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蛻變】24億入股光線 看馬雲怎麽一步步擠進娛樂圈變身巨頭?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06/149292.html

\黑馬說:3月4日中午,阿里創投以24億元認購光線傳媒定增股。繼文化中國之後,馬雲再次入股上市文化巨頭。如今很難理解,馬雲進軍娛樂圈,是財務投資,是戰略投資,還是喜歡娛樂圈這個名利場?可以確定的是,若不是通過資本手段,馬雲與娛樂,必是兩個毫不相關的話題。


文| 本刊記者 王方
編輯| 崔婧

 

10年前已成大亨 百萬入股套現10倍

大家熟知,馬雲酷愛太極、金庸小說,至於娛樂,此前查無此題。自2006年以來,馬雲卻在娛樂圈頻繁出入,從明星到娛樂公司,無一不沾。這一切,得感謝喜劇之王周星馳。
 

\                                                                            周星馳

在《大話西遊》燙手的時代,一日,阿里員工湊在一起,聊得起勁,笑得人仰馬翻,人手一句“假如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這場景吸引了馬雲,他走了過去,發現不知所謂。頓時心生感慨:“自己太落伍了,什麽都不知道。”隨後他買來《大話西遊》,一陣腦補,自此關註影視作品。

2006年,阿里凈利2.2億元,初有成就的馬雲參股了華誼影視,他很幸運,僅用67.5萬元就購得後者13.5%的股份。隨後2年,又增資600多萬元。2009年,華誼上市,馬雲資產數十倍往上翻:套現6億元。據華誼財報顯示,他依然是其第五大股東。對馬雲來說,這是一次絕佳的財務投資。
 

\                                                                                 張藝謀

改變發生在2013年。對阿里已心生退意的他在娛樂方面開始集大成,投資由財務層面上升到戰略層面。

同年初,阿里收購蝦米網,這是一個音樂分享平臺。稍晚,阿里成立音樂事業部。年末,阿里收購天天動聽,音樂領域繼續縱深發展。阿里這是在擴張虛擬產品,通過電商銷售音樂,然而反響平平,並不成功。

2014年起,馬雲野心越發明顯,開始布局全產業鏈。3月中旬,文化中國宣布消息,向阿里發行62.4億港元新股,後者持有其60%股份。這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業務複雜,涵蓋電影、電視節目及電視劇制作等,代表作品如《愛在蒼茫大地間》、《仁者無敵》、《西遊降魔篇》。
 

\                                                                    魔術師劉謙

3個月後,文化中國被“除名”,掛牌阿里影業,原高層也大部分出走,新董事會主席為邵曉鋒,曾任阿里首席風險官。4月份,華數傳媒披露,向馬雲與史玉柱控制的雲溪投資發行新股。同時,阿里旗下雲鋒基金以12.2億美元購入優酷土豆。

從回報來看,這不是為了錢。華誼讓馬雲賺了一大桶金,但僅此而已。60億入股文化中國時(2014年6月),後者留給馬雲凈虧損6億元,同比轉虧。而華數而言,每季度凈利增長在30%以下,股價穩定,最近一月才大幅增長,對馬雲財富影響不大。

華誼、文化中國重內容,華數、優酷土豆重渠道,有完善的網絡電視牌照,也是內容分發平臺。如此,馬雲完成了在文化圈的戰略布局。

從成效來看,這也不全為了戰略。阿里業務涵蓋電商(B2B、B2C、C2C)、支付、雲計算、金融等,但目前為止,也未將文化成功植入主營業務,盡管有過嘗試。比如去年3月推出的“娛樂寶”,將電視劇與理財結合,用戶出資100元,即可投資影視劇,預期年化率7%。但上線初期,用戶僅為10-20萬,參與的電影數量也較少,與阿里數億用戶相比微不足道。
 

\                                                              馮小剛等華誼系

混入明星朋友圈 多半因其獲巨額財富

究竟因為什麽,讓馬雲對娛樂圈情有獨鐘?今年1月,冬季達沃斯論壇,談及阿里成功,馬雲講了一個趣聞:在阿里,我們有很多女人。而在娛樂圈,馬雲有許多“男人”。

這是玩笑話,但娛樂圈的社交魅力,對馬雲來說,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些留戀。若不是依靠投資,很難想象,馬雲會與這個圈子發生什麽聯系。

去年9月阿里上市時,眾明星大佬齊聲祝賀,其中包含趙薇,談及初次印象,她眉頭一皺,有些卡殼:“讓人挺想買幾件衣服送給他。”通過資本運作,馬雲的社交圈已然與他們分不開,或者說在財富上,馬雲幫助他們不少,有的是財富,如馮小剛、李連傑、趙薇;有的是輿論,如文章、張藝謀。

梳理而來,馬雲最早的“星緣”源自華誼。他曾是大股東,擔任過後者的副董事長。董事長王中軍回憶,常與其開會、打電話,說得特別多。華誼困難時,馬雲還曾幫助他調整公司架構。
 

\                                                             劉德華、黎明

與華誼合作的藝人眾多,如李連傑。第一次見面,馬雲在臺下,看著臺上的李講慈善,講壹基金。“那種感覺,讓我想起9年前,我就是用這種眼神對孫正義講的。”於是越走越近。

2011年,華誼曾投資李的新片《太極》,馬雲還在其中客串一把。在馬雲的“煽動”下,李在繼壹基金後四次創業,獲得了極大的財富回報:馬雲入股文化中國時,新獨董名單里有李連傑;去年阿里上市,李分到了原始股,出現在紐交所。

馮小剛也因馬雲暴富。在公開場合他也不忘調侃,馬雲給了他巨額財富。提及昨日一幕,他完全不敢相信。“當年我們相遇,馬雲給我畫了很大的餅,他說,你用1000萬買華誼的股票,我會讓你翻10倍20倍。”馮當時不相信,現在卻成真了。
 

\                                                                  成龍(怎麽有任誌強?)
 

趙薇則是與馬雲私交甚好的少數女藝人,相識在2010年後。趙微回憶,生了小四月後,她身材一直很胖,不好意思出頭露面,便結識馬雲,成了好朋友。去年年底,趙薇斥31億港元投資阿里影業,獲股權9.18%。

剩下的更多表現在輿論。去年3月,好男人文章被爆出軌,遭粉絲痛罵,卻得到了馬雲聲援:我要先感謝文胖子,犯了一個基本上男人都會犯的錯。2013年上半年,張涉嫌超生一事被媒體熱炒,馬雲又是關鍵時刻現身:當我看到21世紀了,一個著名的導演、藝術家、曾經為這個國家的電影和文化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因為多生了幾個孩子被口誅筆伐,我感到愧對那三個孩子……

馬雲的震懾力已不止於商界,相信在娛樂圈,還有不少藝人對其心懷感激。僅這份感激,恐怕不足以讓馬雲揮金如土,背後,他還有更大的棋局。
 

\                                                            趙薇等(怎麽又有任誌強?)
 

資本攪進好萊塢 堵10年後的棋局?

今年起,馬雲把眼光放到了好萊塢。“我喜歡好萊塢的創新,尤其是數字技術。”據深圳晚報報道,阿里已雇專員對好萊塢的產業進行調查。而內容方面的合作,早在去年年中就已開始。如與獅門合作,為國內觀眾提供付費流媒體內容,《廣告狂人》、《饑餓遊戲》......
 

\                                                                   貝克漢姆

背後的猜測有許多。

首先是獲得美國電影和電視節目的國內發行權。如此能讓阿里獲得優質國外內容,通過優酷、華數播放,豐富內容庫。

其次,據彭博社分析,不排除馬雲收購米高梅、獅門娛樂、華特迪士尼、派拉蒙影業等公司。以米高梅為例,它擁有約4000部電影,包括《洛奇》《機械戰警》《霍比特人》(與華納共有)和《007》(與索尼共有)等等,對影迷相當有吸引力。
 

\                                                                李連傑等
 

馬雲的舉動應時應景。目前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艾瑞預計,今年中國網絡視頻市場規模將達178億元人民幣,2017年將增長到366億元人民幣。但這些數字,對於年凈利潤200多億的阿里來說,誘惑並不大。

在一篇來自一財的報道中,他曾這樣說道:選擇娛樂,是因為能掌握年輕人的未來,掌握未來的趨勢。掌握年輕人的方式很多,而娛樂最易掌握。他說,阿里進入的任何領域,都是中國10年後需要的。什麽東西熱,反而不會跟進。

倘若這是事實,阿里投資娛樂在10年後見效,正是外界看不清的原因?我們都不是馬雲,10年後電商與娛樂會有怎樣的交集,或許只有他知道。
 

\                   馬雲擠進了馮小剛電影公社大合影的第一批,註意看眼神

 

1.你認為馬雲為何進軍娛樂圈?

以下選項為單選

純是財務投資,與戰略無關

純是戰略投資,未來或與電商(移動電商)結合

娛樂圈名利場的誘惑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大聖歸來》要拍續集,光線傳媒成最大贏家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16/930834.html

第二部即便將投資加大到1億,票房加衍生品的收益也應在千萬以上。這個數字是幾千家影視公司夢寐以求的。

131754zjlq8ja8cetme5eh.thumb_head

“世界變得熱鬧起來。”田曉鵬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說的最具有“深意”的一句話。

“應該會有大的影視公司找你合作了吧。”面對記者的提問,田曉鵬停頓了一下,遲疑地回答到,“也包括。”

果然,一夜之間,世界離市場與夢想更進一步,複牌的光線傳媒(300251)14日公布一攬子對外投資計劃,其中便包括與《大聖歸來》核心團隊的合作。

根據公告,光線傳媒擬以自有資金2000萬元與田曉鵬、梁輝、林中倫、劉偉共同設立十月文化,公司持股占比20%,田曉鵬等是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核心團隊成員,該合資公司將擁有《西遊記3D》等多個原創項目的開發權利。與此同時,光線傳媒還將以自有資金1500萬元與第一波網絡共同設立光威影業,公司持股占比75%;以自有資金3750萬元與上海嘉印文化共同設立光印影業,公司持股占比60%。

這對於光線傳媒來說,可通過三個合作方擁有《西遊記3D》、《莽荒紀》等多個國內頂級IP,通過合資公司方式,光線傳媒將繼續鞏固影視內容龍頭公司地位,進一步完善全產業鏈。

那麽問題來了,《大聖歸來》續集里,第一部的諸多投資方還會參與嗎?

幕後故事三緘其口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大聖歸來》第一部投資方在近十家左右,除了橫店影視在影視界較為知名外,其他投資方顯得很“低調”,本報記者在前期搜索其中一家投資方相關信息時,竟然最先出現的提示是“曾經破產”,而所謂新組建的團隊沒有自己頁面, 114也未有電話信息。

“從投資而言,一年前,找這個項目的開始多了起來,有一部分是朋友幫忙,有一部分是朋友介紹。”田曉鵬表示。

光線影業其實也曾參與其中,但最終退出,至於背後真正原因,各方均三緘其口,記者得到的回複也是“等一切結束後再說”、“沒法說”。

最終,橫店影視負責了電影的申報立項、出品以及宣發事宜,其他的一些投資方恭梓兄弟、世紀長龍等均是基於之前與橫店影視的合作,得已參與到此項目中。

“的確,這次投資方有一部分是名氣很小,但名氣小,未必就做不出好片子、好票房。”橫店影視董事長劉誌江認為。

對於光線影業與田曉鵬成立合資公司,第一部的相關投資方不予評價。

面對本報記者“為何最初合作時沒有和田曉鵬有長期合作的意向與合約呢?”相關投資方發出了三個“尷尬”的表情。

如此,也就意味著《大聖歸來》系列投資方的名單中,會有兩種結果,一是第一部動漫電影的大部分投資者會消失,二是繼續參與投資,但很難成為主控方。

系列影片的秘密

眾所周知,系列電影一直是好萊塢的最愛,不僅塑造了經典的銀幕形象,更獲得了豐厚的票房回報。《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已在全球創造78億美元票房,《加勒比海盜》系列電影全球總票房收入約37億美元。此外,《007》、《指環王》、《碟中諜》、《星球大戰》等系列電影,無一不被影迷追捧。

前提是第一部要火。

從邏輯上看,《大聖歸來》基本具備了系列影片的必要條件,截止記者發稿為止,該片的票房已沖擊3億。

田曉鵬最初的設計中,《大聖歸來》就已有系列,續集已有故事大綱。

如果合理規劃的話,《大聖歸來》第二部的收益應該遠大於第一部。

本報記者了解到,第一部總投資6000萬,單海外版權與新媒體版權的銷售已有收益,票房若達到3億,制片方的收益應該在7000萬左右,按照比例分成的話,各家所得應在2500到4000萬之間。

第二部即便將投資加大到1億,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的情況下,票房加衍生品的收益也應在千萬以上。

這個數字是幾千家影視公司夢寐以求的,因為按照業內人士的估算,每年的幾百部電影,能夠盈利的影片在5%-8%之間,而誰能參與《大聖歸來》系列的投資中去,至少風險減少一半。

與此同時,40歲的田曉鵬也正值一個導演黃金創作時期之一,其100人的十月動畫管理也相對成熟。之前田曉鵬帶領團隊也為好萊塢做過加工。他們比較出名的案例是為《蜘蛛俠》、《仙劍奇俠傳 5》制作過遊戲宣傳片,為國家科技館和意大利龐貝博物館制作過 4D 電影。雖然這些小項目在田曉鵬眼里不值一提,但在好萊塢工業與國產動漫融合上,該團隊還是累積諸多經驗。優秀的創始人與管理者與優質團隊無疑也是投資者最為看中的資源。如今,加之夢想照進現實,爭奪田曉鵬也是必然。

  • 第一財經日報
  • 盧祥勇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樂視員工散布《港囧》盜版鏈接 徐崢、光線高層震怒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2371.html

樂視員工散布《港囧》盜版鏈接 徐崢、光線高層震怒

一財網 何天驕 2015-09-28 21:56:00

業內人士看來,此事反映了隨著國內電影產業的發展,電影之間的票房爭奪戰也愈發激烈,特別涉及到發行環節,更是兵刃相見、貼身肉搏,甚至不惜通過一些違規手段來打擊競爭對手。

要說今年中秋、國慶檔最火的兩部影片要數《港囧》與《鬼吹燈之九層妖塔》(下稱《鬼吹燈》)了,《港囧》已經於中秋節前上映,《鬼吹燈》則要在9月30日上映。正當已經上映的《港囧》橫掃票房之際,網絡上突然出現了大量盜版《港囧》鏈接,瓜田李下,《港囧》的直接競爭對手《鬼吹燈》的制片發行方樂視影業不幸卷入了其中。

9月28日一大早,《港囧》導演徐崢就發朋友圈控訴《港囧》盜版鏈接被有組織散布,並稱這是行業災難。隨後,網上大量流傳樂視員工粟某在朋友圈發布《港囧》盜版鏈接的截圖,隨後,28日下午,樂視影業主動道歉,稱已經辭退了粟某。

《港囧》盜版猖獗

雖然《港囧》才上映第三天,但是從第二天開始,就有盜版資源的鏈接開始在網絡流傳,《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現不少《港囧》盜版鏈接在微信中流傳。今天再去點擊時候鏈接資源已經被封。

面對大量盜版,業內不少人士認為很可能並非個人所謂,背後或有企業在操控,連《港囧》導演徐崢也這麽說。28日早晨,導演徐崢在朋友圈發文稱《港囧》被盜版傳播:“從昨天起《港囧》在網上盜版出現有規模有組織的投放,到現在已經猖獗的不行了,很多貼吧給的鏈接還有網盤都能直接看,便捷到手機端可以隨便點開看全片。”徐崢還控訴道:“義正言辭的話不想多說了,這是行業的災難。”

徐崢說“有規模有組織”的投放,如果真的如此,那麽幕後黑手是誰呢?從邏輯上來說,個人傳播盜版鏈接更多是處於好奇、分享的目的。但如果是有組織有規模的散布盜版鏈接,必然是希望打擊《港囧》票房,而《港囧》票房一旦下滑,誰會得利呢?不出意外,大多數人都會想到樂視影業投拍的《鬼吹燈之九層妖塔》將是最大的受益者。

今年中秋檔,《港囧》一片獨大,上映三天橫掃6.81億票房,排片近六成,28日當天票房占比超過八成。《港囧》這種勢如破竹的架勢給隨後9月30日上映的《鬼吹燈九層妖塔》極大的壓力,這部樂視影業宣稱年度巨作、耗資巨大並聘用好萊塢特效團隊打造的探險電影,顯然被寄予厚望,樂視影業全年的票房任務能否完成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這部影片,同時,這部影片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港囧》。銀幕就這麽多,《港囧》遭遇《鬼吹燈》,排片率必然是一個此消彼長的競爭。

樂視員工行為還是公司行為?

那麽,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樂視影業清白,《港囧》盜版鏈接被“有規模有組織”散布的“組織方”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是樂視影業。

可偏偏不湊巧的是,樂視影業的一位員工被抓了個現行。樂視影業昆明地區員工粟某在朋友圈散播《港囧》盜版信息,並附上一句看似撇清關系的一句話“不要問我是誰,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身為樂視的員工,在這樣的節骨眼上發布這樣的信息,怎麽能撇清關系呢?

事實上,該員工發布了該鏈接後,不僅該員工無法撇清關系,連樂視影業也被卷入其中了。更嚴重的是,樂視這名員工粟某發布盜版鏈接的截圖早就被大量散播開來。《港囧》投資方光線傳媒一位高層也大為震怒,在多個微信群內發布這一截圖,並控訴樂視員工的行為。

如果說一開始大家只是遮遮掩掩的猜測樂視影業或許是幕後黑手,現在,各方矛頭直接對準樂視影業了。很快,樂視影業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了,當天下午,樂視影業就在官方微博上立即發出了公告,稱發現公司昆明地區員工粟某在朋友圈散播《港囧》盜版信息,強調“該行為屬於個人行為,公司對其極感震驚。”同時,樂視影業也表示已將該員工辭退,並向《港囧》和徐崢道歉。

樂視影業的公告是基於事實的澄清呢還是“此地無銀”的作秀?記者向樂視影業多位員工求證,均表示以樂視影業微博內容為準。

事實真相如何一時難以判斷,可網友似乎對樂視影業頗有微詞。很多網友在樂視影業官方微博上評論指責是樂視影業散布盜版鏈接,並揚言要抵制樂視影業以及《鬼吹燈之九層妖塔》。

業內人士看來,此事反映了隨著國內電影產業的發展,電影之間的票房爭奪戰也愈發激烈,特別涉及到發行環節,更是兵刃相見、貼身肉搏,甚至不惜通過一些違規手段來打擊競爭對手。

徐崢28日就網絡上出現的《港囧》盜版片源的事情發聲明稱:“對於盜版的事情,需要群眾的力量。發現了就多舉報,並且不看不傳播。我們正在積極處理,我們努力的工作,就是為了帶給大家一個良好的觀影感受。到電影院去看吧!”其主演包貝爾也於今天中午發布兩張圖片,其中一張是樂視網員工分享《港囧》盜版片源,另一張圖片是樂視網的致歉聲明。徐崢稱盜版是行業的災難,表示會積極維權。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錯過“大聖歸來”的光線一口氣公布22部動畫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finance/2015/1026/152512.shtml

導讀 : 錯過了近10億票房的“大聖”,光線傳媒不打算坐以待斃,一口氣公布22部動畫片單,還投資了包括十月文化在內的13家公司。光線傳媒的動漫集團能否助其轉型,3年後即可驗收。

i黑馬訊(卡茜) 10月26日消息,光線傳媒昨日成立“彩條屋影業”動漫集團,在這場王長田稱之為“第一屆光線動漫年會”上公布了22部動畫片單,囊括了國漫風、合家歡、影遊跨界、真人奇幻和網絡院線電影五大動畫電影類型。

此片單號稱撼動國產動畫電影半壁江山。其中國漫風涵蓋了《大魚·海棠》《大聖鬧天宮》《深海》《哪咤降世》《姜子牙》《鳳凰》《秦時明月》;合家歡類涵蓋了《果寶特攻之水果大逃亡》和《美食大冒險》;影遊跨界類包括了原創3D網絡動畫《我叫mt》,《夢幻西遊》,人氣網遊《龍之谷》等。

早在2年前,光線傳媒就有意布局動畫電影,不過當時的光線傳媒仍以電視、綜藝、電影為強勢業務,直到近兩年,國產動畫市場逐漸打開,自稱在動畫界醞釀二十年有余的光線傳媒決定開始惡補動畫。“前兩年我開始關註動畫,和年輕人聊天發現他們說的動畫作品,我一部沒看過。小時候家里沒有電視,幾乎沒有看過動畫”,王長田還表示,動畫是其一直以來的遺憾。

今年《大聖歸來》的票房刷新了中國動畫電影的紀錄,這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一直對於動畫電影處於觀望中的光線傳媒,現在終於坐不住了,成立於2年前的彩條屋影業已從光線影業的一個動漫部門變成了全資子公司。

彩條屋總經理易巧表示,彩條屋兩年來投資了包括彼岸天、藍弧文化、玄機科技、通耀科技等在內的13家公司,橫跨三維動畫、二維動畫、漫畫、遊戲、國外版權等,而這其中也包括了田曉鵬導演的十月文化。

也就是說,田導演接下來的《大聖鬧天宮》和《深海》兩部動畫電影也都歸屬光線出品。據悉,《深海》是他孕育多年的作品,而另一部作品是《大聖鬧天宮》是其對《西遊記》的一次全新解讀,與之前的作品基本沒有聯系。

不可置否,有“大聖”的成功在前,田曉鵬後兩部作品也將引來不同於一般作品的關註度,而光線的彩條屋影業能否在市場上後來居上,一定程度上也將受到田曉鵬接下來兩部作品的勢能的影響。

投資動畫公司、簽約名導是一方面,在IP的挖掘和開發方面,這一次光線傳媒也不打算只將目光鎖定在網絡經典這一維度,而是著眼於適合改編成真人動畫電影的IP。

在王長田認為,未來動畫和真人的結合將是電影的一大趨勢,而真人奇幻電影也將是彩條屋影業另外重點發展的類型。目前,彩條屋影業鎖定了百度搜索指數破200萬的超級玄幻小說《莽荒紀》和雷歐幻像原作,銷售突破5000萬冊的知名兒童《查理九世》系列。

除了真人動畫電影,網絡院線電影也十分受王長田看重。此次的片單中就涵蓋了6部將拍成網絡院線電影或超級真人季播劇的作品:3D武俠動畫《秦時明月》、二次元動漫《星遊記》、《星海鏢師》、《昨日青空》、《怪醫黑傑克》、微博人氣條漫《救命,我變成了一條狗》。

在2015年6月上海電影節上,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曾表示將在8月末上線一個垂直於電影行業的視頻網站——先看,這家網站最早是由360和光線傳媒合資成立,按照王長田的願景規劃,先看是未來光線出品的網絡電影的播出陣地。

近日,i黑馬從一位接近光線傳媒的人士獲悉,先看還未正式對外大肆宣傳,卻已從之前的合資公司變成了光線的全資子公司,目前360的產品技術團隊幾乎全部撤出,剩下80%的員工都是光線的,據說是兩方在公司的產品定位上未達成共識。該知情人士還指出,從目前看來,先看仍缺乏獨立性,更像是光線傳媒的一個業務部門。因而對於網絡院線電影的未來,光線能否玩轉還有待市場的觀察


光線大佬王長田花3小時與記者們開小會,透露了《美人魚》最大贏家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321/154792.shtml

導讀 : 王長田認為現在娛樂界已經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未來2-3年,新藝人又會集中崛起,之後會減緩,“歷史上曾反複發生過。”

i黑馬訊 吳丹 3月18日,光線傳媒召開小型記者見面會,董事長王長田出席與各大媒體記者溝通,講解了光線各業務線布局情況,並闡述了對當下電影業、IP、VR等的諸多看法。作為《美人魚》的發行方之一,王長田透露“市面上關於《美人魚》的報道是不準確的,具體數字無法透露,但最大贏家肯定是周星馳。”值得一提的是,王還透露光線在VR、AR上也有一些動作,已經投了3家VR公司。

2222

“中國目前至少還缺200個導演”

作為一家成立了18年的老牌文娛集團,光線目前主營業務已從早期電視業逐漸剝離,跨入到電影投資、網劇、藝人經紀、動畫等領域,針對網絡上“光線只負責做一些電影發行及小比例投資”等論調,王長田進行了反駁,稱光線在電影項目上的投資一般會占到20%以上,“光線發行能力強,但不僅僅是發行,我們看重對電影項目的判斷和投資”。光線計劃今年上映16部新電影,營收目標是70億。“光線是接觸導演最多的電影公司,一天會開4-5個和電影有關的會議”,王長田認為,依照每年有360部新片上映的速度,中國目前至少還缺200個導演。

針對網友關心的“保底發行”問題王長田也給予了回答,他認為能做保底發行最重要的是判斷力,以及做好最壞的打算,“保底發行的風險很大”。

新的趙薇、周迅要來:未來2-3年,新藝人會集中崛起

在內容領域的其它方面,王長田介紹光線2015年已經退出電視行業,進入電視劇網劇制作、新藝人經紀、網站、紅人經濟、直播、動畫投資等方面。王長田給出一些數據:制作15部《誅仙》等電視劇、網劇;未來2-3年,給100多個新藝人演出的機會;投資了15家動畫公司;投資了3家VR公司等。這一系列的數據可以看出,作為文娛業老牌公司,也不願失去此次內容領域投資的大好時機,王長田總結其對光線的新定位為:內容領域的判斷者和組織者。

而對於記者們都很關心的“100新藝人”計劃,他給出自己的判斷,認為現在娛樂界已經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趙薇、周迅、陳坤等藝人是此前某個時期集中出現的,未來2-3年,新藝人又會集中崛起,之後會減緩,“歷史上曾反複發生過。”

IP炒作沒有意義

針對市場上流行的IP論,王長田當日也發表看法,認為談論IP沒有意義,“買了IP,開發不出來,做得不好,有什麽用呢?”針對一些影業公司紛紛出海,王長田說自己並不很看好,“文化領域有特殊性,我們搞不清楚外國的觀眾愛看什麽,同樣,他們也搞不清楚我們(中國市場)。”在內容視頻領域,王長田透露會推出新網站,“我認為完全付費的視頻網站在中國還沒有,是有空間的。”

在電視時代奠定江湖地位的光線傳媒,也正面臨電視媒體向互聯網媒體的轉型,而在投中以30億人民幣創下票房記錄的《美人魚》後,光線也期待在其它領域有更多突破機會。


光線傳媒發布財報:2015年營收15.2億,電影業務占比達86%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413/155166.shtml

導讀 : 光線傳媒於11日發布2015年財報。

i黑馬訊 光線傳媒於11日發布2015年財報,全年實現營收15.23億元,同比增長25.1%;電影收入13.11億元,占總營收86.1%,同比增長102.7%。

電影收入占總營收86.1%

據報告顯示,其電影和電視劇業務強勁增長,遊戲和節目制作業務收入逐漸下降和淡化。其中電影業務占收比大幅增長至86.1%,節目制作業務占收比顯著下降至5.9%。銷售費用同比增長28.5%,財務費用同比下降3.4%,管理費用同比顯著增加61.6%,主要由新並入的公司人工費用增加所致。

具體情況如下:

電影:公司2015年電影收入13.11億元,同比增長102.7%。毛利率為41.7%,比去年同期下降近14.6%,主要原因是電影投資成本較高。投資加發行或聯合發行了《鐘馗伏魔》、《左耳》、《橫沖直撞好萊塢》、《港囧》、《尋龍訣》、《惡棍天使》等15部電影,累計電影票房約55.76億元,超出市場預計的50億,電影票房分賬收入大幅增加。

電視劇:2015年收入達6687.8萬,同比增長92.45%。公司2015年度確認了《少年四大名捕》、《我的寶貝》、《少年神探狄仁傑》等電視劇和《盜墓筆記》網絡劇的發行收入。由於結轉了到期的電視劇庫存項目,電視劇毛利同比顯著下滑。

動漫遊戲:收入同比減少5.92%,由於杭州熱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未完成對賭業績。

節目制作與廣告:收入同比減少81.3%,原因是公司主動調整業務架構,僅制作了《音樂風雲榜》、《夢想星搭檔》、《網絡春晚》、《音樂風雲榜頒獎盛典》、《國劇盛典》等節目。

 同時,財報預計2016-17年凈利分別為5.46億和7.52億,同比增長35.8%和37.7%,對應2016年市盈率為68倍。


光線布局VR勢頭漸猛,泛文化上市公司迎來投資熱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13/155802.shtml

光線布局VR勢頭漸猛,泛文化上市公司迎來投資熱潮
慧蜀黍 慧蜀黍

光線布局VR勢頭漸猛,泛文化上市公司迎來投資熱潮

目前,光線傳媒在VR領域已經有了3張底牌。

光線傳媒早在2013年就已經開始研發VR相關技術。直到今年3月,董事長王長田才通過微博透露,已經建立了涵蓋VR平臺、VR拍攝終端、VR終端、VR雲的VR生態。

5月12日,在光線傳媒&七維科技ITTC參觀交流會上,VR圈了解到,光線目前已投資3家與VR技術有關的公司,這是光線傳媒從生產到傳輸到終端布局的生態體系。

19506524528130781

在生產工具/技術提供方面,光線投資了七維科技,究其優勢有二:

第一、軟硬件結合

七維科技提供了360度全景視頻從拍攝設備到軟件自主研發的解決方案——Go!Pano,其包含GO!Pano Studio軟件套件以及硬件拼接解決方案。

GO!Pano Studio能夠實時縫合2目-10目全景視頻並且及時預覽的360度全景拍攝軟件。它不僅支持實時全景雲直播,重要的是能夠適配各種專業級別和影視級別的攝像機多臺拼接組合,如Go Pro、Drift、Alexa、Red等。

硬件這塊,七維科技提供2至10目GoPro-rig、Drift-rig以及專業及攝影機拼接組合。

據七維科技CEO殷元江透露,Go!Pano也將運用到光線傳媒投資電影《鬼吹燈龍領迷窟》的VR場景制作中;而且也會應用到目前比較火的直播領域,結合網紅IP推動VR普及。

第二、現實全景與全景虛擬結合

據王長田稱,七維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將現實全景與全景虛擬結合起來的公司

現場VR君也親身體驗了《大魚海棠》VR+AR全景直播,透過VR頭盔不僅可以看見現場的人,擡頭仰望天花板也儼然變成了深處大海,隨海浪翻起的遊走魚兒。

887026103276664673

王長田舉了個通俗的例子,好比我們看秀場直播可能會送虛擬豪車給主播,但不如指甲蓋大的豪車似乎並沒有更好的體驗,有了VR+AR就可以送一個像真的豪車一樣有沖擊力。

“七維下一步開發的方向是VR引擎,這是整個VR產業的基礎技術。”王長田透露

據悉,光線於2015年4月投資了七維科技,並持有其40%股權,現擬追加投資4000萬元,合計持有51%的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

在內容傳輸/編輯方面,光線投資的當虹科技則擁有視頻壓縮、編碼、解碼、存儲等技術,以及VR雲解決方案:從存儲-傳輸-播放一體化。

當虹的優勢在於節省帶寬,經過測算,VR視頻能夠節省30%—50%的帶寬。這意味著不僅能夠節省成本,還能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以及更高的清晰度。

顯示終端方面,極睿是光線在硬件設備上的布局之一。與七維計劃將推出的中高端型VR一體機不同的是,極睿所推出的硬件產品是盒子式頭盔。

其最大的優勢在於VR互動層面的軟件開發,這意味著當用戶戴上頭盔看東西的時候同時能與虛擬現實中的人進行交流,王長田指出目前國內還沒類似產品。  

目前,影視娛樂上市公司中,奧飛動漫,華聞傳媒,華策影視,樂視,華誼兄弟等已紛紛通過入股VR軟硬件等方式,布局VR市場。

現階段,A股市場中,泛文化類公司共有67家,可以想見,2016年將迎來更大的泛文化VR投資熱潮。

【點擊關鍵詞,直達往期精選】

榜單

電影遊戲一體機融資

企業

全球科技巨頭華為小鳥看看戴爾HTC

融資

融資事件合集樂客VR幻視靈犀AR眼鏡

觀點

VR線下娛樂狂歡潑冷水拉人類回正軌情色拯救VR

經驗

VR內容創業遊戲開發優酷土豆九合創投

深度

公司布局圖譜VR娛樂VR投資研究

 

只接受有品質的投稿,請發

[email protected]

VR圈ID   VR-2014

VR圈ID :  VR-2014

光線傳媒 現實 虛擬 七維科技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光線控股貓眼,欲成就真正的娛樂之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28/156138.shtml

光線控股貓眼,欲成就真正的娛樂之王?
i黑馬 i黑馬

光線控股貓眼,欲成就真正的娛樂之王?

雙方是強強聯合,還是抱團取暖?

文|楊博丞     編輯|盧旭成 

今日晚間,光線跟美團旗下貓眼業務發生重大的“化學反應”:光線通過現金+股票的方式,成為貓眼控股股東,貓眼電影估值已達到 83 億元。

具體如下:光線控股以其持有的 176,016,506 股光線傳媒股份為對價換取三快科技持有的貓眼文化28.8%股權。

光線控股向上海三快支付(美團、貓眼母公司,王興是實際控制人)人民幣8億元現金對價購買其持有的貓眼文化9.6%股權,光線傳媒向上海三快支付人民幣15.83億元現金對價購買其持有的貓眼文化19%股權。

光線控股+光線傳媒持股貓眼文化達57.4%,已取代美團點評成最大股東。

貓眼的強項是電影票務平臺和用戶社區,光線的強項是影視投資和發行,這筆交易完成之後,光線將構建起線上+線下的全國領先的娛樂發行平臺。

強強聯合還是抱團取暖?

這次雙方強強聯合背後,實則有點抱團取暖的意思。

光線由電視節目制作起家,上市後在電影市場發力,電影方面擁有七大秘密武器:發行、挖掘新導演、堅持商業類型化、高標準、探討系列電影可行性、營銷價值、建立聯盟。王長田早期選擇了在電影領域做發行,是他的一個突破口。因為發行會掌握市場,對影片有更好的判斷力,有更多的機會。王長田靠建立地面的發行系統,替代傳統的高高在上的中央總部式的發行系統,並取得了《泰囧》等影片的漂亮發行成績。

但隨著貓眼等在線電影票務平臺的崛起,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的電影票務市場,再加上萬達、樂視等玩家在電影發行上發力,讓光線感受到壓力。

所以,這次光線下血本控股貓眼,打通線上線下,更好地掌握用戶行為習慣,進而保證上遊的產出或代理的影票能更精準打擊到受眾,也是為了讓自己在娛樂大風口上站穩第一梯隊的位置。

對於貓眼來說,也需要跟光線結盟。

過去兩年中,貓眼一直占據著電影票務平臺市場第一個份額。去年的北京電影節上,美團創始人王興表示,2015 年第一季度,貓眼電影占到全國網購電影票的 70%。

而今年第一季度,艾媒咨詢報告的報告中,雖然貓眼電影仍然居榜首,但這個數字已下降至 22.2%。百度糯米20.1%、微影時代13.9%以及淘寶電影10.6%。剛分拆的,估值 137 億元的淘寶電影,和估值 20 億美元的微影時代,給貓眼造成的壓力不容小覷。淘寶電影背後有阿里影業,微票後面也跟著騰訊在影業層面的布局。

其實,王興也知道,貓眼電影不能永遠做一個賣票的公司,想要觸碰電影市場更大的蛋糕,就需要打通整個產業鏈,深入到電影產業的上遊中去,上遊則包括電影的前期投資,宣傳和發行,甚至電影的制作,這也需要背靠一家影視巨頭。而光線、華誼都是不錯的選擇,但華誼跟阿里走得近,而美團跟阿里正對著幹,光線是最好的選擇。

光線不斷買買,娛樂之王要坐實

光線上市後,一直在影視等泛娛樂的上下遊布局,已投資超過50家公司。包括8.3億入股新麗傳媒(影視制作發行),2014年先後收購熱鋒網絡51%股權、妙趣橫生26.66%股權、仙海網絡20%股權和藍弧文化50.8%股權(都是遊戲),投資金額分別約1.77億、1.6億、2.3億和2.08億元,共計7.75億元。

5月,光線傳媒以自有資金1.31億元受讓金華傲翔持有的浙江齊聚科技有限公司36.38%股權。浙江齊聚主要產品有呱呱視頻社區、齊齊互動視頻、呱呱財經視頻社區和聚樂直播小站。早在2012年,光線傳媒就以7500萬元拿到了浙江齊聚32%股權。此次轉讓完成後,光線傳媒將持有浙江齊聚(直播)63.21%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

不過據年報,光線傳媒2015年全年實現營收15.23億元,同比增長25.1%;電影收入13.11億元,占總營收86.1%,同比增長102.7%。顯然,光線其他的布局目前還沒產生明顯成效,電影是其命根,押寶貓眼,也是要在主業上做強做大,真正坐實娛樂之王寶座的關鍵之舉。

光線 貓眼電影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光線宣布正式戰略入股貓眼電影,估值80億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27/156135.shtml

光線宣布正式戰略入股貓眼電影,估值80億元
i黑馬 i黑馬

光線宣布正式戰略入股貓眼電影,估值80億元

貓眼公司宣布獨立分拆順利完成,並引入新投資者進行了戰略重組,光線傳媒成為貓眼重要股東。

i黑馬訊 5月27日消息,今日晚間,貓眼公司宣布獨立分拆順利完成,並引入新投資者進行了戰略重組,光線傳媒成為貓眼重要股東。據華興內部人士透露,貓眼電影估值已達到 80 億元。

根據光線控股與三快科技簽署的《股份置換協議》,三快科技以其持有的貓眼文化 28.80% 股權置換光線控股持有的 176,016,506 股光線傳媒股份,該等股份占光線傳媒總股本的 6.00%。

光線控股以其持有的 176,016,506 股光線傳媒股份為對價換取三快科技持有的貓眼文化 28.80%股權

光線控股向上海三快支付人民幣8億元現金對價購買其持有的貓眼文化9.6%股權,光線傳媒向上海三快支付人民幣15.83億元現金對價購買其持有的貓眼文化19%股權

此次貓眼重組是新美大與光線傳媒聯手布局文化娛樂產業的一次創新性合作。重組完成後,新美大和光線傳媒作為重要股東將攜手支持貓眼發展。

關於這次交易,雙方大佬表示:

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互聯網與電影娛樂產業的結合是發展趨勢,很高興此次與新美大合作,雙方在低調、務實等文化理念上高度一致。我們將持續註入各種資源,支持貓眼成為國內領先的“互聯網+”綜合娛樂平臺。

新美大 CEO 王興:我們很高興地看到,貓眼團隊在“T 型”戰略中第一個借助資本力量揚帆出海。新美大將繼續把貓眼和光線傳媒在文化娛樂的綜合優勢與美團-大眾點評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大數據平臺緊密結合,共同為中國的電影和文化娛樂行業貢獻更多力量。

貓眼 CEO 鄭誌昊:在新美大與光線兩位重要戰略股東支持下,未來的貓眼團隊將獨立運營、獨立展開資本運作,積極探索“互聯網+文化娛樂”的各種創新可能性。

光鮮 貓眼 入股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與自己的“敵人”聯盟?光線確認投資貓眼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9797.html

光線傳媒重金入股貓眼電影的消息落定。

5月27日,貓眼電影宣布獨立分拆順利完成,並引入新投資者進行了戰略重組。本次戰略重組中,光線傳媒成為貓眼重要股東,並將提供相應產業資源,支持貓眼加強上遊業務部署,打造“互聯網+”綜合娛樂平臺。

有意思的是,光線影業作為國內最大的電影投資和發行公司之一,而貓眼電影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在線電影購票平臺,在產業鏈外延的當下,兩家此前在中國電影市場上存在著一定的競爭關系。

按照此前流傳的版本,光線被曝光將投資貓眼電影,而新美大(美團與點評合並後的新公司)的CEO王興將加入光線傳媒董事會。

早在今年4月11日,光線傳媒曾發布重大事項停牌公告,稱正在籌劃重大對外投資項目,涉及的領域為互聯網及文化行業相關,公司投資金額預計在10億~20億人民幣之間。

就在同一天,美團大眾點評CEO王興通過內部郵件宣布,貓眼獨立拆分運營,原美團點評平臺事業群總裁鄭誌昊將接替因病休假的原貓眼CEO沈麗,成為新貓眼CEO。王興在郵件中透露,貓眼的目標是依托電影票務平臺和用戶社區,成為一家綜合電影公司,其中重點是發展電影上遊業務,打造貓眼娛樂媒體平臺。為實現這個戰略目標,貓眼需要加強發展電影上遊,通過資本運作,與行業資源深度對接。

貓眼電影方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貓眼在線電影票銷售市場份額快速增長並持續保持市場第一,目前全國合作影院數量超過5200家,購票用戶超過1.2億,2015年實現交易額156億元。貓眼平臺合作的影片數量已經超過160部,其中深入參與投資、發行了30多部影片,包括《心花路放》、《港囧》、《美人魚》等票房冠軍,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貓眼此次重組完成後,新美大和光線傳媒作為重要股東將攜手支持貓眼發展。貓眼將會獲得光線傳媒的產業戰略資源支持,進一步提升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同時,貓眼將繼續獲得新美大在流量和業務上的全面支持。貓眼也將繼續為美團點評平臺提供最優質的電影購票及產業鏈相關服務,繼續確保用戶和商戶在新美大平臺享有最佳體驗。

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表示:“互聯網與電影娛樂產業的結合是發展趨勢,很高興此次與新美大合作,雙方在低調、務實等文化理念上高度一致。我們將持續註入各種資源,支持貓眼成為國內領先的‘互聯網+’綜合娛樂平臺。”

而新美大CEO王興表示:“新美大將繼續把貓眼和光線傳媒在文化娛樂的綜合優勢與美團-大眾點評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大數據平臺緊密結合,共同為中國的電影和文化娛樂行業貢獻更多力量。”

附王興、鄭誌昊內部信:

貓眼電影完成重大戰略重組

各位同事:

我向大家宣布一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消息:公司已與中國最大的民營傳媒娛樂集團光線傳媒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貓眼電影將引入光線傳媒作為重要股東,完成獨立分拆後的重大戰略重組。我們將和光線傳媒一起共同支持貓眼作為獨立公司的新發展,在文化娛樂產業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過去四年里,貓眼電影通過內部創新,從無到有,成長為中國電影在線票務領域的領先品牌。面對競爭高度激烈的市場,我們不斷求索,積極推動中國電影票線上化售賣的行業轉型,開創了多項產品體驗,為電影行業的蓬勃發展做出了貢獻。

光線傳媒是國內電影制作和發行的領導者,近年來成功運作了《美人魚》、《泰囧》、《致青春》等多部華語電影票房冠軍影片,培養發掘了眾多新人導演,引領了國內電影出品、營銷、發行體系的發展和變革。光線傳媒和貓眼電影此前曾有過多次深度和成功的合作,彼此有深入的了解,在“互聯網+文化娛樂”的發展理念上高度一致。

通過與光線傳媒的這次戰略合作,貓眼電影將獲得影視IP、動漫、藝人經紀等產業資源和業界領先的上遊產業運作能力,加速建設綜合性的文化娛樂線上平臺。新美大將繼續把貓眼和光線傳媒在文化娛樂的綜合優勢與美團-大眾點評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大數據平臺緊密結合,共同為中國的電影和文化娛樂行業貢獻更多力量。

作為立足於生活服務領域的一站式平臺,我們在過去幾年持續探索在電影、酒店旅遊、外賣等諸多領域的創新與發展,堅持通過科技的力量提升產業效率,為用戶和上下遊合作夥伴創造價值。經過四年的發展,我們很高興地看到,貓眼團隊在“T型”戰略中第一個借助資本力量揚帆出海。

2015年,我們提出了建平臺、建生態的目標,以更開放的心態,服務於互聯網+吃喝玩樂的全產業鏈。貓眼公司與光線傳媒的戰略合作是我們邁出的重要一步。未來,我們將繼續努力踐行互聯網+的遠大使命,搭建合作共贏的平臺和生態,向更多領域的產業鏈上下遊全面開放我們的服務能力,不斷把我們的用戶和商戶服務得更好。

祝賀貓眼團隊!讓我們既往不戀,縱情向前!

王興

 

新貓眼,新夢想

各位同事:

今天,我非常高興地告訴大家,貓眼公司獨立分拆已經順利完成,同時我們引入了光線傳媒作為重要股東,完成了對貓眼的戰略重組。新美大和光線傳媒將攜手支持貓眼發展,這是雙方共同布局文化娛樂產業的一次創新性合作。

感謝新美大平臺,讓我們在過去四年中獲得了快速成長。未來,新美大和光線傳媒將會成為貓眼獨立發展過程中的堅強後盾。光線傳媒是國內最優秀的綜合傳媒娛樂集團之一,成功運作了《美人魚》、《泰囧》、《致青春》等國內一流的電影作品。此次合作,我們將會獲得光線的產業資源支持,貓眼的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將會進一步提升。貓眼也將繼續為美團點評平臺提供最優質的電影購票及產業鏈相關服務,繼續確保用戶與合作夥伴在新美大平臺享有最佳體驗。

電影娛樂是絢爛的事業,我們需要排除紛繁的幹擾,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事:

1. 做能力:繼續加強技術、產品、運營和服務的平臺能力,這是我們持續發展的基礎。

2. 做服務:服務好我們的用戶,服務好我們的院線,服務好我們的片方夥伴,贏得更多信任。

3. 做價值:不斷提升用戶體驗、降低行業運作成本、提高行業運作效率,為用戶、合作夥伴和行業持續創造價值。

4. 做產業:圍繞產業鏈上下遊積極創新,推動互聯網和文化娛樂產業的深度融合。

為打造“互聯網+”綜合娛樂平臺,我們將按照“一縱一橫”戰略展開業務布局:

縱向深入產業鏈多個環節,拓展IP孵化、投資、制作、宣發等業務。

橫向加強四大平臺建設,包括交易平臺、大數據平臺、媒體信息平臺和營銷平臺。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新美大與光線兩位重要戰略股東支持下,未來的貓眼團隊將獨立運營,獨立展開資本運作,對電影相關產業鏈進行戰略布局,積極探索“互聯網+”文化娛樂的各種創新可能性。

“互聯網+”的興起、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和中國消費需求的升級,讓我們處在時代的浪尖。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和競爭,讓我們與新貓眼、新夢想,一起縱情向前!

一起奮鬥的貓眼人

鄭誌昊Peter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