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粥粉麵店與金店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2/2480159.html
代經濟表現為各種形式的佔有,而佔有的依據是價格,誰出得起價誰說了算。這種貨幣化的洪流,可以沖垮太多的傳統、規則、法紀、道德和感情。

本報駐香港記者不久前寫了《港式餐廳的最後一夜》(http://www.yicai.com/news/2013/01/2460272.html),講述了在「鋪租猛於虎」的背景下,香港那些有特色的粥粉麵店、傳統餐廳和小店,如何被化妝品、金銀珠寶及奢侈品牌店不斷代替。故事很悲情,一間叫「利苑粥面專家」的港式餐廳在銅鑼灣駱克道經營42年後,招架不住昂貴租金,只能結業。

該餐廳面積93平方米,租金在1971年為2000港元,1981年為2萬港元,2003年為20萬港元,2008至2013年升至30萬港元,現在要加租到60萬港元。按上湯云吞面28港元一碗、黃沙豬肝粥30港元一份算,以前每個月要賣10714碗云吞面或1萬份豬肝粥才夠交月租。再加租到60萬港元,終於無法承受而倒下。

「大砲還是黃油」是冷戰時的命題,「粥粉麵店與金店」則是當下的選擇題。

在金錢與資本主導的市場原則下,吃粥粉面的成百上千人,其消費額與話語權趕不上幾個買金鏈名表的闊戶,所以賣金鏈的店一定能把粥粉麵店驅逐出去。在全球很多大都市,名牌店作為「高富貴」階層的權力符號,長驅直入,所向披靡,讓本地文化風俗消失於無形,從而成就所謂「全球一家」的單調奢華。

人們習慣於嘲諷計劃經濟年代千篇一律的服裝和表情,但是否意識到,今天他們的集體記憶也在「單一化」——名牌,名牌,還是名牌;快餐,快餐,還是快餐!

「高富貴」階層當然有權高消費,如果把租金作為一種經濟活動函數,則租金越高,往往也意味著GDP增長越快。問題是,當少部分人的消費權力(其中不少還是權貴型、尋租型和「三公」消費),無形中抑制或驅逐了大多數普通人的生活權利,對社會來說,這就是一種隱形的剝奪,也是一種「負的外部性」。

每座追求成為「現代大都市」的城市,都面臨著艱難的選擇與平衡:一邊是支撐高消費盛景的「重要的少數」,一邊是「沉默的大多數」。但對政府來說,更需要關心的一定是後者,因為他們的尋常幸福會被很多力量打斷,而且,他們是大多數。大多數人的福祉,為政者永不能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16

上海多家金店涉嫌操縱金價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494

人民網報導稱,多家上海金店正被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調查。調查主要針對老鳳祥等上海金店通過「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平台,壟斷上海黃金飾品零售價格。目前調查取證階段基本結束,上海多家金店已向上海市價格監督與反壟斷局遞交《自認報告》,承認「企業之間相互串通統一價格損害消費者權益」。包括老鳳祥、老廟黃金、亞一金店、城隍珠寶、天寶龍鳳、周大福、周生生等上海本地及在上海開展業務的黃金飾品企業正在進行整改。

調查主要針對由上海黃金協會牽頭制定的《上海黃金飾品行業黃金、鉑金飾品價格自律實施細則》展開。根據該細則第五條、第七條、第八條規定,上海多家金店在對所售黃金、鉑金產品進行定價時,均不允許超過協會所約定「中間價」的正負2%或正負3%。

以下是人民網報導

據人民網報導,2013年5月與2013年6月,上海市發改委與國家發改委兩次約談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和13家上海主要金店負責人。

調查主要針對由上海黃金協會牽頭制定的《上海黃金飾品行業黃金、鉑金飾品價格自律實施細則》展開。根據該細則第五條、第七條、第八條規定,上海多家金店在對所售黃金、鉑金產品進行定價時,均不允許超過協會所約定「中間價」的正負2%或正負3%。

我國《反壟斷法》十三條、十六條規定:具有競爭關係的經營者不得達成「固定或者變更商品價格」的協議;行業協會不得組織本行業經營者從事上述(價格壟斷)活動。

儘管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對外宣稱,上述細則於2011年就被政府部門制止。但知情人士向人民網透露,上海多家金店長期執行上述《細則》,共同「協商」黃金、鉑金飾品零售價。

記者走訪上海多家金店發現,當消費者對公示的「今日金價」產生疑問時,店員均表示該價格是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制定的「指導價」。而在發改委發起本次調查前,老鳳祥、亞一金店的官方網站上所公示的「今日金價」,均標註為「上海地區指導價」。

某黃金行業央企駐上海業務負責人向人民網表示,上海黃金零售行業在定價上長期來存在嚴重問題,主要表現為:幾家大型金店價格高度趨同;在工費另算的前提下,所公示的黃金價格和真實的黃金價格相差甚遠;金條和黃金飾品按照統一價格售賣。

據瞭解,這並不是政府部門第一次對上海黃金行業存在的價格壟斷現象進行整頓。早在10年前,上海市物價局就對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及13家金店進行價格壟斷調查。當時調查人員於同一時間在滬上各大金店購金。所開具的發票顯示13家金店的金價高度一致。

上海金價「特殊」全國業內盡知

令人意外的是,全國業內皆知上海黃金飾品市場的「特殊性」。人民網曾致電國家黃金行業權威機構,對方工作人員聽完記者陳述,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就是:「上海的黃金市場和北京不一樣,和全國的(市場)都不一樣,因為上海有一個黃金(飾品)行業協會。」

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機構?其官方資料顯示,該協會成立於1996年12月,主管單位繫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協會現有各種所有制會員單位226家,行業覆蓋面達到85%左右,市場銷售佔有率達90%以上。

該協會與上海數家大型金店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在人事任命上,上海豫園旅遊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原總裁程秉海任會長。豫園商城大股東為復星集團,其下屬老廟黃金、亞一金店均是上海老字號金店。在上海從事黃金銷售的企業,每年繳納6萬元會費,即可成為該協會的「會長單位」;而成為「副會長單位」,每年需繳納的會員費為2萬元。

然而,記者向滬上業內人士瞭解到,即便是成為「副會長單位」,許多外來金店在協會內仍然沒有話語權。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於老廟黃金、城隍珠寶、亞一金店、老鳳祥四大金店在協會人事上的高度滲透,該協會自成立以來,就是上海本土金店操縱市場、壟斷價格的工具。

以本次遭到發改委重點調查的協會文件《上海黃金飾品行業黃金、鉑金飾品價格自律實施細則》為例:該細則雖然由行業協會牽頭制定,但實際上是上海少數大型金店事先草擬,再交由協會「副會長單位」和「理事單位」表決。

《自認報告》:老鳳祥、豫園帶頭操縱金價

本次,國家發改委、國家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在掌握充分證據的前提下,對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及十幾家上海金店發起調查。

2013年3﹒15期間,人民網連續刊發調查稿件,揭露上海黃金零售行業存在的價格壟斷現象,引起國家發改委和上海市發改委高度關注。

根據人民網掌握的消息,僅從查獲的《上海黃金飾品行業黃金、鉑金飾品價格自律實施細則》文件,就足以證明上海零售業長期存在價格壟斷。

在上海金店上交給調查部門的《自認報告》中,進一步對上海黃金零售業價格壟斷的歷史原因和背景進行了坦白: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與老鳳祥、豫園商城(下屬老廟黃金、亞一金店)等上海老牌金店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這幾家金店的聯手操縱,最終促使行業協會通過《細則》,禁止其他金店在上海以低於「指導價」的價格售金。

「《細則》是在會長會議上通過的,但是其他金店只有知曉權,沒有對這個規定的否決權,也無法阻止協會通過這個文件」,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31

購物天堂香港風光難續 周大福關兩家銅鑼灣金店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14/929951.html

香港零售業在今年1月同比下降14.6%,創下自2003年“非典”以來單月最大跌幅。

從6月底開始,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18周年,全港各區工商聯按照傳統主辦為期一個月的“全港購物節”,連同全港3000余間商戶推出一系列優惠活動。這次購物節打出了“撐經濟、撐民生、撐商戶”的口號,現場參與宣傳的全港各區工商聯會會董陳俊達表示,自去年“占中”活動結束以來,香港零售市場一直未能恢複到原有水平,此次購物節希望能夠成功帶動香港和內地遊客消費,改善香港零售業近月來大幅滑落的局面。

就在活動開始後,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公布了今年5月香港零售業銷貨額臨時統計數字,5月銷售總額同比下跌0.1%,這一數字已連續第三個月下跌。雖然此次下跌幅度比起前兩個月有所改善,但是自2014年下半年開始,香港零售業銷售總額一路滑落,在今年1月更是同比下降14.6%,創下自2003年“非典”以來單月最大跌幅。

香港零售業如今正在遭受一場寒冬的考驗。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也在日前表示,如果零售業持續低迷,可能會給香港經濟帶來不良影響。

酷暑當頭,香港鬧市區店鋪過冬

7月流火,對於香港零售商鋪來說,本是打折促銷、生意成交的旺季。在香港銅鑼灣、尖沙咀、旺角等繁華地段,隔三差五就有店鋪拉出“執笠(關門)大平賣”的橫幅,更有幾家店鋪鐵門緊鎖,門上掛出了“租約期滿,結業清貨”的標誌。

近年來,隨著自由行的放開,街道上的平價老店、茶餐廳慢慢消失,大量的金鋪、藥房湧入繁華街道。在號稱藥房最多的油尖旺,平均每600名人口就擁有一間藥房。但是今年以來,關門結業的店鋪卻越來越多。半年里,僅銅鑼灣崇光百貨周圍不到百米的距離里,已經有三間藥房關門,有的甚至是在租約未到期的情況下提前退租。就連知名品牌周大福近日也宣布接連關閉了兩家位於銅鑼灣的金店。

據《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 “結業清貨”的店鋪大多因為生意冷清而無法堅持。旺角的一家藥房老板更是直言,如今的生意比起去年跌了八九成,店鋪內大多藥品都在低於成本售賣,目的是清貨止蝕。“如今賺到的錢連每個月的租金都不夠,不早點清貨,租金到期都變成了垃圾。”

生意冷清的不僅是藥房。過去人頭攢動的金店、化妝品店都遇到了同樣的難題。知名化妝品連鎖零售商“莎莎”的一名店員表示,雖然不至於“門可羅雀”,但是人流量明顯減少。“過去我們開三個收銀櫃,隊伍都能排到門口去,現在基本上一到兩個就足夠了。”

數據顯示,2012年香港銅鑼灣曾以每平方英尺3000美元的租金超越紐約第五大道一舉成為全球租金最高的商業街,而中環和尖沙咀緊跟其後位列第四、第五。但是今年以來,香港商鋪開始大幅度降租。

銅鑼灣街道上一家地產中介公司的職員表示,上個月剛剛成交的位於駱克道的一家約185平方米的店鋪,房租由之前每月88萬港幣減至55萬港幣,跌幅多達40%。

國際房地產顧問公司戴德梁行5月23日發表報告指出,香港核心零售區2015年上半年店鋪租金下跌約20%至30%。去年中至今,銅鑼灣羅素街鋪位的租金累計下跌43%,尖沙咀廣東道和中環皇後大道中分別下跌33%和10%,以上街道店鋪租金目前基本已回落到2011年至2012年的水平。

放低身段,國際大牌紛紛打折

遭遇寒冬的不僅僅是街頭店鋪,就連商場里的奢侈品巨頭如今也發覺“年關難過”。

不同於內地大多奢侈品店鋪的清靜少人,以往香港的名店往往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店內櫃臺前堵著十幾名顧客高舉手指喊著“這個、那個”,店外街道上排起數十米長龍的場面曾不斷見諸媒體。但今年以來,沖進店里的顧客不再隨意挑選,而是奔著那些直降數千乃至上萬元的款式,而那些還沒降價的包袋則無人問津。

時代廣場連卡佛的一位櫃員已經數不清有多少從來不降價的名品店在今年打折促銷了,但她表示,肯定比過去5年來加起來的還要多。她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往年從來不打折,VIP也僅僅是9折。但是今年最低的折扣一路降到了5折。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營業額變少。打折以後看起來好像生意還不錯,但比起往年來差遠了。”

與奢侈品一樣遭遇此次寒潮的還有珠寶類商品。香港市值最大的珠寶公司周大福主席鄭家純此前表示,今年港澳地區市場的消費意願已轉趨疲弱,在2015財政年度,港澳地區的銷售額相比上一財政年度下跌32.8%。

跌勢難止,訪港旅客消費放緩成為主要原因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瓊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內地訪港旅客增速放緩成為影響香港零售業業績的主要原因。

作為“購物天堂”,香港一直以來都以“購物”作為吸引遊客的賣點。在過去10年里,旅遊業占香港GDP比重約為4.7%,特首梁振英近日公開表示,不能忽視旅遊業對香港經濟所做的貢獻。

而在每年訪港的近6000萬遊客中,內地訪港遊客數量在過去10年中以20%的年均速度快速增長,至2014年已經上升到75%。其中,持“一簽多行”簽證的遊客由2009年的150萬人次增長到約1200萬人次,占據全部內地訪港遊客的一半左右。

但是,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先是“占中”活動造成的混亂,“水客”問題造成的矛盾及今年4月份開始收緊的簽證政策都對赴港內地遊客的數量產生了影響。香港特區政府提供的數據表示,2015年以來,赴港內地遊客僅增長6%,遠遠比前5年的平均增長值21%要低得多。香港入境接待協會董事長梁耀琳表示,之前香港每日接待大約400至500個內地赴港旅遊團,但是今年春節過後,這個數字已經降到了100個。旅行社反映的情況顯示,內地遊客對赴港旅遊持謹慎態度。對此,香港旅遊業協會主席胡兆英坦言,香港“已經迎來旅遊業寒冬”。

“水客”的減少也被認為是此次零售“結業潮”的導火索之一。據元朗泰豐中西大藥房的老板稱,之前每日藥房中售出的奶粉數量約為400~500罐,而自從“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如今的奶粉日銷量連百罐都難以維持。

雖然缺乏準確的數據表明“水客”所購買的零售總額,但是“水客”的減少對香港零售業的影響並不是造成香港零售業減緩的主要原因。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今年1—5月訪港旅客人數較去年同期上升3.9%,但是過夜旅客卻同比減少3.1%,不僅拉低了酒店收入,與此同時,香港的珠寶首飾、鐘表、奢侈品銷售額跌幅也很明顯。

 

  • 中國經濟周刊
  • 李怡
  • 張燕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5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