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翰林:“送”出的利润
1 :
GS(14)@2011-02-20 14:00:11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217/185567.html
在第九届中国成长百强榜单上,北京乾坤翰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作为唯一一家以中小学教辅图书和动漫为主营业务的文化公司,凭借376.59%的高成长速度位列榜单第八名。这让很多人不解:在此之前,无论在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我们几乎看不到该公司的身影,唯一能搜到的仅仅是其发布的几则网络招聘广告。
不过在教辅行业,这家默默无闻的公司却家喻户晓——年销售额近2亿元,占有中小学教辅市场50.5%的市场份额。在众多投资专家眼中,这家公司是真正的“水下大鳄”。
北京乾坤翰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前身为1993年在黑龙江成立的一家主营书报零售的小书屋,杨新红为总经理;2006年,公司总部迁至北京,北京乾坤翰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乾坤翰林)的称谓也正式启用。十余年的创业经历的累计,让杨新红在很短时间内把乾坤翰林从一个小书屋发展成为一个集创意策划、编辑出版、经营发行和以此为平台衍生的小学市场需求产品的文化创意产业公司。“对教辅行业太熟了,现在也该是出成绩的时候了”。而其之所以能够出成绩,主要来自两方面的支撑:
做着慈善,第三方买单。通俗点说,即植入广告。目前乾坤翰林拥有颇具品牌影响力的三大教辅系列:《开心蛙》、《必胜课》和《新剑桥少儿英语》,来自知名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的编纂,使得其产品质量上成。在此基础下,乾坤翰林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方案,它与不同行业却有相同终端消费群(6~13岁儿童)的卓越企业合作进行适度的广告灵活植入。最典型的例子是乾坤翰林与汇源集团合作,用小记者采访的形式先期对国内外食品安全做简要呈现后,并对汇源儿童系列的产品名称、特征、特色等进行渲染。然后,乾坤翰林通过各慈善机构将产品以捐赠形式发送到全国各地,多方共赢局面由此打开。“通过第三方捐赠,他买我的产品,给我广告费,事实上我们已经实现了销售,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按照他们的要求将书籍送达至目标读者面前。同行怎么能够和我们比?他们还在卖书,而我们在‘送书’。”杨新红对自己公司的发展前景信心十足。
对于图书动漫行企业来说,渠道几乎是控制其命门的一道坎。早前乾坤翰林在渠道上面也困惑不已。经过长期摸索,乾坤翰林似乎找到了门道:着重培训代理商的企业管理、创新创造力与梦想价值,激发起他们的能动性和责任感,使渠道商和企业在实现企业价值上合为一体,这无形之中就对渠道商形成控制。这套方式即乾坤翰林被业界所津津乐道的客户价值贡献系统,而该系统在整个产业链里的落地,为乾坤翰林的成功,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随着国家对民营图书公司政策的松动,乾坤翰林亦摩拳擦掌试图成为图书与动漫行业领军者。2006年,乾坤翰林投资制作的365集动漫剧《开心蛙》将在2011年6月播出,源自该剧的延伸产品如玩具、文具、食品等将为其打造连锁机构品牌提供支撑。与此同时,儿童电影、游戏等系列产品也将逐步推出。乾坤翰林传统图书除了拓宽教辅类产品和少儿类读物外,也将大力引进国外产品。但所有这一切都聚焦在一个目标上:上市——图书公司作为创意产业在创业板块上市,延伸产品和动漫连锁在国外上市。
22年寄不出的情書
1 :
GS(14)@2012-04-07 15:27:01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227340]

陳女士與丈夫失去聯絡 22年,看着亡夫日誌顯示他生前靠借貸度日,悲從中來。 黃賢創攝
現已五十多歲的陳女士, 22年前被迫攜子離開丈夫馮志標,二人關係就此告終。
直至今年 2月 29日,陳女士收到律敦治醫院社工趙迦銘的電話,趙問她是否願意為馮志標執葬,原來這名 22年前令她哭乾眼淚的男人,只餘五日壽命。「冇諗過大家咁多年冇見,一見面佢就插晒喉昏迷,我摸佢頭髮,摸佢隻手,仲好溫暖,好可惜佢到死一日都冇睜大眼望望我同佢視如己出嘅繼子,我到家都好難過!」陳女士憶述當日看到闊別 22年的丈夫、見他躺在病床奄奄一息的情景,難忍淚水。
陳女士情路坎坷,
1980年與姓陳男子結婚一年誕下一子後,丈夫撞車身亡。當時陳女士帶着 5個月大兒子返回娘家,遭家人白眼,任職報館記者的馮志標卻對她兩母子關懷備至,不時買奶粉給襁褓中的孩子。陳女士很傾慕馮志標的文采:「佢好似李白咁出口成詩,落筆成詞,唔講粗口,好有文化。」二人於 1983年決定擺酒結婚,自此過夫妻生活。但陳女士嫁入馮家後與馮母不和,馮志標後由記者轉職做的士司機又染上賭癮,二人關係轉差。 1990年,陳女士被馮母相迫下攜子離家出走,與馮志標的 7年情緣告終,「我好憎馮志標,我同佢阿媽嘅問題,身為男人係要解決,我有叫佢同我搬出嚟住,佢唔肯,佢根本唔想孭責任,原來係唔負責任嘅男人」。
此後,馮志標偶爾聯絡陳女士,但關係日漸疏離,最後更音訊全無。直至在醫院彌留,醫務社工於馮志標的銀包內找到一張陳女士的照片和一張她兒子的照片,推測相中人是馮的家人,幾經追尋下終於聯絡到陳女士。馮志標辭世前,陳女士每日到醫院,陪伴他走過人生最後五天。
「唔使做無主孤魂」
在二人最後相伴的日子,
陳女士翻閱馮志標的日誌,到他租住的 80呎板間房,了解到他失去聯絡的 22年生活十分潦倒:「點都好啦,我哋曾經係一家人,佢都冇人冇物,淨番個銀包, keep咗我一張證件相、一張阿仔嘅相,原來喺佢一生中,我哋對佢最重要!」炒樓致富的陳女士現已生活無憂,她下月幫馮志標辦好骨灰龕位後打算移民:「搵埋個骨灰位,聯絡番佢細妹,馮志標唔使得個 number做無主孤魂,算了咗件心事!」
2 :
GS(14)@2012-04-07 15:27:14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227341
趙迦銘最初查閱馮志標的手提電話,致電電話記錄中每一個號碼,但馮的朋友表現得很冷漠,異口同聲說:「我冇錢,唔會幫佢搞。」
趙迦銘翻開馮志標的銀包,發現內有一張陳女士的照片和一張小孩照片,觸動了這名八十後社工決意為他尋回家人,「人臨終時會留最親嘅物件喺身邊,既然有女人同小朋友相,應該係屋企人,畀着係你都希望最後段路有屋企人陪伴」。
馮志標病重時領取綜援,但其綜援記錄沒有其他聯絡人。趙迦銘在馮的銀包發現交通警員江紹輝的卡片,是馮任的士司機時發生意外後留下的。趙找到江紹輝往馮租住的房間搜尋,發現一份 2002年政府文件的家人欄目有陳女士的名字,尋人計劃終露出曙光。趙迦銘再搜尋醫管局記錄,終於找到陳女士的聯絡方法,「搵屋企人好似好小嘅事,當時見到陳女士見番二十幾年冇見嘅馮志標,嗰一刻我好感動,原來背後可以幫到好多,我覺得份工好有意義」。
3 :
GS(14)@2012-04-07 15:27:23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227342
醫務社工駐守於公立醫院及部份專科診所,前身是救濟員,參照英國醫院救濟員制度,審評病人的家庭經濟情況,向醫生報告後,再向病人提供經濟援助如免費治療等。
1939年,香港醫務 衞生署成立醫務社工隊伍,替病人申請減免住院費用外,還提供經濟援助及轉介等社會服務。
1982年,醫務社工改由社會福利署接管。時至今日,醫務社工的工作除了協助病人申請經濟援助、減免醫療收費及申請基金資助購買醫療器材,還擴展至援助病人及其家屬因疾病及創傷引起的情緒及生活上的問題,以及轉介病人及家人申請復康及其他社區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