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世紀動盪:美國的失敗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2ve.html

     我這里談論美國的失敗,和大家理解的美國的失敗,不是一回事。

     即使在冷戰時期,蘇東集團和盧布區控制了半個地球,歐美日還是取得了巨大成就。英國保住了日不落帝國的余輝,撒切爾夫人對英國國企和工會法案的改革,帶給英國經濟複蘇,倫敦穩住了金融中心的位置;西德和日本成為新興的貿易制造大國,馬克和日元成為國際貨幣;亞洲四小龍崛起;美國人的生活伴隨著嬰兒潮和美元成為全球通用貨幣成為全球的典範。

     70年代,在美元脫離布林頓森林體系,影子銀行泛濫成災,迫使美聯儲在80年代加息到2成,進而在里根的星球大戰計劃拖垮前蘇聯之時,沒有人意識到:世界政治和經濟都被此改變了。

     美元脫離金本位是一件大事,黃金在十年間上漲二十倍,蘇東、中國經濟都因此而陷入崩潰。具體呈現的是阿富汗戰爭和中越戰爭,其實是經濟危機外嫁。

     美國差點因此垮掉。

     但是美國和七國會議成功的轉嫁危機給了西德、日本,只是西德人更聰明的適應了貨幣危機,迅速采取匯率和利率平衡的對策,不僅僅沒有興起地產泡沫,而且維持了貿易制造強國地位。日本政府和央行自作聰明的維持低息寬貨幣政策,導致87年到91年地產泡沫大脹,之後日本政府意識到危機不僅僅來自於貨幣,而且來自於中國改革的崛起威脅,自行貨幣緊縮後,日本經濟失去20年。

     於是美國成為單極世界的老大,並享受了中國經濟崛起帶來的廉價商品、低通脹、海外投資高回報收益率、低成本資金、高科技興起。

     這里面不得不提及,中國完全複制了日本的宿命,在2008年之後的5年里貨幣泛濫和低息制造了遠超過日本當時的地產泡沫。而在今天,中國又面臨同樣的危險:強勢美元回歸和東南亞人口紅利對中國低端制造業的威脅。

    許多人對東南亞的制造業威脅嗤之以鼻,認為基礎建設糟糕,電力缺乏,產業鏈供應布局不足。實際上,正如中國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處境,當時許多地方電力缺乏,基礎建設糟糕,產業鏈乏善可陳。十年後,所有一切都改變了。

     回到美國的話題。

     美國沒有利用中國崛起的時間來找到一條全球化之下對應的哲學和經濟學理論,他們以陳舊的地緣政治理論、對付蘇聯的方式應對中國和全球化;同時他們以凱恩斯主義和貨幣主義應對經濟周期。

     單級美元之下的世界給了美國人狂妄自大的資格,並在石油美元和人民幣-美元的循環中,滿足於鑄幣稅帶來的巨大收益,放棄了對世界的責任,進而轉變為利用固有的意識形態去擴張侵略其他文明,並依賴其他文明的混亂,來保證美國社會的繁榮和平。

     其陳舊的經濟學理論導致貨幣濫發,加大了貧富差距,壓榨全球中產階級,導致美歐中間層垮掉。而貧富差距的增加,不僅僅使得世界富豪手中的財富巨大增長,同時也加大了貧窮人群的基數和福利支出。

     美國70年代以來的工資平均水平下降了十幾個百分點。

     而70年代後,美元自從放棄金本位制度,就依賴美聯儲延長加深的經濟周期來洗劫其他經濟體,滿足國內日益增大的貧富差距和福利支出,債務成倍增長。

     這也導致美國這樣一個自組織系統,觸發其主流社會的各個部分,從國家機器到主流媒體,都以雙重標準對待發生在歐美和新型世界的同樣事件。比如車臣穆斯林對應俄羅斯、印度穆斯林對應莫迪政府、中國新疆恐怖分子對應中國政府,歐美社會都站在穆斯林這邊,甚至對現在的莫迪總理簽發過通緝令。與此同時,你會看到在美國制造恐怖事件的穆斯林極端分子,被美國人全球追殺。

     而美國人輸出意識形態和民主政體的擴張,不再是以理想主義的情懷拓展,變化成了以意識形態區分敵我的工具。各種顏色革命不再是為了幫助當地文明向開放自由社會發展,變成了禍害當地文明和民眾生活的過程。

    這一切,不由得讓人想起歐洲黑暗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征,騎士最終從理想主義的情懷,變成了嗜殺,侵略、掠奪異教徒地區。十字軍騎士軍團後來成為歐洲最富的資本之一。

    實際上,美國沒有意識到,這十年來,世界各地的民族意識開始自省。歐美精英社會的虛偽和雙重標準,引發了各國精英層的普遍質疑。雖然,深受歐美文明影響的自由知識分子仍舊崇拜和歸屬普世價值觀之下的憲政民主體系,但另一些精英知識分子--不是極左的那批--而是中間觀點的期待自己文明繁榮的派別,開始思考,並回到傳統文化去尋找答案。

      因為外來的文明精神呈現出不道德、虛偽和侵略性的那一面。

      同時,美國的哲學體系和經濟學體系落伍,不能解釋經濟周期性崩潰、貧富差距增大、中間層塌陷的社會現象,也導致歐美走向孤立主義,放棄對世界的責任。憤怒的情緒在全球蔓延,歐美的極右勢力都在擡頭。

     可以預料的數年里,歐美和新興世界仍將陷入一次巨大的,遠超過2008年的金融和經濟崩潰。彼時的歐美社會、穆斯林社會、新世界的底層會興起極其黑暗的情緒,極端的民粹主義會在全球各地泛濫。

     這是美國的失敗,也是全球化的失敗。

     題外話:

     而美國的機會,只有看共和黨重新上臺時是否能夠糾偏。

     對於未來的美國大選,我認為民主黨已經沒有機會,希拉里不可能成功,或許布什家族的新一代領袖能夠成功。

     我和美國朋友一年前有個五美元的賭局:希拉里勝出,我輸;希拉里失敗,我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009

國慶假期海外市場回顧-美股動盪,香港佔中(點拾)點拾Deepinsight

來源: http://xueqiu.com/3915115654/32004384

簡要小結:美股假期總體處於動蕩,較好的就業數據中途提振了一下市場。港股市場則受到占中事件的嚴重沖擊,隨著事件趨緩,市場企穩回升。移動支付市場公司新聞不斷,曾經耀眼的蘋果概念藍寶石公司GTAT股價暴跌九成。中國人風采依舊,紐約華爾道夫酒店剛接待馬雲路演,今日被安邦保險收購。

市場數據:

1. 十一黃金周期間,美國三大股指(標普500,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均在長假前兩天呈下跌趨勢。周三公布的非農業數據高於市場預期,大大緩解了市場對經濟增長的擔憂,三大股指漲幅全部超過1%。9月30日至10月6日收盤,標普500累計下跌7.47點,跌幅0.38%,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累計下跌38.59,跌幅0.86%,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累計下跌50.99點,跌幅0.30%。



2. 自9/28日香港“占中”事件發生以來,香港股市一路下行,在10月3日最低點跌至22,565.60點,三日累計下跌164.65點,跌幅0.70%。但隨著近日抗議人群不斷減少,政府主要部門開始複工,恒生指數在10月6日開始回升,截止10月7日收盤,報收23,422.52點,較前一日漲幅0.46%。



簡評:區域性調查顯示,香港今年國慶黃金周的零售銷售額大降40%,為2003年開放大陸遊客赴港“自由行”以來首次出現下跌。占中對香港負面沖擊影響可見一斑。

3. 美國能源部9月30日發布數據顯示,美國原油出口量在7月份觸及57年新高,進一步鞏固了美國作為主要石油生產國的地位。同時,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美國正在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大宗商品(特別是石油)在第三季度也相應出現了暴跌。



(上圖為布魯特原油期貨2014年走勢圖,截止2014.10.06)

4. 十一黃金周期間,黃金價格一路下行,10月6日黃金期貨價格盤中最低跌至1183.46/盎司,創56個月以來新低,收盤1206.35/盎司,較前一交易日上漲1.31%。

簡評:2013年“五一”長假中國大媽狂搶黃金的事件還歷歷在目,今年“十一”黃金周金價一路下行,中國大媽和投資者終於趨於理性。

5. 10月3日,美元指數升至四年高位,盤中最高價為86.736。美元指數從今年5月以來,表現尤為搶眼,截止10月6日收盤,漲幅累計7.94%。但10月6日,該指數跌0.87%,報85.942,創下1個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宏觀數據:

1. 美國勞工部3日公布的9月份非農就業數據顯示,9月美國新增就業24.8萬人,失業率進一步下降至5.9%,為金融危機以來首次下降至6%以下的水平。市場分析人士預計,美國或將強勁複蘇。



簡評:受益於優於預期的非農數據,3日紐約股市迎來明顯反彈,但下周開始,紐約股市即將迎來第三季度財報季,美國經濟是否真正複蘇,讓我們一起隔岸等待進一步明確的信號。

公司層面消息:

1. 惠普周一(10.6)宣布宣布將個人PC業務和打印機業務從原有公司中剝離,將成立兩家新公司:Hewlett-Packard Enterprise(主營企業計算、服務和軟件業務)以及HP Inc(主營個人PC和打印機業務)。該公司10.1至10.3股價平穩,10.6公布拆分消息後,股價大漲4.74%。今年以來,惠普公司股價累計上漲33.6%。



(上圖截止為周一收盤時間)

簡評:13年前,CEO卡莉·菲奧莉娜一揮毫將康柏收入囊中;13年後,這場充滿爭議的收購終於畫上句號。

2. 著名電商Ebay(易貝) 上周二宣布將於明年中旬將其下支付公司Paypal(貝寶)拆分上市,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公司該舉動旨在抗衡將於今年10月中旬問世的Apple Pay (蘋果移動支付), Amazon Login and Pay (亞馬遜登陸支付),以及 Google Wallet(谷歌錢包)。

簡評:移動支付即將在未來井噴,在未來,不排除馬雲的支付寶可能也會單獨上市。

Facebook(臉譜)傳聞將在Facebook Message(聊天應用)中加入支付功能,用戶可以借助該功能直接向好友支付。今年年初Facebook聘請Paypal(貝寶)總裁負責該公司的信息業務。

簡評:聽著有沒有很耳熟?點擊微信最右“我”,選擇“錢包”,轉賬功能,兩大社交巨頭節奏是如此的一致。



3. Microsoft(微軟)宣布RoomAlive項目,Xbox遊戲環境擴展至整個房間。該項目中,在未來,通過傳感器和投影儀的組合,房間中的實際物體也將成為遊戲的一部分。



4. 電子支付公司Square官方確認完成E輪融資,融資額1億5000萬美元,目前估值60億美元。Square的競爭對手不僅僅有Paypal(貝寶)等資深玩家,還面臨著Amazon (亞馬遜),Apple (蘋果)等新手。

簡評:又是一條移動支付的新聞,移動支付未來註定將是各大科技公司的核心戰場。

5. GT Advanced Technologies (蘋果藍寶石玻璃合作夥伴)在周一宣布破產,已申請破產保護。周一股價暴跌90%以上。。



(GTAT周一走勢圖)

6. 中國安邦保險集團以19.5億美元收購紐約地標之一華爾道夫酒店,創美國酒店業史上最高成交記錄。該酒店占據了曼哈頓的核心地段,投資價值在紐約無可比擬。同時,安邦保險也與希爾頓(原東家)建立長期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簡評:秋季的華爾道夫酒店異常繁忙,9月剛剛送走橙色的阿里巴巴集團,10月就迎來了藍色的安聯保險。黃色皮膚的中國大軍在這秋季頻頻抓住全球的眼球。25年前的1989年10月,三菱公司以8.46億美元價格買走洛克菲勒中心,隨後日本泡沫經濟破裂,希望這次中國不會這樣。

歡迎關註微信號:deepinsight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216

昨夜全球金融動盪快評:歐美股熊債牛的開始? 任澤平國君宏觀

來源: http://xueqiu.com/4286133092/32260288

昨夜全球金融動蕩快評:歐美股熊債牛的開始?

現象:昨夜歐美股市暴跌,債券收益率大降。昨晚歐洲股市暴跌約3%,美國道瓊斯指數跌1.06%,盤中下跌近3%。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當日下降6個BP。布倫特原油繼兩天前暴跌4.3%後昨天再度下跌1.5%。美元指數則大跌89個BP。VIX指數則大漲15.18%。全球金融市場出現了罕見的大幅震蕩,國際市場熱議美股牛市結束,大宗商品熊市,債券牛市。

原因:9月美國零售和制造業指數出人意料地顯著收縮是催化劑。近年全球經濟中,美國一枝獨秀,歐日萎靡不振,中國增速換擋,其他新興經濟體乏善可陳。世界都把希望寄托在美國帶領全球經濟走出低谷,但美國9月份數據顯然讓世界失望了,美聯儲對加息的口氣亦有所軟化。近期美歐日中四大經濟體的PMI指數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落,市場開始重新反思未來全球經濟增長前景:繼續複蘇還是複蘇夭折?

傳導:股熊債牛的開始?由於對經濟基本面的擔心加重,美歐股指暴跌,大宗商品陷入熊市,資金大幅流出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場,轉向債市避險,導致債券收益率大幅下降,全球大類資產配置和資本流動出現新跡象。由於美歐在經濟表現和貨幣政策上的差異,估計近期資金正逐步撤出歐洲市場進入美國。其他新興經濟體在失去美國火車頭的情況下,股市也出現了大幅回調。

影響:①全球經濟走弱不利於外需和出口。加之人民幣匯率一籃子里面可能美元權重過大,導致美元走強時,如果央行不出手幹預,人民幣匯率相對於出口競爭對手亦走強,貿易條件變差。②美聯儲加息預期可能暫緩,加之中美利差懸殊,暫不會引發資本流出,而且近期貿易項下和資本項下甚至有熱錢繼續流入跡象。③前幾年美歐股市上漲,中國股市陰跌不止,近期美歐股市下跌,中國股市能否繼續牛市?我們認為,美歐和中國股市上漲的邏輯是不同的,此輪美股牛市更多地受基本面、QE和低利率驅動。而中國正處於轉型期,前期熊市核心是因為刺激多、改革少、舊增長模式拉高無風險利率、企業融資難貴轉型困難,自今年二季度以來啟動的這輪牛市驅動邏輯在於改革提速、無風險利率趨勢性下降、經濟雖回調但有政策不斷托底、企業微觀層面積極轉型。簡言之,美股是“周期牛”,中國股市此輪是“轉型牛”。

結論:由於對全球尤其美國經濟複蘇前景的擔憂,加之美聯儲加息預期,近期全球股熊債牛。這增加了未來中國出口部門複蘇的不確定性,但是暫不會引發資本流出。由於中國此輪牛市驅動力來自改革提振風險偏好和降低無風險利率,因此,美歐金融市場動蕩可能在短期會幹擾中國市場情緒,但從中期看,中國“轉型牛”仍在路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159

俄羅斯局勢急劇動盪 井底望天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vaqx.html



其實俄羅斯的問題,在於以前的自我封閉循環的經濟體系(包括東歐、中亞和朝鮮),變成開放的、和國際接軌的經濟體系,在這一過程中間,沒有辦法維系自己的工業體系。或者說,工業體系,尤其是非軍工的輕工業體系,無法在國際競爭下轉型。

軍工體系,因為後冷戰之後,西方仍然沒有徹底消除對俄羅斯的敵意,所以還可以茍延殘喘。

俄羅斯變成了世界主要能源供應國家之後,油價積聚的財富,未能轉化為建設國家的基礎工業和其他工業發展的基金。這些好處大部分落入了經濟寡頭手上,變成了倫敦高價地產和英超足球俱樂部。

當然俄羅斯能夠轉化為全球能源商的原因,在於海灣國家引發了中東幾次石油危機。俄羅斯和前中亞地區,變成了西方拿來制衡中東石油的重要工具。

所以油價大幅度下跌的壞處,就是俄羅斯人要勒緊腰帶;下跌的好處,就是逼迫你至少建立起來自己獨立的經濟體系。

首先是金融體系,你現在西方人不許你融資了,那麽你也許可以建立起來無需西方資金解決融資需求的體系。畢竟可以靠能源,到東亞從中國、日本、新加坡等等找錢,成為其企業的主要融資來源;另外就要建立起來一個非西歐為主的國內經濟循環,也就是產業要多樣化。

航太和軍工,俄羅斯還是有優勢啊。為啥連軍艦(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都要從法國買呢?這一塊肯定還有潛力。

文化影響上和文化產品上,都可以發掘。你看現在的韓流,靠韓劇賣奢侈品,有啥文化底蘊呢?俄羅斯文化,你有托爾斯泰,有柴可夫斯基,有多少底蘊啊。而且你看看金頭發的美女,就是那個克里米亞的女檢查長,在日本動漫世界造成的轟動,是不是可以橫掃韓國美腿呢?多一點這樣的金發美女組合嘛,多點現代狗血電視劇,慢慢搞一下,就至少打開部分文化產品市場了。

總之,不要只賣油就得了。

你看看北歐那些國家,瑞典、挪威和丹麥這些,都可以搞掂啥北歐家居文化啥的。

 

(要是今天(2014年12月17日)再和俄羅斯簽能源大單 估計能省不少力氣和錢)

能源單子都是按照市場價格結算的。

現在這樣(能源價格暴跌和盧布大幅貶值)想打死俄羅斯也不可能,只是會比較疼而已。

 

(盧布暴跌不會產生地緣政治後果麽?)

俄羅斯沒啥大問題,會馬上對資本賬戶和外匯進行管制。

主要是俄羅斯以前從南歐進口食品,現在轉移到從土耳其進口了。

美國本來收割別人的方法,是靠收緊美元,導致你國際貿易的難度。但是中國現在有4萬億美元打底,再加上人民幣開路,所以現在比較難收割了。

這次比較麻煩的是三個國家,墨西哥、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671

原油長期價格看漲,短期動盪並未結束 年紀不輕輕吳向軍

來源: http://xueqiu.com/6246827362/36420521

上周最令人矚目的是國際原油價格暴漲達10%左右。自1月28日,美國WTI原油價格觸及每桶43.58美元的低點之後,原油價格回升明顯。上周五美國WTI原油收於每桶52.34美元,自底部已經上漲超過20%。而英國北海布倫特原油自1月13日觸及每桶46.4美元之後,上漲更多,上周五收於每桶59美元。什麽原因使得原油價格突漲,原油價格是否會繼續大幅回升?

首先我們要知道原油價格為何在過去半年下跌超過50%,以及原油價格的形成機制。

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原油價格一直由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所操縱。歐佩克原油產量達每日三千萬桶以上,占全球原油產量的1/3。原油的生產與其它產業不同,除歐佩克國家以外的所有國家的所有石油公司,在正常的時候都是以產能的100%進行生產。這是因為每年歐佩克以外的國家增加的產能一直都低於全球新增的需求。也就是說除了歐佩克國家之外,原油一直都處於供不應求的情況,都倚仗歐佩克國家的產能來滿足需求。歐佩克國家中,沙特的產量占一半,有絕對話語權。沙特能夠通過控制自己原油的產量控制世界原油價格的走勢。在大多數情況下,沙特希望原油價格處於較高但不太高,同時比較穩定的水平。但是,也有幾次例外,沙特動用自己的石油武器在全球卷起了驚濤駭浪。1974年,歐佩克(或者說沙特)為了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打擊以色列及其盟友,宣布石油禁運,暫停出口,原油價格從每桶3美元暴漲3倍至12美元。此之謂“第一次石油危機”。緊接著的“兩伊戰爭”又使原油價格暴漲至每桶34美元。這次石油危機和兩伊戰爭,直接造成了全球“二戰”之後最大的經濟危機。高通脹和低增長,或者說“滯漲”,是1974年之後整整10年的寫照。

沙特不僅曾經通過禁運或減產使價格暴漲,也曾經反向使用價格武器打擊對手。1980年代,由於原油價格持續高位,石油公司從陸地轉向海洋鉆探。英國和挪威之間的北海油田被發現。而海底石油的高成本仍然低於當時的油價。北海原油迅速進入市場。沙特認為自己的原油市場被海洋石油所擠占,隨即發動價格戰,敞開供應原油。結果原油價格在幾年內大跌超過2/3(通脹調整後)。沙特的這次價格戰結束並沒有確切的時間,原油價格在80-90年代一路下跌達80%,直至2000年以後新興國家的原油需求大漲才逐漸將沙特的過剩產能逐漸消耗掉。在這20年里,全球石油公司以及能源公司大量破產,用“血流成河”來形容一點兒也不過分。這次原油價格大跌也間接導致了蘇聯的解體。

2000年以後的油價大漲和沙特的關系並不大,主要是新興國家的需求大增以及傳統產油國產量不斷下降導致。世界最大的原油消耗國,也曾經是世界最大的產油國的美國的原油產量從60年代以來直線下降,至2010年不及1960年的一半。歐佩克國家坐享全球原油供需不平衡的果實。除2008-2009年經濟危機之外,國際原油價格一直處於每桶90-120美元的區間。這也是歐佩克非常想看到的價位區間。

正如上次石油危機的高油價促成了海底石油進入市場一樣,這次持續10多年的高油價也使得多種新的鉆探技術進入市場。巴西的超深海鉆探、加拿大的油砂、北冰洋的鉆探等高成本油紛紛進入市場。但是沒有一種技術像美國的頁巖油氣一樣產量迅速增長。美國人幾年前發明的水平鉆探技術使得油氣層較薄的頁巖油產量在過去5年每年增產量達每日1百萬桶(全球產量1%)。這5年間增加的頁巖油產能使得全球原油的供求在今年首次達到平衡。

如果要維持前幾年的價格水平,歐佩克將不得不宣布減產。但是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國家沒有選擇減產,而是選擇了如同80年代一樣的價格戰,開閘放油,意圖扼殺頁巖油於搖籃之中。這也就是去年四季度以來原油價格暴跌的原因。

原油每桶40-50美元的價格完全是處於價格戰中的不合理價格。這是因為頁巖油、油砂、超深海鉆探等技術的全部成本(包括折舊等)在每桶70-80美元。也就是說,要維持自然平衡,原油長期價格一定要穩定在每桶80美元以上。這也是原油的長期價格。但是,由於原油的短期現金成本可以很低,在價格戰中,各石油公司仍然在不斷產油,原油價格遠低於每桶80美元非常正常。要什麽時候價格戰才能結束?很明顯,美國的頁巖油產業一大半倒閉才能結束。或者說沙特出於其它原因主動減產。
近期有幾個消息使得原油價格止跌回升。

一是沙特91歲的國王阿蔔杜拉去世,新國王撒勒曼就職。新國王是否會改變沙特的價格戰政策?從道理上講,這個可能性不大。因為沙特老國王太老,早就把實事交給當時的王儲,也就是現在的國王管理。去年四季度開始的價格戰也是現任國王撒勒曼一手策劃的。所以馬上改變價格戰策略的可能性並不大。

二是上周美國鉆探公司Baker Hughes宣布美國本土石油鉆井減少83口,為三年新低。這個消息確實直接刺激原油價格迅速反彈。但是考慮到美國本土石油鉆井有1456口,僅僅減少83口並不能顯示美國頁巖油公司已經得到教訓,大量退出這個行業。畢竟至今為止,只有一家小型頁巖油公司宣布倒閉。

三是紐約時報上周援引未經證實的消息稱沙特保證會維持高油價以換取俄羅斯退出對敘利亞的阿薩德政權的支持。這個消息也不合常理。沙特對阿薩德政權並沒有痛恨到放棄自己石油市場份額的地步。沙特停止價格戰付出的代價和收益完全不成正比。

我認為石油的長期價格應該在每桶80美元以上,距離現在的價格有60%以上的距離。但是只要沙特維持價格戰一天,石油價格就還會在現在的底部附近大幅震蕩。這樣的震蕩有多長?應該有1年左右。因為美國的頁巖油井每年產量的自然衰減量在70%左右。這些油井的產量要大部消耗掉,頁巖油公司就會出現大規模的倒閉潮。那時才是沙特得勝鳴金的時候。這個時點應該在今年4季度到明年1季度。現在抄底油價不失是好時機,前提是要能夠忍受住短期油價的大幅波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530

泰馬動盪 炸出東南亞買房糾紛

2015-09-07  TCW

一美元兌人民幣匯率遽貶近二%、曼谷爆炸案、馬來西亞數萬名黃衫軍要求涉貪總理下台……,最近的亞洲,少有讓人振奮的好消息。

正當東協經濟共同體(AEC)還等著今年底上路,當地房地產一片榮景,種種貨幣競貶、政治風險和曼谷爆炸案等「黑色八月」情勢,彷彿在商機火熱的東南亞頭上,澆了一桶冷水。

但在這風聲鶴唳的時點,每天都有從台灣飛到東協各國看屋、下訂的投資客,如台北火鍋店三十五歲老闆、在台有一百多間套房的包租公、三十五歲東莞台商老闆……,各在曼谷買下兩戶、十戶和二十戶預售屋,這陣子也分別飛曼谷簽約。

台灣在泰國規模最大的房地產仲介、泰國巨獅不動產顧問劉茂然透露,去年開賣至今不到一年,團隊共成交近四百戶、總金額逾二十億元,其中僅兩戶因曼谷地層下陷等理由退訂。算一算,解約比率不到一%,並未出現因匯率和風險而解約,或是延緩簽約的情形。

泰國,不過是台灣投資人瘋東南亞房地產的縮影。看準短空長多的商機,全球最大房仲品牌、二十一世紀不動產台灣區暨亞太區總部近日更宣布和菲律賓前五大建商 Filinvest簽約,預計兩年內拓點百家門市,「我們考察菲律賓市場一、兩年了,現找到合作夥伴、時機成熟,才決定進來。」該公司董事長王福漲說。

再以台灣在馬來西亞最大代銷業者亞太國際地產為例,每週舉辦一至兩次馬來西亞買房說明會,每月出團看房人數近六十人,近三年成交量近五千件,今年底還將到泰國拓點。

簽錯約,買價比市價還貴

海外置產本就有陷阱,隨東南亞貨幣競貶和曼谷爆炸案引爆,再爆出比過去更高的東南亞買房風險,要到當地置產的台灣投資人,該如何自保?

台灣人投資海外房地產喜歡買預售屋,當地仲介操作方式類似台灣房市行之有年的「紅單」,多先向開發商切貨,靠規模爭取批發價,或由開發商回饋一定比率佣金,再以零售價賣給投資人,並從中收取仲介服務費賺取利潤。

只不過,買賣合約正常是建商原本合約,卻有仲介利用海外買房資訊不對等,用「三角合約」額外加價賣給懶得做功課的台灣投資人,因此買下比市價高的物件。

「常常建商、建案沒問題,是人(仲介)有問題。」這是爆炸案時,人在曼谷買房的台灣投資人C小姐內心最大感受。三十四歲的她,原本滿懷期待在曼谷首購房 子,親自到建案現場要簽約時才發現,合約內容和自己認知有差異,和當地仲介關係鬧僵,訂金也差點拿不回來。而她的遭遇,也點出分辨海外買房糾紛中的幾個陷 阱。

一、合約不實,人頭戶充斥:原本,她預付了訂金、簽約金,八月中親自到曼谷準備簽約時,才發現訂房確認書上的訂金金額、日期都有出入,現場的合約上還有兩個泰國人的證件影本,懷疑自己有可能買到三角合約,於是喊卡。

沒比較,恐遇黑心單幫客

二、資訊造假:海外置產通常不是小錢,綜合她的買房糾紛經驗和專家建議,看房時,台灣投資人務必要實地走訪預購建案,有沒有如仲介標榜離捷運站只有三分 鐘,地點、環境又是否符合自己需求,最好能有當地朋友陪同,如擔心有語言障礙也可請翻譯,確保熟悉遊戲規則和當地法規。

三、沒搞清楚合法性就付錢:決定買房時,仲介的信譽與規模及其態度是否公開透明都是可供判斷的依據。

寧找律師,省10萬仲介費

仲介要有東南亞當地公司營利事業登記證等,才能開發票給建商請款,與開發商簽代理合約,如此就能初步過濾掉可能用三角合約方式加價賣給台灣投資人的單幫客,未來投資人要轉手或出租時,也能透過該仲介獲得售後管理與服務。

四、未經律師審核:做好功課的投資人更可直接找有口碑建商買房,售價直接來自系統的報價單,不用怕買貴,只要請律師看過合約,替自己再加一道保險即可。

「仲介講的話真真假假,寧願花律師費,不要給(仲介)服務費!」C小姐認為,以泰國曼谷預售屋一戶約新台幣五百萬元為例,若透過仲介成交,要付給對方房屋 總價二%、十萬元買屋仲介費,反觀律師費只要上萬元,且親自向建商買房議價等談判空間也可能更大。例如,她這次就爭取到五%折扣和更適合自己的分期付款方 式,又免去二%仲介費,共省下逾四十萬元。

大到整個國家情勢,小到合約真假,海外買房應做好處理糾紛的準備,尤其是剛崛起的東南亞房地產市場,很多遊戲規則和台灣大不相同,要做更多的功課,才不會讓自己的權益陷入不可測的風險中。

【延伸閱讀】海外看房、買房,「三要二不」挑對好仲介—選擇仲介公司自我評估項目

哪些項目必備?

●看房1.有無當地公司營利事業登記證、公司地址、電話、官網2.帶看樣品屋時,有無由建商系統連線提供報價單(非口頭報價)3.過去有無口碑與實績

●買房1.價格、標的、付款期間或履約保證等合約內容,都請律師看過無誤2.所有款項直接匯給開發商公司帳戶,而非仲介或個人3.如須仲介代簽約,自己必須授權(否則會有合法性疑慮)

哪些狀況該小心?

●看房1.買房法規、稅制、報酬率等內容,仲介一問三不知或有所保留2.只聽信單一仲介所言,不曾多看、多問、多比較(出現其中1項,建議找其他仲介,或自己直接找建商看房)

●買房1.只有仲介口頭承諾,合約上沒有白紙黑字載明2.合約要打字、有建商logo,避免簽下仲介加價賣的三角合約(出現其中1項,建議花錢找律師從頭到尾看過合約,避免糾紛)

整理:萬年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194

動盪時局的守護者 梅克爾

2015-12-21 TCW

「梅克爾,自由世界的總理,從東德路德教派牧師的女兒,到歐洲大陸的實質領導者。」這是甫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二○一五年風雲人物的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在該雜誌上被賦予的定位。

一五年的歐洲,飽受希臘債務危機、難民收容議題、巴黎恐怖攻擊事件等寒霜襲擊。風雨飄搖中,梅克爾展現了安定人心的力量與堅毅的氣魄,不僅領導德國走出新格局,更主導著歐盟政策風向球。

這正是梅克爾被選為年度人物的原因:「她勇於向德國要求了大部分政治人物不敢要求的東西。」當多數政治人物忙著討好和順從民意,梅克爾卻不輕易妥協,企圖帶領德國走向嶄新的政治高度,並讓歐洲成為一個更強的聯盟。

面對二戰以來最大難民潮,梅克爾用強悍的態度,揭示了新德國價值:「人道、慷慨、寬容」。即使面對國內反對聲浪,被迫減少難民收容人數,但她仍認為「恐懼滋養出來的社會,絕不可能有未來」,讓德國成為全歐洲收容最多難民的國家。

面對積弊多年的希臘債務危機,梅克爾堅定地要求希臘採行撙節政策,強硬作風惹惱希臘人,被譏為「撙節女祭司」,卻也穩住了歐元區這艘大船。巴黎恐怖攻擊事件之後,她承諾德國將出動戰機、巡防艦及地面部隊協助反恐,對於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一直採取和平主義的德國來說,是相當罕見的宣示。

被喻為鋼鐵娘子,梅克爾卻在歷史的關鍵時刻展現堅定且溫柔的力量,成為一位為德國和世界造時勢的英雄。

撰文 / 鄧麗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63

爆冷獲獎鼓勵動盪地區爭民主

1 : GS(14)@2015-10-11 01:39:26

正當外界推測今屆和平獎得主很可能涉及歐洲難民危機,或美伊核談判問題,最終卻由「突尼斯全國對話大會」奪得,令不少人大跌眼鏡,不過各界都對結果表示歡迎,認為有助鼓勵動盪地區國家爭取民主。今年和平獎共有273人或團體獲提名,較去年少5個,結果「爆冷」由「突尼斯全國對話大會」奪獎,諾貝爾獎歷史學者斯特納森坦言感到意外,但認為「這獎項能觸及穆斯林地區紛爭核心,用意很好」。聯合國及歐盟皆祝賀得獎組織,讚揚突尼斯是阿拉伯之春民主運動中蛻變得最成功的國家,認為獎項是對爭取和平及民主人士的極大鼓舞,歐盟外交政策主席莫蓋里尼更讚揚該對話大會值得中東及北非國家借鏡,「他們得獎顯示國家團結及民主才是解決危機的出路」。法國總統奧朗德認為突尼斯在民主進程上的成功值得嘉許,而波蘭前總統兼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華里沙則指,「獎項證明他們做了對的事,也鼓勵日後繼續作明智決定」。瑞典外相沃爾斯特倫亦寄望獎項有助啟發其他試圖推行民主改革的國家。法新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1010/193278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014

市況動盪 股神籲長揸優質股

1 : GS(14)@2016-03-08 00:05:32

【本報綜合報道】環球股市近來動盪,導致不少散戶憂心其投資回報,但是「股神」畢菲特(Warren Buffett)接受美國財經頻道網站CNBC訪問時表示,投資者還是不要密切關注市場為妙,因為「買入及持有」才是最佳的投資策略。畢菲特於訪問中分享投資上的賺錢之道,以及長期持有優質上市公司的股票,因為該些股票將於10年至30年內有出色的表現。近期無論是中國經濟增長減慢的訊息,還是美國聯儲局加息的陰霾,無一不是迫使散戶拋售手上的股票。然而,畢菲特又表示:「如果散戶正試圖買買賣賣股票,一見股價輕微向下便憂心……當股價上升時候,便考慮應否乘機沽出,永遠不會得到很好的成果」。



留意公司派息紀錄

至於如何尋覓優質的股票,畢菲特以例子來回答這個問題。「如果你擁有機會去買入一間位於你家鄉的良好企業的股票……你知道它是一間好公司,並且擁有優秀的管理層,以及你是以一個合理的價格買入,就不需要天天查閱該間公司的股價漲落」。另外,畢菲特建議散戶應該了解上市公司多年來的盈利表現及派息紀錄,以確定自己是否做了一個良好的投資決定,而不是經常查閱股價。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07/195193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104

烏茲別克總統病逝 未定繼任人 掀政局動盪

1 : GS(14)@2016-09-03 23:28:43

獨裁統治烏茲別克27年的總統卡里莫夫(Islam Karimov)上周六因中風入院,路透社昨日引述三名外交消息人士指他已經病逝,終年78歲,但政府僅稱他情況危殆。由於他未定繼任人選,死訊或引起政局動盪。除外交人士爆料外,土耳其總理耶爾德勒姆在電視台直播的內閣會議上,亦指卡里莫夫已逝世,亦有吉爾吉斯和阿富汗外交官指烏茲別克今將為他舉行喪禮。烏茲別克政府昨僅發聲明,指「我們的總統在過去24小時病情急速惡化,已陷入危殆狀態」。卡里莫夫自8月中起沒有公開露面,政府上周才承認他身體抱恙,他的次女洛拉數日前指他有腦出血。


長女與家人鬧翻被軟禁

中亞新聞網站Fergana.ru刊登在卡里莫夫故鄉撤馬爾罕拍攝的照片,顯示他的家族墓地正在動土,市政府亦忙於清潔街道,疑正為他預備身後事。反對派博客阿塔耶夫亞表示,自政府昨日公佈卡里莫夫的健康消息後,當地上網速度大幅減慢,有官員被要求關閉手機,記者未經許可不得進入撤馬爾罕,懷疑當局想封鎖消息。卡里莫夫在1989年成為烏茲別克最高領導人,兩年後烏國脫離蘇聯,他續任總統至今,沒有欽點接班人。根據憲法,總統死後,上議院議長將臨時接替職務,並在三個月內舉行大選,但分析相信新總統將由他的家族及少數高層官員內定,總理米爾則亞耶夫(Shavkat Mirziyoyev)和副總理阿齊莫夫(Rustam Azimov)都是熱門人選。他的長女古爾諾拉(Gulnara)原是接班人選,但前年與家人公開鬧翻後被軟禁。外界憂慮一旦權貴未能順利協商新總統,可能引發持續派系鬥爭,局勢不穩令虎視眈眈的激進伊斯蘭勢力有機可乘。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03/197585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3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