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加州91號快速路”的買路錢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870

美國第一條私營資金建造的收費公路,最後的結局是政府不得不花巨資贖回以提前終結這個PPP項目,留下諸多教訓。

加州91號公路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是一條東西走向的免費高速公路,其中有一段經過橙縣(Orange County)與河岸縣(Riverside County),作為連接橙縣的商業中心和河岸縣的居民區的交通要道,自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由於當地快速的經濟發展、人口膨脹和城市擴張,橙縣境內的91號公路變得異常擁堵。

在政府財政緊縮、交通設施需求日益增加的大環境下,加州政府決定借助PPP調動私營資金、利用市場力量來建造一個名為“加州91號快速路”的項目。

橙縣境內現有的91號公路約10英里長,雙向共八車道。而這個項目是在這段路兩向車道的中間地帶(修建時已經預留出來)增加雙向共四條收費車道。當交通變得擁堵時,駕駛員可以選擇付費使用中間的收費車道以節約行車時間,而三人以上共乘的車輛可以免費使用收費車道,同時外面的八車道始終保持免費。

加州交通部以及橙縣交通局與私營合作方CPTC (California Private Transportation Company)於1990年12月就“加州91號快速路”項目簽訂了特許經營合同。

根據合同,CPTC全權負責該項目的建設,包括設計、融資、建造以及運營和維護。同時,合同規定在項目建成投入使用之後CPTC將獲得35年的運營權並獨享該項目的全部收益。這個項目的最終造價是1.3億美金,其中包括2000萬CPTC的直接投資,其余的是CPTC的銀行貸款。

“加州91號快速路”於1995年12月順利完工並投入使用,成為是美國交通史上的一個創舉:它是美國50年以來第一條利用私營資金建造的收費公路,是美國第一個使用浮動收費標準的收費公路,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電子收費卡進行全自動收費的公路。

值得註意的是當時簽訂的特許經營合同中包含了一項非競爭條款(也稱為排他性條款):政府承諾在2030年之前不在該項目沿線兩側一英里半的範圍之內新建具有競爭性的道路,或者升級、拓寬具有競爭性的現有道路。私營方CPTC稱這一項條款對保護項目的合理收益至關重要。而這在當時國際上的高速公路特許經營項目中也是一種常見的做法。

“加州91號快速路”在投入使用後的最初幾年極大地緩解了當地的交通擁堵,有效地提高了行車安全,同時私營方也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益。然而由於橙縣在1990年代末持續、快速地發展,當地交通出行量節節攀升,91號公路上的交通擁堵和安全問題又再一次地擺在了政府面前。

迫於當地民眾的壓力以及媒體的轟炸,加州交通部在猶豫多次後,於1999年1月宣布將在91號公路上新建車道並連接到附近的另一條公路,以緩解交通壓力。加州交通部解釋這樣做的一部分原因是為了降低交通事故率、提高行車安全,因為根據91號快速路的特許經營合同,安全因素可以免除來自非競爭條款的限制。

然而,私營方並不接受加州交通部的這種說法,2個月後直接把加州交通部告上了法院。

私營方稱加州交通部拓寬91號公路的計劃違反了PPP合同中的非競爭條款,並要求其對此進行賠償。在法院的調解下,政府和私營方於1999年10月達成了協議。

而這份調解協議不僅重申而且進一步詳細解釋了非競爭條款的內涵。法院稱該調解協議的目的是為了“保護私營方的原始投資以及該項目的合理收益”,同時“限制加州交通部在非競爭條款所保護的地理範圍內建設任何公共交通設施,並限制加州交通部以任何方式負面地影響該項目的車流量以及收益”。

此後加州交通部與橙縣交通局經過多方嘗試,最終於2002年以近2.1億美元(比原來的項目造價多了8000萬)的價格回購了“加州91號快速路”,才得以解決非競爭條款的限制。自2003年起,“加州91號快速路”作為一個政府收費公路項目由橙縣交通局運營管理。

這個PPP項目最終以政府回購的方式提前終結,也留給了我們很多的思考。比如,政府如何在協商PPP合同時克服信息不對稱的劣勢,設計出合理的合同條款,平衡私營利益和公共利益?同時,在出現政府違約行為時,應該如何維護PPP項目的正常運作,有效地保護私營方的利益?

此外,一個更深刻的問題是基礎設施領域的PPP項目運營周期較長,而這期間的社會發展、城市變化會帶來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政府如何才能夠在設定詳細、明確的合同條款時為將來的發展、變化以及不確定因素留下協商和調整的空間,更好地保護社會公共利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523

加州、台灣超像 缺水都是人禍

2015-04-20 TCW
 
 

 

四月一日,美國加州州長布朗(Jerry Brown)發布加州史上第一個限水令:居民須減少二五%用水。加州這場史上最嚴重的缺水危機,其原因和當前台灣缺水類似:臨渴掘井、壓低水價。

天災:降雨探低今年首季,百年來最乾旱

加州有三千九百萬人口,是全美用水量最高的州,其水源來自降雨,以及內華達山脈的融雪。不過當地已連續四年降雨量低於歷史平均,今年一月及三月更是百年來最乾旱月份。至於占加州供水三分之一的內華達山脈融雪,四月初探測的積雪量只有歷史均值的五%,創六十五年來新低。

「供應不足」表面上是加州缺水的原因,然而加州鄰居--亞利桑那州,境內大多是沙漠,該州的科羅拉多河等水源,近來也因乾旱而水位下降,但亞利桑那州卻不缺水。該州水資源管理局長布茲卡克(Thomas Buschatzke)四月初說,加州缺水危機「離我們很遠。」

加州水資源比亞利桑那充足,為何反而缺水?前惠普(HP)執行長菲奧莉娜(Carly Fiorina),日前在《時代》撰文指出,這幾十年來加州人口成長一倍,環保人士卻阻撓興建新水庫,加州已有五十年沒完成任何大型水力基礎建設。此外為維護生態,加州政府把農地的水抽掉,讓三千億加侖的水白白流入大海。菲奧莉娜批評這是環保人士「犧牲他人以成全自己理念」,她稱目前加州缺水不是天災,而是「人禍」(man-made)。

據加州水資源管理局統計,從二○○一年到二○一○年,為環保而排掉的水占全州用水量四七%,農業占四三%,城市占一○%。由於在生態保護區以北沒有儲水設施,過去兩個冬天,加州有二百六十萬英畝尺(編按:acre-feet,一英畝尺等於一百二十三萬公升)的水流入海中,這個水量可支應二百六十萬戶家庭用水。

一九八○年代起,加州水資源管理局就規畫興建塞塘水庫(Sites Reservoir),這個一年可供七百萬加州人用水的設施,在環保與政治阻力下,至今完工遙遙無期。今年二月北加州曾降大雨,由於降雨區缺乏儲水設施,環保法令也限制不得將水導引到南加州的水庫,於是這數萬英畝尺的水就這樣流進舊金山灣的大海。

人禍:水價害人用越多價越低,沒人想節水

缺水原本可寄望海水淡化廠,但這須消耗大量電力,而加州對再生能源發電有嚴格限制,還規定海水淡化廠須保留一部分濕地以保護生態,廠商的經營成本增高,今年只有一家「海神」(Poseidon)耗資十億美元的海水淡化廠將完工,可提高聖地牙哥供水七%,其他海水淡化計畫全都告吹。

加州另一個缺水原因則是水價。加州規定自來水公司只能收相當於成本的錢,水價是由輸送成本決定,也就是由水源頭輸送到消費者的成本。這種定價法的後果是:用水量增加,輸送量增大,單位輸送成本也降低,水價隨著用量增加而遞減,一般人因此懶得節水。在加州的沙加緬度(Sacramento),有些房子甚至連水表都沒有。

另一後果是這種成本定價法,消費者只為運送水而付費,不是為水本身付費。就如一個人買皮包只付運輸費用,卻不用為皮包本身付費一樣,結果就是水被用在邊際價值較低的用途。在加州城市地區,七成以上的水被用在戶外游泳池、草坪等。

和加州相比,亞利桑那州水源來自科羅拉多河,該州生產總值有六成來自此河。儘管該河水位近來也下降,亞利桑那水用戶市政協會(AMWUA)執行長費莉絲(Kathleen Ferris)說,和加州不同,即使不缺水時,亞利桑那平時也汲水儲存。像「鹽河計畫」(SRP)貯水系統至少維持半滿,其儲存的水量,可維持該州首府鳳凰城四年工業與民生用水。

借鏡:以價制量亞利桑那附加捐逼民省水

至於水價,亞利桑那除基本水費外,還加收許多附加捐。用水量越大,附加捐越高,因此當地人養成節約用水習慣。如草坪果園要幾天灑一次水,每次灑水多久,春秋設定成傍晚灑水,冬季設定成早上灑水,人們都斤斤計較。在當地販賣家具的家得寶(Home Depot),各式角度與節水的噴水頭種類超過五十種。

亞利桑那雖然先天缺水,許多耗水量大的企業,仍選擇進駐該州,這要歸功於該州把每一滴水的功用發揮到極大。以英特爾在奧科蒂諾(Ocotillo)的工廠來說,一天就要用掉四百八十萬加侖的水——相當於一個六萬人城市一年用水量。該工廠用來冷卻儀器或綠化的水,都是來自附近廢水處理廠,同時工廠有八五%水會循環再利用,去年因此省下七億加侖的水。

亞利桑那州首府鳳凰城,人均每日用水量在過去二十年下降近三成,在圖桑(Tucson)及坦佩(Tempe),過去四年則下降七%。在加州,州政府去年開始宣導民眾節約用水,今年二月全州用水量減少不到三%,聚集全州三分之一人口的南加州海岸區,從聖地牙哥到洛杉磯,用水量不減反增。加州水資源管理局局長馬庫斯(Felicia Marcus)稱,這個數據「令人心酸」。

亞利桑那例子顯示,「乾旱」不一定會缺水,甚至能吸引耗水量大的企業進駐。「鹽河計畫」水權與合約主管哈林(Bruce Hallin)說,「一個城市或私人公司想在這裡開發或擴張,我們須先確定未來一百年它們都有足夠的水源可用。」

水資源匱乏的亞利桑那,平時未雨綢繆,以價制量;雨量及水資源豐富的加州和台灣卻臨渴掘井,壓低水價讓人們揮霍水資源,這就是為何前者不缺水,後者鬧水荒的原因。

【延伸閱讀】加州降雨多,缺水反而嚴重—亞利桑那、加州水資源比較

● 亞利桑那面積(平方公里):30萬人口:670萬年均降雨量(公厘):345水源:科羅拉多河、米德湖

● 加州面積(平方公里):42萬人口:3,900萬年均降雨量(公厘):564水源:降雨、融雪、湖泊

整理: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755

高鐵和矽谷 “加州熱度”升溫中美經貿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7566.html

高鐵和矽谷 “加州熱度”升溫中美經貿

第一財經日報 下木 2015-09-18 06:00:00

目前,中國在美國能源領域投資主要分為兩個集群:化石燃料投資集群,主要集中在油氣儲存豐富的地區,如得克薩斯州、俄克拉荷馬州等。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上班的華人工程師經常開玩笑,飯桌上大家最愛談的兩件事情,一是跳槽去薪水更高的加州互聯網公司;第二就是回中國創業。兩件事情都令人眼紅。

這從微觀上證明,加州和中國之間的心理距離,在今天其實很近。在此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美國正式訪問前,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在第十四屆“藍廳論壇”上發表演講稱,中美建交至今,雙邊貿易額已增至5551億美元,雙方各類投資達到1200億美元以上,中國企業在美國直接投資增長迅速,已遍布美國45個州。

“中美友好的動力在人民,根基在人民。”據王毅介紹,中美兩國目前已結成43對友好省州和200多對友好城市。在此背景下,加州和中國的合作,這個全美國人口最多的州與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間的合作,見證著中美雙邊關系在省與州之間日趨緊密。

加州,對中國人而言,並不陌生。2013年6月7日至8日,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奧巴馬的首次面對面接觸和交流,就在加州的安納伯格莊園舉辦。也就是在安納伯格莊園會晤上,中美雙方就新型大國關系達成共識。

此外,加州還是美國科技重鎮矽谷的所在地。在加州還能見到數不清的華人、中國留學生和遊客的面孔。

一直以來,中方願意同加州擴大經貿和相互投資規模,尤其在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技術三大重點合作領域。美國智庫在評論加州和中國的合作時有一個共識,即這種合作具有範本意義。

“催化”清潔能源

在清潔能源方面,加州一直是美國標準最嚴格、政策最激進、技術創新最先進的領先州。加州經營著頗具影響且規模巨大的清潔技術產業,還經常對美國政府在氣候問題上無所作為表示失望。

加州和中國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合作,可以追溯到10年前阿諾德·施瓦辛格擔任州長的時候。早在2005年施瓦辛格擔任加州州長時,就把與中國在氣候和能源問題上的合作提到了議事日程。

當時權力顯赫的加州公用事業委員會和能源委員會與中國江蘇省簽訂了一項合作協議,為中國的公用事業單位相關人員提供培訓。“加州—江蘇”協定,一直被認為是“未來中美能源合作的範本”,但當時大部分的合作都是通過雙方非政府組織、企業和大學之間展開。

這種合作在過去10年間從民間逐漸過渡到了官方。

到了2013年9月,時任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的解振華與加州州長布朗在舊金山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開展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方面的系列合作。

發改委希望加州能加強與中國地方省市的合作,邀請加州產業界參與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尤其是在建築節能、環保產業、災害風險管理等方面和中方合作。從加州的角度說,作為美國的一個州來和中國發改委簽署諒解備忘錄,前所未有,可見協議的地位之重。

同時,加州也十分渴望中國資本能進入當地的清潔能源投資。

目前,中國在美國能源領域投資主要分為兩個集群:化石燃料投資集群,主要集中在油氣儲存豐富的地區,如得克薩斯州、俄克拉荷馬州等。另一個就是清潔能源投資集群,主要就集中在加利福尼亞。

中國與加州在清潔能源領域合作更深遠的意義是,既然在美國聯邦政府層面,推動應對氣候變化面臨重重政治阻力,那麽加州與中國及中國各省的合作,可以被視為一種催化劑、一種杠桿,以推動美國,甚至是全球的氣候變化政策。

“鋪路”基礎設施

中國與加州在清潔能源領域的這種催化和撬動意義當然也絕不局限於此。

雖然曾經有過這個世界上第一代現代意義上的交通設施,但是如今美國的“高齡”基礎設施由於年久失修都已經成了全世界的一個笑話。比如外國遊客心中高端大氣的“好萊塢”所在地加州洛杉磯,許多高速公路路面都已經開縫,公路旁幾十年歷史的電線桿都已經從頂銹到底,當地人都自嘲比第三世界還第三世界。

再比如已經拖得曠日持久的加州高鐵計劃。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布朗在第一次擔任加州州長時就提出了加州高鐵建設計劃。但是這個計劃一直拖了30多年,遭遇各種阻礙,主要障礙就是資金的缺乏。

直到2008年11月,該高鐵項目終於通過了民眾投票表決,可以利用州政府發行的近100億美元債券和部分聯邦撥款進行前期工作。等到今年1月這條高鐵終於在加州破土動工時,當年40多歲的布朗州長都快奔80了。

好消息是,據中央財辦副主任舒國增9月17日介紹,目前中美雙方已取得三項實質性重要成果,其中就包括美國西部快線高鐵項目。具體而言,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的中方聯合體與美國西部快線公司合資建設美國西部快線高速鐵路。中方聯合體在美國註冊成立的中國鐵路國際(美國)有限公司與美國西部快線公司13日在拉斯維加斯市簽署協議,雙方將組建合資公司,建設並經營“西部快線高速鐵路”。該高鐵從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到加州勝利谷和帕母代爾,最終到洛杉磯,全長370公里。預計工程於2016年9月底開工。

除了加州高鐵是美國首條高鐵以外,奧巴馬在2013年曾提出規劃建設共6個高鐵網絡,此外美國還有需要大規模翻新的地鐵市場。

“連接”互聯網技術

加州也是全美華裔人口分布最多的州。

隨著過去10年矽谷新一輪互聯網浪潮的興起,加州也已經成為在美中國留學生最向往的工作和居住地之一。返回中國創業的華人技術專家中也有許多來自加州。

除了科技人才層面上的流動外,大學等研究機構和企業也互動頻頻。

幾乎數得上來的加州頂級大學都和中國高校有合作,比如北大有斯坦福中心,清華有深圳伯克利學院。在產業結構上,有加州和深圳之間的軟硬件的對接範例。

最實在的還是砸下去的真金白銀。

美國研究公司去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僅僅2014年第一季度,中國投資人向美國科技初創企業投入的資金量已經達到了60億美元之多。這些投資對象大部分自然都在炙手可熱的加州矽谷。

在過去8年,中國相關企業對矽谷的投資即便在最高峰時候也只有15億美元。這意味著現在中國對加州科技產業的投資,僅僅一個季度就相當於以往4年的總和。

在中國資本流向矽谷的同時,矽谷公司也在組隊出海,瞄準中國市場。

今年就是一個標誌性年份,繼LinkedIn(領英)後,Airbnb也在中國本地風投資本的幫助下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正在風頭上的打車軟件Uber(優步)更是燒了數十億美元涉足中國市場。

美國自2008年經濟危機後踏上複蘇之路以來,原本寄予厚望的制造業回歸等戰略都顯效不大,最終還是依靠加州的互聯網科技支撐起了新一輪的經濟增長。

同樣要轉型、要發展新興科技技術的中國,想要在科技產業跟上美國乃至全球科技產業的發展節奏,繞不過加州。而加州這些科技巨頭想要在全球實現增長戰略,也不可能繞過中國市場。

如果對互聯網技術產業的判斷是巨大的增長前景,那麽僅僅從這個角度講,中國和加州的合作現在還只是個起點,一切才剛剛開始。

 

【相關】

習近平訪美臨近 中國高鐵打“翻身仗”

伴隨習近平訪美的臨近,中美兩國企業間的各種大單正加快簽署,多項經貿大單可期,BAT、矽谷明星企業有望互動。

專訪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拉迪:美國反對IMF份額改革方案是極大錯誤

在拉迪看來,中國的崛起並不一定意味著與美國之間會出現零和關系,而是伴隨著經濟力量的增強,中國自然會追求更多的話語權。

習近平親民路線訪美首站西雅圖 隨行企業家名單披露

據《第一財經日報》獲悉,此次中美企業家圓桌會議將於9月23日在西雅圖舉行,與會者包括15位美國公司首席執行官和15位中國公司首席執行官。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076

加州大地震: 6/10

故事, 其實未入場已經估到晒. 但3D 的確場面刺激, 但也只是刺淚激而已.
但係我其實好想知男主件衫咩牌子.
無論上山下海, 爆炸, 跳傘, 海嘯, 救人都冇穿冇爛, 實在是居家旅行防身必備用品也.
男主身為公職人員, 用公家的直升機救援家人, 雖然都係JOB TASK之中, 但公器私用用得如此心安理得, 似乎不是第一次.

BTW, 地震幾時停其實好難說, 要真如故事中是成片地層移動, 可能震足幾年架BOR, 邊有咁快收皮架?

其實, 某種程度, 如果真的加洲大地震, 大家不用走難那麼辛苦, 因為其實在大平洋的彼岸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岸線上有2X個核反應堆等緊被海嘯破壞. 只要其中1/4出事根本全地球都會爦炒, 可能分分鐘令INTERSTELLA中農作物失收(因太多RADIATION)的情況重現, 只是到時應該冇黑洞, 世界滅亡, 多謝合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116

「從加州跑出來的車」震撼全球——押注電動車潮的「台商供應鏈」

2016-01-18  TWM

電動車售價下降與續航力增強,將是影響滲透率的關鍵因素,未來相關台廠,包括電池、充電站等,不僅扮演關鍵角色,也是2016年台股投資值得關注的焦點。

「從加州跑出來的車」震撼全球,從美國電動車大廠TESLA〈特斯拉,那斯達克成分股,市值二九二億美元〉到美國電動車廠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宣布在拉斯維加斯投資十億美元建造生產工廠製造電動車,都是從加州出發,跑向全球。新產業連動出的新供應鏈公司,在全球、中國、台灣都將於 股市迎接「市值極大化」的飛揚興奮!

本文由工作夥伴施旭澤〈一九八三年∼,南加大企業管理研究所〉、劉書豪(一九八九年∼,清大工業工程管理學系〉與我共同撰述,與大家共勉。

美國特斯拉營收從二○一二年四億至一五年約三十六億美元,成長九倍,市值從三十八億飆升至二七五億美元,成就斐然。法拉第未來與中國樂視網〈代號 300104.SZ,市值一○九一億人民幣〉策略合作,挖角特斯拉、BMW、GM團隊,在元月六∼十二日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展出最高行駛速度 可達兩百英里的電動概念車,預計一七年量產,加入全球電動車產業競爭的行列,正式向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宣戰,跑向全球。

一五年全球電動車銷售估達四十五萬輛,較一四年成長四五%,雖與傳統汽車銷量約九千萬輛差距仍大〈全球傳統汽車銷量成長率僅約一.六%〉,但特斯拉銷量成長率為六○%,成長快速,引領電動車產業風潮,銳不可當。

特斯拉雖規模較小,暫難撼動車廠變革,但歐美大廠在全球環保浪潮中,為拉低整體車廠平均碳排,以符合歐盟法規,銷售歐洲市場,已延伸特斯拉的電動車風潮,密集翻動電動車的二十一世紀普世價值。

再加上中國十三五規畫的國家戰略「發展新能源車」支持下,全力發展電動車也已成中國產業翻動最宏觀策略,其規模不可小覷,這可從電動車材料產業公司市值快 速成長見端倪。中國電池材料生產商天齊鋰業〈一五年前三季營收成長四五%,市值二七○億人民幣〉股價從四十.三九漲至一七六人民幣、電池材料廠杉杉股份 〈一五年前三季營收成長一○.八%,市值一二五億人民幣〉股價從七.五六元漲到四十.八元人民幣,中國電動車市場高度成長期正引爆:一、藉由電動車供應鏈 投資,增加資金胃納量,吸收寬鬆資金金融危機後,美國推動貨幣寬鬆成功,最大功臣是美國頁岩油發展引領出的火車頭功能,適時消化游資,阻擋了新泡沫產生, 因而帶出美國新成長。

中國過去一年已降息一%、降準二.五%,推動貨幣寬鬆明顯,學習美國新成長所依賴的「頁岩油發展」成功內容成為導引,積極拉動「電動車產業」發展。尤其在 房地產,陷入高房價、高庫存窘境,喪失成長及吸納游資的功能後,中國貨幣寬鬆要見成效,推動可大可久的火車頭產業,唯電動車為最佳解。

二、避開國外大廠限制,創造新市場一四年中國汽車產量達二三七○萬輛,占全球產量二六.四%,量雖大,但起步較晚,車內重要發動機、變速器技術,早已掌握 在歐美手上。但電動車則不一樣,電動車最大關鍵在電池,大家都才起步,中國全力往此發展,可避開歐美競爭,開展出全新市場主導能量。

中國電池材料豐沛,一四年中國在全球電池陽極材料市占五五.二%、陰極材料七○%、電解質六七%、隔離膜三七.六%,電池材料、電池芯擴產,降低鋰電池成本,加速催化電動車市場。

三、電動車周邊產業加速成長中國電動車迅速發展,正帶出新興周邊產業蓬勃飛揚,台商供應鏈第一時間連動:1.電池材料價格大漲,帶出電池組封裝產業:一五 年,碳酸鋰報價從每噸四.二萬上漲至五.二三萬人民幣,漲幅二四.五%,鋰礦龍頭FMC〈市值五十二.三億美元〉也將旗下鋰相關產品,調漲近一五%。鋰電 池材料需求暴增,台灣價格雖難與中國競爭,但在後端的電池芯封裝遠勝中國,封裝要求產品良率及工廠管理能力,台灣規模化做不贏,但在製程規畫、產品檢驗等 思惟較縝密,可與中國一戰,相關廠商有跨入電動車周邊的新普、高功率電動工具機電池模組加百裕、電池零件康普。

2.電動巴士產業內容形成:電動車目前仍受限於充電站設點位置、充電規格等問題,政策要快速發展,或將以電動巴士為目標,一來有固定地點可充電,二來可增加大眾運輸建設,且排能減碳,台灣有機會的公司包含華德動、F-立凱。

3.鋰電池材料:電動車售價下降與續航力增強,將是影響滲透率的關鍵因素,而功率密度高、循環壽命長的超級電容,隨著技術發展,勢必在未來電動車市場扮演關鍵角色。國內廠商如永箔,已跨入超級電容用鋁基材及動力電池芯鋁包材,值得注意。

中國政府補助電動車,由原先補貼車廠,轉向整體周邊配套,生產、研發、充電設施等,購買也免徵牌照稅,不僅從基礎設施開始便民,更著眼刺激買氣,加速產業鏈布建。一五年中國電動車產量約三十萬輛,占全球六○%,較一四年的八.四萬輛,成長二五七%。

中國十三五規畫預計在二○年滿足五百萬輛電動車充電需求,對照一五年,成長空間驚人。已打入美國特斯拉供應鏈之台廠,如巧新的鍛造鋁圈、和大的齒輪、貿聯 的線束等,都有機會獲得中國關注。而充電站,在中國政府力拚二○年可以滿足五百萬輛電動車的需求帶動下,市場規模將達一千三百億人民幣,商機極大,台股投 資,絕不能疏漏它們帶出的相關興奮活水公司。

撰文 / 呂宗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527

西部快線黃了還有加州高鐵 高鐵出海須做足本土功課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6098.html

就美國私營企業終止高鐵合作項目一事,中國鐵路總公司作出回應,稱美國西部快線公司單方面擅自發布終止合作的新聞公報,且在公報中聲稱西部快線公司的雄心“超出了中鐵國際及時有效推進該項目的能力”,如是托辭難以令人信服。

新華社發表評論稱,中方理解一些美國人建設高鐵的迫切願望,積極支持美國高鐵建設項目,但合作誠意不等於無條件答應對方的“漫天要價”。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近年來,中國高鐵的出海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雖具有國家支持和成本優勢,高鐵出口常因“水土不服”而遭遇波折。專家建議,應慎重考慮投資環境、投資政策,在熟悉當地國的政治、經濟以及社會和法律方面具體要求的基礎上,推動高鐵“走出去”。

“美國高鐵必須美國造”?

中鐵總公司表示,並已依法進行交涉。事實上,自去年9月達成合作框架協議以來,中鐵國際美國一直與西部快線公司就其提出的各種要求,進行耐心談判。

這本是中國在美國建設的第一個高速鐵路項目,將內華達州南部與加州南部快速連接,預計總投資額127億美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6月12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美企稱終止高鐵合作項目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聯邦政府規定高鐵必須在美國建造。中美高鐵合作實施過程非常複雜,美國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規可能存在不同。中美雙方應加強溝通,對出現的問題積極探討,尋求解決方案。

西部快線首席執行官托尼·馬奈爾此前也表示,美國並不生產制造高速列車。美國高速列車必須由美國制造的這個刻板要求,是制約美國高鐵融資的主要障礙。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所所長滕建群曾對媒體表示,美國聯邦政府提出,自己的鐵路歸於美國自己來建設,而不讓其他國家生產,這實際是美國保護主義的具體體現。西部快線采取“突然襲擊”的方式宣布這一決定,顯然美方是有違約行為的。

盡管如此,與私營公司西部快線的倉促決定不同,據新華社報道,負責美國第一條高速鐵路建設的加利福尼亞州高鐵局近日表示,美方在加州高鐵項目上與中方的接洽,不會受到西部快線公司單方面宣布終止與中國公司合作的任何影響。

徐洪才的觀點比較樂觀。他認為,西部快線只是個案,並不會影響中國高鐵的進一步出海。中國高鐵出口尚處於起步階段,遭遇各種挫折不可避免。“但這對中國企業來說,是很好的經驗教訓。”徐洪才表示,不僅僅是高鐵,中國企業對外投資,需充分考慮投資環境和投資政策,熟悉當地國的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環保、法律方面具體的要求。

高鐵出口屢遭“水土不服”

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鐵技術通過長期積累獲得了長足進步。過去短短十余年來,中國已建成的高鐵相當於全世界高鐵里程的半數以上。據世界銀行估計,在中國,每建設1公里高速鐵路,成本為1700萬-2100萬美元;而在歐洲,這個數字是2500萬-3900萬美元。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更是高達5200萬美元。

花旗銀行分析師埃里克指出,目前,無論是鐵路線路建設還是裝備制造領域,中國在價格和技術上都具有全球競爭力。從所有高鐵項目招標情況來看,中國企業的報價通常僅為競爭對手的一半。

但是,中國高鐵的出海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在國外經濟、技術、環保等多重門檻之下,中國高鐵走出去的市場遠非想象中廣闊,中國高鐵的效率和成本優勢,常因“水土不服”而難以為繼。

中國在拉美承建的第一條高鐵——全長462.27公里、設計時速220公里的蒂納科-阿納科鐵路因委內瑞拉經濟崩潰、資金斷鏈而不得不停擺。2015年,中方及時抽身,撤出管理人員。目前該項目已陷入癱瘓狀態。

泰國前總理英拉上臺以後,熱衷於推動鐵路基建,計劃在2022年前建設四條高鐵線路。2013年10月,中國與泰國簽署“高鐵換大米”協議,中方有意參與泰國高速鐵路系統項目建設,而泰國以農產品抵償部分項目費用。後來英拉政府遭遇政變,軍政府上臺,隨後泰國憲法法院判決已獲國會通過的高鐵項目違憲,這一項目隨後陷入僵局。

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羅高速鐵路項目本由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中標,墨方卻單方面宣布項目中止。墨西哥當局給出的理由是,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降,該國財政和公共信貸部為改善預算狀況,將對2015年公共財政開支總額進行調整,其中就包括“無限期暫停”墨西哥高鐵項目。

在2009年中鐵建與沙特國王阿蔔杜拉簽署輕軌項目的正式建設中,因工期的延誤虧損人民幣41.53億元。

個案不會影響高鐵出口大勢

徐洪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高鐵境外投資,本質上應該是基於商業利益的雙方自願的市場行為。盡管有強大的國家支持,與歐美成熟的國際化企業相比,中國企業缺乏應對外國項目的經驗。由於高鐵技術複雜,對環境要求高,涉及的法律法規十分複雜,因此在安全、技術、環保、法律等方面做到因地制宜非常重要。

滕建群曾表示,這次事件對中國企業來說,是一次經驗教訓。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將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跨出國門。

他建議,必須要熟悉當地國的政治、經濟以及社會和法律方面具體的要求,比如有些國家對於環保,有些國家對於企業體制方面的要求都非常嚴格。必須要慎重考慮投資環境、投資政策,以及在簽訂協議之後,如何使協議真正落實到實處等。

中國高鐵出口在成本上有優勢,但在運營經驗積累還比較缺乏。耗資上百億美元的高鐵項目,如果客流沒有保障,很容易陷入後期運營的巨額虧損,這是中國高鐵出口必須做好的前期準備工作。

徐洪才指出,中國高鐵走出去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此次個案不會影響到中國高鐵出口大勢。高鐵已經成為一張國家名片,隨著中國高鐵技術的進步和影響力越來越大,中國企業應以更開放的心態走向世界,與國外合作方加強信任、增進理解,中國高鐵技術遲早會得到世界的認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969

美國加州聖叠戈發生槍擊事件 2名警察中槍

據美國警方消息,加利福尼亞州聖叠戈29日發生槍擊事件,兩名警察中槍,具體傷亡情況不明。

聖地亞哥警察局在社交媒體上稱,目前遭槍擊警察的情況還不清楚。警方拘留了一名嫌疑人,正在聖地亞哥東南部的一個社區搜尋另一名犯罪嫌疑人,要求當地居民就地避險。

(綜合自新華社、中新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781

取消加州造勢行程 希拉里健康堪憂

剛剛過去的11日,美國人第15次紀念“9·11”事件並為死難者哀悼。從現任總統到總統候選人都在不同場合發表了講話。但是,最終媒體的焦點卻被希拉里的突然離去帶走,留下了對希拉里健康狀況的擔憂,特朗普也稱下周將公布自己的健康狀況報告。

當地時間9月11日早上8:20分,希拉里身穿深藍色上衣、帶著墨鏡出現在“9·11紀念日”活動現場,但1個小時後,有現場民眾拍到希拉里在助手的攙扶下上了車,突然離開歸零地(Ground Zero)的紀念日現場前往女兒切爾西在紐約的公寓。

取消加州造勢

當天下午,希拉里的私人醫生麗莎(Lisa Bardack)對外表示,希拉里在9日被診斷染上肺炎,“咳嗽不止”,紀念活動現場出現“發熱和脫水”,目前正在服用抗生素治療,“恢複得很好”。希拉里在離開女兒家的時候還跟記者打招呼說:“我覺得很好,今天紐約的天氣很不錯。”

但很快,希拉里宣布取消前往加利福尼亞州為競選造勢的行程。

在紀念日當天,兩黨陣營休戰一天,特朗普的推特賬號異常沈默,也沒接收媒體采訪,但是希拉里突然身體微恙又似乎拋給對手一記非常好接的球,反過來將對自己不利。果然,雖然特朗普沒有發聲,但希拉里的健康狀況已經成為對手陣營的靶心,甚至有人懷疑希拉里的身體狀況對公眾有所隱瞞。

從此前在幾次演講中咳嗽開始,希拉里的身體狀況已經被特朗普團隊所攻擊,包括血凝塊和腦震蕩,稱希拉里缺少當總統的力量和精力,甚至還指責她經常精疲力盡、睡得太多。但幾個小時候,特朗普對希拉里的病情第一次發聲:“希望她早日好轉。”

“有趣的是他們說是肺炎,但她一周前就咳得很厲害了。”特朗普隨後又在一次電話采訪中表示。“這都是非常緊密的行程,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得去到賓夕法尼亞州,俄亥俄州和佛羅里達州,所有這些地方。毫無疑問,這是很勞心勞力工作。”

去年12月,特朗普拿來一份醫生的信做背書,寫信的人是曼哈頓雷諾克斯山醫院的內科醫生哈羅德(Harold Bornstein)。他表示特朗普“可能是有史以來總統競選者中最健康的一個”。

“去年10月,《國家詢問報》(National Enquirer)曾說過我將在6個月後死掉,所以我現在所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像是給生命延長了租期。”希拉里曾經對媒體揣測自己的健康狀況以調侃的方式回應。

特朗普:我為廢墟搬磚

在紀念日當天,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其總統生涯的最後一次“9·11紀念日”致辭中,把重點放在了多樣性主題上面,稱人口和文化的多樣性並非弱點,而是美國最大的優勢之一。但在15年前,美國因此遭到了攻擊,“這就是我們必須真實面對的美國”。

而特朗普發表了一篇聲明,稱“15年前,美國人遭受了史上最嚴重的恐怖襲擊。數千名父母、兄弟姐妹和無辜的兒童死於激進的穆斯林恐怖主義分子之手……今日,我們為所有逝去的生命致哀,為所有因此被迫孤單長大的孤兒致哀,為不得不承受喪子之痛的父母致哀。”

特朗普稱,今日的任務是“全國上下合力確保人民不受那些想破壞我們生活方式的敵人之傷害”。雖然在這樣的紀念致辭里面不太可能提到具體如何“保護”,但是從特朗普此前的表態中並不難知曉,他曾表示若自己當選,將會暫停允許穆斯林移民進入美國。但不久後,他又改口稱將會發布暫時禁止“那些來自被證實曾經有過對美國、歐洲和我們的盟友展開恐怖主義攻擊的移民,知道我們找到消除這些威脅的方法”。

很明顯,特朗普針對移民的看法和奧巴馬南轅北轍,奧巴馬上述關於“多樣性”的發言也再次強調了他此前對特朗普觀點的評論,認為特朗普的移民政策“不是我們想要的美國”。

美國媒體這兩天還非常熱衷於報道9·11發生的時候兩位候選人分別在做什麽。基本事實是,當時的希拉里是聯邦參議員,特朗普則是和政治無關的商人。

“在9·11之後,我和紐約人密切工作在一起,用我整個第一個(國務卿)任期致力於重建。”去年,希拉里在民主黨的辯論中曾提到自己在9·11之後的工作,而特朗普4月在水牛城的一次競選活動中向公眾表示自己曾參與清理世貿中心的廢墟。

2001年9月11日上午,兩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機分別撞向美國紐約世貿中心的兩幢大樓,後相繼倒塌,另一架被劫持的客機撞向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從此以後,美國展開了反恐戰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693

又是襲警槍擊案:美國加州2名警察身亡 嫌犯在逃

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在美國加州棕櫚泉(Palm Springs)執行公務的三名警察遭槍擊,兩名警察死亡,一名受傷。目前,嫌犯在逃。

美國加州棕櫚泉,當地警察包圍了槍擊案發生的一棟房屋。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事發當地時間12點15左右。警方接到一起報案後前往當地一個居民住宅,嫌犯拒絕開門並威脅警方將開槍,在與嫌犯溝通的過程中,嫌犯選擇了朝警察開火。

目前,當地警察已經包圍了槍擊案發生的一棟房屋,認為嫌犯仍然在屋內。目前仍然不清楚犯罪動機。

槍擊案發生地棕櫚泉距離洛杉磯以東100英里,大約有4.5萬居民。美國社交媒體上有民眾張貼出附近街區大量警車的照片。警方呼籲民眾留在家里,以便於警方搜查嫌犯。

7月17日,美國路易斯安娜州巴吞魯日市發生槍擊案,造成3名警員死亡,另有3名警員受傷。而在7月7日發生的抗議白人警察開槍打死黑人的示威期間,德州警察遭到狙擊槍手襲擊,五名達拉斯警員死亡,此外有6名警察中槍受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793

特朗普到來後,加州也開始想著經濟轉型了

在勝選總統特朗普重振美國制造業、扶持傳統能源業的經濟治理綱要下,全球著名高科技產業集聚地——加州——也將在不久的將來迎來難以避免的產業調整。加州的立法者已經開始思考潛在的調整方向,在特朗普上臺後,制造業和能源業或將在這里萌發新生機。

“對於這次大選的最終結果,說實話我很意外”,剛剛連任成功的民主黨籍加州眾議員朱感生(Kansen Chu)在其位於Milpitas的地區辦公室對第一財經記者坦言:“民主黨應該自我反思,接下來我們應該重點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務在這次選舉前被忽略的美國中產階級。”

朱感生是現任加州第25選區眾議員,工程師出身的他在轉型從政之前曾在IBM任職多年,目前是加州眾議會經濟發展、交通和環保等多個小組的召集人。他對大選反思的結論之一,就是加州或將需要在制造業的重振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位於西海岸的加州擁有豐富的能源資源

“加州發展制造業確實有諸多挑戰,但這里文化多元、氣候宜人,再加上教育資源優良,有利於吸引和留住制造業人才。”朱感生認為:“在特朗普上臺之後,我們可能會看到減稅等相關政策,這將進一步提振加州制造業。”朱感生的從政之路始於加州第三大城市聖何塞(San Jose),在他擔任該市市議員時,就曾積極推動當地制造業發展。“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數十年的城市規劃,”朱感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解釋:“因為建一個工廠要比建一個研發中心難太多。”朱感生作為市議員時積極推動的立法之一,就是為制造業預留用地,控制商品房開發。

今年10月份,特斯拉公司也向其工廠所在地加州菲蒙(Fremont)市政府提出擴建計劃,希望將現有廠房面積擴大一倍。據特斯拉預計,此舉可為當地創造3100個就業崗位。當地時間11月21日晚,菲蒙市現任副市長、最近剛剛贏得市長競選的高敘加(Lily Mei)在一場公開活動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於特斯拉的擴建計劃仍在討論階段而不便置評,但她透露目前這一項目已經在該市市議會中獲得了多數支持。

特斯拉的菲蒙工廠

“像特斯拉這樣的高端制造業或許可以在加州生存,但一些中低端制造業就很難想象了,制造業在加州的生存非常艱難。”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矽谷大型科技公司副總裁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即使是像蘋果這樣的大型公司,要把工廠搬到加州,恐怕日子也不好過。”

這位高管的擔憂顯而易見。一方面,加州勞動力成本過高又缺乏技術性人才,不斷飆漲的生活成本已經迫使越來越多中低收入民眾搬離加州;另一方面,加州企業用地價格居高不下,再加上嚴苛的環保政策令能源成本高企,使得部分企業對加州望而卻步。從當前的現實環境上來看,要在加州大力發展制造業似乎較難想象。畢竟,就像這位科技公司副總裁所言,“企業運營是要看見利潤的”。

過去數十年間,制造業一直是美國經濟的脊梁,制造業的發展也是美國廣大中產階級提高收入、改善生活的主要途徑。但近幾年,加州制造業的用工量增長極其緩慢。統計數據顯示,從2010年2月至2015年初的這段經濟改善期,美國制造業整體就業增長6.7%。同一時間段內,美國部分中西部和南部州的制造業就業增長比率達到15%,相比之下,加州卻只有1%,墊底全美50個州。

對於廣大中產階級的利益需求,加州的立法者無法視而不見,尤其是在民主黨在國會和政府大敗的現實之下。盡管加州州一級眾議院和參議院仍然是民主黨的天下,但共和黨總統已經選出,國會參眾兩院全面飄紅,在美國經濟結構可能面臨的大調整中,加州無法完全抽身於外。“加州制造業的回升短期內仍有諸多挑戰,但它是一個可預見的發展趨勢”,朱感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作為立法者,我們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矽谷聚集了大量科技企業

在制造業之外,加州立法者未來幾年需要審慎平衡的還有環境保護與傳統能源業發展這對矛盾。加州是美國能源儲存重地,已探明原油儲存量約28.35億桶,據全美第三。加州也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州,占全美人口約12.18%,但其能源總需求卻低於人口占比8.55%的德州。此外,加州還是全美人均能源消費量最低的地區之一。加州溫和的氣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低能耗的實現,但全美最嚴苛的環保政策無疑也是主要因素。

加州是美國的環保急先鋒,現任州長布朗(Jerry Brown)也一直是堅定的環保主義者,在他的任內,加州企業和居民被要求嚴格控制用水和溫室氣體排放。今年9月,布朗剛剛簽署通過法案,加州將在2030年之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至1990年排放水平的40%。他的終極目標是到2050年之前,將加州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排放水平的80%。嚴格地環境保護政策無疑為加州的環境改善帶來諸多益處,但卻也成了加州經濟發展的制約。籌備多年的加州高鐵項目就因環保人士的抗議而幾次延宕,傳統能源業的發展更是備受掣肘。

“美國是要繼續做全球環保排頭兵,還是願意為自身經濟發展做出一些讓步?”朱感生對記者表示:“這個問題現在很難有明確結論,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將是加州立法者在大選之後重點討論的議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3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