在2008年,这一数字超过7500万元。晋江市政府的“扶持措施”于今年年初修改后,对股改、筹备上市都有从30万元到150万元的奖励。

这些激励政策并非晋江市政府独创。泉州市也有相关的红利政策,不过力度逊于晋江。而在浙江温州市,当地政府也有类似举措,比如对于上市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甚至包括企业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家可享受温州永强机场贵宾待遇等。

但除了激励政策之外,晋江市政府为了协助企业上市,还聘请了经济学家吴晓求及国家发改委官员等人设立晋江企业上市专家顾问组,甚至请来深交所驻福建首席代表兰邦华来挂职市长助理10个月,可谓用心良苦。

“在闽南人本来就非常注重‘面子文化’的情形下,这一政策容易导致企业主的浮躁心态。”晋江一位闲暇时写诗的企业界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力陈一些晋江企业“为上市而上市”的陋习,和上市后“大企业做小”、“小企业做大”等造假行为。

激励之下,晋江上市公司难免良莠不齐。当地一位财务人士透露说,在他经手上市的当地企业中,财务报表需要推倒重来的公司大约占四到六成。

而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上市成本较低的证券交易所,对中国地方政府奖励企业上市的举措向来喜闻乐见,并通过各种渠道眉目传情。

事实上这些交易所时有尴尬,如新加坡证交所,一方面对中国概念夹道相迎,另一方面又为挂牌的中国企业频繁闹出丑闻懊恼不已。

王良星信心满怀。不过他有时也会流露出对资本市场基本游戏规则的陌生。11月9日,利郎发出的一纸澄清公告称:“近期投资会议中,管理层对利郎业务表现的评价及对未来的展望,不代表公司对有关截至2009年12月底业绩的估计或预测。”

分化进行时

当九牧王等龙头企业上市受挫时,利郎“后发先至”,给晋江企业带来了不少的震动。而当更多的服装企业急于上市融资时,先行者们则希望走得更快。“我 们接下来要大力打造新品牌。”王良星为自己斟上了一杯茶。利郎招股书显示,上市所募集资金主要用途之一即用以推出L2系列。他的计划是,2010年利郎销 售额突破20亿元,新品牌销售过亿元。

两年翻一番,显然是一个艰巨的超越。这意味着,王良星以后到紫帽山的农场里和大伙儿切磋茶道、体验养猪养牛之田园乐趣的时间要更少了。

一位泉州投资界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称,由丁志忠、七匹狼董事长周少雄、九牧王董事长林聪颖等十几家企业于2008年发起成立的“闽商投资公司”一年来,上马项目屈指可数,“他们每家现在考虑最多的是自我纠错和变革。”

做女裤的威兰西做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决定——开始有意在网络营销上“烧钱”。

“泉州的商业文化,草根气息太过浓重,不少企业主要么是对网络营销不甚了解,要么始终有着可能会对普通销售渠道产生冲击的偏见,这块蛋糕于是被冷落 了,以后八成又会蜂拥而上。”威兰西总裁范道远笑着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蜂拥而上”,正是泉州特别是晋江企业一直以来的惯性思维——你做批发,我也批发; 你转变渠道,我也跟着改变;你请形象代言人,我比你请得身价更高;你要将总部迁至厦门,我过去做你邻居;你要上市,我紧随其后……

而以利郎推出L2系列,和威兰西大力尝鲜网络营销通道为代表的当下生态,正是以变革为驱动力的“新泉州逻辑”。

管理层面的变革趋势其实更为明显。林聪颖开始反思九牧王高管流动频繁的真正原因,丁志忠与王良星常互相调侃:到底是“先集中,后民主”,还是“先民 主,后集中”更适合高效做出正确的决策?“结论呢?”“讨论本身的意义大过结论。”“那你和丁志忠谁更强势?”“当然是他啦,我与他一起出差住同一间房 里,电视遥控器始终握在丁志忠手上。”

王良星甚至开始有意无意培养自己从武汉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不久、24岁的大儿子,“他到处去实习,从在专卖店做营业员开始,有时也会来利郎旁听董 事会”。“分化同时,晋江企业大整合已拉开帷幕。”倪忠森说,“如何提高晋江样本的上市品质,或许更为重要。”他认为未来晋江运动品牌企业恐怕要有一轮大 洗牌,活下来的运动品牌上市公司将不超过4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52

許家退場 給郭台銘面子救奇美電

2011-12-12  TCW




一宗董事長請辭案,透露台灣兩大 經營傳奇人物——郭台銘與許文龍在經營理念上的歧見。

十二月二日下午,奇美電召開董事會,原定議程是討論沒有取得四百億元聯貸案的因應措施。如果奇美電再拿不到聯貸,可能淪落為第一個和銀行團進入財務協商的 面板廠。這個由許文龍與郭台銘共同經營的全球第三大面板廠,正面臨空前危機。

但是,兩點半會議開始,董事長廖錦祥並未開始原訂議程,反倒以健康為由,請辭董事長!

奇美電四百億聯貸案難過關,是這次廖錦祥請辭董事長的原因。

銀行為何不放款?寄望郭先增資,才給過關

一位公股銀行高層主管表示,面板看來風險很大,是銀行不願放款的原因。

更讓人不解的是,經濟部次長黃重球都公開要求「大股東應該先表態」,市場解讀就是要郭台銘先增資,然後聯貸案才可能過關。但身為奇美電第二大股東,鴻海加 上旗下創投及個人持股約達奇美電一五%的郭台銘,居然至今仍不出手。

當許系人馬廖錦祥請辭的訊息一出,奇美電股價週一上漲一.八%,以十三.四五元收盤。巴克萊資本證券分析師葉婉屏解讀,這是因市場認為只要郭台銘出面,聯 貸案就有解,至少可以再撐過一年。

但是,奇美電的困境可就此解決嗎?

除了面板大環境不佳的因素外,按理而言,奇美電擁有鴻海這個出海口坐收垂直整合之利,又有想出群創模式的面板老將段行建,外資分析師都認為應能提升毛利 率。但是自二○一○年正式合併後,奇美電每季毛利率幾乎都是低於友達,垂直整合的成效未顯現。

郭台銘為何不出手?與許家歧見深又沒主導權

觀察郭台銘每個轉投資產業,小至LED廠先進光電、保護玻璃廠正達,大到香港富士康,都擁有主導權,唯有在奇美電踢到鐵板。

至少在三件事情,可看出許家和郭台銘的意見不合。

首先,合併後,今年奇美電爆出反托拉斯案件遭歐盟罰款三億歐元。內部人士指出,許家和郭台銘都認為應該上訴,爭議就在,奇美實業和許家希望先提撥三億元保 證金以示配合,但是郭台銘認為應該保留現金,僅繳納利息費用就好,不須全額提撥。而最後是郭台銘讓步。

但這個事件種下雙方不信任種子,這也是郭台銘最後一次公開幫奇美電叫屈。「誰叫Terry郭(郭台銘),馬上就煞到對方,連內部稽核都沒做好,就想直接娶 進門的結果,」一位面板業人士觀察。

第二個例子,是中小尺寸分割案,郭台銘想把獲利的中小尺寸面板和觸控面板事業獨立分割出上市籌資,相關人士表示,這不是不能談,只是沒人知會廖錦祥,他還 是透過媒體才知道這件事,讓他心裡很不舒服。

尷尬的是,原本內部認為分割案會順利通過,早就在橫濱光電展登記兩個席位,一個給新成立公司展示觸控和中小尺寸,一個給奇美電展示大尺寸。分割案沒成功, 在展場上奇美電硬是分割成兩個攤位,參觀者都一頭霧水,為何隔著走道,同家公司有兩個攤位,風格還不一樣。

內部人士指出,分割案沒共識後,雙方很少溝通,所以產生第三個歧見—— 巴西設廠案。

郭台銘打算分散製造基地,邀請奇美電到巴西設廠,主動出擊獲取訂單。但廖錦祥也是透過媒體得知此事,更重要的是,許家認為,奇美電都在縮衣節食了,哪裡有 錢到巴西設廠,「案子都沒提到董事會就胎死腹中,」相關人士說。

新興市場印度和巴西是液晶電視成長最快的地方,三星在兩大市場都是第二大品牌,「敵人都在插旗了,難道我們坐在家裡等死啊?」奇美電內部人員為郭台銘抱 屈。

另外,奇美電之前為了扶植轉投資事業,價格雖然比外界高,但合併前的奇美電站在扶植產業鏈的態度,一一埋單。合併後,新奇美團隊一切都以價格性能比為考 量,價格開得不能比外面高。

許家真的放手了嗎?大事仍須許家董事同意

兩大股東想法南轅北轍,讓大家推測,郭台銘這次是鐵了心不管奇美電,想等許家和奇美實業處理不了、反過來讓步時才插手。

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指出,關於兩大股東爭議,他不予置評。至截稿為止尚未能取得鴻海發言體系回應。

現在,明眼人都看得出,許家只是把聯貸案這個燙手山芋,公開丟給第二大股東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廖錦祥僅辭掉法人代表,但是在董事會奇美實業中仍然占據一 席,重大議題還是得取得許家同意。亦即,這次廖的請辭,還不能視為許家已完全放掉經營權給鴻海。這也代表,雙方還有一段共識之路要走。

一位外資分析師指出,除非郭台銘拿到經營主導權,否則不可能接手這個燙手山芋。現在,兩位在傳產業與科技業各締傳奇的經營者,把奇美電經營成一個全年可能 虧損六百億元的公司。如果兩大股東在經營方向上還是不一致,日後奇美電還是得因為股東經營理念不合,流血不止。受害的不僅是鴻海或許家,還有上萬的投資 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12

鴻海宣布加薪 新發言人邢治平有面子

2012-02-27  TCW




龍年新氣象,身為全球最大專業電子製造廠的鴻海,今年首要之務就是洗刷「血汗工廠」封號,為此,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特地找來外交體系出身的新任發言人邢治 平,不僅在十七日中午舉行大規模媒體春酒,當晚更釋出加薪大紅包,替這位新發言人做足面子。

過去,鴻海因身為代工組裝廠,既無須透過媒體宣傳,業務機密也須保密,因此與媒體保持距離。不過,隨著鴻海事業版圖擴大,媒體監督壓力也上升,加上「跳樓 事件」,逼著鴻海不得不打開大門讓外界檢視。

鴻海為了擺脫罵名,強化發言體系,在集團顧問黃南輝協助下,去年找來蕭英成擔任公關室主任,今年又延攬有外交招商長才的邢治平,這也無怪乎邢治平會說: 「過去,我們跟大家認識得不夠,今年我們重新來過,就像每個人看台北一○一有很多面向,我們鴻海也有很多面向,希望大家可以重新認識鴻海。」邢治平在春酒 會上就預告晚上會有大新聞,果不其然,當晚六點,鴻海「加薪」的好消息就跟著來。看來,邢治平這位新官上任,不只有裡子,在媒體面前也很有面子!

(賴筱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23

彩券小小紙片 面子裡子價值破兆

2012-8-20  TCW



史上最高、累積頭彩獎金達十五億六千萬元的威力彩,在七月三十日開出,連摃三十二期帶動的火紅銷售業績,也為中信金控挹注豐厚收入。

剛公布的中信金第二季財報,彩券業務今年上半年帶來二十一億九千萬元的手續費,占中信金手續費收入高達一七%,緊追信用卡業務二二%的比重。預估今年彩券可挹注中信金手續費收入達四十三億元。

中信金子公司台灣彩券公司(簡稱台彩)自二○○七年起發行公益彩券以來,歷經四年虧損,去年終於倒吃甘蔗、轉虧為盈。估計去年台彩獲利近兩億元,今年可達六億元。台彩終於從賠錢貨變成小金雞。

台彩今日風光,和七年前有天壤之別。二○○五年,辜仲諒主導中信金以一百四十六億元的天價回饋金,超出財政部底價兩億元的逾九倍,標下第二屆(二○○七年到二○一三年)公益彩券發行權,當時被外界嘲笑「出價太離譜」,還被唱衰是「賠錢發行」。

營運七年頂多賺兩億三巨頭要的是額外價值

這筆天價交易,一度成了中國信託銀行的大包袱。中信金平均每年要回饋國庫近二十一億元回饋金,加上台彩的經營成本,公益彩券每年銷售額須達到九百億元,才可能有盈利。

但台彩接手公益彩券後,因資訊系統頻頻出包,加上彩券買氣下滑,前四年估計虧損達十二億元,就算後三年獲利相加預估超過十三億元,七年下來,淨賺也不過一、二億元。

那麼,為何第三屆公益彩券發行招標將於八月十五日截止,不但中信金的辜仲諒立志連莊,就連富邦金控蔡明忠、台新金控吳東亮也大動作加入戰局,真的只為賺這幾億元嗎?

當然不是!經營彩券的好處,除了手續費收入,還包括為中獎人管理財富、每天上百億元無息資金停泊、公益形象與捐款、甚至其他金融商品銷售,附加價值遠超過外界想像。

公益彩券的聚財力,到底有多厲害?手續費:一年可賺六億

先說手續費收入。台灣科技大學台灣彩券與博彩研究中心主任劉代洋指出,下一屆彩券經營權的期限,從七年延長至十年,以目前近一千億元的年銷售金額,十年就有一兆元的銷售業績。

而且,經營權延長到十年,設備折舊期拉長,平均投資成本下降,也提高金融機構參與的意願。

以中信金標下公益彩券的抽佣比率為四.三五%,去年彩券銷售金額達九百億元,手續費收入三十九億一千五百萬元,再扣掉營運成本約十七億元、繳給國庫近二十一億元回饋金,台彩仍能淨賺近兩億元。以今年預估銷售一千億元推算,可淨賺五、六億元。

財富管理:一年可賺四億

其次,是挹注銀行的財富管理業務。

每一期彩券高額中獎人,順理成章是中信銀的財富管理客戶,一年約有三、四億元手續費收入,對銀行不無小補。

無息資金:每日百億待命

第三項利益是無息資金。運彩科技總經理洪主民指出,購買彩券的現金,每日約有百億元資金停泊在銀行,這筆無息資金,對銀行業者是一大吸引力。不僅如此,公 益彩券投注站有五千多家,未來可延伸為金控旗下保險公司賣保單的通路效益,例如中信金旗下中信人壽,計畫運用台彩投注站賣保單,並考慮輔導經銷商考保險業 務員執照。

公益形象:無價

此外,無形效益是公益和慈善形象,為中國信託的形象大大加分。

事實上,彩券中獎人近五年捐贈給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超過二十億元的慈善基金,前五年中獎人捐贈金額,占了該基金會同期收到捐款達八○%。擔任基金會董事長的辜仲諒,可說是面子?堣l都贏。

邊際效應如此大,怪不得八月中旬展開的新一輪公益彩券招標,炙手可熱。

此次第三屆公益彩券招標最大的不同,是採取「最有利標」的方式,換言之,回饋金出價最高,不一定能得標,更重要的是,業者在「營運及管理能力」,即彩券促銷、銷售、兌獎、內控等計畫的評分。

不過,營運能力的分數占二五%,但價格仍占二○%,一旦營運能力分數相近,還是以價格取勝,對大型金控較為有利。根據業界推算,以公益彩券年銷售達九百億元,若只要損益兩平,回饋金最高可能喊價到一年二十三億元。

七年前,蔡明忠親自帶隊出席第二屆公益彩券發行權資格遴選,但回饋金只出八億元,輸給辜仲諒。如今富邦金捲土重來,三家金控中,以蔡明忠口袋最深,銀行人士笑稱:「如果他真的發起狠來搶標,勝算也很高。」

十月底以前,第三屆公益彩券發行機構即將揭曉,得標金控將負責從二○一四年至二○二三年間,為期十年的發行權。這塊公益彩券大餅,最終花落誰家?不論是辜 家、蔡家或吳家,贏得的都不只是兆元銷售業績,還有那依附在一張張小紙片上、一個個小經銷據點中,無限想像的附加價值。

【延伸閱讀】公益彩券5大附加價值――以本屆發行商中國信託為例發行商好處:彩券銷售手續費利 益試算:佣金比率4.35%,若平均每年銷售金額1,000億元,可抽取43億5,000萬元手續費(未扣除經營成本和回饋金)

發行商好處:財富管理手續費利益試算:為中獎人管理財富,每年可收取約3、4億元手續費

發行商好處:無息資金利益試算:每天約有百億元資金停泊在銀行

發行商好處:公益形象利益試算:中獎人5年捐贈逾20億元給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

發行商好處:保單銷售利益試算:投注站可望成為保單銷售的通路資料來源:台灣彩券、法人推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80

贏了面子卻輸了裡子?蘋果、宏達電和解 專利授權費埋地雷

2012-11-19  TWM
 
 

 

蘋果、宏達電專利訴訟上演大和解,宏達電股價漲停一天後又跌停。一紙蘋果、宏達電十年專利相互授權合約,恐怕才是這樁和解案背後的關鍵。

撰文‧賴筱凡

上個周末,全球科技業最大的消息,無疑是蘋果、宏達電的訴訟案和解,不僅所有訴訟案全部撤銷,未來十年蘋果、宏達電的專利還將相互授權,讓宏達電周一股價直接跳空漲停鎖死,隔日卻跌停。外資也已經開始敲算盤,「別高興得太早,專利授權費的衝擊,才正要來。」看著宏達電股價直衝漲停,但外資分析師卻怎麼也笑不出來,儘管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與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發表的聲明,都宣稱雙方和解將讓彼此可以更專心在產品研發,卻對和解細節隻字未提。

蘇格蘭皇家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首席分析師王萬里指出,「假設每支宏達電手機要付給蘋果的專利授權費用是五至十美元,對宏達電毛利率將是一大衝擊。」

問題不在蘋果

消費者不買單才是關鍵

去年開始,宏達電與蘋果的專利訴訟戰爭打得難分難解,先是宏達電砸近百億元買威盛子公司,就為布局專利訴訟,接著七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初步裁決宏達電侵權,只是宏達電不服判決,又再繼續上訴。

戰火延燒到今年五月,美國海關直接扣留了宏達電三款手機,衝擊宏達電當年度的旗艦機One系列上市時間,種種因素影響下,原本訂出一○五○億元的單季銷售目標,硬是跳票,最後僅達九一○億元。

後續就像骨牌效應,宏達電的單季業績從九一○億元、七○二億元,到今年第四季,營收可能只剩六百億元,一名外資分析師解讀這些數字:「宏達電今天會變這樣,其實不是蘋果專利訴訟影響,重點是它做出的手機,消費者的購買意願不夠強。」他直言,宏達電市值在短短一年內大幅蒸發超過八成,根本問題在於宏達電的手機無法打動消費者。

若真要計算蘋果專利訴訟的衝擊,大概只有第二季被海關扣留,影響銷量,「但那不過短短兩周時間,我們也緊急修改了設計。」宏達電內部人士說,那一季,宏達電銷售量仍有九三○萬支之譜。

縱使蘋果撤銷對宏達電的所有專利訴訟,但看在王萬里眼中,這根本算不了什麼大利多,「那不過是消除了宏達電提列訴訟費用的不確定因素而已。」換言之,這頂多意味宏達電第四季不用再提列訴訟費用,或者之前曾提列過的費用,有機會回沖。

每支手機多付五美元

宏達電平均單價就少二○%另一方面,真正讓外資分析師冒冷汗的,主要在蘋果、宏達電雙方專利授權的那張十年合約。熟悉專利訴訟的律師解讀,「雙方和解固然是好事,可是藏在背後的專利授權金,才是重頭戲。」其實,早在蘋果之前,宏達電就已支付專利授權金給微軟,每支手機費用高達五美元,「Android平台看似是免費給所有人使用,可是踩到微軟的專利,宏達電同樣得乖乖付錢給微軟,蘋果也是一樣。」王萬里分析,目前外資估算宏達電每賣出一支Android手機,就要付給蘋果五至十美元的專利授權金。

五美元聽起來不多,但反映在宏達電的利潤上,卻是一大衝擊。以宏達電第三季營業利益四十九.一四億元、全球銷售量七三○萬支計算,宏達電每賣一支手機的營業利益約為六七三.一五元(約二十三美元),倘若宏達電又要從中扣除五美元給蘋果,每支手機能賺的錢就剩十八美元,一口氣縮水兩成。

「更嚴重的是,宏達電的ASP(平均銷售單價)一直往下掉,現在成本又多遞增五美元,毛利率一定不會好看。」一名外資分析師表示,一年前,宏達電每支手機的營業利益還有四十美元,現今卻只剩二十三美元。

計算機敲到這,王萬里搖了搖頭,「一支微軟手機要支付作業系統軟體費用差不多是十至十五美元,可是宏達電做一支Android手機,光專利授權要付給微軟五美元,再付給蘋果五美元,Android平台免費的優勢幾乎都沒了。」更何況,短期內宏達電的產品策略將往中、低價手機靠攏,可預見的是每支手機售價只會往下走,不會往上增,「目前我看不到(宏達電)好的理由啊!」這項專利訴訟和解案,看似對宏達電是利多,但在王萬里的解讀裡,卻是令人冒汗的開端。

對此,宏達電不願對和解細節多做說明,但強調將不會對財務產生重大影響。

一名專利律師指出,「蘋果選擇與宏達電和解,勢必成為日後蘋果、三星專利訴訟案的參考指標,倘若三星仍堅持不與蘋果和解,出現懲罰性重罰的機率,也是有可能的。」不論如何,蘋果、宏達電專利訴訟和解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宏達電要如何挽回消費者信心,說到底還是要宏達電明年新機能繳出好成績,成功贏回市占率,那才是開香檳慶祝之時。

營業利益直直落

宏達電利潤拉警報

註:今年第4季為預估值,以每支智慧型手機支付蘋果5美元計算。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Gartn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63

買壹傳媒確有蔡衍明資金 黎智英要裡子不要面子 米果確定咬蘋果 新聞自主hold得住?

2012-11-26  TWM  
 

 

台灣壹傳媒交易案峰迴路轉,先是十一月十四日三位「準東家」會見紙媒高層,之後公告十一月二十七日的簽約訊息,確定有蔡衍明的資金。看來在「錢」與「人格」中,黎智英已經做出選擇。

撰文‧賴琬莉、張之榮

台灣壹傳媒交易案一波三折,高潮迭起,劇情不輸他們自己爆料的八卦新聞。

十月十五日,中信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攜手新加坡私募基金,開價一七五億元,買下台灣《蘋果日報》、《壹週刊》及壹電視,並簽訂交易備忘錄(MOU),買賣雙方並定於十一月十七日與壹傳媒主席黎智英簽約。

但就在簽約的前三天,十一月十四日的一場會面,證實市場傳聞已久的「辜仲諒團隊有蔡衍明資金在內」。黎智英曾說出:「這說法是侮蔑我的人格,我在交易時問得很清楚,買主中沒有蔡衍明。」現在底牌掀開,大家都等著看他如何下台階。

十一月十七日未簽成合約,十九日,香港壹傳媒公告,「辜仲諒可能邀請其他共同投資者(包括但不限於台塑集團、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總經理蔡紹中及其各別之關係人)參與。」並定於十一月二十七日簽約。

這紙公告說明了黎智英生意人的本色,在面子與裡子中間,他選擇了後者。而這樁交易走到這樣的地步,看來已經大勢底定,蘋果與米果的戰爭,勝利最終是站在口袋深的一方。

辜、王:負面新聞應查證

蔡衍明的精明不輸黎智英,一名投資銀行高層分析,如果《蘋果日報》、《壹週刊》稅後賺九%,向銀行借來的資金利息是二%,就有七%獲利,這樣的生意為什麼不做?

為了盡棄前嫌,蔡衍明和《蘋果日報》經營團隊會面時說:「人家說紙媒是夕陽產業,我卻認為是旭日東升,你們很厲害,未來還可以交流一下怎麼打媒體戰!」當有人問起交易的過程,蔡衍明還賣關子說:「歹勢啦,我準備留給自己的《壹週刊》做獨家報導。」完全一副準老闆的口吻。

在十一月十四日,三位「準東家」會見壹傳媒紙媒高層的場合,蔡衍明有話直說的大炮風格,也迥異於王文淵、辜仲諒的發言。

據了解,當天壹傳媒紙媒高層一進入會議室,王文淵表示,他們三人討論過,三個原則:尊重專業、維持現狀、不裁員。《蘋果日報》現在怎麼運作就怎麼運作,不會改變。

王文淵還說:「台塑集團的歷史都不裁員,大家不用擔心裁員的事情,要大家安心。」但最後他補充說:「這三項保證,壹電視除外。」根據了解,蔡衍明並未投資壹電視。

後來與會的壹傳媒代表,相繼與辜、王、蔡三位大老闆提出,包括關說壓力、八卦,及負面新聞報導原則等問題。

王文淵、辜仲諒一直強調,未來三人都不是唯一的老闆,可以推給其他兩個老闆,最後乾脆就說《壹週刊》社長裴偉負責,他們不管。言下之意,兩人會維持新聞中立原則,不涉及關說,倒是蔡衍明直截了當說:「我經營中時三年多,怎麼可能沒有關說。」比較有趣的是,三人對於處理到他們自家新聞的態度,王文淵、辜仲諒都說尊重現有操作方式,但要求「負面新聞查證之後再報導」;王文淵說:「現在我們關係緊密,應該很容易查證,若是真的,就算火燒厝也照寫。」辜仲諒還說,只要有求證,就連他的八卦也可以寫,說不定他還會給更多內部八卦。

但是,辜仲諒後來再三追問,「如果我是你們的老闆,金管會要求我入主壹傳媒不能超過二成持股,根本沒法律根據,你們要怎麼處理?」《蘋果日報》總編輯馬維敏回答:「我不會站在你的立場,這涉及很多層面,《蘋果》盡量以兩造並陳的方式報導。」給了辜仲諒軟釘子碰。

蔡衍明:幫另兩個股東說話相對於王文淵、辜仲諒的客套,蔡衍明擺明有話直說,他開口:「報導還是要稍微尊重股東的面子與立場。」接著,他就數落《蘋果日報》刊登他挖鼻孔的照片,「根本就是醜化我,對我不公平。」當場裴偉不解地問:「之前《壹週刊》登,你還打電話給我說很可愛,後來我們還放大一張送你。」蔡衍明回說:「第一次登可以,接二連三登就是醜化。」裴偉趕緊解釋:「那不是同一張。」蔡衍明只好訕訕地說:「那時在相戰(台語,指《蘋果》與《中時》對中嘉案的筆戰)。」蔡衍明還開玩笑地對辜仲諒、王文淵說:「是你們兩位要想清楚,像辜仲諒還這麼年輕,身體還這麼勇健(笑),等一下被別人拍到有什麼八卦緋聞,也不要怪編輯台手下不留情。」對於這次的會面相關報導,蔡衍明私下和朋友抱怨:「我其實是幫他們兩個股東說話,最後好像是我一個人要干涉編輯台的新聞。」三位台灣壹傳媒「新東家」與經營團隊的第一次接觸,可能對勞資雙方都是震撼教育,而會談後的晚宴,王瑞瑜也露臉打招呼。據了解,裴偉還表達:「若要大家相信三位老闆不干涉新聞處理,未來要對三人更嚴格。」壹傳媒的腥羶色報導,帶給台灣社會衝擊,但其尊重專業、獨立的態度,又是台灣民主社會的表徵。換了老闆後的「壹傳媒」,是否堅持新聞自由,才是社會大眾關心的。

壹傳媒收購案關鍵會議

日期:11月14日

時間:下午5點30分 地點:台塑會議室

與會人員:

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總管理處協理傅陳卿中信集團:中信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中信金控行政長高人傑旺中集團:總裁蔡衍明、中時媒體集團總經理蔡紹中(蔡衍明長子)《壹週刊》:社長裴偉、總編輯邱銘輝、顧問陳志峻、謝忠良《蘋果日報》:總編輯馬維敏、五位副總編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70

年輕人的面子究竟花去了幾錢?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6018

阿Sam係北角做私人執業牙醫,30歲,同父母同住大埔公屋,月入$40000。 
Sam認為住係公屋冇面子,同班朋友傾計一講到住係邊即刻冇face,所以自細立志擁有自住優質物業。人近三十而手上沒有物業,遂想買入港島優質屋苑自住。而家每個weekend都睇樓,買樓一係唔買,一買就要買夠住十年既dream house! 

而家太古城平均都15000蚊呎,做牙醫要交牌費同進修,平均每月支出$6000。兩年前比左20萬頂左間牙醫診所黎做,將手頭積蓄消耗盡。稅務支出佔每月收入15%即$3500。自己因為要顧及專業人仕形象,月花$3000置裝。每月ideal cash $13000,條數係咁計:

公共交通$1000
飲食$5000
交牌費同進修$6000
置裝$3000
私家車$5000
家用$5000
MPF$2000

 

相信以上係一個好典型既香港後生仔例子,而阿Sam個細佬(29歲)大學工商管理畢業,做地產經紀而收入不穩定,月入平均$40000,係五年前係大埔買左間村屋,到而家hold左三間樓係手,條數又係點計呢?(所用價格均用該年之市價作參考)

2007年買入大埔村屋,買入價1.30million,按揭月供$6000,租金收入$9500 
2008年買入花都廣場,買入價1.50million,按揭月供$5500,現(2013年)租金收入$10000 
2009年買入花都廣場自住,買入價1.50million,按揭月供$5500 
2009年買入上水廣場,買入價1.60million,按揭月供$5500,現租金收入$11500 
成為自僱既地產經紀,交稅每年$9000,報稱年薪只$200000 
可能係新界北區經紀,衣著只要得體,有時運動服亦可。不用置裝。

相信都而家2013年大家身家有幾大分別看倌心中有數,究竟咩事令佢兩兄弟咁大分別?

屋苑名稱=身份 
社會上不少人以為自己係專業人仕或高薪一族就「上哂腦」咁以為自己係社會上層。為了配合自己「呢一層」,一定要係住大籃籌屋苑。而家大籃籌(仲要係舊樓)成六至七百萬一間,如果唔認真睇清楚自己財政狀況,可能搞到40歲都買唔到一間樓。阿sam哥如可接受先買平樓再換入貴樓,就唔使等一世(可能)都買唔到自住居所。當然有人係只租不買的(可能有公司allowance或鬼佬諗法),可惜阿sam係滿腦子想置業既一個。 

現時社會就不斷興建「假豪宅」。就係要滿足呢堆人既心理!「假豪宅」仲要管理費成兩個幾三蚊一呎,計埋至少要二千幾蚊一個月。同樣數目已經夠你係銀行按揭借多四十萬! 另外,見到同事住九龍站,請你唔好博老命都要去買一間。要知道專業人仕破產係真係會「死人」的! 

懂得借貸,利用正現金流 
阿sam認為借錢一定係唔好,做按揭更係高風險。其實擁有一個為你提供正現金流既貸款係件好事。例如借錢去買樓收租,或買一盤賺錢既生意。當然不能過份借貸。例如做七成按揭,擁有一間除利息成本後有3%以上回報既物業係可取的。細佬就擁抱借貸,當然要配合樓市上升,而家唔使做扣埋按揭都有萬幾銀淨收入。其實做按揭控制係借七成而手上有些少現金,根據本港樓市由1992年到現時之走勢及經驗,問題不大。 

所以請擁抱正面借貸,為證明自己的credibility作準備。下章會深入睇一睇兩個人條數,看年輕人的面子究竟花去了幾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