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實戰理論:傳媒切勿以訛傳訛

1 : GS(14)@2012-06-30 16:21:1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628/16465819
何謂以訛傳訛,前日有關澳門賭業受累廣東省收緊自由行事件,就是一例。這裏要讚一讚《蘋果日報》的記者朋友,其報道起碼能做足資料搜集,看一看富國分析員所提的《澳門日報》文章原文,作出真正的客觀分析。其實整件事件的起源,在於彭博資訊刊登了此分析員的報告,指出根據《澳門日報》的報道,中國正在收緊澳門自由行政策。有看原文都知道,由於5月訪澳人士減少了5%,於是訪問了賭業人士,而所謂收緊自由行,只是「想當然」的估計而已。
至於銀聯限制簽賬之傳聞,則要讚一讚另一媒體有線電視,採訪了此因素的影響。其實這也是市場的誤解,基本上豪賭客一般都在賭場有信用戶口,或者用其他渠道運錢去澳門,經銀聯轉數的比例不多。近年市場太多誤導訊息,尤記得數年前,又是彭博資訊發放一個消息,指中移動(941)會收購和黃(013)的3G業務,結果在翌日又被《蘋果日報》踢爆。但受消息誤導的投資者,則已無從追究。
懶於求證易中招
其實消息有誤差見慣不怪,最弊是市場上不少媒體及評論員,卻懶於求證,道聽途說便照單全收,作出了誤導的評論。前日評論此事件的人很多,但又有多少人會先看一看原文的報道?更好笑的是筆者聽某電台的節目,主持不斷話《澳門日報》乃澳門官方喉舌,可信性高。筆者真的見識少,不知道《澳門日報》乃官方喉舌,而且,更不知道原來廣東省的政策要在《澳門日報》放料,而不在內地報章公佈!當然,此主持一定沒有見過此稿原文。
現今的股市確實歪風當道,投資者正是肉在砧板上,任由魚肉。作為媒體或評論員,實應克盡己任,要認真求證,不能信口雌黃。
沈振盈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沈振盈
2 : GS(14)@2012-06-30 16:22:25

我都唔知邊個成日講埋廢話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992

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 切勿尋找隱世巨聲 彭浩翔

1 : GS(14)@2013-05-11 15:23:2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30511/18255898

                  要是你還未看《尋找隱世巨聲》(Searching for Sugar Man)這部紀錄片,請你在繼續閱讀此文之前,先幫幫忙,別邊讀邊用iPad或手機去搜尋本文之關鍵字。我希望你能配合,原因不是為了幫忙我,而是為了幫忙你自己。其實我在看過電影後內心亦掙扎許久,並跟不少已看此片之朋友研究,才決定寫這文去談一下《尋找隱世巨聲》。
為甚麼要寫?因為它是我這兩年來看過最精采的電影。請別誤會,我的意思不是指這兩年來我看過最精采的紀錄片,而是包括了所有劇情片及紀錄片。
當大家忙於八卦《鐵甲奇俠3》(Iron Man3)中王學圻之快閃身影及消失的范冰冰時,可能大部份年輕觀眾根本不知道電影院正上映這電影,因此我認為有義務去推介一下。
另一方面,我又不想寫太多關於此片內容,因為一旦開始談,就難免會牽涉劇透。以目前我看過其他關於《尋找隱世巨聲》的推介文章,大部份都包含了我認為是過多之劇情。也許你會疑惑,不過是部紀錄片,沒甚麼劇透不劇透可言。但這正是它最有趣的地方,雖然它是部紀錄片,可是情節的曲折性和峯迴路轉程度,更勝不少劇情片。
噢,順帶一提,其實我國不少劇情片都不過只能算是紀錄片,是一次投資災難的全紀錄(沒有指名道姓啦,切勿對號入座啊)。

南非家喻戶曉

                話說回來,要是看到這裏,你仍然一頭霧水的話,也請別停下來搜尋此影片之預告片或其他網上推介。拜託,要是你真的未看過有關這片的任何資料,這真是你的福氣,就正如《廿二世紀殺人網絡》(The Matrix)中,那些還未從母體中覺醒過來的人們一樣,請繼續活在那裏,並保持這狀態去讀此文,然後才考慮是否要聽從我的意見吧。現在,請先別動手。
好了,到底這片是說甚麼呢?我必須要小心考慮能說的份量到底該為多少。我當然可以把所有趣味都抖出來,但要是說多了,事後可能會被你埋怨;一旦說太少,又未必能讓你產生入場慾望。為了這平衡,我反覆推敲,最後寫了以下推介文字,是我認為觀眾在入場前,剛好應該了解的程度。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美國兩名唱片監製因聽從朋友推介,去底特律一間酒吧,尋找一位聽說唱歌不錯的歌手。在煙霧瀰漫小酒吧裏,他們發現了這歌手,當時他正彈着結他,背對觀眾,面向一酒吧角落去演出,客人只能聽其歌聲,卻不見樣子。他一手包辦作曲、填詞、演奏和主唱,歌曲都是描述底特律基層的藍領生活。監製一聽之下驚為天人,並認為這歌手簡直是位音樂詩人,甚至能超越卜戴倫(Bob Dylan)。
唱片公司於是把這名叫Sixto Rodriguez的歌手簽下來,並於1970年替他推出首張大碟《Cold Fact》,唱片公司預期他將一舉成名,可是唱片卻乏人問津,銷量大概只有六張左右。公司沒洩氣,一年後再為他推出第二張大碟《Coming From Reality》,但反應同樣欠佳,公司只好跟他解約。自此Rodriguez就消失於公眾視線,其後他的下落眾說紛紜,普遍說法是,他在一次小型演唱會上,因不滿現場安排及音響效果,所以表演結束時,就在樂迷面前吞槍自殺;另一說法是他在舞台上縱火自焚身亡。以搖滾歌手來說,總算死得傳奇。
雖然其唱片在美國無銷路,但有位美國女生因要到南非探望其男友,無意中在行李內帶上了一張Rodriguez的黑膠唱片,結果女生的男友及其朋友聽後大為喜歡,因無法買到,於是只好私下翻錄,於年輕人間流傳。Rodriguez的大膽歌詞和對低下層生活之描述,充滿了社會批判性意味,正好成為了反南非種族隔離政策的精神象徵。由於地下傳播熱烈,南非政府禁止電台播放Rodriguez的歌曲,但此舉反而更把Rodriguez推上神壇。保守估計,其唱片在南非傳播達五十萬張。他於南非家喻戶曉之程度,更勝披頭四、貓王或滾石樂隊,亦間接催生了新一代的反叛精神,繼而成功推翻了種族隔離政策。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南非人,年輕時就是聽Rodriguez音樂長大,他不明白為甚麼如此家喻戶曉之巨星,竟連一點關於他生平的報道也沒有,於是他試圖尋找有關Rodriguez的資料,卻發現原來在美國根本沒多少人知道他。於是導演開始去尋找這位巨星到底是如何去世。而《尋找隱世巨聲》的故事亦由這裏開始……

破例再寫影評

                好了,這就是你要在入場前需知道的資訊份量,要是你看完這部電影,喜歡的話,麻煩也請以我這個版本的份量作標準,去推介給你的朋友,免得剝削了他們觀看這片之趣味。
其實作為電影從業員,我一直不贊成一面當導演一面寫影評(雖然我過去曾是寫影評出身),因為這樣容易有利益衝突。但當然,有些影評人並不關心這一點,他們會一面批評人家電影,一面拍自己電影。當然,觀眾也可從其作品中,看出他是否有達致平日指點別人時的那高度。
所以自我成為導演後,已經很少寫影評,但遇上些好電影時,還是希望推介一下,因為世界應該是百花齊放的。雖然我們的電影院,即使從過去擁有超等下層的大廳,已改成多廳之迷你放映院,也沒爭取到真正的電影多元化,許多時候一部電影賣座,六個迷你廳就有四個都在放映同一大片,這實在讓人感到難過。希望能讓更多人關注像《尋找隱世巨聲》這樣精采的電影,正如讓我們發掘出Rodriguez之音樂一樣,雖然有點遲,但總算被看到。
最後,如果你讀過此文後,對這影片感興趣,拜託啊,到入場前都切勿嘗試尋找任何有關《尋找隱世巨聲》的其他文字和影像。有誰在討論劇情,趕緊掩耳亂叫逃走。

                                                                                                                                                             撰文:彭浩翔
祖籍番禺,生於觀塘。集作家、編劇、導演、製片人、演員及藝術家於一身之處女座。尚且幹活,只為供養其網購血拼及極限運動。
逢周六刊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791

【港女補課】幾耐洗一次Bra最好? 切勿放入乾衣機

1 : GS(14)@2016-08-11 06:08:58

bra每個女士日日都要着,但着幾多次先洗係最好?



內衣是女人第二層皮膚,bra女人每日都要穿,但通常穿幾多次才會洗呢?問身邊女性朋友,大多數都表示穿一次洗一次,聽上去很乾淨,但美國紡織專家Lexie Sachs指,bra一般有半年壽命,如果洗得太多太頻密,會很易變形,影響承托,而且橡筋會鬆,壽命也會更短。如果每次不是穿太長時間,沒有出太多汗,穿三至四次才洗都沒有問題,但每次脫下來後要等8至12小時才再穿,令bra有充足時間回復彈力和形狀,當然,做完運動或出了很多汗,就要穿一次洗一次了。



蔬菜脫水器也可用來洗bra,更慳水慳力。


說到洗bra,很多人貪方便,會直接放進洗衣機清洗,但最好當然是手洗,如果嫌麻煩,廚房小法寶「蔬菜脫水器」可以幫幫手,而且更慳水慳力。方法很簡單,先注一半凍水入脫水器,加少量鹼性低的內衣專用洗衣液,再將扣好的bra放入內浸一會兒,然後閂蓋慢慢攪拌,再過水幾次,直至水沒有泡為止,倒走所有水後,再閂蓋攪拌,直至bra揈乾水就可。洗完後怎樣晾乾也要注意,記緊不要扭乾,而是用毛巾慢慢印乾,再平放在毛巾上,或對摺掛在衣架上自然風乾,千祈千祈千祈不要放入乾衣機,也避免讓太陽直射,因為這有可能令bra變形縮水、甩色及橡筋老化。做齊以上幾點,bra便可以更耐穿了。記者:黃子配攝影:梁志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811/197312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425

投資學堂:切勿錯過低吸良機

1 : GS(14)@2016-12-03 05:09:09

千呼萬喚始出來,深港通終於在下周開通!雖消息沒有令港股爆升,看似利好作用不大,但筆者相信深港通是講後勁的,鞏固一段時間後將有機會出現大升浪。仍記得兩年多前,當滬港通正式開通時,港股亦沒有太大升幅,不少朋友更趁好消息出貨,港股及港交所甚至出現短暫短整,而在鞏固數月後港股便進入大時代升浪了!假若下周通車時,亦出現好消息出貨的情況令港股調整,筆者不會錯過這趁低吸納良機。至於股份方面,筆者會趁低吸納內地的證券相關股份,如中信證券(6030)及銀河證券(6881)等,即使短期深港通可能對內地的證券行幫助輕微,但近期A股走勢明顯改善,除了重上3000點大關外,50日線亦早已升破250日線,出現黃金交叉這長期利好訊號,顯示A股升浪重臨,內地的證券行應會受惠。
A股上升,亦有利內險股如中國人壽(2628)等,同時近日Shibor連升15個交易日,10年期國債孳息率升至逼近3厘,而孳息率上升可增加內險股的投資回報。雖然孳息率上升,對內涵值有不利影響,但內險股跟歐美的保險股不同,持有大量非流通性債券,孳息率上升對它們的內涵值影響相對輕微,反而對友邦(1299)有較大壓力!最後,A股ETF亦會受惠,同時深港通對滬深300 ETF的利好幫助遠較A50 ETF強!譚紹興財經評論員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02/198520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036

立論:有閒錢切勿亂沽貨

1 : GS(14)@2016-12-21 23:40:32

人幣貶值,加上大陸債息急升,港股市場氣氛本來已經欠佳。加上臨近聖誕新年長假,不少基金經理開始放假,港股最近每日成交已跌至600億元樓下,在欠缺對手承接之下,任何稍為大額一點的沽盤,已足以令股價出現閃崩現象。在如此脆弱的市況下,仍然留守港股的投資者,一定要有心理準備,自己的持倉亦有機會中招。有了心理準備,就不怕到時在匆忙之下,在不適當的價錢沽貨離場。內地年尾鬧錢荒,以及最近多家外資機構投資者明顯面對贖回壓力的情況下,港股在年底不似會有明顯的反彈。在年尾這段垃圾時間,一般小投資者如非必要其實可以放個早年,等明年初因應市況重新部署明年的投資策略。已持重倉的投資者,如果面對每日的賬面損失出現太大的心理壓力,酌量減持一點倉位是無可厚非,惟必須要有足夠的勇氣及靈活度,在市況更差的情況下,夠膽重新入市,否則的話,現時最佳的策略可能是一動不如一靜,因為目前市場承接力太差,目前並不是沽貨離場的合適時機。在目前只可能越沽越低的情況下,相信只有面對贖回的機構投資者,在別無選擇下才會繼續追沽手上的持倉。只要買貨的資金不是應急錢,並且有耐性,在可見的將來總有機會等到更合適的出貨時機,事關中國大陸奇特的金融市場結構並非始自今天,過去多年不少末日教派提出中國金融市場爆煲的論調,已接二連三地預言落空。期望一場金融危機在短期之內出現,其實是非常不切實際的想法。


日股機會較港股多

對於有耐性又有閒錢的投資者而言,最近的市況回落,反而可能為投資者帶來一些低位買貨的機會。不過,假如可以選擇的話,本欄認為現時日本股市應該仍然較港股多投資機會。多得特朗普勝出美國總統大選,美國的加息預期升溫,大幅推升了美元兌日圓的滙率,同時令日本的通脹預期升溫。過去多年來,日本央行無論多麼努力,仍未能成功將通脹推升至接近2%以上的政策目標水平。隨着國際商品價格回升,加上日圓急速貶值,日本最近公佈的10月份消費物價指數已重返正數。日圓是11月份才開始大幅貶值,未來兩、三個月,日本距離2%的通脹目標又將再行前一步。本欄早前買了便利連鎖店7-11經營商Seven& I,在通脹預期升溫及日圓貶值雙重得益之下,日本本土及海外業務,終於見到一點業務曙光。其主要競爭對手Lawson及經營FamilyMart及Circle K的FamilyMart UNY,一樣受惠於通脹預期升溫的環境。我們的投資組合目前只是持有Seven& I。但為免偶然不幸買中其中一隻不曉升的股份,買齊三隻或者是較為安全的策略。(作者客戶持有Seven& I股份)林少陽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21/198717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621

基金觀點:波動警示:切勿失卻時機

1 : GS(14)@2017-10-15 16:35:01

由北韓核威脅至夏洛茨維爾的街頭衝突,政治風險再度籠罩股票市場。我們認為投資者應提防波幅再現的可能性。市場不可能永遠處於低波幅狀態。過去一年,美國和全球股市的波幅已跌至十年來的最低水平,不少投資者憂慮極低波動性可能預示大幅逆轉即將來臨。這些憂慮是合理的。低波幅往往令投資者自信心過盛,遭到市場失衡的反噬。例如波幅處於極低水平時,投資者可能低估了風險資產的真實風險,激發股價上漲,繼而出現急劇調整。當然,我們不乏合理的理據解釋現時的低波動性。環球經濟繼續穩步增長,通脹整體溫和,美國聯儲局應會逐步上調利率,所以對加息的憂慮亦可能有點言過其實。可是,股市已經很長時間未有出現大瀉。過去79周,標普500指數未曾下跌超過10%。從1928年以來,美國市場平均每33周便會出現此跌幅。這一切並不代表股市大瀉迫在眉睫,正如估值一樣,波幅水平不能預示調整何時降臨。即使是密切注視宏觀經濟訊號、市場風險和政治危機的精明投資者,亦鮮能預知投資者情緒及市場轉向的觸發點。所以,投資者現在便要作好準備。我們相信波幅較低的股票組合在抵禦下行風險中具有重要作用,不過要留心,近期的低波動性正好碰上極低息環境。當利率上升時,不少猶如債券代替品的低貝他股份很可能跑輸大市。面對這些情況,投資者要小心選擇。我們認為,投資者應着眼於具備穩定、低貝他值特性、估值吸引和現金流強勁的公司。這些公司即使在跌市和加息上升同時出現的情況下,亦能為投資組合帶來回報。我們研究發現,在投資者的整體組合中加入「穩定型籃子」,能夠提供投資者長遠所需的下行防守力,同時仍可捕捉股份在升市時的上升潛力。我們不宜等待市場出現減低風險的明確訊號才行動。國際社會近期發生的事件提醒我們,波動性可能隨時湧現。在錯誤的時間離場與反彈時未有入市,對長遠回報的破壞力是相差無幾的。低波幅股票策略有助投資者安然度過市場震盪,減低跌市的破壞力,並在反彈時帶來更高收益。(資料截至:2017年9月30日)本文所載資料為 AllianceBernstein L.P.或其聯屬公司之觀點,截至本公佈日期,相信相關資料來源乃屬可靠。投資涉及風險。AllianceBernstein L.P.對任何數據的準確性不發表任何聲明或保證。並不保證本材料所載任何預測、預計或觀點將會實現。過往表現不保證未來的業績。本文所示觀點於本公佈日期之後可能隨時發生變化。本文件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AllianceBernstein L.P不提供稅務、法律或會計建議。其不會考慮投資者個人的投資目標或財務狀況;在作出任何決定之前,投資者應就其個別狀況諮詢適當的專業人士。本資料不得被視為銷售或推廣材料,或購買或出售AllianceBernstein L.P.或其聯屬公司所發起之任何金融工具、產品或服務的要約或招攬。AllianceBernstein?及AB標誌為註冊商標及服務標記,須獲得其擁有人AllianceBernstein L.P.的批准方可使用。香港讀者謹請留意:本文件未經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核。本文件之發行人為聯博香港有限公司。本文觀點不構成研究、投資意見或交易建議,且未必代表聯博投資組合管理團隊的觀點。c2017 AllianceBernstein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10/201776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648

陸振球﹕比特幣期貨出台 切勿高槓桿操作

1 : GS(14)@2017-12-11 12:28:18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2504&issue=20171211
【明報專訊】香港股巿亢奮了11個月,踏入12月的首個星期終見較急勁的調整,尤以「股王」騰訊(0700)由高位短時間內急挫達18%才見較像樣的反彈。現在不少股民開始談論,先前的港股牛巿是否已完結,抑或只是因為升得太多太急,要唞唞氣然後重新發力?

其實,大家都沒有水晶球,投資固然涉及預測,但更重要是要有適當的策略,比方說,不論是大巿抑或個股,如能在巿盈率相對低時分批吸納,待升勢確定後才以金字塔式加碼,當大巿或股價明顯偏高分批減持,則就算大巿或個股如何波動,也不會太過驚惶失措。

相反在巿况低迷時過於保守,待見人人賺錢時才奮不顧身高追,甚至因為已錯過低位入巿,才後知後覺的以高槓桿操作,甚至採用倒轉金字塔式的愈高愈加大注碼,那只要一個不太大的調整浪,可能已經嚇餐飽,甚至輸身家。所以不少投資高手常說,懂得如何做好資金配置,比如何預測後巿更加重要。

上周比特幣(Bitcoin)失控式上升,價格直逼2萬美元,如以升幅計可說是歷史上最瘋癲的泡沫,隨比特幣期貨正式推出,既可能為這種虛疑貨幣升勢火上加油,也可能因投機者可以正式沽空而戳破泡沫,在這裏只想向有投資比特幣的讀者作出「溫馨提示」,現階段縱使仍看好比特幣,也千萬不要以高槓桿進行買賣,以免在其狂升暴跌的浪中沒頂。

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

[陸振球 主編的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2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