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官媒未審先判 妨礙司法公正政協委員反對電視認罪
1 :
GS(14)@2016-03-05 01:11:40【兩會聚焦】一年一度的全國政協、人大會議(簡稱兩會)今日在北京正式拉開序幕,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律協副會長朱征夫反對讓疑犯上電視認罪,成兩會最受注目提案。在當前電視上認罪成為內地常態、律師自身難保的情況下,朱的仗義執言實屬勇敢。
■全國政委朱征夫指出,上電視認罪導致「輿論審判」。
「讓嫌疑人上電視認罪不利於司法公正!」朱征夫前日接受兩家北京媒體專訪時強調,疑犯失去人身自由後上電視認罪,很可能是迫於辦案機關壓力或從輕處罰的交易條件誘惑,並不等於真認罪,更不等於真有罪。他批評這種做法容易導致「輿論審判」,誤導公眾認為嫌疑人有罪,或可緩解辦案機關壓力,唯獨不能證明疑犯真有罪。這種有罪推定的形式,明顯有迫使檢察院將案件提起公訴、迫使法院做出有罪判決的傾向。朱征夫在兩會提出的九條提議環環相扣,包括建議嚴格「言詞證據」的採信標準,指現行制度單憑口供就可定罪,很容易是被誘迫出來,甚至栽贓陷害,故應有物證佐證;他又建議試行偵查訊問期間律師在場,認為這將最有效規避逼供:「現在是全程錄影,但這過程中可能會有人做手腳。」他還促請創造條件讓法官敢於依法作無罪判決。
內地網民敵我鬥爭意識強
新聞留言可見,不少內地網民法律意識,不及敵我矛盾的鬥爭意識強;也有不少人支持和稱讚朱征夫,同時為他前途甚至安全擔憂。上電視認罪已成內地「新常態」,在受海內外輿論關注案件中尤為突出,近期獲此「榮幸」的,除港人熟悉的銅鑼灣書店失蹤五子之外,還有朱委員的「行家」-助基督徒抗拆十字架維權的律師張凱。近日網上一封《就「709事件」被捕者權利致全國人大代表暨全國人大的公開信》,也呼籲糾正動輒運用官媒未審先判抹黑嫌疑人的做法,稱:「官方媒體審判通過片面資訊和歪曲解釋,甚至公佈不知是否屬實的個別人隱私以達到輿論抹黑和影響司法裁判的目的,是對法治精神的嚴重背離。」超過200名全國各地民眾聯署。
瑞典人權工作者「認罪」後逐出境
「709事件」指自去年7月9日起全國各地300多名內地律師、律所人員及維權人士遭抓捕、羈押、恐嚇事件。最少16人在被捕「失蹤」(下落不明、涉罪不明、不獲准見家人和律師)近半年後,1月被以「顛覆國家政權罪」或「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批准逮捕,意味着將被移交司法。在此之前,他們早就遭央視、《人民日報》和新華網等官媒「未審先判」。首當其衝的北京鋒銳律師事務所負責人周世鋒律師,去年7月現身央視「認罪懺悔」:承認事務所有違法之處,報道指他有不正當男女關係,包括趁當事人受傷卧床強佔其妻。又播出該所律師王宇等人法庭上「撒潑」鏡頭。而與被捕維權律師長期合作的瑞典人權工作者Peter Dahlin,1月在北京被捕,現身央視「認罪」後遭驅逐出境,為國產「電視認罪」系列增添了外國面孔。《新京報》/財新網
【點滴】
機場燒炮仗 卧軌自殺迎兩會
兩會惹火!昨日下午北京首都機場T2航站大廳內有人放鞭炮,引起恐慌,大廳地面上散落不少紅色鞭炮碎。據稱涉事4名男子被警方第一時間扯走。早上7時許,北京地鐵1號線萬壽路站一男子卧軌自殺身亡,原因不明。
倡中山裝作國家正式禮服
民革中央向本次政協會議提交一條重點提案,建議將中山裝作為國家正式禮服。提案指,今年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中山裝賦予了中華民族對復興理念的訴求,不僅是服裝問題,也是民族問題;它在幾代中國人心中留下揮之不去情意結。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3/19513817
轟任志強惹譴責葛大炮與官媒反面
1 :
GS(14)@2016-03-05 01:11:41北京市政協委員任志強「任大炮」因質疑習近平「媒體姓黨」說,遭中共輿論圍剿面臨處罰。同有「大炮」之稱的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因挺官方打壓任的言論,遭網友同聲譴責「落井下石」。在輿論壓力下,他昨出爾反爾,並與中青網反面。
網友斥落井下石
葛劍雄前日接受中青網專訪時談到任志強事件,稱「憲法保證言論自由有前提,但要保證中共的領導地位」、「作為公眾人物說話要負責任」;反對任「極端表達」。中青網隨後以「葛劍雄:我贊成對任志強微博的處理」刊出,引起外界對葛的不滿,轟他「落井下石」、「民心向背,昭然若揭」。事件惹怒葛,昨在微博稱:「我非常遺憾地看到了中青網在未經我同意下發表這樣的標題和內容。」並宣稱即日起在政協大會期間「不再接受任何媒體的採訪」。有分析認為,葛劍雄忌於自己是體制內學者,不得不對事件表態「緊跟」,但不滿中青網拿他「當槍使」;同時葛珍惜「敢言」形象,不希望被視為「拍馬屁委員」。71歲的葛做了八年全國政協常委,年年都有鋒芒畢露的提案,被譽「葛大炮」。微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3/19513819
內地官媒電台 侵港大氣電波發射功率高本地173倍 協議如虛設
1 :
GS(14)@2016-03-09 16:12:30■深圳梧桐山發射站功率料達86千瓦,較本港強173倍。夏家朗攝
【本報訊】《蘋果》調查發現,香港的大氣電波頻譜已被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為首的4個內地官媒電台攻入,網頁公然把香港列為指定廣播地區,遠至港島南部也可清晰收到普通話節目,發射站強度更較本港高173倍,完全漠視兩地早年簽訂的協調協議。商台指一直關注問題,但只能交通訊辦處理。通訊辦默許節目在香港廣播,國際電信聯盟指涉中國內部事宜拒回應。記者:梁御和 林偉聰
■港大副教授張星煒用頻譜分析儀測試政總一帶的訊號強度。
香港只有3個持牌電台,租用FM88至108MHz頻譜廣播。為免與內地電台頻譜互相干擾,香港及廣東省政府在2000年簽訂《頻率協調協議書》;現時越接近內地的發射站,發射功率也會調低,避免過強的本地訊號覆蓋內地。相反,現時由新界北區至港島鴨脷洲也接收到逾10個內地電台節目。收得最好的分別為深圳人民廣播電台(89.8MHz)、廣東人民廣播電台(91.8MHz)、中央人民廣播電台(95.8MHz)及中國國際廣播電台(107.1MHz)。各台官網更將香港列為指定廣播地區,發射站位於深圳梧桐山。記者邀請港大電機電子工程系副教授張星煒走訪全港11個地點,以頻譜分析儀分析訊號強度。按記者測試,強度高於-120分貝微瓦(dBm/Hz),家用收音機可清晰接收。
訊號遠至鴨脷洲
以金鐘政府總部為例,該處收到近10個內地電台節目,深圳電台訊號高達-98分貝微瓦;鴨脷洲也收到5個內地電台,強度達-111分貝微瓦。越接近新界或高地,內地訊號也越強。大帽山荃錦公路收到的最強訊號,首9個全來自內地,強度由-70至-86分貝微瓦不等。沙頭角紅花嶺更錄得最高的-61分貝微瓦,較商台訊號強約千倍。官方資料指,深圳梧桐山發射站的發射功率為10千瓦(kW);大埔九龍坑山只有0.5千瓦。惟張星煒以收集的數據估算,深圳實際發射功率較本地強173倍,即高達86千瓦。張估計,內地或以放大器及天線加大強度,將訊號指向香港發射。張又指,內地其實可調整訊號發射方向,或調低梧桐山發射站功率,避免訊號覆蓋香港。通訊辦回應指,本港的FM頻率與內地共用,並按國際電信聯盟的技術建議,與廣東省簽訂協議避免干擾,承認香港會收到內地電台,但不會影響市民接收本地訊號。通訊辦又稱2014年至今接獲7宗內地電台干擾的投訴,全屬市民收音機問題。有關協議書的內容,因涉及中國內部資料,拒絕公開。聯合國轄下、負責制定無線電技術準則的國際電信聯盟指,事件涉及中國內部事宜,拒絕回應。商業電台及香港電台指,兩台頻率與內地電台沒有重叠;商台補充,業界一向關注內地電台的輸出率問題,惟只能交通訊局處理。新城電台及涉事的內地電台至截稿無回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09/19521811
官媒評芮︰急於成名要付代價
1 :
GS(14)@2016-04-15 16:29:55芮成鋼前年被帶走後,猶如從天堂落到地獄,由少年得志到最終身敗名裂。中共官媒《人民日報》發文總結其對錯,指他心太急,急過了頭,就要付出代價。芮成鋼生於1977年,高考時是安徽合肥市文科狀元,北京外交學院畢業。求學時已多次接待來訪各國政要。2003年他任職央視英語國際頻道的《財經中國》欄目主播,後來加盟央視財經頻道,被視為央視採訪外國政要的主力,他亦是同事眼中「財經頻道國際化的標誌」,粉絲過千萬人。不過,芮成鋼的出位言論也惹來噓聲,2011年,他在瑞士舉行的達沃斯論壇上,曾訪問當時剛就職的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坐經濟艙來,是否在提醒大家,美國欠中國錢?」芮成鋼另一出位言行是在2010年出席南韓G20峰會時,不顧美國總統奧巴馬指定要韓國記者提問,搶咪聲稱「代表亞洲」提問,舌戰奧巴馬,場面尷尬。《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415/19571806
鳳凰網專頁忽變錯誤代碼 官媒噤聲不提文革50年
1 :
GS(14)@2016-05-19 02:27:05【文革50年】【本報訊】昨日是毛澤東發動的文革爆發50周年。儘管海外輿論沸揚,內地網民反思熱烈,但中共裝聾作啞,又禁自己媒體紀念。有親中網媒精心策劃紀念專題,甫推出即被禁。不過內地民間毛派借機還魂,以各種形式集會活動,令這個本是「十年浩劫」紀念日,成為毛左們的慶賀佳節。輿論認為中共禁官媒反思文革,因擔心挖文革瘡疤會危及其統治地位。記者:陳永階
■日前大批毛左趁大連國際徒步大會,舉起毛像及旗幟步行。互聯網
早在35年前,鄧小平主持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已通過決義,宣告文革是一場「災難」,對文革進行了徹底否定。但此後幾十年文革陰影未散,加上改革開放後社會貧富懸殊,兩極分化,民眾不滿日增。習近平上台後又表現「崇毛」,尤其是習提出「兩個30年」謬論(即不能以改革開放後30年否定前30年,反之亦然),更令毛左們如沐春風,枯木逢春。
毛左舉旗慶祝
海外早前有報道披露,中共內部通告不舉行任何形式紀念活動。但進入5月,內地毛左們開始興風作浪。5月2日,人民大會堂一場打着中宣部名義,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五十六朵花」紅歌會,高唱文革歌,尤其《大海航行靠舵手》,公開為文革招魂,震驚海內外,因演出把習近平扯上,傳亦震怒習近平。事件至今未了。緊接着,中港兩地毛左利用一國兩制在香港招搖掛牌、集會遊行紀念文革;習近平家鄉陝西毛左集會紀念5.16時公開喊出要進行「第二次文革」、「打倒資本主義當權派」口號;山西太原、河北石家莊毛左集會活動,用各種方式為文革招魂。5月14日大連20萬人國際徒步賽活動,毛左們公開展示毛像及寫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大字的旗幟參加。昨午,江西南昌八一公園有毛左舉行紀念活動。內地各官媒、各大門戶網站昨對文革不置一詞,當文革50年「冇到」一樣。親中的鳳凰網欲打擦邊球,精心策劃《文革50周年特別策劃:再看青年人的文革觀》專題,但專題昨日推出不久就突然打不開,點擊進去顯示「錯誤代碼404」,並有一句不無幽默的解釋:「抱歉,您訪問的頁面被外星人劫持了。」據悉網站收到上頭指令「撤下文革專題」。法新社評論認為,中共禁紀念文革50周年,因當局很清楚無論用任何方式態度紀念那場被視為人類文明史上罕見悲劇,都不可避免涉及毛澤東和中共的歷史錯誤,加劇民眾對中共的失望,挑動人民對現狀不滿,令中共執政合法性再受質疑。首都師範大學教授陳明稱昨在微博稱:「學生中誰如果肯定文革,我將斷絕跟他的師生關係!」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17/19615132
傳習下令拒毛左搞事官媒表態否定文革
1 :
GS(14)@2016-05-21 13:01:11■《人民日報》昨凌晨突然發表評論,強調否定文革。
【文革50年】【本報訊】習近平滅火救急?前日為文革發動50周年,不少海外媒體均有大肆報道,惟獨內地媒體在官方勒令下呈「一片靜默」。至昨日凌晨,官媒《人民日報》突然發表評論,表明官方態度,坦承文革為一場內亂,「絕不允許這樣的錯誤重演」。《環球時報》也發表文章,指「不會把文革重拾為樣板」。不過,官媒特別指出,不應利用文革來否定中共黨史和黨的領導。記者:曾昭坪《人民日報》在16日沉默一整天後,罕見地在17日的凌晨零時許,發表作者署名任平、標題為〈以史為鑑是為了更好前進〉的評論,強調中共官方的態度是否定文革。文中提及中共於1981年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徹底否定文革,但也「充分論述了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偉大意義」。文中並表示文革「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應指『四人幫』等)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造成的危害是全面而嚴重的」。然而文章也指,不應利用文革來否定中共黨史和黨的領導,並重申全國應在習近平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下發展前進。
政治局緊急商量漏夜出稿
緊接《環球時報》也發表署名為「單仁平」(常為該報總編輯胡錫進筆名)、題為〈「文革」已被徹底否定〉文章,指出最近網上於文革發動周年出現對文革的討論「是正常的」,但「中國社會看待文革的共識遠遠大於分歧」,「公眾在這個時候尤其不會把文革重拾為樣板」。此外,文章中又指出近年不少發展中國家發生內亂卻難以撼動中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文革的慘痛教訓給中國人帶來了某種『免疫力』」,並指沒有人比中國人更害怕動盪和渴求穩定。《博聞社》昨引消息人士指,中央本已決定不搞任何形式的文革紀念活動,然而踏入5月以來,內地毛左持續以紀念文革為名搞集會和開研討等;尤其本月2日於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紅歌會」等,讓輿論認為中央縱容左派「興風作浪」,並恐慌揣測文革將會重臨。此前已有傳聞指,習對「紅歌會」拉上自己為文革招魂「背書」大為震怒,並指示中央辦公廳調查事件。中央政治局經緊急商量後,決定由《人民日報》出面,漏夜表明中央態度。事實上,前晚內地媒體行家中已流傳中央網信辦通知,指將有「重要稿件」出台,並要求內地各新聞門戶網站預備配合,全力轉發,事件更一度令各網站領導層十分緊張;直至昨凌晨零時許,官方稿件終於出來並廣泛流傳。
模糊處理 無真正「批毛」
本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當局面對不少聲音指要清理文革餘毒,同時卻有對現實不滿的「老左」「停留幻想」紀念文革;為了平衡各方指摘和減少矛盾,始有透過官媒發文之舉。然而劉銳紹又指出,當局只是以模糊形式處理文革議題,官媒文中根本沒有對文革有徹底的反思批判,「即使有,都只是對文革中出現暴力的反思」,並指當局或會認為放手讓人反思文革,最後只會讓人更「思反」。此外,劉銳紹又表示,官媒眾多的文章中也沒有真正「批毛」:「批評老祖宗會影響中共統治……文革在民間神憎鬼厭,習總應只是不想太多人去談論文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18/19616431
南海仲裁前夕 官媒斥「爛戲」
1 :
GS(14)@2016-07-12 03:19:22中菲南海爭議仲裁案明有結果。裁決前夕,中國繼續對裁決大力撻伐,中共喉舌《人民日報》昨社評直指是「一場爛戲」,裁決結果是「一張廢紙」;並繼續拉攏其他國家。台灣前日重申,對主權堅持不會妥協,並稱在爭議上有權協商。
台稱南海爭議有權協商
《人民日報》昨發表《國際法旗號難掩仲裁案荒謬底色》社評,指美菲等國在明日荷蘭海牙法庭公佈結果前,「已急不可耐地大做文章,放出種種看似強硬卻缺少底氣的施壓的話」。社評指菲於日本籍法官柳井俊二任國際海洋法庭長期提訴,並由柳井和菲方任命5名仲裁員,更指有仲裁員立場前後矛盾,直斥「這齣戲實在太爛」、「所謂裁決結果注定是廢紙一張」。該報又於今日發表署名文章,稱今後若別國都仿效菲律賓的惡劣先例,將破壞海洋法公約所建立的國際海洋秩序。除文宣外,中國更積極拉攏其他國家不承認裁決。上月東盟曾聲明,指各國應尊重海洋法公約,但發出不久即收回。成員國之一的柬埔寨,其外交部前日再重申不支持海牙法庭裁決。實質佔有南沙群島最大天然島嶼「太平島」的台灣,前日外交部重申,各方應按國際海洋法等規定提出主張,並指各方透過協商解決爭端時,台灣應被納入相關機制。菲方法律團隊重要成員、最高法院大法官卡皮奧(Antonio Carpio),近日對裁決結果作三種預測。其中兩種均為裁定中國主張的「9段線」無效,且中國現時實質佔領的黃岩島只能主張12海里領海。第二種更進一步裁定太平島並非「島」,不得主張200海里專屬經濟區,並確認菲方所提美濟礁、赤瓜礁等「低潮高地」地位;兩者均對菲方有利。第三種則為不對9段線效力作裁決,意味中菲爭議海域面積不變;惟卡皮奧認為此結果等同海洋法公約失去功能,機會不高。人民網/台灣《蘋果日報》/中央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711/19690035
官媒指外界對中國經濟擔憂屬「多慮」
1 :
GS(14)@2016-07-17 15:58:33【本報訊】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上半年經濟增長為6.7%,《人民日報》海外版昨撰文稱,數據反映經濟增速符合預期,各項推動政策已見成效,直指外界對中國經濟感擔憂實屬「多慮」。報道引述國統局發言人盛來運指,上半年中國經濟從內外困境中「突圍而出」,保持到6.7%穩定增速,雖然較去年同期回落0.3個百分點,但金額按年增加230億元人民幣,表明中國的經濟是在穩定增長,結構調整進程理想,證明外界對中國經濟的擔憂是多慮。盛來運表示,上半年經濟於困境中保持平穩且不乏亮點,其中內需及服務業支撐經濟穩定增長,兩者帶來的經濟貢獻仍在提升。他又指,中國消費及服務業的「搶眼」表現引來外媒關注,展望下半年,從供給側結構改革與穩定增長的基礎上,料全年可實現6.5%至6.7%增長目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17/19697909
官媒文章暗示中央拒放水
1 :
GS(14)@2016-08-08 00:13:02【本報訊】當市場熱切期待中國「放水」救經濟之際,《人民日報海外版》評論文章指,儘管當前中國供給側改革面臨很多「硬骨頭」(難處理問題),部份領域進展更不理想,但中國經濟所處的發展階段,決定了經濟政策不可能跟英國及日本執行「強刺激」方針,未來只有紥實推進供給側改革及「苦練內功」,才能為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儲備力量。文章似乎再次暗示,中央不會「放水」救經濟。文章指,於8月4日,英國央行宣佈把主要利率,由0.5%下調至0.25%歷史低位,更是英國自2009年3月以來首次降息。另一方面,日本政府早前也通過了規模達28.1萬億日圓(折合1.84萬億元人民幣)的刺激計劃,以提振經濟;由於各地央行都在「放水」,中國經濟政策走向非常令市場關注。對於中國應否跟隨如英國及日本等國家「放水」刺激經濟,文章引述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斌表示,中國所處的發展階段和實際經濟情況與英、日等國有明顯區別,面對的問題也不一樣,故決定了中國不會跟隨「放水」,而是繼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達到治本的目的。張斌說,英國、日本都是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其推動結構性改革的空間非常有限,相比下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在完善市場機制及提升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改進空間就大得多,故此中國將堅持通過供給側改革來提升潛在增長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07/19726086
人行旗下官媒:部分地區樓市泡沫化
1 :
GS(14)@2016-09-15 08:07:43【明報專訊】內地樓市持續狂熱,官媒再次發聲,人民銀行旗下《金融時報》昨刊登評論,指中國部分地區樓市已經走向泡沫化,需要採取更多措施,以抑制泡沫過度加大,亦要抑制過度的金融資源流入房地產行業。
該篇題為《警惕樓市「高燒」隱藏的風險》的文章稱,當前樓市的「高燒」狀態,從深圳、上海等一線城市擴散至二線城市廈門、南京、蘇州和合肥等,令人擔憂的是,部分城市樓市的高燒狀態正朝泡沫化方向演變。一旦泡沫破裂,房價大幅下跌,引發的風險和破壞,都將對經濟金融造成嚴重傷害。
中海外8月銷售飈八成
文章特別重提,前幾年樓市同樣過熱時,國家出台史上最嚴調控,遏制住了房價,指出雖然部分地區樓市高燒不能代表全國,房價分化也不能就說是樓市泡沫破裂的到來,但對於部分地區的非理性過熱,各方要始終保持警惕。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8月全國百城住宅均價按年上漲13.75%,按月上漲2.17%,已經是連續15個月按月上漲。地產商銷售持續攀升,中海外(0688)8月合約銷售額按年增長80%,旭輝(0884)和龍光(3380)8月合同銷售額分別按年增加54%和41%。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540&issue=2016091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