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訪印度“滴滴”:我們不懼Uber 向中國同行學習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28/146176.html

i黑馬導讀:目前,國內打車市場格局已定,滴滴、快的形成二強,剩下就是標準化模式的覆蓋,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直至全國。好吧,我們再來看看友邦印度,那里的打車市場到底如何?

\死心了,與市場同行

    由圖,你說這次5178點下跌的形態與前次6124點下跌的是一樣的?你仔細看看!不要閉著眼睛說瞎話。若看周K線和日K線,差異就更一目了然了。

    還有,金融市場的歷史告訴我們,市場不會簡單地重複歷史錯誤,它會吸取歷史教訓。股市是永遠面向未來的,它是個典型的複雜性適應系統,充滿不確定性,是不可預測的。對於股市來說,你羅列的所有數據資料都只是必要條件而已,而非充分條件。說到這,我驀然想起芒格的一則對話(大意)——有人問芒格:你覺得哪些數據比較有用呢?芒格回答:我覺得都沒有用。所以啊,你就別再枉費心機地糾纏於那些預測性的偽命題了!

    當然,你若是先知先覺者,你盡可以逃頂抄底;你若是後知後覺者,你盡可以跟著羊群走。而我等都是不知不覺者,傻乎乎地采取廣遭詬病的長線(價值)投資,只能傻不拉嘰地呆著,想想,反正世上也沒什麽“寧靜的港灣”可去,要是股市徹底玩完了,其他任何領域也都好不到哪里去的。

    死心了,與市場同行,走著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225

本地電商不支倒閉,代購同行仍登台 東南亞生鮮電商 搶賺台灣人買菜錢

2016-01-18  TCW

毛利低、限制多讓生鮮電商陷困境,但印、星電商以新模式來台,只做代購,沒貨源、沒倉儲,卻有信心搶攻台灣業者拿不下的市場。

一月初,經營五年的生鮮農產電商吉甲地無預警倒閉,震驚電商業界。

在吉甲地網站上,貼出的暫停營業公告寫著:「因為我們的努力不夠,以致營運狀況始終未能轉虧為盈。」過去五年,吉甲地接連獲獎,二○一四年得到經濟部金網獎,去年又獲得十大企業金鉅獎,任誰都沒想到,它會這麼快就關門大吉。

生鮮,電商最難的一塊中國四千家,僅一%獲利吉甲地的死亡,暴露出生鮮電商的困境與挑戰。同是生鮮電商的「愛上新鮮」執行長張右承表示,生鮮電商毛利低、限制多、運費高,再加上產量規模不大,原本就比一般電商更難經營,吉甲地經營五年來入不敷出,算是預期中事。

「生鮮有強大需求,可是很難經營,中間的know-how非常之深。」張右承說。

然而,就在吉甲地宣告死亡當週,卻有一家遠從新加坡而來的生鮮代購業者誠蜂(Honestbee)悄悄登台,殺入台灣規模高達一千億元的生鮮市場。

誠蜂創辦人暨執行長孫志偉宣布,未來三年要在台投入五億資金,並在台灣成立研發中心招募工程人才。無獨有偶,二○一五年十二月,從印尼起家的生鮮代購業者 樂鮮(Happy Fresh)也進軍台灣,還選在誠蜂登台當天,發布登台滿月「戰績」,火藥味十足,正式敲響國內生鮮代購市場戰鐘。

但是,生鮮電商堪稱最難做的電商,中國四千多家生鮮電商,僅一%獲利,幾乎家家虧損,方才死亡的吉甲地顯示國內狀況與對岸相去不遠,為什麼,這兩家外來的業者會挑選最困難的生鮮下手?

代購,有別於舊模式沒貨源、倉儲,成本大省原來,誠蜂與樂鮮只做「代購」,是目前台灣唯二的生鮮代購業者,與經營電商平台的通路業者、或像吉甲地等生鮮電商非常不同。

生鮮代購沒有貨源、倉儲或冷鏈物流的經營壓力,他們所做的僅僅是把超市倉庫當自家倉庫,媒合有購物需求的消費者和有空閒時間的兼職代購員和配送員,一小時內,把消費者想要的物品送到指定地點。

樂鮮在台灣開張一個月以來,已經有一萬名會員和三萬個App下載數,商品數約兩萬以上,在進入台灣市場前,樂鮮預估線上雜貨(包括生鮮食品)市場將會占整體雜貨市場的一○%,「十年以後,可能大家在台灣都會使用這個服務。」樂鮮執行長Ronald Chan說。

為什麼樂鮮這麼有信心?其實,類似的生鮮代購模式,在國外已行之有年,並且成為亞馬遜和Google的眼中釘。

Instacart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該公司被《富比世》選為二○一五年最被看好的美國公司,估值超過二十億美元。

Instacart年營收約一億美元,在全美有一萬名代購員和配送員,並且與好市多(Costco)、塔吉特(Target)、喜互惠(Safeway) 等大型連鎖超市合作,成為亞馬遜生鮮(Amazon Fresh)和Google配送(Google Express)的最大競爭對手。

那麼,Instacart模式,放在地狹人稠的台灣,能夠適用嗎?

「美國是一個禮拜去超市一次,台灣是你要什麼都買得到,台灣的基礎建設跟很多國家不一樣,不一定每個模式來到台灣都能輕易融入。」心元資本合夥人鄭博仁持保留態度。

業者則舉尼爾森調查說明,台灣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消費者會在線上訂購日常食用品,與印度並列為全球第二,僅次中國,更有超過半數的人表示未來願意使用此服務。

兩家業者皆鎖定二十五歲至四十歲間的職業婦女,該族群的特色是,收入有一定水準以上,且家庭事業兩頭忙。孫志偉表示,教育程度高的獨居單身族或新婚雙薪小家庭將會是主要客群,預估生鮮配送市場每年將以一.五到兩倍的速度成長。

但是生鮮電商和生鮮實體通路自營的電商在台灣已行之有年,而且超商密度居全球之冠,雖然兩家業者都主打一小時直送,但會比走幾步路就買到還方便嗎?

誠蜂業務經理王鶴穆分析,台灣便利商店密度雖高,但若要煮菜,還是要去賣場採購而非便利超商,且找停車位、提重物回家,也不方便。此外,某些特定精品商 店,例如合作商家太平洋鮮活、法蘭克肉舖子等等,都是社區型的高級食材店,店數有限,透過代購服務,消費者可輕易買到這些平常不易買到的食材。

難題,讓消費者信任買錯一次,恐砸整盤生意對實體通路而言,誠蜂和樂鮮與其說是競爭對手,更像是合作夥伴。

全台有四百多家門市、市占第二的超市美廉社,選擇與樂鮮合作,美廉社行銷部協理蔡達倫不諱言,生鮮代購業者就像是超市免費的搬運工,可以帶給既有客群更好的服務,又不用像自營生鮮電商一樣,負擔高額投資成本,因此當樂鮮找上美廉社合作時,雙方一拍即合。

太平洋鮮活超市執行長吳一芳預估,因太平洋鮮活店數有限,透過與誠蜂合作,店內業績可望增加三成,接觸到平時無法來店的客群。蔡達倫也指出,美廉社平時的 客群多為社區鄰里,銀髮族有相當程度的商品配送需求,但美廉社又無多餘人力替顧客配送,「樂鮮來了之後,這樣的客層(銀髮族)似乎也變得比較多了,我們隱 約開拓了一批客層。」連自營生鮮電商的實體通路,也樂見生鮮代購業者來台。在上海與大潤發合作經營綜合生鮮電商飛牛網的優達斯行銷長黃文貴認為,生鮮代購 就像是黑貓、郵局和電商業者的關係,不僅幫忙配送,還幫忙導入訂單,雙方不會是競爭關係,而是合作關係。

省去進貨、倉儲、物流和品管成本,又不像優步(Uber)一樣大肆破壞既有產業秩序,生鮮代購看起來似乎大有可為,然而,這個模式仍有許多待克服的考驗。

首先是消費者的信任問題。「消費者對信賴的養成需要時間,他如果覺得你買的蘋果不好,那就是不好,」瘋狂賣客董事長侯銘罡說。雖然誠蜂和樂鮮皆強調嚴格培 訓代購員,幫消費者買到最理想的產品,然而商品品質優劣有時候是非常主觀的,當消費者要求退貨時,超市不見得願意接受退貨,此時只能由代購生鮮業者自行吸 收成本。

此外,合作超市願意讓代購業者在每筆訂單中分得多少利潤,也是該模式能否可長可久的關鍵。張右承舉台灣家樂福為例,「一個商品裡面抽成大概二○%,你覺得 家樂福可以分它(誠蜂)多少?」再加上養採購員和配送員的成本,某種程度上,代購生鮮業者的獲利模式會比生鮮電商更嚴苛。

決勝,取決實體通路盟友越多,越有贏的機會最後,同時也是最關鍵的成功因素,還是兩家業者是否得以說服最多元,又最具指標性的通路加入代購平台。目前家樂 福和美廉社兩家國內較具規模的實體通路已加入,然而,全台店數八百多家,市占第一的超市全聯會選擇與生鮮代購業者攜手合作,還是另起爐灶自營電商,將會決 定兩家生鮮代購業者的命運。

兩家業者雖然都在東南亞市場取得了初步成績,新加坡市占第一的連鎖超市已加入誠蜂,樂鮮在東南亞四個市場有一千多個合作店家,然而,台灣的交通條件、消費行為與東南亞仍有差異,台灣消費者是否願意交出菜籃,還有待時間驗證。

【延伸閱讀】生鮮代購服務,在台剛起步、美國已做3年—3家生鮮代購商比較

●誠蜂

創立時間:2014年.新加坡起家市場分布:新加坡、日本、香港;2016/1進駐台灣台灣服務範圍:台北市4區,3月後至雙北合作超市:家樂福、太平洋鮮活、法蘭克肉舖子、珍嚮益、登峰鮮物特販店

代購員數目:台灣20人

配送員數目:台灣70人

●樂鮮

創立時間:2014年.印尼起家市場分布:印尼、馬來西亞、泰國;2015/12進駐台灣

台灣服務範圍:全台北市

合作超市:美廉社、樂菲有機超市

代購員數目:台灣30人

配送員數目:台灣60人

●Instacart

創立時間:2012年.自美國崛起:《富比世》評選為2015年最被看好的美國公司市場分布:全美18個城市

台灣服務範圍:無

合作超市:好市多、Whole Foods、塔吉特、喜互惠等百家連鎖和在地零售商

代購員數目:美國1萬人

配送員數目:除兼職配送員,也與第三方物流合作註:代購員、配送員人數仍在持續招募

整理:李欣宜

【延伸閱讀】3步驟線上買菜,1小時送你家—生鮮代購流程Step1.線上選購:上網或打開App選購商品,線上付款。

Step2.專人採買:駐守在各地店鋪的代購員接到消費者的訂單後,幫消費者買指定商品。

Step3.直送到家:1小時內,配送員從代購員手中取貨,騎車送到消費者指定地點。

整理:李欣宜

撰文者李欣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502

市場冷同行倒 櫥櫃企業變身“高端宜家” 破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671.html

6月18日,占地10000多平方米共5層的歐派全屋定制MALL在哈爾濱開業。歐派集團早在2014年就已提出“大家居”概念,這家全屋定制 MALL是大家居概念落地的首家。歐派集團董事長姚良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歐派全屋定制MALL今年將在40個城市開業。未來3年內,將在全國建設300 家以上全屋定制MALL體驗店。

“大家居”目前是家居行業最火的概念。櫥櫃企業如歐派、索菲亞,建材企業如大自然、東鵬等,均紛紛宣布進軍“大家居”市場。還有O2O家裝企業尚品宅配亦專攻全屋定制。盡管熱鬧,這一領域仍處於起步階段。業內人士指出,大家居是一個系統工程,真正落地的難度非常大。

自提出“大家居”戰略後,歐派一直在籌備和實驗。此前在廣東地區開了兩家樣板店,均取得不錯的市場反響,姚良松因此更有信心。他稱哈爾濱的這一家店 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家居”體驗店,由哈爾濱的歐派代理商投資上億元所建。除了歐派自己生產的櫥櫃、衣櫃、書櫃、木門、衛浴等品類外,歐派還將其他品牌資源 整合進來,比如吊燈、瓷磚、地板、窗簾等與其他品牌進行合作。

歐派全屋定制MALL已有高端宜家的雛形,第一財經記者在哈爾濱旗艦店看到,這里有一流的環境,顧客可以來這里談生意、聊天、吃茶點。雖然同樣采用 體驗購物模式,這家店卻與宜家的產品不太一樣,宜家提供的是成品家居,而在這里,顧客可以完全按照個性及房型定制專屬家居產品。除了有實景樣板房體驗以 外,歐派還設計了一套智能3D設計系統,顧客可以在系統里自主設計房屋空間,系統還能模擬一天24小時的光線變化,讓空間更真實更全面。

“如果戴上VR眼鏡,還能進到房間里,會有更直接的感受。”姚良松說,接下來歐派將繼續加大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現在主要是歐派提供效果圖,以後顧客將可以自己設計效果。

大家居概念的出現和流行有其客觀背景,消費者有一站式購物的內在需求。這些人通常是中高端消費者,擁有較強的消費能力。在這種需求的刺激下,近年 來,櫥櫃、家裝、家電、建材等家居關聯企業,都把大家居作為長遠的目標來追求。但目前尚未有一家在全國範圍內都有影響力的大家居品牌。可以說,各類企業都 在“大家居”的路上努力著,還未有哪家享受到勝利果實。

業內人士認為,在櫥櫃、家電、家裝、建材等進入大家居的企業中,相較而言,櫥櫃行業背景更有優勢。櫥櫃在整個家居裝修流程中位於家居系列產品的最前端,既能帶動上遊的建材行業,又能帶動下遊的家具行業、家飾行業,所以櫥櫃在大家居里處於一個非常有利的位置。

相比地板等標準品,櫥櫃屬於非標準品。櫥櫃企業已經積累了大量的非標準品定制的生產經驗,這也有利於其向全屋定制轉型。

近年受到房地產行業下滑的影響,家居行業也不如以往。許多實力較弱的家居企業甚至倒閉。對此,姚良松表示,三四年前就已經做好準備迎接平淡期。現在歐派在廣州70%的市場都是二手房。

家居行業處於轉型期,“大家居”是其中一個方向。但是,大家居是否適合所有的家居企業?顯然也不是。一些中小的家居企業主就曾表示,他們雖然看到市 場商機,但受資金、技術、人才等因素制約,未必有條件參與跨界經營。即便是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在擁抱“大家居”的問題上也走得比較謹慎。

那麽,線上家裝平臺與傳統企業轉型做大家居,兩者誰更有優勢?姚良松認為,這兩種模式各有優勢。線上家裝平臺能夠整合各種資源,而難度在於配套和協調。傳統的具備行業基礎的企業,則可能具有較好的整合性,供應上也更可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330

新開發銀行一周年:機遇與挑戰同行

2015年7月21日,備受矚目的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NDB)正式在上海舉行開業典禮;如今,以創新、綠色、高效率、為宗旨的新開發銀行已滿周歲,並在7月20-21日在上海舉行了新開發銀行首屆理事會年會,行長、四位副行長以及各界專家學者悉數到場,共商新開發銀行未來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年以來,新開發銀行可謂低調地完成了諸多重大任務——確定了銀行管理團隊、運營模式,批準了四個綠色可再生能源項目,成功發行首筆人民幣計價的綠色債券(30億元)。邁向未來,新開發銀行還將面臨更多挑戰——金磚五國經濟增速放緩,各國匯率風險激增,如何獲得較高的國際評級、是否吸納新成員等問題都懸而未決。

新開發銀行副行長兼首席風險官巴蒂斯塔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該行已經吸納了部分來自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人員,但是“在治理結構上,與世界銀行、IMF等現有機構不同的是,新開發銀行由5個創始成員國按均等比例出資成立,都不具有一票否決權(veto)。銀行為新興經濟體量身定制項目,聚焦可持續發展、綠色環保的基礎設施建設。”

新開發銀行之“新”

去年,為外界熟知的金磚銀行便正式更名為新開發銀行,這一“新”字便為該行未來的發展留出了更多想象空間。

巴蒂斯塔從幾方面闡述了新開放銀行新在哪里。首先,這是發展中國家第一次主導建立的多邊開發銀行,具有歷史性的意義。自二戰以來,從來都沒有一個多邊銀行是由發展中國家主導建立。“新開發銀行的五個成員國(中國、巴西、俄羅斯、南非、印度)各占20%投票權,不存在如IMF、亞投行等機構的‘一票否決權’。”

其次,就業務領域來看,新開發銀行聚焦在基礎設施以及可持續發展,更多地關註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以及發展進程中遇到的瓶頸,比如如何致力於推動發展中國家內生的增長。“綠色債務會在我們整個業務組合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發行的第一筆債券就是人民幣計價的綠色債券。” 巴蒂斯塔稱。

目前獲批項目主要包括:為巴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銀行提供3億美元的轉貸,支持巴西600兆瓦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為中國上海臨港弘博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提供以人民幣計價的約8100萬美元貸款,用以支持該公司的100兆瓦太陽能屋頂發電項目,等等。

第三,“新”還體現在治理結構方面,也就是致力於做到更為精簡高效。

例如,新開發銀行不設常住董事會。對此,曾在世行工作過3年的財政部亞太中心副主任周強武在本次會議上表示,“世行常設執董大概25個席位,一年預算大概1億多美元,對於新開發銀行這一新機構來講,如果設有常設董事會,費用是非常高的,這個成本最終是攤給各國成員國和項目。”

此外,周強武也認為,常設的管理層固然有諸多積極作用,但多少會過度幹預。重點在於,“在沒有常設執董會的情況下,管理層要展示高度的管理能力,治理結構要非常透明,堅持高標準。”

關註國際評級和流動性風險

對於新開發銀行而言,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發債融資才是支持其推動更多綠色項目的基礎。此時,國際評級和流動性風險便是兩大主要挑戰。

7月18日,新開發銀行成功發行了第一筆人民幣計價的綠色債券,並在中國國內獲得了AAA的最高評級。然而,當前該行尚不具備國際評級,因此無法發行美元債。那麽,究竟國際評級機構應該給予新開發銀行什麽樣的評級?

俄羅斯外經銀行副行長Sergey Vasiliev表示,“新開發銀行應該要比中國主權債務的評級低一個級別,那樣比較合適。”

“可能有很多因素會影響銀行的評級,包括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流動性、盈利性、風險管理以及運營能力。同時還有一些外部的因素,包括成員的國經濟狀況,國際金融市場的環境和所有成員國支持力度,” 周強武指出,目前五大成員國都受到經濟下行的壓力,這也讓該行獲得更好的評級面臨一定的挑戰。

新開發銀行副行長、首席運營官祝憲指出,“當前金磚五國面臨周期性矛盾和結構性問題疊加,五國中的三國都是傳統上大宗商品出口國,他們相當程度上是靠初級產品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幹。所以在世界經濟發生變化時,包括中國對外部的初級產品需求開始下滑的時候,這些國家的經濟也開始受挫。”例如,俄羅斯、巴西都在上一波大宗商品暴跌潮中遭到重創。

當前,在新開發銀行尚未獲得國際評級的情況下,“應該更好來監控現金流的狀況,還要對整個項目的選擇更加謹慎。”周強武稱。

在他看來,管理流動性風險至關重要。“以人民幣債券為例,一般期限是5年,但是新開發銀行很多項目的還款周期大都超過了5年,有的甚至是10年、15年,也可能更久。因此,短期債券和長期貸款之間這種不匹配會推高銀行融資成本,也可能給我們帶來流動性風險。”

未來或將吸納新成員

其實,之所以新開發銀行不再自稱金磚銀行,這背後可能還另有隱情——未來時機成熟之時,考慮吸引更多成員。

“因為金磚銀行只是局限在金磚五國,如果把它叫新開發銀行,就有可能融入更多的新成員。” 晉新資本(Renaissance Capital)南非經濟學家薩比•列奧卡(Thabi Leoka)指出。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原副院長劉友法認為,“在銀行規模尚小的時候,要堅持精簡模式,我不要步子跨得太大,大跨越其實是最糟糕的做法。”劉友法也親身參與了新開發銀行的建立以及整個銀行理念的打造,他認為,“最初5年,我們還是關註銀行自身的發展,5年後再決定是否吸納新成員。”

事實上,在是否擴容方面,銀行成立之前已經有所探討。南非央行前行長及新開發銀行非執行董事Tito Mboweni表示,“初期我們以五個國家為主,打造目前的一些規則和制度,然後再考慮擴容。我們看到,亞投行已經向更多的國家開放,包括發達國家。所以對於新開發銀行,我們也希望把這些更有影響力的國家融入進來,加強銀行信用評級。”

對於是否要像亞投行那樣吸引發達國家,巴蒂斯塔持否定意見。他表示,發達國家更適合當新開發銀行的顧問。“我們更多關註第三世界,第一世界的國家應該是世行和IMF的成員。”

眼下,各界都一致認為,新開發銀行在第一階段還是要完成目前的工作,“2018年可能引入第一批新的成員,獲得國際評級,並擴大我們的資金來源,拓展資金的使用範圍。” Tito Mboweni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414

北京喜樂航28億元收購美國同行股權 將成最大股東

據新華社報道,我國機上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北京喜樂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日宣布,將斥資約4.16億美元(約合28億人民幣)收購全球第三大天地互聯解決方案供應商——美國全球鷹娛樂有限公司(GEE)股權,進一步拓展機上互聯網服務。

根據雙方協議,喜樂航將收購GEE34.9%的股權,交易完成後將成為後者的單一最大股東。雙方還將成立中國合資企業,提供天地互聯和客艙娛樂服務。

喜樂航董事長孫奇傑表示,此次海外投資具有很大的協同效應,將有助於拉開喜樂航與國內競爭對手的差距,推動國內航空互聯網市場的快速發展。

喜樂航是海航集團旗下專註天地互聯技術開發和客艙生態平臺運營的科技公司。業內人士表示,喜樂航的投資與海航集團布局智能制造板塊不謀而合。GEE在全球範圍內整合了包括衛星天線、服務器、調制解調器、整流罩等一系列航電硬件設備,為傳統航空業提供先進的天地互聯解決方案,幫助航空公司打破信息孤島,讓智能化客艙成為可能。這是典型的硬件設備與應用場景有效融合的經典案例,因此未來也會成為海航智造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喜樂航已與海南航空、首都航空、天津航空等約10家航空公司簽訂航空互聯網改裝和平臺運營協議,擁有約500架飛機的改裝和運營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882

與你同行


曾俊華正式劈炮,九年半財爺生涯,屈指一算,計及回歸前,已成為近半世紀以來、歷來第三任期最長財爺。

再多半年,可平郭伯偉及夏鼎基記錄。

六、七十年代,由兩位先後作古財爺、奠下的積極不干預政策,量入為出理財,幾十年間,前者早就盪然無全,而近十年的派糖主義,量入為出早就備受壓力。

十二月香港變得異常熱鬧,日日精彩、日日新鮮,恒指不斷下移,但花生指數猶如道指日日創下新高,到底識武功對決好打得,抑或另有其人,套用阿松前司長一句,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未來能否政通人和,要睇香港條命!!

「薯片叔叔」提到,八年前有市民向他遞上「通脹高,港元貶」,學者指,事至今日,港元相對強勢,一年之間較其它區內幣貨幣實質升值一成左右,但通脹預期升溫,已成為全球現象。

美債債息升,加息,等等利淡市場因素,但用大摩計算,通脹預期的形成,實際利率的向下,美國實際利息某程度上、比去年還低出四分一厘。

比提升社會和諧,有效施政,改善民生,「賓卡」指,現時環境下,如何穩著本港經濟及金融體系更來得重要。

君不見,中央政治局來年經濟不足六百字表述,已一派穩字當頭。

曾蔭權時代湧入的過萬億熱錢,技術上已可獲永久居民資格,潛在大量熱錢如何應對一旦流出及影響,不知不覺已成為連跨兩屆政府問題。

家下,大錢莊強調無野,OK架,一切安好,但金融界出名在於轉軚夠快,到話擔心有事,其實已經出了事。

拆息每日龜速上移,客觀環境衝著資金隨時流出而來,奈何市場愛捕風捉影,1137之後,券商反過來趁熱鬧,大談振英一去,樓市及地產股鬆綁可期。

首先,辣招不等如梁振英,皆因按瑞信計算,大曾年代早有六招,其次,如果社會現時分化在於高樓價加劇貧苦不均,那會有一個領導夠膽先鬆綁,繼而自我引爆泡沬??

但近期種種,中環人觀察所得,香港始終行其大運,有人與你同行,何懼新挑戰,資金走,加息,又怕些什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386

【財經速讀2.22】浪莎股份獲西藏巨浪三度舉牌;網宿科技擬逾12億元收購海外同行;受融資新規波及,紫光國芯800億元定增或降至不到40億;海航現代物流擬斥資26.5億掌控海越股份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1552&summary=

【財經速讀2.22】浪莎股份獲西藏巨浪三度舉牌;網宿科技擬逾12億元收購海外同行;受融資新規波及,紫光國芯800億元定增或降至不到40億;海航現代物流擬斥資26.5億掌控海越股份
2017-02-22

A

浪莎股份獲西藏巨浪三度舉牌,大股東股權近乎全數質押

221日,浪莎股份(600137)發布股東權益變動公告,西藏巨浪科技自2017116日至2017221日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系統買入公司股票後,累計共計持有公司股份1458.267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5%。西藏巨浪表示,增持浪莎股份屬於財務投資,無意通過股份增持獲得浪莎股份的實際控制權。這是西藏巨浪科技第三度舉牌浪莎股份。

201612月,浪莎股份發布首份被舉牌的公告,西藏巨浪2016113日至1213日買入浪莎股486.1942萬股,占浪莎股份總股本的5%,本次買入的價格區間為41.32/股—50.15/股。彼時,西藏巨浪科技表示,買入浪莎股份是看好其長期表現。

2017110日,浪莎股份再次發布公告,西藏巨浪自20161219日至201719日買入上市公司股票後,累計共計持有浪莎股份972.1766萬股,累計占總股本的10%

西藏巨浪的增持曾兩度引起監管部門的關註。20161215日,浪莎股份發布了《回複意見公告》,上交所要求西藏巨浪明確說明,是否有意通過股份增持獲得浪莎股份的實際控制權,與浪莎股份其他股東之間是否存在一致行動關系。20161231日,浪莎股份再次發布《回複意見公告》,上交所要求愛建民生證券投資2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等4個信托計劃與西藏巨浪說明是否存在一致行動關系等。

據浪莎股份發布的2016年三季報,其控股股東浪莎控股集團持有浪莎股份4149.5355萬股,持股比例為42.68%。據浪莎股份20161229日公布的數據,浪莎控股已經質押了所持上市公司96.4%股份,累計質押4000萬股。在控股股東大比例質押的同時,浪莎股份股價可謂是“扶搖直上”。20168月份以來,其股價從低價28.3/股漲至20161214日最高價53.68/股。

浪莎股份2016年年度業績預盈公告預計其2016年經營業績將實現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為1250萬元至1850萬元,2015年其凈利潤為-2068.3萬元。

 

網宿科技擬逾12億元收購海外同行,推進國際化布局

221日,網宿科技(300017)公告,217日其子公司香港網宿與 KDDI 簽署了《股權購買協議》,香港網宿擬通過現金方式向 KDDI 購買其持有的 CDNW 公司1214.98萬股股份,占CDNW公司發行在外流通股(不含庫存股)的比例為 97.82%。交易價格為211億日元(折合12.75億元)。網宿科技作為香港網宿的唯一股東,與 KDDI 簽署了《保證協議》,約定本次交易中網宿科技為香港網宿履行合同義務提供保證。

網宿科技主營業務是為客戶在全球範圍內提供內容分發加速服務(CDN)、互聯網數據中心(IDC)服務及雲計算服務。在國內 CDN 市場占據了領導者的市場地位。根據 IDC 出具的《中國內容分發網絡(CDN)服務市場份額》,2015 年網宿科技占據中國內容分發網絡服務市場份額 40.6%,在中國市場排名第一。網宿科技自2010年開始進入海外市場,目前海外CDN節點覆蓋亞洲、歐洲、美洲以及中東和非洲的幾十個國家及地區。2016 年,網宿科技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近36億元,其中10.68億用於海外CDN 項目的建設。

CDNW20005月在韓國成立,主要向客戶提供全球範圍內的內容分發與加速(CDN)服務,CDNW 總部位於韓國,在美國、英國、中國、日本和新加坡設有子公司,目前在全球已部署了 180 余個節點1,擁有4.2T儲備帶寬,覆蓋 49個國家的 98 個城市,為一家全球性的 CDN 服務提供商。

 

受融資新規波及,紫光國芯800億元定增或降至不到40

再融資政策調整後,投資者對上市公司再融資計劃是否擱淺或調整保持高度關註。221日在互動易上,眾多投資者向紫光國芯詢問此事對公司再融資計劃影響。紫光國芯表示,本次證監會再融資的新規定對公司非公開發行有較大影響,可能會根據監管新要求做必要的方案調整或變更,具體方案目前還沒有確定。

此前,作為A股規模第二大的再融資項目,紫光國芯在2015年拋出的800億元非公開發行計劃,如今在再融資新規之下步入了十字關口。

220日,紫光國芯發布公告稱,其正在籌劃涉及半導體行業的重大對外投資事項,於當日開始起停牌。

證監會再融資新規發布當天,紫光國芯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就引發了關註,800億元定增去留被多次提問。按照原方案,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中,擬投入200億元分別用於收購力成科技25%股份和投資芯片產業鏈上下遊公司。後確定為使用募資資金約23.41億元入股臺灣南茂科技。但由於難以獲得臺灣投審會的核準,投資兩家公司的計劃紛紛折戟。

終止重大資產重組投資者說明會上,紫光國芯高管表示,重大資產重組終止後,非公開發行方案將發生變化,將盡快完成其他募投項目的論證及準備工作,對方案進行必要調整。

如果按照新規不超過總股本20%發行上限計算,假設其他發行條件不變,紫光國芯再融資規模最大將不超過40億元。

 

海航現代物流擬斥資26.5億掌控海越股份

若不出意外,海航集團方面將正式收編海越股份(300387),旗下再添一上市平臺。

海越股份自28日起停牌,停牌之初即定調“控制權轉讓事宜”。215日,海越股份確認控制權意向接盤人為海航現代物流。

221日,海越股份公告顯稱,其221日接到控股股東海越科技通知,海越科技的股東——海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海越控股”)和呂小奎等八名自然人已與海航現代物流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擬以其所持海越科技的全部股權以總價26.5億元的價格轉讓給海航現代物流。這次股權轉讓將導致海越股份控制權發生變化。

海越控股持有海越科技47.24%的股份;呂小奎、袁承鵬、姚漢軍、楊曉星、彭齊放、周麗芳、趙泉鑫、徐文秀八名自然人合計持有海越科技52.76%的股份。海越控股和呂小奎等八名自然人合計持有海越科技100%股權。而海越科技為海越股份控股股東,持股22.31%

若交易完成,海航現代物流將通過全資控制海越科技的方式控股海越股份。海航現代物流為海航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會。

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後,海航現代物流將成為海越股份的間接控股股東,海越股份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會,可能會導致海越股份未來發展戰略發生變化。

 

今日輿情

根據新財富輿情小夥伴們的監測,從22121時到22211時,共有33條負面新聞登上今天的“上市公司負面新聞榜”,涉及多達39家上市公司。登上今日負面新聞榜首的是申科股份。

申科股份221日宣布終止重組,使得堅守“三方交易”等待監管放行的上市公司陣營又少一員。

在公告中,申科股份將重組失敗歸因於標的資產“擬開展新的資本運作”,但從再融資及重組監管環境變化來看,此類“三方交易”的重組通道已基本封閉。

“申科股份的案例揭示了另一類風險,即在監管從嚴、重組周期拉長的境況下,時間成本及風險把控變得不可測,交易中的變數驟增。”有投行人士還對上證報記者表示,配套融資定價模式變化後,通過配套融資鞏固控股權的套路“效力大減”,發行股票收購資產的“三方交易”模式前途更加渺茫。

公司負面新聞熱度TOP10

整合自證券時報、Wind、彭博環球財經、和訊股票、新浪財經、中國證券報、財新、新財富輿情中心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新財富酷魚正在積極建立和讀者、合作夥伴的聯系,你想獲取更多有價值資訊嗎?你想成為我們網站的作者嗎?你對我們的網站的更新有什麽建議?請掃描以下二維碼聯系我們的主編(本微信號不洽談廣告投放事宜,加的時候請註明“新財富+您所在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002

一財點睛丨美股科技股成市場寵兒 國內同行望受益

今年以來美國科技股的表現良好,以約10%的漲幅領漲標普500指數各大板塊,科技企業成為美股近日創紀錄的漲勢背後重要驅動力。

據了解,根據最新一季財務報告來看,標普500企業中大型科技股業績表現普遍超預期,尤其是雲計算、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行業企業成長最為顯著。與此同時,隨著特朗普政府進行稅改和放松監管,企業在諸如雲計算、自動化等方面支出成本降低,投資意願有望進一步加強,矽谷科技類企業未來受益最為顯著。

受此影響,許多市場人士依然將科技行業作為美國股市投資的首選。據追蹤資金流向機構ETF.com公布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投資者向美國上市的SPDR科技類股ETF投入3.25億美元。在二級市場上,動視暴雪、施樂公司今年以來漲幅均接近30%,而蘋果、Facebook、谷歌等科技巨頭股票表現也較為強勁。

在國內,科技企業同樣受到關註。諸如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科技發展前沿領域已成為目前正在召開的兩會的重要關註點。李克強總理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人工智能這一概念,要求加快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和轉化,並將其列為需要培育壯大的新興產業之一。人工智能進入政府工作報告,意味著其發展前景得到認可,該項技術開始由國家“背書”。未來,隨著相關支持政策陸續落地,產業發展有望提速。

A股市場上,受到政策面以及海外市場的影響,以人工智能、5G概念為首的科技類上市公司近期表現活躍。未來隨著熱點逐步擴散,諸如機器人(300024.SZ)、川大智勝(002253.SZ)、科大國創、浪潮軟件(600756.SH)等相關科技領域上市公司同樣有望受到關註。

 

今日《點睛》您可滿意?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您~請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好內容為更好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690

中國P2P的未來:商業模式將逐漸接近美國同行

不久前,在首次以FinTech為主題的朗迪峰會(LendIt)全球金融科技峰會上,第一財經記者發現,今年大會上來自中國的P2P企業比起過去兩年少了很多,展廳里的中國企業數量大大縮水。

“可能經營模式有所改變吧,有些公司覺得已經沒有參加這樣的國際會議、做市場宣傳的必要了。”一些P2P公司的參展人員告訴記者。

與往年不同,今年的中國P2P公司大多對記者采訪存有顧慮,有的明確表示暫時不接受采訪,而有些中國企業的展位里,只有資料卻沒有工作人員進行講解。

由於市場環境不同,中美在P2P行業的商業模式上有著巨大的差異。去年8月24日,銀監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四部委聯合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評估稿)》。根據這個新的管理辦法,中國P2P行業的商業模式需要做出相當的調整,以達到合規的要求,而未來中國的P2P行業商業模式可能會與美國同行逐漸接近。

負擔信貸風險的盈利模式

中美P2P行業商業模式的最大區別在於,美國的P2P行業主要收入來自平臺服務,而中國P2P行業的主要收入來自信用保證金等事實上通過承擔信貸風險帶來的收入。根據宜人貸最新公布的財報,宜人貸在2016年全年凈收入32.38億元,而全年促成貸款額度為202.78億元。也就是說,宜人貸的凈收入占同期促成貸款總額的16%。

相比之下,美國Lending Club在2016年促成貸款87億美元,超過宜人貸2倍以上,但是營收僅為3.7億美元,遠不如宜人貸。Lending Club的凈收入占同期促成貸款總額的比例僅為5.5%,遠遠低於宜人貸的水平。

宜人貸或者說中國大部分P2P公司的費用占比遠高過美國同行。除了市場飽和度的差異之外,運營模式的不同也起到相當大的作用。但專家認為,這種區別在一定階段可能消失。

美國運通公司風險管理高級經理周玉琳(僅代表個人觀點)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中國,大多數P2P都采取擔保的模式,這有其歷史必然性,但是作為一個向前發展的行業,中美一定會‘合流’。因為擔保就是承擔了一定的銀行的責任,這就違背了公司最初的本質。這是特殊歷史時期的一個緩沖,隨著市場的成熟,肯定會取消。”

美國的P2P行業出現時銀行業已經基礎完備,高度發達。美國的P2P行業在同銀行競爭的過程中,利用自己網絡技術的成本優勢,用更低的費用來吸引銀行客戶的再貸款業務。其主要業務就是幫助借款人通過P2P借到利息相對較低的貸款用於償還利息較高的信用卡和銀行個人貸款。既然成本優勢是Lending Club等P2P公司的賣點,平臺收費自然就高不上去。

而中國的P2P行業出現時信用評分等基礎尚在建立,銀行的信用卡個人貸款業務也尚在開拓成長期。例如,宜人貸的借款人需要支付除了10%-12.5%的利息以外,還要支付比利息更高的費用。願意付出如此高昂代價借款的人通常都是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的人。

轉向第三方保險

目前,多數中國P2P平臺設有風險準備金,當項目違約時按照合同約定以一定比例償付投資人,其在一定程度能彌補壞賬風險。宜人貸財報顯示,在每筆借款成交時,平臺會提取借款金額的7%存入質保服務專款賬戶。

中國銀監會2016年8月發布P2P借貸新規明確表明網絡借貸信息中介不能承諾保本保息,必須專註於網貸信息中介業務。新的規定明確要求網絡借貸機構不能從事擔保業務,但是風險準備金是否屬於擔保的擦邊球目前沒有明確的解釋。

“監管規定平臺不能兜底,所以我們成立的是風險準備金,這個是自願的範圍,不代表擔保。但現在我們連風險準備金都去掉了,引入了一個保險公司,借款人自己去買保險,我們也會讓他授權我們去買。根據借款期限、信用狀況等保險金額不等。”在Lendit展覽會上,一位P2P高管告訴記者。

“監管部門的思路是P2P只做信息中介。我們能做的其中一個就是貸款保險,另外出借人自己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宜人貸首席運營官曹陽說。

風險評估平臺

不過,即使轉成第三方保險也還有問題。

“不管誰來做,都有風險,貸款的信貸風險不會因為擔保是否取消而有所變化。信貸風險的控制要靠投資者能看懂信貸等級和借款人的背景材料。如果還是采取貸款保險的形式,整個市場還是起不來,相當於把評估風險授信的工作轉嫁到了P2P 公司和保險公司,而不是到投資人身上。”周玉琳說,“Lending Club ABCD等級和違約率是有規律的。但中國的借貸者分級和最後的違約率是不成規律的,這就是中國的信用分類和體系還不完善。”

以宜人貸最新公布的財報為例,2015年發行的貸款在一年以後最高等級A級貸款的凈壞賬沖銷率為5.1%,而最差的D級貸款的凈壞賬沖銷率為6.7%,兩者相去無幾。而Lending Club的各個信貸分級之間的凈壞賬沖銷率區分明顯,評級越好的違約率越低。2012-2015年間發行的A級貸款的凈壞賬沖銷率僅為1.4%,而最差的FG級的凈壞賬沖銷率則高達18.6%,這體現了征信模型的辨別能力比較好。當然中國D級貸款的凈壞賬沖銷率低的一個原因是相應的費用收入很高,沖銷了一部分壞賬損失。造成不同貸款等級的凈壞賬沖銷率相去無幾的另一個原因是中國的信用體系還在完善之中,金融科技企業想要獲取有價值的信用數據,難度非常大。

“因為我們缺少類似美國三大征信機構那樣的信用機構,也沒有像FICO評分那樣通用的信用數據。美國的P2P公司可以通過這些非常權威又容易獲取的信用數據,更高效地找到目標客戶,但是在中國是沒有這種信用環境的,這對做線上借貸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方以涵說。

在Lendit展會上,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美國除了各種大大小小的P2P公司外,還有很多風控公司、數據分析公司,以及像穆迪這樣的評級公司出售研究報告和風控服務。而中國的參展企業卻沒有專營風控的。宜人貸最新發布的科技能力共享平臺(Yirendai Enabling Platform,簡稱“YEP共享平臺”)算是中國“最先吃螃蟹”的公司。據曹陽介紹,宜人貸金融科技能力共享平臺包含“數據獲取”、“反欺詐”、“精準獲客”三大能力。平臺能通過各種渠道,綜合利用用戶授權的金融數據、電商數據、地理位置等數據加上合作夥伴的共享數據,以及中國互聯網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數據,從而在用戶激活、註冊到申請的初始階段,就能識別欺詐用戶。同時也方便營銷部門精準尋找客戶,其他企業也能共享信息,作為征信局的補充。

這個共享平臺不僅是一個風控數據平臺,還是一個面向P2P公司的信息銷售平臺,“YEP共享平臺對行業開放後,不符合宜人貸定位的客群,就可以轉介給入駐YEP共享平臺的企業,可降低行業的獲客成本。”方以涵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5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