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賽事正在里約如火如荼進行,大家的運動熱情也隨之高漲。受國家政策的開放、基礎設施的完善、社交媒體的發展等多方面影響,跑步運動普及率不斷上升,如今逐漸成為一種健康時尚的新生活方式。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布《運動消費大數據報告》系列首篇之跑步篇(下稱“報告”)顯示,隨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上升,人們越來越註重健康,體育用品產業占到GDP的比重穩定上升,行業規模持續擴大。
健身最基礎也是最受歡迎的項目是跑步。目前男生是線上跑步運動消費的主力,但女生也不甘落後,大有平分天下之勢。其中,23~28歲的年輕人是跑步運動消費的主力,29~35歲的人群消費支出也相當高。
跑步運動,最基礎的裝備就是一雙好跑鞋。目前一線跑步鞋服品牌仍然占到半壁以上的江山,但國產品牌漲幅巨大,市場前景看好。早期人們對跑步裝備的需求單一,最近幾年來人們對跑步裝備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產品也愈發豐富:從各種智能可穿戴設備,再到跑步機橢圓儀等大型設備成了新的消費增長熱點。在這些非基礎裝備中,女生更偏愛跑步器械,男生則鐘情可穿戴設備。在眾多的健身器械中,跑步機男女通吃,仍然是當仁不讓的網紅熱銷單品。
在跑步時間方面,都市人群白天工作繁忙,因此晚間18~21點是近半數跑者最愛的跑步時間段。季節方面,大家都喜歡在夏季燃燒脂肪,盡情運動;冬季窩在家中,跑者跑步距離大大下降。
跑步消費的線上消費人群正逐漸從長三角、珠三角發達區域輻射到中西部省份。最愛跑步的十大城市中,二線城市完勝一線城市,一線城市中僅有上海入圍十強。
陪同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參加G20,順道在上海給中國投資者講講赴加投資政策解解惑,這是加拿大前內閣秘書長沃特斯(Wayne Wouters)此次的中國之行。
9月2日,作為加拿大前總理史蒂芬·哈珀的內閣秘書和策略顧問,沃特斯出席了於上海舉行的2016中加金融論壇,為中國投資者們詳細梳理了加拿大外商投資政策的特點和新變化,以及政府拒絕項目的可能情況。
8月3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加拿大總理特魯多
“特魯多總理向我們發來了賀電,他提出希望中加兩國的金融合作能夠更緊密,這是我今天帶來的重要訊息。”在進入主題之前,沃特斯首先傳達了特魯多寄予兩國加強合作的希望。
根據特魯多9月1日於加中貿易理事會第38屆年會上發布的聲明,中加兩國企業之間簽署了56個合約或協議,總價值達1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0億元。
經濟學人智庫的數據顯示,在中國海外投資指數排行榜上,加拿大位列第四,排在美國、新加坡和澳大利亞之後。作為中國最受歡迎的熱門投資目的地之一,中加兩國的經貿合作在中國海外投資持續升溫的時代正在升級。了解當地的外商投資政策和奧妙則成為了企業“走出去”前就必須做足的功課。
政府審核焦點是凈惠利益
基於此前在政府部門的工作經驗,沃特斯重點講解了政府如何審查外資投資的情況。他表示,外國投資者必須遵守的規矩之一即《加拿大投資法》中提到的“重大投資交易”。
一般來說,創新科技經濟發展部部長將這個門檻設定為非加拿大人控股投資額在6億加元(約合人民幣31億元)以上即為“重大”。所有“重大投資交易”都必須進行嚴格的審查,焦點則是所擬議的交易“能否給加拿大帶來凈惠利益”。對於“重大”的界定項門檻將在2019年以兩個步驟逐漸上漲至10億加元(約合人民幣51億元)。
按照《加拿大投資法》第20條的規定,關於“凈惠利益”,相關部長必須考慮這幾個因素:對加拿大經濟活動的水準和性質的影響,對加拿大人參與程度和重要性的影響,對加拿大該行業內競爭所產生的影響以及對加拿大在全球市場競爭力的貢獻和生產力、工業效率、產品革新等多方面的影響。
沃特斯表示,如果投資方是國有企業,審核將會更嚴格。一般情況下,加拿大部長只有在收到外國投資方的書面承諾後,才可核準該項目。但如果投資方是國有企業,一些承諾就會變得不可預測,比如在加拿大設立公司或上市、同意加拿大人士成為董事會成員等。
沃特斯以中海油2012年收購加拿大尼克森公司舉例說,中海油作為國企投資方,就在收購前做了書面承諾,其中包括:中海油將在卡爾加里建立北美和中美洲業務的總部;中海油將力求保留尼克森公司目前的管理團隊和員工;中海油將投資重大資本;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將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等等。
對國企投資的審核越來越嚴
按照規定,相關部長有長達75天的審核期限,如果需要延期,則需要雙方商定。“一旦部長簽發最終拒絕令,就沒有上訴機會。”沃特斯這樣強調。
按照加拿大的投資法,如果政府認為該項交易可能會損害加拿大的國家安全,那麽政府就有權對任何交易進行審核,而不管這個交易的規模是大是小,包括少數股權投資在內。雖然因國家安全被拒絕的案例並不多,但用沃特斯的話來說:“基於國家安全考慮拒絕你的投資的時候,政府不會給你理由。”
2015年6月,加拿大政府就以國家安全為由否定了北大青鳥集團(國企)在加拿大建立新企業。北大青鳥集團擬議建立一個新的消防設備生產研發中心項目場址,該場址距離加拿大航天局僅2公里。
盡管加拿大政府對交易審核辦法沒有公開,但只要加拿大政府認為某一交易會有損加拿大國家的安全,就會進行審核。沃特斯表示:“這差不多就像一個黑箱,我不得不說這並沒有固定的標準,政府從來沒有明示過應該以哪些標準來測量。”
根據《加拿大投資法》的最近修訂,加拿大政府對於國企投資的審核更為嚴格,也越來越謹慎。修訂的內容包括:將對國有企業的界定擴大到了那些直接或簡介受到國家影響的實體;規定工業部長有權宣布確定一個投資方被視為國有企業,並擁有往前追溯的權力;部長還有權宣布某設計國企的少數投資實體為控制權的收購,因此都需要審核。這些權力都是擁有往前追溯權。
據沃特斯稱,在保守黨執政的上一屆政府時期,自2012年加拿大投資審核機制變更後,還沒有任何國企的收購案獲批。
新政府“偏愛”中國投資
“盡管圍繞國有企業的投資規則比其他類型的外商投資更為嚴格謹慎,但加拿大政府表明歡迎中國投資方。”沃特斯在當天的演講中說。
也正是由於上述對於國家安全的審查沒有明確的標準,這種審查也會根據政府態度的變化而變化。根據沃特斯的觀察,新上任的自由黨政府在審核國家安全這一問題上,將會有越來越開放的姿態。
2015年10月21日,加拿大自由黨贏得了大選並在政府中占據了主要席位。自此,中國企業收購加拿大公司的步伐開始加快,更明顯的是,民企的熱情上升,迅速成為了海外投資的主力軍,打破了原先以國企主導的局面。
2016年6月,卡爾加里中天石油投資有限公司收購加拿大LongRun勘探有限公司獲批;同月,中國洲際油氣收購加拿大銀行家石油公司;2016年8月,中國藍天集團(Bluesky Hotels & Resorts Inc.)以21億加元(約合106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加拿大InnVest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
就加拿大新政府對於外商投資審核的趨勢而言,沃特斯還註意到了幾個特點:“中國企業申請項目獲批的成功率很高……來自中國的投資似乎比來自其他國家的投資更加平等對待。”
國家和地方層面的國企投資基金紛紛設立,既有利於鼓勵創業創新、促進產業升級,也有助於盤活資金、促進國有資本保值增值。
最新的一個案例是,廣州市國資委牽頭制訂的《關於推動市屬國有企業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若幹意見》經市政府批準印發,由國資收益、市屬企業聯合出資成立廣州國資國企創新投資基金(母基金),聯動聚集社會資本,發起設立子基金,首期基金總規模將超過200億元。
廣州市國資委有關負責人稱,已設立的各類基金,形成國資發展投資基金群,預計“十三五”期間基金群規模將超千億元,用於支持國企創新改革發展。通過國有資本撬動各類更大規模的社會資本共同參與,達到既支持企業創新活動,又放大國資收益的目的。
而在廣州之前,國務院國資委已經推出了央企版的風險投資基金。8月份,國資委指導、中國國新集團發起的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落戶深圳。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總規模按2000億元人民幣設計,首期規模1000億元。
該基金將重點投資於技術創新、產業升級項目,促進中央企業間合作。同時,將積極支持小微企業創新發展,大力開發和投資技術創新、產業升級項目,充分發揮國家級基金的資本優勢、機制優勢、人才優勢,促進國家戰略與市場機制的有機結合。
對於紛紛設立的國企投資基金,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國企投資基金是一種新的投資模式,使國企的資金找到新的空間,把資本要素活躍起來,也可以彌補民間投資的不足。目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空間很大,基金一般投向新興產業,對鼓勵創新、促進產業升級有積極意義,有望成為創造新動能的重要手段。如果有更多的地方政府設立國企投資基金,會在全國形成很大的體量。
李錦認為,基金進入處置僵屍企業和去產能仍有難度,國企在這些方面投資的積極性不高主要是盈利性和回報率的考慮。相比之下,國企更願意投資增長較快、收益較高的新興產業。
實際上,早在去年6月份國務院公布的《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幹政策措施的意見》就已提出,引導和鼓勵中央企業和其他國有企業參與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基金、設立國有資本創業投資基金。今年9月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提出,支持有需求、有條件的國有企業依法依規、按照市場化方式設立或參股創投企業和母基金。
李錦表示,國企參與應當充分發揮國企資金引導、放大作用,重點投資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一方面需要充分發揮政府與國企資金的政策引導、放大作用,積極推動高科技產業發展,另一方面可以改善融資結構,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對於外界對國企投資基金盈利性的擔憂,李錦認為,保值增值是基本的要求,盈利是基本目的。國有企業從事創業投資主要的風險是國資的保值增值和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目前,國資部門對國企投資的監管很嚴,也已經有制度規定來保證監督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如果出現重大失誤要終身負責終身追責,基金的抗風險能力被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上。
去年下半年發布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加強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為規範國有企業投資行為,有效防止國有資產的濫用和流失,今年8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建立國有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制度的意見》明確,一旦造成國有資產損失以及其他嚴重不良後果,要追究直接責任人和領導責任, 並實行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
“收藏藝術品是為了看到過去,而收藏太空品是為了看到未來。”
很多風險投資公司負責人的辦公室里面會收藏藝術品,而作為德豐傑風險投資(DFJ)創始人的TimDraper則不然。《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Draper辦公室中看到了阿波羅13號指令艙儀表盤、登月艙燃料電池、火箭發動機、蘇聯聯盟號飛船控制盤等太空飛行器零部件。
“很多領域的先行者讓我看到未來的世界。”這是Draper的投資理念。這位身高1.9米、身著灰色西裝搭配紅色領帶的投資人,在接受采訪的過程中,始終面帶微笑,好似他的投資經歷從未有過失敗。
在過去30多年的投資生涯中,Draper投資了超過1000家創業公司,募集風險資金超過40億美元,其中規模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有20家,最為人所熟知的包括百度、特斯拉、Skype、Hotmail、Twitch.TV、ParametricTechnology等。對於此次來華,TimDraper表示,將把重點投資領域放在人工智能和無人駕駛。
英雄情結
1980年獲得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學學位後,Draper選擇去哈佛商學院繼續深造。1984年從哈佛商學院畢業後,他就成立了DraperAssociates,並於同年成立了德豐傑風險投資(DFJ)和DraperUniversity(又稱“DraperUniversityofheroes”,下稱“英雄學院”)。
英雄學院建於矽谷SanMateo一條馬路的兩側,改造自Draper買下的一幢酒店式公寓。該學院旨在建造屬於矽谷的霍格沃茨魔法學院,他最大的特點不是教那些創業知識,而是教“未來學”,培養企業家的想象力,訓練他們總是以未來的5到10年為一個起點來思考問題。除此之外,課程還包括設計課、畫畫課、野外生存訓練。總之,用Tim自己的話講,這樣一個大概十周的課程能教給你和MBA差不多的東西,但比那好玩多了,而且花的時間也要少得多。
英雄學院還專門逼迫學員們去做自己不習慣和不擅長做的事情,“讓那些瑜伽大師們學習怎麽使用狙擊步槍;然後讓那些神槍手去練瑜伽”。英雄學院請來的主講人也都是矽谷別具一格的人物,他們拼命想把自己和一般的平庸之流分開,不光是想辦公司或者想賺錢,而是擁有著極強的英雄情結,想要彪炳千古,成就偉業。
這與一向倡導實用主義、利益至上的商業精神背道而馳。不過,恐怕這倒正是Draper的本意,他就是想用一己之力,為自己的企業家培養出一抹理想主義的亮色和即使是孤芳自賞的英雄情結。
據Draper介紹,目前DraperUniversity已經在全球範圍內招募了700名學生,其中有50多人來自中國。他還表示,希望有一天能把學校開到中國,但目前還不是最好的時機。
Draper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我已經把在全球範圍內進行風險投資和宣傳創業作為自己的使命,在全球我已經培訓了成千上萬家風投公司。我們對於初創企業的熱情可能來自於百度。”
2000年,當美國風投基金還把目光聚焦在矽谷時,Draper就開始關註中國的創新企業。當時百度估值在幾百萬美元,德豐傑入股了百度,還幫助百度的團隊組建商業模式,協助百度把競價排名模式引入中國,並推動百度2005年成功上市。德豐傑基金也獲得了超過50倍的資金回報。
雖然已經不再是股東,但對於百度近期成立百度資本的舉動,Draper表示認可。他說:“大企業的投資公司是非常有用的,比如英特爾資本就很成功。一些公司換了CEO之後,就把投資公司給剝離出去,這樣的做法其實是錯誤的,企業還是要借助於資本的力量。”他還表示,德豐傑可能不會再入股百度,但是在投資方面可以共同分享資源和項目。Draper還對百度在無人駕駛方面的投入表示贊賞。
看好特斯拉
2006年,Draper創立的德豐傑向特斯拉領投數千萬美元,這是特斯拉創立以來獲得的規模最大的風險投資。當時還沒有多少人看上這家並不起眼的公司,更沒人能預計到它會成為全球第一的電動車生產商。
對於無人駕駛技術,最為熱議的當數今年1月發生的撞車事故。2016年1月份,23歲的高雅寧在河北省發生撞車事故身亡,當時他駕駛著一輛特斯拉ModelS。六個月後,他的父親高巨斌起訴特斯拉,指控其誇大自動輔助駕駛系統(Autopilot)的能力。
Draper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按里程數來算的話,特斯拉仍然是至今最安全的汽車。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還是基於攝像頭的,還有一部分雷達技術,新一代Autopilot8.0會對剎車技術進行改進。”
根據特斯拉中國方面9月26日給《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回應,特斯拉自動輔助駕駛系統並不能實現完全的自動駕駛,所以特斯拉官方給它的定義是“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截至2016年7月,特斯拉車主已經使用自動輔助駕駛技術行駛超過2.08億公里。
特斯拉原來的自動輔助駕駛系統依靠的主要是單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兩者中又更依賴於單攝像頭,該攝像頭是由以色列著名無人駕駛汽車技術公司MobileEye提供。但是伴隨著特斯拉的事故被報道,今年7月,MobileEye方面宣布將不再為特斯拉的Autopilot提供技術支持。
在談到特斯拉和MobileEye分手的原因,Draper表示,特斯拉在尋找比MobileEye更加先進的技術,也可能與其他技術公司進行合作。Draper以其所投資的CruiseAutomation為例,Cruise曾在兩年前就已經發布價格為1萬美元的自動駕駛改裝軟件,能夠讓現有的汽車通過改裝後,擁有在高速公路上進行自動駕駛的能力,這也是全球第一家獨立開發出自動駕駛功能的創業公司,今年3月其已經被通用汽車以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我第一次去看這家公司(CruiseAutomation),他們創始人讓我坐了一下自主開發的自動駕駛汽車,當時我們差點撞了車!”Draper笑著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但是下車之後,我對他們創始人說,‘好吧,我投你!’因為我知道他們的技術會越來越好。”
對於特斯拉的致命事故飽受質疑,Draper顯得毫不在意。“自動駕駛安全嗎?我覺得未來一定是最安全的,而且人類向自動駕駛過渡的過程會是潛移默化的。”Draper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我們可能不會意識到它的普及,就像通信技術在現在社會中的意義一樣。”
愛上中國的卡拉OK
對於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其朋友們認為他是一個目標極其明確的人,習慣從工程師的視角看世界。他在上大學的時候就常常思考,這個世界面臨的真正問題是什麽,哪些會影響到人類的未來。他看好互聯網、可持續能源和空間探索。後來他依約進入了這三個領域,並依次扔下PayPal、TeslaMotors和SpaceX三顆重磅炸彈。
“我會贊同馬斯克所說的所有的事情,因為他創造價值,不管是特斯拉、SpaceX,還是最近收購的SolarCity,我想我們不該去質疑他,應該讓他盡情暢想。”Draper表示,“如果你是個創業者,你說,我想做一個比較好的手機殼,沒有人會理你,但是如果你說我要去火星,95%的人會認為你是瘋子,還有5%的人會說我們來想一想怎麽去?然後他們就會跟著你去做這些瘋狂的事情。”
然而,今年9月,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在執行常規任務時突然發生爆炸,造成嚴重損失。Draper認為:“這是個悲劇,火箭總是有風險的,但是人類的探索精神不會因此而喪失,馬斯克一定會找到其他辦法繼續。”
日前,馬斯克接受采訪時表示科技將是基於人類和人工智能的混合,Draper表示:“未來人工智能將代替人類勞動力執行很多的基礎工作,人類將被解放出來,從事更具創造力的工作,比如治療癌癥、去火星探險、創造新的程序系統等等。我相信很多企業都可以做到,不是只有蘋果或者谷歌。”
Draper擁有的個人投資平臺DraperAssociates從2008年至2014年的平均年收益超過25%。對於看好的投資領域,Draper認為,金融、教育、政府、醫藥等領域現在普遍存在價格高、服務差的情況,借助互聯網和科技的力量,這些領域將會有很好的投資機會。
他認為,中國政府在鼓勵創業方面進行了很大投入,但是如果政府繼續允許外資持有某些領域的股權,將能夠更大程度上激發創新。
為了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力度,德豐傑基金(DFJ)與矽谷的龍脈基金合作成立了德豐傑龍脈中國基金(DFJDragonFundChina)。該基金在中國運作了十年,陸續成立了3只美元基金與3只人民幣基金,並於今年正式啟用了全新品牌德鼎創新(DraperDragon),繼續在中美兩地進行早期創業投資。
對於投資過程中的壓力釋放問題,Draper透露,特別喜歡中國的卡拉OK。記者在其遞給的一張照片中看到,他正閉著眼睛,舉起雙手仰起頭盡情地嘶吼。這張照片讓人看到了一個成功投資人的另一面,或許坐在特斯拉跑車里的Draper也是這樣開著音樂,大聲唱歌。
在背靠BAT(百度、阿里、騰訊)三巨頭後,愛奇藝、優酷土豆、騰訊視頻等三大視頻網站對外擴張的步伐越發堅定。為了擺脫視頻版權談判的被動、優質獨家內容的匱乏,三大視頻網站紛紛發力自制內容。
在愛奇藝宣布100億元投入內容版權、優酷發布三大內容戰略後,騰訊也宣布要向內容自制領域“砸錢”。騰訊公司副總裁、企鵝影視CEO孫忠懷告訴第一財經,明年自制內容投入將是今年八倍。
企鵝影視副總裁、騰訊視頻版權合作部總經理韓誌傑透露,自制內容方面,很多IP是控制在視頻網站手中,視頻網站就可以涉足跟廣闊的產業鏈,包括影視內容制作、衍生商品開發和售賣、遊戲甚至主題公園等,視頻網站方面可以分享這個IP的所有收益。而視頻網站也不再是簡單的網端內容渠道,而是打通全產業鏈的大文娛公司。
單集制作成本過百萬
網絡自制劇《老九門》、《微微一笑很傾城》等點擊量突破百億,讓外界認識到人們對於優質視頻的渴望,這也堅定了各大視頻網站加速布局頭部(頂級)自制內容的決心。
優酷宣布將布局類型化、內容品牌化、排播自主化三大內容策略,其中,發力自制內容,特別是爆款成為優酷重點發力方向。騰訊視頻則對外宣布,2017年騰訊視頻將在系列王牌節目、開創性節目、受眾定向節目、黃金版權節目四大領域全面發力。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透露,“2016年愛奇藝自制內容超60部,同比增長200%。其中,自制劇增長468.5%。明年將推出包括版權、自制、垂直等多領域的192個頂級頭部內容。”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認為,做門戶視頻網站買的內容太多太雜,耗費的購買和點擊流量消耗太大,如果掌控了頭部內容就可以建立付費、用戶群體就會穩定增長,所以目前各大視頻網站都在逐漸放棄做視頻門戶網站,不斷加碼自制劇、自制綜藝、網絡大電影。
韓誌傑對記者表示,發力自制內容可以讓視頻網站改變以往單純購買版權的被動局面,讓內容付費、先網後臺、自主排播均實現可能。
過去幾年,網絡自制視頻也頻頻亮相,但以粗制濫造為主。而今,這一狀況正發生改變。
韓誌傑表示:“前兩年,大家對網絡自制劇的感覺是低成本、低投入、粗制濫造,在打一些擦邊球,但現在已經完全不是這樣子了,目前各大視頻網站發力的自制內容都是大制作,都有業內知名制作公司參與其中。”
在視頻網站的推動下,自制劇創作開始朝著大投入、精品化邁進。2016年高端電視劇投資成本單集一般在300萬~600萬元,而騰訊視頻自制劇《鬼吹燈》的單集投資達500萬元,兩者不相上下。
新傳智庫(CCSmart)發布的《2016網絡自制劇行業白皮書》指出,2012年~2013年各大平臺均有產出,彼時自制劇處於蓄力期。2014年被譽為自制劇元年,自制劇總集數達1469集。2015年自制劇增長勢頭更為迅猛,飆升至2866集,同比增長95%,全年累計播放量達229億次,經過2年井噴式發展,2016年到2017年被普遍認為是自制劇行業的增勢階段。
攻守壁壘
各大平臺為了如此拼盡全力去做頭部自制內容?合一集團總裁兼阿里音樂CEO楊偉東認為:“視頻平臺最需要的,是打造大眾化和垂直化爆款的能力,而品牌需要找到契合的優質內容作為營銷爆款。”以優酷自制頭部綜藝《火星情報局2》為例,其廣告收入從第一季的1.5億元上升至2.5億元。
對於以往缺乏優質自制內容的時代,視頻網站極為被動。楊偉東表示:“過去電視臺不播我們就沒有辦法播,沒有辦法做植入,也不能按照我們的想法去定整個劇的主題,演員、導演、團隊主創都不是我們定,播放無法控制,里面商業化植入就沒有辦法,用戶收費就更不可能了。”
現在,視頻網站既可以購買版權內容,也可以靠自制內容帶動流量,獨播、網臺聯動甚至先網後臺模式均可以實現。因此,誰能制作優質的影視劇和綜藝,誰就能夠占據行業制勝點。
陳少峰認為,視頻門戶網站沒有好的商業模式,“視頻平臺+部分自制內容+委托制作或者購買部分內容”是基本的趨勢。
優質的頭部內容直接影響了視頻網站未來的運營模式。首先,自制內容讓視頻網站付費模式不斷發展。韓誌傑認為,自制劇跟版權劇相比,每個自制都是有付費的權益,可以直接推動付費模式的發展;其次,自制內容讓視頻網站可以實現排播自主化,廣告營銷可控。
隨著自制內容的水準不斷提升,制作資金也水漲船高,也給視頻網站帶來不小的壓力。
韓誌傑對第一財經記者稱,“目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幾大視頻網站虧損都很嚴重,幸好有BAT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在背後撐腰,否則普通視頻網站很難應對這麽高的成本壓力。”
對於目前自制成本過高的現狀,韓誌傑表示:“很大程度上是藝人支出過高導致的,韓國藝人整體支出占內容總投入兩三成,而在國內動輒占五六成,主要源於中國知名藝人很稀缺。”
每經記者 趙娜 每經編輯 吳悅
10月下旬,媒體報道暴風魔鏡出現裁員。11月上旬,暴風魔鏡CEO黃曉傑發公開信表示,通過拆分和裁員,暴風魔鏡曾超過500人的隊伍,現在有300人,今後將聚焦在最核心的軟硬件平臺上。
裁員兩個月左右後,暴風魔鏡的方向調整已能看出些許端倪,其改變了以往只出VR眼鏡的產品策略,推出了一款面向移動端的一體機。對此,暴風集團CEO馮鑫日前預測稱,明後兩年VR巨頭會全面進軍移動,一體機將成為熱點。
此前,一位不具名的VR投資人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分析稱,暴風魔鏡過去雖想做生態做平臺,但沒能在這一維度建立起壁壘,加上短時間內招人過多,調整方向後需要更踏實走好每一步。
10月下旬,據“智東西”援引一暴風魔鏡技術方面的工程師說法稱,裁員規模達到40%到50%。當時暴風魔鏡發聲明稱,“2016年被譽為VR元年,整個產業經歷了初期爆發和理性回歸。”但官方並未明確回應裁員比例和裁員原因等細節。
此後在11月6日,黃曉傑公開表示,在資本寒冬下,有很大的經營壓力,暴風魔鏡一度超過500人的隊伍,在前段時間做了拆分和裁員後,現在團隊有300人,將會聚焦在最核心的軟硬件平臺上,把頭盔、核心技術和入口平臺做得更好。
值得註意的是,暴風魔鏡認為移動是VR行業的趨勢所在。在行業去泡沫、自身經歷調整的背景下,其宣布推出一體機“3K屏概念機”Matrix和VR眼鏡S1兩款產品,依然是面向移動VR市場。
12月20日下午,馮鑫向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表示,其對2017年到2018年的VR行業做了四個預測,包括:一,VR商業化,將開始有人賺錢;二,應用行業化,涉及旅遊、教育、房產、汽車、體育等;三,50萬到100萬日活躍用戶成為分水嶺;四,所有的VR巨頭全面進軍移動,一體機將成為熱點。
與此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目前國際大廠商的VR設備基本都是適配PC端的VR頭盔,產品售價基本在數千元區間,典型如HTCVIVE、Facebook的Oculus Rift和索尼的PSVR等。
而此前,國內以暴風魔鏡為代表的一批產品適配手機端,價格通常只有幾百元甚至有些在百元以下,屬於原理和技術含量相對簡單的VR眼鏡,其理念可以參考Google Cardboard,因此還有個叫法是VR“盒子”。
對於移動VR的發展速度,目前業內看法不一。
前述投資人認為,VR更多是要具備強交互結合強沈浸感。從此角度來說,目前交互這件事情對移動VR來說仍較難,只能靠一些傳統的遊藝機的輸入設備去操作,交互感不佳。整體上,移動VR並不會很快爆發,其發展如何一定程度上也取決於內容是否豐富。
另一方面,今年5月,谷歌在其I/O開發者大會上宣布將推出VR平臺Daydream,其首批合作廠商包括三星和華為等,這一基於Android系統的平臺的出現,也被認為是行業利好。
App Annie對2017年度應用經濟的預測就認為,VR技術偏愛移動平臺,表現為移動VR配件(如Gear VR和Google的Daydream Viewer)的使用量將大大超過PC平臺的VR設備,如HTC Vive和Oculus Rift。設備擁有成本大大降低,使用範圍逐漸擴大,涵蓋新聞、運動、娛樂甚至是教育類的360度全方位視頻——這些都是推動VR設備迅速發展的原因。
日前,萬眾期待的Victoria’s Secret 維秘旗艦店落戶上海淮海路力寶廣場,由維秘的母公司L Brands直營,門面的原位置為LV的旗艦店。這家LV旗艦店開業6年,但隨著全球奢侈品銷售逐步下滑而於2016年關店。而“輕奢”品牌則在中國強勢崛起,並以35%的速度迅猛增長,這也是Victoria’s Secret維秘進軍中國內地市場的重要依據。
2月23日維秘旗艦店試營業首日當天,中商數據特地調取了來自百度、阿里等多家大數據平臺的維秘客群的特點,並實地布點相關數據設備抓取和分析,第一時間分享維秘背後的商業秘密。
中商數據研究了解到,雖然早前在上海來福士已經有一家Victoria’s Secret開業,不過並非L Brands直營,而是由馬來西亞Valiram Group所代理,只賣香水、沐浴香波、帆布包等美容產品和配飾,並沒有顧客們最翹首以盼的內衣。因此旗艦店開業消息一出,在2016年下半年度,以“維多利亞的秘密”為關鍵詞,百度指數呈現明顯上升趨勢。
根據現場數據監測,2月23日維秘旗艦店在10:00-11:00形成了首個小高峰,由於1小時的時間正好能逛完旗艦店4個樓層,因此11:00-12:00客流量回落明顯。午休時間迎來了開業當天的首個高峰,附近商圈的白領都在午休時間前來搶購從前需要海淘才能買到的“心水”好物。
中商數據認為,消費行為與自我定位密切相關,在維秘旗艦店試營業首日光顧的客群中可以看出,結伴來店夠買的人數要明顯高於單身人士,閨蜜結伴高於情侶夫妻。數據表明50%的女性更願意與閨蜜共同購買,互相參謀,再給各自的另一半一個意外的驚喜。
在調研中,中商數據發現,在購買款式上,無鋼圈、無胸墊的爆款內衣被更多的女性所鐘愛,雖然傳統意義上的內衣應屬絕對隱私的領域,而現在人們對於“內衣外穿”的案例也早司空見慣的,具有強大購買力的成熟女性對於內衣的選擇上更偏好於犒賞自己,由內而外打造女性魅力。
大數據平臺分析顯示,對於大多數直男而言,黑色、性感、誘惑、蕾絲及擁有大長腿的天使,是與維秘品牌關聯最近搜索詞。
內衣是維秘的“當家產品”,但目前其周邊產品的銷量表現也毫不遜色,數據顯示,運動內衣和瑜伽褲占據維秘門店銷售額的10%-15%。但也不是所有的嘗新都是成功的,Victoria's Secret的核心產品包括內衣、子品牌Pink、泳裝和運動裝等核心產品,相比而言,其他服飾類的利潤率也低於其核心產品。
中國內衣行業增速迅速。公開數據顯示,中國的內衣市場年銷售額在1000億以上,且每年以近 20%的速度增長,高於紡織服裝行業增速(過去十年紡服行業年均複合增速為18%),在整體的市場中女士內衣約占到 60%,市場規模超過600億元。
與內衣市場相關的還有一組有趣的數據,世界各國女性的胸部大小排名中,俄羅斯女性是全球之最,該國女性胸部平均大於D罩杯,從地圖上看是全國一片紅。可與之匹敵的只有北歐三國,瑞典、挪威和芬蘭的女性;來自美國、巴西、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等地區的女性則緊隨其後,均擁有D罩杯;澳大利亞、法國、意大利、英國和加拿大等多國的女性,則平均擁有C罩杯。非洲、亞洲等國家及地區,包括中國的女性在地圖上則是“綠意盎然”,平均胸部只有A-B罩杯。
根據淘寶數據平臺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女性購買B罩杯最多,大概占到七成;購買C罩杯的不到一成,而且是北方的新疆、甘肅等地;而購買A罩杯的則占到兩成以上,自古以來出美女的浙江、江蘇等地區的女性一般都購買A罩杯。
中商數據指出,時至今日,維秘在全球擁有超過1600家門店,如果此次上海旗艦店開業大獲成功,那麽在不久的將來,或許可以在中國更多的一二線城市的大型高端購物中心見到維秘品牌店的身影。
Andrea Illy在去年年末來過一次中國。當時這位白頭發意大利人並不是以Illy咖啡第三代繼承人的身份而是作為意大利奢侈品行業協會(Altagamma Foundation)的主席來中國為意大利的一眾奢侈品搖旗吶喊的。
他問周邊的中國人,知道哪些意大利奢侈品品牌。多數人報出來的無非是在國內曝光頻率最高的那幾個,Bulgari、Bottega Veneta、Fendi、Gucci、Prada、Valentino等。
這也難怪,而意大利歷來的優勢產業就是皮革業,幾個大品牌的業績里,相關的產品占了大頭。以Gucci為例,這家公司2016年產品銷售品類中,皮革制品占到了55%、鞋子占到了17%。
Andrea Illy有些不甘心地說,其實意大利奢侈品行業涉及多個產業包括家居設計、食品飲料、酒店、汽車等。他隨即補充了幾個名字,但響應者寥寥無幾,這讓他意識到作為協會主席的肩負重任。在他眼里,意大利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和高品質的手工藝傳統,要知道威尼斯的鞋匠、佛羅倫薩的皮匠從中世紀開始就蜚聲歐洲。
那麽意大利奢侈品企業有競爭對手嗎?當然。目前在全球,能與意大利比肩的奢侈品品牌大多都來自法國。比較來說,意大利企業在服裝和配飾(鞋類和箱包)等品類上表現強勁,而法國企業的產品在珠寶、美妝、香水等品類上則更加突出。
有意思的是,波士頓咨詢公司(BCG)在日前發布了一份《全球奢侈品行業消費者洞察結果》報告,調研了十個國家的消費者。這份報告稱,心目中“意大利制造”的奢侈品更具吸引力;29%的受訪者偏愛“意大利制造”的奢侈品,而23%的受訪者青睞“法國制造”的奢侈品。
看上去,意大利的奢侈品似乎扳回了一局。但其實並不全然如此。
在資本的裹挾下,不斷有意大利公司被外國投資客買走。法國的LVMH集團旗下的Bulgari、Fendi、Emilio Pucci、Acqua di Parma、 Loro Piana以及開雲集團旗下的Gucci、Bottega Veneta、Pomellato原本都是意大利企業。
筆者問Andrea Illy,為什麽法國更容易誕生奢侈品集團巨頭,而意大利的企業則喜歡單打獨鬥?他聳了聳肩解釋,意大利是個多民族國家,之前一直在打仗,整個國家在150多年前才統一。且意大利人生性比較自由主義,要彼此合作還挺難的。
隨著奢侈品傳統買家、歐洲消費者在這方面的支出放緩,意大利的傳統奢侈品企業近些年一直在尋求走出國門。但問題是,想要走出本土在國際市場謀求一席之地並不那麽容易,首先公司必須需要有一定的規模。英國《金融時報》在2013年給出的觀點是:單一品牌要想在國際競爭中擁有一線生機,收入規模至少要達到10億至20億歐元。
許多公司並不能達到這樣的要求。就筆者了解到的是,相對於法國,意大利85%的企業是家族企業,其中三分之二的家族企業是由家族自己人在管理。而意大利奢侈品家族的內部矛盾導致企業落入外人之手的悲劇並非個案,Gucci、Valentino家族的狗血醜聞曾是當地街頭小報的最愛新聞素材。
跨國並購在未來無疑會變得頻繁。在2016年年底,一家來自甘肅的企業斥資近15億元收購了意大利頂級珠寶品牌Buccellati 85%的股份。
樂觀的觀點是,當品牌擴張到一定程度遇到瓶頸時,賣掉自己給大集團是好事,無非只是利用外部的投資幫助品牌本身發揚光大而已。話雖不錯,但另一方面讓人擔憂的是這一系列的變動也許會導致創始人、設計師的離開,產品風格、生產質量發生改變等。
現代奢侈品針對的銷售人群在逐漸擴大。但這也是一件喜憂參半的事情。因為雖然買家多了,但對於奢侈品企業來說,這些消費者並不是所謂的“核心顧客”。如上述波士頓咨詢的調查顯示,半數以上的受訪者認為某些奢侈品的價格與實際價值不符。而美國消費者與千禧一代對這種價格與價值的脫節格外敏感。
所謂的奢侈品在最初的概念從來都是高級、精巧的手工制品而非大量生產的工業產品,如要談“性價比”就成了笑話。
可惜的是,這樣的趨勢也許會讓那些中小型的意大利家族奢侈品品牌更加雪上加霜,從售價上來說,“小而美”的它們和大財團旗下的品牌無法抗衡。
上市公司2016年年報的披露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截至4月19日記者發稿,滬深兩市共有1975家上市公司發布了2016年年報,知名私募的重倉股也陸續浮出水面。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目前私募機構持股市場前五的行業分別為房地產、電子、化工、醫藥生物和機械設備,房地產行業連續五個季度位列行業第一。
對於行業中的第一梯隊、多家百億級私募來說,醫藥和化工行業更受青睞。除了對醫藥化工股一直偏愛有加的淡水泉投資、重陽投資等機構,專註消費的星石投資等百億級私募也在去年四季度布局醫藥化工行業。另外,朱雀投資、展博投資等私募在去年四季度積極介入次新股,部分個股年初至今漲幅翻番。
值得註意的是,盡管目前多數上市公司仍未公布2017年度一季報,但包括淡水泉等知名私募年初至今的調倉換股情況已被提前“曝光”。而從機構倉位和發行備案數據來看,私募在2017年一季度的參與意願已較年前有明顯提升。
百億級私募偏愛醫藥和化工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16年三季度,私募持股最為集中的的前三大行業分別為房地產、醫藥生物和電子。而據記者統計,截至4月19日,已披露年報的上市公司中,私募機構持股市值前五的行業分別為房地產、電子、化工、醫藥生物和機械設備。
這也就意味著,房地產行業已經連續五個季度位列私募重倉行業的第一位。不過格上理財統計數據也顯示,在百億級私募持股中,持股市值在前3位的行業分別為化工、醫藥生物和電子行業,持股市值分別約為50.04億元、22.24億元和17.39億元。
另外,華潤信托發布的晨星中國·華潤信托中國對沖基金指數(MCRI)月度報告也顯示,截至2016年12月底,私募基金重倉的第一大行業為醫藥生物。
華潤信托官網顯示,該對沖基金指數納入了包括了“赤子之心價值”、“重陽2期”、“朱雀1期”、“景林豐收”、“源樂晟8期”、“理成轉子6號”等多只知名百億級私募旗下的基金產品。
記者梳理發現,2016年四季度,一貫對醫藥股偏愛有加、持股周期較長的淡水泉投資依舊保持其投資風格,旗下兩只產品重倉複星醫藥,“淡水泉精選1期”四季度大幅增持,兩只產品合計持股比例為1.96%。另外,淡水泉旗下三只產品重倉天士力,合計持股比例為2.45%。
值得註意的是,淡水泉對複星醫藥和天士力的投資始於2015年,期間從未退出。另外,專註大消費領域的北京星石投資也在四季度進醫藥股長春高新,“星石1號”持有136.55萬股,位列第7大流通股東,持股比例為0.8%。
其他百億級私募方面,和聚投資四季度繼續持有醫藥股新和成,持股比例為0.74%。王亞偉四季度繼續持有第一醫藥,持股比例為1.31%。博道投資目前有2只醫藥生物行業重倉股,“銳進3期博道目標緩沖”新進安圖生物,持股比例為0.95%;減持南京醫藥,持股比例由1.25%減少至1.13%。
除醫藥行業之外,淡水泉、重陽投資、千合資本四季度仍在其“鐘愛”的化工股上堅守。其中,王亞偉的千合資本旗下兩只產品,“昀灃”和“昀灃3號”雙雙增持三聚環保,截至2016年底,合計持有三聚環保3561.01萬股,合計持股比例為3.98%。值得註意的是,這也是王亞偉在三聚環保上堅守的第五年。
裘國根執掌的重陽投資2016年四季度堅守並增持了上海家化,“重陽戰略聚智基金”、“重陽戰略同智基金”2只產品持股合計占流通股比例為4.41%。2016年三季報中重陽投資的另外兩只重倉股,雲南白藥、長江電力目前尚未披露年報。
另外,淡水泉投資旗下兩只產品,“淡水泉成長基金1期”和“淡水泉精選1期”四季度繼續持有紅太陽,合計持股比例為1.45%。“淡水泉精選1期”等3只產品在2016年四季度同樣繼續持有萬華化學,合計持股比例為2.95%。
展博、朱雀押寶次新股
淡水泉、重陽投資和千合資本等私募持股周期較長,也有不少百億級私募調倉換股頻率較為頻繁。記者梳理發現,去年四季度,深圳百億級私募展博投資旗下產品便“拋棄”了三季度的2只重倉股,新進3只次新股。
上市公司年報顯示,展博投資旗下的“銳進2期”和“展博1期”去年三季度重倉贏合科技,合計持有272.17萬股,占流通股比例為1.23%,不過截至四季度末,這兩只產品卻雙雙退出了贏合科技十大流通股股東。同時,“銳進2期”也小幅減持了另一只三季報重倉股廣晟有色,持股比例由0.63%降至0.62%。
與此同時,“銳進2期”、“展博1期”新進多只次新股,兩只產品合計持有江陰銀行248.88萬股,占流通股比例為1.18%,“銳進2期”位列第一大流通股東。同時,“銳進2期”為無錫銀行的第三大流通股東,持股比例為0.95%。這兩只產品也新進常熟銀行,合計持有272.17萬股,占比1.23%。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展博投資重倉的幾只次新股年初以來漲幅均十分可觀。其中,江陰銀行年初以來漲幅為112.38%,無錫銀行和常熟銀行漲幅分別為49.77%和16.84%。
另外,上海百億級私募朱雀投資在2016年四季度也新進一只次新股,“朱雀9期”持有顧家家居32.74萬股,持股比例為0.40%。數據顯示,顧家家居年初至今漲幅為16.35%。
除了顧家家居之外,“朱雀9期”去年四季度還新進家電股九陽股份,持股占比0.30%,位列第十大流通股東。截至4月19日記者發稿,朱雀投資2016年三季報的重倉股鴻達興業和三一重工尚未公布2016年年報。
其他百億級私募持倉方面,景林資產四季度依然持有*ST愛富和雲南城投,持股比例分別為1.30%和1.07%,位列公司第五大和第六大流通股股東。2016年三季報另一只重倉股富安娜目前還未公布年報。
除了堅守化工和醫藥股,王亞偉2016年四季度也大幅增持了北京城鄉,占流通股比例為1.46%,兩只產品分別位列第六和第九大流通股東。同時,王亞偉旗下兩只產品加倉了天威視訊,並大幅減持了歌華有線。具體來看,昀灃3號”退出了十大流通股東之列,“昀灃”則大幅減持,持股比例由0.63%降至0.6%。
星石投資除了新進長春高新之外,增持了安妮股份,持股比例為1.16%,位列第五大流通股東;減持酒鬼酒,持股比例降至1.16%,但仍為公司第一大流通股東;減持智度股份,持股比例從0.42%降至0.25%。
一季度私募倉位與發行量齊升
2016年年報尚未發布完畢,2017年一季報已經接踵而至。
記者統計發現,淡水泉的重倉股萬華化學一季報已公布,“投資精英之淡水泉”小幅減持萬華化學,淡水泉3只產品堅守歌爾股份,增持天士力。
另外,最新的MCRI月度報告也顯示,3月份,MCRI成分私募基金增持了房地產、交運設備、醫藥生物、商業貿易、信息服務等,減持了化工、機械設備、有色金屬、建築建材、金融服務等。
截至3月底,MCRI成分基金重倉的前五大行業分別為醫藥生物、食品飲料、金融服務、機械設備和家用電器,占比分別為20.45%、11.53%、11.33%、8.23%和4.22%。
而從倉位來看,私募基金在2017年一季度的參與意願則有明顯增長。據報告顯示,截至3月末,MCRI成分基金的平均股票倉位比2月末上升2.99個百分點為74.72%,此前1月和2月的倉位分別為62.45%和71.73%。
值得註意的是,2017年3月末的倉位水平已經創下過去一年以來的新高,2016年3月平均股票倉位僅為48.57%。其中,持倉超過八成的產品占比為60.43%,有87.05%的私募將股票倉位維持在四成以上。
不僅如此,私募產品的發行和備案在2017年一季度也迎來大幅攀升。格上理財數據顯示,共有14家百億級私募在3月發行產品,數量總計35只。包括和聚投資、映雪投資、大巖資本和富善投資等在2017年已連續3個月發行新產品。
而從產品備案情況來看,2017年一季度,私募產品備案數量為3484只,比起2016年的一季度的2896只增加了20.3%。其中,3月份私募產品的備案數量漲幅最為明顯。據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3月共有1399只證券類私募產品在基金業協會完成備案,其中當月發行當月備案的產品占比為66.33%,為今年以來該占比最高的月份。
隨著新一線城市的快速發展和對人才的爭奪,人才就業不再偏愛一線城市,包括杭州、成都等眾多新一線城市的吸引力不斷上升,從去年開始的人才爭奪戰,效果正在逐漸顯現。
新一線城市更獲青睞
58英才招聘研究院日前發布了《2018年一季度人才招聘報告》顯示,新一線城市成都、重慶、武漢、鄭州、西安的招聘活躍度持續升高。其中成都企業招聘活躍度增長7.55%,人才求職活躍度增長 50.77%。在企業招聘熱門城市排行榜上,成都超過上海。
58英才招聘研究院院長李妍分析稱,2017年,成都出臺了《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囊括給予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扶持、鼓勵青年人才落戶、保障人才住房、提高人才醫療待遇等多項優惠。不僅是成都,重慶、杭州、武漢等新一線城市也紛紛放出大學生落戶、創業創新等政策大招,吸引了更多求職者,招聘和求職活躍度雙雙提升。
4月19日,國內中高端人才職業發展平臺獵聘發布的報告顯示,從2016年四季度到2018年一季度這一年半時間內,在全國人才凈流入率(地區人才凈流入率=該地區人才凈流入人數/該地區人才流動總人數×100%)排名最高的15個城市中,第一到第四名都被二線城市包攬,它們依次為杭州、長沙、成都和武漢,人才凈流入率分別為13.60%、10.24%、10.19%、9.79%。
這其中,杭州成為最大贏家,“杭漂”成為新的熱詞。據獵聘近期涉及3000多位杭州職場人的問卷調研顯示,人才選擇去杭州工作排名前三的原因是:近些年互聯網等新興行業帶來了更多工作機會;杭州是江南名城,人文自然環境俱佳;民營經濟活躍,就業和創業機會多。這三個原因的得票率分別為45.75%、43.11%、31.67%。
相比之下,一線城市的排名相對靠後。深圳、上海、北京、廣州名列第5、第11、第12、第14名,人才凈流入率分別為9.62%、6.87%、5.65%、5.03%。
4月17日,移動招聘平臺BOSS直聘發布《2018一季度人才吸引力報告》顯示,根據報告,2017年下半年開始,以成都、武漢、南京、西安為代表的新一線城市集中推出人才吸引政策,多項政策形成全民熱議。這些政策的效果正不斷顯現。
BOSS直聘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新一線城市人才流入率(流入人數/流出人數)為1.07,較2016年增長3.2%。2018年一季度,從新一線城市高校畢業,之後留在當地工作的職場新人比例達73.8%(包括應屆生和工作經驗一年以下的求職者),較2016年增加近20個百分點。
以西安為例,西安市2018開啟“最優落戶政策”之後,截止4月16日,今年已累計已有30萬人落戶。
此外,根據智聯招聘此前發布的《2018年春季白領跳槽指數調研報告》,經濟發展強勁的“新一線城市”是白領最偏愛的跳槽目的地。報告顯示,2018年跳槽時,有33.2%的白領選擇成都、杭州等新一線城市,超越傳統一線城市的32.7%,成為白領最偏愛的跳槽城市類型。
新一線城市發展空間大
新一線城市的人才流入的增多,既有推力也有吸力。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說,隨著一線城市房價、教育、交通等各種要素成本的上升,不少新一線城市通過基礎設施的改善,通過人才新政、創新驅動等吸引大量人才流入,戶籍留人與產業留人相互促進,通過競爭快速發展,新一線城市更獲得人才的青睞。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武漢、成都、鄭州、長沙、重慶等新一線城市,近幾年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人口集聚都十分迅速,收入與一線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小,居住條件好,生活壓力沒那麽大。近幾年,往一線城市走的人越來越少,更多的人留在了新一線城市。
十年前從武漢大學畢業,在深圳工作八年後回武漢工作的張先生說,目前武漢的收入水平與廣深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而且武漢的生活壓力要小不少,“武漢作為大區中心城市,醫療和教育水平等公共資源也都很好,作為湖北人,回武漢是很不錯的選擇。”
彭澎認為,這些新一線城市未來將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點,它們的發展空間甚至大過一線城市。一方面這些城市發展起來後,可有效減輕一線城市的壓力;另一方面又可以起到區域龍頭帶動作用,帶動更多中小城市、區域經濟的發展,有利於縮小區域差距,使得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更加均衡。
丁長發認為,新一線城市一定要找準自己的定位,將當地的比較優勢發揮出來,做大做強產業鏈。如武漢、西安、南京、成都、沈陽等大區中心城市,高校雲集,科研經費投入大,如何充分發揮科教優勢、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十分關鍵。
這其中,包括武漢、成都等城市,目前它們在加快發展的過程中,已逐漸發揮出自身的科教實力雄厚的優勢。以武漢為例,在武漢,得益於武漢在高教方面的優勢,近年來以光谷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良好。目前東湖高新區集聚了烽火通信、華工科技等30多家上市公司。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也讓武漢成為目前最具產業競爭力的二線城市之一,對人才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強。
近幾年,武大、華科等武漢著名高校畢業生近幾年留在武漢的比例越來越高,並超過了北上廣。例如,根據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的研究生畢業質量報告,有43.5%的畢業生選擇留在湖北工作,這也是連續兩年就業湖北人數超過40%,其中絕大多數留在了武漢。
而要吸引人才,除了產業外,宜居也十分重要。比如在住房方面,不少城市也推出了一系列針對人才的優惠舉措。以西安為例,西安市物價部門負責人日前表示,目前西安市20%的居住用地用於公租房建設,20%的居住用地用於限價房建設,最近落戶的30萬人中,學歷落戶占了很大的比重,這也就意味著,這些人的房子,大部分在這40%的專項用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