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聲援被拘律師官媒批「極端力量」
1 :
GS(14)@2015-07-22 23:31:12中共多日濫捕過百名維權律師及維權人士,受到各方指摘,但官方喉舌《環球時報》則反擊各地批評,形容美國的指摘為黏在腳底的香口膠;港台聲援維權律師的人則被指得外國勢力支持的「極端力量」。但白色恐怖仍未停止,各地律師仍然不斷被搜捕或滋擾。自上周四(9日)破門逮捕北京律師王宇一家,至昨日已經有至少138名維權律師或維權人士被捕或強制傳喚,其中10人被刑事拘留或監視居住、15人仍然失蹤。各界炮轟中共此舉侵犯人權,官媒《環球時報》昨日還擊,大字標題寫上《拘留滋事律師,美國反應可以藐視》,指美國國務院先前譴責中國抓捕律師,「像是黏在中國人腳底的一塊泡泡糖,不會有人認為美國務院的這番話有甚麼實際作用,它只會讓中國多少有點不舒服,其程度同鞋被髒東西黏在地板上差不多。」港台連日都有聲援被捕律師行動,《環球時報》指港台這些「極端力量」令內地公眾反感,這些人獲外國勢力支持,反而說明被捕者不是好人。文章又稱中國將以「無可挑剔的司法辦案過程」來證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維權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715/19219805
官媒:救市尊重市場 A股先跌後升
1 :
GS(14)@2015-07-23 11:19:21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23/news/ea_eaa2.htm
【明報專訊】內地暴力救市引來外界爭議是否違背市場原則,官媒新華網昨日發表評論文章表示,監管部門在市動盪時出手,非但不是市場化改革的倒退,而是對監管者角色理解到位,對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一種保護,是對市場的尊重;又指外界之所以提出質疑,是沒有把政府規範穩定市場,和政府操作管制市場兩種概念分清楚。
A股昨日表現反覆波動,先跌後升,午後一度急跌逾1%,但尾市在國企改革概念股帶領下,觸底反彈,滬指最終力保不失微升8點至4026點,繼續穩守4000點關口,亦是連續第5個交易日升市,深成指亦升100點,收報13,416點;創業板微升0.5%,收報2897點;兩市成交額1.28萬億元人民幣。
朱雲來:停IPO非好措施
不過,任內曾3度救市的國務院前總理朱鎔基,其兒子中金公司前總裁朱雲來日前在公開場合直言,當局在股市最危險的時候暫停IPO不是一個好措施,認為政府應當用更加系統的方法應對資本市場波動,包括股災後重建投資者信心。
至於之前有傳官方調查惡意沽空或涉及上海自貿區內的公司,昨日上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作出澄清,經核實並沒接報有關於自貿區企業涉嫌操縱證券期貨交易的案件。
官媒《證券時報》:李嘉誠走 天塌不下來
1 :
GS(14)@2015-09-17 00:23:08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916/news/ec_ech2.htm
【明報專訊】就長和(0001)主席李嘉誠撤資中國之爭議,兩大官媒罕有地立場各異,由《新華社》成立的瞭望智庫,日前發表一篇題為〈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批評李嘉誠在中國經濟處於敏感時刻作出撤資舉動是過橋抽板,但昨日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中證監旗下的《證券時報》卻頭版發表評論文章,反駁瞭望智庫文章之言。
《證券時報》題為〈讓李嘉誠大大方方走,天塌不下來〉的文章指,任何企業都有社會責任,但李嘉誠不比別人負有更多義務,即使他從內地獲取財富,也不應因此而承擔額外義務。
需要引進更多代表未來的資本
文中又稱,房地產業與公權力關係特殊人皆盡知,客觀而言,責任不全在企業,企業若違法,應執行法律而不是不讓人走。若隨便編個理由不讓人走,其他房企或會感到害怕,社會經濟難以穩定發展。以經濟困難為由阻止企業撤資,不僅難執行,也不會有效果,只會嚇走準備進入中國的投資;而且現在中國正進行產業升級,需要引進更多代表未來的資本,所以讓從事地產的李嘉誠大大方方地走,天不會塌下來。《新華社》旗下的瞭望智庫周六刊登〈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至周日晚上突然在網站上刪除了。
官媒:不必挽留李嘉誠
1 :
GS(14)@2015-09-23 01:27:49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922/news/eb_eba2.htm
【明報專訊】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撤資繼續成為內地官方媒體的焦點。早前內地新華社「瞭望智庫」發表文章〈別讓李嘉誠跑了〉,官媒《人民日報》昨天也發表文章〈對李嘉誠,與其挽留不如目送〉,指中國不必挽留李嘉誠,又說感性上李從內地撤資雖「讓一些人覺得有點過意不去」,但難以於公共層面作「道德綁架」,強調法治內資本享有來去自由的權力。
「不用擔心之後沒資本進來」
文中指出,李氏過往「於好的時候同享福,遇到困難卻不能共渡難關」,從感性角度看,李氏撤資「讓一些人覺得有點過意不去」。文章續指,看待事情不能停留於感性,種種「看法」只能停留於個人內心,難以從公共層面進行「道德綁架」。而資本的本性就是逐利而動,市場的規則就是遵守法治,「只要在法治框架內,資本享有來去自由的權利」。另外,公開叫囂「別讓李嘉誠跑了」,就顯得有點落後於時代的不自信,也不利於企業家樹立信心。
文章又稱「不用擔心李嘉誠之後沒有資本進來」,更引述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早前表示,有更多投資者增強於中國投資信心,只要深入推進改革、堅定完成轉型、保持市場活力,就不用擔心李嘉誠之後沒有資本進來。
共青團官媒挺翻牆網軍
1 :
GS(14)@2016-01-24 17:02:52中共共青團中央、《人民日報》、《環球時報》力挺網軍首戰告捷!20日晚翻牆「出征」後,「帝吧」網軍已在fb設立據點,人數在不斷增加。
「一定將台獨踩在歷史腳下」
共青團中央官方微博前晚發帖大讚「帝吧fb出征」:「可以看到中國迎來自信一代!……一定會將『台獨』勢力踩在歷史的腳下!」這段話來自《人民日報》、《環球時報》微信公眾號發出的一篇讚揚文,文中稱這次網路大戰是「理性交流」,與大陸這些90後相比持「台獨」觀點的人顯得笨拙、無知、狹隘和自大;又稱很多台灣年輕人被洗腦,不知自己甚麼身份……。內地論壇李毅吧發起「帝吧出征fb」號召20日晚齊翻牆上fb反台獨洗版,台媒《蘋果》、三立和《自由時報》的fb是主戰場。所謂「自發」,卻有詳細的組織和分工。fb搜索「帝吧」會彈出各種相關專頁和社群,其中一個「帝吧大軍根據地」至昨已有超過2.3萬成員。而最新數據顯示,至去年底,中國網民達6.88億,其中9成用手機上網,人均每天上網3.75小時。微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124/19464788
官媒反駁鋼鐵傾銷指控
1 :
GS(14)@2016-02-09 03:34:11【本報訊】中國被歐洲7國聯名向歐盟投訴傾銷鋼鐵,官媒昨日即發文反駁,稱全球鋼鐵業低迷成因複雜,不能全部歸咎中國,又指現時中國已積極主動地大力化解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不會成為世界包袱」。歐盟貿易專員Cecilia Malmstrom指,2015年中國鋼鐵出口飆升逾50%,但有些產品價格跌50%,遠超原材料及能源價格的跌幅,她亦指會就從內地出口的鋼鐵產品,展開3項反傾銷調查。《金融時報》周六報道,德、意、英、法、波蘭、比利時及盧森堡7國,已聯署向歐盟施壓,要求打擊貿易不公,以保障全球鋼鐵業公平競爭。《人民日報》海外版昨發文引述業內人士反駁,指全球鋼鐵業低迷,與本身供求因素、世界經濟整體缺乏復蘇力能力有關;而國務院近日已公佈關於鋼鐵業化解產能過剩的意見書,訂明今年起5年內減粗鋼產能1至1.5億噸,各地政府不得新增產能,及要求企業主動減產、兼併重組等,加上一帶一路沿線的基建潛力,聲稱「中國鋼鐵不會成為世界包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208/19483830
微信支付收費官媒發文炮轟
1 :
GS(14)@2016-02-18 00:35:18【本報訊】中國官媒再次發揮「為民請命」功能,今次將矛頭直指騰訊(700),昨日發評論文章,炮轟「微信支付」貪小便宜,不顧「互聯網+」大方向。事緣微信支付日前宣佈,當用戶將微信支付內資金轉到銀行時,一旦累計金額多於1,000元人民幣,每筆轉賬要收取0.1%服務費。
新華社引用毛澤東詩詞
新華社直斥收費是「雁過拔毛」,猶如「從過路財神身上揩油」,與國務院發展網絡經濟,藉此降低服務消費成本方向不同,「0.1%看似不高……最終只能逼使公眾用腳投票」。該文引述國家前主席毛澤東,過去回應詩人柳亞子的詩句「風物長宜放眼量」,直指騰訊要有長遠目光,不是因用戶忠誠度高,而魯莽謀利。值得留意是此詩中前一句「牢騷太盛防腸斷」,雖未有寫出,但引文亦似暗指騰訊「牢騷」太多,以轉賬時銀行要收服務費,令成本大增理由不合理。同時,蘋果「Apple Pay」將於2月18日殺入中國,工行(1398)及廣發銀行稱,其信用卡用戶可於當日起使用。Apple Pay與中國19間銀行合作,勢挑戰微信支付及支付寶龍頭地位。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217/19493977
官媒:一線城非理性上漲
1 :
GS(14)@2016-03-02 14:27:18【明報專訊】新華社昨日發表評論文章,警惕一線城市樓價非理性上漲,並指某些開發商與地產中介合謀製造「搶樓」的假象,令買樓人士「恐慌」入市,房價?C漲亦令大量投資客重返樓市,似藉此評論為近日已見?C升的樓市降溫。
高盛:春節後成交量?C逾兩倍
文章表示,春節後內地一線城市樓市火爆,樓價短時間內暴漲,其中的非理性因素應引起高度關注,同時更引述「市場研究機構數據」,稱深圳樓市現時投資客比例超過30%。事實上,高盛亦發表報告稱,內地樓市成交量自春節後按周升55%,按年更升221%,而2月樓價則按年增22%。內地樓市春節後庫存按周下跌1.4%,其中以合肥、南京與蘇州三大二線城市領軍,跌幅分別達9%、7%和6%;一線城市的土地成交量與成交價值亦分別升68%與82%。
交銀國際研究部助理副總裁謝騏聰稱,像深圳等一線城市樓價已非一般本地居民可以負擔,存在泡沫化?[象,料升幅將逐漸放緩,惟樓價上漲仍將持續。新華社文章亦表示,資金過度集中一線樓市,透支三四線城市購買力,令這些城市更難去庫存。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02/news/ea_eab2.htm
一線城市樓價暴升 三四線鬼城處處官媒催谷畸形樓市泡沫
1 :
GS(14)@2016-03-02 15:01:40■上海多個交易中心日前都出現排隊買樓的人龍。
內地百業凋敝,全民炒房風潮卻再起?近日央視等官媒集中報道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線城市爆升,被指是畸形「人造房市」的推手。而官方降低首期比例、交易稅費下降、央行放水措施催谷一線城市資產泡沫同時,不少城市樓市卻仍陷泥沼,鬼城處處的瀋陽昨推零首期為求去庫存。央視財經連日報道內地一線城市樓價春節後呈火箭式上升,上海二手房市場成交連續兩個月突破4萬套大關,有去年中買的房八個月漲了500萬漲了七八成,工作再辛苦努力不如買套房成為很多購房者的內心寫照。《中國青年報》指,上海街頭巷尾都談樓價,有老人商量賣房入住養老院:「400萬元到手,住進養老院,每月6,000元算高級房了,能住55年!」人民網報道春節後首周北京二手住宅的網簽量高達6,048套,二手房過戶大廳「一號難求」,籌碼炒到過千元。
■有網民昨在徐匯區房地產交易中心看見大廳冷清,卻沒有媒體所說的人山人海情況。
■瀋陽推出零首期買樓,為鬼城解套。圖為鬼城之一瀋撫新城。楊柏賢攝
「房市股市冰火兩重天」
新華社和《人民日報》昨發評論要給一線樓市「降溫去火」,聲稱由於近期寬鬆的政策一線房價回暖屬正常現象,但要防「虛火」,將房價非理性上漲部份歸咎於開發商行銷做騷和房產仲介哄抬炒作,人為製造出搶房假象,導致購房者恐慌性入市。上海住建委上月28日表示將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南京政府則表示會遏制開發商「捂盤惜售」等。官媒表演引來質疑,知名財經作家葉檀微博點評:「煽火喊小心。」騰訊證券微信平台的評論更直白:「房市與股市冰火兩重天,只因政府有形之手的操控。」財經網微博昨引述評論呼籲警惕房市蹈去年股市覆轍。央行昨降准0.5個百分點放水7,000億,但上、深指數卻一度雙雙下跌,比起低迷股市,資金更願進樓市。「廣州頻頻上演日光盤!124套房半小時秒光!」昨央視財經又報道廣州樓市熾熱,購房者靠搶。而省政府前日才公佈去庫存計劃,提出廣州市應及時調整執行住房限購政策,省內其他有條件的城市可開放香港、澳門居民購房限制。
瀋陽推零首期買樓
遼寧瀋陽昨也推房產新政,大學生畢業五年內可享受零首期買房;在校生額外有每平米200元獎勵,並全額補貼契稅;其他人申請公積金貸款首期低至10%;農民工購房,子女可在當地讀書並參加公開試(中國戶籍制度一向限制農民工子女城市入學)。網友揶揄:「太拼了!下面就得高考買房加十分了。」《蘋果》記者去年底走訪瀋陽見處處爛尾樓,市郊瀋撫新城更猶如鬼城。河北省住建廳昨也宣佈將調整管控,對需求較大的北京周邊房產加強監測,其餘縣市則制訂去庫存方案。按北師大教授鍾偉推算,內地樓市存貨僅在建和待售的私樓就超過50億平米,起碼5年才能消化。騰訊財經/央視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2/19512869
深圳樓價飈升 官媒籲警惕槓桿資金
1 :
GS(14)@2016-03-04 23:15:48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03/news/ea_eac1.htm
【明報專訊】雖然環球股市做好,令市場逐漸回復信心,惟內地房地產投資仍未能掉以輕心。據日前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發布的樓市數據,深圳2月份新房成交價按年大幅上揚逾七成,每平方米平均高達4.8萬元(人民幣.下同)。新華社昨亦發表評論,揮筆直指槓桿資金乃深圳樓市居高不下的推手之一,籲民眾要警惕出現「槓桿上樓市」。
面對樓價持續飈升,內地基層市民亦出現急於買樓的恐慌心態,尤其對位處於具發展潛力的地區,出現一樓難求的情况。而一系列搶房現象,亦令更多民眾「恐慌性」入市,非理性地進一步抬高房價。新華社引述人民銀行深圳中心支行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深圳個人房貸金額按年上升四成,達7420億元;深圳於去年12月的平均按揭成數,按年增加3.2個百分點至65%,與70%的最高貸款限制相差5個百分點。
深圳按揭成數增至65%
報道又表示,自去年起,深圳房地產市場出現不少個人對個人(P2P)網上借貸,以及眾籌等高槓桿房地產理財產品,面對高昂的樓價,買家仍可借助以上方法入市;同時亦吸引大量投資者重返市場,致使現時深圳樓市中逾三成為投資者。值得留意的是,由於這些投資者乃借助這些高槓桿產品入市,一旦樓價下行,投資者勢必無法應付房貸,從而加大銀行按揭貸款風險,故投資者入市前切記三思。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