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裁員後的暴風魔鏡調整策略 明年VR偏愛移動平臺?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2-21/1063649.html

__rdx2_2hy1vl90__es3p_n.thumb_head

每經記者 趙娜 每經編輯 吳悅

10月下旬,媒體報道暴風魔鏡出現裁員。11月上旬,暴風魔鏡CEO黃曉傑發公開信表示,通過拆分和裁員,暴風魔鏡曾超過500人的隊伍,現在有300人,今後將聚焦在最核心的軟硬件平臺上。

裁員兩個月左右後,暴風魔鏡的方向調整已能看出些許端倪,其改變了以往只出VR眼鏡的產品策略,推出了一款面向移動端的一體機。對此,暴風集團CEO馮鑫日前預測稱,明後兩年VR巨頭會全面進軍移動,一體機將成為熱點。

此前,一位不具名的VR投資人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分析稱,暴風魔鏡過去雖想做生態做平臺,但沒能在這一維度建立起壁壘,加上短時間內招人過多,調整方向後需要更踏實走好每一步。

10月下旬,據“智東西”援引一暴風魔鏡技術方面的工程師說法稱,裁員規模達到40%到50%。當時暴風魔鏡發聲明稱,“2016年被譽為VR元年,整個產業經歷了初期爆發和理性回歸。”但官方並未明確回應裁員比例和裁員原因等細節。

此後在11月6日,黃曉傑公開表示,在資本寒冬下,有很大的經營壓力,暴風魔鏡一度超過500人的隊伍,在前段時間做了拆分和裁員後,現在團隊有300人,將會聚焦在最核心的軟硬件平臺上,把頭盔、核心技術和入口平臺做得更好。

值得註意的是,暴風魔鏡認為移動是VR行業的趨勢所在。在行業去泡沫、自身經歷調整的背景下,其宣布推出一體機“3K屏概念機”Matrix和VR眼鏡S1兩款產品,依然是面向移動VR市場。

12月20日下午,馮鑫向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表示,其對2017年到2018年的VR行業做了四個預測,包括:一,VR商業化,將開始有人賺錢;二,應用行業化,涉及旅遊、教育、房產、汽車、體育等;三,50萬到100萬日活躍用戶成為分水嶺;四,所有的VR巨頭全面進軍移動,一體機將成為熱點。

與此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目前國際大廠商的VR設備基本都是適配PC端的VR頭盔,產品售價基本在數千元區間,典型如HTCVIVE、Facebook的Oculus Rift和索尼的PSVR等。

而此前,國內以暴風魔鏡為代表的一批產品適配手機端,價格通常只有幾百元甚至有些在百元以下,屬於原理和技術含量相對簡單的VR眼鏡,其理念可以參考Google Cardboard,因此還有個叫法是VR“盒子”。

對於移動VR的發展速度,目前業內看法不一。

前述投資人認為,VR更多是要具備強交互結合強沈浸感。從此角度來說,目前交互這件事情對移動VR來說仍較難,只能靠一些傳統的遊藝機的輸入設備去操作,交互感不佳。整體上,移動VR並不會很快爆發,其發展如何一定程度上也取決於內容是否豐富。

另一方面,今年5月,谷歌在其I/O開發者大會上宣布將推出VR平臺Daydream,其首批合作廠商包括三星和華為等,這一基於Android系統的平臺的出現,也被認為是行業利好。

App Annie對2017年度應用經濟的預測就認為,VR技術偏愛移動平臺,表現為移動VR配件(如Gear VR和Google的Daydream Viewer)的使用量將大大超過PC平臺的VR設備,如HTC Vive和Oculus Rift。設備擁有成本大大降低,使用範圍逐漸擴大,涵蓋新聞、運動、娛樂甚至是教育類的360度全方位視頻——這些都是推動VR設備迅速發展的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0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