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沾《美人魚》和《誅仙》等的光 光線傳媒前9月賺了近6億

10月12日消息,光線傳媒今日發布晚間公告,預計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5.6億元至5.9億元,同比增長205%至222%。

公告披露,公司參與投資、發行並計入報告期票房的影片共十二部,總票房為50.98億元,其中:報告期上映了《美人魚》、《誰的青春不迷茫》、《火鍋英雄》、《大魚海棠》、《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於2016年9月29日上映,確認在報告期內2天的票房收入為1.4億元)等十部影片,票房為47.38億元;2015年上映但有部分票房結轉到報告期的影片兩部,包括《尋龍訣》、《惡棍天使》,票房為3.6億元。票房分賬收入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

公司在報告期確認了《誅仙》、《識汝不識丁》的電視劇發行收入,電視劇收入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

光線傳媒2016年前三季度預計非經常性損益為1.43億元,其中主要是公司於2016年三季度減持部分大連天神娛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投資收益與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334

主業乏力減持輸血?光線傳媒、華誼兄弟接連拋售遊戲股套現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1-22/1055091.html

每經影視記者 牟璇

最近,馮小剛為了新片《我不是潘金蓮》的排片問題,竟然炮轟了“首富”王健林,這一背後究竟有多大恩怨不好說,但是馮小剛如此著急“撕”萬達的排片來聲援自己的電影,反而顯示出對票房的“不自信”。

事實上,馮小剛渴求好票房的心情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相較於去年電影市場的熱火朝天,今年“冷風陣陣”,不少大片票房都“撲街”。並且,在票房整體環境不好的背景下,兩大民營龍頭影視公司華誼兄弟(300027)、光線傳媒(300251)也開始了“賣股套現”的腳步,分別減持了掌趣科技(300315)、天神娛樂(002354)的股份,“炒股”的盈利讓這兩家公司都獲益頗豐。不過,若拋開減持套現的“粉飾”,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要持續增長,還是需要主業上多加努力。

今年光線傳媒投資出品的電影《美人魚》,狂攬33.9億元票房

光線傳媒、華誼兄弟齊減持遊戲股

11月18日,光線傳媒發布公告稱,分別於11月11日、11月14日、11月16日通過大宗交易出售了天神娛樂股份數分別為18萬股、80萬股、50萬股,出售均價分別為79.86元、79.86元、79.73元。合計出售天神娛樂股份數達到148萬股。

本次減持後,光線傳媒與一致行動人光線影業合計還持有天神娛樂1571.05萬股,占其總股本的5.38%。此次出售後投資收益初步計算約為0.75億元。值得提到的是,這已經不是光線傳媒首次減持天神娛樂股份了,早在7月20日、7月21日,光線傳媒就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了天神娛樂200萬股,7月的減持按光線傳媒的公告來看投資收益初步計算約為1.02億元。

如此來看,光線傳媒兩度減持天神娛樂所獲得的投資收益就達到了1.77億元。

需要提到的是,比起光線傳媒在“炒股”上的成績,先於它上市的華誼兄弟更是早就開始“賣賣賣”了。

最近一次在10月21日,華誼兄弟在公布三季報的同時,公告宣布於10月17日通過大宗交易平臺出售掌趣科技1000萬股,出售均價9.08元,投資收益約5300萬元。

事實上,從公告來看,華誼兄弟於3月17日、9月1日、9月7日、10月17日分別出售了掌趣科技1077.8萬股、260萬股、2000萬股和1000萬股。

經過歷次減持,華誼兄弟所持有的掌趣科技股份已經從最初的15.73%下降至目前的僅剩1.76%,幾近清倉。

而在炒股套現的背後,光線傳媒也交出了一份理想的三季報成績單。按照光線傳媒三季報來看,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59億元,同比增長了155.94%;由此公司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到5.80億元,同比增長了216.55%。光線傳媒也坦言,主要原因是由公司本報告期電影收入增長、公司堅持天神娛樂股票投資收益大幅增長所致。

主業壓力大

作為民營影視公司里的龍頭老大,華誼兄弟與光線傳媒均紛紛走上了“炒股”賺錢的路,並且兩家公司減持的個股均是遊戲股。曾經“影遊互動”是華誼兄弟與光線傳媒這兩家上市公司不約而同喊出的口號,然而數年過去,這兩家影視巨頭又紛紛將此前投資的遊戲公司拋售,這背後是否意味著對遊戲產業的逐漸淡化甚至放棄?

不過,從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近期的頻繁講話來看,全產業鏈生態仍然是他所強調的。10月18日王中磊還在公開發言中提到:“以影視作品形態出現的優質內容只是華誼兄弟全產業鏈的第一環,通過三大業務板塊搭建的聯動平臺,優質內容可向線上流轉衍生為遊戲、網劇、網絡大電影、粉絲經濟等產品……”

另一方面,在影視產業已經紅火發展數年的今天,整個產業的增速有所放緩,這勢必會對身處其中的公司帶來一定壓力。

從今年光線傳媒投資出品的電影來看,除了《美人魚》這一爆款電影票房達到33.9億元,參與保底發行的光線傳媒大賺之外,其余電影例如《誰的青春不迷茫》《我叫MT》等票房的表現都較為一般;而華誼兄弟今年的電影作品壓力更大,包括《紐約紐約》《陸垚知馬俐》《搖滾藏獒》等電影均未出現爆款,被寄予眾望的投資較大的電影《搖滾藏獒》目前藝恩上的數據顯示累計票房僅為3961.9萬元,這背後還牽出萬達院線排片擠壓的一系列話題。而目前正在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蓮》累計票房2.39億元(截至2016年11月22日18時20分),離成為爆款還有較大差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012

光線傳媒王長田:員工再加薪20% 要做一家103年的老店

隨著《你的名字。》6天獲得了3.7億票房,光線傳媒10年91部電影的總票房也達到了200億。光線傳媒有限公司總裁王長田也在公司成立10年之際,發表了一封內部信,總結公司的得失。他表示,將在今年年初平均提薪15%的基礎上,年內再平均提薪20%。希望大家可以跟他一起幹下去。

在內部信中,王長田表示200億僅僅相當於阿里“雙11”15分45秒的交易額,相當於華為每兩周入賬,但這也意味著有6.6億人次花費13億小時看了光線出品的電影。

在公開信中,王長田不忘向全體光線的員工表示,他說光線想成為一個偉大的電影公司,並在103年後還能存在。王長田說:“我會一如既往的做這個行業里最勤奮最摳門的老板。”

而馬雲曾說過阿里巴巴要做到102年。

以下是內部信全文節選:

同事們,

今天,隨著《你的名字。》6天3.7億票房,光線影業10年91部影片的總票房達到了200億。

200億有多大?阿里今年“雙十一”,15分45秒交易額就達到了200億;華為每兩周入賬200億;李嘉誠上海賣棟大樓200億;全球文化創意產業一天的產值約200億——美元。200億,其實不大,我們卻用了10年光陰才達到。

但是如果想想這200億,意味著有6.6億人次、花費了13億小時觀看了我們的電影,包括我們的爸爸媽媽親戚朋友老師同學;再想想在網上、在電視上的觀眾人次和時間,可能還要再乘以10倍,包括那些盜版;想想我們帶給他們的喜怒哀樂,以及由此產生的海量話題,這個數字的份量其實還挺重的。

數字能衡量我們的商業成績,卻無法衡量電影的精神價值。這正是電影業的誘人之處,也是馬首富、王首富都想占領這塊小陣地的原因。

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們以闖入者的身份,小小地改寫了中國電影的歷史。無論以200億總票房成績、每部2.2億平均票房、34部過億影片數量以及影片贏利規模來衡量,我們都成了在電影的投資、制作、發行領域最成功的綜合電影公司。這是我們一開始就確定的目標,只有商業上的成功,我們才有可能在電影行業立足,才有機會站在電影行業的中心而不是邊緣,才有能力去補貼、分擔那些虧損的影片,那些創新作品和藝術作品。比如今年,我們上映了5部動畫片,兩部贏利,3部虧損,但是贏利影片的利潤,足以繼續支撐我們的動畫片夢想。

這十年中,我偶然會有點沾沾自喜,但更多的時候,卻是深陷糾結和痛苦之中,即使在今天,在200億票房達成的時刻。

我經常在票房和口碑之間糾結。票房好的影片我常嫌它口碑不夠好,口碑好的影片往往票房又不高,最糟糕的則是兩者皆輸,最稀有的是兩者雙贏。我們曾經生產了一些品質不高的影片,因此飽受詬病。我們竭盡全力仍不能避免差片甚至爛片的出現。同樣無法避免的是這個行業與生俱來的江湖風波,誤解、非議、栽贓、陷害,以及羨慕嫉妒恨。即使你做得再好,也躲不過明槍暗箭。而一旦你有所差池,則很可能遭受口誅筆伐。電影界,既光鮮亮麗,又是最大的是非之地。我們將繼續承受這些糾結和痛苦。

我們雖然是個小行業里的“大公司”,但其實我們的力量非常渺小。我們無法把那些心儀的項目都籠絡旗下,有的是別人看不上我們,有的是別人不願意與我們合作,有的是我們自己搞砸了。每年票房前50位影片中我們也許只能占到五分之一,還要分大小年。一些明星導演的處女作因我們而誕生,但我們不能肯定他們會繼續和我們走下去。我們也不知道還能發掘多少耀眼的新導演,但肯定會漏掉一些好導演。我們的IP儲備看起來還不錯,但它們離一個個成功的影片還路途遙遠。還有我們想要內部培養的20個影視劇制片人,你們現在在哪里?寥寥無幾且磕磕絆絆。

現實如此殘酷,前途如此兇險,那我們為什麽還要堅持下去?因為我們想證明我們相信的那些東西是對的;因為我們想證明電影行業會因為我們而更加生動多彩;因為我們想賺錢但不願卑躬屈膝;因為我們想銘刻在中國人的情感記憶里而不是成為過眼煙雲;因為我們想成為一個偉大的電影公司,並在103年後還能存在。我們想要的這些,別人也同樣想要,所以我們只能做得比別人更好。

我想和同事們說,好電影,是我們存在的唯一理由,沒有好電影,我們什麽都不是。做好電影,智商、情商和努力一個都不能少,而且三者還必須經常在一起。智商,用於我們的選擇、判斷、標準和審美;情商,用於溝通和合作;努力,讓我們的智商和情商得以充分的展現。我相信你們知道該怎麽做。

感謝正在為光線電影夢想奮鬥的所有同事們,也感謝曾經的同事們。

為了紀念這一刻,我們將在今年年初平均提薪15%的基礎上,年內再平均提薪20%。今後大家還將得到更多,物質和精神雙重所得,就像成功的電影一樣,就像100年來成功的電影公司一樣。一切為了電影,一切因為電影。

我會一如既往的做這個行業里最勤奮最摳門的老板。

是為光線影業10年/91部電影/200億票房之紀念。

王長田

於2016年12月8日淩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610

【財經速讀12.15】光線傳媒2.44億元出售藍弧文化股權;神馬股份大股東資產註入再延3年;康達爾籌劃重組抵禦“野蠻人”;美圖今日登陸港股;美聯儲宣布加息25個基點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1193&summary=

【財經速讀12.15】光線傳媒2.44億元出售藍弧文化股權;神馬股份大股東資產註入再延3年;康達爾籌劃重組抵禦“野蠻人”;美圖今日登陸港股;美聯儲宣布加息25個基點
我是你秋神啊~
2016-12-15

A

光線傳媒2.44億元出售藍弧文化股權,或因業績不佳

1214日,光線傳媒(300251)發布公告稱,公司與海匯投資、前海潤策、廣州弧品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擬出售其持有的廣州藍弧文化傳播有限公司50.8%股權,交易價格2.44億元。交易完成後,光線傳媒將不再持有藍弧文化股權。此前,光線傳媒於2014613日作價2.08億元受讓廣州藍弧文化50.8%股權。

藍弧文化成立於2007年,註冊資本1240萬元,是一家專註於出品原創動畫作品的專業動漫公司,在原創三維動畫制作、特效短片、幼兒教育動畫制作及其衍生產品方面有一定的優勢。藍弧文化曾推出三維幼兒教育動畫《鬼馬小精靈》、《果凍寶貝》,並與芬蘭Future Code合作推出《迪比狗》等作品。

光線傳媒曾承諾,收購完成後,藍弧文化20142016年凈利潤分別不低於2600萬元、3380萬元、4160萬元,但實際情況並未達到預期。財務數據顯示,2015年藍弧文化營業收入約為4637.7萬元,營業利潤約為2245.8萬元,凈利潤約為2490.3萬元;2016年前三季度,藍弧文化的營業收入約為1362萬元,營業利潤為-1189萬元,凈利潤約為33.3萬元。

事實上,在光線收購藍弧時,業界已有質疑藍弧估值過高的聲音。業內人士認為,藍狐文化沒有專註於動畫內容,被太多動畫以外的副業,諸如周邊產品、玩具、真人劇等拖累,幾部王牌IP的影視作品總體質量一般,周邊產品的品質也很難令人滿意,這或許是致其虧損的原因。

20169月,光線傳媒傳出了裁員20%的消息,而後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表示消息屬實。如今拋棄業績狀況不佳的藍弧文化,也證明光線傳媒在戰略上收縮實力,輕裝前行。

 

神馬股份大股東資產註入再延3年,籌劃6年仍無法兌現

1214日,神馬股份(600810)宣布終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控股股東中國平煤神馬能源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平煤神馬集團”)的原承諾無法履行,變更為3年內向神馬股份註入所持河南神馬尼龍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尼龍化工”)的全部或部分股權。1214日,神馬股份開盤不久後跌停,報收9.14/股,跌幅9.95%

由於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所屬的尼龍66產業相關資產未能實現整體上市,使得神馬股份與控股股東及下屬子公司之間存在大額關聯交易。因此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於20105月承諾,由神馬股份擇機整合尼龍化工產業。

公告顯示,中國平煤神馬集團的尼龍化工產業資產主要包括尼龍化工及平頂山神馬工程塑料有限責任公司,上市公司已於201412月完成了對後者的股權收購。

但另一資產尼龍化工的註入卻一波三折。201411月,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再次承諾兩年內解決尼龍化工歷史遺留問題,將其註入上市公司。201611月,神馬股份宣布停牌籌劃重組尼龍66產業資產。

資產註入籌劃6年仍未實施,投資者等來的卻是終止重組及大股東變更承諾的公告,註入尼龍化工的時限也變為股東大會通過變更承諾之日起3年內。

神馬股份主要從事尼龍 66 工業絲、簾子布、切片的生產與銷售。截止2016930日,神馬股份營業收入74.3342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451.5346萬元,較去年同比增加773.642%,基本每股收益0.1685元。

 

籌劃重組抵禦“野蠻人”,康達爾股權之爭難平息

在向監管部門申請對京基集團采取相應監管措施後,1215日,康達爾(000048)發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公告。實際上,康達爾自本月1日起即已開始停牌,今日則是首次確認所籌劃的重大事項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停牌及籌劃重組,是被舉牌上市公司延緩“野蠻人”攻勢的常用辦法,萬科A亦曾嘗試使用過。但在舉牌方持有大量股權且作為“防守方”的大股東通常需要回避重組關聯交易表決的背景下,這一辦法有時較難奏效。

根據最近一次的披露,目前京基集團持有康達爾股份約為1.2368億股,占康達爾總股本的31.65%,是康達爾的第二大股東;而康達爾的第一大股東為華超投資及其一致行動人,共計持有康達爾1.2373億股,股權比例為31.66%。二者僅相差5萬股。

目前,康達爾與京基集團的對壘,集中在兩大“核心陣地”:一是股東身份及權利的認定問題,雙方正就此各自發起訴訟;二是如何解決上市公司董事會改選及控制權分配的問題。

 

港股

美圖今日登陸港股,計劃布局社交電商

1215日,備受關註的自拍應用開發商美圖(01357.HK)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上市後其將成為港交所近十年來規模最大的科技企業IPO,同時也成為繼騰訊之後在香港最大的互聯網企業IPO

1214日,美圖發布公告稱,其此次IPO發售5.74億股,按8.50港元/股的發行價計算,美圖公司的募資凈額約為46.88億港元;其中,公開發售部分獲2.39倍超額認購。

以修圖軟件起家,目前營收仍主要依靠智能手機業務的美圖,一直被市場質疑沒有清晰的變現模式。美圖亦在其招股書中坦承,其以往主要專註於維持用戶體驗,因而對於用戶變現方面的關註有限。

不過,在主打美圖類應用的主流互聯網公司中,擁有獨立手機硬件產品的目前只有美圖公司一家。一份來自於第三方公司AppBase的數據顯示,20167月,美圖相機App綜合競爭力Top 10排行榜中,美顏相機和美圖秀秀占據前兩位,後續依次為來自成都品果科技的相機360、廣州數聯軟件的美人相機、騰訊的天天P圖以及九言科技的In等。

此外,美圖還在招股書中披露,計劃於2017年上半年推出社交電子商務平臺,其核心是一個連接用戶、時尚網紅和廣泛時尚品牌的社區。鑒於平臺女性用戶居多的特性,產品將聚焦時尚服飾、護膚化妝品等類別。同時,也在進行數據分析等領域的並購準備,已對多家技術公司(包括3D成像及增強現實眼鏡業務)進行少數股權投資,並將借此更新自身產品。

 

宏觀

美聯儲宣布加息25個基點,對中國市場有何影響?

在市場強烈預期之下,這一出引起全球矚目的年末加息大戲如期上演。

1215日,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2016年最後一次會議,一致決定加息25個基點,聯邦基金利率區間從0.25%0.5%調升到0.5%0.75%。美聯儲在聲明中表示,考慮到實際和預期的勞動力市場、通脹狀況,因此作出加息決策。伴隨加息決策的是美聯儲的“鷹派加息”計劃:預計2017年加息三次,超出美聯儲9月會議時預計的兩次。

中國官方15日公布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則下調261個基點,報6.9289,創近8年半新低。不過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次加息對中國金融市場影響不大,美聯儲此前“口頭加息”已消化大部分市場反應,關鍵影響要看美聯儲最新提出的2017年加息計劃。

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姜超表示,2017年下半年,若美聯儲加息預期再度升溫,人民幣貶值壓力或再起。匯率最終還是決定於經濟基本面,因此中國要通過大力推進經濟改革,提高經濟增長效率。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肖立晟指出,當前中美兩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接近,若美國短期利率繼續上擡,中長期利率會亦步亦趨,一旦中美利率出現倒掛,美國利率高於中國利率,從利差角度來看,將引發新的一部分資本流出。

 

今日輿情

根據新財富輿情小夥伴們的監測,從121418時到121511時,共有33條負面新聞登上今天的“上市公司負面新聞榜”,涉及33家上市公司。登上今日負面新聞榜首的是*ST宏盛。

今日*ST宏盛開盤一字漲停。

*ST宏盛1213日公告,公司控股股東西安普明物流貿易發展有限公司與拉薩知合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達成共識,普明物流將其持有的上市公司3358.9968萬股股份協議轉讓給拉薩知合,占公司總股本的20.87%。轉讓價格為26.8/股,轉讓總價約為90021萬元。

本次轉讓後,拉薩知合將持有公司25.87%股份。本次交易將使拉薩知合成為公司擁有最多表決權的單一大股東,王文學將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目前,拉薩知合沒有改變公司主營業務的計劃,也沒有購買、置入資產的計劃。

公司負面新聞熱度TOP10

整合自證券時報、Wind、彭博環球財經、和訊股票、新浪財經、證券日報、新財富輿情中心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新財富酷魚正在積極建立和讀者、合作夥伴的聯系,你想獲取更多有價值資訊嗎?你想成為我們網站的作者嗎?你對我們的網站的更新有什麽建議?請掃描以下二維碼聯系我們的主編(本微信號不洽談廣告投放事宜,加的時候請註明“新財富+您所在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011

萬達院線、光線和華誼PK,哪家的2016年業績更勝一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8/161555.shtml

萬達院線、光線和華誼PK,哪家的2016年業績更勝一籌?
一起拍電影 一起拍電影

萬達院線、光線和華誼PK,哪家的2016年業績更勝一籌?

誰是你心中的王者呢?

本文由一起拍電影微信ID: yiqipaidianying)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於華東。

又到了一年一度上交工作報告的年報時刻。昨晚,萬達院線、光線傳媒、華策影視、唐德影視、歡瑞世紀、奧飛娛樂、新文化、分眾傳媒、樂視網、藍色光標、掌趣科技等10多家文化傳媒公司紛紛公布2016業績快報,好不熱鬧。

再加上幾天前華誼兄弟發布的業績快報,截至目前,三大民營電影上市公司的業績快報均已出爐。其中:

萬達院線2016年公司營業總收入為111.8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9.77%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3.6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05%。

光線傳媒2016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7.3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3.7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7.36億元,同比增83.12%。

華誼兄弟2016年實現營業總收入為34.73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3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8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7.19%。

66abb7cf1c777a478df1a0ea8c5a1179

2016內地電影票房前三甲

整體而言,盡管萬達院線業績有所增長,但是較去年50%的增幅還是有些遜色,而光線傳媒高達80%的凈利潤增幅也是建立在2015年僅4億的較低利潤的基礎上。對於華誼兄弟而言,業績的下滑更是體現了2016年電影產業拐點的到來。

在這種狀態下,各大電影公司勢必要做出戰略調整:

1、工匠精神。隨著資本力量的式微,電影業或將回歸常態——決定票房走勢的還是影片的品質。濫竽充數,各種蹭IP、圈演員,靠資本運作的項目將不再可能成為“黑馬”。

2、生態轉型。除了電影票房,增加其他收入來源。布局周邊產業鏈,建立生態體系,可抵抗單獨項目的高風險。同時還可以通過聯動效應,翻倍營收。

中國電影行業正在向這樣的合理狀態轉型,而“拐點”改革的陣痛,是必須要經歷的。

萬達院線:爆米花收入或達10億,謀求“生態型公司”轉型

3f6893bebf439791e52e59e8439fc9b5

公告顯示,2016年萬達院線營業總收入為111.8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9.77%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3.6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05%。

對於營業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萬達院線表示:2016年公司一方面加快發展速度,加大自建及並購影城力度,不斷提高票房收入;另一方面切實推進“會員+”發展戰略,大力拓展非票房收入,報告期內公司非票房業務增長迅速,收入占比大幅增加。

據萬達院線公布的2016年經營簡報顯示:2016年萬達院線票房營業收入76億元,同比增長21%。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約為455億元,也就是說,萬達院線的票房營收占到了全國票房16.7%的份額,穩坐國內院線第一把交椅。

8ea9e49

《長城》

去年萬達全球新增影城677家,新增屏幕6788塊,其中國內新增影城154家,屏幕1391塊。萬達院線前十年加起來2100塊屏幕,去年一年就增加1400塊屏幕。

萬達影城全球累計1352家,屏幕14347塊,約占全球12%的票房市場份額。去年萬達電影會員全球新增近4300萬,其中中國國內新增3800萬會員。萬達去年35億美元並購了美國的傳奇影業,並購了美國卡麥克院線和歐洲歐典院線,以及國內一批院線和時光網。

萬達電影在歐洲、北美、中國全球三大市場均排名第一。在年會上,王健林專門點名表揚了AMC的CEO埃德蒙。去年萬達兩個大的並購——卡麥克和歐典院線的並購都是以埃德蒙為首,當然也包括文化集團的海外事業部、AMC的管理團隊,大家一起完成,但主要是埃德蒙起了作用。

138f534b64fb2d809ac25ea45618479d

《忍者神龜》

“一年之內兩大院線並購,AMC院線自身從美國第二變成第一,而且在歐洲也成為第一,世界也是第一。更重要的是,他不僅把並購辦成了,還在集團批準預算的基礎上節省了好幾億美元。所以集團決定重獎埃德蒙和AMC團隊。”王健林開玩笑講,萬達如果有五個埃德蒙他自己就可以退休了。

AMC在去年利潤大幅增長,因為是上市公司,暫時還不便透露具體數據。反映在股價上,去年AMC股價接近倍增。新並購的澳洲赫伊斯院線收入也較大幅度增加,特別是凈利潤超過目標30%。

王健林稱,2017年萬達還會繼續鼓勵海外企業並購,就像AMC埃德蒙,主動去並購。“但是要註意好平衡點,不能光關註並購,負債率也不能擡升太高。其實資本市場很聰明,會進行精確分析,看你各方面的數據。”

盡管萬達在電影方面的收入仍然在逐年增加,但是這一成績與2015年相比,遜色了不少。2015年,萬達院線營業收入80億元,同比增長49.9%,其中票房收入63億元,同比增長49.6%。

中國電影乃至全球電影市場均現疲軟,增長放緩。因此,謀求“生態型”的全產業鏈布局顯得尤為重要。

據萬達院線公布的2016年經營簡報顯示:2016年萬達院線非票房收入38億元,占營業收入34%,同比增長101%。查閱萬達院線2015年的公告可知,當時的非票房收入約為17億元,占營收的比例為21.25%。可見,在2016年,萬達院線的非票房收入的確在逐年提高,而且,其非票房收入的收入增幅遠遠超過票房的增幅。

此前,萬達院線總裁曾茂軍曾表示,萬達院線正在謀求“生態型公司”的轉型,希望將票房收入比例降至50%以下,這樣萬達院線的轉型升級就完成了。可見,在萬達院線謀求轉型方面,眼下更為關註的就是非票房的收入占比。

官方數據顯示,2013年,萬達院線僅憑賣爆米花就收入了3.9億元,占到全年總收入的9.5%。如果按照這個比例來計算,萬達院線在2016年僅靠爆米花就可收入10.6億元。

9605c318c3841fceefd056f1aa3c97b1

《長城》

光線傳媒:凈利潤增幅超80%,進步最大

73523e42e17c29e6e0276ab42b78068d

公告顯示,光線傳媒2016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7.3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3.7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7.36億元,同比增長83.12%。

對於營業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光線傳媒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參與投資、發行並計入2016年度票房收入的影片共十五部,總票房為64.2億元。同時,公司電影投資成本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減少,因此2016年度電影票房毛利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

公司在2016年度確認了電視劇《誅仙青雲誌》《嘿,孩子》等和網絡劇《識汝不識丁》的發行收入,電視劇及網絡劇收入及毛利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公司於2016年度合並了浙江齊聚科技有限公司的收入,因此直播及其他收入、毛利均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公司2016 年度確認的遊戲收入和毛利較上年同期增加;公司於2016年度出售部分大連天神娛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投資收益與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長。 

dd99c1bb212a3d3a0c088c7bc1e18a97

盡管光線7.36億的凈利潤不是很高,但是其超過80%的增長幅度還是羨煞旁人,其在2015的增長幅度還僅僅是22%。

2015年業績快報顯示,光線傳媒實現營業總收入15.4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6.8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0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28%。

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在當時就曾表示:“光線的利潤主要來自於主營業務,而不是投資。因為主營業務是最能夠反應公司實力的,也具有持續發展性,利潤還不夠高是因為現在主營業務規模還不夠大,還有可以提升的空間。”

事實也的確如此,王長田一直是一個很專註的人。2015年光線投資20%以上的獨家發行和聯合發行的影片共15部,票房總和是55.76億。其中《港囧》《分手大師》《尋龍訣》等影片的票房成績都很好。

對照美國比較大的電影公司,到目前為止最高的年利潤會突破10多億美金,也就是說100億人民幣以內,這是他們目前單一電影公司最高水平的盈利。因此,在王長田看來,在中國做影視的主營業務,將來也會有幾十億的盈利可能性,市場還有待開發。

85ff01d45f1c33202a387f17ad383018

華誼兄弟:受電影拖累,8年來首現年度業績整體下滑

406bd4627ee35a2e402267549b116d4e

華誼兄弟2016年實現營業總收入為34.73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3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8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7.19%。

從凈利潤絕對值的角度,作為上市影視娛樂企業的頭羊,華誼兄弟仍然保住了頭把交椅,但這是其自2009年上市8年以來首次出現年度業績整體下滑。

觀一葉而知天下秋,除了企業自身的經營狀況之外,這樣的下滑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影視娛樂業也無法幸免,尤其是電影行業。

4cc1ad1ff22ef01fe156326f60e57b3e

《羅曼蒂克消亡史》

在2016年之前,國內電影業經歷了連續5年高歌猛進式的發展,在2015年底至2016年初,業內人士一度認為“千億票房”指日可待,然而從2016年2季度開始,寒流來襲並持續至年底,全年票房增速從2015年的48.7%驟降至2016年的3.7%。

在這樣嚴酷的市場環境下,對於華誼兄弟這樣以電影為主業核心的企業來說,電影拖累整體業績下滑,實屬在劫難逃。根據快報,影視娛樂板塊報告期內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69億元,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9.30%。

2d20f13fcfc88bf2dd60d083e245ea47

《魔獸》

在2014年,華誼就將旗下業務整合成了三大板塊:影視娛樂、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互聯網娛樂。也就是在那一年,華誼提出了“去電影化”。其實與萬達院線要完成“生態型公司”的轉型邏輯一樣,華誼的“去電影化”並不是不看重電影,而是想通過自己的電影優勢帶動周邊的其他衍生收入,不過,現實好像並不理想。

2014年,華誼兄弟年報顯示其影視娛樂業務收入12.01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50.28%,其中電影票房數字並未明確。藝恩數據顯示,2014年,華誼兄弟發行的電影票房21.6億元,僅占國產電影全年票房的7%,位列光線、博納、樂視之後。2015年,華誼影視娛樂總收入28.32億元,占比73.12%,報告期內總票房約43億,占國產電影全年票房的9.7%。藝恩數據顯示,在民營發行公司2015年國產片總票房排名中,華誼兄弟以12.2億元僅排名第7。

回顧2016年華誼兄弟國內上映的片單,主要影片包括:《我不是潘金蓮》《羅曼蒂克消亡史》《魔獸》《陸垚知馬俐》《尋龍訣》《老炮兒》等等。根據公告,2016年華誼兄弟國內票房為31億人民幣。但是如果刨除其參投影片《魔獸》近15億的票房,其余影片的國內票房只有16億左右,其中還包含《尋龍訣》以及《老炮兒》在2016年年初的票房,這樣算來從票房總額來看,2016年華誼兄弟上映影片的票房只有10億出頭。

1c06d91c13b71d01de51819b31ddc3b2

《我不是潘金蓮》

華誼自身也認識到了業績下滑的嚴峻性,副董事長、CEO王中磊在2016年年底給員工的信中,點名批評了電影公司:“無論是單片票房還是市場占有率都有明顯退步”。

要知道,此前的華誼兄弟可都是行業的老大。

2009年10月30日,華誼兄弟上市,成為影視第一股,首日漲幅高達147.76%,盤中最高漲幅超過200%。按照首日收盤價,持有華誼兄弟288萬股股份的馮小剛一日就凈賺了2.01億元。

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民營電影公司,過去20年里,華誼兄弟是知名導演和明星的孵化器,也是中國電影商業化的踐行者。2009年,華誼兄弟憑借電影、電視、藝人經紀的架構登陸資本市場,這個組合幾乎成了當時中國影視公司的業務架構模版。

此後,華誼一路高歌,成為帶領著民營電影企業走向輝煌的領頭羊。

華誼2013年報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0.14億,同比增長45.2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6.65億,同比增長172.23%。其中,公司電影業務收入較上年同期相比增長76.42%,《西遊降魔篇》、《十二生肖》等票房良好,2013年內華誼電影在大陸地區的票房合計約為人民幣30億元。

e7b60a212db5daafda04943ca505c544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黃金時代。只是,時至今日,華誼這個老革命,面對新的網生代,已經有些吃力了。

回看2016年華誼的電影片單,其中不乏高口碑的佳作,比如《我不是潘金蓮》、《羅曼蒂克消亡史》,兩部片子都是國際電影節大獎傍身,豆瓣評分、觀眾口碑都一路走高。但是前者的票房止步於5億,後者剛剛超過1億。

再比如國際水準制作的《搖滾藏獒》,口碑和票房嚴重倒掛。盡管華誼兄弟沒有正面承認,但因為“挖角”萬達而遭遇的排片“封殺”恐怕難辭其咎,而之後華誼兄弟著力布局院線的一系列動作,比如打造高端院線產品“華誼兄弟電影匯”,以及入股大地院線等等,也可被看作是提升自身院線話語權的抗爭之路。

整體來看,對於華誼兄弟的國內電影業務來說,受制於國內環境和公司恩怨,去年可謂是流年不利。好在,隨著資本力量的式微,電影業或將回歸常態——決定票房走勢的還是影片的品質,只是要註意,高質量的影片同樣需要與時俱進。

614d4ce27116b651e950c8683b3baa02

在電影市場飛速上升的時候,影片供不應求,不少產品都是濫竽充數,各種圈IP、圈演員,火速開機上映的項目不勝枚舉,而現在,當整個市場增速放緩,各大公司就要告別這種“蘿蔔快了不洗泥”的廣撒網心態,需要精耕細作的耐心。在盛世之下與寒冬之時要清醒地保持不同的兩種心態,並不矛盾。

所以,對於中國電影市場的拐點並不用太過傷心。只有當市場趨於冷靜,霧霾散去,才看得清誰在裸奔。

中國電影行業正在向這樣的合理狀態轉型,“拐點”改革的陣痛,是必須要經歷的。而如果整個行業還是對此視而不見,不去適應時代和改變自己,無異於給一個病人註射了一針嗎啡,鎮痛,並不代表痊愈。

電影產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338

平價轉讓“縮水”票務網站,光線為貓眼獨立上市鋪路?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6-07/1114810.html

每經影視記者 李菲菲

每經影視編輯 杜蔚

並購貓眼一周年際,光線傳媒(300251,SZ)終於送來了這份承諾已久禮物。

近日,光線傳媒發布公告,擬以1.31億元對價向天津貓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貓眼”)轉讓其所持有的全部北京捷通無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通無限”)68.55%股權。 

作為“網票網”運營主體,捷通無限是光線傳媒兩年前布局渠道方的重要之舉。然而因主業相近,一年前光線傳媒並購貓眼時便承諾,將於12個月內將其所持有的捷通無限轉讓給相關方,此次公告轉讓為光線傳媒履約之舉。

值得一提的是,時隔兩年捷通無限68.55%股權未溢價也未折價,1.31億元轉讓價格與兩年前光線受讓捷通無限相關股權時數額一致。公告一出,有關該部分股權價格的爭議亦甚囂塵上。

究竟是光線賣的便宜,還是貓眼成了接盤俠?

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翻查公告發現,除了連年(2015、2016年)虧損外,從被並購(2015年7月)至今,捷通無限的凈資產已縮水超6成,光線此時的脫手從一定程度上無意會扮靚其財報。

此番轉讓亦引發了市場對於貓眼獨立IPO加速的解讀,依照光線傳媒方的說法,此舉“減少網票網和貓眼的同業競爭”,意味著減少了貓眼IPO的阻力。

轉讓背後究竟意味著什麽?貓眼獨立IPO目前有怎樣的進展?光線傳媒下半年有怎樣的布局?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的父親——《每日經濟新聞》將牽手上海電影集團、上海國際電影節於本月18日13時20分聯合主辦“中國影視領袖峰會”(論壇報名請點擊“報名通道”),特請來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屆時將為大家一一解析,敬請關註。

▲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本人供圖)

捷通無限凈資產縮水超6成

兒童節前夕,光線傳媒向貓眼獻上禮物。

據光線傳媒公告內容,公司於2017年5月26日與貓眼在北京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將其持有的捷通無限68.55%的股權以人民幣1.31億元的對價轉讓給貓眼。本次交易完成後,光線傳媒不再持有捷通無限的股權。

▲圖據《光線傳媒關於出售資產暨關聯交易的公告》

對於此次轉讓,光線傳媒證券部工作人員在回複《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公司轉讓捷通無限的股權,主要還是從業務整合的角度,減少網票網和貓眼的同業競爭。”

作為光線傳媒並購貓眼一周年的履約之舉,1.31億元的平價轉讓對價引發了市場的討論。

有觀點認為,收購兩年之後捷通無限68.55%股權為發生溢價是光線“虧本”,因為1.31億存入銀行兩年的利息就十分可觀。另有不同聲音認為,光線傳媒轉讓虧損資產,未發生折價已是“賺了”。

值得註意的是,作為兩年前光線傳媒布局渠道的舉措,捷通無限的業績並不理想。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翻查公告發現,2015、2016兩年捷通無限分別虧損655.41萬元、3098.99萬元,今年一季度,捷通無限依舊虧損,凈利潤-1356.06萬元。

▲圖據光線傳媒公告

除此之外,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亦註意到,從被並購至今,捷通無限的凈資產已從購買日(2015年7月)6121.97萬元降低至2231.95萬元(2017年一季度末),縮水幅度超6成。

捷通無限並不理想的業績與在線票務平臺的更新換代不無關系。彼時被光線傳媒收購時,捷通無限是國內首家全國性的電影票網上選座購買平臺,然時至今日在線票務平臺已形成了“BAT+貓眼”的四分格局,網票網早已掉隊。

貓眼獨立上市的前奏?

轉讓捷通無限給貓眼,無疑解決了雙方同業競爭的“暗雷”,伴隨著貓眼一季度實現盈利,其獨立IPO加速的觀點甚囂塵上。

▲貓眼出品發行的電影《大鬧天竺》收獲7.58億元票房

事實上,早在一個月前的投資者交流會中,王長田便透露“貓眼有獨立上市的計劃”。同時作為光線傳媒上市以來“最重要”的並購決定,王長田更是表示未來“不排除有增持貓眼”的可能。

根據王長田在上述交流會中透露的數據,“貓眼(2017年)一季度收入超過6億元,前3月的平均月利潤超過5000萬,單月最低利潤超過4000萬,市場占有率平均39%,最高時候達49%。而且市占率非常穩定,基本在36%~42%之間波動。是售票網站最大規模的盈利。”

在王長田看來,他對於貓眼實現更為亮眼的年利潤“充滿信心”,然而考慮到業績的周期性,貓眼電影今年的業績狀況卻仍待檢驗。以去年為例,雖然一季度實現盈利,但2016年底卻以5.11億元虧損告終。

▲圖據光線傳媒公告

渠道之於內容公司重要性毋庸置疑,以阿里影業為例,除了自家的淘票票外,亦於日前完成了印度第二大在線票務平臺TicketNew的大部分股權的收購。對於光線傳媒而言,貓眼獨立IPO加速亦使得其控股方光線系充滿想象空間。

轉讓背後究竟意味著什麽?貓眼獨立IPO目前有怎樣的進展?光線傳媒下半年有怎樣的布局?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的父親——《每日經濟新聞》將牽手上海電影集團、上海國際電影節於本月18日13時20分聯合主辦“中國影視領袖峰會”(論壇報名請點擊“報名通道”),特請來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屆時將為大家一一解析,敬請關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893

【影視公司人事之變·光線傳媒】光線傳媒回應連續三年大裁員: 定期末位淘汰 電視節目制作全面停止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16/1128473.html

每經影視記者 牟璇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近期有報道稱,光線傳媒副總裁李曉萍在全體員工例會上宣布將裁員10%。這是繼2015年“重組電視事業部”、2016年“先看網絡的戰略調整”後,光線第三次被傳出大規模裁員的消息。

一名光線內部員工向媒體表示,“這次裁員不針對任何部門,全公司範圍裁。其實去年除去先看網絡大規模裁員,其他部門也都有裁員名額,按照上一年的績效考核,比如參與的項目,平時表現是否積極等,實施末位淘汰。”

隨後,光線方面回應媒體稱,本次裁員系副總裁李曉萍在例會上說過的的一句話,是光線內部正常的優勝劣汰。這種裁員是光線每年或半年固定開展的,目的是更好的用好人、用對人。對於優秀的人,光線希望自己能夠給他們好的福利待遇。與“壓縮成本”、“影視寒冬”沒有關系。

同時,光線方面表示目前公司正在進行擴招,招聘領域包括三四線城市的發行人員、新媒體、策劃、項目負責人、劇本審讀等,並於近期開放了一些實習生職位,據悉,正在進行的擴招規模在20%左右。

不過,從光線傳媒近年的員工情況來看,確實有明顯下降的態勢。根據光線傳媒歷年年報顯示,2012年至2014年,光線傳媒員工都維持在500名以上,分別為642名、622名、541名。而2015年,光線傳媒在職員工數量為342名,較2014年的541 名大幅減少了199名員工,裁員幅度達到36.78%。2016年,公司在職員工進一步下降到300名以下,為272名,該年度減少了70名員工,下降幅度為20%。

針對該趨勢,每經影視記者致電光線傳媒。光線傳媒相關負責人回應稱:人事變動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們的電視節目制作板塊業務全面停止,因此這部分人員相應減少,之前也有相關報道;二是常態化的定期末位淘汰。

不過另一方面,值得提到的是,今年一季度,光線傳媒出現凈利潤同比下滑,從一季報顯示,一季度光線傳媒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了12.99%。不過,二季度的表現對公司業績有明顯助力,從公司半年報業績預告來看,今年上半年光線傳媒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了10%~30%,盈利3.54億元~4.18億元。

公司凈利潤大幅增長主要原因為公司參與投資、發行並計入報告期票房的影片共七部,總票房為13.83億元;且確認了《嘿,孩子》、《青雲誌2》的電視劇發行收入。

公司表示,盡管一季度利潤略有下滑,但二季度業績大幅增長,該季度利潤同比增幅預計超過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623

《大護法》上映7天票房不足5千萬 尚在“潛伏期”的光線動畫何時能一鳴驚人?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19/1129722.html

每經影視記者 蓋源源  實習記者 王禮迪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大護法》劇照(圖/豆瓣)

2015年暑期《西遊記之大聖歸來》逆襲票房,2016年暑期《大魚海棠》厚積薄發,兩年兩部動畫電影票房口碑雙豐收,激活了外界對國漫崛起之想象。2017暑期檔,光線傳媒出品的動畫電影《大護法》又上映了。

不過,這是一部具有濃厚導演個人風格的動畫電影,力圖擺脫國產動畫被詬病的“低幼”,也並非“合家歡”類型,有著略帶血腥暴力的畫面和暗黑深刻的主題。《大護法》在豆瓣獲得了8.1的好口碑,但票房卻遇冷,貓眼數據顯示,截至7月19日上午12時,該片上映7天累計票房4937萬元。

《大護法》是由光線傳媒旗下彩條屋影業主導的,也是彩條屋推出的又一部動畫電影代表作。作為影視公司中較早布局動漫的光線傳媒,看好其未來發展,因而通過彩條屋投資了10多家動漫公司。

不過,從《大護法》票房表現看,並非每年主打的一部動畫電影都能成為爆款,動畫電影門檻高制作周期長,加之電影的“二八定律”,要實現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所說的“動畫電影大爆發”,尚需要時間。

成本不到2000萬 光線的又一次“實驗”

不同於《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合家歡”,也不同於《大魚海棠》的“青春愛情”,《大護法》選擇了一條小眾道路。它的場景在密林間、夕陽下、洞穴中輾轉;它的主角自言自語出口成章;它的場面在血肉橫飛之後,迅速又回到水墨畫般的寧靜淡雅;它的故事充滿了陰謀和謊言,人物身上卻洋溢著正直和熱情。

這是一部強烈導演風格的動畫電影,暗黑深刻的主題配合暴力美學的畫風,在國漫電影史上罕見。目前,電影市場較為討喜的是合家歡系列,國產動畫追求這樣類型的較多,光線傳媒在今夏推出《大護法》,顯得個性,也帶著先鋒實驗的意味。

▲截至目前《大護法》豆瓣評分8.1分(圖/豆瓣)

據彩條屋總經理、制片人易巧透露,

這部片子的成本近2000萬元,這在國產動畫中投入不算高,但有限的資金卻“逼出”了導演的極致風格,就像導演不思凡所說,“‘暴力美學’的風格是‘窮’出來的。”雖然光線傳媒為這部影片上院線追加了投資,但資源幾乎都用在了刀刃上,也就是導演風格化的體現。

易巧表示,這部影片的個人風格、原創精神和思想深度吸引著投資方,當然也由於它與《大魚海棠》調性不同,投資方對《大護法》的票房預期沒那麽高。

如果按照不到2000萬的成本計算,《大護法》票房6000萬元即可覆蓋成本,貓眼數據顯示,截至7月19日上午12時,該片累計票房4937萬元,不虧本應該是沒有問題。易巧指出,“影片票房過億就算成功”,雖然目前來看並不容易,但作為今年暑期檔光線傳媒主打的動畫電影,相比《大魚海棠》形成的熱點話題和票房熱度,《大護法》明顯遇冷,這跟它的風格、類型有一定關系。

作品多爆款少,光線動畫電影爆發仍需時間

作為光線傳媒旗下布局動漫的公司,彩條屋投資了10多家動漫公司,王長田曾表示:

“動畫市場上很多有價值的公司都被光線投資了。”

早在2013年,光線傳媒試水動畫電影制作,與《大魚海棠》的導演梁旋、張春共同成立了彼岸天文化有限公司。2015至2016年,光線傳媒的動畫業務快速擴張,先後投資多家國內動畫公司,兩家國外動畫公司。並在2016至2017年制作《大聖鬧天宮》、《深海》、《昨日青空》、《哪咤之魔童降世》等15部動畫電影,其中不少來自知名動漫IP。

▲每經制圖

不過,並非每部主推的動畫電影都能成為“爆款”。

2016年光線主出品的4部動畫電影中,除了《大魚海棠》拿下5.56億元的票房,其余三部影片的票房表現均不理想,其中《果寶特攻之水果大逃亡》票房834.6萬元,《我叫MT之山口山戰記》票房1216.5萬元,《精靈王座》票房2508.7萬元。其中,《果寶特攻之水果大逃亡》的出品方廣州藍弧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光線傳媒較早投資的動畫公司。但2016年底,光線傳媒轉讓了藍弧文化全部股權。

今年,光線傳媒又將主推《大護法》和《星遊記》兩部動畫片,目前來看,《大護法》票房收益並不會太高,而《星遊記》是光線傳媒首部網絡發行的動畫電影,愛奇藝付費觀看,能有多少分賬收入尚且未知。

▲截之目前《大護法》累計票房4937萬元(圖/CBO中國票房)

動畫電影具有門檻高、周期長的特點。在制作一部主要作品時,前期投入較多,因而在經營數據上一般反映為虧損。據光線傳媒年報顯示,2015年對全擎娛樂權益法下確認的投資損益為-113萬元,2016年為-55萬元,其制作的《星遊記》今年8月上線;2016年對青空繪彩、凝羽動畫的投資損益分別為-4.2萬元、-14萬元,這兩家公司目前的動畫作品均處於策劃制作中。

作品上線的時候,對動畫公司當年的業績影響是比較明顯的。但電影票房無法預期,且呈現“二八定律”,並非每部動畫電影都能像《大魚海棠》一樣,所以對投入周期更長的動畫公司而言,風險也不小。不過,彩條屋影業總經理易巧表示,投資的公司還不錯,出了作品的都是盈利的。

光線傳媒較早對動漫產業布局,也一直看好其發展前景。但從目前已上映動畫電影的市場表現看,中國動畫電影還沒有達到批量產出精品、每年都有爆款的地步,國產動畫電影的制作水平、團隊仍在不斷積累的過程中,光線傳媒預期的國產動畫電影大爆發,尚需時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014

光線傳媒增持貓眼文化11.11%股權 後者去年虧損過億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06/1145489.html

標題:光線傳媒近10億受讓貓眼文化11.11%股權

繼去年5月獲得貓眼文化19%股權後,光線傳媒繼續加大對後者的投資力度,以加碼電影全產業鏈布局。光線傳媒9月5日午間公告稱,公司擬以9.999億元受讓光線控股持有的貓眼文化11.11%股權。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貓眼文化整體估值為90億元,與今年8月光線控股從上海三快科技購買貓眼文化19.73%股權的估值相同。

公告顯示,公司控股股東上海光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光線控股”)持有貓眼文化58.13%的股權。公司與光線控股於9月4日在北京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擬受讓光線控股持有的貓眼文化11.11%的股權,繼續對貓眼文化進行投資,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公司整體競爭力。本次投資完成後,公司持有貓眼文化30.11%的股權,光線控股持有貓眼文化47.02%的股權。

據了解,貓眼文化運營業內領先的貓眼電影互聯網平臺。貓眼電影是國內領先的集在線購票服務、用戶互動社交、媒體內容營銷服務、電影衍生品銷售等於一體的互聯網電影娛樂媒體及互動社區平臺。近年以來貓眼文化在線電影票銷售市場份額快速增長,處於行業領先地位。財務數據顯示,貓眼文化2016年、2017年1-5月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0.32億元、10.2億元,凈利潤-1.09億元、7312.57萬元。

光線傳媒表示,公司繼續投資貓眼文化,旨在進一步完善公司產業鏈布局。本次交易完成後,將有利於優化公司整體的資源配置,實現資源整合,進一步拓展互聯網領域。未來公司將密切關註貓眼文化業務發展狀況,精心研究業務發展趨勢,做好風險的防範和應對,進一步保護上市公司及中小股東利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59

棄《戰狼2》投《三生三世》 善於豪賭的光線傳媒正日趨平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04/164967.shtml

棄《戰狼2》投《三生三世》 善於豪賭的光線傳媒正日趨平庸
歪思妙想 歪思妙想

棄《戰狼2》投《三生三世》 善於豪賭的光線傳媒正日趨平庸

如果要是《三生三世》的8億保底給《戰狼2》的話…但是沒有如果。

來源 | 歪思妙想(ID:wddtalk)

文 | 歪道道

一部《泰囧》的孤註一擲,曾令光線傳媒扭轉虧損,而如今多個爆款的錯失卻使得它的眼光逐漸平庸。

2015年,曾一度位列《大聖歸來》投資方名單之中的光線影業,因種種原因選擇中途退出,直到影片創造動漫票房記錄之時才幡然醒悟,吃下了這碗“殘羹冷炙”。

時隔兩年,情景重現,前期投資《戰狼2》的光線再次選擇中途退場,轉而投註同檔期上映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並進行了8億的保底發行。

本人無意就兩部影片的優劣進行評論,但對於票房來說,兩者卻出現了巨大的差異。截止到目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票房5.3億。而《戰狼2》的票房已經高達55.17億一個零頭幾乎就與《三生三世》持平。

如果要是《三生三世》的8億保底給《戰狼2》的話…但是沒有如果,想必光線的腸子都悔青了。

113117.42990995_620X620

電影市場的博弈就是如此,翻身和墜落都在一念之間,不過對光線傳媒來說,即使錯失良機,集團整體效益兩年來一直都是相對利好。這可能是因為其本身早已超脫於民營電影公司,而立誌成為“國內覆蓋內容領域最全面、產業鏈縱向延伸最完整的綜合內容集團之一”,簡單來講就是泛娛樂化。

只是這種戰略布局真的適合光線嗎?

光線股價暴跌、市值縮水背後的無奈與隱憂

“如果你信任一家公司,就長線持有它;如果不信任,就拋棄它”,王長田的這句話確實鏗鏘有力地闡明了光線不懼於爭議、不畏於未來的高昂姿態,但還是沒有抵消投資人的多方質疑。

2011年上市後,光線傳媒從IPO時定價的58億市值,到了2016年6月的358億市值,接近當時的7倍。也同樣是在2016年,股價急轉直下,全年超過35%的最大跌幅之後,這種狀態持續了2017整個上半年。在王長田回應股價問題之時,公司市值縮水將近71億元,市值約為250億元。

與之相反,光線近期的業績倒是依舊符合預期,比如剛剛發布的上半年財報顯示,營業收入增長42.62%,凈利潤增長24.61%,各項業務也都實現較大增幅。但是具體來看,可以發現市場反應和集團收益呈現巨大反差的原因。

其一,電影投資、發行的主營業務正在經歷一個尷尬的時期,就是頻繁出現票房成績升高、收益反降的狀況,這或許能說明兩個問題。一方面,毛利率漸趨下降是不爭的事實,另一方面,規避風險、減少單片投資比例的做法,正在使光線喪失投註爆款的活力、走向平庸,這或許才是最大的問題。

以貢獻去年光線影業最大業績的《美人魚》為例,雖然取得票房冠軍,但光線並非前三順位的制作及發行公司,其最終確認的收益並沒有帶來驚人效果。而今年半年報上,預計上映的電影有10部,預計制作的電影高達31部,目前為止卻沒有一部創下超高票房,距離定下的80億目前還差很遠。

保守的分散投資可能會令財報的整體效益更好看,但長久持續反而會流失一個電影公司立足於市場的定位。

其二,如果說光線對於影片的下註有些保守,那麽向其他業務擴張的戰略投資就完全超出股東的承受能力,這也是其股價一直不被看好的關鍵因素。有數據顯示,2015年光線投資收益為7569萬元,占當年凈利潤的比例為19%,2016年投資收益為2.77億元,約占凈利潤的37.38%,僅減持天神娛樂的股票套現超2億,就占凈利潤近三成。

由此看來,如果沒有這60家公司的投資收益,光線的營收能力無疑將大打折扣,但這也意味著,它正在從一個本來就具有極大風險的行業轉戰另一個更具風險的領域。即使這部分投入大多圍繞產業鏈來布局,但因為戰線過長、種類繁雜,未必就一定能帶來穩固收入來源。

0

以電視劇業務的主控主投為例,2014年公司該項業務收入0.35億元,驟降50.62%,收入占比降至2.85%,而2015年、2016年收入分別為0.67、1.35億元,同比增長92.45%、101.80%。雖然轉變策略後,電視劇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但這種驟升驟降的利潤走向是投資人最為忌諱的,一旦新麗傳媒、歡瑞世紀等戰略夥伴出現重大問題,光線完全無力改變。

主營業務和投資收益的沖突,目前並沒有給光線傳媒造成除股價之外的過多困擾,但以後誰能保證呢?

多次嘗試無果,說明光線傳媒已難掌控大局

0 (1)

縱觀近幾年來光線傳媒的業務構成,可以發現除了電影主營以外,其他各項都隨著公司布局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比如,2016年公司已經戰略性放棄欄目制作與廣告收入的業務板塊,與遊戲收入一同並入“遊戲與其他”業務中;停止電視劇制作、只參與投資發行之後,電視劇業務一直規模尚小,與此同時,視頻直播、動漫遊戲等登上財務報表。

值得註意的是股權交易收益,近五年公司非經常性損益分別為:0.17、0.18、0.19、0.40、2.22億元,其中,2015、2016年股權交易收益分別為0.03、2.08億元,占比分別為7.64%、93.80%。由此看來,國內電影市場萎靡情況下,這種結構轉變固然可以保證整體的盈利良好,但是穩定性的欠缺依舊會影響其市場反應。

尤其是,我們可以看到,增收業務的來源還只是僅僅限於簡單粗暴的並購加持,既沒有產生新生價值,反而某些賣力投入的項目大部分無疾而終。

比如視頻業務,2016年公司以自有資金1.31億元受讓金華傲翔持有的浙江齊聚36.3792%股權,持股比例上升為63.21%,成為控股股東。由此,去年視頻業務營收2.51億元,占公司總營收14.48%,基本上都來源於此,這種狀況也延續到今年上半年財報上。

但是曾為該項業務重點發力進行的視頻網站先看,從2015年360提出分手之後,就逐漸在公司內部淪為邊緣產品,這其中涉及不僅僅是股權結構不合理的鬥爭問題,更為重要的是暴露了一個傳統媒體公司在運作互聯網產品時的迷茫。

再來看動漫遊戲業務。2015年,欄目制作及動漫遊戲兩塊業務之和尚有1.46億元,收入占比為9.56%,2016年“遊戲及其他”業務營收1.11億元,同比下降23.48%,收入占比降至6.44%,毛利率也是呈下降趨勢。至於原因,當初大範圍並購帶來相應營收之後,部分子公司並沒有按照預期發展,只能像藍弧文化一樣被全部出售。

即使後來光線換了個打法,改為密集投資多家動漫公司或者工作室,也同時把方向定為了全齡動畫電影,但還是要面臨過高的風險。一方面是受國內動漫產業的不成熟影響,另一方面,拉長了投資線之後,光線拿得出手的影片依然少得可憐,更沒有哪一細分領域培養出了動漫行業的“金字招牌”。

為了實現綜合內容集團的轉型目標,光線通過戰略性投資或者入股的方式,在短短時間內搭建了一個多元化業務體系,這點是值得認可。

不過在這條縱向延伸的產業鏈中,公司已經出現了某些潛在性風險,比較突出的就是分散和聚焦的沖突,這點將考驗光線傳媒在整個泛娛樂布局上的掌控能力。另外還有一點就是,盲目跟風的行事風格在發展過程中暴露無遺,說明其在市場風向的狂熱炒作中還欠缺理智的辨別力。

泛娛樂正變成巨頭的遊戲,多數企業終將淪為陪跑

從泛娛樂概念誕生開始,只要是和娛樂產業沾點邊的公司莫不是打著此旗號,一番眾誌成城打造億萬帝國的模樣,但是目前除了以IP為主線進行娛樂環節的貫通,似乎沒有任何企業能說得清泛娛樂布局中彼此協同有多少切實可行性。或許可以換句話說,對這一戰略遠景的探索,只是踏出了一步而已。

這點毋庸置疑,因為即使是謀劃許久、帝國雛形漸成的騰訊和阿里,也在困惑於內容於所有平臺的打通,僅僅一個電影領域就足以令互聯網公司長期水土不服,至今苦無戰果,其中不僅僅是資本運作和金錢驅動的事情。

當然這並不能阻擋娛樂行業公司對此概念的趨之若鶩,就好像是抓住了突破瓶頸的救命稻草,寧可和這一根草上的求救者同歸於盡,也不願錯過難得一遇的風潮。但是從這些沿著泛娛樂路線行走的公司來看,實際上效果並不如預期般美好,而且目前已經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困境,這或許透露了未來更多的考量和憂慮。

一則,大規模的並購或投資是建立泛娛樂體系的最快途徑,但是也讓公司的流動資金備受壓力。光線傳媒大大小小的並購項目多達60起,投資額多數在3000萬元到1億元不等,尤其是對貓眼電影的投入可以算得上是不惜一切代價,由此它不得不經常性地通過債券、抵押或者股權交易等方式,彌補資金缺口。

奧飛娛樂也是如此,據媒體報道,今年4月的定增方案修改過兩次,募資金額由45億元削減為23.5億元。原計劃投資12.9億22部電影,縮水成現在的5.15億6部,遊戲項目從12.05億25部縮水成現在的9900萬10部。不少業內人士質疑其項目縮減是否因為資金壓力。

二則,泛娛樂布局不可避免地會導致不同公司之間的相互跨界,從而樹立起不同領域的對手,是否會成為激烈競爭的犧牲品還很難說。比如光線傳媒和完美世界,前者參投或控股的幾個遊戲公司中,熱鋒網絡連續兩年均未完成業績承諾,仙海網絡總裁離世後一蹶不振,而對天神娛樂的股份還將繼續減持,可見情形慘狀。

完美世界的影視業務進展相對良好,但是不容忽視的是毛利率的普遍下降。據今年上半年財報顯示,電視劇業務毛利率下滑高達37.49%,遊戲相關的業務毛利率下降49.68%,電影業務下滑14.62%,端遊下滑7.18%,手遊僅有2%左右的微增。

另外,在與這些普遍轉型的遊戲或者影視公司競爭的同時,難以跨越的還有頂層的巨頭陰影,它們除了霸占遊戲、動漫等市場的份額,導致同領域的企業陷於吃老本的困境,還憑借在某些行業的絕對地位,壓縮新晉人員的生長空間。就像光線傳媒押註的貓眼電影,被阿里系步步緊逼,不得不將合並事宜提前,而在新成立的在線票務平臺中,光線傳媒可能會降低持股比例。

總而言之,泛娛樂處處是坑,急速擴張、蒙頭狂奔的企業未必會關註腳下,而光線傳媒也有可能是其中一員,刀尖起舞、風險侵襲。

光線傳媒 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3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