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賣書給阿拉伯民眾看,劉震雲《手機》搶手

“2009年以前,在埃及,到處是中國的商品,而對於中國人,我們只知道他們黑頭發、黑眼睛、黃皮膚,工作起來像機器一樣,起早貪黑。”34歲的埃及人艾哈邁德•賽義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在沿線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意義除了經貿合作外,人文交流同樣不容忽視。因為,對於中國的認識將直接影響各個層面的合作。

阿拉伯人眼中的中國

“我們對中國的認識停留在幾十年前,中間這段時間我們主要從西方獲取關於中國的信息,甚至是帶有西方主觀色彩的信息,甚至有些扭曲。”賽義德表示。

賽義德說,在他18歲之前,他和他的同學對中國的存在沒有任何認知,甚至根本沒有想過要了解這個國家,因為他們沒有渠道可以了解中國,僅有的關於中國的信息多數是來自西方人寫的有關中國的一些報道和文字資料。

事實上,在不少阿拉伯人眼中,中國的崛起出現了斷檔。

寧夏智慧宮文化傳播公司創始合夥人、董事長馬永亮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文化在阿拉伯國家的宣傳特別少。一些阿拉伯國家的人一提起中國,只知道中國制造的產品。從2007年到現在,在智慧宮打造這些圖書之前,阿拉伯市場上很少有中國人寫的圖書或中國人發聲的圖書被翻譯成阿拉伯語,或在阿拉伯國家銷售。普通老百姓多數通過電視來了解中國,而阿拉伯國家的電視媒體多數還是受到西方宣傳的一些控制,他們對中國的了解還停留在改革開放前的中國,對改革開放後的中國了解非常少。”

在馬永亮做調研過程中發現,在阿拉伯國家一些偏僻的地方,談到毛澤東和周恩來,他們非常了解,但是談到近20多年的中國,他們非常陌生。因為當時阿拉伯處於民族鬥爭時代,而中國的經驗提供了很多啟示,所以當時的中國與阿拉伯國家關系非常好。

事實上,多年以來,中國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文化交往遠遠少於經貿交流。阿拉伯國家也許對中國產品很了解,但對中國文化不僅陌生,甚至有所誤解,而但凡來過中國的阿拉伯人,他們對中國的認識就會發生變化,開始認為中國的發展模式值得借鑒。

“歐美對阿拉伯國家進行的文化宣傳比中國早,中國文化走出去,近五年才開展起來,但美國他們早就做了,特別是好萊塢。在教育、影視、院線建設,都可以看到美國資本的參與,而這塊中國的參與度比較低,投入比較少,也很少有私營企業介入。”馬文亮表示,“最主要的就是文化產業,但是投入大、回報慢、周期長,做貿易的收益顯然比文化要快,因此,主動去做文化交流的企業比較少。”

可見,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一帶一路”的布局之中,文化傳播顯然成為一個重要的軟性基礎。

中國崛起的秘密

2016年4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人文基礎,人文交流合作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真正要建成“一帶一路”,必須在沿線國家民眾中形成一個相互欣賞、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

“現在的阿拉伯人對中國的認識有了很大的變化,至少有人開始知道了中國有個地方叫銀川。他們特別想知道中國崛起的秘密。”賽義德稱。

2010年開始,借助中阿博覽會平臺,智慧宮通過參與其中的中阿廣電合作論壇、中阿出版合作論壇等分項活動,開始向阿拉伯國家輸出中國圖書,一共翻譯出版了700多種圖書。

“這些書有介紹中國政治體制和改革開放成果的,也有中國模式、中國發展經驗,還有很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張維為老師的《中國震撼》已經成了暢銷書,現在已經第三次印刷。還有劉震雲老師的《手機》、徐澤臣的《跑步穿過中關村》。因為阿拉伯人喜歡讀小說,而這些小說可以從微觀層面反映中國的一些現狀,很受他們歡迎。”馬永亮表示。

隨著大眾文庫把經典圖書對外推廣後,阿拉伯國家對中國開始有了一些基礎認識,他們的需求也在變大。

“在做過一些宗教類圖書後,發現了大家有更多的需求。現在阿拉伯人更關註中國現在的發展,他們想借鑒中國的發展模式,來擺脫當前阿拉伯國家發展的困惑,對自己的困境有一定的啟發。所以這兩年我們做了一些中國政治體系、中國發展的圖書。同時增加了一些接地氣的小說類圖書,讓讀者通過故事了解中國。”馬文亮表示。

除此之外,從去年開始,智慧宮開始了動漫和影視平臺業務,填補影視傳播的空白。

馬文亮表示,雖然中央電視臺阿拉伯語頻道也上星,但真正看這個頻道的比較少,並不是中國的文化元素少,而是電視節目的編排不太契合阿拉伯觀眾的收看習慣。

目前有些翻譯成阿拉伯語的影視劇也受到了一定的關註,但更多的影視劇並沒有進入阿拉伯國家,主要是因為版權輸出環節做得還不夠。

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交而通”的要求下,“一帶一路”延伸之處,也是人文交流、聚集和活躍之地,而民心交融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7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