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小心這些創業點子:8個最糟糕創業開局

http://xueyuan.cyzone.cn/qibu-dianzi/217099.html

【引文】你是不是也想著創業?在提到創業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是不是就是?

「每個女生都有一個小店夢」,嗯,咖啡店、鮮花店,悲劇的是有一些女生的這個「小店夢」真的付諸實現了。

你可能還是一個看到了好多個成功故事的人。你腦子裡可能還想著,「連XXX都成功了」?.悲劇的是,你真的就辭職了。

別做夢了!你連叫個「親」都覺得肉麻好笑,你想過怎麼對付那些有著各種古怪要求,花十塊錢都覺得自己是上帝的人做你的顧客嗎?

創業是大事,你相信你為這些準備好了嗎?

創業別老看「勵志篇」,還是冷靜下來—從我們頭腦當中最愚蠢的那些創業想法開始吧。

別做這些創業夢

8個最糟糕的創業開始

Case1:不要相信你的那個夢想:趁早不要去想文藝青年的那些個夢了

石頭和光頭本就是一對周遊四方的背包客夫婦,2011年他們來到浙江西塘,愛上了這個小鎮,動起了在這裡開設青年旅社的念頭。夫婦倆預算在20萬元以下, 最後他們看中了一棟較僻靜的小樓,一年租金3萬多元。為了省錢,夫婦倆既是老闆也是店員,週末忙起來的時候,石頭擔任客服,光頭就是大廚。對文青的最大打 擊莫過於,本以為開家青年旅社很風花雪月,實際上事無鉅細才是它的常態—這本來就是門生意。

—什麼是創業前沒想到的問題?

西塘景區週末客房長期爆滿,但平時的客房空置率比較高。客流不穩定,閒忙季區別明顯。

—為什麼你要遠離它?

典型的「只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打」。你被一個風花雪月的場景感動了那麼一下下,然後就成了揮之不去的生意夢想。為這個夢想,你看到了:20萬元左右的投資之 後,要投入所有的時間去經營,每個月盈利幾千元,和普通工薪階層月薪差不多。而且,閒下來的時候令人抓狂。想做閒云野鶴?老闆不能離店。

Case2:不要相信原來的客戶:想利用原公司資源分一杯羹?沒那麼容易

2008年,國際電視上海分公司進行部門調整,原本在公司負責廣告業務的謝懿筠打算另起爐灶開始創業。30萬元的啟動資金,4個員工和1個老闆,原來的客 戶成就了公司的第一單生意。可每個月4萬多元的開銷只有幾千元的營業額進賬,公司開業的前半年謝懿筠都過著借錢發工資的狀態。

謝懿筠花了8個月的時間贏得了老顧客的新認同,業務量和合作範圍也逐步深入,從剛開始的平面廣告合作逐漸拓展到媒體和活動推廣。昔日公司的背景讓她在創業起步階段獲得了接觸大客戶的機會,而能不能把握住機會就全仰仗於投入的心力和能力,搞不好老客戶也會翻臉不認人。

—什麼是創業前沒想到的問題?

之前或許以為有了以前的客戶關係就能在創業中開個好頭,但客戶也會有試探和摸索階段。剛起步的時候公司能力不夠不能消化太多的項目,適合慢慢承接任務,維護好客戶關係,之後再談做大做多。

—克服什麼才能盈虧平衡?

創業起步的階段很有可能在一段時間內「賠本賺吆喝」,像借錢發工資的事情也不是沒有,不能因為初創的情況就隨便放棄,要有扛過困難時期的信心。

—為什麼你要遠離它?

創業之初有老客戶幫襯著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換個角度想,老客戶也要對上司有個交代:為什麼供貨商換成了一個新創辦的小公司?老客戶即便幫你,也會提出附加條件:更好的質量或者更低的價格。你準備好了嗎?

Case3:不要相信各種「……硬道理」:好吃才是硬道理?開個小飯店可不能靠著硬道理

講個成功案例吧。長樂路上的那家小麵館「十面埋伏」是旅遊達人笑天行開的。笑天行有過一些小生意的經歷,做過服裝代理,開過東南亞風格的家具店,但是開麵 館還是頭一次。他對於連鎖店舖有一定的管理經驗,但是餐飲行業卻是另外一回事。長樂路這家60平方米的小店租金每個月在3萬元左右,2011年1月1日開 出後不久就達到了盈虧平衡。笑天行自己是天涯旅遊版版主,有一些自己玩得來的好朋友,他們中的有些美食達人會過去捧場,然後向朋友推薦。由於獨特的澆頭面 的味道,現在開始有一些食客慕名前去。笑天行自己是個愛琢磨的人,「一些事情在一開始的時候沒有人會教會你。」就拿進貨來說,蔬菜去哪裡買,海鮮去哪裡 買,怎麼買便宜,要不要供貨商送上門,笑天行通過自己不斷地跑菜市場、批發站去瞭解真實的價格情況。但這些東西是簡單的「餐飲業毛利率要達到百分之多少才 能盈利」這樣的數字無法教會他的。

你看到了,一個成功小店中,好吃的面。很多人的餐飲夢就是從一道好吃的菜開始的。但接下來:店舖位置,誰來吃,如何買主材,如果買輔材,人員管理問題? .這是跟生意有關的。還有,衛生、城管、工商、稅務、消防?8943 .這是跟政府管理有關的。還有噪聲、污染、味道?.這是跟鄰居有關的。還沒完,有人在大眾點評上發了一條差評,你又多了一筆廣告推廣的市場費用支出?

—現在無法解決什麼問題?

怎麼管理服務員是個問題,尤其在生意忙起來之後。如果未來增加店面,還需要培訓新的廚師以及制定一個合理的服務員工作制度。

—為什麼要遠離它?

「好吃才是硬道理」?各行各業都有專業人士,他們都有一手漂亮的絕活,你不幸可能也是其中一個。除了「產品為王」,還有一批「渠道為王」「客戶為王」之類 的話在後面跟著。你在忙完這些東西之後,發現你對自己有核心競爭力的那個「產品」可能是投入精力最少的,甚至最後它被完全忽略了……

Case4:不要相信你的決心:破釜沉舟,投入自己的所有資產做一門生意

周士鈞之前是創新工場旗下點心團隊的產品經理,更早之前他在新媒體領域做過十年的產品設計。在創新工場和一群有想法的年輕人共事,很容易讓自己有創業的念 頭。果庫就是他的創業項目。果庫在App Store的描述是:「每日在淘寶網的浩瀚商品海洋中,蒐羅有趣、有用、有價值的商品,快速並且簡單、直接地呈現給你。」由於要開發產品,前期會有較多投 入。除了合夥人的錢,公司還有一半的啟動資金來自於周士鈞自己。他賣掉了還在還貸的一套房產,將25萬元錢投入到了這個創業項目中。

—什麼是創業最大的成本?

時間比金錢更加寶貴,對於個人創業者來說,最大的機會成本是自己的時間。

—什麼是創業前沒有想到的問題?

好產品也不能一下子就拿到錢。即使在熱門的移動互聯網行業,不是每一個看

上去靠譜的團隊都能在產品只有雛形的時候拿到錢。

—為什麼要遠離它?

把自己的個人資產和職業生涯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風險太大。

Case5:不要相信潮流:跟風的熱門的意味著你可能要打價格戰

和大多數開淘寶小店的姑娘們一樣,擺在李書詠面前的是碩大無比的淘寶平台,和無數同質化的從批發市場拷貝出來的雷同小店。

2010年初第一次在淘寶上開服裝店時,李書詠走的也是批發路線,從上海類似七浦路的批發市場挑選看得上的衣服在自己的網店售賣。價格至上的淘寶法則,比別家貴幾元錢就會無人問津。很快李書詠也沒了熱情,不到4個月小店就關門歇業了。

2011年3月,李書詠重開淘寶店。為了避免低價跑量的價格戰,她試著把三分之一的款式由自己的設計,畫樣、選布料、找廠家代工,自己設計的衣服反而利潤率最高。

—什麼是創業前沒想到的問題?

一台電腦一根網線的淘寶開店模式在店舖逐漸做大之後慢慢行不通了。店舖形成固定客源和規模後,需要找房子作為倉庫,請人擔任客服,這樣才能留出更多的時間給店主考慮設計、進貨和經營方面的問題。

—克服什麼才能盈虧平衡?

怎麼利用平台培養自己的客戶。開店前李書詠在各類網站上發佈了許多預熱的貼士,積累了近2000位粉絲,發現了一大批認同自己搭配風格的固定客源。

—為什麼你要遠離它?

淘寶開店的成本較低,同質化程度較強,在高度競爭的市場上價格壓力讓賺錢的空間變小,如此「透明」的市場,價格的競爭很可能會讓新進入者窒息。

Case6:不要相信市場空白:哪裡有那麼多空白,你可能做和別人是一件事

2006年,Norasun做了一個小應用,就是坐在咖啡館這類的公共場所,通過手機查找周圍在線的人和他們聊天。這件事情沒有做得太長久,用戶習慣是一 個問題,移動定位的技術也是一個問題。2010年,LBS簽到類的應用火起來之後,Norasun知道了他當年的那個小應用應該通過什麼技術去實現。

2008年,由於經常自己做飯,Norasun把「吃什麼」和「怎麼做」想成一個很頭大的事。他覺得菜譜書什麼的都不靠譜,也不知道寫的人有沒有自己實踐 過。他的想法當然是谷歌一下,但是發現提供懶人菜譜的網站不多。然後,「美味工廠」出現了。剛開始他的設想比較商業:有了一定的用戶基礎之後,可以有廣告 或者還可以賣些土特產什麼的。2009年,市場上開始出現了其他類似的菜譜網站,有的公司有不錯的投資方,比他有更多的錢去做推廣。Norasun當時有 自己的工作,在網站更新上不會花更多的精力。網站有一批固定的粉絲會經常在上邊交流感情,但是每天新訪問的用戶數有限。

—什麼是創業前沒有想到的問題?

市場空白不會出現太久,如果是那些沒有什麼技術壁壘的行業,競爭者很快會出現。—所有投資都要拿嗎?在可以選擇的時候,最好有所選擇。投資方自己的資金問題可能會對創業者造成打擊,這不僅是錢的問題,還會影響到創業者對於產品的自信心。

—為什麼遠離它?

市場空白一定會有原因,技術是否能夠實現,用戶是否真有這個需求,這都是創業者要考慮的問題。這其中可能包含太多的隱性成本,例如需要花錢教育市場。

利用平台培養自己的客戶。淘寶開店的成本較低,同質化程度較強,在高度競爭的市場上價格壓力讓賺錢的空間變小,如此「透明」的市場,價額的競爭很可能會讓新進入者窒息。

Case7:不要相信你的判斷力:啊,如果判斷錯了呢?

楊達華有自己的工作,也投資了一家便利店。2010年,他覺得未來服務業升級是個發展趨勢,開一家便利店是自己可以承受的投資。他覺得對店主來說,喜士多 的權限更大一些,於是他選擇了喜士多。選址他選擇了大連路附近,離西門子上海總部100米遠的一個店面。他還問過附近工地的建築工人,他們在造什麼大樓— 他知道這裡之後要建一個大型的購物廣場。他還打聽到西門子總部只有一個2000人可以用餐的員工餐廳,「但是這幢樓遠遠不止2000人啊。」楊達華自己不 會帶飯,忽略了員工帶飯的這個可能導致他生意失敗的關鍵因素。

楊達華學工商管理,對做差異化市場有些想法。年輕化,高端化,還有外賣服務是他設想的競爭戰略。但是後來他發現顧客在每家便利店的選擇是同質化的。最後是 外賣服務,楊達華做了一個系統後台,還開了一個小網站,在西門子上班的人可以通過MSN或者網站定餐。他還印了名片去西門子大樓派發,剛開始的效果還可 以,但是後來由於會這個操作的店員離開了,而新來的人始終沒學會要怎麼做。現在,楊達華仍然沒有關掉店的原因是,他覺得以後這個地區會繁華起來,他等待著 這個商圈變得熱鬧起來。

—什麼是創業前沒有想到的問題?

便利店是一個麻煩的生意,雖然每月都有流水進賬,但前期要買貨,存貨成本佔用創業者的流動資金。

—為什麼遠離它?

有人會自己帶便當上班!就這麼一個小的問題可能會讓整個商業計劃變得前景模糊。你有判斷力固然重要,但是判斷是否靠譜是另一回事。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如果看中的是個未來的機會,等待也會讓成本無限累積。

Case8:不要相信「看得到的成功」

如果你進入到一個週期性行業,風險可能在未來陳元的生意是一家連鎖襪子專賣店,叫名阪屋。店舖開業時是冬季,襪子很熱銷,第一個月的銷售額就到了6萬元, 第二個月更是躥到了17萬元。但到了淡季銷售就不怎麼樣。旺季銷量在800雙以上的好成績到淡季會縮水到300雙,季節性的購買因素是陳元不得不考慮的, 她嘗試增加了家居服的品類。

在日本市場,類似的店面也會根據淡旺季的情況來調整貨品,「基本上是三分之二的襪子,三分之一的內衣。」但陳元也不想因為產品線擴張太快而迷惑了老客戶,她會參考這樣的比例,但最終的範圍還會限定在家居服飾類。

—什麼是創業前沒有想到的問題?

低估了季節性的問題,一開始定位在高端產品的戰略也遇到了問題。

—克服什麼困難能夠實現盈利?

陳元基本上沒有花費廣告費用,而是通過給時尚雜誌提供拍照需要的襪子達到宣傳的目的。

—為什麼遠離它?

在暢銷時段看到了好的盈利前景,也嘗到了甜頭,然後加大投入,研發、生產、佈局供應鏈、建立渠道……然後,發現市場變了。週期性問題困擾著大大小小所有公司,大公司的能耐在於它扛得過去,創業公司?可能在學會吸取教訓之前就死掉了。

成功者蔡中順

6年,蔡中順算是在創業的路上活下來了。

他選擇的創業領域是不少文藝青年的夢想—咖啡館。咖啡館開張的第一天,他看著門外等待第一個客人進門。他甚至有些忐忑自己的選擇對不對。如果能再回到幾個月前,他會覺得有太多問題需要考慮了。

比如說錢。對6年前的蔡中順來說,錢顯然是個大問題。他只是在北京的咖啡店打過兩年工,當時想成為一名咖啡師,擁有一家屬於自己的咖啡店。他去市場摸了下 底,開一家咖啡店少則二三十萬元,多則一兩百萬元,店面的裝修、面積大小、設備好壞都關係到投入的多少。蔡中順想開店,但他手裡只有13萬元。

「沒資本的時候,連銀行和高利貸都不願意借錢給你。」蔡中順說。他找了所有能找的人—父母、親戚、朋友。他沒有想到借錢是件這麼難甚至有些丟臉的事—尤其 是在開口的時候。找到合夥人就顯得很重要。對拍檔他沒有任何要求,能湊錢開店就是當時唯一的目標。經圈內朋友介紹,他認識了另外3位合夥人,湊了40萬元 開始第一次創業。

4個人。對於一家小咖啡館來說,這個老闆數目未免多了點。他為了錢做的這些讓步,讓誰都能對生意說上兩句,但誰又都不能獨自說了算。

再比如選址。咖啡店本質上也屬餐飲行業,講客流,講翻檯率,至少有客人的地方才是好地方。2006年蔡中順來到上海,在靜安別墅開了他的第一家店。當時的 靜安別墅還不是現在咖啡店縱橫的熱鬧樣,這條位於上海最繁華地段南京西路上的老式裡弄對面便是梅龍鎮、中信泰富、恆隆廣場,而走進這片三層樓的小洋房卻是 另一番鬧中取靜的味道。蔡中順相信外面川流不息的人群會因為好咖啡走個兩三分鐘尋覓到店裡來,在他看來,帶著文藝腔的小店和馬路對面看上去千篇一律的星巴 克比起來,實在太有優勢了。

咖啡店沒開多久,蔡中順決定往上游發展。好消息是,這個店賺了點錢。2006年,蔡中順拿出16萬元註冊了一家貿易公司,買了一套咖啡烘焙機,在靜安別墅 的一棟三層樓裡開始了自己的烘豆生意。也是在這一年,蔡中順獨自一人跑到埃塞俄比亞,這原本只是一趟帶著朝聖心情的學習之旅,沒想到卻在全世界著名的咖啡 生產地意外物色到了一批優質生豆。40麻袋的咖啡生豆,這筆投資花了蔡中順13萬元。這讓他接下來的兩年壓力巨大。40麻袋的咖啡豆,花了1年多才賣完。 那筆投資佔用了他幾乎所有的現金流,生意剛開始,哪兒都等著用錢,他的公司資金周轉逐漸變得困難。每個月6000多元的房租,員工的工資和各項開銷,他總 是搞不定,只能去籌錢。他向機構申請個人商業貸款,年利率12%的錢,他借了10個月才熬過了這段最困難的日子。

這都是壓力。他曾經想找人商量,但是生活中也沒有多少懂這些的人。他就這麼一路跌跌撞撞地走下來。早先的這筆進口埃塞俄比亞生豆投資讓他吃了兩年苦頭,但 是這批進口的好豆子也讓他在業內建立了人脈、累積了一些人氣。如今他每年從埃塞俄比亞進口的豆子要超過100多袋,烘出來的豆子已經有固定的客源,再加上 他的拜訪和渠道推廣,這些生豆一年不到就賣光了,十幾萬元的投資也逐漸給他帶來雙倍的收益。

現在蔡中順有了些自己的判斷。他也開始明白什麼要提前考慮。這四年間他轉掉老店,開了家新的精品咖啡館。店舖選在一棟聚集了不少日本企業的商務樓內,有固 定的客源和不錯的咖啡環境。他投資60萬元裝備這間五十多平方米的店面。如今店裡每個月的營業額在3萬元左右。但他想做的更多。2009年他又往前走了一 步,開始考慮在云南投資咖啡豆種植,這一次,他問銀行貸款投入40萬元,在云南60畝咖啡地裡培育他這條產業鏈裡的第一環。

蔡中順想在自己的地方種出高品質的生豆,然後再經過自己的烘焙製作出風味不同的精品咖啡,最後客人能在自己的店舖甚至在網上喝到或是買到優質的咖啡。他想 像中的這盤生意裡,有自己的咖啡烘焙室,有埃塞俄比亞源頭咖啡豆貿易,有云南咖啡豆種植,有咖啡器具的代銷和自家咖啡店。

目前蔡中順身上還有30萬元的貸款,計劃2年內還清,他身後是2家公司的經營運作和一批員工的工資生活。他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成功,甚至都算不上做得不錯, 他相信做實業的人錢不會來得那麼快。蔡中順想做上海最好的精品咖啡品牌,負債沒有讓他覺得自己是個大老闆,而公司需要擴張,借錢在所難免。

蔡中順喜歡喬布斯這樣的商人。「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而且能夠把自己知道的和擅長的轉化成經營的一部分。」他總結說。他漸漸想到了風險投資。今年年初,蔡 中順去北京輾轉接觸風投,希望獲得更多資金的支持。80萬元的風險投資,要求他在一年內獲得200%的收益。他拒絕了。「咖啡行業從來就不是個能短期內獲 得超高收益的行業,不能百分之百地做到對方的期許就不拿這樣的錢。」蔡中順依然愁錢。不是每個人都有把想像中的生意做成的好運氣。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蔡中 順這樣,在錢的問題上發愁,卻有機會走到風投的辦公桌前。

年輕的創業者們在焦慮什麼?

「我不希望還房貸成為我創業的拖累,傾囊而出來創業對嗎?」周仕鈞等不及風投的錢,把自己房子賣了在做一個叫做「果庫」的APP。

「有些事情一開始沒人教你怎麼辦?」「十面埋伏」麵館老闆笑天行也曾因為租金突然上漲而被迫關閉自己之前的服裝店。

「怎麼讓我的店舖和其他淘寶店區別開來?」李書詠想要做主打獨家設計的淘寶小店。

「怎麼把從前公司的老客戶變成自己的新朋友?」自立門戶創業打拚的謝懿筠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我想過很多推廣方式,但資金有限怎麼辦?」陳元想開一個連鎖襪子店。

「發現了一個空白市場,我要不要進入?」Norasun曾經在網絡簽到市場上做過小白鼠,現在他又該猶豫了。

如果說,你們是在做小生意。夠不到VC、甚至可能連天使投資人都見不到—畢竟這裡不是硅谷。如果這些你都還不知道,先別急著動手,邁出創業第一步前,我們 來幫你解決這些基本問題。而最糟糕的事莫過於,創業者們總覺得自己有好點子,很少注意到大家其實在做同一件事,或者這個idea只是同一領域的不同解決方 案而已。

如果你躍躍欲試的新項目在我們列出的以下名單中,你得特別注意這個領域的競爭者、重新審視你的商業機會和眼光。或者,需要找到足夠的理由說服你自己,還有你的投資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98

投資風險篇》好公司愈來愈少 小心踩到地雷「矮子裡挑將軍」 未上市投資四大風險

2012-5-28  TWM




近年來要在未上市股中投資,有如在矮子裡挑將軍,愈來愈困難。投資人除了要避免四大風險,也要注意「富爸爸」光環已消失,因為許多富爸爸變成窮爸爸,很難再挹注旗下轉投資的企業了。

撰文‧林宏文

未上市股的投資向來風險不小,尤其過去一年多來,未上市股的表現大起大落,如果要避免踩到地雷,有四大風險要特別注意。

風險一:

產業未成熟或有明顯景氣循環未上市股投資要注意的第一點,就是在選擇個股時,要留心其所處行業有哪些風險。有些產業尚未成氣候,只靠一時的流行或炒作;有些產業則有明顯的景氣循環,具備這兩大特質的產業,向來是套牢最多未上市股票投資人的標的。

例如,兩年前以綠能概念崛起的電池產業,就套牢不少投資人。當時,由於電動車概念熱炒,也掀起未上市電池股的投資熱潮,生產技術層次較高的鋰鐵電池正極材料廠,例如長園科技、尚志精密化學等公司,股價動輒超過百元,長園科技甚至還漲到二百元以上。

不過,由於電池品質及穩定度都還未達水準,電動車配套的充電站又有執行上的困難,因此至今產業仍難普及,電池概念股也成為票房毒藥。如今長園在八十元左右,尚志已跌破二十元,必翔電能、能元、鋰科、有量及宏瀨等相關公司,股價都僅剩高價時的一成到二成。

此外,景氣波動劇烈的記憶體、面板、LED(發光二極體)及太陽能等「四大慘業」,更是去年讓投資人傷痕累累的產業。在記憶體產業中,包括擎泰、宜陽、常憶科技等,股價從高檔跌落至低點,跌幅都有五成到九成,相當慘烈。

至於LED產業的聯勝光電,上游的藍寶石基板廠鑫晶鑽、晶美等,由於去年都虧損,股價也跟著大跌。太陽能股跌幅也相當慘烈,由益通前總經理蔡進耀主導的宇 通光能,以較創新的薄膜太陽能技術出發,但遇到太陽能產業崩盤,宇通難以承受大虧損,已成申請紓困案獲准的首例,如今股價跌到僅剩○.五元,投資人叫苦連 天。

風險二:

「富爸爸」加持的光環消失去年未上市股票還有一個明顯的現象,就是「富爸爸」光環消失。過去,很多人喜愛追求擁有富爸爸題材的個股,但如今許多富爸爸都已自身難保,例如面板業的友達與奇美電,連續兩年大虧,也因此旗下許多公司業績都難有起色。

例如友達轉投資的瑞鼎,儘管年年賺一個股本以上,多年來被視為未上市股的黑馬,甚至可能成為股王候選人。但因業務量集中而無法上市櫃,加上股價跌到八十元上下,本益比只剩七倍不到,讓投資人耐心盡失。

即使富爸爸沒有變成窮爸爸,但由於投入的行業景氣實在太差,例如台達電投資的旺能,去年一樣照虧一個股本;而有富爸爸鴻海投資的鑫晶鑽,或是宸鴻入股的達鴻、展觸等公司,股價也照跌不誤,例如達鴻一度跌破十元,已是當初宸鴻買價三十一元的三成,投資人損失不小。

華鴻創投集團投資長鄭明松說,一家公司若沒有競爭力,即使找到富爸爸也沒用。甚至,有些富爸爸轉投資,是為了集團布局策略,反而不會要求被投資公司一定要賺錢,未上市投資人不應再存有富爸爸的迷思。

第三個風險,則是愈演愈烈的專利侵權訴訟。近年來科技業競爭劇烈,以官司訴訟阻止競爭者進逼已成常態,不僅蘋果、三星及宏達電等國際企業的專利訴訟打成一團,國內中小型業者也一樣告來告去。未上市股中有不少類似案例,其中立錡控告力智的案子,就是值得一提的經典。

風險三:

恐涉專利侵權的公司要小心居國內電源管理IC龍頭的立錡科技,分別在二○○七年及○九年向台北地方法院及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遞狀控告力智產品 侵權。力智的主要經營團隊來自立錡,原董事長為力晶副董事長蔡國智。在經過多年官司訴訟後,力智難以承受高額的律師費及訴訟支出,並且輸掉幾次關鍵宣判, 造成公司業務流失,從原本高獲利到賠大錢,競爭力大受影響。

不過,最近力智獲得原股東華碩增資入股,華碩投入三.三三億元,取得力智電子過半股權,最後決定將力智併入華碩,讓原本曾被視為未上市傳奇股的力智就此走進歷史。不過,能夠併入華碩,創業團隊至少還有努力目標,也算是不太壞的結局。

風險四:

公司業外投資失利牽連本業第四個風險則發生在個別企業身上,風險各有不同。這些讓投資人損失慘重的地雷股,有時就像被從天而降的石頭砸到,只能自認倒楣。

例如,去年發生總經理黃建宗操作日圓即期外匯,造成啟耀光電幾乎大賠一個資本額,就是最讓投資人意外的案例。這位闖出大禍的總經理,還出身奇美集團財務 處。啟耀光電處於景氣循環明顯的面板產業,本業已有極大風險,加上這個業外大虧損,也讓啟耀淪為雞蛋水餃股,大跌到僅剩三塊多。

近年來,由於國內產業創新力不足,許多好公司也已陸續掛牌上市櫃,要在未上市中找到值得投資的公司,有如矮子裡挑將軍,實在困難。投資人除了避免上述四大風險,還是要注意公司是否具備差異化的技術、產品及商業模式,才能找到還有上漲空間的未上市標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39

民資「小心翼翼」經營景區

http://www.21cbh.com/HTML/2012-7-13/0NNDIwXzQ3Mzc0NQ.html

儘管中國旅遊行業的增長性有目共睹,儘管國家旅遊局公佈的《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旅遊業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首次提出了「向民間 資本全方位開放」的新政,但未解決的細則問題顯然使民營資本無法與旅遊業全方位「親密」接觸。與地方政府合作的種種不愉快、傳統旅遊景區本身商業模式的侷 限性,讓已身處其中的民營企業和欲進入其中的業外資本不得不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這其中,經營權期限短,導致景區開發商更注重短期利益最大化,或許是眾多景區自然景觀、生態平衡遭到破壞的重要原因。

經營權的博弈

在江蘇中明休閒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的一名運營總監看來, 《實施意見》中提出的「全方位的開放」雖然看起來給了民營企業足夠的經營權,但其中有很多細則問題並未解決,比如產權問題。

「我 們有個同行,在江西婺源從十年前就是幾處景點的經營開發商,但是當地政府重新組建的旅遊公司取得財政資金後,就強迫他們終止合同,如果意見能更明確自有轉 讓權、私有使用權,民間資本獨立或參與建設旅遊景區的經營管理權益才能得到保障,而不是被當地政府無視。」上述運營總監說。

同時,對景區 的集中快速開發也使得民間資本進入時顧慮重重,「當地政府一旦決定開放景區後,會同時引入很多開發商,但政府給的投資門檻太低了,包括我們在內沒有一個景 點投資超過千萬的。進入者多了,為了爭奪客源我們不得不給旅行社打折,從開始的9折一路降到5折的團隊價,基本上這樣景點就無法維生了,沒有規劃,誰來誰 開發,導致大家日子都不好過。」 該人士表示,「所以我們現在進入景區開發也會仔細小心看當地政府的規劃協議。」

而經營權的期限除了讓民 企與當地政府的博弈中處於下風外,也讓這些民企更注重短期開發而非長期規劃。「對很多開發商而言,一般很難拿到50年以上的獨家經營權,通常都是二三十年 的經營權,這使得很多民營資本進行旅遊資源開發時,往往趨利性更重,容易導致環境和生態的破壞。」中國旅遊研究院一名研究員稱。

猶豫的PE

除了民營企業對於進入旅遊業小心翼翼外,大規模的風險投資基金對是否踏入旅遊業處在猶豫觀察的狀態。

過 去一年,深圳一家創投公司的投資經理王先生參加過不下數十場的旅遊業研討會,除了研究機構的報告會、行業媒體舉辦的會議之外,更多是各地舉辦的招商引資會 議,「尤其是去年在山西,為鼓勵民間資本由礦產投資轉移到旅遊服務業,各地甚至縣級政府召開過多場旅遊招商引資會,我們也參加了好幾次。」他表示。

不停飛來飛去的他主要是為了找到合適的投資項目。從2011年開始,他所在的創投公司與地方政府發起成立了一家文化旅遊投資基金,但至今這筆首期募集的近10億元資金大部分仍沒有找到投資項目。

事實上,從2007年開始,隨著IDG資本、高盛、海納亞洲、云峰基金投資2500萬美元入股北京印象創新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後,其打造的「印象·麗江」等實景演出這一創新的商業模式由於高利潤、高票房、可複製性,使得旅遊業企業私募融資活動開始逐漸增加。

「我 認為最大的一個感受就是,儘管旅遊行業前景大家都非常看好,但是真正能直接對接風險投資的、比較創新的商業模式非常少,我們還是比較關注相關的差旅服務及 旅遊資訊網站等行業,但其中適合風投進入的標準化強、能在短時間內快速規模化複製的如酒店、機票等已經被攜程這樣的企業分銷掉了,而傳統的景區旅遊開發項 目因為本身受氣候與經濟景氣程度影響比較大,自然景區門票收入難以納入商業模式、投資回報週期比較長、景區整修擴建與營銷成本比較高,無論在模式上、成長 性上等對風險投資而言都缺乏吸引力。」 該投資經理認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54

【問對職場】打破常規的做法: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http://www.infzm.com/content/78901

作為一名新記者,今天是你上班的第二周。主編突然讓你就剛發生的「俄羅斯炮擊中國漁船」寫篇深度報導。

一接到任務,你開始構思。話說網上關於此事件的報導已經鋪天蓋地,各論壇網友都開始群情激昂地對發生在幾千公里之外的事件評頭論足。你在想:我的這篇報導,又如何能寫出新意呢?

(問對網/圖)

常規的做法

有種常規的做法,是先收集大量資料例如採訪相關人士,然後從中挖掘出新聞點。採訪對象可以是漁村村長、同村漁民、漁業專家、甚至當地政府官員。

這是典型的「bottom up」(自下而上)的解決問題方法注重基礎信息的收集,再試圖從中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這種做法中規中矩,但常會浪費大量時間,因為收集信息時目的性不強,因此很多收集來的信息都成為無效信息。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做法

另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值得借鑑,「Top down」(自上而下)。在試圖解決問題以前,先提出一個假設性的結論,然後收集證據證明這個結論。俗稱「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特點是有目標性的求證,能將思維的開拓性和論證的嚴謹性有機結合。

回到故事中,你的假設可能是「由於近海污染嚴重無魚可撈,漁民們不得已冒險去遠海甚至非合法捕魚區捕魚」。(關於提出合理假設的方法,可參考問對網文章《麥肯錫七步成詩法有效解決企業問題》)

你有點興奮,因為這個假設一旦成立便將成為一個很好的新聞點,遠比平鋪直敘地介紹事件始末造成更大的社會效應。

假設已經形成,接下來你必須嚴謹地證明你的假設。證明這個假設並不算太難,相信可以非常高效。

砸牌子的風險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是件高風險的遊戲。人很容易陷入自己的假設中,下意識認為假設是成立的。因此在分析信息時難以做到客觀,往往會有意無意地忽視與假設相矛盾的信息,並過分強調支持假設的信息。

因此大膽假設後,別忽視「小心」求證,砸了自己的牌子搞不好只能轉行去做微博營銷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90

豆類加工問題多 蔬菜農藥風險大 素食族小心三大食品危機!


2013-05-20  TWM
 
 

 

日常飲食危機四伏,禽流感、口蹄疫、瘦肉精等問題又層出不窮,許多人可能想乾脆吃素好了;但是,「素食」真的比較健康安全嗎?

撰文‧許瓊文

「人類的身體構造並不適合吃肉類,英國曾經對此做過研究,吃素比吃葷的人健康,但在台灣並非如此。」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直言,原因在於台灣素食的食品添加物問題,不亞於葷食。舉凡素料、豆漿、豆腐、素雞、豆乾等等,所有的豆類製品,幾乎都必須加入添加物,以達到效果。

風險一

豆製品易變質 業者可能違法使用防腐劑事實上,素食者將食品添加物吃下肚的風險更高,「因為對於純粹吃素的人來說,豆製品是唯一的蛋白質來源。」江守山表示。

舉例來說,為了防止在煮豆漿時泡泡溢出,常會加入消泡劑;而為了因應台灣潮溼炎熱的氣候,讓豆腐、豆漿、豆乾不易腐壞,就要加入苯甲酸(安息香酸),或己二烯酸、去水醋酸等防腐劑。這些是屬於合法的添加物,但是不肖業者也可能違法使用雙氧水殺菌劑,或是為了符合大眾口味,添加甜味劑、合成香料、合成調味料、色素、味精。

苯甲酸在進入人體後,雖然能透過尿液代謝,但食用過量會對肝腎造成傷害,也可能引發胃痛;而俗稱雙氧水的過氧化氫,則具有漂白殺菌的功能,且增添食物的口感,是豆製品很常見的添加物,食用過量同樣會傷肝腎。

對於防腐劑,在烹調上有一些方法可以降低對身體危害。豆製品在烹煮前,最好先浸泡在清水裡超過四十分鐘,等防腐劑稀釋到水中,再以清水沖洗後下鍋。烹煮時鍋子不加蓋,才可以讓添加物隨著水蒸氣揮發。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統計,美國每年肉毒桿菌中毒個案,有七○%以上是家庭醃製品所導致。

風險二

肉毒桿菌中毒 七○%為醃製品雖然肉毒桿菌並不是食品添加物,但是,這種在醃製品製成的過程中,因保存不當而產生的有毒物質相當普遍,因此要特別小心。

台灣歷年來發生的肉毒桿菌中毒案例以豆類最多,包括發酵豆類、豆腐乳、臭豆腐、真空包裝豆乾、素料等。

因為台灣人對於醃製食品的喜愛,加上近年來健康意識抬頭,改用低鹽、低糖方式醃製,結果反而使得肉毒桿菌問題增加。

為降低肉毒桿菌中毒風險,食物最好煮沸十分鐘之後再食用。真空食品及醃製品如果有任何怪味道,就不要吃。

而購買真空食品時,最好注意包裝物是否有不明液體或奇怪顏色,若有則不宜購買。至於罐頭食品的蓋子若發現膨脹,既不可食用也不要打開,以預防吸入肉毒桿菌毒素而中毒。

風險三

蔬菜驗出硝酸鹽、農藥殘留機率高江守山強調,無論是不是吃素,都可以避免吃加工食品,但完全無法避免吃蔬菜水果。「偏偏台灣的蔬菜,驗出硝酸鹽超標的機率相當高!」江守山說。

根據統計,台灣蔬菜農藥的使用量,是美國的五倍,尤其現在的蟲多半已經對農藥產生抗藥性,農夫必須使用「綜合性」的農藥,才能有效抗蟲害。

因此,江守山建議,在購買蔬菜的時候,盡量購買下午採收的蔬菜,降低硝酸鹽殘留的量,而洗菜的時候,最好是多幾道清洗手續,不生食,避免吃入過多的硝酸鹽及農藥。

對於外食族來說,如果是選擇素食自助餐店用餐,江守山則建議多吃海帶、海菜,以及竹筍、茭白筍、茄子、地瓜葉、蘆筍等農藥用量較少的青菜,而芥藍、芹菜及豆科類的食物,除了毛豆外,農藥的殘留量都比較高。

多了解相關知識,選擇有品牌的食材、信譽良好的餐廳,可以相對降低自己的健康風險。

「食」在很危險—— 素食常見的食品添加物素食食品 常用添加物 影響豆製品,豆乾、豆腐等 防腐劑——苯甲酸、過氧化氫(雙氧水)、己二烯酸、去水醋酸 影響肝腎功能,引發胃痛嘔吐、頭痛,傷及皮膚、眼睛及腸胃道。

豆乾、

醃蘿蔔 非食用色素

——鹽基性介黃 已禁用,若食用過多,會產生心悸亢奮、脈搏減少、意識不明等症狀。

素肉、

素魚丸 卡德蘭膠

(黏著劑) 食用過多影響腸胃消化蠕動,可能因此拉肚子。

蔬菜 硝酸鹽

(肥料殘留) 吃下肚變成亞硝胺,可能導致淋巴癌、胃癌。

資料來源: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887

小心!你24小時都在吃毒澱粉


2013-05-27  TCW
 
 

 

你會用哪些形容詞來描述美食?「很Q、很彈牙」、「醬汁濃郁」、「滷得入味」、「湯頭鮮甜」……。

餐廳要做出符合這些形容詞的美食,一點也不難!只要添加「神奇粉末」,風味十足的美食立即上桌,還附贈爽口滑潤、顏色鮮豔、不易腐壞。

這次舉國震驚的毒澱粉事件,就是不肖業者在天然澱粉中加進化學品「順丁烯二酸」,做成了黑心的「化製澱粉」,讓原本做油漆、染料或是殺蟲劑的原料,變成粉圓、粄條、芋圓、地瓜圓的原料之一。

每天吃進的添加物最少五百種

化製澱粉是利用化學或物理方法,改變天然澱粉本性,加入乳化劑、殺菌劑等其他化學品,做成的白色粉末,又稱「修飾澱粉」。雖然它仍有澱粉兩字,但分子結構與原始澱粉有很大差異。

化製澱粉不全然「黑心」,關鍵在於加入的是合法、劑量安全的添加物,還是使用在工業產品上的化學品;「不合法的添加物無疑是把毒物吃進肚,會影響到肝腎功能,」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說。

然而,因多數食物都無清楚標示,消費者難以判斷添加物是否合法或過量。儘管個別食物的化製澱粉劑量可能合乎標準,但一整天吃下來,仍可能吃進超量的有毒澱粉。此外,好澱粉中若加入壞物質,也會變成「毒澱粉」。

例如,小攤販上的紅豆車輪餅,餅皮加入化製澱粉加熱後,才能平滑;紅豆餡則可能以馬鈴薯泥加入紅豆香料與色素來以假亂真。隨手買的速食飯糰,可能添加鈉鹽及其衍生物及緩衝劑,米粒就不黏手、好包裝、不易腐壞。

小孩愛吃的蘋果麵包,可能放入防腐劑去水醋酸鈉。去水醋酸納吃多可能會嘔吐、痙攣,累積過多還會減弱腎功能。

算過嗎?每天的飲食中,我們吃進多少添加物?「約有五百種,」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說,其中不乏有毒物質。

每天吃進去的食品添加物應控制在一百五十種以下,人體才有足夠時間代謝完畢,但多數人攝取超過身體負荷量三倍以上的添加物而不自知。因為多數食品添加物以「複方」形式存在,「你猜夜市中的無骨雞排中有多少添加物?三十種!」專家說。

過多的添加物,將對肝臟、腎臟帶來額外負擔,嚴重的還可能導致腎小管萎縮,最終要洗腎度日。如何避免美食變成殺手,你我均需要提高警覺。

明明是吃黑輪,怎會吃進油漆原料?—工業用化學品摻入食品始末

【延伸閱讀】一日毒澱粉菜單 大現形

08:00早餐

食物:饅頭添加物:乳化劑、漂白劑、品質改良劑(S500)、過氧化烯,讓體積變大、顏色較白,賣相佳過量症狀:頭痛、嘔吐

食物:乳酪、奶油添加物:抗生素,使其不易腐壞過量症狀:傷害肝臟

食物:米漿添加物:乳化劑、化製澱粉、調味劑、果糖,讓味道香濃過量症狀:傷害腎小管

10:00早午茶

食物:3合1咖啡的奶精添加物:飽和脂肪酸、化製澱粉、磷酸鹽、乳化劑、調味劑,增加濃稠與奶香過量症狀:傷害腎小管

食物:餅乾添加物:蓬鬆劑、品質改良劑、香料、反式脂肪酸、化製澱粉,讓口感脆、好吃過量症狀:傷害腎小管、肝臟

食物:糬添加物:單包裝易含有化製澱粉,可使口感Q彈過量症狀:傷害腎小管

12:00午餐

食物:魚丸湯添加物:結著劑、防腐劑、化製澱粉、檸檬酸鹽、磷酸鹽、調味劑增加Q彈,讓顏色較白過量症狀:加重腎臟、肝臟負擔

食物:黑輪添加物:增稠劑、化製澱粉增加Q彈口感過量症狀:傷害腎小管

食物:速食飯糰添加物:鈉鹽及其衍生物及緩衝劑(防腐劑),較不易壞、易包裝過量症狀:加重腎臟負擔

14:00下午茶

食物:蛋糕添加物:化製澱粉、防腐劑,增加Q度,使其不易腐壞過量症狀:傷害腎小管

食物:紅豆餅添加物:防腐劑、化製澱粉,讓餅皮好看、不易腐壞過量症狀:脂肪肝與腎臟病變

食物:蘿蔔糕添加物:化製澱粉,讓形狀不易鬆垮、顏色較白過量症狀:傷害腎小管

食物:綠豆糕添加物:色素、香料、防腐劑,使其不易腐壞過量症狀:代謝變差、脂肪肝與腎臟病變、頭痛、結石增加

18:00晚餐

食物:無骨雞排添加物:製澱粉、防腐劑、調味劑、架橋劑、黏著劑使其變大塊、不易腐壞過量症狀:傷害腎小管、肝臟

食物:蘋果麵包添加物:膨脹劑、香料、防腐劑,使其不易腐壞過量症狀:代謝變差、脂肪肝與腎臟病變

食物:拉麵添加物:磷酸鹽及其衍生物、氧化劑,使其不易腐壞過量症狀:身體易酸化

食物:炒米粉添加物:漂白劑、黏稠劑、化製澱粉、架橋劑、乳化劑,使其不易斷裂,口感更好過量症狀:傷害腎小管

22:00宵夜

食物:堅果糊添加物:化製澱粉、黏稠劑、調味劑、香料,強化濃稠、味香過量症狀:易誘發肝臟發炎

食物:蚵仔麵線添加物:抗氧化劑、醋酸、化製澱粉、過氧化物,可增加麵線Q度,讓蚵仔去腥且保鮮過量症狀:嘔吐、傷害腎臟

食物:粉圓、芋圓添加物:化製澱粉、架橋劑、乳化劑,增加Q彈口感過量症狀:傷害腎小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47

炒中策要小心 蔡東豪


2009-11-19  NM
 
 

 

一個泡沫加入兩個政經界猛人,會變成什麼?答案依然是一個泡沫。泡沫形成的時候,參與者着眼資產的轉手價值,而非由基本因素支持的應有價值,因為參與者相信有另一個傻瓜,會在日後以更不合理價錢接貨。上週中策復牌後,我相信參與交易的「勇者」,全部相信自己看通全局,不屬群眾的一分子,懂得在適當時候抽身離開。這些「勇者」最後會發現他們就是群眾。我以加入中策出任非執行主席的馬時亨對傳媒說的兩句話,用作分析中策事件的引子。我認識馬時亨,有淵源,一向敬重他,因此要加倍小心寫這篇文章。

一、「炒中策要小心」︰這句說話一方面看似講完等於冇講,因為炒什麼都要小心;另一方面看卻可圈可點,因為參與中策買賣是「炒」。我對投資的理解是,值得投資的股票是「買」,不值得投資的股票是「炒」。馬時亨下意識洩露了他對中策的真正評價(Freudian Slip)。

投資中策的最重要考慮是收購台灣南山人壽是否成功,而這個收購的結果是二元性質(Binary)︰收購到或收購不到。先看收購不到的情況。中策是一個現金殼,無甚業務可言。收購不到南山,所有最近宣布,包括一眾富豪參與的融資計劃會全部告吹,中策打回原形,做回一個殼。09年6月,中策淨資產4億元,假設早前已發行的5.2億元可換股債券全部以換股價0.36元換股,再加殼價3億元(勝在夠乾淨),中策淨資產12.2億元,合理股價是每股0.35元。

若收購到南山的話,計算會較複雜,因為中策會變成控股公司,擁有的資產是一間主要用來收購南山公司的八成股權。南山的估值將決定中策的估值。南山07年盈利128億台幣(約30億港元),08年虧損463億台幣,09年盈利估計低於07年盈利。07年經濟和投資市道暢旺,應該是保險公司的盈利高峰,以宏利07年盈利計算,現股價市盈率不足8倍,代表投資者不認為宏利能在短期內重返07年盈利水平。

中策收購到南山後,將會發行大量新股,以現股價計算,市值逾800億元。即使以不大可能短期內重見的07年盈利作基準,中策收購到南山後的市盈率逾30倍,估值高至不可能接受。此外,作為一間控股公司,中策的估值相對南山的估價應該有折讓。我認為現價相對應有價值,出現四至五成的下跌空間。收購到南山的中策,怎慷慨計算,也算不到0.35元的股價,主要原因是發行的新股將大幅攤薄盈利。即是說,中策收購不到南山的估價反而更高——中策作為殼股,比作為保險股更吸引(It's worth more dead than alive)。

二、「開吓會冇乜壓力」︰馬時亨一年多前以腦部生瘤為由離開官場,現在宣布加入中策出任主席兼非執行董事,年薪350萬元及獲1億股認股權。馬時亨在一年期的冷河期後重返商界,符合法例,本來無需解釋,但他強調不會逃避公眾關注,向傳媒解釋當日離開政府時的患病理由不是藉口,加入中策出任非執行主席是兼職性質,不用處理公司日常運作,「只係開吓會,有乜壓力。」馬時亨這句話可能開罪全港上市公司的非執董,因為這職位絕非「開吓會」這麼簡單;非執董的工作有責任、有付出、有風險、有壓力。

我從渣打銀行網頁下載了一份文件,列出主席的工作範圍(渣打銀行的主席也是屬於非執行性質)。渣打銀行主席的工作分成四大範圍,包括領導、策略及管理、對外關係、企業管治。這份文件以點列形式詳細列出具體工作,共有17項,「開吓會」不在其中。

我有另一個理由可推斷馬時亨在中策的工作不會「開吓會」這麼輕鬆。全港有1,300間上市公司,每間上市公司至少要有三名非執董,因此全港非執董人數估計約四千人。以我所知,非執董年薪大都在10至20萬元之間,年薪逾100萬元的寥寥可數,而且大都是大型或跨國企業,我粗略計算全港非執董年薪的平均和中位數接近15萬元——我相信年薪達350萬元的馬時亨是全港,甚至可能是全世界最高薪的非執董,還未計算他的認股權市值。假如中策收購到南山,馬時亨的老闆是一眾無寶不落、手下無一閒人的富豪,這些富豪會容許馬時亨行行企企「開吓會」?我開始為馬時亨的健康擔心。

蔡東豪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641

紐約時報:三星蘋果在中國手機市場要小心了!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4549.html

騰訊科技訊(小貝)北京時間7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紐約時報》網站日前發表文章,綜合評述了當前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文章認為,儘管三星和蘋果在中國市場智能手機市場佔據主導地位,但由於高端市場規模侷限,本土廠商日新月異,三星和蘋果必須重新考慮自己在中國市場的策略。更何況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不可小覷,它將是各大手機生產商拓展其他新興市場的跳板。

以下為《紐約時報》文章主要內容:

去年,中國悄然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全球手機市場格局也隨之發生變化。在此之前,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完全以蘋果和三星電子之間的競爭為主導,這兩大巨頭推出的高端手機成為發達國家富裕消費人群的必備品。

本土廠商興起

而現在,越來越多的手機面向新興市場的消費者而設計,這部分人群將是未來智能手機銷售的主要目標群體。這給中國大型手機生產商帶來了發展機遇,例如華為、聯想、中興、酷派、小米和Oppo。

市場調研公司Canalys的數據顯示,三星仍然是中國市場最大的智能手機廠商,2013年第一季度市場份額為20%,但同時多家中國公司已經超越了市場份額8%的蘋果。

這其中包括一些獲得國際認可的品牌,例如以網絡設備聞名的華為,以ThinkPad筆記本聞名的聯想,這兩家公司在第一季度分別攀升到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第三位和第四位。但中國還有近400家其他不知名的手機生產商,他們生產了世界上三分之二的智能手機。其中一家公司名為酷派,今年第一季度從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第七位升至第二位,市場份額達10%。

「本土競爭對手製造的長尾效應將迫使蘋果和三星的處境越來越艱難,」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分析師尼爾·毛斯頓(Neil Mawston)表示,「有太多人想要從中分一杯羹。」

中國手機消費者對價格尤其關心,因為大多數手機並沒有得到運營商的補貼。而在美國和歐洲,廣泛普及的運營商硬件補貼降低了消費者購買手機的成本。

另外,中國用戶更換手機的速度遠遠超過西方人。有分析師稱,通常他們每6個月就換一部手機,而發達國家的人們每兩年左右才換手機。消費者的搖擺不定意味著市場份額也極易發生變化,因此手機公司的命運也會隨之起伏變化。

高端市場侷限

分析人士稱,蘋果和三星在高端手機領域的地位使得他們可以獲得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大多數利潤。經紀公司Sanford C. Bernstein認為,在中國市場450美元以上的手機銷售中,蘋果占據了55%,三星佔據了40%。蘋果iPhone 5售價約為780美元,三星Galaxy S4售價更是高達850美元。

但是這個領域的增長速度緩慢。這家經紀公司的分析師認為,今年中國市場450美元以上手機的銷量僅由去年的2.35億部增長到2.96億部,而且將在每年3億部的數字面前停滯不前。

相比之下,這家公司稱,200美元以下手機的銷量將從去年的2.34億部增長到今年的4億部,到2015年將增加到6.85億部。低端市場增速更快的原因在於,智能手機的價格大幅下降,數以億計的中國消費者可以用這些手機來更換手中不具備數據處理功能的普通手機。

Canalys分析師彼得·康寧漢姆(Pete Cunningham)表示:「三星和蘋果面臨的問題是,他們是否具備在發展前景廣闊的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競爭的能力。」

這些手機當中,有些只是三星或蘋果產品的山寨版,輔之以廉價的塑料外殼,更小的內存,更低的屏幕分析率,或者低劣的攝像頭。去年,一家名為谷蜂的中國手機公司,甚至在蘋果iPhone 5進入中國市場前,就推出了一款售價僅150美元的酷似iPhone 5的手機。這部谷蜂i5手機雖然外觀酷似蘋果手機,但它搭載的卻是谷歌(微博)Android操作系統。

瞄準國際市場

走向國際市場是中國手機生產商面臨的嚴峻挑戰。酷派與美國移動運營商MetroPCS共同在美國市場開售Quattro 4G手機,獲得了褒貶不一的市場反饋,但是在一些促銷活動之下其售價不足100美元。

去年營收達2200億元人民幣(約合358億美元)的華為,也對國際市場虎視眈眈。今年6月份,華為在倫敦推出了一款名為Ascend P6的手機,它具備很多蘋果和三星風格的功能,全部整合在厚度僅6毫米的機身裡。華為Ascend P6手機不支持4G網絡,但它售價也遠低於蘋果iPhone 5和三星Galaxy S4,在中國這款手機售價約為430美元。

華為稱,該公司計劃在100個國家銷售這款手機,包括中國和很多歐洲國家在內。但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進入美國市場。華為在美國面臨著國會提出的諸多安全指責,而華為則對這些指責完全予以否認。

蘋果三星有擔心

分析人士預計,蘋果需要推出一款廉價版iPhone手機,但蘋果一直對自己的計劃三緘其口。如果蘋果想要維持自己的市場份額,它「就需要進入低端市場」,Sanford C. Bernstein駐香港分析師馬克·紐曼認為。

蘋果一直在與中國移動(微博)談判iPhone授權銷售事宜。如果成功攜手中國最大的運營商,蘋果很容易提升iPhone在華銷量。蘋果CEO蒂姆·庫克(Timothy D. Cook)曾在4月份表示,該公司計劃在接下來兩年裡將中國的零售店數量增加一倍。庫克說:「我們仍然認為中國市場機遇廣闊。」目前,蘋果在中國共有11家零售店。

有分析師認為,三星的處境要比蘋果好一些,由於三星在中國的產品範圍廣闊,其中包括三款450美元以下的手機,因此更能夠抓住廉價智能手機的發展機遇。目前,三星Galaxy Grand在華售價為人民幣2700元(約合440美元),Galaxy Style售價人民幣1700元(約合277美元),Galaxy Trend售價僅900元(約合146美元)。

三星拒絕就自己的中國戰略發表評論,只是稱它計劃推出「多款滿足未來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中國市場格局的重要性在於,如果小型手機生產商在中國取得成功,將有助於他們在全球新興市場的拓展。雖然全球大多數智能手機產於中國,但到目前為止,中國自主品牌的手機在國際市場仍然難以立足。

市場研究公司IHS分析師伊恩·弗格(Ian Fogg)認為:「蘋果和三星的擔心在於,如果他們無法穩固在中國市場地位,其他手機生產商,其中主要是中國廠商,將取而代之,然後以此為跳板在其他市場向他們發起攻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179

地王要小心

2013-07-15  NCW  
 

 

“錢荒”之下,再現地王潮。高點拿地後未來入市能否再踩准房屋市場的高點,

是一個叵測的未知數

◎ 本刊記者 朱以師 文又是一波 “地王潮” 。

7月3日,北京誕生了年內單價地王夏家胡同地塊,上海則誕生了總價地王張江高科技園區地塊,將新一波土地競拍熱推向一個小高潮。而截至今年6月底,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經營性用地出讓金額已超過1675億元,接近三地2012年全年的土地出讓收入總和。

今年以來,一二線城市的土地市場成交活躍。尤其5月之後,幾家中型開發商與大型開發商更是聯手製造了一波“地王潮” ,接力改寫了多個城市在2013 年土地拍賣的單價和總價紀錄。

樓市與地市有著密切的傳導關係。

今年一季度樓市銷售火爆,支撐著二季度密集的土地成交。良好的房屋銷售讓開發商的資金面趨向寬鬆,開始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土地市場。一些拿下 “單價地王”項目的開發商,更是對後市表現出超乎尋常的樂觀與信心。

有業內人士指出,一般土地市場的景氣滯後于房屋市場一個季度左右。而從樓市短周期波動的規律看,地王頻出之後的三到六個月,房地產市場將接近景氣周期的頂點。今年二季度,樓市已經有所降溫,住宅成交量在逐月下滑。

地王項目皆為當前土地市場的高點,未來入市能否再踩准房屋市場的高點,這是一個叵測的未知數。但在過去幾年,折戟于地王、大傷元氣的開發商並不在少數。業界常有“地王從來命途多舛”的說法。競拍時,被追捧上天;拿地之後,各家則甘苦自知。高地價帶來的資金壓力、定價難題,擠壓了項目運作空間。近一月內曝出的案例就有:雅戈爾(600177.SH)退掉了在2010年拿下的杭州地王,損失4.84 億元;中冶置業在2012年拿下的南京地王項目,因供地手續和規劃更改等問題,面臨被南京市政府收回的問題。目前,中冶置業在追討11.3億元的土地保證金。但最終結果尚未可知。

那麼,產生在今年“錢荒”背景下的諸多地王們,命運又將如何?

重新聚焦一二線

7月3日,北京市國土局交易大廳里聚集了近百名開發商代表。除了參與土地競拍的30余家開發商,現場還有超過40家的開發商觀戰,查探土地行情。

當天,二度入市的夏家胡同地塊迎來14家房企參與爭奪。競拍在不到5分鐘的時間內達到北京市國土局設置的價格上限17.7億元,隨後進入競報配建保障房面積環節。

最終,北京懋源置業有限公司(下稱懋源置業)以承諾再配建2.8萬平方米公租房奪魁。加上項目本身規劃的1萬平方米公租房,夏家胡同地塊需配建的公租房面積達到了3.8萬平方米,占去總規劃建築面積的49.6%。

剔除保障房面積後,夏家胡同地塊的樓面地價達到約4.1萬元 / 平方米。周邊在售的二手房成交價格在3.2萬元 -3.8 萬元 /平方米。 “不知道這塊地是怎麼算賬的,項目入市至少要賣7萬元 / 平方米才行。 ”一家大型房企的內部人士對財 新記者說,項目只能定位高端,但配建近一半面積的公租房,將極大提高項目的操盤難度。

在7月3日一天內,北京賣地進賬約 67億元,共有包括夏家胡同地塊在內的四幅地塊成交。恒大地產首次進入北京市場拿地,以35.6億元的價格拿下昌平沙河的“公租房 +限價房”地塊。萬科則以9億元奪得房山長陽地塊,北京城建4.6億元競得大興魏善莊地塊。

據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今年上半年,北京共計成交土地100宗,土地出讓金收入664.2億元,是去年同期的4.5倍。7月第一周再成交六幅地塊。目前北京市土地出讓金已達745.8億元,超過2012年全年的土地出讓收入。

上海土地市場同樣火熱。同在7月3日,萬科與張江集團的聯合體以48.7億元的總價拿下張江高新科技園的商住地塊,刷新綠地集團一周前創下的總價地王紀錄。同日,保利置業以23.56億元拿下上海松江泗涇商住地塊,溢價率達132%,創下上海年內土地溢價率的新高。據財新記者不完全統計,上海在今年上半年的土地出讓收入已超過700億元,加上7月新成交土地,目前土地出讓金已接近2012年全年876億元的水平。

廣州的土地成交也非常活躍。5月以來,白雲、海珠、黃埔、荔灣等區域已經多次拍出高溢價地塊。綜上,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在今年上半年的經營性用地出讓金額已超過1675億元,接近三地2012年全年的賣地收入總和。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 旭對財新記者稱,去年三季度以來,一二線城市樓市複蘇回暖的節奏快、房價漲幅大,新房庫存消化快,開發商拿地意願趨強。但與之相反,在三四線城市,住宅存量比較大,樓市尚未複蘇,開發商基本不在三四線城市繼續拿地。

一家大型房企的內部人士對財新記者證實,今年更加關注一二線城市的優質地塊,因為這類項目周轉更快,需求持續旺盛,利潤空間也更大。而三四線項目通常賣了一波就賣不動了,需求難以持續。但是,一二線城市優質地塊少,競爭非常激烈,所以容易出現單 價、總價等各種標準的 “地王”項目。

恒大地產的轉向,也驗證了這一趨勢。過去,恒大地產集中在二三線城市發展,現在也將目光轉向一線城市。其參與了夏家胡同地塊的爭奪,最終在競報保障房面積環節中不敵懋源置業。

上海易居研究院跟蹤監測的十個典型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大連、杭州、南京、青島和南昌)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一二線城市的土地成交面積和成交均價已重返高位區間,接近2010年的歷史高點。十個典型城市在今年上半年的土地出讓金總額達3140億元,同比增長160%,與2010 年同期的歷史最高紀錄基本持平。

上述數據還顯示,6月十個典型城市的土地成交均價2315元 / 平方米,同比增長51.4%,已連續九個月同比增長。

其中,一線城市的土地平均成交均價為4069元/平方米,同比增長76.7%。

地價上漲的一個理由是,土地補償成本在逐年上升。據北京市國土局披露,2012年北京經營性用地成交均價6675元 / 平方米,比2009年增長20%。

其中土地補償平均成本由2264元 / 平方米增至4221元 / 平方米,增幅為86%,遠高于成交價格增幅。成交價格中補償費用與政府土地收益的比例也由2009年的4:6變為現在的6: 4。

房企不差錢

萬科是最近一波“地王潮”的風暴眼。

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內,萬科與合作伙伴在重慶、上海、北京、廣州接連拿下四幅地塊,土地總價款接近120億元。其中,耗資53.7億元的重慶地塊和耗資48.7億元的上海地塊,均是當地年內 “總價地王” 。廣州地塊樓面價接近2萬元/平方米,成為區域“單價地王” 。

這讓一向對外聲稱“不拿地王”的萬科,備受業界質疑。對此,萬科公司在給財新記者的書面回複中稱,萬科對“地王”的判斷標準,是指對未來房價預期過高、只有房價在短時間內大幅上漲才能盈利的項目,即所謂 “麵粉貴過 麵包”的土地。而萬科在重慶、上海和廣州拿下的土地,並不是因為預計未來房價會大漲而決定投資。決策的依據,仍然是根據當下市場價格判斷,而不是對未來房價走勢的過高預期,因此並不違背 “不拿地王”的投資策略。

萬科公司解釋稱,重慶江北區溉瀾溪地塊是重慶萬科聯合重慶保利獲取的。總價較高的原因是規模大,由五個地塊構成,規劃建築面積為123.7萬平方米,折合樓面價為4340元 / 平方米。

所在區域居住需求旺盛,項目定位首次置業和改善需求,開發前景明朗。上海張江項目則是近兩年來上海市中環沿線出讓的建築面積最大的住宅用地,所在的張江科技園產業發達,住宅供應相對不足,萬科認為目前的土地成本是比較合理的。至於廣州荔灣區項目,實則商業用地,擁有一線江景資源,周邊可比的商業項目已經賣到5萬元 / 平方米。對比這一價格,不足2萬元 / 平方米的拿地成本仍具有一定優勢。

萬科透露,上半年公司新增項目的權益地價約260億元,而下半年謹慎拿地策略不會變化,會根據業務發展的實際需要補充項目資源,並給未來的增長預留一定空間。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萬科的貨幣資金約523億元,為行業最高。

事實上,5月以來的這一波 “地王潮”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5月初開始,泰禾集團、懋源置業、佳兆業等中型房企拿地,特點是單價高,單價地王多;第二個階段從6月底開始,是萬科、綠地、保利地產等大型房企拿地,特點是總價高,總價地王多。

“中型開發商以高價博一些規模小、地段好的優質地塊,是一個相對不錯的策略。規模大、總價高的大盤項目更適合大型公司,中型公司貿然拿大盤,點沒踩准就很可能被拖垮。 ”一位品牌房企的內部人士認為。

萬科公司總裁郁亮認為,前一段中型規模房企集中拿地,甚至高價拿地王,是想在市場回暖的時候沖一沖規模。而大型房企經歷多輪調控,更加知道進退的節奏。他表示,萬科不會冒進地去拍單價特別高的地王項目。

福建房企泰禾集團今年拿地目標從0億元調增到110億元,而上半年已完成100億元。而整個2012年其拿地總額不過36億元。今年以來,泰禾集團在福建、上海、北京高調拿地,其中不乏區域地王。僅上半年就參與了北京十余場土地競拍,高溢價拿下了朝陽孫河和通州台湖地塊,前者樓面價超過2.9萬元平方米;後者樓面價接近1.9萬元 / 平方米,溢價率112%。6月,泰禾集團還以.48億元拿下上海閘北區商辦地塊,溢價率超過106%。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在內部傳達了“四高策略”——高杠杆、高周轉、高品質、高溢價,希望以此來實現快速規模擴張。

萬科、保利地產等大型房企積極拿地,主要是為補充土地儲備。去年二季度開始,住宅市場的成交量持續增長一線城市的住宅去化周期從15個月降到了今年的七個月,面向剛需的住宅庫存更是早已告急。

去化周期的縮短,為大型房企提供了良好的現金流。半年報業績顯示銷售普遍好于預期。全國開發企業的資金來源增幅已由去年上半年的不足10%,逐步擴大至今年1月至5月的32%。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房企今年有資金實力去買地,搶優質高價地。 ”楊紅旭說。

海外融資也令內地房企在資金面上更為充裕。7月10日,龍湖地產宣佈與13家銀行簽訂意向76.72億港元等值4年期俱樂部式籌組貸款,用于償還2014年上半年到期債務,以低息債務置換高息貸款來進一步節省財務成本。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監測的十家標杆房企在上半年的融資額已超過459.6億元,較去年同期上漲了75.6%,融資量顯著上漲。

地王的隱憂

不差錢的房企,巨資搶下 “地王” 之後是否還能踩准點繼續在高點入市?

答案並不明確。住宅市場在今年二季度已出現回落。上海易居研究院監測 的20個典型城市6月的新建住宅成交面積同比下降11.2%,環比下降3.3%。這是16個月以來首次出現同比下降,住宅市場也許正在進入調整期。

與此同時,一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的存銷比開始反彈。據上海易居研究院的數據,6月一線城市存銷比升到了7.7,二線城市存銷比升到8.6。這意味著房企的銷售壓力正在增加。

萬科公司持續觀察的14個重點城市的成交批售比(成交面積對同期批准預售面積的比例) ,在今年2月短暫升高後,5月又回到了1.0左右。這說明市場的新增供應和需求正在趨於平衡。目前14個重點城市的庫存去化周期在十個月左右,處於合理區間的上限位置,未來市場將趨於平衡。

“今年三四月,部分熱點城市的住宅市場出現暫時性的升溫,連帶著刺激了土地市場的樂觀情緒。 ”萬科公司稱,隨著住宅市場恢複穩定,對地價過於樂觀的預期會逐漸消失;而且隨著地方政府推地的增加,土地市場將趨於降溫。

但即便基於這樣的保守判斷,萬科當下仍願意投身 “地王”爭奪。

遠洋地產董事局主席李明也判斷,未來一年內,北京的土地價格一定會下降。他說,現在的北京土地市場,普通的住宅用地樓面地價都接近2萬元 / 平方米,還要配建公租房和限價銷售等,企業的盈利空間十分受限。在盈利空間不足時,高地價將難以維繫。遠洋地產曾在2010年拿下多幅 “地王”項目,這三年卻受此拖累,幾度下調業績目標,直到近年借助市場反轉和回暖,才逐步將地王項目盤活和完成銷售。

最近還曝出了兩塊失敗的地王項目。6月20日,雅戈爾公告稱決定終止杭州申花地塊的開發。該地塊是雅戈爾在2010年11月拿下的地王項目,總價24.21億元,樓面地價約1.8萬元 / 平方米,當時創下區域樓面價新高。但在房地產調控下,該地塊周邊住宅項目的售價甚至低於1.6萬元 / 平方米。拖了兩年多之後,雅戈爾決定放棄開發,退地給政府。為此,雅戈爾損失定金4.84億元;同時,如果該地塊再次出讓的成交價格不足原土地價款的80%,雅戈爾還需補足差額。

中冶置業的南京地王則面臨被政府收回的命運。南京下關區濱江江邊路2號地在2012年11月被中冶置業以56.2億元拿下,成為全國總價地王。再加上中冶置業在2010年拿下的相鄰的1號地和3號地,三幅地塊連成一片,總面積達236萬平方米,總價超過256億元。據中冶置業的預計,該項目的總投資會超過800億元。截至2012年6月底,中冶對1 號地和3號地的投資額約為167億元。

在2009年至2010年的 “4萬億”投資熱中,中國中冶、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等大型央企借助大量的信貸資源在全國多個城市大肆拿地,參與新城建設與舊城改造,創造了多個地王項目。

南京當地一位開發商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中冶置業在南京地王項目的資金非常吃緊,三年來連拆遷都沒有做完,此前還有意轉讓部分地塊來回籠資 金,但未能談成。其母公司中國中冶(601618.SH)2012年業績大幅下降,虧損69億元,集團對房地產板塊也無法持續輸血,最終因資金和規劃等問題與南京市政府產生分歧,2號地將被政府收回。

楊紅旭認為,當前部分城市的土地市場已經出現過熱苗頭,開發商不宜盲目樂觀,拿地時需要防範明後年市場降溫的風險。他說, “土地溢價率超過100% 甚至200%,風險已經大增;麵粉貴過麵包的話,勇士變烈士的幾率超過五成。 ”對於今年的地王而言,另一個不確定的因素則是 “錢荒” 。郁亮認為,銀行的 “錢荒”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將對房地產行業產生重大影響, “有時候在中國不能太強調資金的效率,保持手里有錢很重要”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73

阿信請小心「息魔」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297415

759    阿信屋」母公司CEC國際控股(759)公布全年業績已經超過三個星期,長期讀者一定會奇怪,為何我們還沒有評論阿信屋的文章?其實,問題在於公司零售業務發展一如預期順利,原電子業務亦繼續拖後腳,一切都太順理成章,無驚無喜,令我們找不到「唱好」的亮點。更重要的是,現價在估值上未能提供足夠的安全邊際,甚至是「幻想空間」;但從正面角度看,投資者正在用真金白銀投了公司成功轉型零售股的重要一票!

截至20134月底止,CEC國際全年純利按年升三成,達2015萬元,每股盈利3.02仙,末期息每股派0.5仙。雖然製造業的寒冬未過,加上受內地通脹、人民幣滙率、原材料價格高企,以及電子消費品市場疲弱等因素影響,令公司的電子元件製造業務的收入按年下跌約15.6%,至僅4.65億元,但受惠於「759   阿信屋」在過去一年增加大量分店,令利潤較高的零售業務比重大幅提升,帶起全年盈利,同時顯示出公司轉型的效力進一步加大。

根據業績,上個財政年度錄得破紀錄約12.8億元收益,按年升逾六成,當中「759    阿信屋」的零售業務貢獻收入8.12億元,較去年多2.4倍。零售業務佔集團總收益的63%,並拉高毛利率;期內集團的毛利率為27.9%,按年升4.3個百分點。零售經營利潤由2012年度約310萬元,激增至2013年度約1160萬元,急升2.8倍;除稅及利息前盈利率(EBIT Margin)由上半年的1.28%改善至1.43%;公司預期,去年度行政費上升,今年度零售業務將做得更好,在規模效應下經營溢利率會再提升。

事實上,高昂的租金和工資上漲一直是投資者憂慮會損害「759    阿信屋」毛利率的負面因素,但其實,公司一直將租金和工資等主要成本增幅,加在貨品售價之上;因此,理論上,上述成本上漲只會導致消費者買貴貨。而且,我們在近日的東京遊中,就親身感受到「759    阿信屋」的日貨雖然明顯平過本地超市,但仍然遠遠貴過東京街頭的電子售賣機!

提到日本貨,自上年度第四季起,日圓大幅貶值,降低入貨成本,令阿信屋可提供更多購物優惠,及引進更多進口產品,吸引更多師奶類家庭消費者。這令阿信屋毛利率由2012年的29.6%,升至2013年的31.4%,增加1.8個百分點之外,銷貨量反而大幅提升。加上為避免積壓資金,公司亦致力改善物流效率,降低庫存以抵銷倉租上升的成本。上述優化管理最終反映在去年綜合庫存(包括元電子業務及零售業務)的存貨周轉日減少上。

不過,「759    阿信屋」的業務增長始終來自不斷開店。根據業績報告,截至4月,「759    阿信屋」的總零售樓面面積由上年度的5.7萬呎增加至約14.6萬呎,按年上升約1.6倍,與收入增加2.4倍,升幅相距較近,清楚顯示店舖面積增加帶動收入大升。至於店舖總數,2013年度由上年度的71間增加至134間,增加63間分店(下半年增加23間)。公司今年籌備將全港分店增至180間,若情況許可,明年及後年則每年新增60間。

為應對租金上漲,公司傾向避免涉足一線購物地段及遊客區,主力在住宅區開店,並進駐面積較大但人流較少的商舖。主席林偉駿表示,店舖數目增至180間的時候,將重整各店舖,由於部分店舖租金是三年前定下,要檢討店舖的營運效率及租金情況,不賺錢的店舖會搬遷;在有效管理下,店舖總租金佔零售收益,維持約9.7%,較2012年度的11.9%下跌2.2個百分點。我們認為,隨著本地店舖租金見頂,未來「759    阿信屋」的店舖進行優化行動時,將可為公司取得額外有利條件。

值得留意的是,「759    阿信屋」的新店舖策略正轉向透過租用更大的店舖以提高收入,並準備將來與超市直接競爭鋪路。林偉駿指出,目前已與日本、台灣、韓國、新加坡及歐美的供應商直接聯繫取貨,當中有65%食品來自日本,並經常轉款,另有20%食品來自歐洲,入貨策略會維持在這個比例。今後會有兩成「759    阿信屋」分店,增售日韓入口的住宅用品及精品;8月會在西灣河開設微型超市作試點,計劃未來一年至兩年內會增至10間,未來則以5%分店為該類超市作發展目標。林氏解釋,今次嘗試開設超市是想銷售更多種類的貨品,主因部分「759    阿信屋」雖然引入日常用品,但要開宗明義開設超市,才能引入米、鹽或其他超市所銷售的產品。

最後,談到曾經傳出有意分拆零售業務上市,林偉駿表示,暫時並無考慮分拆上市,若有資金需要,會選擇銀行貸款為先。這讓我們有點憂心,由於「759    阿信屋」不斷增加分店,公司的總按金、預付款等亦相應增加至約6000萬,按年上升66%,要知道過去兩年利率皆處於歷史性低水平,CEC國際的經營利潤增長(增加523萬元或13.49%),卻仍然大幅跑輸利息支出增長(增加365萬元或37.24%),造成利息支出蠶食了利潤增長的局面。

雖然林偉駿表示,今年首季度(5月至7月份)銷售,延續去年度第三、四季零售銷售錄得雙位數的增長。然而,隨著加息周期可能在2015年開始,對「759    阿信屋」這種依賴高槓桿作迅速擴張的模式非常不利。連香港首富「李超人」亦強調未來要保持低借貸,只能「穩健中爭進取」,如果「759    阿信屋」在加息周期仍堅持高槓桿擴張,便不能抹殺最終被沒頂的風險。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提到,『……以銀行借貸來應付高速增長期所要求的額外營運資金的模式屬合情合理,因為在提升營業額的途中,現金不及回籠是十分正常,如果堅持用自己本錢,這樣做生意大極有個譜,向銀行借短債是最常用方法,事實上有能力向銀行借大錢,理論上實力也算是得到驗証。然而,市場對這種公司一定有甚大戒心,偶爾會因為一兩期佳績,令股價勁升,卻不會有長升長有的結構性升勢,直至到有一日,公司踏入收成期,開始不用再靠借貸周轉以及擴張,有能力派發較佳的股息,才會真正得到長線重估。……

上述評論來自一個投資者的角度,但作為一個香港人,我更希望見證一個中小企業以打破傳統經營慣例的方法找到生存之道的好故事;最不希望見到「759    阿信屋」成為另一個一閃即逝的失敗企業的負面例子,讓一早已看扁「759    阿信屋」的人在一邊偷偷竊笑!所以,真的希望林老板盡可能停一停,諗一諗,當息口向上,「759    阿信屋」可以受得了「息魔」的摧殘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9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