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即便將投資加大到1億,票房加衍生品的收益也應在千萬以上。這個數字是幾千家影視公司夢寐以求的。

“世界變得熱鬧起來。”田曉鵬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說的最具有“深意”的一句話。
“應該會有大的影視公司找你合作了吧。”面對記者的提問,田曉鵬停頓了一下,遲疑地回答到,“也包括。”
果然,一夜之間,世界離市場與夢想更進一步,複牌的光線傳媒(300251)14日公布一攬子對外投資計劃,其中便包括與《大聖歸來》核心團隊的合作。
根據公告,光線傳媒擬以自有資金2000萬元與田曉鵬、梁輝、林中倫、劉偉共同設立十月文化,公司持股占比20%,田曉鵬等是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核心團隊成員,該合資公司將擁有《西遊記3D》等多個原創項目的開發權利。與此同時,光線傳媒還將以自有資金1500萬元與第一波網絡共同設立光威影業,公司持股占比75%;以自有資金3750萬元與上海嘉印文化共同設立光印影業,公司持股占比60%。
這對於光線傳媒來說,可通過三個合作方擁有《西遊記3D》、《莽荒紀》等多個國內頂級IP,通過合資公司方式,光線傳媒將繼續鞏固影視內容龍頭公司地位,進一步完善全產業鏈。
那麽問題來了,《大聖歸來》續集里,第一部的諸多投資方還會參與嗎?
幕後故事三緘其口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大聖歸來》第一部投資方在近十家左右,除了橫店影視在影視界較為知名外,其他投資方顯得很“低調”,本報記者在前期搜索其中一家投資方相關信息時,竟然最先出現的提示是“曾經破產”,而所謂新組建的團隊沒有自己頁面, 114也未有電話信息。
“從投資而言,一年前,找這個項目的開始多了起來,有一部分是朋友幫忙,有一部分是朋友介紹。”田曉鵬表示。
光線影業其實也曾參與其中,但最終退出,至於背後真正原因,各方均三緘其口,記者得到的回複也是“等一切結束後再說”、“沒法說”。
最終,橫店影視負責了電影的申報立項、出品以及宣發事宜,其他的一些投資方恭梓兄弟、世紀長龍等均是基於之前與橫店影視的合作,得已參與到此項目中。
“的確,這次投資方有一部分是名氣很小,但名氣小,未必就做不出好片子、好票房。”橫店影視董事長劉誌江認為。
對於光線影業與田曉鵬成立合資公司,第一部的相關投資方不予評價。
面對本報記者“為何最初合作時沒有和田曉鵬有長期合作的意向與合約呢?”相關投資方發出了三個“尷尬”的表情。
如此,也就意味著《大聖歸來》系列投資方的名單中,會有兩種結果,一是第一部動漫電影的大部分投資者會消失,二是繼續參與投資,但很難成為主控方。
系列影片的秘密
眾所周知,系列電影一直是好萊塢的最愛,不僅塑造了經典的銀幕形象,更獲得了豐厚的票房回報。《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已在全球創造78億美元票房,《加勒比海盜》系列電影全球總票房收入約37億美元。此外,《007》、《指環王》、《碟中諜》、《星球大戰》等系列電影,無一不被影迷追捧。
前提是第一部要火。
從邏輯上看,《大聖歸來》基本具備了系列影片的必要條件,截止記者發稿為止,該片的票房已沖擊3億。
田曉鵬最初的設計中,《大聖歸來》就已有系列,續集已有故事大綱。
如果合理規劃的話,《大聖歸來》第二部的收益應該遠大於第一部。
本報記者了解到,第一部總投資6000萬,單海外版權與新媒體版權的銷售已有收益,票房若達到3億,制片方的收益應該在7000萬左右,按照比例分成的話,各家所得應在2500到4000萬之間。
第二部即便將投資加大到1億,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的情況下,票房加衍生品的收益也應在千萬以上。
這個數字是幾千家影視公司夢寐以求的,因為按照業內人士的估算,每年的幾百部電影,能夠盈利的影片在5%-8%之間,而誰能參與《大聖歸來》系列的投資中去,至少風險減少一半。
與此同時,40歲的田曉鵬也正值一個導演黃金創作時期之一,其100人的十月動畫管理也相對成熟。之前田曉鵬帶領團隊也為好萊塢做過加工。他們比較出名的案例是為《蜘蛛俠》、《仙劍奇俠傳 5》制作過遊戲宣傳片,為國家科技館和意大利龐貝博物館制作過 4D 電影。雖然這些小項目在田曉鵬眼里不值一提,但在好萊塢工業與國產動漫融合上,該團隊還是累積諸多經驗。優秀的創始人與管理者與優質團隊無疑也是投資者最為看中的資源。如今,加之夢想照進現實,爭奪田曉鵬也是必然。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